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7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七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一卷目錄

 湖州府部彙考五

  湖州府風俗考

  湖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職方典第九百七十一卷

湖州府部彙考五[编辑]

湖州府風俗考        府志[编辑]

本府

《前漢書·地理志》:「吳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劍,輕死易發。」

《晉書地理志》:「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

《隋書地理志》:「江南之俗,火耕水耨,以漁獵為業。雖無積蓄,然亦無饑餒。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其君子尚禮,庸庶淳龐,風俗澄清,道化隆洽。」 舊志:「兩浙路人,性敏柔而慧,尚浮屠之教,厚於滋味,急於進取,善於圖利。」

奢靡而亡積蓄,急於圖利,奇巧之技出焉。《杜氏通典》:「揚州人性輕揚而尚鬼好祀。永嘉之後,帝室東遷,衣冠避難,多所萃止,文藝儒術,斯之為盛。」 今雖閭閻賤品,處力役之際,吟詠不輟,蓋因顏、謝、徐、庾之風扇焉。

唐李直方《白蘋亭記》:「其人壽,其風信實。」

宋蘇子瞻云:「吳興自東晉為善地,號山水清遠,其民足於魚稻蓮蒲之利,寡求而不爭。」

張方平云:「吳興南國之奧,有佳山水,發秀,人自江左,而清流美士,餘風遺韻相續也。」

舊志,參考諸說,吳興之風俗,在古如此。然自宋時滕宗諒為守,首建學校,時安定胡瑗為教授,講明體用之學,東南文物之盛,以湖為首稱,而所謂好勇習戰,則不復有矣。其田野細氓,信巫重釋之舊,則猶未除也。歲時遊賞,競相夸炫,冠婚喪祭,惟務繁文,蓋其奢靡之習,尚不能節焉。烏程縣 為東南淳邑,民務本而不詭,不事藻飾,選懦啙窳侈而不靡,尚鬼不甚費,安溫飽而後名烈,口不啻出而意與人親,其文顯而質肆者歟?

歸安縣 民深而飾,尚鬼巫而喜勝,儀雅而周以巽,語剽而輕以游,相比而意不了然,秀而欲上人,富人不出境,士人多廉能,然陰競而騖延利,則猶有難變者焉。

長興縣 力耕務農,文風之美,視旁邑為獨盛。「士夫好修而尚氣節,齊民好勝而多嚚訟,至於婚喪競侈靡,飲會尚優腆,疾病禱鬼神,而無賴子孫以賭博敗家。此又習俗之難變者也。」 德清縣 重本力穡,衣冠鱗集,尚禮義而賤勇力,譁者好勇而爭訟,細民重釋而信巫。市廛以質當相先,宴席以華侈相尚,蓋有僭踰之風焉。武康縣 地僻土沃,其俗朴而茂,其士秀而文,務農桑而無曠土,樂教化而無頑民。所事者田蠶,藹然有邠俗之風焉。

安吉州 好勇尚鬥,不出境事商賈而足於衣食。以其「山多竹木之利,君子不樂仕進,小人不習工藝,一以質朴儉約為主,頗有古風。」

孝豐縣 僻處山中,小民負險為固。凡有科調,緩則玩,急則變。東地沃而侈近浮,西地瘠而險且鄙,好鬼務訐,尚詐蔑禮。今則壽考相望,儒業頓起。豪傑之流,慕義之輩,如日向升,固磅礡深厚,有攸鍾歟。

湖州府祠廟考        府志[编辑]

本府。烏程、歸安二縣附郭。

社稷壇 :在迎禧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定安門外。

厲壇 在臨湖門外

城隍廟 在阜安坊

《顏魯公祠 》祀唐刺史顏魯公真卿。

胡安定先生祠 在府治西北「觀德坊。」

晉郭尚書祠 在縣治東,對河文昌宮巷。祀晉尚書郎郭璞。

曹孝子祠 宋曹孝子廟。孝子名清,父嘗殺人繫獄,清自誣代受刑,後著靈異,邑人立祠祀之。安吉太守祠 祀宋安吉太守趙良淳。值元兵大至,侯勵眾固守,後知勢不可為,夫婦同縊於郡後之「集芳軒。」

吳大帝廟 在府羅城內,吳赤烏五年建。大帝,吳主,孫權也。

烏程項王廟 在縣東北。羽與叔父梁避讎吳。

「《中》吳中」 ,今湖州也,故有廟。

「楚王祠 」 ,未載處所。

徐孺子廟 在縣東孺山,祀漢南州高士徐穉,嘗哭友人姚元起於此。

三賢祠 在峴山。明正德十二年,督學劉瑞建。祀唐顏真卿,宋知州事蘇軾、王十朋。

東坡先生祠 舊在駱駝橋東顏魯公祠中,後移弁山黃龍洞。

通靈王廟 在烏盆巷口長橋。相傳,吳王濞令趙監督工鑿山採銅,山覆而死。人以其不虐民,力,立廟祀之。同光中,封為「通靈王。」

隱侯祠 在府治南,即德貺廟,祀梁尚書沈約。黃龍洞神祠 在郡城北弁山之陰。梁貞明初,洞中有黃龍見,故名。

晏公廟 在定安門外,祀水神,平浪侯晏元帥文昌祠 ,在治東南月河坊。「宋景定年間建,明宣德間重修,嘉靖間廢,隆慶二年移建府學內。」 劉太守生祠 ,在峴山。

漢樊將軍廟 在礪山村。祀樊噲,封為十七都土地保障。一方稱「此山土地廟。」 有僦居者,飛火焚之而去。

漢壽亭侯廟 在毘山。明潘季馴治河時,禱神,得陰佑成河工歸而特廟以祀。

唐李衛公廟 在古山。以衛公常擒輔公祏於山有功,邑人德之。

靈濟廟 在縣北報恩觀右,祀廣德祠山之神。沈將軍廟 在昇山,祀唐婺州刺史沈清。大曆中,李希烈陷汴州,清發兵昇山,至汴力戰死。即發軍之地,置祠以祀。

烏將軍廟 唐將軍烏贊,即烏重引族子。梁三碑祠 在峴山百花洲,祀梁相費汎子、棠邑令費鳳。

費學士祠 在道場山,祀宋翰林費若。明嘉靖間重建。

城隍廟 在泰定倉後。明嘉靖四十年立。東林山土地祠 在縣西南五十里東林山之陽。舊在山北,有靈鳥銜鼓于山之南,遂徙建今所。

吳季子祠 在社村。不知始于何代。

協順廟 在縣東南石塚村。祀宋兵馬都監陸圭。

范丹廟 在沈長山東克字圩。

元吳總管祠 在雙林太平橋,祀吳憲卿。許恭簡祠 在濟川界,祀明少司馬許孚遠。宋學士費文端公祠 在射村鹿苑寺後。副使孫屏石專祠 ,在菱湖南柵,明崇禎中建。天祐聖祠 在土山效一圩,祀宋宰相趙普、呂蒙正。

旌忠祠 在濟川界,祀明工部尚書嚴震直。張公祠 在濟川界。

長興縣

社稷壇 《在長安門外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嘉會門外。

厲壇 在吉祥門外

城隍廟 舊在縣治東南二百步,明洪武三年建。

顯應廟 即李王廟,有二:一在童莊,其所生之地;一在城西五峰山下。神李祿世居童莊,宋大觀二年正月十八日生,赤光照室,里人異之。後歿於海陵之赤岸,遂為神,顯靈於江淮間。雲頭廟 在縣治西南隔塘。相傳有許二郎耕稼於此,後忽為神。鄉人立廟祀之,禱輒應,呼為「雲頭菩薩。」

雲鶴仙人廟 號「都監」 ,土地在縣治東四里,地名「楊灣」 ,宋紹定中建。

堯帝廟 在堯市山。相傳堯時洪水居民於此作市,後人因以立廟。

舜廟 在堯市山下

羿廟 在斫射山下。相傳山民皆善射,故立「斫射神。」 廟 在斫射山。唐大曆中,遊奕將錢景秀率斫射手平郎景,鄉人立廟,稱「斫射神。」 吳夫概廟 有二,一在縣治東二里,一在縣西南七十里嘉會鄉。

吳季子廟 在縣治西二十里合溪鎮。俗呼「李王廟。」 宋紹興間修。

范蠡廟 :在縣治東北二十五里。彭城土人呼為「漁父。」

項王廟 在弁山之麓

諸葛亮廟 :在縣治東北二十五里郭轉堆。土人呼為「諸葛相公廟。」

錢卿廟 :在縣治東北一十四里。錢名朔,漢建。

武中為代郡太守,卒有靈。永平七年,立廟柯里村,唐貞觀重修。又有一神號「喊公」 ,與之同廟。相傳二人以戰捷,喜而喊,因裂其面,又名喊公廟。聖子廟 在縣治東九里。陳武帝微時,遇一人云:「子當富有天下。」 及踐帝位,不知其人,乃立廟,名曰聖子。

魚陂王廟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相傳夫概養魚處。

謝太傅廟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三鴉岡太傅墓側。宋時立。明崇禎年重修。

「鐵關帝廟 」 ,在長安門內松陰庵左,神像「鐵鑄金龍。」 「四大王廟 」 ,在便民倉南門之左。

「劉將軍祠 。」 在長安門外李王廟側。

忠武祠 在演武場北

耿侯祠 在嘉會門內

朱文公祠 在宜春門東北五里後白溪。劉清惠公祠 ,在子山。

「思賢樓 」 在長安門外,松陰庵前。

熊大司馬祠 向在金蓮寺之右,箬溪書院之中。書院故熊所自建,中有澤堂,為論道講書之所。

游侯生祠 與《熊侯祠》並。

石侯矢烈祠 ,在承恩門內,官置田十九畝。馮侯生祠 ,在倉橋南。

「吳李合祠 」 在子山箬溪書院之右。

甫里先生祠 :在陸匯。

貞烈祠 在子山,祀姚光裕未婚妻周氏。《節烈》合祠 在子山,祀諸節烈,今圮。

德清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未詳所在。

餘不亭侯廟 在縣東清河橋南,祀晉車騎將軍餘不亭侯孔愉。

孚應侯廟 在縣東北新塘村。

永靈廟 二,俱在新市鎮。

三賢祠 在新市鎮。祀宋顯謨閣學士劉光祖、左丞相吳潛、右丞相游侶。

惠應廟 在縣東北梅林村。祀漢鉅鹿太守魏霸。

武康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未詳所在。

防風氏廟 在縣東南、封、禺二山之間。祀夏時防風氏之神。

淵應廟 在縣西響應山之麓。祀其山碧玉潭之龍神。

郭先生祠 在縣北郭林村,祀晉隱士郭文。貞曜先生祠 在孟宅保,祀唐隱士孟郊。靈祐昭應廟 在縣南二百步,祀宋孝子曾霅之。

安吉州

社稷壇 在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

州厲壇 在北門外

城隍廟 在州治東南

李衛公祠 祀李靖,在玉磬山前。

吳太子廟 ,在州南五里許。赤烏中,廢太子和卒處。

朱明府廟 ,在州西南五里。吳揚州別駕、偏將軍名紀,其墓在焉。

晉施明侯廟 在梅溪鄉。侯名彬,征西大將軍,封中蠲侯。

孝豐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龍王廟 在金石鄉

城隍廟 在縣治

東平廟 祀張睢陽

聖帝廟 在太平鄉百步石。

皋王廟 在金石鄉

仙姑廟 在金石鄉水村,即徐仙姑。

山公祠 在山公潭上,祀晉吏部山濤,今廢。徐干祠 在天目鄉。

關帝廟 在縣西南一里。

寺觀附[编辑]

本府。烏程、歸安二縣附郭。

天寧萬壽禪寺 在府治東北。陳永定三年建,名龍興寺。唐神龍二年,改孝義寺。吳越錢氏改天寧寺。宋崇寧中,改名崇寧,後又改曰天寧。紹興七年,改曰「報恩廣孝寺,後又改名報恩。」 光宗十二年改今額。明萬曆元年,知府栗祁修。飛英教寺 ,唐咸通五年建,中和五年,改為上乘寺。宋景德二年改今額。明洪武初,分寺為二:東曰《飛英教寺》,西曰《飛英塔院》。

天聖禪寺 在府治北。唐中和二年建,為「景清禪院。」 宋天聖八年改今額。

報本禪寺 ,吳越時建。

鴻禧教寺 在府治西北。梁大同二年建,舊名寶勝寺。唐咸通十二年改為崇福。龍紀元年,改名「保聖」 ,吳越改名「廣慧崇益。」 宋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額。

空相講寺 ,舊名「彌陀懺院。」 宋治平二年,改「空相教院」 ,今為講院。

鐵佛禪寺 在府治西。宋乾興中建。熙寧元年,賜名「聖壽觀音院。」 紹興二十二年,改「廣福觀音院。」 元末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移寺於今所,改今額。

證通講寺 在府治東,吳越時建。

慈感講寺 在府治南。唐乾元間建於迎禧門外。宋嘉祐中號利濟院,大觀元年改為慈感。元妙觀 在府治北。梁大同二年建,號元風觀。唐神龍二年改龍興觀,大曆元年改開元觀。至宋初改為元通。大中祥符元年改曰「天慶」 元改今名。

靖應觀 在府西北

報恩光孝觀 ,梁大同二年建。唐開元二十六年名曰「龍清。」 崇寧三年,改崇寧萬歲觀。政和間改「天寧萬壽。」 紹興十七年改今名。明隆慶間重修。

東嶽行宮 宋宣和七年建於天慶觀東,後遷於迎禧門外。元末燬,明洪武三年徙今所。正統八年重修。

金婆樓迎真道院 在府治南。郡有金婆者,好道,築樓以居。一日,遇異人授以「太乙養元」 之道,辟穀十餘年,端坐而逝。比葬,舁者訝其輕,發而視之,惟隻履存焉,因葺其樓。元泰定間改今名。福田寺 在府城東四十里。

道場護聖萬壽禪寺 在縣南道場山。唐中和間,如訥禪師辭師出行,師命之曰:「逢道即止。」 訥經此山,詢其名,父老曰:「道場山。」 乃結庵居之。吳越錢氏題其額為「真正禪院。」 宋又改為妙覺寺。元豐三年賜額,改今名。元末燬。

何山崇報禪寺 宋元嘉十四年建。乾道初,為秀安僖王功德院,賜額「崇報。」 元末改為寺。峴山禪寺 在縣南峴山。晉創,號「施水禪庵。」 宋崇寧四年賜名「顯化。」 明洪武三年改今額。隆慶元年重修。

上金教寺 ,在下菰城。唐元和十四年建,名淨眾院,會昌中廢,天復三年重建,名上金院。常照寺 ,在菁山。宋建炎中僧梵隆建,因請舊額為名。高宗書「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八字以賜。能仁寺 ,在夾山漾放生池之上,屬報嚴彰孝禪院遺址。

寶積寺 ,在杼山。舊在金斗山。梁大同七年建,號「妙喜寺。」 唐貞觀六年始移額於此。

華嚴寺 ,在妙喜山,創自唐時,舊名「嘉會。」 宋嘉熙初,僧慧莊誦《華嚴》得悟,改今名。

竹林講寺 在縣西北

仁王禪寺 在鳳凰山

「幻住禪寺 」 ,在弁山。

興善教寺 在縣東北義高村。

褒能教寺 在南潯南柵。宋建炎二年,高宗避敵,匿神祠中,月下俄見泥馬忽動,跨之而行,遂入杭州。

慈恩教寺 在縣東馬要村。錢氏建,號「興國院。」 元至正間改今額。

真慶禪寺 在長田村,元大德中建。

寶雲教寺 在縣東陳墩村。周顯德中建,號「寶壽院。」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普靜教寺 在烏鎮。梁天監中建,號「光福寺。」 宋大中祥符間改今額。

超果寺 在縣西南麻谷村。唐龍紀元年建,號「龍紀院。」 元初改今額。

報國教寺 在南潯鎮。宋端平間建。

白蓮禪寺 在菁山南塢,宋咸淳間建,號曰「白蓮禪院。」 元季改為寺。

出塵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

鹿山禪寺 ,在縣西南二十里。因山中見白鹿,故名。

福山禪寺 在縣西二十里。

顯忠崇孝樂壽禪寺 在縣西南妙喜山。宋高宗時建。

祥應宮 在弁山黃龍洞側。吳越王時,遣使賫簡投于洞,有龍見洞中,因置宮。明正統三年重建。

佑聖宮 在縣西北弁山之陽。宋紹興中建。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四年重建。

廣惠宮 在南潯。宋治平間建。元時重修,明天啟六年再建。

普照觀 在縣南菁山。齊永明間名「靈壽觀。」 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福先觀 在縣西南妙喜山,唐貞觀中建。純陽道院 在縣北毘山。

祇園寺 在縣西南東林山。齊永平三年建,號「大乘寺。」 宋治平年改今額。

鹿苑寺 在縣南射村,梁大同元年建。

精舍禪院 ,在縣西南上強村。陳永定中建。唐大中元年改為「禪院。」

黃巖禪寺 在縣西南至孝鄉,唐中和間建。無相寺 在縣西南黃于山,吳越錢氏建。青蓮寺 在縣東南石塚,唐大順三年建。演教寺 在縣東南荻港,周顯德中建。

禪智寺 在縣東南竹墩,唐咸通十五年建。無為寺 在縣東南,明季重建。

淨業寺 在縣東南沈灣。宋治平二年改建。法寶禪院 在縣南思溪。宋宣和中建,今廢為民居。

上乘院 在縣東南靈山村。宋治平二年改建護國報恩院 在縣東南千步村。唐咸通十二年建。

瑤山教寺 在縣東璉市,舊名「瑤山院」 ,明洪武十年改今額。

淨慈院 在縣東含山。唐乾符三年建,號「含山院。」 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棲真禪院 在縣西南延村。唐咸通六年,姚恩捨宅建。

尊勝院 在縣西南銅盤村,周顯德中建。悟空院 在縣東南湖趺,唐時建。

開化院 在縣東南射村,晉永嘉元年,孫德宗捨宅建。

廣福禪院 在縣西南九十里。

妙明庵 在縣西南前驤村。

常清觀 在縣東施渚鎮。梁大同四年建,號「清虛宮。」 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回仙觀 在縣東南東林村。宋熙寧元年八月十九日,回仙訪沈東老于此後,東老捨宅建,蓋「回」 字者,「呂」 字也。

元通觀 在縣東漁林,宋慶元四年建。

天申介福宮 在縣南東林鄉,宋乾道中建,長興縣。

清涼禪寺 在縣西五峰山。舊在和平鎮,吳越錢氏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元至正間遷於此。紫金講寺 在縣西長安門外。宋淳熙四年建,名「紫金庵。」 元末燬,明洪武中改今額。

大雄教寺 在縣治東南二百步。舊在縣西北,陳天嘉元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明洪武二年遷於今處。

廣德教寺 在縣東下箬溪。陳高祖故宅也。光太元年,詔立為寺,號「天居宮。」 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明洪武四年重建。

大雲教寺 ,在縣西南方山,齊永明元年建。廣壽教寺 ,在縣南吳山。吳越錢氏建,元末廢,明洪武四年重建。

空隱教寺 在縣西南漁陂,唐天寶中建。清果教寺 ,在縣西畫溪,梁大同元年建。空王教寺 ,在縣西北天居村,吳越錢氏建。壽聖禪寺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金山之麓,元至正元年建。

廣福教寺 在合溪。宋元符五年建,初名「飛雲寺。」 治平二年改今額。明洪武十年重建,併空王寺。

吉祥寺 在縣西北水口。

沖真觀 ,在縣東一里。晉咸康元年建。

祠山行宮 在縣西五峰山,宋淳熙三年建。朝元道院 在縣南界,元延祐七年建。

三真觀 在縣西四安鎮西北二里。元至正四年創建。

東嶽行宮 在縣西五峰山,宋紹興十年建宮。

後山頂有「洗心亭」 ,高敞可望太湖。

德清縣

八聖寺 在縣東韶村。梁天監年,青州節度使沈子真宅,一夕鐘磬自鳴,堂前井中放白毫光八道,俄有八龍騰空而去,子真遂捨宅建寺,武帝賜今名。

元峰觀 在縣南二里,宋紹興中建。

武康縣

大慈教寺 在縣東,梁普同六年建。唐大曆五年,僧神悟鑄鐘,朝命輦至都下,遽躍入水中,求之不能得。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安吉州

霧山教寺 在州南霧山,吳越錢氏建。

德山教院 在州南三十五里。唐龍紀元年建。常樂禪寺 在州西半里。

樂平教寺 ,在州東梅溪鎮,宋元嘉元年建。曉覺教寺 ,在州東晏子鄉洞口,齊永明元年建。

程聞寺 在州東北三十里梅溪灘鄉。

嚴真觀 在州西安福鄉。宋崇寧中建,賜額「真君觀。」 政和八年改今額。

龍清觀 在州東順安鄉,宋政和五年建。東嶽行宮 在龍清觀之左。

玉樞道院 在州南百二十步。宋治平中建。昭明宮 在州西南鳳亭鄉。梁大監四年建。惠門教院 在州東結竹林。周廣順元年建。《孝豐縣》。

廣福教寺 在縣北靈奕鄉,吳越錢氏建,名「修道寺。」 宋紹興二十二年改今額。

化度寺 在縣東南浮玉鄉上墅。

百福寺 在縣東南孝豐鄉靈峰山,唐開平元年建。

太平教寺 在縣太平鄉。

桐相寺 在縣西金石鄉,一名「潼湘。」

紫陽觀 ,在縣西南天目山。梁大同五年建,昭明太子勒碑記,旁有石室。

集仙宮 ,在縣北魚池鄉,齊永明二年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