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02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十四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十四卷目錄

 兵制部彙考十

  宋三建隆以後禁軍之制 建隆以後廂兵之制

戎政典第二十四卷

兵制部彙考十

[编辑]

宋三

[编辑]

建隆以後禁軍之制

[编辑]

按宋史兵制編年之後又以蔡廂兩軍分列名目各詳共建置年月分建隆以後熙寧以後建炎以後為三編及建炎後屯駐諸軍并諸路水軍亦各詳列分註一代軍制瞭然茲亦不入編年各附於後

騎軍殿前指揮使左右班二。宋初,以舊府親從帶 甲之士及諸班軍騎中選武藝絕倫者充。

內殿直左右班四。周制,「簡軍校暨武臣子弟有材 勇者立。」又有川班直殿直。乾德三年平蜀,得奇兵,簡 閱材貌魁偉、便習騎射者,凡百二十人立。開寶二年 廢。

散員左右班四。周制,招置諸州豪傑,立散指揮、散 都頭、散祗候,凡十二班。又於北面驍騎員僚直及諸 軍內簡閱填補。咸平五年,定州路都部署王起言:「緣 邊有強梁輩,常居四界,擾動邊境,請厚給金帛,募充 散員。」從之。

散指揮左右班四。

散都頭左右班二。

金槍班左右班二。舊名「內直。」太平興國初,改選諸 軍中善用槍槊者補之。

東西班弩手、龍旗直、招箭班共十二。舊號「東、西班 承旨」,淳化二年,改為殿前侍。東、西各第一、第二,弩手 龍旗直班六,並帶甲,選諸班及不帶甲班增補。其東 第二茶酒及第三、西第四班不帶甲,並以諸軍員、使 臣及沒王事者子弟為之。又擇善弓箭者為招箭班、 散直。左右班四。雍熙四年,以諸道募置藩鎮廳頭 軍將,及詣登聞院求試武藝者立。咸平元年,選諸節 度使從人騎御馬小底增補。

鈞容直班二。太平興國三年,選諸軍諳曉音樂、騎 御馬小底立。淳化二年,改之。

外殿直班一。諸班衛士中年多者號「看班外殿直」, 後削「看班」之號。或詣諸道攝軍校之職。部分州兵,謂 之「權管。」國初又有內員僚直,開寶中廢。太平興國四 年,征太原,得上軍。天禧四年,併入此班。

捧日并左射、𨧱直、弩手左第五軍,總指揮三十五。 京師三十三,雍丘、鄭各一,舊號「小底」,周改為「鐵騎」,太 平興國二年改為「日騎」,雍熙四年改今名。分左、右廂, 各四軍。雍熙三年,選善槍槊者充𨧱直。淳化三年,選 善左射者為左射。咸平五年,選天武、拱聖、驍騎善弩 射者為弩手。

契丹直三。咸平、許、壽各一。後唐置,旋廢。開寶三年, 以遼人內附之眾復置。太平興國中,因事復置,旋廢。 《歸明》渤海指揮二。京師,太平興國四年征幽州,以 渤海降兵立。

拱聖指揮二十一。京師。乾德中,選諸州騎兵送闕 下,立為驍雄。後改「驍猛。」雍熙四年,又改「拱辰」,未幾,改 今名。

吐渾小底。舊指揮五。治平中,併為二。京師。太平興 國四年,平太原,獲吐渾子弟,又選監牧諸軍中所有 者充。

驍騎指揮二十三。京師。太平興國四年置,後又選 掉搨索兵及左右教駿兵增置。雍熙四年,改殿前司 步鬥弩手為「驍騎弩手。」淳化四年,選壯勇超絕者為 上驍騎,在本軍之上。咸平五年,分左、右廂。舊又有殿 前小底。至道二年,選驍騎馬直及善射者充,後廢。 驍勝左右指揮各五。京師。咸平三年,選教駿驍騎 諸軍備「征子弟材勇者立。」

寧朔指揮十。京師、尉氏各三,雍丘、渭、河陽、河陰各 一。咸平三年,選教駿諸軍備征及外州兵立。

龍猛指揮八。京師。太平興國中,揀閱龍騎及諸州 部送招獲群盜,取其材勇者立。淳化四年,又擇精悍 者為教閱龍猛,以備禽盜,在本軍之上。景德四年,又 選龍騎、驍騎兵增之。

飛猛指揮二。咸平二年,選龍猛驍騎兵子弟之材 勇者立。

驍猛指揮四。尉氏三。太康一。舊號「驍雄」,太平興國 中改。雍熙四年,以拱聖年多者為拱辰軍,其次等者 如故。景德四年,以拱聖年多者隸之。

神騎指揮十八。雍丘十三,咸平五。端拱二年,選驍 雄新配人及教駿、借事等兵立。淳化二年,廢掉搨索軍隸之。咸平二年,又擇教駿、備征及外州增之。 驍雄指揮四。咸平、陳留各二。太平興國八年,遷驍 猛中次等者立。景德中,以驍騎、驍勝、寧朔軍年多者 隸之。

吐渾直指揮三。太原二,潞一。太平興國八年,太原 遷雲州及河界,吐渾立屯并、代州。雍熙三年,又得雲、 朔、歸明,吐渾增立屯潞州。

安慶直四。太原一,潞三。太平興國四年,遷雲、朔及 河東歸明安慶民分屯并、潞等州,給以土田。雍熙四 年立。

三部落指揮一。太原。太平興國四年,親征幽州,遷 雲、朔、應等州部落於并州,因立。

清朔指揮四。西京二,許、汝各一。太平興國四年,遷 雲、朔州民於內地,得自置馬以為騎兵,謂之「家戶馬。」 雍熙四年立。

擒戎指揮五。西京、許各二,汝一。太平興國四年,遷 雲、朔州民於西京、許、汝等州,給以土田,充家戶馬。端 拱二年,立。

新安內員僚直五。端拱二年,成德軍節度使田重 進言:「易州靜砦兵先屯鎮州,賊陷勇陷谷,盡俘其家, 請以其軍備宿衛。」因而立此直。後廢。天聖後無。 散祗候、左右班二,天聖前無。

步鬥指揮六。尉氏、太康各一,蔡四。慶曆中增置。天 聖前,無。

步軍御龍直左右二。舊號「簇御直。」太平興國二年, 改為「簇御龍直」,後改今名。

御龍骨䤪子直左右二。舊號「骨䤪子直」,太平興國 二年,改為「御龍散手直」,後改今名。

御龍弓箭直五,「選天武諸軍材貌魁傑者充。」

御龍弩直五。

天武并寬衣、𨧱直左射總指揮三十四。京師三十 三,咸平一。

神勇上下共二十一指揮。乾德中,揀閱諸軍壯實 而大體者立為「雄威。」太平興國二年,改為雄勇。雍熙 四年,改今名。淳化四年,選武藝超絕者立為「上神勇」, 以備禽盜。

宣武上下共二十指揮。京師。太平興國二年,併效 節、忠猛二軍立,又選諸軍及鄉兵增之。至道二年,又 選軍頭司步直善用槍槊掉刀者立殿前步直,後廢 虎翼。太平興國中,揀雄武弩手立為上鐵林,又於 雄武、定遠、寧勝、床子弩手、飛山雄武等軍選勁兵以 增其數。雍熙四年,改分左右四軍。淳化四年,選本軍 精銳者為「上虎翼」,以備禽盜。咸平二年,併廣勇軍隸 之。大中祥符六年,詔在京諸軍選江、淮士卒善水者 習戰於金明池,立為「虎翼水軍。」舊指揮六十二,景德 中,增六京師。

雄勇舊號「雄威。」太平興國二年,改今名。雍熙四年, 改「神勇」,復於本軍選退入次等者為之。舊指揮五,至 和五年,增為八。咸平三鄆二,許、鄭、滑各一。

廣德開寶四年,平廣南,以其兵隸殿前司,次等隸 八作司,闕則選廣南諸州兵補之。雍熙三年,選八作 司之彊壯者為揀中。總指揮十。咸平、尉氏、陽武、河陽、 滄、鞏、白波各一,西京二。

廣勇淳化二年,選神策、鞭箭、雄武、效忠等軍彊壯 善射者,立為「廣武。」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舊指揮二 十三,慶曆中,增為四十三,每指揮十,為一軍。京師五, 陳留二十二,咸平、東明、太原、胙城、南京各二,襄邑、陽 武、鄆各一,滑三。

廣捷舊名「左右平遠」,建隆二年改。咸平五年,又選 廣德、神威等軍教以標槍旁牌補之。舊指揮五,景祐 中增五,明道中增十,慶曆增三十六,總五十六。陳留 八,咸平六,雍丘四,襄邑、尉氏、許各三,太康、扶溝、南京、 亳、河陰、潁、寧陵各二,陳六,滑、曹、鄧、蔡、廣濟、穀熟、永城、 襄城、葉各一。

雄威雍熙四年,選神勇兵退入第二等,立為「神威」, 後改今名。指揮十。考城、襄邑、陳留各一。南京四,陳二。 「宣威」,雍熙四年,選神勇、宣武兵退入次等者立上、 下指揮二。咸平、襄邑各一。

龍騎建隆閒,以諸道招致及捕獲群寇立,號有「馬 步人」,見陣即步鬥。淳化三年,選本軍年多者為帶甲 剩員。咸平以後,又以本軍及龍猛退兵增之。舊指揮 八,康定中,取配隸充軍者增置為指揮二十,分三軍。 京師四,尉氏、雍丘、咸平、鄭各二,南京、陳、蔡、河陽、潁、單 各四,波一。

神射兩浙州兵。舊號「腰弩」,雍熙四年改今名,淳化 元年,部送闕下,選其彊者為《廣武》,次等復為本軍。指 揮五。陳留三,雍丘二。

步鬥雍熙三年,選諸州廂軍之壯勇者立,後廢此 下二軍。天聖後無。

鞭箭雍熙三年,選兩浙兵為鞭箭,次等者為「忠節 鞭箭。」端拱二年併為一。至道元年,發此兵援靈州芻粟,喪車重兵器於浦洛河,詔免死,後廢。

侍衛司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 虞候各一人。馬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 一人,步軍亦如之。自馬、步軍都虞候已上,其員全闕, 即馬、步軍都指揮使等各領其務,與殿前號為「三司。」 馬步軍有龍衛、神衛左右四廂都指揮使、都虞候,每 指揮有都指揮使、副指揮使,餘如殿前司之制。所領 騎兵、步兵之額、敘列如左:

騎軍員僚直「顯德中,周平三關,召募強人及選高 陽關馳捷兵,為北面兩直。」建隆初,選諸州騎兵及蕃 鎮廳頭召募人等,為左三直。太平興國四年,平太原, 選其騎兵為右三直。北面兩直營貝、冀,隸高陽關都 部署。大中祥符中,改為貝州左直,冀州右直。後改四 直。京都二,恩、冀各一。

龍衛舊號「護聖。」周廣順中,改「龍捷。」建隆二年,揀去 衰老,以諸州所募精勁者補之。太平興國二年,改分 左、右廂。四年,平太原,選其降兵為揀中龍衛。雍熙四 年,又揀善槍槊者為𨧱直。淳化三年,選剩員堪披甲 者為帶甲剩員。五年,又揀善左射者為左射。指揮四 十四。京師三十八,雍丘、尉氏、河陽各一,澶三。

忠猛咸平一年置。指揮一。定州。

散員咸平五年置。指揮一。定州。

驍捷。周顯德中,平三關,揀諸州士卒壯勇者為河 北驍捷。宋初,隸高陽關都部署。建隆二年,廢左右驍 武,以其兵來隸。乾德中,又選備征及嵐州歸附之兵 為河南驍捷。其後止以「驍捷」為名。太平興國四年,平 太原,揀閱降兵為揀中驍捷。淳化四年,又置新立驍 捷。至道三年,分驍捷為左、右廂。咸平五年,以其年多 者為帶甲剩員指揮二十六,尉氏新立陳、揀、中各一, 恩十四,冀十

雲騎舊號「左右備征」, 建隆二年改。開寶以後,募子 弟為雲騎,以其次為武騎,又選騎兵之次等為武騎, 又選本軍年多者為帶甲剩員。指揮十五。京師十一, 陳留、西京各一,鞏二。

歸明神武太平興國四年,親征幽州,以其降兵立 此軍。初指揮一,後增為四。雍丘。

克勝本潞州騎兵,端拱初,升指揮二路。

驍銳舊名「散員指揮」,咸平四年改。指揮四。莫三,冀 一。

驍武本河北諸州忠烈、威邊、騎射等兵,淳化四年 揀閱,其材與雲騎、武騎等,立得自置馬,分左、右廂。指 揮二十。北京七,真定三,定六,相、懷、洺、邢各一。

「廣銳本河州忠烈宣勇能結社買馬者,馬死則市 補,官助其直。」至道元年立。咸平以後選振武兵增之, 老疾者以親屬代。景德二年,詔「非親屬願代者聽。」大 中祥符五年,以其退兵為「帶甲剩員。」舊河東指揮三 十一。陝西七。景祐、康定中,增為四十二。太原、代、并各 三,汾五,嵐、石、岢嵐各二,晉、熙、慈、絳、澤、隰、憲、寧化、威勝、 平定、火山各一,涇、原、鄜各二,秦、渭、環、邠寧各一。 武清、晉州騎兵,端拱二年,以其久在北鄙,有屯戍 之勞,選勇悍者就升。指揮一。晉。

有馬勁勇咸平四年,選江東諸州兵立。慶曆中,分 置第六、第七,總指揮七。太原二,代、嵐各一,磁三, 雲翼舊指揮三十三,景祐以後,增置二十三,分左 右廂,總五十六。真定、雄、瀛、深、趙、永寧各三,定、冀各六, 保五,滄、北平、永靜、順安、保定各二,莫、邢、霸各一,廣信、 蕭各四。

廳子。本石州城立。景德元年,改徙營相州。慶曆初, 升禁軍。指揮六。定一,相五。

萬捷開寶中,募趙、相、滄、冀州民立。大中祥符中,以 驍武、雲騎退兵隸之。指揮七。相、冀、遼各二,滄一, 雲捷。太平興國四年,選諸軍中應募子弟及教駿、 借事、備征等有武幹者立。大中祥符五年,以寧朔退 兵隸之。指揮十二。尉氏、咸平、西京、北京、澶各二,汝、懷 各一。

橫塞咸平三年,選諸軍威邊、騎射及在京借事立。 指揮七。雍丘、咸平、考城、襄邑、寧陵各一,衛二。

員僚剩員直禁軍員僚以罪責降者充。此下至「騎 捷」凡六軍,天聖後無。

清塞周立指揮二。其一北蕃歸附之眾,營壽州;其 一破淮南紫金山砦所得騎軍,營延州。宋初,選本軍 子弟補其缺。太平興國三年,又得泉州、兩浙兵以益 之。

飛捷本威鹵軍、保州易州靜塞兵、定州廳子軍立。 淳化元年,詔赴闕揀閱,以「靜塞」為三等,「廳子」為一等, 改今名。指揮四。

驍駿本壽州咸聖軍,咸平三年改。指揮一。

揀中夏州廳子本夏州家戶。淳化五年,河西行營 都部署李繼隆遣部送京師立。指揮一。

騎捷本雍州強人指揮。咸平三年改,分營瀛、莫,指 揮四武騎指揮一十一。京師、雍丘各一,尉氏三,陳留、考 城、咸平、鄭各一,西京二。此下至有馬雄略凡十二軍, 《三朝志》無。

驍騎指揮一。太原。

「無敵河北沿邊廂兵,慶曆二年,升禁軍。」總指揮六。 定、北平各二,安肅、廣信各一。

忠銳廣信廂兵有馬者,慶曆二年,升禁軍。指揮一。 威邊諸州廂兵惟保州教戰射隸巡檢司。慶曆初, 升禁軍,指揮二。定、保各一。

飛騎麟州廂兵,慶曆初,升禁軍。指揮二。

威遠府州廂兵,本邊騎之精銳,慶曆初,升禁軍。指 揮二。

克戎并州廂軍。有馬者,康定中升禁軍。指揮一。 有馬安塞慶州廂軍,慶曆中升禁軍。指揮一。

蕃落陝西沿邊廂兵有馬者,天禧後,升禁軍,極邊 城砦悉置。至慶曆中,總指揮八十三,環五,延慶各四, 秦并外砦十七,原、渭并外砦各十二,德順并外砦十 二,鳳翔、涇并外砦、儀、保安各二,隴外一。

并州騎射諸道廂軍惟并州路有馬備征役,慶曆 五年升禁軍。指揮一。

有馬雄略,至和二年置。指揮三。廣、桂、邕各一。

步軍神衛,晉曰奉國軍。周改虎捷。建隆二年,揀閱 諸州所募禁軍增補。乾德三年,西川行營都部署王 全斌偽署「感化、耀武」等軍平寇有功,請備禁旅,詔並 為虎捷。太平興國二年,改舊水虎翼,即軍中習水戰 者。是歲,改為神衛水軍。又於剩員中選可備征役者, 立為揀中神衛。大中祥符後,剩員又有帶甲、看倉、草 場、「看船」之名凡四等,皆選本軍年多者補。宋初,指揮 四十六,仁宗後,止存指揮三十一。《京師》、

步武本鄉軍選充神勇、宣武,雍熙三年,揀其次等 者立。慶曆中,增指揮六。陳

虎翼。宋初號「雄武弩手。」太平興國二年,選壯勇者 為上鐵林,其次為下鐵林。雍熙四年,改為左右廂,各 三軍。咸平五年,以威虎軍來隸。景德三年,選效順兵 補其缺。大中祥符五年,擇本軍善水戰者為上虎翼。 六年,又選江、淮習水卒於金明池按試戰棹,立為虎 翼軍。江、浙、淮南諸州亦准此選置。七年,改為虎翼水 軍。舊指揮七十五,慶曆中,增置二十一,總九十六。京 師九十,并水軍一,襄邑、東明、單各一,長葛一。

奉節乾德三年平蜀,得其兵,立為奉議,後改今名。 景德三年,又選立上奉節指揮五。京師。

武衛太平興國中,募河北諸州兵立。舊指揮十六, 慶曆中,河北增置為指揮六十七。南京、真定、淄各四, 北京、澶、相、邢、懷、趙、棣、洺、德、祁、通利、乾寧、廣濟各一,青 五,鄆、徐、兗、曹、濮、沂、濟、單、萊、濰、登、淮、揚、瀛、博各二,齊、密、 滄各三。

「雄武并雄武弩手、床子弩《雄武》《揀中雄武》《飛山雄 武》、揀中歸明雄武。」總指揮三十四。京師十三,太原、尉 氏、南京、鄭、汝、寧陵各二,咸平、東明、雍丘、襄邑、許、曹、廣 濟、穀熟、長葛各一。

川效忠太平興國三年,選諸州廂兵歸京師者立。 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部送京師者立為 「川效忠。」景德六年,以德清廂軍及威遠兵增之。舊指 揮二十八,後減為七。南京六,寧陵一。

效順宋初征潞州,以降卒立。指揮一。襄邑。

雄勝開寶中,以剩員立。太平興國中,選入上鐵林, 餘如故。又有「雄勝剩員指揮」,三峽、冀、濟各一。

揀中雄勇開寶中立,以常寧雄勇、效順等軍剩員 中選其強者立為揀中。大中祥符二年,又選歸遠軍 為新立。舊指揮四,後損為一。襄邑。

懷勇開寶四年,揀蜀兵之在京師者立。指揮三。雍 丘二,陳一。

威寧淳化中,部送西川賊帥王小波脅從之兵歸 京師立。咸平元年,又以散員直增補。指揮一。許 飛虎,本虎翼。廣武兵屯西川無家屬者。太平興國 中,歸京師。指揮三。陳留二,咸平一。

懷順本淮南兵,舊號「懷德」,建隆二年改。指揮一。霸, 歸聖。開寶七年,以李從善所領兵及水軍立。八年, 平江南,又以其降兵增補。指揮一。雍丘。

順聖太平興國中,部送兩浙兵歸京師立。指揮一。 鞏。

懷恩乾德三年,平蜀,得其軍立。指揮三。荊南二,鄂 一。

揀中懷愛本蜀兵,與懷恩同立,又拔精銳者為「揀 中。」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次等者立為牽 船,以給河漕之役。舊指揮三,後損為一。《寧陵》。

勇捷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廂,以諸州 庫兵補左廂,廣濟、開山兵補右廂。指揮二十六。襄邑、 北京、澶、陳壽、汝、曹、宿各二,咸平、西京、南京、亳、寧洪、河 陰、鞏、長葛、韋城各一。

威武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廂,以江南
考證
歸化兵補左廂,兩浙順化兵補右廂。大中祥符五年,

又立。下威武。共指揮十三。西京、河陽、鄭、鄆、澶、滑、濮、通 利、鞏、河陰、永城各二,曹一。

「靜戎弩手,選江南歸化兵及諸州廂兵壯實者立。」 指揮四。河陽、澶、衛、通利各一。

平塞弩手本兩浙、順化軍,揀其強壯立為弩手。又 以江浙逋負官物隸窯務徒役者為「揀中平塞。」指揮 四。咸平、亳、河陽、白波各一。

新立弩手,本勁勇兵。「太平興國中,選其善弩者立。」 指揮一《廣濟》。

忠勇咸平五年,以易州兵能禽賊者立。指揮一。成 都。

寧遠大中祥符六年,選西川、克寧威棹兵立。舊指 揮五,皇祐及至和中,增置為八。戎三,遂、梓、嘉、雅、江安 各一。

忠節太平興國三年,選諸州廂軍之強壯者立。淳 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立為「川忠節。」舊指揮 二十四,後增校閱忠節總為六十。雍丘、襄邑、寧陵各 三,陳留、咸平、東明、亳、河陰、永城各二,南京五,太康、陽 武、許、江、寧陽、廬、宿、壽、楚、真、泗、泰、滁、岳、灃、池、歙、信、太平、 饒、宣、洪、虔、吉、臨江、興國、廣濟、南康、廣德、長葛各一,合 流四。

神威咸平三年,選京師諸司庫務兵立。上下指揮 十三。陳留三,許、鞏各二,雍丘、考城、咸平河、廣濟、白波 各一。

歸遠雍熙三年,王師北征,拔飛狐、靈丘,得其降卒 立。咸平二年,選諸州雜犯兵增之。舊指揮三,天聖中, 增置為十六,陳、許、亳、壽、宿、鄧、襄、鼎各一,荊南、灃、潭、洪 各二。

《雄略》:咸平六年,選諸州廂兵及香藥遞鋪兵立。舊 指揮十五,皇祐五年,增置為二十五。荊南五,潭四,鼎、 灃各二,廣、辰、桂各二,許、全、邵、容各一。

威猛咸平三年,選諸州廂兵及召募者立。上下指 揮十。襄邑四,咸平、許、長葛各二。

神銳咸平六年,料簡河東兵立。大中祥符五年,以 本軍及神虎兵年多者為「帶甲剩員。」指揮二十六。太 原六,潞、晉各三,澤、汾、隰、平定各二,代、絳、忻、遼、邢、威勝 各一。

神虎咸平五年,選陝西州兵馬立。六年,又料簡河 東州兵立,以西路河東兵益之。指揮二十六。永興六。 鳳翔、河中、忻、晉、威勝各二,太原、秦、延、鄜、華各一,潞州 三。

保捷咸平四年,詔陜西沿邊選鄉丁保毅升充。舊 指揮四十五,慶曆中,揀鄉弓手增置,總一百三十五。 永興十二,同九,秦八,河中、汾、逕各七,渭、寧、耀各六,鳳 翔、延、儀、華、隴、解、乾各五,陝、原、鄜各四,成三,慶、鳳、坊、晉、 鎮戎各二,環、丹、商、虢、階、慶成、德順各一。

振武舊指揮四十,慶曆後,河北增置為指揮四十 二,陝西增置為指揮三十九,總八十一。北京、澶、相、懷、 衛、霸、莫、祁、棣、趙、濱、洺、保安、永寧、通利、安肅、儀各一,真 定、定、瀛、保、恩、邢、深、博、永靜、乾寧、陵、涇各二,延六,邠、隴 各七,鄜、寧各五,磁四,滄、原各三。

橋道太平興國三年,選諸州廂兵次等者立。淳化 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為「川橋道。」總指揮十八。襄 邑、咸平、陽武各二,陳留、東明、尉氏、太康、西京、河陽、濮、 鄆、鞏、河陰、白波、寧陵各一。

清塞太平興國初,立左右廂。舊指揮二十三,嘉祐 中,併為十三。曹二,鄭、鄆、滑、通利、鞏、河陰、白波、汜水、長 葛各一。

招收端拱中獲通州大沙洲賊眾立,缺則以江、浙 招致海賊補之。又收端拱中逃軍來復者,原其罪為 「德壽軍」,後改今名,隸保州巡檢司。慶曆初,升禁軍,為 指揮十七,保四,霸、信安各三,定、鄆城砦各二,廣信、安 肅、順安各一。

壯勇本招獲群盜配近京徒役者,揀拔立,咸平三 年,選諸雜犯兵增之。至道三年,江浙發運使楊允恭 禽海賊送闕下增補,旋廢。舊指揮三,慶曆中,增置為 七。耀、解、滑各二,許一。

宣效咸平三年,選六軍、窯務、軍營務、天駟監效役、 店宅務、州兵立。景德元年,又揀本軍材勇者為「揀中 宣效。」舊指揮五,後損為二。京師。

來化雍熙中,以飛狐、靈丘歸附之眾立,又以朔州 內附牽擺兵立,後廢。舊指揮三,後損為二。寧陵 歸恩雍熙中,平塞陷邊之民,黥面放還立。分有家 屬者隸左廂,無者隸右廂。指揮二。亳。

順化太平興國三年,以兩浙兵之次等者立。指揮 二。河陽、鄆各一。

左右清衛大中祥符八年立,以奉諸宮觀灑掃之 役。指揮二。此下至強壯軍員凡八軍。天聖後,無。 川員僚直本西蜀賊全師雄所署將領,乾德中立。 造船務,乾德初,平荊湖,選其軍善治舟楫者立《歸明》羽林,太平興國四年征幽州,獲其兵立。

新立清河緣河舊置鋪兵,以備河決後揀閱。立指 揮二。

保寧大中祥符元年,馬步軍都虞候王超請以病 軍經行陣者立。

新立歸化開寶七年,以江南李從善所領步曲水 軍立,八年,平江南,又以降兵增之。指揮一。

強壯軍員。咸平六年置。指揮一。

澄海弩手慶曆二年置,隸海州都巡檢司。指揮二。 登此下至武嚴,凡十三軍。

捉生延州廂兵,天禧五年升禁軍。指揮二。

清邊弩手寶元初,選陝西、河東廂軍之伉健者置, 以弩手名。指揮四十三。太原九,秦五,涇四,河中、隴各 三,永興、代、潞、晉各二,慶、環、滑、同、坊、鎮戎、慈、丹、隰、汾、憲 各一。

制勝陝西廂兵,慶曆中,升禁軍。指揮九。永興、華、永 各二,鳳翔、耀、同、解、乾各一。

定功陝西廂軍,慶曆四年升禁軍,增置為指揮十。 永興、秦、慶、原、渭、涇、儀、鄜、延、鎮戎各一。

清澗慶曆初,募土人精悍者充,因其地名。指揮二。 建威、秦州廂兵,慶曆八年升禁軍。指揮一。

效勇景祐中,募川峽流民增置,為指揮二十七。陳 留三,太康、尉氏、襄邑、河陽、曹、合流各二,咸平、鄭、亳、衛、 許、單、澶、磁、廣濟、河陰、寧陵、白波一。

「宣毅。」慶曆中,京東、京西、河北、河東、淮南、江南、兩浙、 荊湖、福建九路募健勇或選廂軍為之。指揮二百八 十八。至治平中,管一百七十四。京東路:南京、鄆、徐、曹、 齊各二,青、兗、密、濮、沂、單、濟、淄、萊、灉、登、淮陽、廣濟各一。 京西路:西京、滑、許、河陽、陳、襄、鄭、潁、蔡、汝、隨、信陽各一, 鄧二。河北路:鎮、定、德、棣、博、邢、祁、恩、磁、深、定、濱、通利、永 靜、乾寧各一。《河東路》:太原、汾各六,晉四,澤、絳、石、代各 三。潞、嵐、忻、遼、威勝、平定各二。慈、隰、寧化各一。淮南路: 揚、亳各二,廬、宿、壽、楚、真、泗、蘄、海、舒、泰、濠、和光、黃通、無 為、高郵、漣水各一。江南路:「江寧、洪、虔、吉、撫、袁、筠、建昌、 南安各一。」兩浙路:「杭二,越、蘇、明、湖、婺、潤、溫、衢、常、秀、處 各一。」荊湖路:潭、全、鼎各三。荊南、邵、衡、永、郴、道安、鄂、岳、 澧、復、峽、歸、辰、荊門、漢陽、桂陽各一。福建路建二,泉、南 劍、漳、汀、邵武、興化各一。

宣毅床子弩砲手。慶曆中置。指揮一。岢嵐。

建安府州廂兵,慶曆二年升「禁軍。」指揮二。府、嵐各 一。

威果嘉祐四年置,指揮二十五。荊南、江寧、杭、揚、廬、 澤各三,洪、越、福各二,虔一。

武嚴指揮一。京師。

御前忠佐軍頭司馬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馬軍都 軍頭、副都軍頭,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其所轄散員, 有副指揮使、軍使、副兵馬使、十將。馬步直自指揮使 而下,皆如殿前司之制。

御前忠佐散員本許州員僚剩員。淳化中,立為軍 頭司散員一班。又五代以來,軍校立功無可門署者, 第令與諸校同其飲膳,名「健飯都指揮使。」後唯被譴 者居此。大中祥符二年,改為散指揮使。班一。

馬直雍熙四年置。指揮一。

步直端拱元年置。指揮一。

備軍一千九百六十人。

皇城司親從官,太平興國四年,分親事官之有材 勇者為之,給諸殿灑掃及契勘巡察之事。指揮三: 「入內院子」,天聖元年,揀親事官年高者為之。九年, 選輦官六十以上者充。治平二年,詔以五百人為額。 騏驥院騎、御馬直,太平興國二年置,分左右番。八 年,分為二直。其後增置八直。

左右教駿舊名「左右備征」,建隆二年改。指揮四。

建隆以後廂兵之制

[编辑]

馬軍騎射 京東路:「南京、青、兗、鄆、曹、徐、齊、濰、淮、揚。」京 西路:「西京、河陽、陳、許、鄭、潁、滑。」河北路:「北京、真定、滄、澶、 相、恩、冀。」陝西路:永興、鳳翔、河中、陝、華、秦、涇、鄜。荊湖路: 江陵、潭、鄂、岳、復安、澧、鼎、永、道、郴、邵、桂陽。內青、淮揚係 教閱。

威邊 京東路:南京、青、鄆、密、徐、曹、齊、兗、濮、濟、淄、登、萊、 沂、單。內登係教閱。京西路:西京、河陽、鄭、蔡、襄、鄧、滑、潁、 汝、郢、均、商、隨、唐、信陽、光化。河北路:瀛、相、邢、祁、濱、霸、磁、 衛、趙、莫、洺、乾寧、廣信、通利。河東路:澤、遼。陝西路:永興、 鳳翔、河中、陝、同、華、輝、乾、解、虢。淮南路:亳、廬、宿。荊湖路: 安。

昭武 南京,河中。

《肅戎 曹》。

單《勇 單》。

安武 鄆、齊。

必敵 鄆、《陝邠》。

《決勝 濟》,

飛勇 棣靜山、 兗、宜。

勇敢 沂、密。

定邊 蔡。徐涇。

馬鬥 永興宿。

安東 登、萊。

《突陣 延》《定乾》懷。

廳直 濟、滄、莫,保雄、霸、定、華。

保勝 鄜光嵐。

歸恩 鳳翔。

定戎 涇。

安塞 環慶。

游奕 許。

衙隊 曹陳德永靜、永隴、儀峽。

武勝 濠、泗。

保忠 滑。

輕騎 邢。

順節 真定。

敢勝 深。

《飛塞 環》。

「保節」 陝西路州軍。

本城馬軍 《廣》。

《必勝 慶》。

定塞 河北路州軍。

《勁勇》 直定北砦,係教閱。

下「蕃落 環外砦,係教閱。」

武清 晉。自此至招收,凡十一軍。《兩朝志》無。

《飛騎 麟》:

《振邊 儀》環。

威遠 府。

本城廳子 定:

克戎 并。

《清邊》 「陝西。」

忠烈 河北鄉兵,名「神銳」,後改是軍。舊制,老病者聽 召人承補歸農,承補者逃亡,復取歸農者充役。大中 祥符四年,詔罷之。

「無敵 《保安肅》」、《廣信軍》《北平砦》。

忠銳 《廣濟》。

招收 河北河東舊又有定州、揀中、廳子、易州、靜塞 并州,咸聖後並廢。

飛將 北京亳。自此至揀中騎射凡三軍。《三朝志》無 保靜 恩。

揀中騎射 淮南路「揚、廬、壽、宿、泗、真、蘄、黃、濠、光、海、和、 通、舒、滁、漣水、高郵、無為。江南路宣撫江、吉、筠、袁、歙、太 平、池、饒、信、廣德、南康、南安、建昌、臨江、興國。」

步軍武和、 開封。

武肅、 開封。

忠靜 開封。

威勇 定真定冀滄雄博深乾寧內青鄆淄密濟沂 淮陽係教閱。

左衙 南京鄆,晉,耀,陝,通安。

平難 亳、濠。

奉化: 京西路:「鄭、許、陳、蔡、滑。」河北路:「懷。」陝西路:「鳳翔。」 淮南路:「揚、亳、廬、壽、宿、濠、和、通、泰、楚、舒、真、泗、滁、無為、漣 水、高郵。」

《衙隊 曹峽》。

開武 曹。

保寧 濟衛。

「開遠」 揚。楚。泗。齊利劍。

安平 齊。

靜邊 棣。

六《奇 楚》

開山 西京《秦》。

武勇 濰、泰。

懷安 秦。

建安 解府。

靜海 徐。淮、揚通。

隨身 宿「隨唐商。」

崇順 青階。

忠略, 淄。

安海 登。

水軍 京東路:登。河東路:「潞、保德。」陝西路:「秦、陝。」淮南 路:揚、廬、壽、光、海、和、泰、楚、舒、蘄、黃、泗、漣水、高郵、無為。江 南路:江、寧、洪、袁、虔、宣、歙、饒、信、太平、池、江、吉、筠、撫、興國、 臨江、南康、廣德。兩浙路州軍荊湖路:江陵、潭、衡、永、郴、 邵、鄂、岳、復、安、澧、峽、鼎、歸、漢陽、桂陽。福建路:福建、漳、泉、 邵武。利州路:「興。」廣南路:廣、英、賀、封、連、康、南雄、春、廉、白、 邕。

寧濟、 萊。

永安 西安。

耀武 河陽。鄧。楚。秦。寧華。

橋道 河陽澶,壽興「開道 鄭。」

雄猛, 「絳。」

定安 河,中。

「開河」 河中。

定遠 鳳、復。

定邊 《涇》。

壯武 京東路:「青、徐、曹、兗、密、濰、濟、濮、登、萊、淮揚。」京西 路:「西京、陳、蔡、鄧、襄、潁、汝、光化。」陝西路:「鳳翔、河中、同、耀、 華、乾、解,陝西安。」淮南路:「揚、廬、壽、黃、光、海、通、蘄、楚、泰、舒、 滁、高郵。」荊湖路:「潭、岳、安復。內兗、徐、濟、萊係教閱。 寧、淮、 潁、壽、澶。」

忠順 潁壽。

崇寧 「汝岳。」

澄海、 韶、循、潮、連、梅、南雄、英、賀、封端、南恩、春、惠、桂、容、 邕、象、昭、龔、蒙、潯、貴、橫、融、化、雷、竇、南儀、白欽、鬱林、廉、崖、 儋、內、廣、廉、高、藤、梧、英、賀、新蒙、龔儋係教閱。

保定 均,信陽。

懷寧 定。真定,祁、房。

宣節、 荊湖南路諸州軍監,「北路岳、澧、鼎、郢、荊門諸 監。」

《步捷 金》:

崇化 光。

廣平 虢。

勇勝 永興。

清邊 永興,延,渭,鄜,慶,涇,儀隴,保安。

《開、廣》 原同。

建武 密《鄜環》。

永清 丹。

昭勝 坊。

永寧 潞。

永霸 澤。

弓箭 秦、晉

順安 慈。

「順霸」 隰。

崇《勇 成》。

「肅清」 《乾》

《懷節 澶》。

崇武 懷。

《廣霸》 北京。

興安 《北京》。

制戎 冀。

雄銳 真定。

定鹵 深:

招收 汾、遼、澤、石、潞、慈、晉、絳、代、忻、威勝、平定。

定和 定:

保順, 滄。

「清遠」 雄、霸。

克勝 瀛、滄、黃、保定。

寧邊、 乾寧。

開邊 平定。

靜勝 揚,

寧順 廬。

旌勇 《壽》。

備邊 泗。

《三捷》 滁。

寧化 舒。

保勝 光。

懷仁 蘄、黃。

武雄 江陵。

步驛, 襄,江陵,荊門,循,賀,封,梅康,南雄,潮、韶。

克寧 成都路:「成都、蜀、漢、稚、邛、嘉、綿、陵、彭、眉。」梓州路: 「戎、榮、普、資、梓、合、廬、遂、渠、昌、果、懷安、廣安。」利州路:「興元、 洋、利、龍、劍、蓬、璧、文興、安德、三泉、夔、渝、涪、萬、達、開、施、忠、 雲安、大雲。」

威棹 荊湖路:「江陵、歸、峽。」成都路「成都、嘉、眉、簡。」梓州 路「諸州軍。」利州路:「劍、安德。」夔州路渝、涪、萬、雲安、 懷遠、 興元。

保節 河北路:定、真定、滄、瀛、相、邢、洺、冀、祁、德、濱、保、雄、 磁、博、趙、深、懷、衛、順安、通利、信安、保定、肅、永定、永靜。河 東路:太原、晉、絳、汾、遼、澤、石、潞、慈、麟、府、憲、代、忻、隰、威勝、 岢嵐、火山、保德、平定。陝西路:永興、秦、邠、寧、鄜、延、環、慶、 涇、儀、丹、隴、坊、鎮戎、德順。淮南路:舒。江南路:供、虔、江、池、 饒、信、太平、吉、筠、袁、撫、興國。福建路:汀、南劍。荊湖路:鄂。 利州路:「龍、利。」

懷信 利。

「廣塞」、 興元三泉。

順化 興。

效勇 江寧、廣德。

裡運 江寧。

貢運 饒。

「水運 潭:泰、臨江廣濟、 京城、上下鎖、陳壽、揚、宿、高郵、漣水、通利、 崇節。」 兩浙路:「杭、越、蘇、湖、溫、台、衢、婺、處、睦秀。」福建路: 「福、漳、泉、興化。」陝西路成。

寧塞 太原、汾、遼、石、代、忻。

牢城 河「北、河東、陝西、淮南、京東西、江南、荊湖、廣南 益、梓、利、夔路諸軍州,惟汝、處、昭、保安不置。」

羅城 成都。

水軍奉化 京畿諸縣泰、泗。

船坊 洺、潭、鼎。

渡船都 潭。

「橋閣、 龍、劍。」文三泉。

採斫 處衢溫。

梢工都 《洪初真》。

防河 成都。

捍江都 杭。

船務 杭、婺。

「巡海水軍」 《廣》。

雜作:《都 壽》。

本城: 曹秀、《常山》、南安。梁山、梅

勁勇 邢太原嵐、汾、遼、澤、潞、晉憲代、忻、隰岢嵐、平定 寧化威勝內真定北砦係教閱。

裝發 真。泗楚通利。

寧海 瓊。

西《懷化 許》。

《新招》靜江、 邕。

南《懷化 許》。

防城 泗、均。

水軍橋道 泗。

《剩員》直 亳城。

清化 桂容邕,象昭,梧藤龔蒙,貴,柳宜賓,融化竇高, 南儀白欽,鬱林廉瓊,儋。

江橋院 明。

《肅寧》。《城 寧》。

崇勝 真定。

碇《手 明》。

「揀中宣節」、 潭、《澶鼎》。

「採造 《西京》」秦明。

《堰軍》 長安、京口、昌城、杉青。

裝卸 南京《亳》。

中軍將 潭、汀。

宣武 大名。真定懷、衛。

順節 磁,此下至「新立本城」,凡三十八軍,天聖後無。 《七擒 單》。

安化 濱。

武順 懷。

平海 《登》。

英武 鄜。

長劍 滑。

長寧 衛。

德勝 相。

《保安 博》。

興化 洺:

定勇 深。

《安勝》 通利。

《霜水 夔》。

興造 衡潭。

水路都 江寧。

《山場斫軍》 溫婺、睦。

本城「《廣軍》 《廣》。」

河東 定真。

《本城剩員》, 諸州並有。

蕃落 慶。

都《竇水軍 容》。

《新水軍》 全。

武定 陝西晉、絳、慈、隰。

定塞 河北。

舊水軍 荊湖、江南、兩浙、淮南。

《剩員》 澧復。

下浮橋 《西京》

東南道「巡海水軍教閱《澄海》。」

槔《手 常》。

慶成 慶成軍。

《梅山洞剩員 丹》。

《捉生 延》。

《河清》、 河陰汴口。

宣勇 河北、河東。本鄉兵,舊名《忠勇》。

保毅 秦鄉軍。

新立本城 曹。

奉先 會聖宮、永熙陵此下至「酒務雜役凡六十軍」, 天聖以後置。

《六軍》, 京師御營,喝探 京師。

「揀中窯務」 京師

「看船《廣德》」、 京師

「揀中剩員」 《雍丘》《陳留》《襄邑》《咸平》

右衙 南京。徐、鄆、曹、廣,濟,晉、陝。

靜海 徐。淮、揚通。

歸定 河陽。

驍勇 邠。

《感順 慶》。

《拓邊 環》。

宣猛 威勝。

靜江 京西路:「東蔡、郢。」江南路:「南安。」荊湖路:江陵、潭、 岳、鼎、衡、永、郴、全。廣南路:廣、韶、循、潮、連、梅、南雄、英、賀、封、 端、新、康、春、惠、桂、容、邕、象、昭、梧、藤、龔、蒙、潯、貴、柳、融、宜、賓、 橫化、竇、高、雷、欽、鬱林、廉、瓊。利州路:利。

《三略》: 陳鼎

靜鹵 深。

克勝 瀛、滄、黃、保定。

武捷 鳳翔、秦、鳳、鄜、延、涇、原、儀、滑、邠、寧、階、坊、丹、晉、絳、 隰、慈。

車軍 真楚《常》。

會通橋道 西京。

司牧 永興,秦階原,德順。

鹽車 泰、真。

新招稍工, 真、泗

拔頭水軍 泗。

造船軍匠 吉。

樓店務 《杭》。

造船場 廣。

駕綱水軍 《廣》。

《建安 解》。

省作院 邠。

雄勇 火山。

《屯田 保》:

清務: 杭、蘇、婺、溫、潭。

靜淮、 蔡。

捍海 通、《泰》。

船坊鐵作 潭。

揀中 曹。

壯城。 京東路:「青、密、濰、登、沂、濮、萊、淄。」京西路:「西京、蔡、 汝。」河北路諸州軍。河東路:太原、遼、澤、晉、絳、潞、汾、石、慈、 麟、府、憲、代、忻、隰嵐、寧化、保德、火山、威勝、岢嵐。陝西路: 永興、河中、涇原、儀、滑、鄜、慶、陝、耀、坊、華、丹、同、隰、解、鎮戎、 德順。江南路:洪。

彊勇 瀛滄懷冀晉絳潞汾遼石慈代忻澤。

馬監。 北京、大名相,《安陽洺》,廣平衛、《淇水鄆》,東平,許, 單《鎮西》,上京,洛陽同,沙苑,鄭,《原武》。

城面: 廣端,惠循,英春,賀梅,連康,新封,白潮。

戰棹 欽、《廉》。

遞角場 《留》。

安遠 桂。

作院 《丹儀》。

《色役 環》,

雜《攢 代》。

作院工匠 太原。

咸平橋道 永興。

運錫 循。

水磨 鄭。

《東西八》作 「西京。」

窯務 西京。

《鼓角將》 《潤荊門》。

《錢監 江》:

鐵木匠營 池:

酒務營 池:

《竹匠營 池》:

《酒務雜役》 江寧。

諸司庫務、清河馬遞鋪等役卒、東西八作司:廣備雜役效役 壯役牛馬司,御輦院,軍器庫,後苑造作所,後苑工匠,文 思院、內弓箭庫,南作坊、北作坊、弓弩院、法酒庫,西染 院,綾錦院,裁造院,修內司,翰林司,儀鸞司,事材場,四 園苑,玉津園、養象、廣德、金明池雜役,鞍轡庫,醴泉觀、 萬壽觀、集禧觀,禮賓院,駝坊、內酒坊、石宣徽院轉補, 分隸三司提舉司。

河清、街道司,隸都水監。

後苑御弓箭庫,作坊物料庫,後苑東門藥庫,內茶紙 庫,御廚、御膳廚,供庖務,內物庫,外物料庫,油庫,醋庫, 都監院物料庫,西水磨庫,東水磨務,大通門水磨磁 器庫,都茶庫,內衣庫,朝服法物庫,祗候庫,榷貨務,內 藏庫,左藏庫,布庫,奉宸庫,尚衣庫,內香藥庫,退材場, 東西窯務,竹木務,左右廟店宅務。修造諸倉:修造下卸司: 東西裝卸排岸司。廣濟左右街司、左右金吾仗司,西太一宮鑄瀉務,開封府步驛、致遠務、車營務,諸門,并府界馬 遞鋪,分隸三司提舉司。開封府。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