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4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四十四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四十四卷目錄

 聖人部彙考四

  周三

  孔子二

學行典第一百四十四卷

聖人部彙考四

[编辑]

周三

[编辑]

孔子二

[编辑]

按《列子天瑞篇》:「孔子遊於泰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 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 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 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 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 以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 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 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 孔子適衛,望之於野,顧謂弟子曰:「彼叟可與言者,試 往訊之。」子貢請行,逆之隴端,面之而嘆曰:「先生曾不 悔乎?而行歌拾穗。」林類行不留,歌不輟。子貢叩之下 已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 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 乎?」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 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 至,故能樂若此。」子貢曰:「壽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 以死為樂,何也?」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 是者,安知不生於彼?故我知其不相若也。吾又安知 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 生乎?」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 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也。」子貢倦於學, 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 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睪如也,宰如也, 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 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賜,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樂, 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惡,未知 死之息也。」

《仲尼篇》:仲尼閒居,子貢入侍,而有憂色。子貢不敢問, 出告顏回,顏回援琴而歌。孔子聞之,果召回入,問曰: 「若奚獨樂?」回曰:「夫子奚獨憂?」孔子曰:「先言爾志。」曰:「吾 昔聞之夫子曰:『樂天知命故不憂』。回所以樂也。」孔子 愀然有閒曰:「有是言哉!汝之意失矣。此吾昔日之言 爾,請以今言為正也。汝徒知樂天知命之無憂,未知 樂天知命,有憂之大也。」今告若其實,修一身,任窮達, 知去來之非我,亡變亂於小慮,爾之所謂樂天知命 之無憂也。曩吾修《詩》《書》,正《禮》《樂》,將以治天下,遺來世, 非但修一身,治魯國而已。而魯之君臣日失其序,仁 義益衰,情性益薄,此道不行一國與當年,其如天下 與來世矣。吾始知《詩》《書》《禮》《樂》無救於「治亂,而未知所 以革之之方,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雖然,吾得之矣。 夫樂而知者,非古人之所謂樂知也。無樂無知,是真 樂真知,故無所不樂,無所不知,無所不憂,無所不為。 《詩》《書》《禮》《樂》,何棄之有?革之何為?」顏回北面拜手曰:「回 亦得之矣。」出告子貢,子貢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 不寢不食,以至骨立。顏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門,弦歌 誦書,終日不輟。陳大夫聘魯,私見叔孫氏。叔孫氏曰: 「吾國有聖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何以知其聖乎?」叔 孫氏曰:「吾嘗聞之。」顏回曰:「孔丘能廢心而用形。」陳大 夫曰:「吾國亦有聖人,子弗知乎?」曰:「聖人孰謂?」曰:「老聃 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魯 侯聞之大驚,使上卿厚禮而致之。亢倉子應聘而至。 魯侯卑辭請問之,《亢倉子》曰:「傳之者妄。我能視聽,不 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魯侯曰:「此增異矣。其道奈 何?寡人終願聞之。」亢倉子曰:「我體合於心,心合於氣, 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 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乃 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覺,心腹六臟之所知,其自 知而已矣。」魯侯大悅,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 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商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 「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弗知。」曰:「五帝聖者歟?」孔子 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曰:「三皇聖者歟?」孔 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聖則丘弗知。」商太宰大駭曰: 「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 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 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商 太宰默然心計曰:「孔丘欺我哉!」子夏問孔子曰:「顏回

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賢於丘也。」曰:「子貢之為人
考證
奚若?」子曰:「賜之辯賢於丘也。」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

曰:「由之勇賢於丘也。」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 莊賢於丘也。」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四子者何為事 夫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賜能辯而不 能訥,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兼四子之 有以易吾,吾弗許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貳也。」 按《孔叢子嘉言》篇:「夫子適周,見萇弘,言終退。萇弘語 劉文公曰:『吾觀孔仲尼有聖人之表。河目而隆顙,黃 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龜背,長九尺有六寸,成湯之容 體也。然言稱先王,躬履謙讓,洽聞彊記,博物不窮,抑 亦聖人之興者乎?劉子曰:『方今周室衰微,而諸侯力 爭。孔丘布衣,聖將安施』』?」萇弘曰:「堯、舜文武之道,或弛 而墜,禮樂崩喪,亦正其統紀而已矣。」既而夫子聞之 曰:「吾豈敢哉!亦好禮樂者也。」

陳惠公大城,因起凌陽之臺。未終而坐法死者數十 人,又執三監吏。夫子適陳聞之,見陳侯,與俱登臺而 觀焉。夫子曰:「美哉斯臺!自古聖王之為城臺,未有不 戮一人而能致功若此者也。」陳侯默而退,遂竊赦所 執吏。既而見夫子,問曰:「昔周作靈臺,亦戮人乎?」答曰: 「文王之興,附者六州。六州之眾,各以子道來,故區區」 之臺,未及期日而已成矣。何戮之有乎?夫以少少之 眾,能立大大之功,唯君爾。

子張曰:「女子必漸乎二十而後嫁,何也?」孔子曰:「十五 許嫁而後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以為繢組紃織紝者,女子之所有事也;黼黻文章之 義,婦人之所有大功也。必十五以往,漸乎二十,然後 可以通乎此事。通乎此事,然後乃能上以孝于舅姑, 下以事夫養子也。」

宰我使于齊而反,見夫子曰:「梁丘據遇虺毒,三旬而 後瘳,朝齊君,齊君會大夫眾賓而慶焉,弟子與在賓 列。大夫眾賓並復獻攻療之方。弟子謂之曰:『夫所以 獻方,將為病也。今梁丘已療矣,而諸夫子乃復獻方, 方將安施?意欲梁丘大夫復有虺害,當用之乎』?眾坐 默然無辭。弟子此言何如?」夫子曰:「汝說非也。夫三折 肱」為良。毉梁丘子遇虺毒而獲療,猶有與之同疾者, 必問所以已之之方焉。眾人為此,故各言其方,欲售 之以已人之疾也。凡言其方者,稱其良也,且以參據 所以已之之方優劣耳。

夫子適齊,晏子就其館,既宴,其私焉,曰:「齊其危矣,譬 若載無轄之車,以臨千仞之谷,其不顛覆亦難冀也。 子吾心也。子以齊為游息之館,當或可救,子幸不吾 隱也。」夫子曰:「夫死病無可為毉。夫政令者,人君之銜 轡,所以制下也。今齊君失之已久矣,子雖欲挾其輈 而扶其輪,良弗及也。抑猶可以終齊君及子之身。過 此以往,齊其田氏矣。」

齊東郭亥欲攻田氏,執贄,見夫子而訪焉。夫子曰:「子 為義也,丘不足與計事。」揖子貢使答之。子貢謂之曰: 「今子士也,位卑而圖大。位卑則人不附也,圖大則人 憚之,殆非子之任也。盍姑已乎?夫以一縷之任,繫千 鈞之重,上縣之于無極之高,下垂之于不測之深,旁 人皆哀其絕,而造之者不知其危,子之謂乎?馬方駭」, 鼓而驚之,繫方絕重而填之,馬奔車覆,六轡不禁,繫 絕于高,墜入于深,其危必矣。東郭亥色戰而跪曰:「吾 已矣,願子無言。」既而夫子告子貢曰:「東郭亥欲為義 者也,子亦告之以難易,則可矣,奚至懼之哉?」

宰我問:「君子尚辭乎?」孔子曰:「君子以理為尚。博而不 要,非所察也;繁辭富說,非所聽也;唯知者不失理。」孔 子曰:「吾於予,取其言之近類也;於賜,取其言之切事 也。近類則足以喻之,切事則足以懼之。」

《論書篇》:子張問曰:「聖人受命,必受諸天,而《書》云『受終 于文祖』,何也?」孔子曰:「受命於天者,湯、武是也;受命於 人者,舜、禹是也。」夫不讀《詩》《書》《易》《春秋》,則不知聖人之 心,又無以別堯舜之禪、湯、武之伐也。

子張問曰:「『禮,丈夫三十而室。昔者舜三十徵庸,而《書》 云『有鰥在下』,曰虞舜』,何謂也?曩師聞諸夫子曰:『聖人 在上,君子在位,則內無怨女,外無曠夫。堯為天子,而 有鰥在下,何也』?孔子曰:『夫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後娶, 古今通義也。舜父頑,母嚚,莫克圖室家之端焉,故逮 三十而謂之鰥也。《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父母』」 在則宜圖婚,若已歿,則己之娶必告其廟。今舜之鰥, 乃父母之頑嚚也,雖堯為天子,其如舜何?

子夏問《書》大義。子曰:「吾于《帝典》,見堯、舜之聖焉;於《大 禹》《皋陶謨》《益稷》,見禹、稷、皋陶之忠勤功勳焉,於《洛誥》 見周公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觀美,《大禹謨》《禹貢》可以 觀事,《皋陶謨》《益稷》可以觀政,《洪範》可以觀度,《泰誓》可 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通斯七者,則 《書》之大義舉矣。」

孔子曰:「《書》之于事也,遠而不闊,近而不迫,志盡而不 怨,辭順而不諂。吾於《高宗肜》日,見德有報之疾也。苟 由其道致其仁,則遠方歸志而致其敬焉。吾於《洪範》 見君子之不忍言人之惡而質人之美也。發乎中而見乎外,以成文者,其唯《洪範》乎!」

子張問曰:「堯舜之世,一人不刑而天下治,何則?以教 誠而愛深也。龍子以為一夫而被以五刑,敢問何謂?」 孔子曰:「不然,五刑所以佐教也,龍子未可謂能為《書》 也。」

子夏讀《書》既畢,而見于夫子。夫子謂曰:「子何為於《書》?」 子夏對曰:「《書》之論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離離 然若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凡 商之所受《書》於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雖退而窮, 居河、濟之閒,深山之中,作壤室,編蓬戶,常于此彈琴 以歌先王之道,則可以發憤慷喟,忘己貧賤。故有人」 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上見堯、舜之德,下見三王之義, 忽不知憂患與死也。夫子愀然變容曰:「嘻!子殆可與 言《書》矣。雖然,其亦表之而已,未睹其裏也。夫闚其門 而不入其室,惡睹其宗廟之奧,百官之美乎?」

宰我問:「《書》云:『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何謂也?」孔子 曰:「此言人事之應乎天也。堯既得舜,歷試諸難,已而 納之於尊顯之官,使大錄萬機之政。是故陰陽清和, 五星不悖。烈風雷雨各以其應,不有迷錯愆伏,明舜 之行合於天也。」

宰我曰:「敢問禋于六宗,何謂也?」孔子曰:「所宗者六,皆 潔祀之也。埋少牢於太昭,所以祭時也;祖迎於坎壇, 所以祭寒暑也。主於郊宮,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 月也。《幽》」請幫助識別此字。所以祭星也。《雩》。請幫助識別此字。所以祭水旱也,「禋于六 宗」,此之謂也。

「《書》曰:『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季桓子問 曰:「此何謂也?」孔子曰:「古之王者,臣有大功,死則必祀 之於廟,所以殊有績,勸忠勤也。《盤庚》舉其事以厲其 世,臣故稱焉。」桓子曰:「天子之臣有大功者,則既然矣。 諸侯之臣有大功者,可以如之乎?」孔子曰:「勞能定國, 功加於民。大臣死難,雖食之公廟可也。」桓子曰:「其位 次如何?」孔子曰:「天子諸侯之臣,生則有列於朝,死則 有位於廟,其序一也。」

《書》曰:維高宗報上甲。微定公問曰:「此何謂也?」孔子對 曰:「此謂親盡廟毀,有功而不及祖,有德而不及宗,故 於每歲之大嘗而報祭焉,所以昭其功德也。」公曰:「先 君僖公,功德前行,可以與干報乎?」孔子曰:「丘聞昔虞 夏商周以帝王行此禮者,則有矣。」自此以下,未之知 也。

定公問曰:「《周書》所謂『庸庸祗祗,威威顯民』,何謂也?」孔 子對曰:「不失其道,明之于民之謂也。夫能用可用,則 正治矣;敬可敬,則尚賢矣;畏可畏,則服刑恤矣。君審 此三者以示民,而國不興,未之有也。」

子張問:「《書》云『奠高山』,何謂也?」孔子曰:「高山五嶽,定其 差秩,祀所視焉。」子張曰:「其禮如何?」孔子曰:「牲幣之物, 五嶽視三公,小名山視子男。」子張曰:「仁者何樂于山?」 孔子曰:「夫山者巋然高。」子張曰:「高則何樂爾?」孔子曰: 「夫山,草木植焉,鳥獸蕃焉,財用出焉;直而無私焉,四 方皆伐焉;直而無私,興吐風雲以通乎天地之閒,陰」 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咸饗,此仁者之所 以樂乎《山》也。

孟懿子問:「《書》曰:『欽四鄰』,何謂也?」孔子曰:「王者前有疑, 後有丞,左有輔,右有弼,謂之四近。言前後左右近臣 當畏敬之,不可以非其人也。周文王胥附奔輳,先後 禦侮,謂之四鄰,以免乎羑里之害。」懿子曰:「夫子亦有 四鄰矣。」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門人加親, 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賜也;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 乎?自我得師也,「前有光,後有輝」,是非先後乎?自吾得 仲由也,「惡言不至於門」,是非禦侮乎?

孔子見齊景公、梁丘據自外而至,公曰:「何遲?」對曰:「陳 氏戮其小臣,臣有辭,為是故遲。」公笑而目孔子曰:「《周 書》所謂『明德慎罰』,陳子明德也。罰人而有辭,非不慎 矣。」孔子答曰:「昔康叔封衛,統三監之地,命為孟侯。周 公以成王之命,作《康誥》焉。稱述文王之德,以成敕誡 之文。其《書》曰:『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克明德」 者,能顯用有德,舉而任之也。慎罰者,并心而慮之,眾 平然後行之,致刑錯也。此言其所任不失德,所罰不 失罪,不謂己德之明也。公曰:「寡人不有過言,則安得 聞吾子之教也?」

《書》曰:「其在祖甲,不義惟王。」公西赤曰:「聞諸晏子:湯及 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大君。夫太甲為王,居喪行不 義,同稱君,何也?」孔子曰:「君子之於人,計功而除過。太 甲即位,不明居喪之禮,而于冢宰之政。伊尹放之於 桐,憂思三年,追悔前愆,起而復位,謂之明王。以此觀 之,雖四于三王,不亦可乎?」

魯哀公問:「《書》稱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 允諧』,何謂也?」孔子對曰:「此言善政之化乎物也。古之 帝王功成作樂,其功善者其樂和,樂和則天地猶且 應之,況百獸乎?」夔為帝舜樂正,實能以樂盡治理之 情。公曰:「然則政之大本,莫尚夔乎?」孔子曰:「夫樂所以 歌其成功,非政之本也。眾官之長,既咸熙熙,然後樂乃和焉。公曰:「吾聞夔一足有異于人,信乎?」孔子曰:「昔 重黎舉夔而進,又欲求人而佐舜,曰:『夫樂,天地之精 也,唯聖人為能和六律,均五音,知樂之本,以通八風』。 夔能若此,一而足矣。故曰:一足,非一足也。」公曰:「善。」 《記義》篇:季桓子以粟千鍾餼夫子,夫子受之而不辭, 既而以頒門人之無者。子貢進曰:「季孫以夫子貧故 致粟,夫子受之而以施人,無乃非季孫之意乎?」子曰: 「何?」對曰:「季孫以為惠也。」子曰:「然。吾得千鍾,所以受而 不辭者,為季孫之惠,且以為寵也。夫受人財,不以成 富,與季孫之惠於一人,豈若惠數百人哉?」

秦莊子死,孟武伯問于孔子曰:「古者同寮有服乎?」答 曰:「然。同寮有相友之義,貴賤殊等,不為同官。聞諸老 聃:昔者虢叔、閎夭、太顛、散宜生、南宮适五臣同寮比 德,以贊文武。及虢叔死,四人者為之服朋友之服,古 之達理者行之也。」

公父文伯死,室人有從死者,其母怒而不哭。相室諫 之,其母曰:「孔子,天下之賢人也。不用於魯,退而去。是 子素宗之而不能隨。今死,而內人從死者二人焉。若 此,于長者薄,于婦人厚也。」既而夫子聞之曰:「季氏之 婦尚賢哉?」子路愀然對曰:「夫子亦好人之譽己乎?夫 子死而不哭,是不慈也。何善爾?」子曰:「怒其子之不能」 隨賢,所以為尚賢者,吾何有焉?其亦善此而已矣。 衛出,公使人問孔子曰:「寡人之任臣無大小,一一自 觀察之,猶復失人,何故?」答曰:「如君之言,此即所以失 之也。人既難知,非言問所及,觀察所盡。且人君之慮 者多,多慮則意不精,以不精之意,察難知之人,宜其 有失也。君未之聞乎?昔者舜臣堯,官才」任士,堯一從 之。左右曰:「人君用士,當自任耳目而取信于人,無乃 不可乎?」堯曰:「吾之舉舜已耳目之矣。今舜所舉人,吾 又耳目之,是則耳目人終無已已也。」君苟付可付,則 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

子貢問曰:「昔孫文子以衛侯哭之不哀,知其將為亂, 不敢舍其重器而行,盡寘諸戚而善晉大夫二十人, 或稱其知,何如?」孔子曰:「人知其為知也,吾未知其為 知也。」子貢曰:「敢問何謂也?」子曰:「食其祿者,必死其事。」 孫子知衛君之將不君,不念,伏死以爭,而累規去就, 尸利攜貳,非人臣也。臣而有不臣之心,明君所不赦, 幸哉,孫子之以此免戮也。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車象飾,因宰予以 遺孔子焉。宰予曰:「夫子無以此為也。」王曰:「何故?」對曰: 「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觀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 予對曰:「自臣侍從夫子以來,竊見其言不離道,動不 違仁,貴義尚德,清素好儉。仕而有祿,不以為積;不合 則去,退無吝心;妻不服綵,妾不衣帛;車器不雕,馬不 食粟,道行則樂其治,不行則樂其身,此所以為夫子 也。若夫觀目之麗靡,窈窕之淫音,夫子過之弗之視, 遇之弗之聽也,故臣知夫子之無用此車也。」王曰:「然 則夫子何欲而可?」對曰:「方今天下道德寢息其志欲 興而行之。天下誠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則夫子雖 徒步以朝,固猶為之,何必遠辱君之重貺乎?」王曰:「乃 今而後,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歸,以告孔子。孔子 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貢對曰:「未盡夫子之美 也。夫子德高則配天,深則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實 也。」夫子曰:「夫言貴實,使人信之,舍實何稱乎?是賜之 華,不若予之實也。」

孔子適齊,齊景公讓登,夫子降一等,景公三辭,然後 登。既坐,曰:「夫子降德,辱臨寡人,寡人以為榮也。而降 階以遠自絕於寡人,寡人未知所以為罪。」孔子答曰: 「君惠顧外臣,君之賜也。然以匹夫敵國,君非所敢行 也。雖君私之,其若義何?」

顏讎由善事親,子路義之,後讎以非罪執于義,將厄, 子路請以金贖焉,人將許之。既而二三子納金于子 路以入衛。或謂孔子曰:「受人之金以贖其私昵,義乎?」 子曰:「義而贖之」,貧取于友,非義而何?愛金而令不辜 陷辟,凡人且猶不忍,況二三子於由之所親乎?《詩》云: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苟出金可以生人,雖百倍,古人 「不以為多。故二三子其欲由也成其義,非汝之所知 也。」

孔子讀《詩》及《小雅》,喟然而歎曰:「吾於《周南》《召南》,見周 道之所以盛也;於《柏舟》,見匹婦執志之不可易也;於 《淇奧》,見學之可以為君子也;於《考槃》,見遁世之士而 不悶也;於《木瓜》,見包且之禮行也;於《緇衣》,見好賢之 心至也;於《雞鳴》,見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於《伐檀》,見 賢者之先事後食也;於《蟋蟀》,見陶唐儉德之大也;於」 《下泉》,見亂世之思明君也;於《七月》,見豳公之所造周 也;於《東山》,見周公之先公而後私也;於《狼跋》,見周公 之遠志所以為聖也;於《鹿鳴》,見君臣之有禮也;於《彤 弓》,見有功之必報也;於《羔羊》,見善政之有應也;於《節 南山》見忠臣之憂世也;於《蓼莪》,見孝子之思養也;於 《四月》,見孝子之思祭也;於《裳裳者華》「見古之賢者,世 保其祿也;於《采菽》,見古之明王,所以敬諸侯也孔子晝息於室而鼓琴焉。閔子自外聞之,以告曾子 曰:「嚮也,夫子之音,清徹以和,淪入至道,今也更為幽 沈之聲。幽則利欲之所為發,沈則貪得之所為施。夫 子何所感而若是乎?吾從子入而問焉。」曾子曰:「諾。」二 子入問夫子,夫子曰:「然,女言是也。吾有之,向見貓方 取鼠,欲其得之,故為之音也。女二人者,敦識諸?」曾子 對曰:「閔子。」夫子曰:「可與聽音矣。」

《刑論》篇:「仲弓問古之刑教與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 刑省,今之刑繁。其為教,古有禮然後有刑,是以刑省; 今無禮以教,而齊之以刑,刑是以繁。《書》曰:『伯夷降典, 折民維刑』』。」謂先禮以教之,然後繼以刑折之也。夫無 禮則民無恥,而正之以刑,故民苟免。

孔子適衛,衛將軍《文子》問曰:「吾聞魯公父氏不能聽 獄,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聽獄, 有罪者懼,無罪者恥。」文子曰:「有罪者懼,是聽之察刑 之當也;無罪者恥,何乎?」孔子曰:「齊之以禮,則民恥矣; 刑以止刑,則民懼矣。」文子曰:「今齊之以刑,刑猶弗勝, 何禮之齊?」孔子曰:「以禮齊民,譬之於御則轡也;以刑 齊民,譬之於御,則鞭也。執轡於此,而動於彼,御之良 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 執轡,右手運策,不亦速乎?若徒轡無策,馬何懼哉?」孔 子曰:「吾聞古之善御者,執轡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 助也。是以先王盛於禮而薄於刑,故民從命。今也廢 禮而尚刑,故民彌暴。」文子曰:「吳越之俗無禮而亦治, 何也?」孔子曰:「夫吳越之俗,男女無別,同廁而浴,民輕 相犯,故其刑重而不勝,由無禮也。中國之教,為外內 以別男女,異器服以殊等類,故其民篤而法,其刑輕 而勝,由有禮也。」

孔子曰:「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匱其生, 飢寒切于身而不為非者寡矣。故古之于盜,惡之而 不殺也。今不先其教而一殺之,是以罰行而善不反, 刑張而罪不省。夫赤子知慕其父母,由審故也。況為 政者奪其賢者,而與其不賢者以化民乎?知審此二 者,則上盜息。」

《書》曰:「茲殷罰有倫。」子張問曰:「何謂也?」孔子曰:「不失其 理之謂也。今諸侯不同德,國君異法,折獄無倫,以意 為限,是故知法之難也。」子張曰:「古之知法者與今之 知法者異乎?」孔子曰:「古之知法者能遠,今之知法者 不失有罪。不失有罪,其于怨寡矣。能遠則于獄其防 深矣。寡怨近乎濫,防深治乎本。《書》曰:『維敬五刑,以成 三德』」,言敬刑所以為德也。

《書》曰:「非從維從。」孔子曰:「君子之於人,有不語也,無不 聽也,況聽訟乎?必盡其辭矣。夫聽訟者,或從其情,或 從其辭,辭不可從,必斷以情。」《書》曰:「人有小罪,非眚乃 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 罪,非終乃為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 曾子問聽獄之術,孔子曰:「其大法有三焉:治必以寬, 寬」之之術歸於察,察之之術歸於義。是故聽而不寬, 是亂也;寬而不察,是慢也;察而不中義,是私也。私則 民怨。故善聽者,雖不越辭,辭不越情,情不越義。《書》曰: 「上下比罰,無僭亂辭。」

《書》曰:「哀矜折獄。」仲弓問曰:「何謂也?」孔子曰:「古之聽訟 者,察貧窮,哀孤獨及鰥、寡、老、弱、不肖而無告者,雖得 其情,必哀矜之。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屬。若老而刑 之謂之悖,弱而刑之謂之剋,不赦過謂之逆,率過以 小罪謂之枳。故宥過赦小罪,老弱不受刑,先王之道 也。《書》曰:『大辟宜赦』。又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書》曰:『若保赤子』。」子張問曰:「聽訟可以若此乎?」孔子曰: 「可哉!古之聽訟者,惡其意,不惡其人,求所以生之;不 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君,必與眾共焉。今之聽訟者,不 惡其意,而惡其人,求所以殺,是反古之道也。」

孟氏之臣叛武伯,問孔子曰:「如之何?」答曰:「臣人而叛, 天下所不容也。其狀自反。子姑待之。」三旬果自歸孟 氏。武伯將執之,訪于夫子。夫子曰:「無也。子之于臣,禮 意不至,是以去子。今其自反,罪以反除,又何執焉?子 修禮以待之,則臣去子將安往?」武伯乃止。

《記問篇》:夫子閒居,喟然而嘆。子思再拜請曰:「意子孫 不修,將忝祖乎?羨堯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爾孺 子安知吾志?」子思對曰:「伋于進瞻,亟聞夫子之教,其 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是謂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 恐而不解也。」夫子欣然笑曰:「然乎!吾無憂矣。世不廢 業,其克昌乎?」

子思問于夫子曰:「為人君者,莫不知任賢之逸也,而 不能用賢,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任能者,由 于不明也。其君以譽為賞,以毀為罰,賢者不居焉。」 子思問于夫子曰:「伋聞夫子之詔,正俗化民之政,莫 善於禮樂也。《管子》任法以治齊,而天下稱仁焉。是法 與禮樂異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禮樂哉?」子曰:「堯舜之 化,百世不輟,仁義之風遠也。管仲任法,身死則法息, 嚴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專

任法,終必亂成矣
考證
子思問於夫子曰:「物有形類,事有真偽,必審之奚由?」

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謂聖。推數究理,不以疑,周 其所察,聖人難諸。」

趙簡子使聘夫子,夫子將至焉。及河,聞鳴犢與竇犫 之見殺也,迴輿而旋之衛。息鄹遂為《操》曰:「周道衰微, 禮樂陵遲,文武既墜,吾將焉歸?周遊天下,靡邦可依。 鳳鳥不識,珍寶梟鴟。眷然顧之,慘然心悲。巾車命駕, 將適唐都。黃河洋洋,攸攸之魚,臨津不濟,還轅息鄹, 傷予道窮。哀彼無辜。翱翔于衛,復我舊廬,從吾所好, 其樂只且。」

哀公使以幣如衛迎夫子,而卒不能賞用也。故夫子 作《丘陵之歌》曰:「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在邇,求之 若遠,遂迷不復,自嬰屯蹇,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 其高,梁甫迴連,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將伐無柯,患玆 蔓延,惟以永歎,涕霣潺湲。」

楚王使使奉金幣聘夫子。宰予、冉有曰:「夫子之道,至 是行矣。」遂請見,問夫子曰:「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 文王,孰與許由之賢?」夫子曰:「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 公兼利天下者也。然今世無文王之君也,雖有太公, 孰能識之?」乃歌曰:「大道隱兮禮為基,賢人竄兮將待 時,天下如一欲何之?」

叔孫氏之車子曰鉏商樵於野而獲獸焉。眾莫之識, 以為不祥,棄之五父之衢。冉有告夫子曰:「麇身而肉 角,豈天之」請幫助識別此字。乎?夫子曰:「今何在?吾將觀焉。」遂往,謂其 御高柴曰:「若求之言,其必麟乎?」到視之,果信言。偃問 曰:「飛者宗鳳,走者宗麟,為其難致也。敢問今見,其誰 應之?」子曰:「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 祥。今宗周將滅,天下無主,孰為來哉?」遂泣曰:「予之於 人,猶麟之於獸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乃歌曰:「唐虞 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吾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按《韓詩外傳》,孔子南遊適楚,至于阿谷之隧,有處子 佩瑱而浣者,孔子曰:「彼婦人其可與言矣乎?」抽觴以 「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

哀公問孔子曰:「有智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 命也者,自取之也。居處不理,飲食不節,勞過者,病共 殺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慾無厭,求索不止者,刑共殺 之。少以敵眾,弱以侮彊,忿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故有 三死而非命者,自取之也。」

荊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過而不式。 子貢執轡而問曰:「《禮》過三人則下,二人則式。今陳之 修門者眾矣,夫子不為式,何也?」孔子曰:「國亡而弗知, 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門者 雖眾,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孔子曰:「口欲味,心欲佚,教之以仁。心欲兵,身惡勞,教 之以恭。好辯論而畏懼,教之以勇。目好色,耳好聲,教 之以義。」

傳曰:孔子云:「『美哉,顏無父之御也!馬知後有輿而輕 之,知上有人而愛之,馬親其正而愛其事。如使馬能 言,彼將必曰:樂哉,今日之騶也』。至于顏淪少衰矣,馬 知後有輿而輕之,知上有人而敬之,馬親其正而敬 其事。如使馬能言,彼將必曰:『騶來其人之使我也。至 于顏夷而衰矣,馬知後有輿而重之,知上有人而畏』」 之馬,親其正而畏其事。如馬能言,彼將必曰:「騶來。騶 來,女不騶,彼將殺女。」故御馬有法矣,御民有道矣。法 得則馬和而歡,道得則民安而集。

傳曰:孔子遭齊程木子于郯之閒,傾蓋而語終日。有 閒顧子路曰:「由束帛十疋,以贈先生。」子路不對。有閒 又顧曰:「束帛十疋,以贈先生。」子路率爾而對曰:「昔者 由也聞之于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 子不行也。」孔子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且夫齊程」 木子,天下之賢士也。吾于是而不贈,終身不之見也。 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路與巫馬期薪於韞丘之下。陳之富人有處師氏 者,脂車百乘,觴于韞丘之上。子路與巫馬期曰:「使子 無忘子之所知,亦無進子之所能,得此富,終身無復 見夫子。子為之乎?」巫馬期喟然仰天而嘆,闟然投鎌 于地,曰:「吾嘗聞之夫子,勇士不忘喪其元,志士仁人 不忘在溝壑。子不知予與試予與意者其志與?」子路 心慚,故負薪先歸。孔子曰:「由來何為偕出而先返也?」 子路曰:「向也」,由與巫馬期薪于韞丘之下。陳之富人 有處師氏者,脂車百乘,觴于韞丘之上,由謂巫馬期 曰:「使子無忘子之所知,亦無進子之所能,得此富,終 身無復見夫子,子為之乎?」巫馬期喟然仰天而嘆,闟 然投鎌於地,曰:「吾嘗聞夫子,勇士不忘喪其元,志士 仁人不忘在溝壑。子不知,予與試予與意者,其志與 由也?」心慚,故先負薪歸。孔子援琴而彈《詩》曰:「肅肅鴇 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 蒼天,曷其有所。予道不行邪?使汝願者。」

孔子曰:「士有五:有執尊貴者,有家富厚者,有資勇悍 者,有心智愚者,有貌美好者。有執尊貴者,不以愛民行義理,而反以暴敖。家富厚者,不以賑窮救不足,而 反以侈靡無度。資勇悍者,不以衛上攻戰,而反以侵 陵私鬥。心智愚者,不以端計數,而反以事奸飾詐。貌 美好者,不以統朝涖民,而反以蠱女縱欲。此五者,所」 謂「士失其美質」者也。

子夏讀《詩》已畢,夫子問曰:「爾亦可言於《詩》矣?」子夏對 曰:「《詩》之於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乎如星辰 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弟子不敢忘。 雖居蓬戶之中,彈琴以詠先王之風,有人亦樂之,無 人亦樂之,亦可發憤忘食矣。《詩》曰:『衡門之下,可以棲 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飢』。」夫子造然變容曰:「『嘻!吾子始 可以言《詩》已矣。然子以見其表,未見其裏』。顏淵曰:『其 表已見其裏,又何有哉?孔子曰:『窺其門,不入其中,安 知其奧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志, 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後有深谷,泠泠然如此,既立而 已矣,不能見其裏,蓋謂精微者也』』。」

楚莊王寢疾,卜之,曰:「河為祟。」大夫曰:「請用牲。」莊王曰: 「止。古者聖王之祭不過望。濉、漳、江、漢,楚之望也。寡人 雖不得河,非所獲罪也。」遂不祭。三日而疾有瘳。孔子 聞之曰:「楚莊王之霸,其有方矣。制節守職,反身不貳, 其霸不亦宜乎!」

傳曰:宋大水,魯人弔之曰:「天降淫雨,害于粢盛,延及 君地,以憂執政,使臣敬弔。」宋人應之曰:「寡人不仁,齋 戒不修,使民不時,天加以災,又遺君憂,拜命之辱。」孔 子聞之曰:「宋國其庶幾矣。」弟子曰:「何謂?」孔子曰:「昔桀 紂不任其過,其亡也忽焉;成湯文王知任其過,其興 也勃焉,過而改之,是不過也。」宋人聞之,乃夙興夜寐, 弔死問疾。戮力宇內。三歲年豐政平

傳曰:魯有父子訟者,康子欲殺之。孔子曰:「未可殺也。 夫民父子訟之為不義久矣,是則上失其道;上有道, 是人亡矣。訟者聞之,請毋訟。」康子曰:「治民以孝,殺一 不義,以僇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否。不教而聽其獄, 殺不辜也;三軍大敗,不可誅也;獄讞不治,不可刑也。 上陳之教而先服之,則百姓從風矣;邪行不從,然後」 俟之以刑,則民知罪矣。夫一仞之牆,民不能踰;百仞 之山,童子登遊焉,陵遲故也。今其仁義之陵遲久矣, 能謂「民無踰乎?」

孔子觀於周廟,有攲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謂 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 則覆,虛則攲,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 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攲。孔子喟然而嘆曰:「嗚 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 子曰:「持滿之道,抑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 曰:「德行寬裕者守之以恭,土地廣大者守之以儉,祿 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眾兵彊者守之以畏,聰明睿 智者守之以愚,博聞彊記者守之以淺。夫是之謂抑 而損之。」

傳曰:子路盛服以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昔 者江於濆,其始出也,不足以濫觴;及其至乎江之津 也,不方舟,不避風,不可渡也。非其眾川之多歟?今汝 衣服甚盛,顏色充滿,天下有誰加汝哉?」子路趨出,改 服而入,蓋攝如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夫慎于言 者不譁,慎于行者不伐,色知而有長者,小人也。故君」 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為能之, 不能為不能,行之要也。言要則知,行要則仁,又何加 哉!

晏子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子貢怪之,問孔子曰: 「晏子知禮乎?今者晏子來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 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見我,我將問焉。」俄而晏 子至,孔子問之,晏子對曰:「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 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之授幣也卑,臣敢不 跪乎?」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賜寡使也,何足以識禮」 也。

孔子見客,客去,顏淵曰:「客仁也?」孔子曰:「恨兮其心,顙 兮其口,仁則吾不知也,言之所聚也。」顏淵蹙然變色 曰:「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 雖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瑩。夫形體也,色心也,閔閔 乎其薄也。苟有溫良在中,則眉睫與之矣;疵瑕在中, 則眉睫不能匿之。」

孔子侍坐于季孫,季孫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馬,其與 之乎?」孔子曰:「吾聞君取于臣,謂之取,不曰假。」季孫悟, 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謂之取,無曰假。」孔子曰:「正 假馬之言,而君臣之義定矣。」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過之,入境而善之,曰:「由恭敬以 信矣。」入邑曰:「善哉!由忠信以寬矣。」至庭曰:「善哉!由明 察以斷矣。」子貢執轡而問曰:「夫子未見由,而三稱善, 可得聞乎?」孔子曰:「入其境,田疇草萊甚辟,此恭敬以 信,故民盡力。入其邑,墉屋甚尊,樹木甚茂,此忠信以 寬,故民不偷。入其庭甚閑,此明察以斷,故民不擾也。」 孔子曰:「可與言終日而不倦者,其惟學乎!其身體不 足觀也,勇力不足憚也,族姓不足稱也,宗祖不足道也,而可以聞于四方而昭于諸侯者,其惟學乎?」 孔子行,簡子將殺陽貨,孔子似之,帶甲以圍。孔子舍, 子路慍怒,奮戟將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義之寡裕 也!夫《詩》《書》之不習,《禮》《樂》之不講,是丘之罪」也。若吾非 《陽貨》,而以吾為陽貨,則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 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圍》罷。

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無專制,事無由己,身若 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前,洞洞焉若將失之, 可謂子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承文武之業,履天子 之位,聽天子之政,誅管、蔡之罪,抱成王而朝諸侯,誅 賞制斷,無所顧問,威動天地,振恐海內,可謂能武矣。 成王壯,周公致政,北面而事之,請然後行,無伐矜之」 色,可謂臣矣。故一人之身能三變者,所以應時也。 孔子曰:「明王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 曰得志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昔 者越王句踐與吳戰,大敗之。當是之時,君南面而立, 近臣三,遠臣五,令諸大夫曰:『聞過而不以告我者為 上戮』。」此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也。昔者晉文公與楚 戰,大勝之,燒其草火,三日不息。文公退而有憂色。侍 者曰:「君大勝楚,而有憂色,何也?」文公曰:「吾聞能以戰 勝安者惟聖人,若夫詐勝之徒,未嘗不危,吾是以憂 也。」此得志而恐驕也。昔者齊桓公得管仲、隰朋,南面 而立,桓公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聰,不敢 獨擅進之先祖。」此聞至道而恐不能行者也。由桓公、 晉文、越王、句踐觀之,「三懼」者,明君之務也。

孔子閑居,子貢侍坐,請問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 「善哉,爾之問也!為人下,其猶土乎?」子貢未達。孔子曰: 「夫土者,掘之得甘泉焉,樹之得五穀焉,草木植焉,鳥 獸魚鱉遂焉。生則立焉,死則入焉。多功不言,賞世不 絕。故曰:能為下者,其惟土乎!」子貢曰:「賜雖不敏,請事 斯語。」

子貢問大臣。子曰:「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子貢曰:「否。齊 有管仲,鄭有東里子產。」孔子曰:「產薦也。」子貢曰:「然則 薦賢賢于賢?」曰:「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 三者,又何加焉?」

孔子遊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貢、顏淵從。孔子曰:「君子 登高必賦,小子願言者何其願?丘將啟汝。」子路曰:「由, 願奮長戟,盪三軍,乳虎在後,仇敵在前,蠡躍蛟奮,進 救兩國之患。」孔子曰:「勇士哉!」子貢曰:「兩國搆難,壯士 列陣,塵埃漲天。賜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解兩國 之難,用賜者存,不用賜者亡。」孔子曰:「辯士哉!顏回不」 願。孔子曰:「回何不願?」顏淵曰:「二子已願,故不敢願。」孔 子曰:「不同意,各有事焉。回其願,丘將啟汝。」顏淵曰:「願 得小國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內 相應。列國諸侯,莫不從義嚮風。壯者趨而進,老者扶 而至,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蠻,莫不釋兵輻輳乎四 門,天下咸獲永寧,蝖飛蠕動,各樂其」性;進賢使能,各 任其事。於是君綏于上,臣和于下,垂拱無為,動作中 道,從容得禮,言仁義者賞,言戰鬥者死,則由何進而 救賜何難之解?孔子曰:「聖士哉!大人出,小人匿,聖者 起,賢者伏,回與執政,則由賜焉施其能哉?」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貢側門而聽。曲終,曾子曰:「嗟 乎,夫子瑟聲殆有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趨 利之甚?」子貢以為然,不對而入。夫子望見子貢有諫 過之色,應難之狀,釋瑟而待之。子貢以曾子之言告。 子曰:「嗟乎!夫參,天下賢人也,其習知音矣。鄉者丘鼓 瑟,有鼠出游,狸見於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厭目曲」 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浮其音,《參》以丘為「貪狼邪僻」,不 亦宜乎。

子賤治單父,其民附。孔子曰:「告丘之所以治之者。」對 曰:「不齊時發倉廩,振困窮,補不足。」孔子曰:「是小人附 耳,未也。」對曰:「賞有能,招賢才,退不肖。」孔子曰:「是士附 耳,未也。」對曰:「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 十有二人,所師者一人。」孔子曰:「所父事者三人,所兄 事者五人,足以教弟矣;所友者十有二人,足以祛壅」 蔽矣。所師者一人,足以慮無失策,舉無敗功矣。惜乎 不齊為之大功,乃與堯舜參矣。

齊景公謂《子貢》曰:「先生何師?」對曰:「魯仲尼。」曰:「仲尼賢 乎?」曰:「聖人也,豈直賢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聖何如?」 子貢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聖人,今言不 知,何也?」子貢曰:「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 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猶渴操壺杓,就 江海而飲之,腹滿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 「先生之譽,得無太甚乎?」子貢曰:「臣賜何敢甚言,尚慮 不及耳。臣譽仲尼,譬猶兩手捧土而附泰山,其無益 亦明矣。使臣不譽仲尼,譬猶兩手把泰山,無損亦明 矣!」景公曰:「善豈其然,善豈其然?」

孔子燕居,子貢攝齊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 竭而智罷,振于學問,不能復進,請一休焉。」孔子曰:「賜 也欲焉休乎?」曰:「賜欲休于事君。」孔子曰:「《詩》云:『夙夜匪 懈,以事一人』。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父。」孔子曰:「《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為 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兄」 弟,孔子曰:「《詩》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 且耽』。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 於畊田」,孔子曰:「《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穀』。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子 貢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闔棺兮乃止播耳。不知 其時之易遷兮,此之謂君子所休也。」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 魚也,被褐擁鎌,哭於道傍。孔子避車與之言曰:「子非 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 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 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 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 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于是門 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子路曰:「有人于斯,夙興 夜寐,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樹蓺五穀以事其親,而 無孝子之名者,何也?」孔子曰:「吾意者身未敬邪?色不 順邪?辭不遜邪?古人有言曰:『衣歟食歟,曾不爾即』。子 勞以事其親,無此三者,何為無孝之」名?意者所友非 仁人邪?坐語「汝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 力也,勢不便也。是以君子入則篤孝,出則友賢。何為 其無孝子之名?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 子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 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 有何悲焉?」婦人非傷亡簪也,蓋不忘故也。

孔子出衛之東門,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車避,有 人將來,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 車避,有聖人將來。」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視之五 十步,從而望之五十步,顧子貢曰:「是何為者也?」子貢 曰:「賜之師也,所謂魯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魯孔丘 歟?吾固聞之。」子貢曰:「賜之師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堯 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 有王者;從後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聖者也。」子 貢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汗面而不惡,葭喙而 不藉,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子何患焉?子何患 焉?」子貢以告孔子。孔子無所辭,獨辭喪家之狗耳。曰: 「丘何敢乎?」子貢曰:「汗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賜以知 之矣。不知喪家狗,何足辭也?」子曰:「賜!汝獨不見夫喪 家之狗歟?既歛而槨,布器而祭,顧望無人,意欲施之。 上無明王,下無賢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彊陵弱,眾 暴寡,百姓縱心,莫之綱紀。是人固以丘為欲當之者 也,丘何敢乎?」

顏淵問于孔子曰:「淵願貧如富,賤如貴,無勇而威,與 士交通,終身無患難,亦且可乎?」孔子曰:「善哉回也!夫 貧而如富,其知足而無欲也。賤而如貴,其讓而有禮 也。無勇而威,其恭敬而不失于人也。終身無患難,其 擇言而出之也。若回者其至乎!雖上古聖人,亦如此 而已。」

按《孔子年譜》,「一歲在魯。」

二歲在魯。

三歲,「聖人父叔梁紇卒,葬於魯東《防山》。」

四歲在魯,是年弟子秦商生。

六歲,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是年弟子顏路生。 七歲,周靈王崩,景王立。

「九歲」,在魯,是年弟子仲由生。

十歲,魯襄公薨,昭公立。

十一歲,在魯。是年,弟子漆雕開生。

十五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是年,弟子閔損生。 十七歲,魯大夫孟懿子與兄南宮敬叔往學《禮》焉。 十九歲,娶宋亓官氏。

二十歲,仕於魯,為委吏。子鯉生。

二十一歲,為「乘田吏。」

二十四歲,聖母顏氏夫人卒,合葬於防。

二十六歲母喪,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 笙歌。

二十七歲,《郯子》來朝。魯人叔孫昭子問官。對曰:「吾祖 也,我知之。」

二十八歲,孔子往見《郯子》而學焉。既而告人曰:「天子 失官,學在四裔。」猶信。

二十九歲,聞師襄善琴,遂適晉學之。是年弟子冉求、 商瞿、梁鱣生。

三十歲,孔子自謂「三十而立」,是年弟子高柴巫馬施 生。

三十一歲,「齊景公遣使來聘」,孔子適齊。

三十二歲,周景王崩,敬王立,孔子在齊,景公欲以廩 丘之邑為孔子養,辭不受。謂弟子曰:「吾聞之,君子當 有功受賞。今吾言而君未行,乃先賜邑,其不知丘亦 甚矣。」

三十三歲,孔子在齊,景公舍於外館。周使至,言先王
考證
廟災。公曰:「何王之廟?」孔子曰:「其釐王之廟乎?」公曰:「何

以知之?」孔子曰:「釐王變文、武之制,作元黃華麗之飾, 宮室崇峻,車馬奢侈,天災所宜加也。」既而使者報釐 王廟災,公驚曰:「善乎!聖人之智過人遠矣。」

三十四歲,訪樂於萇弘。弘謂劉文公曰:「吾觀仲尼,有 聖人之表,河目而龍顙,黃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龜背, 長九尺六寸,成湯之形體也。言必稱先王,躬履謙讓, 洽聞彊記,博物不窮,其聖人之興者乎!」周使伯常騫 問道,孔子曰:「剛者必折,勁者數傷,倨者不親,利者必 弊,此四者,君子之所戒也。」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 有堯舜桀紂之象,又有周公抱成王負斧扆朝諸侯 之圖,謂從者:「夫明鏡所以察形,考古所以知今。」又入 后稷廟,有金人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 也,誠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 必誡,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 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 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 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 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尚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 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 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惑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 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莫我害。江海雖左,長於百川。 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顧謂弟子曰: 「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

三十五歲,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見老聃而問禮焉。 老聃曰:「子所言,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 君子得時則駕,不得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 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慾態 色與淫志,皆無益於子之身。吾之所告子者,若此而 已。」

三十六歲在齊,聞韶反乎魯。是年弟子樊須生 三十七歲,自齊歸魯,見延陵季子,聘於上國。季子之 子死,孔子往觀其葬,曰:「延陵季子,其合禮矣。」

三十九歲,在魯。是年,弟子顏淵、澹臺滅明生。

《四十歲子》曰:「四十而不惑。」

四十二歲,魯昭公薨,定公立。是年弟子公西赤生。 四十三歲,在陳。是年弟子有若生。

四十四歲,在魯,是年弟子卜商生。

四十五歲,在魯,是年弟子《言偃》生。

四十六歲在魯,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攲器焉。問於守 廟者:「此謂何器?」對曰:「此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 坐之器,虛則攲,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 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 正,滿則覆。夫子喟然嘆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 者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 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 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是年, 弟子曾參、顏辛生。

四十七歲,魯定公以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 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途,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 一年,而四方之諸侯則焉。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 以治魯國,何如?」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也,何但魯國而 已哉!」於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別五土之性,而物 各得其所生之宜。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法而不用, 無奸民。」

四十八歲,遷司空。是年,弟子《顓孫師》生。

四十九歲。是年第子「宓不齊生。」

五十歲,遷司寇,斷獄必平允。是年,弟子「叔仲會、冉孺、 曹卹、伯虔生。」

五十一歲,以司寇攝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 卯於《兩觀》之下。

五十二歲,攝相事。魯定公與齊侯會於夾谷,將盟,齊 人加載《書》曰:「齊師出境,而不以兵車三百乘從我者, 有如此盟。」孔子使茲無還。對曰:「而不返我汶陽之田, 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齊侯將設享禮,孔子謂梁丘據 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 勤執事。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享而既具,是棄 禮;若其不具,是用秕稗。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 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五十三歲,為大司寇。國人謗之曰:「麛裘無鞞,投之無 戾。鞞之麛裘,投之無郵。」既而政化盛行,魯有販羊者 沈猶氏,常朝飲羊以詐市人。公慎氏妻淫不制。慎潰 氏奢侈踰法,粥六畜者,飾偽以儲價。及是,沈猶氏不 敢飲。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反,越境而徙。國人誦之 曰:「袞衣章甫,實獲我所。章甫袞衣,惠我無私。」

五十四歲,言於定公墮三都。

五十五歲,魯國大治。齊人致女樂,膰肉不至,不脫冕 而行。乃作《猗蘭之操》,曰:「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 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有定處。世人闇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遂適衛。 五十六歲適衛,自衛至曹,自曹至宋。

五十七歲,自宋適陳,過匡,匡人圍之。既而甲者進曰: 「吾初以為陽虎也。」遂解圍。

五十九歲適衛,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 嘆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居衛月餘,去 衛適曹。曹人不答,去曹適宋。

六十歲,自宋適鄭,遂至陳。

六十一歲,「自陳適蔡,遂適衛。」

六十二歲在衛,佛肸為中牟宰。趙簡子鞅攻范、中行 氏,伐中牟,佛肸叛,置鼎於庭,不與己者烹之。使人召 孔子,孔子欲往,子路不悅。會簡子使人來聘,西至河, 聞竇鳴犢、舜華之死,於是回車息鄹,作《鄹操》以哀之 曰:「周道衰微,禮樂凌遲,文武既墜,吾將焉師?周游天 下,靡邦可依。鳳鳥不至,珍寶梟鴟。眷焉顧之,慘焉心」 悲。升車命駕,將適晉都。黃河洋洋,悠悠之魚。臨津不 濟,還轅息陬。傷予教窮,哀彼無辜。翱翔於衛,復我舊 廬。從吾所好,其樂只且。

六十三歲,自衛之陳,自陳如蔡,自蔡如葉。葉公問政, 又問孔子於子路。既而反蔡,有沮溺、耦耕、丈人、荷蓧 等事。時齊有一足鳥,飛集於公朝,舒翅而跳。齊侯怪 之,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水災也。昔童兒 屈腳振肩而跳,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起舞』。今齊有 之,其應至矣。」頃之大霖雨,水溢泛。時楚昭王渡江,有 一物觸王舟,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萍實也,其甘如 蜜。」使曰:「何以知之?」子曰:「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小 兒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 甘如蜜』。得無是乎?」是歲,吳伐陳,楚昭王救陳,使人來 聘。陳、蔡圍之。有《答子路慍見》之語。孔子又曰:「芝蘭生 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 而改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昭王興師迎孔子, 然後得免。昭王將以書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曰:「非 楚之福。」乃止。孔子自楚反乎衛。

六十四歲,在衛。

六十六歲,夫人《亓官》氏卒。

六十七歲,伯魚母死,期年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 門人曰:「鯉也。」孔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六十八歲在衛,季康子迎孔子,孔子乃歸魯,作《丘陵 之歌》曰:「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遂 迷不復,自嬰屯蹇,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 甫迴連,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將伐無柯,患茲蔓延,惟 以」永嘆,涕霣潺湲。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 仕。乃敘《書》《傳》《禮記》,刪《詩》,正《樂》,序《易彖》《繫象》《說卦文言》, 修《春秋》,製《孝經》。時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 六十九歲,子伯魚卒。

七十歲,在魯哀公館焉。公自阼階,孔子自賓階,升堂 立侍。公命以席問政,孔子對曰:「政之急莫大乎使民 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對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 富;崇禮教,遠罪戾,則民壽。」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 恐吾國貧不能至也。」對曰:「《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未有子富而父母貧者。」公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 於婦人之手,未嘗知哀、知憂、知勞、知懼、知危,不足以 行此也。」對曰:「君入太廟,如右登自阼階,仰視榱桷,俯 察几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以此思哀,則哀可知 矣。昧爽夙興,正其衣冠,平旦視朝,慮其危難,一物失 理,亂亡之端,以此思憂,則憂可知矣。日出聽政,至於 日昃,諸侯子孫,來往如賓,行禮揖讓,慎其威儀,以此 思勞,則勞可知矣。緬然長思,出於四門,周章遠望,視 亡國之墟,必將有數焉。以此思懼,則懼可知矣。夫君 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此思危, 則危可知矣。」公曰:「善。」於是廢山澤之禁,弛關市之稅, 以惠百姓。

七十一歲,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 窮矣。」乃歌曰:「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 兮麟兮我心憂。」歌畢,反袂拭面,涕淚沾襟,作《春秋絕 筆》。於獲麟,所感而起,所以為終也。

「七十二」歲,在魯。

七十三歲。「魯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即今之二月十 八日。孔子卒,葬魯城北泗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