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2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二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十九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二十九卷目錄

 皇后部彙考五

  明二太祖洪武四則 惠宗建文二則 成祖永樂四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

  一則 英宗正統三則 景帝景泰一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武宗正德一

  則 世宗嘉靖五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一則 熹宗天啟一則 愍帝崇禎一則

皇清崇德一則 康熙三則

 皇后部總論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禮記曲禮 昏義

  周禮天官

  尚書大傳

  五經要義女史之職

宮闈典第二十九卷

皇后部彙考五

[编辑]

明二

[编辑]

太祖洪武三年定皇后禮服常服之儀

[编辑]

按《明會典》:「皇后禮服,洪武三年定。冠為圓匡,冒以翡 翠,上飾以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小花如大花之數, 兩博鬢十二。」鈿服褘衣,深青為質,畫翟赤質,五色十 二等。素紗中單,黻領,朱羅縠褾、襈、裾,蔽膝隨衣色,以 緅為領緣,用翟為章,三等。大帶隨衣色,朱裡,紕其外。 上以朱錦,下以綠錦,鈕約用青組玉。革帶,青襪,青舄 以金飾。 又,皇后常服。洪武三年定,雙鳳翊龍冠,首 飾釧、鐲、金玉、珠寶、翡翠隨用。諸色團衫,金繡龍鳳文, 帶用金玉。

洪武四年,又定「皇后冠飾之制。」

按《明會典》:「洪武四年定龍鳳珠翠冠,真紅大袖衣,霞 帔紅羅長裙,紅褙子。冠制如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用 織金龍鳳文,加繡飾。」

洪武十四年七月辛丑,皇后千秋節,諸命婦朝賀於 坤寧宮,賜宴。

按:《大政紀》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定「中宮正旦、冬至及千秋節命婦朝 賀之儀。」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正旦冬至,前期一日, 女官陳設御座於宮中,設香案於丹墀之南。其日,內 官陳設儀仗於丹陛之東西及丹墀東西,女官擎執 者立於御座之左右,陳女樂於丹陛東西,北向。設箋 案於殿東門外,設班首拜位於中道之東西,設命婦 拜位於丹墀北向,設司贊位於丹墀東西,設司賓位」 於命婦班之北,東西相向。設內贊二人位於殿內東 西。命婦至宮門外,司賓引命婦入就拜位。女官具服 侍班如常儀。尚宮尚儀等官詣內奉迎。尚儀奏:「請陞 座。」皇后具服出,導從如常儀,樂作,陞座,樂止。司贊唱: 「班齊」,樂作。贊「四拜」,樂止。內贊唱:「進箋」,引箋案。女官前 導。舉箋案,女官二人舉案,由殿東門入、樂作。至殿中 樂止。贊眾命婦跪。內贊唱「宣箋目。」宣箋目女官宣訖、 興。唱「宣箋。」展箋女官詣案前取箋。宣箋女官宣訖、興。 舉案者舉案於殿東。贊命婦皆興。司賓引班首由東 階升、樂作。自東門入至殿中、樂止。內贊唱跪。班首跪。 司贊唱「跪。」眾命婦皆跪。班首稱某夫人妾某氏等。茲 遇正旦則云履端之節冬至則云履長之節敬詣皇后殿下稱賀。今班首致詞稱 賀俱司言女官代內贊司贊同唱「興。」班首及殿外命婦皆興。 司賓引班首由西門出,降自西階,樂作;至拜位,樂止。 贊拜,樂作,四拜,樂止。司言前跪,將旨由東門靠東出, 至於丹陛東,西向立,稱:「有旨。」司贊唱「跪」,眾命婦皆跪。 司言宣旨。正旦則云履端之慶冬至則云履長之慶與夫人等同之。贊興, 眾命婦皆興。司贊唱拜,樂作,四拜,樂止。尚儀跪奏:「禮 畢。」皇后興,樂作,還宮樂止。引禮引命婦以次出。 又 定中宮千秋節命婦朝賀禮儀,與正旦、冬至同,但致 詞云:「茲遇千秋令節,敬詣皇后殿下稱賀。」不傳旨。朝 賀女樂樂器,戲竹二,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頭管十 四,𥱧十,琵琶八,二十絃八,方響六,「鼓五,拍板八,杖鼓 十二。」

惠宗建文元年二月立妃馬氏為皇后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建文四年六月,成祖即位。十一月,冊皇后,宴群臣命 婦,續定冊立之儀。

按《大政紀》:「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壬辰,冊妃徐氏為 皇后,以冊后中宮,宴文武群臣四品以上於奉天殿, 五品以下於丹墀,命婦宴於坤寧宮。」

按《明會典》,「永樂初,續定先期三日齋戒,遣官祭告天 地宗廟,用香帛酒脯行一獻禮。前一日,禮部同鴻臚 寺官設詔案於奉天殿中,節冊寶案於詔案之南,節 案居中,冊東寶西。設節冊寶綵輿於丹陛之東,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及大樂。至日早,錦衣 衛官設鹵簿大駕,內官設皇后受冊位於宮中,及設」 節冊寶案。節案居中,冊東寶西。設香案於節案之前。 設內贊二人,引禮二人,設女樂於丹陛之上。上具冕 服御華蓋殿。翰林院官以詔書用寶訖,鴻臚寺官奏 「執事官行禮畢。」奏請陞殿如常儀。文武百官具朝服 行叩頭禮。左右侍班。正副使入就拜位。贊「鞠躬。」樂作。 四拜,興。樂止。傳制官跪奏「傳制。」俯伏興。執事官舉節 冊寶案,由殿左門出,置御道中。傳制官由左門出,西 向立,稱「有制。」贊正副使跪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冊妃 某氏為皇后,授以冊寶,命卿等持節行禮。」贊俯伏,興, 樂作,四拜。禮畢,樂止。執事官舉節冊寶置綵輿中,黃 蓋遮送,樂作,至奉天門,樂止。儀仗鼓樂迎節冊寶至 右順門外,正副使朝北立。內官捧節冊寶由正門入。 女樂導迎。節冊寶未至之前,引禮請皇后具禮服,宮 人侍衛以俟。節冊寶將至,引禮導皇后出迎於宮門 外。節冊寶至,由正門入,皇后隨至拜位。內官以節冊 寶各置於案,樂作。內贊贊「四拜」,樂止。贊「宣冊」,贊「跪宣 冊。」女官取冊,立宣於皇后之左。宣訖,贊「受冊」,贊「搢圭。」 「宣冊」女官以冊跪授皇后,受訖,以授女官。女官跪受 於皇后之右,立於西。贊「受寶」,其授受一如冊。贊「出圭。」 贊「興」,樂作。內贊贊四拜,樂止。禮畢,內官持節由正門 出,皇后出,送於宮門外。內官至右順門,以節授正副 使,報禮畢。正副使得報,持節。復命翰林院官以詔書 授禮部官,禮部官捧詔書於承天門開讀如常儀。皇 后授冊畢,內官先具謁告儀物,翰林院具謁告文,上 率皇后皆具服詣奉先殿行謁告禮如常儀。謁畢,皇 后具服於內殿,俟上具皮弁服陞座。贊引女官導皇 后詣上前,就拜位,行謝恩禮,樂作,八拜樂止。贊「禮畢, 還宮。」是日,內官設皇后座於宮中,南向,設諸親、諸命 婦拜位於丹墀內,北向,設儀仗女樂。設內贊二人,引 禮二人。引禮導長公主、公主及親王妃俟皇后,具燕 服陞座。引禮引詣皇后前,行八拜禮。次引六尚等女 官,行禮如之。次引四品以上外命婦,行四拜禮。贊跪, 內贊跪,致詞云:「妾某氏等,恭惟皇后殿下,榮膺冊命, 正位中宮,禮當慶賀。」致詞畢,贊俯伏,興,平身,四拜禮 畢。次日,親王等賀、文武百官上表。命婦上箋稱賀、皆 如常儀

成祖永樂元年三月壬午詔京官文武四品以上命婦免朔望朝中宮遇節來朝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永樂三年,更定皇后朝服、常服及冊寶之制。

按《明會典》:「皇后朝服,永樂三年定。九龍四鳳冠,漆竹 絲為圓匡,冒以翡翠。上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 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珠結,餘皆口銜珠滴。珠翠 雲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樹。」皆牡丹花每樹花二朵蕊頭二箇翠花九葉《小 珠花》,「如《大珠花》」之數。皆鑲花飄枝每枝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三、《博鬢》。 左右共六扇飾以金龍翠雲,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飾 珠寶鈿花十二,翠鈿如其數。托裡金口圈一副, 珠 翠面花五事。珠排環一對。皁羅額子一,描金龍文,用 珠二十一顆。 翟衣深青為質,織翟文十有二等。凡一 百四十八對間以小輪花,紅領、褾、襈、裾,織金雲龍文。紵絲 紗羅隨用。 中單玉色紗為之。紅領、褾、襈、裾、領織黻 文十三,或用線羅。 蔽膝隨衣色,織翟為章,三等,間 以小輪花四,以緅為領緣,織金雲龍文。紵絲紗羅隨 用。 《玉穀》圭長七寸。周尺剡,其上,瑑穀文,黃綺約其下, 以黃袋韜之,金龍文。 玉。革帶,青綺綎,描金雲龍文。 玉事件十,金事件四。 大帶表裡,俱青紅相半,其末 純紅,下垂織金雲龍文,上朱緣,下綠緣,并青綺。副帶 一, 綬五采,黃、赤、白、縹、綠纁質,間施二玉環,皆織成 小綬三,色同大綬。 玉珮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 衝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玉花下垂二玉滴,瑑飾雲 龍文描金。自珩而下繫組五,貫以玉珠。行則衝牙二 滴,與二璜相觸有聲。上有金鉤,有小綬五采以副之。 五采,黃、赤、白、縹、綠。纁質,織成 青襪舄。襪以青羅為 之,舄用青綺,飾以描金雲龍文,皁線純,每舄首加珠 五顆。 又,皇后常服。永樂三年定雙鳳翊龍冠,以皁 縠為之,附以翠博山,上「飾金龍一,翊以二珠翠鳳,皆 口銜珠滴。」前後珠牡丹花二朵,蕊頭八箇,翠葉三十 六葉。珠翠穰花鬢二朵。珠翠雲二十一片。翠口圈一 副。「金寶鈿花九,上飾珠九顆。金鳳一對,口銜珠結,三 博鬢。」左右共六扇「飾以鸞鳳。金寶鈿二十,四邊垂珠滴金 簪一對,珊瑚鳳冠觜一副。」 大衫、霞帔,衫用黃色,紵 絲紗羅隨用。霞帔深青為質,織金雲霞龍文,或繡或 鋪翠圈金,飾以珠。紵絲紗羅隨用,玉墜子,瑑龍文。 四䙆襖子,即褙子,深青為質,金繡團龍文,紵絲紗羅 隨用。 鞠衣紅色,胸背雲龍文,用織金,或繡或加鋪 翠圈金,飾以珠,或素紵絲紗羅并餘色隨用。 大帶, 紅線羅為之,有緣,餘或青或綠,各隨鞠衣色。 緣襈 襖子,黃色,紅領褾、襈、裾,皆織金采色雲龍文,紵絲紗 羅隨用。 緣襈裙,紅色,綠緣襈,織金采色雲龍文,紵絲紗羅隨用。 玉帶,青綺綎,描金雲龍文,玉事件十, 金事件三, 玉花采結綬,以紅綠線羅為結,上有玉 綬花一,琢雲龍文,綬帶上玉墜珠六顆,并金垂頭花 板四片,小金葉六箇。紅線羅繫帶一。 白玉雲樣玎 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鉤一。金如意雲蓋一件,兩 面鈒雲龍文,下懸紅組五貫。金方心雲板一件,兩面 亦鈒雲龍文。俱襯以紅綺,下垂金長頭花四件,中有 小金鐘一箇,末綴白玉雲朵五。 青襪舄與翟衣內 制同。 冊寶。冊用金二片,每片依周尺,長一尺二寸, 闊五寸,厚二分五釐。鐫刻真書。每片側邊上下有竅, 用紅絛聯貫開闔,如今書帙之狀。背各用紅錦嵌護, 藉以紅錦小褥。冊盝以木為之,飾以渾金瀝粉蟠龍, 用紅紵絲襯裡。內以紅羅銷金小袱裹冊,外以紅羅 銷金夾袱裹之。五色小絛縈於匣外。 寶用金龜鈕, 朱綬,文用篆書曰「皇后之寶。」依周尺方五寸九分,厚 一寸七分。寶池用金,闊取容寶寶匣二副,每副三重。 外匣用木,飾與冊盝同。中匣用金鈒造蟠龍,內小匣 仍用木,與外匣同。小匣內置一寶座,四角雕蟠龍,飾 以渾金。座上用小錦褥,褥上一置寶池,用銷金紅羅 小夾袱裹寶。其匣外各用紅羅銷金大夾袱覆之。 永樂五年、皇后徐氏崩。上諡冊之典。頒行《皇后內訓》 二十篇。

按《大政紀》:永樂五年七月乙卯,皇后徐氏崩。十月甲 午,遣太子太師淇國公丘福、禮部尚書趙羾,奉冊諡 大行皇后曰仁孝皇后。十一月乙丑,以仁孝皇后《內 訓》賜群臣,俾教於家。初,后於宮中覽觀載籍,著是書 以為《女範》。其目曰:《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警戒》《節 儉》《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 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不待外戚,凡二十篇,名曰《內 訓》。書成,皇太子以進。上覽之愴然,命刊印分賜。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仁宗即位。十月己酉冊妃張氏 為皇后。

按:《大政紀》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六月宣宗即位七月己巳冊妃胡氏為皇后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宣宗宣德三年冊貴妃孫氏為皇后

[编辑]

按《大政紀》:宣德三年二月癸丑,冊貴妃孫氏為皇后。 先數月,上召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諭之曰: 「有一大事與卿等議,誠出不得已,然吾亦決矣。吾年 三十未有子,中宮屢產而不育。日者言中宮祿命,不 利子息,今幸貴妃生子,必立為嗣。母從子貴,古亦有 之。但今中宮如何處置?」因舉中宮過失數事,滎曰:「舉 此廢之可也。」上曰:「古人廢后,有故事否?」義曰:「宋仁宗 降郭后為仙妃。」上問輔原吉、士奇:「爾三人奚獨無言?」 士奇對曰:「『古人有言,臣于帝后,猶子事父母』。今中宮, 母也;群臣,子也,子豈當議母?」榮曰:「上命廢之,豈群臣 所得專?」士奇曰:「固出上命,亦須處之得當。」上問:「輔原 吉云何?」皆對曰:「須處之得當。」原吉又曰:「此大事,容臣 等退詳議以聞。」上問:「此舉得不貽外議否?」義曰:「自古 所有,何得議之?」士奇曰:「宋仁宗廢郭后,孔道輔、范仲 淹率臺諫十數人入諫被黜,至今史冊為貶,何謂無 議?」既退,榮義謂原吉、士奇曰:「上有志久矣,非臣下所 能止。」原吉曰:「上當議處置中宮。」士奇曰:「今日所聞中 宮過失,皆非當廢之」罪。議未決。明旦,上召士奇、榮至 西角門,問議云何?榮懷中出一紙,列中宮過失二十 事進呈,皆極誣詆,曰:「即此是廢之因。」上覽二三事,遽 拂然變色曰:「渠曷嘗有此言,宗廟無神靈乎?」遂袖之, 顧士奇:「爾何言?」對曰:「『漢光武廢后,《詔書》有曰:『異常之 事,非國休福』。宋仁宗廢后,後來甚悔』。願陞下重慎之。」 上不懌而罷。他日,又詔問五人,輔原吉言:「願陛下慎 處,必在得當。」士奇請曰:「皇太后在上,必有主張。」上曰: 「太后有旨,令我與爾等議之。」是日,議未決。一日,獨召 士奇至文華殿丹陛,屏左右諭曰:「若何處置為當?」士 奇因請問:「中宮與貴妃相處若何?」上曰:「『甚和睦相親 愛,如同氣姊妹。但朕重皇子,而念渠祿命不宜子息』 之說,故欲正其母以別之。中宮今病踰月,貴妃每日 往視,慰藉甚勤。」士奇對曰:「曷若乘今有疾,而導之辭 讓閒處,則進退以禮,而恩眷不衰。」上曰:「此說可行。蓋 兩人德性皆好,能謙下。今導之讓必從,然貴妃必不 肯受。汝姑勿言,吾試入導之。」數日,獨召士奇曰:「汝前 說甚善。」中宮果欣然辭貴妃報不受,太后尚未聽辭, 然中宮必堅辭。士奇對曰:「若此,則願陛下待兩宮,兩 家當均一。昔仁宗廢郭后而待郭氏,恩意加厚。」上曰: 「然,吾不食言。」明旦以諭義等,皆對曰:「善。」其議遂定,至 是行之。

英宗正統七年定皇帝納后之儀

[编辑]

按《明會典》「皇帝納后儀。」「正統七年定納采問名前期, 擇日遣官告天地宗廟。至期前一日,所司設御座於 奉天殿。鴻臚寺設制案節案於御座前。」按天順八年及萬曆六年 新定儀注有損益者附注本文之下

《新儀》改節案於《制案》之前。下倣此。

內官監、禮部陳禮物於文樓下,教坊司設《中和樂》於 殿內。至期早,錦衣衛設鹵簿於丹陛、丹墀,禮部陳禮 物於丹陛上及文樓下,內官監設綵輿於奉天門外, 教坊司設大樂於奉天門內。鼓三嚴,鐘止,鴻臚寺奏 「請陞殿。」上具冕服,導駕奉引如常儀。陞座,文武官朝 服叩頭訖,左右侍班。執事引正副使朝服就拜位,行 四拜禮。傳制官奏傳制訖。由東門出。執事舉制案節 案由中門出。置丹墀中道禮物在丹陛上者隨之。傳 制官宣制曰:「茲選某官某女為皇后。命卿等持節行 納采問名禮。」正副使又行四拜禮。鴻臚寺奏禮畢。上 興。

新儀改禮畢、上興。在禮物隨出之後。

引禮引制案、節案用傘蓋遮護,由奉天門中門出,執 事引文樓下禮物隨出,至奉天門外。正、副使取節及 制書,置綵輿中,儀仗、《大樂》前導,從中門中道行,出大 明門外,正副使易吉服乘馬行,詣皇后第行禮。皇后 第前一日,設正、副使幕次於大門外左,南向,設香案 於正堂中,設制案、節案於香案南,別設案於香案之 北。其日,正、副使至大門外,《儀仗大樂》分列,置綵輿於 正中,設制案、節案於綵輿北。引禮引正、副使入幕次。 執事官陳禮物於正堂。正、副使出幕次,取制書置案 上。禮官一員先入正堂,立於東。主婚者朝服出見立 於西。禮官曰:「奉制建后。」遣使行納采、問名禮。引主婚 者出迎。引禮引正副使捧制書及節先行,主婚者隨 行。至正堂,置制書及節於案,正使立於案左,副使立 於案右,東西相向。引禮引主婚者就拜位,行四拜禮, 詣案前跪。正使取《納采制》宣訖,授主婚者,主婚者受 之,授執事者,執事者跪受,置於北案上稍左。副使取 《問名制》宣訖,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之,授執事者,執事 者跪受,置於北案上稍右。主婚者俯伏,興,平身。執事 者舉「答問名表」案於主婚者後少西,取表授主婚者。 主婚者受表,跪授正使,正使受置於案。主婚者俯伏, 興,平身,退就拜位,又行四拜禮畢,正副使出,置表綵 輿中訖。

《新儀》改正副使持節隨表案後出、各置綵輿中訖。

主婚者出大門外,至正副使前,致詞云:「請禮從者。」正 副使復入。酒饌畢,主婚者捧幣帛以勞正副使。正副 使出,主婚者送至大門外。正副使進發綵輿於大明 等門左門,入至奉天門外,以表節授司禮監官,捧入 復命制詞:「朕承天序,欽紹鴻圖。經國之道,正家為本。 夫婦之倫,乾坤之義。實以相宗祀之敬,協奉養之誠。 所資維重。祗遵聖祖母太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命、遣 使持節以禮采擇。」右納采朕惟夫婦之道,大倫之本,正 位乎內,必資名家。特遣使持節,以禮問名,尚佇來聞。 右問名附答辭:「臣某伏承嘉命,正使某官某等重宣制 詔,問臣名族,臣女,臣夫婦所生,先臣某官某之元孫, 先臣某官某之曾孫,先臣某官某之孫,先臣某官某 之外孫,臣女今年若干,謹具奏聞。 納采問名禮物, 元纁紵絲四段,元色二段,纁色二段,金一百兩,花銀 八百兩,珍珠五樣,紵絲八十匹,大紅線羅四匹,白生 土紗四匹,各色熟絹八十匹,綿臙脂一百箇,《蠟臙脂 二兩》。」用金合二箇珠兒粉十兩, 問名紵絲六匹,木紅絹 六匹,珠翠花一朵,羊八隻,豬四口,酒一百六十瓶,鵝 四十隻,末茶二十袋,圓餅一百六十箇,白熟米四石, 白麪八十袋,棗子四合,栗子四合,木彈四合。 納吉 納徵。告期前一日,所司設制案、節案、禮物、《中和樂》。至 期早設鹵簿、綵輿、大樂。

新儀改設《中和樂》大樂、俱在前一日

傳制遣使,並同前納采、問名儀,但納徵用元纁、束帛、 六馬等物。《制詞》云:「茲聘某官某女為皇后,命卿等持 節行納吉、納徵、告期禮。」皇后第前一日,設正副使幕 次、香案、制案、節案、別設案,並同前受納采、問名儀,惟 更設玉帛案。其日,正副使至皇后第,於綵輿中取節 及制書、玉帛置案上,少候,執事先設皇后冠服諸禮 物於正堂。六馬陳於堂下。禮官一員入正堂。主婚者 朝服出見。禮官曰:「奉制聘皇后。」

新儀無皇字

遣使行「納吉、納徵、告期禮。」主婚者出迎。執事舉玉帛 案前行。正使於案取「《納吉》《納徵》《制書》」捧之。副使取《告 期》制書及節捧之次行。主婚者後隨。

《新儀》改「正使捧節,副使捧納吉、納徵、告期制書。」

至正堂,正副使各以制書及節置案上,退立案之左 右,相向。置玉帛案於節案、制書案之南。引禮引主婚 者就拜位,行四拜禮,引詣案前跪。正使取納吉、納徵 制書,以次宣訖,授主婚者,主婚者受制以授執事者, 執事者跪受,置於北案。正使捧圭授主婚者,主婚者 受圭以授執事者,執事者跪受,置於北案。副使捧《元 纁》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以授執事者,執事者跪受,置 於北案。副使取《告期制書》宣訖,授主婚者。主婚者受

制,以授執事者,執事者跪受,置於北案。主婚者俯伏
考證
興,平身復位,行四拜禮畢,正副使持節出,以節置綵

輿中。主婚者出門外請禮。從者及捧幣勞正副使,俱 同前。正副使還,至奉天門外,以節授司禮監官捧入。 復命 制詞、「大婚之卜龜筮卿士協從、敬循禮典」、遣 使持節告吉右納吉卿女有貞靜之德,稱母儀之選,宜 共承天地宗廟。特遣使持節,以禮納徵。右納徵歲令月 良吉日,某甲子,大婚維宜。特遣使持節,以禮告期。右告 期 納吉、納徵、告期禮物:元纁紵絲四段,元色二,纁 色二。玉穀圭一枝。金龍珠翠燕居冠一頂,金簪全。燕 居服素夾四件,紵絲一件。線羅二件。銀絲紗一件,大 帶各色線羅四條。玉革帶一條。金事件全。玉花采結 綬一副,金事件全。玉佩玎璫一副,金鉤金事件全。玉 雲龍霞帔墜頭一箇。金鈒花釧一雙,金素釧一雙,金 連珠鐲一雙。首飾一副。

天順八年加一副

「珠面花二副,翠面花二副,四珠葫蘆環一雙,八珠環 一雙,排環一雙,玉禁步一副,青素紵絲滴真珠描金 雲龍舄一雙,青羅襪全」,珠翠花四朵,翠花四朵,珠兒 粉十兩,蠟臙脂二兩,金合二箇,金鑲合香串一副,金 八百兩,花銀二千六百兩,寶鈔二千錠,白綿五十斤, 五樣珍珠二十八兩,紵絲八十匹,銀絲紗八十匹,素 「線羅八十匹,大紅素線羅八匹,熟綾八十匹,妝花絨 錦四十段,白生闊土紗八匹,各色熟絹二百八十匹, 各色衣服七十件,紵絲二十件,紗十八件,羅二十件, 綾十二件,各色被六床,錦二床,紵絲二床,綾二床,白 絹臥單四條,裁剩紵絲紗羅錦二束。」朱紅漆戧金皮 箱三十對,翟服匣一座,朱紅漆柳箱「二對,擎執宮人 用衣帽等件九十六件,紅綠平羅銷金衣二十四件, 硬翠竹葉烏紗帽二十四頂,皁麂皮靴二十四雙,鈒 花銀束帶二十四條,馬十二匹,大紅熟絹銷金蓋馬 袱十二條,乘馬四匹,回禮馬八匹,金鞍四副,開合紵 絲八匹,木紅熟絹八匹,珠翠花一朵,抹金銀腳全羊 五十二隻,酒三百四」十瓶,豬三十二口,鵝六十四隻, 末茶六十四袋,圓餅一千二百箇,白麪二百四十袋, 膠棗四合,栗子二合,榛子二合,木彈二合,胡桃二合, 響糖四合,纏碗四合,蓮肉纏四合,杏仁纏四合,縮砂 纏四合。 發冊、奉迎。前一日,所司設樂儀仗如常儀。 至期早,鴻臚寺設制書案、節案、冊案、寶篆案於御座 前。禮部陳鴈及禮物於丹陛上。內官監設綵輿於奉 天門外,陳設皇后鹵簿、《車輅》禮物於綵輿南。其傳制、 遣使,並同前納采、問名儀,但改《制詞》云:「茲冊某官某 女為皇后,命卿等持節奉冊寶,行奉迎禮。」其節及制 書、冊寶,用傘蓋遮護,從中門出。執事舉鴈及禮物隨 行,正副使亦隨行,詣皇后第行禮。其奉迎用《旗手衛》 鼓吹前導,設而不作,教坊司作樂如常。是日,內官設 皇后幕次於內殿南,北向。設「上與皇后各更服處於 內殿皇后第。」前一日,設正副使幕次於大門外,南向。 設香案、制書案、節案、冊寶案於正門中。又設香案、制 書案、節案於正堂,別設案於正堂北。

新儀改制案節案、別設案、俱設於正堂北。

其日,正副使至,於綵輿中取節及制書冊寶置案上, 入次少候。女官奉皇后首飾《褘衣》入中《堂左》。

新儀改入中堂右

內官陳儀仗車輅等物於大門內。禮官一員先入。主 婚者朝服出見。禮官曰:「奉制冊后遣使持節奉冊寶 行奉迎禮。」主婚者出迎。執事者舉冊寶案前行,正副 使捧制書及節次行。執事者執鴈及禮物隨入。主婚 者從行。至正堂,正副使置制節於案,執事者置冊寶 案於制案節案之南,冊東寶西。正使立於案左,副使 立於案右,相向。引禮引主婚者就拜位,行四拜禮,退 立於西南。女官以首飾、褘服進皇后,內官進皇后,儀 仗於中堂前,設女樂於堂下,作止如常儀。司禮監官 進前受節冊寶,正副使於案取節冊寶授之,仍前立。 候內贊二人引捧節冊寶監官入中堂前,各置於案。 皇后具服出閤,女官及宮人擁護詣香案前向闕立。 內贊贊「行四拜禮。」贊「宣冊」,贊「跪」,皇后跪,宣冊官取冊, 立宣於皇后之左訖,贊「受冊」,贊「搢圭」,宣冊官以冊進 授皇后,皇后受冊以授女官,女官跪受,立於西。贊「宣 寶」,宣寶官取寶,立宣於皇后之左訖,贊「受寶」,宣寶官 以寶進授皇后,皇后受寶以授女官,女官跪受,立於 西。贊「出圭」,贊「興」,又贊「四拜。」禮畢,皇后入閤,持節監官 由正門出,授正副使,報受冊寶,禮畢,正使受節置案 上。引禮引主婚者詣案前跪,正使取奉迎制宣訖,授 主婚者,主婚者授執事者,執事者跪受,置於北案。執 事者以鴈及禮物進,副使以次受之,授主婚者,主婚 者授執事者,執事者皆跪受,置於案。又贊「四拜。」禮畢。 正副使持節出大門外,置節綵輿中。主婚者請禮,從 者及以幣勞正副使同前。司禮監官嚴整鹵簿,復以 奉迎禮入,達於女官。女官奏請皇后冠服出閤,女樂 前導,宮人擎執擁護,自東階下立香案前。內執事贊: 「四拜」畢,請皇后陞堂,南向立。主婚者進立於皇后之東,西向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畢,退立於東階,西 向。母進立於皇后之西,東向。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 夙夜無違。」畢,退立於西階,東向。執事奏請乘輿,皇后 降階、陞輿、侍從如儀。內執事導從出門奉迎儀仗,大 樂前行,綵輿次行,正副使隨行,司禮監官擁導皇后 鹵簿、冊寶、綵輿行,宮人乘轎,內官、內使衛護,從大明 門中門入。文武百官具朝服於承天門外,東西向立 班迎候。輿入承天門退。皇后輿輅至午門外,鳴鐘鼓, 鹵簿止。正副使以節授司禮監官,先入復命捧冊寶 官捧冊寶傘扇儀仗女樂前導。宮人擁護皇后輿由 奉天門進內庭幕次。捧冊寶監官以冊寶授女官。皇 后出,輿由西階進,上由東階降,迎於庭,揖皇后入內 殿。內侍請「上詣更服處具袞冕,女官請皇后詣更服 處更禮服」,上同皇后詣奉先殿行禮。捧冊寶女官以 冊寶置皇后宮中,內官以皇后輿輅鹵簿,入午門,過 御橋,由中右門進皇后宮中。 發冊、奉迎禮物串五, 大紅紵絲二疋。

天順八年加串五、各色紵絲三十二疋、各色熟絹三十二疋、花銀四百兩

金冊一副,金寶一副。冠一頂,首飾一副,翟服一副,大 衫三件,紵絲一件,羅一件,紗一件,鞠衣繡四件,紵絲 一件,羅二件,紗一件,霞帔各色羅繡三副。舄一雙,襪, 珍珠全。駕一副,鴈一隻。

天順八年加一隻

羊十二隻。

天順八年加十二隻

酒六十瓶。

天順八年,加「六十瓶。」

膠棗,二合,《栗子》二合。《木彈》二合,胡桃二合。

天順八年各加二合

廟見。是日早,內官於奉先殿陳設牲醴、祝帛畢,候上 同皇后至,贊引引就拜位。上在東,皇后在西,行禮如 常儀。祭畢,還宮 合巹。是日,內官先於正宮殿內設 上座於東,皇后座於西,相向。置酒案於正中稍南,置 四金爵、兩巹於案上。候謁奉先殿還,內侍女官請上 與皇后各就更服處。上服皮弁服,陞內殿,皇后更衣 從陞。贊「請陞座。」執事者舉饌案於上與皇后前。女官 司尊者取金爵酌酒以進,飲訖,女官進饌。舉饌訖,女 官再取金爵酌酒以進,飲訖,進饌。舉饌畢,女官以巹 盞酌酒合和以進,飲訖,又進饌。舉饌畢,內侍奏:「禮畢」, 上同。皇后興,內侍女官執事奏:請上與皇后就更服 處易常服。皇帝從者餕皇后饌,皇后從者餕皇帝饌, 朝見兩宮。第二日早,上冕服,皇后禮服詣某宮,俟某 宮禮服,陞座。贊引引上與皇后詣某宮前,宮人以腶 修盤立於皇后左。贊禮贊「上與皇后皆四拜」,執事二 人舉案至某宮前正中。宮人以腶脩盤授皇后,皇后 捧置於案上。執事女官舉案,皇后隨案進至某宮前, 皇后復位。贊禮贊「上與皇后皆四拜。」執事者舉腶脩 案徹於西。贊禮畢,皇后還宮 謝恩。第三日早,上冕 服,皇后禮服,同詣某宮前,行八拜禮訖,皇后詣內殿, 俟上服皮弁服,陞座。贊引女官引皇后禮服,詣上前 就拜位,行八拜禮畢,皇后還宮陞座。引禮引在內親 屬,贊八拜禮。次引六尚等女官,贊八拜禮。次引各監 局內官、內使行八拜禮畢,降座入閤。是日上受皇后 謝恩禮畢,出具服御奉天殿,頒詔布告中外,行禮如 常儀 受賀。第四日,文武百官具朝服,上表慶賀,陳 設如常儀。上具袞冕御華蓋殿,親王行八拜禮慶賀。 次執事官行五拜三叩頭禮畢,鴻臚寺奏「請陞殿。」

新儀。改親王行禮畢。鴻臚寺官候王退奏。執事官行禮畢。奏「請陞殿。」

導駕官前導,百官進表行禮如常儀。其親王行禮畢, 詣內殿某宮前,皇后前俱行慶賀,八拜禮出。是日,某 宮具禮服陞內殿,受內外命婦慶賀禮;外命婦進表 如常儀。皇后禮服陞殿,受內外命婦慶賀禮;外命婦 進箋如常儀。 《盥饋》:第五日清晨,尚膳監具膳羞,皇 后具禮服詣某宮,俟膳至。贊引引皇后詣前,贊「四拜。」 尚食以膳授皇后,皇后捧膳進於案,復位。贊「四拜。」贊 引引皇后退立於西南,俟膳畢,引出還宮。

英宗正統八年四月,冊立皇后錢氏。

按:《大政紀》云云。

正統十四年九月,郕王即位。十二月,冊妃汪氏為「皇 后。」

按:《大政紀》云云。

裕宗景泰三年五月立太子生母杭氏為皇后廢皇后汪氏居別宮大赦天下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英宗天順八年正月憲宗即位七月立皇后吳氏九月廢吳皇后十月立皇后王氏初立宮中莊田

[编辑]

按《大政紀》:天順八年正月,上不豫,諭處後事,命太監 牛玉執筆書之。一曰東宮即位,百日成婚。三月,禮部 奉遺詔,百日外請行大婚禮。南京吏部侍郎章綸上疏言:「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從吉,心實不安。釋服 公除,在前代固有常例,諒陰婚娶,於今日不忍隨宜。 乞特諭禮部來春舉行。」不報。七月,立皇后吳氏,九月, 廢皇后吳氏,詔示天下。詔言:「先帝臨御之日,為朕簡 求賢淑,已定王氏,育於別宮以待期。不意內臣牛玉 偏徇己私,朦朧奏請,將已退吳氏冊立。」德不稱位,不 得已,請命母后廢黜吳氏,仍遵先帝成命,冊立王氏 為皇后。明正牛玉之罪,免死,謫居南京。十月,立皇后 王氏。初立宮中莊田順義縣安樂里板橋村,原額地 一十頃十三畝,曹吉祥占過軍地二十四頃八十四 畝,共三十五頃,及抄沒入官,至是,撥為宮中莊田。「皇 莊」之名始此。

憲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孝宗即位十月冊妃張氏為皇后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冊皇后夏氏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九月辛未立皇后陳氏

[编辑]

按:《大政紀》云云。

嘉靖七年十二月,冊順妃張氏為「皇后。」

按:《大政紀》云云。

嘉靖九年,始制「皇后親蠶之禮。」

按《明會典》,「皇后親蠶,國初無親蠶禮。」肅皇帝始敕禮 部,以每歲季春皇后親蠶於北郊,後改於西苑,未久 即罷。嘉靖九年定,先期欽天監擇日以聞,順天府具 蠶母名數,奏送蠶室,內工部具鉤箔筐架及一應養 蠶什物,給送蠶母。順天府將蠶種及鉤筐一副進呈 訖,捧自西華門出,置綵輿中,鼓樂送至蠶室。蠶母浴 種,伺蠶生先飼以待。先一日,蠶宮令丞設皇后採桑 位於採桑臺,東向,執鉤筐者位於稍東,設公主及內 命婦位於皇后位東,設外命婦位於採桑臺東陛之 下,南北向,以西為上。至日四更,宿衛陳兵衛,女樂工 備樂,司設監備儀仗及重翟車,蠶宮令備鉤筐,俱候 於西華門外。內執事女樂生并司贊、六尚女官等,皆 乘車先至壇內。候將明,內侍詣坤寧宮,奏請皇后詣 先蠶壇所。皇后服常服,導引女官導皇后出宮門,乘 肩輿,侍衛警蹕如常儀。公主及內命婦應入壇者,各 服其服以從。至西華門,內侍奏「請降輿,陞重翟車」,兵 衛儀仗女樂前導,女官捧鉤筐行於車前。皇后至具 服殿少憇,易禮服,祭先蠶。祭畢,更常服。司賓引外命 婦先詣採桑臺位,南北向。女侍執鉤、筐者各隨於後。 尚儀入奏:「請詣採桑位。」導引女官導皇后至採桑位, 東向。公主以下各就位,南北向。執鉤者跪進鉤,執筐 者跪奉筐受桑。皇后採桑三條,還至壇南儀門坐,觀 命婦採桑。三公命婦以次取鉤,採桑五條。列侯九卿 命婦以次採桑九條。採訖,各以筐授女侍。司賓引內 命婦一人詣蠶室,尚功帥執鉤筐者從。尚功以桑授 蠶母,蠶母受桑,縷切之以授內命婦。內命婦食蠶,灑 一箔訖,司賓引內命婦還尚儀前,奏採桑禮畢。皇后 還具服殿,候陞座。尚儀奏司賓率蠶母等行叩頭禮 訖,司贊唱:「班齊。」外命婦序列定,贊四拜。畢,賜命婦宴 於殿內外,并賜蠶母酒食於採桑臺傍,公主及內命 婦殿內序坐,外命婦從採桑者及文武二品以上命 婦於殿臺上,三品以下於臺下,各序坐。尚食進膳,司 賓引公主及內命婦各就坐。教坊司女樂奏樂,進酒 及進膳、進湯如儀。宴畢,徹案,公主以下并外命婦各 就班。司贊贊:「四拜。」尚儀跪奏「禮畢。」皇后興,還宮。導從 如前。親蠶壇築於安定門外。皇后率公主及內外命 婦躬往採桑,而擇內西苑隙地蓋造織堂,以終蠶事。 嘉靖十年,改築皇后先蠶壇於西苑。

按《明會典》,「嘉靖十年,以皇后先蠶,出入不便,改築壇 於西苑。壇高二尺六寸,四出陛,廣六尺四寸,甃以磚 石。又為瘞坎於壇右,方深取足容物。東為採桑臺,方 一丈四尺,高二尺四寸,三出陛,鋪甃如壇制。臺之左 右樹以桑。」壇東為具服殿三間,前為門一座,俱南向。 西為神庫、神廚各三間,右宰牲亭一座。壇之北為蠶 室五間,南向。前為門三座,高廣有差。左右為廂房各 五間,之後為從室各十,以居蠶婦。設蠶宮署於宮左 偏,置蠶宮令一員、丞二員,擇內臣謹恪者為之,以督 蠶桑等務。

嘉靖十三年,冊皇后方氏,定謁廟之儀。

按《大政紀》:「嘉靖十三年春正月癸卯,廢皇后張氏,冊 立德妃方氏為皇后。」

按《明會典》,嘉靖十三年,定謁廟儀。前期,太常寺奏皇 帝齋三日。」尚儀奏「皇后及妃各齋三日,內外諸執事 各齋一日。太常光祿官奏省牲如常儀,所司陳設如 時祫儀。」是日質明,有司整嚴以俟,錦衣衛備儀衛如 常儀。內使監設皇帝、皇后及妃肩輿於各宮中。皇后 及妃受冊禮畢,錦衣衛進輅於奉天門,尚儀備皇后 及妃翟車於輅後以序。內使監奏「中嚴外辦。」皇帝、皇 后及妃各陞輿出宮。至奉天門,錦衣衛官奏「請降輿陞輅」,皇帝降輿、陞輅。尚儀奏「請降輿陞車。」皇后及妃 各降輿陞車,內外護衛儀仗隨從,內執事女官遮以 幃幕從行。至太廟之大門西,奏「請降輅。」皇帝降輅。奏 「請降車。」皇后及妃降車,障以龍幃。導駕官導皇帝入, 皇后及妃從至廟之後寢。先是,命官捧七廟主陞神 御座,退。至是,皇帝捧太祖高皇帝主、皇后捧孝慈高 皇后主出陞殿之神御座。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 內贊奏「就位」,皇帝、皇后及妃各就拜位。典儀唱「迎神, 樂作。」內贊奏跪搢圭,上香。皇帝跪搢圭,司香官跪捧 香函進於皇帝之左。皇帝上香訖,內贊奏「出圭,復位」, 皇帝出圭復位,樂止。內贊奏「四拜」,皇帝、皇后及妃皆 四拜。奏興,平身。《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樂作。內贊奏 「搢圭」,皇帝搢圭。奏「奠帛」,捧帛官以帛跪進於皇帝之 右;皇帝受帛奠訖。奏「獻爵」,執爵官以爵跪進於皇帝 之右,皇帝受爵,獻於太祖神御前。奏「出圭」,奏「搢圭」,皇 帝搢圭。奏獻爵,執爵官以爵跪進於皇帝之左,皇帝 受爵,獻於高皇后神御前。奏「出圭。」奏「復位。」各廟捧主 官至此皆上香、奠帛、獻爵訖,退。奏「跪。」贊「讀祝」,樂暫止, 皇帝、皇后及妃皆跪。讀祝官取祝跪讀訖,樂復作。奏 「俯伏」,興、平身,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樂作。司贊女官 奏「搢圭」,皇后搢圭。奏「獻爵」,執爵女官以爵跪進於皇 后之右。皇后受爵,獻於太祖神御前。奏出圭,奏搢圭, 皇后搢圭。奏獻爵,執爵女官以爵跪進於皇后之左。 皇后受爵,獻於高皇后神御前。奏出圭,奏復位。各廟 捧主官俱獻爵訖,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樂作。司贊 女官啟搢圭,宸妃等妃俱搢圭,啟獻爵,儀同亞獻。但 一妃獻帝主前,一妃獻后主前訖,樂止。太常卿進立 於東,西向。唱「賜福胙」,光祿官捧受如常儀。內贊奏「跪 搢圭」,皇帝跪搢圭;奏「飲福酒」,皇帝飲訖;奏「受胙」,皇帝 受訖,奏「出圭」,如常儀。奏「四拜」,皇帝、皇后及妃皆四拜 訖。典儀唱「徹饌」,樂作,徹訖,樂止。太常卿跪奏「禮畢,請 還宮」,樂作。內贊奏「四拜」,皇帝、皇后及妃皆四拜,樂止, 退立於東。典儀唱: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各詣燎 位,各廟捧主官捧回,退。皇帝奉太祖神主納櫃,皇后 奉高皇后神主納櫃訖,導駕官導皇帝、皇后及妃出, 各陞輿至世廟,行禮同。禮畢,由來路至陞輅、陞車處, 教坊司官跪奏樂,奏「《敬祖宗之曲》,大樂鼓吹振作,還 宮解嚴。

穆宗隆慶元年立皇后陳氏增定命婦上箋儀

[编辑]

按《大政紀》:「隆慶元年春正月,禮部請立皇后,上許之。 八月,冊妃陳氏為皇后。」

按《明會典》:「隆慶元年增定命婦上箋儀。」諸儀與永樂年同但頒詔 百官上表以第四日頒詔之次日,命婦行見中宮禮。前期一日, 女官陳設皇后寶座於宮中,設香案於丹墀之南。其 日清晨,內官陳設儀仗於丹陛之東西及丹墀東西, 女官擎執者立於寶座之左右;陳內樂於丹陛東西, 北向,設而不作。設箋案於殿東門外;設班首拜位及 各命婦拜位於丹墀,北向;設司贊位於丹墀東西;設 司賓位於命婦班之北,東西相向。設內贊二人於殿 內東西,命婦至宮門外,司贊引命婦入就拜位。女官 具服侍班如常儀。尚宮、尚衣等官詣內奉迎。尚儀奏: 「請陞座。」皇后具禮服出,導從如常儀。陞座,司贊唱:「班 齊」,贊「四拜。」外贊唱:「進箋」,贊眾命婦跪,引箋案,女官二 人舉,由殿東門入。至殿中,箋文不宣,命婦皆興。司贊 唱「四拜。」尚儀跪奏「禮畢。」皇后興還宮。命婦以次出。

神宗萬曆六年立皇后王氏

[编辑]

按《明通紀》:「萬曆六年正月,禮部請舉大婚。詔首輔張 居正充納采、問名使。三月,大婚禮成,上兩宮聖母徽 號。」

熹宗天啟元年四月冊皇后張氏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云云。

懷宗崇禎元年立周氏為皇后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天啟中,選入信邸。時神宗劉昭妃攝 太后寶,中宮之政,悉稟成於熹宗張后。故事:宮中選 大婚一后,以二貴人陪升。中選則皇太后幕以青紗 帕取金玉跳脫繫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納淑女 袖,侑以銀幣遣還。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雖弱,後必 長大。」因冊為信王妃。帝即位,立為皇后。

按《春明夢餘錄》:「崇禎丁卯九月二十七日,冊立皇后, 諭曰:『朕聞太極元撰,首闢乾坤,天地合德,乃生萬物。 則君之有后,固儷體於兩儀,而弼成於風化者也。朕 昭受鴻圖,誕撫函夏,思順陰陽剛柔之道,茂衍室家 君王之傳。嘉內德於安貞,稽懿徽於溫惠,敬從壼教, 宜正隆稱。元妃周氏,揚芬華族,毓慶軫源。皇兄慎選, 以配朕躬,夙夜無逸,而闡敬戒。已受封章於潛邸,丕 纘景命以維新。四德咸修,六宮著範,可冊立為皇后。 女順蔚承乾之佑,坤寧協應地之符』。」《特諭》。於是遣禮 部尚書來宗道持節,英國公張惟賢捧冊,大學士黃 立極捧璽,施鳳來行禮

皇清

[编辑]

崇德元年

[编辑]

《大清會典》。崇德元年

冊立中宮嫡妃、為

皇后禮。是日設黃幄於

清寧宮前。設黃案於幄內正中。設冊寶案於黃案。

之東。諸王文武各官俱於

崇政殿前齊集。兩翼序立

上御殿陞座。內院官請

旨行冊封禮。內院官捧冊寶置案上。冊左寶右、持節

官二員前導。執事官舉冊寶案行至

清寧宮黃幄前

皇后出迎。內院官自案上捧取冊寶、置於東案上、西

向立。將滿洲、蒙古、漢字三體冊文、次第宣讀畢。先捧冊、次捧寶、授二女官。二女官跪接恭獻

皇后、

皇后次第跪受。轉授侍立二女官。二女官跪接置黃

案上畢。設金椅於黃案之北。儀仗陳於黃幄之南。東西相向。

皇后陞金椅座。內院官持節回至

崇政殿。以冊封禮畢、復

命。 是日、

皇后率公主王妃大臣命婦等、至

崇政殿序立於

皇上前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畢。

皇后還宮、「陞座。」

諸妃、率公主王妃大臣命婦等、於

皇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諸王文武各官於 皇上前行慶賀禮。王等率滿洲各官上《滿洲》表文。鳴

贊官贊「排班。」 贊「進」 、贊「跪。」 王等皆跪。內院官捧表跪。宣畢。鳴贊官贊叩頭。王等行三跪九叩頭禮。次蒙古諸王大臣上蒙古表文,次漢諸臣上漢字表文,俱照前次第宣讀行禮。

賜宴。謝

恩禮畢。

上還宮。眾皆退

皇后冠服:凡慶賀大典,冠用東珠鑲頂。禮服用黃色。

《秋香色》五爪龍段、妝段、鳳凰翟鳥等段,隨時酌量服御。

皇后鹵簿。

龍鳳旗四對。用黃紅青黑雲段為質。上描金龍鳳各一、長四尺五寸、闊五尺四寸。紅油薰竹竿、長一丈四尺九寸。間纏以藤。下釘鐵箍、上安金頂、飾以紅纓

金節一對。硃紅攢竹竿、長一丈五寸。下釘鐵鐏、上安貼金銅鵝項鉤、攜銅索天盤。下繫紅線圓絛。間掛紅纓毬八箇。各罩綠皮帽。四角綴貼金銅鈴。外用黃素紗繡五色《龍鳳》為衣籠之吾杖二對。硃漆攢竹為之、長七尺。兩末貼金銅箍、瀝粉貼金雲二段

立瓜二對。硃漆攢竹柄、貼金木瓜、立置其首、承以貼金龍頭。下釘貼金銅箍、共長六尺八寸三分。瓜及龍頭、長一尺六寸三分

臥瓜二對,與《立瓜》制同。但瓜臥置其首,共長七尺三分。

黃段九鳳曲柄傘一把。頂徑五尺,冒以黃段繡雲文,垂三簷。上簷高一尺。中下簷各高八寸五分。每簷繡彩鳳三帶二條、各長三尺、寬二寸。上繡雲文風衣二箇、方一尺二寸。四角繡雲文傘骨三十二根。鐵竹相間、銅絲銅葉拴釘。當柄曲處用鐵心貼金龍頭承傘高二尺。紅油攢竹柄長一丈一尺。間纏以藤。頂安貼金木葫蘆。黃段寶相花直柄傘四把,黃段為之,每簷各繡「寶相花」 直柄、長一丈五寸。餘制同曲柄傘。紅段瑞草直柄傘二把,紅段為之,每簷各繡「瑞草」 文。餘制同黃段傘。

青段九鳳直柄傘二把。每簷各銷金鳳三。《帶》及風衣、俱銷金雲文。餘制同黃段傘

黑段九鳳直柄傘二把。制同青段傘

紅方傘二把。紅素段為之。頂方五尺、垂三簷。餘制同青段傘

黃段龍鳳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闊二尺四寸。邊闊五寸。面繡龍鳳。背銷金團龍。挾口兩面貼青綠片金六塊。紅油合竹,柄長一丈九寸。下釘黃銅箍

紅段龍鳳扇二把。制同黃龍鳳扇

金黃段素扇二把。制同黃龍鳳扇

紅段鸞鳳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闊一尺九寸。面紅段繡鸞鳳。邊白段繡雉尾。背青段銷金火焰雲文。黑油合竹柄。制與龍鳳扇同

拂子一對。用紅馬尾為之、泥金樺木柄、長二尺

六寸八分,兩末釘鈒金鳳頭尾

金爐一對。以硃紅漆竿舉之。兩末、雕貼金鳳頭尾。竿首釘鍍金鉤

金瓶一對

金香盒一對

金唾壺一個

金盆一面。已上俱赤金質、鈒龍鳳山水、雲珠、火焰、蓮瓣、花草。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

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面厚一寸三分。木質硃漆彩畫金雲鳳、鈒花雲金葉裝釘

金交椅一把。面闊二尺二寸。進深一尺。後高三尺。前高一尺七寸五分。木質埽金罩,漆鈒龍鳳。金葉裝釘,穿以黃線匾絛,四垂黃線流蘇。織金黃綺褡襠

金腳踏一箇。闊一尺八寸、深九寸五分、高四寸二分。木質、埽金罩、漆鈒花、金葉裝釘。織金黃綺踏褥

鳳輦一乘。柱高三尺六寸,面闊五尺二寸,進深五尺二寸。頂高一尺,方五尺七寸。座高一尺八寸,面闊六尺五寸,進深六尺四寸。周圍欄柱絛環雕花卉,硃漆貼金飾。中設寶座,下有仙橋。座穿以藤。《窗槅》穿以石。青線。頂衣用黃結羅為之,銷金鳳瀝水二層。黃段裡衣,外垂硃簾。直杆四根,各長二丈;內扛四根,各長八尺;外扛八根,各長五尺六寸;短扛四根,各長四尺二寸:俱硃漆赤金、頂鈒鳳文,嵌青金珊瑚、松子等石。扛末裝金鳳頭尾事件全。

「紅油凳四條。」 《拓叉》二件。

黃布幰衣、油綢雨衣、各一件

儀輿二乘。面闊三尺二寸,進深四尺九寸。柱高三尺四寸。頂闊三尺五寸,進深五尺二寸,高九寸。轅長一丈七尺五寸,輪高四尺八寸。俱施黃油赤金。頂鍍金葉片裝釘,黃雲段。車衣重簷瀝水紅綢裡。

黃布幰衣、油綢雨衣、黃氈頂、各一件

大儀轎一乘,面闊二尺九寸,進深四尺、高四尺八寸。頂闊三尺五寸,進深四尺六寸。頂樓八瓣,每瓣面闊一尺、高一尺五寸。俱施黃油貼金雲龍鳳絛環,嵌五色寶石。黃綾衣,上銷金龍鳳瀝水二層。直竿二根,各長一丈七尺五寸;橫竿二根,各長九尺三寸;短扛四根,各長二尺八寸;肩扛八根,各長五尺八寸;撐竿二根、各長二尺六寸。俱硃漆。轎頂飾金鳳十二。金頂鈒海馬文、嵌青、紅藍三色寶石。轎扛裝鍍金銅鳳頭尾事件全。

黃布幰衣、油綢雨衣、黃氈頂、各一件

康熙八年

[编辑]

《大清會典》:「康熙八年題准元旦節次日。」

皇后儀仗、設

太和殿前設樂於

中和殿前

皇后詣

兩宮行禮後。

皇后御宮陞座。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以上、俱照

次排列於

皇后前行禮。其禮與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宮中禮同。」 又定冬至節行禮與元旦同。

康熙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一年題准

皇后千秋令節。是日早。

太皇太后、

皇太后儀仗樂器、照常陳設。公主王妃以下、縣君、鎮國

將軍夫人、及民公侯伯都統、內大臣、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等官命婦以上、俱朝服於

太皇太后宮西旁門齊集。引禮八大臣命婦、及隨從二

十二、大臣命婦俱朝服於

太和殿旁右翼門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后率公主王妃及大臣命婦等、詣

太皇太后宮:

皇太后宮、照常行禮畢。

皇后還宮陞座。公主王妃及大臣命婦等、俱照次排。

列於

皇后前行禮。其禮亦與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宮中行禮同。是日或設宴、或不設宴、具題請 旨遵行

樂章

皇后陞座,丹陛樂作,奏《淑平之章》:

「《乾》資於」 《坤》儷「尊。」

宸極。王化攸宜,母儀萬國。履順含章,茂明內德。福履

永綏迺燕迺翼

皇后宮行禮。丹陛樂作。奏《正平之章》

采章有蔚禮備樂宣

令儀令德,率履無愆。型家而國,實惟承。

《乾》「既淑且和」,景福綿綿。

皇后還宮,丹陛樂作,奏《順平之章》:

椒宮奕奕,陰教修明。褘衣有耀,環珮和鳴。禮容孔恪,萬福來成。《關雎》之德,流美風聲。

康熙十六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六年,冊立妃為

皇后禮。前期一日、遣官各一員祭告

《天地》、

太廟、

上親祭。

奉先殿。是日、禮部鴻臚寺官設節案一於

太和殿正中。設冊案一於節案之左。設寶案一於

節案之右。設綵亭二於內閣。鑾儀衛陳

皇上鹵簿儀仗大駕。教坊司設樂如常儀。內監設節

案一於

皇后宮內之正中。設香案一。於節案之前、設冊寶案。

二於節案之左陳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儀仗車輅於各宮門前。王以下文武各官、俱朝

服。齊集如常儀。內閣禮部堂官捧

節冊寶、置綵亭內。校尉舉亭、以次由御道入太和門丹墀內。綵亭停候於階下。內閣禮部堂官捧取節冊寶、由中階入。

太和殿內、置各案上正副使及執事各官於丹墀。

內東班西向立。欽天監堂官率本監科官二員、候占於

乾清門報吉時。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陞殿、

上具禮服御

太和殿。鳴鐘鼓作。《中和樂》。閱冊寶畢、陞座。鑾儀衛

官贊鳴鞭如常儀。鴻臚寺官引正副使及執事官就拜位立。贊排班。贊「進」 、贊「跪、叩頭。」 行三跪九叩頭禮。作《丹陛樂》、禮畢。樂止。禮部鴻臚寺官引正副使至

丹陛上、北向立。鳴贊官立於殿簷下之東、西向。贊

制。正副使跪。宣讀官立於殿中門之東、西向。宣制曰:「某年月日、冊立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

行禮宣畢。大學士捧節授正使。正使跪捧受、持節前引。禮部執事官舉冊寶案、冊前寶後隨行由中道至階下捧取冊寶、置各綵亭內。禮部官持節前導。校尉舉亭前列黃蓋一柄、御仗二對、次第由御道行。至

太和門

協和門出

上賜王以下文武各官坐。

賜茶畢。鳴鞭作樂。

上還宮。樂止。鴻臚寺官引王以下都統精奇尼哈番

大學士尚書以上、及內大臣侍衛、預赴

隆宗門外序立候

駕正副使至

景運門外捧

節冊寶授內監內監持

節舉冊寶亭、以次行。至

皇后宮門外、捧冊寶入。

皇后具禮服迎於宮門內之右。侍立候

節冊寶過

皇后隨後入宮、就拜位立。內監捧

節冊寶置於各案上。內贊女官贊「跪。」

皇后跪。贊宣冊。宣冊女官就冊案捧紙冊宣畢。贊受。

冊。宣冊女官捧金冊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恭獻

皇后、

皇后跪受訖。轉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侍立。次贊宣

寶。宣寶女官就寶案捧紙寶。宣畢。贊「受寶。」 宣寶女官捧金寶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恭獻

皇后、

皇后跪受訖。轉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侍立。贊興。 皇后興。贊「行禮。」

皇后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贊「冊立」禮畢。內監捧

節出宮

皇后。送

節於宮門內之右。還宮。內監至

景運門外捧

節授正副使報禮畢。正副使持

節至後左門、以冊立禮畢。復

命 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宮行禮。

上具禮服乘輿出。

隆宗門、率王以下、大臣以上、及內大臣侍衛等、詣

太皇太后宮、至

慈寧門外降輿入至

慈寧宮前丹陛上之東、西向。立王以下、公以上於

丹陛下。立文武大臣內大臣侍衛於

慈寧門外。二等侍衛三等侍衛於

永康左門外、分翼序立。鴻臚寺堂官二員。鳴贊官

二員於

丹陛上。又鳴贊官二員於

丹陛下又二員於

《慈寧門外》。又二員於

永康左門外、俱相向立糾儀御史二員於

《慈寧門外》。又二員於

永康左門外侍立。禮部堂官傳諭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宮:

太皇太后禮服御宮、作樂。陞座、樂止。

上率王等就拜位。行禮如常儀。

上率王等各復原位立。禮部堂官傳諭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

上率王等出詣

皇太后宮行禮。俱如前儀。糾儀御史二員於宮門外。又

二員於班末侍立。禮畢。

上還宮。王等俱退。 次日、陳設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儀仗車輅樂器於各宮。前引禮十命婦前導十

「《二命婦》後護」 二十八命婦,俱朝服齊集於

隆宗門外。公主以下、縣君以上、王妃以下、鎮國將

軍。「夫人以上、民公、侯、伯、內大臣、都統、精奇尼哈番、大學士、尚書命婦、俱朝服」 、齊集於

永康右門外。禮部堂官傳諭內監、奏請

皇后具禮服乘輿出。

隆宗門。十二命婦、兩行前導、十命婦左右引禮二

十八命婦《後護隨行》。

皇后至。

慈寧門外降輿入至

慈寧宮丹陛上之西、東向,立公主王妃以下命婦

以上於

丹陛下。東西相向序立。八侍衛命婦設

皇后拜褥於

丹陛上正中。引禮命婦傳諭內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宮:

太皇太后具禮服御宮。樂作。陞座、樂止。引禮命婦導 皇后就拜位立。公主王妃以下、命婦以上、及前導後

護諸命婦照品就拜位序立。引禮命婦引。

皇后率公主等行禮如常儀。樂作。禮畢、樂止。

皇后率公主等各復原位立。引禮命婦傳諭內監。奏

太皇太后還宮。

皇后率公主等出詣

皇太后宮行禮如前儀。

皇后率公主等出公主王妃以下、命婦以上、及引禮

等諸命婦候

皇后入內。俱退。內女官傳諭內監、奏請

皇上御內殿、

上陞座。女官引禮導

皇后於

皇上前、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命公主王妃以下命婦以上免隨行禮

禮畢

皇后還宮。命免公主王妃以下命婦以上於 皇后前行禮 第三日、陳設 皇上鹵簿大駕樂器如常儀。王以下文武各官進表。

行慶賀禮

上御殿。行禮如常儀。頒

詔天下 擇吉補行納采禮。《大徵禮》、遣內務府總

管官、禮部堂官為使。併執事各官俱朝服齎至

皇后第一應行禮、俱如常儀。惟后母率諸婦於本第

闕行謝恩禮后。弟率族眾俱朝服赴

太和殿前行謝恩禮

康熙十六年,題准:納采禮物,鞍馬十匹,盔甲十副,金茶筒一具,銀盆一,圓段一百疋,布二百疋。大徵禮物,鞍馬二十匹,馱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黃金二百兩,白金六千兩,金茶筒一具,銀茶筒二具,銀盆二,圓段六百疋,布一千疋。給賜后父鑲貂朝服一件,貂裘一件,時衣一襲,冠帶。

考證

靴襪全。后母蟒緞朝衣一件。裙一件。時衣一襲。凡立外藩諸王女為

皇后。俱照此例行。若立在內官員女、為

皇后停給盔甲。其奉侍來京、

皇后親屬應給禮物。該部院請

旨行。

皇后部總論

[编辑]

《詩經》。

《周南關雎》小序

[编辑]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朱註:后妃,文王之妃太姒也。南豐曾氏曰:「先王之政,必自內始。故其閨門之治所以施之家人者,必為之師傅保姆之助,《詩》《書》圖史之戒,珩璜琚瑀之節,威儀動止之度,其教之者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嘗不以身化也。故家人之義,歸于反身;《二南》之業,本于文王,豈自外至哉?世皆知文王所以興,能得內助;而不知其所」以然者,蓋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內則后妃有《關雎》之行,外則群臣有《二南》之美,與之相成。其推而及遠,則商辛之昏俗,江漢之小國,兔罝之野人,莫不好善而不自知。此所謂身修故國家天下治者也。 孔氏曰:「言后妃之有美德,文王風化之始也。文王化行,始于其妻,故用此為風教之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朱注興也。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于其始至,見其有幽閑貞靜之德,故作是詩。 漢匡衡曰:「窕窈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為宗廟主。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毛氏曰:「君子后妃之德,無不和諧,慎固幽」深,若《雎鳩》之有別焉,然後可以風化天下。夫婦有別,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敬;君臣敬,則朝廷正;朝廷正,則王化成。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朱注興也。此章本其未得而言。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窕窈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朱注興也。此章據今始得而言。 漢匡衡曰:「妃匹之際,生民之始,萬化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自上世以來,三代興廢,未有不由此者也。

《葛覃》小序

[编辑]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于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寧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其鳴喈喈。」

朱注賦也。蓋后妃既成《絺綌》而賦其事,追敘初夏之時,葛葉方盛,而有黃鳥鳴于其上也。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 服之無斁。」

朱注賦也。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 歸寧父母。」

朱注賦也。此詩后妃所自作,故無贊美之詞。然于此可以見其已貴而能勤,已富而能儉,已長而敬不弛於師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難也。小序以為后妃之本,庶幾近之。

《卷耳》小序

[编辑]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于憂勤也。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朱注賦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賦此詩。豐城朱氏曰:「此詩見后妃之于君子,思之切,憂之深,望之至,然有懇惻至誠之意,而無悲愁悽愴之懷。蓋所以憂思者情也。雖憂而不至于傷,雖思而不至于悲者,后妃之所以得其情性之正也。」

《樛木》小序

[编辑]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朱注興也。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故眾妾樂其德而稱願之。

《螽斯》小序

[编辑]

《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

眾多也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朱注「比也。后妃不妒忌,而子孫眾多,故眾妾以《螽斯》之群處和集而子孫眾多比之,言其有是德而宜有是福也。」 豐城朱氏曰:「《樛木》后妃不妒忌,而眾妾有祝願之誠。《螽斯》后妃不妒忌,而眾妾美其子孫有眾多之盛。蓋正家之道,始于閨門。尊卑貴賤之分,雖不可以不嚴,然必上無嫉妒之心,則下無怨恨之意。和氣充溢,瑞慶流衍,福履之綏,子孫之眾」,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禮記

[编辑]

《曲禮》

[编辑]

天子之妃曰「后。」

集說鄭氏曰:「后之言後也。」 孔氏曰:「妃,配也;后,君也。明配至尊,為海內小君。」 藍田呂氏曰:「天子之妃所以稱后者,有繼後之辭。合二姓之好,以繼聖人之後,以為天地、社稷、宗廟之主,則有繼者也。」 長樂劉氏曰:「后者,後也。德配于天子,育其嗣息,以為之後也。」

納女于天子,曰「備百姓。」

集說鄭氏曰:「納女,致女也。女家遣人致之,此其辭也。姓之言生也。天子皇后以下百二十人,廣子姓也。」

《昏義》

[编辑]

「婦順」不修陰事,不得適見于天,月為之食。月食,則后 素服而修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

集說鄭氏曰:「適之言責也,食者,見道有虧傷也。蕩蕩,滌去穢惡也。」

周禮

[编辑]

《天官》

[编辑]

《內宰》以陰禮教六宮。

訂義鄭司農曰:「《陰禮》,婦人之禮。」 鄭鍔曰:「周制,后有六宮,猶王有六寢。正宮一以聽內事,燕宮五以息燕。其制以一宮為中,四宮處四角,而正宮一則在前,不名曰寢。乃曰宮者,蓋寢則息燕之義,宮則隱蔽之言,息燕非婦人所宜言,而婦人以隱蔽為自重,故王謂之寢,而后則名曰宮。六宮者,指后言之,不曰王后而曰六宮,不敢斥言。」王后之尊,與王同體。不斥言,示訓也。后為六宮所取正,猶教以陰禮者,蓋王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能知陰禮,則《關睢》之風行,彤史之化修矣。

大祭祀后祼獻,「則贊瑤爵,亦如之。」

訂義鄭鍔曰:「周制,王后無祭天之事,則大祭祀者祭宗廟也。」

正后之服位而詔其禮樂之儀。

訂義鄭鍔曰:「后之服六,而祭祀之服所用不同,祭各有位,而后之位所立各異,如祭先王則當褘衣,祭先公則當褕狄,祭群小祀則當闕狄,是正其服也。如君在阼則夫人在房,君西酌犧、象則夫人東酌罍尊,是正其位也。」

致后之賓客之禮。

訂義鄭康成曰:「謂諸侯來朝覲及女賓之賓客。

凡喪事,佐后使治外內命婦,正其服位。」

訂義鄭康成曰:「使,使其屬之上士。內命婦,謂九嬪、世婦、女御。」 鄭司農曰:「外命婦,卿大夫之妻。」

凡建國,佐后立市,設其次,置其敘,正其肆,陳其貨賄, 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陰禮》。

訂義劉執中曰:「朝以聽天下之政,故君立之天道也。市以聚四方之貨,故后立之地道也。」

中春,詔「后帥外內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

訂義鄭鍔曰:「王者以奉宗廟為重,以躬致其服為盡孝,故王以躬耕之穀為粢盛,后以親蠶之絲為祭。」

上春,詔王后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而獻之于 王。

訂義鄭康成曰:「六宮之人,夫人以下,分居后之六宮者。古者使后宮藏種,以其有傳類蕃孳之祥,必生而獻之,示能育之,使不傷敗,且以佐王耕事、共禘郊也。」 劉執中曰:「種必生于六宮,以其有地之道,生生不窮之祥。」 史氏曰:「凡穜稑之種,必藉后宮生之者,欲其亦知稼穡之艱難,不然,外庭之臣豈乏司農、司穡,必待出于」六宮之手乎?

尚書大傳

[编辑]

《后》

[编辑]

古者,后夫人將侍君前,息燭至于房中,釋朝服,襲燕 服,然後入。御史奏雞鳴于階下,然後夫人鳴佩玉于 房中,告去也。然後應門擊析,告闢也。然後少師奏「質 明于陛下」,然後夫人入庭立,君出朝

五經要義

[编辑]

《女史之職》

[编辑]

「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后妃群妾以禮御 于君所,女史書其日,授其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 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著 于右手。左者陽也,以當就男,故著左手,右手陰也,既 御而復故。此女史之職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