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8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八十七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八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八十七卷目錄

 冬至部彙考一

  上古黃帝一則

  陶唐氏帝堯一則

  周總一則

  漢文帝一則 武帝元鼎一則 太初一則

  後漢總一則 章帝元和一則

  魏明帝景初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宋武帝永初一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北魏太祖登國一則 孝文帝太和一則 孝武帝太昌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仁壽一則

  唐高祖武德一則 太宗貞觀一則 元宗開元一則 德宗貞元二則

  後梁太祖開平一則

  遼總一則 太宗會同一則 穆宗應曆一則 景宗乾亨一則 聖宗統和一則 道宗

  清寧一則

  宋太祖乾德二則 開寶二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雍熙一則 至道一則 真宗咸

  平一則 景德一則 仁宗天聖二則 明道一則 慶曆三則 神宗元豐二則 哲宗元

  祐一則 徽宗政和二則 高宗建炎二則 紹興三則 孝宗淳熙一則 光宗紹熙一則

   理宗寶慶二則 淳祐一則 寶祐一則

  金章宗承安一則

  元成宗大德一則 武宗至大二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歲功典第八十七卷

冬至部彙考一

[编辑]

上古

[编辑]

黃帝以冬至迎日推策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 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 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 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

陶唐氏

[编辑]

帝堯命和叔宅朔方以正仲冬

[编辑]

按《書經虞書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 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蔡傳「日短,晝四十刻也。」星昴,西方白虎七宿之昴宿,冬至昏之中星也。亦曰:「正」者,冬至陰之極,子為正,陰之位也。又按:此冬至日在虛昏中,昴,今冬至日在斗昏中,壁中星不同者葢?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歲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餘,歲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天度常平運而舒,日「道常內轉而縮。天漸差而西,歲漸差而東」,此歲差之由,唐一行所謂歲差者是也。古曆簡易,未立差法,但隨時占候修改,以與天合。至東晉虞喜始以天為天,以歲為歲,乃立差以追其變,約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為太過,乃倍其年,而又反不及。至隋劉焯取二家中數七十五年為近之,然亦未為精密也。因附著於此。

[编辑]

周以冬日至,命大司樂奏《六變》之樂於圜丘,而降天 神。

按《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樂,圜鍾為宮,黃鍾為角,太蔟 為徵,姑洗為羽。」雷鼓、雷鞀,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 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 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訂義王氏曰:「圜鍾正東方之律,帝與萬物相見,於是出焉。天無不覆,求天神而禮之,則其樂之宮,宜以帝所出之方,故以圜鍾。」 鄭鍔曰:「先王用樂,各以其義,類取聲而用之。天功始於子,故用黃鍾為角,角言功之始。天功成於寅,故用太蔟為徵,徵言功之成;天功終於辰,故用姑洗為羽,羽言功之終也。樂用員鍾,鼓取天聲」,管取陽聲,琴瑟取雲和,舞取《雲門》,而丘之體又象天之員,祭之日用冬至一陽始生之日。以類求類,所謂天神之屬乎。陽者安得而不降?此所以可得而禮。

[编辑]

文帝十六年日冬至上祠泰一親郊

[编辑]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郊祀志》,孝文十六年「日 冬至祠泰一,並祠五帝而共一牲,上親郊拜。」

武帝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立泰畤於甘泉天子親郊見朝日夕月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郊祀志》。「十一月辛巳朔 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寺則揖 而見泰一。如雍郊禮。」

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於明堂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後漢===天子於冬至日,命八能之士以次行事。

按:《後漢書禮儀志》:「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 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絕事之日,夜漏未盡五 刻,京都百官皆衣絳,至立春,諸王時變服,執事者先 後其時皆一日。」日冬至夏至,陰陽晷景,長短之極,微 氣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黃鍾之律間 竽,或撞黃鍾之鍾,或度晷景,權水輕重,水一升,冬重 十三兩。或擊黃鍾之磬,或鼓黃鍾之瑟。軫間九尺,二 十五弦,宮處於中,左右為商、徵、角、羽,或擊黃鍾之鼓。 先之三日,太史謁之。至日,夏時四,孟冬則四仲,其氣 至焉。先氣至五刻,太史令與八能之士,即坐於端門 左塾。太子具樂器,夏赤冬黑,列前殿之前,西上。鍾為 端。守宮設席於器南,北面東上;正德席鼓南,西面,令 晷儀東北。三刻,中黃門持兵,引太史令八能之士入 自端門,就位。二刻,侍中、尚書、御史、謁者皆陛。一刻,乘 輿親御臨軒,安體靜居以聽之。太史令前,當軒溜,北 面跪舉手曰:「八能之士以備,請行事。」制曰:「可。」太史令 稽首曰:「諾。」起立,少退,顧令正德曰:「可行事。」正德曰:「諾。」 皆旋復位。正德立命八能士曰:「以次行事,間音以竽。」 八能曰:「諾。五音各三十為闋。」正德曰:「合五音律,先唱 五音,並作二十五闋,皆音以竽。」訖。正德曰:「八能士各 言事,八能士各書板。言事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 甲乙日冬至,黃鍾之音,調君道,得孝道,褒商臣角民 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則召太史令各板書,封以皁囊, 送西』」陛,跪授尚書,施當軒,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書 授侍中,常侍迎受,報聞,以小黃門幡麾節度。太史令 前曰:「禮畢。」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諾。」太史令八能 士詣太官受賜,陛者以次罷。

《樂葉圖徵》曰:「夫聖人之作樂,不可以自娛也,所以觀得失之效者也。故聖人不取備於一人,必從八能之士。故撞鍾者當知鍾,擊鼓者當知鼓,吹管者當知管,吹竽者當知竽,擊磬者當知磬,鼓琴者當知琴。故八士曰:或調陰陽,或調律曆,或調五音。故撞鍾者以知法度,鼓琴者以知四海,擊磬者以知民事。鍾音調則」君道得,君道得則黃鍾、《蕤賓》之律應;君道不得則鍾音不調,鍾音不調則《黃鍾》《蕤賓》之律不應。鼓音調則臣道得,臣道得則《太蔟》之律應;管音調則律曆正,律曆正則《夷則》之律應;磬音調則民道得,民道得則林鍾之律應;竽音調則法度得,法度得則《無射》之律應;琴音調則「『四海合歲氣,百川一合德』,鬼神之道行,祭祀之道得。」如此,則姑洗之律應,五樂皆得,則應鍾之律應。天地以和氣至則和氣應,和氣不至則天地和氣不應。鍾音調下,臣以法賀主,鼓音調主,以法賀臣,磬音調主以德施於百姓,琴音調主以德及四海。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日夏至成地理,作陰樂以成天文,作陽樂以成地理。 蔡邕《獨斷》曰:「冬至陽氣始動,夏至陰氣始起,麋鹿角解,故寢兵鼓。身欲寧,志欲靜,故不聽事。迎送五日。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非迎氣故,但送不迎。正月歲首,亦如臘儀。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起,君道衰,故不賀。鼓以動眾,鍾以止眾,故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鍾鳴則息。」

章帝元和二年冬十一月壬辰日南至初閉關梁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

[编辑]

明帝景初元年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於圜丘以始祖有虞帝舜配

[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 按《晉書禮志》,「景初元年十 月乙卯,始營洛陽南委粟山為圜丘。詔曰:昔漢氏之 初,承秦滅學之後,採摭殘缺,以備郊祀。自甘泉后土、 雍宮五畤,神祇兆位,多不經見,並以興廢無常,一彼 一此,四百餘年,廢無禘禮。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缺 焉。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 號」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 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 郊所祭,曰「皇地之祇」,以武宣皇后配。宗祀皇考高祖 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 皇帝天於圜丘,以始祖有虞帝舜配。

[编辑]

武帝泰始二年十一月定二至合祀之議冬至親祠圜丘於南郊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二年十一月己卯,並圜丘方 丘於南北郊。二至之祀,合於二郊。 按《禮志》,泰始二 年十一月,有司議奏,「古者丘郊不異,宜并圜丘方丘 於南北郊,更修立壇兆,其二至之祀,合於二郊。」帝從 之。是月庚寅冬至,帝親祠圜丘於南郊。自是後,圜丘 方澤不別立。

[编辑]

武帝永初元年八月詔停慶冬之儀

[编辑]
按《宋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魏晉冬至日,受萬
考證
國及百寮稱賀,因小會,其儀亞於歲旦。晉有其注。宋

永初元年八月詔曰:「慶冬使或遣不役,宜省。今可悉 停。唯元正大慶,不得廢耳。郡縣遣冬使詣州及都督 府者,亦宜同停。」

[编辑]

武帝天監三年定冬至祀天之儀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天監三年, 左丞吳操之啟稱,「傳云啟蟄而郊,郊應立春之後。尚 書左丞何佟之議,今之郊祭,是報昔歲之功,而祈今 年之福,故取歲首上辛,不拘立春之先後。周冬至於 圓丘,大報天也。夏正又郊,以祈農事,故有啟蟄之說。 自晉泰始二年,並圓丘方澤,同於二郊。是知今之郊 禋」,禮兼祈報,不得限以一途也。帝曰:「圓丘自是祭天, 先農即是祈穀。但就陽之位,故在郊也。冬至之夜,陽 氣起於甲子,既祭昊天,宜在冬至祈穀時。可依古,必 須啟蟄在一郊壇,分為二祭。」自是冬至謂之祀天,啟 蟄名為祈穀。

北魏

[编辑]

太祖登國 年冬至祭天用樂奏舞

[编辑]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樂志》,太祖初冬至祭天 於南郊圓丘,樂用《皇矣》,奏雲和之舞,事訖,奏《維皇將 燎》。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十有一月行幸委粟山議定圓丘甲申有事於圓丘

[编辑]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和十九年十 一月詔曰:「我國家常聲鼓以集眾,《易》稱『二至之日,商 旅不行,后不省方,以助微陽微陰。今若依舊鳴鼓,得 無闕寢鼓之義』。」員外郎崔逸曰:「臣案《周禮》,當祭之日, 雷鼓雷鞀,八面而作,猶不妨陽。臣竊謂以鼓集眾,無 妨古義。」

孝武帝太昌元年十有一月丁酉日南至車駕有事於圓丘

[编辑]

按:《魏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北齊

[编辑]

北齊以冬至日祀昊天上帝於圓丘。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制,圓丘在國南郊,丘下廣輪二 百七十尺,上廣輪四十六尺,高四十五尺。三成成高 十五尺。上中二級,四面各一陛,下級方維八陛,周以 三壝,去丘五十步,中壝去內壝,外壝去中壝,各二十 五步,皆通八門。又為大營於外壝之外,輪廣三百七 十步,其營壍土廣一十二尺,深一丈四,而各通一門。」 又為燎壇於中壝之外,當丘之景地,廣輪三十六尺, 高三尺,四面各有陛,以蒼璧束帛。「正月上辛,祀昊天 上帝於其上,以高祖神武皇帝配,五精之帝從祀於 其中。丘,面皆內向。」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司中、司 命、司人、司祿、風師、雨師靈星,於下丘為眾星之位,遷 於內壝之中,合用蒼牲。九夕牲之旦,太尉告廟,陳幣 於神武廟訖,埋於兩楹間焉。「皇帝初獻太尉,亞獻光 祿,終獻司徒獻五帝,司空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 常丞已下薦眾星。」其後諸儒定禮,圓丘改以冬至云。

[编辑]

高祖開皇 年定冬至圓丘祀典及朝賀之儀

[编辑]

按《隋書禮儀志》:「高祖受命,欲新制度,乃命國子祭酒 辛彥之議定祀典,為圓丘於國之南,太陽門外道東 二里。其丘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 廣十五丈,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冬至之日,祀 昊天上帝於其上,以太祖武元皇帝配五方上帝、日 月五星。內官四十二座,次官一百三十六座,外官一」 百一十一座,眾星三百六十座,皆從祀上帝、日月在 丘之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辰、河漢、內官在丘第三 等,二十八宿、中官在丘第四等,外官在內壝之內,眾 星在內壝之外。其牲,上帝、配帝用蒼犢二,五帝、日月 用方色犢各一,五星巳下用羊豕各九。 又按《志》,「冬 至文物充庭,皇帝出西房,即御座。皇太」子鹵簿至顯 陽門外入賀,復詣皇后御殿,拜賀訖,還宮。皇太子朝 訖,群官、客使入就位,再拜。上公一人詣西階解劍升 賀,降階帶劎,復位而拜。有司奏諸州表,群官在位者, 又拜而出。皇帝入東房,有司奏「行事訖」,乃出西房。坐 定,群官入就位,上壽訖,上下俱拜。皇帝舉酒,上下舞 蹈,三稱萬歲。皇太子預會。則設座於御東南、西向。群 臣上壽畢、入解劎以升。會訖先興

仁壽元年十一月己丑有事於南郊

[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禮儀志》。仁壽元年冬至。 祠南郊。置昊天上帝。及五方天帝位。並於壇上。如封 禪禮。

[编辑]

高祖武德 年冬至祭皇地祇於方丘神州地祇於北郊以景帝配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云云。

====太宗貞觀十四年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於圓丘====按:《舊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元宗開元 年定冬至朝賀之禮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皇帝冬至受群 臣朝賀而會。前一日,尚舍設御幄於太極殿,有司設 群官客使等次於東西朝堂,展縣置案,陳車輿,又設 解劎席於縣西北橫街之南,文官三品以上位於橫 街之南道東,襄寧侯位於三品之下,介公、酅公位於 道西,武官三品以上位於介公之西少南,文官四品、 五」品位於縣東,六品以下位於橫街之南。又設諸州 朝集使位,都督、刺史三品以上位於文武官三品之 東西,四品以下分方位於文武官當品之下,諸州使 人又於朝集使之下,諸親於四品、五品之南。設《諸蕃 方客》位三等以上:東方、南方在東方朝集使之東,西 方、北方在西方朝集使之西,每國異位,重行北面。四 等以下分方位於朝集使六品之下。又設門外位:文 官於東朝堂,介公、酅公在西朝堂之前,武官在介公 之南,少退,每等異位,重行。諸親位於文武官四品五 品之南。諸州朝集使東方,南方位宗親之南,使人分 方於朝集使之下。諸方客東方,南方在東方朝集使 之南,西方、北方在西方朝集使之南,每國異位,重行 其日,將士填諸街勒所部列黃麾大仗屯門及陳於 殿庭。群官就次。侍中版奏:「請中嚴。」諸侍衛之官詣閤 奉迎。吏部、兵部、主客、戶部贊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 舍人各引就朝堂前位,引四品以下及諸親客等應 先置者入就位。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大冠、絳紗 袍,御輿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寶郎奉寶置於 前,公王以下及諸客使等以次入就位。典儀曰:「再拜。」 贊者承傳,在位者皆再拜。上公一人詣西階席,脫舄, 跪,解劎,置於席,升,當御座前北面跪賀,稱:「某官臣某 言:天正長至,景福維新。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如 日之昇。」乃降階詣席,跪佩劎,俛伏,興,納舄復位,在位 者皆再拜。侍中前承詔,降詣群官東北,西面稱:「有制。」 在位者皆再拜。宣制曰:「履長之慶,與公等同之。」在位 者皆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初,群官將朝,中書 侍郎以諸州鎮表別為一案,俟於右延明門外,給事 中以祥瑞案俟於左延明門外。侍郎、給事中俱就侍 臣班。初入,戶部以諸州貢物陳於太極門東東西廊, 禮部以諸蕃貢物可執者,蕃客執入就位,其餘陳於 朝堂前。上公將入門,中書侍郎、給事中皆降,各引其 案入,詣東西階下立。上公將升賀,中書令、黃門侍郎 俱降,各立,取所奏之文以次升。上公已賀,中書令前 跪奏《諸方表》,黃門侍郎又進跪奏「祥瑞」,俱降,置所奏 之文於案。侍郎與給事中引案退至東西階前,案出。 初侍中已宣制,朝集使及蕃客皆再拜。戶部尚書進 詣階間,跪奏稱:「戶部尚書臣某言,諸州貢物請付所 司。」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禮部尚書以次進詣階 間,跪奏稱:「禮部尚書臣某言,諸蕃貢物請付所司。」侍 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太府帥其屬受諸州及諸蕃 貢物,出歸仁、納義門,執物者隨之。典儀曰:「再拜。」通事 舍人以次引北面位者出,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 言,禮畢。」皇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侍臣從至閤,引東 西面位者以次出,蕃客先出。冬至不奏祥瑞,無諸方 表。其會則太樂令設登歌於殿上,二舞入立於縣南。 尚舍設群官升殿者,坐文官三品「以上於御座東南, 西向;介公、酅公在御座西南,東向;武官三品以上又 於其後。朝集使、都督、刺史、蕃客三等以上座如立位, 設不升殿者座各於其位。」又設群官解劎席於縣之 西北,橫街之南。尚食設壽尊於殿上東序之端,西向, 設坫於尊南,加爵一。《太官令》設升殿者酒尊於東西 廂近北,設在庭群官酒尊,各於其座之南,皆有坫幕, 俱障以帷。吏部、兵部、戶部主客贊群官、客使俱出次。 通事舍人引就朝堂前位,又引非升殿者次入就位。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出自西 房,即御座。典儀一人升就東階上。通事舍人引公王 以下及諸客使,以次入就位。侍中進當御座前,北面 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延諸公王等升。」又侍中稱:「制 曰可。」侍中詣東階上西面稱「制延公王等升。」殿上典 儀承傳,階下贊者又承傳,在位者皆再拜。應升殿者 詣東西階,至解劍席,脫舄,解劍,升上公一人升階少 東,西面立於座後。光祿卿進詣階間,跪奏稱:「臣某言, 請賜群臣上壽。」侍中稱:「制曰可。」光祿卿退,升詣酒尊 所,西向立。上公詣酒尊所,北面。尚食酌酒一爵授上 公,上公受爵進前,北面授殿中監,殿中監受爵,進置 御前。上公退,北面跪稱:「某官臣某等稽首言:天正長 至,臣某等不勝大慶,謹上千秋萬歲壽。再拜。」在位者 皆再拜,立於席後。侍中前承制,退稱:「敬舉公等之觴。」 在位者又再拜。殿中監取爵奉進,皇帝舉酒,在位者 皆舞蹈,三稱萬歲。皇帝舉酒訖,殿中監進受虛爵以 授尚食,尚食受爵於坫初,殿中監受虛爵。殿中典儀 唱:「再拜。」階下贊者承傳,在位者皆再拜。上公就座後 立。殿中典儀唱:「就坐。」階下贊者承傳,俱就坐。歌者琴瑟升座,笙管立階間。尚食進酒至階,殿上典儀唱:「酒 至,興。」階下贊者承傳,坐者皆俛伏,起,立於席後。殿中 監到階省酒,尚食奉酒進,皇帝舉酒,太官令又行群 官酒。酒至殿上,典儀唱:「再拜」,階下贊者承傳,在位者 皆再拜,搢笏,受觶。殿上典儀唱:「就坐。」階下贊者承傳, 皆就坐。皇帝舉酒,尚食進受虛爵,復於坫,觴,行三周。 尚食進御食,食至階,殿上典儀唱:「食至,興。」階下贊者 承傳,坐者皆起,立座後。殿中監到階省案。尚食品嘗 食訖,以次進置御前。太官令又行群官案。設食訖,殿 上典儀唱:「就坐。」階下贊者承傳,皆就坐。皇帝乃飯,上 下俱飯,御食畢,仍行酒,遂設庶羞,二舞作。若賜酒,侍 中承詔詣東階上,西面稱:「賜酒。」殿上典儀承傳,階下 贊者又承傳。坐者皆起,再拜立受觶,就席坐飲,立授 虛爵,又再拜。就坐。酒行十二遍,會畢,殿上典儀唱:「可 起。」階下贊者承傳,上下皆起,降階,佩劍,納舄復位。位 於殿庭者仍立於席後。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 者皆再拜。若有賜物,侍中前承制,降詣群官東北,西 面稱:「有制。」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宣制,又再拜。以次出。 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皇帝興,御輿入自 東房。東西面位者以次出。

德宗貞元六年十一月庚午日南至親祀郊丘

[编辑]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六年九月己卯,詔:十一月 八日,有事南郊、太廟,行從官吏將士,一切並令自備 食物。其諸司先無公廚者,以本司闕職物充。其王府 官,度支量給廩物。其儀仗禮物,並仰御史樽節處分。 十一月庚午,日南至,上親祀昊天上帝於郊丘,禮畢 還宮,御丹鳳樓宣赦見禁囚徒,減罪一等。立仗將士」 及諸軍兵,賜十八萬段匹。

貞元九年十一月乙酉,日南至,上親郊圓丘。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九年十一月乙酉,日南至, 上親郊圓丘。是日還宮,御丹鳳樓,制曰:「朕以寡德,祇 膺大寶,勵精理道,十有五年。夙夜惟寅,罔敢自逸,小 大之務,莫不祗勤。皇靈懷顧,宗社垂祐,年穀豐阜,荒 服會同,遠至邇安,中外咸若。永惟多祜,實荷元休。是 用虔奉禮章,躬薦郊廟,克展因心之敬,獲申報本之」 誠。慶感滋深,悚惕惟勵。大福所賜,豈獨在予。思與萬 方,均其惠澤。可大赦天下。

後梁

[编辑]

太祖開平三年冬十一月甲午日南至告謝於南郊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云云

[编辑]

南至不必書,因其以日至告謝而書。告謝主用至日,故書之。不曰「有事於南郊」,亦從其本語,蓋比《南郊禮》差簡。

[编辑]

遼以冬至受群臣朝賀,仍率群臣詣皇太后行禮。 按《遼史禮志》:冬至朝賀儀,臣僚齊班,如正旦儀。皇帝、 皇后拜日,臣僚陪位,再拜。皇帝、皇后升殿坐,契丹舍 人通臣僚入合班,親王祝壽,宣答,皆如正旦之儀。謝 訖,舞蹈,五拜,鞠躬。出班奏「聖躬萬福」,復位,再拜,鞠躬。 班首出班,俛伏,跪,祝壽訖,伏,興,舞蹈,五拜,鞠躬。贊各 祇候分班不出,合班御床入,再拜,鞠躬。贊進酒,臣僚 平身,引親王左階上殿,就欄內褥位,搢笏,執臺琖進 酒。皇帝皇后受琖訖,退就褥位置臺,出笏,俛伏跪少 前,自通全銜「臣某等謹進千萬歲壽酒。」俛伏,興,退復 褥位,再拜,鞠躬。殿下臣僚皆再拜,鞠躬。宣答如正旦 儀。親王搢笏執臺分班,皇帝、皇后飲酒奏樂,殿上下 臣僚皆拜,稱萬歲壽,樂止。教坊再拜,臣僚合班親王 進受琖,至褥位,置臺琖,出笏,引左階下殿,出御床,親 王復丹墀位,再拜,鞠躬。贊「祗候」,分班引出班首右階 上殿,奏表目進奉,諸道進奉。教坊進奉過訖,贊「進奉, 收。」班首舞蹈,五拜,鞠躬。贊「各祗候。」班首出,臣僚復入 合班謝,舞蹈,五拜,鞠躬。贊「各祗候」,分班引出。聲警,皇 帝、皇后起赴北殿。皇太后於御容殿與皇帝、皇后率 臣僚再拜,皇太后上香,皆再拜。贊各祗候可矮𧝋以 上上殿,皇太后三進御容酒,陪位皆拜。皇太后升殿 坐,皇帝就露臺上褥位,親王押北南臣僚班,丹墀內 立,皇帝再拜,臣僚皆拜,鞠躬。皇帝欄內跪,祝皇太后 壽訖,復位,再拜。凡拜皆稱萬歲。贊各祗候,臣僚不出 皇帝皇后側座,親王進酒,臣僚陪拜。皇太后宣答,皆 如正旦之儀。臣僚分班,不出班首,右階上殿奏表目, 合班奏宣宴,上殿就位如儀。御床入,皇帝進皇太后 酒如初,各就座行酒,宣飲盡,如皇太后生辰之儀。皇 后進酒,如皇帝之儀。三進酒、行茶,教坊致語、行殽膳, 大饌七,進酒,曲破,「臣僚起御床」,出謝宴,皆如皇太后 生辰儀。

太宗會同四年十一月壬午以冬至受賀著令

[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穆宗應曆二年十一月己卯日南至始用舊制行拜日禮

[编辑]

按《遼史穆宗本紀》云云。

====景宗乾亨元年十一月辛丑冬至赦改元乾亨====按《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聖宗統和四年十一月戊寅日南至上率從臣祭酒景宗御容

[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道宗清寧元年十一月戊寅冬至有事於太祖景宗興宗廟不受群臣賀

[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编辑]

太祖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百官奉玉冊上尊號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 大赦,改元乾德。百官奉玉冊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 聖文武至德皇帝。」 按《禮志》,「乾德元年十一月日至, 皇帝服袞冕執圭,合祭天地於圜丘,還,御明德門樓, 肆赦。」

乾德三年冬至,受朝賀於文明殿。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元大赦再上尊號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 事南郊,改元開寶,大赦。宰相普等奉玉冊寶,上尊號 曰『應天廣運大聖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開寶四年十一月己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詔置 諸州幕職官奉戶。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十一月庚寅日南至帝始受朝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编辑]

雍熙元年冬至親郊從禮儀使扈蒙之議復以宣祖配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十一月有司言冬至圜丘請奉太宗配詔可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真宗咸平三年十一月辛卯日南至御朝元殿受朝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编辑]

景德四年十一月戊辰日南至御朝元殿受朝併從孫奭圜丘天神從祀之請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景德四年,判太常 禮院孫奭言:「準禮,冬至祀圜丘,有司攝事,以天神六 百九十位從祀。今惟有五方上帝及五人神十七位, 天皇大帝以下並不設位。且太昊、勾芒惟孟夏雩祀, 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於冬至,恐未協宜。」翰林學士 晁迥等言:「按《開寶通禮》,圜丘有司攝事,祀昊天配帝、 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眾星,總六百八十七位。 雩祀大享,昊天配帝、五天帝、五人帝、五官,總十七位; 方丘祭皇地祇、配帝、神州、岳鎮海瀆,七十一位。今司 天監所設圜丘雩祀明堂方丘,並七十位,即是方丘 有岳瀆從祀,圜丘無星辰,而反以人帝從祀。望如奭。 請以《通禮》及《神位》為定,其有增益者,如後敕。」從之。

仁宗天聖二年十二月庚午詔開封府每歲冬至禁刑三日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七年十一月癸亥,冬至,率百官上皇太后壽於 會慶殿,遂御天安殿受朝。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明道元年十一月己卯冬至率百官賀皇太后於文德殿御天安殿受朝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四年十一月壬午冬至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五年。十一月。丁亥。冬至。宴宗室於崇政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七年。十一月戊戌。冬至。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神宗元豐元年命定冬至朝會儀注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神宗元豐元年。詔 龍圖閣直學士、史館修撰宋敏求等詳定正殿御殿 儀注。敏求遂上《朝會儀》二篇。令式四十篇。詔頒行之。 其制:冬至大朝會。有司設御座。大慶殿東西房於御 座之左右少北。東西閤於殿後,百官宗室客使次於 廟堂之內外。五輅先陳於庭。兵部設黃麾仗於殿之 內外。大樂令展宮架之樂於橫街南,《鼓吹令》分置十 二案於宮架外。協律郎二人,一位殿上西階之前楹, 一位宮架西北,俱東向。陳輿輦、御馬於龍墀,繖扇於 沙墀,餘則列大慶門外。陳布將士於街左右。金吾六 軍諸衛勒所部列黃麾大仗於門,及殿庭。百僚、客使 等俱入朝。文武常參官朝服,陪位官公服近仗,就陳 於閤外。太樂令、樂工、協律郎入就位。中書侍郎以諸 方鎮表案寺俟於大慶門外之左右,諸侍衛官各服其 器服,輦出至西閤,降輦。符寶郎奉寶詣閤門奉迎。百 官、客使、陪位官俱入就位。侍中版奏:「中嚴」,又奏「外辦殿上鳴鞭,宮縣撞黃鐘之鐘,右五鐘皆應。內侍承旨 索扇,扇合。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出。協律郎舉麾, 奏《乾安樂》,鼓吹振作,帝出自西房,降輿即座,扇開,殿 下鳴鞭,協律郎偃麾,樂止,爐煙升。符寶郎奉寶置御 座前,中書侍郎、給事中押表案入,詣東西階下對立。 百官、宗室及遼使班分東西以次入,正安樂作,就位, 樂止。押樂官歸本班。起居畢,復案位。三師、親王以下 及御史臺外正任遼使,俱就北向位。典儀贊:「在位者 皆再拜。」起居訖,太尉將升,中書令、門下侍郎俱降至 西階下立。太尉詣西階下解劍脫舄,升殿。中書令、門 下侍郎各於案取所奏之文,詣褥位解劍脫舄,以次 升,分東西立以俟。太尉詣御座前,北向跪奏。文武百 寮,太尉具官臣某等言:「晷運推移,日南長至。伏惟皇 帝陛下應乾納祜,與天同休。」俛伏,興,降階佩劍,納舄 還位。在位官俱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再拜。侍中進當 御座前承旨,退臨階西向稱制,宣答曰:「履長之慶,與 公等同之。」贊者曰:「拜」,舞蹈三稱萬歲。橫行官分班立, 中書令、門下侍郎升,詣御座前,各奏諸方鎮表訖,侍 中進當御座前,奏禮畢。殿上承旨索扇,殿下鳴鞭,宮 縣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協律郎舉麾,宮縣奏《乾 安樂》,鼓吹振作。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扇開偃麾,樂 止。侍郎奏「解嚴」,白官退還次,客使、陪位官並退。有司 設食案,大樂令設登歌,殿上二舞入,立於架南。預坐 當升殿者,位御座之前,文武相向,異位重行,以北為 上。非升殿者位於東西廊下。尚食奉御設壽尊於殿 東楹少南,設坫於尊南,加爵一。有司設上下群臣酒 尊殿下,東西廂侍衛官及執事者各立其位,仗衛仍 立俟。上壽百官立班,如朝賀儀。侍中版奏:「中嚴外辦。」 聞鳴鞭索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出東房,樂作, 帝即坐,扇開,樂止。贊拜畢,光祿卿詣橫街南跪奏:「具 官臣某言,請允群臣上壽。」興。侍中承旨稱:「制可」,少退。 舍人曰:「拜。」光祿卿再拜訖,復位。三師以下就位,贊者 曰:「拜」,在位者皆拜舞,三稱萬歲。太尉升殿,詣壽尊所, 北向。尚食奉御酌御酒一爵授太尉,搢笏,執爵詣前 跪進。帝執爵,太尉出笏,俛伏,興,少退,跪奏:文武百寮、 太尉具官臣某等稽首言:「天正長至,臣等不勝大慶, 謹上千萬歲壽。」俛伏,興,降,復位。贊者曰:「拜。」在位者皆 再拜,三稱萬歲。侍中承旨退,西向宣曰:「舉公等觴。」贊 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三稱萬歲,北向,班分東西序 立。太尉自東階侍立,舉第一爵,《和安樂》作,飲畢樂止。 太尉受虛爵,復於坫,降階。三師以下贊拜,舞蹈稱萬 歲,如上儀。侍中進奏:「侍中具官臣某言,請延公王等 升殿。」俛伏,興,降,復位。侍中承旨,退稱:「有制。」贊者曰:「拜」, 在位者皆再拜。宣曰:「延公等升殿。」贊者曰:「拜」,在位者 皆再拜。公王等詣東階,升,立於席後。尚食奉御進酒, 殿中監省酒以進,帝舉第二爵,登歌作《甘露》之曲,飲 訖,殿中監受爵,樂止。群臣升殿,就橫行位。舍人曰:「各 賜酒。」贊者曰:「拜。」群官皆再拜,三稱萬歲。舍人曰:「就坐。」 太官令行酒,搢笏受酒,宮縣作《正安》之樂,文舞入,立 宮架北,觴行一周。凡行酒訖,並太官令奏巡周,樂止。 尚食進食升階,以次置御座前,又設群官食訖,太官 令奏食遍。太樂丞引《盛德升聞》之舞入,作三變止,出。 殿中監進第三爵,群官立席後,登歌作《瑞木成文》之 曲,飲訖,樂止。殿中丞受虛爵,舍人曰:「就坐。」群官皆坐。 又行酒、作樂、進食如上儀。太樂丞引《天下大定》之舞 作三變止出。殿中監進第四爵,登歌奏《嘉禾》之曲,如 第三爵。太官令行酒。又一周,樂止。舍人曰:「可起。」百寮 皆立席後,侍中進御座前,跪奏:「禮畢。」俛伏,興,與群官 俱降階復位。贊者曰:「拜。」皆再拜,舞蹈三稱萬歲,起,分 班立。殿上索扇,扇合,殿下鳴鞭。太樂令撞蕤賓之鐘, 左右鐘皆應。協律郎俛伏,舉麾,太樂令令奏《乾安》之 樂,鼓吹振作,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扇開,樂止。侍中 奏《解嚴》,所司承旨放仗,百寮再拜,相次退。

元豐六年十一月甲辰,冬至,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 始罷合祭,不設皇地祗位。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哲宗元祐五年十一月冬至親祠南郊合祭天地詔罷飲福宴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徽宗政和 年定皇太子冬至受賀之禮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政和新儀》。前一日。 有司於東門外。量地之宜。設三公以下文武群官等 次如常儀。典儀設皇太子答拜褥位於階下。南向。又 設文武群官版位於門之外。其日禮直官舍人先引 三公以下文武群臣以次入。就位。立定。禮直官舍人 引左庶子詣皇太子前。跪請內嚴。少頃又言外備內 侍褰簾,皇太子常服出次,左右侍衛如常儀。皇太子 降階,詣南向褥位。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曰「再拜。」三 公以下皆再拜,皇太子答拜。班首少前稱賀云:「天正 長至,景福維新。伏惟皇太子殿下,與時同休。」賀訖,少 退復位。左庶子前承命,詣群臣前答云:「天正長至,與公等均慶。」典儀曰「再拜」,班首以下皆再拜,皇太子答 拜訖,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三公以下文武百官以次 出。內侍引皇太子升階,還次,降簾侍衛如常儀。少頃, 禮直官、舍人引知樞密院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內侍 引皇太子降階,詣南向褥位,樞密官以下參賀如上 儀訖,退次。引師、傅、保、賓客以下入就位,參賀如上儀。 師、傅、保以下以次出。內侍引皇太子升坐,禮直官引 文武宮官入就位,重行北向立,《典儀》曰「再拜」,在位官 皆再拜。左庶子少前,跪言:「具官某言,天正長至,伏惟 皇太子殿下與時同休。」俛伏,興,復位,典儀曰「再拜」,在 位者皆再拜,分東西序立。左庶子少前,跪言:「禮畢。」左 右近侍降簾,皇太子降座,宮官退,左右侍衛以次出。 政和二年十一月戊寅,日南至,受元圭於大慶殿,赦 天下。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按《東京夢華錄》:「冬至前三日,駕宿大慶殿。殿庭廣闊, 可容數萬人,盡列法駕儀仗於庭,不能周遍。有兩樓 對峙,謂之鐘鼓樓。上有太史局生測驗刻漏,每時刻 作雞唱鳴,鼓一下,則一服綠者執牙牌而奏之,每刻 曰某時幾棒鼓,一時則曰某時正。」宰執百官皆服法 服,其頭冠各有品從。宰執親王加貂蟬籠巾,九梁,從 官七梁,餘六梁至二梁有差,臺諫增廌角也。所謂「梁」 者,謂冠前額梁上排金銅葉也。皆絳袍、皂緣,方心曲 領,中單,環珮、雲頭、履、鞋,隨官品執笏,餘執事人皆介 幘、緋袍,亦有等差,惟閤門、御史臺加方心曲領爾。入 殿祗應人給黃方號,餘黃長號、緋方長號,各有所至 去處。「儀仗車輅」,謂信幡、龍旗、相風烏、指南車、木輅、象 輅、革輅、金輅、玉輅之類,自有《三禮圖》可見。更不縷縷 排列殿門內外及御街遠近。禁衛全裝鐵騎數萬,圍 繞大內。是夜,內殿儀衛之外,又有裹錦緣小帽、錦絡 縫寬衫兵士,各執銀裹頭黑漆杖子,謂之「喝探。」兵士 十餘人作一隊,聚首而立,凡數十隊,各一名,喝曰:「是 與不是?」眾曰:「是。」又曰:「是甚人?」眾曰:「殿前都指揮使高 俅。」更互喝叫不停,或如雞叫。又置警場於宣德門外, 謂之武嚴。兵士畫鼓二百面,角稱之。其角皆以綵帛 如小旗腳裝結其上兵士皆小帽,黃繡抹額、黃繡寬 衫、青窄襯衫。日晡時、三更時,各奏嚴也。每奏先鳴角, 角罷,一軍校執一長軟藤條,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觀 拂子,隨其高低,以鼓聲應其高下也。次日五更,攝大 宗伯執牌奏《中嚴》。外辦鐵騎前導,番袞自三更時相 續而行。象七頭,各以文錦被其身,金蓮花座安其背, 金轡籠絡其腦,錦衣人跨其頸。次第高旗大扇、畫戟 長矛,五色介冑。跨馬之士,或小帽錦繡抹額者,或黑 漆圓頂愨頭者,或以皮如兜鍪者,或漆皮如犀斗而 籠巾者;或衣紅黃罨畫錦繡之服者;或衣純青、純皂, 以至鞋褲皆青黑者;或裹交腳愨頭者;或以錦為繩, 如蛇而繞繫其身者;或數十人唱引,持大旗而過者; 或執大斧者、胯劎者;執銳牌者;持鐙棒者;或持竿上 懸豹尾者;或持短杵者;其矛戟皆綴五色結帶,銅鐸。 其旗扇皆畫以龍或虎,或雲彩,或山河。又有旗,高五 丈,謂之「次黃龍。」駕詣太廟、青城,並先到,立齋宮前,叉 竿舍索旗坐約百餘人,或有交腳愨頭胯劎足靴,如 四直使者,千百數,不可名狀。餘諸司祗應人皆錦襖, 諸班直、親從、親事官皆帽子結帶,紅錦或紅羅,上紫 團褡戲獅子,短後打甲背子,執御從物。御龍直皆真 珠結絡,短頂頭巾,紫上雜色小花繡衫,金束帶,看帶 絲鞋。天武官皆頂朱漆金裝笠子,紅上團花背子。三 衙並帶御器械官,皆小帽背子或紫繡戰袍,跨馬前 導,千乘萬騎,出宣德門,由景靈宮、太廟駕乘玉輅,冠 服如圖畫,間星官之服,頭冠皆北珠裝結頂。通天冠 又謂之「卷雲冠」,服絳袍,執元圭。其玉輅頂皆鏤金大 蓮葉攢簇,四柱欄檻鏤玉盤花龍鳳。駕以四馬,後出。 旗常輅上御座,惟近侍二人,一從官傍立,謂之「執綏」, 以備顧問。挾輅衛士皆裹黑漆團頂,無腳愨頭,著黃 生色寬衫、青窄襯衫、青褲,繫以錦繩。輅後四人擎行, 馬前有朝服,二人執笏,面輅倒行。是夜宿太廟,喝探 警嚴,如宿殿儀。至三更,車駕行事執事皆宗室,宮架 樂作,主上在殿上東南隅西面立,有一朱漆金字牌, 曰「皇帝位」,然後奉神主出室,亦奏中嚴外辦。逐室行 禮畢,甲馬、儀仗,車輅番袞,出南薰門,駕御玉輅,詣青 城齋宮。所謂青城,舊來止以青布幕為之,畫砌甃之 文,旋結城闕殿宇,宣、政間,悉用土木葢造矣。鐵騎圍 齋宮外,諸軍有紫巾緋衣素隊約千餘,羅布郊野,每 隊軍樂一火,行宮巡檢部領甲馬,來往巡邏。至夜,嚴 警喝探如前。三更,駕詣郊壇行禮,有三重壝牆。駕出 青城,南行曲尺,西去約一里許,乃壇也。入外壝東門, 至第二壝裏,面南設一大幕次,謂之「大次。」更換祭服, 平天冠二十四旒,青袞龍,服中單,朱舄,純玉佩二,中 貴扶侍。行至壇前,壇下又有一小幕殿,謂之「小次。」內 有御座臺,高三層,七十二級。壇面方圓三丈許,有四 踏道,正南曰午階,東曰卯階,西曰酉階,北曰子階。壇上設二黃褥位,北面南曰昊天上帝,東南面曰太祖 皇帝。惟兩矮案上設《禮料》,有登歌道士十餘人,列鐘 磬二架,餘歌色及琴瑟之類,三五執事人而已。壇前 設宮架,樂前列編鐘、玉磬,其架有如常樂方響,增其 高大。編鐘形稍匾,上下兩層掛之,架兩角綴以流蘇。 玉磬狀如曲尺,繫其曲尖處,亦架之,上下兩層掛之。 次列數架。大鼓,或三或五,用木穿貫,立於架座上。又 有大鐘,曰景鐘,曰節鼓。有琴而長者,如箏而大者,截 竹如簫管,兩頭存節「而橫吹者,有土燒成如圓彈而 開竅者,如笙而大者,如簫而增其管者,有歌者」,其聲 清亮,非鄭、衛之比。宮架,前立兩竿,樂工皆裹介幘,如 籠巾,緋寬衫,勒帛。二舞者,頂紫色冠,上有一橫板,皁 服朱裙履。樂作,初則文舞皆手執一紫囊,盛一笛管, 結帶。武舞,一手執短槊,一手執小牌。此文舞,加數人, 擊銅鐃響環,又擊如銅竈突者,又兩人共攜一銅甕 就地擊者,舞者如擊刺,如乘雲,如分手,皆舞容矣。樂 作,先擊柷,以木為之,如方壺,畫山水之狀。每奏樂擊 之,內外共九下。樂止,則擊敔如伏虎,脊上如鋸齒一。 曲終,以破竹刮之。禮直官奏「請駕登壇」,前導官皆躬 身側引至壇止,惟大禮使登之。先正北一位拜跪酒, 殿中監東向一拜,進爵盞,再拜興,復詣正東一位。纔 登壇,而宮架聲止,則壇上樂作,降壇則宮架樂復作, 武舞上,復歸小次。亞獻、終獻上,亦如前儀,當時燕越 王為亞、終獻也。第二次登壇,樂作如初,跪酒畢,中書 舍人讀冊,左右兩人舉冊而跪讀,降壇,復歸小次。亞、 終獻如前。再登壇,進玉爵「盞,皇帝飲福矣。」亞終獻畢, 降壇,駕小次前立,則壇上禮料、幣帛、玉冊,由西階而 下。南壝門外,去壇百餘步,有燎爐高丈許,諸物上臺, 一人點唱,入爐焚之。壇三層,回踏道之間有十二龕, 祭十二宮神。內壝、外祭百星,執事與陪祠官皆面北 立班,宮架樂罷,鼓吹未作,外內數十萬眾肅然,惟聞 輕風環珮之聲,一贊者唱曰:「贊一拜。」皆拜。禮畢,駕自 小次祭服還大次,惟近侍椽燭二百餘條列成圍子。 至大次,更服袞冕,登大安輦。輦如玉輅而大,無輪,四 垂大帶,輦官服色亦如挾輅者。纔升輦,教坊在外壝 東門排列。鈞容直先奏樂,一甲士舞一曲,破訖,教坊 進口號。樂作,諸軍隊伍鼓吹皆動,聲震天地。回青城, 天色未曉,百官常服入賀,賜茶酒畢,而法駕儀仗鐵 騎鼓吹入南薰門。御路數十里之間,起居幕次貴家 看棚,華綵鱗砌,略無空閒去處。車駕登宣德樓,樓前 立大旗數口,內一口大者,與宣德樓齊,謂之「蓋天旗。」 旗立御路中心不動,次一口稍小,隨駕立,謂之「次黃 龍。」青城、太廟隨逐立之,俗亦呼為「蓋天旗。」亦設宮架, 樂作。須臾,擊柝之聲,旋立雞竿,約高十數丈。竿尖有 一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盤 底有綵索四條垂下,有四紅巾者爭先緣索而上,捷 得金雞紅幡,則山呼謝恩訖,樓上以紅綿索通門下 一綵樓上有金鳳銜赦而下。至綵樓上,而通事舍人 得赦宣讀開封府、大理寺排列罪人在樓前,罪人皆 緋縫黃布衫,獄吏皆簪花鮮潔。聞鼓聲,疏枷放去,各 山呼謝恩訖。樓下鈞容直樂作,雜劇舞旋,《御龍直》裝 神鬼斫真刀、倬刀。樓上百官賜茶酒,諸班直呈拽馬 隊,六軍歸營。至日晡時,禮畢,駕還內。

高宗建炎二年十一月壬寅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太祖配大赦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建炎四年。十一月壬子。日南至。率百官遙拜二帝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十二年十月詔從受臣僚冬至朝賀之儀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紹興十二年十月, 臣僚言「竊以元正一歲之首。冬至一陽之復。聖人重 之,制為朝賀之禮焉。自上世以來,未之有改也。漢高 祖以五年即位,而七年受朝於長樂宮。我太祖皇帝 以建隆元年即位,受朝於崇元殿。主上臨御十有六 年,正至朝賀,初未嘗講。艱難之際,宜不遑暇。茲者太 母還宮,國家大慶,四方來賀,亶惟其時。欲望自今元 正、冬至舉行朝賀之禮,以明天子之尊,庶幾舊典不 至廢墜。」禮部、太常寺考定朝會之禮,依國故事,設黃 麾大仗、車路、法物、樂舞等,百寮服朝服,再拜上壽,宣 王公升殿,間飲三周。詔自來年舉行。十一月,權禮部 侍郎王賞等言:「朝會之禮,正旦、冬至及」大慶受朝、受 賀,係御大慶殿,其文德、紫宸、垂拱殿,禮制各有不同。 月朔視朝,則御文德殿,謂之「前殿,正衙仍設黃麾半 仗。紫宸、垂拱皆係側殿,不設儀仗。元正在近,大慶殿 之禮事務至多,乞候來年冬至,別行取旨。」詔從之。 紹興十三年十一月庚申,日南至,合祀天地於圜丘, 太祖、太宗並配,大赦。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十一月「冬至,上詣德壽宮 稱賀。上壽禮畢,入見太后,如宮中禮。」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孝宗淳熙二年十一月冬至加大上皇帝尊號冊寶併行大朝會之儀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淳熙二年十一月, 詔「太上皇帝聖壽無疆,新歲七十,以十一日冬至加 上尊號冊寶。」

按《乾淳歲時記》:「朝廷冬至行大朝會儀,則百官冠冕 朝服,備法駕,設黃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視東京已滅三之一 用太常雅樂、宮架登歌,太子、上公、親王、宰執並赴紫 宸殿立班進酒。上《千萬歲壽》,上公致詞,樞密宣答,及 諸國使人及諸州入獻朝賀,然後奏樂、進酒、賜宴。此 禮不能常行,每歲禁中,止是以三茅鐘鳴,駕興,上服 愨頭、玉帶、靴袍,先詣福寧殿、龍墀及聖堂炷香。用蠟沉腦 子「次至天章閣祖宗神御殿行酌獻禮。」次詣東朝奉 賀。復回福寧殿,受皇后、太子、皇子、公主、貴妃至郡夫 人、內官、大內已下賀。賀畢,駕始過大慶殿。御史臺、閣 門分引文武百寮追班稱賀,大起居十六拜,致詞上 壽,樞密宣答。禮畢,放仗。是日,後苑排辦御筵於清燕 殿,用插食盤架。午後,修內司排辦晚筵於慶瑞殿,用 煙火進市食賞燈。並於元夕。

光宗紹熙三年十一月丙戌日南至丞相率百官詣重華宮拜表稱賀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理宗寶慶二年十一月丙子日南至上詣慈明殿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寶慶三年十一月辛巳,日南至,郊,大赦。改明年為紹 定元年。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淳祐二年十一月己亥日南至雷電交作詔避殿減膳求直言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寶祐二年十一月壬寅日南至忠王冠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编辑]

章宗承安二年十一月甲辰冬至有事於南郊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编辑]

成宗大德九年十一月庚午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南郊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九年十一月庚午,祀昊天上 帝於南郊,牲用馬一,蒼犢一,羊、豕、鹿各九。其文舞曰 《崇德之舞》,武舞曰《定功之舞》。以攝太尉右丞相哈剌 哈孫、左丞相阿忽台、御史大夫鐵古迭而為三獻官。」

按:《郊祀志》:「大德九年冬至,用純色馬一、蒼犢一、羊。」

鹿、野豕各九。

武宗至大二年十一月定冬至郊祀之制

[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十一月乙酉,尚書省及 太常禮儀院言,「郊祀者,國之大禮。今南郊之禮已行 而未備,北郊之禮尚未舉行。今年冬至祀天南郊,請 以太祖皇帝配,明年夏至祀地北郊,請以世祖皇帝 配。」制可。

至大三年十一月冬至,合祭南郊,尊太祖皇帝配享 昊天上帝。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三年十月甲辰,二寶奴及司 徒田忠良等言:「曩奉旨舉行南郊配位,從祀北郊方 丘朝日夕月典禮,臣等議,欲祀北郊必先南郊。今歲 冬至祀圜丘,尊太祖皇帝配享;來歲夏至祀方丘,尊 世祖皇帝配享;春秋朝日夕月,實合祀典。」有旨:「所用 儀物,其令有司速備之。十一月丙申,有事於南郊,尊」 太祖皇帝配享昊天上帝 按《祭祀志》。至大三年冬 十月三日奉旨。十一月冬至合祭南郊。太祖皇帝配。

[编辑]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冬至朝賀之禮

[编辑]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冬至前一日,尚寶司 陳御座於奉天殿,及寶案於御座之東,又設香案於 丹陛之南。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殿內之東西,北向。 其日清晨,錦衣衛陳鹵簿儀仗於丹陛及丹墀之東 西,設朋扇於殿內東西,列車輅步輦於丹墀東西相 向,鳴鞭四人左右北向。教坊司陳大樂於丹陛之東」 西,北向。儀禮司設《同文》玉帛案於丹陛之東。金吾衛 設護衛官於殿內及丹陛之東西,陳甲士於午門外、 奉天門外及丹墀東西。錦衣衛設將軍於奉天門外 丹陛,丹墀及奉天門列旗幟於奉天門外東西。典牧 官陳仗馬、犀象於文武樓南,東西相向。欽天監設司 晨郎報時位於內道東,近北,立糾儀御史二人於丹 墀北,東西相向;內贊二人於殿內,外贊二人於丹墀 北,東西相向。設傳制、宣表等官位於殿內,東西相向。 鼓初嚴,文武官具朝服,齊班於午門外。鼓次嚴,引禮 引百官由左右掖門入,詣丹墀東,西北向立。鼓三嚴, 執事官詣華蓋殿伺候。內官跪奏「皇帝具袞冕陞座。」 鐘聲止。儀禮司官跪奏「各執事官行禮。」贊「五拜。」禮畢。 贊「供事、執事官各就位。」儀禮司官跪奏「請陞殿。」駕興《中和韶樂》奏《聖安之曲》。尚寶官捧寶前行,導駕官前 導。扇開、簾捲。尚寶官置寶於案。樂止。鳴鞭報時。雞唱 曉對。贊唱「排班。」班齊。贊禮唱「鞠躬。」大樂作。贊「四拜、平 身。」樂止。典儀唱「進表」,大樂作。給事中二人詣同文案 前導引序班舉案,由東門入置殿中,樂止。內贊唱:「宣 表目。」宣表目官跪宣訖,俯伏,興。唱「宣表。」展表官取表, 宣表官至簾前,外贊唱:「眾官皆跪。」宣表訖,內外皆唱: 「俯伏,興,平身。」序班即舉表案於殿東外贊唱眾官皆 跪。代致詞官跪於丹陛中。致詞云:具官臣某等,茲遇 律應黃鍾,日當長至。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納祜,奉天 永昌。」賀訖,外贊唱眾官皆俯伏,興,樂作,四拜興,平身, 樂止。傳制官詣御前跪奏傳制,俯伏興,由東門靠東 出,至丹陛之東,西向立,稱「有制。」贊禮唱「跪」,百官皆跪, 宣制云:「履長之慶,與卿等同之。」贊禮唱:「俯伏」,興,平身, 樂止。贊搢笏,鞠躬,三舞蹈。贊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 額曰「萬歲」,唱山呼曰「萬歲」,唱再山呼曰「萬萬歲。」凡呼 萬歲,樂工軍校齊聲應之。贊出笏,俯伏,興,大樂作。贊 四拜平身,樂止。儀禮司官跪,奏禮畢,《中和樂》作,奏《定 安》之曲。駕興,尚寶官捧寶,導駕官前導,至華蓋殿,樂 止。引禮官引百官以次出。 又按《會典》,凡冬至日,典 璽官設東宮座於文華殿中,錦衣衛設儀仗於殿外 東西,教坊司陳大樂於文華殿內東西北向。府軍衛 列甲士旗幟於門外,錦衣衛設將軍十二人於殿中 門外及文華門外,東西相向立。儀禮司官設箋案於 殿東門外,設文武官拜位於文華殿門外,設傳令宣 箋等官位於殿內東西。執事官先行四拜禮訖,各就 位。引禮引各官詣文華門外,北向立。儀禮司官啟「請 陞座。」導引官奉迎東宮。具冕服出,樂作。陞座樂止。贊 禮唱「班齊鞠躬。」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唱「進箋。」給事 中前導箋案由殿東門入置殿中。內贊唱「宣箋目。」宣 訖。俯伏興、平身。唱「宣箋。」外贊唱「跪。」展箋官詣案前取 箋。宣箋官宣訖,內外皆贊俯伏興、平身。即舉案於殿 東外。贊唱「眾官皆跪。」代致詞官中道跪,致詞云:「具官 臣某等,茲遇律應黃鍾,日當長至,敬惟皇太子殿下, 茂膺景福。」賀畢,唱,眾官皆俯伏,興,平身。傳令官跪啟: 傳令由東門左出,至丹陛東,西向立,稱「有令。」贊眾官 皆跪,宣令云:「履長之節,同增嘉慶。」贊俯伏,興,樂作,四 拜,平身,樂止。儀禮司官跪啟,禮畢。

世宗嘉靖九年定冬至大祀慶成之儀

[编辑]

按《明會典》,「舊制,冬至日即行賀禮。嘉靖九年,分祀二 郊,以冬至大報,是日行慶成禮。次日行冬至朝賀,禮 畢,舉慶成宴。」本年再定,次曰,上詣內殿行節祭禮,又 詣母后前行賀禮畢,始御奉天殿,受百官賀。

嘉靖十六年,更定「冬至朝會之儀。」

按《明會典》,「嘉靖十六年更定,冬至前一日,尚寶司設 寶案於奉天殿寶座之東。鴻臚寺設表案二於殿東 中門外。禮部主客司設番國貢方物案八於丹陛中 道左右。欽天監設定時鼓於文樓之上。教坊司設中 和韶樂於奉天殿內,東西設大樂於奉天門內,東西 俱北向。至期,錦衣衛陳鹵簿儀仗於丹陛及丹墀東」 西。設朋扇於殿內東西陳車輅步輦於奉天門丹墀 中道,北向。金吾等衛列甲士軍仗於午門外,奉天門 外及丹墀東西。旗手衛設金鼓於午門外,列旗幟於 奉天門外。御馬監設仗馬,錦衣衛設馴象於文武樓 南,東西相向。欽天監設報時位於丹陛之東。鼓初嚴, 百官具朝服,齊班於午門外。鼓次嚴,引班官引百官 並進表人員及四夷人等,次第由《左右》掖門入,詣丹 墀序立。欽天監雞唱官「司晨一員於文樓下西向;錦 衣衛將軍六員於殿內之南,北向;將軍四員於丹陛 四隅,東西相向;鳴鞭四人於丹墀中道左右,北向;金 吾等衛護衛官二十四員於丹陛之南、六員於丹陛 之北,俱東西相向,陳設方物。鴻臚寺司賓署丞一員 徹方物案。鴻臚寺序班十六員、於丹陛中道左右。外 贊鴻臚寺鳴贊等官十二員、於丹陛及丹墀東西。糾 儀御史十二員於丹墀之東西。殿前侍班錦衣衛千 戶六員、光祿寺署官四員、序班二員。傳呼鳴鞭錦衣 衛百戶四員、俱於殿中門外、東西相向。」導表六科都 給事中二員、序班二員,於表案左右;掌領侍衛官二 員,於殿內東西相向;錦衣衛正直指揮一員於簾右 東向;百戶二員於簾下左右相向,各豫立以俟。鼓三 嚴,執事禮部堂上官並內贊鳴贊一員,陳設表案並 舉案序班五員。典儀鴻臚寺司儀署丞一員;捧表,禮 部儀制司官四員;展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 堂上官二員,宣表致詞併傳制等項。鴻臚寺堂上官 五員,捧寶,尚寶司官二員。導駕,六科給事中十員,殿 內侍班翰林院官四員,中書官四員,糾儀御史四員, 序班二員及各遣祭官,俱詣華蓋殿外。候上具袞冕 陞座,鐘聲止,入序立。遣祭官以次復命訖,各趨入丹 墀班。禮部堂上官跪奏「方物,並請上位看馬,候得旨 復位。鴻臚寺卿跪奏,『執事官行禮』。」贊「五拜。」叩頭畢。贊 各供事。鴻臚寺卿跪請陞殿。駕興,導駕官前導,尚寶官捧寶前行,《中和樂》作,奏《聖安之曲》。上御奉天殿陞 座。導駕官立於殿內柱下、東西相向。侍班翰林官立 於東導駕官之後,中書官立於西導駕官之後。糾儀 御史、序班分立於侍班官之下,尚寶官置寶於案,分 立於導駕官之上,樂止。鳴鞭報時。雞唱訖,外贊唱「排 班。」班齊,鞠躬,大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內贊贊「進表」, 大樂作。導表官導表案至殿東中門止。序班舉案入 置殿中,退立於東西柱下,樂止。贊宣表目、禮部堂上 官並宣表目官詣殿中跪。宣畢,各叩頭退。贊「宣表,展 表官取表,同宣表官詣殿中跪。外贊贊跪,眾官皆跪。 宣畢,展表官分東西先退,內外皆贊『俯伏』。」大樂作,興, 平身,樂止。宣表官退,序班舉案置殿東外。贊贊跪,眾 官皆跪。代致詞官跪於丹陛中道。致詞云:「公、侯、駙馬 伯、文武百官某官臣等賀」訖。外贊贊「俯伏」,眾官皆俯 伏。大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傳制官詣御前跪奏傳 制,俯伏興,由東門靠東出,至丹陛之東,西向立,稱「有 制。」外贊贊跪,眾官皆跪。宣制宣訖,外贊贊俯伏,大樂 作,興,平身,樂止。贊搢笏,鞠躬,三舞蹈。贊跪,唱山呼,百 官拱手加額曰萬歲,唱山呼曰萬歲,唱再山呼曰萬 萬歲。贊出笏,俯伏,大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鴻臚卿 詣御前跪,奏禮畢。鳴鞭,《中和》樂作,奏《定安之曲》。駕興, 尚寶官捧寶,導駕官前導,至華葢殿,樂止。引班官引 百官人等以次出。序班徹方物案,所司設黃幄於丹 陛上,陳王府及勳臣總兵官、外夷所進馬匹於丹墀 內。禮部并鴻臚寺官立於丹墀東,候上易便服御黃 幄。甲士行禮畢,禮部官詣御道中跪奏「御馬過。」奏畢, 復位。候馬過詣御道中跪奏馬過畢,駕還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