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7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七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七十一卷目錄
法帖部彙考十二
宋米芾書史〈歷代法帖〉
黃伯思東觀餘論〈米元章跋祕閣法帖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
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董逌廣川書跋〈石鼓文 瘞鶴銘〉
字學典第七十一卷
法帖部彙考十二
[编辑]《宋米芾書史》
[编辑]《歷代法帖》
[编辑]金匱石室,汗簡殺青,,悉是傳錄。河間古簡,為法書祖。 張彥遠志在多聞,上列。沮蒼,按史發論,世咸不傳,徒 欺後人,有識所罪。至於後愚妄作組織神鬼,止可發 笑。余,但以平生目歷區別無疑。《集》曰:「書史所以指南, 識者不點俗目。」
劉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跡煥然,所謂「金石刻 文,與孔氏上古書相表裡,字法有鳥跡自然之狀。」宗 室仲忽、李公麟收購亦多,余皆嘗賞閱。如楚鍾刻字, 則端逸遠高,秦篆咸可冠方今法書之首。秦漢石刻, 塗壁都市,前人已詳。余閱書白首,無魏遺墨,故斷自 西晉。《晉賢十四帖》,檢挍太師李瑋於侍中王貽永家 購得第一帖,張華真楷鍾法,次王濬,次王戎,次陸機, 次《郗鑒》,次陸玩,晉元帝批答,次謝安、王衍,次右 軍,次謝萬兩帖,次王珣,次臣詹,晉武帝批答,次謝方 回,次《郗愔》,次謝尚。內《謝安帖》有開元印縫兩小璽,「建 中翰林印。」安及萬帖有「王涯永存珍祕印。」大卷前有 「梁秀收閱古書印」,後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 是唐末賞鑒之家。其間有太平公主乩書印,王溥之 印,自五代相家寶藏,侍中國婿,丞相子也。
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 淳化中,嘗借王氏所收《書集》入《閣帖》十卷,內郗愔兩 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於謝安帖尾御書「親 跋」三字,以還王氏。其帖在李瑋家。余同王渙之飲於 李氏園池,閱書畫竟日。末出此帖,棗木大軸,古青藻 花錦作褾,破爛無竹模晉帖上反安冠簪樣,古玉軸。 余尋制擲棗軸,池中拆玉軸,王渙之加糊共裝焉。一 坐大笑,要余題跋,乃題曰:「李氏法書第一,亦天下法 書第一也。」
又晉謝奕、桓溫、《謝安》三帖為一卷,上有竇蒙審定印。 《謝安帖》後以濃墨模搨,遂全暈過,後歸副車王詵家, 分為三帖,云失《謝安帖》,以墨重暈,唐人意寶此帖而 反害之也,後人可以為戒。李瑋云:「亦購於王氏。」 又黃素《黃庭經》一卷,是六朝人書,絹完並無唐人氣 格,縫有書印字,是曾入鍾紹京家,黃素縝密,上下是 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卷末跋「台僊」二字,有 陳氏圖書字印及錢氏忠孝之家印。陶穀跋云:「山陰 道士劉君,以群鵝獻右軍,乞書《黃庭經》,此是也。」此書 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罷官,過浚郊,遺光祿朱卿。 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後封博王。王薨,余獲于舊邸, 時貞明庚辰秋也。晉都梁苑,因重背之,中「書舍人陶 穀記。是日降制,以京兆尹安彥威兼副都統。」余跋云: 「書印字,唐越國公鍾紹京印也。」《晉史》載:為寫《道德經》, 當舉群鵝相贈。因李白詩送賀監云:「鏡湖流水春始 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 白鵝。」世人遂以《黃庭經》為《換鵝經》,甚可笑也。此名因 開元後世傳《黃庭經》多惡札,皆是偽作。唐人以畫贊 猶為非真,則《黃庭》內多鍾法者,猶是好事者為之耳。 又有唐摹右軍帖,雙鉤蠟紙,摹末後一帖,是奉橘三 百顆,霜未降,未可多得。韋應物詩云:「書後欲題三百 顆,洞庭更待滿林霜。」蓋用此事。開皇十八年三月二 十七日,參軍學士諸葛穎、諮議參軍開府學士柳顧 言、釋智果《跋其尾》。
晉右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行書帖》真跡,天下法書 第二,右軍行書第一也。帖辭云:「羲之死罪。伏想朝廷 清和,稚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剋定有期也。羲之死 罪。長慶某年月日,太常少卿蕭祐鑒定。」在王珪、禹玉 家,後有禹玉跋,以門下省印印之。時貴多跋,後為章 惇子厚借去,不歸,其子仲修專遣介請,未至。是竹絲 乾筆所書,鋒勢鬱勃,揮霍濃淡如雲煙,變怪多態,清 字破損。余親臨得之。
王羲之《玉潤帖》,是唐人冷金紙上雙鉤摹帖,云:「官奴 小女玉潤,病來十餘日,了不令民知。昨來忽發痼,至 今轉篤,又苦頭癰,頭癰已潰,尚未足憂。痼病少有差 者,憂之燋心,良不可言。頃者艱疾未之有,良由民為 家長,不能克己勤修,訓化上下多犯科誡,以至於此, 民惟歸誠待罪而已。此非復常言常辭,想官奴辭已」 具,不復多白,上負道德,下愧先生,夫復何言!此帖連 在《稚恭帖》後,字大小一如《蘭亭》,想其真跡神妙。右軍《快雪時晴帖》云,「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 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是真字數字帶 行,今世無右軍真字,帖末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縫, 有褚氏字印,是褚令所印。蘇氏有三本,在諸房:一,余 易得之;一,劉涇巨濟「易得」,無褚印。
晉太宰中書令王獻之,字子敬。《十二月帖》,黃麻紙辭 云十二月割至否?中秋不復不得,想未復還慟理為 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慶等大軍下一印曰「鐸 書」,是唐相王鐸印,後有「君倩」字,前有絹小帖,是褚遂 良題曰「大令十二月帖。」此帖運筆如火著畫灰,連屬 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元與《快雪帖》相連,蘇太簡家物,上有國老才翁子美 題跋云「鹵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美子激, 字志東,與余分藏,以書畫寶玩易之。」
王羲之《筆精帖》,內兩字集在諸家碑上縫有正觀半 印。王獻之《日寒帖》,有唐氏雜跡印,後有兩行謝安批, 所謂「批後為答」也。唐太宗不敬獻之《慰問帖》,故於帖 上刮去不次獻之白字,謂之羊欣以應募,而以前帖 為薄紹之書,跋尾書官姓名云:「大曆某年月日」下刮 去古姓名,五代人題曰「薛邕記之。」後題一行曰「某年 和傅遺余押字,是薛丞相居正。」此是和凝丞相改為 薛氏故物,以遺薛也。其後歸王文惠家。文惠孫居高 郵,并收得褚遂良黃絹上臨《蘭亭》一本,乏資之官,許 余以五十千質之。余時遷葬丹徒,約王君友婿宗室。 時監羅務令輥亦欲往別,約至彼交帖。王君後余五 日至,余方襄大事,未暇見之。事竟見云:「適沈存中借 去,吾拊髀驚曰:『此書不復歸矣』。」余遂過沈問焉,沈曰: 「且勿驚破,得之當易公《王維雪圖》」,其父嘗許見與也。 余因不復言。後數日,王君攜褚書見過,大嘆曰:「沈使 其婿以二十星資其行,請以二十千留褚書。」余因不 復取。後十年,王君卒,其子居高郵,欲成姻事,因賀鑄 持至儀真,求以二十千售之。後蘇頌丞相家與沈之 子博毅同會,問所在,曰:「分與其弟矣。」翌日,蘇舜元子 云屢見之。
王獻之《送梨帖》云:「今送梨三百顆,晚雪殊不能佳,上 有梨幹黎氏印,所謂南方君子」者。跋尾半幅云:「因太 宗書卷首見此兩行十字,遂連此卷末若珠還合浦, 劍入延平,太和三年三月十日,司封員外郎柳公權 記。」後細題一行曰「又一帖十二字連之。」余辨乃右軍 書云:「思言敘卒何期,但有長歎。念告公權誤以為子」 敬也。縫有「正觀」半印,世南孝先字跋。孝先是本朝王 曾丞相字。劉季孫以一千置,得余約以歐陽詢真跡 二帖,王維《雪圖》六幅,正透犀帶一條,硯山一枚,玉座 珊瑚一枝,以易劉,見許。王詵借余硯山,去不即還,劉 為澤守。行兩日,王始見還,約再見易,而劉死矣。其子 以二十千賣與王防唐太宗書,竊類子敬公權,能於 太宗書卷辯出,而復誤連右軍帖為子敬公權知書 者乃如此。其跋《馮氏西昇經》,唐經生書也。乃謂之褚 書者,同也。蓋能書者未必能鑒。余既跋定之,蘇子瞻 於是跋詩曰:「家雞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總入奩。君 家兩行十二字,氣壓鄴侯三萬籤。」蓋以《晉史》太宗贊 貶子敬也。然唐太宗力學右軍不能,至復學虞行書, 欲上攀右軍,故大罵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豈父可 比也?
《王羲之來戲帖》黃麻紙,字法清潤,是少年所書,滿一 幅,其閒數字難辨。六朝寫經,褊字注之,後人復以雌 黃塗蓋,歲久膠落,字見五分。在丁晉公孫受繪家,欲 以二十千見歸,余即以其直取君以與。余來往議,此 帖書黏於後,質於其鄰大姓賈氏,得二十千,蓋意其 可贖也。今十五年矣,猶在賈氏,曾經人用薄紙搨書, 墨即透數行,仍汙靜地,深可歎息。其家又有韓擇木 《八分》一卷,唐人薄紙摹《五帖》一幅。
王羲之《桓公破羌帖》,有開元印,唐懷充跋,筆法入神, 在蘇之純家。之純卒,其家定直久許見歸,而余使西 京未還,宗室仲爰力取之,且要約曰:「未歸,有其直,見 歸即還。」余遂典衣以增其直,取回。仲爰已使庸工裝 背,剪損古跋尾參差矣。痛惜痛惜!
王右軍《筆陣圖》,前有自寫真,紙緊薄如金葉,索索有 聲。趙竦得之于一道人,章惇借去不歸。王右軍《書家 譜》,「在山陰縣王氏右軍東方朔畫贊糜破處,歐陽詢 補之,在丁諷學士家,歸宗室令畤。」劉涇以僧繇畫梁 武帝像易去。
《樂毅論》智永跋云:「『梁世摹出,天下珍之。其間書『誤』兩 字,遂以雌黃治定,然後用筆。今世無此『改』」「誤』兩字本 流傳。余於杭州天竺僧處得一本,上有『改』」「誤」兩字,又 不闕唐諱,是梁本也。
晉庾翼稚恭真跡,在張丞相齊賢孫直清汝欽家。古 黃麻紙全幅,無端末,筆勢細弱,字相連屬,古雅論兵 事有數翼字,上有竇蒙審定印,後連「張芝、王廙草帖」, 是唐人偽作,薰紙上深下淡,筆勢俗甚,語言無倫,遂 使至寶雜於瓦礫,可歎。余屢言與汝欽不肯拆也濮州李丞相家多書畫,其孫直祕閣李孝廣收右軍 黃麻紙十餘帖一。連成卷,字老而逸,暮年書也。略 記其數帖辭:一云:「白石枕殊佳物,深感卿至。」一云:「卿 事時了,甚快,群凶日夕云云,此使鄴下一日為戰場, 極令人惆悵,豈復有慶年之樂耶!思卿一面無緣,可 歎可歎!」一云:「九日以當力見。」一云:「重熙八日過信安。」 一云:「祠物當治護,信到便遣來,忽忽善錯也。」一云:「謝 書云云,今送。」一云:「鶻等不佳,令人弊見此輩。吾衰老, 不復堪此,餘不記也。」後有先君名印,下一印曰「尊德 樂道」,今印見在余家。先君嘗官濮,與李柬之少師以 碁友善,意其奕勝之。余時未生。此帖一卷,世未見其 比,故是右軍名札也。又有《歐陽詢故事》十餘帖,老筆 相連。其子《通書評書》一卷,張顛《絹帖》一卷,七八帖乃 少時書,並在李孝廣處。
中貴高樓楊氏收數帖,《蕭思話表》一。思話字有鍾法, 此乃無而「武帝批答」四字,君臣筆氣一同,紙古後破 前完,此是唐人所為,然亦佳作,今人不能為也。又王 珉書真草是真跡,有鍾、張法。張翼當是作「宋翼」,魏人, 非真。又《阮研草帖》,奇古非偽。又一帖如竹片書,亦好 事者為之,並無古印跋可考。
陳僧智永真草書《歸田賦》,在襄陽魏泰處。後有一跋 題云:「開成某年白馬寺臨一過潭記」,白麻紙書,世人 收智永書,未有若此真也。虞世南出於此書,魏誤題 曰「虞世南書」耳。
《唐彭王傅徐浩書贈張九齡司徒告》:浩,九齡之甥,在 其孫曲江仲容處,用一尺絹書,多渴筆,有鋒芒,辭云: 「正大廈者,柱石之力;匡帝業者,輔相之功。生則保其 雄名,沒猶稱其盛德。飾終未允於人望,加贈特至於 國章。故荊州大都督張九齡,維嶽降神,濟川作相,開 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於社稷,先覺合於蓍蔡,永」 懷賢相,可謂大臣。束帛所加,樵蘇必禁。荊州之贈,相 府未崇。爰從八命之秩,更重三台之位。可特贈司徒。 嘗借留余家半月,唐中書令褚遂良《枯木賦》是粉蠟 紙搨書,後有「未能」二字。余辯是雙鉤,唐人不肯欺人, 若無此雙鉤二字,則皆以為真矣。在承議郎壽春魏 綸處,余於潤州見之。
智永《千文》唐粉蠟紙搨書,內一幅麻紙是真跡。末後 一幅,上有雙鉤摹字,與《歸田賦》同意也。料是將真跡 一卷,各以一幅真跡在中,搨為數十軸。若末無鉤,填 一字,固難辨也。是賈安公物,作潤筆送王荊公,其弟 安國得之,今在葉濤處。安國婿也。有古跋云:「契闊艱 難,不敢失墜,學歐陽詢行體。」
唐越國公鍾紹京書《千文》,筆勢圓勁,在丞相恭公孫 陳并處。今為宗室令穰所購,諸貴人皆題作「智永。」余 驗出唐諱闕筆,及以《遍學寺碑》對之,更無少異。大年 於是盡剪去諸人跋,余始跋之。
呂夏卿子通直君,有歐陽詢《草書千文》蔡襄跋,為智 永通直出示。余欲跋,答以「必改評乃跋。」君欣然,遂於 古紙上跋正通直君失其名字。
唐人,臨智永《千文》半卷,在丞相蘇頌家。
蘇耆家《蘭亭》三本:一是參政蘇易簡題贊曰:「有若像 夫子,尚興闕里門。虎賁類蔡邕,猶傍文舉尊。昭陵自 一閉,真跡不復存。」今余獲此本,可以比璵璠。第二本 在蘇舜元房,上有易簡子耆天聖歲跋,范文正王堯 臣參政跋云:「才翁東齋書,嘗盡覽焉。」蘇治,才翁子也, 與余友善,以王維《雪景》六幅,李王《翎毛》一幅,徐熙梨 《花大折枝易》得之毫髮備盡。少長字,世傳眾本,皆不 及長字,其中二筆相近,末後捺筆,鉤迴筆鋒,直至起 筆處。「懷」字內折筆、「抹」筆,皆轉側褊而見鋒。「蹔」字內「斤」 字、「足」字,轉筆,賊毫隨之,於斫筆處,賊毫直出其中,世 之摹本未嘗有也。此定是馮承素、湯普徹、韓道政、趙 模、諸葛正之流搨賜王公者。碾花真玉軸,紫錦裝背, 在蘇氏舜元房,題為褚遂良摹。余跋曰:「《樂毅論》正書 第一,此乃行書第一也。觀其改誤字,多率意為之,咸 有褚體,餘皆盡妙。此書下真跡一等,非深知書者,未 易道也。」贊曰:「熠熠客星,豈晉所得?養器泉石,留腴翰 墨。戲著標談,書存焉式。鬱鬱昭陵,玉盌已出。戎溫無 類,誰寶真物?水月非」虛,移模奪質,繡繰金鐍,瓊機錦 綍,猗歟元章,守之勿失。第三本唐粉蠟紙摹在舜欽 房。第二本所論數字精妙處,此本咸不及,然固在第 一本上也。是其族人沂摹,蓋第二本毫髮不差。世當 有十餘本:一絹本在蔣長源處;一紙本在其子之文 處,是舜欽本;一本在滕中處,是歸余家本也;一本在 之友處。
泗州南山杜氏,父為尚書郎,家世杜陵人,收唐刻板 本《蘭亭》與余家所收不差,有鋒勢筆活。余得之,以其 本刻板,回視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異也。此書不亡 于後世者,賴存此本,遇好事者見求,即與一本,不可 再得,世謂之「三米蘭亭。」
宗室叔盎收《蘭亭》,遂不及吾家本。在舜欽本上,因重 背易其後背紙,遂乏精彩,然在都門最為佳本。王鞏見求余家印本,曰:「此湯普徹所摹,與贈王詵家摹本 一同。今甚思之,欲得此以自解耳。」錢塘關景仁收唐 石本《蘭亭》,佳於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唐太師顏真卿不審乞米二帖,在蘇澥處,背縫有吏 部尚書銓印,與安師文家《爭坐位帖》《責峽州別駕帖》 縫印一同。《爭坐位帖》是唐《畿縣獄狀》,磓熟紙,韓退之 以用生紙錄文為不敏也。生紙當是草上所用,內小 字是於行間添注不盡,又於行下空紙邊橫寫,與刻 本不同。此帖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鬱 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石刻,粗存梗概爾。 余少時臨一本,不復記所在。後二十年,寶文謝景溫 尹京,云:「大豪郭氏分內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眾 乃許取視之,縫有元章戲筆字印,中間筆氣甚有如 余書者。面喻之,乃云:「家世收久,不以公言為然。」 《峽州別駕帖》白麻紙真字云:「疏拙抵罪,聖慈含弘,猶 佐列藩,不遠伊邇」是也。字類《糾宗碑》,清甚。又《祭濠州 使君文》《鹿肉帖》,並是魯公真跡。
山陽簿張君齊賢,丞相之後,收魯公二帖,云「奏事官 至」,又曰「為憲之功。」後帖,張漵《郎官求類帖》,《乞米帖》及 《李太保帖》。
朱巨川《告顏書》,其孫灌園屢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不 用為蔭,余以金梭易之。又一告,類徐浩書,在邑人王 衷處,亦巨川告也。劉涇得余顏告,背紙上有五分墨, 至今裝為祕玩。然如徐告,粗有徐法爾。王詵與余厚, 善愛之篤。一日見語曰:「固願得之。」遂以韓馬易去,馬 尋於劉涇處換一石也。此書至今在王詵處。
《送劉太沖序》碧牋書王欽臣故物,後有王參政名印。 王云:因與唐坰兩出書各誤收卷去。坰以將才不偶 命,而德其「無鄰」字,剪去碧牋宜墨,神彩豔發,龍蛇生 動,睹之驚人。不裝背,揭去背紙,以厚紙散卷之,略一 出即卷去。其子云:「與《智永千文》、柳公權書《柳尊師誌》 《歐陽鄱陽帖》,並同葬矣。」亦可歎息也。或謂密為王詵 購去。
蘇子才收碧牋《文殊》一幅,魯公妙跡。又有《與夫人帖》 一幅,當是其嫂,今在王詵家。
魯公《寒食帖》,綾紙書,在錢勰處,世多石刻。
魯公一軸五帖,見石裔言在兄處,副車之孫也。 懷素絹帖,第一帖,胸中刺痛,第二帖,「恨不識顏尚書」, 第三帖,「律公好事」,是懷素老筆,並在安師文處。《元帖》, 戊辰歲安公攜至,留吾家月餘,臨學乃還。後有「呂汲 公大防」已下題,今歸章公惇。
《懷素千文》絹本真跡,在蘇液家。沈遘家刻板本,是後 歸章惇家。
《懷素詩》一首,絹上真跡,王鞏易與王詵家。
《懷素絹帖》一軸,雜論故事,後人分剪為二十餘處,王 詵累年遂求足元數。又一云:史陵者絹帖以六朝古 賢一幀易與王詵。
懷素書《任華歌》真跡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奇偉, 在王詵家。詵云:「尚方有其後三幅。」
懷素草書:「祝融高坐對寒峰綠絹帖」兩行,此字最佳。 石紫微常刻石,有六行,今不見。前四行。問夷庚云:「與 王欽臣家雜色纈絹背,以詩代懷帖」同軸。今聞王之 子為宗室所購,是懷素天下第一好書也。
懷素《自敘》真跡,在蘇泌家。前一幅破碎不存,其父集 賢挍理舜欽自寫補之。
《懷素草書》,楮紙三幅,在故相洛陽張公孫直清家。 馮京家收懷素絹上詩一首。張伯高少時絹上草書 兩幅,張書今歸薛紹彭。
薛紹彭有《懷素》一軸,絹書,肅宗行書綾紙千文,購于 錢景湛處。又王仲至處,褚書麻紙一幅,楊凝式小字 黃麻紙一幅,余皆見之。歐陽詢《孝經》一卷,薛臨寄錢 公,未見真跡。
「唐率府長史張顛字伯高。」真跡四帖,在杭州陸氏大 姓家。舊有五帖,第一「秋深」,第二「前發」,第三《汝官》,第四 「昨日」,第五「承顏。」今所存四帖,「汝官」後有古印文訛不 可辨。「昨日」、「承顏」二帖,小襞紙也。陸氏子素從關景仁 學,關因借摹三大帖。余丱見石本于關中宋氏,及官 桂林關杞為使者,語及,始知石在關氏。又五年,官潭, 關杞通判邵州,以石本見寄。又三年官杭,而關景仁 為錢塘令,因陸氏子登第者來謁,與關同往謝而閱 之,獨失《秋深第》一帖。詰之,顰蹙而言嘉祐中為太守 沈遘借閱,拆留。余遣工摹餘帖,即歸。詰遘弟,遫時為 郡從事,乃云在其姪延嗣處。余往見,遂得閱,後購得 之。
張伯高《虎兒》等三帖,楮紙,非真跡,在王詵家,蘇氏物 也。黃魯直《贈小兒》詩云:「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 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取此為 故事也。
張伯高《賀八清鑑帖》,楮紙真跡,字法勁古,不類他書, 世間伯高第一書也。蘇液家世多石刻,後歸章惇家。 伯高全本千文,曾孝蘊云:「在京師謝氏處。」謝氏,景溫寶文遠族也。
伯高五帖黃經紙,少時書辭云「往往興來」,「五指包管」 等是也,在楊傑家。傑父學草,故收得逐語斷處,即剪 作一軸黃油拳經紙,與王仲至《千文》一同,並無古印 跋。伯高名犯廟諱字,余於《皎然詩集》中得之。
蘇子純藏張顛草書。又蘇泌房所藏詞云「國士何日 得至南中」,皆非伯高真蹟,亦無古印跋。
唐坰處黃楮紙《伯高千文》兩幅,與刁約家兩幅一同, 是暮年真跡,每辯六七字。刁氏者,後有李王、徐鉉跋。 為人偽刻「建業文房之印,印之連合,縫印破字,每見 令人歎息。」
唐《辯才弟子草書千文》,黃麻紙書,在龍圖閣直學士 吳郡滕元發處,滕以為智永書。余閱其前空「才」字,全 不書,固已疑之,後復空「永」字,遂定為辯才弟子所書, 故特闕其「祖師」二名耳。
唐虞世南《枕臥帖》雙鉤,唐摹,在關杞處,上有褚氏圖 書古印。關嘗謂余曰:「昔越州一寺,修佛殿於梁栱,內 藏一函古摹帖數十本。所可記者,王右軍《十七帖》,世 南《枕臥帖》《十鬥九帖》,褚遂良《奉書》《寧帖》,上皆有褚氏 圖書印,毫髮乾濃畢備。」關與僧善,購得《臥枕》《十鬥》九、 奉《書寧》三帖。
《虞書積時帖》,古雙鉤,摹在洛陽李熙處,維之孫也。縫 亦有褚氏印,余嘗借摹。
世南理頭眩《藥方雙鉤》摹本在鮑傳師家,後為俗人 添入「羲之」兩字,傳入《晉州法帖》,以為羲之書,聾瞽可 笑。
虞世南《書經》在虞僧寺。
世南《汝南公主銘》,起草洛陽王護處,見摹本,云真跡 在洛陽好事家,有古跋。後十年見真跡在故相張公 孫直清處,其後止貞觀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 旁小字注云:「赫赫高門,在裴丞相家。」是其銘。然此幅 文但至半而止,行下有空,白紙猶空十一字,此蓋卒 日猶未言葬也。闕文尚多,安得便言「赫赫高門」,不當 後幅卻與前幅不相連屬也。其前褾紅綾色如新,有 名幾元題其褾云:「故祭酒崔十八丈綽,常與寇章、賀 拔惎皆以鑒賞相尋,每稱伏膺《虞書》,多歷年所。自會 昌以來,時睹斯帖,因致其真隸有加。頃年崔丈每送 予兄弟下第東歸,必云:『此去獲見《汝南帖》,亦何減於 昇第耶。所惜者,闕其銘文耳』。」咸通二「年春,於存神室 輟。」〈存神下疑有錯字〉《獻子凝》,良足嗇愛也。幾元,不知何人也。 《虞帖》為時所重如此,今好事家絕不見真跡摹本,枕 臥積時。蚛《牙頭風》四摹帖,一關中刻石帖,今法帖所 載耳。世最少者《子敬虞帖》,今好事家一字亦無耳。 唐僧高閒草書《千文》楮紙上,真跡,在李熙處。
唐太宗率更令歐陽詢書荀氏《漢書》節楮冊小楷,在 潭州南楚門外胡世淳處。
歐陽詢書「道林之寺牌」,在潭州道林寺,筆力勁險,勾 勒而成,有刻板本。又江南廬山多裴休題《寺塔》諸額, 雖乏筆力,皆真率可愛。
唐末人學歐尤多,四明僧無作學真字八九分行字, 肥弱用筆寬。又有七八家不逮此僧。唐賊張廷範亦 學歐陽詢,多有此賊跋。一雙鉤摹歐帖,上有此賊印 云:「清河張廷範印。」及題曰:「便是至寶也,惜之惜之,永 為所寶之寶皆學歐行。」余跋曰:「唐弘文館學士歐陽 詢書,唐人所摹。後一行印文曰:『清河張廷範私記』。」廷 「範,唐賊也。時衰代替,賊之所好,涉于衣冠,此攘奪所 生也。今太平君子,或富貴則崇貨利,乃賊所先,故不 剪除,既著其賊,又為太平君子之勸。其書札印記,翩 翩自喜之心,忘其為賊之著也。」嗟乎!國初孫妃弟驃 騎孫思皓學歐,本朝無人過也。
歐陽詢,黃麻紙草書《孝經》,是馬季良龍圖孫大夫直 溫所收,今歸薛紹彭家。
宗室令穰,收歐陽詢三軸。第一軸蘇彥《語箴》,次幅《故 事》兩段,有開元縫印、「翰林之印」、李林甫等臣跋,及知 書樓官名氏。末後唐賊蔣元暉題,宣徽兩院使印。余 以智永《三行帖》,陸柬之《頭陁寺碑》一幅易得《語箴》。第 二軸草帖五紙,第三帖行書《故事》,皆有開元姚、宋印 跋。草帖乃暮年書,精彩動人。行書,少時書也。
歐陽詢草書「也」字,末筆倒麼,不見其所出。余家得正 觀御府右軍三帖,末後一帖,「也」字,乃歐法所出,世之 真跡,與石刻帖並無此「也」字耳。
歐陽詢《碧牋草聖》四幅,,在故相齊賢孫張公直清處。 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 直此乃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又有《千文》一本,是少年 書,不逮。《書譜》,並在王鞏家,今歸王詵家。
陳賢草書帖六七紙,字亦奇逸難辨,如日本書,上亦 有唐氏雜跡字印,在李瑋家;又多似歐陽詢草 洪元慎集右軍《越州寺碑》真跡,在越州僧正子文處。 嘗通書許借未果,金託提刑喬執中攜告往質看,亦 不肯出。欲沿幹至越,會家難不果去。今要度牒,易陸柬之《十八學士贊》。西京留臺王瓘云:「在舍弟珪處。」 《老子西昇經》,裴度、柳公權跋,為褚公書,與閻立本畫 圖同在馮當世家,吾見之皆非也。是唐初書畫,與柳 跋是真跡,二君亦不能鑒耳。
唐高閑《書令狐楚》詩,「在尚書李常家。」
柳公權《紫絲靸蘭亭詩》二帖,待制王廣淵摹石,跋云: 「龍圖大諫李公帥府暇日出書,因請摹石。」乃李柬之 少師也,洛陽人,今在富鄭公子宿州使君家。
唐摹皇象《急就章》,有隸法,在故相張齊賢、孫直清處。 唐李邕《四帖》內一帖碧牋,有「唐氏雜印」、「勾德元圖書 記」、「陳氏圖書印」,與石夷庚所藏《多熱帖》同。自丁喬大 夫歸章惇家,丁晉公故物也。
多熱要。葛粉帖,白麻紙,上有「唐氏雜跡印、陳氏圖書 印」、「勾德元圖書印」,乃紫微舍人石揚休物,今在其孫 前宿州支使夷庚處。前一帖與光八郎、《謝惠鹿帖》真 跡,余過莆上,於夷庚處易得之。《光八郎帖》,今歸王詵、 呂公孺處。李邕三帖,第一改《少傅帖》,深黃麻紙,淡墨 淳古如子敬;第二《縉雲帖》,淡黃麻紙,第三,碧牋《勝和 帖》,以尚書戶部印印縫,古印有「陳氏圖書」、「勾德元圖 書記」、「唐氏雜跡印。」丙子歲,第一歸薛紹彭,第二歸高 公繪,第三。余以六朝畫、古賢、韓、馬、銀博山、金華洞天 石古鼎,復忘記數種物,易得于其孫端問。余嘗以碧 牋臨三帖,與真無異,呂復攜去裝褫矣。陳氏台僊、勾 德元、唐氏三人者,大是一賞鑒人,世之名,書上無不 有其書印。德元當是中正本朝人,通史學
馮京家收唐摹《黃庭經》,有鍾法,後有褚遂良字,亦是 唐一種偽好物。
李錞收唐人歐行書《兵箴》,劉沖之丞相家物。
劉涇書來,漣漪曰:「收唐絹本《蘭亭》,無奇獲,且漫眼耳。 殊非自標致語也。」余答以詩曰:「劉郎無物可縈心,沈 迷蠹縑與斷簡。求新不獲狂時發,自謂下取且漫眼。 猗嗟斯人今實尟,我欲從之官有限,何時大叫劉子 前。」跽閱《墨皇》三復返。君貽余詩,嘗曰:祕笈《墨皇》曾敬 識。林希送余詩:壺嶺共傾銀霅水,墨皇猶展玉樓風。 壺嶺,謂硯山也。
劉涇倅莫王貽永侍中孫為守,得摹帖一卷,乃冒曹 參軍李懷琳偽作《七賢帖》,後人所撰也。內《搏赤猿帖》 云:「僕不想欻爾夢搏赤猿,其力甚於貔虎,良久反覆, 余乃觀天背地睹穹,亦當不爽。但僕之不達,安得不 憂?吉乎報我,凶乎?詳告。」三日,阮籍白繇君:「此帖比今 刻石字多」,乃懷琳所撰語也。而《法書要錄》所載《七賢 帖》,太宗知其偽,愛之,以「貞觀」字印之入御府。又有李 氏《衛帖》云:「衛稽首和南,近奉敕寫《急就章》,遂不得與 師書耳。但衛不能拔賞,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多。歷 年二十,著《詩論》《草隸通解》,不敢上呈。衛有一弟子王 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筆勢洞精,字體遒媚, 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 氏衛和南,此帖比今閣帖字亦多,亦其所撰也。次《無 名帖》,次《郗超帖》,亦摹在閣帖中。次陸機《衛恆帖》,衛亦 摹入《閣帖》也。後余以畫易于劉涇,分前四帖與李錞, 皆貞觀間一種偽好物。
楊凝式,字景度。書天真爛漫,縱逸類顏魯公《爭坐位 帖》。祕閣校理蘇澥家有三帖,第一白麻紙曰《景度上 大僊》,第二、第三小字與薛紹彭家所藏正書相似。余 三次易得,後以第一易與王詵,第二易與劉涇。余家 今收楮紙上詩云:「春來冰未泮,冬至雪初晴。為報方 袍客,豐年瑞已成。」王以畫易于趙叔盎,紛披老筆。王 安石少嘗學之,人不知也。元豐六年,余始識荊公于 鍾山,語及此,公大賞歎曰:「無人知之。」其後與余書簡, 皆此等字。
張直清家《楊凝式》數帖,真行甚好。
劉瑗收碧牋王帖,上有「勾德元圖書記」,「保合太和」印, 及題「顯德歲嘗愛吾家顧愷之《淨名天女》,欲以畫易。 吾答以若有子敬帖,便可易。」伯玉答曰:「此猶披沙揀 金」,此語甚妙。余白首收晉帖,止得謝安一帖,開元建 中御府物,曾入王涯家,右軍二帖,貞觀御府印。子敬 一帖,有褚遂良題印,又有丞相王鐸家印記,及有顧 愷之、戴逵畫《淨名天女觀音》,遂以所居命為寶晉齋。 朱長文收錦織成諸佛,闊四尺,長五六尺,上有織成 牌子,題「晉永和年造。」與余家一古書囊,織成山水神 僊錦,一同雲鳳,山禽猿鹿如畫也。
余收子敬范新婦《唐摹帖》,獲于蘇激家,後有倩仲跋 余題詩曰:「貞觀款書丈二紙,不許兒奇專父美。何為 寥寥寶是似,遭亂真歸火兼水。千年誰人能繼趾,不 自名家殊未智。嗟爾方來眼須洗,玉躞金題半歸米。」 又和云:「雲物龍蛇森動紙,父子王家真濟美。張翼小 兒寧近似,滄溟浩對蹄。」「水。騰蛇無足鼯多趾,以假 易真信用智。龜澼雖多手屢洗,卷不生毛誰似米?」又 和云:「直裂紋勻真古紙,跋印多時俗眼美。誠懸尚復 誤疑似,有渭方能辨涇水。真偽頭面拳趺趾,久假中
分辨愚智。寶軸時開心一洗,百氏何人傳至米。」黃庭堅和題于後云:「王令遺墨方尺紙,尾題倩仲實子美。百家藏本略相似,如日行」天見諸水。「拙者竊勾輒斬 趾,田恆取齊并聖智。錦囊昏花百過洗,湖海濯纓人 姓米。」蔣之奇一韻和三首,呂升卿和二首,林希和三 首,劉涇和兩首,余章和一首,余後二首又再和者共 成一軸。林子虛借去未還。
劉涇收許渾烏絲欄手寫詩一百篇,字法極不俗。第 一篇「湘潭雲盡暮煙出,巴蜀雪消春水來」,盡是面睹 西南世界一段物色,自有識者知之。剪前一幅易與 杜介,一幅在王詵處。
劉涇在宿州,平生初收白麻紙,臨顏書《太沖序》,乃其 祕笈第一物。至潤,收封敖行李文饒太尉告許渾詩, 次得智永板本千文,其後得余家十七帖、日本書及 《日本告》、吳融、司空圖《贈𧦬光歌》,張顛𧦬光亞栖等書, 韓馬戴牛。又楊傑處得頁觀《御府內史官奴帖》,余以 《十七》以下諸物,易歸余家。余先於唐坰處易得右 軍《尚書帖》,云得于僧清道,亦有貞觀印,印文遂復合, 仍帶元截紙痕一條,故一物也。林希見余家此軸,嗟 嘆云:「相府所有,殆不過是。希嘗見閣下一卷貞觀字 印,相去五寸許,不相連。若真印,印則四枚,理無平勻。 若偽雕,必只一鈕,用皆齊一也。」余聞之,慍甚懶,展閱 慍極,試取視之,左右上下,無一相當者。疾呼輿過,林 語所以公擊節曰:「公此書愈妙也。」此公精思如此。方 是時,劉涇不信世有《晉帖》,後十五年,始得子鸞字帖, 云是右軍。余云:「恐是陳子鸞,未經余目。」後薛紹彭書 來,亦云六朝書。又得梁武帝像見報。余時使漣漪答 君詩云:「劉郎收畫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十年之 後始聞道,取吾韓戴為神奇。邇來白首進道奧,學者 信有髓與皮。始知十篋但遮壁,牛馬祗可裹弊帷。峨 峨太平老寺主,白紗冒首無冠蕤。武士後列肅大劍, 宮女旁侍顰修眉。神清眸子知寡欲,齒露脣反法定 饑。世人睹服似摩詰,不識六朝居士衣。僧繇勿輒亂 唐突,梁時筆法了可知。道子「見之必再拜,曹盧何物 望藩籬。本當第一品天下,卻緣顧筆在漣漪。」劉君既 收右軍《子鸞帖》,作贊見寄,其略曰:「執黑帝矩,作黑風 雨,大一尺許,星五十五奇文也。」時君罷虢州未別除, 余戲答曰:「清明去郡則得郡,安用作業。」解洗業以戲 之。薛紹彭以書畫情好相同,嘗寄書云:「書畫間久不 見薛米。」余答以詩云:「世言米薛或薛米,猶言弟兄與 兄弟。四海論年我不卑,品定多知定如是。」劉涇過薛, 見書大叫,書來云云。余答以詩云:「唐滿書奩晉不收, 卻緣自不信,雙眸發狂。為報豢龍子,不怕人稱米薛 劉。」劉君舊不收晉帖,云無真只收唐帖,故有是句。 余臨《大令法帖》一卷,在常州士人家,不知何人取作 廢帖裝背,以與沈括。一日林希會章惇、張詢及余於 甘露寺淨名齋,各出書畫至此帖,余大驚曰:「此芾書 也。」沈勃然曰:「某家所收久矣,豈是君書?」芾笑曰:「豈有 變主不得認物耶?」
余居蘇,與葛藻近居,每見余學臨帖,即收去,遂裝黏 作二十餘帖,傚《名畫記》所載印記,作一軸裝背。一日 出示,不覺大笑。葛與江都陳叟友善,遂贈之,君以為 真,余借不肯出,今在黃材家。
余臨張直清家《虞永興汝南公主墓誌》,浙中好事者 以為真刻石,右軍帖尤多。
裝書褾前須用素紙一張,捲到書時,紙厚已如一軸 子,看到跋尾則不損。古書所用軸頭,以木性輕者,紙 多有益於書。油拳麻紙,硬堅損書。第一池紙,勻硾之 易軟少。毛澄心其制也。今人以歙為澄心,可笑。一卷 即兩分,理軟不耐卷,易生毛。古澄心以水洗浸一夕, 明日鋪於車上,㬠乾漿硾已去,紙復元性,乃今池紙 也,特擣得細無筋耳。《古澄心》有一品,薄者,最宜背書。 台藤背書,滑無毛,天下第一,餘莫及。
唐人背《右軍帖》,硾熟軟紙如綿,不損古紙,又入 水蕩滌,㬠古紙,加有性不糜紙,是水化之物, 重抄一過也。余每得古書,輒以好紙二張,一置書上, 一置書下,自旁濾細皁角汁和水,霈然澆水入紙底, 於蓋紙上,用活手軟按拂,垢膩皆隨水出內外如是。 續以清水澆五七遍,紙墨不動,塵垢皆去,復去蓋紙, 以乾好紙滲「之,兩三張背紙已脫,乃合于半潤好紙 上,揭去背紙,加糊背焉。不用絹壓四邊,只用紙,免摺 背重弸損。」古紙勿倒襯帖背古紙隨隱便破,只用薄 紙與帖齊頭相挂,見其古損斷尤佳,不用貼補。古人 勒成行道,使字在筒瓦中,乃所以惜字。今俗人見古 厚紙,必揭令薄,方背。若古紙去其半,損字精神一如 摹書,又以絹帖勒成行道,一時平直,良久舒展,為堅 所隱,字上卻破。京師背匠,壞物不少。王詵家書畫屢 被揭損,余論之,今不復揭,又好用絹背,雖熟猶新硬, 古紙墨,一時蘇磨,落在背絹上。王所藏《書譜》,《桓謝帖》, 俱為絹磨損。近好事家例多絹背磨損,面上皆成絹 文。余又以右軍與王述書易,得唐文皇手詔,以棗花 黃綾背詔,面上一齊隱起花紋。余尋重背,以台州黃巖藤紙,硾熟揭一半,背滑淨軟熟,卷舒更不生毛。余 家書帖多用此紙,一一手背手裝,方入笈。古背佳者, 先過自揭不開,乾紙印了,面向上,以一重新紙四邊 著糊黏桌上,帖上更不用糊,令新紙虛弸壓之,紙乾 下自乾。慎不可以「帖面金漆桌,揭起必印墨。余背李 邕《光八郎帖》,光王琚也,揭起黏一分墨在金漆桌上 一月餘,惜不洗桌。此帖今易與王詵。」上有《唐氏雜跡》、 陳氏圖書印,得于石夷庚昌言故物也。後石攜第三 厲少府到京,帖,王因與以五十星洗鑼,不肯易。今居 陳州,有右軍古鳳池紫石硯,蘇子瞻以四十千置往 矣。古硯心回所謂「硯瓦如銅瓦,筆至水即圓」,古書筆 圓,有助于器也。今世傳古畫《晉賢圖》,猶存其製。余收 晉硯一,智永硯一,心如臼,天章寺僧所獻也。
右軍唐摹四帖,一帖有「裹鮓」字,薛道祖所收,命為《裹 鮓帖》,兩幅是冷金硬黃,一幅是楮薄紙,摹右軍暮年 更妙帖也。其一幅云:「欲與彥仁集界上平自可,且何 所諮人,乃王道平平」,其平字音便。又見晉人語氣。上 有弘文印,印在帖心面上,不印縫,四邊亦有小開元 字印,御府帖也。
宋子房收得唐開元摹《右軍帖》,末有李林甫等臣跋, 今歸王詵,翰林印皆在也。內《異熱》一帖,歸薛紹彭。 王詵收。敕二道,是賜浙西節度旌節與顏魯公,前中 書門下,如今制。後郭子儀書名立人,無下一畫字,長 題「日月到真卿」二字,名,如今落日押字,左手下角,孔 目官名。又知唐敕制皆真名,不花押,今時以片紙黏 於前頭,連敕落日書押,字如常式文牒似不敬也。三 公第一等人各書名,雖大紙吏文亦足收也。許彥先 有「南州刺史告真卿」二字,吏部尚書時字甚淳勁。 蘇耆《書畫紀述》與鳳師賞閱數日,內史與王述書乃 云:「此郡之弊,不謂頓至於此,諸逋滯非復一條,獨坐 不知何以為治?自非常才所濟,吾無故捨逸而就勞, 歎恨無所復及爾。交人事請託,亦未見北都,冀得小 差,須日當何理?」此帖刻在《江南十八家帖》中,本朝以 碑本刻入十卷中,較之不差毫髮。
又二帖云:「增慨安西」是也。上有「筆精墨妙印」,「蘇耆題」 二字。余得於王詵,以文皇手詔易之,文皇詔宋素臣 尚書家物。余跋贊云:「龍彩鳳英,天開日升。亟戡多難, 力致太平。雲章每發,目動神驚。」
晁端彥,收《懷素與王少卿簡》大紙一軸,筆勢簡古,老 筆也。是書障索潤筆簡。
呂昌道大夫家有《懷素》兩帖,少年所書也,今歸錢勰 家。又王欽臣侍郎有《懷素》,以詩代懷寄浩公,碧綠地 雜色,纈上草書老筆特妙。
呂穆仲侍郎,收李陽冰《白麻篆》一卷,筆細,與《縉雲石 刻》相似。
文勛有一軸《黃麻篆》,陽冰少時書。
蘇台文收《張從申墨跡》一卷,是唐坰言。「余未見 夢英諸家篆,皆非古失實」,一時人又從而贈詩,使人 愧笑。
唐元度諸體書,粗有古意。李瑋家一樣有兩冊, 世傳秦傳國璽多種。唐同時傳二本,題曰:「其一徐浩 本,其一越州刺史王密本。徐螭鈕,王雀鈕,何所審定? 相國寺中有刻作板本賣。」又一本潤僧收,與印本又 不同。蓋以藍田水蒼玉為之,取水德,而魚蟲、鶴、蟮、蛟 龍,皆水族物,大略是取此義以扶水德,然帝王自有 真符爾。
關景輝家刻石《子敬帖》,節過觸事云云,甚奇妙。云真 跡在越州石元之大夫家,今在其子縣尉處。
畫摹多似人物馬牛尤易似。書臨難似,第不見真耳, 對之則慚惶殺人。
蘇州邵元伯,中允之子,收蘇沂所摹張顛《賀八清鑑 帖》,與真更無少異。又摹懷素自敘「嘗歸余家,今歸吾 友李錞」,一如真跡。
程師孟語:「余四十千置得古摹《蘭亭》一本,白玉軸,欲 出示,竟不曾取。今在子宏處,王安上曾見之。」
唐人摹右軍《丙舍帖》,暮年書,在呂文靖丞相家淑問 處。《法書要錄》載是臨鍾繇帖。薛紹彭摹得兩本,一以 見贈。
柳公權書《陰符經》,有會昌日月姓名,為馬𤣱借去未 還,今知其子永稽能保惜在合肥,江南文房物也。 王仲修收唐湖州刺史楊漢公書,有鍾法,與襄州《羅 讓能書碑》同。余家亦收一幅,後題「會昌年臨寫鍾表」, 今易歸薛紹彭家。
唐司議郎陸柬之書《頭陀寺碑》,前少兩幅,獲于吳郡, 世未有此書,內空山字後筆,以《氏族志》撿之,父名山 才,遂以為定。及王詵處收錢氏、陸臨《蘭亭》,遂皆空山 字。王仲孜收《蘭亭詩》一卷,詞云:「悠悠大象運,殆是一 種分開物。」余以《頭陀碑》一幅及《智永帖》換宗室令穰 歐書《語箴》一幅,與薛紹彭分收。
智永臨右軍五幅,獲于吳郡,末云:「元度忽腫,至可憂 慮,疾候自恐難耶?」史稱元度服巨勝實莫知所終,此可鑒也。因託薛紹彭書考妣會稽公、襄陽、丹陽二太 夫人告,贄為潤筆。薛以書畫還往,出處必同,每以鑒 定相高,得失評較。余在漣漪《寄君》詩云:「老來書興獨 未忘,頗得薛老同倘佯。天下有識誰鑒定,龍宮無術 療膏盲。淮風吹戟稀訟牒,典客閉閤閒壺漿。吟樹對 山風景聚,墨池濯硯龜魚藏。 珠臺寶氣每貫月,月觀 桂實時飄香。銀淮燭天限織女,煙海括地生靈光。攜 兒乃是翰墨侶,挾竹不使輿衛將。象管鈿軸映瑞錦, 玉麟棐几鋪雲肪。依依煙華動勃鬱,矯矯龍蛇起混 茫。持此以為風月伴,四時之樂渠未」央。部刺不糾翰 墨病,聖恩養在林泉鄉。風沙漲天烏帽客,胡不東來 從此荒。
《薛書來云:購得錢氏王帖,余答以李公炤家二王以 前帖,宜傾囊購取。寄詩》云:「歐怪褚妍不自持,猶能半 蹈古人規。公權醜怪惡札祖,從茲古法蕩無疑。張顛 與柳頗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懷素獦獠小解事,僅 趨平旦如盲醫。可憐智永硯空臼,去本一步呈千嗤。」 〈法帖所載可見〉「已矣此生為此困,有口能談手不隨。誰云心 存乃筆到,天工自是祕精微。二王之前有高古,有志 欲購忘高貲。殷勤分治薛紹彭,散金購取重跋題。」《薛 和》云:「聖草神蹤手自持,心潛模範識前規。惜哉法書 垂世久,妙帖堂堂或見遺。寶章大軸首尾具,破古欺 世完使離。當時鑒目獨子著,有如痼病工難醫。至今 所收上」卷五,流傳未免識者嗤。世間無論有晉魏,幾 人解得真唐隋。文皇鑒定號得士,河南精識能窮微。 即今未必無褚獠,寧馨動欲千金貲。古囊織縹可復 得,白玉為躞黃金題。蓋謂弟子索重,價難購也。 薛書來云:「新收《錢氏子敬帖》,獻之字上刮去兩字,以 為孤子。」余以為操之字,俗人恐以為操之,故刮去。因 寄詩《為梁唐不收慰問帖》云:「蕭李騃子弟,不收《慰問 帖》。妙跡固通神,水火土更劫。所存慰問者,班班在箱 笈。使惡乃神護,不然無寸札。自此輒畫相,後人眼徒 貶。」君和云:「聖賢尺牘間,弔問相酬答。下筆或無意,興 合自妍捷。名跡後人貴,品第分真雜。前世無大度,危 亂相乘躡。白髮如蓮帽,騧馬似瓜」貼。觸事為不祥,凶 語棄玉躞。料簡純吉書,乃有十七帖。當時博搜訪,所 得固已狹。于此半千歲,歷世同灰劫。真聖掃忌諱,盡 入淳化篋。巍巍覆載量,細事見廣業。唐人工臨寫,野 馬成百疊。硬黃脫真跡,勾填本摹搨。今惟典刑在,後 世皆可法。
《薛書來論晉帖誤用字,余因作詩》云:「何必識難字,辛 苦笑揚雄。自古寫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戲,不 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
余嘗硾越竹,光滑如金版,在油拳上,短截作軸,入笈 番覆,一日數十張。學書作詩寄薛紹彭、劉涇云:「越筠 萬杵如金版,安用杭油與池繭。高壓巴郡烏絲欄,平 欺澤國清華練。老無他物適心目,天使殘年同筆硯。 圖書滿室翰墨香,劉薛何時眼中見?」薛和云:「書便瑩 滑如碑版,古來精紙惟聞繭,杵成剡竹光凌亂,何用 區區書素練。細分濃淡可評墨,副以谿巖難乏硯。世 間此語誰復知,千里同風未相見。」其論筆硯間物云: 「研滴須琉璃,鎮紙須金虎,格筆須白玉,研磨須墨古, 越竹滑如苔,更須加萬杵。自對翰墨卿,一書當千戶 無鍚」唐氏有雙鉤右軍《十七帖》,有精彩。錢塘僧了性 收一卷,楮紙一同。唐坰家有一卷,是錢氏物,紙白。唐 氏又收碧綾《黃庭經》,云是褚遂良書,非也。上有「江南 李重光清輝」二字小印,云是丁晉公家族人所質。錢 氏所收浩博帖,云:臣節分嚴外,無典掌之所,故不簿 上。而諸位咸有法書,臨搨甚多,常州使君景湛房下, 往往為人購去。薛紹彭收肅宗千文是也。上皆有「希 聖」字印,「忠孝之家圓錢印」,「錢氏書堂印。」錢勰房下有 史孝山《出師頌》,題作蕭子雲,亦奇古。又有《寫白樂天 詩》一首,是唐人書,亦秀潤天氣殊未佳。《顏魯公帖》綠 棗花綾,是唐人勾填,圈深墨淺。夫金玉為器,毀之則 再作,何代無工?字則使其身在,再寫則未必復工。蓋 天真自然,不可預想。想字形大小,不為篤論,人人若 同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卻是造妙語。既再作,不 可復得,搨而藏諸,何陋之有?
古帖,多前後無空紙,乃是剪去官印以應募也。今人 收《貞觀印》縫帖,若是黏著字者,更不復再入開元御 府。蓋《貞觀書》,武后時朝廷無紀綱,駙馬貴戚丐請得 之。開元購時剪印不去者,不敢以出也。《開元》經安氏 之亂,內府散蕩,乃敢不去開元印跋,再入御府也。其 次,貴公家或是賂入,須除滅前人印記,所以前後紙 慳也。今書更無一軸有「貞觀」、「開元」同用印者,但有「建 中」與「開元」「大中」「弘文」印同用者,皆此意也。唐自是習 成祕閣,風氣相高。至梁客將太常卿張廷範唐賊,猶 收書至多。賊侵衣冠,士崇殖貨,所謂「奪倫」,是何氣象? 姑蘇衣冠萬家,每歲荒及迫節,往往使老婦駔攜書 畫出售。余昔居蘇,書畫遂加多。
管軍苗履長子,忘其名。癸未歲,都下法雲寺邂逅云長安一大姓村居,其家石匣中所藏玉軸晉魏古帖 數十軸,目嘗見之。余每入夢想洛陽有書畫友,每約 不借出,各各相過賞閱。是宋子房言其人屢與王詵 尋購得書,余嘗目為太尉書。駔平生欲調洛蘇一官, 以購書畫不可得,今老矣,目加昏鑒,不能精也。 胡奕修家有《徐浩書經》。未見。
真紙色淡而勻淨,無雜漬,斜紋皴裂在前,若一軸,前 破後加新甚眾。
熏紙。煙色上深下淺。染紙。濕色紙紋棲。《塵勞》紙。作繭 紋軟。
畫可摹,書可臨而不可摹。惟印不可偽作,作者必異 王詵刻《勾德元圖書記》,亂印書畫。余辨出「元」字腳,遂 伏其偽。木印銅印自不同,皆可辨。
印文須細,圈須與文等。
我太祖祕閣圖書之印,不滿二寸,圈文皆細,上閣圖 書字印亦然。仁宗後,印經院賜經,用上閣圖書,字大 印粗,文若施於書畫,古紙素字畫多有損於書帖。近 三館祕閣之印,文雖細,圈乃粗如半指,亦印損書畫 也。王詵見余家印記與唐印相似,姑盡換了作細圈, 仍皆求余作篆如填篆自有法,近世填皆無法。
如三省銀印,其篆文皆反戾,故用來無一。宰相不被罪,雖沒猶貶中書,仍屢絕省公卿名完則朝廷安也。御史臺印,左戾,「史」 字倒屈,入用來少有中丞得免者。宣撫使印從亡自置,鮮有復命者。人家私印,大主吉凶也。
貞觀、「開元」皆小印,便於印縫,弘文之印,一寸半許。開 元有二印,一印小者,印書縫,大者圈刓角一寸已上。 古篆於《鶺鴒頌》上見之,他處未嘗有。
王詵,每余到都下,邀過其第,即大出書帖,索余臨學, 因櫃中翻索書畫,見余所臨王子敬《鵝群帖》,染古色 麻紙,滿目皴紋,錦囊玉軸,裝剪他書,上跋連於其後。 又以臨虞帖裝染,使公卿跋。余適見大笑,王就手奪 去,諒其他尚多未出示。又余少時,使一蘇州背匠之 子呂彥直,今在三館為胥,王詵嘗留門下,使雙鉤書 帖。又嘗見摹《黃庭經》一卷,上用所刻勾德元圖書記, 乃余驗破者。
本朝太宗挺生五代文物已盡之間,天縱好古之性, 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書無對,飛白入神。一時公卿 以上之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 始皆學其書,肥褊朴拙,是時不騰錄以投其好,用取 科第,自此惟趣時貴書矣。宋宣獻公綬作參政,傾朝 學之,號曰「朝體。」韓忠獻公琦好顏書,士俗皆學顏書。 及蔡襄貴,士庶又皆學之。王文公安石作相,士俗亦 皆學其體。自此古法不講。能隸書者,武勝留後劉瑗, 能草書者,承議郎滕中、宗室仲忽;能行書者,宣德郎 鮑慎由;能篆書者,宣德郎趙霆。已上是學古人書者, 餘未見。
《黃伯思東觀餘論》
[编辑]《米元章跋祕閣法帖》
[编辑]唐太宗購王逸少書,使魏徵、褚遂良定真偽,我太宗 購古今書,而使王著精辨觕定為《灋帖》,此十卷是也。 其間一手偽帖大半,甚者以《千字文》為漢章帝,張旭 為王子敬,以俗人學智永為逸少,如其間以子敬及 真智永為逸少者,猶不失為名帖。余嘗于檢挍太師 李瑋第觀侍中王貽永所收《晉帖》一卷,內武帝、王戎、 「謝安、陸雲輩,灋若篆籀,體若飛動,著皆委而弗錄,獨 取郗愔」兩行入十卷中,使人慨嘆。又劉孝孫處見柳 公權所收跋子敬《送梨帖》,然于太宗卷中辨出,乃以 逸少一帖連在後,而云又一帖,不知為逸少也。公權 唐名家,尚如此,顧何議著?今長安李氏所收《逸少帖》, 貞觀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跡餘可知矣。」獨 未知徐璹。〈徐浩子能別書〉所訪者何如耳。余抱疾端憂,養目 文藝,思而得之,粗分真偽,因跋逐卷末,以貽好事同 志。百年之後,必有擊節賞我者。余無富貴願,獨好古 人筆札。每滌一硯,展一軸,不知疾雷之在旁,而味可 忘。嘗思陶弘景願為主書令史,大是高致,一念不除, 行年四十,恐死為蠹書魚入金題玉躞間,遊而不害。 元祐三年,維揚倦《游閤》,「襄陽漫士米芾元章書。」
第一
[编辑]漢章, 《晉元》, 《晉武》, 《齊高》。
《梁武》 梁·高 簡文
右七帖,並一人手寫,偽帖。《晉武》當是孝武,《梁高》當是「齊高。」
第二
[编辑]張芝後一帖是 前五帖,並張旭。
崔子玉、 鍾繇《長風》,齊梁人,書。
「皇象後臣」《象言》:同章帝。〈一手偽帖〉
王廙《二十四帖》,同上。
謝安前一帖是《後六月帖》,同上。
第三
[编辑]庾翼《已向帖》, 杜預《親故帖王循 司馬攸。
王劭、 《劉瓌之》 《劉穆之》 《王廞》
張翼、 《陸雲》:
「山濤」 《卞壼》。
謝發 《羊欣》。
右皆與《漢章》一手《偽帖》。
第四
[编辑]阮研、 蕭確。〈並同章帝〉
虞世南臨《樂毅論》者,俗人偽帖,餘皆真。
歐陽詢《比年》亦俗人偽作。
第五
[编辑]《李斯》。〈未知何人書〉程邈。〈與章帝一手〉
蔡琰。同上 《何氏二帖》。〈歐陽詢〉
敬祖,「鄱陽。二。」並子敬。
「孤不度。」德亮白二並《諸葛書》。
《懷素》同程邈, 既移屋,
《足下並羊欣》末有「欣白」字。
第六
[编辑]適得書, 知欲
差涼, 比奉對。
兄靈, 伏想嫂
宰相安和 又不能。
疾不退。 夫人
想大小 知足下連不快。〈智永〉
「小佳。」 是月也。
吾昨得:〈張旭〉 追尋。〈子敬〉
疾患 二十日,餘可耳。〈劉釋文餘作僕〉 定。登〈劉釋文作定聽〉
右不注出者皆偽
第七
[编辑]「初月二日」, 足下時事吾怪足下。
前從洛。 十月七日。〈集成〉
當力 承足下。〈子敬〉
荀侯 「足下家極知。」
僕《近修小園》:
右不注出者皆偽
第八
[编辑]此蒸濕。〈子敬代父〉月半,同上。
尊夫人:〈偽〉 適欲遣書。〈智果〉
第九
[编辑]相過終無復日, 元度時來往。
前告,先以陳 慕容。〈並無名人偽帖〉 薄冷 益郎。〈並歐書〉
第十
[编辑]吾當託桓江州 消息。
疾不𨓆, 省前書, 近與鐵石 知。鐵石。
元度何來遲 匆動,〈大唐左衛長史張旭書〉 「承《冠軍》」故爾,復面悲積 還此。
得西《問 海監》諸舍。〈並未詳何人書〉 獻之白不審,疾 鄱陽歸。〈右並羊欣〉
第八,此郡之弊,蘇大簡子耆謂之《與王述書》及一昨得《安西》及《增慨》三帖真蹟,自蘇氏歸吾家。
《董逌廣川書跋》
[编辑]《石鼓文》
[编辑]《𨖍》。〈我字下同〉車既工,〈通攻〉𨖍馬既同,𨖍車既好,《𨖍馬》既〈鄭音 寶郭云恐是籀文騊字〉君子鼎鼎。〈古文員字〉邋,邋。〈良涉反通作獵〉「《員斿》麀鹿 速速」,君子之求□□。〈薛作首鄭作酋郭云恐當作鹵〉弓。〈薛作及〉〈趙本 有此〉茲㠯〈古以字〉寺。〈諸家皆作時〉《𨖍》敺其特。〈薛鄭皆作孫字〉其來。 〈亦反。〉〈許建反一本重此〉〈音義未詳石本有重文〉即𨖍。〈今作敔與禁禦 之禦同〉即時麀鹿趍趍。〈陳知反薛作〉其來。〈薛作首鄭云鹵亦作𨔟〉既。〈施本無此字〉《𨖍》敺其樸其來。〈趙本有此二字〉射。〈一本作𨖍音敔禦同〉 其。〈音義未詳〉蜀。
右一。〈《薛》作「辛」 文,《鄭》作丙文。〉
《汧,殹》。〈古也字又郭云讀如繫語助也〉《沔,沔》。〈鄭葉作綿籀作泛〉〈郭云讀如烝〉〈籀文 皮字借作被音〉《淖淵》。〈鄭音鰋〉鯉處。〈鄭葉作居〉之君子。〈籀文之魚從寸〉之 《澫澫》。〈鄭云即漫字以萬通作曼〉又。〈通有〉〈所加反今作鯊〉其《斿》:〈今作游〉〈薛作 散鄭作《相關》,反〉帛。〈古文泊字下同〉魚。〈音洛薛作鱳〉其。〈讀與俎豆之俎同〉 《氐》鮮黃帛,其〈卑連反鄭作鮒〉又。又。〈鄭云即鮊音白〉其。〈乞及反鄭 本作豆〉孔庶《羉》。〈謨官反籀文臠字〉之。〈若反。〉〈籀文洋字鄭音汙今 作澣〉〈鄭作博即遄字〉其魚佳。〈通維下同〉可。〈通何下同〉《佳鱮》佳鯉,可㠯 〈符霄反〉之佳。楊及
右二。〈《薛》作戊文,《鄭》作甲文。〉
田車既安,〈郭云大幺反音條〉《勒駻駻》。〈一作馬〉□〈一作從〉《既簡》 「左驂旛旛,右驂騝騝。」〈渠季反〉𨖍,㠯隮于邍。〈古原字〉𨖍?《戈世》。 〈鄭作「薛」作。《籀文》今作「陸。」又趙本作「止。」《射〉宮》《車其》寫〈讀如卸〉《秀弓寺》:〈時〉 射「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又。〈作有〉《旃》。〈鄭云今作紳〉其□。 〈鄭云作奔或作走〉《大》。〈鄭本有字在「大」字上,古直字也〉□,出《各亞》。〈施云汗簡作亞古孝 經作惡〉□□〈薛作畀字鄭疑思字郭云恐是㚖字古老切大白澤也〉□「執而勿 射□」,《庶》〈郎擊切鄭云與轢同〉《君子》迺:〈石本作逌薛作迺郭鄭云逌今作攸〉樂
右《三》。〈《薛》作「丙文。」 鄭作丁文。〉
□□鑾車:〈石本作《說文》作。呼骨反。薛作。字鄭《云拜》,字〉敕真。〈鄭云即填亦作 鎮〉□□弓孔碩,彤矢□□□。〈諸本作四〉《馬其寫六》「轡驁驁」, 〈鄭云五到反讀若遇諸家並闕一字無重文〉〈諸家作徒〉〈鄭作馭〉孔庶。〈薛作廓〉 〈古宣字〉《摶,摶》。〈鄭云即字〉「車載。」〈籀文道字〉□徒如章邍溼。 〈通作隰〉陰陽。〈七走反即趣字〉六馬射之,〈籀文族字鄭云借作鏃字〉 〈今作徐〉如虎獸麀。〈諸本作鹿〉如□□□多賢。〈鄭云今作徇〉《禽□ □:𨖍》兔:〈薛作鹿一作㲋〉《允異》。
右《四》。〈《薛》作《丁文》,鄭作《戊文》,言策命諸臣。〉
□□□《天》。〈一本無此天字有二《字〉霝雨□》。〈今省作流〉迄《湧盄》。〈止遙 反一作盈〉〈鄭云今作潗私列反〉〈鄭作滋郭云濕〉《君子》即〈涉〉□□《汧, 殹》。〈也〉「《洎洎》淒淒□□」舫舟。〈薛作恁或作凷〉〈鄭云即歸字或作凷〉□ □《自》。〈薛郭作廓鄭籀文作鄠〉徒。《湯湯》佳。〈通維〉舟。㠯或陰或 陽极,〈其輒反鄭云即楫字薛作枝〉深㠯《戶》,〈一本無此〉□《于水》一方,勿□ □止其奔其敔。〈鄭云今作禦〉□□其。〈古文事字〉
右《五》。〈《薛》作《壬文》,《鄭》作《辛文》,言漁狩而歸。〉
□猷乍。〈籀文通乍〉《邍乍□》。〈即導字〉《遄,我》。〈鄭作洽字〉□除帥: 〈被〉〈音序郭作阪〉□〈薛作音莽。郭云。「恐是。」居虯反,《鄭》本作。今省作「莫」〉為「卅。」 〈石本作垚施云卅三十也蘇合反非世字也〉里□微。〈薛作鄭云:「未詳音義。」〉〈一本 無此重文〉《逌》。〈薛作迺鄭云逌作攸〉〈薛作罟鄭云亦作〉□〈古栗字〉柞棫,其□ 槃𣓌。〈讀作皓方老反薛作格字〉〈薛作庸鄭云未詳音義〉鳴□《亞箬》。〈薛郭作籀 文若字鄭作箬〉其。〈薛作華鄭云亦𠃀〉□為所斿。〈薛作憂鄭云今作夔〉□籃: 〈郭作《云:籀文》「盩」字今省。〉樹。〈樹〉□〈薛鄭音合鄭云疑即畣字音響又模本下有孫 字非〉
右《六》。〈《薛》作庚文,《鄭》作乙文,言「除道。」 〉
□□□□而《師□□□□□□□□□》,弓矢孔。〈鄭本有此 三字〉庶,左驂。〈此字鄭本有〉□□《滔滔》是:〈說文古熾字與此相類〉□□ □□不具奪。〈薛本有《字闕音〉□□□》,後具《肝》。〈薛作肝鄭作旴音吁〉來 □□□其寫矢。〈石本作災薛作尖鄭作矢〉具□□□來樂天子。〈施云 鄭本子下有來字〉□□□嗣王始,古,《我□□來》。
右《七》。〈《薛》作《甲文》,《鄭》作壬文。〉
〈被〉走。〈鄭音劑〉馬。〈鄭云今省作薦〉《晢若》。〈石本作薛作「奔。」鄭云「即若字。」 古諾字從此〉□。〈施云說文與徽同薛作放音非也〉雉立其一之。〈施云宿二本下皆有 止字按此本作之字〉
右《八》。〈《薛》作己文,《鄭》作庚文。〉
施云:「此鼓最磨滅,僅存十三字,不復成文。」
𨖍水□。〈導〉《既平》既止,喜〈薛作嘉〉《樹𠟭》。〈則〉里,《天子永寍》。 〈寧〉日佳。〈維〉丙申□□,「𨖍其用。」馬既申敕,「肅肅」〈施本作康 康〉□《駕左》《驂驁驁》。〈五到反〉□□〈鄭音遫〉扯。〈子一反鄭云疑即撻 字〉□女:〈通汝〉不□。〈郭云籀文翰從飛鄭音同〉〈薛作霧郭云恐是籀文霾字〉公 謂《天余》及如周。〈石本作施云。「害」字。鄭云「周。」今省作「周〉不余及。」
右《九》。〈《薛》作《乙文》,《鄭》作《癸文》,言「除道。」 〉
《吳》。〈通作虞〉人。〈亦作憐〉〈即亟字〉朝。〈石本作勒薛作敕字鄭云即朝字〉夕敬 □載。〈即西字〉《載北》,勿奄勿復。〈薛作戊字鄭作伏字〉〈鄭云即嵒字或云即 畢字〉而出□。〈薛作獻字鄭作狩字〉用□□□□□□《大祝□□ □》:〈薛作高字鄭云今作享〉□□〈薛作埶說文埶與藝同鄭云亦作社〉《寍》。〈寧同〉《逢》。 孔。〈籀文囿字〉麀鹿。〈舊本鹿字在上〉《麌麌》𨖍□其□麀鹿。 〈鄭云即畽字〉《天》。〈別本作大〉□□□□□《求》又□□□□□□是 □□:
右《十》。〈《薛》作「癸文。」 《鄭》作己文。〉
《瘞鶴銘》
[编辑]《華陽真逸》撰 ,上皇山樵。〈闕一本有「書」 字。〉
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於華。〈闕一字當為亭〉甲午歲化 於朱方。天其未遂吾翔。〈闕一字當為寥〉《廓耶》奚奪。〈闕一字〉「仙鶴 之遽也,迺裹以元黃之幣,藏乎茲山之下。」仙家無〈闕四 字〉《我竹》。〈此字不完〉故立石旌其事,篆銘不朽。詞曰。 相此胎禽,浮丘〈闕二字〉《余欲》無言爾。〈闕五字當有雷門二字〉去鼓: 〈闕一字當為止〉表留。〈闕二字當為形義〉「唯髣髴事亦微冥」,爾將何之 解化。〈關五字〉入。〈此字不完又闕一字〉惟寧後蕩洪流,前固《重扄》右。 〈此六字不完又闕八字〉《華亭》爰集,真侶瘞爾。〈闕四字或但止于此未可知也〉丹 陽真宰。〈此四字不知其次〉
《瘞鶴銘》今存於焦山及寶墨亭者,蓋盡於此。「凡文字句語,讀之可識及點畫之,僅存者百三十餘言,而所亡失幾五十字。計其完書,畫蓋九行,行之全者率二十五字,而首尾不預焉。」熙寧三年春,予與汾陽郭逢原公域、范陽張禕子偉索其逸遺於焦山之陰,偶得十二字於亂石間。「留惟寧」十字「完」、「餘」二字訛缺,石甚迫隘,偃臥其下,然後可讀,故昔人未之見,而世不傳。其後又有「丹陽外仙,江陰真宰」八字,與華陽真逸、上皇山樵為侶,似是真侶之號。今取其可考者次序之如此。其間闕文雖多,如華亭寥廓之類,亦可以意讀也。二月一日,南陽張壆子厚記。
瘞鶴銘
「鶴壽不知其紀。壬辰歲得於華亭,甲午歲化於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寥廓也耶?奚奪余仙鶴之遽也?」迺裹 以元黃之幣,藏之茲山之下。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 詞曰:
「相此胎禽,仙家之真。」《山陰降跡華》「留名。真惟彷彿, 事亦微冥。西竹法里,宰耳歲辰。鳴語解化,浮丘去莘。 左取曹國,右割荊門。後蕩洪流,前固重扃。我欲無言爾也何明?爰集真侶,瘞爾作銘。宜直示之,惟將進寧。 丹陽仙尉、江陰真宰立石。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