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7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七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一卷目錄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六

  宋三

  孔武仲      周常

  程頤       顏復

  呂希哲      徐勣

  綦崇禮      胡交修

  勾濤       常同

  沈銖       劉章

  黃中       劉儀鳳

  胡銓       謝諤

  徐應龍      程珌

  徐夢莘      葉味道

官常典第二百七十一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六

[编辑]

宋三

[编辑]

孔武仲

[编辑]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 士,中甲科,調穀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喪 二親,毀瘠特甚,右肱為不舉。元祐初,歷祕書省正字、 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論科舉之弊,詆 王氏學,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 御試仍用三題,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 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初罷侍從轉對,專責 以論思。武仲言:「苟不持之以法,則言與不言,將各從 其意,願輪二人次對。」時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 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地祗。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 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請從臣為州者,杖以下公坐, 止劾官屬,俟獄成聽大理約法,庶幾「刑不逮貴近,又 全朝廷體貌之意。」遂著為令。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 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復之。所著《詩》《書》《論語》 《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百餘卷。

周常

[编辑]

按《宋史》本傳:「常字仲修,建州人。中進士第,以所著《禮 檀弓義》見王安石、呂惠卿,二人稱之,補國子直講、太 常博士。以養親,求教授揚州,年未五十即致仕。久之, 御史中丞黃復薦其恬退,起為太常博士,辭。元符初, 復申前命,兼崇政殿說書,遷著作佐郎。疏言:『祖宗諸 陵器物止用塗金,服飾又無珠玉,蓋務在質素,昭示』」 訓戒。自裕陵至宣仁后寢宮乃施金珠,願收貯景靈 殿以遵遺訓。詔置之奉宸庫。擢起居舍人。鄒浩得罪, 常於講席論救,貶監郴州酒稅。徽宗立,召為國子祭 酒、起居郎。從容言:「自古求治之主,未嘗不以尚志為 先,然溺於富貴逸樂,蔽於諂諛順適,則志隨以喪,不 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長,不可偏 棄。」時以天暑,令記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為令。 常言:「本朝記注,類多兼諫員,故凡言動,得以所聞見 論可否。神宗皇帝時,修注官雖不兼諫職,亦許以史 事於崇政、延和殿直前陳述。陛下於炎暾可畏之候, 暫停進對,亦人情之常。若著為定令,則必記於《日錄》, 傳之史筆,使後人觀之,將以為倦於聽納,而忘先帝 之美意矣。」事遂寢。進中書舍人、禮部侍郎。蔡京用事, 不能容,以寶文閣待制出知湖州。尋又奪職,居婺州, 復集賢殿修撰。卒,年六十七。

程頤

[编辑]

按《宋史》本傳:「頤字正叔,治平、元豐間,大臣屢薦,皆不 起。哲宗初,司馬光、呂公著共疏其行義曰:『伏見河南 府處士程頤,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 法。年踰五十,不求仕進,真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 望擢以不次,使士類有所矜式』。詔以為西京國子監 教授,力辭。尋召為祕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 說書,即上疏言:「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今人民善教其 子弟,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況陛 下春秋之富,雖睿聖得於天資,而輔養之道不可不 至。大率一日之中,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寺人宮女 之時少,則氣質變化,自然而成。願選名儒入侍勸講, 講罷留之,分直以備訪問。或有小失,隨事獻規,歲月 積久,必能養成聖德。」頤每進講,色甚莊,繼以諷諫聞。 帝在宮中,盥而避蟻,問:「有是乎?」曰:「然。誠恐傷之爾。」頤 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神宗喪未除,冬 至百官表賀。頤言:節序變遷,時思方切,乞改賀為慰。 既除喪,有司請開樂置宴,頤又言:「除喪而用吉禮,尚 當因事張樂,今特設宴,是喜之也。」皆從之。帝嘗以瘡 疹不御邇英累日,頤請宰相問安否,且曰:「上不御殿, 太皇不當獨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 相以下始奏請問疾。蘇軾不悅於頤,頤門人賈易、朱光庭不能平,合攻軾。胡宗愈、顧臨詆頤不宜用,孔文 仲極論之,遂出管勾西京國子監。

顏復

[编辑]

按《宋史》本傳:「復字長道,魯人,顏子四十八世孫也。父 太初,以名儒為國子監直講,出為臨晉簿。嘉祐中,詔 郡國敦訪遺逸,京東以復言,凡試於中書者二十有 二人。考官歐陽修奏復第一,賜進士,為校書郎、知永 寧縣。熙寧中,為國子直講。」王安石更學法取士,率以 己意,使常秩等校諸直講所出題及所考卷,定其優 劣,復等五人皆罷。元祐初,召為太常博士,建言:「士民 禮制不立,下無矜式,請令禮官會萃古今典範為《五 禮書》。」又請「攷正祀典,凡十讖緯曲學、污條陋制、道流 醮謝、術家厭勝之法,一切芟去。俾大小群祀盡合聖 人之經,為後世法。」遷禮部員外郎。孔宗翰請尊奉孔 子祠,復因上五議,欲專其祠饗,優其田祿,蠲其廟幹, 司其法則,訓其子孫,朝廷多從之。兼崇政殿說書,進 起居舍人兼侍講,轉起居郎。請擇經行之儒,補諸縣 教官。凡學者攷其志業,不由教官薦,不得與貢舉,升 太學。拜中書舍人兼國子監祭酒。言:「太學諸生,有誘 進之法,獨教官未嘗旌別,似非嚴師勸士之道。」未踰 年,以疾改天章閣待制,未拜而卒,年五十七。王巖叟 等言復學行超特,宜加優賻,詔賜錢五十萬。子岐,建 炎中為門下侍郎。

呂希哲

[编辑]

按《宋史呂公著傳》:「公著子希哲,字原明,少從焦千之 孫復石介、胡瑗學,復從程顥、程頤、張載游,聞見由是 益廣。以蔭入官,父友王安石勸其勿事科舉,以僥倖 利祿,遂絕意進取。安石為政,將寘其子雱於講官,以 希哲有賢名,欲先用之。希哲辭曰:『辱公相知久,萬一 從仕,將不免異同,則疇昔相與之意盡矣』。安石乃止。」 公著作相,二弟已官省寺,希哲獨滯管庫,久乃判登 聞鼓院,力辭。公著歎曰:「當世善士,吾收拾略盡,爾獨 以吾故置不試,命也夫!」希哲母賢明有法度,聞公著 言,笑曰:「是亦未知其子矣。」終公著喪,始為兵部員外 郎。范祖禹,其妹壻也,言於哲宗曰:「希哲經術操行,宜 備勸講。」其父嘗稱為不欺暗室,臣以「婦兄之故不敢 薦,今將引去,竊謂無嫌。」詔以為崇政殿說書。其勸導 人主以修身為本,修身以正心誠意為主。其言曰:「心 正意誠則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修,雖左右之人 且不能諭,況天下乎?」擢右司諫,辭,未聽,私語祖禹曰: 「若不得請,當以楊畏來之卲為首。」既而不拜。會紹聖 黨論起,御史劉拯論其進不由科第,以祕閣校理知 懷州。中書舍人林希又言:「呂大防由公著援引,故進 希哲以醻私恩。凡大防輩欺君賣國,皆公著為之倡, 而公著之惡,則希哲導成之,豈宜污華職?」於是但守 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為祕書少監,或 以為太峻,改光祿少卿。希哲力請外,以直祕閣知曹 州。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為宮祠,羇 寓淮、泗間十餘年,卒。希哲樂易簡儉,有至行,晚年名 益重,遠近皆師尊之。子好問,有傳。

徐勣

[编辑]

按《宋史》本傳:「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舉進士,調吳江 尉,選桂州教授。王師討交趾,轉運使檄勣從軍。餉路 瘴險,民當役者多避匿,捕得千餘人,使者使勣杖之, 勣曰:『是固有罪,然皆肌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臂以 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爭不變,使者不能 奪。郭逵宿留不進,勣謂副使趙卨曰:『師出淹時,而主 帥無討賊意,何由成功』?」因具蠻人情狀疏於朝,謂:「斷 者人主之利器,今諸將首鼠不進,惟斷自上意而已。」 既而逵、卨果皆以無功貶。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 勣惡亶為人,辭不答。求知建平縣,入為諸王宮教授, 通判通州。瀕海有捍隄,廢不治,歲苦漂溺,勣躬督防 卒護築之,隄成,民賴其利。復教授廣陵、申王院,改諸 王府記室參軍。哲宗見其文,諭獎之,欲俟滿歲以為 左右史,未及用。徽宗立,擢寶文閣待制兼侍講,遷中 書舍人,修《神宗史》。時紹聖黨與尚在朝,人懷異意,以 沮新政。帝謂勣曰:「朕每聽臣僚進對,非詐則諛,惟卿 鯁直,朕所倚賴。」因論擇相之難云:已召范純仁、韓忠 彥,勣頓首賀曰:「得人矣!」詔與蔡京同校《五朝寶訓》。勣 不肯與京聯職,固辭,奏京之惡,引盧杞為喻。遷給事 中、翰林學士。上疏陳六事:曰時要,曰任賢,曰求諫,曰 選用,曰破朋黨,曰明功罪。國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 史今更五閏矣,未能成書,蓋由元祐、紹聖史臣好惡 不同,范祖禹等專主司馬光家藏記事,蔡京兄弟純 用王安石曰錄,各為之說,故論議紛然。當時輔相之 家,家藏記錄,何得無之?臣謂宜盡取用,參討是非,勒 成大典。」帝然之,命勣草詔戒史官,俾盡心去取,毋使 失實。帝之初政,銳欲損革新法之害民,曾布始以為 然,已乃密陳紹述之說,帝不能決,以問勣,勣曰:「聖意 得非欲兩存乎?今是非未定,政事未一,若不考其實, 姑務兩存,臣未見其可也。」又曰:「《論棄湟州》,請自今勿妄興邊事,無邊事則朝廷之福,有邊事則臣下之利。 自古失於輕舉以貽後悔,皆此類也。」勣與何執中偕 事帝於王邸,蔡京以宮僚之舊,每曲意事二人,勣不 少降節,謁歸視親病。或言翰林學士未有出外者,帝 曰:「勣謁告歸爾,非去朝廷也,奈何輕欲奪之?」俄而遭 憂,京入輔,執中亦預政,《擿勣行》,章惇詞以為詆。先烈 服闋,以主管靈仙觀入黨籍中。起知江寧府。言者復 論為元祐奸朋,必不能推行學政,罷歸。大觀三年,知 太平州。召入覲,極論茶鹽法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 足故也。」對曰:「生財有道,理財有義,用財有法。今國用 不足,在陛下明詔有司,推講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見 卿久,今日乃聞嘉言。」加龍圖閣直學士,留守南京。蔡 京自錢塘召還,過宋見勣,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 伯通右,伯通既相矣。」勣笑曰:「人各有志,吾豈以利祿 易之哉?」京恚不能對,勣亦終不復用。以疾,除顯謨閣 學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贈資政殿學士、正奉大夫勣, 挺挺持正,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

綦崇禮

[编辑]

按《宋史》本傳:「崇禮字叔厚,高密人,後徙維之北海。祖 及父皆中明經進士科,崇禮幼穎邁,十歲能作邑人 墓銘,父見大驚曰:『吾家積善之報,其在茲乎』!及入太 學,諸生溺於王氏新說,少能詞藝者。徽宗幸太學,崇 禮出二表,祭酒與同列大稱其工。登重和元年上舍 第,調淄縣主簿,為太學正,遷博士,改宣教郎、祕書省」 正字,除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召試政 事堂,為《制誥》三篇,不淹晷而就,辭翰奇偉。拜中書舍 人,賜三品服,進用之速,近世所未有,高宗猶以為得 之。晚,車駕如平江,有旨:鄒浩追復龍圖閣待制。崇禮 當行詞,推帝所以褒恤遺直之意,有曰:「處心不欺,養 氣至大。言期寤意,引裾嘗犯於雷霆;計不顧身,去國 再遷於嶺徼。群臣動色,志士傾心。」又曰:「英爽不忘,想 生氣之猶在;姦諛已死,知朽骨之尚寒。」同列推重,除 試尚書吏部侍郎。時從官惟崇禮與汪藻,尋兼直學 士院,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其俗悍強,號難治。屬 有巨寇起建州,聲撼鄰境,人心動搖。崇禮牧民禦眾, 一如常日,訖盜息,環城內外按堵如故。徙知明州,召 為吏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時有詔,侍從官日輪一 員,具前代及本朝事關治體者一二事進入。崇禮言: 「祖宗以來,選用儒臣以奉講讀,若令從官一例獻其 所聞,既非舊典,且又越職。望令講讀官三五日一進。」 乃命學士與兩省官如前詔。又言:「駐蹕臨安,以浙西 為根本,宜固江、淮之守,然後可以圖興復。蜀在萬里 外,當召用其士夫,慰安遠人之心。」時兵革後,省曹簿 書,殘毀幾盡。崇禮再執銓法,熟於典故,討論沿革,援 据該審,吏不得容其私。後有詔重刊《七司條敕》,崇禮 所建明,悉書為令。移兵部侍郎,仍進直學士院,御筆 處分。召至都堂,令條具進討固守利害。崇禮奏:「諜傳 金人併兵趣川、陝,蓋以向來江左用兵,非敵之便,故 二三歲來悉力窺蜀。其意以謂蜀若不守,江浙自搖, 故必圖之,非特報前日吳玠一敗而已,今日利害在 蜀兵之勝負。」又奏:「君之有臣,所以濟治。臣效實用則 君享其功,臣竊虛名則君受其弊。實用之利在國,虛 名之美在身。忠於國者不計一己之毀譽,惟天下之 治亂是憂;潔其身者不顧天下之治亂,惟一己之毀 譽是恤。然效力於國,其實甚難,世未必貴;竊名於己, 其為則易,且以得譽。二者有關於風俗甚大,是不可 不察也。」九月,御筆除翰林學士。自靖康後,從官以御 筆除拜自此始。楊惟忠、邢煥以節度使致仕,告由舍 人院出。崇禮言:「祖宗時,凡節鉞臣僚得謝,不以文武 並納節,別除一官致仕。熙寧間,富弼以元勳,始令特 帶節鉞致仕,其後繼者曾公亮、文彥博,他人豈可援 以為例?」詔自今如祖宗故典。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 時有旨重修神宗、哲宗正史,兵火之後,典籍散亡。崇 禮奏:「《神宗實錄》墨本,元祐所修,已是成書。朱本出蔡 卞手,多所附會。乞將朱墨本參照修定。《哲宗實錄》,崇 寧間蔡京提舉編修,增飾語言,變亂是非,難以便據 舊錄修定,欲乞訪求故臣之家文獻事跡參照。」又奏: 「知湖州汪藻編類元符庚辰至建炎己酉三十年事 跡,乞下藻以已成文字赴本所。」並從之。先是,藻奉詔 訪求甚備,未及修纂,崇禮取而專之。嘗進唐太宗錄 刺史姓名於《屏風故事》曰:「連千里之封,得一良守,則 千里之民安;環百里之境,得一良令,則百里之民說。 牧民之吏,咸得其良,則治功成矣。苟能效當時之事, 以守令姓名詳列於屏,簡在帝心,則人知盡心職業。」 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百篇,文簡意明,不私 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體。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 府。劉豫導金人入侵,揚、楚震擾,高宗躬御戎衣,次吳 會。崇禮以近臣承寧方面,謂浙東一道,為行都肘腋 之地,備禦不可不謹,密疏於朝,得便宜從事。於是繕 城郭,厲甲兵,輸錢帛以犒王師,簡舟艦以扼海道。疚

心夙夜,殆廢食寢。及春,帝還,七州晏然,不知羽檄之
考證
遽。期年,上印綬,退居台州。卒,年六十,贈左朝議大夫。

崇禮妙齡秀發,聰敏絕人,不為崖岸斬絕之行,廉儉 寡欲,獨覃心辭章,洞曉音律,酒酣氣振,長歌慷慨,議 論風生,亦一時之英也。中年頓剉場屋,晚方登第,以 縣主簿驟升華要,極潤色論思之選。端方亮直,不憚 強禦。秦檜罷政,崇禮草詞顯著,其惡無所隱,檜深憾 之。及再相,矯詔下台州就崇禮家索其槁,自於帝前 納之,且將修怨。會崇禮已沒,故身後所得恩澤,其家 畏懼不敢陳,士大夫亦無敢為其任保。樓鑰嘗敘其 文,以為「氣格渾然天成,一旦當書命之任,明白洞達, 雖武夫遠人,曉然知上意所在云。」

胡交修

[编辑]

按《宋史》本傳:「交修,字己楙,常州晉陵人。登崇寧二年 進士第,授泰州推官。試詞學兼茂科,給事中翟汝文 同知貢舉,得其文曰:『非吾所能及也』。置之首選。除編 類《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政和六年,遷太常博士、都 官郎,徙祠部,遷左司官,拜起居舍人、起居郎。昭慈太 后垂簾聽政,除右文殿修撰,知湖州。建炎初,以中書」 舍人召,辭不至,改徽猷閣待制、提舉杭州洞霄宮。三 年,復以舍人召,詔守臣津發。尋進給事中、直學士院 兼侍講。入對,首論天下大勢曰:「淮南當吾膺將士,遇 敵先奔,無籓籬之衛;湖廣帶吾脅,群盜乘間竊發,有 腹心之憂。江、浙肇吾基,根本久未立;秦、蜀張吾援,指 臂不相救。宜詔二三大臣修政事,選」將帥,蒐補卒乘, 以張國勢,撫綏疲瘵,以固國本。帝又出手詔,訪以弭 盜保民、豐財裕國、彊兵禦戎之要。交修言:「昔人謂甑 有麥飯,床有故絮,雖儀、秦說之,不能使為盜。惟其凍 餓無聊,日與死迫,然後忍以其身棄之於盜賊。陛下 下寬大之詔,開其自新之路,禁苛慝之暴,豐其衣食 之源,則悔悟者更相告語,歡呼而歸;其不變者,黨與 攜落,亦為吏士所係獲而盜可弭,盜弭則可以保民 矣。沃野千里,殘為盜區,皆吾秔稻之地。操弓矢,帶刀 劍,椎牛發冢,白晝為盜,皆吾南畝之民。陛下撫而納 之,反其田里,無急征暴斂,啟其不肖之心,耕桑以時, 各安其業,穀帛不可勝用,而財可豐,財豐則可以裕 國矣。日者,翟興連西路,董平㨿南楚,什伍其人,為農 為兵,不數年積粟充牣,雄視一方。盜賊猶能爾,況以 中興一百郡地,欲彊兵以禦寇,不能為翟興軰之所 為乎?」世以為名言。李成盜江淮,廷議欲親征,交修謂: 「群盜猖狂,天子自將,勝之則不武,不勝則貽天下笑。 此將帥之責,何足以辱王師?」議遂格,盜尋遁。周祀守 常州,坐殘虐免。會大旱,帝問交修致旱之由,對以殆 祀佚罰之故,乃以祀屬吏。祀疑為交修所讒,上書告 其罪,遣大理寺丞胡蒙詣常按驗,交修無所絓,然群 從多抵罪。尋以徽猷閣待制提舉太平觀。六年,召為 給事中、刑部侍郎、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久之,遷 刑部尚書。汀州寧化縣論大辟十人,獄已上,知州鄭 強驗問,無一人當死。交修乞治縣令冒賞殺無辜罪。 江東留獄追逮者尚六百人,交修言:「若待六百人俱 至,則庾死者眾矣。請以罪狀明白者論如律,疑則從 輕。」詔皆如其言。朝論欲以四川交子行之諸路,交修 力陳其害,謂:「崇寧大錢,覆轍可鑒。當時大臣建議,人 皆附和。未幾,錢分兩等,市有二價,姦民盜鑄,死徙相 屬。以今交子校之大錢,無銅炭之費,無鼓鑄之勞,一 夫挾紙,日作十數萬,真贗莫辯,售之不疑,一觸憲網, 破家壞產,以賞告捕,禍及無辜。歲月之後,公私之錢 盡歸藏鏹之家,商賈不行,市并蕭條。比及悔悟,恐無 及矣。」時議大舉,交修曰:「今妄言無行之徒為迎合可 喜之論,吾無以考驗其實,遽信之以舉事,豈不誤國 哉!」帝覽之矍然。翌日,出其奏示大臣曰:「交修真一士 之諤諤也。」蜀帥席益既去,帝問交修孰可守蜀者,對 以臣從子世將可用,遂以世將為樞密直學士、四川 安撫制置使。世將在蜀五年,號為名帥,自重兵聚關 外以守蜀,餉道險遠,漕舟自嘉陵江而上,春夏漲而 多覆,秋冬涸而多膠。紹興初,宣撫副使吳玠始行陸 運,調成都、潼州、利州三路夫十萬,縣官部送,徼賞爭 先,十斃三四。至是交修言:「養兵,所以保蜀也。民不堪 命則腹心先潰,何以保蜀?臣愚欲三月以後、九月以 前,第存守關正兵,餘悉就糧他州。如此,則守關若水 運可給,分戍者」陸運可免。帝命學士院述交修意,詔 玠行之。議徽宗配享功臣,交修奏:「韓忠彥建中靖國 初為相,賢譽翕然,時號小元祐。」從之,人大允服。八年 夏,以親老,除寶文閣學士、知信州,入辭,上欲留侍經 筵,力言母老,願奉祠里中以便養。帝曰:「卿去,行復召 矣。」改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九年六月,召還,除兵部 尚書、翰林學士兼侍講。時河南新復,交修奏:「京西、陝 右取士之法,乞如祖宗時,設諸科之目,以待西北之 士,別為號於南宮,以收五路之才。」詔令禮部討論。逾 年,復請補外,除端明殿學士、知合州。卻私請,免上供 以萬計。領州數月,卒。交修簡重寡言,進止有度,為文 不事琢雕,坦然明白,在詞苑號為稱職。自其從祖宿從父宗愈至交修、世將,皆在禁林。中興以後,學士三 入者,自交修始。交修裒次為書,號《四世絲綸集》,以侈 一門之遇。至於事繼母以孝聞,撫二弟極其友愛,遇 恩以次補官,若交修者,其文行之兼副者歟!

勾濤

[编辑]

按《宋史》本傳:「濤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寧二年進 士第,調嘉州法掾、川陝鑄錢司屬官。建炎初,通判黔 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濤白守,燕勞之。祐恭感恩厲下, 郡得以無犯。湖湘賊王闢破秭歸,桑仲、郭守忠攻茶 務箭窩砦,將犯夔門。夔兵素單弱,宣司檄祐恭捍禦, 濤帥黔兵佐之,賊潰去。宣撫張浚奏濤知巴州,不赴。」 翰林侍讀學士范沖薦,召見,論五事,除兵部郎中。七 年,遷右司郎官兼校正。日食,上言。八月,遷起居舍人, 以足疾,命閤門賜墩侍班。九月,兼權中書舍人。時沿 邊久宿兵江浙,罷於餽餉,荊、襄、淮、楚多曠土,濤因進 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諸大將,於是邊方議行屯田。淮 西都統制劉光世乞罷,丞相張浚欲以呂祉代之。濤 謂:「祉疏庸淺,謀必敗事,莫若就擇將士素所推服者 用之,否則劉錡可。」浚不納。祉至,果以輕易失土心。未 幾,酈瓊叛,祉死於亂。浚聞之,夜半召濤愧謝。時帝駐 蹕建康,欲亟還臨安。濤入見曰:「今江、淮間列戍十餘 萬,苟付托得人,可無憂顧。適此危疑,詎宜輕退,啟敵 心!」因薦劉琦。帝即命以其眾鎮合肥。川、陝宣撫使吳 玠言都轉運使李迨朘刻賞格,迨亦奏玠苛費。帝以 問濤,濤曰:「玠忠在西蜀,縱費寧可覈,第移迨他路可 耳。」帝然之。會金人廢劉豫,金、房鎮撫使郭浩遣其弟 沔奏事,濤察沔警敏可仗,乞詔諭陝右諸叛將,乘機 南歸。帝命濤草詔,沔持以往,聞者流涕。十二月,除中 書舍人。八年,除史館修撰,修《哲宗實錄》。帝諭之曰:「昭 慈聖獻皇后病革,朕流涕問所欲言,后愴然謂朕曰: 『吾逮事宣仁聖烈皇后,見其任賢使能,約己便民,憂 勤宗社,疏遠外家,古今母后無與為比。不幸奸邪罔 上,史官蔡卞等同惡相濟,造謗史以損聖德,誰不切 齒?在天之靈,亦或介介。其以筆屬正臣,亟從刪削,以 信來世。朕痛念遺訓,未嘗一日輒忘,今以命卿』。」濤奏: 「數十年來,宰相不學無術,邪正貿亂,所以奸臣子孫 得逞其私智,幾亂裕陵成書。非賴陛下聖明,則任申 必先有過嶺之謫,臣亦恐復蹈媒糵之禍。」帝慰勉之。 六月,《實錄》成,進一秩,就館賜宴。復修《徽宗實錄》,以中 書舍人呂本中為薦,丞相趙鼎,諭旨宜婉辭紀載。濤 曰:「崇寧、大觀,大臣誤國,以稔今禍,藉有隱諱,如《天下 野史》何?」七月,除給事中,求去,以徽猷閣待制知池州, 改提舉江州太平觀。俄除荊湖北路安撫使、知潭州。 秦檜嘗令人諭意欲與共政,濤以書謝之。檜諷言劾 之,不報。濤上書論:「時事之害政者:大臣密諭王倫,變 易地界,一也;蔡攸之妻,近居臨平,咫尺行都,略不畏 避,二也;小大之臣,凡在謫籍,皆已甄敘,惡如京、黼,向 蒙寬宥,今侍從之臣,初無大過,理宜牽復,三也。河南 故地,復歸中國,新附之民,延頸德澤,承流之寄,當加 精選,四也。臺諫為耳目之司,今宰相引援,皆同舍之 舊,倚為鷹犬,五也。」帝歎其忠直,賜以繒綵、茶藥,且令 事有大於此者悉以聞。秩滿,提舉太平觀。十一年,帝 謂秦檜曰:「勾濤久閒,性喜泉石,可進職與一山水近 郡。」檜對永嘉有天台、鴈蕩之勝,帝曰:「永嘉太遠,其以 湖州命之。」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遺表》聞,帝震悼,顧近 臣曰:「勾濤死矣,惜哉!」贈左太中大夫。濤身長七尺,風 貌偉然,頗以忠亮自許。國有大議,帝必委心延訪,往 復酬詰,率漏下數刻始罷,料邊情如在目前,知名之 士多所薦進。有文集十卷,《西掖制書》十卷,奏議十卷。

常同

[编辑]

按《宋史》本傳:「同字子正,邛州臨邛人,紹聖御史安民 之子也。紹興四年,除起居郎、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先 是,同嘗上疏論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卞之徒,積 惡造謗,痛加誣詆,是非顛倒,循致亂危。在紹聖時,則 章惇取王安石《日錄》私書,改修《神宗實錄》;在崇寧後, 則蔡京盡焚毀《時政記》、日曆,以私意修定《哲宗實錄》。 其間所載,悉出一時奸人之論,不可信於後世。恭惟 宣仁保佑之德,豈容異詞!而蔡確貪天之功以為己 力,厚誣聖后,收恩私門。陛下即位之初,嘗下詔明宣 仁安社稷大功,令國史院摭定刊修,又復悠悠。望精 擇史官,先修《哲宗實錄》,候書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証 修定,庶毀譽是非,皆得其實』。」上深嘉納。至是命同修 撰,且諭之曰:「是除以卿家世傳聞多事實故也。」一日 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嘗言,宣仁有保佑大功,哲宗 自能言之。止為宮中有不得志於宣仁者,因生誣謗。 欲辨白其事,須重修《實錄》,具以保立勞效,昭示來世, 此朕選卿意也。」同乞以所得聖語宣付史館,仍記於 《實錄》卷末。張俊乞復其田產稅役,令一卒持書瑞昌, 而凌悖其令郭彥參,彥參繫之獄。俊訴於朝,命罷彥 參,同併封還二命。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辭,

除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
考證

沈銖

[编辑]

按《宋史》本傳:「銖字子平,真州揚子人。父季長,王安石 妹壻也。銖少從安石學,進士高第,至國子直講。季長 領監事,改審官主簿,坐虞蕃事免歸。元祐置訴理所, 被罪者爭自列,銖獨不言。紹聖初,起為太學博士、祕 書省正字,崇政殿說書,受旨同編類元祐臣僚章疏, 以進講為解。拜右司諫,辭,改起居郎,權中書舍人。吳」 居厚除戶部尚書,銖論其使京東時聚斂,詔具實狀, 不能對,罰金。講《詩》「南山有臺」至「萬壽無期」,以為此太 平之基,立而可久之應。哲宗屢首肯之。真拜中書舍 人兼侍講,俄引疾,以龍圖閣待制知宣州,卒。弟錫。

劉章

[编辑]

按《宋史》本傳:「章字文儒,衢州龍游人。少警異,日誦數 千言,通《小戴禮》。四冠鄉舉,紹興十五年廷對,考官定 其級在三迨進御,上擢為第一,授鎮江軍簽判。是冬, 入省為正字。明年,遷祕書郎,兼普安、恩平兩王府教 授,遷著作佐郎。事王邸。四歲,盡忠誠,專以經誼文學 啟迪掖導,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檜當國,嗛不附己,風」 言者媒糵其罪,出倅筠州。檜死,召為司封員外郎、檢 詳樞密院文字兼玉牒檢討官,擢祕書少監、起居郎。 使金還,除權工部侍郎,俄兼吏部兼侍講。郊祀畢,侍 從上《慶成詩》。初,章在祕省,嘗議郊廟禮文當置局討 論,詔行其說。正遷吏部御史。論章使胥長買絹,高宗 愕然曰:「劉章必無是事。」御史執不已,罷,提舉崇道觀, 舉朝嗟鬱。起居郎王佐訟其冤,亦坐絀。起知信州,未 久,復請祠。孝宗受禪,念舊學,知漳州,為諫議大夫王 大寶所格。尋除祕閣修撰、敷文閣待詔,召提舉佑神 觀兼侍讀,遂拜禮部侍郎。奏禁遏淫祀,仍於《三朝史》 中刪去道、釋、《符瑞志》,大略以為非《春秋》法。朝廷議經 略中原,調諸郡兵,民頗擾,少卿趙彥端指言非是。或 譖彥端曰:「陛下究心大舉,凡所圖回,但資趙彥端一 笑耳。」彥端懼其不測。上因夜對,問章曰:「聞卿監中有 笑朕者。」章不知狀,從容對曰:「聖主所為,人焉敢笑!若 議論不同,或者有之。」上意頗解,彥端獲免,人稱章長 者。詔詢唐太宗所問魏徵、德仁功利優劣,章上疏諄 復,且言:「太宗問徵,在貞觀十六年,陛下宅天命十載 於茲,願益加意,將越商、周紹唐、虞矣,太宗非難到也。」 進權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對選德殿,問章今年幾而 容貌未衰,頗嘗學道否?章拱對曰:「臣書生無他長,惟 菲儉自度。晏嬰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為難,臣以 為易。」上嘉歎久之,親洒宸翰以賜,俾安職。章力告歸, 以顯謨閣學士食祠祿。淳熙六年,子之衡由御史檢 法出守廣德軍,當陛辭,對便殿,問:「卿父學士安否?」撫 勞再三,臨退復謂曰:「卿歸侍,為朕致此意。」旋遣閤門 祗候蘇曦至家宣問,拜端明殿學士,賜銀絹四百疋。 四年,上表告老,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年八十。贈光 祿大夫,諡曰靖。文章容狀「魁碩,以周密自守,出入兩 朝,被顧遇,未嘗泄禁中一語。」

黃中

[编辑]

按《宋史》本傳:「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書,一再輒成誦。 初以族祖蔭補官。紹興五年廷試,言孝弟動上心,擢 進士第二人,授保寧軍節度推官。二十餘年,秦檜死, 乃召為校書郎,歷遷普安、恩平府教授。中在王府時, 龍大淵已親幸,中未嘗與之狎,見則揖而退。後他教 授多蒙其力,中獨不徙官,遷司封員外郎兼國子司」 業。芝草生武成廟,官吏請以聞,中不答,官吏陰畫圖 以獻。宰相謂祭酒周綰與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 何耶?」綰未對,中曰:「治世何用此為?」綰退謂人曰:「黃司 業之言,精切簡當,惜不為諫官。充賀金生辰使。」遷為 祕書少監,尋除起居郎,累遷權禮部侍郎。中使金回, 言其治汴宮,必徙居見迫,宜早為計。上矍然。宰相顧 謂中曰:「沈介歸殊不聞此,何耶?」居數日,中白宰相,請 以妄言待罪。湯思退怒,語侵中。已乃除介吏部侍郎, 徙中以補其處。中猶以備邊為言,又不聽,遂請補外, 上不許,曰:「黃中恬退有守,除左史,且錫鞍馬。」金使賀 天申節,遽以欽宗訃聞。朝論俟使去發喪,中馳白宰 相:「此國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禮,謂天下後世何 竟得如禮?」中自使還,每進見,輒言邊事,又獨陳禦備 方略,高宗稱善。不數月,金亮已擁眾渡淮。中因入謝, 論淮西將士不用命,請擇大臣督師。既而以殿帥楊 存中為御營使,中率同列力論不可遣。敵既臨江,朝 臣爭遣家逃匿,中獨晏然。比敵退,唯中與陳康伯家 屬在城中,眾慚服。天申節上壽,議者以欽宗服除當 舉樂,中言:「《春秋》君弒賊不討,雖葬不書,以明臣子之 罪,況欽宗實未葬,而可遽作樂乎?」事竟寢。兼給事中。 內侍遷官不應法,諫官劉度坐論近習龍大淵,忤旨 補郡,已復罷之,中皆不書讀,群小相與媒糵,中罷去, 尹穡希意詆中為張浚黨。乾道改元,中年適七十,即 告老,以集英殿修撰致仕,進敷文淵閣待制。居六年, 上御講筵,顧侍臣曰:「黃中老儒,今居何許?年幾許?筋 力或未衰耶?」召引對內殿,問勞甚渥,以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中前在禮部,嘗諫止作樂事,中去,卒用之。至 是又將錫宴,遂奏申前說。詔遣范成大使金,以山陵 為請。中言:「陛下聖孝及此,天下幸甚。然欽廟梓宮置 不問,有所未盡。」上善其言,不能用。未滿歲,有歸志。乃 陳十要道,以為用人而不自用;以公議進退人才;察 邪正;廣言路;核事實;節用度;擇監司;懲貪吏;陳方略; 考兵籍。上亟稱善。中力求去,除顯謨閣、提舉江州太 平興國宮,賜犀帶香茗。除龍圖閣學士,致仕。凡邑里 後生上謁,必訓以孝弟忠信。朱熹裁書以見,有曰:「今 日之來,將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進於門弟子 之列,則某之志也。」其為人敬慕如此。其後上手書遣 使訪朝政闕失,進職端明殿學士。屬疾,手草遣奏,猶 以山陵欽宗梓宮為言,深以人主之職不可假之左 右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九月,詔 贈正議大夫。中有《奏議》十卷,諡簡肅。

劉儀鳳

[编辑]

按《宋史》本傳:「儀鳳,字韶美,普州人。少以文謁左丞馮 澥,澥甚推許,遂知名。紹興二年,登進士第,抱負倜儻, 不事生產,於進士恬如也。擢第十年,始赴調,尉遂寧 府之蓬溪,監資州資陽縣酒稅,為梁州、榮州掾。紹興 二十七年,有旨令侍從薦士,起居郎趙逵舉儀鳳,稱 其富有詞華,恬於進取。宰執上其名,上曰:『蜀人道遠, 文學行義有可用者,不由論薦,何緣知之?前此蜀仕 宦者例多隔絕,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自秦檜專 權,深抑蜀士,故上語及之。尋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召試館職,辭以久離場屋,改國子監丞。宰相以其名 士,遷祕書丞、禮部員外郎。所草牋奏,以典雅稱。孝宗 受禪,議上《光堯壽聖》尊號冊寶,有欲俟欽宗服除者, 太常博士林栗謂:「唐憲宗上順宗冊寶,在德宗服中, 不必避,備樂而不作可也。」儀鳳獨上議曰:「謹按上尊 號,事屬嘉禮,累朝必俟郊祀慶成,然後舉行。太上皇 帝為欽宗,備禮終制,見於詔書。議者引憲宗故事,考 之《唐史》,自武德以來,皆用易月之制,與本朝事體大 相遠也。乞候欽宗終制,檢舉以行,則國家盛美,主上 事親,情實稱矣。」議者雖是其言,然謂事親當權宜而 從厚,竟用栗議。儀鳳爭辨不已。尋兼國史院編修官 兼權祕書少監。乾道元年,遷兵部侍郎兼侍講。儀鳳 在朝十年,每歸,即匿其車騎,扄其門戶,客至,無親疏, 皆不得見。政府累月,始一上謁,人尤其傲,奉入半以 儲書,凡萬餘卷,《國史錄》無遺者。御史張之綱論《儀鳳 錄》四庫書本以傳私室,遂斥歸蜀。三年十二月,輔臣 進前侍從當復職者,上曰:「劉儀鳳無罪,可與。」復集英 殿修撰。起知邛州,未上,改漢州、果州,罷歸。淳熙二年 十二月丙申,卒,年六十六。儀鳳苦學,至老不倦,尤工 於詩,然頗慕晉人簡傲之風,不樂與庸輩接,故平生 多蹭蹬,一跌遂不振云。

胡銓

[编辑]

按《宋史》本傳,銓字邦衡,廬陵人。隆興元年,遷祕書少 監,擢起居郎。論史官失職者四,一謂:記注不必進呈, 庶人主有不觀史之美。二謂:唐制,二史立螭頭之下, 今在殿東南隅,言動未嘗得聞。三謂二史立後殿而 前殿不立,乞於前後殿皆分日侍立。四謂「史官欲其 直前,而閤門以未嘗預牒,以今日無班次為辭。乞自 今直前言事,不必預牒閤門,及以有無班次為拘。」詔 從之。兼侍講、國史院編修官。因講《禮記》,曰:「君以禮為 重,禮以分為重,分以名為重。願陛下無以名器輕假 人。」除宗正少卿,乞補外,不許。二年,兼國子祭酒,尋除 權兵部侍郎。

謝諤

[编辑]

按《宋史》本傳:「諤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人。幼敏慧,日記 千言,為文立成。紹興二十七年,中進士第,調峽州夷 陵縣主簿,未上,撫之。樂安多盜,監司檄諤攝尉,條二 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糾,而以信賞隨之,群盜果解散。 金渝盟,諸軍往來境上,選行縣事,有治辦聲,改吉州 錄事參軍。囚死者,舊瘞以鞂,往往暴骨,諤白郡,取船」 官棄材以棺斂之。郡民陳氏僮竊其篋以逃,有匿之 者,陳於官詞過其實,反為匿僮者所誣。帥龔茂良怒, 欲坐以罪。諤為書白茂良,陳氏獲免,茂良亦以是知 之。歲大祲,饑民萬餘求廩,官吏罔措。諤植五色旗,分 部給糶,頃刻而定。知袁州分宜縣,縣積負於郡數十 萬,歲常賦外又征緡錢二萬餘。諤乃疏其弊於諸監 司,請免之。以母憂去。尋丁父憂,服闋,除幹辦行在諸 司糧料院,遷國子監簿,尋擢監察御史,奏減袁州分 宜、秀州華亭月樁錢。諤里居時創《義役法》,編為一書, 至是上之,詔行其法於諸路,民以為便。遷侍御史,再 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講。講《尚書》,言於上曰:「《書》,治道之 本,故觀經者當以書為本。」曰:「朕最喜伊尹、傅說所學, 得事君之道。」諤曰:「伊、傅固然,非成湯、武丁信用之,亦 安能致治。」因論及邊事,上有乘機會之諭,諤曰:「機會 雖不可失,舉事亦不可輕。」上嘗問曰:「聞卿與郭雍遊, 雍學問甚好,豈曾見程頤乎?」諤奏:「雍父忠孝,嘗事頤雍蓋得其傳於父。」上遂封雍為頤正先生。光宗登極, 獻《十箴》,又論二節三近:所當節者曰《宴飲》,曰《妄費》,所 當近者曰《執政大臣》,曰《舊學名儒》,曰《經筵列職》。除御 史中丞,權工部尚書。請祠,以煥章閣直學士知泉州, 又辭,提舉太平興國宮而歸。紹熙五年,卒,年七十四, 贈通議大夫。諤為文倣歐陽修、曾鞏,初居縣南之竹 坡,名其燕坐曰「艮齋」,人稱艮齋先生。周必大薦士及 諤姓名,孝宗曰:「是謂艮齋者耶?朕見其《聖學淵源》五 卷而得之云。」

徐應龍

[编辑]

按《宋史》本傳:「應龍,字允叔,淳熙二年,第進士,調衡州 法曹、湖南檢法官。潭獲刦盜,首謀者己繫獄,妄指逸 者為首,吏信之。及獲逸盜,治之急,遂誣服,吏以成憲 讞於憲司,應龍閱實其辭,謂首從不明,法當奏。時周 必大判潭州,提刑盧彥德不欲反其事,將寘逸盜於 死,應龍力與之辨。先是,彥德許應龍京削,至是怒曰: 『君不欲出我門邪』?」應龍曰:「以人命博文字,所不忍也。」 彥德不能奪。聞者多其有守,交薦之,改秩,知瑞州、高 安縣。呂祖儉言事忤韓𠈁胄,謫死高安,應龍為之經 紀其喪,且為文誄之。有勸之避禍者,應龍曰:「呂君吾 所敬,雖緣此獲譴,亦所願也。」朱熹貽書應龍曰:「高安 之政,義風凜然。」主淮西機宜文字、知南恩州。陳自強 當國,乃舊同舍,應龍丐雷州而去。召監都進奏院,遷 國子博士,守工部員外郎,進戶部侍郎,遷國子司業 兼實錄院檢討官、崇政殿說書,守祕書少監兼權工 部侍郎。時金主徙汴,應龍言:「金人窮而南奔,將溢出 而蹈吾之境。金亡,更生新敵,尤為可慮。」兼侍講,言:「人 主不能盡知天下人材,當責之宰相;宰相不能盡知 天下人材,當採之公論。」李吉甫為相,號稱得人,而三 人之薦,乃出於裴垍之疏。遷吏部侍郎,進刑部尚書 兼侍讀。應龍在講筵,多指陳時政。一日,讀吳起為卒 吮疽事,應龍奏:「起恤士卒如此,故能得其死力。今軍 將得以賄遷,專事掊克,未免多怨。」上驚曰:「債帥之風, 今猶未除邪?」宰相史彌遠聞而惡之,免侍讀。未幾,兼 太子詹事。會景獻太子薨,請老,上不許。徙吏部尚書, 以煥章閣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嘉定十七年卒,贈 開府儀同三司,諡文肅。子榮叟,官至參知政事,諡文 靖;深叟,官終將作監丞;清叟,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 事。各有傳。

程珌

[编辑]

按《宋史》本傳:「珌字懷古,徽州休寧人。紹熙四年進士, 授昌化主簿,調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陽縣,遷主管官 告院,歷宗正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郎官,祕 書監丞、江東轉運判官。陛辭,寧宗謂宰臣曰:『程珌豈 可容其補外』?遂復舊職,遷浙西提舉常平,又遷祕書 丞,升祕書省著作郎,尋為軍器少監兼權左司郎官」, 遷國子司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權直舍人院, 遷起居舍人,兼職依舊。權吏部侍郎、直學士院兼同 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權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 仍兼侍讀,權刑部尚書,封休寧縣男。授禮部尚書兼 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權吏部尚書,拜翰林學 士、知制誥兼修玉牒官,進「封子。」《五》上疏丐祠,以煥章 閣學士知建寧府,授福建路招捕使,以舊職提舉玉 隆萬壽宮,進封伯,進敷文閣學士、知寧國府,改知贑 州,皆不赴,進封新安郡侯,加寶文閣學士、知福州兼 福建安撫使。再奉祠,又加龍圖閣學士,以端明殿學 士致仕,卒,年七十有九,贈特進、少師。十歲詠冰,語出 驚人。直學士院時,寧宗崩,丞相史彌遠夜召珌,舉家 大驚。珌妻,丞相王淮女也,涕泣,疑有不測,使人瞷之, 知彌遠出迎,而後收涕。彌遠與珌同入禁中草矯詔, 一夕為制誥二十有五。初,許珌政府,楊皇后緘金一 囊賜珌,珌受之不辭,歸視之,其直不貲。彌遠以是銜 之,卒不與共政云。

徐夢莘

[编辑]

按《宋史》本傳:「夢莘,字商老,臨江人。幼慧,耽嗜經史,下 至稗官小說,寓目成誦。紹興二十四年,舉進士。歷官 為南安軍教授,改知湘陰縣。會湖南帥括田,號增耕 稅,他邑奉令惟謹。夢莘獨謂邑無新田,租稅無從出。 帥恚其私於民,欲從簿書間攟摭其過,終莫能得,由 是反器重之。尋主管廣西轉運司文字。時朝廷議易」 二廣鹽法,遣廣西安撫使幹官胡廷直與東西漕臣 集議於境。夢莘從行,謂:「廣西阻山,止當仍官般法,則 害不及民;廣東諸郡並江,或可容客販,未宜遽以二 廣概行。」議與廷直不合,廷直竟遂其說,以客販變法 得為轉運使。夢莘既知賓州,猶以前議為梗法,罷去。 不三年,二廣商賈毀業,民苦無鹽,復從官般法矣。夢 莘恬於榮進,每念生於靖康之亂,四歲而江西阻訌, 母襁負亡去得免,思究見顛末,乃網羅舊聞,會稡同 異,為《三朝北盟會編》三百五十卷。自政和七年海上 之盟,訖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之斃,上下四十五年, 凡曰敕、曰制、誥、詔、國書、書疏、奏議、記序、碑志,登載靡遺。帝聞而嘉之,擢直祕閣。夢莘平生多所著,有《集補》, 有《會錄》,有《讀書記志》,有《集醫錄》,有《集仙錄》,皆以儒學 冠之。其嗜學博文,蓋孜孜焉死而後已者。開禧元年 秋八月,卒,年八十二。

葉味道

[编辑]

按《宋史》本傳:「味道,初諱賀孫,以字行,更字知道,溫州 人。少刻志好古學,師事朱熹,試禮部第一。時偽學禁 行,味道對學制策,率本程頤,無所避。知舉胡紘見而 黜之曰:『此必偽徒也』。既下第,復從熹於武夷山中。學 禁開,登嘉定十三年進士第,調鄂州教授。理宗訪問 熹之徒及所著書,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誼聞,差主管」 三省架閣文字,遷宗學諭。輪對,言:「人主之務學,天下 之福也。必堅志氣以守所學,謹幾微以驗所學,正剛 常以勵所學,用忠言以充所學。」至若口奏,則又述帝 王傳心之要,與四代作歌作銘之旨,其終有曰:「言宣 則力減,文勝則意虛。」從臣又薦味道可為講官,乃授 太學博士兼崇政殿說書。故事,說書之職,止於《通鑑》, 而不及經。味道請先說《論語》,詔從之。帝忽問鬼神之 理,疑伯有之事涉於誕。味道對曰:「陰陽二氣之散聚, 雖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猶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 死而鬱結不散者,其變也。故聖人設為宗祧,以別親 疏遠邇,正所以教民親愛,參贊化育。今伯有得罪而 死,其氣不散,為妖為厲,使國人上下為之不寧,於是 為之立子洩以奉其後,則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 寧矣。」蓋諷皇子竑事也。三京用師,廷臣邊閫交進機 會之說。味道進議狀,以為開邊浸闊,應援倍難,科配 日繁,餽餉日迫,民一不堪命,龐勛、黃巢之禍立見,是 先搖其本,無益於外也。經筵奏事,無日不申言之,而 洛師尋以敗聞。於是人謂味道見微慮遠。味道所奏 陳,無一言不開導引翼,求切於君身;旁引折旋,推致 於治道。遷祕書著作佐郎而卒。訃聞,帝震悼,出內帑 銀帛賻其喪,升一官以任其後,故事所未有也。所著 《四書說》《大學講義》《祭法》《宗廟廟享郊社外傳》《經筵口 奏》《故事講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