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6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六十九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六十九卷目錄

 太常寺部彙考一

  有虞氏帝舜一則

  商總一則

  周總一則

官常典第三百六十九卷

太常寺部彙考一

[编辑]

有虞氏

[编辑]

帝舜始命伯夷為秩宗典三禮后夔典樂

[编辑]

按《書經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 首,讓于夔龍。帝曰:「俞,往,欽哉!」

孔傳《三禮》,天地人之禮。伯夷臣,名。姜,姓。秩,序。宗,尊也,主郊廟之官。夙,早也。言早夜敬思其職,典禮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夔龍二臣,名俞,然其賢不許讓。正義曰:《周禮宗伯職》云:「掌天地、人鬼、地祇之禮。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 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 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孔傳胄,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

蔡傳蘇氏曰:「舜方命九官,濟濟相讓,無緣夔於此獨言其功。」此《益稷》之文,簡編脫誤,復見於此。

[编辑]

商建六大,有大祝、大士之官。

按:《禮記曲禮》:「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 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典,法也。」此蓋殷制也。周則大宰為天官,大宗曰宗伯。宗伯為春官,大史以下屬焉。大士以神仕者。陳注舊說「皆為《殷制》。」

[编辑]

周制,「《春官》設大司樂,率其屬以掌教樂律、歌舞、祭祀、 宗祝之事。」

按《周禮春官》宗伯,禮官之屬,「大司樂中大夫二人。」

大司樂,樂官之長。

《大司樂》「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 弟焉。

鄭司農云:「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大司樂主受此成事已調之樂。」鄭元謂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學。成均之灋者,其遺禮可灋者。國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當學者,謂之國子。《文王世子》曰:『於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則周人立此學之宮。

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于瞽宗。

道多才藝者,德能躬行者,若舜命夔典樂教胄子是也。死則以為樂之祖,神而祭之。鄭司農云:「瞽,樂人,樂人所共宗也。」

「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

「祗敬」,庸有常也。

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

道讀曰「導」,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以樂舞教國子《雲門》,舞《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 武》。

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大咸》《咸池》,堯樂也;《大㲈》,舜樂也;《大夏》,禹樂也;《大濩》,湯樂也;《大武》,武王樂也。」

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 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

六律,合陽聲者也;六同,合陰聲者也。此十二者,以銅為管,轉而相生。黃鍾為首,其長九寸,各因而三分之,上生者益一分,下生者去一焉。《國語》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言以中聲定律,以律立鍾之均。大合樂者,謂遍作六代之樂。以冬日至作之,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作之,致地祇、物鬽、動物、羽臝之屬。《虞書》云:「夔曰:『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鞀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夔又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此其于宗廟,九奏效應。

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

《分》,謂各用一代之樂。

乃奏黃鍾,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以黃鍾之鍾、大呂之聲為均」者,黃鍾,陽聲之首,大呂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尊之也。天神,謂五帝及日月、星辰也。王者又各以夏正月祀其所受命之帝於南郊,尊之也。

乃奏大蔟,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示。

大蔟,陽聲,第二應鍾為之合《咸池》,大咸也,地祇

「所祭于北郊」 ,謂神州之神及社稷。

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㲈》,以祀四望。

「姑洗,陽聲第三,南呂為之,合四望、五嶽、四鎮、四竇。」此言祀者,司中、司命、風師、雨師,或亦用此樂與?

乃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蕤賓,陽聲第四,函鍾為之。合函鍾,一名「林鍾。」

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

「夷則」,陽聲第五,小呂為之合小呂,一名「中呂」,先妣姜嫄也。

乃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以享先祖。

「無射,陽聲之下也,夾鍾為之合。」夾鍾一名圜鍾。先祖,謂先王先公。

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

六者,言其均皆待五聲八音乃成也。

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再變而致羸 物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示,四變而 致毛物及墳衍之示,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六變而 致象物及《天神》。

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也。此謂大蜡索鬼神而致百物,六奏樂而禮畢,每奏有所感致和以來之土祇原隰及平地之神也。象物有象在天。所謂四靈者,天地之神,四靈之知,非德至和則不至。《禮運》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凡樂,圜鍾為宮,黃鍾為角,大蔟為徵,姑洗為羽。雷鼓、 《雷說A》,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于地 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凡樂,函鍾為宮,大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靈鼓》 《靈鞀》,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澤 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 凡樂,黃鍾為宮,大呂為角,大蔟為徵,應鍾為羽。路鼓、 《路鞀》,陰竹之管,龍門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 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此三者,皆禘大祭也。天神則主北辰,地祇則主崑崙,人鬼則主后稷。先奏是樂以致其神,禮之以玉而祼焉,乃後合樂而祭之。

凡樂事,大祭祀,宿縣,遂以聲展之。

叩聽其聲,具陳次之,以知完不。

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尸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 令奏《昭夏》。

《三夏》,皆樂章名。

帥《國子》而舞。

當用舞者帥以往。

大饗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

大饗,饗賓客也。不入牲,牲不入,亦不奏《昭夏》也。其他,謂王出入,賓客出入,亦奏《王夏》《肆夏》。

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騶虞》。

射以《騶虞》為節。

詔諸侯以弓矢舞。

舞謂執弓挾矢,揖讓進退之儀。

王大食,三侑,皆令奏鍾鼓。

大食,朔月、月半以樂侑食時也。

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

《大獻》,「獻捷于祖。」《愷樂》,獻功之樂。

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諸侯薨,令去樂。

四鎮山之重大者,謂揚州之會稽,青州之沂山,幽州之醫無閭,冀州之霍山。傀,猶「怪」也。

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國之大憂,令弛縣。

《札》,疫癘也。凶,凶年也。烖,水火也。弛,釋下之,若今休兵鼓之為。

凡建國,禁其淫聲、過聲、凶聲、「慢聲。」

《過聲》失哀樂之節,「凶聲」,亡國之聲,「慢聲」,惰慢不恭。

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

謂以年幼少時教之舞。《內則》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

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鄭司農云:「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頭上,衣飾翡翠之羽。旄舞者,氂牛之尾。干舞者,兵舞。人舞者,手舞。社稷以帗,宗廟以羽,四方以皇,辟雍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舞。」鄭元謂:「帗,析五采繒,今靈星舞子持之是也。皇,雜五采羽,如鳳凰色,持以舞人舞無所執,以手袖為威儀。四方以羽,宗廟以人,山川以干,旱暵以皇。」

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環拜,以鐘鼓 為節。

教樂儀,教王以樂,出入于大寢朝廷之儀。鄭司農云:「《肆夏》《采薺》皆樂名。」或曰:皆逸《詩》,謂人君行步以《肆夏》為節;趨疾于步,則以《采薺》為節。若今時行禮于太學,罷出以鼓陔為節。環,謂旋也。拜,直拜也。鄭元謂:「行者謂于大寢之中,趨謂于朝廷。」《爾雅》曰:「堂上謂之行,門外謂之趨。」然則王出既服,至堂而

《肆夏》作,出路門而采薺作。其反入至應門,路門亦如之。此謂步迎賓客。王如有車出之事,登車于大寢西階之前,反降于阼階之前。《尚書傳》曰:「天子將出,撞黃鍾之鐘,右五鐘皆應。入則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大師于是奏樂。」

凡射,王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大夫以《采蘋》 為節,士以《采蘩》為節。

《騶虞》《采蘋》《采蘩》皆樂章名,在《國風召南》,惟《貍首》在《樂記。射義》曰:「《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灋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會為節,卿大夫以循灋為節,士以不失職為節。」鄭司農說以《大射禮》曰:「樂正命大師曰:『奏《貍首》,間若一』。大師不興,許諾。樂正反位,奏《貍首》,以射」貍首曾孫。

凡樂,掌其序事,治其樂政。

《序事》,次序用樂之事。

凡國之小事,用樂者,令奏鐘鼓。

《小事》,小祭祀之事。

凡樂成則告備。

成謂所奏一竟。《書》曰:「《簫韶》九成。」《燕禮》曰:大師告于樂正,曰「正歌備。」

詔來《瞽皋舞》。

鄭司農云:「『瞽當為鼓,皋當為告,呼擊鼓者。又告當舞者,持鼓與舞俱來也。鼓字或作瞽。詔來瞽』,或曰:『來,敕也。敕爾瞽,率爾眾工,奏爾悲誦,肅肅雍雍,毋怠毋凶』。」鄭元謂詔來瞽,詔視瞭扶瞽者。來,入也。皋之言號告國子,當舞者舞。

及徹,帥學士而歌《徹》。

「學士」,國子也。

令相:

令視瞭扶工。鄭司農云:「告當相《瞽師》者,言當罷也。」

饗食諸侯,序其樂事;令奏鐘鼓,令相如祭之儀。燕射, 「帥射夫以弓矢舞。」

射夫,眾耦也。故書「燕」為舞,帥為率,射夫為「射矢。」鄭司農云:「舞當為燕,率當為帥,射矢書亦或為射夫。」

樂出入,令奏鐘鼓。

《樂出入》,謂笙歌舞者及其器。

凡軍大獻,教《愷歌》,遂倡之。

故書「倡」謂昌。鄭司農云:「樂師主倡也。」

凡喪,陳樂器,則帥樂官。

帥樂官往陳之。

及序哭亦如之。

哭此樂器亦帥之。

《凡樂官》,掌其政令,聽其治訟。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 十人。」

胥有才知之稱。《禮記文王世子》曰:「小樂正學干,大胥佐之。」

《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

鄭司農云:「學士謂卿大夫、諸子學舞者。」

春入學舍采《合舞》。

春,始以學士入學宮而學之,合舞等其進退,使應節奏。鄭司農云:「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或曰:「古者士見於君,以雉為贄;見於師,以菜為贄。菜直謂疏食菜羹之菜。」鄭元謂:「舍,釋也。采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秋,《頒學合聲》。

春使之學,秋頒其才藝。所為合聲,亦等其曲折,使應節奏。

以六樂之會,正舞位。

《大同》,六樂之節奏。正其位,使相應也。言為大合樂習之。

以序出入舞者:

以長幼次之,使出入不紕錯。

比《樂官》:

比,猶校也。杜子春云:「次比樂官也。」

展樂器。

《展》,謂陳數之。

凡祭祀之用樂者,以鼓徵學士。

擊鼓以召之。《文王世子》曰:「大昕鼓徵。所以警眾。

序宮中之事。」

《小胥》:「掌學士之徵令,而比之,觥其不敬者。」

比猶校也。不敬謂慢,期不時至也。觥,罰爵也。

巡,舞列而撻其怠慢者。

撻以《荊》扑。

《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 辨其聲。

樂縣,謂鐘磬之屬,縣於筍簴。

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

鐘磬者,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大師:下大夫二人。小師: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 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視瞭》,三百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凡樂之歌,必使《瞽矇》為焉,命其賢知者以為大師、小師。

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陽聲黃鍾、大蔟、姑 洗、蕤賓、夷則、無射;陰聲大呂、應鍾、南呂、函鍾、小呂、夾 鍾,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 土、革、絲、木、匏、竹。

「以合陰陽之聲」者,聲之陰陽,各有合也。

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教教,瞽矇也。

以《六德》為之本。

所教《詩》,必有知仁、聖、義、忠、和之道,然後可教以樂歌。

以六律為之音。

以律視其人,為之音,知其宜何歌。

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擊《拊瞽》,乃歌也。鄭司農云:「登歌,歌者在堂

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

鼓朄管乃作也。鄭司農云:「下管,吹管者在堂下。朄,小鼓也。先擊小鼓,乃擊大鼓,故朄讀為道引之引。」

大饗亦如之。大射,帥瞽而歌《射節》。

射節主歌《騶虞》。

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

大師大起軍《師兵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將弓矢,士卒振旅,將張弓大呼。大師吹律合音。商則戰勝,軍士強;角則軍擾多變,失士心;宮則軍和,士卒同心;徵則將急數怒,軍士勞;羽則兵弱少威明。」

凡國之《瞽矇》正焉。

從大師之政教。

《小師》:「掌教鼓、鞀柷、敔塤、簫、管、弦歌。」

教教,瞽矇也。

大祭祀,《登歌擊拊》。

亦自有拊擊之佐,太師令奏。鄭司農云:「拊者擊石。」

下管擊應鼓。

應,鼙也。應與朄及朔,皆小鼓也。

徹歌:

于有司,徹而歌《雍》。

大饗亦如之。

凡小祭祀,小樂事,鼓朄。

如大師。鄭司農云:「朄,小鼓名。」

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和。

和《錞于》。

《瞽矇》掌播鞀柷。敔塤簫管弦歌。

鄭司農云:「無目眹謂之瞽,有目眹而無見謂之矇,有目無眸子謂之瞍。」

諷誦《詩世》,奠繫鼓琴瑟。

諷誦詩,謂闇讀之,不依詠也。鄭司農云:「《諷誦詩》,主誦《詩》以剌君過。」杜子春云:「《世奠繫》,謂帝繫、諸侯、卿大夫《世本》之屬是也。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繫,述其德;《瞽矇》主誦詩并誦《世繫》,以戒勸人君也。」

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

役為之使。

《視瞭》「掌凡樂事,播鞀,擊頌磬、笙磬。」

視讀為虎視之視,瞭目明者。《播鞀》,又擊磬。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頌或作「庸。」庸,功也。

掌大師之縣。

《大師》,當縣則為之。

凡樂事相瞽。

相謂扶工。

《大旅》廞樂器。

「《旅》非常祭」,于時乃興,造其樂器。

賓射皆奏其鐘鼓。

「擊朄以奏之」,其登歌,大師自奏之。

鼜愷獻亦如之。

《愷獻》,獻功愷樂也。杜子春云:「讀鼜為憂戚之戚」,謂戒守鼓也。擊鼓聲疾數,故曰戚。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同,陰律也。不以陽律名官者,因其先言耳。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 為樂器

陽聲屬天,陰聲屬地,天地之聲,布于四方。

凡聲:高聲䃂,正聲緩,下聲肆,陂聲散,險聲斂,達聲贏, 微聲韽,回聲衍,侈聲筰,弇聲鬱,薄聲甄,厚聲石。

故書「䃂」或作「硍。」杜子春讀「䃂」為「鏗。」高,謂鐘形容高也。「韽」讀為「闇」,「筰」讀為唶,石,如磬石之聲。鄭大夫讀「䃂」為「袞」,「陂」讀為「罷」,「韽」讀為䳺。

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以十有二聲為之 齊量。

數度廣長也。齊量侈弇之所容。

凡和樂亦如之。

「和」,謂調其故器也。

《磬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磬師掌教擊磬,擊編鐘。

教,教,視瞭也。「磬亦編」,於鐘言之者,鐘有不編,不編者鐘師擊之。

教《縵樂》、燕樂之鐘磬。

杜子春讀「縵」為「慢。」鄭元謂:「縵讀為縵,謂雜聲之和樂者也。燕樂,房中之樂也。二樂皆教其鐘磬,

及祭祀奏縵樂。」

《鐘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 六十人。鐘師掌金奏。

《金奏》,擊金以為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

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 夏》《族夏》《祴夏》《驁夏》。」

以鐘鼓者,先擊鐘,次擊鼓,以奏《九夏》。夏,大也。樂之大歌有九。杜子春云:「祴讀為陔。」

凡祭祀、饗食,奏《燕樂》。

以鐘鼓奏之。

凡射,王奏《騶虞》,諸侯奏《貍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 蘩》。

鄭司農云:「《騶虞》,聖獸。」

掌鼙鼓縵樂。

鼓,讀如「莊王鼓」之「鼓。」鄭元謂作縵樂,擊鼙以和之。

《笙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 十人。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箎、篴管、舂牘應雅,以 教祴樂。」

教,教視瞭也。鄭元謂:「祴樂,《祴夏》之樂。」牘。應雅教其舂者,謂以築地,笙師教之,賓醉而出奏《祴夏》,以此三器築地為之行節,明不失禮。

凡祭祀、饗射,共其鐘笙之樂。

「鐘笙」,與鐘聲相應之笙。

樂燕亦如之。

大旅則陳樂器。

陳于饌處,而己,不涖其縣。

「鎛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鎛,如鐘而大。

《鎛師》「掌金奏之鼓。」

謂主擊《晉》鼓以奏其鐘鎛也。然則擊鎛者亦視瞭。

凡祭祀,鼓其《金奏之樂》。饗食、賓射,亦如之。軍大獻,則 鼓其愷樂。凡軍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

守鼜備守,鼓也。

《靺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

十人

𩎟讀如《𩎟韐》之𩎟。

韎師掌教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大饗亦如之。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眾寡無數,府二人,史二人,胥二 人,徒二十人。

《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

《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

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屬焉。「凡祭祀、賓客,舞其燕樂。」 籥師,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舞者所吹。

《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

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謂籥舞也。《文王世子》曰:「秋冬學羽籥。」

祭祀則鼓《羽籥》之舞。

鼓之者恆為之節。

賓客饗食,則亦如之。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籥章》吹籥以為詩章。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

《豳詩》豳風,七月也。吹之者以籥為之聲。七月言寒暑之事,迎氣歌其類也。迎暑以晝求諸陽,

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迎寒以夜求諸陰

考證
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

《豳雅》,亦七月也。《七月》又有「于耜舉趾,饁彼南畝」之事,是亦歌其類。

國祭蜡,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豳頌》,亦七月也。《七月》又有「穫稻作酒,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之事,是亦歌其類也。

《鞮鞻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鞻讀如「屨」也。《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今時倡蹋鼓沓,行者自有屝。

《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

王者必作四夷之樂,一天下也。言「與其聲歌」,則云樂者主于舞。

祭祀,「則龡而歌之。燕,亦如之。」

吹之以管,籥為之聲。

《典庸器》,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庸,功也。鄭司農云:「庸器,有功者,鑄器銘其功。」

《典庸器》掌藏樂器庸器。

《庸器》,伐國所獲之器,若崇鼎、貫鼎及以其兵物所鑄銘也。

及祭祀,「帥其屬而設筍虡,陳庸器。」

設筍虡,視瞭當,以縣樂器焉。陳功器,以華國也。

饗食賓射,亦如之。

《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干,舞者所持」,謂楯也。

司干,掌舞器。

舞器,羽籥之屬。

祭祀,舞者既陳,則授舞器,既舞,則受之。賓饗,亦如之。

受取藏之。

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祝,中士八人,下士十 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大祝掌六 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一曰順祝,二曰 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

永,長也。貞,正也。求多福,歷年得正命也。鄭司農云:「順祝順豐年也,年祝求永貞也,吉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災兵也,瑞祝逆時雨、寧風旱也,筴祝遠罪疾。」

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 五曰攻,六曰說。

祈,嘄也。謂為有災變,號呼告于神以求福。天神人鬼地祇不和,則六癘作見,故以祈禮同之。鄭司農云:「類、造、禬、禜、攻、說,皆祭名也。」

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 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

鄭司農云:「祠當為辭,謂辭令也。命,《論語》所謂『為命。誥謂《康誥》《盤庚之誥》之屬也。會謂王官之伯命事于會,禱謂禱于天地、社稷、宗廟,主為其辭也;誄謂積累生時德行以錫之命,主為其辭也。此皆有文雅辭令,難為者也。故大祝官主作六辭』。」

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 曰《齍號》,六曰幣號。」

號,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焉。神號,若云皇天上帝。鬼號,若云皇祖伯某。祇號,若云后土地祇。幣號,若玉云嘉玉,幣云量幣。鄭司農云:「牲號,為犧牲,皆有名號。《曲禮》曰:『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鬣,羊曰柔毛,雞曰翰音。齍號,為黍稷,皆有名號也。《曲禮》曰:『黍曰薌合,粱曰薌萁,稻曰嘉疏』』。」

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 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絕祭,八曰繚祭,九曰共祭。」

杜子春云:「命祭,祭有所主命也。振讀為慎,禮家讀振為振旅之振,擩讀為芮。」鄭司農云:「衍祭羨之道中,如今祭殤,無所主命。周祭,四面為坐也。炮祭,燔柴也。擩祭,以肝、肺、菹、擩鹽醢中以祭也。繚祭,以手從肺本循之至于末,乃絕以祭也。絕祭,不循其本,直絕肺以祭也。重肺賤肝,故初祭絕肺以祭,謂之絕祭。至祭之末」,禮殺之後,但擩肝鹽中,振之擬之若祭狀,弗祭,謂之振祭。元謂九祭,皆謂祭食者。命祭者,《玉藻》曰「君若賜之食,而君客之,則命之祭,然後祭」是也。衍當為延,炮當為「包」,聲之誤也。延祭者,《曲禮》曰:「客若降等,執食興辭,主人興辭于客,然後客坐,主人延客祭」是也。包猶兼也。兼祭者,《有司》曰「宰夫贊者取白」黑以授尸,尸受,兼祭于豆祭是也。周猶遍也。遍祭者,《曲禮》曰「殽之序,遍祭之」是也。振祭、擩祭本同,不食者擩則祭之。將食者既擩,必振乃祭也。絕祭、繚祭亦本同,禮多者繚之,禮略者絕則祭之。共猶授也。主祭食,宰夫授祭。

《辨九》。請幫助識別此字。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 曰吉。請幫助識別此字。六曰「凶。」請幫助識別此字。七曰《奇》。請幫助識別此字。八曰「褒。」請幫助識別此字。九曰《肅》,請幫助識別此字。《以 享》右《祭祀》。

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后稽顙,謂齊衰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與頓首相

近,故謂之吉拜云。凶拜,稽顙而后拜,謂三年服者。杜子春云:「振讀為振鐸之振,動讀為哀慟之慟,奇讀為奇偶之奇,謂先屈一膝,今雅拜是也。」 或云:「奇讀曰倚。倚拜,謂持節持戟拜,身倚之以拜。」 鄭大夫云:「動讀為董,書亦或為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奇拜,謂一拜也。褒讀為報,報拜,再拜是也。」 鄭司農云:「褒拜,今持節拜」 是也。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介者不拜,故曰「為事故敢肅使者。」 鄭元謂振動、戰栗、變動之拜。《書》曰:「王動色變」 ,一拜答臣下拜,再拜拜神與尸享獻也,謂朝獻饋獻也。右讀為侑,侑,勸尸食而拜。

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則執明水火而號祝。

明水火司烜所共日月之氣,以給烝享,執之如以六號祝,明此圭潔也。禋祀,祭天地也。肆享,祭宗廟也。故書「祇」為「祊」,杜子春云:「祊當為祇。」

隋釁逆牲、「逆尸令鐘鼓右亦如之。」

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既隋釁後,言逆牲,容逆鼎。右讀亦當為「侑。」

「來瞽」,《令皋舞》。

「皋」讀為卒嗥呼之「嗥。」「來嗥」者,皆謂呼之入

相尸禮。

延其出入,詔其坐作。

既祭,令徹。

國有大故,天烖彌祀,社稷禱祠。

《大故》,兵寇也。天烖、疫癘、水旱也。彌猶遍也。遍祀社稷及諸所禱,既則祠之以報焉。

大師宜于社,造于祖,設軍社,類上帝。國將有事于四 望,及軍歸獻于社,則前祝。

鄭司農說設軍社以《春秋傳》曰:「所謂君以師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者也。」則前祝、大祝自前祝也。鄭元謂:「前祝者,王出也,歸也,將有事于此神,大祝居前,先以祝辭告之。」

大會同,「造于廟,宜于社,過大山川,則用事焉。反,行,舍 奠。」

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玉人職》有宗祝以黃金勺前馬之禮,是謂過大山川與?《曾子問》曰:「凡告必用牲幣,反亦如之。」

建邦國,先告后土,用牲幣。

后土,社神也。

禁督逆祀命者。

督,正也。「正王之所命,諸侯之所祀。有逆者則刑罰焉。」

頒祭號于邦國都鄙。

「祭號」「六號」

《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 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烖兵,遠辠疾。」

侯之言候也。候,嘉慶,祈福祥之屬。禳禳,卻凶咎,寧風旱之屬。順豐年而順為之祝辭。逆,迎也。彌讀曰敉。敉,安也。

大祭祀,逆齍盛,送逆尸,沃尸盥。贊隋,贊徹,贊奠。

隋尸之祭也。奠,奠爵也。祭祀奠,先徹後反,言之者,明所佐大祝非一。

凡事,佐《大祝》。

唯《大祝》所有事。

大師,掌釁祈號祝。

鄭司農云:「釁謂釁鼓也。」

有寇戎之事,則保郊祀于社。

故書「祀」或作「祀。」鄭司農云:「謂保守郊祭諸祀及社,無令寇侵犯之。」杜子春讀祀為「祀」,書亦或為「祀。」鄭元謂:「保、祀互文,郊、社皆守而祀之,彌烖兵。

凡外內小祭祀、小喪紀、小會同、小軍旅掌事焉。」 甸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甸祝掌四時 之田表貉之祝號。

貉,兵祭也。甸以講武治兵,故有兵祭。《爾雅》曰:「是類是禡,師祭也。」

舍奠于祖廟,禰亦如之。

「舍」,讀為「釋。」釋奠者,告將時田,若將征伐。

《師甸》,致禽于虞中,乃屬禽,及郊饁獸,舍,奠于祖禰,乃 斂禽,禂牲、禂馬,皆掌其祝號。

《師甸》,謂起大眾以田也。致禽于虞中,使獲者各以其禽來致于所表之處。屬禽,別其種類。饁,饋也。以所獲禽饋于郊,薦于四方群兆,入又以奠于祖禰,薦且告反也。斂禽,謂取三十入腊人焉。杜子春云:「禂,禱也。為馬禱無疾,為田禱多獲禽牲。」鄭元謂:「禂讀如伏誅之誅,今侏大字也。為牲祭求肥充,為馬祭求肥健。」

《詛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詛祝》「掌盟、詛、 類、造、攻、說、禬禜之祝號。」

八者之辭,皆所以告神明也。盟詛主于要誓大

事曰「盟」 ,小事曰「詛。」

作《盟詛》之《載辭》,以敘國之信用,以質邦國之劑信。

載辭,為辭而載之于策,坎用牲,加書于其上也。國謂王之國。邦國,諸侯國也。質,正也,成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