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17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一百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七十三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錄

 帝號部彙考二

  宋太祖乾德一則 開寶三則 太宗太平興國二則 雍熙一則 端拱一則 淳化二

  則 至道一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四則 天禧二則 乾興一則

  仁宗天聖一則 明道一則 景祐一則 寶元一則 康定一則 皇祐一則 嘉祐一則

   英宗治平二則 神宗熙寧五則 元豐一則 哲宗元祐二則 徽宗崇寧一則 大觀

  一則 政和一則 宣和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二則

  金太祖收國一則 熙宗皇統一則 海陵天德一則 世宗大定六則 章宗明昌二則

   承安二則 泰和二則

  元太祖一則 世祖至元二則 武宗至大一則 英宗至治一則 文宗至順一則

皇極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帝號部彙考二[编辑]

[编辑]

太祖乾德元年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始定受冊禮儀[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八月癸卯,宰相范質率 百官上尊號,不允。九月甲寅,三上表,請從之。十一月 百官奉玉冊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 帝。」按《禮志》,「尊號之典,唐始載於禮官,宋每大祀,群 臣詣東上閤門拜表請上尊號,或三上或五上,多謙 抑弗許。如允所請,即奏命大臣撰冊文及書冊寶。其 受」冊多用祀禮畢自御正殿行禮。禮畢、有司以冊寶 詣閤門奉進入內。建隆四年、是年十一月改元乾德群臣三上 表上尊號。詔「俟郊畢受冊前三日,遣官奏告天地、宗 廟、社稷」,遂為定制。其儀:有司宿設崇元殿,仗衛文武 百官並集朝堂之次。攝太尉奉冊於案,吏部侍郎一 員押。司徒奉寶於案,禮部侍郎一員押。以五品、六品 清資官允舉冊寶官,既承之以匣,覆之以帊,俱詣殿 門外之東,太尉之前。《大樂令》帥工人入就位,諸侍衛 官及宰執、兩制、供奉官等立於殿階下香案前,左右 如常。入閤儀。侍中奏:「中嚴外辦。」所司承旨索扇,扇上, 皇帝袞冕御輿,出自西房,樂作,即御坐,扇開,樂止。符 寶郎奉表如常儀。禮直官、通事舍人分引太尉以下 文武群官,應北面位者,各就橫行位。太常卿於冊案 前導至丹墀西階上少東,北面置訖,太尉、司徒、吏部、 禮部侍郎各入本班,立定。典儀贊百官再拜舞蹈,三 稱「萬歲」,又再拜。起居訖,又再拜,分班序立。禮直官引 太常卿隨行,吏部侍郎押冊案以次序行,太尉從之。 禮部侍郎次押寶案行,司徒從之。詣西階,至解劍褥 位。其讀冊中書令、讀寶侍中候冊案將至,先升於前 楹間第一柱,北對立。太尉解劍、脫舄訖,吏部侍郎押 冊案先升,太尉從升,當御座前。太尉搢笏,北面奉冊 案稍前跪置訖,俛伏,興,少退,東向立。中書令進當冊 案前讀冊訖,俛伏,興,又搢笏奉冊於褥,東向,冊函北 向進,跪置御座前,與舉冊官降,還侍立位。太尉亦降, 納舄帶劍。禮部侍郎押寶案升,司徒隨升,北面跪置。 侍中讀寶訖,置冊之南,俱復位。其納舄帶劍俛伏,一 如上儀。典儀贊「在位官皆再拜。」禮直官、通事舍人引 太尉至西階下,解劍舄升,當御座前跪賀。其詞中書門下撰 賀訖,復位,皆再拜,如讀冊寶儀。侍中升至御座前,承 旨退,臨階西向稱:「有制。」典儀贊再拜訖,宣曰:「朕以鴻 儀昭舉,保命會昌。迫於群情,祗膺顯號。退循寡昧,惕 懼增深,所賀知。」宣訖,復位。典儀贊再拜,舞蹈,三稱萬 歲,又再拜訖,侍中升階,奏:禮畢。降復位。扇上樂作,帝 降坐,御輿入自東房,扇開,樂止。侍中版奏:「解嚴。」中書 侍郎帥奉案官升殿,跪奉冊置於案次,門下侍郎奉 寶如奉冊禮。通事舍人贊引詣東上閤門,狀進,所司 承旨放仗。百官再拜訖,退如常儀。自後受冊皆如之。 禮畢,賜百官食於朝堂。

開寶元年上尊號曰應天廣運大聖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 事南郊,改元開寶,大赦。宰相趙普等奉玉冊寶,上尊 號曰『應天廣運大聖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按大聖神 武揮麈後錄作聖文神武今從正史

開寶四年八月,上尊號,不允。九月,上尊號曰「應天廣 運興化成功聖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八月壬申,文武百官上 尊號,不允。」

按《揮麈後錄》:「開寶四年九月,上應天廣運興化成功 聖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開寶九年,晉王群臣請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正月「癸巳,晉王率文武上尊號,不允。二月癸卯,三上表,不允。」

按《揮麈後錄》:「開寶九年正月,上應天廣運一統太平 聖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帝以汾晉未平,不欲 號一統,詔罷之。至三月,晉王群臣復上應天廣運立 極居尊聖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卒不受。」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上尊號曰應運統天聖明文武皇帝[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三年八月甲戌,群臣請 上尊號曰應運統天聖明文武皇帝,許之。十一月丙 申,祀天地於圜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號。」

太平興國六年,加上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 聖至明廣孝皇帝》。

按《宋史太宗本紀》,「六年冬十月癸酉,群臣三奉表上 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聖至明廣孝皇帝,許 之。十一月辛亥,祀天地於圜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 號,內外文武加恩。」

雍熙元年群臣表上尊號不許[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雍熙元年九月「壬戌,群臣表三上 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聖至仁明德廣孝皇 帝,不許。宰相叩頭固請,終不許』。」

端拱二年上尊號曰法天崇道文武皇帝詔去文武二字[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二年十二月「庚申,詔令四方 所上表祇稱皇帝,群臣請復尊號,不許。辛酉,上法天 崇道文武皇帝詔去『文武』二字,餘許之。」

按《揮麈後錄》:端拱二年十二月庚申,詔自前所上尊 號並宜省去,今後四方所上表只稱皇帝。宰相呂蒙 正等固以為不可,上曰:「『皇帝』二字本難兼稱,朕欲稱 王,但嫌與諸王同耳。」宰相又上表請改上尊號為法 天崇道文武皇帝,後詔省去「文武」二字。

淳化元年受法天崇道文武皇帝尊號[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減京畿 繫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內外文武官並加勳階爵 邑,中書舍人、大將軍以上各賜一子官,賜鰥寡孤獨 錢,除逋負,受尊號。」

按《揮麈後錄》:「淳化元年三月,上法天崇道文武皇帝。 淳化三年,群臣請加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三年九月乙卯,群臣上尊號 曰「法天崇道明聖仁孝文武皇帝,凡五表,終不許。」

至道元年群臣請加上尊號不許[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至道元年十二月「甲戌,群臣奉表 加上尊號曰『法天崇道上聖至仁皇帝,凡五上,不許』。」

真宗咸平二年上尊號曰崇文廣武聖明仁孝皇帝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八月乙卯群臣上尊號曰崇文廣武聖明仁孝皇帝丁巳大宴崇德殿始作[编辑]

樂十一月丙戌,「御朝元殿受尊號冊。丁亥,賜群臣帶 服、鞍馬、器幣有差。」

咸平五年八月,群臣三表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後錄》:「咸平五年八月,上崇文廣武應道章德 聖明仁孝皇帝。」

景德二年九月癸亥群臣三表上尊號不允[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後錄》:「景德二年九月,上崇文廣武應乾尊道 聖明仁孝皇帝。」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辛亥群臣表上尊號曰崇文廣武儀天尊道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三年。八月丁卯。群臣五表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後錄》:「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上崇文廣武儀天 尊道寶應章感欽明上聖至德仁孝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丙子,群臣上尊號曰「崇文廣 武感天尊道應真佑德上聖欽明仁孝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壬辰,群臣請受尊號冊寶,表五 上,從之。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亥御天安殿受冊號[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後錄》:「天禧元年正月,上崇文廣武感天尊道 應真佑德上聖欽明仁孝皇帝。」

天禧三年,又受尊號。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秋七月壬申,群臣表上尊號 曰「體元御極感天尊道應真寶運文德武功上聖欽 明仁孝皇帝。」十一月丁丑,御天安殿,受尊號冊。

乾興元年二月癸卯上尊號曰應天尊道欽明仁孝皇帝[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仁宗天聖二年十一月丁酉百官上尊號曰聖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明道二年二月百官上尊號七月詔以蝗旱去睿聖文武四字[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二年二月丁未,百官上尊號 曰「睿聖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秋七月戊子, 詔以蝗旱去尊號「睿聖文武」四字,以告天地祖宗。

景祐二年十一月乙未百官上尊號曰景祐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孝德皇帝[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寶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百官上尊號曰寶元體天法道欽明聰武聖神孝德皇帝[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康定元年二月丙午去尊號寶元字[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皇祐二年三月戊戌詔明堂禮成群臣毋上尊號[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四年群臣請加尊號不允[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四年六月己巳,群臣請加尊 號曰大仁至治,表五上,不許。」

英宗治平二年七月己卯群臣五上尊號不允[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紀》云云。

治平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群臣上尊號曰《體乾膺曆 文武聖孝皇帝》。

按:《宋史英宗本紀》云云。

神宗熙寧元年群臣上尊號不允[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元年秋七月己卯,群臣三表 請上奉元憲道文武仁孝之號,不許。按《禮志》:熙寧 元年,宰臣曾公亮等上表請加尊號,詔不允。先是翰 林學士司馬光言,「尊號起唐武后、中宗之世,遂為故 事。先帝治平二年,辭尊號不受,天下莫不稱頌聖德。 其後佞臣建言,國家與契丹常有往來書,彼有尊號, 而中國獨無,足為深恥。於是群臣復以非時上尊號, 論者甚為朝廷惜之。今群臣以故事上尊號,臣愚以 為陛下聰明睿智,雖宜享有鴻名,然踐祚未久,又在 亮陰之中,考之事體,似未宜受。陛下誠能斷以聖意, 推而不居,仍令更不得上表請,則頌歎之聲,將洋溢 四海矣。」詔賜光曰:「覽卿來奏,深諒忠誠。朕方以平日 霪雨,甲申地震,天威彰著,日虞傾禍,被此鴻名,有慚 面目。況在諒陰,亦難當是盛典。今已批降指揮,可善 為答辭,使中外知朕至誠慚懼,非欺眾邀名。」其後宰 臣數上表請,終不允。

熙寧二年四月丁酉朔,群臣再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四年,群臣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四年六月庚申,群臣三上尊號曰 紹天法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熙寧七年,群臣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七年秋七月癸卯,群臣五上尊號 曰『紹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熙寧十年,群臣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十年秋七月辛酉,群臣五上尊號 曰『奉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元豐三年秋七月甲戌詔自今遇大禮罷上尊號[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後錄》:神宗元豐三年七月十六日,詔曰:「朕惟 皇以道,帝以德,王以業,因時制名,用配其實,何必加 崇稱號以自飾哉?秦漢以來,尊天子曰皇帝,其亦至 矣。朕承祖宗之休,託士民之上,凡虛文煩禮,盡已革 去。而近者有司群辟,猶咸以號稱見請,雖出於歸美 報上之忠,然非朕所以稽考先王之意。今後大禮,百」 官拜表上尊號並罷。先是百官上尊號,翰林學士司 馬光當答詔,因言:「『治平二年,先帝當郊,不受尊號,天 下莫不稱頌。末年有建言者,國家與契丹有往來書 信,彼有尊號而我獨無,足為深恥』。於是群臣復以非 時上尊號。昔漢文帝時,單于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 置匈奴大單于,不聞文帝復為大名以加之也。願陛 下追用先帝本意,不受此名』。」上大悅,手詔光曰:「非卿, 朕不聞此言。善為答詞,使中外曉然知朕至誠,非欺 眾邀名者。」自是終身不受尊號。

哲宗元祐元年詔服除勿上尊號[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十二月「庚寅,詔將來服 除,依元豐三年故事,群臣勿上尊號。」

元祐四年三月己丑,詔「自今大禮毋上尊號。」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徽宗崇寧三年七月庚辰詔自今大禮不受尊號群臣毋上表[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大觀元年詔宗祀明堂輔臣毋上尊號[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揮麈後錄》:大觀元年季 秋,將行明堂禮,大臣議撿舉皇祐故事。上為親降御

筆云:「粵在季秋,將行宗祀,輔臣有請,願舉尊稱浮實
考證
之美,毋重辭費,不須上表。」今後更不撿舉。

政和七年上尊號為教主道君皇帝[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七年夏四月「庚申,帝諷道籙 院上章,冊己為教主道君皇帝。」

按:《揮麈後錄》:「政和七年四月己未,群臣上表尊為教 主道君皇帝,詔止於教門章奏中稱不可令天下混 用。」

宣和五年群臣上尊號不允[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五年秋七月庚午,太傅、楚國 公王黼等上尊號曰「繼天興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 不允。」

按《揮麈後錄》:宣和五年七月,太傅、楚國公王黼等上 皇帝尊號曰繼天興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御筆批 答曰:「朕獲承至尊,兼三王五帝,以臨九有之師,無有 遠邇,罔不臣服。荷天之鑒,四序時若,祥瑞洊至。薄言 興師,燕朔歸附,大一統於天下,蓋祖宗之靈,廟社之 慶。惟我神考,詒謀餘烈,顧朕何德以堪之!而群公卿 士,猶以炎、黃、唐、虞之號為未足稱,循末世溢美之辭 來上,朕甚愧焉,所請宜不允。」凡三上表,皆不允。自是 內外群臣皇子鄆、王楷以下,太學諸生、耆老等上書 以請者甚眾,皆不從。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辛卯遙尊乾龍皇帝為孝慈淵聖皇帝[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六年士民上尊號不允[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揮麈後錄》:「紹興六年六 月丁未,臣秦檜以太母回鑾之久,和議已定,士民曹 溥等一千三百人詣闕進表,乞上尊號,上謙抑不受, 令有司無得復收。」

紹興十八年。六月戊申。士民曹溥等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编辑]

太祖收國二年上尊號曰大聖皇帝[编辑]

按《金史太祖本紀》:「收國二年十二月庚申朔,諳班勃 極烈吳乞買及群臣上尊號曰『大聖皇帝』。」

熙宗皇統元年上尊號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德皇帝[编辑]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元年正月庚戌,群臣上尊號 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德皇帝。按《禮志》:受尊號 儀:「皇統元年正月二日,太師宗幹率百僚上表,請上 皇帝尊號,凡三請,詔允。七日,遣上京留守奭告天地 社稷,析津尹宗強告太廟。十日,帝服袞冕御元和殿, 宗幹率百僚恭奉冊禮,冊文云云,臣等謹奉玉冊玉 寶」,上尊號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德皇帝。」是日,皇 帝改服通天冠,宴二品以上官及高麗、夏國使。十二 日,恭謝祖廟,還御宣和門,大赦,改元。

海陵天德二年二月群臣上尊號十二月詔去之[编辑]

按《金史海陵本紀》:天德二年二月戊辰,群臣上尊號 曰「法天膺運睿武宣文大明聖孝皇帝。」十二月癸卯 朔,詔去群臣所上尊號。

世宗大定元年上尊號曰仁明聖孝皇帝[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正隆六年十月「丙午,即皇帝位,丁 未,改元大定。十一月甲申,群臣上尊號曰『仁明聖孝 皇帝』。」

大定三年十一月庚戌百官請上尊號不允。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大定四年,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四年正月「癸巳,百官復請上 尊號,不允。三月壬寅,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大定五年三月壬申,群臣上尊號曰《應天興祚仁德 聖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大定七年,定受尊號冊禮。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七年正月壬子,上服袞冕御 大安殿受尊號冊寶禮按《禮志》:大定七年,恭上皇 帝尊號前三日,遣使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前二日,諸 司停奏刑罰文字,百官習儀於大安殿庭。兵部帥其 屬設黃麾仗於大安殿門之內外。宣徽院帥儀鸞司 於前一日設受冊寶壇於大安殿中間,又設御榻於 壇上,又設冊寶幄次於大安殿門外,及設皇太子幕 次於殿東廊,又設群官次於大安門外。大樂令與協 律郎,前一日設宮縣于殿庭,又設登歌樂架于殿上, 立舞表於殿下。」《符寶郎》其日,俟文武群官入,奉《八寶》 置於御座左右,候上冊寶訖,復舁寶還所司。其日質 明,奉冊太尉、奉寶司徒、讀冊中書令、讀寶侍中以次 應行事官並集於尚書省。俟冊寶興,乘馬奉迎冊寶 至應天門下馬,由正門步導入至大安殿門外,置冊 寶於幄次,舁冊寶床弩手人等分立於左右。文武群 官並朝服入次。攝太常卿與大樂令帥工人入就位, 協律郎各就舉麾位。舁冊寶案官由西偏門先入,置 案於殿東西間褥位,置訖,各退於西階冊寶位後。捧冊官、捧寶官、舁冊匣官、舁寶盝官由西偏門先入,至 殿西階下冊寶褥位之西,東向立。俟閤門報,通事舍 人引攝侍中版奏「中嚴」訖,典儀、贊者各就位。閤門官 引文武百僚分左右入,於殿階下磚道之東西相向 立。符寶郎奉八寶由西偏門分入,升置殿上東西間 相向訖,分左右立於寶後。通事舍人引攝侍中版奏: 「外辦。」扇合,服袞冕以出,曲直甲蓋侍衛警蹕如常儀。 殿上鳴鞭訖,殿下亦鳴鞭。初索扇,協律郎跪,俛伏,興, 舉麾,工鼓柷,奏《乾寧之曲》。出自東房,即座。儀使副添 香爐,煙升,扇開簾捲。協律郎偃麾,戛敔,樂止。太常博 士、通事舍人自冊寶幄次分引冊太常卿前導,吏部 侍郎押冊而行,奉冊太尉、讀冊中書令、舉冊官於冊 後,以次從之。次太常博士、通事舍人二員分引寶,禮 部侍郎押寶而行,奉寶司徒、讀寶侍中、舉寶官於寶 後,以次從之。由正門入,宮縣奏「《歸美揚功之曲》。太常 卿於冊床前導,至第一墀香案南,藉寶冊褥位上少 置。太常卿與舉冊寶官退於「冊寶稍西,東向立。應博 士舍人立於其後,舁冊寶床,弩手、繖子官等又於其 後,皆東向。」太尉、司徒、中書令、侍中皆於冊後面北以 次立,吏部侍郎、禮部侍郎次立於其後。立定,樂止。閤 門舍人分引東西兩班,群官合班轉北向立,中間,少 留班路。俟立定,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員分引太尉、 司徒、中書令、侍中、吏部、禮部侍郎以次各復本班訖, 博士舍人退以俟。初引時樂,奏《歸美揚功》之曲,至位 立定樂止。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太尉以下應在位官, 皆舞蹈五拜,班首出班起居訖,又贊再拜,如朝會常 儀。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員再引,太尉、司徒、中書令、 侍中、吏、禮部侍郎復進至冊寶所稍南立定。舁冊寶 床、弩手、繖子官並進前舉冊寶床。興,太常博士、通事 舍人二員分引冊,太常卿前導,吏部侍郎押冊而行, 奉冊太尉、讀冊,中書令、舉冊官於冊後,以次從之。冊 初行,樂奏《肅寧之曲》。次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又二員 分引寶,禮部侍郎押寶而行,奉寶司徒、讀寶侍中、舉 寶官於寶後,以次從之。詣西階下,至冊寶褥位少置, 冊北寶南,樂止。舁冊寶床、弩手、繖子官等退於後稍 西,東向立。捧冊官與舁冊官並進前取冊匣升,太常 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冊,太常卿側身導冊先升,奉冊 太尉、讀冊中書令、舉冊官、捧冊官於冊後,以次從升。 冊初行,樂奏《肅寧之曲》,進至殿上,博士舍人分左右 於前楹立以俟。讀「冊中書令次欄于外前楹稍西立 以俟,舉冊官、捧冊官立於其後」,奉冊太尉從升,至褥 位,搢笏,少前跪置訖,執笏,俛伏,興,樂止,退於前楹稍 西立以俟,太常博士立於後,太常卿少退,東向立,舁 冊官立於其後,皆東向。捧冊官先入,舉冊官次入,讀 冊中書令又次入,捧冊官四員皆搢笏雙跪。捧舉冊 官二員亦搢笏,兩邊單跪對舉。中書令執笏進,跪稱: 「中書令臣某讀冊。」讀訖,俛伏,興。中書令俟冊興,先退。 通事舍人引降自東階,復本班訖,太常卿降復寶床 前。舁冊官並進,與捧冊官等取冊匣,興,置於殿東間 褥位案上,西向。捧舉冊官等降自東階,還本班。舁冊 官亦退。太常博士引奉冊太尉降自西階,東向立以 俟。次捧寶官與舁寶官俟讀冊中書令讀訖出,並進 前取寶盝升,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寶,太常卿側 身導寶先升,奉寶司徒、讀寶侍中、舉寶官、捧寶官於 寶後以次從升。寶初行,樂奏《肅寧之曲》,進至殿上,博 士舍人俱退不升,並於前楹稍西立。俟讀寶侍中於 欄子外前楹間稍西立以俟舉寶官,捧寶官立於其 後。奉寶司徒從升,至褥位,搢笏,少前跪置訖,執笏,俛 伏,興,樂止。司徒退於前楹西立以俟。太常卿少退,東 向立,舁寶官立於其後,皆東向。捧寶官先入,舉寶官 次入,讀寶侍中又次入。捧寶官四員,皆搢笏雙跪。捧 舉寶官二員,亦搢笏,兩邊單跪對舉。侍中執笏進,跪 稱:「侍中臣某讀寶。」讀訖,俛伏,興。侍中俟寶興,先退。通 事舍人引降自西階,復本班訖,舁寶官進前,與捧寶 舉寶官等取寶盝,興,置於殿之西間褥位案上,東向。 捧寶舉寶官等與太常卿俱降自西階,及吏部侍郎 皆復本班,舁寶官亦退。太常博士引奉寶司徒次奉 冊太尉東向立定。博士舍人、贊引太尉司徒進詣第 一墀香案南褥位,立定,博士舍人稍退,典儀曰:「拜。」贊 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博士舍人二員引太尉詣 東階,升,宮縣奏《純誠享上之曲》,至階止。閤門使二員 引太尉進至前,立定,樂止。閤門使揖贊太尉拜,跪賀 殿下,閤門揖百僚躬身,太尉稱:「文武百僚具官臣等 言致賀詞」云云。俛伏,興,退至階上。博士舍人分引太 尉降至東階。初降,宮縣作《肅寧之典》,復香案南褥位, 立定樂止。博士舍人少退,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太尉、 司徒及在位群官俱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訖, 通事舍人引攝侍中升自東階前楹間,躬承旨退臨 階西向稱「有制。」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太尉、司徒及在 位群官俱再拜躬身,宣詞云云。宣訖,通事舍人引侍

中還位。典儀曰:「拜。」贊者承傳,階下應在位群官俱再
考證
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訖。博士舍人分引太尉、司

徒就百僚位。初引宮縣作《肅寧之曲》,至位立定,樂止。 閤門舍人分引應北面位,群官各分班東西相向立 定。通事舍人引攝侍中并自東階當前楹間跪奏:「禮 畢。」俛伏,興,引降還位。扇合,簾降。協律郎俛伏,興,舉麾, 工鼓柷,奏《乾寧之曲》。降座,入自東房,還後閤,進膳、侍 衛警蹕如儀。扇開樂止。捧冊官帥舁冊床人、捧寶官 帥舁寶床人皆升殿取匣盝蓋訖,置於床前。引進司 官前導,通事舍人、贊引詣東上閤門。上進,通事舍人 分引文武百僚等以次出,歸幕次,賜食,以俟上壽、上 冊寶禮畢,有司供辦御床及與宴群官位,並如曲宴 儀。攝太常卿與大樂令帥工人入,并協律郎各就舉 麾位,俟舍人報,通事舍人引三師以下文武百僚、親 王、宗室等,分左右入,至殿階下稍南,東西相向立。通 事舍人先引攝侍中版奏:「中嚴。」少頃,又奏:「外辦。」扇合, 鳴鞭,協律郎跪,俛伏,興,工鼓柷,宮縣奏《乾寧之曲》:服 通天冠、絳紗袍,即座,簾捲。內侍贊「扇開」,殿上下鳴鞭, 戞敔,樂止。儀使、副等添香、爐煙升。通事舍人引班首 以下合班,樂奏《肅寧之曲》。至北向位,重行立定,中間 少留班路。通事舍人引攝侍中詣東階,升,至殿上少 立。閤門舍人引禮部尚書出班前,北向俛伏,跪奏稱: 「禮部尚書臣某言,請允群臣上壽。」俛伏,興,躬身。通事 舍人引攝侍中少退,舍人贊:禮部尚書再拜訖,替祗 候,復本班。內侍局進御床人次,良醞令於殿下橫階 南酹酒訖,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隨拜, 三稱萬歲訖,平立。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攝上公 由東階升。初升,宮縣奏《肅寧之曲》,殿上舍人少退,二 閤使揖上公進至進酒褥位,樂止。宣徽使以爵授上 公,上公搢笏受爵,詣榻前跪進受爵訖,上公執槃授 宣徽使訖,二閤使揖上公入欄子內,贊拜跪,殿下閤 門揖百僚,皆躬身。通事舍人揖攝侍中進詣前楹間, 躬承旨,退臨階西向稱「有制」,典儀曰「拜。」贊者承傳,上 公及在位群官皆再拜,隨拜三稱萬歲訖,躬身宣曰: 「得公等壽酒,與公等內外同慶。」閤門舍人贊宣諭訖, 上公與百僚皆舞蹈五拜訖,閤門舍人引百僚分班 東西序,北向立。博士舍人再引上公自東階升,宮縣 奏《肅寧之曲》,至進酒褥位,樂止。上公搢笏,宣徽使授 上公槃,上公詣欄子內褥位,跪舉酒,宮縣奏《景命萬 年之曲》,飲訖,樂止。上公進受虛爵訖,復褥位,以爵受 宣徽使訖,二閤使揖,上公退。內侍局舁御床出,博士 舍人並進前,分引降自東階,宮縣作《肅寧之曲》,閤門 舍人分引東西兩班,隨上公俱復北向位,立定,樂止。 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三稱萬歲訖,平 立殿上。通事舍人揖攝侍中進詣前楹間,躬承旨,退 臨階西向。閤門官先揖百僚躬身,侍中稱「有旨。」典儀 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躬身宣曰:「延王公 等升殿。」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搢笏, 舞蹈,又再拜訖。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引王公以下合 赴宴,群官分左右升殿,不與宴。群官分左右,捲班出, 宮縣奏《肅寧之曲》,百僚至殿上坐後立,樂止。內侍局 進御床入,依尋常宴會。再進第一爵酒,登歌奏《聖德 昭明之曲》,飲訖樂止。執事者行群官酒,宮縣作《肅寧 之曲》。文舞入,觴行一周,樂止。尚食局進食,執事者設 群官食,宮縣奏《保大定功之舞》,三成止。出,又進第二 爵酒,登歌奏《天贊堯齡之曲》,飲訖樂止。執事者行群 官酒,宮縣作《肅寧之曲》,武舞入,觴行一周,樂止,尚食 局進食,執事者設群官食,宮縣奏《萬國來同》之舞,三 成止,出,又進第三爵酒,登歌奏《慶雲之曲》,飲訖,樂止。 執事者行群官酒,宮縣作《肅寧之曲》,觴行一周,樂止, 尚食局進食,執事者設群官食,宮縣奏《肅寧之曲》,食 畢,樂止。閤門官分揖侍宴,群官起立於席後,通事舍 人引攝侍中詣榻前,俛伏,興,跪奏:「侍中臣某言,禮畢。」 俛伏,興。閤門舍人分引群官俱降東西階。內侍局舁 御床出,宮縣作《肅寧之曲》,至北向位,立定,樂止。典儀 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搢笏,舞蹈,又再拜 訖,再分班東西序立。扇合,簾降,殿上下鳴鞭。協律郎 俛伏,跪,舉麾,興。工鼓柷,奏《乾寧之曲》:降座,入自東房, 還後閤,侍衛如來儀。內侍贊:「扇開,戞敔」,樂止。通事舍 人引攝侍中版奏:「解嚴。」所司承旨放仗,在位群官皆 再拜,以次出。

大定十一年十一月癸巳,群臣奉上尊號曰《應天興 祚欽文廣武仁德聖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章宗明昌四年諸王百官及耆艾等連請上尊號不許[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四年夏四月癸卯,百官三表 請上尊號。上曰:「祖宗古先有受尊號者,蓋有其德,故 有其名。比年五穀不登,百姓流離,正當戒懼修身之 日,豈得虛受榮名耶?不許,仍斷來章。」辛亥,右丞相夾 谷清臣率百官及耆艾復請上尊號,學官劉璣亦率 六學諸生趙楷等七百九十五人詣紫宸門請上尊號,如唐元和故事,不許。五月丙寅朔,曹王永升及諸 王請上尊號,不許。己巳,上以群臣累上尊號不受,詔 諭中外,徒罪以下遞降一等,杖以下原之。八月己亥, 樞密使襄帥百僚再請上尊號,不許。

明昌五年閏十月甲子親王百官各奉表請上尊號 不允。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承安二年親王百官請上尊號不允[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二年三月「己卯,親王百官復 請上尊號,不允。丁酉,樞密使唐括貢率百官請上尊 號,不允。」

承安五年。親王及文武百官連請上尊號。不許 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五年三月戊辰。親王宰執百 官。再請上尊號。不許。四月丙戌朔。文武百官再請上 尊號。不許。五月乙亥。親王文武百官六學各上表請 上尊號。不許。

泰和元年群臣請上尊號不許[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元年十一月「庚戌,司空襄以 下文武百官,復請上尊號,不許。十二月辛巳,司空襄 以下復請上尊號,詔不許,仍斷來章。」

泰和五年。三月庚午。親王百官請上尊號。不許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按《張行簡傳》:泰和五年,群臣復請上尊號,上不許,詔 行簡作批答,因問行簡,宋范祖禹作《唐鑑》論尊號事, 行簡對曰:「司馬光亦嘗諫尊號事不若祖禹之詞深 至,以謂臣子生諡君父,頗似慘切。」上曰:「『卿用祖禹意』? 答之,仍曰:『太祖雖有尊號,太宗未嘗受也』。」行簡乞不 拘對偶,引祖禹以微見其意。從之。其文深雅,甚得代 言之體。

[编辑]

太祖元年群臣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编辑]

按《元史太祖本紀》:「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 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 號曰『成吉思皇帝』。」

世祖至元十二年文武百寮請上尊號不許[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二年十二月戊申,中書左 丞相忽都帶兒與內外文武百寮及緇黃耆庶,請上 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不許。 至元二十一年,上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 孝皇帝。」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一年春正月乙卯,帝御大明 殿,右丞相和禮霍孫率百官奉玉冊玉寶,上尊號曰 『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

武宗至大二年皇太子諸王百官上尊號曰統天繼聖欽文英武大章孝皇帝[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云云。

英宗至治元年上尊號曰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十一月戊寅,御大明殿, 群臣上尊號曰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己 卯,以受尊號詔天下。庚寅,拜住等言受尊號宜謝太 廟,行一獻禮。世祖亦嘗議行,武宗則躬行謝禮。詔曰: 「朕當親謝。」

文宗至順元年上尊號曰欽天統聖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三月辛未,群臣請上皇 帝尊號,不許。固請不已,乃許之。五月戊午,帝御大明 殿,燕鐵木兒率文武百官及僧道耆老奉玉冊玉寶, 上尊號曰『欽天統聖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