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43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百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三十二卷目錄
將帥部彙考二
梁〈總一則〉
北魏〈總一則 明元帝永興一則 孝文帝太和二則 孝明帝正光一則 孝莊帝建
義一則 前廢帝普泰一則 孝靜帝天平一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武帝建德一則〉
隋〈總一則〉
官常典第四百三十二卷
將帥部彙考二
[编辑]梁
[编辑]梁以《大司馬》《大將軍》列三公,而中外將軍名號數百, 其班次有差。
按《隋書百官志》:「梁武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齊之舊, 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將軍、大司馬、太尉、司徒、司 空、開府儀同三司等官。諸公及位從公開府者,置官 屬,有長史、司馬、諮議參軍、掾屬從事中郎、記室主簿、 列曹參軍、行參軍、舍人等官。其司徒則有左右二長 史,又增置左西掾一人,自餘僚佐,同於二府,有公則」 置,無則省。而《司徒》無公,唯省舍人,餘官常置。開府儀 同三司,位次三公,諸將軍、左右光祿大夫,優者則加 之,同三公,置官屬。
又詔以將軍之名高卑舛雜,命更加釐定。于是有司 奏置一百二十五號將軍,以鎮、衛、驃騎、車騎為二十 四班。
內外通用
《四征》:
東西南北止施外
四中為二十三班:
軍衛撫護止施內
八鎮,為二十二班。
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後,止施在內。
《八安》為二十一班。
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後,止施在內。
四平。
東西南北
《四翊》為二十班。
左右前後
凡三十五號為一品,是為「重號」;「將軍」、《忠武》、軍師,為十 九班;武臣、爪牙、龍騎、雲麾,為十八班。
代舊前、後、左右四將軍。
鎮兵、翊師、宣惠、宣毅,為十七班。
代舊四中郎
十號為一品,智威、仁威、勇威、信威、嚴威,為十六班。
代舊征鹵
智武、仁武、勇武、信武、嚴武為十五班。
代舊冠軍
十號為一品,所謂「五德將軍」者也。輕車、征遠、鎮朔、武 旅、貞毅,為十四班。
代舊《輔國》,凡將軍加大者,唯至貞毅而已,通進一階,優者方得比加,位從公。凡督府置長史、司馬,諮議諸曹有錄事、記室等十八曹。天監七年,更置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各一人。
寧遠、明威、振遠、電、耀、威耀,為十三班。
代舊寧朔
十號為一品。武威、武騎、武猛、壯武、《飈武》,為十二班;電 威、馳銳、追鋒、羽騎、突騎,為十一班,十號為一品;折衝、 《冠武》、和戎、安壘、猛烈為十班;掃狄、雄信、掃鹵、《武銳》、摧 鋒,為九班,十號為一品;略遠、貞威、決勝、開遠、光野為 八班;厲鋒、輕銳、討狄、蕩鹵、蕩夷,為七班,十號為一品。 武毅、鐵騎、樓船、宣猛、樹功為六班;克狄、平鹵、討夷、平 狄、威戎為五班,十號為一品;伏波、雄戟、長劍、衝冠、雕 騎為四班;《佽飛》《安夷》、克戎、綏狄、威鹵為三班,十號為 一品;前鋒、武毅、開邊、招遠、金威為二班;綏鹵、蕩寇、殄 鹵、橫野、馳射為一班,十號為一品。凡十品二十四班, 亦以班多為貴。其制品十,取其盈數。班二十四,以法 氣序。制簿悉以大號居後,以為選法,自小遷大也。前 史所記,以位得從公,故將軍之名,次於台槐之下。至 是備其班品,敘於百司之外。其不登二品應須軍號 者,有牙門。
代舊建威
期門為八班。
代舊建武
《候騎》。
代舊振威
熊渠為《七班》。
代舊振武
《中堅》:
代舊奮威
典戎為六班
代舊奮武
戈船:
代舊揚威
繡衣為五班。
代舊揚武
《執訊》。
代舊廣威
行陣為四班:
代舊廣武
「鷹揚」為三班,《陵江》為二班,「偏將軍、裨將軍」為一班,凡 十四號,別為八班,以象八風,所施甚輕。又有武安、鎮 遠、雄義為二十四班。
擬車騎
「四撫」,為二十三班。
「東南西北」 《擬四征》,
《四寧》為二十二班。
東南西北擬四鎮
四威,為二十一班。
東南西北擬四安
四綏,為二十班。
東南西北擬四平
凡十九號為「一品。」《安遠》、「安邊」為十九班。
擬忠武軍師
「輔義、安沙、衛海」、撫河,為十八班。
擬武臣等四號
平遠、撫朔、寧沙、航海為十七班。
擬鎮兵等四號
凡十號為一品。「翊海、《朔野》《拓遠》《威河》龍幕」,為十六班。
擬智威等五號
威隴、安漠、綏邊、寧寇、梯山,為十五班。
擬智武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寧境、「綏河、明信、明義、威漠」,為十四班。
擬輕車等五號
「安隴、向義、宣節、振朔、候律」,為十三班。
擬寧遠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平寇、「定遠」、「陵海」、「寧隴」、「振漠」,為十二班。
擬武威等五號
「馳義、橫朔、明節、執信、懷德」,為十一班。
擬電威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撫邊」、「定隴」、「綏關」、「立信」、「奉義」,為十班。
擬折衝等五號
「綏隴」、「寧邊」、「定朔」、「立節」、「懷威」為九班。
擬掃狄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懷關」、「靜朔」、「掃寇」、「寧河」、「安朔」,為八班。
擬略遠等五號
《揚化》《超隴》《執義》《來化》《度嶂》為七班。
擬厲鋒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平河、振隴、雄邊、橫沙、寧關,為六班。
擬武毅等五號
「懷信、宣義、弘節、浮遼」、「鑿空」為五班。
擬克狄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捍海」、「款塞」、「歸義」、「陵河」、「明信」,為四班。
擬伏波等五號
「奉忠守義」,「弘信仰化」,立義為三班。
擬佽飛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綏方、奉正、承化、浮海、度河,為二班。
擬前鋒等五號
「懷義、奉信、歸誠」、懷澤、「伏義」為一班。
擬綏鹵等五號
凡十號為「一品。」
大,凡一百九號將軍,亦為十品二十四班,正施於外 國。及大通三年,有司奏曰:「天監七年,改定將軍之名, 有因有革。普通六年,又置百號將軍,更加刊正,雜號 之中,微有移異。大通三年,奏移寧遠班中、明威將軍 進輕車班中,以輕車班中、征遠、度入寧遠班中。又置 安遠將軍代貞武,宣遠代明烈。其戎夷之號,亦加附」 擬。選序則依此承用,遂以定制。轉則進一班,黜則退 一班。班,即階也。同班以優劣為前後,有鎮、衛、驃騎、車 騎同班,四中、四征同班,八鎮同班,八安同班,四平、四 翊同班忠武、軍師同班武臣、爪牙、龍騎、雲麾、冠軍同 班鎮兵、翊師、宣惠、宣毅四將軍,東南、西、北四中郎將 同班智、威、仁威、勇威、信、威、嚴、威同班智武、仁武勇、《武 信》《武嚴》、武。同班謂為「五德將軍。」《輕車》《鎮朔》《武旅》《貞毅》、 明威。同班寧遠、《安遠》《征遠》《振遠》《宣遠》。同班威雄、《威猛》 《威烈》《威振》《威信》《威勝》《威略》《威風》《威力》《威光》同班武猛、 《武略》《武勝》《武力》《武毅》《武健》《武烈》《武威》《武銳》《武勇》。同班 猛毅、《猛烈》《猛威》、猛銳猛震、猛進、《猛智》《猛威》《猛勝》《猛駿》。 同班壯武、《壯勇》《壯烈》《壯猛》《壯銳》《壯盛》《壯毅》《壯志》《壯意》 《壯力》;同班驍雄、《驍桀》《驍猛》《驍烈》《驍武》《驍勇》《驍銳》《驍名》 《驍勝》、驍迅;同班雄猛、雄威、雄明、雄烈、雄信、《雄武》《雄勇》 《雄毅》、雄壯、雄健;同班忠勇、忠烈、忠猛、《忠銳》、忠壯、忠毅忠捍、忠信、忠「義、忠勝;同班明智、明略、明遠、明勇、明烈、 明威、明勝、明進、明銳、明毅;同班光烈、光明、光英、光遠、 光勝」、《光銳》《光命》《光勇》《光戎》、「《光野》,同班。」《飆勇》《飆猛》《飆烈》 《飆銳》《飆奇》《飆決》《飆起》《飆略》、「《飆勝》《飆出》,同班。」《龍驤》、武視、 雲旗、《風烈》、電威、《雷音》、馳銳、追銳、羽騎、突騎,同班。《折衝》 《冠武》,和戎、安壘、《超猛》、英果、掃鹵、《掃狄》《武銳》、摧鋒,同班。 《開遠》、略遠、貞威、決勝、清野、堅銳、輕銳、《拔山》《雲勇》、振旅, 同班。《超武》,鐵騎、樓船,《宣猛》、樹功,克狄、平鹵、「《稜威》《昭威》 《威戎》同班,《伏波》《雄戟》《長劍》《衝冠》《雕騎》《佽飛》《勇騎》《破敵》 《克敵》《威鹵》同班,《前鋒》《武毅》《開邊》《招遠》《金威》《破陣》《蕩寇》 《殄鹵》《橫野》《馳射》同班,《牙門》、期門同班,《候騎》《熊渠》同班, 《中堅》《典戎》同班,《執訊》《行陣》同班」,《伏武》《懷奇》同班,偏裨 將軍同班,凡二百四十,號為四十四班。又雍州置寧 蠻校尉,廣州置平越中郎將。北涼、南秦置西戎校尉, 南秦梁州置平戎校尉,寧州置鎮蠻校尉,西陽、南新 蔡、晉熙、廬江等郡置鎮蠻護軍,武陵郡置安遠護軍, 巴陵郡置度支校尉。皆立府,隨府主號輕重而不為 定。其將軍施於外國者,雄義、鎮遠、武安同班擬鎮、衛 等三號,四撫同班擬四征,四威同班擬四安,四綏同 班擬四平,安遠、安邊同班擬「忠武」等號。「撫河、衛海」、安 沙、輔義;同班擬「武臣」等號。「航海、寧沙、撫朔、平遠」、同班 擬「鎮兵」等號。「龍幕、威河、和戎、拓遠、朔野」、「翊海」、同班擬 「智威」等號。「梯山、寧寇、綏邊、安漠、威隴」五號同班擬「智 武」等號。「威漠、明義、昭信、綏河、寧境」;同班擬「輕車」等號。 「候律、振朔、宣節、向義」、「安隴」同班擬「寧遠」等號。「振漠、寧 隴、陵海、安遠、平寇、同班擬威雄」等號「懷德、執信、明節、 橫朔、馳義、同班擬武猛」等號「安朔、寧河、掃寇、靜朔、懷 關同班擬驍雄」等號「度嶂、奉化、康義、超隴、揚化、同班 擬猛烈」等號「寧關、橫沙、雄邊、振隴、平河、同班擬忠勇」 等號「鑿空、浮遼、弘節、宣義、懷信、同班擬明智」等號「明 信、陵河、歸義、款塞、扞海、同班擬光烈」等號。「立義、仰化、 弘信、守義、奉忠、同班擬飆勇」等號。「奉誠、立誠、建誠、顯 誠、義誠同班擬龍驤」等號。「尉遼、寧渤、綏嶺、威塞、通候、 同班擬折衝」等號。「掃荒、威荒、定荒、開荒、理荒、同班擬 開遠」等號。「奉節、歸節、建節、效節、伏節、同班擬超武」等 號。「渡河、陵海、承化、奉正、綏方、同班擬伏波」等號。「伏義、 懷澤、歸誠、奉信、懷義」,同班擬「前鋒」等號,凡一百二十 五將軍,二十八班,並施外國戎號,准於中夏焉。大同 四年,魏彭城王爾朱仲遠來降,以為定洛大將軍,仍 使其北討,故名云。
北魏
[编辑]魏制,「自大將軍至偏裨將軍」,品列為九。
按《魏書官氏志》:「舊制,緣邊皆置鎮都大將,統兵備禦, 與刺史同。城隍倉庫,皆鎮將主之,但不治民,故為重 於刺史。自太祖至高祖初,其內外百官屢有減置,或 事出當時,不為常目,如萬騎飛鴻,常忠直意將軍之 徒是也。」
大司馬大將軍,第一品上。
「都督中外諸軍事。」第一品中。
諸開府、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二將軍加大者位在二司上〉 衛將軍。〈加大者次儀同三司〉
右《三將軍》,第一品下。
都督府、州諸軍事,從第一品上。
《四征》:〈加大者次衛將軍〉從一品中。
四鎮:〈加大者次尚書令〉從第一品下:
中軍將軍、 鎮軍將軍。
撫軍將軍。
右「三將軍加大」 者,秩次《四征》下,俱從第一品下。
都督三州諸軍事、 領軍將軍
護軍將軍。〈二將軍與領護不並置〉
右第二品上
領軍 護軍。〈二職若侍臣帶者加中〉
右第二品中
《四安》。〈加大者秩次三少下〉 凡將軍:〈三品已下五品已上加大者〉
右第二品下
前後左右將軍, 「四平。」〈加大者秩次護軍下〉 左衛將軍。
右從第二品上
武衛將軍、 都督一州諸軍事。
右衛將軍。
右從第二品下
征鹵將軍、 輔國將軍。
龍驤將軍。
右第三品上
南北東、西中郎將
護匈奴、羌、戎、夷、蠻、越中郎將。
右第三品中
「羽林中郎將。」 「護羌戎夷蠻越校尉」
右第三品下
驍騎將軍 前、後、左、右軍將軍
右從第三品上
「射聲校尉。」 「《越騎》校尉。」「屯騎校尉。」 《步兵校尉》
「長水校尉」 監軍。
右從第三品中
鎮遠將軍、 《安遠將軍》。
「建遠將軍」、 建中將軍。
建節將軍, 《立義》將軍。
《立忠將軍》, 《立節將軍》。
恢武將軍、 勇武將軍。
「曜武將軍。」 「昭武將軍。」
顯武將軍、 直閤將軍。
右從第三品下
《中堅將軍》, 《中壘將軍》。
寧朔將軍。 揚威將軍。
右第四品上
「建威將軍。」 「振威將軍。」
奮威將軍。
右第四品中
建武將軍、 振武將軍。
「奮武將軍。」 「揚武將軍。」
廣武將軍、 廣威將軍。
右第四品下
「羽林郎將。」 「《高車》羽林郎將。」
右從第四品上
《戟楯虎賁將軍》。 《募員虎賁將軍》。
高車虎賁將軍 左右積弩射將軍
強弩將軍。
右從第四品下
鷹揚將軍。 《折衝》將軍。
寧遠將軍。 揚烈將軍。
「伏波將軍。」 《陵江將軍》。
平漠將軍。
右第五品上
輕車將軍, 威遠將軍。
虎威將軍。 「殿中將軍。」
右第五品中
武士將軍、 虎賁郎將。
宿衛將軍。
右從第五品上
員外將軍。
右從第五品中
《附義中郎將》 《歸義中郎將》
《率義中郎將》 《順義中郎將》。
《戟楯》虎賁司馬。 《募員》虎賁司馬。
高車虎賁司馬, 戟楯虎賁將。
《募員虎賁將》, 《高車》虎賁將,
右從第五品下
宣威將軍。 明威將軍。
襄武將軍。 厲威將軍。
右第六品上
威烈將軍, 《威寇將軍》。
威鹵將軍, 威戎將軍。
威武將軍。
右第六品中
「武烈將軍。」 「武毅將軍。」
武奮將軍。
右第六品下
「綏遠將軍。」 《綏鹵將軍》。
綏邊將軍。
右第七品上
《討寇將軍》, 《討鹵將軍》。
《討難將軍》 《討夷將軍》。
右第七品中
盪寇將軍, 盪鹵將軍。
《盪難將軍》 《盪逆將軍》。
右第七品下
《殄寇將軍》, 《殄鹵》將軍。
《殄難將軍》。 《殄夷》將軍。
右第八品上
掃寇將軍, 掃鹵將軍。
掃難將軍, 掃逆將軍。
右第八品中
《厲武將軍》, 《厲鋒將軍》。
《虎牙》將軍, 《虎奮》將軍。
右第八品下
《廣野將軍》。 《橫野將軍》。
偏將軍、 裨將軍
右第九品上
明元帝永興四年七月己巳朔東巡置四廂大將又放十二時置十二小將
[编辑]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云云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十二月降車騎將軍秩依魏晉舊事
[编辑]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云云。
太和十九年八月。初置直齊御仗左右武官。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云云。
孝明帝正光元年七月置左右衛將軍各二人
[编辑]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云云。
孝莊帝建義元年詔從戎優授大階之典又拜大將軍位丞相上增置佐吏
[编辑]按《魏書孝莊帝本紀》,「建義元年六月己酉,詔諸有私 馬仗從戎者,職人優兩大階,亦授實官,白民出身外 優兩階,亦授實官。若武藝超倫者,雖無私馬,亦依前 條;雖不超倫,但射槊翹關一藝而膽略有施者,依第 出身外特優一大階,授實官;若無姓第者,從八品出 身,階依前加,特授實官。秋七月丁巳,詔從四品以上」 從征者不得優階,正四品者優一階;軍級從三品以 上,從征四品者優一大階,正五品以下還依前格。若 有征階十餘,計入四品三品,限授五階。按《官氏志》, 「孝莊帝初,以尒朱榮有扶翼之功,拜柱國大將軍,位 在丞相上,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增佐吏。」
前廢帝普泰 年武衛將軍增置六人
[编辑]按《魏書前廢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云云。
孝靜帝天平四年置京畿大都督立府置佐
[编辑]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永安以後,遠 近多事,置京畿大都督,復立州都督,俱總軍人。天平 四年夏,罷六州都督,悉隸京畿,其京畿大都督仍不 改焉,立府置佐。」
北齊
[编辑]北齊以大司馬、大將軍稱「二大開府」,典司武事。領軍 府、領左右府,護軍府皆有將軍、校尉之屬。又自一品 至九品有驃騎、車騎諸將軍,以賞勳庸。
按《隋書百官志》:「後齊制官,多循後魏,置太師、太傅、太 保,是為三師,擬古上公,非勳德崇者不居。次有大司 馬、大將軍,是為二大,並典司武事。次置太尉、司徒、司 空,是為三公。三師、二大、三公府三門,當中開黃閤,設 內屏,各置長史、司馬、諮議參軍,從事中郎,掾屬、主簿、 錄事、功曹、記室、戶曹、金曹、中兵、外兵、騎兵、長流、城局、 刑獄等參軍事,東西閤祭酒及參軍事,法、墨、田、水、鎧、 集、士等曹行參軍,兼左戶、右戶行參軍,長兼行參軍 參軍,督護等員。」司徒則加有左右長史,三公下次有 儀同三司加開府者,亦置長史已下官屬,而減記室, 倉、城、局、田、水、鎧、士等七曹各一人,其品亦每官下。三 府一階,三師二大。置佐史,則同太尉府。乾明中又置 丞相,河清中分為左右,亦各置府僚云。
領軍府,將軍一人,掌禁衛宮掖,朱華閣外,凡守衛官 皆主之。輿駕出入,督攝仗衛。中領軍亦同。有長史、司 馬、功曹、五官、主簿、錄事,釐其府事。又領左右衛、領左 右等府。
左右衛府將軍各一人,掌左右廂所主,朱華閣以外, 各武衛將軍二人貳之。皆有司馬、功曹、主簿、錄事,釐 其府事。其御仗屬官,有御仗正副都督、御仗五職,御 仗等員。其直盪屬官,有直盪正副都督、直入正副都 督,《勳武前鋒》正副都督、《勳武前鋒》五藏等員。直衛屬 官,有直衛正副都督、翊衛正副都督、前鋒正副都督 等員。直突屬官有直突都督,勳武前鋒散都督等員。 直閣屬官有朱衣直閣、直閣將軍,直寢、直齋、直後之 屬。又有武騎、雲騎將軍各一人,驍騎、遊擊前後左右 等四軍將軍,左右中郎將各五人,步兵、越騎、射聲、屯 騎、長水等校尉,奉車都尉等各十人,武賁中郎將,羽 林監各十五人,冗從僕射三十人,騎都尉,六十人。積 弩、積射、強弩等將軍及武騎常侍各二十五人。殿中 將軍,五十人,員外將軍,一百人。殿中司馬督五十人, 員外司馬督一百人。
領左右府,有「領左右將軍」、「領千牛備身。」又有左右備 身正副都督、左右備身五職、左右備身員。又有刀劍 備身正副都督、刀劍備身五職、「刀劍備身員。」又有備 身正副都督、備身五職員。
護軍府,將軍一人,掌四中關津。輿駕出則護駕。中護 軍亦同,有長史、司馬、功曹、五官、主簿、錄事,釐其府事。 其屬官,東西南北四中府皆統之。四府各中郎將一 人,長史、司馬、錄事參軍,統府錄事各一人。又有統府 直兵及功曹、倉曹、中兵、外兵、騎兵、長流、城局等參軍 各一人,法、田、鎧等曹行參軍各一人。又領諸關尉、津 尉。
特進、左右光祿、金紫、銀青等光祿大夫,用人俱以舊 德就間者居之。自一品已下,從九品已上。又有驃騎、 車騎、衛、四征、四鎮、中軍、鎮軍、撫軍、翊軍、四安、冠軍、輔 國、龍驤、鎮遠、安遠、建忠、建節、中堅、中壘、「振威、奮威、《廣 德》、弘義、折衝、制勝、《伏波》《陵江》《輕車》《樓船》、勁武、昭勇、明 威、顯信、度遼、橫海、踰岷、《越嶂》《戎昭》武毅、雄烈、恢猛、揚」 麾曜鋒,蕩邊開城,靜漠綏戎,平越殄夷,飛騎《隼擊》,《武牙》《武奮》,清野橫野,「偏裨等將軍,以褒賞勳庸。」
「三等諸鎮,置鎮將、副將、長史、錄事參軍,倉曹、中兵、長 流、城局等參軍事,鎧曹行參軍,市長、倉督」等員。 《三等戍》,置戍主、副掾、隊主、副等員。
北周
[编辑]後周初,有八柱國大將軍,後並改封。又有十二大將 軍,以統開府。
按《周書侯莫陳崇傳》:「後初,魏孝莊帝以尒朱榮有翊 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榮敗後,此官 遂廢。大統三年,魏文帝復以太祖建中興之業,始命 為之。其後功參佐命,望實俱重者,亦居此職。自大統 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太祖位摠百揆,督中外 軍。魏廣陵王欣,元氏懿戚,從容禁闈而已,此外六人」, 各督二大將軍,分掌禁旅,當爪牙禦侮之寄。當時榮 盛,莫與為比。故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云。今 并十二大將軍,錄之於左:
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尚書左僕射、隴右 行臺、少師、隴西郡開國公李虎。
使持節、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宗伯、大司徒、廣陵王元 欣
使持節、太保、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 公李弼。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 獨《孤信》。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 趙貴。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 于謹。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侯 《莫陳崇》
右「與《太祖》」為「八柱國。」〈「後並改封。」 此並太祖時爵。〉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少保、廣平王元贊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淮王元育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齊王元廓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秦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 武郡開國公宇文導。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國公侯莫陳《順》,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雍七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 陽郡開國公達奚《武》。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陽平公《李遠》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國公豆盧寧,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博陵 郡開國公賀《蘭祥》。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陳留郡開國公楊忠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 郡開國公王雄。
右十二大將軍,又各統開府二人,每一開府領一軍兵,是為二十四軍。自大統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河南,並不在領兵之限。此後功臣位至柱國及大將軍者眾矣,咸是散秩,無所統御。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之後,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諸公之下,不得預於此列。
武帝建德二年大選諸軍將帥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二年「六月壬子,大選諸軍將 帥。丙辰,帝御露寢,集諸軍將,勗以戎事。」
隋
[编辑]隋設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左右領軍、左右監 門、左右領軍等府,掌內外軍事。
按《隋書百官志》,「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各大將 軍一人,將軍二人,並有長史、司馬、錄事,功、倉、兵騎等 曹參軍,法曹、鎧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左右衛、左 右武候各六人,左右武衛各八人,等員。」
左右衛,掌宮掖禁禦,督攝仗衛。又各有直閤將軍六 人,直寢十二人,直齋、直後各十五人,並掌宿衛侍從。 奉車都尉六人,掌馭副車;武騎常侍十人,殿內將軍 十五人,員外將軍三十人,殿內司馬督二十人,員外 司馬督四十人,並以參軍府朝出使勞問。左右衛又 各統親衛,置開府、左勳衛、開府,左翊一開府、二開府、 三開府、四開府及武衛、《武候領軍》。〈東宮領兵開府淮此〉府置開 府一人。有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等曹參軍,法曹行 參軍,各一人,行參軍三人。又有「儀同府武衛、武候、領 軍。」〈東宮領兵儀同皆准此〉儀同已下,置員同開府,但無行參軍 員。諸府皆領軍坊,每坊〈東宮軍坊准此〉置坊主一人,佐二人, 每鄉「團。」〈東宮鄉團准此〉置團主一人,佐二人。左右武衛府無 直閤已下員,但領外軍宿衛。
左右武候,掌車駕出,先驅後殿,晝夜巡察,執捕姦非。 烽候道路,水草所置。巡狩師田,則掌其營禁。右加置 司辰師,四人。漏刻生,一百一十人。
左右領左右府,各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掌侍衛左右,供御兵仗。領千牛備身十二人,掌執千牛刀。備身 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備身六十人,掌宿衛侍從。 各置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二曹參軍事,鎧曹行參 軍各一人,等員。
左右監門府,各將軍一人,掌宮殿門禁及守衛事。各 置郎將二人,校尉、直長各三十人,長史、司馬、錄事及 倉、兵曹參軍,鎧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四人。等員。 左右領軍府各掌十二軍籍帳、差科、辭訟之事。不置 將軍,唯有長史、司馬,掾屬及錄事,功、倉、戶、騎、兵等曹 參軍,法、鎧等曹行參軍各一人,行參軍十六人。等員。 又置《明法》四人,隸於法司,掌律令輕重。
煬帝即位,多所改革,改左右衛為「左右翊衛」,左右備 身為「左右騎尉」,左右武衛依舊名;改領軍為「左右屯 衛」,加置左右禦,改左右武候為「左右候衛」,是為十二 衛。又改領左右府為「左右備身府」,左右監門依舊名。 凡十六府。其朝之班序,以品之高卑為列,品同則以 省府為前後,省府同則以局署為前後焉。
十二衛,各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總府事,并統諸 鷹揚府。改驃騎為「鷹揚郎將」,正五品;車騎為「鷹揚副 郎將」,從五品;大都督為校尉,帥都督為旅帥,都督為 隊正,增置隊副以貳之。改三衛為「三侍。」其直閤將軍、 直寢奉車都尉、駙馬都尉、直齋別將、統軍、軍主、幢主 之屬並廢。以武候府司辰師員隸為太史局官。其軍 士,左右衛所領名為「驍騎」,左右驍衛所領名「豹騎」,左 右武衛所領名熊渠,左右屯衛所領名「羽林」,左右禦 衛所領名「射聲」,左右候衛所領名「佽飛」,而總號「衛士。」 每衛置護軍四人,掌副貳將軍。將軍無,則一人攝。尋 改護軍為武賁郎將,正四品,而置武牙郎將六人副 焉。從四品。諸衛皆置長史,從五品又有錄事參軍、司 倉、兵、騎、鎧等員。翊衛又加有親侍。鷹揚府,每府置鷹 揚郎將一人,正五品;副鷹揚郎將一人,從五品。各有 司馬及兵、倉兩司。其府領親、勳、武三侍,非翊衛府,皆 無三侍。鷹揚,每府置越騎校尉二人,掌騎士。步兵校 尉二人,領步兵,並正六品。外軍鷹揚官並同左右候 衛。增置察非掾二人,專糾彈之事。五年,又改「副郎將」 並為「鷹擊郎將。」
左右領左右府改為左、右備身府,各置備身郎將一 人,又各置直齋二人以貳之,並正四品。掌侍衛左右。 統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並正六品。置長史, 正六品;錄事,司兵、倉、騎參軍等員,並正八品。有折衝 郎將各三人,正四品,掌領驍果。又各置果毅郎將三 人以貳之,從四品。其驍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將 以領之,以武勇郎將為副員,同鷹揚、鷹擊。有司兵、司 騎二局,並置參軍事。左右監門府改將軍為郎將,各 置一人,正四品;直閤各六人,正五品;置官屬並同備 身府。又增左右門尉,員一百二十人,正六品。置門候 員二百四十人,正七品。並分掌門禁守衛。
千牛:「掌執千牛刀宿衛。」 司射,「掌僕御弓箭。」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