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2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二十八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水災部彙考六

  宋二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十四則 孝宗隆興二則 乾道八則 淳熙十四則 光

  宗紹熙四則 寧宗慶元五則 嘉泰三則 開禧三則 嘉定十三則 理宗寶慶一則

  紹定二則 端平一則 嘉熙二則 淳祐六則 寶祐三則 開慶一則 景定二則 度

  宗咸淳四則

  金太宗天會一則 熙宗天眷一則 世宗大定八則 章宗明昌二則 宣宗貞祐一則

    興定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元一世祖至元二十五則 成宗元貞二則 大德十一則

庶徵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水災部彙考六[编辑]

宋二[编辑]

高宗建炎二年春東南郡國水[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二年閏月, 徽、嚴州水害稼。

紹興三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年七月丙子,泉州水溢,壞城。」 紹興五年秋,西川郡國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六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冬,饒州雨 水,壞城四百餘丈。」

紹興十四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十四年五月「丙寅,婺州大水。是月 嚴、信、衢、建四州大水。」六月乙未,振江浙、福建被水之 民。 按《五行志》,十四年五月「乙丑,蘭溪縣巿中夜水 暴至。死者萬餘人。」

紹興十六年,江溢。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潼川府 東南江溢,水入城,浸民廬。」

紹興十八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八月,紹 興府明婺州水。

紹興二十三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二十三年「六月己卯,潼川大水。秋 七月壬辰,寬理平江府、湖、秀二州被水民夏稅。九月 甲午,振潼川被水州縣,仍蠲其賦」 按《五行志》:二十 三年,「金堂縣大水,宣州大水,其流泛溢至太平州。七 月,光澤縣大雨,溪流暴湧,平地高十餘丈,人避不及 者皆溺,半時即平。」

紹興二十七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鎮江、 建康、紹興府、真、太平、池、江、洪、鄂州、漢陽軍大水。 紹興二十八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二十八年八月「己丑,檢放風水災 傷州縣苗稅,仍振貸饑民。」九月癸未,蠲平江、紹興、湖 州被水民逋賦 按《五行志》:二十八年六月「丙申,興、 利二州及大安軍大雨,水流民廬,壞橋棧,死者甚眾。 九月,江東、淮南數郡水,浙東西沿江海郡縣大風水, 紹興府、湖、常、秀、潤為甚。」

紹興二十九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二十九年秋七月戊戌,「福州大水」 按《五行志》,二十九年七月「戊戌,福州水入城,閩、候 官、懷安三縣壞田廬舍,官吏不以聞,憲臣樊光遠坐 黜。」

紹興三十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年五月辛卯,臨安、於潛、安吉 三縣大水。」

紹興三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十一年八月, 「建始縣大水,流民廬,死者甚眾。」

紹興三十二年,淮溢,山水暴涌。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二年四月,「淮水暴溢數百里。 漂沒廬舍人畜。死者甚眾。」 按《五行志》,三十二年六 月,「浙西郡縣山涌暴水。漂民舍。壞田覆舟。」

孝宗隆興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兩浙大水,江東大水,悉 蠲其租。」 按《五行志》:「隆興元年八月,浙東西州縣大 風水,紹興、平江府、湖州及崇德縣為甚。」

隆興二年大水按《宋史孝宗本紀》,二年六月丁丑,賑江東兩淮被水 貧民。八月辛巳,詔振淮東被水州縣 按《五行志》,二 年七月,平江、鎮江、建康、寧國府、湖常秀池、太平、廬和 光州、江陰、廣德、壽春無為軍、淮東郡皆大水,浸城郭, 壞廬舍圩田軍壘。操舟行巿者累日,人溺死甚眾。越 月,積陰苦雨,水患益甚,淮東有流民。

乾道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道元年六月, 常、湖州水壞圩田。」

乾道二年,大水,海溢。

按《宋史孝宗本紀》,「二年八月丁亥,溫州大水。九月辛 亥,遣官按視溫州水災,賑貧民。」 按《五行志》:「二年八 月丁亥,溫州大風,海溢,漂民廬舍鹽場,龍興朔寺覆 舟,溺死二萬餘人,江濱胔骼尚七千餘。」

乾道三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三年六月辛卯,振泉州水災。是歲 兩浙水,振之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廬、舒、蘄州水壞 苗稼,漂人畜。七月己酉,臨安府天目山湧,暴水決臨 安縣五鄉民廬二百八十餘家,人多溺死。」八月,湖、秀 州上虞縣水壞民田廬。時積潦至于九月,禾稼皆腐。 江東山水溢,江西諸郡水,隆興府四縣為甚。

乾道四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四年秋七月癸亥,徽州大水。辛未, 衢州大水。」 按《五行志》,「四年七月壬戌,衢州大水,敗 城三百餘丈,漂民廬孳牧,壞禾稼,諸暨縣大水害稼, 江寧、建康府水。」是歲饒信亦水。

乾道五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五年冬十月戊子,振溫、台二州被 水貧民。 按《五行志》,「五年七月丁巳,建寧府瑞應場 大漈、山棗等山,暴水湧出,漂民廬,溺死甚眾。是歲夏 秋,溫、台州凡三大風,水漂民廬,壞田稼,人畜溺死者 甚眾,黃巖縣為甚,郡守王之望、陳巖肖不以聞,皆黜 削。」

乾道六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六年,兩浙、江東西、福建水。」 按《五 行志》:「六年五月,平江、建康、寧國府、溫、湖、秀、太平州、廣 德軍及江西郡大水,江東城市有深丈餘者,漂民廬, 湮田稼,潰圩堤,人多流徙。」

乾道八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八年四川水。」 按《五行志》,「八年五 月,贛州、南安軍山水暴發,及隆興府、吉筠州、臨江軍 皆大雨水,漂民廬,壞城郭,潰田害稼。六月壬寅,四川 郡縣大雨水,嘉眉邛屬州、永康軍及金堂縣尢甚,漂 民廬,決田畝。」

乾道九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戊午, 建康、隆興府、嚴、吉、饒信、池、太平州、廣德軍水漂民居, 壞圩湮田,分水縣沙塞四百餘畝,采石流民多渡江。 六月,湖北郡縣水。」

淳熙元年江潮溢[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熙元年七月 壬寅、癸卯,錢塘大風濤,決臨安府江隄一千六百六 十餘丈,漂民居六百三十餘家,仁和縣瀕江二鄉壞 田圃。」

淳熙二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二年九月乙酉,振恤淮南被 水州縣。」

淳熙三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三年,紹興府、台、婺州水,振之 按 《五行志》:「三年八月辛巳,台州大風雨,至于壬午,海濤 溪流合激為大水,決江岸,壞民廬,溺死者甚眾。癸未, 行都大雨,水壞德勝,江漲北新三橋及錢塘、餘杭、仁 和縣田,流入湖,秀州害稼。浙東西、江東郡縣多水,婺 州會稽、嵊、廣德軍、建平三縣尢甚。」

淳熙四年,大水,江溢。

按《宋史孝宗本紀》,四年劍州水,振之 按《五行志》,「四 年五月庚子,建寧府福南劎州大雨水,至于壬寅,漂 民廬數千家。己亥夜,錢塘江濤大溢,敗臨安府隄八 十餘丈。庚子又敗隄百餘丈。明州瀕海大風海濤,敗 定海縣隄二千五百餘丈。鄞縣隄五千一百餘丈,漂 沒民田。九月丁酉戊戌,大風雨駕海濤,敗錢塘縣隄 三」百餘丈。餘姚縣溺死四十餘人,敗隄二千五百六 十餘丈,敗上虞縣隄及梁湖堰及運河岸。定海縣敗 隄二千五百餘丈,鄞縣敗隄五千一百餘丈。

淳熙五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戊辰, 古田縣大水漂民廬,圮縣治巿橋。閏月己亥,階州水 壞城郭。乙巳,興化軍及福清縣及海口鎮大水漂民 廬、官舍、倉庫,溺死者甚眾。」

淳熙六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六年,溫、台州水。」 按《五行志》:「六年
考證
夏,衢州水。秋,寧國府溫、台、湖、秀太平州水壞圩田,樂

清縣溺死者百餘人。」

淳熙七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七年五月,袁州分宜縣大水,蠲其 稅。」

淳熙八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八年七月壬辰,嚴州大水,漂沒民 居萬九千五百四十餘家,壘舍六百八十餘區。紹興 府大水,五縣漂浸民居八萬三千餘家,田稼盡腐,漁 浦敗隄五百餘丈,新林敗隄通運河。」是歲,徽、江二州 亦水。

淳熙十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年,福、漳、台、信、吉州水。」 按《五行 志》,「十年五月辛巳,信州大水入城,沈廬舍市井。襄陽 府大水,漂民廬舍,蓋藏為空。」江東、浙東數郡亦水。八 月辛酉,雷州大風,激海濤,沒瀕海民舍,死者甚眾。九 月乙丑,福、潭州大風雨,水暴至。長溪、寧德縣瀕溪聚 落、廬舍人舟皆漂入海,漳城半浸沒八百九十餘家。 丁卯,吉州龍泉縣大水,漂民廬,壞田畝,溺死者眾。 淳熙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一年秋七月癸丑,以浙西、江東 水,禁諸州遏糴。是歲,江東、浙西諸州水」 按《五行志》: 「十一年四月,和州水,湮民廬,壞圩田。五月丙申,階州 白江水溢,決隄圮城,浸民廬、壘舍、祠廟、寺觀甚多。建 康府、太平州水。六月甲申,處州龍泉縣大雨,水暴出, 浸民巿舍,壞杠梁匯田,害稼。七月壬辰,明州大風雨, 山」水暴出,浸民市圮、民廬舍,覆舟殺人。

淳熙十二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二年九月「丙戌,詔恤湖州、台州 被水之災。」 按《五行志》:「十二年六月,婺州及富陽縣 皆水浸民廬舍,害田稼。八月戊寅,安吉縣暴水,發棗 園村,漂廬舍寺觀,壞田稼殆盡,溺死者千餘人。郡守 劉藻不以聞,坐黜。」是歲,鄂州是夏徂冬,水浸民廬。九 月,台州水。

淳熙十四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三月辛 未,汀州水漂百餘家,軍壘六十餘區。」

淳熙十五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五年,江西、湖北、兩淮、建寧府、徽 州水。五月己未,祁門縣大水。 按《五行志》:「十五年五 月,淮甸大雨水,淮水溢廬舍,濠、楚州、無為、安豐、高郵、 盱眙軍皆漂廬舍、田稼,廬州城圮荊江溢。鄂州大水, 漂軍民壘舍三千餘。」江陵、常德、德安府、復、岳、澧州、漢 陽軍水。戊午,祁門縣群山暴匯為大水,漂田禾、廬舍、 冢墓、桑麻、人畜什六七,浮胔甚眾,餘害及浮梁縣。六 月,建寧、隆興府、袁、撫州、臨江軍水,圮民廬。七月,黃巖 縣水敗田,瀦《番易》湖,溢番易縣,漂民舍、田稼,有流徙 者。

淳熙十六年,光宗即位,大水。

按《宋史光宗本紀》,十六年二月即位。「五月丙申,常德 府、辰、沅、靖州大水入其郛。閏五月己卯,階州大水入 其郛。六月庚寅,鎮江大水入其郛。」 按《五行志》,十六 年四月「甲戌,紹興府新昌縣山水暴作,害稼湮田,漂 民廬。五月丙辰,沅、靖州山水暴溢至辰州,常德府城 沒一丈五尺。漂民廬舍。汀州大水。浸民廬千五百餘 家。」溺死三千人。分宜縣水。丁巳,階州白江水溢,浸城 市民廬。六月庚寅,鎮江府大雨水五日,浸軍民壘舍 三千餘。辛卯,潼川府東南二江溢,決隄,毀橋,浸民廬。 涪城、中江、射洪、通泉、郪縣沒田廬。

光宗紹熙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二年五月己酉朔,福州水。己 巳,潼川、崇慶二府,大安、石泉、淮安三軍,興、利、果、合、綿、 漢六州大水。秋七月己巳,興州大水,漂沒數千家。」是 歲,建寧府、汀州水。 按《五行志》,「紹熙二年三月,寧化 縣連水,漂廬舍田畝,溺死二十餘人。五月戊申,建寧 州水。己酉,福州水浸附郭民廬,懷安候官縣漂千三 百」餘家,古田閩清縣亦壞田廬。庚午,利州東江溢,壞 隄田、廬舍。辛未,潼川府東南江溢。六月戊寅,又溢,再 壞隄橋,水入城,沒廬舍七百四十餘家。郪涪、射洪、通 泉縣匯田為江者千餘畝。七月癸亥,嘉陵江暴溢,興 州圮城門郡獄、官舍凡十七所,漂民居三千四百九 十餘。潼川崇慶府綿果、合金龍,漢州懷安、石泉、大安 軍魚關皆水。時上流西蕃界古松州江水暴溢,龍州 敗橋閣五百餘區,江油縣溺死者眾。

紹熙三年,大水。

按《宋史光宗本紀》,「三年五月庚子晦,常德府大水入 其郛。秋七月甲戌,台州水。十一月壬申,振襄陽府被 水貧民。」是歲,江東、京西、湖北水。 按《五行志》:「三年五 月壬辰,常德府大雨水,浸民田廬。乙未,潼川府東南 江溢,後六日又溢,浸城外民廬,人徙于山。己亥,池州 大雨水連夕,青陽縣山水暴湧,漂田廬,殺人蓋藏無遺。」貴池縣亦水。庚子,涇縣大雨,水敗隄,圮縣治廬舍。 六居縣大水連夕,漂浸民居五百六十餘,壞田傷稼。 襄陽、江陵府大雨,水,漢江溢,敗隄防,圮民廬,沒田稼 者逾旬。復州、荊門軍水亦如之。鎮江府三縣水,損下 地之稼。 按《食貨志》,紹熙三年,蠲潼川府去年被水 州縣租稅資普榮,敘州富順監,凡夏輸亦如之。 紹熙四年大水。

按《宋史光宗本紀》,「四年五月丙子,淮西大水。丙戌,紹 興大水。六月丙申朔,振江浙、兩淮湖被水貧民。八月 癸丑,詔三省議賑恤郡縣水」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 上高縣水浸二百餘家。五月壬申、癸酉,奉新縣大雷 雨,水漂浸八百二十餘家。五月辛未、丙子,鎮江府大 雨,水浸營壘六千餘區。戊寅,安豐軍大水,平地三丈 餘」,漂田廬絲麥皆空。是月,諸暨、蕭山、宣城、寧國縣大 水,壞田稼。廣德軍屬縣水害稼,筠州水浸田廬。戊寅, 進賢縣水,圮百二十餘家。六月丙申,興國軍水、池口 鎮及大冶縣漂民廬,有溺死者。戊戌,靖安縣水,漂三 百二十餘家。是夏,江、贛州、江陵府亦水。七月乙酉,豐 城縣水。壬午,臨江軍水皆圮民廬。丁亥,新淦縣漂浸 二千三百餘家。八月辛丑,隆興府水圮千二百七十 餘家。吉州水漂浸民廬及泰和縣官舍,自夏及秋,江 西九州三十七縣皆水。是歲,興化軍大風,激海濤,漂 沒田廬尤多。

紹熙五年,寧宗即位,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五年秋七月即位。「八月丁未,命三 省議賑恤諸郡縣水。是歲,兩浙、淮南、江東西路水,賑 之,仍蠲其賦。」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辛未,石埭、貴池、 涇縣皆水,圮民廬,溺死者眾。是月,泰州大水。七月壬 申,慈溪縣水漂民廬,決田害稼,人多溺死。乙亥,會稽、 山陰、蕭山、餘姚、上虞縣大風駕海濤,壞堤,傷田稼。八 月」辛丑,錢塘、臨安、新城、富陽、於潛縣大雨水。餘杭縣 尢甚,漂沒田廬,死者無算。安吉縣水平地丈餘。平江、 鎮江、寧國府、台、溫、嚴、常州、江陰軍皆水。是秋,武陵縣 江溢,圮田廬甚眾。

寧宗慶元元年大水海濤溢[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元年六月「壬申,台州及屬縣 大風雨,山洪海濤並作,漂沒田廬無筭,死者蔽川,漂 沉旬日至千。七月甲寅,黃巖縣水尢甚,常平使者莫 漳以緩于賑恤,坐免。」七月,臨安府水。

慶元二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秋,浙東郡 國大水。」

慶元三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九月,紹興 府屬縣二,婺州屬縣二,水害稼。」

慶元五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五年,饒、信、江、撫、嚴、衢、台七州, 建昌、興國軍、廣東諸州皆水,振之」 按《五行志》,「五年 秋,台、溫、衢、婺水漂民廬,人多溺死,衢守張經以匿災 恡振,坐黜。」 慶元六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六年,建寧府、徽、嚴、衢、婺、饒、信、南劎 七州水。」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建寧府、嚴、衢、婺、信、徽、 南劍州及江西郡縣皆大水,自庚午至于甲戌,漂民 廬,害稼。」

嘉泰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二年,建寧府、福、汀、南、制、瀘四 州水,振之。 按《五行志》,「嘉泰二年七月丙午,上杭縣 水,圮田廬,壞稼,民多溺死。建安縣漂軍民廬舍百二 十餘,山摧,覆民廬七十七家,溺壓死者六十餘。丁未, 長溪縣漂民廬二百八十餘家。古田縣漂官舍、民廬 甚眾,溺死者二百七十。劎浦縣圮二百五十餘家,死 者」亦眾。

嘉泰三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江南 都邑水害稼。」

嘉泰四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四年夏四月,振恤江西水州縣。」

開禧元年大水漢淮溢[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開禧元年,兩淮、京西、湖北諸州水, 振之。」 按《五行志》,開禧元年九月丙戌,漢、淮水溢,荊 襄《淮東郡國》水,楚州、盱眙軍為甚,圮民廬,害稼。 開禧二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庚寅, 東陽縣大水,山七百三十餘所,同夕崩洪,漂聚落五 百四十餘所,湮田二萬餘畝,溺死者甚眾。」

開禧三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三年,沿江諸州水。」 按《五行志》:「三 年,江浙淮郡邑水,鄂州漢陽軍尤甚。」

嘉定二年大水海濤溢[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定二年五月己亥,連州大水,敗城郭百餘丈,沒官舍郡庠、民廬,壞 田畝聚落甚多。六月辛酉,西和州水沒長道縣治、倉 庫。丙子,昭化縣水沒縣治,漂民廬。成州水入城圮壘 舍,同谷縣及遂寧府、閬州皆水。七月壬辰,台州大風 雨,激海濤,漂圮二千二百八十餘家,溺死尢眾。」 嘉定三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三年,臨安、紹興二府,嚴、衢二州大 水,振之,仍蠲其賦。」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甲子,新城 縣大水。五月,嚴、衢、婺、徽州,富陽、餘杭、鹽官、新城、諸暨、 淳安大雨水,溺死者眾,圮田廬巿郭,首種皆腐。」行都 大水,浸廬舍五千三百,禁旅壘舍之在城外者半沒, 西湖溢。

嘉定四年,大水,海敗隄。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七月辛酉, 慈溪縣大水,圮田廬,人多溺者。八月,山陰縣海敗隄, 漂民田數十里,斥地十萬畝。」

嘉定五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庚戌, 嚴州水。六月丁丑,台州及建德、諸暨、會稽縣水,壞田 廬。」

嘉定六年,山水暴涌。

按《宋史寧宗本紀》,六年兩浙諸州大水,振之 按《五 行志》:「六年六月丁丑,淳安縣山涌暴水,陷青泉寺,漂 五鄉田廬百八十里,溺死者無筭,巨木皆拔。丁亥,於 潛縣大水。戊子,諸暨縣風雷大雨,山涌暴作,漂十鄉 田廬,溺死者尢多。錢塘縣、臨安、餘杭、於潛、安吉縣皆 水。」

嘉定九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九年六月戊申,振恤浙西被水州 縣,寬其租稅。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行都及紹興府、 嚴、衢、婺、台、處、信、饒、福、漳、泉州、興化軍大水,漂田廬,害 稼。」

嘉定十年,大水,江濤溢。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年六月辛未,東川大水。」 按《五 行志》:「十年冬,浙江濤溢,圮廬舍,覆舟溺死甚眾,蜀、漢 二州,江沒城郭。」

嘉定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一年六月辛酉。詔湖州振恤被 水貧民。 按《五行志》,「十一年六月戊申,武康吉安縣 大水。漂官舍民廬。壞田稼。人畜死者甚眾。」

嘉定十二年,海潮溢。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鹽官縣 海失故道,潮汐衝平野二十餘里,至是浸縣治。廬州 港瀆及上下管黃灣岡等鹽場,皆圮蜀山,淪入海中, 聚落田疇失其半,壞四郡田,後六年始平。」

嘉定十四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四年,沔、成、階、利四州水,振之」 按《五行志》:十四年,建康府大水。

嘉定十五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七月,蕭 山縣大水,時久雨,衢、婺、徽、嚴暴流與江濤合,圮田廬, 害稼。」

嘉定十六年,大水,江溢。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六年九月乙巳,詔江淮諸司振 恤被水貧民。冬十一月辛亥,以太平州大水,詔振恤 之。」 按《五行志》,「十六年五月,江、浙、淮、荊、蜀郡縣水,平 江府、湖、常、秀、池、鄂、楚、太平州、廣德軍為甚,漂民廬,害 稼,圮城郭隄防,溺死者眾。」鄂州湖江合漲,城市沈沒, 累月不泄。是秋江溢,圮民廬。餘杭、錢塘、仁和縣大水, 福、漳、泉州、興化軍水,壞稼十五六。

嘉定十七年,大水。

按《宋史寧宗本紀》,十七年秋七月丁酉朔,命福建路 監司振恤被水貧民。 按《五行志》:「十七年五月,福建 大水,漂水口鎮民廬皆盡。候官縣甘蔗砦漂數百家, 人多溺死。建寧府沒平政橋入城。南劎州圮郡治、城 樓、郡獄、官舍,城壞,民避水樓上者皆死。乙卯,建昌軍 大水,城不沒者三板,漂民廬圮、官舍、城郭、橋梁,害稼。」

理宗寶慶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元年「秋七月丁丑,滁州大水, 詔振恤之。」

紹定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紹定二年九月丁卯,台州大水。」 紹定四年,「沿江水災。」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端平三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端平三年三月 辛酉,蘄州大雨,水漂民居。是年,英德府、昭州及襄漢 江皆大水。

嘉熙元年饒信州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熙二年。浙江溢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祐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二年六月,「浙右大水。秋七月 辛巳朔,常潤、建康大水,兩淮尢甚。」 按《五行志》,淳祐 二年,紹興府、處、婺州水。

淳祐七年,福建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祐十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十年八月甲寅,台州大水。九月戊 寅,以嚴州水,復民田租。冬十月丁酉,詔郡邑間有水 患,其被災細民,隨處發義倉振之。」

淳祐十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十年八月甲寅,台州大水。」 按《五 行志》,十年嚴州水。

淳祐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八月甲 辰,汀州山水暴至,漂人民。」九月,江陵水。是年江浙多 水,饒州亦水。

淳祐十二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十二年六月丙寅,嚴、衢、婺、台、處、上 饒、建寧、南劎、邵武大水,遣使分行振恤存問。」

寶祐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祐元年「秋七月庚寅,溫、台、處三 郡大水。詔發豐儲倉米并各州義廩振之」 按《五行 志》:「寶祐元年七月,溫、台、處、信、饒州大水。」

寶祐二年,紹興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九月丙寅,詔山陰、蕭山、諸暨、 會稽四縣水,其除今年田租。」

寶祐三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五月辛酉,浙西大水。」

開慶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開慶元年五月己未,婺州水漂民 廬。是歲,滁、嚴州水。」

景定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二年六月乙巳。詔「近畿水災。 安吉為甚。亟講行荒政」 按《五行志》。二年浙東水。 景定三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紀》:「三年二月丁亥朔,臨安、安吉、嘉興 屬邑,水民溺死者眾。」

度宗咸淳六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六年九月壬子,「台州大水。」閏 十月己酉,安吉州水。十一月丁丑,嘉興、華亭兩縣水。 按《五行志》,咸淳六年五月「大雨水。」

咸淳七年,大水,江溢。

按《宋史度宗本紀》:七年春正月辛未,紹興府諸暨縣 湖田水。秋七月壬午,四川制置使朱祀孫言,「夏五以 來,江水凡三泛溢,自嘉而渝,漂蕩城壁,樓櫓圮壞。」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甲申,諸暨縣大水,漂廬舍。是月, 重慶府江水泛溢者三,漂城壁,壞樓櫓。」

咸淳八年,大水。

按:《宋史度宗本紀》,「八年八月丁未,紹興府六邑水,發 米振遭水家。冬十月己亥,紹興府八月一日,會稽、餘 姚、上虞、諸暨、簫山五縣大水。庚戌,以秋雨水溢,詔減 錢塘、仁和兩縣田租。」

咸淳十年,恭帝即位,天目山水涌出。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咸淳十年七月即位。「八月癸丑, 天目山崩,水涌流,安吉、臨安、餘杭,民溺死者亡筭」 按《五行志》,「十年三月,廬州水。四月,紹興府大雨水。八 月,臨安府水,安吉、武康縣水。」

[编辑]

太宗天會二年大水[编辑]

按《金史太宗本紀》。天會二年十月甲子,詔發寧江州 粟振泰州民被秋潦者。 按《五行志》,「天會二年,曷懶、 移鹿古水霖雨害稼。且為蝗所食。秋,泰州潦害稼。」

熙宗天眷元年河溢[编辑]

按《金史熙宗本紀》:天眷元年七月「丁酉,按出滸河溢, 壞廬舍,民多溺死。」

世宗大定八年河決[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八年六月,河決李固渡,水入 曹州。」

大定十年,南京水。

按《金史世宗本紀》:「十一年正月丙申,命賑南京屯田 猛安被水災者。」

大定十七年,河決。

按《金史世宗本紀》。十七年七月河決 按《五行志》。「十 七年七月大雨,滹沱、蘆溝水溢,河決白溝。」

大定十九年,水。

按《金史世宗本紀》:「十九年二月乙卯,免去年被水旱 民田租稅。」

大定二十年,河決衛州。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大定二十六年。河決。

按《金史世宗本紀》:二十六年八月「戊寅,尚書省奏,河 決,衛州壞。」命戶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監王汝嘉徙衛 州胙城縣。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秋,河決,壞衛州城。 大定二十七年,河溢。

按《金史世宗本紀》:二十七年十月「甲寅,詔河水泛溢, 農夫被災者,與免差稅一年,衛、懷、孟、鄭四州塞河勞 役,并免今年差稅。」

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河溢。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九年六月, 「曹州河溢。」

章宗明昌四年河決[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四年五月,霖雨。六月,河決衛 州,魏清、滄皆被害。」

明昌五年,河決。

按《金史章宗本紀》:「五年八月壬子,河決隊武故堤,灌 封丘而東。冬十月,遣戶部員外郎何格賑河決被災 人戶。十二月丁卯,免被黃河水災今年秋稅。」

宣宗貞祐二年河溢[编辑]

按《金史宣宗本紀》:「貞祐二年六月,潮白河溢,漂古北 口鐵裹關門至老王谷。」

興定四年河南水[编辑]

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四年八月乙亥,上諭宰臣,「河 南水菑,唐、鄧尤甚,其被菑州縣,已除其租,餘順成之 方,止責正供,和糴雜徵並免。」十一月甲午,河南水,遣 官勸課。

哀宗天興二年大水[编辑]

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上遷 蔡,自發歸德,連日暴雨,平地水數尺,軍士漂沒。及蔡 始晴,復大旱數月。識者以為不祥。」

元一[编辑]

世祖至元元年大水[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元年,真定、順天、洺、磁、順德、大 名、東平、曹、濮州、泰安、高唐、濟州、博州、德州、濟南、濱、棣、 淄、萊、河間大水。」

至元四年五月,應州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五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五年「九月癸丑,中都路水,免今年 田租。」「十二月戊寅,以中都、濟南、益都、淄萊、河間、東平、 南京、順天、順德、真定、恩州、高唐、濟州、北京等處大水, 免今年田租。」 按《五行志》。五年八月,亳州大水。 至元六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六年正月甲戌,益都、淄、萊大水。」 按《五行志》:「六年十二月,獻、莫、清、滄四州及豐州渾源 縣大水。」

至元九年,河水溢。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九月,南陽 懷孟、衛輝、順天等郡,洺、磁、泰安通灤等州淫雨,河水 並溢,圮田廬,害稼。」

至元十年,河南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年七月庚寅,河南水,發粟賑民 饑,仍免今年田租。」

至元十三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三年,濟寧路及高麗瀋州水,免 今年田租。」

至元十四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四年五月辛亥,河南、山東水。「十 二月乙亥,冠州及永年縣水,免今年田租。」 按《五行 志》:「十四年六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損稼。曹州定 陶、武清二縣,濮州堂邑縣雨水,沒禾稼。」十二月,冠州 永年縣水。

至元十五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五年,西京奉聖州及彰德等處 水,民饑,糴粟鈔賑之。」

至元十六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六年七月癸酉,趙州等處水,減 今年租。」是歲,保定等二十餘路水。

至元十七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七年八月,濮州、東平、濟寧、磁州 水。」 按《五行志》:「十七年正月,磁州永平縣水。八月,大 都、北京、懷孟、保定、東平、濟寧等路水。」

至元十八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八年「十二月乙卯。保定路清苑 縣水。免今年租。」 按《五行志》。十八年二月,遼陽懿州、 蓋州水。

至元十九年,江南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九年八月辛亥,江南水,民饑者 眾。」

至元二十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六月,太原懷孟、河南等路,沁河水涌溢,壞民田一千六百七 十餘頃。衛輝路清河溢,損稼。南陽府唐、鄧裕嵩四州 河水溢,損稼。十月,涿州巨馬河溢。」

至元二十一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六月, 保定、河間、濱、棣大水。」

至元二十二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二年秋,南 京、彰德、大名、河間、順德、濟南等路,河水壞田三千餘 頃;高郵、慶元大水,傷人民七百九十五戶,壞廬舍三 千九十區。」

至元二十三年,河決,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三年三月甲戌。雄霸二州及 保定諸縣。水泛溢。冒官民田。發軍民築河堤禦之。十 月辛亥。河決開封、祥符、陳留、杞、太康、通許、鄢陵、扶溝、 尉氏、延津、中牟、原武、睦州。調南京民夫二十萬四千 三百二十三人分築隄防」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安 西路華州華陰縣大雨。潼谷水涌。平地三丈餘。杭州、 平」江二路屬縣水,壞民田一萬七千二百頃。大都涿、 檀、順、漷、薊五州,汴梁、歸德七縣水

至元二十四年,河溢,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四年三月,汴梁河水泛溢,役 夫七千修完故堤。九月辛卯,東京、誼、靜、麟、威、遠、婆娑 等處江水溢,沒民田。是歲浙西諸路水,免今年田租 十之二。」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六月,「霸州水,益津縣 雨水。」

至元二十五年,大水,河決。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正月丙午,杭、蘇二州連 歲大水,賑其尢貧者。四月癸亥,運河決,發軍築堤捍 之。庚午,杭、蘇、湖、秀四州復大水。五月癸丑,河決汴梁、 太康、通、許、杞三縣,陳、潁二州皆被害。六月壬申,睢陽 霖雨,河溢害稼,免其租千六十石有奇。乙亥,考城、陳 留、通、許、杞、太康五縣大水及何溢沒民田,蠲其租萬」 五千二百石。七月庚子。膠州連發大水。民採橡而食。 命減價糶米以賑之 按《五行志》二十五年十二月 「太原汴梁二路河溢害稼。」

至元二十六年,大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六年二月,紹興大水,免未輸 田租。四月庚午,沙河決,發民築堤以障之。五月辛丑, 泰安寺屯田大水,免今歲租。五月辛丑,御河溢入會 通渠,漂東昌民廬舍。七月辛丑,河間大水害稼。癸卯, 沙河溢,鐵燈杆堤決。八月壬子,霸州大水,民乏食,下 其估糶直沽倉米五千石。十月丁亥,左右衛屯田大」 水傷稼。丙申,寶坻屯田大水傷稼。十二月,平灤大水 傷稼,免其租。

至元二十七年,大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七年正月辛未,無為路大水, 免今年田租。五月己巳,江陰大水,廣備等屯大水,免 其租。六月壬申,河溢太康,沒民田三十一萬九千八 百餘畝,免其租八千九百二十八石。壬辰,泉州大水。 辛丑,懷孟路武陟縣、汴梁路祥符縣皆大水,蠲田租 八千八百一十八石。七月丁卯,江夏水溢,害稼六千」 四百七十餘畝,免其租。魏縣御河溢,害稼五千八百 餘畝,免其租百七十五石。八月丁未,御河決高唐,沒 民田,命有司塞之。丁丑,廣州清遠大水,免其租。十月 丁丑,尚書省臣言:「江陰、寧國等路大水,民流移者四 十五萬八千四百七十八戶。」帝曰:「此亦何待上聞,當 速賑之。」凡出粟五十八萬二千八百八十九石。十一 月辛丑。廣濟署洪濟屯大水。癸亥河決祥符義唐灣。 太康通許、陳潁二州大被其患。十一月乙丑易水溢。 雄莫任丘、新安田廬漂沒無遺。命有司築堤障之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正月甘州大水。八月沁水溢。 至元二十八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八年三月「甲寅,常德路水。」「八 月乙酉,婺州水。九月庚申,保定、河間、平灤三路大水。」 「十二月癸未,廣濟暑,大昌等屯水。」 按《五行志》:二十 八年二月,常德路水。

至元二十九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九年五月己未,龍興路南昌、 新建、進賢三縣水。六月丁亥,湖州、平江、嘉興、鎮江、揚 州、寧國、太平七路大水。甲子,平江、湖州、常州、鎮江、嘉 興、松江、紹興等路水。閏六月丁酉,華容縣水。辛亥,河 西務水。八月丙午,廣濟署屯田水。九月丁丑,平灤大 水且霜。十一月庚申,岳州華容縣水。」

至元三十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十年五月「丙寅,浙西大水,冒田 為災。甲申,真定路靜安縣大水。九月辛巳,登州水,是 歲真定寧晉等處被水災」 按《五行志》:三十年五月, 深州靜安縣大水。十月,平灤路水。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紀》:「三十一年四月甲午即位。五月,峽州路大水。八月癸未,平灤、遷安等縣水。九月,趙州寧 晉等縣水。十月辛巳,遼陽行省所屬九處皆水。」

成宗元貞元年大水[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元貞元年五月丙申,饒州、鎮江、常 州、湖州、平江、建康、太平、常德、澧州皆水。六月,泰安、曹 州、濟寧路水。戊申,濟南路之歷城縣大清河水溢,壞 民居。乙卯,江西行省所轄郡大水,無禾。七月,大都、遼 東、東平、常德、湖州武衛屯田大水。八月甲午,平江、廬 州等路大水,宣德府大水,平江、安豐等路大水。 元貞」二年,大水,河決。

按《元史成宗本紀》,「二年七月,彰德、真定、曹州、濱州水。 八月,大名路水。九月,常德之沅江縣水,河決河南杞、 封丘、祥符、寧陵、襄邑五縣,十月,廣備屯及寧海之文 登水。」「十二月癸亥,大都、保定、汴梁、江陵、沔陽、淮安水。」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太原平晉縣,獻州交河、樂壽 二縣,莫州任丘、莫亭等縣,湖南醴陵州水。」六月,大都 路益津、保定、大興三縣水,損田稼七千餘頃,真定古 城、獲鹿、槁城等縣,保定葛城、歸信、新安、束鹿等縣,汝 寧潁州,濟寧沛縣,揚、廬、岳、澧四郡,建康、太平、鎮江、常 州、紹興五郡水。八月,棣州、曹州水。十月,河決開封縣。 十二月,江陵潛江縣,沔陽玉沙縣,淮安海寧胊山、鹽 城等縣水。

大德元年大水河決江溢[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元年正月,汴梁歸德水。三月 庚寅,歸德徐邳汴梁諸縣水。五月丙寅,河決汴梁。丁 丑,漳河溢,損民禾稼。饒州鄱陽、樂平及隆興路水。六 月,和州歷陽縣江漲,漂沒廬舍萬八千五百餘家。七 月,河決杞縣蒲口。郴州路萊陽州、衡州之酃縣大水, 山崩,溺死三百餘人。八月丁巳,池州南康、寧國太平」 水。九月,澧州常德、饒州、臨江等路,溫之平陽、瑞安二 州大水。十月戊午,廬州路無為州,江潮泛溢,漂沒廬 舍,韶州南雄、建德、溫州皆大水。十一月,常德路大水。 閏十二月,大都之檀州、順州、遼陽、瀋陽、廣寧水。 按 《五行志》,「大德元年三月,歸德、徐州、邳州、睢寧、鹿邑、宿 遷,河南許州、臨潁、郾城等縣,睢州襄邑」、太康、扶溝、陳 留、開封、杞等縣河水大溢,漂沒田廬。五月,河決汴梁, 發民夫三萬五千塞之。漳水溢,害稼。龍興、南康、澧州、 南雄、饒州五郡水。七月,溫州、平陽、瑞安二州水,溺死 六千八百餘人。

大德二年,大水,河決。

按《元史成宗本紀》,二年二月「丙子,湖廣省漢陽、漢川 水。七月癸巳,汴梁等處大雨,河決壞隄防,漂沒歸德 數縣禾稼廬舍。壬寅,江西江浙水。」 按《五行志》:「二年 六月,河決蒲口,凡九十六所,泛溢汴梁、歸德二郡,大 名、東昌、平灤等路水。」

大德三年,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紀》:「三年八月,汴梁、大都、河間水。 大德四年,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紀》:「四年五月,真定、保定、大都通薊二 州水。」 按《五行志》:「四年六月,歸德睢州大水。」

大德五年,大水,江溢。

按《元史成宗本紀》:「五年五月,大名、宣德、奉聖、歸德、寧 海、濟寧、般陽、登州、萊州、益都、濰州、博興、東平、濟南、濱 州、保定、河間、真定、大寧水。七月癸亥,大都、保定、河間、 濟寧、大名水。」

大德六年,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紀》,「六年五月丁巳,濟南路大水,歸德、 徐州、邳州水。七月辛酉,順德水。」 按《五行志》:「六年四 月,上都大水。五月,歸德府、徐州、邳州、睢寧縣雨五十 日,沂、武二河合流,水大溢,東安州渾河溢,壞民田一 千八十餘頃。六月,廣平路大水。」

大德七年,大水,河溢。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濟南、 河間等路水。六月,遼陽、大寧、平灤、昌國、瀋陽、開元六 郡雨水,壞田廬,男女死者百十有九人。脩武、河陽、新 野、蘭陽等縣,趙河、湍河、白河、七里河、沁河、遼河皆溢, 台州風水大作,寧海、臨海二縣死者五百五十人。 大德八年,河海溢,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紀》,「八年五月,汴梁之祥符、太康,衛輝 之陽武河溢。」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大名、滑州、濬州 雨水壞民田六百八十餘頃。八月,潮陽颶風海溢,漂 民廬舍。」

大德九年,河溢、江溢,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紀》:「九年六月甲午,隆興、撫州、臨江等 路水。七月丁卯,沔陽之玉沙江溢,陳州之西華河溢, 澤州水。揚州之泰興、江都,淮安之山陽水。八月,歸德、 陳州河溢,大名大水。」

大德十年,大水,海溢。

按《元史成宗本紀》,「十年五月丁亥,平江、嘉興諸郡水, 傷稼。六月壬戌,大名、益都、易州大水。十月甲寅,吳江 州大水」 按《五行志》,「十年五月,雄州、漷州水。六月,保定滿城、清苑二縣雨水,定興路大水。七月,平江路大 風,海溢。」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大水,汾水溢。

按《元史武宗本紀》,「大德十一年五月甲申即位,六月 辛酉,汴梁、南陽、歸德、江西、湖廣水。七月,保定、河間、晉 寧等郡水。八月戊午,隆平、文水、平遙、祁、霍邑、靜海、容 城、束鹿等縣水。」「十一月庚午,盧龍、灤河、遷安、昌黎、撫 寧等縣水。」 按《五行志》:「十一年六月,隆平新城等縣 水。七月,冀寧文水縣汾水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