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41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百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十一卷目錄
行人司部紀事二
行人司部雜錄
官常典第四百十一卷
行人司部紀事二
[编辑]《唐書·漢陽郡王瓌傳》:瓌,始為郡公,進王。高祖使持幣 遺突厥頡利可汗言和親事。頡利始見瓌,倨甚。瓌開 說,示以厚幣,乃大喜,改容加禮,因遣使隨入獻名馬。 後復聘,頡利謂其下曰:前瓌來,悔不少屈之,當使拜 我。瓌伺知之,既見頡利,即長揖。頡利怒,留不遣。瓌意 象自若,不為屈。頡利知不可劫,卒以禮遣。
《蔣儼傳》:儼,常州義興人。擢明經第,為右屯衛兵曹參 軍。太宗將伐高麗,募為使者,人皆憚行,儼奮曰:以天 子雄武,四裔畏威,蕞爾國敢圖王人。有如不幸,固吾 死所也。遂請行。為莫離支所囚,以兵脅之,不屈,內窟 室中。高麗平,乃得歸。帝奇其節,授朝散大夫。為幽州 司馬。
《韋弘機傳》:弘機,京兆萬年人。仕貞觀時為左千牛冑 曹參軍,使西突厥,冊拜同俄設為可汗。會石國叛,道 梗,三年不得歸。裂裾錄所過諸國風俗、物產,為《西征 記》。比還,太宗問外國事,即上其書。帝大悅,擢朝散大 夫。
《董晉傳》:晉,字混成,河中虞鄉人。累遷祠部郎中。大曆 中,李涵持節送崇徽公主於回紇,署晉判官。回紇恃 有功,見使者倨,因問:歲市馬而唐歸我賄不足,何也。 涵懼,未及對,數目晉,晉曰:我非無馬而與爾為市,為 爾賜者不已多乎。爾之馬歲五至,而邊有司數皮償 貲。天子不忘爾勞,敕吏無得問,爾反用是望我邪。諸 戎以我之爾與也,莫敢确。爾父子寧,畜馬蕃,非我則 誰使。眾皆南面拜,不敢有言。還,遷祕書少監。
《歸崇敬傳》:大曆初,授崇敬倉部郎中,充弔祭冊立新 羅使。海道風濤,舟幾壞,眾驚,謀以單舸載而免,答曰: 今共舟數十百人,我何忍獨濟哉。少選,風息。先是,使 外國多齎金帛,貿易所無,崇敬囊橐惟衾衣,東夷傳 其清德。
《胡証傳》:証充京西、京北巡邊使。太和公主降回鶻,以 檢校工部尚書為和親使。舊制,行人有私覿禮,縣官 不能具,召富人子納貲於使而命之官。証請儉受省 費,以絕鬻官之濫。次漠南,回鶻欲屈脅之,且言使者 必易國服,又欲主便道疾驅者,証固不從,以唐官儀 自將,訖不辱命。還,拜工部侍郎。
《盧群傳》:群遷兵部郎中。淮西吳少誠擅決司洧水溉 田,使者止之,不奉詔。命群臨詰,少誠曰:是於人有利。 群曰:臣道貴順,恭恪所以為順也。專命廢順,雖利何 有。且怠於事上者,固不能責其下矣。少誠聽命。群又 為陳古今成敗事,逆順禍福皆有效,所以感動之,少 誠竦然。既置酒,與賦詩,又歌以慰之。少誠感悅,不敢 桀。以奉使稱旨,遷檢校祕書監。
《李揆傳》:揆入為國子祭酒、禮部尚書。德宗幸山南,揆 素為盧杞所惡,用為入蕃會盟使,拜尚書左僕射。揆 辭老,恐死道路,不能達命,帝惻然。杞曰:和戎者,當練 朝廷事,非揆不可。異時年少揆者不敢辭。揆至蕃,酋 長曰: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 彼李揆,安肯來邪。還。卒鳳州,年七十四。
《崔從傳》:從遷尚書右丞。王承宗請割德、棣而遣子入 侍也,憲宗選堪使者,以命從。議者謂承宗狠譎,非單 使可屈。次魏,田弘正請以五百騎從,辭之,惟童騎十 數,疾趨鎮。集軍士毬場宣詔,為陳逆順大節禍福之 效,音辭暢厲,士感動,承宗自失,貌愈恭,至泣下,即按 二州戶口、符印上之。還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韋丹傳》:丹以殿中侍御史召為舍人。新羅國君死,詔 拜司封郎中往弔。故事,使外國,賜州縣十官,賣以取 貲,號私覿官。丹曰:使外國,不足於資,宜上請,安有貿 官受錢。即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因著令。未行, 而新羅立君死,還為容州刺史。
《韓愈傳》:愈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鎮州亂,殺田弘 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 愈可惜。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至,廷湊 嚴兵迓之,甲士陳廷。既坐,廷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 士卒也。愈大聲曰: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 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曰:先太師為國擊朱 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乃以為賊乎。愈曰:以為爾不 記先太師也,若猶記之,固善。天寶以來,安祿山、史思 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孫在乎。亦有居官者乎。眾曰:無。 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旗節。劉悟、李祐皆大鎮,此爾軍所共聞也。」眾曰:「弘正刻, 故此軍不安。」愈曰:「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 何道?」眾讙曰:「善。」廷湊慮眾變,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 湊何所為?」愈曰:「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 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久圍之,何也?」廷湊曰:「即出 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會元翼亦潰圍出,廷湊不追。 愈歸奏其語,帝大悅,轉吏部侍郎。
《北夢瑣言》:唐薛廷珪少師,右族名流,仕於衰世。梁太 祖兵力日強,朝廷傾動,漸自尊大,天下懼之。孤卿為 四鎮官告,使夷門客將劉翰先來類會,恐申中外。孤 卿佯言不會,謂謁者曰:「某無德,安敢輒授,令公拜」竟 不為屈。洎受禪之後,勉事於梁,而太祖優容之,壽考 而終。中間奉命冊蜀先主為司徒,館中舊疾發動,蜀 送當醫人楊僕射,俾攻療之。孤卿致書感謝。其書末 請借肩輿歸京尋醫。蜀主訝之,乃曰:「幸有方藥,可俟 愈而行。」堅請且駐行軒。公謂客將曰:「夜來問此,醫官 殊不識字,安可以性命委之乎?」竟不服藥而北歸。 後唐相國韋公說仕梁為中書舍人,倅軺於錢塘。先 是錢尚父自㨿一方,每要姑息,梁主以河北、關西悉 為勍敵,又頻失利於淮海,甚,籍兩浙牽掎之,其次又 資貢賦,凡命使臣遠泛滄溟,一則希其豐遺,二則懼 不周旋,悉皆拜之。錢公亦自尊大,唯京兆公長揖而 己。既不辱命,識者異之,竟有「巖廊」之拜也。
《遼史劉六符傳》:「六符父慎行,子六人:一德、二元、三嘏、 四端、五常、六符、四端。以衛尉少卿使宋賀生辰,方宴, 大張女樂,竟席不顧,人憚其嚴。還,拜樞密直學士。六 符有志操,能文。重熙初,遷政事舍人,擢翰林學士。十 一年,與宣徽使蕭特末使宋,索十縣地,還為漢人行 宮副部署。會宋遣使增歲幣,以易十縣。復與耶律仁」 先使宋,定進貢名。宋難之,六符曰:「本朝兵強將勇,海 內共知,人人願從事於宋,若恣其俘獲,以飽所欲,與 進貢字孰多?況大兵駐燕,萬一南進,何以禦之?顧小 節,忘大患,悔將何及!」宋乃從之,歲幣稱貢。六符還,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宋幣至,命六符為三司使以 受之。
《耶律合里只傳》:合里只,字特滿,六院夷离堇蒲古只 之後。重熙中,累遷西南面招討都監,充宋國生辰使, 館於白溝驛。宋宴勞,優者嘲蕭惠河西之敗,合里只 曰:「勝負兵家常事。我嗣聖皇帝俘石重貴,至今興中 有石家寨。惠之一敗,何足較哉!」宋人慚服。帝聞之曰: 「優伶失辭,何可傷兩國交好!」鞭二百,免官。
《宋史王延德傳》:「延德,大名人,少給事晉邸。太平興國 初,補殿前承旨,再遷供奉官。六年,會高昌國遣使朝 貢,太宗以遠人輸誠,遣延德與殿前承旨白勳使焉。 自夏州渡河,經沙磧,歷伊州,望北庭萬五千里。雍熙 二年,使還,撰《西州程記》以獻。」
《孔維傳》:維為《禮記》博士。太平興國七年,使高麗王治 問禮於維,維對以君臣父子之道,升降等威之序。治 悅,稱之曰:「今日復見中國之夫子也。」
《李若拙傳》:「若拙雍熙三年假祕書監使交州。先是黎 桓制度踰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禮,由是 桓聽命,拜詔盡恭。燕饗日,以奇貨異物列於前,若拙 一不留眄,取先陷蠻使鄧君辨以歸,禮幣外不受其 私覿。使還,上謂其不辱命,遷起居舍人。」
《韓國華傳》:「國華雍熙中假太常少卿使高麗。太宗將 北征,以高麗接遼境,屢為其所侵,命齎詔諭之,且令 發兵西會。既至,其俗頗獷驁,恃險遷延,未即奉詔。國 華移檄諭以朝廷威德,宜亟守臣節,否則天兵東下, 無以逃責。於是俯伏聽命。使還,賜緋魚。」
《趙安仁傳》:景德初,以安仁為工部員外郎,充翰林學 士。初,雍熙中,太宗詔詢文武禦戎之策,安仁父孚極 陳和好之利。至是安仁從幸澶州。會北邊請盟,首命 安仁撰答書,又獨記太祖時聘問書式。遼使韓杞至, 首命接伴。凡覲見儀制,多所裁定。館舍夕飲,杞舉橙 子曰:「此果嘗見高麗貢。」安仁曰:「橙橘產吳楚,朝廷職」 方,掌天下圖經,凡他國所產,靡不知也。今給事中呂 祐之嘗使高麗,未聞有橙柚,杞失於誇誕,有愧色。杞 既受襲衣之賜,且以長為解。將辭,復左衽,安仁曰:「君 將升殿受還書,天顏咫尺,如不衣所賜衣,可乎?」杞乃 服以入。及姚柬之至,又令安仁接伴。柬之談次,頗矜 兵強戰勝,安仁曰:「老氏云,『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 得已而用之。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樂殺 人者,不得志於天下』。」柬之自是不敢復言。王繼忠將 兵陷沒,不能死節,而反事之,柬之屢稱其材,安仁曰: 「繼忠早事藩邸,聞其稍謹,不知其他。其敏於酬對,切 中事機類如此。」時論翕然稱其得體。上益器之,自是 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好以來事宜及采古事作《戴 斗懷柔錄》三卷以獻。
《張耆傳》:耆子希一,官真定府路總管,累使遼及館客。 遼人嘗以雄州不當禁漁界河及役白溝兩屬民為
言。希一曰:「界河之禁,起於大國統和年,今文移尚存白溝本輸中國田租,我太宗特除之,自是大國侵矣。立稅故名兩屬,惡有中國不役之理。」遼人詞塞。 《王洙傳》:洙除史館修撰,遷知制誥。嘗使契丹,至靴淀, 契丹令劉六符來伴宴,且言耶律防善畫,向持禮南 朝,寫聖容以歸,欲持至館中。洙曰:「此非瞻拜之地也。」 六符言恐未得其真,欲遣防再往傳繪,洙力拒之。 歐陽修傳修遷翰林學士,俾修《唐書》奉使契丹,其主 命貴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爾。」 王信傳信權中書舍人,假禮部尚書,使於金,肄射都 亭,連中其的。金人駴曰:「尚書得非黑王相公子孫耶?」 謂「王德用也,信得米芾書法。」金人寶之,歸言金人必 衰之兆有四,在我當備之策有二。上首肯之。
《程師孟傳》:師孟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賀 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 向,宋使介東向,師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爭 至暮,從者失色,師孟辭氣益厲,叱儐者易之,於是更 與迎者東西向。
《孫瑜傳》:「瑜字叔禮,博平人。以父任為將作監主簿,賈 昌朝薦為崇文檢討、同知禮院、開封府判官,使契丹, 適西討捷書至,館伴要入賀,啖以厚餉,瑜辭以奉使 有指,不肯賀。」
《王拱辰傳》:至和三年,復拜拱辰三司使,聘契丹,見其 主混同江,設宴垂釣,每得魚必酌拱辰酒,親鼓琵琶 以侑飲,謂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狀元也,入翰林十五 年,故吾厚待之。」使還,御史趙抃論其輒當非正之禮, 異時北使援此以請,將何辭拒之。
《聶冠卿傳》:冠卿以兵部郎中知制誥,判太常禮院,糾 察刑獄,奉使契丹,其主謂曰:「君家先世奉道,子孫固 有昌者。」嘗觀所著《蘄春集》,詞極清麗。因自擊毬縱飲, 命冠卿賦詩,禮遇甚厚。
《劉敞傳》:敞知制誥,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 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居殆千里,欲夸示險遠。 敞質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徑且易,不數日可抵 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來, 置驛如是,不敢變也。」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 豹,契丹不能識,問敞,敞曰:「此所謂駮也。」為說其聲音 形狀,且誦《山海經》《管子》書曉之,契丹益嘆服。
《蘇寀傳》:「『寀擢侍御史,知雜事,判刑部,使契丹還,及半 道,聞英宗晏駕,契丹置宴仍用樂。寀謂送者曰:兩朝 兄弟,國家君臣之義,吾與君等一也。此而可忍,孰不 可忍』。遂為之徹樂。」
《趙概傳》:「概為翰林學士,聘契丹。契丹主會獵,請賦《信 誓如山河》詩。詩成,親酌玉杯為概勸,且授侍臣劉六 符素扇寫之,納袖中。其禮重如此。」
《閻詢傳》:詢為鹽鐵判官,使契丹,詢頗諳北方疆理,時 契丹在靴淀迓者,王惠導詢由松亭往,詢曰:「此松亭 路也,胡不徑蔥嶺而迂枉若是,豈非夸大國地廣以 相欺邪。」惠慚不能對。
《韓璹傳》:璹以開封府判官迎契丹使,使問:南朝不聞 打圍,何也?璹曰:「我后仁及昆蟲,非時不為耳。」 《沈遘傳》:遘弟括為河北西路察訪使。遼蕭禧來理河 東黃嵬地,留館不肯辭曰:「必得請而後反。」帝遣括往 聘,括詣樞密院閱故牘,得須歲所議疆地書,指古長 城為境,今所爭蓋三十里遠表論之,帝以休日開天 章閣,召對,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命以畫 圖示禧,禧議始屈。賜括白金千兩。使行至契丹庭,契 丹相楊益戒來就議,括得《地訟之籍》數十,預使吏士 誦之。益戒有所問,則顧吏舉以答。他日復問,亦如之。 益戒無以應,謾曰:「數里之地,不忍而輕絕好乎?」括曰: 「師直為壯,曲為老。今北朝棄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 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會,契丹知不可奪,遂舍黃 嵬而以大池請括,乃還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 俗之純龐,人情之向背,為《使契丹圖抄》上之。
《蘇頌傳》:「『頌為右諫議大夫,使契丹,遇冬至,其國曆後, 宋曆一日。北人問孰為是,頌曰,曆家筭術小異,遲速 不同,如亥時節氣交,猶是今夕,若踰數刻,則屬子時, 為明日矣。或先或後,各從其曆可也』。北人以為然。使 還以奏,神宗嘉曰:『朕嘗思之,此最難處,卿所對殊善』。」 因問其山川人情向背,對曰:「彼講和日久,頗竊中國」 典章禮儀,以維持其政,上下相安,未有離貳之意。昔 漢武帝自謂「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雖久勤征討,而 匈奴終不服。至宣帝,呼韓單于稽首稱藩。唐自中葉 以後,河隍陷于吐蕃。憲宗每讀《貞觀政要》,慨然有收 復意。至宣宗時,乃以三關七州歸于有司。由此觀之, 外國之叛服不常,不繫中國之盛衰也。頌意蓋有所 諷,神宗然之。頌判尚書吏部,因陛對,神宗謂頌曰:「欲 修一書,非卿不可。契丹通好八十餘年,盟誓聘使、禮 幣儀式,皆無所考據,但患修書者遷延不早成耳。然 以卿度,此書何時可就?」頌曰:「須一二年。」曰:「果然,非卿 不能如是之敏也。」及書成,帝讀《序引》,喜曰:「正類《序卦》 之文。」賜名《魯衛信錄《錢惟演傳》:「勰字穆父,惟演從弟易。易子,彥遠之子也。 歷提點京西、河北、京東刑獄,奉使弔高麗外意頗謂 欲結之以北伐。勰入請,使指帝曰:『高麗好文,又重士 大夫家世,所以選卿無他也』。乃求呂端故事以行,凡 餽餼非故所有者,皆弗納。歸次紫燕島,王遣二吏追 餉金銀器四千兩,勰曰:『在館時既辭之矣,今何為者』?」 吏泣曰:「王有命,徒歸則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 各有職,吾唯例是視,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卻之。還,拜 中書舍人。
《蘇轍傳》:轍權吏部尚書,使契丹。館客者侍讀學士王 師儒,能誦洵、軾之文及轍《伏苓賦》,恨不得見全集。 《呂大防傳》:呂大防為翰林學士,權開封府館伴。契丹 使,其使黠,語頗及朝廷。大防密擿其隱事,詰之曰:「北 朝試進士《至心獨運賦》,不知此題於書何出?」使錯遌 不能對,自是不敢復出嫚詞。
《范雍傳》:雍子宗傑,宗傑子子奇,入判將作監,使於遼, 導者改路回遠,子奇謂曰:「此去雲中有直道,旬日可 至,何為出此?」導者又欲沮子奇,下馬館門外,子奇曰: 「異時於中門下馬,今何以輒易?」導者計屈。
《韓億傳》:「億子綜,遷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使契 丹,契丹主問其家世,綜言:億在先朝嘗持禮來,契丹 主喜曰:『與中國通好久,父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綜率 同使者五人起為壽,契丹主亦離席酬之,歡甚。既還, 陳執中以為生事,出知滑州。綜嘗為契丹館伴使,使 者欲為書稱北朝而去契丹號。綜曰:『自古未有建國 而無號者』。」使慚,遂不復言。其後朝廷擇館伴契丹使 者,帝曰:「孰有如韓綜者乎?」
《洪皓傳》:皓子邁遷左司員外郎。紹興三十二年春,金 主褒遣左監軍高忠建來告登位,且議和,邁為接伴 使,知閤門張掄副之。上謂執政曰:「向日講和,本為梓 宮太后,雖屈己卑辭,有所不憚。今兩國之盟已絕,名 稱以何為正,疆土以何為準,朝見之儀,歲幣之數,所 宜先定。」及邁、掄入辭,上又曰:「朕料此事終歸於和,欲」 首議名分,而土地次之。邁於是奏更接伴禮數,凡十 有四事。自渡江以來,屈己含忍,多過禮,至是一切殺 之,用敵國體,凡遠迎及引接金銀等皆罷。既而高忠 建有貴臣禮及取新復州郡之議,邁以聞,且奏言:「土 疆實利不可與,禮際虛名不足惜。」禮部侍郎黃中聞 之,亟奏曰:「名定實隨,百世不易,不可謂虛;土疆得失, 一彼一此,不可謂實。」兵部侍郎陳俊卿亦謂:「先正名 分,名分正則國威張而歲幣亦可損矣。」進起居舍人。 時議遣使報金國聘。三月丁巳,詔侍從、臺諫各舉可 備使命者一人。初,邁之接伴也,既持舊禮,折伏金使, 至是慨然請行,於是假翰林學士充賀登位使,欲令 金稱兄弟敵國而歸河南地。夏四月戊子,邁辭行,書 用敵國禮。高宗親札賜邁等曰:「祖宗陵寢,隔闊三十 年,不得以時灑掃祭祀,心實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 見歸,必欲居尊如故,正復屈己,亦何所惜!」邁奏言:「山 東之兵未解,則兩國之好不成。」至燕,金閤門見國書, 呼曰:「不如式。」抑令使人於表中改陪臣二字,朝見之 儀,必欲用舊禮,邁初執不可。既而金鎖使館,自旦及 暮,水漿不通,三日乃得見金人,語極不遜。大都督懷 忠議欲質留,左丞相張浩持不可,乃遣還。七月,邁回 朝,則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張震以邁使金辱 命,論罷之。
《陸佃傳》:佃遷吏部尚書,報聘于遼。歸半道聞遼主洪 基喪,送伴者赴臨而返,誚佃曰:「國哀如是,漢使殊無 弔唁之儀,何也?」佃徐應曰:「始意君匍匐哭踊而相見, 即行弔禮,今偃然如常時,尚何所弔?」伴者不能答。 《范雍傳》:雍子宗傑,宗傑子子奇,子奇子坦,字伯履。以 父任為開封府推官,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改左司 員外郎、押伴夏國使。應對合旨,賜進士第,權起居舍 人。使於遼,復命具《語錄》以獻,徽宗覽而善之,付鴻臚 令,後奉使者視為式。遷殿中監、知開封府。再命使遼, 時興邊議,非時遣使以觀釁,坦以「不宜始禍」辭其行。 徽宗怒,責舒州團練副使。
《林攄傳》:「攄為翰林學士。初,朝廷數取西夏地,夏求援 於遼,遼為請命攄報聘。蔡京密使激怒之,以起釁。入 境盛氣以待迓者,小不如儀,輒辨詰。及見遼主,始跪 授書,即抗言數夏人之罪,謂北朝不能加責,而反為 之請,禮出不意,遼之君臣不知所答。及辭遼使,攄附 奏求還,進築夏人城柵,攄答語復不巽。遼人大怒,空」 客館水漿,絕煙火,至舍外積潦,亦污以矢溲,使饑渴 無所得,如是三日,乃遣還。凡饔餼祖犒,皆廢歸復命。 議者以為怒鄰生事,猶除禮部尚書。既而遼人以失 禮言,出知潁州。
《王雲傳》:「雲字子飛,澤州人。父獻可,仕至英州剌史,知 瀘州。黃庭堅謫於涪,獻可遇之甚厚,時人稱之。雲舉 進士,從使高麗,撰《雞林志》以進,擢祕書省校書郎。」 《王綸傳》:「綸紹興二十八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二十九
年六月,朝論欲遣大臣為泛使覘敵,且堅盟好。綸請行,乃以為稱謝使,曹勛副之。至金,館禮甚隆。一日,急召」使人,金主御便殿,惟一執政在焉,連發數問,綸條 對,金主不能屈。九月,還朝,入見言:「鄰國恭順和好,皆 陛下威德所致。」宰臣湯思退等皆賀。然當時金已謀 犯江,特以善意紿綸耳。綸舊疾作,力丐外,除資政殿 大學士、知福州,上解所御犀帶賜之。明年,知建康府 兼行宮留守。敵犯江,綸每以守禦利害驛聞,上多從 之。
《章誼傳》:「誼遷樞密都承旨。紹興四年,金遣李永壽、王 翊來,求還劉豫之俘及西北人在東南者。又欲畫江 以益劉豫。時議難之,欲遣大臣為報使。參政席益以 母老辭,薦誼為代,加誼龍圖閣學士,充軍前奉表通 問使,給事中孫近副之。誼至雲中,與粘罕兀室論事, 不少屈。金人諭亟還,誼曰:『萬里銜命,兼迎兩宮,必俟』」 得請。金人乃令蕭慶授書,併以《風聞》事責誼。誼詰其 所自,金人以實告,乃還。至南京,劉豫留之,以計得歸。 帝嘉勞之,擢刑部尚書。初,席益薦誼使金,帝曰:「誼亦 母老,朕當自諭之。」誼聞命,略無難色,戒其家人勿使 母知。將行,告母曰:「是行不數月即歸,大似往年太學 謁告時爾。」及還,母竟不知其使金也。
《韓肖胄傳》:「肖胄,紹興三年拜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 密院事,充通問使,以胡松年副之。肖冑慨然受命。時 金酋粘罕專執政,方恃兵強,持和戰離合之策,行人 皆危之。肖冑入奏曰:『大臣各循己見,致和戰未有定 論。然和乃權時之宜,他日國家安彊,軍聲大振,誓當 雪此讎恥。今臣等行或半年不返命,必復有謀。宜速 進兵,不可因臣等在彼而緩之也』。」將行,母又語之曰: 「汝家世受國恩,當受命即行,勿以我老為念。」帝稱為 賢母,封榮國夫人。肖胄至金國,金人知其家世,甚重 之,往返纔半年。自帝即位,使者凡六七年未嘗報聘, 至是始遣人偕來。肖冑先北使入對,與朱勝非議不 合,力求去,以舊職知溫州,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京鏜傳》:「鏜累遷右司郎官,金遣賀生辰使來,上居高 宗喪,不欲引見。鏜為儐佐,以旨拒之。使者請少留闕 下,鏜曰:『信使之來,以誕節也。誕節禮畢,欲留何名乎? 使行,上嘉其稱職,轉中書門下省撿正諸房公事。金 人遣使來弔,鏜為報謝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則 賜宴。鏜請免宴,郊勞使康』」元弼等不從,鏜謂必不免 宴,則請徹樂,遺之。書曰:「鏜聞鄰喪者舂不相里,殯者 不巷歌。今鏜銜命而來,繄北朝之惠弔,是荷是謝。北 朝勤其遠而憫其勞,遣郊勞之使,藏式宴之儀,德莫 厚焉。外臣受賜,敢不重拜。若曰而必聽樂,是於聖經 為悖理,於臣節為悖義,豈惟貽本朝之羞,亦豈昭北 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鏜即館,相禮者趨就席,鏜曰:「若 不徹樂,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鏜弗為動,徐曰:「吾頭可 取,樂不可聞也。」乃帥其屬出館門,甲士露刃向鏜,鏜 叱退之。金人知鏜不可奪,馳白其主,主歎曰:「南朝直 臣也。」特命免樂。自是,恆去樂而後宴鏜。孝宗聞之喜, 謂輔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節義自許,有能臨危 不變如鏜者乎?」使還,入見,上勞之曰:「卿能執禮為國 家增氣,朕將何以賞卿?」鏜頓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 非畏臣也。正使臣死於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 賞乎!」故事,使還當增秩,右相周必大言於上曰:「增秩, 常典爾,京鏜奇節,今之毛遂也,惟陛下念之。」乃命鏜 權工部侍郎。四川闕帥,以鏜為安撫制置使兼知成 都府。
《施師點傳》:「乾道八年,師點假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 讀,使金,致命金。」立班既定,相儀者以親王將至,命 師點退位,師點屹立,相儀者請數四,師點正色曰:「班 立已定,尚欲何為?」不肯少動。在廷相顧駭愕,知其有 守,不敢復以為請。九年,使還,有言其事於上者,上嘉 歎不已。及後金使賀正日至闕,問館伴:「師點今居何 官?」館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師點以示之,金使恍然 曰:「一見正人,令人《眼明》。」
《范成大傳》,隆興再講和,失定受書之禮。上嘗悔之,遷 成大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充金祈請國信使。國 書專求陵寢,蓋泛使也。上面諭受書事,成大乞併載 書中,不從。金迓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幘效之。至燕 山,密草奏,具言受書式懷之入。初進國書,詞氣慷慨, 金君臣方傾聽,成大忽奏曰:「兩朝既為叔姪,而受書」 禮未稱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駭曰:「此豈獻書處 耶!」左右以笏標起之,成大屹不動,必欲書達。既而歸 館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紛 然,太子欲殺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節而歸。
《張詔傳》:詔字君卿,成州人。少隸張俊帳下,積功守和 州,嘗被旨介聘。一日,金人持所繪祐獻二陵像至館 中,皆北地服。詔向之再拜,館者問之,答曰:詔雖不識 其人,但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疑非北朝祖宗也,敢不 拜。孝宗聞而喜之,由是驟用。
《丘崇傳》:崇遷樞密院檢詳文字,被命接伴金國賀生 辰使。金曆九月晦,與《統天曆》不合,崇接使者以恩意乃徐告以南北曆法異同,合從會慶節正日隨班上 壽。金使初難之,卒屈服。孝宗喜謂崇曰:「使人聽命,成 禮而還,卿之力也。」
《劉甲傳》:「甲字師文,以樞密院檢討兼國史院編修官、 實錄院檢討官使金,至燕山,伴宴完顏者名犯仁廟 嫌諱,甲力辭。完顏更名修。自紹興後,凡出疆遇忌,俱 辭設宴,皆不得免,秦檜所定也。九月二十三日,金宴, 甲以宣仁聖烈后忌辭,還除司農少卿。」
《雲麓漫抄》:陶穀使吳越錢王,因舉酒令曰:「白玉石,碧 波亭上迎仙客。」陶對曰:「口耳王,聖明天子客錢塘。」宣 政間,林攄奉使契丹,國中新為碧室,云如中國之明 堂。伴使舉令曰:「白玉石,天子建碧室。」林對曰:「口耳王, 聖人坐明堂。」伴使云:「奉使不識字,只有口耳壬,卻無 口耳王。」林詞屈罵之,幾辱命。彼之大臣云:「所爭非國 事,豈可以細故成隙?」遂備牒奏上,朝廷一時為之降 黜。後以其罵契丹,進用至中書侍郎。
《筆記》:內侍都知閻承翰質直強幹。景德初,契丹方睦 於我,聘使往來,凡百供饋賜與程式未定,俾承翰專 掌其事。執政間有欲以漢衣冠賜彼來使者,承翰以 為不可,曰:「南北異宜,請各從其土俗而已。」上以承翰 所議為定。
景德中,初契丹通好,首命故給事中孫公僅奉使而 往。洎至彼國,屬「修聘之始,迎勞饔餼,頒給之禮,殊未 詳備。北人館待優異,務在豐腆,無所不至,然事或過 差,僅必抑而罷之,自餘皆為隨事損益,俾豐腆中度 而後已。」迄今信使往復,不改其制。
《中山詩話》:余靖兩使契丹,其情益親,能遼語,作《遼語》 詩。遼主曰:「卿能道我為卿飲。」靖舉曰:「夜宴設邏」〈厚盛也〉 臣拜洗。〈受賜〉兩朝厥荷。〈通好〉情感勒。〈厚重〉微臣雅魯。〈拜舞〉《祝若 統》。〈福祐〉《聖壽》《鐵擺》〈嵩高〉俱可忒。〈無極〉主大笑,遂為釂觴。劉沆 亦使遼,使凌壓之。契丹館客曰:「有酒如澠,繫行人而 不住。」沆應聲曰:「在北為狄,吹出塞以何妨?」仁宗待遼 有禮,不使纖微迕之,二公俱謫官。
《清波雜志》:「康定二年,劉渙奉使入西羌,招納唃廝囉 族部。蕃法,唯僧人所過不被拘留,資給飲食,渙乃落 髮僧衣。」
《澠水燕談錄》:「康定中,趙元昊既虜劉平,遂約吐蕃毋 與中國通,陰相為援。朝廷患之,擇能使絕域者,將以 恩信譙讓唃氏。尚書屯田員外郎劉渙上書,請行間 道馳至青唐城,唃氏皆頓首悔謝,請以死捍邊。因圖 畫其地形,并誓書還奏。仁宗嘉歎,進直昭文館。俄而 元昊臣服,再加刑部郎中,賜金紫。」
《夢溪筆談》:「李士衡為館職,使高麗,一武人為副,高麗 禮幣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於副使。時船 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縑帛藉船底,然後實己 物,以避漏濕。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 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取船中之物 投之海中,便不暇揀擇約投。及半,風息船定,既而點」 檢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無所失。 《鄰幾雜志》:韓忠憲使遼,其介劉太后之姻,庸而自專, 私與遼使云:「太后言兩朝歡好,傳云子孫。」韓了不知, 忽置一筵,遣臣來伴,因問:太后有此語,何故不傳?忠 憲答云:「皇太后每遣使,使人簾前受此語,戒使人令 慎重爾。」于是以手頂禮云:「兩朝生靈之福也。」
《老學庵筆記》:仁宗皇帝慶曆中,嘗賜遼使劉六符飛 白書八字,曰:「南北兩朝,永通和好。」會六符知貢舉,乃 以「兩朝永通和好」為賦題,而以「南北兩朝,永通和好」 為韻云出南朝皇帝御飛白書六符,蓋為遼畫策增 歲賂者。然其尊戴中國尚如此,則盟好中絕,誠可惜 也。
《春渚紀聞》:元祐三年,遼賀正使劉霄等入賀,東坡與 狄詠館伴,錫燕回,始行馬,而公馬小蹶,劉即前訊曰: 「馬驚無苦否?」公應之曰:「銜勒在御,雖小失無傷也。」 《畫墁錄》:元祐末,宇文昌齡命稱聘契丹皇城使張璪 价焉。張頹齡樞府難其行,璪哀請故事,死於遼,朝廷 恩數甚渥,遼棺銀裝校三百兩。既行,璪飲冷食生無 忌,昌齡戒之不納。既至遼境益甚,昌齡頗患之,禁從 者無供。璪怒罵不足,果病噤不納粥藥。至十許日,一 行人病之。既而三病三愈,竟不復命登對進前,上面 哂之,退語近臣曰:「張璪生還奈何?」詣政堂,諸公大笑: 昌齡直被他害殺,每夜使人防視,若有些好惡,只是 自家不了。至其家,婦孫睥睨阿翁,划地「又卻來也。」 《揮塵後錄》:紹聖初,孟后廢處道宮,偶遼國遣使來,詔 命邢和叔館之。邢白時宰章子厚曰:北使萬一問及 瑤華事,何以為詞?子厚曰:「當云罪如詔書。」已而北人 不及之,忽問曰:「南朝近日行遣元祐人,何邪?」邢即以 子厚語答之,歸奏泰陵大喜,以謂善於專對。
《老學庵筆記》:趙相挺之使金,方盛寒,在殿上,金主忽 顧挺之耳,愕然,急呼小臣指示之,蓋閹也。俄持一小 玉合子至,合中有藥,色正黃,塗挺之兩耳周匝而去, 其熱如火。既出殿門,主客者揖賀曰:「大使耳,若用藥遲,且拆裂缺落,甚則全耳皆墮而無血。」扣其玉合中 藥為何物,乃不肯言,但云:「此藥市中亦有之,價甚貴」, 方匕直錢數千。某輩早朝遇極寒則塗少許。吏卒輩 則別有藥,以狐溺調塗之亦效。
《卻掃編》:政和中,杜相充以列卿使遼時新更左右僕 射為太宰少宰。既至遼,館伴者問:「南朝新定宰相官 名,亦有據乎」,杜曰:「『曾讀《周禮》否』?館伴者不悅曰:《周禮》 豈不嘗讀,正以《周官》太宰卿一人,則天官之長也,小 宰、中大夫二人,其屬耳,安得相抗而為二宰哉?」杜無 以應。及還,以失言被黜。
《老學庵筆記》:「魏道弼參政使金人軍中,抗辭不撓。金 人大怒,欲於馬前斬之,揮劎垂及頸而止,故道弼頭 微偏。」
《國老談苑》:趙世長以宗正卿北使,時九月,既宴薦瓜, 主客舉謂世長曰:「北方氣候誠早,彼想未也。」世長對 曰:「本朝來歲季夏,此味方盛,故知其節物晚也。」 《貴耳集》:孝廟在御,北使進國書,必起御座三步,中貴 取進,忽賀正使至殿上,去御座數十步,必欲屈萬乘 親臨,移時不決。知閣王抃忽撒起國書云:「駕興,虜使 失儀。」而孝廟喜王抃之機捷。孝廟《聖語》云:「在朝無一 人乞斬北使者。」毘陵丁逢以選人上書乞斬北使,不 執臣禮以存中國之體。孝廟大喜,即改京秩。
《老學庵筆記》:「淳熙己酉,金國賀登寶位使,自云悟室 之孫,喜讀書。著作郎權兵部郎官,鄧千里館之。因遊 西湖,至林和靖祠堂,忽問曰:『林公嘗守臨安耶』?千里 笑而已。」
《貴耳集》:石湖范至能成大以中書舍人為祈請使,至 鹵庭,頗立節。葛王臨辭有言曰:「天下是天下之天下, 有德者得之。但使宋帝修德而已,不憂天下之不歸。 壽皇所以聖德日新,基於此也。」
《老學庵筆記》:謝子肅使回云:金群臣自徒單相以下, 大抵皆白首老人,徒單年過九十矣。又云:金姓多三 兩字,又極怪,至有姓斜卯者。己酉春,金移文境上曰: 「皇帝生日本是七月,今為南朝使人冒暑不便,已權 改作九月一日。」其內鄉之意,亦可嘉也。
《貴耳集》:壽皇議遣湯鵬舉使金,沈詹事樞在同列,間 發一語,操吳音曰:「官家好獃。」此語遂達於上,大怒,差 四從官審責沈曾與不曾有此語,對云:「臣有此語。」即 日謫筠州。湯侍御史使金,壽皇專差中貴𣅿𣅿等人, 使回程先取國書,星夜以聞。壽皇得之,啟匣元封不 開,國書復回。湯以專對失職得謫,湯以先言有驗得 歸。
謝文昌源明館伴北使時,寧廟初即位,定冊時,諸臣 頗有議論,北使忽問謝云:「伊尹放太甲於桐,此何義?」 指光宗屬疾而言。謝答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 之志則不可。避一篡字。」朝論甚偉。
《金史劉筈傳》:皇統元年,筈充江南封冊使,假中書侍 郎。既至臨安,而宋人牓其居曰「行宮。筈曰:『未受命而 名行宮,非也。請去牓而後行禮』。」宋人驚服其有識,欲 厚賄說之,奉金珠三十餘萬,而筈不之顧,皆歎曰:「大 國有人焉!」
《梁肅傳》:「肅改刑部尚書,宋主屢請免立受國書之儀, 世宗不從。及大興尹璋為十四年正旦使,宋主使人 就館,奪其書而重賂之。璋還杖一百五十,除名,以肅 為宋國詳問使。其書略曰,盟書所載,止於帝加皇字, 免奉表稱臣,稱名再拜,量減歲幣,便用舊儀,親接國 書。茲禮一定,於今十年。今知歲元國信使到彼,不依 禮例引見,輒令迫取於館。姪國禮體當如是耶?往問 其詳,宜以誠報。」肅至宋,宋主一一如約,立接國書。肅 還,附書謝,其略曰:「姪宋皇帝謹再拜致書於叔大金 應天興祚欽文廣武仁德聖孝皇帝闕下:惟十載遵 盟之久,無一毫成約之違。獨顧禮文,宜存折衷。矧辱 函封之貺,尚循躬受之儀。既俯迫於」輿情,常屢伸於 誠請。因歲元之來使,遂商搉以從權,敢勞將命之還, 先布鄙悰之懇。自餘專使肅控請,祈肅還至泗州,先 遣都管趙王府長史駝滿蒲馬入奏,世宗大喜,欲以 肅為執政,左丞相良弼曰:「梁肅可相,但使宋,還即為 之,宋人自此輕我矣。」上乃止。
《張通古傳》:通古,易州易縣人。除中京副留守,為詔諭 江南使。宋主欲南面,使通古北面,通古曰:「大國之卿, 當小國之君,天子以河南陝西賜之宋,宋約奉表稱 臣,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貶損使者,使者不敢傳詔。」 遂索馬欲北歸。宋主遽命設東西位,使者東面,宋主 西面受詔,拜起皆如儀。使還,聞宋已置戍河南,謂送 伴韓肖胄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國,南國當思圖報大 恩。今輒置守戍,自取嫌疑。若興師問罪,將何以為辭! 江左且不可保,況齊乎!」肖胄惶恐曰:「敬聞命矣。」即馳 白宋主,宋主遽命罷戍。通古至上京,具以白宗幹,及 其部置未定,當議收復。宗幹喜曰:「是吾志也。」即除參 知行臺尚書省事。
《黃久約傳》:「久約授左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為賀宋生日副使。至臨安,適館伴使病,宋人議欲以副使代 行使事,久約曰:『設副使亦病,又將使都轄掌儀輩行 禮乎』?竟令國信使獨前行,副使與館伴副使聯騎如 故,乃終禮而還。」
《元史速哥傳》:速哥,蒙古怯烈氏,世傳李唐外族。父懷 都,事太祖,嘗從飲班朮居河水。速哥為人,外若質直, 而內實沉勇有謀,雅為太宗所知。命使金,因俾覘其 虛實,語之曰:「『即不還,子孫無憂不富貴也』。速哥頓首 曰:『臣死職耳,奉陛下威命以行,可無慮也』。」帝悅,賜所 常御馬。至河,金人閉之舟中,七日,始登南岸,又三旬 乃達汴。及見金主曰:「天子念爾土地日狹,民力日疲, 故遣我致命。爾能共修歲幣,通好不絕,則轉禍為福 矣。」謁者令下拜,速哥曰:「我大國使,為爾屈乎?」金主壯 之,取金巵飲之酒,曰:「歸語汝主,必欲加兵,敢率精銳 以相周旋,歲幣非所聞也。」速哥飲畢,即懷金巵以出。 速哥雖佯為不智,而默識其地理阨塞,城郭人民之 強弱。既復命,備以虛實告,且以所懷金巵獻。帝喜曰: 「我得金於汝手中矣。」復以賜之。
《輟畊錄》:翰林學士元文敏公明善字復初,清河人。參 議中書日,會朝廷遣蒙古大臣一員使交趾,公副之。 將還國之偽主賚以金,蒙古受之,公固辭,偽主曰:「彼 使臣已受矣,公獨何為?」公曰:「彼所以受者,安小國之 心;我所以不受者,全大國之體。」偽主歎服。
《中州野錄》:「徐芳谷字明善,鄱陽人。至正間任江西等 處提舉,嘗奉使交趾國,其王子陳日炫聞公善詩,舉 巵酒立召索吟,公遂口占云:『乘傳入南中,雲章照海 紅。天邊龍虎氣,南徼馬牛風。日月八荒燭,車書萬里 同。丹青入王會,茅土祚無窮』。日炫遂納款奉貢,公聲 名大振。」
《見聞錄》:侯璡,永樂鄉試第一,交趾黎麟請命公輔禮 部侍郎章公往錫封。至其境,關門低且隘,先驅者謂 當傴度,公止之曰:「此中國所謂狗竇也,于土人出入 則宜。今天命下臨,不可由此度。」迓者驚愕,為撤關而 入,由是蠻人益謹,禮不敢肆。既歸,毫髮無所受。 宣廟嗣位,交趾黎利弗靖、成山侯王通等用兵無功。 時廬陵羅公簡為御史,陞工部右侍郎,與李琦等齎 璽書諭利,未至而通與利和,自率眾出境矣。眾止公 勿往,公曰:「王通師敗辱國,我受命諭賊,可退縮不進 乎?賊雖凶暴,必不敢拒。」詔與琦亟馳至其國,宣上恩 意。利惶恐,率其屬拜,自首其過,遣使獻金,又奉表詣 闕稱謝,且請立陳氏之孫。暠復命公往立之。既至,利 以暠已死,乃張筵,列女樂設宴。公叱曰:「暠死爾,國人 安可淫樂!」盡擊破其尊罍樂器。時天晴,忽陰風起,大 雨,雷震焚利居室。利懼,貢方物,表謝還朝。
行人司部雜錄
[编辑]《續明道雜志》:嘉祐中,韓魏公當國,遣使出諸道,以寬 恤民力為名。使既行,魏公大悔之,每見外來賓客,必 問寬恤使者不擾郡縣否,意恐詔使騷擾,民重不安 也。無幾,皆罷之。王荊公行新法,每遣使,其大者曰察 訪,小至於興水利,種稻田,皆遣使,使者項背相望於 道。荊公嘗言:「讀《大》《小雅》,言周文武故事,而《小雅》第二」 篇便言:「皇皇者華,君遣使臣」,故遣使為先務。二公所 見如是。
《讀書鏡》:宣和時,傅忠肅公察為接伴使,時金人已渝 盟,公至燕山,聞斡離不入寇,或勸其毋遽行,公曰:「御 命而行,聞難而止,若君命何?」遂去不顧。陳忠肅公過 庭,當金人再犯京師,議割兩河,須大臣皆行,聶昌、耿 南仲皆以事辭,公曰:「主憂臣辱,臣願效死。」欽宗揮涕 嘆息遣之。壯哉兩忠肅也!苟有聞二公之風者,則奉 使渡海,必不捐印而還;遣勘出關,自當膏車而去。庶 幾所謂「東西南北,惟上所使」者歟!
《西峰淡話》:「國初差行人極易,故行人官極多,而資格 亦不貴。後則不然矣。如民有輸粟千石以上者,必降 璽書,使行人至其家,旌為義民」,此蓋鄭重獎掖。不然 行人固易差,璽書豈易降其家乎?今於報功旌善俱 草草矣,人焉肯自奮。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