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02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十五卷目錄
宗藩部彙考十七
上古
青陽 若水
卞 青
張 采
任 南燕
夷 防風氏 蔑
尹城 安
唐 司幽
巫 蜀
昌黎
陶唐氏
邰 商
宋 大夏
中路 丹
留
有虞氏
有庳 商
緡
夏后氏
有扈氏 五觀
斟鄩氏 斟灌氏 斟氏
鄧 越
繒 有男氏
彤城氏 彤氏 褒氏
費氏 弗氏 刜氏 杞氏
辛氏 莘氏 冥氏 鄍氏
戈氏 泊氏
鬻氏 沈氏
姒氏 弋氏
綸氏
商
蔓 苑
權 堂陽氏
黎 共
條氏 徐氏
蕭氏 索氏
長勺氏 尾勺氏
陶氏 施氏
繁氏 錡氏
樊氏 饑氏
終葵氏 殷氏
來氏 空桐氏
稚氏 北殷氏
目夷氏 四時
荼 梅
定 巢
郅 同
髦 扐
段 瓦
鐵 沛
向 鮮虞
比 箕
微
官常典第二十五卷
宗藩部彙考十七
[编辑]上古
[编辑]青陽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元囂於青陽。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 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囂,是 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元 囂龍苖。元囂,姬姓,降居汦水,生帝嚳高辛氏。」
〈注〉《史記》:「元囂降居江水。」即汦水,今之湔汦水。《大戴禮》:「青陽降居汦水。」又誤以元囂為青陽也。
若水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昌意於若水。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 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 德焉。」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元 囂龍苖。昌意就德,遜居若水。有子三人,長曰乾荒,次 安季悃。乾荒生帝顓頊,是為高陽氏,安處西土,後曰 安息。悃遷北土,後為党項之辟,為拓跋氏。」
〈注〉《姓書》辯「昌出昌意」,則昌或始封也。然任後自有昌。
顓頊高陽氏,姬姓,名曰顓頊,黃帝氏之曾孫。祖曰昌 意,黃帝之震適也。行劣不似遜於若水。娶蜀山氏曰 「景。」生帝乾荒,擢首而謹耳,豭喙而渠股,是襲若水。 娶蜀山氏曰樞,是為河女,所謂淖子也。淖子感搖光 於幽防,而生顓頊。渠頭併幹,通眉帶午,淵而有謀,疏 以知遠。年十五而佐小昊,封於高陽。都始孤棘,二十 爰立,乃徙商丘,以故柳城衛僕,皆為顓頊之虛。
卞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卞。明於卞。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元 囂龍苖。龍苖生吾融,為吾氏。吾融生卞明,封於卞,為 卞氏。卞明棄其守,降之南裔,生白犬,是為蠻人之祖。」
〈注〉郭璞云:「卞一作弔,蓋古卞字,故司馬貞作算明爾」,史索作苗,龍融吾,皆非。
青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清於青。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方纍氏曰節,生休及清。」休 繼黃帝者也,是為帝鴻氏。清次封清為紀姓,是生小 昊青陽氏。小昊青陽氏,紀姓名質,是為挈。其父曰 清,黃帝之第五子。方傫氏之生也,胙土於青,是為青 陽,元為紀姓。配干類氏曰娥,居河之微,逆星流槎,奏 便媚之樂,樂而忘歸,震而生質,白帝子也。既生其渚 為陵,秀外龍庭月縣通。襲青陽以處雲陽,故《謖》號 以青陽,亦曰雲陽氏。以《金寶曆》色尚白,故又曰「金天 氏。」〈按此以青為青陽則元囂所封但當以江水及汦水為國今是編依正史以青陽屬元囂則清之分
「封」 但謂之「青」 ,以別於元囂。
〉張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揮於張。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彤魚氏,生揮及夷彭。揮次 十五,主造弧矢及司率罟,受封於張。」
采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夷彭於采。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彤魚氏,生揮及夷彭。夷彭, 紀姓,其子始封於采,是為左人。」
任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禺陽於任。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嫫母兒惡德充,帝內之,是 生蒼林、禺陽。禺陽封於任,為任姓。謝、章、舒、洛、昌、㓶、終、 泉、卑、禺,皆任分也,後各以國令氏。」蒼林,姬姓,生始均, 是居北狄,為始氏。
南燕
[编辑]黃帝有熊氏封伯儵於南燕。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立后三妃,子二十五,別姓者十 二,祈酉、滕、箴、任、苟、釐、結、儇、依及二紀也。餘循姬姓,結 姓。伯儵,封於南燕,後有吉氏、姞氏、孔氏、密須、闞允、蔡 光、敦、偪、燕、魯、雝、斷、密雖皆結分也,後各以國令氏。」〈按荀
《史記》《國語》皆作「荀。」 《左傳隱公五年》:「夏四月,衛人以燕師伐鄭。」 疏:「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小國,無世家。」
不知其君號諡,而《路史》以伯儵為姞姓之祖,故錄南燕為黃帝宗藩。按《路史》本註云:南燕,伯爵,本結姓,傳多作姞。讀尹吉之「吉。」
〉按《通鑑前編外紀》曰:「帝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 昌意、元囂、龍苖。二妃方纍氏之女,曰節,生休及清。三 妃彤魚氏之女,生揮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德充, 生蒼林、禺陽。其眾妾之子十六人,總四妃之子為二 十有五,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別為十二姓,曰祁、己、滕、 箴、任、荀、嬉、姞、懁、依二姬、二酉。及有虞氏有天下,封帝」 後為侯伯者十有九焉。
夷 防風氏
[编辑]帝鴻氏封白民於夷,別為《防風》。
按《路史》:「帝鴻氏,釐姓,是為帝休,母方纍氏。黃帝厭帝 休是立,生白民及嘻,嘻生季格,季格生帝魁。白民銷 姓,降居於夷,是為白民之祖。」
〈注〉《汲冢書》有「白民之國,出乘黃。」
其別為防風氏,守封、禺之間。
蔑
[编辑]少昊金天氏,封倍伐於蔑。
按《路史》:「小昊青陽氏元妃生倍伐,降處緡淵,既封蔑 為蔑氏。」
尹城
[编辑]少昊金天氏,封般於尹城。
按《路史》:「小昊青陽氏次妃生般,為弓正」,是制弓矢,主 祀弧星,封於尹城,世掌官職。
安
[编辑]蒼舒伯益檮演大臨龐江霆堅中容叔達。是為八凱」 霆堅封安。〈中音仲按顓頊氏之後封國甚多大概皆在帝嚳堯舜之世惟安不言所封故編為
顓頊宗藩
〉唐
[编辑]帝嚳高辛氏,封堯於唐。
按:《竹書紀年》:「帝嚳高辛氏即位,四十五年,錫唐侯命。」
〈注〉母曰「慶都」,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於丹陵。及長,身長十尺,有聖德,封於唐。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第二子也。母陳 豐氏曰慶都,嘗觀三河之首,赤帝顯圖,奄然風雨,慶 都遇而萌之,黃雲覆之。震十有四月而生於丹陵,曰 堯,是曰放勳。身侔十尺,豐下兌上,龍顏日角,八采三 眸。鳥庭荷勝琦表射出,握嘉履翌,竅息洞通,聰明密 微。其言不貳,其德不回,仁如天,智如神明,如日而晦 如陰,好謀能深,和而不怒,憂而畏禍,快而愉。年有十 三,佐摯封植,受封於陶。明人察物,昭義崇仁,禁詐偽, 正法度,不廢窮民,不敖亡告。苦死者,而哀婦人,厎德 靡解,百姓和欣。於是改國於唐。年十有七謖,以侯伯 恢踐帝,曰「陶唐氏。」
按《通鑑前編目》:《史記本紀》曰:「帝姓伊耆,名放勳。帝嚳 高辛氏之子,帝摯之弟,黃帝軒轅氏之曾孫也。帝母 陳鋒氏女曰慶都,為高辛氏妃,感赤龍之祥,孕十有 四月而生帝於丹陵,育於母家伊侯之國。後徙耆,故 曰伊耆氏。年十有三,佐帝摯封植,受封於陶;年十有 五,復封於唐,為唐侯。摯在位九年,荒淫暴虐,天人厭」 棄之。諸侯尊帝為天子。年十有六,踐天子之位於平 陽。〈按史記本紀與此互異〉
司幽
[编辑]帝嚳高辛氏封。「晏龍子司幽。」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陬氏,曰常羲,生太子𢈻 及月十二八元實沈,閼伯、晏龍叔戲,巫人續牙猒越 也。晏龍事虞為納言,是主琴瑟。生司幽,是為司幽之 國。」
巫
[编辑]帝嚳高辛氏封巫人於巫。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陬氏,曰常羲,生太子𢈻 及月十二八元實沈、閼伯、晏龍、叔戲,巫人續牙、猒,越 也。巫人封巫為巫氏,生臷民。」臷民,盼姓。
蜀
[编辑]帝嚳高辛氏封少子於蜀。
按《路史》:「高辛氏以其少子封蜀 帝嚳。」高辛氏次妃 有陬氏,曰常羲,生太子𢈻及月十二八元實沈、閼伯 晏、龍、叔戲、巫人續牙、猒越也。巫人封巫為巫氏,生臷 民。臷民,盼姓,其侯於蜀者更生,號後分苴。
昌黎
[编辑]《帝嚳高辛氏》封猒越於昌黎。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陬氏,曰常羲,生太子𢈻 及月十二八元實沈,閼伯晏龍叔戲,巫人續牙,猒越 也。高辛游海濱,過棘城,闞顓頊之虛樂之。暨其歸,居 猒越於昌黎,邑於紫蒙之野。」
陶唐氏
[编辑]邰
[编辑]帝堯封棄於邰。
按《詩經大雅》:「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 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 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 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誕寘 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 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 載路。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 斾斾,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誕后稷之穡,有 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 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誕降嘉種, 維秬維秠維。維𦬊。恆之秬秠,是穫是畝。恆之穈𦬊, 是任是負。以歸肇祀,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 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 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卬盛于豆,于豆于豋,其香始 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 今。
〈傳〉邰,《姜嫄》之國也。堯見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國后稷於邰,命使事天以顯神,順天命耳。〈箋〉以此成功,堯改封於邰,就其成國之家室,無變更也。〈疏〉此邰為后稷之母家,其國當自有君,所以得封后稷者,或時君絕滅,或遷之他所也。《中候握河紀》云:「堯即政七十年,受《河圖》。其末云:『斯封稷、契、皋陶賜姓號』。」注云:「或云七十二年,斯此封。」三臣止言封號,不道其時,功成即封。此言成功,蓋治水畢後,地平天成之時也。稷之功成,實在堯世,其封於邰,必是堯之封矣。故此《箋》及《傳》皆以為「堯。」
按《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生棄。棄為兒時,其遊戲,好種麻菽, 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 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 有功。帝舜曰:『棄黎民阻饑,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於 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上妃,有駘氏曰姜嫄,清淨專一 而好稼穡,衣帝衣履。帝敏居期而生棄。棄惟元子,披 頤象亢,棄之每異,嫄乃收之,爰名曰棄,而字之曰度 辰。性敷而仁,戲惟稷黍,長研耕稼,為唐天官,乃國之 漦,號后稷。」
〈注〉「漦」,與邰同,武功邰城是。
帝堯「陶唐氏,在位七十三載,召舜而命以位,正月上 日,授終於天府,而遂老焉。於是修壇河洛,擇良議沈。 仲月辛日,昒明禮備,榮光出河,休氣四塞。越歲仲春, 率百工沈璧於洛,且告䄠事,禮聖姑射,拜師沮洳,陞 首山,道河渚,遇五老而濟焉。」乃賞侯伯,封棄 帝舜 有虞氏;申錫群后,封棄百里之駘,賜姓妘氏,益命以 為公。〈按尚書堯七十載四岳薦舜又三載使陟帝位舜遂班瑞群后是時如稷契者諒已封矣至舜
特申錫之耳。玩諸書。自明稷契於唐堯為同父。故編入「宗藩。」 與他隔朝受封者別。
〉商
[编辑]帝堯封契於商。
按:《詩經商頌元鳥》篇:「天命元鳥,降而生商。」
〈箋〉鳦遺卵,娀氏之女,簡狄吞之而生契,為堯司徒,有功封商。堯知其後將興,又錫其姓焉。
按《長發》篇:「濬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 方外,大國是疆,幅𢄙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箋〉「《帝黑帝》也。」禹敷下土之時,有娀氏之國。亦始廣大。有女簡狄。吞鳦卵而生契。堯封之於商。
元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 既發。」
〈傳〉始堯封之商為小國。舜之末年,乃益其土地為大國,皆能達其教令。〈疏〉知堯封為小國,舜益為大國者,《中候握河紀》說堯云:「斯封,稷、契、皋陶賜姓號。」是堯封之也。考《河命》說舜之事云:「褒賜群臣,賞爵有功。稷、契、皋陶益土地。」是舜益地為大國也。自殷以上,大國百里,《握河紀》注云:「稷、契,公也。」公即《周禮》三公八命,其出封加一等。然則堯之封契,已應百里,便是土地之極。而又益之者,以其身有大功,特加褒。如周之賜魯、衛之屬,越禮特賜。既賜之後,不必止於百里而已。
按《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 次妃,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 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 封於商,賜姓子氏。」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娀氏,曰簡狄,仁而有禮, 飲食必鼓,感乙致胎,疈而生𥜿。𥜿,契也,聰明而仁,堯 命司徒,使布五教而民輯,及虞不廢,是以受商,賜姓 子氏,商人謂之「元王。」
〈注〉所封乃華陰鄭縣,有欒都城,故潘邑也。《世本》謂「契居蕃」,是矣。《中候握河紀》云:「棄契皆堯封。」《長發箋》云:「堯小封,舜末年。」益為大妄也。
「帝堯陶唐氏,在位七十三載,召舜而命以位,正月上 日授終於天府,而遂老焉。於是修壇河洛,擇良議沈。 仲月辛日,昒明禮備,榮光出河,休氣四塞。越歲仲春, 率百工沈璧於洛,且告䄠事,禮聖姑射拜師沮洳,陞 首山,道河渚,遇五老而濟焉。」乃賞侯伯封偰。
〈注〉《世本》:「始封稷、契、皋陶,褎進伯禹。」
《帝舜有虞氏》申錫群后封契七十里之商,賜姓子氏。 益命以為公。
宋
[编辑]帝堯封閼伯於宋。
按《左傳》昭公元年,「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 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 討。后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 商星。
〈注〉《后帝》,謂堯也。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陬氏,曰常羲,生太子𢈻, 及月十二八元。實沈閼伯、晏龍叔戲,巫人續牙猒越 也。實沈閼伯居曠林,干戈日尋。后帝不臧,遷閼於宋, 是為商 帝。堯陶唐氏命遏伯長火,居商丘,祀大辰, 而火紀時焉,是食於心,故因其出入而望之,以修其 官而戒民事。」
大夏
[编辑]帝堯封實沈於大夏。
按《左傳昭公元年》: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 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 討。后帝不臧,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 夏商。」
〈注〉《后帝》,謂堯也。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陬氏,曰常羲,生太子𢈻 及月十二八元。實沈閼伯,晏龍叔戲,巫人續牙。猒,越也。實沈閼伯居曠林,干戈日尋。后帝不臧,遷沈於大 夏,是為參。」
中路
[编辑]帝堯封摯子於中路。
按《路史》:「高辛崩而帝𢈻立,襲高辛氏。帝𢈻之立不善, 九載,以其仲立,是為堯。有子元元,堯封之於中路,歷 夏侯服。」
〈注〉𢈻音致摯。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禪焉。
丹
[编辑]帝堯封子朱於丹。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皇,生朱驁、佷媢 克兄弟為鬩,嚚訟嫚遊而朋淫。帝悲之,為制弈棋以 閑其情,使出就丹。」
留
[编辑]帝堯封庶子於留。
按《路史》:「丹朱之兄考監明,先死而不得立,庶弟九,其 封於留者為留氏。」
有虞氏
[编辑]有庳
[编辑]《帝舜》封弟象於有庳。
按:《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封弟象為諸侯。」
按《路史》:「帝舜踐天子位,建弟象於有畀。」
〈注〉畀昌邑,《王賀傳》作「鼻」,或作「廙。」
按:《通鑑前編》:「虞帝舜元載,封弟象於有庳。」
〈目〉《通志》曰:「舜既踐位,封其弟象於有庳。象雖為諸侯,不得為政,天子使吏治其民,而納其貢賦焉。」
商
[编辑]帝舜封子義均於商。
按:《竹書紀年》二十九年,「帝命子義均封於商。」
按《路史》:「帝妃女罃生義鈞及季釐。義鈞封於商,是為 商均,是喜歌舞。」〈按堯封契於商而舜申錫之又遷高辛子閼伯於商丘路史云遷閼於宋
「是為商舜。」 又封子均於商。是唐虞之際。共有三商。未審各居何地。
〉緡
[编辑]帝舜封子季釐於緡。
按《路史》:「帝舜妃女罃,生義鈞及季釐,季釐封緡。」
夏后氏
[编辑]有扈氏
[编辑]夏后氏分封有有扈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有扈氏』。」
帝啟二歲,伐有扈。
按《書經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 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 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 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 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
〈疏〉有扈,國名。夏同姓馬云:「姒姓之國,為無道者。」京兆鄠縣,即有扈之國也。甘,有扈,郊地名。馬云:「南郊地也。」甘,水名,今在鄠縣西。
按《竹書紀年》:「帝啟二年,王帥師伐有扈,大戰於甘。 帝啟四歲,有扈氏來享,滅之。」
按《路史》:啟繼世有天下,戶氏不恭,信相失度,威侮五 行,怠棄三正。帝乃遷廟,與有戶大戰甘澤。乃召六卿 而誓,整軍實以伐之,不勝。六卿請攻之,帝曰:「不可。吾 地非淺,民非寡也。兵刀接焉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 不善也,何以伐為?」於是般師琴瑟不張,鐘弗撞,鼓弗 攷,不因席,不仍味,親親長長,尊賢委能隱神,期月而 「戶來享」,遂滅之,復昭夏功。
五觀
[编辑]帝啟封子五人於衛,為《五觀》。
按《路史》:「帝啟在位十有六歲,年九十一,子太康立。厥 弟五人分封於衛,是為五觀。」
〈注〉《楚語》觀射父云:「夏有五觀」,與朱、均、管、蔡並列,知為姒姓。
帝啟十一歲,放王季子武觀於西河。
按:《竹書紀年》云云。
〈注〉《武觀》即「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衛縣。
帝啟十五歲,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征西河,武 觀來歸。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太康元歲,帝遊洛表,五觀胥怨。
按《書經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 貳,乃盤遊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 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于洛之 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訓,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 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 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 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 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詒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 墜厥緒,覆宗絕祀。」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 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 雖悔可追。」〈按五觀為太康弟則五子為五觀無疑而竹書紀年所紀似止一人且不相類武與
五字亦互異。《注》謂「武觀」 即「五觀」 ,姑依年編入。
〉按《竹書紀年》:「帝太康元年即位,居斟鄩畋於洛表。」 按《路史雅德》曰:「太康失邦,五觀胥怨。」
斟鄩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斟鄩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斟鄩氏、斟氏』。」
〈注〉《徐廣》曰:「一云斟氏、鄩氏。」
帝太康元歲,帝居斟鄩畋於洛表,羿入居之。
按《竹書紀年》:「太康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鄩。」畋於《洛 表》:「羿入居斟鄩。」
帝仲康元歲,帝居斟鄩。
按《竹書紀年》:「仲康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鄩。」
帝仲康七歲,世子相出,依斟灌、斟鄩。
按:《竹書紀年》:「仲康七年,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同姓 諸侯斟灌、斟鄩。」
帝相二十七歲,澆伐斟鄩,大戰於濰,覆其舟,滅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斟灌氏 斟氏〈{{{1}}}〉 帝仲康七歲,世子相出,依斟灌、斟鄩。
按:《竹書紀年》:「仲康七年,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同姓 諸侯斟灌、斟鄩。」
帝仲康九歲,相居於斟灌。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相二十六歲,寒浞滅斟灌。
按《左傳襄公四年》:魏絳曰:「寒浞因羿室生澆。」及豷恃 其讒慝詐偽而不德於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 氏。
〈注〉二國夏同姓諸侯。樂安壽光縣東南有灌亭。北海平壽縣東南有斟亭。
按《哀公元年》,伍員曰:「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 夏后相。」
〈注〉后相失國,依於「二斟」,復為澆所滅。
按《竹書紀年》:「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澆帥師滅 斟灌。」
〈注〉斟灌之墟,是為帝丘。
按:《通鑑前編》,帝丘,衛地。斟灌亦衛地相居。帝丘與斟 灌相近,非居於斟灌也。
鄧
[编辑]帝仲康封支子於鄧。
按《路史》,「帝仲康支子封鄧。」
越
[编辑]帝少康封庶子無餘於越。
按《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 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斷髮,披草萊而邑焉。」
〈注〉賀循《會稽記》云:「少康其少子號曰於越」,越國之稱始此。《越絕記》云:「無餘都會稽山南故越城是也。」
按《吳越春秋》,「啟即天子之位,治國於夏,使使以歲時 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廟於南山之上。禹以下六世 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絕祀,乃封其庶子於越, 號曰無余。無余始受封,人民山居,雖有鳥田之利,租 貢纔給」宗廟祭祀之費,乃復隨陵陸而耕種,或逐禽 鹿而給食無余質朴不設宮室之飾,從民所居。春秋 祀禹,墓於會稽。
繒
[编辑]帝杼封弟曲列於繒。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繒氏』。」
按《路史》:「帝杼即位五歲,征東海,伐三壽,乃封其仲曲 列於繒。」
有男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有男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有男氏』。」
〈注〉《系本》「男」作「南。」
彤城氏 彤氏〈按彤氏意即彤城氏之支族故附於此〉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彤城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彤城氏』。」
〈注〉周有「彤伯」,蓋彤城氏之後。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故有彤氏、彤 城氏。」
褒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褒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褒氏』。」費氏 弗氏 刜氏〈按系本費作弗則弗刜意皆費之支族故附錄於此〉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費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費氏』。」
〈注〉系本「費」作「弗。」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弗氏、刜氏。
杞氏〈按杞為周三恪之國意夏時已封有杞歟〉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杞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杞氏』。」
辛氏 莘氏〈按辛與莘本為國故附莘於辛〉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辛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辛氏』。」
按《路史》:「太康弟五人分封於衛,是為五觀。」其支於莘 者,為莘氏、辛氏、甡氏、觀氏、卜氏。
〈注〉楚有觀氏,世掌問卜。
冥氏 鄍氏〈按鄍氏意即冥氏支族故附鄍於冥〉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冥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冥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冥氏、鄍氏。」
戈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戈氏。
按:《史記夏本紀贊》:「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 國為姓,故有戈氏』。」
帝相二十歲,寒浞滅戈。
按:《竹書紀年》云云。
泊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泊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泊氏。
鬻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鬻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鬻氏。
沈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沈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沈氏。
姒氏〈按禹初姒姓意當時亦封有國〉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姒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姒氏。」
弋氏〈按公羊傳以魯夫人定姒為定弋定姒乃莒女意莒即弋國之後〉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弋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弋氏。」
綸氏
[编辑]夏后氏之後分封有綸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綸氏。
商
[编辑]蔓
[编辑]武丁封季父於河北曼,曰「蔓侯。」
按:《路史》云云。
苑
[编辑]祖庚封弟《文》於苑。
按:《路史》云云。
權
[编辑]祖庚封子於權。
按:《路史》云云。〈按左傳杜註南郡當陽縣東南有權城〉
堂陽氏
[编辑]太丁侯母弟堂陽,為「堂陽氏。」
按:《路史》云云。
黎
[编辑]商分封同姓黎為「圻內諸侯。」
按:《書經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孔傳〉「近王圻」之諸侯,在上黨東北。
按《路史》:「黎子國也。」《西伯戡黎》,「武王復以封湯後黎侯 豐舒,奄之有黎氏、犁氏。」〈按黎為子國子商姓也〉
共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共國》。
按《詩經》:「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阻共。」
〈傳〉密須氏侵阮,遂往侵共。
按《路史》:「共子國也。」〈共子姓國〉
條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條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魯公以殷民條氏』。」
按《路史》注:「條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徐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徐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魯公以殷民徐氏』。」
按《路史》注:「徐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蕭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蕭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魯公以殷民蕭氏』。」
按《路史》,「蕭子國也。」〈蕭子姓國〉
〈注〉蕭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索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索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魯公以殷民』。」索氏。
按《路史》:「索子國也。」〈索子姓國〉
〈注〉索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長勺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長勺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魯公以殷民長勺氏』。」
按《路史》注:「長勺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尾勺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尾勺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魯公以殷民尾勺氏』。」
按《路史》注:「尾勺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陶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陶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陶氏』。」
按《路史》注:「陶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施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施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施氏』。」
按《路史》,「施子國也。」〈施子姓國〉
〈注〉施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繁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繁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繁氏。〈路史一作〉 按《路史》:「繁子國也。」〈繁子姓國〉
〈注〉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錡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錡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錡氏』。」
按《路史》注:「錡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樊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樊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樊氏』。」
按《路史》注:「樊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饑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饑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饑氏』。」
按《路史》:「饑子國也。」〈饑子姓國〉
〈注〉饑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終葵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終葵氏。
按《左傳定公四年》:「衛子魚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分康叔以殷民終葵氏』。」
按《路史》:「終葵氏,商族,分封後為民。」
殷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殷氏。
按《史記殷本紀》贊:「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 湯以來,采於《詩》《書》,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 殷氏』。」
來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來氏。
按《史記·殷本紀》贊:「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 湯以來,采於《詩》《書》,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 來氏』。」
按《路史》:「來,子國也。」商國。萊侯與太公爭營丘,及齊復 入萊。共公浮柔奔棠,晏弱遷之郳。
空桐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空桐氏》。
按《史記·殷本紀》贊:「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 湯以來,采於《詩》《書》,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 空桐氏』。」
按《路史》:「空,桐子國也。」〈空桐子姓國〉
稚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稚氏》。
按《史記·殷本紀贊》:「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湯以來,采於《詩》《書》,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 稚氏』。」
按《路史》,「稚子國也。」〈稚子姓國〉
北殷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北殷氏。」
按《史記·殷本紀》贊:「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 湯以來,采於《詩》《書》,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 北殷氏』。」
目夷氏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目夷》氏。
按《史記殷本紀》贊: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 湯以來,采於《詩》《書》,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 目夷氏。」
四時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四時國》。
按《路史》:「四時子國也。」〈四時子姓國〉
荼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荼國》。
按《路史》,「荼,子國也。」〈荼子姓國〉
梅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梅國》。
按《路史》:「梅子,國也,梅伯受醢之。」〈梅子姓國〉
定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定國》。
按《路史》,「定子國也。」〈定子姓國〉
巢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巢國》。
按:《竹書紀年》:「武王十三年,巢伯來賓。」〈按武王於十三年克商巢伯言
來賓,則商封可知。《左傳》杜註:「巢,吳楚間小國。廬江六縣東有居巢城。」
〉按《路史》:「巢子國也,吳滅之。」〈巢子姓國〉
郅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郅國》。
按《路史》,「郅子國也。」〈郅子姓國〉
同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同國》。
按:《路史》「同,子國也。」〈回子姓國〉
髦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髦國。
按《路史》:「髦子國也。」〈髦子姓國〉
扐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扐國》。
按《路史》:「扐子國也。」〈扐子姓國〉
段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段國》。
按《路史》,「段子國也。」〈段子姓國〉
瓦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瓦國》。
按《路史》,「瓦子國也。」〈瓦子姓國〉
鐵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鐵國》。
按《路史》,「鐵子國也。」〈鐵子姓國〉
沛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沛國》。」
按《路史》,「沛子國也。」〈沛子姓國〉
向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向國。
按《路史》,「向子國也。」〈向子姓國〉
鮮虞
[编辑]商分封同姓。有《鮮虞國》。
按《路史》:「鮮虞子國也。」〈按鮮虞子姓國而杜預註左傳謂為白狄別種在中山新市縣
意亦如姬姓之有「戎」 也。
〉比
[编辑]商分封王子干於比。
按《史記宋微子世家》:王子比干者,紂之親戚也。見箕 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 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 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
按《路史》:「比子,國也。」比干則受剖之。比干死,子堅逋長 難林,為王氏、林氏。
箕
[编辑]商分封胥餘於箕。
按《史記宋微子世家》:「箕子者,紂親戚也。紂始為象箸, 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為玉桮則必思遠方 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 也。紂為淫泆,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 『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 忍為也』。乃披髮佯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 傳之曰《箕子操》。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封箕子於朝 鮮而不臣。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 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 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僮者,紂也。殷民聞之, 皆為流涕。
〈注〉馬融曰:「箕,國名也;子,爵也。」《索隱》曰:司馬彪曰:「箕子名胥餘。」王肅以箕子為紂之諸父,服虔、杜預以為紂之庶兄。杜預云「梁國蒙縣有箕子冢。」
微
[编辑]帝乙封元子啟於微。
按《書經微子》:
〈孔傳〉《微》,畿內國名。子爵為紂卿士。
微子若曰:「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我祖底遂 陳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亂敗厥德于下。殷罔不小 大,好草竊姦宄,卿士師師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獲。 小民方興,相為敵讎。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 涯。殷遂喪,越至于今。」曰:「父師!少師!我其發出狂,吾家 耄遜于荒。今爾無指告予顛隮,若之何其?」父師若曰: 「王子!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 其耇長,舊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牷,牲用 以容,將食無災,降監殷民,用乂讎斂召敵讎不怠,罪 合于一,多瘠罔詔。商今其有災,我興受其敗,商其淪 喪,我罔為臣僕,詔王子出迪我,舊云刻子。王子弗出, 我乃顛隮自靖,人自獻于先王,我不顧,行遯。」
按《家語本姓解》:「微子啟,帝乙之元子,紂之庶兄。以圻 內諸侯入為王卿士。」
按《史記宋微子世家》:「微子啟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紂 之庶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諫,紂不聽。 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國,懼禍至,以告 紂。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於是微子度 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 師。太師曰:「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 治,不如去。」遂亡紂為淫泆,箕子諫,不聽,乃披髮佯狂 而為奴。王子比干直言諫紂,紂怒,殺王子比干,刳視 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故父有過, 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 以去矣。」於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周武王伐 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 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 位如故。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 叔傅相之。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國。管、蔡 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周公既承王命, 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啟代殷後,奉其先 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於宋。
〈注〉索隱曰:按《尚書》以為殷王元子而是紂之兄。《呂氏春秋》云「生微子時,母猶為妾,及為妃而生紂。」故微子為紂同母庶兄。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