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2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二十八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賢裔部列傳五

  明

  周壎       周冕

  宋

  邵伯溫      邵溥

  宋

  程端懿      程端本

  程端中      程端彥

  明

  程良       程克仁

  程繼祖      程世宥

  程心傳      程宗孟

  程佳引      程佳祚

  程接道

  宋

  張選

  明

  張文運

  明

  朱泗

  朱梴       朱燉

  朱壆       朱鎏

  朱法       朱崇沐

  朱楗       朱瑩

  朱之鐫

 賢裔部藝文

  貞元二年贈顏真卿為司徒詔 唐德宗

  贈顏子四十三代孫從覽殿中侍御史等官制

                文宗

  世系譜序         顏真卿

  左衛率府兵曹賜緋魚袋顏幼輿墓銘

                前人

  贈太子太保諡忠節朝散大夫太常寺丞兼常

  山太守顏杲卿墓銘      前人

  正議大夫上柱國金鄉縣男顏允南墓銘

                前人

  侍御史充荊南行軍司馬朝請大夫勳上柱國

  顏允臧墓銘         前人

  光祿大夫太子太師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

  卿墓誌銘         令狐峘

  皇祐二年特授顏惟孜等各司士參軍制

               宋仁宗

  建炎某年贈四十七代顏仲昌太子少保制

                高宗

  贈四十八代南京國子監說書顏太初為太傅

  制             同前

  贈四十九代顏復太師制    同前

  紹興五年特授顏卲等官職制  同前

  紹興六年特授顏師禹右迪功郎詔

                同前

  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     曹輔

  成化二十年封六十一代嫡孫顏公鋐翰林院

  世襲五經博士制      明憲宗

  萬曆三十三年贈六十五代孫顏引宗翰林院

  世襲五經博士制       神宗

  天啟元年封六十六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

  士顏伯康制         熹宗

  主奉祀事顏希仁墓表     羅璟

  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顏議墓誌銘

                王珙

  重修兩程祠記       程敏政

  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顏公鋐墓誌銘

                臧麟

  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顏嗣慎墓誌銘

               賈之近

  曲阜縣新遷四氏儒學記   黃子美

  重建四氏學碑記      于慎行

  賢裔部紀事

  賢裔部雜錄

官常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賢裔部列傳五

[编辑]

[编辑]

周壎

[编辑]

按《道州志》:「壎,字伯和,營道人,濂溪先生九世孫。好學, 善談《易》,長於詩詞。元季,隱營山之陰。洪武初,有司以 明經舉送京師,告老歸。」

周冕

[编辑]

按《道州新志:周子世家》:「明景泰七年,以先生嫡孫周冕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先生生二子:壽字季老,一 字元翁,生於合州,元豐五年登第,初任吉州司戶,次 秀州知錄,終司封郎中。燾字通老,一字次元,生於虔 州,初授司法,元祐三年登第,知成都府,終朝奉大夫、 徽猷待制。二子既顯,先生累贈宣奉大夫。壽生六子」: 伯逵、叔夏、虞仲、季友、季仲季。次季仲生興裔;興裔生 二子:昺、昱。歷七代至泫孫直中、恭經、綱、維,繼為先生。 長子一派:燾生三子:縯、絪、縕。縯生四子:政卿、直卿、良 卿、賢卿。政卿生二子:洵、沅。洵生五子:應高、應斗、應隆、 應貴、應初。應斗生三子:仁孫、義孫、智孫。仁孫生三子: 宗文、宗武、宗誠、宗文生二子壎。請幫助識別此字。壎生五子:泰賚、泰 定、泰亨、泰貞、泰宇。泰賚生三子:文淵、文裔、文傳。文裔 生四子:賢、冕、鳳、簋。冕,初授翰林院五經博士,生繡;麟, 襲博士。麟生三子:道遂、邁。道生六子:聯極、聯芳、聯官、 聯班、聯位、聯輝。聯芳生濟,襲博士官,生治;治生五子: 汝忠、汝孝、汝廉、汝節、汝仁。汝忠襲博士,生蓮應,襲奉 道州祀,為先生仲子一派。先生世系詳《家譜》。

按《道州志》:「冕,字得中。為人孝友,勤學好善。景泰中,朝 廷以濂溪有功世教,錄其子孫授冕,世襲翰林院五 經博士。有《拙逸集》,藏於家。」

[编辑]

邵伯溫

[编辑]

按《宋史》本傳:「伯溫,字子文,洛陽人,康節處士雍子也。 雍名重一時,如司馬光、韓維、呂公著、程頤兄弟皆交 其門。伯溫入聞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 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故所聞日博,而尤熟當 世之務。光入相,嘗欲薦伯溫,未果而薨。後以河南尹 與部使者薦,特授大名府助教,調潞州長子縣尉。」初, 蔡確之相也,神宗崩,哲宗立,邢恕自襄州移河陽,詣 確,謀造定策事。及司馬光子康詣闕,恕召康詣河陽。 伯溫謂康曰:「公休除喪未見君,不宜枉道先見朋友。」 康曰:「已諾之。」伯溫曰:「恕傾巧,或以事要公,休若從之, 必為異日之悔。」康竟往。恕果勸康作書稱確,以為他 日全身保家計。康、恕同年登科第,又出光門下。康遂 作書如恕言,「恕蓋以康為光子,言確有定策功,世必 見信。」既而梁燾以諫議召,恕亦要燾至河陽,連日夜 論確功不休,且以康書為證,燾不悅。會吳處厚奏確 詩謗朝政,燾與劉安世共請誅確,且論恕罪,亦命康 分折,康始悔之。康卒,子植幼,宣仁后憫之。呂大防謂 「康素以伯溫可託,請」以伯溫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 溫既至官,則誨植曰:「溫公之孫,大諫之子,賢愚在天 下,可畏也。」植聞之,力學不懈,卒有立。紹聖初,章惇為 相,惇嘗事康節,欲用伯溫,伯溫不往。會法當赴吏部 銓,程頤謂伯溫曰:「吾危子之行也,豈不欲見先公於 地下耶?」至則先就部擬官,而後見宰相。惇論及康節 之學,曰:「嗟乎,吾於先生不能卒業也。」伯溫曰:「先君先 天之學,論天地萬物未有不盡者。其信也,則人之仇 怨反覆者可忘矣。」時惇方興黨獄,故以是動之。惇悚 然,猶薦之於朝,而伯溫願補郡縣吏。惇不悅,遂得監 永興軍鑄錢監。時元祐諸賢方南遷,士鮮訪之者。伯 溫見范祖禹於咸平,見范純仁於潁昌,或「為之恐,不 顧也。」會西邊用兵,復夏人故地,從軍者得累數階。伯 溫當行,輒推同列。秩滿,惇猶在相位,伯溫義不至京 師,從外臺辟環慶路帥幕,實避惇也。徽宗即位,以日 食求言。伯溫上書累數千言,大要欲復祖宗制度,辨 宣仁誣謗,解元祐黨錮,分君子小人,戒勞民用兵,語 極懇至。宣仁太后之謗,伯溫既辨之,又著書名《辨誣 後》。崇寧、大觀間,以元符上書人分邪、正等,伯溫在邪 等中,以此書也。出監華州西嶽廟。久之,知峽州靈寶 縣,徙苪城縣。丁母憂,服除,主管永興軍耀州三白渠 公事。童貫為宣撫使,士大夫爭出其門,伯溫聞其來, 出他州避之。除知果州,請罷歲輸瀘南諸州綾、絹、絲 綿數十萬,以寬民力。除知興元府、遂寧府、邠州,皆不 赴。擢提點成都路刑獄。賊史斌破武休,入漢、利,窺劍 門。伯溫與成都帥臣盧法原合謀守劍門,賊竟不能 入,蜀人德之。除利路轉運副使,提舉太平觀。紹興四 年,卒,年七十八。初,邵雍嘗曰:「世行亂蜀,安可避居?」及 宣和末,伯溫載家使蜀,故免於難。伯溫嘗論元祐、紹 聖之政曰:「公卿大夫當知國體,以蔡確姦邪,投之死 地,何足惜?然嘗為宰相,當以宰相待之。」范忠宣有文 正餘風,知國體者也,故欲薄確之罪。言既不用,退而 行確詞命,然後求去。君子長者,仁人用心也。確死南 荒,豈獨有傷國體哉?劉摯、梁燾、王巖叟、劉安世忠直

有餘,然疾惡已甚,不知國體,以貽後日縉紳之禍,不
考證
能無過也。趙鼎少從伯溫游,及當相,乞行追錄,始贈

祕閣修撰。嘗表伯溫之墓曰:「以學行起元祐,以名節 居紹聖,以言廢於崇寧。」世以此三語盡伯溫出處云。 著書有《河南集》《聞見錄》《皇極系述》《辨誣辨惑》《皇極經 世序》《觀物內外篇解》近百卷。三子:溥、博傳。

邵溥

[编辑]

按《洛陽縣志》:「溥字公清,康節孫。紹興二十年為湄州 守,嘗以事誣逮成都獄,連歲不白,縉雲周彥約為決 之。明年上召,坐貶三官,歸揵為之西山。又明年,溥正 食間覺腸中微痛,具衣冠中夜而沒。按淵源坊有溫 無溥,始緣慎重,後續入溥名。」夫溥之行無愧前人,其 註述羽翼無聞,可以識先不入之意深也。

[编辑]

程端懿

[编辑]

按《嵩縣志》:「端懿,顥之長子,任汝陽簿,兼西京酒稅。」

程端本

[编辑]

按《嵩縣志》:「端本,顥之次子,舉進士,未仕卒。」

程端中

[编辑]

按《嵩縣志》:「端中,頤之長子,舉進士,知六安軍使。」

程端彥

[编辑]

按《嵩縣志》:「端彥,頤之次子,舉明經,為合州司戶參軍。 其子暘,建炎初隨高宗南渡,為德化丞。暘之後代有 顯者,然人非嵩產,茲不具錄。」

[编辑]

程良

[编辑]

按《嵩縣志》:「良,伊川十世孫。洪武初,以保薦歷官按察 司僉事。」

程克仁

[编辑]

按《嵩縣志》:「克仁,頤之十七代孫。景泰六年,錄伊川後, 比顏孟例,授翰林院五經博士,世襲以奉祭祀。」 按《兩程世譜》,程氏之先,徽人也。昔喬伯休父佐周宣 王為大司馬,平淮夷,封於程,後遂以為氏。宋太宗五 年,以程羽為文明殿學士,隸籍於洛,遂為河南人。傳 三世諱珦,仕宋至大中大夫司農少卿上柱國,封永 年縣「開國伯,食邑三百戶。」娶太原侯氏,道濟之女,追 封上谷郡君。生四子,次曰顥,世稱明道先生。三曰頤, 世稱伊川先生。宋元豐八年,明道卒,葬伊闕。宋崇寧 二年,伊川被論奉旨追毀出身以來文字,伊川於是 遷龍門南,講學鳴皋,卜居六渾。宋大觀元年,伊川卒, 葬伊闕。傳三世,諱暘,建元初,隨高宗南渡。六渾無程 氏者百年。明洪武初,諱德川者來歸,六渾世守先祠。 景泰六年詔錄兩程後裔世其官,敕有司建坊曰「兩 程故里」云。

程繼祖

[编辑]

按《嵩縣志》:「繼祖克仁之子,襲前職。」

程世宥

[编辑]

按《嵩縣志》:「世宥,繼祖之仲子,襲前職。」

程心傳

[编辑]

按《嵩縣志》:「心傳世宥之子,平生莊重寡言,有恂恂之 風,鄉黨稱之,以為不媿賢者之後云。」

程宗孟

[编辑]

按《嵩縣志》:「宗孟,心傳之子,襲職,無傳,取姪佳引繼嗣 襲職。」

程佳引

[编辑]

按《嵩縣志》:「佳引,宗孟之姪繼嗣,襲職,無傳。」

程佳祚

[编辑]

按《嵩縣志》:「佳祚,佳引堂弟,襲前職。土賊剋砦殺絕,無 傳。」

程接道

[编辑]

按《嵩縣志》:「接道:崇禎間,巡按李日宣奏准伊川子孫 接道嗣,世襲前職。土賊剋砦,殺絕無傳。」

[编辑]

張選

[编辑]

按:《郿縣志》,選載四世孫也。建炎初,為京東團練副使。 二帝北狩,以扈從高宗南幸,節鎮江西建昌之南城, 遂舉家籍南城。

[编辑]

張文運

[编辑]

按《郿縣志》:「文運係先儒張橫渠十四代孫。於明天啟 二年授翰林院五經博士,與程朱苗裔一體。至崇禎三年,文運卒,文運子承引襲職。於崇禎四年陝西按 院李具題候服闋遵旨襲授。至六年復丁母憂,尋以 病故。子元祥。」

[编辑]

朱泗

[编辑]

按《建安縣志》:「泗,字文魯,文公八世孫。領永樂鄉薦,除 壽州判官,後改徐州。值歲饑,泗留本州京運以賑民, 而後申白督運,多所全活。民有被誣殺人者,泗廉得 真,殺人者釋之。建議以宋儒黃幹、蔡沈、劉爚、真德秀 配享文公祠,為請於朝,得行。」

宋梴

[编辑]

按《建安縣志》:「梴字孟齡,文公九世嫡孫。景泰壬申,詔 錄熹後,遂以梴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以奉祀事。梴 淳樸,處己謙謹,接物舉動,悉遵繩墨,人稱其無忝大 儒之後。」

朱燉

[编辑]

按《建安縣志》:「燉,字孔暉,文公十世孫。以廕補翰林院 五經博士。初謁選北上,遇盜,橐罄,家人拾遺金堤中, 燉廉知為同舟胡智物畀還同邑某喪於省城,無所 歸,燉為之殯還,人以是賢之。」

朱壆

[编辑]

按《建安縣志》:「壆,字元厚,性淳謹,文公十一世孫,襲翰 林院五經博士。」

朱鎏

[编辑]

按《建安縣志》:「鎏,文公十二世嫡孫,襲翰林院五經博 士。」

朱法

[编辑]

按《建安縣志》:「法,字兆祖,文公十三世嫡孫。由郡學生 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天性孝友,介然有守。直指楊四 知稱其不媿先人。語在《朱子祠記》。郡人宗之,從祀鄉 賢。」

朱崇沐

[编辑]

按《婺源縣志》:「崇沐,字汝潔,文公十三世孫。母方娠,歷 數日不下,父危之,欲去子存母夜夢文公衣冠儼然, 呼其父曰:『汝將誕子,吾且自喜,他日昌吾道者在是。 果誕乳,名文喜,從夢徵也。生而凝重,不好弄雜群兒 中,宛若成人。及長,繫以厥祖,修韋齋祠,購求遺書,裒 集梓之,如《年譜》《家禮》、語彙、《文集》《韓文文衡錄要》、奏議』」、 《楚辭》《四書》《易經》《詩經》《小學》《近思錄》,學的不下數十種, 一時卒業,如日中天。建藏書樓,廣儲家籍,罄產竣事。 最後刻《通鑑綱目》,僅經始而卒。妻程氏,成夫志,竭力 完功。

朱楗

[编辑]

按《建安縣志》:「楗字士啟,文公十四世嫡孫,襲翰林院 五經博士。」

朱瑩

[编辑]

按《建安縣志》:「瑩,字惟玉,文公十五世嫡孫,襲翰林院 五經博士。」

朱之鐫

[编辑]

按《建安縣志》:「之鐫,字喬之,文公十六世孫。天啟七年, 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按《婺源縣志朱子世家》:「朱子於慶元六年春二月甲 子以疾終,年七十有一,葬建陽唐石里之天林谷。嘉 定元年諡曰文,封信國公。紹定間改封徽國公,從祀 孔子廟,後賜所居里額曰『文公闕里』。」元至正間,追諡 熹父松曰「獻靖。」熹長子塾,先熹十年卒。次埜,迪功郎, 監湖州德清縣戶部新市犒賞酒庫,後十一年卒。次 在,字敬之,承議郎,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歷 官至工部侍郎,封建安侯,卒贈銀青光祿大夫。熹從 孫曰洪範,家貧,苦學自勵,常館於胡舜卿,授以《易》學。 舜卿卒,洪範以《易》授。舜卿子斗元,寶祐元年登第,授 武夷書院山長,一軌於古道,時人高之。熹十世孫曰 穩,明天順丁丑進士,歷福建都轉運鹽使司運使,以 廉能稱。穩弟懋以宣聖子孫例入太學,授永年縣丞。 懋弟楨,由縣學生貢入太學,以先賢後裔乞奉祠,授 本縣訓導。楨從姪焰,例入太學,授瑞州府知事。熹十 一世孫曰城為太醫,曰墅為博士。先是,武宗年間,科 臣戴銑、汪元錫,御史王完後先奏請以朱子繼孔子 者也。重朱子所以重「孔子。」查得孔氏嫡長之裔隨宋 南遷,居浙之衢州,後徙居曲阜者,皆其支庶。累朝錄 廕,惟曲阜子孫世襲公爵,而衢不與,蓋闕里為重故 也。今照朱氏婺源與孔氏曲阜,閩之建安與浙之衢 州事體同符。朱氏在建安者恩典已隆,婺源子孫顧 不得錄廕主祀,尤為缺典。乞照孔氏闕里義例,錄廕 婺源子孫,賢而嫡長一人,量授博士等官,以掌祠事等因。題奏行府。復查據本府知府張芹奏保,朱墅係 文公十一代嫡派孫居婺源者,既已查勘是實,合無 將朱墅量授錄廕,主奉婺源祀事。伏蒙禮部左侍郎 賈詠具題。嘉靖二年奉旨:朱墅准與做翰林院五經 博士。三十七年又用訓導席端言,俾世襲「錄廕勿絕。」 於是墅老子鎬嗣。鎬卒,子德洪嗣。德洪卒,子邦相嗣。 邦相卒,子煌嗣。煌卒,子坤嗣。

賢裔部藝文

[编辑]

《貞元二年贈顏真卿為司徒詔》
唐·德宗

[编辑]

「君臣之義,生錄其功,沒厚其禮,況才優匡國,忠至賊 身,朕自興嘆,勞於寤寐。故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師、上 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器質天資,公然傑出,出入 四朝,堅貞一志。屬賊臣撓亂,無意圖生,拘脅累歲,死 而不屈。稽其盛節,實謂猶生。朕幼與斯禍,慚悼靡及, 式崇嘉命,兼延爾嗣。可贈司徒,仍賜布帛五百端。」《二 子》頵、碩等制終,所司奏超授官秩

《贈顏子四十三代孫從覽殿中侍御史等官制》

[编辑]

文宗

朕每覽《國史》,見忠烈之臣,未嘗不嗟嘆久之,思有以 報。如聞從覽、弘式,實真卿之孫,「永維九原,既不可作, 旌其嗣續,諒協典彝。考績已深於宦途者,命列於中 臺;官次未齒於縉紳者,俾佐於左輔。庶使天下,再新 義風。」以四十三代孫從覽為殿中侍御史,以弘式為 同州參軍。

《世系譜序》
顏真卿

[编辑]

顏氏之先,出自黃帝之孫晏安,為曹姓。其裔邾武公 名儀父,字伯顏。子友別封郳為小邾子,遂以顏為氏, 世為魯國卿大夫。孔門達者七十二人,顏氏有八,回 居四科之首。其後戰國有率躅,秦有芝貞,漢有異肆、 安樂,魏有斐盛。盛字叔臺,歷青、徐二州刺史、關內侯。 其後子孫咸著宦族,有若弘都之德行,巴陵記室之 「書翰,特進黃門」之文章,祕監華州之學識,肇自魯國, 格於聖代,紛綸盛美,舉集於茲。述遵前人,不敢失墜。 「建中元年歲次庚申秋七月癸亥序。」

《左衛率府兵曹賜緋魚袋顏幼輿墓銘》

[编辑]

前人

銘曰:「兵曹樂只,於穆不已。華州之孫,少保之子。溫溫 體度,嶷嶷容止。非禮勿言,惟德是揆。人倫領袖,宗廟 簠簋,佩服典常,顓精文史。汾睢蕆事,新息入仕,忠益 上官,德持綱紀。奉養繼母,必躬珍旨,綏族糾宗,群居 咸喜。哥舒授律,石堡俟倚。命我翊戎,寵章斯被。鯤溟 未運,鴻漸伊始。不與之年,云如何理?宗敬安養嗣徽 昭美。合葬既遵,從周有斐。予嗟窘束,不獲躬視。寫恨 立銘,告哀申祀。」

《贈太子太保諡忠節朝散大夫太常寺丞兼常山太守顏杲卿墓銘》
前人

[编辑]

銘曰:「太保烈烈,抗玆,忠節徇國,義形見危。身殺元宗, 仗信售詐。兇羯巃極災挺,稱兵向闕。河朔鼎沸,潼關 晝閉。天下寒心,王旒若贅。蛇豕十萬,淬入霜雪。公以 渺身,毅然奮發。逆黨株連,土門披抉。人知效忠,國用 不臲。恩寵三座,榮加九列。王命來臨,孤城已滅。身懸 鋒刃,口詈不絕。先聖感忠,保儲贈揭。刻諸金石,恩表」 墓綴。遠莫致之,留斯《江澨》。日月有既,徽猷無缺。

《正議大夫上柱國金鄉縣男顏允南墓銘》

[编辑]

前人

銘曰:「莊嶽熊渾,清沂駿奔。英靈孕育,生我仲昆。惟我 仲昆,邦家之藩。孝仁是履,愷悌是惇。清識冰徹,韶儀 玉溫。詞華藻絢,翰墨雲繁。通究理體,精詳政源。爰初 發跡,屢振瑤琨。尉邑何陋,評廷不冤。袞衣補闕,繡服 榮敦。神州列掾,會府掌屯。司膳王封,迴薄飛騫。乃佐 教胄,載光儒門。未登鼎鼐,奄謝鴻鴛。伊昔不造,實賴 能存。下光棣萼,上潔晨飧。惟君教導,曷惠拯援。今既 絕矣,哀摧忍言。何以寘懷?勒銘忠諼。垂諸來裔,翼子 謀孫。」

《侍御史充荊南行軍司馬朝請大夫勳上柱國顏允臧墓銘》
前人

[编辑]

銘曰:「嗟嗟予季,特稟純粹,曰孝與仁,因心則至。友由 悌睦,禮用和貴。蛇蛇美言,嶽嶽高義。行絕枝葉,心無 陂詖。經德秉彝,拔萃出類,環衛,入仕牽絲。作尉汎眾, 與人檢莊。蒞事一作象雷。六為天吏,豪右慴威,憲臺 增氣,群公虛右,天子思媚。守挹讓郎,得仁奚懟。司形 棘寺,理法明賁。儲闈載升,亞尹斯位。七德繄理,萬人」 攸蔇。黃髮未登,青雲方致。云如不淑,奄忽云諱。國喪 威寶,家摧脛臂。以此思哀,我生奚寄?反葬何所?先隴 之次。灞水東流,終峰北摯。勒銘金石,盛烈無墜。

《光祿大夫太子太師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墓誌銘》
令狐峘

[编辑]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君子極深而研幾,不出戶而制動,行諸己而馭化,其惟盛德乎!」有唐贈司徒魯郡文忠公顏公,奉大順為 元功,建大節為至忠,以安橫流,以紐頹綱。秉是一心, 祗事四朝。今上興元元年八月三日,蹈危致命,薨於 蔡州之難。貞元二年春,蔡州平,冬十一月二旬有三 日,嗣子櫟陽尉頵、祕書省正字碩御恤奉喪歸於萬 年縣之舊原。皇帝徹懸震悼,乃冊贈上公,詔有司具 鼓吹羽儀,送於墓所。遣中謁者弔祭,賻錢五十萬,栗 三百石。命太常考行誄德,諡曰「文忠。」凡厥士庶,臬方 侯伯,識與不識,希聲想形,莫不惕焉刑焉。感慕思齊, 為人子者益孝,為人臣者益忠,為人弟者益順,為人 吏者益敬,有以見盛德之儀型也。公諱真卿,字清臣, 琅邪臨沂人,蓋孔宣父之門人。回曰:「好學知幾,道並 聖人。」公其後也。五代祖之推,北齊黃門侍郎,為海內 大儒,著《家訓》《稽聖賦》《冤魂誌》及文集,藏在書府,歷代 傳之。高祖思魯,亦有儒行,仕我太宗,掌記秦府,列於 國史。曾祖勤禮,著作郎弘文館學士;祖昭甫,晉曹二 王侍讀,贈華州刺史;考惟貞,薛王友,贈太子少保。儲 和葆沖,是感間氣,用集於我公。公受天純休,克廣前 烈,識度元遠,節行不群。早孤,太夫人殷氏,躬自訓育。 公承奉慈顏,幼有老成之量,家貧屢空,布衣糲食,不 改其樂。餘力務學,甘味道藝,《五經》微言,及百氏精理, 無所不究,既聞之,必行之。尤工文詞,善隸書,書格勁 逸,抗行鍾張。弱冠進士出身,尋判入高第,授祕書省 校書郎。天寶初,制策甲第,作尉醴泉。又以入使表能, 遷於長安。未幾,拜監察御史,薦承詔旨巡撫河隴。曾 至五原,有冤訟,久而不決,公理之得情,郡人悅伏。時 方炎亢,而甘澤澎焉,巷言謂之「御史雨。」又士族有斁 於名教者,朝廷有侮於憲度者,公悉彈奏,正以理法, 憲綱震肅,朝旨嘉焉。遷武部員外郎,屬宰臣楊國忠 以外戚登庸,惡不附己者,出為平原太守。公性本弘 裕,及到官,推是道也,以臨其人。躬疾苦以勸義,寬征 徭以勸學,令不肅而信行,教不敷而化洽。十四年,賊 臣安祿山豕突蟻動,逆常干紀,徵師矯命,自薊長驅。 公血憤中激,乃宣言曰:「焉有人臣,忍容巨逆?必當竭 節,恭行天討。」會郡中方集靜塞軍屯丁三千餘人,公 因之又召境內舉武藝者,仍發財募義勇之士,未踰 旬,成萬人軍。於是戒嚴固守,仍表其狀。是時海內承 平,祿山竊發,兩河之間,未有奉章表者。時祿山陷洛 陽,害留守李憕、中丞盧奕、御史蔣清,以三人之首傳 脅河北列郡。至平原,公斬其使,收三人之首,哭而葬 之,遂有表上聞。初,元宗每朝以薄俗罪己,及得公表 大悅,稱嘆者久之,顧謂左右曰:「顏真卿何如人,而所 為乃爾。」因就拜戶部侍郎,兼領平原,又加河北採訪 招討使,仍賜以詔書云:「卿之一門,義冠千古。」由是公 之德聲,震於天下。時公從父兄常山太守杲卿,同公 建議,憤激於衷,生縛賊將何千年、高邈獻於闕下,遂 通太原之路,忠烈之風,出於一門。《詩》云:「孝子不匱,永 鍚爾類。」夫忠臣亦如之。是時漁陽太守盧全誠、濟南 太守李隨、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暐,各擁兵 數千,或至萬人,以附於公。鄴郡太守王燾,被祿山移 攝河間,燾俾掾李奐斬偽署河間長史杜兼睦,以河 間眾歸於公。北河太守賀蘭進明率精銳五千濟河, 有詔「助公討伐。自是仁者赴仁,義者赴義,勇者不敢 愛其力,智者不敢祕其謀。」清河詞客李崿,少年有才, 獻奇於公,以通鄰好,增補軍實。前殿中侍御史沈震, 鹽山尉穆寧、武「邑尉李銑、清河主簿張澹、清池尉賈 載,各舒器能,參贊成務。公以長事進明,眾同甘苦,莫 不畢力,惟公之使。」賊帥袁知泰,恃眾犯我聊城之西, 公一鼓而破之,夷斬萬計。其時河朔一十七郡,同日 嚮順,連兵二十萬,橫絕燕趙,旁貫井陘,啟土門,通太 原。河北節度使李光弼、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得橫行 河朔,復常山、趙二郡,大破賊帥史思明於嘉山,皆公 之由也。推誠無私,信及旁郡。平盧將《劉正臣》以漁陽 來歸,公以漁陽賊之根本,欲堅其意,乃割愛子,頗令 赴海,與正臣通問,兼遺之軍資十有餘萬。而寇陷京 師,駕在靈武,往來傳置,梗扼不通。公以帛書表章,封 於蠟丸內,俾健步宵行晝伏,四達以聞,因奉詔旨。肅 宗即位之初,遣使乘驛布於江淮,王命再通,繄茲是 賴。又遷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採訪招討等使如故。 其年冬「十月,賊將尹子奇、史思明等以勁兵十萬,發 自燕南,先陷滄、瀛,次陵德、棣,猛若燎火,衝如決防。公 內無兼月之蓄,外絕同盟之援,度勢量力,議無幸給, 不敢委身待禽,貽國之恥。」遂與麾下歸於鳳翔。有詔 遷憲部尚書,尋兼御史大夫。西京平,公思復舊章,屢 進讜議,觸鱗忤旨,竟不及留。出為馮翊太守,換蒲州 刺史,充本州防禦使。又為酷吏所搆,貶饒州刺史,遷 昇州刺史,充浙西道節度使。時劉展在於睢陽,反狀 已萌,公乃訓偏師,利五刃,水陸戰備,以時增修。都統 使李峘奏以為過防駭眾,肅宗有詔,進拜刑部侍郎, 進爵縣公。尋而劉展陵陷江淮,李峘敗績奔走。時之 議者,皆多公之先覺,怨峘之沮計焉。御史中丞敬羽詐妄取恩,惡公剛直,乃以謗語陰中之。天威赫然,責 命斯極,貶蓬州長史。代宗即位,移利州刺史。未之任, 徵拜戶部侍郎,轉吏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進金 紫光祿大夫,除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荊南節度觀 察使。」未辭闕,而鑾輿辛陜州,公扈蹕行在,拜尚書右 丞。及還京,遷刑部尚書,尋兼御史大夫,充朔方宣慰 使,進封魯郡食邑二千戶。宰臣元載怙權專政,每有 公議,公正言引經,不為之屈,指摘如將規之。載心御 色忿,蓄而將發者數四矣。「會攝享太廟,公以祭器不 修,啟於宰臣。載因奏公謗讟時政,貶陜州。未到任,換 吉州別駕,移撫州刺史,轉湖州刺史。政尚清淨,長孤 養耆,徹冗浚隍,式廉明,進賢碩特,責大指而已。郡人 悅之,立碑頌德。」公耽嗜文籍,卷不釋手。初在德州,嘗 著《韻海鏡源》,遭難而止。至是乃延集文士,纂而成之。 古今文字,「該於理者,摭華撮要,罔有不備,為三百六 十卷。以其包荒萬彙,其廣如海,自末尋源,照之如鏡」, 遂以名之。又著《吳興集》十卷、《廬陵集》十卷、《臨川集》十 卷,並行於世。大曆末,奸臣伏誅,宰臣楊綰、常袞舉公 舊德,宜在中朝,徵拜刑部尚書。公乃奏上所著《韻海 鏡源》,帝嘉之,藏於集賢書院及祕閣。公前後三領大 司寇,以年老辭榮。上愛其才,遷吏部尚書,清汰九流, 用正庶官。代宗晏駕,朝廷以公鴻儒,詳練典故,舉充 禮儀使。祗護陵寢,率禮無違。加光祿大夫、太子少師, 使如故。著《禮儀集》十卷。上方倚以為相,為權臣所忌, 遷太子太師。外示崇高,實以散地處之也。建中四年, 賊臣李希烈阻兵淮右,詔公奉使宣慰。寇盜方熾,或 諭公逗留以需,公曰:「君命也,焉避之?」既見希烈,奉宣 朝旨,詞不屈,志不撓。賊黨乃交刃脅之,嫚罵不遜。公 視之凜如,責以悖逆,希烈不敢,亢逼而退。久之,置酒 大會,將餞公復命,行有時矣,遇叛臣李元平陷我汝 海,委質賊庭。公於座上數其背恩,厲氣叱責,叛者慚 赧,密以異語動於希烈。希烈意變,遂執公囚於官舍, 防以甲士。或掘穽於側,或積薪於前,或紿以瘞填,或 劫以焚鑠,虐毒萬計,期公毀節。公謂之曰:「願假一劍, 豈勞多端?服義而終,乃其所也。」賊竟不敢逼。貞元初, 希烈陷汴州,是時公幽辱已三歲矣。度必不全,乃自 為墓誌以見其志。是年,遇害於蔡州之龍興寺,春秋 七十有六。自登朝及作藩牧,常以「安居厚俗為務,獎 善罰惡為志。言非至公,不發於口;事非直道,不機於 心。植操則夷齊之高也,理戎則羊、陸之仁也,當朝則 汲黯之直也,蒞下則廉、范之通也,蘊是具美,行乎至 儉」,強暴莫敢衝,千飆不能動。大義久廢,公起之;醇風 久醨,公還之。苟非賢人之業,何以臻此!然虛己下士, 不以名位自高,苟有道者,蓬門鶉衣,必與抗禮。在平 原,嘗薦安陵處士張鎬有公輔之量,數年後,鎬位列 鼎司,論者稱之,善與人交,執友之子,義均甥姪,貞操 所至,不遷其守。剛而中禮,介而容眾,靜而無懣,動而 有光。便於己,希權倖,不為也;君有命,蹈湯火,不辭也。 心在弭亂,不在功;志「在報國不圖生。故其殺身成仁, 視死如歸,雖漢之龔勝,魏之王經,無以加焉。昔衛銘 孔悝,魯頌僖公,載在禮經,形於《雅》什。僉以為公之事 君,事親愛敬,直清,跬步不忘,德充也;服義戴仁,顛沛 以之,行極也;探賾儒府,述古立言,文經也;勤勞王家, 靖難安仁,武功也。頌聲丕昭,後嗣可觀。」於是故人廬 州刺「史李崿,乃刻石建碑,旌於不朽。以峘嘗忝公會 府公卿之末,備位史臣,俾讚丕烈,永示將來。敢竭不 才,恭述所聞。」銘曰:「天祚聖唐,降賢救時。烈烈魯公,毓 德應期。巖峙玉真,伊傅之師。文武忠信,天子是毗。亦 既升朝,儼然正色。潤我王度,作藩於德。賊為豺虺,流 蠆下國。公整王旅,殄掃妖慝。解紛以和,柔」逆以忠。萬 里狂飆,半為淳風。君子知微,遇變則通。出全庶人,入 奉宸聰。乃副丞相,是司喉舌。周旋七命,內外胥悅。營 營青蠅,不害其潔。危行言遜,保茲明哲。用啟土宇,俾 侯於魯。式是百辟,彝倫攸敘。亂靡有定,盜擾淮浦。帝 曰「汝賢,代予宣撫。孰不懷忠,處難死之。於赫我公,視 險若夷。猛獸齗齗,履之不」疑。扇彼薄俗,惟緝惟熙。昔 人申伯,作藩周室。詩人歌頌,尚播聲律。矧我文忠,人 之紀綱。功侔四時,節貫雪霜。煥乎立言,沒而彌彰。日 居月諸,垂範無疆。

《皇祐二年特授顏惟孜等各司士參軍制》

[编辑]

宋仁宗

朕每覽《唐史》,至天寶、興元間,杲卿、真卿兄弟陷死,慨 然想見其人。今其裔孫流落江表,朕甚憫焉,俾掾州 藩,且賦以祿。夫忠義之後有以褒錄者,其將以風天 下守節之士也。可特授惟孜將仕郎、處州司士參軍, 授似賢守台州司士參軍。

《建炎某年贈四十七代顏仲昌太子少保制》

[编辑]

高宗

「孔子、顏氏,皆魯國之望。」孔子由秦漢以來,本支蟬聯, 文獻相屬,而顏氏僅聞於宋、齊之間,至唐方顯。今孔 氏稍微矣,而爾家三世皆有令聞,為國光耀,縉紳所慕,豈聖賢之澤所行者遠?其興也固自有次第哉?具 官某,言為人師,行為世表。以學從仕,棲遲一官。若子 若孫,前英後哲。究觀垂慶,其德可知。爰因登俊之辰, 俾遂篤親之志。加之峻秩,振爾遺芳。豈惟世家增譜 牒之榮,抑使士夫知為善之報。

《贈四十八代南京國子監說書顏太初為太傅制》
同前

[编辑]

朕思鳧繹之賢,其流光遺書俱存,而其人不及也。雖 後世無聞,猶當有以褒崇之,矧其孫與吾機政,而寵 綏之數,踰於常典者哉?具官某,道德文章,著於當代; 發明古學,獨得孟軻之傳;疏闢化源,聿興魯國之緒。 家承厥範,再世似之。皆因特起之招,繼彼非常之用。 雖其躬可貴,寧須人爵之榮。然以澤上覃,難廢邦彝 「之舊。宜頒宮保之命,往赫冢嗣之光。庶爾名揚,令吾 厚俗。」

《贈四十九代顏復太師制》
同前

[编辑]

昔漢陳寔以道德高世,而其子紀、紀子群皆有令名, 信史書之為盛事,今吾顏復,亦庶幾焉。具官某,氣剛 而行峻,用以立朝;言信而文醇,見於垂世。早被裕陵 之眷,晚登延閣之華。有子而賢,裨吾之治。爰因聞政 之始,用獎教忠之能。由法從之舊班,正宮師之新秩。 魂而不昧,尚克享之。

《紹興五年特授顏卲等官職制》
同前

[编辑]

敕:顏卲等:「惟爾遠祖,盡忠於唐,剛勁之節,凜如秋霜。 朕讀《舊史》,相見遺烈,故命有司悉官其後,以為天下 臣子之勸。汝其勉以自力,無忝爾所生。」顏卲特授右 修職郎,顏卓補右迪功郎,顏彥補下州文學。

《紹興六年特授顏師禹右迪功郎詔》

[编辑]

同前

敕:顏師禹。朕遭世中否,思古興懷。奉唐室之多賢,壯 平原之大節。英風丕著,恨不與之同時。遺像儼然,迄 今猶有生氣。訪之遠裔,僅齒齊民。特加異恩,寵以命 秩。錄功臣之世,朕無媿於《周詩》;對先人之光,爾尚存 於家範。可特授右迪功郎。

《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
曹輔

[编辑]

魯郡。顏文忠公有廟在琅邪之費縣,距縣治東北五 十里曰諸滿村。室宇庳陋,歲月將圮,祀典弗著,神不 顧享。元祐六年,弘農楊君元永為邑之二年也,建言 於州曰:「按《祭法》,能禦大菑,能捍大患則祀之,以勞定 國,以死勤事則祀之。」方魯公守平原時,祿山逆狀未 萌,公能揣其端。及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與 「其從兄常山太守杲卿首倡大順,河北諸郡倚之,以 為金城,可謂能捍大患矣。其後為姦臣所擠,臨大節, 挺然不屈,竟殞賊手,可謂以死勤事矣。今廟宇不能 芘風雨,願聞諸朝,少加崇葺,俾有司得歲時奉祀。知 軍州事安定梁侯彥深下車未久,起廢更弊,既以治, 睹是舉也而樂之,即具以聞。」《太常典》禮以上《春官氏》 曰:「宜如請。公之遠祖青、徐二州刺史盛,始自魯居於 琅邪之臨沂孝弟里,故今子孫之在琅邪者眾。其十 一世孫安上者,言,縣為廟地,僻在荒棘,跨嶺谷、絕河 澗者六七而後至。祈自出緡錢,買地祊河之東,以徙 置之,庶幾子子孫孫與其邦人奔走,承祀弗懈。」是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廟「成,楊君以書抵京師。史氏稱顏 公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其信然。今廟碑 將立,無文以刻之,懼不足以表忠義,勸來世,夫子其 無辭焉。」余考顏氏,蓋出於邾武公之後。武公字顏,其 子友,別封於郳,為小邾子,遂以為氏。孔子之門人達 者七十有二,而顏氏有其八回,庶幾得復之初九,不 遠復,「無祇悔」之意,以為門人之冠。其後衣冠不絕,間 出聞人。然則公之知義明,信道篤,其淵源有自來矣。 夫人之於生死之變亦大矣,而君子處之裕然得其 所者,蓋有以權其義之輕重而已。若夫義有重於生, 則不必幸其生;生有重於義,則不必致其死。故曰:「非 死之難,處死之難。」若魯公者,學行內外,充「衍閎肆,以 發見於事業,非獨一時奮不顧死以取名。故前抗祿 山之師,後拒希烈之命,不惑於生死之際,而以明君 臣之大義,可謂真知輕重大丈夫者哉!」百世之下,聞 其風者,雖亂臣逆夫,將消縮摧沮,不復芽糵於其心 矣。楊君欲發明公之義烈以詔後世,不諉於文學之 士,而猥以見屬,豈以予為知言哉!乃為誌其事,而系 之以銘。銘曰:「屹屹魯公,剛實積中;學奧問博,涵演擴 充;孝友施家,發為公忠;直道以行,孰顧我躬!讒口䝟 貐,往嚙其鋒。祿山一呼,逆焰熾天;炎於崑岡,沸於百 川;杯水輿薪,勢且莫抗。屹屹魯公,忠誠是仗;大義凜 然,奮裾首倡。一清土門,數斬偽將;十有七州,同風順 嚮;力窮功隳,英聲獨暢。屹屹魯公,不戒於剛。婉孌媢 嫉,假手虎狼。公在臲卼,得困之義。有嚴分守,卒遂吾 志。屹屹魯公,風於百世。美輪美奐,魯廟翼翼。孰作新 之,守令其職。禋祀苾芬,子孫是式。屹屹魯公,與山無 極。」

===成化二十年封六十一代嫡孫顏公鋐翰林院===

《世襲五經博士制      》·明·憲宗

敕曰:「朝廷置《五經》博士於翰林,所以資講讀、備顧問 也。故有授是職而不任其事者,亦必得人焉。爾翰林 院五經博士顏公鋐,乃顏子六十一代孫,生稟清資, 世傳賢裔。宜膺褒命,以貴厥宗。是用進階修職郎,錫 之敕命,以為爾榮。爾往懋哉,毋忝朕命。」

《萬曆三十三年贈六十五代孫顏引宗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制》
神宗

[编辑]

制曰:「人臣效職於國,孰不思貽榮於親,乃有格於制 而弗克伸者。朕曲體至情,不靳移子之貴貴之爾顏 引宗」,乃顏子六十五代孫,今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 伯貞之父,念承先德,天嗇永年,躬弗逮於服勤,慶克 留於昌後,爾子之能守家學,爾可慰於幽矣。茲值覃 恩,特俞爾子之請,移贈爾為修職郎翰林院世襲五 經博士。「服茲綸綍之光,康爾冥漠之志。」

《天啟元年封六十六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顏伯廉制》
熹宗

[编辑]

制曰:「士生為神明之裔,責滋重矣。彼蓋以一身,上衍 前休,下開令緒,夫有中權之寄焉。微《思齊》有行者,曷 以副崇德象賢之任也。爾顏子六十六代孫,世襲翰 林院五經博士顏伯廉,文明以止,美愛可傳,家承復 聖之暉,心印德行之脈,盡物盡志,虔蘋藻以克共;在 羹在牆,儼步趨於如在。可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矣。」 茲以覃恩授爾階修職郎,錫之敕命爾欽哉!光昭令 德,服我訓辭,則亦有無窮之聞。

《主奉祀事顏希仁墓表》
羅璟

[编辑]

「兗國復聖公廟」在曲阜陋巷,顏氏子孫世居廟下,主 奉祀事。入皇明,每遇朝廷行大禮,念先賢之後,恩必 及焉。先生諱希仁,字士元,別號景哲叟。曾祖之美,元 東明縣尹。祖池,元宣德府儒學教授、山陽縣主簿;三 氏學教授。父拳,力田不仕。先生自幼聰穎秀異,嶷嶷 群兒中。稍長,遊三氏學,讀書習禮,日有進益。教授廣 平張先生《敏學錄》,里中王先生墉俱嘉獎之。壯益博 覽經史,言論英發,雅好賓客,周窮恤匱。尤篤意祖庭 事,見義勇為。宣德癸丑至京,屢上言「祖庭頹圮,貧不 能修。」朝廷特詔有司發帑藏,一新廟宇,擴其規模,御 製碑文,光輝永遠。正統中,以族方困於里役,具述恩 例,陳戶部,移郡縣悉與更定,除豁前元賜贍廟田三 十餘頃。兵燹後,為豪猾侵占,白之當道,轉聞於朝,復 其舊,仍撥賜佃戶十餘,納租供祭。人皆謂先生有功 祖庭,不愧主祀者也。正統中,族人奏爭主祀,先生具 述源委以聞。朝廷命各取其譜牒,大臣為之辨證,聖 斷洪武、永樂以來世居陋巷者,俾為主祀,議遂定。天 順壬午,英宗皇帝命主祀者一人,世襲「翰林院五經 博士」,異數也。時先生已卒,先生之子議遂蒙始封,尋 坐罷,孫公鋐繼襲焉。人又以為此天所以報先生也。 先生生洪武丙子正月十七日,卒景泰六年十二月 三日,享年六十有一。葬顏林先塋之次。配陳氏,有淑 行,生年與先生同。後先生十一年卒,得年七十有一, 附葬焉。子男三:長即議,始授翰林院五經博士;次讚; 次諭。女二,闕里孔公玉、公常,其壻也。孫男五:長即公 鋐,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次公鍾、公銅、公鉞、公釴。曾孫 七人。先生之葬已久,議欲刻先生之遺行墓上,未有 書之者,礱石以俟。公鋐承父命,屬三氏學錄孔君輔 文述行實,介其婣家南京大理寺丞魏君廷珮,求余 為表。余惟先聖設教杏壇,顏氏在弟子之列者凡八 人。迄今二千餘年,歷戰國逮漢、唐、宋,顏氏子孫之賢 者,文行忠義,載在史冊,前後相望,固不可謂無人。然 顏廟主祀,非取之世居曲阜者,公論亦何所定哉?此 聖明之斷,昭如日星,群議雖多,冰消霧散矣。亦先生 積誠祖廟,有以迓承之。歟惟後之子孫尚亦務學修 德,克己復禮,繼前人統緒之傳,答聖明崇重之典,則 宗祀之承,可永無斁矣。表之墓石,用勸後來。

《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顏議墓誌銘》

[编辑]

王珙

府君諱議,字定伯,兗國復聖公六十世嫡孫也。曾大 父諱池,字德裕,仕元歷任宣德府儒學教授,山陽縣 主簿,三氏子孫教授。大父諱拳,字克膺。父希仁,字士 元,明經博覽,隱處弗仕。先後俱居陋巷,主奉祀事。正 統以來,宗系為別族所亂,太府君力辨之,數十年而 未定。府君幼而警慧,言動不苟,太府君深器之,嘗謂 人曰:「正吾家之宗派,主吾祖之祀事,其在是兒乎!」既 長,踐履篤實,歷練明達,事至物來,如庖丁視牛,洞析 肯綮,殆無疑也。交友以敬,終始惟一。善於談論,亹亹 不倦。遇權貴勢要,略無挫志。鄉鄰有饑者食之,寒者 衣之,婚喪不能舉者資之,其救人之急類如此。天順 間,府君復以宗系不定聞於朝。命下廷臣集議,皆舉 太府君正統時辨證,已蒙聖斷,以「世居陋巷」為定。歲 壬午,上聞,詔允其請,遂授前職,仍令主奉祀事,輿論 歸之。每歲聖節,赴京朝賀,或賜內筵,或給路費,眷寵 非一,恩至渥也。成化改元乙酉,天子視學,敕禮官行取三氏子孫襲封衍聖公,陪祀先聖先師。禮成,上御 文華殿,面賜冠帶、宮錦襲衣,宴於禮部。於時朝賀未 有宅第,未給腳力,府君入奏可之,賜以東安門外官 舍一區,水陸往還,給以腳力,永為定制,前此未有。成 化丁酉,歸老於家。子公鋐以嫡應嗣,如府君官職。弘 治改元戊申,復舉視學之典,公鋐偕三氏子孫至京, 一如府君恩例,何其榮且幸歟母陳氏,里人陳貴之 女,有淑德昆季三人。生於永樂戊戌六月二十八日, 卒於弘治癸丑二月十九日,得壽七十有六。配杜氏, 晉府教授徵之長女。子男三人。長即公鋐,今世襲翰 林院五經博士,娶山西布政司右參議孫昱長女。仲 曰公銅,早逝;季曰公釴,娶宣聖五十八代孫孔公春 次女。克紹先業,亦能子也。女一人,適宣聖五十八世 孔公慎長子彥富。男孫七人:重德、重禮、重道、重賢、重 清、重文、重章,皆森然玉樹,所就未可量也。女孫四人, 以今年五月二十一日扶櫬歸葬祖塋。懼其久而潛 德弗彰,托學錄孔公璜輔文所狀。事行,請銘於余。余 忝教三氏,不得已遂為之誌。銘曰:不辱以承其先,不 倦以傳諸後。宗系以之而定,世官由之而作。宜享壽 祉,而竟止於斯,冥冥所施,又將誰尤?

《重修兩程祠記》
程敏政

[编辑]

河南兩程子之故宅,在嵩之陸渾,勝國時,嘗即其地 建廟貌,比闕里更代而罷。至景泰乙亥,有詔復之,且 求兩夫子之後,得十七世孫克仁者,授翰林院《五經》 博士,世其官以奉祀,著為令典,蓋於今二十有四年 矣。祠因於舊,而成之速,卑隘弗稱,日久浸敝。河南左 布政使祁門程泰行郡至嵩,進謁已,退而嘆曰:「惟我 兩夫子之道,實上繼孔、孟不傳之統,而神靈所奉,乃 爾弗虔,其何以本政化、勵來學、副圖報之盛心?」乃議 興修,且發廩為之倡。吏民聞風以為盛,舉樂應之。以 成化戊戌八月壬寅起工,拓其地,弘其規,中搆堂以 奉兩夫子,後增寢堂,左右各為齋廬,繚以周垣,而闢 重門。以是歲十二月癸巳,次第落成。山川輝映,過者 改觀。適監察御史祁門程宏奉命巡按河南,嘉之,遂 相與行釋菜禮,告虔妥靈,且為書京師,請為之記。走 聞古者鄉先生歿而祭於社,其事蓋以義起,而歷代 誦法之弗敢後也。兩夫子中興絕學,以教萬世,非經 生學士與夫建功一時一方者比。自宋以來,雖從祀 孔廟,由國學以達於天下,而專祠之在故鄉者,宜益 嚴也。矧!冠舄之藏,不遠伊邇,高山景行之思,其孰無 之?而歷時滋久,莫或任起廢之責者。布政君乃以遠 宗後學獨倡焉,使官於斯而政有所向,方生於斯而 學有所承,式以仰承我列聖興道善俗之意,其賢於 世吏遠哉!抑走考之《家譜》,兩夫子之先實徽人,出陳 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忠莊公靈洗之後。蓋自徽 遷中山,又自中山遷河南,見於歐陽公所為程文簡 公《先德之銘》及伊川所為《明道之狀》。靖康之難,文簡 及伊川子孫從南渡,居池州,一還居徽之休寧。當時 錄用之牒、追爵之詞、表墓之文具存也,而明道之後 無聞焉。臨川吳氏《題河南世系》,稱「宋淳熙間,金陵書 院嘗立明道五世孫奉祀事,再期而卒,又以名幼,學 者承之」,則明道之後,疑有居金陵者矣。然博士君乃 近出於嵩產之所,推擇何歟?豈金之中世亂定來歸, 或南北既同之際,返桑梓而求不失其世守者與?皆 不可知矣。走與御史布政兩君,幸同所自出之譜。上 祖忠莊公皆竊誦兩夫子之遺書,以求自立於世,則 於祠事可容力者何?敢不勉?布政君中景泰甲戌進 士,歷戶部主事郎中,佐廣西、河南二藩,以至方伯,敬 厚醇謹,有聞於時,而此舉益見其知本。是宜書其歲 月於石,俾後之人有徵焉,以圖繼其志而弗隳也。預 事有司及諸嘗助義者,悉附名其陰。

《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顏公鋐墓誌詺》

[编辑]

臧麟

正德庚辰九月四日,公被疾,考終正寢。其子重德,恭 以萬壽聖節,入覲京邸。既聞訃,茹哀奔歸,痛念不獲, 躬視含殮,哀毀不勝,且懼潛德之或泯也。乃托予弟 副都御史鳳為狀,屬銘於予,將以是年十一月初六 日刻石從柩,以掩諸幽。蓋余與弟視公為中表兄,義 不容以文辭。按《狀》:公諱公鋐,字宗器,復聖六十一代 孫。曾大父諱拳,字克膺,以世嫡主奉祀事。大父諱希 仁,字士元。正統庚申,請於朝,欽定主祀。考諱議,字定 伯,始授職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仍詔嫡子孫以次承 襲。妣杜氏,同邑人,晉府教授徵之女。公自幼天性純 篤,不妄言笑。比長,遊三氏學,獵涉書史,通大義。成化 戊戌,厥考棄養,乃嗣職孜孜,崇象是念。仰謂「復聖,雖 前代及列聖褒崇極至,而執洒掃者視他廟為殺。」乃 奏於朝,制允之,特籍郡民二十五戶以充役。甲辰,受 敕進階修職郎。丙午歲,載念祖廟漸圮,亦具奏得請, 遣官修建。及今上登極,兩視太學,皆遣使敦取陪祀。 禮成,咸荷紵絲襲衣。及享燕,禮部之錫,實異數也。祖

林週垣久未約,築家乘名《陋巷,志》亦久失纂集。廟廷
考證
尊俎諸器,殘缺苟簡莫稱登薦,皆言於當道興築,刪

述鼓鑄之。弘治壬戌,復以前營葺殿宇,督課未盡得 人,旋就頹壞。再言於朝,得祈孔廟修建,餘資鼎新,御 製碑文,以寵飾焉。奎音宸翰,振耀古今,皆孝思之所 致也。厥考先卒二十餘年,母杜氏,壽登九十餘,公年 亦踰七望八,而承顏順志無怠。及居喪,猶不輟擗踴。 視弟公釴,友愛篤至。撫諸姪亦有恩,接人以禮,不為 偽言危行。至於賙貧恤匱,能脫然弗為靳。族姓繁衍, 或遇凶歲,必力請撫按諸臣以賑救。歲時入覲,宰執 卿佐而下,稔其性行,皆推心相與。故「尊祖諸議無或 寢沮。誠能動物,信不誣矣。」正德庚午,以耆年謝祀事, 子重德嗣職。公徜徉於長林、石泉間,人世之浮慮,舉 不攖於心。戊寅,忽請幫助識別此字。異疾,醫藥勿效,至是卒。公生於 正統辛酉六月二十七日,逮其卒,享年八十。配孫氏, 山西布政司參議昱之女,先公卒。繼孔氏,宣聖五十 七代孫訶之女,亦先卒。子五:長即重德;次重禮,太學 生;次重道,魯藩儀賓中奉大夫;次重賢,太學生,早逝, 皆孫出;次重式、孔出。女三,長適儀賓孔詳子公澤;次 為鉅野府輔國將軍夫人次適南京吏部主事李承 祖。男李亢,孫男九,孫女七。惟公豐頤美髯,端重有度, 見者知其深篤之器。且謙謙自牧,厚重不伐,未嘗失 色於人,故人無賢愚,樂親就之。顧縻於世守,不獲大 有所為,以顯著於世。然繩武象賢,凝恩熙寵,光及先 後,亦足無愧矧子姓之賢,或賓親藩,或業國學,簪紱 之榮,蟬聯未艾。天之報施,尤足可徵。尚復何憾!銘曰: 「復聖受國,實開其祥。奕世毓德,有衍弗忘。聖朝奠宇, 寵命斯彰。內翰推錫,垂裕無疆。逮公嗣秩,孝敬愈將。 廟貌疊建,惠順烝嘗。天恩屢及,休被烈光。壽登八袠, 保艾隆康。委存而化,履行嘉臧。人懷族慕,遠邇胥望。 魄雖茲閟,神固洋洋。我言昭銘,式沛來芳。」

《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顏嗣慎墓誌銘》

[编辑]

賈之近

故翰愽顏君敬亭者,予在諸生時,識於魯邸且二十 年。後有葭莩之雅,時往來長安中,輒相與抵膝話舊, 甚驩也。庚辰歲,君請老於家,而以仲子代為博士,日 夕徜徉泉石間。有司歲舉燕禮,憲老衰然稱大賓焉。 辛巳冬十一月,予以事過魯都,使使訊君,在里中合 其子博士。君觴予,鄒嶧山即稱其尊人,伏枕浹旬,憊 矣。越月,為《嘉平念》九日,竟終於正寢。今年秋八月,繼 博士君走使持余同年姻家太僕少卿劉君觀海所 為狀來請銘於余。余念辱交敬亭君積有歲年,感今 追昔,淚且潸潸下也,則安忍以不文銘?按《狀》君諱嗣 慎,字用修,別號敬亭,為復聖顏子六十四代孫,世居 陋巷。高祖諱議,當英宗朝始受特恩,得世襲翰林院 《五經》博士,議。生公鋐,是為君曾大父有丈夫子五人, 次為君祖諱重禮,號東隅,由太學生仕聞喜縣丞。生 子肇先,號光復,是為君父。會君伯祖重德及其子從 祖再襲失傳,而光復君以次嫡得承先秩。光復君有 三子,而敬亭君長少即秀駿,工舉子業,甫弱冠,以明 經補三氏弟子員,家世故清約。及東隅公歿,光復公 未襲,家益中削。君以諸生,矯然亢門,朝夕攻苦食淡。 嘗自言:「簞食水飲,先君子其謂何?」乃益下帳,窮經籍, 攻文章,每試有司,輒巍然上列。餼廩三十年,雖稽一 第,聲聞顧蔚然起矣。屬光復公棄祿,君哀毀柴立,幾 於滅性。服除嗣職,丰儀祥雅,明習典故。至繩武家賢, 纂修先業,意嘗惓惓焉。祖廟圮壞,君銳然謀於上下 更新之,仍理諸廟戶。在滕、寧陽諸邑者,歲時供掃除, 役祖林、防山及所謂「侍郎林」者,歲久蕪隳,君約族屬, 重葺享殿門垣,補建高、曾以下諸墓碑,規制視舊,炳 然改觀矣。三十三代祖北齊御史中丞見遠、三十四 代祖隋黃門侍郎之推、三十七代祖唐崇「文館學士 師古、四十代祖唐平原太守文忠公真卿、常山太守 忠節公杲卿,道德節義文章,皆偉然名世者。久缺俎 豆,後人之責也。迺各為撰述功德,請得從祀廟庭。」其 魯公及忠節墓,遠在費境,亦缺烝嘗久矣。墓側殘碑 斷碣,多沒蕪莽及近塚。齊民敗垣中,君闢荊榛,極力 搜索之,請於當道,為建享堂,復祀典,僉守墳戶。《顏氏 家訓》二十篇,隋黃門侍郎之推所著也。君得善本於 魯,望洋王手之不置,旋徵序於兩太史氏,重梓以傳。 魯公大小真跡,散在海內,臨池家君遍購得之,寶如 琬琰。君所為繕葺林廟,表章先烈,蓋十餘事。海內公 卿大夫,時至闕里,瞻廟庭,君輒為延接張具儀度翩 翩然,論議馴雅,動必稱先王,以是海內縉紳多雅重 之。萬曆戊寅,上視太學,遣使敦取陪祀。禮成,賜紵絲 襲衣,并宴禮部,尤異數云。「君為人坦夷無町畦,性不 嗜酒,顧獨能盡賓客懽。」君性醇謹,時取先侍郎所著 《家訓》訓子弟,期無隤先緒。以是諸子弟俱以良士稱。 宗黨有急,忻然周之,尤誼篤。同胞兩弟嗣恂、嗣恆,各 給田廬。孔弘玖,君外孫也。家素非饒,君子育之。君皎 然大節,及諸義舉類,籍籍在人口。君生嘉靖初元十 二月六日,距卒,春秋六十。配孔氏,乃曲阜縣知縣孔公統女。婉嫟有賢操,善綜內政。子男三:長引宗,三氏 庠生。娶陽信府儀賓郭才鼎,女,先君卒。次引祚,即今 博士。君爽朗有器識,先娶兗州府舉人伍選女,繼娶 濟寧州知州署曲阜縣事孔弘復女;次引祿,娶蒙陰 縣今裕州知州龔一揚女。女三:長適處士孔彥科。子 三氏,庠生承貢;次適三氏,庠生孔聞元子貞一;次適 滋陽縣太僕寺少卿劉不息子邑,庠生潺。孫男二:長 伯貞,未聘;次伯廉,聘三氏,庠生孔彥瑋女宗出。女孫 二:長適三氏庠生孔弘鼎子聞風,亦宗出;次未字,祿 出襲翰博。君卜於今萬曆十年十一月一日,將窆君 於祖兆之次。余乃歔欷而為之銘曰:「防山之脈,北來 嶙峋,惟嶽其降神,載啟哲裔。學博而醇,子孫宜振振。 通籍翰署,秉笏垂紳;時相禮於成均,坦坦惠德;本支 則親親祖澤其若珍。杞國兗國,相顧誾誾,訢然,樂有 後人。」

《曲阜縣新遷四氏儒學記》
黃子美

[编辑]

邑有學,又有三氏學,舊矣。頃直指毛公謂曾氏子孫 之在嘉祥者,宜與孔、顏、孟併收為四。奉有俞旨,今遂 為「四氏學」云。往者地界公宮之間,前迫於藩臬諸行 署,湫隘抑塞,規制不備,觀者病之。頻年以來,薪槱弗 弘,舉者闊焉,則益以便置為宜,而莫有贊其大者。侯 以先聖英冑,承命典牧,加意文學,從眾議改闢城南 門,而歲己卯、壬午縣學舉者繼踵於是。侯憮然曰:「嗟 夫!地靈人傑,茲非其徵應者耶?吾夫子之道漸暨宇 內,暗昧者耀於光明,後人豈弗克紹?顧國家厚屬望 於吾黨,而竟未有以與於累黍者之數,豈非率作興 事者之有未盡耶?改作雖勞,不可得已。」於是內謀於 宗老,外謀於藩臬郡長,又博謀於三族之秀者,皆曰 「然。」遂相與相度於舊宮前左方,得地二萬八千四百 有奇尺,周膴弘衍,堪輿家以為宜。侯復增高飾卑,然 後庀材鳩役,一撤而徙,置之齋舍,罔不更煥。而又作 尊經閣於講堂之後,收置經書子史諸籍牣其中。工 始於萬曆十年,落成於本年六月,約費若干,皆自侯 領之。不煩於眾,不及於民,而新宮翼翼,工緻軒豁,真 足會洙水之靈,而挹鳧山之秀矣。他日侯謂不佞記 之。不佞竊惟《春秋》之義,改作必書,凡以重民事也。而 僖公修泮,魯人頌之,夫子取而次諸猗那清廟之間, 無詘焉,則教化若斯之重也。侯牧愛節惠,簡慎經營, 而亟圖斯役,儻亦有思樂之遺耶?君子謂是舉也,幹 蠱以承家,孝也;育材以體國,忠也;興學以錫類,仁也; 一舉而三善備焉,侯其有成績已。夫鳳鳴高岡,而深 山大澤龍蛇出焉,是地運人材,兩者固交相待也。四 族諸彥,舍故即新以藏修,遊息於茲,則自茲以往,所 以繹先緒、闡地靈者,固宜蒸蒸顯矣。侯諱弘復,字以 成,先聖六十一代孫。課最晉秩濟寧州州牧,再晉同 知東昌府。深仁茂績,有《士民口碑》在焉,茲不具論。

《重建四氏學碑記》
于慎行

[编辑]

粵稽曲之有四氏學也。魏黃初二年,詔於廟外為室, 以居孔氏學,舊名「孔氏家學。」宋大中祥符二年,孔公 諱叢者,就廟側建學。元延祐問入顏、孟子孫名仍舊。 洪武初,始改為「三氏學。」萬曆十年,當道議改遷,而東 西門各三楹,堂廡,尊經閣、公子號各五楹,教授及學 錄齋舍又不下數十楹。門三:南曰泮池,後改於大門 內,即今都運孔公所增修者。萬曆十六年入曾子後 裔,蓋從御史毛公在之請也。易名為「四氏學。」由唐迄 今,以科第起者,代不乏人。迨嘉靖己酉,士子之額愈 增,才愈雄,養愈邃,視疇昔為尤盛。迺試之而輒左,識 者不無淪落之嘆。忻逢公以世職而宰曲邑,革弊釐 風,化洽梓里,士民胥躋,春臺壽域,熙熙然忘帝力於 何有,毫端莫克罄也。其於文教,尤注意焉。立之程式 而督率之,時其課業而校閱之,即巨而薦揚,細而餼 廩,靡不悉慮圖繼。緣是青衿輩蓋喁喁向風,菁莪樂 育,侔跡周文矣。復採《青鳥家言》,卜地於觀禮門之右, 蓋祖因廟建學之說,於時工費莫錯,公毅然出俸餘 為鳩庀,躬課章程,夙夜匪懈。由是,譽聞於魯,藩王亦 發內帑以佐之。邑之薦紳士庶,罔不挾資而赴者,以 公之營建為順人望也。規制雖仍前,而嚴整壯麗,煥 然一偉觀矣。門前為「璧水」,又前為「狀元坊。」「璧水」成於 創,而「坊」則唐諸公題名也。是役也,經始於甲寅建寅 之月,功竣於乙卯仲冬之吉;越二稔、戊午之秋,《四可 聞詩》。山谷聞檀象台貞授三孝廉,即聯轡天衢。薄海 內外,靡不忻忻擊節,以為孔氏榮。憶昔儒庠己酉三 君,亦屬公鼎新學宮之後,迄今三薦,復蟬聯接武焉。 今茲學落成,應期而興,曾不少爽名數更若符券,殆 天以是舉而彰公作人之化,又以數之合而顯其奇 也歟?嗣是而公道開,青雲在平地矣;白日探珠,豈待 驪龍睡乎?鸞鳳接趐于無艾,將頌鼎建之功于無艾 矣。因忘鄙俚,勒之貞珉以為記

賢裔部紀事

[编辑]

《陋巷志》:《侍郎林圖》考顏氏自晉以來,為黃門、中書、門 下侍郎及部侍郎者,前後凡一十三人,故世號「顏侍 郎林」也。在魯城東北隅,西至陋巷祖庭三里餘,有高 塚數區,前列翁仲,其一稱「太常卿文鐸」,其一稱「戶部 尚書衎。」南鄰官道,即今族屬皆附葬焉。其地周圍二 里餘也。

《蘇州府志》:「學道書院為吳公言偃立,初在府城東北 隅。宋咸淳五六年間,知府趙順孫、黃鏞相繼改建於 武狀元坊北晉賢院故址,奏以學道為額。選言氏與 先賢後及民間俊秀教之。別建殿曰燕居堂曰師友 淵源。齋四曰正已、選賢、問禮、知本,以官田贍士。又別 為育材莊,專充言氏子孫費。七年,知府常懋於堂西」 建先賢祠,祀顏、曾、思孟。左次澹臺子羽。兩廡列周、程 以下諸賢。元初,總統楊璉真伽據為僧,寺田悉奪去。 至元二十九年,山長祖宗震、金德修共買徐季子橋 高氏園第,改刱儒職。劉德剛訴復學田,不果。書院亦 廢。明嘉靖二年,知府胡纘宗以景德寺改建書院,門 扁曰「東南鄒魯」,建學孔堂,繪言子像於中,後為講堂, 堂後為絃歌樓。十八年,巡按趙繼本修,至十九年,巡 按舒汀至,始畢工。三十年,改為督糧道署,遷書院於 社學。

《陋巷志》:「弘治元年,駕幸太學,以吏部左侍郎劉宣分 獻《顏子》。命禮部主事李雲行取六十一代孫翰林院 五經博士顏公鋐族人二名,顏希恢、顏謐赴京陪祀, 賜紵絲衣一套,冠帶。族人各紵絲衣一套,仍賜宴於 禮部。」

正德元年,駕幸太學,以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 蓋殿大學士劉健分奠《顏子》,命禮部主事張潛行取 翰林院《五經》博士顏公鋐、族人二名,顏公釴、顏公瑤 赴京陪祀;賜紵絲衣一套,冠帶族人各紵絲衣一套, 仍賜宴於禮部。

嘉靖元年,駕幸太學,命大理寺評事呂祚行取「六十 二代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重德族人二名:顏公釴、 顏公真」,赴京陪祀,賜紵絲衣一套、冠帶。族人各紵絲 衣一套,仍賜宴於禮部。

《曲阜縣志》:「三氏義倉在察院南,嘉靖三年山東巡撫 王堯封為孔、顏、孟子孫賑貸建。」

《陋巷志》:「嘉靖十二年三月,駕幸太學,以太子太保吏 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李時分奠顏子。命行人陳 塏行取六十三代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從祖族人 二名,顏朋、顏重宜赴京陪祀,賜紵絲衣一套冠帶,族 人各紵絲衣一套,仍賜宴於禮部。」

隆慶元年,駕幸太學,以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 建極殿大學士徐階分奠《顏子》。命禮部主事劉繼文 行取六十三代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肇先及族人 二名顏重卿、顏從麟赴京陪祀。賜青織金雲鷺胸背 紵絲衣一套,冠帶族人各紵絲衣一套。仍賜宴於禮 部。

萬曆四年,駕幸太學,以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 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分奠《顏子》。命禮部主事張程 行取六十四代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嗣慎及族人 二名顏弘紳、顏弘乾赴京陪祀。賜青織金雲鷺胸背 紵絲衣一套,冠帶族人各紵絲衣一套。仍賜宴於禮 部。

天啟五年,駕幸太學,以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 建極殿大學士魏廣微分奠《顏子》。命中書舍人楊中 極行取六十七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顏光魯 族人二名:顏引禧、顏引學,赴京陪祀。賜冠帶、胸背雲 鷺六雲段衣一襲,青羅祭服一套,族人各紵絲衣一 套。仍賜宴於禮部。

《曲阜縣志》:「四氏學田四十五頃,係原額設,徵銀五十 兩,供該學師生之用。」

賢裔部雜錄

[编辑]

《老學菴筆記》:「張芸叟過魏文貞公舊莊居者,猶魏氏 也。為賦詩云:『破屋居人少,柴門青草長。兒童不識字, 耕稼鄭公莊』。」此猶未失為農。神宗夜讀《宋璟傳》,賢其 人,詔訪其後,得於河朔。有裔孫曰宋立,遺像譜牒告 身皆在。然宋立者,己投軍矣,欲與一武官,而其人不 願,乃賜田十頃,免徭役。雜賦云:「其微又過於魏氏。言 之可為流涕。」

「燕翼貽謀」,錄前代名賢之後,累聖褒表最顯著有四 人:一曰狄梁公仁傑,二曰張曲江公九齡,三曰段太 尉秀實,四曰郭汾陽王子儀。真宗景德三年正月丙 戌,張公九世孫元吉詣闕獻明皇墨跡并張公寫真 告身,詔以為韶州文學。大中祥符四年八月丙辰,以 段公孫亮為三班借職。仁宗天聖六年七月,張公九 「世孫錫又以公告身并明皇批答來獻,補試國子四 門助教。」慶曆三年三月壬辰,詔「以狄公孫華州明經 狄國賓為本州助教。四年正月丙戌,以郭公裔孫元 亨為永興軍助教。元豐五年四月,復以段公八世孫文酉為國子助教,復其家。國家非靳一命於先賢也。 謹惜名器,雖賢者猶爾,況褻用之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