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7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七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七十六卷目錄
汀州府部彙考六
汀州府物產考
汀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七十六卷
汀州府部彙考六
[编辑]汀州府物產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府總
穀屬
秔:稻 ,糯,稻 ,麥,黍 ,稷 ,粟。
菽 、麻 、薏苡
蔬屬
芥菜 菠薐 ,苦蕒藷藇 ,甘藷。
蕓薹 即油菜,此菜易起臺,采其臺食則分枝必多。種自胡來,故又謂之胡菜。子可榨油,故又謂之油菜。今寧人種此,耑取子作油。
蒟 :土名「鬼芋」 ,形似芋魁而黑,食之者去皮,磨為粉,澄之如米凍,性喜潔,穢物見之則凍不成,以他物芼之。葷蔬皆宜泉上,近歸化一路有之。蔊菜 :蔊音罕,味辛,冬月生田園間,柔梗細葉,三月開細花,黃色,結細角,內有細子,連根葉拔,食之味極辛辣。
雪瓜 似西瓜而長,出長汀,古貴者佳。
帶豆 俗呼豆角
油菜頭 苗苦不可食,根員而扁,大如碗,生熟皆可食。
果屬
楂子 一名木桃。酢澀而多渣,故謂之楂清。俗名「甘楂。」 出《蛟井》。
櫧子 樹大者數抱,凌冬不凋。子大如菩提子,外有小苞,霜後苞裂子墜,仁如杏仁。生食苦澀,炒食乃帶甘。亦可治作粉食,寧人呼曰「苦櫧子」 ,藥屬。
墨菜 此草柔莖,斷之有墨汁,故俗呼墨菜,而經名「鱧腸草。」 細實頗如蓮房,故又名旱蓮草。絡石 貼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
禿菜 :《本草》謂之羊蹄,陶隱居謂之禿菜,寧邑呼禿菜腦,又呼土牛滕。
《水萍 》處處池澤止水中甚多。
花木之屬
《虎刺 》四月開細白花,花四出,落則結子,紅如丹砂,枝高不盈尺,節幹扶疏。
燕子花 ,紫花類燕子,一枝數葩,俗呼「鳥子花。」 赬桐 葉微似桐,高不踰四尺,青幹繁花,鮮紅如火,為夏秋榮觀,俗呼「百日紅」 ,或名女貞花。水綿 類杉,修幹而細葉,郡城內外,凡近水處多植之。
黃連茶 :葉似槐而尖長。春初芽始生,可治以代茗飲,亦可為茹,其味香美。
山蠟燭 一名「水燭」 ,葉如蒲生,花如蠟燭,花有二三層,燭肉如綿,人取為褥。
淡芭菰 ,今俗名「煙」 種,出東洋,十餘年內人競蒔之。莖葉皆如秋菊而高大,花如蒲公英,有子如車前子。
加條 《閩中記》:「其葉可用磨犀角、象牙,即道家降真香,又名美龍藤。」
貨屬
葛布 :《周禮》曰:「掌葛以時徵絺綌之材。」 《詩:葛覃》:「是刈是濩。」 為絺為綌。汀產以連上、武永為佳。薯榔 :莖蔓似薯,根似何首烏,色黑、肉紅。染皂者搗其汁,用以為地,則色易深。
葛 寧人制為土葛,間自用之,不能遠行。竹絲 以筀竹破為細絲,織作諸器。凡盃、碗、帖匣、裝奩、盥盆、文格、扶手、帽盒,無不為之。頃來徵取既多,工不能給。
《銅小鎖 》,白銅作者,大僅寸許,光可以鑑,製作精雅,惟泉上雷姓一家能之。
漆 出清歸寧
紅麵 清流出
「紙帳 」 《長汀》出。
苧 可以績
《竹絲器 》出長汀、歸化。
枕 ,古用木為枕,今以細竹絲編成,漆之,精妙可觀。出《永定》。
扇 上杭洒金扇,清流油紙管家扇,永定竹掌扇,薄嫩如絹,最為工緻。
竹鎖 上杭出
汀州府古蹟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本府。〈長汀縣附郭。〉
子城 即今城。宋建雙門樓,久廢址存。
新羅城 ,「開元時孫奉先築。」
開元寺基 今址改為「縣學。」
謝公樓 「在郡南」 ,今廢。
貢院 紹熙間,趙充夫刱於興賢門內,久廢。貢士莊 郡倅黃大全刱「歲收所入,以贍新舊舉人赴試者。」 今廢。
天香閣 在西夾洲。明邵有道常泛舟其下,一名「俯印山。」
縣基嶺 在福壽坊。舊傳置州東坊口時,於此置縣。今為民居,惟嶺存。
仙隱洞 ,在雲驤閣下。洞外兩石閣,一小石天然成門。宋郡守趙宋模建谿堂,林岊建「洞天書院」 ,今俱廢。
古城 在縣西五十里。五代閩越王延政築駐劄寨 。宋紹興間,有翟皋統軍於此。今寨廢,其地猶名「南寨。」
飛來石 一在雲驤閣下,一在霹靂巖中。石不甚高,趺坐大石上。相傳五代時隨風雨飛至七寶場 ,去縣二百里,今廢。
青草湖 在縣東五十里。深不盈尺,廣不踰丈,其中草四時長青。
溫泉 一在河口,一在安仁堡。
均濟倉 在開元寺東廡下,郡守李華刱,久廢。寺址入縣學中。
護國塔 在府東。舊有院,今為「定光寺。」 建隆間,刱木塔三級。建炎間,燬於火。紹興間,鄉士賴汝霖父子刱磚塔,知州張昌助成之。高十丈,為一州傑觀。遺址尚存。
悠然樓 在府東。舊通判廳有寸碧堂、君子軒、《橫舟歲寒》《鄞江風月》等亭,俱宋時建。
東山堂 在臥龍山麓。宋寶祐間,郡守趙太初既闢舊郡圃,因摭前守陳曄《東山堂》詩「堂留綠野春常在」 之句,扁其門曰常春堂,在圃西北隅。前有方沼。教授陳一新《記》。又有時和、歲豐堂、賞靜軒、仰高、快哉二亭,香遠臺,俱宋時建,今廢。三台亭 、明遠亭 俱在治內。
金乳亭 在東禪寺左。郡守陳曄建,後改「振衣亭」 ,今廢。
洗月亭 在府堂後。弘治八年同知章頎建,知府吳文度名之。
元武樓 即舊北門樓。年久頹圮,丙子,郡守唐世涵從新鼎建,額為「元武樓。」 崇祀元帝,以鎮龍山,高拱北辰。
道山樓 在府治後正北,舊名「北樓」 ,後改今名。樓有三層,二層名「更上」 ,三層名「環翠。」 宋時建天一樓 ,即府大門,知府劉玉成建。
近天樓 在府北,邑人主事鄧向榮「記。」
寶珠樓 在邑城寶珠門。郡守唐世涵新刱月城,移慈濟閣豎其上,面揖珠峰,正如懸屏,扁曰「山輝川媚。」 郡人蕭懋道記。《勝誌》:「離巘珠懸。」 麗春樓 在麗春城上。樓前濟川深鎖,長虹駕空,平眺人煙,正爾稠集。士民佩太守之功德,勒碑築壘於斯,以志甘棠之思。《勝誌》云:麗譙虹綴。挹清樓 舊為會川城樓,萬曆間,署縣推官吳明昌改今扁,後燬。崇禎四年,知縣薛應聘重建正笏樓 。崇禎十年,知府唐世涵建。即舊惠吉門移舊寶珠樓,豎其上,面揖拜相,青山正如搢笏。《勝誌》云:「揖龍正笏。」
環鴈樓 即普通門,在五顯廟街。先周給事施開大衢為神出遊臨河處。今屋樓之垣,屏環鴈塔,曉夜鈴鐸與鐘聲相應。《勝誌》云:「環鴈鳴鐘。」 南樓 即慈濟閣,宋時建府前城上。
白漚亭 舊為白鷗亭,環堵卑隘,久失規制。邑人吳憲副讀書其中,因號白鷗。郡守唐世涵撤去頹垣,用磚築,廣舊址,刱八角亭額以「白漚。」 三元閣 即衛前舊廣儲樓。崇禎六年,郡守笪繼良建文成祠講堂於下,因改今名。
聽松閣 舊為西閣,近北樓,唐世涵移建於雲梯嶺,與東閣分峙,額以「聽松。」 西峰荒塢,高松沸
濤。憑欄謖謖,如聞半天風雨。《勝誌》云:「西倚聽松舒嘯。」 閣 舊為東閣,郡守唐世涵重修,額以「舒嘯。」 高閣壁立,一望東皋,阡陌如鱗,岫巘如畫。《勝誌》云:「東翹舒嘯。」
石烏閣 在雲驤閣下。舊傳因風雨至以重屋。汀人士擬請於唐郡伯,撤屋而露立之,將芙蓉璘珣直干雲霄。《勝誌》云:「烏石干霄。」
臨高臺 在雲驤閣前。郡守唐世涵於臨城濱潭處,復架一閣,懸瞰鄞江。郡守題為「臨高臺勝。」 《誌》云:「複閣雲驤。」
使君讀書臺 在碧雲洞落月池邊,即華陽別館。嘉靖間,知府徐中行建。
映溪臺 在蒼玉洞群石之巔,舊為「翠微亭。」 宋乾道間,郡守謝知幾建,後燬。明嘉靖十九年,巡道侯廷訓為按院王瑛建,改今名。
雲驤閣 在府城上東南隅。上接龍山,下瞰龍潭,宛有滕王閣氣象。先名清陰,後改集景。紹興間,劉喬改名雲驤。隆興間,吳南老改名雙清。慶元間復今名。後郡守陳映書「雲驤」 二大字并絕句鐫於石。紹定間,李華重修,李昂英為記。寶祐間,朱詵鼎新之。閣前後皆奇石巑岏,門左一石,高廣丈餘,不麗於土,旁有小石撐拄之勢甚岌岌。相傳一夕大雷雨飄至,名「飛來石。」
碧雲洞亭 在碧雲洞口。為石柱四,陳堯典《闢洞勒記》處也。
清暉亭 在漳南道公署內。負山九龍,面峰寶珠巋然,亦一勝也。
三橋紀績亭 在東堤嶺上,為建「濟川」 、「惠政」 、通京三橋立,尚書裴應章《記》。
蒼玉亭 在蒼玉洞群石中,前有方池,宋宣和間建。
皆山堂 在縣東百步鋪。成化間,都御史馬馴建。
馭風亭 在斗巖,今改「來勝亭。」
擊竹亭 在斗巖水雲庵上。有宗方城、《徐天目之詩碑》在焉。亭久廢,碑立蔓草中。
凝翠軒 旁有「清風亭」 、「集賢亭」 ,俱廢。
新羅書院 在城南霹靂巖內。嘉靖間,泉州通判陳堯典建,今廢。
壽山堂 在縣東十五里。
北山堂 在縣東,幽僻清雅,人多讀書其中。「佑聖堂 」 在太平橋南。
麟符堂 在青巖里,崇禎丁丑鄉官馬天根題。「華嚴堂 」 在縣南一里許。崇禎十年郡丞黃色中重修,集諸生講學其中。
澄心堂 在縣南朝斗新巖頂上。嘉靖推官萬廷言建,偕汀士張履祥、吳機等講學其中。《寧化縣》
舊學 在縣東街,今為民居。
舊縣 在縣東五里。舊名「黃連鎮」 ,今廢為民田,即岡下塅。寧陽驛 在縣圃西。宋寶祐六年,縣令林公玉市民地創建,自為之記。燬於元末。今為縣獄。長樂驛 廢址猶存。
鱗源驛 今永豐里上伊村。
招捕祠 即今「連山行祠。」
府公館 一在茲恩塔寺殿後,一在舊華嚴寺殿左。
平糴倉 一在華嚴寺右,一在黃土寨,一在安遠寨,一在寶池寺,一在中定寨,皆宋淳祐七年知縣劉煥建,故址今為荒坵。
舉子倉 一在黃土寨,一在鷲峰院內,一在寶池寺,一在楊柳里三溪,今隸「歸化。」
石凌寨 在縣東十里。舊傳陳友定曾屯兵於此,城址至今猶在。
水南塔 建自何人,何時皆失攷。即慈恩塔。大成井 在舊學內,不知鑿自何代。洪武間,因掘井,偶穴地而得舊井,時以為異。後學改為光嚴寺,寺僧從形家言,堙之久矣。詳張震《記》書。林亭 、願豐亭 。以上皆宋寶祐間縣令林玉創,元季盡燬。
《長沙亭 》即今金山寺。
溫泉 在泉上,故宋名泉上下里曰「溫泉團。」元季李姓卜居泉上龍山下,而溫泉遂枯。今蹟在巖前墟,土名。豬瀦以泉,熱可啟。毛云昇仙臺 在香爐峰,劉、熊二道士飛昇處。蓬萊仙觀 在攀龍鄉介石城,劉氏女飛昇處。黃土寨 即今南平寨。
《苦竹寨 》即今「北安寨。」
《下土寨 》即今「安遠寨。」
跨鰲閣 在縣治鰲山上。後倚翠華,南瞰大溪。
應宿閣 :在縣治東慈恩塔前鄧家園。居民所建。奉祀連山神。
真武樓 在縣治東北馬山之上。嘉靖三十九年,知縣陳添祥建。萬曆八年,推官金俸更置閣。有住僧耑,司鐘鼓,午夜鐘聲噌吰,高徹闔城,醒人熟夢或發深省也。
鎮寧樓 在縣治南。嘉靖三十三年重修。崇化樓 在縣治西。嘉靖八年知縣錢滔建。「翠華樓 」 在察院左。洪武間建,今廢。
聚星樓 在察院前,邑人陰維標記。
悠然亭 在縣南街左,據城瞰溪,今廢。
利濟亭 在賴畬公館上二里,今圮。
義塾亭 在宜生橋。知縣潘時宜建,今圮。「龍興亭 」 在龍家井。嘉靖三十一年,知縣陳統重建,今圮。
青雲亭 在儒學內。康熙初年,知縣何鳳岐建。「敬止館 」 在察院前。萬曆乙巳年,諸鄉紳建為會館,後復建「聚星樓」 於上。
府庠會館 在察院右。萬曆四十七年,通判萬邦憲批付「郡庠諸生取稅為紙筆費,如邑庠學店之例。宅稅歸諸生,地租一錢輸於官。」
上杭縣
舊州 ,在縣北十五里長沙村。唐時郡治自《新羅》遷此,後又遷東坊口,因名舊州。
盤瑞院 在縣南勝運里。偽閩永隆間建。開山之初,獲大龜,有九龜盤其下,故名。
鱉沙 在縣東北。宋至道二年,縣治自《𢓃梓保》遷此,即今白砂里,亦名「舊縣。」
語口市 在縣北。宋咸平二年,縣治又自鱉沙遷此,即今錢坊過渡處。
鍾寮場 在縣北。宋天聖五年,縣治又遷於此。以其地平曠,仕者賴以安,故為「平安里。」
靈瑞院 舊在通駟橋,宋慶曆間始刱,忽一夕,大水漂木數百根積院基,人以為異。
「天王院後井 」 在鍾寮場院後嶺下,闊三尺,深三丈。熙寧部使者取水,較之最重。
麟符觀 在鍾寮場南。宋建炎三年,知縣事廖揆刱建。端平元年,寇燬,知縣事趙時鉞改建今縣溪旁。元末廢。
嶽靈廟 在鍾寮場
靈景廟 在鍾寮場。俱宋乾道前未遷縣時建。吳公井 舊《志》在縣東二百步。宋慶元間,有龍見井中遷縣後廢。按此當在乾道未遷縣以前,若慶元則在乾道後。《楊志》以為寶元、慶曆之訛。又碧泉井在縣南三十步。普濟井在東門外北畔。俱乾道遷縣後開,今湮塞。
稅務 ,在縣西三十五步。
鐵務 在古田。俱宋乾道遷後置。
興濟場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
嘉興場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端利場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
通利場 在縣南六十里。
永興場 在縣東五十里。
金山場 、鍾寮場 、《龍山場》。
利濟場 。語口場 。石門場。
浮流場 錦豐場 舊《志》銅場十三,俱宋時置。前五場置廢年代無考,後八場井基址無考。《楊志》則云,「天聖後縣再遷,場乃盛。」 又以金山、利濟、龍山、石門、語口五場屬縣東南,以錦豐、浮流二場屬縣南。據此,各場皆乾道以來開置。又
《徐志》普陀峰下有白葉場併不詳何時所置又
[编辑]《舊志》磚窯在張灘瓦窯在水西渡里人今仍燒
[编辑]造
濁石墟 在縣北八十里。宋乾道間置,元末廢。靈顯廟 在縣西。宋乾道間遷縣後建。
東嶽宮 在儒學右,宋端平間建。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王彥良重建。嘉靖二年燬。
蘭省莊 舊興化鄉。宋嘉泰四年,知縣事謝觀國撥王七一田置,年收錢二十一貫。積三年,給鄉舉赴省試者。
盟鷗閣 舊《志》:在縣東,置廢年代基址無考。《府志》:「宋寶祐二年,縣令潘景丑建。」
惠民藥局 在縣譙樓東。元前至正時開置,明初即其地改置醫學。各《志》不載。
龍皈庵 在太平里。元至順間,僧友因建。明天順三年合鄉民重修,後廢。
普陀寺 ,在籮嶠山普陀峰下。寺久廢,僅存毘盧閣、真武殿。山之腰有雲福堂,明崇禎十年僧仰雲募建。
資福院 在平安里。明洪武初,僧繼源重修,後廢。
稅課局 在縣東十步。明洪武間設置,正統元年革。
綏息亭 在縣北十五里。明洪武十九年,知縣韋貞建。
東平王行祠 在縣治西二十步。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王彥良建,嘉靖中毀。
迎恩亭 在真君廟前。明洪武末,知縣秦斌建,後燬。景泰初,邑人黃澄等重建。成化中,遷建儒學前,為「桂香亭。」
羊廚山爐 在來蘇里,明永樂八年,在城里人葉大奴建。
雞谷巖爐 在古田里。明永樂八年,本里人丘得安建。
赤勾爐 在古田里。明永樂十年,本里人周子清建。
桐山炕爐 在白砂里。明永樂十二年,本里人丘萬二建。
《舊志》鐵爐一十三座皆明洪武永樂間各里民
[编辑]所建歲課鐵九萬餘觔。其後溪南里進寶、桃坑、豐角、雙髻、水口、龍門、上畬、勝運里跳魚、太平里黃公山九爐,俱屬永定。在縣止存爐四。嘉靖初,以頻歲盜發,由冶場聚眾所致,乃議除之,歲課十年不徵,至十二年復徵。知縣馬節議請派於七縣。巡按御史方涯允議,以丁科銀代足其額,後罷徵。
接官亭 在水西渡西岸。明永樂四年建。泗洲亭 在縣南溪岸。明永樂九年建。
元真觀 在縣東。明永樂十八年,贛州道人劉靜淵建,祀真武。正德間災。《伍志》:「舊名麟符觀。」 南華寺 在來蘇里下都。明永樂間,僧常靖建。成化四年僧慧墩重修,後廢。
圓通閣 在縣南溪岸上。明正統元年造浮橋,知縣張琳闢地刱建。天順四年圮。
晏公祠 在縣南浮橋頭。明正統元年,因造橋併建。末年燬於寇。故址今為陽明門基。
真武閣 在縣西門城上。明正統初建。景泰七年,因築城廢。
水安亭 在勝運里水漕逕,有清泉。明正統間,構亭其側,內設坐具,飲泉者可憩息。
三清殿 在東嶽宮後。天順五年,義民郭端募建。後燬於火。
豐濟亭 在勝運里。有泉一泓,行者掬飲甚眾。明成化七年,鄉民構亭於此。嘉靖間改名「息車。」 桂香亭 在儒學前。明成化八年建。弘治六年,巡道伍希閔重建於舊亭址西畔。今圮。
文峰塔 在縣南琴岡。明弘治十七年縣丞王獻臣因南塔院舊浮圖一級成之,名曰「文峰。」 隆慶五年,僉事王喬桂從眾議,以不利於學毀去。杭川書院 在琴岡。明正德七年建。嘉靖一年遷學,因遷院於舊學之址為堂,祀朱文公及楊澹。軒為石表額曰:「泰山喬嶽。」 堂兩翼室各三間,祀名宦鄉賢。堂後為講堂。十五年巡道錢世賢重建於琴岡,名「文峰書院。」 三十年重遷學,又移文公祠於此。隆慶二年災。
松風亭 在平安里松風嶺,俗呼風傘山。明正德十六年,僉事周期雍甃山路建之。《府志》作「風吹傘亭。」
柏林書院 在三田。嘉靖初邑紳周勳建。練塘書院 在豐稔寺後,明嘉靖中建。
大觀亭 在赤岡。明嘉靖十九年,僉事侯廷訓建,為儒學後鎮。廷訓及提學田汝成皆有記。今《亭圮記》無考。
紀功亭 在通駟門外三里。明嘉靖二十四年,邑民為署巡道徐緯正界糧立。三十二年,為巡道梁佐平寇亂,附立碑於內。至萬曆二十四年,巡道王執中再正界糧,知縣良佐重建。
迎春亭 在昭暘門外,舊為「真君堂。」
接官亭 在潭頭渡邊。舊為「天符宮。」
息肩亭 在潭頭渡隔溪。舊為龔、劉、楊廟。上三亭俱嘉靖二十五年,知縣汪應奎毀淫祠,改名。杭川公館 在縣治西。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朱世徹即舊「東平王行祠改建。」 今廢。
大沽公館 在勝運、來蘇二里間,去縣四十里,其地有市。明嘉靖三十七年,通判周廷琮議建館,委府幕先核商貨過船填數,至縣輸稅,商儈苦之。次年,徙市於城西門外。隆慶五年,再徙東門潭頭,遂廢。
《溪南鄉約》亭 在三圖。明嘉靖四十三年,鄉民為府照磨周徵講約立,汀人教授李一鍷「記。」 今無考。
周公亭 在通駟門外。明隆慶六年,為知縣周
裔登建
尹公亭 在紀功亭東。明萬曆七年,為巡道尹校建。
鳳南書院 在苦油竹前。明萬曆十五年,邑紳劉佐建。
聚星公館 在褒忠祠之東。明萬曆四十三年,知縣李自華建。崇禎間,改祀「真武。」
勸農別墅 在通駟門外倪公祠前。明崇禎七年,知縣盧躍龍建,今改「清忠祠。」
時雨堂 在大察院後。王文成公平漳寇回,駐軍杭川。適旱,後得雨。有司請名行臺為「時雨堂」 ,自為文勒石。後知縣陳正中重修。
普應堂 在鍾寮場,舊名「水陸院」 ,宋乾德間建。石麟堂 在紫金山,頂有麒麟石,望之頭角宛然,體不甚巨,傑然蹲踞,恰當殿陛之中。捫蘿而上,其脊可跨,頂生小草,披散蒙茸,恍如麟之纓髭。朱公取以名堂。
盧公書院 在東竺寺右,縣令盧躍龍課士建。「澄遠樓 」 在「《漳南道》右。」
滴露樓 在金山五龍寺毘盧殿後,奇古山峙其前,琴橋泉發其右,高峰明燦,寒濤吐吞,金山幽迥處也。長汀胡臨亨讀書其中。
藏經閣 ,在金山五龍左腋,而上有閣,巍如未孩,朱公請藏其中,閣因名「藏經」 有朱公像,慈容可挹。崇禎十年夏,郡丞黃色中遊金山,宿此武平縣。
屯營庵 在五里屯岡下。五代時,何統使嘗部武藝軍於此屯駐,築小城,周二里許,故址猶存。葛仙翁煉丹井 ,在靈洞山。
煉丹竈 在豐山下「定光。」 伏虎庵 在南巖寺旁,庵廢址存。
南山綿洋院 在縣南五里。嘉靖間重建。僊人床 在歸郡里。烏石棟上下,路側大石如床,有僊人跡。
羅漢閣 、三聖閣 俱在南山院內,宋紹興、嘉定間創,明洪武間歸併,革去。
溪西寨 在汀、贛、梅三州界首。後梅州奏罷,止隸汀、贛。紹興初年,燬於寇。
讀書堂 在縣西。宋李綱建,今廢。
明遠樓 在縣後嶺。令張策建,今廢。
綠水湖 在南安巖數里。水色深綠。相傳「定光佛」 創院時,卓錫成湖,杉木湧出,取其水為《大綠畫彩》。
清泉亭 在縣北十里。李良材建,又捐亭側之田,歲籍其穀,烹茶以飲行人,人甚德之。
迥瀾亭 在縣南。明嘉靖間倉官鍾顯才建。清風亭 在縣治四十里金雞嶺,林乾亨建。駐節亭 在縣東馬鞍橋左。州判修鳳建。拱辰亭 在縣東信順里。邑令張策建。
登雲亭 在縣北十五里石徑嶺,邑令張策建。「茶亭 」 在縣南十里黃溪屻,一在縣南二十里黃土嶺。一在縣南四十里金雞嶺。
迎恩亭 在南平門外,邑令巢之梁建,今廢。「甘露亭 」 ,去縣里許。
石橋亭 在縣南小留興王瓊刱,今圮。
演武亭 在縣南。明弘治間建。嘉靖間,巡道王時槐委令徐甫宰「增地重建。」
平明社亭 在龍濟巖左舒清李弘政建。「白鶴亭 」 在所北七里,周玉珂建。
路亭 在縣北五里塅,邑人鍾成亮建。《寇碑》亭 在教場前左。
《平寇碑》亭 在儒學門左。
平寇臺 在均慶寺前,為巡道曾櫻勦寇立。「平寇亭 」 在所城,為郡丞黃色中署縣勦寇立。又有《築巖城碑》。
甘露亭 在縣南。趙良生捐俸置常稔田,歲收租穀,令僧夏烹松茗,冬施薑湯,以濟行旅。清泉亭 在所南五里。李鰲建。
大上閣 在縣治西五十步。
真君閣 在縣東三官廟左側。
圖南閣 在縣南。明末寇燬,今改建「觀音閣」 、聚奎閣 在儒學啟聖祠後。明崇禎間,教諭張紹登建。
大悲閣 在縣南十五里磐陀山。
觀音樓 在治東二十步東安橋。
「鐘鼓樓 」 在《關帝殿》前。
《西來山 》:在武所西來龍岡。檀越危星煒、僧仰績同捐貲買田鼎建。
甘泉亭 在縣北十五里。李方晟建,又捐亭近雞麻窩蛟湖田三十秤,延僧歲食燒茶以飲行人,往來稱便。
準提閣 ,在武所南新城內。檀越吳楣、危星煒、陶之璵、危嵃、僧庭《溈仝》捐資買產鼎建。
赤松亭 在縣北六十里上湖凹。邑庠李先春建。又捐田三畝,延僧燒茶,接應行人。
清流縣
舊子城 在縣治中。周圍二百丈,外無城。宋紹興間,鄭思誠築之,歲久復湮,故址僅存。元末,陳友定壘石築高丈餘,民賴以守。今廢。
崆峽嶺 在縣東十五里。山勢臨水,崒峍峴巖中通一道,至巖絕高。陳友定壘石為關,建樓於上,集兵以禦東南之寇。今廢。
天官別業綠綺堂 邑人冢宰裴應章建,有「簾捲千山雨,窗凌萬井煙」 之句,今廢。
小燕磯 在縣東。下即漁滄潭。石橫半溪,如倒笏狀,關鎖水口。亭有元《樊王誥命碑》,邑人鄒時泰有「天開圖畫漁滄古碑」 ,勒「忠良鳳詔新」 之句。儒學舊基 在縣南。宋元符間建。崇寧間,遷縣東。建炎間,始於皇華驛址建之,東南故址猶存。皇華驛故址 在縣東北。建炎間移建儒學。申明、旌善二亭 在南門外二十步,址存。三「皇廟 」 在譙樓東,即舊縣前鋪故址。元時祀三皇,今廢。
舊社稷壇 宋時在縣南三百餘步,今壇徙他所,址存。
舉子倉 一在縣市,一在石洞寨,一在羅村團,宋紹興間建,今倉廢址猶存。
石洞寨 俗呼「石龍寨」 ,在縣北,地名大寨頭。山險峻,鳥道而上,可容數千人,四寨控扼,無從而入。宋乾道,縣令黃藻始開,為民避寇,歲久荒圮。元末寇作,邑人擁伍元保為寨長。元保增修四門,積糧據險,與眾共登拒之,悉賴保全。至今石門《鳥道》猶存,時可登眺,誠天險也。
毗盧閣 在縣下。東華飛甍插漢,登眺灑然。龍津碑亭 在龍津橋頭。嘉靖初,知縣余禕建。高善亭 在縣東八里,知縣宋忠建。
佑聖堂 在縣治南五十步。
隱仙堂 在縣東,一名「東山堂。」 正統間建。邑耆雷以仁等又於堂左建「耆會堂。」
法海堂 在迎春坊。元至元初建,弘治中重建。南顧樓 在縣南寨,正德八年建,萬曆初知縣桑大協重修,改名「來薰。」 崇禎十年署縣同知黃色中、知縣鄧應韜奉知府唐世涵檄重修。山河雄鎮樓 在縣南門外。正德初建,萬曆初知縣桑大協重修,改名「容保。」
鳳凰閣 在縣鳳翔橋西,即古觀音閣。永樂間燬,弘治間,道士張惟寬建。
觀瀾亭 在縣東樊公廟右。永樂間,令李庠建。嘉靖初,令余禕修。上抗龍津,下瞰漁滄大溪,瀦為澄潭,波流瀠迴。萬曆五年重建。
《漁滄遺跡》亭 在縣東。萬曆丁丑年建,邑人裴應章書扁。
賦詩亭 在《遺跡》亭右,萬曆六年建。
慈雲閣 在玉華洞前。郡守沈應奎建。
拜石亭 在玉華嶺上。崇禎九年唐世涵建。龍津碑亭 在龍津橋頭,嘉靖初知縣余禕建。高善亭 在縣北八里。舊名「高瞻」 ,宣德間知縣李庠建。
寒泉亭 在縣南。亭下有泉,知縣吳中建。弘治間,雷鳳娘砌石為池。
界亭 在縣南十五里,清寧分界。正德五年,縣丞蕭徵建,萬曆間修扁,為「清寧境界。」
書莊 在縣北。編修賴世隆讀書處。
連城縣
王城 在河源里。文丞相扶帝昺起義兵駐此,因名之。
垂珠嶺 在河源里《朋口》。文丞相扶帝昺過此,垂淚。居人痛而哀之,故名。
龍骨坑 在北安里。相傳,有龍斃此,至今鄉人取之,猶有骨。
《星汶》沸 凡二,一在縣治西,即放生池;一在曾地坪,今遷文川橋下。
旗石礱 在縣東
烏石夾 在北安里
打鼓嶺 在姑田里。其石巉巖,凡新任官入境時,假道避吉。
出米石 凡二:一在水西嶺,一在旗石寨,有石穴寸許,溜米隨人多寡,足以食之,今無米。《出石鐘 》在姑田里石燕巖中,有石懸於巖,如鐘形,叩之鍧然作金玉聲。
丘氏書院 在「三元殿」 左,係丘麟、丘方讀書處。羅天麟宅 在南順里亭子堡。天麟係元人。
舊縣 ,宋紹興間刱,歲久惟土城故址存。舊儒學 在縣東南尉司舊址。宋紹興間刱,後遷縣東,久廢。
舉子倉 一在縣市,一在河源、莒溪,宋紹興間刱,今廢。
雄鎮樓 在縣後山巔。正德十四年,縣丞王鍾嶽鼎建。
皆山樓 在縣內。又有遺愛堂、三異堂、立翠亭、義松松、茅月林、愛蓮軒、不欺室,俱宋時建,今廢。清溪閣 在擢桂橋畔。宋淳祐中,羅應奇重建。文昌閣 在啟聖祠後。陳子壯《記》。
水雲閣 在河源里。珠池有峭壁茂林,左右皆溪潭深池,中多花木。
悠然閣 在石門巖前。宋紹興間,趙汝樵建「迎恩亭 。」 洪武三十四年,知縣葉普建。
總宜亭 在石門巖前。宋紹興中,邑令黃榮建。明洪武間重建。
鄉約亭 在縣治西金山廟址。知縣方進改為「鄉約亭」 ,東西立為二社學。童璽記。
《水蓮精舍 》在蓮峰山上。
聯龍書院 在縣西門外,令陶文彥課士處也。崇禎十年春建。
歸化縣
子城 在縣西南。元陳友定因鄰境不虞,用石築砌,以障鄉閭。周迴一里許,址存。
黃陽寨巡司 在歸下巖前。紹興間建,基存萬安砦 ,在縣西楊柳里。宋紹定間,曾婦晏氏於此結五砦以禦寇。後寇平,詔封晏氏為恭人,名曰「萬安砦」 ,其址猶存。
平安砦 ,在縣治後十里許。十工塢山高而險隘,頂稍寬平。元末,邑人行省平章陳有定立砦屯戍,其址猶存。以其砦迺十日之工成之,故曰十工塢。《舊志》以為市空蕪者,誤。
明溪巡檢司 在縣治北二里土坊,宋紹興間建。元初始徙於明溪市,以便盤詰。陳友定曾為此處巡檢,其址猶存。
二侍郎讀書處 在縣東黃楊巖後二里,為宋楊時張駕讀書處,後人因改名曰「侍郎巖。」 御簾 宋末,元伯顏以恭宗北去,楊淑妃攜二王避元兵,欲如溫州航海,道出今中和一都山中,適御簾墜地,因以名其鄉云。
東泉閣 在縣東。洪武九年,里人謝尚德建,圮壞。成化二十二年,知縣賴永正捐俸倡僧會崇寧等募建,又於閣右建「鐘樓。」
遇仙堂 在遙社五十里。
無邊堂 在楊柳二十里,俱縣東。
仙人堂 在城東七里陳坊,祀仙人晏北海。南極堂 在城南二里。賴仕存建。賴仲清。施田。四賢堂 在興善里瀚溪。成化元年建。
隱耕堂 在縣學前安中坑。成化間建。
觀山堂 在西波上。成化元年重建。
龜山堂 在縣東七十里金坑。舊扁「千金堂」 ,有田供祭。正德十年,知縣楊縉改今名。
魁星閣 在城東白沙橋南。
接官亭 在縣西一里許。永樂間建。
望親亭 在翰溪。揭應徵構亭望親墓。郡丞章頎嘉其孝,扁曰「望親。」
醒心亭 在縣西學後。成化間知縣郭潤建,永定縣。
龍磜洞 在縣南。石崖空廣數丈,內有石床、石几。昔傳有神人寓此。
聖窖石 在勝運里大新村。二石一陰一陽。傳有仙驅至,掌跡尚在。
玉篆石 在大阜坑,浮於水面,有文如篆,人謂「仙人玉印。」
金船塘 在太平里斧岡山中。泓然一湖,形如巨艦。舊傳有金船浮沉於此。
繫舟石 在雲龍橋側。昔王陽明繫舟於此,有詩,「其象如鳧」 ,又名「浴鳧石。」
陶金縣 ,在金砂村。舊傳,其地產金,有神人鞭石築城於此。
僊人石 在龍門。石高數丈,狀如正笏,下有大人跡,相傳仙人到此。
許公堤 在縣南。知縣許堂築建印星臺,以課多士。景稱「西堤煙雨」 ,即此。
文山石 在文山亭,大書「宋丞相文天祥過此。」 蓮花嶂 在金豐里,唐慚愧祖師誕生處。擲魚潭 慚愧祖師幼牧牛,其嫂餉以焦魚,師不食,放之潭中,魚遂活。至今產魚一體而半焦半潤。
玉枕穴 在溪南里鎮裏。舊傳吳吉甫自《博羅》
輿母彭氏櫬歸,至此風雨大作,舉引不行,遂卜葬於斯。
鳴岐亭 在縣西鳴岐嶺頂。
接官亭 舊在縣西,成化十五年知縣王環造。嘉靖三十七年,知縣許文獻申,改大洲庵為「東接官亭」 ,拓迎恩橋空地造「西接官亭」 ,今廢。少憩亭 在迎恩橋北。邑人盧貫有記,今廢。鳳麓亭 邑人熊國昌建。
文山亭 在緣嶺。宋丞相故壘,鄉人築亭志之。吳公亭 在溪南楊梅凹,為知縣吳殿邦建。去思亭 在迎恩橋北。
「訪孝」 亭 在大埠嶺。邑令周齊同舉人林鍾桂訪孝子鄭懋官廬墓處,鄉人建之。
陵墓附
[编辑]本府。〈長汀縣附郭。〉
知州吳誠務墓 在銀坑裏。
運使馬衍墓 在「朝斗巖」 後。
恭人黃氏墓 在東教場右。
贈都御史馬時中墓 ,在清流四保里河坪。馬任敏墓 ,在清流四保里酒漿坑。
都御史馬馴墓 在百步鋪。
參議張瀾墓 在右廂
贈給事周冕墓 在高坑。
給事周璇墓 在高坑
贈員外鍾正墓 在中磜。參政鍾文俊墓 在桐睦鄉。知府胥文相為建祠墓前。
僉事康憲墓 在城西
知府鍾文傑墓 在子弟湖上。
封寺副郝永懋墓 在袁坑。
苑馬卿陳鳴春墓 在城西。
知府郝鳳升墓 在烏泥坪。
寧化縣
黃連鎮將巫羅俊墓 俊字定生,元配柴氏,繼紀氏,合葬鎮西天興觀後竹篠窩,即今邑治也。御史中丞伍正己墓 在縣魚龍鋪。
工部侍郎鄭文寶墓 今鄭家坊,有墓道碑。「孝子賴祿孫墓 」 ,在龍下里,險石。
工部右侍郎張顯宗墓 在張家坪。
浙江左參議伍宗源墓 在興善里「雷洏」 ,戶科給事伍志厚墓 在黃家陂。
侍郎鄭文寶墓 在鄭家坊。
參議伍宗源墓 在雷洏。
義塚 在縣南三里,教場後。
上杭縣
饒州府知府劉秀實墓 ,在勝運里官田。河南道御史陳德義墓 ,在北門外盤龍岡。左春坊司諫高琛墓 ,在安寺前。
義士周子禮墓 在白葉塅觀音山,「進士」 浙江按察司僉事羅經墓 在盤龍岡。「進士」 山西道御史陳詳墓 在縣西石田山,「進士」 廣西道御史周弘墓 在演武亭後。「孝子劉」 敬墓
進士戶部都給事中丘弘墓 ,在勝運里安鄉。進士雲南道御史郭資墓 ,在駟馬橋東北隅封。江西道御史丘廷鳳墓 ,在勝運里官田。進士南雄府知府丘道隆墓 ,在玉女鄉羅圍山。
隱士李穎墓
貴州道御史劉佐墓 在「苦油竹」 前。
義塚 在東門外涸湖
武平縣
副使劉隆墓 在東坑赤土岡。
義塚 在縣北厲壇右
清流縣
進士嶽祠伍叔輝墓 在登貞觀背。
「廷尉鄒一郎」 墓 在北門外僕射窠竹子巷。「烈士伍宗堯墓 」 ,在田背山。
給事中謝朝鍚墓 在東華山。
編修賴世隆墓 在坪背。
郎中張榮墓 在倉盈里。
僉事陳定應墓 在夢溪里。
贈工部尚書裴榮寬墓 在坪背。
封都御史、贈尚書裴鎰墓 在浙溪,欽賜造墳營葬,遣左參議吳之鵬致祭,禮部尚書黃鳳翔撰《誌銘》,南京禮部尚書林士章撰《神道碑》,尚書、贈太子少保、諡恭靖裴應章墓 在安樂鋪,欽賜造墳,遣行人司行人李萬化營葬,右參政潘陽春致祭二壇,南京禮部尚書李維禎撰《誌銘》,禮部尚書翁正春撰《神道碑》。崇禎八「年請府改葬浙溪下灣李家園。」
參議伍可受墓 在湖鯉坑,右都御史鄒元標撰《誌銘》。
《贈參政李孟春》墓 在鐵石磯尾。
御史裴養清墓 在上坪背,西峰庵前。
雷州知府伍堣墓 在大基頭,本府知府門人錢志騶撰《誌銘》。
提學參政李于堅墓 在《坊敦》里青山。巡按福建監察御史門生史撰《誌銘》「義塚」 在縣東門外水東坊,嘉靖二十一年知縣陳桂芳建。
連城縣
開國侯彭夫人墓 在龍爪陂上。
卓丞相墓 ,在卓家衍。
御史黃萬里墓 在呂屋。
吉安知府沈仲繼墓 在「長坑。」
澂江知府童璽墓 在縣後。
將軍宋禎墓 在後龍山。
義塚 在西郊
歸化縣
惠利夫人莘氏墓 在城內南關之左。
樞密副使謝英輔墓 在縣治西八十下覺里,沂州相公窠。
義塚 在伍舍嶺。正德八年知縣楊縉建。永定縣。
丞相鄭清之墓 嘉泰四年進士,理宗朝拜平章事,入閩居上杭涵水湖,即永定龍安寨,沒葬水口山,為滎陽始祖。今邑中鄭姓繁衍,讀書仕宦皆其裔也。嫡配蕭夫人,葬大埔縣棋子隔,《墓碑》書「閩粵鄭氏祖妣。」
參政廖花墓 葬盧豐都「杭永」 廖氏始祖知府賴先墓 在太平里。
參政沈孟化墓 在縣治南甕窯前,翁仲華表。石羊、石馬、石獅,儀禮如式,享堂二棟。
熊夢章墓 號「仁齋」 ,明初卜居上湖雷,為熊氏始祖。葬檺林前牛眼坪。張天海螺形。辛向,配李孺人,葬湖雷雷窠屋後。
熊真佑,號英齋。墓 在湖雷龍窟嶺。高山峙立,平案橫列,形家呼為《孔子操琴》。
贈奉政大夫孔瓚墓 在羅灘橋子頭。
熊文彬,號康齋;墓 在檺林前罐子屴,嘯天龍形,御史熊興麟六世祖也。
熊文鳳,號《高岡》,墓 在豐田里,合溪蔭鳳池,山高千仞,澄徹,旱歲不涸,時有金魚出現。
隱逸吳懋中墓 在藍地。
義塚 在山川壇側。萬曆三年,知縣何守成刱扁名「漏澤園。」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