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7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十八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吳姓部列傳二

  宋一

  吳虔裕      吳延祚

  吳淑       吳仲舉

  吳延彬      吳元輔

  吳元範      吳元扆

  吳元吉      吳元慶

  吳世範      吳仁美

  吳中復      吳遵路

  吳謂       吳待問

  吳輔       吳評

  吳戭       吳處厚

  吳幾復      吳及

  吳居厚      吳執中

  吳奎       吳師服

  吳鼎臣      吳育

  吳充       吳孜

  吳瑛       吳申

  吳點       吳駿

  吳必明      吳熙

  吳師仁      吳師禮

  吳安詩      吳安持

  吳璋       吳材

  吳國鑑      吳儲

  吳侔       吳時

  吳擇仁      吳懋

  吳倜       吳栻

  吳敏       吳公誠

  吳致堯      吳達老

  吳範       吳沆

  吳巖夫      吳元美

  吳安國      吳達

  吳思道      吳革

  吳儀       吳岡

  吳棫       吳可幾

  吳獬

氏族典第七十八卷

吳姓部列傳二

[编辑]

宋一

[编辑]

吳虔裕

[编辑]

按《宋史吳虔裕傳》:「虔裕,許州許田人。父徽,左屯衛將 軍。虔裕少為郡吏,漢祖鎮許,愛其精謹,署以右職。及 移鎮太原,以虔裕從。開國,擢為引進使,轉內客省使。 時鎮州節度劉在明卒,遣虔裕率兵巡護。隱帝即位, 召為宣徽北院使。周祖討三叛,以虔裕為河中行營 都監。蒲人敗,師還。會樞密使楊邠求解職,隱帝遣人」 諭邠,使至而虔裕在座,即颺言曰:「機要重地,非可久 處,俾後來者迭居可也。」使還,以白帝,帝怒,出虔裕為 鄭州防禦使。乾祐末,諸大臣急詔入朝,命將兵守澶 州及留子陂,戰敗,遂降周祖。廣順初,遣還。從周祖討 慕容彥超,破之。改汝州防禦使,歷右衛、左金吾衛二 大將軍兼街仗使。太平興國六年,遷右千牛衛上將 軍,仍判左街仗事。虔裕掌金吾三十餘年,端拱初卒, 贈太尉。虔裕性簡率,言多輕肆。

吳延祚

[编辑]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字慶之,并州太原人。少頗讀 書,事周祖為親校。廣順初,授莊宅副使,遷內軍器庫 使,知懷州,入為皇城使。會天平符彥卿移鎮大名,以 延祚權知鄆州。世宗即位,遷右羽林將軍,充內客省 使。未幾,拜宣徽北院使。世宗征劉崇,為北面都巡檢 使。師還,權判澶州。歸闕,加右監門衛大將軍,俄遷宣」 徽南院使,判河南府,知西京留守事。世宗北征,權東 京留守。師還,以為左驍衛上將軍、檢校太傅,充樞密 使。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尉。宋初,加同中書門下二品。 會李筠叛,太祖親征,以延祚留守東京,兼判開封府。 及討李重進,又為東京留守。建隆三年,以為雄武軍 節度。乾德二年來朝,改鎮京兆。開寶四年卒,贈侍中。 延祚謹厚寡言,性至孝,居母喪,絕水漿累日。好學,聚 書萬餘卷。子元輔、元載、元範、元扆、元吉、元慶。

吳淑

[编辑]

按《宋史吳淑傳》:「淑字正儀,潤州丹陽人。父文正,仕吳 至太子中允。好學,多自繕寫書。淑幼俊爽,屬文敏速韓熙載、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見淑,深加器重,以 校書郎直內史。江南平,歸朝,久不得調,甚窮窘。俄以 近臣延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御覽》《太 平廣記》《文苑英華》,歷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祕閣」, 以本官充校理。嘗獻九絃琴、《五絃阮頌》,太宗賞其學 問優博,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詔令注釋,淑分注成 三十卷上之。遷水部員外郎。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 人事,預修《太宗實錄》。再遷職方員外郎。時諸路所上 《閏年圖》,皆儀鸞司掌之,淑上言請納職方,從之。會詔 詬禦戎之策,淑抗疏請用古車戰法,上覽之,頗嘉其 博學。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子安節、讓夷、遵路,皆進 士及第。

吳仲舉

[编辑]

按《宋史吳中復傳》,中復父仲舉,仕李煜為池陽令。曹 彬平江南,仲舉嘗殺彬所招使者,城陷,彬執之。仲舉 曰:「世祿李氏,國亡而死,職也。」彬義而不殺。

吳延彬

[编辑]

按:《宋史吳虔裕傳》:「虔裕子延彬至儀鸞副使。」

吳元輔昭德 昭遜 昭普

[编辑]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輔,字正臣,頗好學,善筆 札。周廣順中,以父任補供奉官。世宗嗣位,遷洛苑使。 宋初,授左驍衛將軍、澶州巡檢,累官至定州鈐轄,卒。 子昭德、昭遜、昭普,並閤門祗候。」

吳元範

[编辑]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範,仕至禮賓副使。」

吳元扆

[编辑]

按《萬姓統譜》:「元扆,延祚子。性謹讓,喜讀《春秋左傳》。太 宗選尚公主,累官安州觀察使,歷知鄆、定、河陽、潞、徐 州。有憂民心,待賓佐以禮。卒贈中書令。」

吳元吉昭允

[编辑]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吉,閤門祗候。子昭允,太 子中舍。」

吳元慶守仁

[编辑]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慶,仕至禮賓副使。子守 仁,內殿崇班。」

吳世範

[编辑]

按《廣東通志》:「世範,連州人。咸平進士。大中祥符間,為 漳浦令,有善政,署上考,下詔褒美。後由太子中舍遷 殿中丞,工於詩文。」

吳仁美

[编辑]

按,《宋史吳虔裕傳》:「虔裕子延彬,延彬子仁美至內殿 崇班。」

吳中復

[编辑]

按《宋史吳中復傳》:「中復字仲庶,興國永興人,進士及 第,知峨眉縣,通判潭州。孫抃薦為監察御史,遷殿中 侍御史。彈宰相梁適,適罷,中復亦通判虔州。未至,復 還臺,又彈宰相劉沆。改右司諫、同知諫院,遷御史知 雜事,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澤州、瀛州,移河東 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江寧府,歷成德軍、成」 都府、永興軍、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將先下州縣,中 復拒不聽。關內大旱,中復請加賑卹,執政惡之,遣使 往視,謂為不實,削一階,提舉玉隆觀。起知荊南,坐過 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

吳遵路

[编辑]

按《宋史吳遵路傳》:「遵路,字安道,第進士,累官至殿中 丞,為祕閣校理。章獻太后稱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 遵路條奏十餘事,語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累 遷尚書司封員外郎,權開封府推官,改三司鹽鐵判 官,加直史館,為淮南轉運副使。會罷江淮發運使,遂 兼發運使事,遷工部郎中。坐失按蘄州王蒙正故入 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徙廣州,辭不行。是時,發運司既 復置使,乃以為發運使,未至,召修起居注。元昊反,建 請復民兵。除天章閣待制、河東路計置糧草。進兵部 郎中、權知開封府。時宋庠、鄭戩、葉清臣皆宰相呂夷 簡所不悅,遵路與三人雅相厚善,夷簡忌之,出知宣 州。徙陝西都轉運使,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卒。 遵路幼聰敏,既長,博學知大體,性夷雅慎重,寡言笑, 善筆札。其為政簡易,不為聲威,立朝敢言,無所阿倚, 平居廉儉無他好,既沒,室無長物。

吳謂

[编辑]

按《惠安縣志》:「謂字浩然,文辭俊邁,負氣寡偶。丁晉公 當國,謂不肯避其名,遂斥外。終屯田員外郎。」

吳待問

[编辑]

按《宋史吳育傳》:「育父待問,與楊億同州里,每造億,億 厚禮之。累官光祿卿,以禮部侍郎致仕。」

吳輔

[编辑]

按《延平府志》:「輔,南平人。登天聖八年進士第,授道州 推官。會有傳寇至者,郡僚欲毀橋守城,輔曰:『橋以南 皆吾民也,安可棄耶』?聞者壯其言,民心乃安,寇卒不 至。」

===吳評===按《崇安縣志》:「評字正詞,登景祐元年進士第,調明州 鄞縣尉。嘗以大獄屬評,評拂守意,遂移獄他司。後奏 上,改常州通判。神宗朝,以職方郎中守南京,尋以太 常少卿判太常禮院。有譖評於丞相者,出知萊州,請 祠歸里,少師趙抃、樞密陳襄、尚書蘇頌謂評才氣過 人,不宜處之散地,詔除禮院,不拜。致仕,官至中大夫」, 累贈「開國侯。」

吳戭

[编辑]

按《萬姓統譜》:「戭字叔才,龍泉人。以行義見推,甘於隱 遁。康定中,郡守孫沔奏以教授州學。部使者薦於朝, 授將作監主簿,卒,門人私諡曰『沖和先生』。」

吳處厚

[编辑]

按《邵武府志》:「處厚,字伯固,平洒人。博學能詩文。登皇 祐五年進士第,為將作丞。始,蔡確嘗從處厚學賦,及 作相,處厚通牋乞憐確,無汲引意。王珪用為大理丞, 王安禮、舒亶相攻,事下大理,處厚知安禮與珪厚,論 亶用官燭為自盜,確密遣達意救亶,處厚不從,確怒, 欲逐之,未果。珪請除處厚館職,確又沮之。珪為永裕」 山陵使,辟掌牋奏。確代使,出知通州軍,又徙知漢陽, 處厚不悅。會得確《游車蓋亭》詩,引用郝甑山事,乃箋 釋上之云:「譏謗切害,非所宜言。」於是諫官張燾、范祖 禹等連上章乞正確罪,遂責降英州別駕、新州安置。 擢處厚知衛州,士大夫由此畏惡之。未幾卒。紹聖四 年,再貶元祐黨人,追貶處厚歙州別駕。

吳幾復

[编辑]

按《萬姓統譜》:「幾復,汝州人。登進士。皇祐中為太學直 講,知蓬州,秩滿去,父老拜送,歷鎮荊南。子壽寧,官至 祕閣。」

吳及

[编辑]

按《宋史吳及傳》,及字幾道,通州靜海人。以進士起家, 為候官尉,提點刑獄,辟大理寺檢法官,徙審刑院詳 議,累遷太常博士,以父憂去。嘉祐三年,擢祕閣校理, 改右正言。言「開寶詔書,內侍臣年三十無養父者,聽 養一子為嗣。願詔大臣明示舊制。」明年,遂權罷內臣, 進養子,管勾登聞檢院。久之,還右司諫,管勾國子監。 在職數年,以勁正稱。會翰林學士胡宿等劾及,出為 工部員外郎、知廬州。進戶部、直昭文閣、知桂州。卒。錄 其弟齊為太廟齋郎。

吳居厚

[编辑]

按《宋史吳居厚傳》:「居厚,字敦老,洪州人。第嘉祐進士, 熙寧初,為武安節度推官。奉行新法,盡力計勞,得大 理丞,轉補司農屬。元豐間,提舉河北常平,為京東轉 運判官,升副使。天子方興鹽鐵,居厚精心計,擢天章 閣待制、都轉運使。元祐治其罪,責成州團練副使,安 置黃州。章惇用事,起為江淮發運使,召拜戶部侍郎」、 尚書,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為永泰陵橋道頓遞 使。坐積雨留滯,罷知和州。崇寧初,復尹開封,拜尚書 右丞,進中書門下侍郎。以老避位,為資政殿學士、東 太一宮使。出為亳州、洪州,徙太原道都門留使、佑神 觀。復還政府,遷知樞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寧軍節度 使知洪州,卒,贈開封府儀同三司。居厚在政地久,以 周謹自媚,無赫顯惡,惟一時聚斂,推為稱首。

吳執中

[编辑]

按《宋史吳執中傳》:「執中,字子權,建州松溪人。登嘉祐 進士第,歷官州縣。同門婿呂惠卿方貴盛,不肯附以 取進。凡三十餘年,始提舉河南常平,連徙河東、淮南、 江東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刑獄,入為庫部、吏部、右司 郎中。大觀初,擢兵部侍郎。二年,進御史中丞。初,蔡京 忌張康國,故引執中居言路。執中先劾劉炳兄弟,宋」 喬年父子皆京客也。帝嘗語執政,嘉其不阿,康國曰: 「是乃為逐臣地耳。」已而章果至,帝怒,黜知滁州,未幾, 徙越州。石公弼以為執中反覆得罪,未宜殿大府,改 提舉洞霄宮,以集賢殿修撰知揚州,加顯謨閣待制、 知河南府。道過都,復拜中丞,遷禮部尚書。張商英罷, 御史張克公言執中與商英皆由郭天信以進,除樞 密直學士、知越州。尋降待制,又奪職,卒於家。

吳奎

[编辑]

按《宋史吳奎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性強記,於書 無所不讀。舉五經,至大理丞,監京東排岸,再遷殿中 丞,策賢良方正入等,擢太常博士,通判陳州。入為右 司諫,改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唐介論文彥博,指奎為 黨,出知密州,加直集賢院,徙兩浙轉運使,入判登聞 檢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奉使契丹,會其主加稱號」, 要入賀,奎以使事有職,不為往歸。遇契丹使於塗,契 丹以金冠為重,紗冠次之,奎殺其儀以見,坐是出知 壽州。至和三年,拜翰林學士、權開封府。奎達於從政, 應事敏捷,吏不敢欺。居三月,治聲赫然。除端明殿學 士、知成都府,以親辭,改鄆州。復還翰林,拜樞密副使。 治平中,丁父憂,居喪毀瘠。神宗初立,奎適終制,以故 職還朝。踰月,參知政事。御史中丞王陶詆韓琦,奎狀 其過。詔除陶翰林學士,奎執不可,陶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資政殿大學士知青州。司馬光諫,乃召奎 歸中書。及琦罷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贈兵部尚書, 諡文肅。奎喜獎廉善,有所知,輒言之。

吳師服

[编辑]

按《甌寧縣志》:「師服,字夢得,歷知蒙州。儂寇犯境,師服 籍帑儲屬諸大姓,輦而藏之,獨佩州印以守。賊知無 所得,引去,改邵武軍。後以職方郎中致仕。元符中卒, 壽百歲。」

吳鼎臣

[编辑]

按《宋史李京傳》:京數上書論事,宰相賈昌朝不悅。京 嘗屬侍御史吳鼎臣薦推直官李寔,鼎臣希昌朝意, 以告中丞高若訥,若訥為鼎臣上京簡,謫京監鄂州 稅。鼎臣,棣州人,既逐京,會昌朝罷,夏竦自北京召為 相,鼎臣論竦,竦罷,遂以刑部員外郎知諫院。上言:「朝 廷方與契丹保誓約,而楊懷敏增廣塘水,輒生事,遂」 為河北體量安撫令經度塘水利害,而鼎臣更顧望 依違不能決。昌朝與都轉運使施昌言議河事不合, 鼎臣自度支副使拜天章閣待制,代昌言,數月卒。

吳育

[编辑]

按《宋史吳育傳》:「育字春卿,建安人。少奇穎博學,舉進 士,試禮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評事,遷寺丞,歷知臨 安、諸暨、襄城二縣。舉賢良方正,擢著作郎,直集賢院, 通判蘇州。還知太常禮院,改右正言,歷三司鹽鐵、戶 部二判官。尋以本官供諫職,除同修起居注,遂知制 誥,進翰林學士,累遷禮部郎中,尋知開封府。慶曆五」 年,拜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居數月,改參知政事。育在 政府,遇事敢言,與宰相賈昌朝數爭議上前,左右皆 失色。復為樞密副使。明年,大旱,御史中丞高若訥曰: 「大臣喧爭為不肅,故雨不時。若」遂罷昌朝,而育歸給 事中班。未幾,出知許州,徙蔡州。尋以資政殿學士知 河南府,徙陝州。遷禮部侍郎、知永興軍,召兼翰林侍 讀學士,以疾辭,且請便郡,因命知汝州。會疾不已,又 請居散地,以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外臺 舊不領民事,時張堯佐知河陽,民訟久不決,多詣育 訴,育為辨曲直。復為資政殿學士、知陜州,進資政殿 大學士。召還,判尚書都省。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 路經略安撫使、判延州。疾復作,辭不任邊事,求解。宣 徽使。復以為資政殿大學士、尚書左丞、知河中府,徙 河南。病卒,贈吏部尚書,諡正肅。

吳充

[编辑]

按《宋史吳充傳》:「充字沖卿,建州浦城人。未冠,舉進士 高第,調穀熟主簿,入為國子監直講,吳王宮教授。充 以嚴見憚,相率設席授經,作《六箴》以獻。英宗在藩邸, 書之坐右。除集賢校理,判吏部南曹,改知太常禮院。 忤執政意,出知高郵軍,還為群牧判官,開封府推官, 歷知陜州、京西、淮南、河東轉運使。英宗立,權鹽鐵副」 使。熙寧元年,知制誥、同知諫院。河北水災,地震,為安 撫使,使還。王安石參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 解諫職,知審刑院、權三司使,為翰林學士。三年,拜樞 密副使。八年,進檢校太傅、樞密使。充雖與安石連姻, 而心不善其所為,數為帝言,帝察其中立無與,欲相 之。安石去,遂代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充 素惡蔡確,及確預政,充數遭困毀。素病瘤,積憂畏,疾 益侵。元豐三年三月,輿歸第,罷為觀文殿大學士、西 太一宮使。踰月卒,贈司空兼侍中,諡正憲。充內行修 飭,事兄甚謹。為宰相,務安靜。性沉密,對家人語,未嘗 及國家事。

吳孜

[编辑]

按《尚友錄》:「孜,會稽人。嘗從安定胡瑗學,名馳於嘉祐、 治平間,會郡謀建學,即捨宅為基。學成,太守張伯玉 至,以便服坐堂上。孜鳴鼓行學規,伯玉欣然受其罰。」 王十朋題云:「右軍宅化空王寺,祕監家為羽士宮。惟 有先生舊池館,春風歸在杏壇中。」

吳瑛

[编辑]

按《宋史吳瑛傳》:「瑛字德仁,蘄州蘄春人。以父遵路任, 補太廟齋郎,監西京竹木務,簽書淮南判官,通判池 州、黃州,知郴州,至虞部員外郎。治平三年,官滿如京 師,年四十六,即上書請致仕。公卿大夫知之者,相與 出力挽留之,不聽,皆嘆服以為不可,及相率賦詩飲 餞於都門。哲宗朝有薦之者,召為吏部郎中,就知蘄」 州,皆不起。崇寧三年感疾,即閉閣謝醫藥,至垂絕不 亂,卒,年八十四。

吳申

[编辑]

按《甌寧縣志》:「申,字景山,自南京國子監教授召為國 子監說書。英宗初,為睦宅都講,神宗擢為御史。時王 陶以論宰相出知陳州,申言風憲任重,宜留陶以勵 其節。尋知諫院,出知舒州,卒。」

吳點

[编辑]

按《邵武府志》:「點,字聖與,登元豐五年第,與蔡京舊。崇 寧初,京拜右僕射,點為太僕寺丞,首求去,京不樂,以 郡倅處之終身

吳駿

[编辑]

按《浦城縣志》:「駿字晞遠,登元豐八年進士,調潞州上 黨簿,薦知虔化縣,通判永州,以謗謫池陽。政和初,中 丞吳執中抗章為辯其枉,通判饒州,卒。」

吳必明

[编辑]

按《萬姓統譜》:「必明字若愚,崇安人。父仲虎,元豐中登 第,為容州司理,終通判石州,權知英州。必明用廕入 官,調候官縣丞,以廉聞。通判汀州,未赴,而葉儂趙汝 為竊發,必明竭家財,集民兵,防護鄉井。除知邵武軍, 轉朝請大夫、廣東提舉。」

吳熙

[编辑]

按《萬姓統譜》:「熙字季明,博學厲隱操,與從兄儀稱雙 璧。」元祐間,陳瓘里居,以熙兄弟學行言於郡守,守以 遺逸薦於朝,得召赴闕。

吳師仁

[编辑]

按《宋史吳師禮傳》:「師禮兄師仁,字坦求,篤學厲志,不 事科舉,喪親廬墓。郡守陳襄、鄧潤甫、蒲宗孟皆以遺 逸薦於朝。元祐初,召為太學正,遷博士。後為潁川吳 王宮教授,卒。」

吳師禮

[编辑]

按《宋史吳師禮傳》,師禮字安仲,杭州錢塘人。太學上 舍賜第,調涇縣主簿,知天長縣,召太學博士、祕書省 正字,預餞鄒浩,免。徽宗初,為開封府推官,擢右司諫, 改右司員外郎。師禮工翰墨,嘗訪以字學,對曰:「陛下 御極之初,當志其大者,臣不敢以未伎對。」聞者獎其 得體。以直祕閣知宿州,卒。

吳安詩

[编辑]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詩,在元祐時為諫官起居郎。 子儲。

吳安持

[编辑]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持,為都水使者,遷工部侍郎, 終天章閣待制。子侔。」

吳璋

[编辑]

按《順昌縣志》:「璋,字南玉,登紹聖四年進士,歷官州郡, 所至奉法修職,以朝請大夫知韶州,賜三品服致仕。」

吳材

[编辑]

按《宋史吳材傳》:「材字聖取,處州龍泉人。中進士第,歷 清溪主簿,咸平尉,知江都縣,入為太學博士。以趙挺 之薦,擢右正言,還左司諫。」黨論復起,材首論范純禮 為朋附黨。其後受曾布指,疏言:「元符之末,變神考之 美政,逐神考之人材者,韓忠彥實為之首。」忠彥遂罷。 材鷙忍疾視善類,所排逐最多。進起居郎,以憂去,蔡 京用為給事中、吏部侍郎。陛見,有所陳,京不悅,以天 章閣待制知光州。挺之作相,召拜工部侍郎,卒。

吳國鑑

[编辑]

按《尚友錄》:國鑑,海康人。先是居民舍,寇準為丁謂所 害,自後無敢留遷客者。及蘇轍貶居海康,國鑑特築 室館之,已而坐罪,略不介意也。

吳儲

[编辑]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詩,安詩子儲,官員外郎,坐與 妖人張懷素通謀,誅死。」

吳侔

[编辑]

按《宋史吳充傳》:「充子安持。安持子侔,官員外郎,坐與 妖人張懷素通謀,誅死。」

吳時

[编辑]

按《宋史吳時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 出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陸師閔幹秦蜀茶馬, 辟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 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為 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召為工部員外郎, 即改禮部,兼辟雍司業,遷太僕少卿。張商英罷相,言」 者指時為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 東常平。童貫經略北方,訪以邊事,輒不答。還為大晟 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因進對及取《燕事》,蔡攸聞 之,以告王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 兼侍讀,俄提舉上清太平宮,西歸卒,年七十八。時敏 於為文,未嘗屬槁,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吳擇仁

[编辑]

按《宋史吳中復傳》,「中復從孫擇仁,字智夫,以父任為 開封雍丘主簿。建中靖國初,畿內饑,多盜,以擇仁知 大鹿縣。中貴人譚稹奴犯法,按致於理,稹羞恚造譖, 徽宗詔宋喬年往鞫,不能得毫毛罪。喬年薦召詣闕, 擢熙河路轉運判官,即以直祕閣為副使,加龍圖,進 集賢殿修撰,為京畿都轉運使,拜戶部侍郎兼知開」 封府。出為顯謨閣直學士、知熙州。從永興軍走馬承 受藍從熙言其擅改茶法,奪職,免再閱歲。以徽猷閣 待制領江、淮發運,還,直學士、知渭州。以病,提舉崇福 宮。起知青州,不克拜,卒。

吳懋

[编辑]

按《武進縣志》:「懋字禹功,登崇寧五年進士,調當塗縣 主簿,更十數令不決之訟,皆立決之。金人至京師,三上書言便宜,不報。入為禮部員外郎。金人立張邦昌, 百官作《勸進表》,懋當草牋奏,度不可拒,將自裁,會有 為之者,乃免。王時雍用事,坐政事堂,懋罵之曰:『反賊, 吾不能擊汝如段秀實耶』!」吳亓、莫儔以表狀詣金營, 懋不屈歸。高宗即位,召復故官,除司農卿,不拜,擢知 明州、州丞、直祕閣,改知吉州,卒。

吳倜

[编辑]

按《萬姓統譜》:「倜字公度,烏程人。明經術,善言語,補太 學生。崇寧五年,試禮部,中第一,仕至刪定官。」

吳栻

[编辑]

按《甌寧縣志》:「栻字顧道,崇寧中為開封府推官。高麗 不修貢,栻以給事中往諭。還知開封府,進工部戶部 侍郎,坐累削秩,知單州,改知宛丘。大觀初,知蘇州、陳 州,河中成都府。召入奏事,除兵部侍郎,尋除龍圖閣 直學士,再鎮成都。陛辭,徽宗稱其清謹循良。後知中 山府,卒。」

吳敏

[编辑]

按《宋史吳敏傳》:「敏字元中,貞州人。大觀二年,辟雍私 試首選,蔡京喜其文,因擢浙東學事司幹官,為祕書 省校書郎。京薦之充館職,請御筆特召上殿,除右司 郎官,升中書舍人,同修國史。改給事中,罷為右文殿 修撰,提舉南京鴻慶宮。久之,復為給事中,權直學士 院,兼侍講。欽宗既立,上皇出居龍德宮,敏與蔡攸同」 為龍德宮副使,遷知樞密院事,拜少宰。敏主《和議》,與 太宰徐處仁議不合,與處仁俱罷為觀文殿大學士、 醴泉觀使。頃之,言者論其芘蔡京父子,出知揚州,再 貶崇信軍節度副使,涪州安置。建炎初,移柳州。俄用 范宗尹薦,起知潭州。敏辭免,丐宮祠,乃提舉洞霄宮。 紹興元年,復觀文殿大學士,為廣西、湖南宣撫使,卒 於官。

吳公誠

[编辑]

按《尚友錄》:「公誠字君與,莆田人。大觀中登第,為古田 尉,積階朝散大夫,清介有聞。歷官三十年,始終檢飭, 凡衣服布帛,家人所須,悉因鄉里市致,未嘗取之官。 死之日,家無餘資。」

吳致堯

[编辑]

按《延平府志》:「致堯,字恪文,又字聖任,順昌人。登政和 二年進士第,除安化令,以事忤當路,去官,因屏居衡 麓,自次其文,號《歸愚集》。」

吳達老

[编辑]

按《泉州府志》:「達老,字信遇,初名天經,惠安人。政和五 年,第進士。丞建昌,後知惠州。有承節郎謝革者,遣兇 奴徒黨劫掠仇家,刃殺其主,焚所居室。獄具,達老慮 賊黨奪囚,先處革以極刑,乃自劾待罪,改知潮州,卒 於官。」

吳範

[编辑]

按《萬姓統譜》:「範字執侯,大觀、政和間,詔舉八行,閭里 以範應,辭不就。子仲基、仲達,皆進士。」

吳沆

[编辑]

按《萬姓統譜》:「沆,崇仁人。幼孤,事母孝。政和間,獻書於 朝不用,歸隱環溪。後舉不求聞達,郡以沆應詔。所著 有《易、論語發微》《老子解》《環溪集》。」

吳巖夫

[编辑]

按《松溪縣志》:「巖夫字民瞻,執中子。政和中,以廕補太 廟齋郎,遷考功員外郎。請外補,知洋、濠二州。欽宗內 禪,召還,遷左司郎中。光宗即位,徙光祿卿。以言事不 合,遷祕閣修撰,知福州,改南劍州,卒。」

吳元美

[编辑]

按《福州府志》:「元美,字仲實,永福人。宣和六年進士。紹 興中,歷太常寺簿,出為本路機宜。有文名,嘗作《夏二 子傳》。其鄉人鄭煒與有隙,以上之丞相秦檜,誣其指 斥國家,譏毀大臣。高宗特宥之,謫容州,再謫南雄州, 卒。」

吳安國

[编辑]

按《尚友錄》:安國字績卿,麗水人。宣和初,太學博士,累 遷考功郎中,以太常少卿使金。金人渝盟拘留,欲脅 服之,安國毅然不屈曰:「吾首可得,吾節不可奪。」金人 不敢犯。靖康初,遣還,後知袁州。

吳達

[编辑]

按《崇安縣志》:「達字公路,籍溪里人。宣和中登第,授福 州永福尉。裕兵儲,清學田,勤課士。擢知廬州兼淮西 安撫使,尋提點福建刑獄,除直祕閣,知鼎州。終朝奉 大夫。」

吳思道

[编辑]

按《尚友錄》:「思道,金陵人,以詩為蘇軾、劉安世諸君鑒 賞,官至團練使。宣和末致仕。後寓新安,野服蕭然,如 雲水道人。其高逸如此。」

吳革

[编辑]

按《宋史吳革傳》:「革字義夫,華州華陽人,國初勳臣廷 祚七世孫也。少好學,喜譚兵。從涇原軍,以秉義郎幹 辦經略司公事。金人南牧,帥兵解遼州之圍,使粘罕軍見之,庭揖不拜,責其貪利敗約,詞直氣勁。粘罕少 屈,為追回威勝諸屯兵,授書使歸。欽宗問割地不割 地利害,對曰:『金人有吞噬之意,願悉起關中士馬赴』」 都為備。詔以為武功大夫、閤門宣贊舍人,持節諭陝 西。行至朱遷,聞金人犯京師,復還上皇、妃后、太子出 郊,革白孫傅乞留之,不得。乃與傅謀,於啟聖僧院置 賑濟局,募士民就食,陰以軍法部勒,將攻金營。既而 有立張邦昌之議,革謀先誅范瓊輩。謀既定,前期二 日,有班直甲士數百人排闥入言:「邦昌受冊,請亟起 事。」革乃披甲上馬,至咸豐門,四面皆瓊黨。始革入帳, 即執之,脅以從逆。革罵之極口,引頸受刃,其麾下百 人皆死。

吳儀

[编辑]

按《尚友錄》:儀字國華,劍浦人。清修力學,榮利不入於 心。漁釣橘溪上,超然自適。時或行歌於松蹊竹塢,人 莫窺其際,大為楊時所重。時嘗題釣臺及詠歸堂。羅 從彥嘗師事之,自號審律,時稱「審律先生。」

吳岡

[编辑]

按《泉州府志》:「岡字稚山,潛心經學,擢第,教授峽、邵二 州。二州僻陋,人不知學,岡以經學指授諸生,始有春 官者。後官夷陵卒。自號耐閑翁。」

吳棫

[编辑]

按《尚友錄》:「棫字才老,建安人,時號通儒,著《論語集註》 及《考異語解》書。嘗患字學訛誤,作《補韻》若干篇。朱熹 評近代考訂訓釋之學,唯才老及洪慶善為優,遂據 其說以葉《三百篇》之音。」

吳可幾

[编辑]

按《尚友錄》:可幾,安吉人。與弟知幾,好古博學,著《千姓 編》。凡姓氏所出,悉有源委,時號「二吳。」父死,兄弟廬墓 三年,忽平地泉出,因號「孝子泉。」

吳獬

[编辑]

按《尚友錄》:獬,龍溪人。雅與陳知柔善,知柔嘗稱獬曰: 「貌古心古,學古文古,使其閉戶著書,當不在子雲下。」 所著有《省齋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