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22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二十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二十卷目錄

 聖壽部彙考六

皇清四康熙一則

皇極典第二百二十卷

聖壽部彙考六[编辑]

皇清四[编辑]

康熙五十二年[编辑]

『《萬壽盛典初集》』。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乙未。 皇上六十萬壽。御殿受朝賀禮畢。

特頒:

恩詔。

駕還宮、諸臣隨

詔出天安門外宣讀。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朕五十餘年,上畏下懼,以敬以誡,覃思上」

理且以一心對越

《上帝未嘗瞬息稍懈賴》。

旻穹之孚祐。

祖宗之蔭庇。邇來國家蓄積有餘。民間年歲頗豐。朕以

涼德勉思

列聖體《大順公》,慮患操心。敷景運於休期,弘基業於光

「顯,夙夜冰兢,宵旰靡遑,屈指《春秋》,年屆六旬矣。覽自秦漢以下,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朕之虛薄,良深歉仄,何敢少有倦怠,有負孜孜圖治之初心。況在位久者,始勤終忽,往往不能垂令名於後,所以乾惕之懷彌殷,深危之念愈切。兼之承平歲久,幅員日廣,戶口漸增,風俗益薄。朕與臣鄰,夙夜在茲,以剛健中正,惇大成裕,謙尊有終,持盈保泰,猶恐未能,豈自滿假,少有逸豫。朕以天下為心,天下當亦體朕之衷,各矢藎誠,皆敦孝敬,型仁講讓,守己奉公,務勤職業,官僚胥勸,人士奮興,使遐邇之均被,小大之咸周,以享昇平之福。」 此非朕之德,乃

《天地》、

祖宗之賜。今朕式慰《中外臣民》之請。博考典禮。大沛膏

澤、用稱朕躋世於仁壽之至意。所有應行事例、開列於後

一五嶽四瀆等祀、應遣官致祭、著照舊例舉行。一歷代帝王陵寢、先師孔子闕里、應遣官致祭、著察例舉行

一凡嶽鎮海瀆廟宇有傾頹者、該地方官估計價值、具奏修葺、以昭誠敬

一、「歷代帝王陵寢有毀壞者,該督撫察明具奏修葺。」

陵寢官員兵丁執事人等、俱加恩賜

一、自王以上、宗室覺羅十五歲以下者,俱加恩賜。

一、內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陞級及改任者,著照新銜封贈。

一、在京滿漢文官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監讀書。一、在京滿、漢文官五品以下,在外文官四品以下,在京武官三品以下,在外武官亦三品以下,俱各加一級。

一、內外文武官員除大計軍政處分外,現在議革、議降、議罰、戴罪住俸等項,各該衙門悉與奏明寬宥。

一凡文武官員、現在敕督撫提問究擬者、盡與豁免

一、內外降級罰俸等官,俱著開復調用者,仍照原議調用。

一、「《先年出征人內有功牌應得官者、除抵軍罪外其守雲南城及在隴州控告不准敘功人等》所存無幾。今皆老邁不能效力。《茲遇覃恩,著兵部查明仍行補敘》。」

一、「昔年存亡之秋,在在用兵,朕所親歷。今雖承平,而武備不可不謹,故時加訓練,八旗兵丁盡已精銳。茲特大沛恩賜,護軍校、前鋒及護軍各賞給一年錢糧,撥什庫披甲人各賞半年錢糧。外省駐防之兵,亦照此例。」

一年尚未老傷廢辭職官員、及傷廢退甲兵丁,酌給錢糧米石。

一、滿洲兵丁。原係披甲效力行間,因疾病年老。

閑住者著察加恩賜

「一各直省綠旗兵丁俱應加賞賚著議奏。一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地畝并未加廣宜施寬大之恩共享恬熙之樂嗣後直隸及各省地方官遇編審之期察出增益人丁止將實數另造清冊奏聞其徵收錢糧但據康熙五十年《丁冊》定為常額續生人丁永不加賦仍不許有司於造冊之時藉端需索用副朕休」 養生息之意

一天下地丁錢糧。既沛恩澤。於三年內悉予豁免其自京城及各省房地租稅多係貧民賃僦官地棲身營業宜併蠲恤以覃恩惠著察明京城內并各省每年地租額數於康熙五十三年豁免一年其歷年逋欠若干。一并察明免其追補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及內扎薩克、喀爾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別賞賚,至百歲者,題明給與建坊銀兩。

一、「督撫係封疆大吏。地方利弊聞見必真。凡關係籌餉節用裨益兵民事宜。如有確見。著據實條奏。果屬可行。著有成效。即從優擢用。」

一、督撫題補各官,原從地方需才起見,或受任之後,有行事乖張,貪縱虐民者,該督撫不時體訪,據實參奏,勿得以曾經保舉,瞻顧偏徇;如故為隱庇,別經發覺,將該督撫一并從重治罪。一、地方大小官員,當以仁慈為本,妄聽奸民捏詞誣告,以致陷害良民,其害更甚於貪。如各省督撫以下及有司官員,有濫受詞狀,貽害善良者,事覺定從重治罪。

一、「各處關差,如有將不應納稅之物額外橫征,差役四出、分踞津隘、擾害商民者,該督撫題參。若不行題參,事情發覺,一并從重治罪。」

一、「雜派項款永行禁革,以安民生。該督撫嚴察禁革,如有仍前濫征者,或經參奏、或被發覺,定行從重治罪。」

一、濫動重刑舊有嚴禁,有司官員有因小事輒行夾訊並違例妄用非刑者,該督撫即行察參具奏,從重治罪。

一、恤兵原以為民,兵丁專賴糧餉養生。天下兵餉皆不實給,以致兵不精銳,且至失所。應嚴行申飭,著各督撫提鎮,不時稽查禁革。如有仍前虛冒扣剋,不實行支給者,定行從重治罪。一、《國子監監生免坐監一箇月》。

一各省儒學以正貢作恩貢。次貢作歲貢。一地方有山林隱逸。懷才抱德之士。著該督撫核實具奏。酌與錄用。

一滿漢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該管官細加諮訪、確具事實奏聞。禮部核實、以憑旌表。

一、除「革職降級休致回籍外地方人才果有才行著聞及學問優長者。著該督撫核實具奏。一罰贖積穀原以備賑冬月嚴寒恐鰥寡孤獨貧民無以為生著直隸各省督撫責令有司官將積穀酌量賑濟毋令奸民假冒支領。」

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鰥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毋致失所」

一、天下驛遞苦累,凡乘傳員役、騷擾驛遞者,著該督撫立行參奏。如有容隱、一并治罪。

「一、各省會設兵處所,有等奸民假充兵丁,溷入營內夥告夥証,拖累小民;甚有借通賊為名,抄掠殷實,尢為大害。該將軍督提鎮將嚴行約束,務絕害端。如有隱徇不究,一體從重處治。」 一、各地方有豪紳劣衿、衙胥積蠹,或免本身田地差徭、或包攬他人田地,徭丁代為規避,偏累窮民,莫此為甚!該督、撫行各地方官秉公嚴察。如有此等情弊,重加懲處。

一官役犯贓,罪應至死,與不至死者,俱免罪,仍革職、革役、追贓永不敘用。

一、凡有叛逆殺死人強盜等罪,牽連封質候審監禁人犯,在獄年久,恐無辜致死,該部院、直省督撫確審,如無憑質對,情可矜疑者,即行奏請釋放。

一凡應追《贓私》察果家產盡絕、力不能完者、概與豁免。毋得株連親族。

一、凡強盜雖同夥殺人、本人未經下手者,自行投首,准與免罪。

一、各處盜賊,或為饑寒所累,或為貪官所迫,實有可憫。如能改過就撫者,准赦其罪。

一、除「謀殺」 、故殺外,如原無仇隙,偶因一時忿激相毆,傷重致死者,將兇犯免死決杖一百,照例追銀四十兩給付死者家屬。

一、凡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殺

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告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及修造宮殿陵寢,工程不固,冒破錢糧,製造戰船軍器等項,不堪靡費錢糧,軍機獲罪,貪官衙役犯贓,監守自盜,冒借官庫銀兩,侵盜漕糧科場罪案,關係河道漕運,「一應情罪,俱不准赦。」 騷擾驛遞,奸細光棍、誣告叛逆、放火因奸致死人命,罪犯,亦在不赦。「別項死罪,俱減一等。」 內有鬥毆殺人者,仍照例追銀四十兩,給付死者之家。其餘自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昧爽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訐告者,以其罪罪之。

《於戲》,「錫民以福,為皇極得壽之徵;御眾以寬,乃萬國咸寧之本。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是月十六日,禮部尚書臣。赫碩色等:謹

奏為禮儀事。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恭遇

「皇上六旬大慶」、頒

詔天下和碩親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進

《表行禮儀注》。是日黎明、鴻臚寺官將安置

詔書黃案、陳設於

太和殿內東旁。又設黃案一於

丹陛上、正中間、又設置

表黃案一於置

詔案。次捧

詔「雲盤黃傘俱在。」

丹墀下。竢立香亭龍亭、陳於午門前。又設高臺、置香案於金水橋前。內閣大臣

詔書:

表文安置於

太和殿所設各黃案上

皇上陞殿、

御寶座。和碩親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進

表行

慶賀禮畢。內閣大臣請捧

詔書、出於

太和殿簷下、授於禮部堂官。禮部堂官跪受、由中

階左旁降安置於

「丹陛黃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 鑾儀衛鳴贊官贊

鳴鞭三下

皇上回宮。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各散禮部司官一員。

進跪捧

詔書降階。捧雲盤官跪接安置雲盤內。捧盤起張蓋。

黃傘由中稍旁出

太和門外丹墀下。又司官一員跪接捧出

午門外、自龍亭前、北向跪安置畢。行三叩頭禮。校

尉等抬香亭在前。龍亭在後。作樂。文武大臣官員隨

詔書至。

「天安門外金水橋前、安置香亭龍亭」 、請

詔官一員、行「一跪三叩頭禮」、由龍亭內捧出置高臺

黃案上。鴻臚寺贊禮官贊「齊集。」 各官排班宣

詔官登臺、西向立。鴻臚寺官贊有

制眾北向跪、《宣》

詔官宣讀。滿、《漢》

詔書畢。眾就跪行三叩頭禮。再行二跪六叩頭禮畢

俱散禮官安置

詔書於龍亭內。校尉抬自

大清門、出。至禮部衙門月臺上、安置於向闕所設

案上供香燭。禮部堂司官員、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刊刻

詔書、頒行天下。為此具

奏本日奉

旨:「知道了。」

十八日

上御殿受朝賀。直省來京、《耆老臣民》、各隨班次行禮。

是日頒

恩詔通行天下。令所在有司察例賜恤《耆老》

十八日

上受朝賀禮畢。仍

幸暢春園。止警蹕萬國。耆庶再覲。

天顏。人人喜躍。是日、頒

《恩詔》大赦天下,人民新沐。

聖澤、《歌舞昇平》、各從其類為《讌樂》。《西直門內外》數十

里,遨遊徵逐,至於達旦。

十八日

《萬壽覃恩》。詔賜王以下宗室覺羅十五歲以上幣帛。

有差

十八日

上御殿受朝賀。致仕大臣、及年六十以上、《復職》官員

並隨班行禮是日頒

恩詔錄舊勞。

三月十八日

萬壽覃恩。以天下地丁錢糧、已經輪免一周。其京城

及「各省《房地租稅》,五十三年額征,併歷年逋欠亦予豁免。」 先是康熙四十九年

上欲大沛恩膏,將天下錢糧通免一年。

命廷臣集議,以各處需用兵餉,撥解之際,「兵民驛遞」,

恐致煩苦,應於三年內輪免一周。

上允其議,於本年十月初三日。

特頒:

上諭、諭戶部曰:「朕恭膺」

天眷。祗承

「列祖鴻庥。統御萬方。子育兆庶。廑懷至治。宵旰靡寧。」幸

「際。海宇同風,邊隅嚮化。遐邇中外,帖然」 衽席之安者,是皆仰荷

《天地》、

祖宗福祐之所致也。方朕八齡踐祚之初,

太皇太后問:「朕何欲?」朕對:「臣無他欲,惟願天下治安生。」

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迄今五十年矣。惓惓此心未嘗一日少釋。每見民為邦本勤恤為先。政在養民蠲租為急數十年以來除水旱災傷例應豁免外其直省錢糧次第通蠲一年者屢經舉行更有一年蠲及數省一省連蠲數年者。前後蠲除之數據戶部奏稱「通共會計已逾萬萬朕一無所顧惜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姓,將安施乎?朕每歲供御所需,概從儉約。各項奏銷浮冒,亦漸次清釐。外無師旅饟餽之煩,內無工役興作之費因以歷年節損」 之儲蓄,為頻歲渙解之恩膏。朕之蠲免屢行,而無國計不足之慮。亦恃此經畫之有素也。比來省方時邁,已歷七省。南北人民風俗及日「用生計,靡不周知。而民生所以未盡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戶口日蕃,地不加增,產不加益,食用不給,理有必然。朕洞矚此隱,時深軫念,爰不靳敷仁,用甦民力。明年為康熙五十年,思再沛大恩,以及吾民,原欲將天下錢糧一概蠲免。因眾大臣集議,恐各處需用兵餉,撥解之際,兵民驛遞益致煩苦。」 細加籌畫悉以奏聞。故自明年始于三年以內通免一周俾遠近均霑德澤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各巡撫及府尹所屬。除漕項錢糧外。康熙五十年應徵地畝銀、共七百二十二萬六千一百兩有奇。應徵人丁銀、共一百一十五萬一千兩有奇。俱著察明全免。並歷年舊欠共「一百一十八萬五千四百兩有奇、亦俱著免徵。其五十一年、五十二年《應蠲省分》、至期候旨行。民間舊欠既經豁免嗣後每年額徵錢糧、務如數全完倘完不及額或別有虧空託稱民欠則負國甚矣即責令督撫以下官員償補仍從重治罪夫地方大吏以及監司守令、皆與吾民誼均休戚者也。誠」 克體朕「孳孳保赤之懷,實心愛養,力杜侵牟朘削,則閭閻咸得衣食滋殖,無有失所,而為官吏者亦身名俱泰,豈非昇平樂利之盛事歟?爾部移文各督撫,諭旨到日,即刊刻頒布,遍示窮簷,令咸知悉。」 《特諭 》。康熙五十年十月初三日復頒。

上諭諭戶部曰:「朕誕膺大統,撫育寰區。夙夜孜孜、不」

「自暇逸。凡以為民也,勤圖利濟,休養安全,即無水旱之虞,時布寬仁之政。蠲租除賦,務使遐方率土無不均霑。或值雨暘偶愆,出帑發粟,多方賑恤。其有益於吾民者,靡勿備舉而亟行之。朕慇懇周詳之至意。」 前四十九年所頒《諭旨》,申晰甚明,原欲將五十年天下錢糧通行蠲免。以諸臣集議,恐需用兵餉撥解之際,兵民驛遞。益致煩苦。故自五十年為始。三年之內。全免一周。除將直隸奉天等九直省。康熙五十年地丁錢糧。一概蠲免。及歷年舊欠錢糧。一并免徵外。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各撫屬。除漕項外。五十一年應徵地畝銀、共八百四十萬四千兩有奇。人丁銀共一百二十萬八千一百兩有奇。著察明全免。並歷年舊欠共五十四萬一千三百兩有奇。亦俱著免徵。其五十二年應蠲省分。至期候旨行「民間舊欠既經豁免嗣後每年額徵錢糧務如數全完倘完不及額或有虧空託稱民欠即責令督撫以下官員償補仍從重治罪該督撫須實心力行。期副朕惓惓愛民之意如有指稱事故」 侵「欺科派,事發之日,必嚴行究治。諭旨到日,遍示城郭鄉村,深山窮谷,咸使知悉。爾部即遵諭行。」 《特諭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三日又頒

上諭諭戶部曰:「朕宵旰孜孜、勤求民瘼。永惟惠下實」

「政,無如除賦蠲租。除每歲直省報聞偶有水旱災傷,照輕重分數豁免正供,仍加賑恤外,將天下地丁錢糧,自五十年為始,三年之內,全免一周,使率土黎庶並被恩膏。除將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及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各直省康熙五十年、五十一年地丁錢糧一概蠲免,歷年舊」 欠錢糧一并免徵外。所有江寧安徽山東江西、各撫屬。除漕項外。五十二年應徵地畝銀、共八百八十二萬九千六百四十四兩有奇。人丁銀、共一百三萬五千三百二十五兩有奇。俱著察明全免。其歷年舊欠銀二百四十八萬三千八百二十八兩有奇。亦並著免徵。計三年之內。總免過天下地畝「人丁,新徵舊欠,共銀三千二百六萬四千六百九十七兩有奇。各該督撫務須實心奉行,體朕軫念民生至意。如有侵欺隱匿,使惠不及民,借端科派者,督撫嚴行察參。督撫失察,事發之日,亦嚴加究治。諭旨到日,立即遍示城郭鄉村,咸使知悉。爾部即遵諭行。」 《特諭》。

十八日

萬壽覃恩。以承平已久、生齒愈蕃。直省人丁錢糧、以

「五十年《丁冊》,著為定額,續生人丁永免加賦。」 先是,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滿漢大學士、九卿等奉

上諭、「朕覽各省督撫等奏。編審人丁數目。並未將加」

「增之數盡皆開報今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現有人丁加徵錢糧實所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將現今徵收錢糧冊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徵收錢糧嗣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審時止將增出實數察明另造清冊題報」 朕凡巡幸地方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丁者止一人交納錢糧,或有九丁、十丁者,止二三人交納錢糧。詰以餘丁何事,咸云「蒙皇上洪恩,並無差徭,共享安樂,各安生理,優游閒居而已。」 此朕之訪問甚晰者。前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遭叛逆之變,地方殘壞,田畝拋荒,不堪目睹。自平定以來,人民漸增,相與墾種,無有遺業。或堆沙積石,難於耕「種之地間或有之其山谷崎嶇毫無棄地盡皆耕種矣由此觀之民之滋生者實多」 朕欲知人丁之數非為加徵錢糧今國帑殷裕屢歲蠲免雖至千萬凡國用所需并無遺誤不足之虞故將直省現今徵收錢糧冊內有名人丁永為定數嗣後所生人丁免加錢糧止將實數另造清冊具聞豈特有「益於民,亦一盛事也。直省督撫及有司官編審人丁時不將實數開報,特恐加徵錢糧,是以隱匿不據實奏聞朕並不為加徵錢糧,止欲知其實數耳。嗣後督撫等倘不奏明實數,朕於就近直隸遣人逐戶挨察即可得實彼時伊等亦復何詞?此事毋庸速議,俟典試諸臣出闈後,爾等會同詳加確議具奏。」

十八日

萬壽覃恩。詔「給八旗護軍校前鋒、及護軍、各一年錢。」

糧,撥什庫披甲人各半年錢糧。外省駐防兵亦照此例。其曾效力行間,年老閒住者,均加

恩賜。戶部欽奉

恩詔銀庫賞給銀數

「一、鑲黃等八旗都統,咨取每月五兩錢糧;覺羅護軍等每名各賞一年銀六十兩,每月四兩錢糧;護軍等并護軍校每名各賞一年銀四十八兩,每月三兩錢糧;漢護軍等每名各賞一年銀三十六兩,每月五兩錢糧;覺羅阿敦、梅倫等每名各賞半年銀三十兩,每月四兩錢糧;撥什庫等每名各賞半年銀二十四兩」,每月三兩錢糧。披甲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八兩,每月二兩錢糧。「匠撥什庫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二兩,每月二兩錢糧;步甲撥什庫外郎拜湯阿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二兩,每月一兩七錢錢糧;匠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兩二錢,每月一兩五錢錢糧;步甲等每名各賞半年銀九兩,每月一兩錢糧;拜湯阿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六兩,每月八錢錢糧;鞭子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四兩八錢,每月五錢錢糧。閒散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三兩。

共賞給銀二百五十六萬三千五百三十兩。一武備院咨取每月一兩錢糧,沙河氈匠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六兩。

共賞給銀一千五十六兩。

一鑾儀衛咨取鑲黃等三旗。每月二兩五錢錢糧。校尉大鼓手大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五兩

每月二兩錢糧。校尉鼓手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二兩,每月二兩錢糧;請轎民校尉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二兩,每月五錢錢糧。《七所執》

駕民校尉等,每名各賞半年銀三兩。

共賞給銀一萬二千八百一兩。

一太僕寺咨取每月一兩錢糧。左右兩翼馬群固山大阿敦、大梅倫阿敦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六兩。

共賞給銀一萬一百八十二兩。

一、《慶豐司》咨取每月一兩錢糧,牛羊群阿敦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六兩。

共賞給銀八十四兩

一、上駟院咨取每月一兩錢糧;「馬駝群阿敦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六兩,每月二兩錢糧;上都達布遜諾爾馬駝群,達里岡艾馬駝群,阿敦、大梅倫阿敦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二兩,每月一兩錢糧;阿敦、大梅倫阿敦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六兩,每月二兩錢糧」 ;醫生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二兩。

共賞給銀一萬八百八兩。

一盛京戶部咨取

盛京

三陵、并盛京等處撥什庫拜湯阿兵丁等

共賞給銀三十五萬兩

一、《查哈喇》等處,每月二兩錢糧;護軍等并護軍校,每名各賞一年銀二十四兩,每月二兩錢糧;撥什庫拿賊兵丁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十二兩,每月一兩錢糧;披甲鐵匠并蒙古閒散人等,每名各賞半年銀六兩,每月五錢錢糧;受傷閒散蒙古等,每名各賞半年銀三兩。

共賞給銀六萬三百五十七兩。

戶部欽奉

恩詔緞匹庫支給曾效力年老人等總數。

一、滿洲兵丁原曾披甲效力并年老告退人等共二千五十一名,每名各賞「山西生絹一匹、三線白布三匹。」

共賞給西絹二千五十一匹,三線布六千一百五十三匹。

戶部為欽奉

《恩詔事》: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

恩詔內開一、「《昔年存亡之秋》,在在用兵,朕所親歷。」今

「雖承平而武備不可不謹,故時加訓練,八旗兵丁盡已精銳。茲特大沛恩賜,護軍校、前鋒及護軍,各賞給一年錢糧,撥什庫披甲人,各賞半年錢糧。外省駐防之兵,亦照此例。欽此。」 相應行文直隸各省督撫、將軍,將實在駐防兵丁,查明動用現貯司庫銀兩遵照。

恩詔賞給,務使各人均霑實惠。仍將動用錢糧并兵

丁數目,造冊報部可也。

一直隸保定等十九處駐防。撥什庫披甲兵共二千一十一名。各賞給半年錢糧。

共賞銀二萬九千三百三十四兩。

一、江南駐防八旗,撥什庫三百三十六名,每名半年銀十八兩;披甲兵三千六百六十四名,每名半年銀十二兩。

共賞銀五萬十六兩

一、京口駐防八旗。撥什庫四百二名。馬兵一千五百九十八名,步兵一千名。砲手六名。隨旗當差民砲手三十四名,銅匠、藥匠四名,戈什哈三名,弓匠、鐵匠十六名。

共賞銀三萬三千五十四兩。

一、浙江駐防八旗,撥什庫三百九十二名、披甲兵二千八百八名。

共賞銀四萬七百五十二兩。

一、湖廣荊州駐防八旗小撥什庫三百三十六名、披甲兵三千六百六十四名。

共賞銀五萬零一十六兩。

一、福建駐防撥什庫披甲馬步兵丁二千四十二名。

共賞銀二萬二千七百六十兩。

一、山東德州駐防。撥什庫三十四名、披甲兵三百三名、匠人四名。

共賞銀四千二百七十二兩。

一、山西太原駐防正藍、鑲藍兩旗滿洲、蒙古撥什庫四十名,披甲兵三百七十三名,弓匠二名,鐵匠二名。

共賞銀五千二百二十兩。

一、大同右衛駐防八旗滿洲、蒙古撥什庫三百八十四名,披甲兵二千六百二十名,鐵匠一百一十二名,蒙古撥什庫兵一千三百四十三名,隨兵一十六名,永吃餉銀。閒散老人一名。

共賞銀六萬五千八百八十兩。

一、陝西西安駐防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小撥什庫前鋒壯大五百三十六名。披甲兵六千四百六十四名。又川陝總督親隨滿洲披甲四十名。共賞銀八萬七千六百九十六兩。

一、廣東駐防八旗小撥什庫三百二十名、披甲兵二千六百八十名、砲手二十四名、弓匠一十六名。

共賞銀三萬八千三百四兩。

三月十八日

萬壽大慶。特頒

《恩詔》。「欽恤刑獄,肆赦天下。凡一應罪犯,分別減等」寬

宥有差頒

詔後、

上諭三法司「立釋罪犯。」

圖記

《暢春園》至西直門。臣民建棚慶祝者、凡十有九所

為記八

暢春園花洞迤東過雙閘、至宮門前直南《五色錦》

繒大綵牆一座,結「萬壽無疆」 四字。左右大綵坊各一。過小東門,東偏有寺曰「清梵。」

諸皇子於內建

《萬壽經壇》,直壇演劇。綵臺一,旛竿二。寺外結「大綵坊。」

一有聯曰「普天共效三多祝;大地齊呼萬歲聲。」 左右綵坊一、坊外鼓亭各一。先是有

乾清宮。太監等亦於「清梵寺建。」

《萬壽經壇》寺前結綵坊,坊外夾道為綵廊,各八楹,中:

懸《百老圖》南頭仍蔽以橫坊既

「諸王經」 壇建,乃撤所設於西廠。今圖兼仍其舊也。

由清梵寺前徑南,稍折而東,曰太平莊,為直隸九府臣民慶祝界。道旁有通州進魚回民百餘人陳魚於道左。稍前過街,大綵坊一。進坊左右鼓亭一。又前,路左演劇綵臺一。臺前有淮、揚、徐沿河耆民及河兵千餘人,建「黃帳綵坊。」上書 「聖駕臨視河工,指示方略,小民豐衣足食,感戴 天恩」 等語。前列

《萬壽亭》。左右旗仗。宮燈黃繖中陳進。

上袍帽及「《土宜》食物。」又前路右有漕運旗丁數百人。

慶祝陳設與淮揚耆民同。又前夾路綵廊、左為《耕圖》,右為織圖。用絹為田夫紅女。按農桑事次第各錄

御製詩一篇,凡四十楹。又前路左竹式演劇臺一,「木。」

質而竹理。又前折而南,為「葡萄長亭。」 以綠綵為葡萄。橫蔭數畝。中設

御座旁《翼以百蝶》小軒。外周以花籬。前有小橋過橋

稍折而東,路右連像歌臺一。歌始北方,以童子結束,歌《甘涼》西音,佐以絃索。過臺為小關帝廟,有膳房,諸臣慶祝經壇。廟前為龍棚,棚前有綵坊,曰「壽齊天地。」坊左右為鼓亭。循鼓亭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鸞翔、鳳翥」,右曰「日升、月恆。」前立表棚一,旛竿五出。「日升、月恆」坊路右演劇綵臺一。稍前,路左有菴曰「興隆」,有算法人員慶祝。經壇菴前燈坊一,坊有聯曰:「百生逢此日;萬壽願齊天。」坊左右燈樓各一。直坊路右表棚一,旛竿三。又前為節節高歌臺,節節高,以童子結束,聳立人肩,從高歌舞。頗類連像,尤加恢詭云。又前連像歌臺一,路左雕木演劇臺一,前接杏花林,周遭花闌六十丈,內十番平臺一,顏曰「清音長」草亭一曰「酒市,方」草亭一曰「松峰」,六角草亭一曰「團瓢。」《右前路》右有原任包衣昂邦、馬武,同弟李榮保慶祝龍棚前建綵坊。有「經壇」 ,在通慧寺。又前路右有廟曰「皇莊關帝廟。」廟旁為松亭,又前松牆百餘丈。路左鼇山,重臺一座,高四丈五尺,周二十一丈。下演劇,上節節高歌。臺前為牡丹圃,圃下為荷池,池底以板為之,清波瀠洄,錦鱗翔泳。臺後石山矗起,林木蔚然,皆繒繭結撰者。又前為直隸臣民接。

駕處路左有坊曰《多士嵩呼》,路右有坊曰《老人華祝》。

又前為

「萬壽寶閣」,閣三層,高五丈五尺,絕鉅麗。閣前有綵坊。

曰「日華雲爛。」 坊左右為綵屏。屏下綵獅六。各高丈有二尺。直坊路右。大綵牆一座。結

「天子萬年」四字牆左表棚一,又前有包衣人鄧光乾。

張鼎升慶祝龍棚,棚外旛竿二,左右鼓亭前立綵坊曰「萬年有道。」 坊下有綵橋、過橋,旛竿四。又前路右演劇,綵臺一,鼓亭二。又前夾道綵坊二,右坊曰「萬國咸寧。」 自太平莊至此,夾道燈牆、綵廊,曲折凡三里。

經萬國咸寧坊,稍前,有綵坊曰「民和年豐」 ,進坊為蘇州臣民慶祝界。坊左鼓亭一路,右有演劇。

棕臺曰「雲中天樂」 、臺脊、棕結「衢歌巷舞」 四字、又前為

皇棚綵簾四映。周簷為黃幔三層、下繞以朱欄。中設 御座。座旁《大理石》屏二。後設紅哆囉呢幔、金書九、如

詩棚後闢小軒五楹,陳設文玩盆花,左右園林小景。曲廊橫亙,竟左有松亭曰「雲生松棟。」 竟右有柏亭曰「翠柏長春。」 亭外雜植桃李,掩映飛動。前建大綵坊曰「聖壽同天」 ,有聯曰:「萬年人慶長生節;三月天開四海春。」 坊左右為燈廊,中設慶祝表屏。坊前有耆老貢獻土物百盤。坊下綵橋一,左右小紅橋二。過綵橋,路右大綵牆一座,廣四丈,綵結大「壽」 字五,左右為抱角燈棚。又前路右有演劇棕臺,曰「萬國歡心」 ,臺脊棕結「民安物阜」 四字。直臺路左為耆老接。

駕棚前、設

龍亭御仗旗,繖後張百壽黃幔,長三丈,繡「壽」字百圖。

御輦直。

皇棚前,羽葆翠華,照曜雲日。臣民皆跪,衣冠萬眾,魚

「鱗相切,彌望無際。」 耆老執《爵上》,

《萬歲壽》。

天顏有喜。又前過街綵坊,一曰「四海昇平坊。」右鼓亭。

一、自「民和年豐坊」 至此,夾道綵廊四百楹,花檻燈牆繽紛浩鬧,計長一里半。

過四海昇平坊,為江南江、常等十三府慶祝界。路右有候選、候補官員,建黃棚一,內設

《萬壽圖》屏金書「壽」字各體者「萬」,左右鼓亭各一,又前。

《路左》,為松江府在籍諸臣及耆民慶祝

皇棚一座。左右綵廊、直棚路右、為表棚。又前夾路綵

坊二:左曰「六合同春」 ,右曰《萬年一統》。又前路右為演劇綵臺,又前為小景棕亭,亭前為花籬,駭綠紛紅,蔓延二十餘丈。又前路左為十三府慶祝。

皇棚中設

御座前、陳古鼎、《蟠桃》《長生花》《萬民宴》《萬民衣》、左右綵

廊,木施陛楯,右平左墄,高數尺。棚前大綵坊曰「天子萬壽」 ,有聯曰:「皇極建而歲月日時無易,聖德大而祿位名壽並隆。」 棚左右松柏亭各一,花架四,外周以綵廊。廊外左右鼓亭直坊。路右為表棚,棚左右燈樓各一。又前路右演劇臺一。又前夾道綵坊二,左曰「舜日光華」 ,右曰「堯天浩蕩。」 徑兩坊間,折而東,路左有菴曰「百祥。」 自四海昇平坊至此,燈廊花檻數百楹,紅橋二十一,花樹數百計,長一里半。

百祥菴前有綵坊曰《敷天湛露過坊》,為浙江臣民慶祝。界坊左有《通州坐糧廳慶祝》。

龍亭,設大鼎一,龍燭二,燭長丈。又前有《通漕七省旗》。

丁陳設慶祝

龍亭、香亭,又有《一統萬年清亭》。「萬年清」草名高尺餘。

葉菁蔥可愛,四時不凋,一名「千年運。」 又前有過街綵坊曰「天長地久。」 過坊路右演劇綵臺一。又前有過街綵坊曰「皇州春色。」 過坊路右有扮演故事臺,演《海上群仙》。又前有過街綵坊曰「萬壽同天。」 過坊路左為

皇棚。顏曰「太和元氣。」中設

御座旁引兩廊。雜陳古玩。廊外左右鼓亭前建綵坊。

曰「瑞現星樞。」 直坊路右,燈棚一,棚左右《故事》:臺二,左三星,右「五老。」 又前有過街坊,曰「海晏河清。」 過坊路左為浙江耆民接

駕棚又前路右《故事》臺一,演《瑤池仙樂》。又前有四角。

擊壤亭,中設玻璃屏,書《擊壤頌》。又前有過街綵坊,曰「一人有慶。」 過坊稍折而東,路右有廟,曰茶棚、關帝廟。廟前為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慶祝經棚。棚前有綵坊,曰「聖壽天齊」 ,左右為鼓亭、直坊,路右為表棚。又前路左有綵坊,曰「瑞葉青陽。」 過街綵坊曰「增輝紫極。」 過坊路左有演劇綵臺,曰「萬國謳歌。」 又前香亭一,夾道「鼓亭二。」 自百祥菴至此,曲檻花廊,計長一里半。

由茶棚關帝廟東行,有過街綵坊曰「萬福攸同」 ,進坊為福建、山東、江西、河南、廣東、廣西六省臣民慶祝界。路左為耆老接

駕棚路右,演劇綵臺一。又前路左,木龍亭一,亭八角。

《前柱金龍》,對蟠鱗爪《騰櫻》《飛動中設》。

御座左右燈廊雙引。前闢捲棚五楹。棚前有大綵坊。

高三丈餘,木幹綵章,流蘇瓔珞,藻繡綸連,下接於地,顏曰「萬壽。」有聯曰:「兩地參天,日月岡陵開壽域;錫疇斂福,鳳麟河嶽獻禎符。」匾聯皆銅質洗磨如鏡光,閃爍奪目,麗日燭之,不可迫視。坊下綵獅二,尤猙獰。亭左右各闢小園,花闌周數畝,圜窗曲徑,杳窱相通。牡丹荼丁香桃李諸名花,森發條豎,各建小軒,珠燈密布,與花柳映

發爭妍出花闌由

萬壽坊前過小橋直坊路右為表柵棚,左右鼓亭各

一。又前路右有重樓曰「金聲玉振」 ,上懸名燈,下奏十番清樂。又前松亭一,亭下三面周以花闌。又前路左有綵坊曰「厚德無疆。」 又前路左八角演劇臺一,有聯曰:「天樂動南薰,彩鳳高臨青玉案;瑤池供壽酒,彤雲輕護紫霞杯。」 路右六角演劇臺一。又前路左牡丹棚一,路右柏亭一。又前路左有燈樓曰「光被四表。」 過樓稍折而東,地名「大柳樹」 ,有古柳一株,萬絲拂空,垂蔭盈畝。自「萬福攸同」 坊至此,綵廊數百楹,間以荔牆,繡錯綺分,計長三里。

過大柳樹,有過街綵坊曰「風動時」 雍進坊,為四川、陝西、山西、湖廣、貴州、雲南六省臣民慶祝界。路左五綵重臺一,上以絹製群仙,下陳設古玩。過臺稍折而南,有綵坊曰「羲軒風景。」 路左有綵坊曰「德洋恩溥。」 又前路左柏亭一,路右棕亭一。又前路左有燈樓曰「萬物皆春。」 路右演劇臺一,又前路左為

皇棚。棚據高地,俯視平疇。澶漫靡迤,陛楯鬱律歷級。

而上三階重軒,鏤檻文㮰,干霄蔽日。中設

御座前列粔籹如壽桃者數千。棚外大綵坊曰《萬邦》。

「惟慶。」 有聯曰:「天申命用休,四方來賀;皇建其有極,萬福攸同。」 左右鼓亭一,直坊綵橋一。橋三洞經以綵闌,鴈翅參差,望之屹然如偃月垂虹,蜿蜑數丈,觀者訝為神速。蓋木質,施以丹繪,儼然石梁也。棚左右龍旗二,竿絕高,縹緲拂霄漢。直坊路右十番綵臺一,臺前表棚一。又前路左有燈樓曰「光華復旦。」 又前有演劇綵臺曰「鈞天廣樂。」 又前夾道綵坊二,左曰「三台玉燭」 ,右曰「八表金甌。」 又前有清音臺,曰「萬籟和鳴。」 又前有過街綵坊,曰「華渚神光。」 出坊有寺曰「慈獻」 ,自大柳樹至此,綵廊數百楹,繡栭雲楣,曲折參差,長三里。過慈獻寺,有寺曰「隆昌」 ,有長蘆,眾商人於寺前建慶祝。

皇棚,棚前有綵坊曰「萬年景運」,直坊為牓棚,棚左右:

鼓亭一。又前路右,故事臺一,演木公金母諸仙。又前路左,節節高歌臺一。又前路右,為小花園,園中六角亭一。又前夾道演劇臺二,鼓亭二。過亭綵坊二,左曰「六龍時御」 ,右曰「天地同春。」 又前路左,有寺,曰「廣通」 ,有五旗。

諸王建慶祝經壇於內寺前,綵坊三:中曰《德配乾》。

《坤》左曰「壽同悠久」 、右曰「福並升恆。」 左右折而前,過街綵坊各一,右坊外路,右為

諸王接

駕處直中坊路右,牓棚一,旛竿五。棚後迤右演劇綵

臺一又前路左有廟曰「天仙。」 過天仙廟為真武廟。有巡捕三營將校建慶祝經壇於內。廟前為

龍亭,亭中以童子演《八仙》,陳蓬瀛仙樂,左右綵坊一:

左曰《萬年玉曆》,右曰「三祝華封。」直亭有綵坊曰「悠久無疆。」稍前有菴曰「五聖菴」,旁牓棚一。又前路左有演劇綵臺曰「萬年歡。」又前路右有西直門,市民建綵坊曰「共樂堯天。」徑南有綵坊曰「天子萬福。」近坊折而東,有綵坊曰「萬年景福。」有經壇,在元靜觀。出坊過石橋,有過街大綵坊,曰「普天同慶。」過坊進西直門,有過街大綵坊,曰「萬國來朝。」則皆提督九門步軍統領。隆俄多所建也,圖中:

大駕鹵簿始於此。迤𨓦夾道、直接太平莊。

自西直門至

神武門,臣民建棚慶祝者,凡三十有一所、為《記》四

進西直門過「萬國來朝坊。」 路左樺皮廠衚衕內有廟曰「西三官廟。」 有吏戶二部尚書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臨街設

《龍亭一》亭前有綵坊,曰「天成地平坊」,左右鼓亭、循亭。

折而前,過街綵坊各一,左曰「華祝三多」 ,右曰「嵩呼萬歲。」 路右直兩坊間綵坊一。坊後燈樓一。樓下為牓棚,棚後旛竿五。棚左演劇綵臺一。又前路右馬香兒衚衕內有廟曰「關帝廟。」 有西四旗前鋒統領、護軍統領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臨街結綵坊三,中曰「天人胥慶」 ,左曰「金闕垂光」 ,右曰「瑤池獻壽。」 坊前綵結須彌座。座上為

萬壽景命亭亭後設金書「百壽」字,圍屏左右堆紗屏。

各一。屏外為鼓亭,亭外周以綵牆,廣十有七丈。循牆折而前,為過街,綵坊二,左曰「德邁古今」 ,右曰「道參天地。」 直中坊路右牓棚一,旛竿五。棚右有五綵重臺,曰「祝堯歌舜。」 臺高六丈,廣稱之。下演劇,上放飛鳥。棚後有

皇十四子小綵坊二。又前路右有寺曰「崇壽。」 有寧壽宮。太監等建慶祝經壇於內寺前。

皇棚一。棚外有大綵坊、曰「慶洽天人坊。」左右鼓亭、循

亭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運獻長庚》,右曰「天

開壽域路左,牓棚一,旛竿五。又前路左北草廠內有菴曰「萬福。」 有

寧壽宮老福金建慶祝經壇於內,臨街建。

皇棚,棚外綵坊三:中曰「建中、《錫福》」,左曰「《雨順》《風調》」,右。

曰「日升川。」 至左坊外鼓亭一折而前有過街綵坊,曰「堯天舜日。」 右坊外鼓亭一折而前有過街綵坊,曰「景星慶雲。」 路右牓棚一,旛竿五。棚左右有綵坊,左曰「春臺」 ,右曰「壽域。」 出「堯天舜日」 坊,有放生綵臺,日放鳥雀無算。廠內又有寺,曰「萬壽。」 有內務府正黃旗包衣參領以下,護軍以上。建慶祝經壇於內,臨街建

皇棚一。棚外八字綵牆、中闢圜門。門外綵亭一。左右

鼓亭旛竿各一。前結大綵坊三,中曰「允執厥中」 ,左曰「群黎歡慶」 ,右曰「列聖鑒臨。」 左右折而前,過街綵坊各一,左曰「祥洽萬方」 ,右曰「壽同南極。」 直兩坊間。路右牓棚一,旛竿七,出「祥洽萬方」 坊,演劇綵臺一。又前路左有廟曰東三官廟,有大理寺、太常寺卿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臨街建八角。

《萬壽松》樓左右松棚各一,棚右演劇,綵臺一,《樓前鼓》

亭二。過亭綵坊三,中曰「萬國尊親」 ,左曰「慶集三辰」 ,右曰「德周。」 八表左右折而前,過街綵坊各一,左曰「七曜騰輝」 ,右曰「五雲絢采」 ,直兩坊間。路右牓棚一,旛竿七,棚左右松棚各一。又前路左有觀曰「崇元」 ,有正黃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以下,建慶祝經壇於內。臨街為經棚,棚左右為鼓亭。前建綵坊三,中曰「聖壽無疆」 ,左曰「慶洽同文」 ,右曰「光昭大象。」 左右折而前,為過街綵坊,左曰「道超九聖」 ,右曰「德覆萬方。」 直兩坊間。路右牓棚一,旛竿五,出《道超》、九聖坊,過石橋,路左演劇臺一,臺左右綵結海山,如赤城霞起,巑岏可觀。又前路左有寺,曰北廣濟寺,有禮部、刑部、國子監、光祿寺、鴻臚寺。尚書、祭酒、卿以下諸臣,建經棚於內寺外。左右鼓亭一。前結綵坊三,中曰「壽節天開」 ,左曰「咸歌舜曰」 ,右曰「同祝堯年。」 左右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百祿是荷」 ,右曰「萬福來同」 ,直兩坊間。路右牓棚一,旛竿五:「萬福來同。」 坊外演劇綵臺一。過此為新街口,折而南矣。

由新街口折而南,路右有寺曰「祝壽」 ,有兵、工二部尚書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寺外。左右鼓亭前結綵坊三,中曰「文武聖神」 ,左曰「寶曆弘長」 ,右曰「金甌永固。」 左右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皇仁廣運。」 出坊演劇綵臺一,右曰「帝德覃敷。」 直兩坊間。路左為牓棚,棚前。

《上諭》《龍亭一》、 內書上諭「棚後旛竿五。」又前路右有寺曰

龍泉。有都察院、通政司、太僕寺,順天府六科及宛、大二縣、五城兵馬司諸臣,建慶祝經棚於內寺外左右鼓亭。前結綵坊曰「日麗星輝。」坊前大綵坊三:中曰「天開壽域」,左曰「九龍洽聖」,折而前為過街綵坊,曰「瑞靄千門。」右曰「五緯聯光。」折而前為過街綵坊,曰「春明九陌。」直兩坊間,路左牓棚一,旛竿五,出「春明九陌」坊。路左演劇臺一。又前路右有東四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以下,建百老獻壽臺,顏曰「南天門。」臺九級扮百老人,各執金「壽」字,層累而上。有經壇,在大佛、延禧、法華、「境靈」 四寺。又前路右帽兒衚衕內有廟,曰關帝廟。有東四旗前鋒統領、護軍統領以下,護軍以上,建慶祝經壇於內衚衕口。有綵坊曰「同登仁壽。」出街有綵坊,曰「太平。」有象坊。前鼓亭二,右有綵坊,曰「金輪現采。」左有綵坊,曰「寶曆呈祥。」又左有綵坊,曰「翠柏長春。」左右過街綵坊二,左曰「乾坤交泰」,右曰「宇宙同春。」旛竿各二,直兩坊間。路右牓棚十六楹,棚前綵亭二,棚後旛竿十四,出「乾坤交泰坊。」路右演劇臺一。路左綵坊三,中曰「集聖大成」,左曰「大地山呼」,右曰「鈞天雅奏。」又左有過街綵坊曰「日麗天衢。」又前路右有寺曰「寶禪」,有九門。步軍統領以下將校建慶祝經壇於內。寺前綵坊一,曰「卿雲五色。」稍折而左,有綵坊曰「寶曆萬年。」出街。大綵坊一,曰「九州。」向化坊前鼓亭二,左右過街綵坊各一,左曰「瑞輯、共球」,右曰「祥開、景慶。」直兩坊間,路左牓棚一,旛竿五。「《瑞輯》、共球。」坊外,路右演劇綵臺一,出《祥開》《景慶坊》。又前路右有寺曰「普慶」,有內閣、翰林院、詹事府、中書科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有綵坊曰「聖人首。」出寺外為經棚,左右鼓亭。棚前綵坊三,中曰「化日舒長」,左曰「德輝三五」,右曰「道煥古今。」過街綵坊二,左曰「就日瞻雲」,右曰「參天贊地。」直兩坊間路左牓棚一,旛竿五出「《參天》贊地。」坊外演劇綵臺一。又前路右石碑衚衕內有寺曰「西方」,有鑲紅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以下,建慶祝經壇於內。寺前有綵坊曰「萬年鴻祚。」稍前有綵坊曰「南極呈祥」,出衚衕

左右鼓亭前結綵坊三,中曰「與天齊壽。」 過街綵坊二,左曰「九天花雨」 ,右曰「萬國衣冠。」 直兩坊間。路左牓棚一,旛竿五,出萬國衣冠坊外。路左演劇臺一。又前路右有菴曰「般若」 ,有鑲藍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以下,建慶祝經壇於內。菴前綵坊一。左右鼓亭前結綵坊三,中曰「乘乾景運」 ,左曰「玉曆凝休」 ,右曰「皇圖永固。」 左右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聖德光華」 ,右曰「皇仁浩蕩。」 路左兩坊間為牓棚,棚內

《萬壽詩》屏二棚後旛竿五出,《皇仁浩蕩坊》路右演劇。

《綵臺》一,又前為毛家灣。路左有副都統賴都母吳蘇氏接。

駕龍亭一,又前為街心觀音菴,有大市,街北小民建。

慶祝經壇於內菴外,經棚一,旛竿二。又前路右有廟,曰「真武。」 有正紅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以下,建慶祝經壇於內廟前。綵坊三:中曰「壽嶽巍峨」 ,左曰「萬年永命」 ,右曰「九德當陽。」 坊前綵門一,左右為綵牆,牆左右為鼓亭。循鼓亭折而前,過街坊二,左曰「四海騰歡」 ,右曰「六符御極。」 直兩坊間,路左為牓棚,棚後旛竿五。出《六符》。御極坊。路左面北演劇臺一。臺以五色繒帛結為流蘇網戶,當目輒嵌小鏡,燦若千星,亦奇觀也。又前路右有廟,曰雙關帝廟,有直省督撫提鎮率所屬來京諸臣,建慶祝經壇於內。廟前綵坊曰「萬方仁壽。」 坊前鼓亭、旛竿各一,左右為綵牆,近牆綵坊一,綵亭二。左右過街綵坊二,左曰「河山永固」 ,右曰「雲日增輝」 ,直兩坊間。路左為牓棚,棚後旛竿五出,《雲日增輝》坊。路右演劇綵臺一。又前路左有寺曰「栴檀」 ,有

莊親王建慶祝經壇於內臨街為

皇棚,棚外綵坊三:中曰「雲開兜率」左,曰「《花連上苑》右。」

曰「樂應」 中和坊左右鼓亭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天衢耀彩」 ,右曰「輦路嵩呼」 ,直兩坊間。路左為牓棚,棚後旛竿五。左右綵坊二,左曰「盛德凝圖」 ,右曰「鴻庥協極。」 出天衢,耀彩坊。路左演劇,綵臺一。又前為四牌樓。圖中旗手衛樂器自此陳設,直至西安門。

四牌樓徑南,市民夾道為燈廊百餘楹,有過街綵坊曰「慶洽無疆」,竟南頭有坊曰「恩光普被。」出恩光普被坊,路左有寺曰「普恩。」 有宗室阿哥,建慶祝經壇。近坊折而東,有過街綵坊,曰「如日之升」,圖中陳設鹵簿始此,巨象神駒與

御輦間列、望之如山嶽、如雲霞然。又《前過街綵坊》曰:

物。被仁風。過坊路左有廟曰「關帝廟。」 有西安門外小民建慶祝經壇於內。廟前有綵坊。曰「九州同慶」 直坊路右有綵坊曰「萬靈效順。」 又前為

皇城西安門。

進西安門路左西十庫口。內有上三旗、三十家包衣人因天王殿舊址建寺諷經慶祝。

萬壽。奉

敕賜名「慈雲」寺前夾道新植松柏百餘株,臨街為綵

坊曰「福祿來同。」 坊左右鼓亭,亭外濟貧錢棚,循棚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八方壽域」 ,右曰「一氣鴻鈞」 ,直兩坊間。路右為演劇綵臺,臺左為「濟貧餅棚」 ,右為牓棚。棚後旛竿六出「一氣鴻鈞。」 坊路左有包衣婦女千百人於此接

駕又前路左有包衣三旗、廣儲司人員慶祝。綵坊曰

卜年兆億,左右鼓亭一。循鼓亭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乘六御乾》,右曰《兼三出震》,右綵坊內路。左演劇,綵臺一。有經壇,在三佛寺。出左坊稍前,路左有內務府官學教習及官學生慶祝。綵坊曰「五福、陳疇」,左右鼓亭。循亭折而前,為過街綵坊,左曰「大德」、「曰生」,右曰「至誠、無息」,直兩坊間。路右為牓棚,棚後旛竿三。有經壇在清涼菴出《大德》曰「生坊。」稍前,路左有古北口,大糧莊頭等建演劇綵臺一,左右為過街綵坊,左曰「人壽年豐」,右曰「時和世泰。」有慶祝經壇在靜默寺《出人壽年豐坊稍前路左有。二月分新選諸臣建慶祝》

皇棚,棚為六角。飾以五彩。左右《六角。鼓》亭,前結大綵。

坊曰「太平景象。」過街綵坊二,左曰「億萬斯年」,右曰「受天之祜」,直兩坊間。路右牓棚一,旛竿五。有「經壇」 ,在興隆寺後殿。出「億萬斯年坊。」又前為金鼇玉蝀橋。過橋由團殿後折而北,登堆雲積翠橋。望隔河西北有寺曰「栴檀。」有上三旗內大臣,延喇嘛千眾,建慶祝經壇於內。梵聲殷地,幢影拂空,縹緲隱現間。過橋有寺曰「白塔」,有上三旗包衣佐領等,建慶祝經壇於內。壇前大綵坊曰健配天行坊外左右鼓亭。由堆雲坊北折而東,路左為經棚,棚左右為燈棚。折而前,過街綵坊二,左曰「瑞葉斗樞」,右曰「光流華渚」,直兩坊間。路右為演劇綵臺,出「《瑞葉》斗樞」坊。稍折而北,路右有

御前太監等設接。

駕龍牌儀仗。又前有過街綵坊曰「菁蔥佳氣過坊路。」

右有演劇綵臺,遙望西岸團殿,東有鑲黃、正白二旗,包衣護軍、參領以下將校演劇綵臺,若相應和焉。二旗有「慶祝經壇」 ,在興隆寺前殿。又前過石橋,進雪池紅門夾道燈廊數百楹,半道左右鼓亭各一。又前,有過街綵坊,曰「誕膺多福。」過坊夾道綵坊二:左曰「翠籙凝庥」,右曰「紫苞肇泰。」又前,僧道經棚各一,夾道綵牆,直接景山、南瞻。

禁城雙闕,聳出霄漢。北顧五龍亭,波光森動。周遭

繡幕相連,笙歌互起,金石千聲,雲霞萬色,蓋莫能殫述焉。

是時,京城內外,金碧相輝,錦綺相錯,華燈寶炬,霏霧氤氳,彌漫周匝。其

輦路所經。既已繪圖、系之以記。至於

《翠華》未歷之境,慶祝同心,幾無隙地。若《海淀》,則有

上清正一嗣教真人張繼宗、建金籙醮壇於永寧觀。翰林院編修高輿、率領浙江耆老三百餘人、建千佛道場於

萬壽寺,《地安門外》則有。

養心殿武英殿

「御書」處景山玻璃廠各監造諸臣建「《經》壇」於「藥王廟。」

正陽門內則有太醫院諸臣建經壇於衙門內。外城則有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以下諸臣,行人司司正以下諸臣,各建經壇於衙門內。「候補候選諸臣三百九十二員。」 建經壇於仁威長壽觀正陽門外,士民商賈萬餘人,建經棚於珠市口。「郊畿則有兩淮商人集黃山僧眾,建經壇於西頂廣仁宮,莫不樹坊立木」 ,張樂然燈寶榭層樓成於俄頃宮牆綺陌忽改常觀至於溢巷闐街肩摩轂擊琳宮梵宇繙瓊籤貝葉之篇火樹銀花放鐵鎖星橋之禁周遭百里延歷數旬萬戶千門繁絲脆竹深坊小巷繡額珠簾雖游騎輕車莫能窮際誠非丹青所及詳毫翰所勝載矣。

先是三月初二日

上自霸州回鑾。有

旨云:「朕昨進宮見臣民慶賀為朕祈福者不計其數。」

朕若先知,必令止之。今已成矣,難毀眾志。其即傳之各處,必祈雨暘時。若萬國咸寧,為先大哉。

王言:「真天地父母之心也!」等。伏惟《自古》聖人繼天,

立極,將建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壽。是以三皇踰萬,五帝盈百。孔子曰:「大德者必得其壽。」 理固然也。稽古華封祝堯,首曰「聖人多壽。」 《書》言「欲至萬年」 ,《詩》稱「萬壽無疆。」 蓋上之深仁厚澤,所以壽身壽世者,既久且長,而臣民忠愛其君之甚,無可以報稱者,亦惟有祝君壽考而巳。若夫緣情之禮,因時而作,竭臣子之情,顯「邦家之慶。」 紀乃誕日,崇以美名,聖節所由昉也。有唐開元十七年降誕節,宴百僚於花萼樓。丞相源乾曜、張說率百官上表,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著之《令甲》,布於天下,咸令宴樂,休假三日。群臣是日獻甘露醇酎,上萬歲壽酒。王公戚里進金鏡綬帶,士庶以絲結承露囊,更相遺問,村社將壽酒宴樂,唐開元之治,號稱絕盛,然典禮不過如此。降至有宋,《壽寧》、天申、瑞慶諸節,歲脩故事,盛典無聞。未有合千八百國之歡心,聚四海九州之方物,稱觥獻斝,隨

輦路而樂《太平》。飛閣雕甍,遍康衢而邀

《聖豫》。

王言:「雖曰勿亟,民心自切。」子來如

「今日之盛者也。」 蓋我

皇上道集大成,化超隆古。四海臣民登仁壽者五十

餘年於茲矣。平時天施地生。所以益民者既已無方。乃恭逢

大慶。愈沛鴻施。典禮方行軫念。雨暘不忘。萬國益動。

而《巽》「日進無疆」 ,固宜普天率土莫不尊親,航海梯山極於無外;而衢歌巷祝,直接陶唐氏之風也。然則是圖也,即《豳風》繪屏,猶不足以擬其美盛,又豈王會職貢所能仰希萬一也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