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第01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十卷 |
第十卷目錄
祖孫部紀事三
祖孫部雜錄
祖孫部外編
家範典第十卷
祖孫部紀事三
[编辑]《宋史英宗高皇后傳》:「后生神宗皇帝、岐王顥、嘉王頵。 神宗立,尊為皇太后。元豐八年,帝不豫浸劇,宰執王 珪等入問疾,乞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太后權同聽 政,帝頷之。珪等見太后簾下,后泣,撫王曰:『兒孝順,自 官家服藥,未嘗去左右,書佛經以祈福,喜學書,已誦 《論語》七卷,絕不好弄』。乃令王出簾外見珪等,珪等再」 拜謝且賀。是日降制,立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問 起居,至是令毋輒入。又陰敕中人梁惟簡,使其妻製 十歲兒一黃袍,懷以來,蓋密為踐祚倉卒備也。哲宗 嗣位,尊為太皇太后。
《任布傳》:布知越州,有祖訟其孫者,醉酒詈我,已而自 悔,哭于庭曰:「我老無子,賴此孫以為命也。」布聞之,貸 其死,上書自劾,朝廷亦不之責。
《王欽若傳》:「欽若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人。父仲華,侍祖 郁官鄂州。會江水暴至,徙家黃鶴樓,漢陽人望見樓 上若有光景,是夕欽若生。欽若早孤,郁愛之。太宗伐 太原時,欽若纔十八,作《平晉賦論》獻行在。郁為濠州 判官,將死,告家人曰:吾歷官逾五十年,慎于用刑,活 人多矣,後必有興者,其在吾孫乎。」
《宋德之傳》:德之字正仲,蜀州人。大父耕性剛,一朝棄 官去,莫知所終。從父廉語德之曰:吾昔至臨安府,有 言蜀有宋宣教者,過浙江而去,吾適越求之,則入四 明矣。德之渡浙江尋訪至雪竇,有蜀僧言:聞諸耆老 云:山後有爛平山,有三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德之 躋攀至爛平,見丹竈,置祠其上而歸。 《李虛己傳》:虛己「字公受,五世祖盈,自光州從王潮徙 閩,遂家建安。父寅,有清節,仕江南李氏,至諸司使。江 南國除,授殿前承旨,辭不拜。時偽官皆入留京師,而 寅母獨在江南,乃遣其長子歸養。舉進士,起家為衢 州司理參軍。母老,棄官以歸。虛己亦中進士第,歷沈 丘縣尉,知城固縣,改大理評事,累遷殿中丞,提淮南」 茶場,召知滎州,未行,改遂州。時太宗勵精政事,嘗手 書累二十餘紙曰:「公勤潔己,奉法除奸,惠愛臨民者, 乃可書為《勞績》。」月給奉以實錢,命有司擇群臣以治 最聞者賜之,仍諭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 生事。」時虛己被賜,因獻詩自陳父子遭遇,榮及祖母。 帝悅,為批其紙尾曰:「虛己學古入官,榮親事生,奉書 為郡,欲布新規,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賜五品服,又賜 其祖母錢五十萬,命翰林學士張洎會兩制、三館儒 臣遍閱所批詔。其後以南郊恩封群臣母、妻,虛己又 請罷其妻封,以授祖母,詔悉封之,世以為榮。
《范鎮傳》:祖禹幼孤,叔祖鎮撫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 孤,每歲時親賓慶集,慘怛若無所容。閉門讀書,未嘗 預人事。既至京師,所與交游,皆一時聞人。鎮器之曰: 「是兒天下士也。」
《程公許傳》:「公許字季與。少知孝敬。大母侯疾,公許不 交睫者數月。病革,嘗其痰沫。既卒,哀毀如制。」
《張伯威傳》:伯威調神泉尉,大母黃年九十八,不忍之 官,黃得血痢疾頻殆,伯威剔左臂肉食之,遂愈。 《陳洪進傳》:洪進子文顯、文顥、文顗、文頊,本文顯子。初, 洪進在泉州,有相者言一門受祿,當至萬石。時洪進 與三子皆領州郡,而文頊始生,乃以文頊為子,欲應 其言。
《燕懿王德昭傳》:「德昭子惟吉,字國祥,母鄭國夫人陳 氏。惟吉生甫彌月,大祖命輦至內廷,擇二女媼養視 之,或中夜號啼,必自起撫抱。三歲作弱弓輕矢,植金 錢為的,俾之戲射,十發八中,帝甚奇之。五歲日讀書 誦詩。帝嘗射飛鳶,一發而中,惟吉從旁雀躍,喜甚。帝 亦喜,鑄黃金為奇獸瑞禽賜之。常乘小乘輿及小鞍 鞁馬,命黃門擁抱,出入常從。太祖崩,惟吉纔六歲,晝 夜哀號,孝章皇后慰諭再三,始進饘粥。惟吉好學,善 屬文,性至孝,孝章皇后撫養備至,親為櫛沐。咸平初, 以太祖、孝章畫像、服玩、器用賜惟吉,歲時奠享,哀慕 甚至。每誦詩至《蓼莪》篇,涕泗交下,宗室推其賢孝。」 《吳榮王顥傳》:「顥字仲明,慈聖光獻太后」之服,易月當 除。顥曰:「身為孫而情文闕然,若是可乎?請如《心喪禮》, 須上禫除即吉。」詔可。
《戚同文傳》:「同文幼孤,祖母攜育於外氏,奉養以孝聞。 祖母卒,晝夜哀號,不食數日,鄉里為之感動。」
《劉廷翰傳》:「廷翰少孤,其大父以上皆不逮事,忘其家諱,上為撰名,親書賜之。」
《王繼英傳》:繼英知樞密院,小心慎靖,以勤敏稱,上倚 賴之。景德初,授樞密使。舊制,樞密院使祖母及母止 封郡太夫人,有詔特加國封。
《張平傳》:平子昭遠,昭遠母弟昭懿祖母郭氏嘗對昭 遠母指昭遠曰:「此兒有貴相,他日必至公侯。」指昭懿 曰:「此兒奉錢過二萬,不能勝矣。」果皆如其言。
《雷德驤傳》:「德驤與子有鄰,淳化二年,為其婿如京副 使衛濯訟有鄰子祕書省校書郎孝先內亂。帝素憐 德驤忽暴揚其醜,不以孝先屬吏,止除名,配德均州。 德驤坐失教,責授感德軍行軍司馬,并其子少府少 監。有終責授衡州團練副使。德驤因慚憤成疾,二年 卒。」
《晏敦復傳》:敦復,字景初,丞相殊之曾孫。靜默如不能 言,立朝論事無所避。帝嘗謂之曰:「卿鯁峭敢言,可謂 無忝爾祖矣。」
《江萬里傳》:萬里字子遠,都昌人。自其父煜始業儒,大 父璘鄉稱善人。其鄰史知縣者夸其能杖譁健士,璘 俛首不答,歸語煜曰:「史祖父故寒士,今居官以杖,士 人自憙於我,心有不釋然。審爾,史氏且不昌,汝其戒 之。」是夕煜妻陳夢一貴人入其家曰:「以汝家長有善 言故來。」已而有娠,生萬里。
《寇瑊傳》:「瑊字次公,少孤,鞠于祖母王氏。及豋朝,以妻 封邑回授之。」朝臣得回封祖母自瑊始。
《楊億傳》:「億字大年。祖文逸,南唐玉山令。億將生,文逸 夢一道士,自稱懷玉山人來謁。未幾,億生。有毛被,體 長尺餘,經月乃落。七歲能屬文,下筆立成。」
《孫永傳》:永字曼叔,十歲而孤,祖給事中沖列為子,行 蔭將作監主簿,肄業西學。郡試常第一,沖戒之曰:「洛 陽英雋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復試。沖卒, 喪除,復列為孫。
《韓肖胄傳》:肖冑曾祖琦,父治。琦守相,作晝錦堂,治作 榮歸堂,肖冑又作榮事堂,三世守鄉郡,人以為榮。 《朱娥傳》:娥,越州上虞朱回女也。母早亡,養於祖媼。娥 十歲,里中朱顏與媼競,持刀欲殺媼,一家驚潰,獨娥 號呼突前,擁蔽其媼,手挽顏衣,以身下墜顏刀曰:「寧 殺我,毋殺媼也。」媼以娥故得脫。娥連被數十刀,猶手 挽顏衣不釋,顏忿恚,斷其喉以死。事聞,賜其家粟帛。 其後會稽令董皆為娥立像于曹娥廟,歲時配享焉。 《童八娜傳》:「八娜,鄞之通遠鄉,建奧人,虎銜其大母女 手拽虎尾,祈以身代,虎為釋其大母,銜女以去。時林 栗侍親官其地,嘗目睹之,已而為守,以聞于朝,祠祀 之。」
《呂蒙正傳》:「蒙正字聖功,咸平六年授太子太師,封蔡 國公,又封許。景德二年春,表請歸洛。陛辭日,肩輿至 東園門,命二子掖以升殿。蒙正至洛,有園亭花木,日 與親舊宴會,子孫環列,迭奉壽觴,怡然自得。」
《李迪傳》:迪以太子太傅致仕,子東之拜太子太保,肅 之、承之,皆龍圖閣直學士。及之以太中大夫致仕,東 之子孝基,字伯始,進士高第,唱名至墀下,仁宗顧侍 臣曰:「此李迪孫邪?」能世其家,可尚也。
《洞微志》:太平興國中,李守中過海至瓊州界,逢一翁, 自稱楊遐舉,年八十一,邀守中見其父曰:「叔連,年百 二十二,祖宋卿年百九十五,梁上雞窠中小兒出頭 下視宋卿曰:『此九代祖不語不食,不知其年,朔朢子 孫拜列而已』。」
《青箱雜記》:李復圭三世皆知滑州。天聖中,其祖康靖 公若谷知。慶曆中,其父邯鄲公淑又知。及後八年,復 圭又知。前此,邯鄲公嘗迎侍康靖公,題詩於州廨曰: 「滑守如今是世官,阿戎出守自金鑾。郡人莫訝留題 別,孫息期同住此看。」後復圭刻石記其事。一日仰承 詒訓,允契冥兆,茲亦異也。
《清波雜志》:「洪君番江先人為郡幕時,祖母留鄉里,洪 每值正至必以書送壽,酒外題狀上太夫人,凡療病 有視者,皆屬先人。既以書往,翌日再展狀謝。此等禮 數度前哲常行之,特今創見。」
向在建康,於鄰人狄似處見其五世祖武襄公收儂 智高時所帶銅面具及所佩牌,上刻真武像,世言武 襄乃真武神也。又出使相,判陳州,告身皆五色金花 綾紙十七張,暈錦褾袋、犀軸、紫絲網皆備。後於友人 歐陽儁處得其遠祖文忠公,自初進擢至贈諡綸誥, 一無遺者,可謂故物,不愧鄭公之笏,兩家其能終保 存耶?
陳亞藏書千卷,名畫一千餘軸,晚年復得華亭雙鶴 及怪石異花,作詩戒其後曰:「滿室圖書作典墳,華亭 仙客岱雲根。他年若不和根賣,便是吾家好子孫。」 鄭顧道侍郎居上饒,享高壽,其《除夕》小詩:「可是今年 老也無,兒孫次第飲扶蘇。一門骨肉知多少,日出高 時到老夫。」
曾祖視,王荊公為中表既干,撰上世墓誌數種,託元
章書之。凡書三本,擇一以入石,號《周氏世德碑》,置于杭州西河,上文并書名「二絕。」紹興初,某人尹京,欲磨治改刻他文,偶族叔祖元仲與之素厚,爭之力,責以 大義,尹謝焉。今在南山滿覺院。
王鑑七歲不能言,其祖喜其風骨之美,遇物誨之。一 日攜至池上,祖曰:「水馬池中走。」即對曰:「游魚波上浮。」 後至臺閣。
《聞見前錄》:光獻太皇太后元豐四年春感疾,以文字 一函封鐍甚密,付神宗曰:「俟吾死開之,唯不可因此 罪人。」帝泣受。后疾愈,帝復納此函,后曰:「姑收之。」是年 七月,后上仙,帝開函,皆仁宗欲立英宗為皇嗣時臣 僚異議之書也。神宗執書慟哭,以太皇太后遺訓,不 敢追咎其人,故帝宮中服三年之喪。盡禮盡孝者,知 慈德之不可報也。
狄青位樞密,或告以當推狄梁公為遠祖,武襄愧謝 曰:「某出田家,少為兵,安敢祖唐之忠臣梁公者?」 《夢溪筆談》:狄青為樞密使,有狄梁公之後,持梁公畫 像及告身十餘通,詣青獻之,以謂青之遠祖。青謝之 曰:「一時遭際,安敢自比梁公。」厚有所贈而還之。比之 郭崇韜哭子儀之墓,青所得多矣。
《揮麈前錄》:張垍乃張說之子,敬翔為敬暉之孫。本朝 劉溫叟以父名岳,終身不聽樂,至其孫几,乃自度曲, 預修樂書,可笑。近有吳鑄者,乃國初功臣吳廷祚之 後,祖元扆復尚主而失節於劉豫,仕偽庭至樞密使, 為其用事。此一律,吁,可嘆哉!
《揮麈後錄》:文肅自高陽帥易青社,道出相臺,馮文 簡作守相見云:「本郡有一寄居王大卿,名尚恭,年高 不出仕,有鄉曲之譽,願一見公露少懇款,使其自言 相予共飯,可乎?」文肅頷之。翌日俾之同坐,即之甚溫。 請間云:「某有一子,頗知宦學趣向,不幸早死。」啟手足 際,自云:「初任荊南掾曹,秩滿賃舟汎江而下,偶與一 嫠婦共載,因而野合有娠。既抵京師分首,聞婦人免 身得雄後,售與曾尚書家作妾,今計其子亦十餘歲 矣,不知果否?」文肅云:「某向任三司使日,置一獲,云本 貴種,失身自售,攜一小兒來見,俱隨行。某以兒子畜 之坐上,因令呼來。大卿公一見抱持大慟,云面貌與 亡兒無少異者,今願以見予。」文肅云:「雖如此,然事不 可料。聞公今歲當任子,願為內舉畢,齎補牒來,當遣 人送歸。」王且悲且喜,彼此後皆如文約。文肅諸子兄 弟名連絲,字表德,上以公字此子,取名約,字公詳,示 不忘曾氏。而公詳之異母弟亦連名綯,字公敏,後易 敏功。公詳仕至郡守,終奉直大夫。敏功子炎,以公詳 蔭入仕,嘗為樞密使。嫠婦在文肅家生二子,至今兩 族如一家焉。婦亦姓王,果名族。從弟乃信孺革,與其 子鼎相繼尹京云。
五代時有姓呂為侍郎者三人,皆名族,俱有後,仕本 朝為相。呂錡,晉天福為兵部侍郎,曾孫文惠端相太 宗。呂夢奇,後唐長興中為兵部侍郎,孫文穆蒙正相 太宗,曾孫文靖夷簡相仁宗,衣冠最盛,已具《前錄》。呂 咸休,周顯德中為戶部侍郎,七世孫正愍大防相哲 宗。異哉!
《欒城遺言》:籀年十有四,侍先祖潁昌,首尾九年,未嘗 暫去侍側。見公終日燕坐之餘,或看書籍而已。世俗 藥餌玩好,公漠然忘懷。一日,因謂籀講《莊子》二三段 訖,公曰:「顏子簞瓢陋巷,我是謂矣。」所聞可追記者若 干語,傳諸筆墨,以示子孫。公令籀作詩文,五六年後, 忽謂籀曰:「汝學來學去,透漏矣。嘗與文氏家姑言之」, 亦如此。公謂籀曰:「蘇瑰訓頲,常令衣青布襦,伏於床 下,出其頸受櫌楚。汝今懶惰,可乎?」
程子家世舊事,少師卜居醴泉,第舍卑狹。頤少時嘗 到,宛然如舊,諸房門皆題「誰居」,先公大中所記也。後 十年再到,則已為四翁房子孫所賣,更易房室,不忍 復觀矣。自少師貴顯,居京師醴泉第宅,大評事諸孫 居之,後遂分而賣之,先公未嘗問也。券契皆存,以其 上有少師書字,故不忍毀去。然收藏甚密,家中子弟 有未嘗見者。先公守鳳州時,四翁問欲得宅否,先公 答以叔有之,與珦有之正同,當善守而已。又出一少 師小印,合示頤曰:「祖物也,可收之。」頤曰:「翁能保之足 矣,不敢受者,所以安其疑心也。」又知太宗皇帝御書 及少監真像皆在,亦未敢求見。不意纔數年,四翁卒。 比再至醴泉,則散失盡矣,思之痛傷。後又二十年,頤 到醴泉,改葬少師,始求得少監《段太君誥》于三翁家, 少師犀帶于長安太監薄家,少師綠玉枕于四翁女 和家,鞍瓦于三翁家。
《金史章宗本紀》:章宗諱璟,小字麻達葛,顯宗嫡子也。 母曰孝懿皇后徒單氏。大定八年,世宗幸金蓮川。秋 七月丙戌,次冰井,上生。翌日,世宗幸東宮,宴飲歡甚, 語顯宗曰:「祖宗積慶而有今日,社稷之福也。」又謂司 徒李石、樞密使紇石烈志寧等曰:「朕子雖多,皇后止 有太子一人,幸見嫡孫又生于麻達葛山。朕嘗喜其 地衍而氣清,其以山名之。」群臣皆稱萬歲。
《奔睹傳》:昂本名奔睹,睦於兄弟,尤善施予,其親族有貧困者,必厚給之,至于茵帳衣衾器皿僕馬之屬,常 預設于家,即命駕相就為具,歡樂終日,盡以遺之,即 日使富足。人或以子孫計為言,答曰:「人各有命,但使 其能自立爾,何至為子孫奴耶。君子以為達。」
《元史唐仁祖傳》:「仁祖字壽卿,畏兀人。祖曰唐古直,子 孫因以唐為氏。仁祖少穎悟,通諸方語言,尤邃音律。 中統初,語諸貴胄為質,帝親閱之,見仁祖曰:『是唐古 直孫邪?聰明無疑也』。」
《劉德泉傳》:至治三年,真定朱顯,自至元間,其祖父已 分財至顯,念姪彥昉等年幼無恃,謂弟耀曰:「父子兄 弟,本同一氣,可異處乎?」乃會拜祖墓下,取分券焚之, 復與同居。
《木華黎傳》:木華黎父孔溫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麾 下。從征乃蠻部,乏食,太祖馬斃,孔溫窟哇以所乘馬 濟太祖,身當追騎死之,太祖獲免。有子五人,木華黎, 其第三子也。木華黎子七人:長塔思,幼與常兒異,英 才大略,綽有祖風。及長,每語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 天子厚恩,當效死行陣間,以圖報稱,安能委靡苟且」 目前。以隳先世勳業哉。
《董文炳傳》:文炳子士元,自襁褓喪母,祖母李氏愛之, 謂文炳曰:「俟兒能言,即令讀書。」
《尚野傳》:「野字文蔚,幼穎異,祖母劉厚資之,使就學。文 辭典雅,一本於理。」
《耶律希亮傳》:希亮字明甫,性至孝,困厄遐方,家貲散 亡已盡,僅藏祖考畫像,四時就穹廬陳列致奠,盡誠 盡敬。朔漠之人,咸相聚來觀,歎曰:此中土之禮也。 《王思誠傳》:思誠字致道,天資過人,七歲從師,授《孝經》 《論語》,即能成誦。家本農業,其祖佑詬家人曰:兒大不 教力田,反教為迂儒耶。思誠愈自力弗懈。
《顯宗傳》:「顯宗諱甘麻剌,裕宗長子也。少育于祖母昭 睿順聖皇后,日侍世祖,未嘗離左右,畏慎不妄言,言 必無隱。」
《史天倪傳》:天倪父秉直,讀書尚氣義。武仙謀作亂,乃 設宴邀天倪。有知其謀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從,遂 為仙所殺。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觀武仙 之辭氣,終不為我用,宜備之。」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 人或相負,天必不容,願無慮。」秉直乃攜其孫楫權還 北京。至是人服其先識。
《吳當傳》:「當字伯尚,澄之孫也。當幼承祖訓,以穎悟篤 實稱。及長,精通經史百家言。侍其祖至京,補國子生。 久之,澄既捐館,四方學子從澄遊者,悉就當卒業焉。」 《陳櫟傳》:「櫟字壽翁,生三歲,祖母吳氏口授《孝經》《論語》 輒成誦。」
《何從義傳》:「從義,延安洛川人。祖良、祖母李氏皆亡,從 義廬於墓側,旦夕哀慕,不脫絰帶,不食菜果,惟啖疏 食而已。事父世榮,母王氏,孝養尤至。伯祖溫、伯祖母 郝氏、叔祖恭、叔祖母賀氏、叔祖讓、叔祖母姜氏、叔父 珍、叔母光氏皆無子。比其亡也,從義咸為治葬,築高 墳,祭奠以禮,時人義之。」
《獨醒雜志》:「陳了翁與家人會食,男女各為一席。食已 曰:『並坐不橫肱,何也』?孫女七歲,答曰:『恐妨同坐者』。」 《明外史劉基傳》:「基父爚,元遂昌教諭。爚大父濠,好任 俠,邑人任融倡義旅,興復宋室。事敗,元遣使簿錄其 黨,株連遍里中,將盡誅之。使者夜宿濠舍,爚時甫十 歲,睹其籍,告濠飲使者酒,而陰縱火焚所居,籍悉燬。 使」者懼誅,更就濠問計。濠傾貲與之,使納賄,事得解。 基生而穎異,讀書過目領悟。塾師鄭復初語爚曰:「人 言活萬命者必封,此子必高公之門矣。」
《嚴烜傳》:「烜字熙叔,性至孝。少時祖母陳疾篤,每夕禱 北辰,求以身代,刲股以進。」
《張惠傳》:「惠字迪吉,有行誼。其祖墓嘗遭兵燹,屍柩暴 露,家人惑術士言,久不修葺。惠既預鄉薦,不擇期日, 身親畚鍤盡掩之。方冬,披髮徒跣如初。喪後宦游過 里不歸家,寢食悉于墓廬,親故欲見則就之,且席地 而食,曰:吾祖父皆在地,吾安忍高坐自恣哉。」其制行 如此。
《臧應奎傳》:「應奎字賢徵,父所生母卒,法不得承重,猶 執私喪三年。」
《鄭文茂傳》:文茂字寶夫,生有至性,父卒,嘔血數升,毀 瘠骨立。其祖泣撫之曰:「吾老矣,既失壯子,又使我失 佳孫邪?」乃強起啜粥,廬於墓所。
《杜偉傳》:「偉字道升,吳江人。六歲時,祖母病盲,或言舐 之即愈。偉如其言,果復明。」
《周是修傳》:程通,績溪人。祖平,坐事戍延安。通以貢入 太學,上書乞赦還其祖,辭甚哀,太祖憐而許之。 仁宗誠孝皇后張氏,傳后父兵馬副指揮麒,仁宗立, 冊為后。宣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英宗即位,加上 太皇太后。英宗方九歲,大臣請太后垂簾聽政,太后 曰:「毋壞祖宗法,第悉除罷一切不急務」,時時勗帝向 學,委任股肱。以故太監王振雖寵于帝,終太后世不 敢專大政。正統七年十月,太后崩。《遺詔》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語甚諄篤。
《孝肅周太后傳》:太后,英宗妃,憲宗生母也。孝宗即位, 尊為太皇太后。孝宗生西宮,母紀氏暴薨,太后育之 宮中,省視萬方。以故孝宗事太后至孝。太后病瘍久 之,病已,誥諭群臣曰:「粵自英皇厭代,予正位長樂,憲 宗皇帝以天下養,二十四年猶一日。茲予偶患瘍,皇 帝夜龥天為予請,命春郊罷宴,問視惟勤。俾老年疾 體,獲底康寧。以昔視今,父子兩世,孝同一揆。予甚嘉 焉。」
《孝惠卲太后傳》:「太后,憲宗妃,興獻王母也。成化十二 年,封貴妃。生三子:興王祐杬、岐王祐榆、雍王祐橒。興 王之藩,貴妃不得從世宗入繼大統。貴妃老,目眚矣, 喜其孫為皇帝,摸世宗身,自頂至踵。已,進封為皇太 后。」
《王在復傳》:「龔可正,嘉定諸生。負祖母避賊。天雨泥濘, 猝遇賊,賊惡,見婦人,欲殺其祖母,叱可正去。可正跪 泣請代,賊不從。可正以身覆祖母,賊並殺之。」
《薛瑄傳》:瑄字德溫,生時肌如水晶,洞見五內,其母欲 不舉,祖聞其啼聲,止之曰:「此兒體清而聲宏,必異人 也。」乃舉之。
《王翱傳》:「翱字九皋。憲宗立,進太子太保孫以蔭入太 學,不使應舉。曰:『汝幸得門蔭,勿妨寒士路』。」
《楊守陳傳》:守陳,字維新,鄞人。祖範有學行,鄉人稱栖 芸先生。嘗誨守陳曰:「聖賢之學以精思實踐為要,博 聞強記輔此而已。」守陳受教,作《致知》《力行》《持敬》三銘。 舉景泰二年進士,改庶吉士。尋遭父喪,祖父母繼歿, 居廬七年。
《陳茂烈傳》:「茂烈字時周,幼孤,勵志讀書,每至夜分。祖 母憫其弱,屢止之,乃帷燈默誦不輟。祖母卒,易所居 營葬,并葬其父,躬負土石,墳成越日,一視哭盡哀。」 《林瀚傳》:「瀚字亨大,閩人,南兵部參贊機務,行義甚高。 子九人,庭㭿、庭機最顯。庭㭿字利瞻,瀚次子也,遷雲 南左參政。正德九年,以父年高乞侍養,詔令歸省。既 抵」家,復上疏懇請,乃許之。時子炫已成進士,官禮部 主事,亦謁假歸。三世一堂,鄉人稱盛事焉。庭機,字利 仁,南京禮部就拜工尚。穆宗立,就調禮部。會子燫已 為祭酒,遂致仕歸。燫字貞恆,自燫祖瀚、父庭機三世 為祭酒,皆有聲稱,前此未有也。燫以庭機篤老,侍養 于家,先父卒,居正猶在事,不得贈諡。久之,始贈太子 少保,諡「文恪。」明興三世為尚書,並得諡「文」,林氏一家 而已。鄉人重其世德,以瀚與庭㭿、庭燫機合祀,曰世 忠祠。
《仇鉞傳》:「鉞孫鸞,字伯翔,步少讀書能文,鉞奇愛之。彭澤 與鉞相得,為製名字,延譽公卿間。」
《趙用賢傳》:「用賢字汝師,常熟人,授檢討。張居正父喪 奪情,用賢抗疏拜杖除名。用賢體素肥肉潰落如掌, 其妻腊而藏之。用賢孫士春,字景之,授編修,兵部尚 書。楊嗣昌既奪情視事,復謀入閣。士春上疏曰:『臣祖 先臣用賢,首論故相奪情,幾斃杖下,腊其白肉,以示 子孫。臣雖愚陋,敢背家學,負明主,坐視綱常掃地哉』!」 疏入,謫廣東布政司照磨。趙氏祖孫並以諫輔臣奪 情獲譴,時議賢之。
《劉宗周傳》:「宗周,字起東,山陰人,以遺腹生。年二十四, 舉進士,遭母憂,服闋,以祖父年高不欲出,祖父強之。 又一年,起選行人,竟以終養歸,及遭喪,毀瘠。」
《南企仲傳》:「企仲,字伯穉,渭南人。舉萬曆八年進士,以 祖母年高,請終養。為張居正所惡,下撫按勘問,時論 駭焉。」
《沈德四傳》德四,華亭人,祖母疾,刲股肉療之愈。已而 祖父疾,又刲肝作湯進之亦愈。洪武二十六年被旌。 《趙簡王高燧傳》康王厚煜,事祖母楊妃以孝聞,嘉靖 七年六月,璽書褒予。
《陳彥回傳》:「彥回字士淵,莆田人。父立誠,為歸安縣丞, 被誣論死,彥回謫戍雲南,弟彥囦戍遼東。彥回入滇, 家人從者多道死。比至蜀,惟彥回與祖母郭在,會赦 又弗原,監送者憐而縱之去。顧貧不能歸,往依鄉人 定遠知縣黃積良,冒黃姓。久之,以給事中楊維康薦, 擢徽州知府。建文元年,以循良受上賞。遭祖母喪,當」 去,百姓走京師,乞留彥回衰絰赴闕自陳首,乞得復 姓,奪哀留徽,除彥囦戍籍。彥回乞終喪,不許,許襄事 還府,再乞,又不許。葬郭徽城北十里北山之陽。彥回 時走墓下,哭甚哀,人目之曰:「太守山彥回。」對百姓泣 曰:「吾罪人也,向以亡命冒他姓,祖母存,陳首恐獲罪, 隱忍且二十年。今祖母歿,宜自請死,上特宥我,終當 以死報國耳。」時燕兵逼京師,彥回糾集義勇赴援。《成 祖》即位,械至京,死,籍其家。
《王守仁傳》:「守仁字伯安,母娠十有四月,祖母夢神人 自雲中送兒下,遂生,因名雲。五歲不能言,遇異人拊 之,更名守仁乃言。」
《戚賢傳》:賢字秀夫,全椒人。家世力農,不知學。高祖通 年九十餘,睹其子孫樸鄙,居恆怏怏,臨沒拊床嘆曰「天固靳吾一儒家兒耶!」及賢稍長,聞通絕語,輒憤悒, 自誓必為儒,曉夜誦讀,竟登嘉靖五年進士。
《李世達傳》。「世達,字子成,涇陽人。歷考功文選郎中。隆 慶初,丁曾祖憂。」
《錢瑛傳》:「瑛字可大,吉水人。祖本和以篤行稱,瑛生八 月而孤,元末大亂,奉祖及母避難歷五六年,最後遇 賊縛本和,瑛奔救,并縛之。本和哀告貰其孫,瑛亦泣 請代不已,賊憐而兩釋之。」
《後渠雜識》:王忠肅為吏部尚書,忠清為英皇所信任。 仲孫以蔭入監,將應秋試,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 才可登第,吾豈忍蔽之哉?如汝誤中第,則妨一寒士 矣。且汝有所得仕,何必強所不能,以幸冀非分耶?」裂 卷火之。
《稗史》:黃巖王璧為郎署時,居京師,其祖壽登期頤,寄 詩於璧,一聯云:「若使來看百歲祖,何妨遲作十年官。」 璧以詩聞,乞歸省,朝廷嘉納之。
《明語林》:「徐應魁有至性,祖母盧氏歿,負土成墳,至冬 雪深數尺,門徑盡沒,水火絕。六日,忽地響,廬中醴泉 出。」
《續文獻通考》:「傅興,高安人。祖母曹氏孀居,為華林賊 所掠,欲殺之。興渡水以救,賊以巨凳壓之,凳忽斷,賊 驚異,釋之。事聞,詔冠帶,表其門。」
孫毓,武陟人。初登洪武丙子鄉試,後代祖父行戍十 有四年。
明朝盛事,國朝以進士為榮。《海內世家》,三代中進士 者固多,只祖孫父子得相見者絕少。惟福建候官縣 林春澤,正德甲戌進士,為建昌太守;子應亮,嘉靖壬 辰進士,為戶部侍郎;孫如楚,嘉靖乙丑進士,為廣東 提學副使;浙江烏程縣董份,嘉靖辛丑進士,為禮部 尚書;子道醇,萬曆癸未進士,為給事中;孫嗣成,萬曆 庚辰進士,為禮部郎中。祖孫父子俱在一堂,乃稀有 之事。而林氏尤享上壽。建昌一百四歲,侍郎八十歲, 學憲自廣東告歸,侍養尤難得。
《河間忠武王張玉》,子《定興忠烈王輔》,孫《寧陽恭靖王 懋》,凡三代王《東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陰武愍王勇》,又 再世,而《定襄恭靖王希忠》繼之,亦可稱「三代也。」
祖孫部雜錄
[编辑]《易經晉卦六二》:「晉如,愁如,受茲介福,于其王母。」〈註〉「王 母」、祖母也。謂陰之至尊者。指六五也。
《小過》:六二:「過其祖,遇其妣。」〈註〉陽之在上者、父之象。尊 于父者、祖之象。四在三上、故為「祖。」五陰而尊、祖、妣之 象。
《書經》仲虺之誥:「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 伊訓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 莫不寧。暨鳥獸魚鱉,咸若于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 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載自亳。」
《太甲》「辟不辟,忝厥祖。」
「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
王懋乃德,視乃烈祖,無時豫怠。
《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註〉「有道」,指其父祖而言。「周 王」二字,史臣追增之也。
《洪範》「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
《康王之誥》,「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註〉「皇」,大也。張 皇六師,大戒戎備,無廢壞我文武艱難寡得之基命 也。
《君牙》纘乃舊服,無忝祖考。
率乃祖考之攸行。
《詩經小雅斯干》篇:「似續妣祖,築室百堵。」〈註〉《似》,嗣也。「妣」 先于祖者,協下《韻》爾。
《大雅下武》篇:「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文王有聲篇》:「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註〉《詒遺》,燕安翼,敬 也。謀及其孫,則子可以無事矣。
《生民》篇:「纘戎祖考,王躬是保。」
《周頌·豐年》篇:「為酒為醴,烝𢌿祖妣。」〈註〉烝,進也。𢌿,與也。 《商頌烈祖》篇:「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元鳥》篇:「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
《禮記·王制》:「歸假于祖禰,用特。」〈註〉假,至也。方氏曰:「天子 之出必造乎禰,及其歸也,必假于祖禰。出而造之,所 以象生時之必告也;歸而假之,所以象生時之必面 也。」
天子將出,造乎禰;諸侯將出造乎禰。〈註〉造,祭名。天子 出為巡守也。諸侯則朝覲會同之出歟。
天子將出征,造乎禰,禡於所征之地,受命于祖。〈註〉《禡》 行,師之祭也。受命于祖,卜於廟也。
《文王世子》,「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為庶人,冠取妻必 告,死必赴,練祥則告。」〈註〉諸侯五廟,始封之君為太祖, 百世不遷,此下親盡則遞遷。此言五廟之孫,是始封 之君,即五世祖,故云「祖廟未毀,未遞遷」也。此孫雖無 祿仕,然冠昏必告于君,死必赴練祥之祭。必告者,以 其親未盡也。
《喪服》:「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庶子王亦如之。」〈註〉山陰陸氏曰:「此言王者後世或更 衰亂,統序既絕,其子孫有特起者。若漢光武復有天 下,既復七廟,則其曾祖禰當別立廟祀之,故曰『庶子, 王亦如之也』。」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 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 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註〉五世者,高祖至元孫之 子。此子于父之高祖無服,不可統其父同高祖之兄 弟,故遷易而各從其近者為宗矣。故曰:「有五世而遷 之,宗其繼高祖者也。」山陰陸氏曰:「有五世而遷之宗, 據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其繼高祖者,元孫 也,宗其繼高祖者,元孫之子也。」
親親,尊尊!〈註〉「親親」,謂父母也。「尊尊」,謂祖及曾祖、高祖 也。
《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 之。」
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于《祫》及其 高祖。」〈註〉此言諸侯以下有祫祭之禮。二昭二穆與太 祖而五者,諸侯之廟也。大事,謂祫祭也。大夫三廟,士 二廟、一廟,不敢私自舉行,必省問于君而君賜之,乃 得行焉。而其祫也,亦上及于高祖。「于」者,自下于上之 義。以卑者而行尊者之禮,故謂之「于祫。」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於上帝,祈於社, 設奠於牧室,遂率天下諸侯,執豆籩逡奔走,追王太 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不以卑臨尊也。
「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註〉治,理而正之 也,謂以禮義理正其恩之隆殺,屬之戚疏也。馬氏曰: 「上治祖禰,所以尊之也;下治子孫,所以親之也。上治 祖禰,則上有所殺;下治子孫,則下有所殺。上殺下殺, 而親畢矣。」
「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輕」;「自義率祖」,順而 下之,至于禰,名曰「重。」一輕一重,其義然也。
《左傳》:「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孔張》,君之昆孫,子孔之後也。
《國語》「紹續昆裔。」
共之從孫,《四岳》佐之。〈注〉共,共工也。從孫,昆弟之孫也。 言共工從孫為四岳之官,掌帥諸侯助禹治水。 《乾鑿度》「火為坤母,異為離父,金乃坤孫。」
《大戴禮》:「先祖者,類之本也,無先祖焉出。」故《禮》「宗事先 祖。」
《方言》:鼻,始也。嘼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梁 益之間謂鼻為初,或謂之祖。祖,居也。〈注〉鼻、祖皆始之 別名也,轉復訓以為居,所謂代語者也。
揚雄反。《離騷注》:「鼻祖。始祖也。」按《野客叢書》。凡人孕胎。 必先有鼻。然後有耳目之屬。今之畫人亦然。必先畫 鼻。
《史記·周本紀》:「殷之末孫紂忝廢先王明德。」
《孟嘗君傳》:文承間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 「孫之孫為何?」曰:「為元孫。」「元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 韓王信傳信,故韓襄王孽孫也。
鄭當時傳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註〉祖父也。
《梁孝王世家》:「李太后,親平王之大母也。」〈註〉祖母也。 《前漢書惠帝本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 當刑。」〈註〉應劭曰:「公孫,謂王侯內外孫也。耳孫者,元孫 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遠,但耳聞之也。」李斐曰:「耳孫, 曾孫也。」張晏曰:「公孫,宗室侯王之孫也。」晉灼曰:「耳孫, 元孫之曾孫也。《諸侯王表》在八世。」師古曰:「內外公孫, 國家宗室及外戚之孫也。」耳孫,諸說不同,據《平紀》及 《諸侯王表》說梁孝王元孫之子耳孫。耳,音仍。又《匈奴 傳》說握衍朐鞮單于云「烏維單于耳孫。」以此參之,李 云「曾孫」是也。然《漢書》諸處,又皆云曾孫非一,不應雜 兩稱而言。據《爾雅》,「曾孫之子為元孫,元孫之子為來 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從己而數,是 為八葉。」則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但班 氏惟存古名,而計其葉數則錯也。
《唐書柳宗元傳》:宗元,後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 《舊唐書禮儀志》:「惟我藝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爾 幼孫,克享上帝。」
《樂章》「元王貽緒,后稷謀孫。」
李氏《刊誤》:「按《禮記》:『昭,明也;穆,美也』。蓋光揚先祖之德, 著斯美號。至晉武帝以其父名昭,改為韶音,歷代已 遠,豈宜為晉氏之諱而行於我唐哉?今請復為昭穆。」 《道山清話》:「正獻杜公嘗言:人家祀祖先,非簡慢則媟 瀆,得其中者鮮矣。」
《讀書雜鈔》:「為王父尸為君尸。」孔疏:「天子至士皆有尸。 《特牲》是士禮,《少牢》是大夫禮,並皆有尸云云。天子以 下宗廟之祭,皆用同姓之嫡,故《祭統》云:『祭之道,孫為 王父尸。所使為尸者,於祭者為子行,父北面而事之』。 注云:『子行,猶子列,祭祖則用孫列,皆取於同姓之適 孫也。天子諸侯之祭,朝事延尸於戶外,是以有北面』」 事尸之禮。雖取孫列,皆用卿大夫為之。故《既醉》注云「天子以卿。」鄭箋云:「諸侯入為天子卿大夫,故云公尸。」 天子既然,明諸侯亦爾,故大夫士亦用同姓嫡者。《曾 子問》曰:「無孫,取於同姓可也。」又鄭注《特牲禮》:「大夫士 以孫之倫為尸。」
《宜齋野乘》:今人稱先子、先君、先人為父,然不獨父也, 祖宗皆可。如曾西稱曾參曰:「『予先子之所畏也』,則稱 祖為先子。子順曰:『吾先君之相魯也』,則稱六世祖為 先君。孔安國曰『先君,孔子又曰:『我先人用藏其家書 於屋壁,則稱十一世祖為先君,稱五世祖子襄為先 人也』』。」
嬾真子元城先生嘗言:異哉,盧杞之為人也,不獨愧 見父祖,又且愧見其子也。盧氏,唐甲族也,而懷慎一 派為盛。懷慎以清德相元宗,號為名相,而生東都留 臺,奕奕罵祿山,被害,在《忠義傳》。奕生杞相,德宗敗亂 天下,在《姦臣傳》。杞生元輔,《元輔傳》云:「端靜介正,能紹 其祖。」故歷顯劇任。而人不以杞之惡為異,亦附《忠義 傳》。故曰:「杞不獨愧見其父祖,又且愧見其子也。」元城 先生劉待制安世,字器之云。
《聞見後錄》:戾太子非美諡也,宣帝以加其祖。予謂太 子之死,可哀也,與幽、厲之惡不同,與孟子所謂「雖孝 子慈孫不能改」者亦不同也。
《野客叢談》:人在世間,不必贏餘粗足伏臘,心下無事, 子孫同樂,此政樂爾。苟為不然,雖官尊年高,何益於 事。晉魏舒位司徒,年八十二,官非不尊,壽非不高,然 惟有一子一孫,皆先逝,煢然獨處,愁苦無聊。天子於 是下詔以安之曰:「舒告老之年,處窮獨之苦,每怛然 為之嗟悼,思所以散愁養氣,增滋味品物。仍賜陽燧」 安車,出入觀省,或以散憂。寵則寵矣,樂安在哉?當此 之時,不如一介之士,無榮無辱,優游蓬蓽之下,仰事 俯育,團圝笑語,和氣滿懷,有足樂者,理有不可致詰。 既與其貴,又與其壽,又何不與其後以慰其心?豈非 傅其翼者去其角乎?天苟如是,又何不裁其有餘,補 其不足哉?今與其貴,又與其壽,而不與其後。使其悲 苦無聊,則所與貴與壽者,無補其為樂,又不如不與 之為愈也。不知天與其貴與壽者,將榮之耶?抑困之 耶?殆不可致詰也。
《夢溪筆談》:予為《喪服後傳》書成,熙寧中欲重定五服 而刺。予預討論雷鄭之學,闕謬固多,其間高祖遠孫 一事,尤為無義。喪服但有曾祖齊衰五月,遠曾緦麻 三月,而無高祖遠孫服。先儒皆以謂服同曾祖曾孫, 故不言,可推而知。或曰:「經之所不言則不服。」皆不然 也。曾,重也,由祖而上者皆曾祖也,由孫而下者皆曾 孫也,雖百世可也。苟有相逮者,則必為服喪三月。故 雖成王之於后稷,亦稱「曾孫。」而《祭禮》祝文無遠近皆 曰「曾孫。」《禮》所謂「以五為九」者,謂傍親之殺也。上殺下 殺至於九,傍殺至於四,而皆謂之族。過此則非其族 也。非其族,則為之無服。唯正統不以族名,則是無絕 道也。
《老學菴筆記》:「東坡《海外》詩云:『夢中時見作詩孫』」初不 解。在蜀見蘇山藏公墨跡《疊韻竹詩》後題云:「『寄作詩 孫符』。乃知此句為仲虎發也。」
《容齋三筆》前所書「司封失典故」,偶復憶一事,尤為可 笑。紹興二十八年郊祀赦恩,資政殿學士樓炤父已 贈少師,乞加贈司封,以資政殿學士係只封贈一代, 父既至少師,不合加贈,獨改封其母范氏、歐陽氏為 秦國、魏國夫人。蓋樓公雖嘗為執政,而見居官職須 大學士,乃恩及二代,故但用侍從常格。資政殿學士 施鉅父仲說,已贈太子太保,加為宮傅,亦不及祖也。 乾道六年,仲兄以端明殿學士知太平州。是年郊赦, 伯兄已贈祖為太保,而轉運司移牒太平州云:「準吏 部牒,取會本路曾任執政官合封贈二代者。」仲兄既 具以報,又再行下。時祖母及父母已至極品,于是以 祖為言,遂復贈太傅,命詞給告,殊非端殿所當得,不 知省部一時何所據也。
《容齋四筆》:「封贈,先世自晉、宋以來有之,迨唐始備,然 率不過一代,其恩延及祖廟者絕鮮,亦未嘗至極品。 郭汾陽二十四考中書令,而其父贈止太保;權德輿 位宰相,其祖贈止郎中。唐末五季,宰輔貴臣,始追榮 三代,國朝因之。李文正公昉本工部郎中超之子,出 繼從叔紹昉再入相,表其事求贈所生父祖官封,詔」 贈祖溫太子太保,祖母權氏莒國太夫人,父超太子 太師,母謝氏鄭國太夫人。謂異數後不聞繼之者。 《輟耕錄》:今人謂曾祖父曰太公,此蓋相承之謬,當稱 祖父為是。後漢李固之父郃為司空,固女當固伏誅 日,曰「太公以來」云。注:太公謂祖父郃也。
《日知錄》:自父而上皆曰祖,《書微子之命》曰:「乃祖成湯」 是也。自子而下皆曰孫,《詩閟宮》之篇曰:「后稷之孫,實 維太王。」又曰:「周公之孫,莊公之子」是也。
漢儒以曾祖之父為高祖。考之於傳,高祖者,遠祖之 名爾。《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來朝,曰:我高祖少皞摯 之立也。」則以始祖為高祖。《書·盤庚》:「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康王之誥》:「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 寡命。」則以受命之君為高祖。《左傳昭公十五年》:「王謂 籍談曰:『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則謂其九世 為高祖。十二年,楚靈王謂右尹子革曰:「昔我皇祖伯 父昆吾。」亦謂其始祖之昆弟。《書》「歸格于藝祖」,以藝祖 為文祖,不詳其義。人知宋人稱太祖為藝祖,不知前 代亦皆稱其太祖為藝祖。唐元宗開元十一年,幸并 州,作《起義堂頌》曰:「東西南北,無思不服。山川鬼神,亦 莫不寧。實惟藝祖儲福之所致。」十三年,封泰山,其《序》 曰:「惟我藝祖文考,精爽在天。」此謂唐高祖。張說作《享 太廟樂章》曰「肅肅藝祖,滔滔濬源。有雄舞劍,作鎮金 門。元王貽緒,后稷謀孫。」此謂高祖之高祖諱熙,追尊 宣皇帝者也。後漢高祖乾祐元年改元,制曰「昔我藝 祖神宗,開基撫運,以武功平禍亂,以文德致昇平。」此 謂前漢高祖。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封混同江神,冊 文曰:「仰藝祖之開基,嘉江神之效靈。」此謂金太祖,然 則是歷代太祖之通稱也。
唐武宗會昌三年,討劉稹,制曰:「頃者烈祖在藩,先天 啟聖。」是以元宗為烈祖。宋王旦《封祀壇序》:烈祖造新 邦,臻大定,經制而未遑;神宗求至理,致升平,業成而 中罷。是以太祖為烈祖,太宗為神宗,亦古人之通稱 也。
唐元稹行裴度制曰:「佑我憲考,為唐神宗。」呂氏《讀詩 記》引李氏曰:「本朝太宗稱神宗,及神宗稱神宗,則太 宗不復稱神宗矣。」今按魏泰《東軒筆錄》稱太祖、太宗 為藝祖、神宗。
《左傳哀二年》:衛太子禱曰:「曾孫蒯瞶,敢昭告皇祖文 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書》:文侯之命:「汝克昭乃顯祖。」 烈祖、顯祖,皆謂其始封之君,此古人之通稱。
《祭義》:「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先古,先祖也。《詩》曰:「以 似以續,續古之人。」亦謂其先人也。近曰先,遠曰古,故 周人謂其先公曰古公。
子孫得稱祖父之字,子稱父字,屈原之言「朕皇考曰 伯庸」是也。孫稱祖字,子思之言仲尼祖述堯舜是也。 《儀禮》筮宅之辭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又曰:「哀 子某,來日某,卜葬其父某甫」,字父也。虞祭之祝曰:「適 爾皇祖某甫。」卒哭之祝曰:「哀子某,來日某,隮祔爾於 爾皇祖某甫」,字祖也。祔祭之祝曰:「適爾皇祖某甫,以 隮祔爾孫。」某甫,兩字之也。字為臣子所得而稱,故周 公追王其祖曰「王季」,王而兼字。
《冊府元龜》,唐憲宗元和元年,禮儀使奏言:「謹按《禮記》 曰:『既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命於宮曰:舍故而諱新』。此 謂已遷之廟,則不諱也。今順宗主升祔禮畢,高宗、中 宗神主上遷,請依禮不諱。」制可。
金縢,周公之祝辭。曰「惟爾元孫某。」《左傳》:荀偃濟河而 禱,稱「曾臣彪」,名君也。《左傳》:楚子圍宋,申犀見王,稱無 畏。知罃對楚王,稱外臣首。鄢陵之戰,欒鍼曰「書退」,名 父也。華耦來盟,稱君之先臣督。欒盈辭于周行人,曰 「陪臣。」書曰「其子黶」,名祖若父也。
漢惠帝從叔孫通之言,郡國多置原廟。元帝時,貢禹 以為不應古禮。永光四年,下丞相韋元成等議,「以《春 秋》之義,父不祭於支庶之宅,君不祭於臣僕之家,王 不祭於下土諸侯,請勿復修。」奏可。因罷昭靈后、武襄 王、昭哀后、衛思后、戾太子、戾后園,皆不奉祀。後魏明 元貴嬪杜氏,魏郡鄴人,生世祖,及即位,追尊為穆皇 后,配享太廟,又立后廟於鄴。高宗時,相州刺史高閭 表修后廟。詔曰:「婦人外成,理無獨祀,陰必配陽,以成 天地。未聞有莘之國,立太姒之饗。此乃先皇所立一 時之至感,非經世之遠制,便可罷祀。」是古人罷祖宗 之廟而不以為嫌也。王莽尊元帝廟號高宗,成帝號 統宗,平帝號元宗,中興皆去之。後漢和帝號穆宗,安 帝號恭宗,順帝號敬宗,桓帝號威宗。桓帝尊母梁貴 人曰恭懷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貴人曰敬隱皇后,順 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后。獻帝初平元年,左中郎將 蔡邕議:「孝和以下,政事多釁,權移臣下。嗣帝殷勤,各 欲褒崇,至親而已,臣下懦弱,莫能執正。據禮,和、安、順、 桓四帝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 嫡,不合稱后,皆請除尊號。」制曰:「『唐高宗太子弘,追 諡孝敬皇帝,廟號義宗。開元六年,將作大匠韋湊上 言,準禮不合稱宗』。於是停義宗之號。是古人除祖宗 之號而不以為忌也。後世浮文日盛,有增無損。德宗 初,立禮儀使,吏部尚書顏真卿上言:『上元中,政在宮 壼,始增祖宗之諡。元宗末,姦臣竊命,列聖之諡有加 至十一字者。按周之文武,言文不稱武,言武不稱文, 豈盛德所不優乎?蓋稱其至者故也。故諡多不為褒, 少不為貶。今列聖諡號太廣,有踰古制,請自中宗以 上皆從初諡,睿宗曰聖真皇帝,元宗曰孝明皇帝,肅 宗曰宣皇帝,以省文尚質,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議, 儒學之士皆從真卿議。獨兵部侍郎袁傪官以兵進, 奏言「陵廟玉冊、木主,皆已刊勒,不可輕改。」事遂寢。不 知陵中玉冊所刻,乃初諡也。自此宗廟之廣,諡號之繁,沿至本朝,遂成故典,而人臣不敢議矣。
《徐三重家則附志》:「吾家世農業,溫飽先人方壺公,居 貧習儒術,晚托意吟諷,有以自樂。余兄弟相繼為儒, 應科目,余偶倖一第,余三子亦儒,次子又獲倖,業儒 是本分其獲倖,則皆非望也。蓋先大父鶴田公為里 祭酒,而好德行惠利澤周一方,先人又能以忠厚善 承之,後人賴以竊倖兩世者,非此歟?乃今德薄力微」, 不足復有所增益。竊恐流泉餘潤,挹之且再而未盡, 能幾何?余滋懼五世之澤,食焉而靡稱,後生輩復安 所藉以得綿延?固應朝夕勤念而重兢兢也。
范弘嗣《做人鏡》:「霜露既降,雨露既濡,則有悽愴怵惕 之心。四時祭四代,冬至祭始祖,春祭先祖,夏至祭曾 祖,季秋祭禰。俗節如上元寒食、端陽、中元、重九、寒衣, 則獻以時食。或墓祭祖先祠堂,必常使精潔。朔朢則 拜,有事則告,出必告,反必面遇祖先及父母忌辰,變 素服舉祭。是日齊戒,不飲酒茹葷,不與喜宴。三世不 修家譜」者。不孝墳墓。勿輕伐樹木。
《海錄碎事》:雖有禹湯之德,不能訓末孫之桀紂。 《讀書記》「魯自中葉,葉字從草從木從世。草木一葉上 生一葉,葉葉相承,猶人之父子祖孫相繼世也,故曰 『葉』。」
祖孫部外編
[编辑]《後漢書劉根傳》:「劉根者,潁川人也,隱居嵩山中,諸好 事者自遠而至,就根學道。太守史祈以根為妖妄,乃 收執詣郡,數之曰:『汝有何術而誣惑百姓?若果有神, 可顯一驗事,不爾,立死矣』。根曰:『實無它異,頗能令人 見鬼耳』。祈曰:『促召之,使太守目睹爾乃為明』。」根於是 左顧而嘯。有頃,祈之亡父祖近親數十人,皆反縛在 前,向根叩頭曰:「小兒無狀,分當萬坐。」顧而叱祈曰:「汝 為子孫,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靈,可叩頭為吾 陳謝。」祈驚懼悲哀,頓首流血,請自甘罪坐根嘿而不 應,忽然俱去,不知所在。
《宋書徐羨之傳》:「初,羨之年少時,常有一人來謂之曰: 『我是汝祖』。羨之因起拜之。此人曰:『汝有貴相而有大 厄,可以錢二十八文薶宅四角,可以免災,過此可位 極人臣』。」後羨之隨親之縣,住縣內,常暫出。而賊自後 破縣,縣內人無免者,雞犬亦盡,惟羨之在外獲全。 宋趙溍《養痾漫筆》:太原王仁裕家遠祖母約二百餘 歲,形質纔三四尺,兩眼白睛皆碧,飲啗甚少,夜多不 睡,每月餘忽不見。數日復至,亦不知其來往之跡。床 頭有一柳箱,可尺餘,封鎖甚密,人未嘗得見其中物。 常戒諸孫曰:「如我出,慎勿開此箱,開則我不回也。」諸 孫中有一無賴者,一日醉酒而歸,祖母不在,徑詣床 頭取封鎖柳箱開之,其中只有一小鐵篦子,餘無他 物。自此祖母竟不回矣。
《幽明錄》:「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 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姿質妙絕,遂留半年。 後懷土求歸。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訊 問得七世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