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78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七百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百八十五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七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七百八十五卷目錄

 政事部名臣列傳十五

  宋二

  梁顥子固   周渭

  宋雄       梁鼎

  陳貫       唐肅

  黃震       陳若拙

  孫僅       趙賀

  夏侯嶠      盧鑑

  袁逢吉      李若拙

  張雍       陳恕

  辛仲甫子若沖 若虛 若蒙 若濟 若渝

  王博文      張鑑

  上官正      劉蒙正

  宋摶       何蒙

  楊允恭兄允升 弟允元 子可凌策

  魏廷式      欒崇吉

  韓國華      盧琰

  許驤       陳世卿

  陳知微子舜卿 張若谷

  邵曄       張綸

官常典第七百八十五卷

政事部名臣列傳十五

[编辑]

宋二

[编辑]

梁顥子固

[编辑]

按《宋史》本傳:「顥字太素,鄆州須城人。曾祖涓,成武主 簿。祖維忠,以明經歷佐使府,至天平軍節度判官。父 文度早世,顥養於叔父王禹偁,始與鄉貢,顥依以為 學。嘗以疑義質於禹偁,禹偁拒之不答。顥發憤讀書, 不期月復有所質,禹偁大加器賞。初舉進士,不中第, 留闕下,獻疏曰:『臣歷觀史籍,唐氏之御天下也,列聖 間出,人文闡耀,尚且渴於共治,旁求多彥,設科之選, 逾四十等。當時秉筆之士,彬彬翔集表著。所以左右 前後,有忠有良,導化原、樹治本者,享三百年,得人之 由也。五代不競,茲制日淪,國家興儒,追風三代。方今 科名之設,俊造畢臻,秉筆者如林,趨選者如雲,貢於 諸侯,考於春官。陛下躬臨慎擇,必盡』」至公。奈何所取 不出於詩賦策論?簡於心者援而陟之,咈於心者推 而黜之,寧無濫陟枉黜之失耶?其間闒茸妄進,濫廁 科場者,間亦有之。若曰「陛下嘉惠孤寒沈滯之士,罔 計賢否,悉拔而登之,一視同仁」,臣竊謂此非確論。蓋 聖人在上,則內君子而外小人,若薰蕕同器,甚非所 以正人倫、淳風俗也。「況丘園之下,豈無宏才茂德之 士?陛下誠能設科以擢異等之士,俾陳古人之治亂, 君臣之得失,民生之休戚,賢愚之用舍,庶幾有益於 治,不特詩賦論策之小技,以應有司之求而已。」疏上 不報。雍熙二年,復舉進士,廷試,方禹中獻賦,太宗詔 升殿詢其門第,賜甲科,解褐大名府觀察推官。四年, 與梁湛並佐趙昌言。昌言入掌樞密,會翟馬周事,顥 坐貶虢州司戶參軍。起知魚臺縣,就加大理評事。召 還,遷殿中丞。頃之,復直史館,歷開封推官、三司關西 道判官,轉太常博士。丁內艱,起令赴職,改右司諫。真 宗初,詔群臣言事,顥時使陝西,途中作《聽政箴》以獻, 還為度支判官。咸平元年,與楊勵、李若拙、朱台符同 知貢舉。時詔錢若水重修《太祖實錄》,表顥參其事,又 同修起居注。扈蹕大名,詔訪群臣邊事,顥上疏曰:「臣 聞自古用兵之道,在乎明賞罰而已。然而賞不可以 獨任,罰不可以少失。故兵法曰:『罰之不行,譬如驕子 之不可用』。又曰:『善為將者,威振敵國,令行三軍,盡忠 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敗事者,雖親必罰』。」故孫武斬 隊長而兵皆整,穰苴斬監軍而敵遂退。以此言之,兵 法不可不正也。昨者命將出師,乘秋備塞,而傅潛奉 明詔,握重兵,逗撓無謀,守陴翫寇,老精兵於不用。以 至蕃馬南牧,邊塵晝驚,河朔之民,流移失所,魏博以 北,蹂踐一空。遂至殘妖未殄,鑾輅親征,此所謂「以賊 遺君父」者也。乃或赦而不問,則何以謝橫死之民;或 黜而不戮,則何以恢用兵之略?以軍法論之,固合斬 潛以徇軍中,降詔以示天下。如此,則協前古之典章, 戒後來之將帥,然後擇邊臣之可用者,就委用之。臣 嘗讀《漢史》,李廣之屯兵行師也,無部伍行陣,就善水 草,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遠於斥候,末嘗「遇害, 而廣終為名將,士卒樂用。」又「唐高祖之備北邊也,選 勁兵為游騎,不齎軍糧,隨逐水草,遇敵則殺,當時以 為得策。願於邊將中不以名位高卑,但擇其武勇謀 略、素為眾所推服者,取十人焉。人付騎士五十,器甲完備,輕齎糧糗,逐水草以為利。往復扞禦,不令入郡 邑,不許聚處。遇有寇兵,隨時掩捕。仍令烽堠相望,交 相救應。緣邊州郡守城兵帥,即堅壁以待之。遇游騎 近城掩殺邊寇,內量出兵甲援救。如此則乘城者不 堅閉壘門,免坐觀於勝負;捍邊者不苟依郡郭,可行 備於寇攘。雖匪良籌,且殊膠柱。」時論頗稱之。三年,與 李宗諤、趙安仁並命知制誥,賜金紫。是年冬,王均平, 命為峽路安撫使,歸掌三班。韓國華判大理,以斷刑 失中,乃選顥以代之。四年,張齊賢使關右安撫,以顥 為之副。顥有吏才,每進對,詞辯明敏,真宗嘉賞之。凡 群臣上封者,悉付顥,洎薛暎詳閱可否。冬,以河北饑 盜,命與暎分為東西路巡檢使,還,拜右諫議大夫,充 戶部使。會罷三部使,以顥為翰林學士、同知審官院 三班。景德元年,權知開封。顥美風姿,強力少疾,閨門 雍睦,與人交久而無改,士大夫多之。六月,暴病卒,年 九十二。上甚軫惻,賜贈加等。所著文集十五卷。子固、 述、適。適相仁宗,別有傳。固字仲堅,幼有志節,嘗著《漢 春秋》,顥器賞之。初以顥遺蔭,賜進士出身,服闋,詣登 聞院讓前命,願赴鄉舉,許之。大中祥符元年,舉「服勤 詞學科」,擢甲第,解褐將作監丞、同判密州,就遷著作 佐郎。歸朝,改著作郎、直史館,賜緋。歷戶部判官,判戶 部勾院。為人氣調俊爽,善與人交,疏財慷慨,尚氣義, 明於吏道。馬元方領三司,臨事粗率,固摭其曠闕之 狀。屢請對條奏,嘗詔鞫獄,時稱平審。天禧大禮成,奏 頌甚工。無幾卒,年三十三。有《集》十卷。

周渭

[编辑]

按《宋史》本傳,「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養於諸父, 力學,工為詩。劉鋹據五嶺,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賦重, 民不聊生。渭率鄉人六百踰嶺,將避地零陵。未至,賊 起,斷道絕糧,復還恭城,則廬舍煨燼。遂奔道州,為盜 所襲。渭脫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師,為薛居正所禮。上 書言時務,召試,賜同進士出身,解褐白馬主簿。縣大」 吏犯法,渭即斬之。上奇其才,擢右贊善大夫。時魏帥 符彥卿專恣,朝廷選常參官強幹者蒞其屬邑,以渭 知永濟縣。彥卿郊迎,渭揖於馬上,就館,始與相見,略 不降屈。縣有盜傷人而逸,渭捕獲并暴。請幫助識別此字。匿者按誅 之,不以送府。乾德中,通判興州。州領罝口砦多戍兵, 監軍敖狠,縱其下為暴,居人苦之。渭馳往諭以禍福, 斬其軍校,眾皆懾服。詔書嘉獎,命兼本砦鈐轄。開寶 元年,鳳州七房冶主吏盜隱官銀,擇渭往代。周歲,羨 課數倍,賜緋魚,又遷知棣州。殿直傅延翰為監軍,謀 作亂走契丹,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聞,命械至闕下, 鞫得實,斬於西市。渭在郡以簡肅稱,及還,吏民遮道 泣留,俄詔賜錢百萬。太平興國二年,為廣南諸州轉 運副使。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開寶三年平廣 南,詔昭州訪求,賜錢米存恤之。及是,渭始還故里,鄉 人以為榮。渭奏去劉鋹時稅算之繁者,重定田賦,興 學校。遷殿中丞。屬有事交阯,主將逗撓無功,有二敗 卒擐甲先至邕州中,奪民錢,渭捕斬之,後至者悉令 解甲以入,訖無敢犯。移書交阯,諭「朝廷威信,將刻日 再舉。」黎桓懼,即遣使入貢。就加監察御史,在嶺南凡 六年,徙知揚州,進殿中侍御史,改兩浙東、西路轉運 使,入為鹽鐵判官,遷侍御史,歷判戶部、度支二勾院, 出知亳州,賜金紫。俄換宋州,加職方員外郎,為益州 轉運使。坐從子違詔市馬,黜為彰信軍節度副使。咸 平二年,真宗聞其清節,召還,將復用,詔下而卒,年七 十七。上閔其貧,不克葬,賻錢十萬,以其子建中為乘 氏主簿。渭妻莫荃,賢婦人也。渭北走時,不暇與荃訣。 二子孩幼,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 者,今違難遠適,必能自奮。」於是親蠶績碓舂以給朝 夕。二子皆畢婚娶。凡二十六年復見渭,時人異之。朱 昂著《莫節婦傳》紀其事。

宋雄

[编辑]

按《宋史宋琪傳》:「雄,幽州人。初與琪齊名,燕薊間謂二 宋。雄仕契丹,為應州從事。雍熙三年,王師北伐,雄與 其節度副使艾正以城降,授正本州觀察使,以雄為 鴻臚少卿,同知州事,改光祿少卿,歷知均、唐二州。未 幾,護河陰屯兵,以知河渠利害,因命領護汴口,均節 水勢,以達轉漕,京師賴之。改太子詹事,復為光祿少」 卿,遷將作監。所至職務修舉,公私倚任焉。雄涉獵文 史,善談論,有氣節,士流推許之。景德元年,卒,年七十 六。錄其子可久為太常寺奉禮郎,賦祿終制。

梁鼎

[编辑]

按《宋史》本傳,「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祖鉞,仕蜀為劍 門關使。父文獻,乘氏令。鼎,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甲科, 解褐大理評事,知秭歸縣,再遷著作佐郎。端拱初,獻 《聖德徽號頌》萬餘言。試文,遷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 聲聞,有詔嘉獎,徙知吉州。民有蕭甲者,豪猾為民患, 鼎暴其凶狀,杖脊黥面,徙遠郡。太宗尤賞其強幹,代」 還,賜緋魚。舊例當給銀寶瓶帶,太宗特以犀帶賜之, 記其名於御屏。淳化中,上言曰:「《書》云:『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此乃堯舜氏所以得賢人治天下也。三代 而下,典章尚存。兩漢以還,沿革可見。至於唐室,此道 尤精,有考功之司,明考課之令。下自簿尉,上至宰臣, 皆歲計功過,較定優劣,故人思激厲,績效著聞。五代 兵革相繼,禮法陵夷,顧惟考課之文,祗拘州縣之輩, 黜陟既異,名存實亡。且夫今之知州,即古之刺史,治 狀顯著者,朝廷不知;方略蔑聞者,任用如故。大失勸 懲之理,寖成苟且之風。是致水旱荐臻,獄訟填溢,欲 望天下承平,豈可得也?」伏惟陛下繼二聖之丕圖,為 億兆之司牧,念百姓「之未乂,思四海之未康,特詔有 司申明考績之法,庶幾官得其人,民受其賜矣。」俄為 開封府判官,遷太常博士、三司右計判官,又為總計 判官。會復三部,換度支判官。至道初,鼎洎陳堯叟建 議興三白渠,及陳、許、鄧、潁、蔡、宿、亳數州用水利墾田, 事具《食貨志》。遷都官員外郎、江南轉運副使,就改起 居舍人,徙陝西。二年,五將分道擊李繼遷、李繼隆擅 出赤檉路無功,還奏軍儲失期,鼎坐削三任。復為殿 中丞,領職如故。以母老求郡,歷知徐、密二州。真宗踐 位,復舊官。咸平四年,遷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賜金紫。 時三司督逋負嚴急,有久被留繫者,命鼎與薛映按 籍詳定,多所蠲免。踰月,拜右諫議大夫、度支使。時西 鄙未寧,建議陝西禁解池鹽,所在官鬻,詔從之。以鼎 為制置使,楊覃為轉運使,張賀副之。又以內殿崇班 杜承睿同制置鹽事。議者多言:「邊民舊食青鹽,其價 甚賤。洎禁青鹽以困賊,令商賈入粟,運解鹽於緣邊, 價直與蕃鹽不相遠,故蕃部齎鹽至者不能貨鬻。今 若禁解池鹽與內地同價,則民必冒禁。復市青鹽,乃 資盜糧也。」時劉綜為陝西轉運使,鼎奏罷之。綜歸朝, 亦密陳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鹽商,所在約束 乖當。延州劉廷偉、慶州鄭惟吉皆不從規畫。又鼎奏 運咸陽倉粟以實邊,粟已陳腐,鼎即與民,俟秋收易 新粟。朝廷聞而止之,上封章密陳其煩擾者甚眾,鼎 始謀多沮,遂令林特乘傳與永興張詠會鼎等同議 可否,於是依舊通鹽商。鼎坐首議改作非是,詔罷度 支使,守本官。未幾,丁內艱,起復。景德初,知三班院、通 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駮事,出知鳳翔府。以居憂哭泣 傷目,表求判西京留司御史臺。三年,卒,年五十二。賜 二子出身。鼎偉姿貌,磊落,尚氣有介節,居官峻厲,名 稱甚茂。好學,工篆籕八分,嘗著《隱書》三卷,《史論》二十 篇,《學古詩》五十篇。子申甫、吉甫。

陳貫

[编辑]

按《宋史》本傳:「貫字仲通,其先相州安陽人,後葬其父 河陽,因家焉。少倜儻,數上疏言邊事。舉進士。真宗識 貫名,擢寘高第,為臨安縣主簿,以祕書省著作佐郎 為刑部詳覆官,改祕書丞,為審刑院詳議官,歷知衛 州、涇州。督察盜賊,禁戢不肖子弟,簿書筦庫,賦租出 入,皆自檢覈。嘗謂僚屬曰:『視縣官物如己物,容有姦 乎』?」州人憚其嚴。擢利州路轉運使。歲饑,出職田粟賑 饑者,又帥富民令計口占粟,悉發其餘。徙陝西,累遷 尚書度支員外郎,入為三司鹽鐵判官,領河北轉運 使。請疏徐、鮑、曹、易四水,興屯田。徙河東,歷三司戶部、 鹽鐵副使,以刑部郎中、直昭文館、知相州,還朝,卒。貫 喜言兵,咸平中,大將楊瓊、王榮喪師而歸,貫上書曰: 「前日不斬傅潛、張昭允,使瓊輩畏死不畏法。請自今 令戰而奔者,主校皆斬;大將戰死,裨校無傷而還,與 奔軍同。軍衂城圍別部,力足救而不至者,以逗留論。」 真宗嘉納之。又嘗上《形勢選將練兵論》三篇,大略言: 「地有六害:今北邊既失古北之險,然自威虜城東距 海三百里,沮澤磽确」,所謂天設地造,非敵所能輕入。 由威虜西極狼山不百里,地廣平,利馳突,此必爭之 地。凡爭地之利,先居則佚,後起則勞,宜有以待之。昔 李漢超守瀛州,契丹不敢視關南尺寸地。今將帥大 抵用恩澤進,雖謹重可信,卒與敵遇,方略何從而出 邪?故敵勢益張,兵折於外者二十年。方國家收天下 材勇「以備禁旅,賴廩給賜予而已。恬於休息,久不識 戰,可以衛京師,不可以戍邊境。請募土人隸本軍,籍 丁民為府兵,使北捍契丹,西捍夏人。敵之情偽,地勢 之險易,彼皆素知,可不戰而屈人之兵矣。」後以疾卒。 著《兵略》,世頗稱之。子安石。

唐肅

[编辑]

按《宋史》本傳,「肅字叔元,杭州錢塘人。當錢俶時,始七 歲,能誦《五經》,名聞其國中。後與孫何、丁謂、曹商游,學 者慕之。舉進士,調郿縣主簿,徙泰州司理參軍。有商 人寓逆旅,而同宿者殺人亡去。商人夜聞人聲,往視 之,血沾商人衣,為捕吏所執。州趣獄具,肅探知其冤, 持之,後數日得殺人者。後守雷州,終就辟為觀察推」 官,遷祕書省著作佐郎,歷知聞喜、福昌縣,通判陝州, 召拜監察御史。或薦肅為群牧判官,真宗曰:「朕欲別 用肅。」遂提點梓州路刑獄,遷殿中侍御史,入為三司 戶部判官,出知舒州,遷侍御史,為福建路轉運使,判 三司開拆司,再遷工部郎中、知洪州,尋為江南東路轉運使,擢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還,遷刑部,為龍 圖閣待制、登聞檢院、知審刑院,卒。子詢。

黃震

[编辑]

按《宋史》本傳:「震字伯起,建州浦城人,進士及第,累遷 著作佐郎,通判遂州。嘗給兩川軍士緡錢,詔至西川 而東川獨不及,軍士謀為變,震白主者曰:『朝廷豈忘 東川耶?殆詔書稽留爾』。即開州帑給錢如西川,眾乃 定。明日,詔至,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提點湖北路刑 獄。還判三司磨勘司,擢江淮發運使。」先是,李溥自三 司小吏為發運使十餘年,姦贓狼籍,丁謂黨之,無敢 言者。震將行,上書自陳,辭頗憤激。真宗知其意在溥 也,諭之曰:「卿當與人和。」震對曰:「廉正公忠,臣職也,負 陛下任使者,臣不敢與之和。」既至,發溥姦贓數十事, 溥坐廢,而震亦為溥訟,奪一官罷,畏謂權,不敢自直。 及謂貶,乃復官,知饒州,徙廣東轉運使。廣南歲進異 花數千本,至都下枯死者十八九,道路苦其煩擾,震 奏罷之。震在真宗朝數論事,既卒,詔進其官一等。

陳若拙

[编辑]

按《宋史陳思讓傳》:「思讓子欽祚,欽祚子若拙,字敏之, 幼嗜學。思讓嘗令持書詣晉邸,太宗嘉其應對詳雅, 將縻以軍職,若拙懇辭。太平興國五年進士甲科,解 褐將作監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贊善大夫,知單州, 以能政稱。改太常丞,遷監察御史,充鹽鐵判官。益州 繫囚甚眾,太宗覽奏訝之,召若拙面諭,委以疏決,遷」 殿中侍御史、通判益州。淳化三年,就命為西川轉運 副使,未幾,改正使,召歸。會李至守洛都,表若拙佐治, 改度支員外郎、通判西京留司。久之,柴禹錫鎮涇州, 復奏為通判,遷司封員外郎。部送芻糧至塞外,優詔 獎之。入為鹽鐵判官,轉工部郎中。與三司使陳恕不 協,求徙他局,改主判開拆司。車駕北巡,命李沆留守 東京,以若拙為判官。河決鄆州,朝議徙城以避水患, 命若拙與閻承翰往規度。尋命權京東轉運使,因發 卒塞王陵口,又於齊州浚導水勢,設巨隄於采金山, 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萬,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轉 運使。召還,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時三司使缺,若拙自 謂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請對,言父母年老,不願遠適, 求納制命。上怒,謂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須名實相副。 頗聞若拙有能幹,特遷秩委以藩任,而貪進擇祿如 此。往有黃觀者,或稱其能,選為西川轉運使,輒訴免, 當時黜守遠郡。今若拙復爾,亦須譴降。凡用人豈以 親疏為間,苟能盡瘁奉公,有所樹立,何患名位之不 至也!」乃追若拙所授告敕,黜知處州,徙溫州。代還,復 授刑部郎中,再為鹽鐵判官,改兵部郎中、河東轉運 使,賜金紫。會親祀汾陰,若拙以所部緡帛、芻粟十萬 輸河中以助費。經度制置使陳堯叟言其幹職,擢拜 右諫議大夫,徙知永興軍府。時鄰郡歲饑,前政拒其 市糴,若拙至則許貿易,民賴以濟。又移知鳳翔府,入 拜給事中,知澶州。蝗旱之餘,勤於政治,郡民列狀乞 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錄其子映為奉禮郎。若拙 多誕妄,寡學術,當時以第二人及第者為榜眼,若拙 素無文,故目為「瞎榜」云。

孫僅

[编辑]

按《宋史孫何傳》:「何弟僅,字鄰幾,少勤學,與何俱有名 於時。咸平元年,進士甲科,兄弟連冠貢籍,時人榮之。 解褐舒州團練推官,會詔舉賢良方正之士,趙安仁 以僅名聞,策入第四等,擢光祿寺丞,直集賢院,俄知 浚儀縣。景德初,拜太子中允、開封府推官,賜緋。北邊 請盟,遣使交聘,僅首為國母生辰使,改本府判官,遷」 右正言、知制誥,賜金紫,同知審官院。是冬,永興孫全 照求代,真宗思擇循良任之,御書「邊肅《洎僅》」二名示 宰相。或言僅嘗倅京府,諳民政,乃命知永興軍府。僅 純厚長者,為政頗寬,嘗詔戒焉。大中祥符元年,加比 部員外郎。代還,知審刑院。頃之,拜右諫議大夫、集賢 院學士,權知開封府。改左諫議大夫,出知河中府。歸 朝,復領審刑院,久次進給事中。天禧元年正月卒,年 四十九。錄其子大理評事和為衛尉寺丞。僅性端慤, 中立無競,篤於儒學,士大夫推其履尚,有《集》五十卷。 僅弟侑,亦登進士第,至殿中丞。

趙賀

[编辑]

按《宋史》本傳:「賀字慶餘,開封封丘人。少時嘗喪明,久 之,遇異醫輒愈。喜飲酒,至終日不亂。事繼母至孝。舉 《毛詩》及第,補臨胊縣主簿。賀有幹才,知州寇準具知。 賀淳化中,調丁壯塞澶州決河,眾多逸去,獨賀全所 部而歸。臨胊父老張樂迎賀,準使由譙門過,曰:『旌賀 之能也』。改大理評事。鹽池吏欺緡錢,選賀往解州鉤」 校出入,賀悉得其奸。契丹入寇,真宗決策澶淵,遣使 八人省州縣,賀以太子中舍安撫京東。改殿中丞,歷 通判明州、宿州,徙知漢州。蜀吏喜弄法,而賀精明,吏 不敢欺,事更被賀多所究詰,人目為「趙家關」,謂如關 梁不可越也。召權三司戶部判官,真補度支判官。出 為京東轉運副使,徙京西,又徙益州路轉運使。尋糾察在京刑獄,累遷尚書工部郎中,提舉諸司庫務,為 江、淮制置發運使。發運司占隸三司軍將,分部漕船, 舊皆由主吏自遣,受賕不平,或數得詣富饒郡,因以 商販,貧者至不能堪其役。賀乃籍諸州物產厚薄,分 劇易為三等,視其功過自裁定,由是吏巧不能得施, 歲漕米溢常數一百「七十萬。蘇州太湖塘岸壞,及並 海支渠多湮廢,水侵民田」,詔賀與兩浙轉運使徐奭 兼領其事。伐石築隄,浚積潦,自吳江東赴海。流民歸 占者二萬六千戶,歲出苗租三十萬。遷刑部郎中,歷 三司戶部、度支、鹽鐵副使,知延、同、秦三州、江陵府,累 遷光祿卿,入判大理寺,以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徙 鄧州。歲餘,判宗正寺,出知越州。坐失舉,降知濠州,改 廬州。遷給事中,復判宗正寺,知鄭、蔡、壽三州,卒。在臨 胊時,用轉運使李中庸薦,改官。中庸沒,無子,賀為主 葬,圖其象,歲時祀於家。子宗道,終集賢校理。

夏侯嶠

[编辑]

按《宋史》本傳:「嶠字峻極,其先幽州人。高祖秀,為濟州 鉅野鎮遊奕使,因家焉。父浦,梁開平中以明經至棣 州錄事參軍。嶠幼好學,弱冠以詞賦稱,周相李穀延 至門下。又依西京留守向拱,攝伊陽令。拱移安州,又 令攝錄事參軍。太平興國初,舉進士甲科,解褐大理 評事,通判興州。累遷右贊善大夫。從征太原,督芻糧」 於河朔,遷殿中丞、通判邠州。歲滿,拜監察御史、通判 興元府,進秩殿中丞。雍熙二年,代還,對便殿,太宗語 有司曰:「此人朕自知其材行,勿須奏擬。」即曰。改左補 闕、直史館,賜緋魚。會王師護邊,乘傳督河間餫道,就 命知莫州。踰月,徙洪州,改起居郎。真宗在襄邸,太宗 擇朝士謹厚者為官屬,即召入為翊善,賜金紫,加直 昭文館。真宗尹京府,命兼推官,加司封員外郎。東宮 建,復兼中舍,遷工部郎中。及嗣位,拜給事中、知審刑 院,數月,擢樞密院副使。咸平元年,以戶部郎中罷。二 年,始建講讀之職,命嶠為翰林侍讀學士。及楊徽之 卒,又命兼祕書監。是秋,江、浙饑,命為江南巡撫使。所 過疏理刑訟,存問耆老,務從寬簡,人以為便。使還,采 病民二十餘事上之,亟詔釐革。又判吏部選事。嶠善 鼓琴,好讀《莊》、老書,淳厚謹慎,居官無過失。真宗尢愛 重之,多所詢訪,每以善人目之。素好道,留意養生,少 疾。景德元年五月,以選人俟對崇政殿,暴中風眩,亟 詔取金丹,上尊酒餌之,肩輿還第,遣內侍召外內名 醫診視,其夕卒,年七十二。詔贈兵部尚書,賵賜外,增 賜白金三百兩給葬,錄其子大理寺丞晟為太子中 舍,孫恭為奉禮郎,姪孫蔚賜同學究出身,嶠在近侍, 恩遇甚渥。卒後數月,畢士安為相,撫坐歎曰:「使夏侯 君在,吾豈先據此位。」有集十五卷。大中祥符初,晟上 《漢武封禪圖》,繢金匱、玉匱、石䃭、石距之狀,咸有注釋, 上覽而善之。至駕部員外郎。恭至太子中舍。

盧鑑

[编辑]

按《宋史》本傳:「鑑字正臣,金陵人。累舉進士不中,授三 班奉職,監坊州酒稅,以右班殿直為鄜延路走馬承 受公事。李繼遷寇邊,與總管王榮敗走之。又與鈐轄 張崇貴擊賊,焚其積聚,斬首級而還。擢閤門祗候,為 本路兵馬都監。復出蕩族帳,獲羊牛萬計。徙鳳翔秦 隴階成等州提點賊盜公事,尋為都巡檢使,徙利州」 都監。初,繼遷聲言石隕帳前,有文曰:「天誡爾勿為中 國患。」鑑時為承受,入奏事,真宗問之,鑑曰:「此詐為之 以欺朝廷也,宜益為備。」至是,繼遷陷靈武,帝思其言, 特遷右侍禁、知儀州。州有制勝關,最號險要,繼遷欲 乘虛襲取之,放言將由此大入。諜者以告,有詔徙老 幼芻粟於內地。鑑曰:「此姦謀也,且示虜弱,搖民心,臣 不敢奉詔。」卒不徙。已而賊亦不至。再遷西頭供奉官、 知利州。會歲饑,以便宜發倉粟振民,秩滿,民請留,詔 留一年。提點河東路刑獄,歷知保州、廣信軍、原州,就 為環慶路都監兼知慶州,徙環州。平磨媚族於合道 鎮。坐事徙知丹州,累遷西京左藏庫使、恩州刺史,為 環慶路鈐轄兼知環州,改「西上閤門使、知秦州」,卒。

袁逢吉

[编辑]

按《宋史》本傳:「逢吉,字延之,開封鄢陵人。曾祖儀,仕唐, 以軍功至黃州刺史。祖光甫,尉氏令。父蟾,大理評事。 逢吉四歲能誦《爾雅》《孝經》,七歲兼通《論語》《尚書》。周太 祖召見,發篇試之,賜束帛以賞其精習。開寶八年,擢 三傳第,釋褐清江尉。知州王明薦其能,就除豐城令。 明年,又與轉運使張去華條上治狀,以《春秋》博士召。」 端拱初,遷國子博士、度支推官,又判戶部勾院、度支 憑由理欠司。淳化中,改戶部判官,歷水部、司門員外 郎,出為西京轉運使,轉水部郎中。宰相呂蒙正薦其 有經術,宜任學官。會蜀叛,方藉其吏資,授西川轉運 使。至道初,徙荊湖北路。時賊方平,夔、峽,猶聚官軍供 饋,出於荊、楚。逢吉憚涉遠,不赴軍前計度,坐乏糧餉, 罷職。知夔州。會遣使川陝採訪,因條上「知州、通判有 治跡者七人」,逢吉與朱協、李虛己、薛顏、邵曄、查道、劉

檢預焉,皆賜詔褒諭。歷司門、庫部二郎中。咸平中,復
考證
為京東轉運使,連知福、江、陳、襄四州。大中祥符中,權

西京留司御史臺,徙知汝州。以逮事太祖,拜鴻臚少 卿。七年,卒,年六十九。逢吉性修謹,練達時務。初,鄆州 牧馬草地侵民田數百頃,牒訴連上,凡五遣使按視, 不決。逢吉受命往,則悉還所侵田,民咸德之。兄及甫, 歷京東、峽路轉運副使,至駕部郎中。逢吉子成務,至 比部員外郎、京東轉運副使。從子楚材至虞部員外 郎。

李若拙

[编辑]

按《宋史》本傳:「若拙,字藏用,京兆萬年人。父光贊,貝冀 觀察判官。若拙初以蔭補太廟齋郎,復舉拔萃,授大 名府戶曹參軍。時符彥卿在鎮,光贊居幕下,若拙得 以就養。俄又舉進士。王祐典貢舉,擢上第,授密州防 禦推官,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太祖嘉其敏贍,改 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選者除拾遺、補闕,若拙以恩」 例不及,上書自陳,執政惡之,出監商州阬冶。遷太子 左贊善大夫,以官稱與父名同,辭,不許。太平興國二 年,知乾州。會李飛雄詐乘驛稱詔使,事敗伏法。太宗 以若拙與飛雄父若愚連名,疑其昆弟,命殿直盧令 珣即捕繫州獄,乃與若愚同宗,通家非親,不知其謀, 猶坐削籍流海島。歲餘,起授衛尉寺丞、知隴州。四年, 復舊官。以政聞,超授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 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幾,御史中丞滕中正 薦之,召歸臺。頃之,改右補闕。時諸王出閤,若拙獻頌 稱旨,召見,賜緋魚,同勾當河東轉運兼雲、應等八州 事。嘗詣闕言邊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陸發運司。雍 熙三年,假祕書監,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踰僭,若拙 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禮,繇是桓聽命,拜詔盡恭。 燕饗日,以奇貨異物列於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 蠻使鄧君辨以歸,禮幣外不受其私覿。使還,上謂其 不辱,命遷起居舍人,充鹽鐵判官。淳化二年,出為兩 浙轉運使。契丹寇邊,改職方員外郎,徙河北路,賜金 紫。五年,直昭文館,遷主客郎中、江南轉運使。若拙質 狀魁偉,尚氣有幹才,然臨事太緩,宰相以為言,罷使 知涇州。至道二年,黎桓復侵南鄙,又詔若拙充使,至 則桓復稟命使還。真宗嗣位,召見慰問,進秩金部郎 中。召試學士院,改兵部郎中,充史館修撰,俄知制誥。 咸平初,同知貢舉。被疾,改右諫議大夫。車駕北巡,判 留司御史臺。明年,使河朔,按邊事,知昇、具二州。四年 卒,年五十八。子繹。

張雍

[编辑]

按《宋史》本傳:「雍,德州安德縣人。治毛氏詩,開寶六年 中第,釋褐東關尉。太平興國初,有薦其材者,召歸,改 將作監丞,知南雄州,遷太子右贊善大夫,知開封府 司錄參軍事,俄為祕書丞,充推官。京城民王元吉者, 母劉早寡,有姦狀,為姻族所知,憂悸成疾,又懼元吉 告之,遂遣侍婢訴元吉寘堇食,中以毒,已病將死。事」 下右軍巡按之,未得實,移左軍巡推。吏受劉賄,掠治, 元吉自誣伏。俄而劉死,府慮囚,元吉始以實對。又移 付司錄,盡捕元推,吏稍見誣構之跡,且以逮捕者眾, 又獄已累月未能決,府中懼其淹,列狀引見,詔免死 決徙。元吉大呼曰:「府中官吏悉受我賂,反使我受刑 乎?」府不敢決。元吉歷陳所受賂主名,又令妻張擊《登 聞鼓》訴之。上召張臨軒顧問,盡得其枉狀。立遣中使 捕元推官吏付御史鞫治。時滕中正為中丞,雍妻父 也。詔供奉官蔚進別鞫之,雍坐與知府劉保勳、判官 李繼凝初慮問元吉稱冤,徙左軍巡。雍戒吏止令鞫 其毒母狀,致吏訊掠慘暴,上怒,雍及左右軍巡判官 韓昭裔、宋廷煦悉坐「免所居官。保勳、繼凝各奪一等, 奉左石軍巡使。殿直龐則、王榮並降為殿前承旨。」雍 熙初,雍復為祕書丞、御史臺推直官,改鹽鐵推官,遷 右補闕,充判官。端拱初,轉工部郎中、判度支勾院。未 幾,又為鹽鐵判官兼判勾院。逾年,以本官兼侍御史 知雜事。月餘,出為淮南轉運使。淳化初,遷為太府少 卿。二年,加右諫議大夫,徙兩浙轉運使,入知審刑院。 三年,充戶部使,出知梓州,就命為西川轉運使,俄復 知梓州。五年,蜀州青城民王小波、李順作亂,眾至萬 人。雍訓練士卒,得城中兵三千餘人,又募強勇千餘 守城,輦綿州金帛以實帑藏。推官陳世卿治戎器,掌 書記施謂、榷鹽院判官謝濤伐山木為竿,銷銅鐘為 箭鏑,紐布為索,守械悉備,遣推官盛梁請兵於朝。未 幾,益、綿、邛、彭、漢州、永康軍悉陷於賊,順入成都,僭號 大蜀王,勢甚盛,遣其黨楊廣將十萬眾寇劍門,相里 貴帥眾十萬圍梓潼。雍與監軍盧斌登堞望之,賊所 出兵,皆老弱疲憊無鎧甲,斌笑請開北門擊之,雍曰: 「不可。賊或詐見老弱,設伏伺我。又城中吏民心未定, 脫為伏兵所突,則墮其姦計,非良策也。」言未畢,果有 卒依敵樓呼嘯,與外應和,雍亟斬以徇。賊大設梯衝 火車,晝夜鼓譟,攻城益急,城中大恐,雍命發機石碎 之,火箭雜下,賊稍退。復治攻具城西北隅,雍紿曰:「軍 士趣治裝,吾將開東門擊賊。」陽遣步騎五百臨東門賊升牛頭「山𣊟城內,信然伏精兵萬餘山之東隅以 待我」,雍即召敢死士百輩縋而下,盡焚其攻具,自午 達申,殆盡,賊以為神。凶黨數乘城進戰,皆不利。一日, 北風晝晦,賊乘風縱火,急攻北門,雍與盧斌等領兵 據門,立矢石間,固守不動,賊為之少卻,長圍八十餘 日。會王繼恩遣石知顒來援,賊始潰去。遣施謂入奏, 上手詔褒美,擢雍給事中,斌西京作坊使,領誠州刺 史,世卿掌書記,謂節度判官,濤觀察推官。又以通判 將作監丞趙賀為太子中舍,監軍供奉官辛規為內 殿崇班。至道二年,改工部侍郎。明年,召歸,復知永興 軍,轉禮部侍郎,改刑部,克度支使。咸平四年,遷鹽鐵 使。上以雍「齪齪小心,三司事重,宜有裁制。」乃用王嗣 宗代之。又以其無過,特拜戶部侍郎,復知審刑院,出 知秦州,徙鳳翔府。景德初,權知開封府事。上覽奏獄 京府囚二百餘人,以為淹繫,遣給事中董儼、直昭文 館韓國華同慮問決遣之。三年,改兵部侍郎、同知審 官院。明年,車駕朝陵,判留司尚書省,出知鄧州。大中 祥符元年,請老,以尚書右丞致仕,誥命未至而卒,年 七十。雍性鄙吝,蒞事勤恪,善為米鹽苛察以肅下。恃 其清幹,受遇於時,益矯厲以取名譽。所至藩鎮宴犒, 率皆裁節,聚公錢為羨餘,以輸官帑,集會賓佐,糲食 而已。在三司置簿籍,有「按前急」、「馬前急」、「急中急」之目, 頗為時論所誚。雍姿貌魯朴,始登科,為滕中正壻。中 正子錫、世寧,咸笑之,中正曰:「此人異日必顯達,壽考 非汝曹所及。」錫兄弟雖有名,然終不越郎署,亦無耆 年者。子太沖,官殿中丞。

陳恕

[编辑]

按《宋史》本傳:「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為縣吏,折節 讀書。江南平,禮部侍郎王明知洪州,恕以儒服見。明 與語,大奇之,因資送令預計偕。太平興國二年進士, 解褐大理評事,通判洪州。恕以鄉里辭,改澧州。澧自 唐李為節鎮兼領,吏多緣簿書乾沒為姦,恕盡擿發 其弊,郡中稱為強明。以吏幹聞,召入為贊善大夫、同」 判三司勾院,遷左拾遺,充度支判官。與判使王仁贍 廷爭本司事,仁贍屈伏,坐貶秩。擢恕為度支員外郎, 仍舊職。再遷工部郎中、知大名府。時契丹內寇,受詔 增浚城隍,其器用取於民者不時集。恕立禽府中大 豪一人,會將吏將斬之,宗族號愬,賓佐競前請救,大 豪叩頭流血,請翌日集事,違期甘死,恕令械之以徇, 民皆恐慄,無敢後期者,數日功就。會契丹引去。召入 為戶部郎中、戶部副使,遷右諫議夫、大知澶州,驛召 為河北東路營田制置使。太宗諭以農戰之旨,恕對 曰:「古者兵出於民,無寇則耕,寇至則戰。今之戎士,皆 以募致,衣食仰給縣官,若使之冬持兵禦寇,春執耒 服田,萬一生變,悔無及矣。」太宗曰:「卿苐行,朕思之。」恕 行數日,果有詔,止令修完城堡,通導溝瀆而已,營田 之議遂寢。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選事,拜鹽鐵使。恕有 心計,釐去宿弊,太宗深器之,親題殿柱曰「直鹽鐵陳 恕。」遷給事中、參知政事。數月,太宗言及戶部使樊知 古所部不治,恕與知古聯事,情好款洽,密與語之,欲 知古修舉其職。知古愬於太宗,太宗怒恕泄禁中語, 罷守本官。旋出知江陵府,大發群吏姦贓,坐徒流停 廢者甚眾,郡內惕息。淳化四年,太宗從魏羽、叚惟一 之請,分三司為十道,置左右計使,以魏羽、董儼分主 之。召恕為工部侍郎,充總計使,判左右計事,左右計 使分判十道事,凡議論計度,並命恕等參領。恕以官 司分隸,政令互出,難以經久,極言其非便。歲餘果罷, 復以恕為鹽鐵使。時太宗留意金穀,召三司吏李溥 等二十七人對於崇政殿,詢以計司利害。溥等言:「條 目煩多,不可以口占,願給筆札以對。」太宗遣中黃門 送詣相府,限五日悉條上之。溥等共上七十一事,詔 以四十四事付有司行之,其十九事下恕等議可否。 遣知雜御史張秉、中使張崇貴監議,令中書籍其事, 專檢舉之,無致廢格。賜溥等白金緡錢,悉補侍禁、殿 直,領其職。太宗謂宰相曰:「溥等條奏事頗有所長。朕 嘗語恕等,若文章稽古,此輩固不可望;若錢穀利病, 頗自幼至長,寢處其中,必周知根本。卿等但假以顏 色,引令剖」陳,必有所益。恕等剛強,終不肯降意詢問。 呂端對曰:「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寇準曰:「夫子入太廟, 每事問,乃以貴下賤,先有司之義。」後數日,太宗又曰: 「國家歲入財賦,數倍於唐。唐中葉以降,藩鎮擅命,征 賦多不入公家,下陵上替,經制隳壞。若前代為得,即 已致太平,豈復煩朕心慮也!」因召恕等,責以職事曠 廢。恕等對曰:「今土宇至廣,庶務至繁,國用軍需,所費 浩瀚。又遇諸州凡有災沴,必盡蠲其租。臣等每舉榷 利,朝廷必以侵民為慮,皆尼而不行,縱使耿受昌、桑 弘羊復生,亦所不逮。臣等努力,惟盡心簿領,終不足 上裨聖治。」太宗曰:「卿等清而不通,專守繩墨,終不能 為國家度長絜大,剖煩析滯。只如京城倉庫主吏當 改職者,簿領中一處節目未備,即至十年、五年不決, 以致貧無資給,轉徙溝壑。此卿等之過,豈不傷和氣哉?」恕等頓首謝。五年,賜三司錢百萬,募吏有能言本 司不便者,令恕等量事大小以錢賞之,錢盡更給。至 道二年,欲併三司命官總判,其勾院、磨勘、理欠、憑由、 支收、行帳、提點等司,令恕條列其事以聞。恕奏曰:「伏 以封域寖廣,財穀繁多,三司之中,簿牒填委,朝廷設 法,督責尤嚴,官吏救過不暇。若為三部各設主司,擇 才非難,辦事亦易,事辦過鮮,不撓上心,此亦一時之 良策也。其勾院、磨勘兩司,出於舊制,關防之要,莫加 於此。理欠、憑由二司,雖非舊設,自理欠失序,憑由散 落,故設二司,專令典掌,綱目咸具,制置有倫,逋欠無 失理之名,憑由鮮流散之弊,實亦要切,不可廢除。若 兩司併委一官,方及判官一員之事。其主轄、支收司, 先因從京支度財貨轉輸外地,此除彼附,照驗稽滯。 若京城得賢主吏使居此司,專行檢轄,凡支撥官物, 便給除破文憑,卻於所司置簿記錄,催到收附文記, 即乃勾銷簿書,取捷之門,亦為允當。其行帳司近日 權置,了絕舊帳,帳目告盡,司額自除。提點司是中旨 特置,提振三司廢怠之事,固非有司敢得擬議也。」詔 三司都憑由、理欠司宜令為一處,命官兼判。應諸道 逋負官物,令三司逐部理約。理欠司但總其所逋之 數,糾督之餘,悉從恕奏。恕將立茶法,召茶商數十人, 俾各條利害,恕閱之,第為三等,語副使宋太初曰:「吾 觀下等固滅裂無取;上等取利太深,此可行於商賈, 不可行於朝廷。惟中等公私皆濟,吾裁損之,可以經 久。」於是始為三法行之,貨財流通。峽路諸州承孟氏 舊政,賦稅輕重不均。閬州稅錢千八百為一絹,果州 六百「為一絹。」民前後擊登聞鼓陳訴,歷二十年,詔下 本道,官吏,因循不理。轉運副使張曄年少氣銳,會受 詔按覆,即便宜行之。恕奏曄擅改法,計果州一歲虧 上供絹萬餘,曄坐削一任免。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 未深察,必形誚讓。恕斂板踧縮,退至殿壁負立,若無 所容。俟意稍解復進,慤執前奏,終不改易,如是或至 三四。太宗以其忠,多從之。遷禮部侍郎。真宗即位,加 戶部,命條具中外錢穀以聞。恕久不進,屢趣之,恕曰: 「陛下富於春秋,若知府庫充實,恐生侈心,臣是以不 敢進。」真宗嘉之。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轉運使。俄 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知通進銀臺封駁司。審官 院。上言:「封駁之任,實給事中之職,隸於左曹。雖別建 官局,不可失其故號。請以門下封駁事隸銀臺司。」從 之。五年,知貢舉。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貢士悉被 黜退。又援貢舉非其人之條,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 王曾為首。及廷試,糊名考校,曾復得甲科,時議稱之。 恕每自歎曰:「吾得曾,名世才也,不愧於知人矣。」恕事 母孝,母亡,哀慕過甚,不食葷茹,遂至羸瘠。起復視事, 遷尚書左丞、權知開封府。恕已病,猶勉強親職,數月 增劇,表求館殿之職,獲奉以濟其貧。真宗曰:「卿求一 人可代者,聽卿去。」是時,寇準罷樞密使,恕即薦以自 代,遂以準為三司使,恕為集賢學士、判院事。準即檢 尋恕前後改革興立之事,類以為冊,及以所出榜別 用新板,躬至恕第請判押,恕亦不讓,一一押之,自是 計使無不循其舊貫。至李諮為三司使,始改茶法,恕 之規模漸革矣。帝重恕,詔太醫診療。百日,有司請停 奉,不許。未幾卒,年五十九。恕將卒,口占遺奏,及約束 後事,送終之具,無不周悉。真宗悼惜,廢朝,贈吏部尚 書,錄其子執中太常寺太祝,執古為奉禮郎。恕頗涉 史傳,多識典故,精於吏理,深刻少恩,人不敢干以私。 前後掌利柄十餘年,強力幹事,胥吏畏服,有稱職之 譽。善談論,聽者忘倦。素不喜釋氏,嘗請廢譯經院,辭 甚激切。真宗曰:「三教之興,其來已久,前代毀之者多 矣,但存而不論可也。」恕性吝,怒子淳私用錢,及寢疾, 上言:「淳不率教導,多與非類遊,常習武藝,願出為外 州軍校。」真宗曰:「戎校管鎮兵,非丞郎家子弟所涖也。」 以為滁州司馬。恕卒,召復舊官,後竟以賄敗。執中至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別有傳。執古至虞部員外郎,執 方、執禮並太子中舍。

辛仲甫子若沖 若虛 若蒙 若濟 若渝

[编辑]

按《宋史》本傳:「仲甫,字之翰,汾州孝義人。曾祖實,石州 推官。祖迪,壽陽令。父藩,河東節度判官。仲甫少好學, 及長能吏事,偉姿儀,器局沉厚。周廣順中,郭崇掌親 軍,領武定節制,署仲甫掌書記。顯德初,出鎮澶淵,仍 署舊職。崇所親吏為廂虞候,部民有被劫殺者,訴陰 識賊魁,即捕盜吏也,官不敢詰,仲甫請自捕逮鞠之」, 吏故稽其獄。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誣服,蠹政甚 矣,焉用僚佐為?請易吏以雪冤憤。」崇悟,移鞫之,乃得 實狀。崇移鎮真定,改深、趙鎮觀察判官。太祖受命,以 崇為監軍,陳思誨密奏崇有姦狀,上怒且疑,遣中使 馳往驗之。未至,崇憂懣失據,謂賓佐曰:「苟主人不察, 為之奈何?」皆愕相視。仲甫曰:「皇帝膺運,公首效節,軍 民處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辭?第遠偵使者,率僚屬 盡郊迎禮,聽彼伺察,久當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 視崇無他意,還奏,上大喜,歸罪於思誨。仲甫又隨崇為平盧軍節度判官。崇卒,改鄆齊觀察判官,累雪冤 枉。乾德五年,入拜右補闕,出知光州。州有橫河與城 直,會霖潦暴疾,水溢潰廬舍。仲甫集船數百艘,軍資 民儲,皆賴以濟。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誘營兵及諸屯 戍,謀以長春節宴集日為亂。屬春初,仲甫出城巡視, 見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燒薙之,兇黨疑謀泄,有自 首者,擒百餘人,盡斬之。先是,州少種樹,暑無所休,仲 甫課民栽柳蔭行路,郡人德之,名為「補闕柳。」太祖問 群臣文武兼資者為誰,趙普以仲甫對。徙益州兵馬 都監。代還,選為三司戶部判官。太平興國初,遷起居 舍人,奉使契丹。遼主問:「黨進何如人,如進之比有幾?」 仲甫曰:「國家名將輩出,如進鷹犬材耳,何足道哉!」遼 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義不可留,有死而已。」遼 主竟不能屈。使還,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命,奏免 歲輸銅錢,罷榷酤,政尚實簡,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諫 議大夫。時彭州盜賊連結為害,詔捕未獲,仲甫誘令 自縛詣吏者凡百餘人,餘因散去。九年,入知開封府, 拜御史中丞。雍熙二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端拱中, 進戶部侍郎。呂蒙正以長厚居相位,王沔任事,仲甫 從容其間而已。淳化二年,以足疾,罷為工部尚書,出 知陳州,代歸。會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將令輿疾 招撫,以疾未行,無何,以太子少保致仕。真宗即位,加 太子少傅。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太保。子若 沖、若虛、若蒙、若濟、若渝,皆能其官。孫有孚、有鄰,俱中 進士。

王博文

[编辑]

按《宋史》本傳:「博文字仲明,曾州濟陰人。祖諫,給事太 宗藩邸,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屬文,舉進 士,開封府以回文詩百篇為公卷,人謂之王回文。淳 化三年,太宗親試進士,以年少罷歸。後諫卒官廬州, 州守劉蒙叟為言,召試舍人院,為安豐主簿。歷南豐 尉,有能名。調南劍州軍事推官,改大理寺丞,監荊南」 榷貨務,遷殿中丞。陳堯咨薦之,試中書,賜進士第,擢 知濠州,歷真州。真宗幸亳,權江、淮制置司事,改監察 御史、梓州路轉運使。以疾請,出知海州,徙密州。負海 有鹽場,歲饑,民多盜鬻,吏捕之輒扺死。博文請弛鹽 禁,候歲豐乃復從之。除殿中侍御史。天禧中,朱能、王 先在長安偽為《乾祐天書》,事覺,能既敗死,先與其徒 就禽。詔博文乘驛按劾。博文唯治首惡脅從者七人, 得以減論。還為開封府判官,丁母憂。始,博文幼喪父, 其母張氏改適韓氏。及博文在朝,謂子無絕母禮,請 得以恩封之。母死,又謂:「古之為父後者,不為出母服, 以廢宗廟之祭也。今喪者皆祭,無害於行服。」乃請解 官持服。然議者以喪而祭為非禮。服除,為三司戶部 判官,出為河北轉運使,遷侍御史、陝西轉運使。屬羌 撒逋渴以族落數千帳叛,既又寇原州柳泉鎮、環州 鵓鴿泉砦,梧州刺史杜澄、內殿崇班趙世隆戰沒。博 文劾奏「內侍都知周文質、押班王懷信為涇原、環慶 兩路鈐轄,提重兵駐大拔砦,玩寇逗留,耗用邊費。請 用曹瑋、田敏代。」既而文質、懷信坐法,遂以瑋知永興 軍使節制邊事。會瑋病不行,又用敏為涇原路總管, 寇遂平。遷尚書兵部員外郎,為三司戶部副使,再遷 戶部郎中、龍圖閣待制、判吏部流內銓,權發遣三司 使事,與監察御史崔暨、內侍羅崇勳同鞫真定府曹 汭獄。及還,權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為 走馬承受賈德昌所毀,徙鳳翔府,又徙永興軍。明年, 德昌以贓敗,改樞密直學士,復知秦州。初,沿邊軍民 之逃者,必為熟戶畜牧,又或以遣遠羌易羊馬,故常 沒者數百人。其禽生羌,則以錦袍、銀帶、茶絹賞之。間 有自歸而中道為夏人所得,亦不能辨,坐法皆斬。博 文乃遣習知邊事者密持信紙往招,至則悉貸其罪, 由是歲減殊死甚眾,朝廷下其法旁路。又言:「河西回 鶻多緣互市家秦、隴間,請悉遣出境,戒守臣使譏察 之。」再遷右諫議大夫,以龍圖閣學士復知開封府。都 城豪右邸舍侵通衢,博文製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 分撒之,月餘畢。出知大名府,遷給事中。召權三司使, 遂同知樞密院事,踰月而卒。帝臨奠,贈尚書吏部侍 郎。博文以吏事進,多任劇繁,為政務平恕。常語諸子 曰:「吾生平決罪,至流刑,未嘗不陰擇善水土處,汝曹 志之。」然治曹汭獄,議者多謂博文希太后旨,縱崇勳 傅致其罪。子疇。

張鑑

[编辑]

按《宋史》本傳:「鑑字德明,瀛州團練使藏英之孫。父裔, 以蔭補供奉官。鑑本將家,幼能嗜學,入衛州霖落山 肄業,凡十餘年。太平興國三年,擢進士第,釋褐大理 評事,監泰州紫墟榷務。升朝為太子右贊善大夫,知 婺州,就遷著作郎。還拜監察御史。奉詔決獄江左,頗 雪冤滯。歷殿中侍御史。會命曹彬等進討幽州,問群」 臣以方略,鑑上疏極言不可。論者以鑑燕人沮議,非 忠也,太宗置不問。與趙延進同掌左藏。延進恃恩踰

規,鑑廷奏之,有旨罷延進,以鑑判三司度支、憑由、催
考證
欠司。時三部各置憑由、催欠,鑑請併為一,從之。王明、

李惟清薦其能,用為江南轉運使。本部有大姓為民 患者,鑑以名聞,太宗盡令部送魁首及妻子赴闕,以 三班職名羈縻之,江右震肅。又建議割瑞州清江、吉 州新淦、袁州新喻三縣置臨江軍,時以為便。召還,特 被慰獎。梓州符昭愿驕僭不法,即以鑑代之。遷刑部 員外郎、判大理寺,遷屯田郎中,判三司都催欠司,改 都勾院,擢拜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封駁司,又掌 三班。上言:「供奉官以下,不考校殿最,恐無沮勸。」即詔 鑑兼磨勘職,改三司為左右計,分天下為十道,鑑奏 其非便,未幾,果復舊。淳化中,盜起西蜀,王繼恩討平 之,而御軍無政,其下恃功暴橫。益州張詠密奏,請命 近臣分屯師旅。即遣鑑與西京作坊使馮守規偕往, 召對後苑門,面授方略。鑑曰:「益部新復,軍旅不和,若 聞使命驟至,易其戎伍,慮或猜懼,變生不測,請假臣 安撫之名。」大宗稱善。鑑至蜀,繼恩猶偃蹇,不意朝廷 聞其縱肆。鑑之行,付以空名宣頭及廷臣數人。鑑與 詠即遣部戍卒出境,繼恩麾下使臣亦多遣東還。督 繼恩輩分路討捕殘寇,而鑑等招輯反側。事平歸朝, 未至,拜左諫議大夫、戶部使。會五路進兵討西夏,令 鑑乘傳往環州,與李繼隆議護送芻糧入靈州。及還, 上疏曰:「關輔之民,數年以來,併有科役,畜產蕩盡,室 廬頓空。加以浦洛之行,曾經剽劫,原州之役,又至遷 延。非獨令之弗從,實緣力所不逮,況復先棄糧草。見 今逐處追科本戶稅租,互遣他州送納,往返千里,費 耗十倍,愁苦怨嘆,充塞路岐,自春徂冬,曾無暫息。餱 糧乏絕,力用殫窮,顧此疲羸,尤堪軫恤。今若復有差 率,益致流亡,縱令驅迫,必恐撓潰。願陛下特垂詔旨, 無使重勞,因茲首春,俾務東作。況靈州一方,僻居絕 塞,雖西陲之舊地,實中夏之蠹區,竭物力以供須,困 甲兵而援送,蕭然空壘,祗益外虞。不若以賜繼遷,使 懷恩奉籍,稍息飛輓之役,事當深慮,理要預防。若待 川決而後防,火熾而方戢,則焚溺之患深矣,雖欲拯 救,其可得乎?」尋詔鑑專督軍糧,以《軍興法》從事,饋運 頗集。真宗即位,遷給事中,使如故。咸平初,改工部侍 郎,出知廣州。居二年,民條其政績,上請刻石。三年,移 知朗州。溪洞群蠻數寇擾,鑑召酋豪諭以威信,皆俯 伏聽命。初,鑑在南海,李夷庚為通判,謝德權為巡檢, 皆與之不協,二人密言鑑以貲付海賈,往來貿市,故 徙小郡。至是,鑑自陳有親故謫瓊州,每以俸米附商 舶寄贍之。又言夷庚、德權憸人貪凶之狀,上意稍釋。 召還,以疾徙知相州。有芝草生於監牧之室,鑑表其 祥異,以為河朔弭兵款附之兆,優詔答之。景德初,卒, 年五十八。子士廉,為殿中丞;士宗,太子洗馬;士程,屯 田員外郎。

上官正

[编辑]

按《宋史》本傳:「正字常清,開封人。少舉三傳,後為鄜州 攝官。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屢遣鞫獄,遷供奉官、閤 門祗候、天雄監軍。淳化中,轉作坊副使、劍門都監。李 順之亂,分其黨趨劍門。時疲兵數百人,正奮勵士氣 以禦之。會成都監軍宿翰領兵投劍門,與正兵合,因 迎擊,大破賊數千眾,斬馘殆盡。奏至,太宗嘉之,詔書 獎飭,並賜襲衣、金帶」,超正為六宅使、劍州刺史,充劍 門部署、翰林供奉官,擢崇儀使,領昭州刺史。數月,正 被疾,請尋醫,至闕,疾愈,入對,上勞問久之,復遣還任 所,賜以金丹、良藥、衣帶、白金十兩、馬三匹,授以方略, 令招撫殘孽,慰勉遣之。初,川賊甚盛,朝議深以棧路 為憂,正以「孤軍力戰挫賊鋒」,自是閣道無壅,王師得 以長驅而入,賊眾三百餘,敗歸成都,順怒其驚眾,盡 斬之,然自此沮氣矣。後賊既誅,餘寇匿山谷,恃險結 集,剽劫為患。王繼恩百計召誘不至,正諭以朝廷恩 信,皆相率出降。未幾,加峰州團練使,與雷有終並為 西川招安使,代王繼恩。正木強,好凌人,自謂平賊有 勞,受人主知,無所顧忌,數面攻兩川官吏之短而暴 揚之,眾積怨怒,多上章訴其不法者。太宗謂近臣曰: 「人臣可任用者,朕常欲保全。正婞直而失於謙和,每 謗書至,朕雖力與明辯,然眾怒難犯,恐其不能自全。」 乃賜手札戒諭曰:「言者,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 之主,不可不慎也。夫遇事輒發,悔不可及。儻自恃無 瑕,而好面攻人之短,豈謂喜怒不形於色耶?當以和 輯遠民為念,斯盡善矣。」正上表謝。真宗即位,改莊宅 使。是秋,廣武叛卒劉旴嘯聚數千輩,逐都巡檢使韓 景祐,略漢、蜀、邛州、懷安、永康軍。正與鈐轄馬知節領 兵趨新漢,抵方井,擊敗之,斬旴,平其黨。遷南作坊使, 賜錦袍、金帶。咸平初,召還,擢拜東上閤門使、勾當軍 頭引見司,俄權戶部使。二年,出知滄州,徙高陽關副 都署,真拜洺州團練使。車駕北巡,以為行營先鋒鈐 轄,尋知青州,未行,會王均叛,屬命為峽路都鈐轄,移 知梓州。又歷滄、瀛、鎮、貝四州、高陽關部署。以足疾求 知磁州,手詔慰勉。會邢州地震,民居不安,徙正典之, 移潞州。景德中,以河北新經兵革,慎擇守臣,以正知貝州,遷洺州防禦使,復知滄州,移同州。再表引年,授 左龍武軍大將軍、平州防禦使,分司西京。尋以本官 致仕,賜全俸,仍以見緡給之。四年,卒,年七十五。子璨, 至內殿崇班。

劉蒙正

[编辑]

按《宋史劉熙古傳》:「熙古子蒙正,字頤正,善騎射。乾德 中,以蔭補殿直,遷供奉官。王師征江南,命乘傳軍中 承事盧絳以舟師來援潤州,蒙正白部署丁德裕,請 分精甲百人出與絳戰,矢中左脅,戰愈力。及下潤州, 獲知州劉澄、監軍崔亮,部送闕下。嶺南陸運香藥入 京,詔蒙正往規畫,蒙正請自廣韶江泝流至南雄,由」 大庾嶺步運至南安軍,凡三鋪,鋪給卒三十人,復由 水路輸送。又掌朝服法物庫,會重製繡衣鹵簿,多其 規式。太平興國四年,轉內藏庫副使,進崇儀使。自創 內藏庫,即詔蒙正典領,凡二十餘年。真宗初,改如京 使,出知滄、冀、磁三州。戎人犯境,蒙正調丁男乘城固 守,有勞。未幾,以擅乘驛馬,責授亳州團練副使。咸平 四年卒,年七十二。

宋摶

[编辑]

按《宋史》本傳:「摶字鵬舉,萊州掖人。治毛氏詩。開寶八 年,宋準典貢部得第,調補遂寧尉,歷濰州司理參軍, 改白虎令。膳部員外郎鞠礪薦其能,遷右贊善大夫, 知利豐監,徙知藤州,改殿中丞,通判洪州。復有薦者, 召還,命提點河北西路刑獄。未行,改監左藏庫,遷國 子博士,通判西京留守司。得對便坐,賜錢三十萬。久」 之,徙江南轉運使,就遷度支員外郎。真宗嗣位,遷司 封員外郎、河東轉運使。上言:「大通監冶鐵盈積,可備 諸州軍數十年鼓鑄,願權罷採以紓民。」又請科諸州 丁壯為兵,以增戎備。在任凡十一年。河東接西北境, 時邊事未息,屯師甚廣,摶經制漕運,以幹治稱,連徙 他州郡,輒乞留,有詔褒飭。兩至夏州界,部發居民,數 詣闕奏事稱旨,屢以秩滿請代。朝議以摶善職,就加 祠部郎中,賜金紫。嘗薦代州承受使臣王白,上以本 置此職,止於視軍政,察邊事,摶不應保奏,因詔諸路 自今勿得舉承受使臣。景德四年,入判三司勾院,踰 月,為戶部副使。大中祥符初,進秩刑部郎中。俄使契 丹,會疾,契丹主以車迎之。二年,卒,年六十六。子可法 至太子中舍,舜元登進士第。摶卒,舜元自筠州判官 改著作佐郎,又賜其孫出身。

何蒙

[编辑]

按《宋史》本傳:「蒙字叔昭,洪州人。少精《春秋左氏傳》,李 煜時舉進士不第,因獻書言事,署錄事參軍。入宋,授 洺州推官。太平興國五年,調遂寧令。時太宗親征契 丹還,作詩以獻,召見賞歎,授右贊善大夫,三遷至水 部員外郎,通判廬州。時郡中火燔,廨舍、榷務俱盡,蒙 假民器,貸鄰郡麴米為酒。既而課增倍,戶部使上其」 狀,詔賚𧨾錢獎之。稍遷司門,巡撫使潘慎修薦其材 敏,驛召至京。因面對,訪以江淮茶法,蒙條奏利害稱 旨,賜緋魚及錢十萬。後二日復對,又上《淮南酒榷便 宜》,特改庫部,後賜錢二十萬,因命至淮右提總其事, 自是歲有羨利。使還,知溫州,未行,留提舉在京諸司 庫務,求外任。復命知溫州,坐舉人不當,削一官。真宗 即位,復前資,因上言請開淮南鹽禁。時卞袞、楊允恭 輩方以禁鹽為便,共排抑之,出知梧州。頃之,改水部 郎中,上所著《兵機要類》十卷。時審官擬知漢陽軍,及 引對,改知鄂州。大中祥符初,轉庫部。四年,加大府少 卿。未幾,知太平州,又知袁州。袁民多采金,蒙建議請 以代租稅。上曰:「若此,則農廢業矣。」不許。俄徙濠州。六 年,上表謝事,授光祿少卿致仕。命未下,卒,年七十七。

楊允恭 兄允升 弟允元 子可

[编辑]

按《宋史》本傳:「允恭,漢州綿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 儻任俠。乾德中,王師平蜀,群盜竊發,允恭裁弱冠,率 鄉里子弟砦於清泉鄉,為賊所獲,將殺之。允恭曰:『苟 活我,當助爾』。賊素聞其豪宗,乃釋之。陰結賊帥子,日 與飲博,陽不勝,償以貲,使伺賊,將害允恭。其子以告, 因遁去。內客省使丁德裕討賊至州,允恭以策干之」, 署綿、漢招收巡檢。賊平,補殿前承旨。太平興國中,以 殿直掌廣州市舶。自南漢之後,海賊子孫相襲,大者 及數百人,州縣苦之。允恭因部運入奏其事,太宗即 命為廣、連都巡檢使。又以海鹽盜入嶺北,民犯者眾, 請建大庾縣為軍,官輦鹽市之。詔建為南安軍,自是 冒禁者少。賊有葉氏者,眾五百餘,往來海上。允恭集 水軍,造輕舠,掩襲其首,斬之。餘黨棄船走,伏匿山谷。 允恭伐木開道,悉殲焉。賊寇每遇風濤,則遯止洲島, 允恭領眾涉海,捕之殆盡,賊皆望風奔潰。又抵漳、泉 賊所止處,盡奪先所劫男女六十餘口還其家。詔書 嘉獎,賜錢十萬,轉供奉官。詔歸,改內殿崇班。時緣江 多賊,命督江南水運,因捕寇黨。行及臨江軍,擇驍卒, 拏輕舟,伺下江賊所止。夜發軍城,三鼓,遇賊百餘,拒 敵久之,悉梟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躡海賊。賊係眾舟 張幕,發勁弩短砲。允恭兵刃所向,多為幕所縈,砲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彌壯。徐遣善泅者以繩連 鐵鉤散擲之,壞其幕,士卒爭進,賊赴水死者大半,擒 數百人,自是江路無剽掠之患。以功轉洛苑副使、江 淮、兩浙都大發運、擘畫茶鹽捕賊事,賜紫袍、金帶、錢 五十萬。先是,三路轉運使各領其職,或廩庾多積,而 軍士舟楫不給,雖以官錢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憚其 役,以是歲上供米不過三百萬。允恭盡籍三路舟卒 與所運物數,令諸州擇牙吏悉集,允恭乃辦數授之。 江浙所運,止於淮、泗,由淮、泗輸京師,行之一歲,上供 者六百萬。淳化五年,轉西京作坊使。初,產茶之地,民 輸賦者,悉計其直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輸榷務,商人 弗肯售,久即焚之。允恭曰:「竭民利而取之,積腐而棄 之,非善計也。」至道初,劉氏建議,請廢緣江榷務,許商 人過江,聽私貨鬻。允恭以為「諸州新陳、相、楺,兩河諸 州,風土各有所宜,非雜以數品,即商人少利,請依舊 江北置務,均色號,以年次給之。」事下三司,鹽鐵使陳 恕等以允恭議為是,詔從之,即命允恭為發運使,始 改擘畫為制置。以西京作坊副使李延遂、著作佐郎 王子輿並為同發運使。巢、廬江二縣,舊隸廬州,道遠 多寇,民輸勞費。允恭請以二縣建軍,詔許之,以「無為」 為額。淮南十八州軍,其九禁鹽地,則上下其直,民利 商鹽之賤,故販者益眾,至有持兵器往來為盜者。允 恭以為行法宜一,即奏請悉禁,而官遣吏主之。事下 三司,三司皆言其不可,允恭再三為請,太宗始從之。 是歲,收利巨萬。允恭與王子輿、秦羲同主茶鹽之任, 多作條制,遂變新法。真宗即位,改西京左藏庫使。又 言川峽鐵錢之弊曰:「凡民田之稅,昔輸銅錢之一,今 輸鐵錢亦一。而吏卒奉舊給銅錢之一,今給鐵錢五。 及行用交易,則鐵錢之十為銅錢之一。且民入田稅, 以一為十,官失其九矣。吏卒奉給,增一為五,官又失 其四矣;吏卒得五用十,復失其半矣。臣在先朝嘗陳 其事,願變法以革其弊。先帝方議行之,會賊順叛擾 而止。今陛下繼成先烈,可遂建其法,使民不失所。且 饒、信之銅積數千萬,若遣運於荊,達於蜀,蜀素多銅, 俾夔、益遂各置監鼓錢,歲用均給,不十年悉用銅錢 矣。」議雖未用,然自是吏卒奉給,始改用十鐵錢易銅 錢之一。俄知通利軍兼黃、御河發運使。會議減西鄙 屯兵,以息轉餉,召允恭與崇儀副使竇神寶、閤門祇 候李允則馳往經度,圖上郡縣山川之形勝。允恭因 建議曰:「自環州入積石,抵靈武,七日程。芻粟之運,其 策有三。然以人以驢,其費頗煩,而所載數尟。莫若用 諸葛亮木牛之制,以小車發卒分鋪運之,每一車四 人挽之,旁設兵衛,加戈刃於其上,寇至則聚車於中, 合士卒之力禦寇於外。」尋為議者所沮而止。復遣之 任,又議江淮,鹽鐵使陳恕力爭,詔從允恭之議,加領 康州刺史。咸平初,以北邊賣馬未有定直,命允恭主 平其估,乃置估馬司,鑄印以為常制。王均之亂,上慮 南方有聚寇,命允恭為荊湖、江、浙都巡檢使,內殿宗 班楊守遵副之,賜與甚厚。二年夏,以疾聞,遣其子大 理評事可乘傳侍疾。七月,卒於昇州,年五十六。賜其 次子告同學究出身,賻錢二十萬、絹百匹,又以錢五 萬、帛五十匹給其家,命揚州官造第一區賜之。允恭 有膽幹,能以方略捕賊。王小波之亂也,李順之兄自 榮據綿竹,土人多被脅從,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鄉 里子弟併力破之,又為王師鄉導,執自榮詣劍門以 獻。王繼恩表其事,詔賜允升學究出身,授本縣令,允 元什邡令。明年,召赴闕,授允升右贊善大夫,允元大 理評事。可,咸平元年進士。喜屬文,有吏幹,累召試,歷 戶部、鹽鐵判官,知洪、宣、潤、壽、潭州,至都官員外郎。告 虞部《員外郎》。

凌策

[编辑]

按《宋史》本傳:「策字子奇,宣州涇人。世給事州縣。策幼 孤,獨厲志好學,宗族初不加禮,因決意渡江,與姚鉉 同學於廬州。雍熙二年,舉進士,起家廣安軍判官,改 西川節度推官,以強幹聞。淳化三年,就命為光祿寺 丞、簽書兩使判官。代還,拜左贊善大夫,通判定州。賜 朱衣、錦章、御書歷,給以實奉。李順之亂,川、陝選官多」 憚行,策自陳「三蒞蜀境,諳其民俗」,即命知蜀州。又以 巴西當益之餫道徙綿州,加太常博士。還朝,會命為 廣南西路轉運使,進屯田員外郎,入為戶部判官,遷 都官。先是,嶺南輸香藥,以郵置卒萬人分鋪二百,負 擔抵京師,且以煩役為患。詔策規制之,策請陸運至 南安,汎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轉「送之費。」盧之翰 任廣州,無廉稱,以策有幹名,拜職方員外郎、直史館, 命代之,賜金紫。廣、英路自吉河趨板步二百里,當盛 夏時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請由英州大源洞伐 山開道,直抵曲江,人以為便。代還,知青州。東封以供 億之勤,超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揚州。 屬江、淮歲儉,頗有盜賊,以策領淮南東路安撫使,駕 旋使停,進秩司封。時洪州水,知州李元病,上與宰相 歷選朝士,將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艱殆,長吏當便宜從事,不必稟於外計也。」王旦言策蒞事平和,可 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轉運使授之,仍詔諭差選之意。 饒州產金,嘗禁商市鬻,或有論告,逮繫滿獄,策請縱 民販市,官責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諫議大夫、 集賢殿學士、知益州。初,策登第,夢人以六印加劍,上 遺之。其後往劍外凡六任,時以為異。策勤吏職,處事 精審,所至有治跡。九年,自蜀代還,上頗有意擢用。會 已病,命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駮事,糾察在京刑 獄。真宗嘗對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斷。」旦曰: 「策性淳質和,臨事強濟。」上深然之。是秋,拜給事中,權 御史中丞。時榷茶之法弊甚,詔與翰林學士李迪、知 雜御史呂夷簡同議經制,稍寬其舊。明年,疾甚,不能 朝謁,累遣中使挾醫存問,賜名藥。復表求典益,尋遷 工部侍郎,從其請。天禧二年三月,卒,年六十二。錄其 子將作監主簿瓘琬並為奉禮郎,續給其奉。策兄簡 官國子博士,分司南京。

魏廷式

[编辑]

按《宋史》本傳:「廷式,字君憲,大名宗城人。少明法學,嘗 客遊趙州,舍於監軍魏咸美之廨。廨有西堂,素凶,咸 美知廷式有膽氣,命居之,卒無恙,來京師。咸美弟咸 信延置館舍,以同宗善待之。太平興國五年中第,釋 褐朗州法曹掾。轉運使李惟清以其吏材,奏知桃源 縣,遷將作監丞。端拱初,改著作佐郎,通判潁州。淳化」 二年,始命李昌齡判審刑院,以廷式明練刑章,奏為 詳議官。屢進對,太宗悅其明辯,遷太子左贊善大夫。 時初較廷臣殿最,命廷式與樞密都承旨趙鎔、李著 同勾當三班,多所規制。越王生日,令持禮物賜之。超 拜主客員外郎、判三司都勾院,換河南東道判官,改 戶部員外郎、知利州。李順為盜,就命充陝西至益州 路轉運使。後入奏事,太宗謂曰:「有事當白中書。」廷式 曰:「臣三千七百里外乘驛而至,以機事上聞,願取斷 宸衷,非為宰相來也。」即不時召對,問方略稱旨,賜錢 五十萬,令還任。賊平,知寧州,未至,召入判大理寺。至 道初,乘傳河朔決獄,復出知宋、潭二州。湖南地土衍 沃,民喜訟產,有根柢巧偽難辯者,廷式立裁之,吏民 咸服。轉吏部員外郎、知桂州,歷工部郎中。真宗即位, 改刑部。會王繼恩有罪下吏,命廷式同按之,踰宿而 獄具。俄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封駮司,拜右諫議大夫、 知審刑院,出知涇州。咸平二年,卒,年四十九。錄其子 攝太常寺太祝舜卿為太祝、禹卿同學究出身。廷式 所至,以嚴明稱,剛果敢言,為人主厚遇。然性傾險,喜 中傷人,士君子憚其口而鄙其行。

欒崇吉

[编辑]

按《宋史》本傳:「崇吉,字世昌,開封封丘人。少為吏部令 史。上書言事,調補臨淄主簿。會令坐贓貶,即命崇吉 代之。復以書判優等,改舒州團練判官。未行,留為中 書刑房堂後官,改太子右贊善大夫,出掌揚州榷務。 未幾,遷殿中丞,復為堂後官,兼提點五房公事。崇吉 明習文法,清白勤事。至道初,擢度支員外郎、度支副」 使。時以堂後官著作佐郎楊文質為祕書丞、提點五 房事。上召見謂曰:「汝見擢用欒崇吉否?當自勗勵。」崇 吉俄加祠部郎中,真宗時,累擢為江南轉運使,代還, 判刑部兼鼓司、登聞院。後遷司農少卿、知洪州。有司 歲斂民財造舟,崇吉至,奏罷之。以疾徙濠州,遷衛尉 少卿,以將作監致仕,卒。子二人:源,虞部員外郎;沂,殿 中丞。

韓國華

[编辑]

按《宋史》本傳:「國華,字光弼,相州安陽人。太平興國二 年,舉進士,解褐大理評事,通判瀘州。就遷右贊善大 夫。代還,除彰德軍節度判官,遷著作佐郎、監察御史。 雍熙中,假太常少卿使高麗。時太宗將北征,以高麗 接遼境,屢為其所侵,命齎詔諭之,且令發兵西會。既 至,其俗頗獷驁,恃險遷延,未即奉詔。國華移檄,諭以 『朝廷威德,宜亟守臣節,否則天兵東下,無以逃責』。」於 是俯伏聽命。使還,賜緋魚。雍熙三年,改右拾遺、直史 館,判鼓司、登聞院,俄充三司開拆推官。四年,判本司, 遷左司諫,充鹽鐵判官。淳化二年,契丹請和,朝議疑 其非實,遣國華使河朔以察之。既至,盡得其詐以聞。 每歲後苑賞花,三館學士皆得預。三年春,國華與潘 太初因對,自言:「任兩省清官,兼計司職,不得侍曲宴, 願兼館職。」即日命並直昭文館,後二日,陪預苑宴。三 司屬官兼直館,自國華等始。未幾,授刑部員外,歷判 三司勾院,後為鹽鐵判官,又為左計判官,尋都判三 勾,賜金紫。改兵部員外郎、屯田郎中、京東轉運使,徙 陝西路。舊制,川、陝官奉緡悉支鐵錢,資用多乏,國華 奏增其數。加都官郎中,入判大理寺,改職方郎中,以 詳定失中,命梁顥代之,知河陽、潞州。轉運使言其善 綏輯,供億幹辦,詔獎之。景德中,假祕書監,使契丹,又 為江南巡撫。入權開封府判官。真宗朝陵,魏咸信自 曹州召入扈從,命國華權州事。俄改太常少卿,出知

泉州。大中祥符初,遷右諫議大夫。四年,代還,至建州
考證
卒於傳舍,年五十五。賜其子珫出身國華,偉儀觀,性

純直,有時譽。子琚、璩、琦,並進士及第。琦相英宗、神宗, 自有傳。

盧琰

[编辑]

按《宋史》本傳,琰字錫圭,淄州淄川人。父浚,右諫議大 夫。琰,太平興國八年舉進士,解褐歷城主簿,歷大理 評事,知安吉縣,三遷太常丞,通判并州。至道中,就加 太常博士。咸平二年,選為開封府判官,與推官李防 並命。真宗謂宰相曰:「人之有材,難得盡知,但歷試而 後可見。」占謝日,特升殿,諭以天府事繁,慎選之意,仍 賜緡錢。會獄空,有詔獎之。遷工部員外郎,為河北轉 運副使。時北鄙未寧,調發軍儲,糧道不絕。以職務修 舉,召入,遷秩刑部,賜金紫,復遣之任。會城祁州,命專 董其役。契丹入邊,車駕幸澶州,琰自定州隨軍至大 名,即單騎赴行在。召對,勞問久之。其子士宗時為隰 州推官,特遷大理寺丞。契丹請和,琰上言領職六年, 求歸闕,許之。以使勞,優拜吏部員外郎、判三司三勾 院。會宋摶使契丹,命權戶部副使。時議東封,又權京 東轉運使,往營頓置。加戶部郎中,復判三勾院。大中 祥符二年,以本官兼侍御史知雜事,數月,授三司度 支副使。祀汾陰,歲命與鮑中和同判留守司、三司,加 吏部郎中,俄拜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府。五年,再為 河北轉運使。琰勤吏職,所至以幹集聞,頗知命,嘗語 親舊曰:「官五品,服三品,天不與者壽爾。」明年被疾,詔 遣中使將太醫診視。六年,卒,年五十九。時琰母八十 餘,無恙,上憫之,以士宗為太常博士,特命知懷州。又 以次子祕書丞士倫為太常博士,給祿終喪。士倫至 工部郎中、度支副使。士宗自有傳。

許驤

[编辑]

按《宋史》本傳:「驤字允升,世家薊州,祖信,父唐,世以財 雄邊郡。後唐之季,唐知契丹將擾邊,白其父曰:『今國 政廢弛,狄人必乘釁而動,則朔、易之地,民罹其災,苟 不即去,且為所虜矣』。信以資產富殖,不樂他徙,唐遂 潛齎百金而南。未幾,晉祖革命,果以燕薊輅契丹,唐 歸路遂絕。嘗擁商貲於汴洛間,見進士綴行而出,竊」 嘆曰:「生子當令如此。」因不復行商。卜居睢陽,娶李氏 女,生驤,風骨秀異。唐曰:「成吾志矣。」郡人戚同文以經 術聚徒,唐㩦驤詣之,且曰:「唐頃者不辭父母,死有餘 恨。今拜先生,即吾父矣。又自念不學,思教子以興宗 緒。此子雖幼,願先生成之。」驤十三能屬文,善詞賦。唐 不識字,而罄家產為驤交,當時秀彥。驤,太平興國初 詣貢部,與呂蒙正齊名。太宗尹京,頗知之。及廷試,擢 甲科,解褐將作監丞、通判益州,賜錢二十萬。遷右贊 善大夫。五年,轉右拾遺、直史館,改右補闕。六年,出為 陝府西北路轉運副使。會罷副使,徙知鄜州。召還,為 比部員外郎,歷知宣、昇二州。雍熙二年,改江南轉運 副使。洪、吉上供運船水損物,主吏懼罪,故覆舟,鞫獄 者按以欺盜,當流死者數百人。驤馳往訊問,得其情 實以聞,多獲輕典,優詔褒之。又上言:「劫盜配流,遇赦 得原還本鄉,讎告捕者多所殺害,自今請以隸軍。」詔 可。遷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 還,不俟報。入朝,召對便殿,延問良久,改兵部郎中,領 西川轉運使,以久處外任為辭。擢授右諫議大夫,就 命知益州。召歸,上言:「蜀民浮窳易搖,宜擇忠厚者撫 之,為預備。」既而李順叛,眾頗服其先見。命知審官院, 遷御史中丞,以疾固讓,不許。占謝日,命坐勞問,出良 藥賜之,曰:「此朕所服得驗者。」後驤以久病不能振職, 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屢求小郡養疾,因入朝失儀, 為御史所糾,特詔不問,命知單州。咸平二年,卒,年五 十七。贈工部尚書,賜其子宗壽出身。驤雖無他才略, 而人以儒厚長者稱之。宗壽後為殿中丞。

陳世卿

[编辑]

按《宋史》本傳:「世卿,字光遠,南劍人。雍熙二年,登進士 第,解褐衡州推官,再調東川節度推官。會李順寇兩 川,知州張雍以州兵馬為數部,使官分領。世卿素善 射,當城一面,親射中數百人。賊寖盛,同幕皆謀圖全 計,世卿正色曰:『食君祿,當委身報國,奈何欲避難為 他圖耶』?亟出白雍曰:『此徒皆懦儒,存之適足惑眾,不 若遣出求援』。」雍從之。賊既引去,世卿適丁外艱,雍表 其材,詔追出視事,就改掌書記。凡七年。歸朝,為祕書 郎,遷太常丞、知新安縣。或薦其堪任憲臺,即召歸。會 張鑑出知廣州,表為通判。將行,召見,賜緋,加太常博 士。景德初,徙知建州。真宗知其材幹,踰月授福建轉 運使。規畫南劍州安仁等銀場,歲增「課羨」,詔獎之。俄 代姚鉉為兩浙路轉運使,歷祠部員外郎,判三司三 勾院。大中祥符四年,改度支員外郎,出為荊湖北路 轉運使。屬灃州慈利縣下溪等四州蠻人侵縣境地 四百餘里,朝命世卿與閤門祗候史方、知灃州劉仁 霸同領兵討之。遂還所侵地,標正經界,取其要領。又 令納所掠漢口千餘,復置灃州武口等砦以控制之, 自是平定,有詔嘉獎。還朝,屢述溪洞利害。召對,真宗器其材,復自言願效用於煩劇。會邵曄知廣州,被疾, 乃授世卿祕書少監代之,加賜金紫。郡有計口買鹽 之制,人多不便,至即奏除之。九年,卒,年六十四。錄其 子南安主簿儼為太祝。

陳知微子舜卿

[编辑]

按《宋史》本傳,「知微字希顏,高郵人。咸平五年,進士甲 科,解褐將作監丞,通判歙州。擢為著作佐郎,直史館, 俄充三司戶部判官。奉使契丹,遷太常博士,判三司 都磨勘司,再為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運副使,奏還 東平監所侵民田六百八十家。又決古廣濟河通運 路,罷夾黃河,歲減夫役數萬計。遷右司諫,徙荊湖南」 路轉運使。召還,拜比部員外郎、知制誥。淮南饑,遣知 微巡撫,所至按視儲糧,察諸官吏能否。使還,判吏部 銓兼刑部。知微詞藻雖無奇采,而平雅適用。一日,進 改群官,除目紛委,適當知微次直,思亦敏速。又判司 農寺,糾察在京刑獄。天禧二年,加玉清昭應宮判官, 俄以疾聞,真宗遣中貴挾太醫往視之。卒,年五十。錄 其子舜卿為太常寺奉禮郎,給奉終喪,又假官船載 其柩還鄉里。知微儀狀甚偉,沉厚有材幹,不務皦察, 時人許其處劇,惜其母老不克終養。有《集》三十卷。子 堯卿,大中祥符五年進士及第。

張若谷

[编辑]

按《宋史》本傳:「『若谷,字德繇,南劍沙縣人。進士及第,為 巴州軍事推官。會蜀寇掠鄰郡,若谷攝州事,率眾為 守禦備,賊乃引去。調全州軍事推官。入見,真宗識其 名,顧曰:『是嘗在巴州禦賊者耶』?特改大理寺丞,知濛 陽縣。三司言廣寧監歲鑄緡錢四十萬,其主監宜擇 人』。乃以命若谷。歲餘,所鑄贏三十萬緡,擢知處州,歷」 江湖、淮南、益州路轉運使,江淮制置發運使,入為三 司度支、鹽鐵副使,累遷右諫議大夫、知并州。先是,麟 府歲以繒錦市蕃部馬,前守輒罷之。若谷以謂「互市 所以利戎落而通邊情,且中國得戰馬,亟罷之則猜 阻不安。」奏復市如故,而馬入歲增。提舉諸司庫務,權 判大理寺,進樞密直學士,歷知澶州、成德軍、揚州、江 寧府,入知審官院,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應 天府,改龍圖閣學士,徙杭州。會歲饑,斥餘廩為糜粥 賑救之。權判吏部流內銓、知洪州,累官至尚書左丞 致仕。若谷素為宰相張士遜引拔,然所至亦自有循 良跡,不激訐取名云。

邵曄

[编辑]

按《宋史》本傳,「曄字日華,其先京兆人。唐末喪亂,曾祖 岳挈族之荊南,謁高季興,不見禮,遂之湖南。彭玗刺 全州,辟為判官。會賊魯仁恭寇連州,即署岳國子司 業、知州事,遂家桂陽。祖崇德,道州錄事參軍。父簡,連 山令。曄幼嗜學,恥從辟署。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 解褐授邵陽主簿,改大理評事,知蓬州錄事參軍。時」 太子中舍楊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張道豐等三 人被誣為劫盜,悉寘於死。獄已具,曄察其枉,不署牘, 白全,當核其實。全不聽,引道豐等抵法,號呼不服,再 繫獄按驗。既而捕獲正盜,道豐等遂得釋,全坐削籍 為民。曄代還引對,太宗謂曰:「爾能活吾平民,深可嘉 也。」賜錢五萬,下詔以全事戒諭天下。授曄光祿寺丞, 使廣南採訪刑獄,俄通判荊南,賜緋魚,遷著作佐郎、 知忠州,歷太常丞、江南轉運副使,改監察御史。以母 老乞就養,得知朗州。入判三司磨勘司,遷工部員外 郎、淮南轉運使。景德中,假光祿卿,充交阯安撫國信 使。會黎桓死,其子龍鉞嗣立,兄龍全率兵劫庫財而 去,其弟龍廷殺鉞自立,龍廷兄明護率扶龍砦兵攻 戰。曄駐嶺表,以事上聞,改命為緣江安撫使,許以便 宜設方略。曄移書安南,諭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護 等即時聽命,奉龍廷主軍事。初,詔曄俟其事定,即以 黎桓禮物改賜新帥。曄上言:「懷撫外裔,當示誠信,不 若俟龍廷貢奉,別加封爵而寵賜之。」真宗甚嘉納。使 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初,受使假,官錢八十萬市 私覿物,及為安撫,已償其半,餘皆詔除之。嘗上邕州 至交州《水陸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圖,頗詳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隨犯贓曄,當削一官,上 以其遠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兗州,表 請東封,優詔答之。及遣王欽若、趙安仁經度封禪,仍 判州事,就命曄為京東轉運使。封禪禮畢,超拜刑部 郎中,復判三勾院,出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 四年,改右諫議大夫、知廣州。州城瀕海,每蕃舶至岸, 嘗苦颶風,曄鑿內濠通舟,颶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 十三。

張綸

[编辑]

按《宋史》本傳:「綸字公信,潁州汝陰人。少倜儻任氣,舉 進士不中,補三班奉職,遷右班殿直。從雷有終討王 均於蜀,有降寇數百據險叛,使綸擊之。綸馳報曰:『此 窮寇,急之則生患,不如諭以向背』。有終用其說,賊果 棄兵來降。以功遷右侍禁、慶州兵馬監押,擢閤門祗 候,益彰、簡等州都巡檢使。所部卒縱酒掠居民,綸斬首惡數人,眾乃定。徙荊州提點刑獄,遷東頭供奉官, 提點開封府界縣鎮公事。奉使靈、夏還,會辰州溪峒 彭氏蠻內寇,以知辰州。綸至,築蓬山驛路,賊不得通, 乃遁去。徙知渭州,改內殿崇班、知鎮戎軍。奉使契丹 安撫使曹瑋表留之,不可。蠻復入寇,為辰州灃、鼎等 州緣邊五溪十洞巡檢安撫使,諭蠻酋禍福,購還所 掠民,遣官與盟,刻石於境上。久之,除江、淮制置發運 副使。時鹽課大虧,乃奏除通、泰、楚三州鹽戶宿負官, 助其器用,鹽入優與之直,由是歲增課數十萬石。復 置鹽場於杭、秀、海三州,歲入課又百五十萬。居二歲, 增上供米八十萬。疏五渠,導太湖入於海,復租米六 十萬。開長蘆西河以避覆舟之患。又築漕河隄二百 里於高郵北,旁錮鉅石為十請幫助識別此字。以泄橫流。泰州有捍 海堰,延袤百五十里,久廢不治,歲患海濤冒民田。綸 方議修復,論者難之,以為濤患息而畜潦之患興矣。 綸曰:「濤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獲多而忘少,豈不 可邪?」表三請,願身自臨役。命兼權知泰州,卒成堰,復 逋戶二千六百,州民利之,為立生祠。居淮南六年,累 遷文思使、昭州刺史。契丹隆緒死,為弔慰副使,歷知 秦、瀛二州,兩知滄州,再遷東上閤門使,真拜乾州刺 史,徙知潁川,卒。綸有材略,所至興利除害,為人恕,喜 施予。在江、淮,見漕卒凍餒道死者眾,歎曰:「此有司之 過,非所以體上仁也。」推奉錢市絮襦千數,衣不能自 存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