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08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八十卷目錄
言語部紀事
言語部雜錄
言語部外編
學行典第八十卷
言語部紀事
[编辑]《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 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 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 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左傳·莊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弔焉。曰:「天作淫雨,害 於粢盛,若之何不弔?」對曰:「孤實不敬,天降之災,又以 為君憂,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興乎!禹湯罪己,其 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國有凶,稱孤, 禮也。言懼而名禮,其庶乎!」既而聞之,曰:「公子御說之 辭也。」臧孫達曰:「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
僖十五年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於王城。秦伯曰: 「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 憚征繕以立圉也。曰:『必報讎。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 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以此不和。秦伯曰:「國 謂君何?」對曰:「小人慼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 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 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 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秦伯曰:「是吾心也。」改 館晉侯,饋七牢焉。
二十六年夏,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 命於展禽。齊侯未入境,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 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 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懸磬,野無青草, 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 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 害也。載在盟府,太師職之。桓公是以九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 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 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 此以不恐。」齊侯乃還。
文十五年三月,宋華耦來盟,其官皆從之。《書》曰:「宋司 馬華孫。」貴之也。公與之宴,辭曰:「君之先臣督,得罪於 宋殤公,名在諸侯之策。臣承其祀,其敢辱君?請承命 於亞旅。」魯人以為敏。
定十五年春,邾隱公來朝,子貢觀焉。邾子執玉高,其 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皆 有死亡焉。夫禮,死生存亡之體也。將左右周旋,進退 俯仰,於是乎取,朝祀喪戒,於是乎觀。今正月相朝,而 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體,何以能久?高仰驕也;卑 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夏五月壬 「申,公薨。仲尼曰:『賜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者也』。」 《國語》:「陽處父如衛,反過甯,舍於逆旅,甯嬴氏。嬴謂其 妻曰:『吾求君子久矣,乃今得之』。舉而從之。陽子道與 之語,及山而還。其妻曰:『子得所求而不從之,何其懷 也』?曰:『吾見其貌而欲之,聞其言而惡之。夫貌,情之華 也;言,貌之機也。身為情,成於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 發之,合而後行,離則有釁。今陽子之貌濟,其言匱,非 其實也。若中不濟而外彊之,其卒將復,中外易矣。若 外內類而言反之,瀆其信也。夫言以昭信,奉之如機, 歷時而發之,胡其瀆也。今陽子之情譿矣,以濟蓋也。 且剛而主能,不本而犯,怨之所聚也。吾懼未獲其利 而及其難,是故去之。期年,乃有賈季之難。
《韓詩外傳傳》曰:孔子過康子,子張、子夏從。孔子入坐, 二子相與論,終日不決。子夏辭氣甚隘,顏色甚變。子 張曰:「子亦聞夫子之議論邪?徐言誾誾,威儀翼翼,後 言先默,得之推讓,巍巍乎,蕩蕩乎,道有歸矣,小人之 論也,專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噴噴,口沸 目赤,一幸得勝,疾笑嗌嗌,威儀固陋,辭氣鄙俗,是以 君子賤之也。」
《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而 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君曰:「以瓦卮。」堂 谿公曰:「白玉之卮美,而君不以飲者,以其無當耶?」君 曰:「然。」堂谿公曰:「為人主而漏洩其群臣之語,譬猶玉 卮之無當。」堂谿公每見而出,昭侯必獨臥,惟恐夢言 洩於妻妾。
《說苑善說篇》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 無譬,則不能言矣』。王曰:『諾』。明日見,謂惠子曰:『願先生 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而不知 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則喻乎』?王曰: 『未喻也』。於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絃,則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 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 《史記平原君傳》:「平原君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 十人偕。比至楚,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 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 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 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唯唯。平原君歸」曰:「毛先生以 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 奇籍。
《留侯世家》:上在雒陽南宮,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 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 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以此 屬取天下,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誅者皆生平所仇 怨,故即相聚謀反耳。」乃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 誰最甚者?」上曰:「雍齒。」於是封雍齒為什方侯。
《灌夫傳》:灌夫行酒武安,不能滿觴,至臨汝侯,臨汝侯 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 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 女兒呫囁耳語。」
《漢書東方朔傳》:朔射覆連中,輒賜帛。時有幸倡郭舍 人滑稽不窮,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臣願令朔復 射。朔中之,臣榜百,朔不能中,臣賜帛。」朔射果中。上令 倡監榜舍人,舍人不勝痛呼謈,朔笑之曰:「咄!口無毛, 聲謷謷,凥益高。舍人恚曰:『朔擅詆欺天子,從官,當棄 市』。」上問朔何故詆之,對曰:「臣非敢詆之,迺與為隱耳。」 舍人不服,曰:「臣願復問朔隱語,不知亦當榜,即妄為 諧語。朔應聲輒對,變詐鋒出,莫能窮者,左右大驚。」 《張釋之傳》:「釋之為謁者僕射,從行,上登虎圈,問上林 尉禽獸簿,尉不能對,嗇夫代對甚悉,詔釋之拜嗇夫 為上林令。釋之前曰:絳侯、東陽侯稱長者,此兩人言 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今陛 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爭口辯, 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於影響,舉錯不可不察也。」文 帝曰:「善。」迺止。
《後漢書劉昆傳》:「光武二十二年,徵為光祿勳。詔問昆 曰:『前在江陵,反風滅火,後守弘農,虎北渡河。行何德 政而致是事』?昆對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質訥。帝歎 曰:『此迺長者之言也』。」顧命書諸策。
《鄭元傳》:「元不受朝服逃去。後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 遣使要元,大會賓客,元最後至,迺延升上坐,身長八 尺,飲酒一斛,秀眉明目,容儀溫偉。紹客多豪俊,並有 才說,見元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 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時汝南 應劭亦歸於紹,因自贊曰:『故太山太守應中遠,北面』」 稱:「弟子何如?」元笑曰:「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賜之徒, 不稱官閥。」劭有慚色。
《蓋勳傳》:河南尹朱雋為董卓陳軍事。卓折雋曰:「我百 戰百勝,決之於心,卿勿妄說,且污我刀。」勳曰:「昔武丁 之明,猶求箴諫,況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戲 之耳。」勳曰:「不聞怒言,可以為戲。」卓乃謝雋。
《蜀志簡雍傳》:「雍性簡傲,趺宕,在先王坐席,猶箕踞傾 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 臥語,無所為屈。」
《來敏傳》:「敏為光祿大夫,坐過黜,前後數貶削,皆以語 言不節,舉動違常也。時孟光亦以樞機不慎,論議干 時,然猶愈於敏,俱以其耆宿學士,見禮於世。而敏荊 楚名族,東宮舊臣,特加優待,是故廢而復起。後以敏 為執慎將軍,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
《秦宓傳》:「宓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遣使張溫來聘, 百官皆往餞焉,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 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及至,溫問曰:『君學 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溫復問曰:『天有頭 乎』?宓曰:『有之』。溫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 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溫曰:『天有耳乎』?宓曰:『天處 高而聽卑。《詩》曰:『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 聽之』?」溫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 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溫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溫曰: 「何姓?」宓曰:「姓劉。」溫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劉,故以 此知之。」溫曰:「日生於東乎?」宓曰:「雖生於東而沒於西。」 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溫大敬服。宓之《文辯》,皆此 類也。
《魏志·管輅傳》註《輅別傳》曰:瑯琊太守單子春,雅有材 度,聞輅一黌之儁,欲得見輅父即遣輅造之,大會賓 客百餘人。坐上有能言之士,輅問子春:「府君名士,加 有雄貴之姿。輅既年少,膽未堅剛,若欲相觀,懼失精 神,請先飲三升清酒,然後而言之。」子春大喜,便酌三 升清酒,獨使飲之。酒盡之後,問子春:「今欲與輅為對 者,若府君四座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 當。」輅言:「始讀《詩》論《易》本學問微淺,未能上引聖人之道,陳秦、漢之事,但欲論金、木、水、火、土、鬼神之情耳。」子 春言:「此最難者,而卿以為易邪?」於是唱《大論》之端,遂 經於陰陽,文采葩流,枝葉橫生,少引聖籍,多發天然。 子春及眾士互共攻劫,論難蜂起,而輅,人人答對,言 皆有餘。至日向暮,酒食不行,子春語眾人曰:「此年少 盛有材氣,聽其言論,正似司馬《犬子遊獵之賦》,何其 磊落雄壯,英神以茂!必能明天文地理變化之數,不 徒有言也。」於是發聲徐州,號之神童。
諸葛原字景春,亦學士,好卜筮,數與輅共射覆,不能 窮之。景春與輅有榮辱之分,因輅餞之,大有高談之 客。知人多聞其善卜,仰觀不知其有大異之才。於是 先與輅共論聖人著作之源,又敘五帝三王受命之 符。輅解景春微旨,遂開張戰地,示以不固,藏匿孤虛, 以待來攻。景春奔北,軍師摧衄,自言「吾睹卿旌旗,城 池已壞也。」其欲戰之士,於此鳴鼓角,舉雲梯,弓弩大 起,牙旗雨集,然後登城曜威,門開受敵。上論五帝,如 江如漢;下論三王,如翮如翰。其英者若春華之俱發, 其攻者若秋風之落葉。聽者眩惑,不達其義,言者收 聲,莫不心服。雖白起之坑趙卒,項羽之塞濉水,無以 尚之。於時客皆欲面縛銜璧,求束手於軍鼓之下。輅 猶總干山立,未便許之。至明日離別之際,然後有腹 心始終,一時海內俊士八九人矣。蔡元才在朋友中 最有清才,在眾人中言:「本聞卿作狗,何意為龍?」輅言: 「潛陽未變,非卿所知,焉有狗耳得聞龍聲乎?」景春言: 「今當遠別,後者何期,且復共一射覆。」輅占既皆中,景 春大笑:「卿為我論此」卦,意紓我心懷。輅為開爻散理, 分賦形象,言徵辭合,妙不可述。景春及眾客莫不言 聽。後論之美,勝於射覆之樂。景春與輅別,戒以二事, 言:「卿性樂酒,量雖溫克,然不可保,寧當節之。卿有水 鏡之才,所見者妙,仰觀雖神,禍如膏火,不可不慎持 卿。」才,游於雲漢之閒,不憂不富貴也。輅言:酒不可 極,才不可盡。吾欲持酒以禮,持才以愚,何患之有? 《郭淮傳》:淮為鎮西長史,黃初元年,奉使賀文帝踐阼, 而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及群臣歡會,帝正色 責之曰,昔禹會諸侯於塗山,防風後至,便行大戮。今 溥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淮對曰,臣聞五帝先教, 導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 以自知免於《防風》之誅也。」帝悅之。
《世說補》:鄧艾口喫,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 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吳志薛綜傳》:綜守謁者僕射,西使張奉于權前列尚 書闞澤姓名以嘲澤,澤不能答。綜下行酒,因勸酒曰: 「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句身,虫入其腹。」 奉曰:「不當復列君吳邪?」綜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 吳,君臨萬國天子之都。」於是眾坐喜笑,而奉無以對。 其樞機敏捷,皆此類也。
《諸葛恪傳》:「恪為左輔都尉,恪父瑾面長似驢。孫權大 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恪 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 坐歡笑,乃以驢賜恪。他日復見權,問恪曰:『卿父與叔 父孰賢』?對曰:『臣父為優』。權問其故,對曰:『臣父知所事 叔父不知,以是為優』。權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張昭前』」, 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曰:「卿其 能令張公辭屈,乃當飲之耳。」恪難昭曰:「昔師尚父九 十,秉旄仗鉞,猶未告老也。今軍旅之事,將軍在後;酒 食之事,將軍在先。何謂不養老也?」昭卒無辭,遂為盡 爵。後蜀使至,群臣並會,權謂使曰:「此諸葛恪雅好騎 乘。」還告丞相:「為致好馬。」恪因下謝。權曰:「馬未至而謝, 何也?」恪對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廄;今有恩詔,馬必至 也,安敢不謝!」恪之才捷,皆此類也。
《恪別傳》曰:權嘗饗蜀使費褘,先逆敕群臣,使至,伏食 勿起。褘至,權為輟食,而群下不起。褘嘲之曰:「鳳凰來 翔,騏驎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恪答曰:「爰植梧桐, 以待鳳凰,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 褘停食餅,索筆作《麥賦》,恪亦請筆作《磨賦》,咸稱善焉。 權嘗問恪:「卿何以自娛,而更肥澤?」恪對曰:「臣聞富潤 屋,德潤身。臣非敢自娛,修己而已。」又問:「卿何如滕引?」 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引;迴籌轉策,引不如臣。」恪 嘗獻《權馬先》,其耳。范慎時在坐,嘲恪曰:「馬雖大畜, 稟氣於天,今殘其耳,豈不傷仁!」恪答曰:「母之於女,恩 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太子嘗嘲恪:「諸葛元遜 可食馬矢。」恪曰:「願太子食雞卵。」權曰:「人令卿食馬矢, 卿使人食雞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權大笑。
《江表傳》曰:曾有白頭鳥集殿前,權曰:「此何鳥也?」恪曰: 「白頭翁也。」張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以鳥戲之,因曰: 「恪欺陛下,未嘗聞鳥名白頭翁者,試使恪復求白頭 母。」恪曰:「鳥名鸚母,未必有對,試使輔吳復求鸚父。」昭 不能答,坐中皆歡笑。
《孫皓傳》註:「吳平後,晉侍中庾峻等問皓侍中李仁曰: 『聞吳主披人面刖人,足有諸乎』?仁曰:『以告者過也。君 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蓋此事也。若信有之亦不足怪。昔唐虞五刑,三代七辟,肉刑之制,未為酷 虐。皓為一國之主,秉殺生之柄,罪人陷法,加之以懲, 何足多罪?夫受堯誅者不能無怨;受桀賞者不能無 慕此人情也』。」又問曰:「云:歸命侯乃惡人橫睛逆視皆 鑿其眼有諸乎?」仁曰:「亦無此事傳之者謬耳《曲禮》曰: 『視天子由袷以下視諸侯由頤以下視大夫由衡視 士則平面得游目五步之內視上於衡則傲下於帶 則憂旁則邪以禮視瞻高下不可不慎況人君乎哉? 視人君相迕是乃禮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 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正使有之,將有 何失』?」凡仁所答,峻等皆善之。
《英雄記鈔》:「孔伷字公緒,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 《晉書王祥傳》:「祥族孫戎嘆曰:『太保在正始,不在能言 之流。及與之言,理致清達,將非以德掩其言乎』?」 《李密傳》:「密以洗馬徵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孔明言 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大;雅誥與 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 善之。」
《羊祜傳》:祜從甥王衍嘗詣祜陳事,辭甚峻辯,祜不然 之,衍拂衣而起,祜顧謂賓客曰:「王夷甫方以盛名處 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
《裴秀傳》:秀子頠樂廣,嘗與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辭 論豐博,廣笑而不言,時人謂頠為言談之林。藪, 秀從弟楷,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數多少而得一, 帝不悅,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儀,和其聲氣,從 容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王侯得一以 為天下真。」武帝大悅,群臣皆稱萬歲。
楷弟綽,綽子遐,善言元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嘗 與河南郭象談論,一坐嗟服。
《衛瓘傳》:瓘孫玠,大將軍王敦鎮豫章。長史謝鯤先雅 重玠,相見欣然,言語彌日。敦謂鯤曰:「昔王輔嗣吐金 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 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當復絕 倒。」
《玉渾傳》:「渾子濟,尚常山公主。善於清言,修飾辭令,諷 議將順,朝臣莫能尚焉。帝益親貴之。仕進雖速,論者 不以主婿之故,咸謂才能致之。」
《王戎傳》:戎善發談端,賞其要會。朝賢嘗上已禊洛,或 問王濟曰:「昨游有何言談?」濟曰:「張華善說《史》《漢》,裴頠 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王戎談子房季札之閒,超然 元著。
戎從弟衍,妙善元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 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 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樂廣傳》:廣善談論,每以約言析理以厭人之心,其所 不知,默如也。裴楷嘗引廣共談,自夕申旦,雅相欽挹, 歎曰:「我所不如也。」
《阮籍傳》:籍從子咸,咸子瞻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人 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 良久,即命辟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阮修傳》:修字宣子,王衍當時談宗。衍族子敦謂衍曰: 「阮宣子可與言。」衍曰:「吾亦聞之,但未知其亹亹之處 定何如耳。」及與修談,言寡而旨暢,衍乃嘆服焉。 《胡母輔之傳》:輔之字彥國,與王澄、王敦、庾敳俱為太 尉王衍所昵,號曰「四友。」澄嘗與人書曰:「彥國吐佳言 如鋸木屑,霏霏不絕,誠為後進領袖也。」
《郭象傳》:「象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 『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摯虞傳》:「東平太叔廣,樞機清辯,廣談,虞不能對;虞筆, 廣不能答,更相嗤笑,紜然於世云。」
《陸機傳》:機弟雲與荀隱素未相識,嘗會華坐,華曰:「今 日相遇,可勿為常談。」雲因抗手曰:「雲間陸士龍。」隱曰: 「日下荀鳴鶴。」鳴鶴,隱字也。雲又曰:「既開青雲睹白雉, 何不張爾弓,挾爾矢?」隱曰:「本謂是雲龍騤騤,乃是山 鹿野麋,獸微弩強,是以發遲。」華撫手大笑。
《王濟傳》:濟為驍騎將軍,累遷侍中,與侍中孔恂王恂、 楊濟同列,為一時秀彥。武帝嘗會公卿藩牧於式乾 殿,顧濟恂而謂諸公曰:「朕左右可謂恂恂濟濟矣。」帝 又嘗與濟奕棋,而孫皓在側,謂皓曰:「何以好剝人面 皮?」皓曰:「見無禮於君者則剝之。」濟時伸腳局下,而皓 譏焉。
《孫楚傳》:楚少時欲隱居,謂濟曰:「當欲枕石漱流。」誤云 「漱石枕流。」濟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 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厲其齒。」
《楚子纂》纂子綽,性通率,好譏調。嘗與習鑿齒共行,綽 在前,顧謂鑿齒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後。」鑿齒曰:「簸之 颺之,糠秕在前。」
《吾彥傳》:彥為吳建平太守,時王濬將伐吳,造船於蜀, 彥覺之,請增兵為備,皓不從,彥乃輒為鐵鎖,橫斷江 路。及師臨境,緣江諸城皆望風降附,或見攻而拔,唯 彥堅守,大眾攻之不能剋,乃退舍禮之。吳亡,彥始歸降,武帝以為金城太守。帝嘗從容問薛瑩曰:「孫皓所 以亡國者何也?」瑩對曰:「歸命侯臣,皓之君吳,昵近小 人,刑罰妄加,大臣大將無所親信,人人憂恐,各不自 安,敗亡之釁,由此而作矣。」其後帝又問彥,對曰:「吳主 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君明臣賢,何為亡國?」彥曰:「天 祿永終,歷數有屬,所以為陛下擒。此蓋天時,豈人事 也。」張華時在坐,謂彥曰:「君為吳將,積有歲年,蔑爾無 聞,竊所惑矣。」彥厲聲曰:「陛下知我而卿不聞乎?」帝甚 嘉之。
《周處傳》:處仕吳為東觀左丞,孫皓末為無難督。及吳 平,王渾登建鄴宮,釃酒既酣,謂吳人曰:「諸君亡國之 餘,得無慼乎?」處對曰:「漢末分崩,三國鼎立,魏滅於前, 吳亡於後,亡國之慼,豈惟一人。」渾有慚色。
《潘京傳》:「京弱冠,郡辟主簿,太守趙廞甚器之,嘗問曰: 『貴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義陵,在辰陽縣界, 與裔相接,數為所攻。光武時移東出,遂得全完,共議 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稱『高平曰陵』,於是名焉。為州 所辟,因謁見問策,探得不孝字,剌史戲京曰:『辟士為 不孝耶』?京舉版答曰:『今為忠臣,不得復為孝子』。其機』』」 辯皆此類。後太廟立,州郡皆遣使賀。京白太守曰:「夫 太廟立,移神主,應問訊不應賀。」遂遣京作文使詣京 師,以為永式。京仍舉秀才,到洛。尚書令樂廣,京州人 也,共談累日,深嘆其才,謂京曰:「君天才過人,恨不學 耳。若學,必為一代談宗。」京感其言,遂勤學不倦。時武 陵太守戴昌亦善談論,與京共談,京假借之,昌以為 不如己,笑而遣之,令過其子若思。京方極其言論,昌 竊聽之,乃嘆服曰:「才不可假。」遂父子俱屈焉。
《祖逖傳》:逖兄納問梅陶曰:「『君鄉里立月旦評何如』?陶 曰:『善褒惡貶,則佳法也』。納曰:『未益』。」時王隱在坐,因曰: 「《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 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隱曰:「《易》稱:『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稱家者豈不是官? 必須積久,善惡乃著,公私何異?古人有言:『貞良而亡, 先人之殃;酷烈而存,先人之勳。累世乃著,豈但一月。 若必月旦,則顏回食埃,不免貪污;盜跖引少,則為清 廉;朝種暮穫,善惡未定矣』。」時梅陶及鍾雅數說餘事, 納輒困之,因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 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陶、雅並稱「有神 錐不可得槌。」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槌。」雅無以對。 《劉惔傳》:「桓溫嘗問惔:『會稽王談更進邪』?惔曰:『極進,然 故第三流耳』。溫曰:『第一復誰』?惔曰:『故在我輩』。」其高自 標置如此。
《張憑傳》:「憑祖鎮,蒼梧太守。憑年數歲,鎮謂其父曰:『我 不如汝有佳兒』。憑曰:『阿翁豈宜以子戲父耶?及長,有 志氣,為鄉閭所稱,舉孝廉,負其才,自謂必參時彥。初 欲詣惔,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既至惔,處之下坐,神 意不接,憑欲自發而無端。會王濛就惔,清言有所不 通,憑於末坐判之,言旨深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 驚。惔延之上坐,清言彌日,留宿至旦遣之。憑既還船, 須臾惔遣傳教覓張孝廉船,便召與同載,遂言之於 簡文帝。帝召與語,嘆曰:「張憑勃窣為理窟。」官至吏部 郎,御史中丞。
《殷浩傳》:浩識度清遠,弱冠有美名,尤善元言。與叔父 融俱好《老》《易》。融與浩口談則辭屈,著篇則融勝,浩由 是為風流談論者所宗。或問浩曰:「將蒞官而夢棺,將 得財而夢糞,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將得官而夢尸; 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穢。」時人以為名言。
《謝安傳》:安弱冠詣王濛,清言良久。既去,濛子修曰:「『向 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安又嘗與王 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謂曰:「『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 思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安曰: 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耶?」
《王獻之傳》:獻之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 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既出,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 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安曰:「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 故知之。
《孫盛傳》:「盛博學善言名理。於時殷浩擅名一時,與抗 論者惟盛而已。盛嘗詣浩,談論對食奮擲麈尾,毛悉 落飯中,食冷而復暖者數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 又著醫卜及《易象》妙於見形論,浩等竟無以難之,由 是遂知名。」
《殷仲堪傳》:仲堪,陳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書。父師, 驃騎諮議參軍、晉陵太守、沙陽男。仲堪能清言,善屬 文,每云:「三日不讀《道德論》,便覺舌本間強。」其談理與 韓康伯齊名,士咸愛慕之。
《桓沖傳》:「沖性儉素,嘗浴後,其妻送以新衣,沖大怒,促 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謂曰:『衣不經新,何緣得故』。沖 笑而服之。」
《郗超傳》:沙門支遁以清談著名於時,風流勝貴,莫不 崇敬,以為造微之功,足參諸正始。而遁常重超,以為一時之儁,甚相知賞。 《顧悅之傳》:「悅之與簡文同年,而髮早白,帝問其故,對 曰:『松柏之姿,經霜猶茂;蒲柳常質,望秋先零』。」簡文悅 其對。
《顧愷之傳》:愷之為殷仲堪參軍。桓元時與愷之同在 仲堪坐,共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元曰: 『白布纏頭樹旒旐』。仲堪曰:『投魚深泉放飛鳥,復作危 語。元曰:『矛頭淅米劍頭炊』。仲堪曰:『百歲老翁攀枯枝』』。」 有一參軍云:「『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 太逼人』。」
《苻堅載記》:「王猛隱於華陰山,歛翼待時,候風雲而後 動。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 而言,旁若無人。」
《世說舊註》:鄧燦《晉紀》曰:「周伯仁應答精神,足以蔭映 數人。」
《宋書王惠傳》:「惠幼而夷簡,為叔父司徒謐所知,恬靜 不交游,未嘗有雜事。陳郡謝瞻,才辯有風氣,嘗與兄 弟群從造惠,談論鋒起,文史閒發,惠時相酬應,言清 理遠,瞻等慚而退。」
《鄭鮮之傳》:鮮之歷御史中丞,盡心高祖。高祖少事戎 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人皆依 違之,不敢難也。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要須高祖 辭窮理屈,然後置之。高祖或有時慚恧,變色動容。既 而謂人曰:我本無術學,言義尢淺,比時言論諸賢,多 見寬容,唯鄭不爾,獨能盡人之意。甚以此感之。時人 謂為「格佞。」
《袁湛傳》:「湛弟豹,善言雅俗,每商較古今,兼以誦詠,聽 者忘疲。」
《南齊書劉繪傳》:繪父勔,宋末權貴,門多人客,使繪與 之共語,應接流暢。勔喜曰:「汝後束帶立朝,可與賓客 言矣。」時張融、周顒並有言工,融音旨緩韻顒辭。綺 捷,繪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劉繪貼 宅,別開一門。」言在二家之中也。後北虜使來,繪以辭 辯,敕接虜使事畢,當撰語辭。繪謂人曰:「無論潤色未 易,但得我語亦難矣。」
《周顒傳》:「顒音辭辨麗,出言不窮,宮商朱紫,發口成句, 汎涉百家,長於佛理。每賓友會同,顒虛席晤語,辭韻 如流,聽者忘倦。兼善《老》《易》。與張融相遇,輒以元言相 滯,彌日不解。」
《王融傳》:上以融才辯,十一年使兼主客接魏使房景 高、宋弁。弁見融年少,問主客年幾,融曰:「五十之年,久 踰其半。」因問在朝聞主客作《曲水詩序》。景高又云:在 北聞主客,此製勝於顏延年,實願一見。融乃示之。後 日,宋弁於瑤池堂謂融曰:「『昔觀相如封禪,以知漢武 之德。今覽王生《詩序》,用見齊主之盛』。融曰:『皇家盛明, 豈直比蹤漢武!更慚鄙製,無以遠匹相如』。」上以魏獻 馬不稱使,融問曰:「秦西冀北,實多駿驥,而魏主所獻 良馬,乃駑駘之不若,求名檢事,殊為未孚。將旦旦信 誓,有時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復嗣。」宋弁曰:「不容虛偽 之名,當是不習土地。」融曰:「周穆馬跡,遍於天下,若騏 驥之性因地而遷,則造父之策,有時」而躓。弁曰:「王主 客何為懃懃於千里?」融曰:「卿國既異其優劣,聊復相 訪。若千里日至,聖上當駕鼓車。」弁曰:「向意既須,必不 能駕鼓車也。」融曰:「買死馬之骨,亦郭隗之故。」弁不能 答。
《梁書周捨傳》:「捨字昇逸,汝南安成人,晉左光祿大夫 顗之八世孫也。父顒,齊中書侍郎,有名於時。捨幼聰 穎,顒異之,臨卒謂曰:『汝不患不富貴,但當持之以道 德。既長,博學多通,尢精義理,善誦書,背文諷說,音韻 清辨。起家齊太學博士,遷後軍行參軍。建武中,魏人 吳包南歸,有儒學。尚書僕射江祏招包講,捨造坐,累』」 折包,辭理遒逸,由是名為《口辯》。捨素辯給,與凡人汎 論談謔,終日不絕口,而竟無一言漏泄機事,眾尢歎 服之。
《王份傳》:份領步兵校尉,兼起部尚書。高祖嘗於宴席 問群臣曰:「朕為有為無?」份對曰:「陛下應萬物為有,體 至理為無。」高祖稱善。
《范縝傳》:「縝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為士友所安,唯與 外弟蕭琛善。琛名曰口辯。」
《何遠傳》:遠口不言榮辱,士類以此多之。其輕財好義, 周人之急,言不虛妄,蓋天性也。每戲語人云:「卿能得 我一妄語,則謝卿以一縑。」眾共伺之,不能記也。 《陳書顏晃傳》:「晃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 兼記室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嘗使於府中,王使晃 接對,信輕其尚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答曰:『猶當 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為善對』。」
《南史胡諧之傳》:「諧之為驍騎將軍,上以諧之家人語 傒音不正,乃遣宮內四五人往諧之家教子女語。二 年後,帝問曰:『卿家人語音已正未』?諧之答曰:『宮人少, 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宮人頓成傒語。帝 大笑,遍向朝臣說之《魏書楊播傳》:「播弟椿,椿子昱,除太學博士,員外散騎 侍郎。初,尚書令王肅除揚州剌」史,出頓於洛陽東亭, 朝貴畢集,詔令諸王送別。昱伯父播同在餞席。酒酣 之後,廣陽王嘉、北海王詳等與播論議競理,播不為 之屈。北海顧謂昱曰:「尊伯性剛,不伏理,大不如尊使 君也。」昱前對曰:「昱父道隆則從其隆,道汙則從其汙。 伯父剛則不吐,柔亦不茹。」一坐歎其能言。肅曰:「非此 郎,何得申二父之美也?」
《崔浩傳》:太宗與浩論近世人物,太宗大悅,語至中夜, 賜浩御縹醪酒十觚,水精戎鹽一兩,曰:「朕味卿言若 此,鹽酒故與卿同其旨也。」
《崔挺傳》:「挺子孝芬,博文口辯,善談論,愛好後進,終日 忻然,商確古今,閒以嘲謔,聽者忘疲。」
《高閭傳》:「閭彊果敢直諫,其在私室,言裁聞耳,及於朝 廷廣眾之中,則談論鋒起,人莫能敵。高祖以其文雅 之美,每優禮之。」
《北齊書盧文偉傳》:文偉子詢祖,襲祖爵大夏男,有宿 德,朝士謂之曰:「大夏初成。」應聲答曰:「且得燕雀相賀。」 天保末,以職出為築長城子使,自負其才,內懷鬱怏, 遂毀容服如賤役者,以見楊愔。愔曰:「故舊皆有所縻, 唯大夏未加處分。」詢祖厲聲曰:「是誰之咎?」既至役所, 作《築長城賦》,其略曰:「板則紫柏,杵則木瓜,何斯材而」 斯用也。草則離離靡靡,緣岡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 芳,余亦何辭閒於荊棘。邢邵曾戲曰:「『卿少年才學富 盛,戴角者無上齒,恐卿不壽』。對曰:『詢祖初聞此言,實 懷恐懼,見丈人蒼蒼在鬢,差以自安』。」邵甚重其敏贍。 《王昕傳》:「昕雅好清言,詞無淺俗。在東萊,獲殺其同行 侶者,詰之未服。昕謂之曰:『彼物故不歸,卿無恙而反, 何以自明』?」邢卲後見世宗說此言,以為笑樂。昕聞之, 故詣卲曰:「卿不識造化。」還謂人曰:「子才應死,我罵之 極深。」
《陸法和傳》:「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時有所論,則雄辯 無敵,然猶帶蠻音。」
《隋書賀若弼傳》: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為金州總 管,宇文護忌而害之。臨刑,呼弼謂之曰:「吾以舌死,汝 不可不思。」因引錐剌弼舌出血,誡以慎口。
《李密傳》:「密遣徐世勣守倉城,化及攻之不能下。密與 化及隔水而語,密數之,化及默然俯視良久,乃瞋目 大言曰:『共伱論相殺事,何須作書語耶』?」 《中說王道》篇:「子在長安,楊素、蘇夔、李德林皆請見,子 與之言,歸而有憂色。門人問子,子曰:『素與吾言,終日 言政而不及化;夔與吾言,終日言聲而不及雅;德林 與吾言,終日言文而不及理』。」門人曰:「然則何憂?」子曰: 「非爾所知也,二三子皆朝之預議者,今言政而不及 化,是天下無禮也。言聲而不及雅,是天下無樂也。言 文而不及理,是天下無文也。王道從何而興乎?吾所 以憂也。」門人退,子援琴《鼓蕩》之什,門人皆霑襟焉。 韋鼎請見,子三見而三不語。恭,恭若不足。鼎出謂門 人曰:「夫子得志於朝廷,有不言之化,不殺之嚴矣。」 《唐書魏徵傳》:「王世充攻洛口,徵見長史鄭頲曰:『魏公 雖驟勝,而驍將銳士死傷略盡,又府無見財,戰勝不 賞。此二者不可以戰。若浚池峭壁,曠日持久,賊糧盡 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頲曰:『老儒常語耳』。」徵不 謝去。
《狄仁傑傳》:仁傑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 辯對,仁傑誦書不置,吏讓之,答曰:「黃卷中方與聖賢 對語,何暇偶俗吏語耶?」
《鄭注傳》:「注,絳州翼城人,世微賤,以方伎游江湖閒。元 和末,至襄陽,依節度使李愬。為愬煮黃金餌之,寖親 遇,署衙推,從至徐州,稍參處軍政。注多藝詭譎陰狡, 億探人廋隱,輒中所欲。為愬籌事,未嘗不用,挾邪市 權,舉軍患之。監軍王守澄白愬,愬曰:『然彼奇士也,將 軍試與語』。守澄始拒不納,既坐,機辯橫生,鉤得其意」, 守澄大驚,引至後堂,語終夕,恨相見晚。謝愬曰:「誠如 公言。」即署巡官。守澄入總樞密,與俱至京師,厚加贍 卹。
《李固言傳》:「固言吃接賓客,頗謇緩,然每議論人主前, 乃更詳辯。」
《韋思謙傳》:「思謙擢監察御史,中書令褚遂良市地不 如直,思謙劾之,罷為同州刺史。及復相,出思謙清水 令。或弔之,答曰:『吾狷直,觸機輒發,暇卹身乎?丈夫當 敢言地要,須明目張膽以報天子,焉能錄錄保妻子 耶』?」
《開元天寶遺事》:燕公說有宰輔之才,而多詭詐,復貪 財賄,時亦多之,亦汙之。每中書議事及眾僚巡廳,或 有所忤,立便叱罵,為眾所嫌。故朝彥相謂曰:「張公之 言,毒於極刑,好面辱人也。」
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 坂走丸也。時人服其俊辯。 《山堂肆考》:李白與人談,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於 齒牙之閒,時號「粲花論《五代史孫晟傳》:「晟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 坐定,談辯鋒生,聽者忘倦。李昪尢愛之,引為計議,多 合意,以為右僕射。」
《李業傳》:「隱帝時,天下旱蝗,黃河決溢,而帝方與業等 狎昵,多為廋語相誚戲。」
《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 留皮,人死留名。」
《宋史劉昌言傳》:「昌言,泉州南安人,為廣南安撫使。淳 化初,趙普留守西京,表為通判,委以府政。普疾,屬昌 言後事。普卒,昌言感普知己,經理其家事。太宗以為 忠於所舉,拜起居郎,賜金紫,錢五十萬,連對三日皆 至。日旰,昌言捷給詼詭,能揣人主意,無不稱旨。太宗 謂宰相曰:『昌言質狀非偉,若以貌取,失之子羽矣』。」遷 工部郎中,踰月,守本官,充樞密直學士。二十八日,遷 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昌言驟用,不為時望所 伏,或短其閩語難曉,太宗曰:「惟朕能曉之。」
《潘良貴傳》:戶部侍郎向子諲入見,語言煩褻,良貴攝 起居,立殿上,徑至榻前,厲聲曰:「子諲以無益之談,久 煩聖聽。」子諲欲退,高宗顧良貴曰:「是朕問之。」又諭子 諲且款語。
《吳璘傳》:撒離喝渡河入長安,趨鳳翔,陜右遠近震恐。 時召諸將議,參謀孫渥謂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 原。璘厲聲折之曰:「懦語沮軍,可斬也。」
《程頤傳》:頤得孔孟不傳之學,以為諸儒倡。其言之旨, 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尢尊崇之。
《呂陶傳》:「陶知太原壽陽縣,府帥唐介辟簽書判官。每 暇日,促膝晤語,告以立朝事君大節。」
《名臣言行錄》:李沆在相位,接賓客常寡言。馬亮與沆 同年生,又與其弟維善,語維曰:「外議以大兄為無口 匏。」維乘閒達亮,語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 升殿言事,上封論奏,了無壅蔽,有司皆見之矣。若邦 國大事,薦紳中如李宗諤等,皆時之英秀,與之談,猶 不能啟發吾意。自餘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 措,即席必自論功最,以希寵獎,此有何策而與之接 語哉?苟曲意妄言,即世所謂「籠罩」「籠罩」之事,僕病未 能也。
《畫墁錄》:嘉祐治平閒,有中官杜浙者,好與舉子同遊, 學文談,不悉是非。然居揚州,凡答親舊書,若此事甚 大,必曰:「茲務孔洪,如此甚多。」蘇子瞻過維揚,蘇子容 為守,杜在座。子容少怠,杜遽曰:「相公何故溘然?」其後 子瞻與同會,問典客曰:「為誰?」對曰:「杜供奉。」子瞻曰:「今 日直不敢睡,直是怕那溘然。」
《聞見後錄》:予見司馬公親書一帖,光年五六歲,弄青 胡桃,女兄欲為脫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以湯脫之, 女兄復來問,光曰:「自脫也。」先公適見,訶之曰:「小子何 得謾語!」光自是不敢謾語。
《晁氏客語》:伊川謂明道曰:「吾兄弟近日說話太多。」明 道曰:「使見呂晦叔則不得不少,見司馬君實則不得 不多。」
《老學菴筆記》:曾子宣丞相嘗排蔡京於欽聖太后簾 前,太后不以為然,曾公論不已,太后曰:「且耐辛苦。」蓋 禁中語,欲遣之使,退則曰:「耐辛苦。」
趙正夫丞相薨,車駕臨幸,夫人郭氏哭拜,請恩澤者 三事,其一乃乞於諡中帶一「正」字,餘二事皆即許可, 惟賜諡事獨曰「待理會。」平時徽廟凡言「待理會」者,皆 不許之詞也。正夫遂諡清憲。
《揮麈後錄》:靖康中有解習者,東州人。為郎於朝,未嘗 與人接談。敵騎南寇,擇西北帥守,時相以其謹厚不 泄,謂沈重有謀,遂除直龍圖,知河中府。習別時相云: 「某實以訥於言,故尋常不敢妄措辭於朝列,今一旦 付委也如此,習之一死固不足惜,竊恐朝廷以此擇 人,廟謀誤矣。」解竟沒於難。世人以饒舌掇禍者多,而 習乃以箝口喪軀,昔所未聞也。
《揮麈餘話》:馬子約負才自任,好面折人,人敬憚之。建 炎中,呂元直作相,子約求郡,元直拒之,徐云:「有英州 見闕,公可往否?」子約曰:「領鈞旨,待先去為相公蓋一 宅子奉候。」
《三朝野史》:理宗祀明堂,徐清叟為執綏官。玉音問曰: 「猫兒捕鼠如何?」清叟急機答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 其死。」應對雖捷,然理宗本命屬鼠,一時答問,不覺觸 突天聽。理宗度量恢宏,亦不之咎。
《金史高楨傳》:楨久在臺,彈劾無所避,每進對,必以區 別流品,進善退惡為言。及疾革,書空獨語曰:「某事未 決,某事未奏,死有餘恨。」
《元史許國禎傳》:「國禎子扆,除禮部尚書,每外國使至, 必命與之語,辭理明辨,莫不傾服。」
《張翥傳》:翥平日善諧謔,出談吐語,輒令一座盡傾。 《安童傳》:世祖執阿里不哥黨千餘,將置之法。安童曰: 「人各為其主,陛下甫定大難,遽以私憾殺人,將何以 懷服未附。」帝驚曰:「卿年少,何從得此老成語。」由是重 之《類林元》:明善嘗副一蒙古大臣出使交趾。瀕還,國王 贐以兼金,蒙古受之,明善獨不受。國王曰:「彼使臣已 受矣,公何獨固辭?」明善曰:「彼所以受者,安小國之心; 我所以不受者,全大國之體。」國王歎服。
《見聞錄》:辛巳,武宗晏駕,肅廟入繼大統,方在沖年。登 極之日,御龍袍頗長,上俛視不已。大學士楊廷和奏 云:「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聖情甚悅。
言語部雜錄
[编辑]《禮記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關尹子三極篇》:「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 也。」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 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言之如引鋸然,惟善聖者不 留一言。
《九藥篇》:「事有在事言有理,道無在道言無理。知言無 理,則言言皆道,不知言無理,雖執至言,為梗為翳。 聖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聾;聖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 聖人言沈沈,所以使人瘖。惟聾則不聞聲,惟盲則不 見色,惟瘖則不音言。不聞聲者不聞道,不聞事,不聞 我,不見色者不見道,不見事,不見我。不音言者不言 道」,不言事,不言我。
《莊子齊物論》:「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 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
《則陽》篇:「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則終日 言而盡物。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 所極。」
《寓言篇》:「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曰 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國策》:「燕王謂蘇代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蘇代對 曰:『周地賤媒,為其兩譽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 男美,然而周之俗不自為娶妻。且夫處女無媒,老且 不嫁,舍媒而自衒,敝而不售,順而無敗。售而不敝者, 唯媒而已矣。且事非權不立,非勢不成。夫使人坐受 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善矣。」
衛人迎新婦,婦上車,問:「驂馬誰馬也?」御曰:「借之。」新婦 謂僕曰:「拊驂無笞服。」車至門,扶教送母,曰:「滅竈,將失 火。」入室見臼,曰:「徙之牖下,妨往來者。」主人笑之。此三 言者皆至言也。然而不免為笑者,蚤晚之失時也。 《荀子修身》篇:「《易言》曰誕。」
《不苟》篇:「君子言辯而不辭。」
君子辯而不爭。
《韓非子難》二篇:言語辯聽之說,不度於義者,謂之窕。 言辯在言者,說在聽者。言非聽者也,則辯非說者也。 所謂不度於義,非謂聽者,必謂所聽也。聽者非小人, 則君子也。小人無義,必不能度之義也;君子度之義, 必不肯說也。
《韓詩外傳》誠未著而好言,雖言不信矣。
《法言君子》篇:「或問:『聖人之言,炳若丹青,有諸』?」曰:「吁!是 何言歟!丹青初則炳,久則渝,渝乎哉!」
《抱朴子嘉遁》篇:「切論則秋霜春肅,溫辭則冰條吐葩, 並默則子貢與喑者同口。」
《廣譬》篇:「奔驥不能及既往之失,千金不能救斯言之 玷。故博其施者,未若防其微;勤其求者,不如寡其辭。」 《中說》《問易》篇:「子曰:多言,德之賊也。」
《魏相篇》:魏徵問君子之辯。子曰:「君子奚辯而有時乎? 為辯不得已也,其猶兵乎?」董常聞之曰:「君子有不言 之辯,不殺之兵,亦時乎?」子曰:「誠哉!不知時,無以為君 子。」
《關朗篇》:子曰:「禍莫大於多言。」
無能子《聖過》篇:「夫自鳥獸迨乎蠢蠕者,號鳴啅噪皆 有其音,安知其族類之中非語言耶?人以不喻其音 而謂其不能言,又安知乎鳥獸不喻人言,亦謂人不 能語言耶?則其號鳴啅噪之音,必語言耳,又何可謂 之不能語言耶?智慮語言,人與蟲一也,所以異者,形 質爾。」
《墐戶錄》。晉世不惟士人語清標元致,而釋子輩語亦 復可聽。薛道衡稱則公之文曰:「屢發新彩,英英獨照。」 惠帝聞梵唄曰:「亹亹溜滴,似㐲流之吐波。」又曰:「卻轉 弄響飛揚,長引聲發喉中,脣口不動。」又曰:「以哀婉為 入神,用騰擲為清舉。文句則如『端夏多隙,無事忽景』。」 又云:「依義莫依語。」又曰:「籠餐詎貴,釣餌難嘗。」又云:「沙 漠織寒,長風負雪。」又云:「莊衿老帶,彈沐斜埃。」又:「早帳 風首,春席雲阿。」又云:「雖淚至之有端,固憂來之無兆。」 使入世說,固不能辨也。
《讀書鏡》:韓持國知潁州時,彥以狀元及第判州事,每 稱狀元。持國怒曰:「狀元無官耶?」自是改呼僉判,彥終 身銜之。馬涓亦以狀元及第判秦州,亦呼狀元。秦帥 目晉伯曰:「狀元者,及第未除也。既為判官,則勿稱之
矣。」涓愧謝之。予嘗舉此以問客曰:「二事絕類,而一銜之,一謝之,何與?」客曰:「人品不同耳。」予曰:「固然。」持國厲「聲而叱之,故其人多怨;晉伯平心以道之,故其人多 悅。」程子曰:「凡為人言者,理勝則事明,氣忿則招拂,此 之謂也。」
《讀書筆記》:「人之言也,其猶鐘乎?大扣則大應,微扣則 微應。如不扣而應,扣而不應也者,人必怪之。」
《晁氏客語》:「狄仁傑一言而全人之社稷,穎考叔一言 而全人之母子,晏子一言而省刑。」
《嬾真子》僕嘗與陳子真、查仲本論將毋同,仲本曰:「此 極易解,謂言至無處皆同也。子真曰,不然,晉人謂將 為初,初無同處,言各異也。」僕曰:「請以唐時一事證之, 霍王元軌與處士劉平為布衣交,或問王所長於平 曰『王無所長』。問者不解,平曰:『人有所短,則見所長。蓋 阮瞻之意,以謂有同則有異,今初無同,何況於異乎』?」 此言為最妙,故當時謂之「三語」,掾二子皆肯之。 《偃曝談餘》:鄧州西有穀城,城門石人刊其腹云:「磨兜 鞭,慎莫言,李敢立。」又揭三字於座隅,曰「摩兜堅。」宋學 士續之以箴,亦曰「摩兜堅。」「摩」字與「磨」字義不同,「堅」與 「鞭」韻不同,不知誰為正?
《芥隱筆記》:東坡試《刑賞忠厚之至論》,其閒有云:「皋陶 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梅聖俞以問蘇出何書,答曰: 「想當然耳。」此語蘇蓋宗曹孟德問孔北海:武王伐紂, 以妲己賜周公,出何典?答曰:「以今準古,想當然耳。」一 時猝應,亦有據依。
《田閒書》「言非也,不言非也。當言而言,則其言順;不當 言而言,則其言暴。不見鐘鼓乎?扣之則鳴。不扣而自 鳴者,人莫不以為異也。」
壁疏。《易》曰:「吉人之辭寡。」我看孔子,但說到言說一節 上,無一字不教人謹慎。南容三復白圭,便以兄子妻 之,至繫節爻之辭,則曰「亂之所生也,言語以為階」,蓋 以危言動人矣。古今人以言語敗事者,多多少少戒 之又戒,謹之又謹,可不加意?前輩云:「覺人詐不形於 言。」最有味。夫覺人之詐,尚且不言,此外又豈有敢言 者乎?《老子》曰:「毋勞女形,毋搖女精,毋使女思慮營營。 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慾以養精,寡言語以養氣。知乎 此,可以尊生矣。」
《讀書鏡》:「謝上蔡云:『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今之士 大夫真能言之鸚鵡也。朱晦翁曰:「今之秀才直會說 廉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此即能言鸚鵡也。 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鸞鷟,唯恐其不 在靈囿閒,不亦異乎?雖然,鸚鵡可也,讒言煩興,交亂 四國,嘵嘵為百舌鳥,則不可也。
《丹鉛總錄》:「默則立象,語則成爻。爻象者,語默之檢也。」
言語部外編
[编辑]《左傳昭八年》春,石言於晉魏榆。晉侯問於師曠曰:「石 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馮焉,不然,民聽濫也。抑臣 又聞之曰:『作事不時,怨讟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而 言。今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並作,莫保其性,石言 不亦宜乎』?」於是晉侯方築虒祈之宮。叔向曰:「子野之 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小人」 之言僣而無徵,故怨咎及之。《詩》曰:「哀哉不能言!匪舌 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其是 之謂乎!
《初學記》:太康二年冬大寒。南州人見二白鶴於橋下 語曰:「今茲寒不減堯年。」於是飛去。
《後漢書南蠻傳》:「哀牢𡗝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嘗捕 魚,觸沈木,若有感,十月產子十人。後沈木化為龍,出 水上,沙壹忽聞龍語曰:『若為我生子,今悉何在』?」 《魏志管輅傳》:「輅至安德令劉長仁家,有鳴鵲來在閣 屋上,其聲甚急。輅曰:『鵲言東北有婦,昨殺夫,牽引西 家人夫離婁,候不過日,在虞淵之際,告者至矣。到時, 果有』」東北同伍民來告:鄰婦手殺其夫,詐言西家人 與夫有嫌,來殺我婿。
《晉書陸機傳》:「機弟雲,嘗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 所從,忽望草中有火光,於是趨之,至一冢便寄宿,見 一年少,美風姿,共談老子,辭致深遠,向曉辭去,行十 許里,至故人家,云:此數十里中無人居。雲意始悟,卻 尋昨宿處,乃王弼冢,雲本無元學,自此談老殊進。」 《世說補》:「宋處宗窗閒雞作人語,與處宗談論有元致, 因」此功業大進。
《三十國春秋》:「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後果為 媒。」
《異聞錄》:白龜年於嵩山東巖下遇李白,授一軸素書 曰:「讀此可辨九天禽語,九地獸言。」龜年一日過潞州, 一雀啾唧過太守庭,太守曰:「彼何言?」龜年曰:「言城西 民家有果可食。驗之果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