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1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十八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十八卷目錄

 朋友部雜錄

 朋友部外編

交誼典第十八卷

朋友部雜錄

[编辑]

《易經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章,「招招舟子,人涉邛否?人涉卭 否,卭須我友!」 《小雅·常棣》章:「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 歎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春秋傳作侮每有良朋,烝也 無戎。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雨無正章》云「不可使得罪於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 友。」

《禮記·檀弓》:「朋友哭諸寢門之外。」

《王制》:「朋友不相踰。」集說嚴陵方氏曰:「《朋友不相踰》,謂各 以其齒而為先後之序也。」

《祭義》:「朋友不信,非孝也。」

《坊記》:子云:「寡婦之子不有見焉,則弗友也,君子以辟 遠也。」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則不入其門。 以此坊民,民猶以色厚於德。

奔喪,哭朋友於寢門外。

《左傳》:「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關尹子七釜》篇:「人之少也,當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壯 也,當達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當警乎少壯之說。萬 化雖移,不能厄我。」

《管子·法禁》篇:「以朋黨為友,聖王之禁也。」

《大匡》篇:「夫國之亂也,智人不得作內事,朋友不能相 合摎,而國乃可圖也。」

《詩小序: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 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 德歸厚矣。」

《墨子所染篇》:子墨子見染絲者而歎曰:所入者變,其 色亦變,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非獨國有染也,士 亦有染。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 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傅說之徒是 也。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 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刁之徒是也。《詩》曰: 「必擇所堪,必謹所堪」者,此之謂也。

《兼愛篇》:使其一士者執別,使其一士者執兼。是故別 士之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為吾友之 親,若為吾親』。是故退睹其友,饑即不食,寒即不衣,疾 病不侍養,死喪不葬埋。」別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 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為高士於天下者,必為 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後可 以為天下高士。是故退睹其友,饑則食之,寒則衣之, 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 《荀子性惡篇》:「嗜欲得而信衰於友。」

《大略篇》:子貢問於孔子曰:「賜倦於學矣,願息於朋友。」 孔子曰:「《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朋友難,朋友焉可 息哉!」

《子道》篇:「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過 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黃石公素書安禮章:「枉士無正友。」

《淮南子說山訓》:「因人而友,不因人而親。」

《韓詩外傳》:「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 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 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學長忘,此一費也;事君有功 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 《大戴禮主言篇》:「上親賢,則下擇友。」

《曾子立事》篇:「能取朋友者,亦能取所予從政者矣。 宮中雍雍,外焉肅肅,兄弟憘憘,朋友切切。遠者以貌, 近者以情,友以立其所能而遠其所不能,苟無失其 所守,亦可與終身矣。」

《曾子大孝》篇:「朋友不信,非孝也。」

《揚子學行》篇:「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論衡累害》篇:「凡人操行,不能慎擇友友,同心恩篤,異 心疏薄。疏薄,怨恨毀傷其行,一累也。」

《風俗通·愆禮篇》:南陽張伯大,鄧子敬小伯大三年以 兄禮事之。伯臥床上,敬寢下小榻,言常恐清旦朝拜。 俱去鄉里。居緱氏城中,亦教授坐養聲價。伯大為議 郎,益州太守,子敬辟司徒,公車徵。謹按《禮記》:十年兄 事之,五年肩隨之。《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衎 衎誾誾各長。其儀也。凡兄弟相愛,尚同輿而出,同床 而寢,今相校三年耳,幸無骨血之屬,坐作鬼怪。旦朝

言恐《論語》「恭而無禮則勞。」且晏平仲稱「善與人交」,豈
考證
徒拜伏而已哉!

「汝南陳茂君」,因為荊州刺史。時南陽太守灌恂,本名 清能,茂不入宛城,引車到城東,為友人衛修母拜到 州恂。先是茂客仕蒼梧,還到修家,見修母婦,說修坐 事繫獄當死,因詣府門,移辭乞恩。隨輩露首入坊中, 容止嚴恪,鬚眉甚偉。太守大驚,不覺自起立,賜巾延 請,甚嘉敬之,即焉出修。南陽士大夫謂恂能救解修, 茂彈繩不撓,修竟極罪,恂亦以他事去。南陽疾惡殺 修,為之語曰:「衛修有事,陳茂治之;衛修無事,陳茂殺 之。」謹按《春秋》,王人之微,處於諸侯之上,坐則專席,止 則專館,朱軒駕駟,威烈赫奕。就恂素為官速謗,當便 入傳,引見詰問,糾其贓狀,以時列聞。文王日昃不暇 食,周公坐而俟旦,且非為己私背公也。何有忘百姓 塗炭之急,便乃光昭舊交之問乎?鮑宣州牧行部,多 宿下亭,司直舉劾,以為輕威損命,坐之刑黜。今茂泯 棄天常,進止由己,孰使毀之?小人譽之,自我為之。古 人病諸,以為大譏。茂與修善,猶鴟鴞之愛其子,適所 以害之者。

譙周《法訓》:「君子處陋巷之中,奚樂也?」曰:「樂得其親,樂 得其友,樂聖人之道也。」

《文中子述史》篇:「子曰:『宗祖廢而氏姓離矣,朋友廢而 名字亂矣』。」

譚子《海魚篇》:「觀傀儡之假,而不自疑;嗟朋友之逝,而 不自悲。」

《北夢瑣言》:白太保與元相國友善,以詩道著名,時號 元白。其集內有《哭元相詩》云:「相看掩淚俱無語,別後 傷心事豈知。想得咸陽原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洎 自撰墓志云:「與彭城劉夢得為詩友。」殊不言元公,人 疑其隙終也。鄭文公畋,與盧相㩦親表也。閥閱相齊, 詞學相均,同在中書,因公事不葉,揮霍間言語相擠 詬,不覺硯瓦飜潑,謂「宰相鬥擊亦不然也。」竟以此出 官。

《易潛虛》:醜友也:「天地相友,萬彙以生。日月相友,群倫 以明。風雨相友,草木以榮。君子相友,道德以成。初,素 絲皜如,適緇適朱,適緇適朱,惟所擇也。二,意氣相許, 不以利取。取不以利,能擇交也。三,水石相親,石潔水 清,蓬麻共植。惟蓬亦直,惟蓬亦直,近賢也。四,總角綢 繆,膠而漆投;半涂分流,注矢操矛。」注矢操矛,反相賊 也。《五》「春耕秋穫,易力並作,游惰勿諾。游惰勿諾,不如 已也。《六》毛群羽,聚,糧食之蠹。糧食之蠹,無所益也。上 一首三尾,先完後毀,惟初之罪。惟初之罪,不早識也。」 東坡《志林》班固有云:「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 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勢 劫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東坡先生曰:「當 是時,寄、固不得不賣友也,罪在於以功臣子而與國 賊游,且相厚善也。石碏之子厚與州吁遊,碏禁之不 從,卒殺之。君子無所譏,曰:『大義滅親』。酈啇之賢不及 石碏。故寄得免於死,古之幸人也。而固又為洗賣友 之穢,固之於義,陋矣。」

《䂬溪詩話》:司馬溫公云:「『清茶淡話難逢友,濁酒狂歌 易得朋』。雖造次間語,亦在於直諒之益,而退便僻之 損也。」

《容齋續筆》:「朋友之義甚重,天下之達道五:君臣、父子、 兄弟、夫婦,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 須友以成者。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絕」,見於《詩》。「不信乎 朋友,弗獲乎上」,見於《中庸》《孟子》。「朋友信之,孔子之志 也;車馬衣裘,與朋友共,子路之志也;與朋友交而信」, 曾子之志也。《周禮》「六行,五曰任」,謂信於友也。漢唐以 來,猶有范、張、陳、雷、元白、劉、柳之徒,始終相與,不以死 生貴賤易其心。本朝百年間,此風尚存,嗚呼!今亡矣。 《滄浪詩話》:少陵與太白獨厚於諸公,詩中凡言太白 十四處,至謂「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醉眠秋共被, 攜手日同行」,「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其情好可想。 《遯齋閑覽》謂二人名既相逼,不能無相忌。是以庸俗 之見,而度賢哲之心也。予故不得不辨。

《捫蝨新話》:韓退之與孟東野為詩友。近歐陽公復得 梅聖俞,謂此事比肩韓、孟。故公詩云:「猶喜共量天下 事」,亦勝東野。亦勝韓也。蓋嘗目聖俞為詩老云 《五色線長慶集》:白樂天以詩、酒、琴為三友,曰:「昨日北 窗下,自問何所為,所親惟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 飲酒,酒罷輒吟詩。三友遞相引,循環無已時。」

《元次山集》:「古之君子,居無友則友松竹,出無友則友 雲山。」

《御龍子集》:「無友不如己,友,其定志合交之謂耶?賢乎 己則事之,齊乎己則友之,下乎己則與之。」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友其如己者乎?使一 鄉而國士在焉,吾之所事不得而友矣。其友一國天 下之士也亦然。天下之善士得友百世之士哉?誦其 詩,讀其書,論其世,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

《雞鳴偶記》:「學者不可不擇友。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 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徵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學主忠信,友 先直諒,聖人之戒嚴哉!」

《范竹溪集》:「友而曰:交,非交不成其為友,非信不成其 為交。信則言可踐,非哆口而盟,轉盼而寒。信則行可 質,非面對一體,衷隔千里。信則利可共管鮑之讓也。 信則害可任羊桃之殉也。信則終身可憑,信則妻子 可託,如獻臣篤羅𤣱,古庵恤梁禋也。是謂心友。而指 天畫日,肝膽可捐,膏晷一室,同心誓水,詎不稱信哉?」 彼落石於阱,萎木於山,坐偃月,計翻雲者,非交也。君 子惟信我之方寸耳。

重友者,交時極難,看得難,以故轉重;輕友者,交時極 易,看得易,以故轉輕。

吾生平有一貧友,不忮亦不求。吾生平有一文字友, 忘驕且忘吝。

《劉念臺集》處嚴憚之友,最有益,使人簡身之功,惟恐 不及。遇異己者亦然。

《賀陽亨集》:近溪一日朝食,與坐者十人。黎允儒曰:「吾 十人今日在此學問,他日無分窮達,能為十路福星, 庶幾哉不負師恩也。」近溪曰:「是不難,如予一人能孚 十友,十友各孚十友,百人矣;百友各孚十友,千人矣; 而萬而億,達之四海運掌也。」

《笑禪錄》舉一僧問雪峰,乞師指示佛法。峰云:「是甚麼 說?」甲乙兩友平素極厚。一日,甲偶病,不勝愁苦。乙來 問云:「兄是何病?所須何物,我皆能辦。」甲云:「我是害了 銀子的病,只得二三錢便彀了。」乙即徉為未聞,乃吞 嚥云:「汝說甚麼?」頌曰:「黃金貴似佛法。佛法貴似黃金。 覓時了不可得,吾已與汝安心。」

《溶溪雜記》:劉忠宣語陸吉士深曰:「初入仕,不可受人 知,知己多,難立朝矣。只如朋友若三數人得力者,自 可了一生,過多則晚年受累。」

《比事摘錄》:狄仁傑為并州法曹,時同僚鄭崇質當使 絕域,崇質母老且病,仁傑曰:「彼母如此,豈可使之有 萬里之憂?」詣長史藺仁基請代之行,仁基允其代行。 仁基素與司馬李孝廉不葉,因相謂曰:「吾輩豈可不 自愧乎!」遂相與輯睦。夫善之感人有如此者。柳宗元 初遷柳州刺史,其友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 所居,而夢得親在,萬無母子俱往理。欲請於朝,願以 柳易播。」會裴度亦為禹錫言,得改連州。韓退之作《子 厚墓誌》,實載其事,以為世勸。夫即一善而稱之,宗元 可追蹤於仁傑矣。

見聞搜玉,友道之絕久矣。獨不思《記禮》者曰:「父母存, 不許友以死。」夫死亦可許,特以親存不許耳。隨武子 謀其身不遺其友,左儒爭其友于君之前,謂友道君 逆則順,友以違君。友義之重如此。然則君子之於交 也,其可苟焉已乎?漢侯霸欲友王丹,霸子見丹,下車 拜,丹答之。霸子曰:「大人方願交懽,奈何拜小子?」丹曰: 「君房有是言」,丹未許也。魏張遼求交胡質,質辭以疾, 曰:「古之人交多取,知其不貪,奔敗知其不怯,聞流言 不信,是以可終。武南伯身為雅士,往者將軍稱之不 置,而今以睚眥成隙,如質才薄,豈能終好,故不願也。 若二子者,庶其免輕交易絕之悔乎!」

遵生《八牋》:「勝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秋時與詩朋酒 友賡和清賞,更聽萬壑江聲,滿空海色,自得一種世 外玩月意味。」

梁王繹,博覽群書,才辯冠世,不好聲色,愛重名賢,與 裴子野、蕭子雲布衣交。白居易與元相國稹友善,以 詩道著名,號《元白集》。內有《哭元相詩》云:「相看掩淚俱 無語,別有傷心事豈知。想得咸陽原上樹,已抽三丈 白楊枝。」

自昔士之閒居野處者,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與往 來,故有以自樂。淵明詩曰:「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又云:「鄰曲時來往,抗言談 往昔。奇文共忻賞,疑義相與析。」則南村之鄰,豈庸庸 之士哉?杜少陵《與宋山人》詩曰:「相近竹參差,相過人 不知。幽花欹滿徑,野水細通池。歸客村非遠,殘尊席 更移。看君多道氣,從此數追隨。」李太白《與范居士》詩 曰:「忽憶范野人,閒園養幽姿。」又云:「還傾三五酌,自詠 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風流自簸蕩,謔浪 偏相宜。」觀此,則朱山人、范居士者,可為非常流矣。 東谷所見,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友之者,友其德 也。當親密之時,握手論心,必使君臣父子之倫,兄弟 夫婦之倫,粹然一出於正,此交友第一義。自世風日 變日薄,友道掃地,惟酒饌追隨,有無周濟,穢談相謔, 術數相勝,於是規圖便利,謟諛取容,此妾婦耳,非友 也;啗以濡沬,甘效奔走,此奴隸耳,非友也。惟恐少有 攖拂而取疏遠,故隨事苟徇而覬親密,乘其父子之 睚眥,即導之以不慈不孝;乘其兄弟之鬩牆,即導之 以不友不恭;乘其夫婦之反目,即導之以不琴不瑟。 謬引古語,眩亂是非。指鹿為馬,野鳥為鸞,皆此等輩 也。其間稍有見識廉恥者,必浩然而去;所友者惟小 人,亦何所不至哉《太平清話》顧司馬益卿云:「與其結新知,不若敦舊好; 與其施新恩,不若還舊債。」

《讀書鏡》:「東坡上韓魏公乞葬董傳書,軾再拜。近得秦 中故人書,報進士董傳三月中病死。軾往歲官岐下, 始識傳,至今七八年,知之熟矣。其為人不通曉世事, 然酷嗜讀書,其文字蕭然有出塵之姿。至《詩》與《楚詞》, 則求之於世,可與傳比者不過數人。此固不待軾言, 公自知之。然傳嘗望公不為力致一官,軾私心以為」 公非有所愛也,知傳所稟賦至薄,不任官耳。今年正 月,軾過岐下,而傳居喪二曲。使人問訊其家,而傳徑 至長安,見軾於傳舍,道其饑寒窮苦之狀,以為「幾死 者數矣。賴公而存,又且薦我於朝。吾平生無妻,近有 彭駕部者,聞公薦我,許嫁我其妹。若免喪得一官,又 且有妻,不虛作一世人,皆公之賜。」軾既為傳,喜且私 憂之。此二事,生人之常理,而在《傳》則為非常之福,恐 不能就。今傳果死,悲夫!書生之窮薄,至於如此其極 耶!夫《傳》之才與器,不通於世用,然譬之象犀珠玉,雖 無補於饑寒,要不可使在泥塗中,此公所以終薦傳 也。今父子暴骨僧寺中,孀婦弱弟,自謀口腹不暇,決 不能葬。軾與之故舊「在京師者數人,相與出錢賻其 家,而氣力微薄,不能有所濟,甚可憫也。公若猶憐之, 不敢望其他,度可以葬傳者足矣。陳繹學士當往涇 州,而宋迪度支在岐下,公若有以賜之,軾且斂眾人 之賻,并以予陳而致之宋,使葬之有餘,以予其家。」傳 平生所為文,當使人就其家取之。若獲,當獻諸公,上 冒左「右,無任戰越。」又《與孫叔靜書》云:「眉山人有巢谷 者,字元修,曾應進士武舉,皆無成,篤於風義,已七十 餘矣。聞某謫海南,徒步百里,來相勞問,至新興病亡, 官為槁殯,錄其遺物於官庫。元脩有子蒙在里中,某 已使人呼蒙來迎喪,頗助其路費,仍約過永而南,當 更資之,但未到耳。旅殯無人照管,或毀壞暴露。願公 愍其不幸,因巡檢至其所,特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 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護之,以須其子之至,則恩及 存亡耳。死罪,死罪。」夫世人但知有范氏之麥舟,而不 知蘇公之急死者至此。文人無行,托言狂簡如此,事 其可簡耶?

《續筆記》:「嘉祐四友:王荊公、呂申公、司馬溫公、韓少師。 元祐四友:蘇子瞻、錢穆公、王仲至、蔣穎叔。」

《野志》,「朋友列在人倫,與忠孝並大。」正緣德藝攸賴,切 磨所關,故於有身以來,宇宙之內,相比而立,相持而 成。蓋生于父子而不辱,食於君臣而不恥,微朋友而 誰歸。晚世道衰,失其初義,笑言懽洽,何取於群儕;乖 忿分違,祗增其瑕釁。恬愉佞諛者,何關有亡,背棄艱 虞者,安能輕重。蓋自漢道以還,日加淪喪,由今之俗, 益覺絕然。世道人心,於茲永嘆。今即不能盡責古初, 亦宜審厥才品。端良純雅,當無意外之生;伉直方莊, 或有名教之助。資道決疑,是我學之所需;援溺扶顛, 是彼誼之獨厚。簡澹有久要之望,傾輸無隱曲之嫌。 此亦近代之良交,人類之好合也。若其傾憸猖狂,貪 殘穢逆,在血氣尚懷相畏,何況餘人。《語》曰:「以友輔仁, 仁不足輔。」即令許身相死,亦屬世情。在倫之義,曾不 為是。尼父夷俟之叩,曾子西河之責,此友道也。

朋友部外編

[编辑]

南齊蕭子良集:夫能了除疑惑,內發慚愧,勸獎之功, 善知識也。今欲修習萬行,非善知識,無由進道。經云: 「如栴檀葉,在伊羅林,其葉則臭。伊羅臭葉,在栴檀林, 其葉則香。」《書》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偕芳; 與惡人居,如在鮑魚之肆,與之俱臭。」又云:「近墨者緇, 近朱者赤。」故知善友,能作佛事,是大因緣,是同梵行。 善知識者,今能將我得升淨土;惡知識者,今能陷我 墜於地獄。當知善恩不可酬報。夫善惡之理,皎然明 白。但以任情適道,則進趨之理遲;善友勸獎,便勇猛 之心疾。經有獎課之文,書有勸學之說。當知要行,實 由勸成。

《異苑》:朱文繡與羅子鍾為友,俱仕於梁。繡既死,子鍾 哭之,其夜亦亡。梁南七里有雞山,繡葬於其中。北九 里有雉澗,埋鍾於其內。繡神靈變為雞,鍾魂魄化為 雉,清鳴哀響,往來不絕。故《詩》曰:「雞山別飛響,雉澗和 清音。」

《異聞總錄》:「隴西李沈者,其父嘗受朱泚恩,賊平伏法, 沈乃逃而得免。既而逢赦,以家產童僕悉施洛北惠 林寺而過生焉。讀書彈琴,聊以度日。今荊南相公、清 河崔公群,既第進士,皆執門人禮,即其所與遊者,不 待言矣。常與處士李擢為刎頸交。元和十三年秋,擢 因謂沈曰:『吾有故將適宋,迴期未卜,兄能泛舟相送 乎』?」沈聞其去,離思浩然,遂登舟。初約一程,程盡則曰: 「兄之情豈盡於此。」及又行,又言有感,竟不能別,直抵 睢陽。其暮,擢謝舟人而去,與沈坐汴堤月中,徐曰:「承 念誠久,兄識擢何人也?」沈曰:「辨博之士也。」擢曰:「非也擢乃冥官,頃為洛州都督,故在洛多時,陰道公事,故 不任晝,乃得與兄同遊。今去陰遷陽,託孕於親,已五 載矣。所以步步邀兄者,意有所托。」沈曰:「何事?」曰:「擢之 此身,藝難為匹,唯慮一捨此身,都醉前業祈兄與醒 之耳。然擢孕五載,寓親腹中,其家以為不祥,祈神祝 佛之法,竭貨而為,擢尚未往,神固何為?兄可往其家, 朱書產字令吞之,擢即生矣,必奉兄絹素。兄得且去, 後擢三歲,宜復來視之。且曰:『主人孫久不產者,某以 朱字吞之,生兒奇慧,今三載矣,思宿以占之,故復來 也。可取兒抱臥,夜久伺掌人閉戶,即抱於靜處,呼曰: 『李擢記我否?兒當啼,啼即掌之。再三問之,擢必微悟。 兄宜與擢言洛中居處及遊宴之地,擢當大悟,悟後 此生之業無了遺矣。此時必醒素以歸擢,乃後榮盛, 兄不可復得從容矣。兄聲名籍甚,不久當有大諫之 拜,慎勿赴也。赴當非壽。此郡北二十里有胡村,村前 有車門,即擢親身之居也』』。」言訖,泣拜而去。遲明,沈策 杖訪之,果有胡氏扣門求憩。掌人翁年八十餘,倚杖 延入。既命坐,似有憂色。沈問之,翁曰:「新婦孕五載矣, 計窮術盡,略無少徵。」沈因曰:「沈道門留心」,頗善咒術, 不產之由,見之即辨。遽令左右召新婦來,沈診其臂, 曰:「男也,甚明慧,有非常之才,故不拘常月耳。」於是令 速具產所帷帳床榻畢,沈執筆若祝香,朱書產字令 吞之,入口而男生焉。翁極喜,奉絹三十匹。沈乃受焉。 曰:「此兒不常也,三歲當復來,為君相之。」言訖而去。及 期再往,乃曰:「前所生之子,今三歲矣,願得之一宿,占 相之。」掌人喜而許焉。沈伺人靜抱之,遠處呼曰:「李擢 今識我否?」兒驚啼,沈掌之曰:「李擢何見,我不記耶?」又 掌之,兒愈啼。掌兒問之者三四,兒忽曰:「十六兄果能 來此耶?」沈因與言洛中事,遂大笑,言若平生,曰:「擢一 一悟矣。」乃抱之歸宿。及明朝,告其掌人曰:「此兒有重 祿也,乃成家之貴人,宜保持之。」胡氏喜,又贈絹五十 匹。因取別,乃憶《醒素》之言,蓋以三才五星,隱其成數 耳。以沈食祿而誅,不食而免,其命乎?足以警貪祿位, 而不知其命者也。

《雲笈七籤》內丹部擇友篇:「君無友喪國,臣無友失忠; 庶人無友喪家,道無友失真。所以元元與尹喜宿契, 孔子與漁父合機,馬明生與陰君闇合,青牛與惠遠 而會同,豈非良友者乎?且今之求道,上至王侯,下及 庶民,萬無一得者,何?皆由不擇其友也。」

《誠齋雜記》:遼東馬仲叔、王志都,相知至厚。仲叔先亡, 忽見形謂志都曰:「吾不幸先亡,心恆相念,念卿無婦, 當為卿得婦。」遂與之期。至日大風晝昏,向暮,果有婦 人在寢室中,志都問其由,曰:「我河南人,父為清河太 守,臨當見嫁,不知何得至此。」志都告之故,遂成夫婦。 往詣其家大喜,以為天相與也。志都後為南郡太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