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17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七十四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錄

 帝號部彙考三

皇清康熙二則

 帝號部彙考四

  禮記曲禮

  爾雅釋詁

  易緯川靈圖

  尚書緯璇璣鈐

  孝經緯援神契

  白虎通爵 號

  風俗通五帝 三王

  蔡邕獨斷帝王稱號

  杜佑通典雜制

  丘光庭兼明書皇帝名義

 帝號部總論

  淮南子本經訓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冊府元龜尊號

 帝號部藝文一

  上應天神龍皇帝冊文    唐李嶠

  宰相等上尊號表      裴光庭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二首柳宗元

  京兆府請復尊號第二表    前人

  代京兆府耆老請復尊號表   前人

  禮部賀冊尊號表       前人

  賀冊尊號表         韓愈

  代百官請上尊號第三表    呂溫

  慶鴻名頌         獨孤及

  代宰相請上尊號第二表   白居易

  中書門下請上尊號第三表   于邵

  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二首崔元翰

  上武宗尊號冊文      李德裕

  乾德上尊號冊文      宋范質

  皇帝尊號玉冊文      元姚燧

 帝號部藝文二

  上尊號禮成和劉尚書韻   元劉因

  上尊號日聽詔李供奉以病不出奉寄

               泰不華

 帝號部紀事

 帝號部雜錄

皇極典第一百七十四卷

帝號部彙考三[编辑]

皇清[编辑]

康熙五十一年[编辑]

《萬壽盛典初集》。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和碩

顯親王:臣。衍潢等:謹

奏為

聖德崇隆已極。臣民感戴無已。恭逢

六旬大慶,普天同懽。請上。

尊號、以愜輿情、以光大典事。欽惟我

皇上至聖至神,允文允武,道貫三極,勳配兩儀。 御極以來,敬

《天法》:

祖「勵政勤民。」

「聖德日躋。乾行無息。」親祀

郊。

廟殫。竭精誠。承懽

慈闈備隆,尊養篤念本支、則「《廣推》親愛」,加厚宗室。則《大》

恩榮。宵衣旰食、日親覽夫萬幾。勸織省耕。時殷懷于

兆姓水旱災傷。天行偶沴蠲除賑糶。

惠澤頻頒。歷年蠲免之數,己逾萬萬。而《三歲一周》之

令復渙

《德音》「盛京、朝鮮《年穀不登》。」

特遣官員航海運賑。以水利河道。所關甚要。

躬臨相度。指示修防。南北各河、皆得奠定。民生漕運

永獲安瀾。尤重祥刑,以全民命。《爰書》必慎,「決獄惟寬。」 《屢》

「頒肆赦」之文。

特下矜全之令,且優恤禁旅之勞。時

沛非常之澤。設官庫以「濟緩急」 ,賚帑金以清宿逋。

一應遠近差役。給與駝馬行糧。至於用人時。

命保舉。以簡才能。《務》

「親引見以試賢否。」「整嚴兵備,則內外時加乎訓練。」追

「眷世勳則,奕葉常延。」 夫懋賞朝列舊臣,務全終始。《行間》宿將,倍

錫恩榮、察訪高年。時頒優賚。功則超越三謨。德則包

涵二典,篤敬純孝,厚澤深仁,洵千古所未有也。至于三孽,拒

命,《六師用張》。奮雷霆而進虎臣,殄鯨鯢而為京觀。收

察哈爾於邊隅,輯俄羅斯於荒服。《東溟逋寇》,悉就殲除。塞北窮番,咸歸版籍。惟厄魯特噶爾丹,恃其邊遠,敢肆陸梁,洊噬鄰藩。至于

天怒,當眾議之遲疑,賴

《聖心》之獨斷大張。

《天討》。

親整王師。六飛踰瀚海之津,三駕極狼胥之域。跋扈

之寇,終獲剪除;依附之奸,咸皆革面。呼呼腦兒、厄魯特及西域之土白特等,遂乃輸誠款服。其餘茅龍山寇、東齊俞七、打箭爐、紅苗、猺人、藜人等,勦撫兼行。

恩威并用。武功既震於邊陲,文教聿光乎時夏。崇儒

重道

「親詣闕里。千官陪祀。九拜致虔。」而

御藻宸章、光昭雲漢。弘闡經學之精微。褒錄諸賢之

後裔

特命表揚朱子。祀大成殿。列《十哲》之班。又復優禮前

王倍崇儀典

《駕幸浙省、則拜祀禹陵。幸秦中》、則

《命書》:

御名致祭周文武陵寢。幸江寧、則於明洪武陵、屢經

拜禮且

聖心遜敏,《經史》融貫,文藝書射,超類絕群。象數曆律,

「探賾入奧」 ,帝王之聖哲,誠數千年來未有如我。

皇上者也。今綜考輿圖,東至朝鮮、琉球、暹羅。南至交

趾,西至呼呼腦兒、《土白特》諸域,北至喀爾喀、厄魯特、俄羅斯諸郡,以及哈密番彝之族,逐鹿使犬之區,皆歲時朝貢,輸誠恐後。幅員之遼闊,誠數千年來未有如我

朝者也愬自

皇上蒞政以來五十餘年。大小幾務、咸仰

睿裁施行。征勦叛逆、悉賴

宸謨指授。且

皇上親擐甲胄、跋履山川。寒不加裘、饑不再膳、與士

卒同甘苦。削平寇盜,誅戮止屬元憝,脅從盡皆寬宥。即噶爾丹之子,宜蒙顯戮,尚荷矜全。納厄魯特之款服,則優給其爵祿;准喀爾喀之回籍,則咸遂其生成。扎薩克屬我內旗,分遣教訓而捕其寇賊;朝鮮國享貢維殷,屢免金幣,而厚其來使。廣柔遠之恩,無分於內外。勞一身以綏萬國,誠數千年來未有如我

《皇上》者也。是以「運際昌期」,

一人有慶,天錫純嘏。

「萬壽無疆。」「率土咸寧。」「兆民永賴。」《似此》

福壽之兼隆,平成之極至誠數千年以來,未有如我 皇上者也。巍巍

聖德蕩蕩。

「神功。」恭遇五十年之昌運。等、曾率同文武大臣、官

員。軍民人等、屢表請上

《聖神文武大德廣運》尊號、我

皇上秉德謙沖。未蒙俯允。今欣逢

六旬大慶、禮部請

旨。又欽奉

《天語》煌煌。

聖衷惕惕,捧讀慚惶。何敢再奏洪維。

皇上大德如天,臣民愛戴無已。萬方普慶,千載一時。

因是罔知罪戾,再罄葵忱籲懇。

皇上俯順輿情。

允上尊號。

綸音特沛。「鉅典聿昭。」俟

命下之日。等繕。

表於來歲元旦

皇上陞殿歡忭。恭

《進則》:臣。等幸甚。等拜首稽首,無任激切,屏營之

至謹此具奏伏候

敕旨。本月二十日、奉

旨。「朕臨蒞日久。每於《讀書鑒古》」之餘、思念君天下之

道:「惟以實心為本,以實政為務。若誇功德,侈祥瑞,加上尊號,以取虛名,無益治道,朕所不喜。以前諸王大臣等屢有奏請,朕手書批示,諭以斷不允行之故,歷旨甚明。這所奏知道了 。」十二月十九日,鎮海將軍世襲一等侯又一拖沙剌哈番,加六級臣。馬《三奇》《謹》。

奏為

聖主功德、應地配天、率土臣民、瞻雲望日、恭請加上 尊號、以昭盛典、以慰輿情事:竊惟聖神文武之號、肇

自《虞書》「祿位」 名壽之稱。傳於尼父。蓋有其實。自

必得其名,而感之深,所以望之切。未有豐功偉烈,集《三王五帝》之大成,振古超今,享一統萬年之景福。如

聖主今日者也。欽惟我

《皇上》。

盡善盡美

作君作師

「御禹甸於八齡。」 《德本神授頌》

堯年之六秩,福與天齊。《上侍》

聖母之起居。必敬必誠。而允稱「大孝。」遠紹皇初之治統

「惟精惟一」 而直接真傳。「振武功則閩粵風清,滇黔月朗」 ,皆出

九重之勝。算敷《文德》,則澎臺設郡,沙漠稱臣,獨開千

古之鴻圖,賜復蠲租,俾海澨山陬,共樂昇平之世。緩刑宥罪,使含生戴髮,群遊熙皞之天。旰食宵衣,無非「治益求治、安益求安」 之德意。右文稽古,悉皆「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之盛心。凡此泰運常亨,總見乾綱獨攬,堯舜、禹、湯、文武,未有過焉。漢晉唐宋元明,孰能及此。自應俯順輿情,恭請加上。

尊號。乃於康熙四十二年合疏上請,復於康熙五

十年專奏具陳而我

《皇上聖不自聖》所以

明旨,謙而又謙。未允准行,難安寤寐。茲者來春令序。

欣逢

「《聖壽昌期》。八千歲以為春。八千歲以為秋。」初周甲子,

《億萬人之善頌》,《億萬人之善禱》。「不老《河山在》。」臣。等犬馬報答之私。既已共相激切。而京口兵民呼籲之眾,更見莫不尊親。伏祈

皇上俯念民心,即係天心。今禮本於古禮。

敕儀曹之擬議上。

尊號之崇高、則

聖德神功,與日月而並曜;金甌玉燭,如松柏之長春。

矣。臣。無任踴躍歡忭。謹同副都統。周良相:劉起芳合詞陳懇,伏祈

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二十

四日奉

旨:「已有旨了。該部知道。」

康熙五十二年

《萬壽盛典》。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總督江南

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級臣。《赫壽》:《謹》。

題為

「聖德獨高千古。」請上

「尊號、以光大典、以慰輿情」事:據《江南通省紳士叢澍》

等呈稱:「紫極呈祥,兆姓進升恆之詠。丹宸掞藻,臣工仰奎璧之光。溯華祝於堯階,效嵩呼於舜陛。臣民抃舞,中外騰歡。欽惟我」

《皇上》。

道隆千古

德邁百王

文教覃敷,普天興仁興讓。

武功丕顯,薄海來享。來王數十年,蠲賑頻施。《史書》

罕見億萬載

皇圖永固。曆數彌長。瑞靄氤氳,春風披拂。河已清而。

海已宴,感瑞應於《天庥》。老者安而少者懷,詠熙皞於

「聖世。」恭遇康熙五十二年之「寶曆」,欣逢

《皇上六旬萬壽之昌期》。澍等名列鵷行,情深雀躍。開

閶闔於九天,香飄華蓋。拜冕旒者萬國,彩煥金莖。祝蓂莢以延年,傾葵衷而向日。公籲陳情,請上

尊號。伏願。

俞旨。一頒,史冊光昭於奕祀。垂訓萬世、懿謨遠邁於

「前王矣。為此合詞公懇,伏乞繕疏代題」 等情。又據江南儒學文武生員吳啟昆等呈:為

「聖壽之花甲初度,輿情之愛戴彌殷。恭懇代題請上 尊號,以垂盛典」事呈稱「竊惟景運靈長,際升恆而並」

燦。鴻圖鞏固,侔天地以同春。揚復旦之光華,慶中天之德曜。欽惟我

《皇上》。

宏開壽域

遍覆慈雲。斗指宸垣天運麗,

《長生佳節》,星輝南極人心快。

有道昌期

疊沛深仁。屢下《蠲租》之詔。

「弘敷大澤」 ,頻頒《宥過》之文;「崇祀先賢」 ,配明禋而升

位優隆。後學廣科甲以連茹,斯誠亙古所未見,真乃萬世所難逢。第以

「《九重》高遠」,儒林之感;《頌難通》而「一德同心。」

帝座之敷宣有路。伏懇片言,轉為入告。請於萬壽之辰,允上

「至尊」之號,庶愛戴不以微賤而遺。輿情端藉代題得

「達矣」 等情。又據通省水營兵丁李興長等呈,為

聖德彌崇,普天共戴。仰懇代題,請上

「尊號、以光鉅典、以慰輿情。」事呈稱

一「人有道,四方歌樂」,「利之休。」

「仁壽無疆」,《萬國慶》昇平之治。

「恩波惠澤」,本浩蕩以難名;「履厚戴高」,效嵩呼而恐後。

光騰北極,瑞應南天。欽惟我

《皇上》。

文謨武烈

堯勳舜華

體乾德之健行,「民安物阜。」

秉坤貞以淵穆。海宴河清。

「文德覃敷。」 訖聲教於海宇。

武功赫濯,靖烽火於遐陬。興長等戎馬行間兜鍪。

下士。久沐豢養之殊恩,更荷鄉科之曠典。恩膏稠疊,莫報涓埃。恭逢

萬壽昌期。敢效華封之祝。遙叩

九重宮闕,難通螻蟻之忱。為此合詞公籲代為題達。

請上

尊號。用慰輿情。

「恩綸一下,萬姓歡呼,版冊昭垂,千秋生色」等情。又據。

耆民張國祥等呈為

聖壽彌高,黎民歡慶。公懇代題,以達誠悃事。欽惟 皇帝陛下。

功蓋湯武

德邁唐虞

《偃武》修文彌著聲靈赫濯。

崇儒重道,聿昭懿德。光華愷澤,覃敷於萬方。《徽聲》

宣播於千載。維茲三月十八日、恭遇

皇上六十之昌期,五十有二年適逢。

聖誕周甲之大慶。「《箕疇》斂五福。」啟萬年永命之期。華

祝願「三多,協千載貞符之會。九州四海,白叟黃童,願將版籍之年,庚獻作」

一、《人之曆數請崇》

尊號、以揚盛典。伏乞俯鑒下情、特疏具題、使小草之

向陽,有志輿情之愛戴彌殷、得以上達等情。各具呈到。臣。據此。欽惟我

《皇上》。

德合乾坤

治隆堯舜

金甌永固,邁功業於百王。

「玉燭長調」 ,開太平於萬祀;《寰區敦教化》《從來未臣》。

之邊陲已臣,宇內戴仁威。自古未闢之版圖盡闢。春光披拂,快值良辰。瑞靄氤氳,欣逢

聖誕。中外睹河清海宴、朝野樂、物阜民安。叨覆載者、

五十二年,共《慶曆圖》伊始,被化育者《億千萬國同祝》

聖祚無疆。備祿位名壽之全。極文武功德之盛宜著

非常之大典,以垂萬世之弘謨。今據江南通省紳士叢《澍》等,生員吳啟昆等,兵丁李興長等,耆民張國祥等,請上

尊號、以光大典、以慰輿情。各具呈環衙門公懇代。

題。臣。見紳衿士民兵丁仰望之切,實出至誠,不敢壅於

上聞。謹據輿情,恭疏具題,伏乞

皇上睿鑒,俯賜俞允施行。會同總督漕運。郎廷。

極,總督河道。臣。《趙世顯》江寧巡撫。張伯行《安徽巡撫》。梁世勳江南提督。師懿德合詞具題,為此具本,謹

題請

旨:「二月十五日奉」

旨:「已有旨了。該部知道。」

從來古帝王德隆道洽,告成功於天地,則有封禪之典。登泰山,禪梁父,啟金泥玉檢之藏,飛英聲而騰茂實,厚福慶以篤民生,蓋七十二代之君踵相接也。至若文德武功,巍巍蕩蕩,深仁厚澤,洋溢六合。一時公卿士庶,沐如天之化,際明盛之休,相與崇尚尊號,以抒悃忱。蓋稽古放勳,重華之稱,文武聖神之頌,而竊仿其意,有唐以來實始行之,以後奉為故事。雖其間賢君誼辟,亦未嘗不以之垂世示典,焜燿史冊。蓋紀《颺頌》於廷陛,聆謳歌於草野,尊親之戴,四海同風,用以敷揚至治、潤色鴻業,誠盛典也。我

皇上臨御五十餘年,兢兢業業,無日不以敬

《天法》:

「祖為念。旰食宵衣。」上奉

慈寧宮。備極尊養。敦睦九族、協和萬邦。勵政勤民。《正禮》

《作樂》。「宇宙登於仁壽。天地底於平成。誕敷文德。」

考證

煥乎有章

綸音宣布。《允與二典三謨》光昭天壤。每歲

臨御經筵、講求治平之要。崇儒重道、躬詣杏壇行釋。

奠之禮

「萬幾稍暇,即綜覽群書。」「上自《典噴》,下及子史百家。」天

文、《地理》《樂律》《曆數》諸書,靡不探賾窮源,條分縷晰,勒為成書,昭示萬世。至於除殘去暴,大奮武功,蕩平三孽,綏靖海壖,三征噶爾丹,靺鞈親臨,寒不加衣,饑不再食,以

「萬乘之尊,與士卒同甘苦。」「六師用命,電掃風馳。」《不崇》

朝,而凱旋告廟。東西朔南,聲教四訖。以及殊方異域,梯航萬里,重譯來朝,幅員之廣,自開闢以來未之有也。彌復

軫念民生,普天之下,有一夫之不獲,咸在

帝心黃淮合流,為東南之患,於是規度形勢,指授方

略。水伯效靈,河工奠定。重念穡事,為民生大命。每歲首必

親祀祈穀,匕鬯告虔。比年以來,野有多魚之兆。史書

《大有》之祥,猶且蠲租賜復,惠澤頻施,平獄緩刑,欽恤備至,耕鑿作息之民固已熙熙然見唐虞三代之風矣。若夫造士作人,闢門籲俊,屢增解額,

特詔開科。

御製《訓飭士子文》頒示天下。釐剔官方、內外大吏下

至「州縣末職俱引見。」

殿墀。量才授任。揚清激濁。大法小廉。吏治既清。四

「民樂業;風俗之美,比戶可封。和氣致祥,百靈薦祉。是以膏雨降,瑞麥登。榮光四塞,河潤千里。山川獻其禎瑞,雲物吐其光華。湛恩汪濊,率土蒙休。」 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靡不咸若矣。乃康熙二十三年,詞臣曹禾請行封禪。

皇上再三不允。昔建武先卻封禪,後感《會昌符》,復議。

行之未有若我

皇上之至誠,堅卻始終、讓而不居者也。然猶曰「封禪」

之事,功成,告天帝王躬行之,非臣下所能請也。至于「尊號」 之請,則出於臣民拜手贊揚之意,以章駿烈鴻休。奉之者無私,受之者不愧。昔唐、宋之君,功德不逮,

「皇,上,至遠也。」然天寶元年,感《靈符》之應,遂上尊號。《宋》

天禧元年秋七月、乾興元年春二月,以群臣請,亦上尊號。告宗廟而名正,質人民而言「順」 矣。矧我

皇上功德至隆極盛,不啻咸五帝、登三王,於以昭至

「德于萬世,垂鴻號於無窮,何多讓焉。」 乃自《三藩蕩平》之後,群臣即請上

尊號。其後平臺灣、則又請;《平噶爾丹》、則又請《四十一》

年十二月,憲臣等公疏請。「四十二年正月,諸王大臣及文武大小官員請上」

尊號曰、

《聖神文武大德廣運皇帝》四十四年五月,科道官又

公疏請,五十年三月,諸王大臣官員復合詞籲請。我

皇上謙德沖懷。溫綸慰答。俱堅辭不許。茲《康熙五十》

二年恭屆

萬壽六旬久道化成。時雍風動皆由我,

皇上功德隆盛、坐致昇平。諸王臣民復合詞有 尊號之請。我

皇上即俯順輿情,加上徽號,慰率土臣民之望,愜天

下愛戴之心。適足以昭至治之無外。乃

諭旨諄諄,允恭克讓,堅不允行。惟

萬壽節陞殿一受朝賀。而其他《請立碑文》則卻之。請

建宮亭龍亭、則又卻之。《謙沖》之德、久而彌光。葢。自有《書傳》以來,未有謙德若斯之隆者也。仰惟我

皇上於堯舜事功之外,探性天之祕奧。抉聖道之淵

微於十六字之《心傳》,與之默契而無間,故能不事虛文,不蹈故轍。無論唐宋以來之空名,屏而不居,即七十二君登封告成之典,行之於先而無異詞者,以我

皇上視之泊如也。「等生」逢:

盛世幸際

昌期不克仰贊

高深於萬一,而謹誌其大略如此

帝號部彙考四[编辑]

《禮記》:

《曲禮》
[编辑]

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陳注「天子」者,君臨天下之總稱,臣民通得稱之。予一人則所自稱也。

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踐,履也。阼,主階也。履主階而行事,故曰「踐阼」 也。宗廟之事為內,郊社之事為外。《祝辭》稱「孝王某」 者,事親之辭;「嗣王某」 者,事神之辭也。

臨諸侯,畛於鬼神,曰:「天王某甫。」

天子巡狩而至諸侯之國,必使祝史致鬼神當祭者之祭,以不親往,故祝辭稱字曰「某甫。」 甫者,丈夫之美稱也。方氏曰:「望秩之禮必於野外,故以畛言之。畛,田間道也。祭於畛而謂之畛,猶祭於郊而謂之郊也。天子適諸侯非其常,蓋有時矣,故於是特言『有』」 焉。

《爾雅》
[编辑]

《釋詁》
[编辑]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詩》曰:「有壬有林」,又曰:「文王烝哉。」其餘義皆通見《詩》《書》。皆天子、諸侯南面之君異稱也。《白虎通》云:「君,群也,群下之所歸心也。」林者,《說文》云:「平地有叢木曰林。」烝者,《左傳》云:「天生烝民,樹之以君而司牧之。」然則人物之眾,必立君長以司牧之,故以林烝為君也。天者,《說卦》云:「乾為天,為君。」以其居尊極故也。《大雅》皆謂君為天是也。帝皇者,《白虎通》云:「德合天地者稱帝。帝者,諦也」,象可承也。皇,美也,大也,天之總美大稱也。時質,故總稱之,號之為皇。煌煌人莫違也。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說文》云:「后者,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后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后也。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公者,通也,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順也。天帝皇王惟謂天子,公侯惟謂諸侯,餘皆通稱。

《易緯》
[编辑]

《川靈圖》
[编辑]

「帝」者,天號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稱之曰「帝。」天子者, 繼天治物,改正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生人, 至尊之號也。「大君」者,君人之盛也。

《尚書緯》
[编辑]

《璇璣鈐》
[编辑]

帝者天號,王者,人稱。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 正度。天子,爵稱也。皇者,煌煌也。

「天子之尊也。」神精與天地通,血氣含五帝精,天愛之 子也。

《孝經緯》
[编辑]

《援神契》
[编辑]

「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五霸騖。」或稱帝王,接上稱天 子,明以爵事天;接下稱帝王,明以號令臣下。

《白虎通》
[编辑]

《爵》
[编辑]

天子者,爵稱也。爵所以稱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 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載,謂之天子。」《上法 斗極鉤命訣》曰:「天子,爵稱也。」帝王之德有優劣,所以 俱稱天子者何?以其俱命於天,而主治五千里內也。 《尚書》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何以知帝亦稱 天子也?以法天下也。《中候》曰:「天子臣放勛。」《書無逸篇》 曰:「厥兆天子爵。」何以言皇?亦稱天子也。以其言天覆 地載,俱王天下也。

《號》
[编辑]

帝。王者何?號也?號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號令 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別優劣 也。《禮記·諡法》曰:「德象天地稱帝,仁義所生稱王。」帝者, 天號,王者,五行之稱也。皇者何謂也?亦號也。皇,君也, 美也,大也。天之㹅,美大稱也。時質,故㹅之也。號之為 皇者,煌煌人莫違也。煩一夫,擾一士,以勞天下,不為 「皇也。不擾匹夫匹婦,故為皇。故黃金棄於山,珠玉捐 於淵,巖居穴處,衣皮毛,飲泉液,吮露英,虛無寥廓,與 天地通靈也。號言為帝」者何?帝者,諦也,象可承也。王 者,往也,天下所歸往。《鉤命訣》曰:「三皇步,五帝趨,三王 馳,五霸騖。或稱天子,或稱帝王」,何以為接上稱天子, 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稱帝王者,得號天下至尊,言稱 以號令臣下也。故《尚書》曰:「咨四岳曰:『格汝眾或有一 人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一人耳。故 《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 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 故《尚書》曰:「不施予一人。」或稱朕何?亦王者之謙也。朕, 我也。或稱予者,予亦我也,不以尊稱自也。但自我皆 謙。或稱君子何?道德之稱也。君之為言群也,子者,丈 夫之通稱也,故《孝經》曰:「君子之教以孝也,所以敬天

下之為人父者也。」何以言知其通稱也?以天子至於
考證
民,故《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論語》云:「君子哉若人。」

此謂弟子。弟子者,民也。

《風俗通》
[编辑]

《五帝》
[编辑]

「天立五帝以為相,四時施生,法度明察。春夏慶賞,秋 冬刑罰。帝者任德設刑,以則象之。」言其能行天道,舉 措審諦也。

《三王》
[编辑]

擅國之謂「王」,能制割之謂「王」,制生殺之威之謂「王。」

《蔡邕獨斷》
[编辑]

《帝王稱號》
[编辑]

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 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 輿」,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印曰「璽」,所 至曰「幸」,所進曰「御。」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 《詔書》,四曰《戒書》。

「皇帝」、「皇王」、「后帝」,皆君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 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承周末,為漢驅除,自以 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為號。漢高祖受命,功德 宜之,因而不改也。

「王者」,至尊四號之別名。

王,畿內之所稱王有天下,故稱「王。」

「天王」,天下之所歸往,故稱「天王。」

天子父天母地,故稱「天子。」

「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稱。天子無外,以天下為家,故稱 「天家。」

天子,正號之別名。

「皇帝」,至尊之稱。皇者,煌也,盛德煌煌,無所不照。帝者, 諦也,能行天道,事天審諦,故稱皇帝。

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 堯曰:「朕在位七十載。」皋陶與帝舜言曰:「朕言惠可底 行。」屈原曰:「朕皇考。」此其義也。至秦,天子獨以為稱,漢 因而不改也。

陛下者,陞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 于陛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 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上書亦如之,及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閣下、執事」 之屬,皆此類也。

上者,尊位所在也。太史令司馬遷記事,當言「帝,則依 違」,但言「上」,不敢渫瀆。言尊號,尊王之義也。

乘輿出於律。《律》曰:「敢盜乘輿服御物。」謂天子所服食 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渫瀆言之,故託之于乘輿。乘猶 載也,輿猶車也。天子以天下為家,不以京師宮室為 常處,則當乘車輿以行天下,故群臣託乘輿以言之, 或謂之車駕。

天子自謂曰「行在所」,猶言今雖在京師,行所至耳。巡 狩天下,所奏事處皆為宮。在京師曰《奏長安宮》,在泰 山則曰「奏奉高宮。」唯當時所在,或曰「朝廷」,亦依違尊 者所都,連舉朝廷以言之也。親近侍從官稱曰「大家」, 百官小吏稱曰「天家。」

「幸者,宜幸也,世俗謂幸為僥倖,車駕所至,臣民被其 德澤以僥倖,故曰幸也。先帝故事,所至見長吏三老 官屬,親臨軒作樂,賜食,皁帛越巾刀,佩帶,民爵有級 數,或賜田租之半,是故謂之幸,皆非其所當得而得 之。」王仲任曰:「君子無幸而有不幸,小人有幸而無不 幸。《春秋傳》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言民之得所不」 當得,故謂之「幸。」然則人主必慎所幸也。御者,進也。凡 衣服加于身,飲食入于口,妃妾接于寢,皆曰「御」,親愛 者皆曰「幸。」

天子命令之別名。一曰命,二曰令,三曰政。

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常以春分朝日 于東門之外,示有所尊,訓人民,事君之道也。「秋夕夕 月于西門之外」,別陰陽之義也。

《杜佑通典》
[编辑]

《雜制》
[编辑]

皇帝天子,天子通稱。「陛下」,對揚咫尺,上表通稱也。至 尊臣下,內外通稱。乘輿服御所稱。車駕行幸所稱。「赴 車駕所」,日赴行在所也。

《丘光庭兼明書》
[编辑]

《皇帝名義》
[编辑]

「『鄭康成云:『北斗天皇大帝,其精生人』。凡稱皇者,皆得 天皇之氣』。又云:『五帝者,仰合五帝座星也』。」明曰:「康成 舉其邊,未為通論也。今按《尚書》說:皇者,皆天德也;皇, 王人也。帝,諦也。公平通達,舉事審諦也。人主德同天 覆,故德優者謂之皇,其次謂之帝。然則皇者、帝者,皆 法天為名,非取星為號也。」或曰:「子以軒轅為皇,何故」 謂之黃帝?答曰:凡言有通、析。析而言之,則皇尊于帝; 通而言之,則帝皇一也。《月令》云:「其帝太昊。」則伏羲亦 謂之帝也。《呂刑》云:「皇帝清問下民。」則堯亦謂之皇也

帝號部總論[编辑]

《淮南子》。

《本經訓》
[编辑]

「帝者體太一,王者法陰陽,霸者則四時,君者用《六律》。 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 紀綱八極,經緯六合,覆露照導,普汜無私,蠉飛蠕動, 莫不仰德而生。」「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 氣化物,以成埒類,贏縮卷舒,淪於不測,終始虛滿,轉 于無原。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 「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六律」 者,生之與殺也,賞之與罰也,予之與奪也,非此無道 也。故謹于權衡準繩,審乎輕重,足以治其境內矣。是 故「體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倫,聰明燿 于日月,精神通于萬物,動靜調于陰陽,喜怒和于四 時,德澤施于方外,名聲傳于後世,法陰陽者,德與天 地參,明與日月並,精與鬼神總,戴圓履方,抱表懷繩, 內能治身,外能得人,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則四 時者,柔而不脆,剛而不」「寬而不肆,肅而不悖,優柔 委從,以養群類,其德含愚而容不肖,無所私愛。用六 律者,伐亂禁暴,進賢而退不肖,扶撥以為正,壞險以 為平,矯枉以為直」,明於禁舍開閉之道,乘時因勢,以 服役人心也。帝者不體陰陽則侵,王者不法四時則 削,霸者不節六律則辱,君者失準繩則廢。故小而行 大,則滔窕而不親;大而行小,則陿隘而不容,貴賤不 失其體,而「天下治」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编辑]

《深察名號》
[编辑]

治天下之端在審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號。名者, 《大理》之首章也。錄其首章之意,以窺其中之事,則是 非可知,逆順自著,其幾通于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 逆順;逆順之正,取之名號;名號之正,取之天地,天地 為名號之大義也。古之聖人謞而效天地謂之號;鳴 而命施謂之名。名之為言,鳴與命也;號之為言,謞而 效也。謞而效天地者為號,鳴而命者為名。名號異聲 而同本,皆鳴號而達天意者也。「天不言」,使人發其意; 「弗為」,使人行其中。名則聖人所發天意,不可不深觀 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宜視天 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深察王號之大意,其中有五科,皇科、方科、厈科、黃科、 往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謂之王。王者皇也,王者方也, 王者厈也,王者黃也,王者往也。是故王意不普大皇, 則道不能正直而方;道不能正直而方,則德不能厈 運周遍;德不厈運周遍,則美而不黃;美而不黃,則四 方不能往。四方不能往,則不可全于王。故曰「天覆無 外,地載兼愛,風行令而一其威,雨布施而均其德,王 術之謂也。」

深察君號之大意,其中亦有五科:元科、原科、權科、溫 科、群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謂之君。君者元也,君者權 也,君者溫也,君者群也。是故君意不比于元,則動而 失本,動而失本,則所為不立,所為不立則不效于原, 不效于原則自委舍,自委舍則化不行;用權于變,則 失中適之宜,失中適之宜,則道不平,德不溫,道不平, 德不溫則眾不親安,眾不親安則離散不群,離散不 群則不全于君。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為名。名者,聖 人之所以真物也。名之為言真也。故凡百譏有黮黮 者,各反其真,則黮黮者還昭昭耳。欲審曲直,莫如引 繩;欲審是非,莫如引名。名之審于是非也,猶繩之審 于曲直也。詰其名實,觀其離合,則是非之情不可以 相讕已。

冊府元龜[编辑]

《尊號》
[编辑]

「古者盛德之君。若三皇五帝皆典籍之所述也。夏商 而下降號稱王秦并天下始兼三五而建號然後尊 極之名著矣。歷代而下尊而不易時或因革理非沿 襲踵事增華其流彌盛乃至傾臣子之將順頌君上 之徽美守闕上書備物典策所以極光大之稱流景 鑠之懿也。若乃欽明文思溫恭允塞堯舜之德垂于」 緗素至于濬哲之后據天下之圖受三靈之命億兆 欣戴,中外款附功崇德鉅,仁深澤廣。繇是從人之欲 順帝之則擁神休而尊明號,亦何讓焉。

帝號部藝文一[编辑]

《上應天神龍皇帝冊文》
唐·李嶠
[编辑]

「維神龍三年歲次丁未九月丙寅朔五日庚子,具官 某及文武群官等,謹昧死再拜稽首奉冊言:『爰是厥 初,肇興司牧,皇矣無極,蒸哉察道。莫不因時適變,改 物殊徽。推五運而陟崇高,步三微而膺曆數。天地人 皇之立稱,始別洪荒;唐虞夏帝之君尊,漸詳文質。姬 水以推輪發號,烈山以斲耒增名。然後仁被德宣,功

昭業遠,歷訪前古,茲為舊式。我大唐受乾坤之睠命
考證
當㝢縣之謳歌,奄有黎蒸,遂荒宸象。應天皇帝陛下

垂統御籙,截海披圖,承四業之休光,握三靈之寶契。 虞舜蒸蒸之德,永錫群方;周文翼翼之心,其凝庶績。 驅齊民於仁壽,致雅俗于醇濃。六府咸修,五兵不用。 航海梯山之客,奉贄輸琛;耕田鑿井』」之夫,擊壤鼓腹, 中外靜謐,表裏雍熙。而孽子滔天,亂臣干紀,謀同觸 瑟,禍劇弄兵。不虞之災,忽生於肘腋;無象之鑒,獨憤 于神祗。于時凶豎逼樓,聖君憑檻。威靈下濟,覺封豕 之周惶;醜逆上瞻,見神龍之傅翼。寶仗似億千之衛, 天威成丈六之容。眾瑞俱臨,群祅大駭。盡迷方而失 據,咸喪氣而亡精。顧盼而斬馘轝屍,指揮而冰銷霧 廓。雖復草為兵甲,秦師驚蔣帝之神;樹作幡幢,釋主 麾魔王之眾。蛇軀之變媧后,蛟影之隨漢高,未足以 匹此奇徵。方斯偉應,是非冥符幽贊,慮感潛通,何以 承波若之護持,享高明之福助?昔者伏牛之主,是曰 犧皇;名鳥之君,仍題《鳳紀》。法身用馬鳴成道,上士以 龍德為仙。敢託元符,爰咨故實,謹上尊號曰「應天神 龍皇帝。」鴻猷載肇,昌曆惟新,庶以仰順乾心,俯從人 欲。天長地久,更隆四大之尊名;玉振金聲,恆為百王 之稱首。盛矣美矣,皇哉唐哉!臣某等誠歡誠喜,頓首 頓首,死罪死罪,再拜以聞。

《宰相等上尊號表》
裴光庭
[编辑]

臣光庭等言:「臣聞惟天為大,聖人合其德;知微其神, 至人契其道。德應者天錫其命;道尊者帝受其名。」伏 惟陛下克享天心,誕承丕命,仁育萬類,道光四表,功 業見乎變,禎符應乎時。往者國步多艱,克清內難,皇 天眷佑,受命文宗,允葉聖謨,肇脩人紀,不易日月,再 造乾坤,此陛下之神武也。若乃欽明文思,允恭克讓, 「綴學設教,定禮創曆,章施五采,克諧八音,緝熙之教 成,肅雍之德備」,此陛下之聖文也。若「郊祀天地,文之 經也;敬祀神祇,文之德也;柔遠能邇」,文之化也;「登封 告成」,文之表也。非大聖則不能合其典謨,非至神則 不能制其通變。故功成者不可不表,德至者不可不 崇。是以百辟顒望,三靈乃眷。將謂鴻名尚闕,大典未 敷。臣等昧死上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陛下,將 以首出千古,表正萬邦。伏願守神器之至公,遺鳴謙 之小節。鴻名不可以深拒,大典不可以固違,則乃謂 「《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凡在含生,不勝大慶。臣等區區, 敢以固請?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
柳宗元
[编辑]

尊號,昔者所無有。蓋自唐高宗始稱天皇,中宗稱應天,至明皇遂有「開元聖文神武」 之號,自是以為法。肅宗即位,次年正月,遂加冊號。代宗即位,次年七月,群臣遂上尊號。至憲宗立於永貞元年八月,禮部百官復遵此議。子厚是時尚為禮部員外郎,故預作此表。然是年九月黜為邵州刺史,繼貶永州司馬。至元和三年,憲宗方上尊號也。

臣某言:「伏以聖王之纂承天位也,臣子必竭懇誠,獻 尊號,安敢為佞?禮在其中:一則以告天地神祇,二則 以奉宗廟社稷,三則以安華夏蠻貊。巍巍大稱,其可 廢乎?臣等誠歡誠忭,頓首頓首。」伏惟皇帝陛下葉周 文之孝德,齊大禹之約身;弘帝堯之法天,過殷湯之 解網。未踰周月,四海將致于時雍;甫及元正,率土更 「欣于再造。」然而神之人願,億兆之情,有所不安,率謂 未盡善者,以為帝德廣運,而尊號猶闕,郊廟備禮,而 祝嘏無詞。凡百兢懷,中外屬望。臣謹按昔皋陶之頌 舜,伊尹之頌湯,皆臣子至公,面揚君父,以敷于當代, 以播于無窮,夫豈飾哉?率由事寔,帝王尊號,蓋漸于 此。皇家光被四表,祖宗烈文,時當太「和,尊號表德」,耳 目所接,簡牘斯存。稽之于前典則如彼,考之于聖朝 又如此。今龜筮習吉,元正戒期,當品物維新之時,乃 皇王大禮之日,陛下郊天地,饗宗祧,陰陽協和,動植 交暢,不建至尊之稱,恐違列聖之心。所以臣等冒責 陳聞,請上尊號。伏惟陛下抑謙讓之節,安延企之情, 特詔名儒、禮官、百寮、庶尹,詳明故寔,議崇聖德,則人 望允厭,神心獲安。山川效靈,光贊無疆之壽;祝史陳 信,永彰不朽之功。臣等蒙國寵榮,備位班列,無任懇 望之至。

《第二表》永貞元年
[编辑]

臣某等言:臣等再陳丹悃,請獻鴻名。天心未從,伏增 隕越。臣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按堯曰「咨爾舜。」舜 曰「格爾禹。」湯曰「吾甚武」,自號曰「武王。」則堯、舜、禹、湯,皆 當時王者之號也。考帝王之故寔,徵往聖之憲章,允 協《禮經》,煥乎圖諜。伏惟皇帝陛下允恭克讓,約己謙 尊。參天兩地之功,為而不有;安上理人之德,置而不 論。此至哉王言,非群下所能仰望也。然臣等伏以為 尊號所以類上帝,饗祖宗,萬人所稱,百蠻所仰,表聖 德于率土,播天聲于無疆。臣下請之之謂禮,帝王允 之之謂孝,孝大于讓,禮先于謙,百王不刊之典,安可 得而廢也?臣等又以《春秋》本于五始,元者五氣之首, 春者四時之首,王者受命之首;正月「者,政教之首;郊天大禮者,立極之首。今天地交泰,俯臨元辰,正始之 美,正當其運。陛下確違群願,固守謙沖,此臣等所以 兢惕失圖,回惶無措,上冒嚴憲,敢逃厚責。伏乞俯賜 天聽,察納微誠,特詔禮官,議臣所請,揆日推筴,虔奉 鴻休,區區懇誠,期盡于此。猶恐天光未照,三獻無徵, 彷徨闕庭,伏待斧鑕。」無任聳望之至。

《京兆府請復尊號第二表》貞元十九年
前人
[编辑]

臣某等言:「臣伏以耆老等並發丹誠,將貫白日,請復 徽號,以光聖謨。」臣以其懇款自中,不可禁止,遂抗表 陳請,備述微誠。伏奉墨詔批答,未蒙允許者。眾心尚 阻,天意未從,懇迫逾深,兢惶無措。臣某。中謝「伏惟皇 帝陛下道大益謙,化成彌損。雖江海善下,每應朝宗 之心;而日月居高,久稱照臨之位。況復上承天命,下 睹人誠,若然辭之,理有不可。」伏以陛下功參造化,政 體乾坤,萬邦宅心,百靈效職,此聖之至也。明並兩曜, 信如四時,先天不違,窮神知化,此神之極也。道德純 備,禮樂興行,宸翰動于三光,睿藻窮于六義,「此文之 備也。五兵不試,七德咸宣,殊方者思歸,負固者率服, 此武之成也。黃龍皓兔,甘露慶雲,神禾嘉瓜,祥蓮瑞 木,萬物暢遂,百穀茂滋,此天之至靈也。黎老斑白,伏 守闕庭,鰥婺童幼,謠歌道路,此人之至誠也。」有其德 而無其號,拒乎天而違乎人,雖陛下謙讓之至美,抑 非臣心之所安也。伏以賤志難明,微誠莫達,戴天彌 懼,履地益慚。不任懇迫屏營之至。伏願早建大號,以 稱天人之心。謹再奉表,昧死陳請以聞。

《代京兆府耆老請復尊號表》貞元十九年
前人
[编辑]

京兆府長安縣耆老臣石靈等言:「臣伏以陛下尊號 未復,一十九年,盛德彌光,大化益被。加以休徵咸集, 福應具臻。至于今歲,紛綸尤盛。風雨必順,生長以時, 五稼盡登,萬方皆稔。神意人事,正在於斯。天不可違, 人不可棄。臣等誠懇誠迫,頓首頓首。臣聞恩深必報, 德盛必崇。以陛下九重之尊,推崇無上;以陛下四海 之大,報效何施?惟有尊名,用光聖理。闕然未復,誰所 敢安?」臣心則微,天意甚重。伏惟皇帝陛下體昊穹以 施化,虔上帝以至誠。今則千祥應期,百神奉職。飛走 之物,皆已效靈;草木之類,咸能應聖。天命降于上,人 誠發于中,此而可辭,孰云有奉?況復野多滯穗,畝有 餘糧。足食之慶,充溢于京坻;阜財之「謠,歡呼於道路。 盡非人力,皆自天成。神祇之望既勤,遐邇之心又迫。 況臣等得生邦甸,幸遇盛明。身體髮膚,盡歸于聖育; 衣服飲食,悉自于皇恩。被元化而益深,望鴻名而未 睹。懇倒之至,夙夜不寧。謹詣光順門昧死請復聖神 文武之號,以副天地宗社之心。使海內赤子,得安其 所。臣等不勝懇倒迫」切之至,謹奉表以聞。

《禮部賀冊尊號表》
前人
[编辑]

臣某伏奉月日制,陛下膺受尊號,率土臣子,慶抃無 窮。臣聞立極之大,四海無以報神功;配天之尊,萬物 不能崇聖德。唯有徽號,是彰中興,所以上探天心,下 極人欲。伏惟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陛下統 承千載,光被六幽,蟊賊盡除,福應皆集,有首有趾,咸 識太平。勳臣增爵祿之榮,戎士加賞延之寵。片善必 錄,微功盡陞,獨惟聖謨,事絕酬答,萬國觖望,百工怨 思。是以啟元和之盛典,延昊穹之景祚,理歷凝命,實 曰聖文,和眾定功,時惟神武。運行有法天之用,變化 乃應道之方。鬼神協謀,遐邇同志,大禮既建,鴻恩遂 行,歡呼遠匝于九圍,滲漉普周于八裔,慶超邃古,美 冠將來。臣獲守蠻荒,遠承大典,潢污比陋,河清幸遂 于千年。塵壤均微,山呼願同于萬歲。無任慶賀屏營 之至。

《賀冊尊號表》時在潮州所進
韓愈
[编辑]

臣某言:伏聞宰相公卿百官及關輔百姓耆耋等,以 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號於殊常,以昭示于 來代,陳請懇至,于再于三。陛下仰稽乾符,俯順人志, 乃以新秋首序,令月吉辰,發揚鴻休,膺受顯冊。天人 合慶,日月揚光,寰海之間,含生之類,歡欣躍踴,以歌 以舞。臣某誠歡誠喜,頓首頓首。臣聞「體仁長人之謂 元,發而中節之謂和,無所不通之謂聖,妙而無方之 謂神;經緯天地之謂文,戡定禍亂之謂武,先天不違 之謂法天,道濟天下之謂應道。」伏惟元和聖神文武, 法天應道皇帝陛下子育億兆,視之如傷,可謂「體仁 以長人」矣;喜怒以類,刑賞不差,可謂「發而中節」矣;明 照無私,幽隱畢達,可謂無所不通矣。「發號出令,雲行 雨施」,可謂妙而無方矣;「三光順軌,草木遂長」,可謂「經 緯天地」矣;「除划寇盜,宇縣清夷,可謂戡定禍亂矣;風 雨以時,祥瑞輻湊,可謂先天而天不違」矣;國內無饑 寒,四裔皆朝貢,可謂道濟天下矣;「眾美備具,名寔相 當,赫赫巍巍,超今冠古。方當議明堂辟雍之事,撰《泰 山》《梁父》之儀,搜三代」之逸禮,補百王之漏典,時乘六 龍,肆覲東后。微臣幸生聖代,觸犯刑章,假息海隅,死 亡無日。瞻望宸極,心魂飛揚,有永棄之悲,無自新之 望,曾不得與鳥獸率舞,蠻裔縱觀。為比銜酸抱痛,且恥且慚。無任感恩戀闕懇迫彷徨之至。謹奉表陳賀 以聞。

《代百官請上尊號第三表》
呂溫
[编辑]

臣某等言:「臣等自管窺天,以凡揆聖,虔奉徽號,罄陳 至誠,而再降謙光,未迴宸睠,慚跼罔據,彷徨失圖。臣 等誠感誠懼,頓首頓首。臣聞強名曰道,莫體混元之 功;推大于天,豈報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視聽,示人津 涯,俾其會歸,有所則象。」伏惟皇帝陛下克廣睿圖,紹 休聖緒,順考古訓,茂宣重光。亭毒以佐天和,震曜以 除人害,性與道合,身為化先,神行六幽,風動九服。求 珠赤水,觀妙用于無方;檢玉名山,告成功而有日。豈 可過損盛德,不昭鴻休,棄臣子瀝血之誠,阻中外傾 首之望?當仁必受,乃曰至公;與物無私,寧嫌在己?安 卑者地,山嶽之峻豈慚;好謙者天,日月之光何讓?道 貴,傳繼禮從,宜稱邦家之舊典,不可以廢;天人之合 應,不可以違。臣等謬服官常,親承至化,一披肝膽,三 黷宸嚴,隕越為期,俯伏俟命。寔望陛下隨時立教,以 欲從人,游神于不宰之鄉,屈己于有名之域,潤色大 寶,發揮皇猷,古今一時,天下幸甚。無任懇迫屏營之 至,謹奉表陳請以聞。

《慶鴻名頌》
獨孤及
[编辑]

「唐興,百三十八載,皇名在宥」,天下鑄五兵為農器,栖 萬姓于壽域,道證德洽,神人以和。春正月,冢臣上將、 卿士庶尹洎三老五更、公侯伯子男,相與揭厲皇猷, 請增明號,上撝謙而未許也。僉曰:「陛下孝達神明,道 超帝堯,以德則符廣運,以時則復太朴,以功則保定 丕業,格于上下。而尊稱猶淺,鴻名未光,億兆之心何 戴,神祇之望何塞?」天子南嚮而讓者九,不得已而俞 之。乃命有司具詔告之禮。二月乙酉,備法駕朝太清 宮,敕宮神以洒掃,詔月將使警蹕,雲動天旋。至于靈 壇,報功乎三清,祈福乎上元。景戌,享太廟,用明水越 席,玉豆彫篹之禮,炳蕭以合薌,灌鬯以報魄,神休擁 而萬靈接,精意陳而六幽感。丁亥,朝群臣于蓬萊前 殿,于是四方人大和會,命太尉班五瑞,合六樂,遂展 禮奉策,虔受大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證道孝德 皇帝。」是日也,解商野之三網,受塗山之萬玉,大赦天 下,與人更始,協時月,同度量,贊傑俊,書雲物,恤高年, 禮大祇,接天瑞,受地釐,撫柔萬邦,存省其安危。遂迎 日推筴,布慶行賜,扇「薰風,調元氣。接千載之大統,操 三皇之遺珠。垂其衣裳,與天地合符。樂遍禮崇,乘輿 乃入。然後屏椒房而徹黃屋,徜徉乎大庭氏之館。泊 兮凝神,沉兮存真。想洪崖、廣成之倫,被霓裳而下鳳 闕,蹁躚左右,上千萬壽。凡遭逢昌運,沐浴聖渥,而不 能頌,烝人賦江漢,吉甫、仍叔之罪也。臣敢有二事。」乃 作頌曰:「穆穆閟宮,敷時繹思。天有成命,孝孫受之。鋪 衍下土,報功神祇。我瑞如山,我福孔夷。聖敬攸感,上 元豈私?誕受鴻名,載揚緝熙。風動雲行,雨飛露垂。昆 蟲昭蘇,草木阜滋。恭己南面,端拱無為。柏皇尊盧,萬 代一時。昭假遲遲,上帝是祗。永錫多祜,萬壽無期。」

《代宰相請上尊號第二表》
白居易
[编辑]

臣某等言:「今月二十四日,臣等已陳表章,請上尊號。 愚誠懇切,聖鑒未回。蹐地跼天,不勝大願。臣某等誠 惶誠恐,頓首頓首。臣聞大道者無求于物,物尊而不 辭;至公者非欲其名,名生而不讓。不讓故與天合德, 不辭故率土歸心,所謂應乎天順乎人」者也。伏惟皇 帝陛下嗣興一德,統牧萬方,致時俗于和平,納生靈 于福壽。金革已偃,銷七十載之厲階;玉燭方調,啟一 千年之聖運。天人合應,書軌混同,而鴻名未加,盛典 猶缺,中外失望,史冊無光。此誠君上之謙,然亦臣下 之罪也。今臣所以上啟天意,下酌人情,再黷皇明,重 陳丹慊。臣謹按《書》曰:「惟睿作聖。」又曰:「乃聖乃神,乃武 乃文。」又《經》曰:「明王之以孝理天下。」凡此五者,歷觀列 辟,雖甚盛德,莫能兼之。伏以陛下自臨大位,及茲二 年,無巾車汗馬之勞,而坐平鎮、冀;無亡弓遺鏃之費, 而立定幽燕。仁和一被,桀驁盡化,不可謂睿文乎?削 平天下,震曜八荒,北敵求婚以稟命,西羌乞盟而納 款,威靈所及,奔走來賓,可不謂神武乎!陛下以萬乘 之尊,四海之富,供養長樂,道光化成。推而致之,可塞 天地,可不謂孝德乎?故臣等敢冒死稽首上尊號曰 《睿文神武孝德皇帝》。伏惟陛下略撝謙之小節,弘祖 宗之大猷。惟十二聖在天,豈忘繼其志;以億兆人為 子,寧忍阻其心?特回宸衷,俯受徽號。在元功不為主 宰,于盛德有所形容,煥乎大哉,垂裕無極。此寔天下 之幸,非獨臣之幸也。臣等無任誠願,懇禱之至。

《中書門下請上尊號第三表》建中元年
干邵
[编辑]

臣炎等言:「臣等考古訓,酌群言,建大中之道,陳徽號 之請,累表上聞,皆抑而未許。跼天陳迫,屏營失圖。臣 固以此請者,方欲協萬國之歡,繫一人之本,蓋非私 于主而專于己,實以荷大賚,法上元,遵王之路也。伏 惟皇帝陛下以唐堯四德,光宅天下;以周文直行,陟 降庭止,應乾立極。迨乎踰年,又奉今月甲寅詔,將有事于郊廟。越翼日乙卯,復下有司。「命元子以主器荐 珪置幣,尊祖配嚴。屬車將邁,明號未布,瞻望霄極,遐 哉邈乎。至乃陳一王之儀,合百神之禮,祝告史載,則 謂之何?臣又聞之,守文纘服,繼序不忘,尊奉遺烈,必 思其復。惟高祖象雲雷以起經綸,惟太宗造區夏以 創大業,惟元宗倚孤劍以攘臂,惟肅宗振一旅而討 逆,惟代宗總天兵以佐命,皆拯生人之崩角,安國家 之綴旒,德澤洽于上蒼,功業冠于邃古,而皆順人心 以敬天命,享大名而騰茂實。況陛下居雍邸,將天下, 赫聲濯靈,無遠不服,此所以彰武功也。其在望苑,則 問安視膳,春誦夏弦,尊師以廣其聰明,敬老以全其 羽翼,此所以懿文德」也。及受顧命,反居諒闇,勺飲不 入,杖而後起,同軌不踰于七月,升祔永終于九虞,此 所以「昭大孝」也。克勤于邦,日親萬務;克儉于用,化行 四海。珍禽奇獸,不育于國;沉珠捐金,必受以人,此所 以「返太素」也。有一于此,則可以發揮鴻休,光啟尊號。 豈可尚懷謙損,莫顧與能。九廟之靈,儼思虔告;百辟 之望,終期必從。陛下必欲固拒群心,輕此盛典,則祖 宗之前號,盡為虛美,陛下安得而墮之?臣愚故知其 不可也。臣等待罪掖垣,屢陳愚款,儻未回天睠,將萬 請以之。無任大願慺慺之至,謹奉表昧死以聞。

《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貞元五年
崔元翰
[编辑]

臣等言:「臣竊觀前代之盛,列辟之英,咸保鴻名,而崇 明號。或配其德,或昭其功,葢所以揚耿光,彰淳懿,而 示遠也?其有闇然不耀,後嗣何觀?蔽而不揚,群臣之 罪。伏惟皇帝陛下由正統而臨祚,承聖緒而受圖。稟 高明之姿於天,侔博厚之德於地,端教化之本,制行 禮之中。聲震八區,威加六合。運造化之柄,靡有不通」; 成陰騭之功,眾莫能測。是用光膺「聖神文武」之號。其 後雖逢阨運,尋睹昌期,誠我武之掃清,猶自咎而抑 損,同罪己之義,明愛人之仁。群臣等上順聖心,以成 恭德,而退懷大懼,謂掩全功。五年于茲,若墜冰谷。方 今百職皆理,庶績其凝,人用咸和,俗惟丕變。陳師鞠 旅,無犯塞之虞;畫界封疆,無專地之「患。四海寧謐,萬 類蕃滋,薄刑溢不冤之聲,逋賦蒙勿收之惠。西成有 穰歲之報,《南極》見壽星之祥。靈貺屢加,天恩允答,豈 宜固為菲薄,以掩盛明?尊號之崇,願復如舊。況臣等 親奉平明之理,久蒙覆露之恩,恥德美之不彰,憂罪 戾之將及。伏惟陛下復循舊典,俯徇群心,誠天地神 祇內外臣庶之所望」也。臣等無任屏營悃款之至,謹 詣朝堂奉表陳請以聞。臣誠勤誠懇,頓首頓首,謹言。

《第五表》貞元六年
[编辑]

臣頎等言:「臣伏以尊號未復,累表陳情,伏奉明旨,固 守謙恭。」臣頎等上援天地神靈,次奉祖宗典法,列經 義而順古,因人心以從時。詞繁而不能陳明,誠端而 未蒙察納,德美盛而猶蔽,憲度「缺而莫脩。罪戾是憂, 冰炭交集。臣頎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臣頎等伏以 先王之道,由大中而可久;近古之化,以彌文而益彰。 「則守謙而為恭,不如立中而垂法;表樸而禮略,不如 文明而化光。況于文質異時,而國家自有制度,豈直 為一王之法,固以過三代之文,其於規模,信為弘遠。 陛下嗣訓先祖,貽謀後聖,當踐修以纂承,奚變更而 廢墜?」臣等又復讀《詔書》曰:「遐想哲王,則自燧人、神農、 殷湯之時有其事也。」又曰:「欽若典訓,則自代宗、肅宗、 元宗而上,有其儀也。」又曰:「所誡者滿,所尚者謙,守之 以誠,期於終始。」臣等以為去鴻名而貶損,謙之始也; 遵舊典而奉承,謙之終也;造次而未嘗違于禮,守之 誠也;敬恭而無或蹈于專。所誡者滿也。又曰:「虛美崇 飾,所不敢當。」伏惟皇帝陛下恤人之心,動天之德,致 理之文教,戡難之武功,著于頌聲,光于史氏。上有其 寔,無虛美之謙;下盡其誠,非崇飾之偽。又曰:「勉一乃 心,共康庶政。」曩者公卿大夫,侍御㩦僕,或從扞牧圉, 或備持戈矛,蓋有同力之誠,而無離德之間。今者四 嶽群后,九土庶邦,外自藩維,內及宗室黃髮,耆老青 衿,諸儒或僉以同辭,或遠而抗疏,一心之效也。群材 序進,「百職交脩,烽燧不驚,兵戈以息;鑽鑿不用,獄訟 以止。六氣和而風雨時,五穀昌而倉廩寔,庶政之康 也。」誠由教化,以致雍熙,自當冠于皇王,寧復謝于堯 禹。宜加明號,以表成功。陛下雖以為辭,臣等未知其 說。又伏奉詔旨,令臣等斷表。伏以君親一致,臣子一 例。而《春秋》之義,以王父命辭父命,不以父命辭王父 命,則臣頎等得遵先帝之典,以違陛下之詔。謹冒昧 萬死,伏請復上尊號如前。不勝惶懼懇迫之至,謹復 詣朝堂奉表固請以聞。臣頎等誠惶誠恐,誠勤誠懇, 頓首頓首。謹言。

《上武宗尊號冊文》會昌二年
李德裕
[编辑]

「巨唐受命,繼體承業,理運將至,大君以興,昊穹所以 開至聖也。向者明兩未定,帝華不協,舍嗣傳聖,深惟 至公先后,所以昭天命也。亦猶堯發于唐侯,文興于 代邸,神明之祚,不其難哉!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元德真鄰,天休大賚,日角見表,氣志如神,爰初定命
考證
正心理物,如辰居其極而天下無邪矣。」由是昭德塞

違,尊賢遠佞,禹不自滿,成不敢康,自閨壼以施王教, 由家道而刑國風。去比周,覆名寔,攬權綱,析聖律,修 舊典,協成質,扢嘉壇,款太一,進正臣以端治表,禮故 老以求讜言,遠無蔽獄,近無留令,祈元祖而膏雨降, 祀靈岳而嘉穀登,省刑罰而蓬宇清,發倉廩而螽螟 息。去歲龍旂承祀,大輅親郊,捧玉瓚「而一獻,光靈來 格;振金石而六變,魄寶照臨。」然猶古訓是學,緝熙于 道,天文炳煥,《雲漢》其章。溫恭敬遜,承太任之教;和樂 愷悌,洽戚藩之心。德風偃于群黎,威震動乎絕域。又 以「敬養不逮于長樂,昭配未昇于禰宮,每懷嗣徽,蒸 蒸而慕,所以奉若慈訓,對越兩儀,因心立志,永錫其 教。」寬底剭之罪,興惻隱之仁,迴霜收電,為之反汗。及 單于,慕義景附朔邊,耀德戢兵,謙臨是受。至于備文 物,展國容,莫不先甲而布甘澤,丁辰而廓陰翳。斯所 謂神祇之心應矣,天人之際交矣。于是服冕之士,戴 鶡之倫,暨藩衛邦伯,黃髮鮐背,不謀而進曰:「陛下元 默天晬,輝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極爰臻。誠宜玉版溫 潤,鏤鴻明之德;神寶焜燿,薦億萬之年。丕天大典,不 可辭也。」陛下猶謙退固拒,至于三四群臣不已,乃曰: 「俞哉。夫遍覆包含之謂仁,極深研幾之謂聖;憲度著 明之謂文,蠻夷震懼之謂武,感而遂通之謂神,無思 不服之謂孝。」臣等謹奉冊寶,上尊號曰《仁聖文武至 神大孝皇帝》。伏惟陛下乾健不息,謙尊而光。壽乃侔 于殷宗,德乃厚于成康。貽燕後昆,受福無疆。

《乾德上尊號冊文》
宋·范質
[编辑]

維乾德元年,歲次癸亥,十一月己酉朔十六日甲子, 攝太尉守司徒兼侍中蕭國公臣質、守司空平章事 臣溥,尚書右僕射平章事臣仁浦,及內外文武臣寮、 馬步諸軍將校、藩郡守臣、四裔君長、緇黃耆老等七 千五百人,謹再拜稽首上言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 又曰:「舜有天下,無為而理。」是以古之言道德者,莫先 于二帝。一則曰「聰明文思」,一則曰「溫恭濬哲。」英聲茂 實,意無欲而自彰;景福鴻休,心無求而自至。巍巍蕩 蕩,無得而言。伏惟皇帝陛下高明博厚,宣慈惠和,純 粹之德全,孝友之行著。惟精惟一,知微知章。向者龍 尚處於潛淵,日未離于暘谷。歷試之際,志在扶危,險 阻艱難,何往不濟?躍馬蹈高平之陣,麾戈佐淮甸之 征。喋血鏖兵,一月三捷,勞旋飲至,論功莫二。洎乎天 監厥德,用集大命,人祇葉應,風雨咸若。鼎運初建,國 步猶梗。始則李筠犯順,長戟指闕,并人連禍,寇我北 鄙,于是有太行之行。重進怙亂,棄德崇姦,幅員千里, 生民被毒,于是有廣陵之役。千乘萬騎,如霆如雷,詢 彼仇方,震疊區宇。翠「華宵至,堅城旦下,連乎二孽,有 同符契。累朝已來,出師誅暴,未有若茲之奇速也。」頃 者華風不競,中國政微,五嶺三江,置諸度外,殊文異 軌,六紀于茲。肇啟聖謀,驅攘寇亂,荊湖底定,南土晏 然。燕薊之戎,汾晉之孽,燕巢幕上,朝不謀夕,邊事少 間,理道無壅,嚴恭寅畏,一日萬幾,勤于己而泰于人, 儉于「躬而豐于物,明四目而高視,達四聰而遠聽。不 侮鰥寡,恤人窮也;信及豚魚,遂物性也。惜力念耕耘 之苦,推食閔介胄之勞。」法家之流,既峻且密,乃詔大 理,重正刑名,俾盡哀矜,務從寬簡,減盜竊之罪,緩鹽 麴之禁,好生之德,通于神明。若乃昧爽丕顯,坐而待 旦,商湯之戒慎也;「側身損己,長轡遠馭」,漢文之化導 也;循名責寔,信賞必罰,建武之法制也;果敢決斷,從 善如流,貞觀之風烈也。帝王之道,于茲備矣;太平之 業,於茲成矣。於是祗見清廟,被其孝享;圜丘展禮,對 越上元。一獻而天帝降祉,再獻而神人以和,三獻而 萬祿攸報。祥風拂袂,休氣繞壇,熙熙怡怡,群心胥悅。 「國家大慶,眾庶共之,肆赦」覃恩,俾民更始。與天合道 謂之「應天」;天無不覆謂之廣;遠無不至謂之運;博施 濟眾謂之仁;智周萬物謂之聖;化成天下謂之文,保 大定功謂之武;其德無際謂之「至德。」臣等不勝大願, 謹奉玉冊玉寶,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 皇帝》。伏惟垂日月之明,監億兆之情。凝旒端委,昭受 鴻名。如山嶽之固,如松柏之貞。乾健不息,品物咸亨。 承天之佑,萬壽千齡。

《皇帝尊號玉冊文》
元·姚燧
[编辑]

維至大二年正月乙酉朔,越七日辛卯,皇太子、中書 令、樞密使臣某,謹率中外文武百僚頓首頓首。謹言。 「昔我世祖,既平炎、趙,質之于《書》,幅員廣長,振古無倫。 覆燾之下,八紘萬國,莫敢不庭,何獨一王,西北岸然, 憑道阻修,方命正朔,德綏之而不摰,威董之而不讋。 夫豈不能聲罪致罰,冞入其地,終以聖仁,親其宗親」, 包荒有年,成宗繼序,憤久驁頑,天鑒昭明,於裕皇孫, 獨異陛下,授以太祖皇帝信寶,撫軍漠北,是固以張 足付神器之本。時未及冠,承命即行,其視萬里,莽閴 寒冽之鄉,不遠不難,如堂適庭。至則獎厲諸軍,修明 法制,簡拔果毅,均苦分勞,解衣燠寒,推食飫饑,洸洸 汔汔,上氣日作。《睿筭》伐謀待寇,歲至奪人以先,身踐戎行,霆馳電擊,大北其群,虛己不矜,日慎一日,始終 十年,不狃屢勝,狂狡不懲,悉銳來加,當以選鋒,伺間 出奇,盡襲輜重,彷彿無歸,度不能軍,耄倪纍纍,降口 百萬,致茲敉寧,平四十年未靖之梗,成兩祖宗未究 之志。天下之人,聞其風聲,思睹天光者,顒顒翹翹,九 圍一心,握是乾符,歸「正宸極,弛武事之夙習,洽新化 以文治,立愛自親,曾未旬浹。上尊太后,問安以時,下 建儲宮,庶政是先。又舉列聖未遑之典,欽崇元祀,玉 瓚黃流,薦祼太室,還蹕龍興,徘徊太祖,龍旂九斿,滅 金于斯,肇基帝業,為城中都。」又以「孔子垂範百王,將 二千年,而顯諡未稱,加大成于至聖文宣王,上立勞 于軍」與凡庭。臣悉大賚之間歲不登,既賑既恤,虞施 未博。民罹罪苦,再肆大宥,至德難名。赫赫巍巍,惟天 為大。掛一漏萬井觀如,斯求可盡,臣下歸美。報上者 惟是徽稱。謹奉玉冊玉寶,上尊號曰「統天繼聖欽文 英武大章孝皇帝。」欽惟陛下立心天地,立極生民。茂 對鴻名,千億萬年。

帝號部藝文二[编辑]

《上尊號禮成和劉尚書韻》
元·劉因
[编辑]

萬姓瞻天仰泰階,老人星見五雲開。混同直擬千年 論,積累元從百世來。含哺豈能逃帝力,有根無不待 春雷。舉頭日近長安遠,葵藿傾心即壽杯。

《上尊號日聽詔李供奉以病不出奉寄》
[编辑]

泰不華

丹鳳銜書出內庭,羽林環衛擁霓旌。千官拜舞開仙 仗,四海謳歌荷聖情。香霧細添宮柳碧,日華遙射錦 袍明。侍臣適有文園病,臥聽龍墀鼓吹聲。

帝號部紀事[编辑]

《韓子外儲說》:衛君入朝于周,周行人問其號,對曰:「諸 侯辟疆。」周行人卻之曰:「諸侯不得與天子同號。」衛君 乃自更曰:「諸侯燬而後內之。」仲尼聞之曰:遠哉!禁逼 虛名,不以借人,況寔事乎!

《唐書陸贄傳》:「贄從狩奉天,時賊未平,帝欲明年遂改 元。而術家爭言數鍾百六,宜有所變,示天下復始。帝 乃議更益大號。贄曰:『今乘輿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 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貶勵,不宜益美名 以累謙德』。帝曰:『卿言固善,然要當小有變革,為朕計 之』。贄奏言:古之人君,德合于天曰皇,合于地曰帝,合 于人曰王,父天母地,以養人治物得其宜者曰『天子』, 皆大名也。三代而上,所稱象其德,不敢有加焉。至秦, 乃兼曰『皇帝』,流及後世,昏僻之君,始有『聖劉』」、「『天元』之 號。故人主重輕,不在稱謂,視德何如耳。若以時屯當 有變革,不若引咎降名以祗天戒。且矯舊失,至明也; 損虛飾,大知也。寧與加穴號以受實患哉?」帝從之。 《東觀奏記》:大中十二年元日受賀,太子少師柳公權 年亦八十矣,復為百官首。含元殿庭敻遠,自樂懸南 步至殿下,力已綿憊,稱賀之後,上尊號聖敬文思和 武光孝皇帝。公權誤曰「光武和孝。」御史彈劾之,罰一 季俸料,七十致仕。舊典也。公權不能恪遵典禮,老而 受辱,人多惜之。

《冊府元龜》:長興四年六月丙午,文武百僚拜章請上 徽號,內加「廣道法天」四字。八月丁未,帝齋宿于明堂 殿之寢室。戊申,被袞冕法服,御明堂殿,百僚朝服,班 于位。攝太尉馮道進玉冊,攝中書令劉昫讀冊。戊甲, 宣赦畢,帝移御榻,臨殿檻親慰勞百姓。先是積陰旬 月,是日景物廓清。帝甚悅,謂范延光等曰:「予之不德, 兩增徽號,卿輩輔相之效也。」

《談苑》:李侍讀仲容善飲,號李萬回。真宗飲量無敵,欲 對飲則召公。一夕上命巨觥,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 上因問何故謂天子為官家,仲容對曰:「蔣濟《萬機論》: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皇帝之德,故曰官家』。」上 大喜曰:「真所謂君臣千載一遇也。」

《五朝名臣言行錄》:仁宗將親大祫于太廟,丞相欲加 上尊號,劉敞以禮部兼領丞相,請撰表。公說止之曰: 「陛下自寶元以來不受徽號,至今且二十年,天下之 人莫不知天子持盈好謙,今復加數字,既不足盡聖 德,而前美並棄,誠亦可惜,願加深思。」富丞相不怡曰: 「適已奏聞,乃是上意欲爾,不可止也。」公曰:「諾。」退謂子 弟曰:「吾備位近臣,當獻可替否,寧得罪權門,豈可使 主上受虛名而棄寔美耶?」遂上疏曰:「陛下尊號,既已 云『體天法道,欽文聰武,神聖孝德,盡善極美,復加大

仁,不足增光,而曰至治,有若自矜。今百姓多困,倉廩
考證
不實,風俗未清,賢不肖混淆,獄訟繁多,盜賊群起,水

旱繼有,四方雖粗定,亦本以重賂厚利羈縻之,非畏 威慕義者也,未可謂至治。然則讓而不居,于聖德彌 高矣。臣謂陛下永執至道,以當天心,必有一謙四益 之報,增加數字,未足發揚光輝,而反累二十年昭升 之美』。」章凡四上,天子得公奏,顧侍臣曰:「我意本謂當 如此。」遂斷章表不受。公于是忤時相。

《夢溪筆談》:賜功臣號,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自後藩 鎮下至從軍資深者,例賜功臣。本朝唯以賜將相。熙 寧中,因上皇帝尊號,宰相率同列面請三四,上終不 允,曰:「徽號正如卿等功臣,何補名寔?」是時吳正憲為 首相,乃請止功臣號,從之。自是群臣相繼請罷,遂不 復賜。

《揮麈後錄》:紹興二十一年三月戊寅,上謂宰執曰:「聞 大金有詔上尊號,前此士庶屢嘗有請,既卻而不受。」 秦檜曰:「盛德之事,他國亦知師仰。」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十一月庚寅,拜住等言,受 尊號宜謝太廟,行一獻禮。世祖亦嘗議行,武宗則躬 行謝禮。詔曰:「朕當親謝。」

《大政紀》:「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命復郕王帝號。先 是,上欲復景帝位號,遣太監懷恩至內閣議,商輅力 贊之。輅舉手加額曰:『皇上此舉,堯舜盛德也』。」明日,遂 敕諭文武群臣曰:「曩者朕叔郕王踐祚,戡亂保邦,奠 安宗社,亦既有年。屬寢疾彌留之際,姦臣貪功生事, 妄興讒搆,請去帝號。先帝尋知誣枉,深懷悔恨,以次 抵姦。于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嗣承大業,一紀于 茲,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其郕王可仍舊皇帝之號。」

帝號部雜錄[编辑]

《白虎通》:「『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或曰:伏 羲、神農、祝融也』。《禮》曰:伏羲、神農、祝融,三皇也。」「三王者 何謂也?夏、殷、周也。」故《禮士冠經》曰:「周弁,殷𠳲,夏收,三 王共皮弁也。」

《風俗通》。「蓋天地剖分,萬物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基 可據。推當今以覽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審其 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矣,言也,實為難哉!」 故《易》紀三皇,《書》敘唐虞。惟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其 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自是以來,載籍昭晢。然而立 談者人異,綴文者家舛,斯乃楊朱哭于岐路,墨翟悲 于絲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記六國,備其終始,曰 《皇霸》。

《春秋運斗樞》說: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尚書大傳》 說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 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紀, 故託戲皇于人。蓋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農 悉地力,種穀疏,故託農皇干地。天地人道備,而三五 之運興矣。

謹按《易》稱:「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結繩為網罟,以佃以漁。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斲 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為市,致 天下之民。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唯 獨敘二皇不及遂人,遂人功重于祝融、女媧,文明大 「見《大傳》」之義,斯近之矣。

《易傳》《禮記》《春秋國語》。《太史公記》:「黃帝、顓頊、帝嚳、帝堯、 帝舜,是五帝也。」

《禮號諡記》說夏禹、殷湯、周武王,是三王也。《尚書》說:「文 王作罰,刑茲無赦。」《詩》說:「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受 命,有此武功。儀刑文王,萬國作孚。」《春秋》說「王者孰謂」, 謂文王也。

謹按《易》稱「湯武革命」,《尚書》:「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八 百人,擒紂于牧之野。」「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詩》云: 「亮彼武王,襲伐大商。勝殷遏劉,耆定武功。」由是言之, 武王審矣。《論語》:文王率殷之叛國以服事殷,時尚臣 屬,何緣便得列三王哉?經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王業始兆于此耳。俗儒新生,不能採綜,多其辨論,至 于訟鬩,太王、王季,皆見追號,豈可復謂已王乎? 《古今注》:「程雅問董仲舒曰:『自古何謂稱三皇五帝』?對 曰:三皇,三才也;五帝,五常也;三王,三明也;五伯,五嶽 也。」

《中說》:文中子曰:「帝之不帝久矣。」王孝逸曰:「敢問《元經》 之帝何也?」子曰:絜名索實,此不可去其為帝,實失而 名存矣。

《封氏聞見記》:秦漢以來,天子但稱皇帝,別無徽號。則 天垂拱四年,得瑞石于洛水,曰:「聖毋臨人,永昌帝業。」 號其石為寶圖。于是群臣上尊號,請稱聖母神皇后, 稍加越古天冊、金輪、聖神等號。至中宗踐祚,號應天 神龍。元宗即位,號開元神武,後稍加為開元天地大 寶聖文神武應道,肅宗號光天文武,代宗號寶應元 「聖文武」,今上號「聖神文武」,則天以女主臨朝,苟順臣 子一時之請,受尊崇之號,自後目為故事。「允文允武, 乃聖乃神」,皇帝盛稱,莫或過此。既以為祖父之稱,又以為子孫之號,雖顛之倒之,互有變易,曷曾離此?數 代之後,將無所迴避。貞元初,主上昭然覺悟,乃下詔 去其徽號,直稱皇帝,合于古矣。近歲百僚復請加尊 號,上守謙沖意,不許之。昔光武皇帝詔群臣上書不 得言聖。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謙沖之德大矣 哉!

《石林燕語》:「堯稱陶唐氏,舜稱有虞氏,禹稱有夏氏。」唐、 虞、夏氏,其封國,或其所生土名,故其先皆命以為氏, 後因以為國,則堯、舜、禹者,疑其為諡號也。然《易》稱「堯 舜氏作」,則堯、舜亦氏,豈復追稱之或以諡耶?其通稱 則皆謂之帝秦,本欲稱秦皇,既去秦號稱皇帝,固已 過矣。漢以後因之,不能易。至唐武后天授中,加尊號 曰聖神皇帝。中宗神龍加尊號曰應天皇帝,明皇又 以年冠之,稱開元皇帝。其後更相衍,多至十餘字。此 乃生而為諡,果何禮哉?本朝初廢不講,仁宗景祐初, 群臣用開元故事,請以「景祐」為號。自是,每遇南郊大 禮畢,則百官拜表,加上尊號,以示歸美之意。神宗即 位,諸臣累上尊號,皆辭不受。元豐三年,遂下詔罷之, 帝王之盛舉也。

《趨朝事類》:諸稱行在者,謂天子駐蹕之所在也,古不 聞之,自秦漢方有此稱。本縣百司初稱「隨駕某」,自真 廟後皆稱行在,惟三省、學士院、臺諫、內侍省之類不 云行在,蓋天子之司,常侍之謂也。

《愛日齋藂抄》:太史公《夏本紀》:「自禹即天子位以後,云 『帝禹,至于帝履癸,又曰帝桀』。」《殷本紀》:「自太甲書帝太 甲,至于帝紂。」孔氏《雜說》言「二王亦得稱帝」,引《史記·夏 紀》稱「『帝桀』是也,何獨桀云帝哉?」《商紀》云:「周武王為天 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索隱》曰:「按夏、殷天子亦皆 稱帝,代以德薄不及五帝,始貶帝號為王,故本紀皆」 帝,而總曰三王也。又譙周云夏殷之禮,生稱王,死稱 廟主,皆以帝名配之。見《索隱》。《國語》云「商王帝辛,大惡 于民。」帝辛,紂也。然而《易》曰「帝乙」,《書》亦曰「帝乙」,夏殷之 稱帝,莫信于此。

《老學庵筆記》:本朝廢后入道,謂之教主。郭后曰「金庭 教主」,孟后曰「華陽教主」,其寔乃一師號耳。政和後,群 黃冠乃敢上道君尊號曰「教主」,不祥甚矣。孟后在瑤 華宮,遂去「教主」之稱,以避尊號。吁,可怪也。

《退朝錄》:尊號起于唐中宗稱應天神龍皇帝,後明皇 稱開元神武皇帝,自後率如之。陸贄嘗以諫德宗,常 袞著《尊號錄》一篇,繫以贊云:「損之又損,天下歸仁。」蓋 託諷焉。上即位,群臣凡再上尊號,率不許。

《珩璜新論》謂天子為官家,蕭梁時已有此語。《梁簡文 諸子傳》:建平王大球見武帝禮佛,謂母曰:「官家尚爾, 兒安敢辭耶?」

《攬茝微言》:「蔣濟《萬幾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故指天子為官家』。」宋真宗以問李仲容,仲容亦以是 對。是殆不然,所謂官家者,猶人言公家云爾,如今世 俗婢僕,稱主人為大家也。

《珍珠船》:唐人呼天子為「宅家。」

《日知錄》堯、舜、禹皆名也。古未有號,故帝王皆以名紀, 臨文不諱也。攷之《尚書》:帝曰:「格汝舜,格汝禹。」名其臣 也。堯崩之後,舜與臣言則曰帝,禹崩之後,五子之歌 則曰「皇祖」,引征則曰「先王。」無言堯、舜、禹者,不敢名其 君也。自啟至發皆名也。夏后氏之季而始有以十干 為號者。桀之癸,商之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皆號 以代其名。自天乙至辛,皆號也。商之王著號不著名, 而名之見經者二:天乙之名履,辛之名受是也。曰湯、 曰紂,則亦號也;號則臣于所得而稱,故伊尹曰:「惟尹 躬暨。」《湯頌》曰「武湯」、曰成湯,曰湯孫也。曰文祖,曰藝祖, 曰神宗、曰皇宗、曰烈祖,曰高祖、曰高后、曰中宗、曰高 宗,而廟號起矣。曰元王、曰武王,而諡立矣;曰大舜、曰 神禹、曰大禹、曰成湯、曰寧王,而稱號繁矣。自夏以前 純乎質,故帝王有名而無號。自商以下寖乎文,故有 名有號,而德之盛者有諡以美之。于是周公因而制 諡,自天子達于卿大夫,美惡皆有諡,而十千之號不 立。然王季以上不追諡,猶用商人之禮焉。此文質之 中而臣子之義也。嗚呼!此其所以為聖人也。歟, 人君之號,唐虞曰帝,夏曰后,商曰王。然帝王天子所 專,后則諸侯皆得稱之。故《書》言「肆覲東后,群后四朝。」 禹乃會群后,誓于師,伊訓之祠,先王侯甸,群后咸在。 周王大告《武成》,亦曰「嗚呼群后。」而后夔、后羿、伯明、后 寒之稱,皆見于《傳》。《引征》之篇,亦稱引后。康王作《畢命》 曰:「三后協心,同底于道。」穆王作《呂刑》曰:「乃命三后,恤 功于民。」然則禹之降帝而稱后,是禹之謙,禹之不矜 也。諸侯謂之群后,故天子獨稱元后。

三王之名,自後人追稱之,而禹之為王,未嘗見于書 也。《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引征。」引后承「王 命徂征」,而《夏小正》言「十有一月,王狩」,夏之王見於書 者始此,然無稱禹為王者。經傳之文,凡言夏,必曰夏 后氏。周人之追王,止于太王,而組紺已上至后稷,則 謂之先公,《詩》「禴祀蒸嘗,于公先王」是也。通言之則亦可稱之為王。《書·武成》:「惟先王建邦啟土。」《周語》:太子晉 諫靈王,「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 八王而康克安之」是也。「王而尊之曰帝。」《黃歇上秦昭 王書》「先帝文王、武王,王之身三世不忘,接地于齊,以 絕從親之要」是也。「王而等之曰諸侯。」漢王告諸侯曰: 「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是也。

賈誼《新書》:「天子卑號稱陛下。」蔡邕《獨斷》:「『陛,階也,所由 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于陛側,以戒不虞。謂 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 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義也。上書亦如之,及群臣 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閤下執事之屬』。皆此類也。」據此, 則陛下猶言執事,後人相沿,遂以為至尊之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