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第17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錄
赦宥部彙考十二
宋〈總一則 太祖建隆二則 乾德二則 開寶六則 太宗太平興國六則 雍熙二則
端拱二則 淳化三則 至道三則 真宗咸平六則 景德三則 大中祥符八則 天
禧五則 乾興一則 仁宗天聖七則 明道二則 景祐四則 寶元二則 康定一則
慶曆六則 皇祐三則 至和二則 嘉祐八則 英宗治平三則 神宗熙寧十則 元豐
七則 哲宗元祐八則 紹聖三則 元符三則 徽宗建中靖國一則 崇寧五則 大觀
四則 政和七則 重和一則 宣和六則 欽宗靖康一則 高宗建炎四則 紹興十九
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七則 淳熙十一則 光宗紹熙四則 寧宗慶元五則 嘉泰
三則 開禧三則 嘉定十三則 理宗寶慶一則 紹定四則 端平一則 嘉熙三則
淳祐四則 寶祐二則 景定三則 度宗咸淳二則 瀛國公德祐一則〉
金〈太祖天輔三則 太宗天會三則 熙宗皇統四則 海陵天德一則 正隆二則 世
宗大定八則 章宗明昌三則 承安二則 泰和三則 衛紹王大安二則 崇慶一則
宣宗貞祐四則 興定五則 元光二則 哀宗正大六則 天興二則〉
元〈太宗一則 憲宗一則 世祖中統二則 至元十二則 成宗元貞二則 大德八則
武宗至大四則 仁宗皇慶二則 延祐四則 英宗至治三則 泰定帝泰定四則 致
和一則 文宗天曆二則 至順三則 順帝元統二則 至元三則 至正十一則〉
祥刑典第一百七十六卷
赦宥部彙考十二
[编辑]宋
[编辑]宋制,肆赦儀制。
按《宋史禮志》:御樓肆赦。每郊祀前一日,有司設百官、 親王、蕃國、諸州朝貢使、僧道、耆老位宣德門外,太常 設宮縣鉦鼓,其日刑部錄諸囚以俟。駕還至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群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 使侍立,仗衛如儀。通事舍人引群臣橫行再拜訖,復 位。侍臣宣曰:「承旨舍人詣樓前。」侍臣宣敕立,金雞舍 人退詣班南,宣付所司訖,太常擊鼓集囚。少府監立 雞竿於樓東南隅,竿末伎人四面緣繩爭上,取雞口 所銜絳幡,獲者即與之。樓上以朱絲繩貫木鶴,仙人 乘之,奉制書循繩而下至地,以畫臺承鶴。有司取制 書置案上,閤門使承旨引案宣付中書門下,轉授通 事舍人,北面宣云:「有制。」百官再拜。宣赦訖,還授中書 門下,付刑部侍郎承旨放囚。百官稱賀,閤門使進詣 前,承旨宣答訖,百官又再拜舞蹈退。若德音、赦書自 內出者,並如文德殿宣制之儀。其降御劄,亦閤門使 跪授殿門外,置箱中。百官班定,閤門授宰臣。讀訖傳 告,百僚皆拜舞稱萬歲。真宗宣制,有司請用儀仗四 千人,自承天殿設細仗導衛,近臣起居訖,則分左右 前導之。
按《南渡典儀》肆赦儀制,其日,駕自文德殿詣麗正門 御樓,教坊作樂迎導。參軍色念致語,雜劇色念口號。 至御幄降輦,門下閤門進中嚴外辯牌訖,御樂喝:「捲 簾。」上出幄臨軒,門下鳴鞭,宮架奏曲,簾捲扇開,樂止, 撞右五鐘。黃繖纔出,門下宰臣以下兩拜,分班立門 上,中書令稱「有敕,立金雞。」門下侍郎應喏宣「奉敕立」 金雞雞竿一起,門上仙鶴童子捧赦書降下,閤門接 置案上。太常寺擊鼓,鼓止,捧案至樓前中心。知閣稱 「宣付三省。」參政跪受,捧制書出班跪奏:「請付外施行。」 門上中書令承旨宣曰:「制可。」門下參政稱「宣付三省」, 遂以制書授宰臣。跪受訖,閤門提點開拆,授宣赦舍 人,捧詣宣制位,起居舍人一員摘句讀。舍人稱「有制」, 宰臣已下再拜。俟讀至咸赦除之。獄級奏脫枷訖,罪 囚應喏,三呼萬歲,歌呼而出。候宣赦訖,門上舍人贊 樞密及中書令曲賀,兩拜。門下宣制,舍人捧制書授 宰臣,宰臣授刑部尚書,尚書授刑房錄事訖,歸班兩 拜,致詞,三舞蹈,三叩頭。知閣稱「有制」,宰臣已下再拜, 知閣宣答云云。若時「大慶,與卿等同之。」又拜舞如前。 門上中書令奏:「禮畢」,扇合,宮架樂作,簾降樂止,撞左 五鐘。門下禮部郎中奏:「解嚴。」上還幄。次,門下鳴鞭,舍 人喝:「奉敕放仗。」宰臣已下再拜退。次宣勞將士訖,乘 輦歸內。至南宮門,教坊司迎駕,念致語、口號如前。至 文德殿,降輦,舞畢,退。《弁陽翁詩》云:「換輦登門捲御簾, 侍中」承制舍人宣。鳳書乍脫金雞口,一派歡聲下九 天。
金雞竿長五丈五尺,四面各百戲,一人緣索而上,謂之「搶金雞。」 先到者得利物,呼萬歲。諸州進奏院各有遞鋪,腰鈴黃旗者數人,俟宣赦訖,即先發太平州、萬州、壽春府,取「太平萬壽」 之語,以次俱發,鈴聲滿道,都人競觀。
按《文獻通考》:「宋朝赦宥之制,其非常覃慶,則常赦不 原者咸除之。其次釋雜犯死罪以下,皆謂之『大赦,或 止謂之赦雜犯死減等而餘罪釋之,流以下減等而 杖笞釋之,皆謂之『德音,亦有釋雜犯罪至死者。其恩 霈之及,有止於京城、兩京、兩路、一路、數州、一州之地 者,則謂之『曲赦』』』。」
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大赦六月大赦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 定有天下之號曰宋。賜內外百官軍士爵賞,貶降者 敘復,流配者釋放,父母該恩者封贈,遣使遍告郡國夏六月辛卯,大赦,減死罪,免附潞三十里今年租。錄 陣沒將校子孫丁夫,給復三年。 按《刑法志》:初,太祖 郊祀之赦,所在長吏告諭,民無冒法。是後將祀必先 申明此詔。
建隆二年夏五月癸亥朔,以皇太后疾,赦雜犯死罪 以下。
乾德元年夏四月旱甲申遍禱京城祠廟夕雨減荊南朗州潭州管內死罪一等冬十一月有事南郊大赦改元乾德
[编辑]乾德三年春正月丙申,赦「蜀歸俘獲,除管內逋賦,免 夏稅及沿徵物色之半。」夏五月戊子,大赦,減死罪一 等。
按:以上俱《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元年十一月大赦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元年冬十一月癸卯,日南至, 有事南郊,改元開寶,大赦,十惡殺人、官吏受贓者不 原。」
開寶二年夏六月癸巳,曲赦京城囚。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四年二月,大赦。十一月,大赦。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二月辛卯,大赦廣南,免 二稅,偽署官仍舊。十一月己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 赦,十惡故劫殺官吏受贓者不原。」
開寶六年十月甲辰,特赦「諸官吏姦贓。」
開寶八年冬十二月辛丑,赦「江南,復一歲,兵戈所經 二歲。」
按:以上俱《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開寶九年正月,大赦。四月,大赦。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春正月壬申,大赦,減死 罪一等。四月庚子,有事圓丘,迴御五鳳樓,大赦,十惡 故殺者不原,貶降責免者量移敘用,諸流配及逋欠 悉放,諸官未贈恩者悉覃賞。」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十月大赦十二月大赦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即皇帝位。 乙卯,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十二月甲寅,大赦, 改是歲為太平興國元年。」 按《刑法志》:「恩宥之制,凡 大赦及天下,釋雜犯死罪以下,甚則常赦所不原罪 皆除之。」凡曲赦惟一路或一州,或別京或畿內,凡德 音則死及流罪降等,餘罪釋之,間亦釋流罪。所被廣 狹無常。又天子歲自錄京師繫囚,畿內則遣使,往往 雜犯死罪以下,第降等,杖、笞釋之,或徒罪亦得釋。若 并及諸路,則命監司錄焉。初,太宗常因郊禮議赦,有 秦再恩者,上書願勿赦,引諸葛亮佐劉備數十年不 赦事,帝頗疑之。時趙普對曰:「凡郊祀肆眚,聖朝彝典, 其仁如天。若劉備區區一方,臣所不取。」上善之,遂定 赦。
太平興國三年五月,赦漳、泉及兩浙。十一月,大赦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三年五月乙酉,赦漳泉, 仍給復一年。戊子,赦兩浙,給復如漳泉。十一月丙申, 祀天地於圓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號。
按:《文獻通考》:太平興國三年郊,大赦詔,自元年十二 月二十二日以後。〈即登極赦〉京朝幕府州縣官犯入己贓, 除名配諸州者,縱逢恩赦,不在放還之限。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乙酉,赦河東常赦所不原者,命 錄死事將校子孫,瘞戰士。
太平興國六年五月己未,降死罪囚,流以下釋之。十 一月辛亥,祀天地於圓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號,內 外文武加恩。
太平興國七年十二月辛亥,詔「赦銀、夏等州常赦所 不原者。」
太平興國八年八月壬辰,以大水故,釋死罪以下。
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巳祀天地於圓丘大赦改元中外文武官進秩有差
[编辑]雍熙二年九月丙午,以歲無兵凶,除《十惡》官吏犯贓、 謀故、劫殺外,死罪減降,流以下釋之,及蠲江、浙諸州 民逋租。
端拱元年春正月乙亥親耕籍田還御丹鳳樓大赦改元除十惡官吏犯贓至殺人者不赦外民年七十以上賜爵一級
[编辑]端拱二年八月丙辰,大赦。
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減京畿繫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內外文武官並加勳階爵邑中書舍人大將軍以上各賜一子官賜鰥寡孤獨錢除逋負
[编辑]淳化四年春正月辛卯,祀天地於圜丘,以宣祖、太祖 配。大赦。
淳化五年春正月乙丑,慮囚,流罪以下釋之。四月戊 戌,赦諸州,除《十惡》故劫殺、官吏犯正贓外,降死罪以 下囚。六月辛卯,詔赦李順脅從詿誤。九月壬申,以襄 王元侃為開封尹,改封壽王。大赦。除《十惡》故謀劫鬥 殺、官吏犯正贓外,諸官先犯贓罪配隸禁錮者放還。 冬十月庚辰,詔釋殿前司逃軍親屬之禁錮者
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改元赦京畿繫囚流罪以下遞降一等杖罪釋之二月戊戌以旱慮囚減流罪以下四月辛丑遣使分決諸路刑獄劫賊止誅首惡降
[编辑]流罪以下一等。八月壬辰,詔立壽王元侃為皇太子, 改名恆,兼判開封府。大赦。
至道二年春正月辛亥,祀天地於圜丘,大赦,中外文 武加恩。
按:以上俱《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至道三年二月,降死罪,釋流以下。四月,赦天下。十一 月,死罪以下減等。
按《宋史太宗本紀》,至道三年二月甲辰,降京畿死罪 囚,流以下釋之 按《真宗本紀》,至道三年二月,太宗 崩,奉遺詔即皇帝位。四月乙未,尊皇后為皇太后,赦 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十一月丙寅,詔兩京死 罪以下遞減一等。
真宗咸平元年二月乙未慮囚老幼疾病流以下聽贖杖以下釋之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咸平二年閏三月,詔減囚罪。十一月,大赦。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閏三月「丁亥,詔天下繫 囚,非十惡枉法及已殺人者,死以下減一等。十一月 丙戌,祀天地於圜丘,以太祖、太宗配,大赦天下,錄功 臣子孫之無祿者,御朝元殿受尊號冊。」
按:《文獻通考》:「咸平二年郊,大赦詔如聞小民知有恩 赦故為劫盜,自今不在原免之限。」
咸平三年正月庚寅,赦河北及淄、齊州罪人,非持杖 劫盜、謀故殺、枉法贓十惡至死者,並釋之。錄將吏死 事者子孫,民被焚掠者復其租。五月丁卯,詔天下死 罪減一等,流以下釋之。十月己丑,詔原川、峽路繫囚 雜犯死罪以下。
咸平四年春正月甲戌朔,詔「天下繫囚死罪以下減 一等,杖罪釋之。」五月壬申朔,御乾元殿受朝。京畿繫 囚罪流以下遞減一等,杖罪釋之。
咸平五年十一月壬寅,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咸平六年十一月癸巳,慮囚,雜犯死罪以下遞減一 等,杖釋之。十二月戊寅,赦天下,死罪減一等,流以下 釋之。
景德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赦改元十二月壬辰赦河北諸州死罪以下民經蹂踐者給復二年死事官吏追錄子孫
[编辑]景德二年春正月庚戌朔,以契丹講和,大赦天下。「非 故鬥殺放火、強盜、偽造符印、犯贓官典十惡至死者, 悉除之。」
按:以上俱《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四年正月,詔減釋囚罪。十月,詔原宜、柳、象州、懷 遠軍死罪以下。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春正月「己亥朔,御朝元 殿受朝。詔京畿繫囚流以下減一等。庚申,車駕次中 牟縣,除逋負,釋繫囚,賜父老衣幣,所過如之。丙寅,次 永安鎮。丁卯,帝素服詣諸陵。減西京及諸路繫囚罪 如己亥。十月甲寅,詔宜、柳、象州、懷遠軍死罪以下,非 十惡、謀故鬥殺、官吏犯枉法贓者,並原之。廣南東西」 路,雜犯死罪以下遞減一等,脅從受署者勿理。蠲宜、 柳、象州、懷遠軍丁錢及夏秋租,桂、昭州秋租。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大赦六月曲赦兗州十月大赦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乙丑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䲭尾上守門卒塗榮告有司以聞上
[编辑]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丁卯,紫雲見, 如龍鳳覆宮殿。戊辰,大赦,改元,群臣加恩,賜京師酺。 六月庚戌,曲赦兗州繫囚流罪以下。十月癸丑,大赦 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大中祥符三年閏二月戊辰,詔東京、畿內死罪以下 遞減一等。八月甲子,罷江、淮和糴,所在繫囚遞減一 等。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壬戌,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 赦除之,文武並遷秩。令法官慎刑名,有情輕法重者 以聞。賜天下酺三日。五月丁酉,慮囚,死罪流、徒降等, 杖以下釋之。
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己未,大赦天下,賜致仕官全奉。 十二月丙戌,詔天慶等節日,民罪犯情輕者釋之。 大中祥符六年三月丁未,詔沙門島流人罪輕者徙 近地。乙卯,建安軍鑄玉皇、聖祖、太祖、太宗尊像成,以 丁謂為奉迎使。五月丙午,詔聖像所經郡邑,減繫囚 死罪,流以下釋之。
大中祥符七年春正月己酉,曲赦亳州及車駕所經 流以下罪。丙辰,建南京歸德殿,赦境內及京畿車駕 所過流以下罪。二月壬申,恭謝天地,大赦天下。冬十 一月乙酉,詔減諸路繫囚罪流以下一等。
大中祥符八年春正月壬午,赦天下,「非十惡、枉法贓 及已殺人者咸除之。」夏閏六月己卯,赦天下大中祥符九年五月丙辰,詔天下「繫因死罪減等,流 以下釋之。」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亥謝天地於南郊大赦御天安殿受冊號六月壬申赦西京繫囚死罪減一等流以下釋之十二月丁丑放逋負釋繫囚
[编辑]天禧二年四月庚寅,赦天下,死罪減一等,流以下釋 之。七月壬申,以星變赦天下,流以下罪減等,左降官 羈管十年以上者放還京師,京朝官丁憂七年未改 秩者以聞。八月甲辰,立皇子昇王為皇太子,大赦天 下,宗室加恩群臣,賜勛一轉。
天禧三年八月丁亥,大赦天下。十一月辛未,祀天地 於圜丘,大赦天下。
天禧四年九月丁卯,赦天下。
天禧五年春正月癸巳,詔「天下死罪降,流以下釋之。」 五月乙亥,慮囚,降天下死罪。
按:以上俱《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乾興元年二月大赦五月降輕罪囚十月降釋罪囚按宋史真宗本紀乾興元年二月庚子大赦天下
[编辑]按《仁宗本紀》:「乾興元年二月戊午,即皇帝位。己未,大 赦,除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官一等,優賞諸軍山陵 諸費,毋賦於民。五月乙亥,錄繫囚,雜犯死罪遞降一 等,杖以下釋之。十月辛酉,降東、西京囚罪一等,杖以 下釋之。」
仁宗天聖元年春三月丙子詔減西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城中民八十以上者茶帛仍復其家秋八月丙申下德音減天下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閏
[编辑]九月,甲午,詔「裁造院女工及營婦配南北作坊者,並 釋之。」
天聖二年十一月丁酉,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天聖四年六月丁酉,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天聖五年十一月癸丑,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天聖六年夏四月庚寅,下《德音》,「以星變,齋居不視事 五日,降畿內囚死罪,流以下釋之。」
按:以上俱《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七年四月庚寅。赦天下。免河北被水民租賦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按《刑法志》。天聖七年春京 師雨彌月不止。仁宗謂輔臣曰:「豈政事未當天心耶。」 因言「向者大辟覆奏州縣至於三。京師至於五。蓋重 人命如此。」其戒有司「決獄議罪毋或枉濫。」又曰:「赦不 欲數。然捨是無以召和氣。」遂命赦天下。
天聖八年十一月戊辰,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明道元年三月戊戌以江淮旱遣使與長吏錄繫囚流以下減一等杖笞釋之八月丁卯大赦十一月甲戌以修內成恭謝天地於大安殿謁太廟大赦改元
[编辑]《百官進秩》,優賞諸軍。
明道二年二月丁未,祀先農於東郊,躬耕籍田,大赦。 三月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乾 興以來貶死者復官,謫者內徙。冬十月癸丑,下《德音》, 降東、西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景祐元年八月辛未以星變大赦
[编辑]景祐二年五月丙午,降天下繫囚罪一等,杖以下釋 之。十一月乙未,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景祐三年秋七月辛丑,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 之。」
景祐四年二月,葬莊惠皇后於永定陵。庚申,《德音》:「降 東、西京及靈駕所過州縣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五 月庚戌,皇子生,錄繫囚,降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寶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元
[编辑]寶元二年秋八月甲戌,皇子生。丙子,降三京囚罪一 等,徒以下釋之。
康定元年二月丙午德音釋延州保安軍流以下罪三月辛巳德音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六月甲午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编辑]慶曆元年夏四月乙巳下德音降陝西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十一月丙寅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元慶曆二年五月戊午降河北州軍繫囚罪一等杖笞
[编辑]以下釋之。
慶曆四年六月壬子,降天下繫囚流、徒罪一等,杖、笞 釋之。十一月壬午,冬至,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慶曆五年三月甲申,詔陝西以《曩霄》稱臣,降繫囚罪 一等,笞釋之。九月庚寅,詔文武官已致仕而舉官犯 罪當連坐者,除之。冬十月辛酉,祔章獻明肅皇后、章 懿皇后神主於太廟,大赦。
慶曆七年秋七月甲申,德音「降南京畿內囚罪一等, 徒以下釋之。」冬十一月戊戌,冬至,祀天地於圜丘,大 赦。
慶曆八年閏正月甲辰,曲赦河北。十二月乙丑朔,頒 《德音》,改明年元,減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皇祐二年九月辛亥大饗天地於明堂以太祖太宗真宗配如圜丘大赦百官進秩一等
[编辑]按,以上俱《宋史仁宗本紀》云云皇祐四年,郊,大赦。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皇祐五年二月甲申,赦廣南。丁亥,下《德音》,減江西、湖 南繫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十一月己巳,祀天地於 圜丘,大赦。
至和元年正月辛卯錄繫囚減三京輔郡雜犯死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三月庚辰下德音改元減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编辑]至和二年春正月丁卯,奉安真宗御容於萬壽觀,減 畿內、輔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八月戊子,減畿內、 輔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嘉祐元年正月甲子赦天下蠲被災田租及倚閣稅九月辛卯恭謝天地於大慶殿大赦改元
[编辑]嘉祐二年春二月庚戌,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 之。八月庚申,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嘉祐三年二月癸丑,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冬十二月壬午,錄繫囚,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 之。
嘉祐四年十月癸酉,大祫於太廟,大赦。
嘉祐五年五月丁巳,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嘉祐六年春二月丙寅,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 之。五月庚戌,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嘉祐七年九月辛亥。大饗明堂。奉真宗配。大赦 按以上俱《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八年二月,減釋囚徒。四月,大赦。十一月,減東、西 二京囚罪。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八年二月「甲申,下德音,減天 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按《英宗本紀》,嘉祐八年 四月,嗣皇帝位,「癸酉,大赦,賜百官爵一等,優賞諸軍, 如乾興故事。十一月己酉,減東西二京囚罪一等。」
英宗治平二年十一月壬申有事南郊大赦
[编辑]治平三年十一月辛酉,降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 釋之。十二月壬寅,立潁王頊為皇太子。癸卯,大赦,賜 文武官子為父後者勳一轉。
按:以上俱《宋史?英宗本紀》云云。
治平四年正月,降釋囚徒,大赦天下。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四年春正月「庚戌,降天下囚 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按《神宗本紀》,治平四年正月 丁巳,即皇帝位,戊午,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
神宗熙寧元年春正月丁丑以旱減天下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秋七月癸酉詔謀殺已傷案問欲舉自首者從謀殺減二等甲午減河北路囚罪一等十一
[编辑]月丁亥,祀天地於圜丘,大赦,群臣進秩有差。
熙寧二年十一月己丑,「減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 之。」
熙寧三年八月丙寅,以旱慮囚,死罪以下遞減一等, 杖、笞者釋之。
熙寧四年三月癸卯,減河東、陝西路囚罪一等,徒以 下釋之。九月辛卯,大饗明堂,以英宗配,赦天下,內外 官進秩有差。
熙寧五年十月戊戌,減秦鳳囚罪一等。十二月丙子, 赦亡命荊湖溪洞者。
熙寧六年三月丙辰,以四月朔日當食,自丁巳避殿 減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秋七月甲寅,錄 在京囚,死罪以下降一等,杖罪釋之。十一月癸丑,減 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熙寧七年三月壬寅,慮囚,減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五月戊戌朔,減熙河路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十一 月己未,祀天地於圜丘,赦天下。
熙寧八年五月辛酉朔,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 之。十月壬寅,赦天下。
熙寧九年六月己亥,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十二月丁酉,詔「岷州界經鬼章兵燹者賜錢,脅從來 歸者釋其罪。」
熙寧十年二月丙午,以復廣、源、蘇、茂等州,赦廣州囚 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己酉,以交阯降,赦廣南東路、荊 湖南路繫囚,餘各降一等,徒以下釋之。三月辛未,慮 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十一月甲戌,祀天地於 圜丘,赦天下。
元豐元年二月戊辰詔赦安南戰棹都監楊從先等仍論功行賞三月辛巳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十二月辛亥錄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编辑]元豐二年冬十月己酉,太皇太后疾,上不視事。庚戌, 罷朝謁景靈宮,命輔臣禱於天地、宗廟、社稷,減天下 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元豐三年春正月丙子,降潁昌囚罪一等,徒以下釋 之。三月戊子,降兩京、河陽囚罪一等,民緣山陵役者 蠲其賦。九月辛巳,大饗明堂,以英宗配,赦天下。 元豐五年二月癸酉,以出師,赦梓州路,減囚罪一等, 民緣軍事役者蠲其賦。三月己亥,以日當食,避殿減 膳,赦天下,降死罪一等,流以下原之。六月戊午,詔「以成都」路供給瀘州邊事,曲赦,免二稅。九月己丑,帝以 疾愈,降京畿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十一月乙酉,以 奉安神御,赦天下。
元豐六年秋七月丙辰,以四后祔廟,降京畿囚罪一 等,流以下原之。十二月丙午,祀昊天上帝於圜丘,赦 天下。
元豐七年夏五月壬子,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 之。
按:以上俱《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八年正月,赦天下。三月,赦天下。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八年,「春正月戊戌,帝不豫。甲 辰,赦天下。三月甲午朔,立延安郡王傭為皇太子。乙 未,赦天下」 按《哲宗本紀》,元豐八年三月「戊戌,即皇 帝位。己亥,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群臣進秩賜賚, 諸軍。」
哲宗元祐元年春正月丙午錄在京囚減死罪以下一等杖罪者釋之九月辛酉大饗明堂以神宗配赦天下
[编辑]元祐二年冬十月辛卯,「減西京囚罪一等,杖以下釋 之。」
元祐三年二月乙酉,《德音》「減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八月辛丑,降繫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元祐四年九月辛巳,「大饗明堂,赦天下,百官加恩賜 賚士庶高年九十以上者。」
元祐五年二月丁未,減天下囚罪,杖以下釋之。 元祐六年九月甲辰,幸上清儲祥宮。壬子,宮成,減天 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元祐七年十一月癸巳,祀天地於圜丘,赦天下,群臣 中外加恩。
元祐八年八月癸亥,減京師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戊辰,赦天下。
紹聖元年二月癸亥減兩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緣山陵役者蠲其賦夏四月庚申減四京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编辑]紹聖二年九月辛亥,大饗明堂,赦天下。
紹聖四年四月丁丑,以西邊板築有勞,曲赦陝西、河 東路。九月乙卯,赦天下。
元符元年五月己酉班德音於天下減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编辑]元符二年夏四月丁亥,以旱,減四京囚罪一等,杖以 下釋之。五月癸亥,奉遷真宗神御於萬壽觀延聖殿, 曲赦陝西、河東路,減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八月戊 寅,皇太子生。辛巳,降《德音》於諸路,減囚罪一等,流以 下釋之。
按:以上俱《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符三年正月,大赦。三月,減釋囚罪。四月,大赦。七月、 九月、十一月、十二月,減釋囚罪。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符三年正月戊寅,大赦天下,蠲 民租。」 按《徽宗本紀》,「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即皇帝位, 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庚辰,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 百官進秩一等,賞諸軍。三月己丑,以日當食,降德音 於四京,減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四月己酉,長子亶 生。辛亥,大赦天下,應元符二年以前係官逋負悉蠲 之。」秋七月癸酉,皇太后還政。減天下囚罪一等,流以 下釋之。九月丁卯,減兩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緣 山陵役者蠲其賦。十一月丁卯,降《德音》於端州,減囚 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十二月戊申,降《德音》於諸路,減 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壬午以日當食避殿減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五月戊子減兩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緣山陵役者蠲其賦十一月庚
[编辑]辰,祀天地於圜丘,赦天下。十二月,己酉,降德音於西 京,減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崇寧元年六月壬辰減西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緣山陵役者蠲其賦
[编辑]崇寧二年正月乙巳,以復荊湖疆土,曲赦兩路。三月 乙酉,減西京囚罪一等。四月己巳,以初謁景靈宮,赦 天下。
崇寧三年四月乙巳,以火災,降《德音》於四京,減囚罪 一等,流以下原之。己巳,曲赦陝西。十一月丙申,祀昊 天上帝於圜丘,赦天下。
崇寧四年二月壬辰,曲赦熙河蘭湟路。六月甲申,曲 赦熙河、陝西、河東、京西路。九月己亥,赦天下。乙巳,詔 「元祐人貶謫者以次徙近地,惟不得至畿輔。」
崇寧五年正月丁未,太白晝見,赦天下,除黨人一切 之禁,權罷方田。冬十月庚辰,降《德音》於開德府,減囚 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大觀元年正月戊子朔赦天下二月甲子以黎洞納土曲赦廣西八月己巳降德音於淮海吳楚二十六州減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九月辛亥大饗明堂赦
[编辑]天下大觀二年九月丙子,曲赦熙河蘭湟秦鳳、永興軍路。 大觀三年春正月己未,減兩「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 民緣園陵役者蠲其賦。」
大觀四年五月戊午,赦天下十一月丁卯,祀昊天上 帝於圜丘,赦天下,改明年元。
政和元年四月丁巳以淮南旱降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七月壬申以疾愈赦天下
[编辑]政和二年十一月戊寅,日南至,受元圭於大慶殿,赦 天下。
政和三年六月戊辰,降兩「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 緣園陵役者蠲其賦。」十一月癸未,祀昊天上帝於圜 丘,大赦天下。
政和四年十二月己酉,以禁中神御殿成,減天下囚 罪一等。
政和五年二月乙巳,立定王桓為皇太子。甲寅,冊皇 太子,赦天下。十二月庚申,以平晏夷,曲赦四川。 政和六年七月壬子,曲赦湖北。九月丙申,赦天下。以 西內成,曲赦京西。十一月己亥,祀昊天上帝於圜丘, 赦天下。
政和七年九月辛卯,大饗明堂,赦天下。
重和元年正月己丑赦天下三月丙申以茂州蕃族平曲赦四川六月己巳以淮西盜平曲赦庚子慮囚甲戌以西邊獻捷曲赦陝西河東路十一月己酉朔
[编辑]改元,大赦天下。
宣和元年四月己亥曲赦陜西河東路十一月乙卯祀昊天上帝於圜丘赦天下
[编辑]宣和三年二月癸巳,赦天下。八月甲辰,曲赦兩浙、江 東、福建、淮南路。
宣和四年十月戊戌,曲赦所復州縣。十一月庚午,祀 昊天上帝於圜丘,赦天下。
宣和五年四月庚戌,曲赦河北、河東、燕雲路。
宣和六年八月壬戌,以復燕、雲,赦天下。
按:以上俱《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宣和七年正月,赦「為盜流民。」十一月,大赦。十二月,赦 叛逆以下罪。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七年正月「癸酉朔,詔赦兩河、 京西流民為盜者,仍給復一年。」十一月丙戌,祀昊天 上帝於圜丘,赦天下 按《欽宗本紀》,宣和七年十二 月「辛酉,即皇帝位。壬戌,赦大逆反叛已下罪,進百官 秩一等,賞諸軍。」
欽宗靖康元年二月戊申赦天下五月甲戌曲赦河北路
[编辑]按:《宋史欽宗本紀》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帝登壇受命禮畢遙謝二帝即位於應天府治改元建炎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六月辛未以子旉生大赦十一月丙申曲赦
[编辑]應天府,亳,宿,揚、泗、楚州,高郵軍。
建炎二年五月甲午,曲赦河北、陝西、京東路。
建炎三年二月乙丑,降德音,赦雜犯死罪以下囚放 還。士大夫被竄斥者,惟李綱罪在,不赦,更不放還。三 月癸未,苗傅等迫帝遜位。甲申,尊帝為睿聖仁孝皇 帝,以顯寧寺為睿聖宮,大赦。四月乙卯,大赦。十一月 丁未,詔降雜犯死罪,釋流以下囚。
建炎四年二月丙申,以金兵退,肆赦。八月戊子,以饒、 信妖賊平,赦二州徒以下囚,蠲民今年役錢。
按:以上俱《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元年春正月己亥朔下詔改元釋流以下囚九月辛亥合祭天地於明堂太祖太宗並配大赦十一月丁酉榜諭福建江東群盜赦其脅從者
[编辑]紹興二年四月壬申,釋福建諸州雜犯死罪以下囚。 九月辛酉,以彗出,大赦,許中外臣民直言時政,陝西 諸叛將許令自新。
紹興四年七月戊申朔,曲赦虔州。九月辛酉,合祭天 地於明堂,大赦,蠲襄陽等六郡三年租稅。
紹興五年春正月己未,詔減淮南諸州雜犯死罪,釋 流以下囚。八月丙寅,以諸盜平,減湖廣、江西二十二 州雜犯死罪,釋徒杖以下囚。
紹興七年正月己丑,下詔降徒囚,釋杖以下。三月癸 酉,減建康流罪以下囚,蠲建康府、太平、宣州逋賦及 下戶今年身丁錢。八月辛丑,手詔赦廬州屯駐行營 左護軍。九月辛巳,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紹興九年正月丙戌,以金國通和,大赦。河南新復州 軍,官吏並不易置,蠲其民租稅三年,徭役五年。 紹興十年閏六月乙酉,降陝西雜犯死罪,釋流以下 囚。丁亥,詔釋順昌府流以下囚,再復租稅二年,守禦 官吏進官一等。九月庚戌,合祀天地於明堂,大赦。 紹興十一年三月丙午,詔釋淮西雜犯死罪以下囚。 紹興十二年九月壬寅,大赦。
紹興十三年十一月庚申,日南至,合祀天地於圜丘, 太祖、太宗並配,大赦。
紹興十五年四月丁亥,以彗出,大赦紹興十六年十一月丙子,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紹興十九年十一月壬辰,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紹興二十二年十一月戊申,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紹興二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紹興二十八年十一月己卯,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紹興二十九年九月乙未,以皇太后不豫,大赦。 紹興三十一年九月辛未,宗祀徽宗於明堂以配上 帝,大赦。
按:以上俱《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三十二年五月乙亥,內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 帝位。」丙子,即皇帝位。戊寅,大赦。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孝宗隆興二年十二月赦沿邊諸州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二年十二月丙申,制:「應沿邊 諸軍,除逃遁官吏不赦外,雜犯死罪情輕者減一等, 餘並放遣。」
乾道元年正月辛亥朔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秋八月戊子大赦
[编辑]乾道二年夏四月戊寅,減大理、三衙、臨安府及浙西 州縣雜犯死罪以下囚一等,釋杖以下。
乾道三年十一月丙寅,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乾道四年秋七月己丑,以久雨,御延和殿慮囚,減臨 安府、三衙死罪以下囚,釋杖以下。
乾道六年十一月壬午,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乾道七年二月癸丑,詔立子惇為皇太子,大赦。 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明 年為淳熙元年。
淳熙二年十二月甲午朝德壽宮行慶壽禮大赦文武官封父母賞諸軍議放天下苗稅三之一
[编辑]淳熙三年十一月癸丑,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淳熙六年九月辛未,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淳熙八年五月辛卯,以久雨,減「京畿及兩浙囚罪一 等,釋杖以下貸貧民稻種錢。」
淳熙九年九月辛巳,大饗明堂,大赦。
淳熙十年十二月丙子,朝德壽宮,行《太上皇后慶壽 禮》,推恩如太上皇故事。
淳熙十二年十一月辛丑,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淳熙十三年正月庚辰朔,率群臣詣德壽宮行《慶壽 禮》,大赦。
淳熙十四年六月己亥,減兩浙路囚罪一等,釋杖以 下。冬十月辛未,以太上皇不豫,赦。
淳熙十五年夏四月己丑,詔「減臨安、紹興府囚罪一 等,釋杖以下;民緣欑宮役者蠲其賦。」九月辛丑,大饗 明堂,以太祖、太宗配,大赦。
按:以上俱《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內禪 禮。甲子,光宗率群臣朝重華宮,大赦,百官進秩一級, 優賞諸軍,蠲公私逋負及郡縣淳熙十四年以前稅 役。
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光宗紹熙元年三月庚午以久雨釋杖以下囚
[编辑]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紹熙二年九月,以久雨,命決繫囚,釋杖以下。十一月, 祭天地,值變,肆赦。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二年九月乙丑,以久雨,命大 理、三衙、臨安府及兩浙決繫囚,釋杖以下。十一月壬 申,合祭天地於圜丘,以太祖、太宗配。大風雨,不成禮 而罷。帝值此變,震懼感疾,罷稱賀,肆赦,不御樓。」 紹熙四年秋七月戊寅,命臨安府及三衙決繫囚,釋 杖以下。
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紹熙五年四月,釋杖以下囚。五月,以壽皇疾,赦。七月 太子即位,大赦。九月,大赦。十月,釋杖以下囚。十二月, 減釋臨安、紹興二府罪囚。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五年夏四月「壬寅,以不雨,命 大理、三衙、臨安府及兩浙決繫囚,釋杖以下。五月戊 寅,以壽皇聖帝疾赦 按《寧宗本紀》,紹熙五年七月, 即皇帝位。丙寅,大赦,百官進秩一級,賞諸軍。九月辛 未,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冬十月庚子,以久雨,命大 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繫囚,釋杖以下。十二月 丁」丑,減臨安、紹興二府死罪以下囚,釋杖以下蠲民 緣欑宮役者賦。
寧宗慶元元年二月癸亥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路杖以下囚五月辛亥減大理三衙臨安府雜犯死罪以下囚釋杖以下
[编辑]慶元二年秋七月丙戌,「減諸路死罪囚,釋流以下。」 慶元三年十一月甲辰,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慶元五年八月丙戌,詔「減諸路流囚,釋杖以下推恩 如慶壽故事。」
慶元六年二月戊辰,減諸路雜犯死罪囚,釋徒以下。 五月丙寅,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及諸路闕雨州縣,釋杖以下囚。」八月庚寅,以太上皇違豫,赦。九月辛未,合 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嘉泰元年五月癸亥釋諸路杖以下囚秋七月壬戌釋大理三衙臨安府及諸路闕雨州縣杖以下囚
[编辑]嘉泰二年秋七月癸亥,以旱,釋諸路杖以下囚。 嘉泰三年五月庚辰,以旱,詔大理、三衙、臨安府釋杖 以下囚。六月己酉,減大理、三衙、臨安府囚罪一等,釋 杖以下。十一月乙亥,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開禧元年六月壬子減大理三衙臨安府囚罪一等釋杖以下
[编辑]開禧二年六月丁巳,減大理、三衙、臨安府囚罪一等, 釋杖以下。丁卯,曲赦泗州,減雜犯死罪囚,餘皆除之, 蠲其租稅三年。九月辛卯,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十 二月辛亥,釋大理、三衙、臨安府杖以下囚。
開禧三年二月乙亥,釋兩浙路杖以下囚。三月辛丑, 曲赦四川,減雜犯死罪囚,釋杖以下。夏四月癸丑,赦 兩淮、湖北、京西被兵諸州,減雜犯死罪囚,釋流以下。 甲戌,赦西和、階、成、鳳四州。五月辛卯,以太皇太后謝 氏有疾,赦。十月乙巳,減臨安、紹興二府囚罪一等,蠲 民緣欑宮役者賦。十一月己亥,以立皇太子,大赦。
嘉定元年閏四月癸未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及諸路闕雨州縣決繫囚釋杖以下
[编辑]嘉定二年五月乙卯,釋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 杖以下囚。九月辛丑,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嘉定三年夏四月乙丑,決臨安繫囚,釋杖以下。 嘉定四年六月丁亥,減京畿囚罪一等,釋杖以下。 嘉定五年十一月壬戌,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嘉定七年六月壬子,釋大理、三衙及兩浙路杖以下 囚。九月丙戌,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杖以下囚。 庚寅,釋兩浙路杖以下囚。
嘉定八年二月壬子,蠲平江等五郡逋負米,釋其繫 囚。三月丙子,釋兩浙諸州繫囚。丙戌,釋江、淮闕雨州 縣杖以下囚。四月乙巳,減臨安及諸路雜犯死罪以 下囚,釋杖以下。九月辛未,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嘉定十年五月辛巳,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杖 以下囚。秋七月戊午,以旱,釋諸路杖以下囚。冬十月 乙巳朔,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及兩浙諸州杖 以下囚。
嘉定十一年九月辛巳,合祭天地於明堂,大赦。 嘉定十二年五月丁酉,「減兩淮、荊襄、湖北、利州路沿 邊諸州雜犯死罪囚,釋流以下,仍蠲今年租稅。」 嘉定十四年春正月丙戌朔,以雪寒,釋大理、三衙、臨 安、兩浙諸州杖以下囚。九月辛卯,合祭天地於明堂, 大赦。
嘉定十五年正月己未,以受寶,大赦,文武官各進秩 一級,大犒諸軍。十二月丙子,以雪寒,釋京畿及兩浙 諸州杖以下囚。
按:以上俱《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嘉定十七年八月丁酉,遺旨「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 九月辛卯,祀明堂,大赦。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理宗寶慶三年十一月辛巳日南至郊大赦改明年為紹定元年
[编辑]紹定三年九月辛丑祀明堂大赦
[编辑]紹定四年正月戊子,皇太后年七十有五,上詣慈明 殿行《慶壽禮》,大赦。
紹定五年十月戊子,以星變,大赦。十二月辛巳,皇太 后不豫。壬午,大赦。
紹定六年九月辛亥,祀明堂,大赦。
端平三年夏四月癸丑詔悔開邊責己其京湖興沔州軍縣鎮見繫囚情理輕者釋之九月辛未祀明堂大赦
[编辑]嘉熙二年三月乙亥詔四川被兵州軍府縣鎮并轉輸勞役之所見禁囚人情理輕者釋之
[编辑]嘉熙三年九月辛巳祀明堂大赦。
嘉熙四年二月戊戌,大赦。十二月庚午,詔「繫囚情理 輕者釋之。」
淳祐二年九月辛卯祀明堂大赦
[编辑]淳祐五年九月辛亥,祀明堂,奉太祖、太宗、寧宗並侑, 大赦。
淳祐八年九月辛酉,祀明堂,大赦。
淳祐十一年九月辛未,祀明堂,大赦。
寶祐二年九月辛亥祀明堂大赦
[编辑]寶祐五年九月辛酉,祀明堂,大赦。
景定元年七月丁卯朔皇太子入東宮行冊禮大赦九月辛巳祀明堂大赦
[编辑]景定四年九月辛卯,祀明堂,大赦。
按:以上俱《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景定五年十月,大赦。
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五年,冬十月乙丑,帝有疾,不 視朝,「丙寅,大赦。」 按《度宗本紀》,景定五年十月「丁卯受遺詔即皇帝位,辛未,大赦。」
度宗咸淳三年正月己丑朔郊大赦
[编辑]咸淳八年九月辛未,明堂禮成,祀景靈宮,還,遇大雨, 改乘逍遙輦入和寧門,肆赦。
按:以上俱《宋史度宗本紀》云云。
瀛國公德祐元年春正月戊戌赦京畿罪
[编辑]按《宋史瀛國公本紀》云云。
金
[编辑]太祖天輔四年五月赦上京
[编辑]按《金史太祖本紀》:「天輔四年五月甲寅,攻上京,留守 撻不野以城降。趙良嗣等奉觴為壽,皆稱萬歲。是日, 赦上京官民。」
天輔六年十一月,詔諭燕京官民,「王師所至降者,赦 其罪。」十二月辛卯,遼百官詣軍門叩頭請罪,詔一切 釋之。
按《金史太祖本紀》云云。
天輔七年正月曲赦平州二月大赦。
按《金史太祖本紀》:天輔七年「正月甲子,遼平州節度 使時立愛降詔曲赦平州。二月癸丑,大赦。」
太宗天會元年九月即位大赦
[编辑]按:《金史太宗本紀》:天輔七年九月「丙辰,即皇帝位。己 未,告祀天地。丙寅,大赦中外。」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 年。
天會十年十月壬寅天清節大赦。
按《金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會十五年十二月,大赦。
按《金史熙宗本紀》:天會十三年正月「庚午,即皇帝位。」 十五年十二月「癸未,詔改明年為天眷元年,大赦。」
熙宗皇統元年正月癸丑謝太廟大赦改元
[编辑]皇統五年十二月丁巳赦。
皇統七年七月己巳太白經天曲赦畿內。
按:以上俱《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皇統九年五月,大赦。十一月,大赦。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九年五月戊子,以四月壬申 丁丑天變,肆赦,命翰林學士張鈞草詔,參知政事蕭 肄摘其語以為誹謗,上怒,殺鈞。是日,曲赦上京囚。十 月乙丑,大赦。」
海陵天德元年十二月大赦
[编辑]按《金史海陵本紀》:皇統九年十二月「丁巳,秉德等奉 海陵坐,皆拜稱萬歲。己未,大赦。」改皇統九年為天德 元年。
正隆元年二月癸酉朔改元正隆大赦
[编辑]按《金史海陵本紀》云云。
正隆六年十月,世宗即位,大赦。
按《金史海陵本紀》:「正隆六年十月丙午,慶雲見。東京 留守曹國公烏祿即位於遼陽,改元大定,大赦。」
世宗大定二年二月詔原免山東罪十月大赦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年二月庚子,詔安撫山東 百姓,招諭盜賊,或避賊及避徭役在他所者,並令歸 業,及時農種,無問罪名輕重,並與原免。十月戊子,葬 睿宗皇帝於景陵,大赦。」
大定七年正月壬子,上服袞冕,御大安殿,受尊號冊 寶禮。癸丑,大赦。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肆赦儀。大定七年 正月十一日上尊冊禮畢。十四日應天門頒赦。前期 宣徽院使率其屬陳設應天門之內外。設御座於應 天門上,又更御衣御幄於大安殿門外,稍東南向。閤 門使設捧制書箱案於御座之左。少府監設雞竿於 樓下之左。竿上置大盤。盤中置金雞。雞口御絳幡。幡 上金書「大赦天下」四字,卷而御之。盤四面近邊安四 大鐵鐶,盤底四面近邊懸四大朱索,以備四伎人攀 緣。又設捧制書木鶴仙人一,以紅繩貫之,引以轆轤, 置於御前欄子上。又設捧鶴畫臺於樓下正中,臺以 弩手四人對舉大樂。署設宮縣於樓下,又設鼓一於 宮縣之左稍北,東向。兵部立黃麾仗於門外。刑部、御 史臺、大興府以囚徒集於左仗外。御史臺、閤門司設 文武百官位於樓下,東西相向。又設典儀位於門下 稍東,西向。宣徽院設承受制書案於畫臺之前,又設 皇太子侍立褥位於門下稍東,南向。又設皇太子致 賀褥位於百官班前。又設協律郎位於樓上前楹稍 東,西向。尚書省委所司設制書位於百官班之北稍 東,西向。司天臺雞唱生於東闕樓之上。尚衣局備皇 帝常服如常日視朝之服。尚輦設輦於更衣御幄之 前躬謝。禮畢,皇帝乘金輅入應天門,至幄次前,侍中 俛伏,跪奏:「請降輅入幄。」俛伏,興。皇帝降輅入幄。簾降。 少頃,侍中奏:「中嚴。」又少頃,俟典贊儀引皇太子就門 下侍立位,通事舍人引群官就門下分班相向立。侍 中奏「外辦。」皇帝服常朝服,尚輦進輦。侍中奏「請升輦」, 繖扇侍衛如常儀,由左翔龍門踏道升應天門,至御 座東。侍中奏「請降輦升座」,宮縣樂作。所司索扇五十 柄扇合。皇帝臨軒,即御座樓下鳴鞭,簾捲扇開,執御繖者張於軒前以障日,樂止。東上閤門使捧制書置 於箱,閤門舍人二員從以俟。引繩降,木鶴仙人、通事 舍人引文武群官合班北向立,宮縣樂作。凡分班、合 班則樂作,立定即止。典儀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訖, 分班相向立。侍中詣御座前承旨退,稍前南向宣曰: 「奉敕樹金雞。」通事舍人於門下稍前東向宣曰:「奉敕 樹金雞。」退復位。金雞初立,大樂署擊鼓樹訖,鼓止,竿 木伎人四人,緣繩爭上竿,取雞所御絳幡展示訖,三 呼萬歲。通事舍人引文武群官合班北向立樓上。乘 鶴仙人捧制書循繩而下,至畫臺,閤使奉承置於案。 閤門舍人四員舉案,又二員對捧制書,閤使引至班 前,西向稱「有制。」典儀曰:「拜。」在位官皆再拜訖,以制書 授尚書省長官,稍前搢笏,跪受訖,以付右司官。右司 官搢笏跪受訖,長官出笏,俛伏,興,退復位。右司官捧 制書詣宣制位,都事對捧,右司官宣讀,至「咸赦除之。」 所司帥獄吏引罪人詣班南,北向,躬稱脫枷訖,三呼 萬歲。以罪人過。右司官宣制訖,西向以制書授刑部 官,跪受訖,以制書加於笏上,退以付其屬,歸本班。典 儀曰「拜」,在位官皆再拜,舞蹈,又再拜。典贊儀引皇太 子至班前褥位,立定。典儀曰「拜」,皇太子以下群官皆 再拜。典儀引皇太子稍前,俛伏,跪致詞,俛伏,興。典儀 曰「再拜」,皇太子以下群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 侍中於御座前承旨,退,臨軒宣曰「有制」,典儀曰「再拜」, 皇太子以下群臣皆再拜。侍中宣答宣訖,歸侍位。典 儀曰:「再拜。」皇太子以下群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 拜訖。典贊儀引皇太子至門下褥位,通事舍人引群 官分班相向立。侍中詣御座前俛伏,跪奏禮畢。俛伏, 興,退復位。所司索扇,宮縣樂作,扇合,簾降。皇帝降座, 樂止。樓下鳴鞭,皇帝乘輦還內,繖扇侍衛如常儀。侍 中奏:「解嚴。」通事舍人承敕,群臣各還次,將士各還本 所。
又《臣下拜赦詔儀》:宣赦日,於應天門外設香案及設 香輿於案前。又於東側設桌子,自皇太子宰臣以下, 序班定,閤門官於箱內捧敕書出門置於案。閤門官 案東立,南向稱「有敕。」贊皇太子、宰臣百僚再拜。皇太 子少前上香訖,復位,皆再拜。閤門官取赦書授尚書 省都事,都事跪受,及尚書省令史二人齊捧,同升於 卓子讀,在位官皆跪聽。讀訖,赦書置於案。都事復位。 皇太子、宰臣百僚以下再拜,搢笏舞蹈,執笏,俛伏,興, 再拜。拱衛直以下三稱萬歲訖,退。其降諸書,禮亦准 此,惟不稱「萬歲。」其外郡尚書省差官送赦書到京府, 節鎮先遣人報,長官,即率僚屬吏從,備旗幟、音樂、綵 輿、香輿,詣五里外迎見。送赦書官即於道側下馬。所 差官亦下馬,取赦書置綵輿中。長官詣香輿前上香 訖,所差官上馬在香輿後,長官以下皆上馬後從。鳴 鉦鼓作樂,導至公廳,從正門入,所差官下馬。執事者 先設案并望闕褥位於庭中,香輿置於案之前,又設 所差官褥位在案之側,又設卓子於案之東南。所差 官取赦書置於案,綵輿退,所差官稱「有敕。」長官以下 皆再拜。長官少前上香訖,退復位,又再拜。所差官取 赦書授都目,都目跪受,及孔目官二員,三人齊捧赦 書,同高几上宣讀,在位官皆跪聽。讀訖,都目等復位。 長官以下再拜,舞蹈,俛伏,興,再拜。公吏以下三稱萬 歲。禮畢。明日,長官率僚屬音樂送至郭外。
大定十一年十一月,大赦。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有事於 圜丘,大赦。」 按禮制,肆赦儀,「大定七年正月十一日, 上尊冊禮畢,十四日應天門頒赦,十一年制同。」 大定十九年十一月壬戌,改葬昭德皇后,大赦。 大定二十四年四月丁卯,曲赦百里內犯徒二年以 下罪。
大定二十五年四月壬申曲赦會寧府仍放免今年 租稅百姓年七十以上者補一官。
大定二十八年十二月己亥。上不豫。庚辰。赦天下 按以上俱《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大定二十九年五月,大赦。
按《金史章宗本紀》:「大定二十九年正月癸巳,即皇帝 位。五月丙午,以祔廟禮成,大赦。」
章宗明昌二年冬十月壬寅以河北山東旱應雜犯及強盜已未發覺減死一等釋徒以下
[编辑]明昌四年八月己亥,歲星、太白晝見。庚子,大赦。 明昌五年六月丙午,拜天曲赦西北路。
承安元年十一月戊戌有事於南郊大赦改元
[编辑]承安二年五月庚寅詔「中外降死罪釋徒以下。」
泰和三年五月丙戌以定律令正土德鳳凰來皇嗣建大赦
[编辑]泰和六年五月癸巳,山東路災,赦死罪已下。
泰和七年二月丙辰赦鳳成西和階山五州。
按以上俱《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衛紹王大安元年正月壬戌改元大赦三月甲辰道陵禮成大赦====大安二年六月,大旱,下詔罪己,賑貧民闕食者。曲赦 西京、太原兩路雜犯死罪減一等,徒以下免。
崇慶元年正月朔改元赦十月曲赦西京遼東北京按以上俱金史衛紹王本紀云云
[编辑]宣宗貞祐元年九月大赦
[编辑]按《金史宣宗本紀》:「至寧元年八月,衛紹王被弒。甲辰, 宣宗即位。九月壬子,改元貞祐,大赦,恩賚中外臣民 有差。」
貞祐二年三月丁丑,赦國內。四月戊戌,以「大元允和 議,大赦國內。」五月乙亥,上南遷。六月戊午,次彰德府, 曲赦其境內。十月壬寅,曲赦中都路。十一月丁卯,曲 赦山東路。癸未,曲赦遼東路。
貞祐三年二月壬寅,詔曲赦招撫北京作亂者。四月 己亥,曲赦山東路。乙巳,曲赦蒲察七斤脅從之黨。八 月戊申,大赦。
貞祐四年三月丁巳,曲赦中都、河北等路。丙子,曲赦 遼東路。十月甲子,祔享禮成,赦。
興定元年九月壬午以改元興定赦國內
[编辑]興定二年四月乙巳,曲赦遼東等路。十一月庚午,大 赦。
興定三年六月戊寅,曲赦河東南、北路。七月庚子,以 地震,曲赦陝西路。
興定四年六月甲戌敕「有司閱獄雜犯死罪以下皆 釋之。」
興定五年二月丙辰朔,曲赦東平府。癸酉,以旱災,曲 赦河南路。
元光元年六月癸未大赦八月甲申以彗星見改元大赦諭旨宰臣曰赦書已頒時刻之間人命所係其令將命者速往計期而至
[编辑]按:以上俱《金史宣宗本紀》云云。
元光二年二月大赦十二月大赦。
按《金史宣宗本紀》,元光二年二月丁亥,大赦。十二月 壬辰,宣遺詔,是日詔赦中外。 按《哀帝本紀》:元光二 年十二月辛卯,奉遺詔即皇帝位,壬辰,詔大赦,略曰: 「朕述先帝之遺意,有便於時,欲行而未及者,悉奉而 行之。國家已有定制,有司往往以情破法,使人罔遭 刑憲。今後有本條而不遵者,以故入人罪罪之。草澤 士」庶,許令直言軍國利害,雖涉譏諷,無可采取者,並 不坐罪。
哀宗正大元年四月癸酉宣宗祔廟大赦中外
[编辑]正大二年五月丁丑以旱甚責己避正殿減常膳赦 罪。
正大三年六月壬子,詔諭高麗及遼東行省葛不靄 討反賊萬家奴,赦脅從者。十一月辛未,以夏全等來 降,赦諸路從宋及淮楚官吏軍民,並其家屬。
正大四年秋七月丁酉,赦陝西東、西兩路,賜民今年 租。
正大五年六月壬戌以旱赦雜犯死罪已下。
正大八年夏四月丁巳朔,赦,「全免京西路軍需錢一 年,旱災州縣差稅從實減貸。」
天興元年正月庚子御端門肆赦改元開興四月甲子御端門肆赦改元天興
[编辑]天興二年正月辛酉,上入歸德,赦在府囚。六月己卯, 上御雙門,赦《忠孝軍》,以安反側。七月癸卯朔,曲赦蔡 州管內雜犯死罪以下。
按:以上俱《金史哀宗本紀》云云。
元
[编辑]太宗十三年二月帝有疾詔赦天下囚徒
[编辑]按:《元史太宗本紀》云云。
憲宗二年十二月戊午大赦天下
[编辑]按:《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世祖中統元年五月甲午以阿里不哥反詔赦天下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编辑]中統三年。夏四月丁亥。詔博興高苑等處軍民。嘗為 李璮脅從者。並釋其罪。十月戊寅。詔益都府路官吏 軍民。為李璮脅從者。並赦其罪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元年八月以改元大赦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元年八月丁巳,以改元大赦 天下。詔曰:應天者惟以至誠,拯民者莫如實惠。朕以 菲德,獲承慶基,內難未戡,外兵未戢,夫豈一日,於今 五年。賴天地之畀矜,暨祖宗之垂祐,凡我同氣,會於 上都。雖此日之小康,敢朕心之少肆。比者星芒示儆, 雨澤愆常,皆闕政之所由,顧斯民之何罪。宜布惟新 之令,溥施在宥之仁。據不魯花、忽察、禿滿、阿里察、脫 火思輩構禍我家,照依太祖皇帝扎撒正典刑訖,可 大赦天下,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於戲!否往泰來, 迓續亨嘉之會;鼎新革故,正資輔弼之良。咨爾臣民, 體予至意。」九月壬申,以改元詔諭高麗國,并赦其境 內。
至元八年十一月乙亥,劉秉忠及王磐、徒單公履等言:「元正、朝會、聖節、詔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 禮。」從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年五月,詔放獄囚非殺人者。八月,赦罪囚自 至大都者二十二人。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年五月戊辰,詔天下獄囚, 除殺人者待報,其餘一概疏放,限以八月內自至大 都,如期而至者,皆赦之。八月庚戌朔,前所釋諸路罪 囚自至大都者凡二十二人,並赦之。」
至元十三年二月,詔諭歸附者,「前犯罪悉從原免。」八 月,赦天下。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三年二月丁未,詔諭臨安 新附府州司縣官吏士民軍卒人等曰:「間者行中書 省右丞相伯顏遣使來奏,宋母后幼主暨諸大臣百 官已於正月十八日齎璽綬奉表降附。朕惟自古降 王必有朝覲之禮,已遣使特往迎致。爾等各守職業, 其勿妄生疑畏。凡歸附前犯罪悉從原免,公私逋欠 不得徵理。應抗拒王師及逃亡嘯聚者,並赦其罪。」八 月癸卯,以《平宋》,赦天下。
至元二十一年正月,赦天下。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一年春正月乙卯,帝御 大明殿,右丞相和禮霍孫率百官奉玉冊玉寶,上尊 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諸王百官朝 賀,如朔旦儀,赦天下 按《張雄飛傳》,至元二十一年 春,冊上尊號,議大赦天下。雄飛諫曰:「古人言無赦之 國,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聖明在上,豈宜數 赦。」帝嘉納之,語雄飛曰:「大獵而後見善射,集議而後 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從汝。」遂止降輕刑之詔。 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戊寅,遣官諸路慮囚,罪輕者 釋之。十一月丙申,赦囚徒,黥其面。十二月,敕減天下 罪囚。
至元二十五年正月戊戌,大赦。
至元二十七年九月丙辰,赦天下。
至元二十八年十二月戊子,詔「釋天下囚非殺人抵 罪者。」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壬申。敕遣使分行諸路。釋死罪 以下輕囚。
至元三十年十月甲辰,赦天下。
按:以上俱《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大赦。十二月,釋大辟及杖以下 罪人。
按《元史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皇 帝位,大赦天下。十二月庚子,釋京師大辟三十人,杖 以下百人。」
成宗元貞元年九月乙亥用帝師奏釋大辟三人杖以下四十七人
[编辑]元貞二年十二月癸亥釋在京囚百人。
大德元年二月庚申詔改元赦天下
[编辑]大德二年十二月「辛巳。釋在京囚二百一十九人。」 大德三年十一月戊子。釋囚二十人。
按:以上俱《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六年二月癸巳,帝有疾,釋京師重囚三十八人。 三月丁酉,以旱溢為災,詔赦天下。四月丁卯,詔曲赦 雲南諸部蠻夷。發通州倉粟三百石賑貧民,釋輕重 囚三十八人,人給鈔五錠。庚辰,上都大水。戊子,修盧 溝上流石徑山河隄,釋重囚。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八年正月己未,以「災異故詔天下,恤民隱,省刑 罰。雜犯之罪,當杖者減輕,當笞者並免私鹽,徒役者 減一年。」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九年六月以立皇太子釋淹繫囚量移流人於 內地。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九年六月庚辰,立皇子德壽 為皇太子,詔告天下,賜高年帛,八十者一匹,九十者 二匹。孝子順孫堪從政者,量才任之;親年七十別無 侍丁者,從近遷除;外任官五品以下,並減一資。諸處 罪囚淹繫五年以上,除惡逆外,疑不能決者釋之。流 竄遠方之人,量移內地。」
大德十年三月乙未,慮大都囚,釋上都死囚三人。七 月辛巳,釋諸路罪囚,常赦所不原者不與。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十一年五月。大赦。十二月。敕「釋輕囚。」
按《元史武宗本紀》,「大德十一年五月甲申,皇帝即位 於上都,受諸王文武百官朝於大安閣,大赦天下。詔 曰:『昔我太祖皇帝以武功定天下,世祖皇帝以文德 洽海內,列聖相承,丕衍無疆之祚。朕自先朝肅將天 威,撫寧朔方,殆將十年,親御甲胄,力戰卻敵者屢矣。 方諸藩內附,邊事以寧,遽聞宮車晏駕,迺有宗室諸 王、貴戚元勳,相與定策於和林,咸以朕為世祖曾孫
之嫡,裕宗正派之傳,以功以賢,宜膺大寶』。」朕謙讓未遑,至於再三。還至上都,宗親大臣復請於朕。「間者姦臣乘隙,謀為不軌。賴祖宗之靈,母弟愛《育黎》拔力八 達,稟命太后,恭行天罰。內難既平,神器不可久虛,宗 祧不可乏祀,合辭勸進,誠意益堅。朕勉徇輿情,於五 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任大守重,若涉淵冰。屬嗣服 之云初,其與民更始,可大赦天下,存恤征戍軍士及 供給繁重州郡。免上都、大都、隆興差稅三年,其餘路 分量重輕優免。」雲南八番田楊地面免差發一年,其 積年逋欠者蠲之,逃移復業者免三年,被災之處山 場湖泊課程權且停「罷。聽貧民採取站赤消乏者優 之。經過軍馬勿得擾民。諸處鐵冶,許諸人煽辦。勉勵 學校,蠲儒戶差役,存問鰥寡孤獨。」十二月庚申,敕「內 庭作佛事,毋釋重囚,以輕囚釋之。」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辛酉朔曲赦御史臺見繫犯贓官吏罪止徵贓罷職
[编辑]至大二年冬十月乙丑,以皇太后有疾,詔天下釋大 辟百人。
至大三年。十月辛酉。以皇太后受尊號。赦天下 按以上俱《元史武宗本紀》云云。
至大四年正月,大赦。三月,仁宗即位,大赦。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四年春正月癸酉朔,帝不豫, 免朝賀,大赦天下 按《仁宗本紀》,至大四年三月庚 寅。即皇帝位於大明殿。詔曰:「惟昔先帝事皇太后,撫 朕眇躬,孝友天至。由朕得託順考遺體,重以母弟之 嫡,加有削平內難之功。於其踐祚,曾未踰月。授以皇 太子寶,領中書令、樞密使。百揆機務聽所總裁。於今 五年。先帝奄棄天下,勳戚元老,咸謂大寶之承,既有 成命,非與前聖賓天而始徵集宗親,議所宜立者。比 當稽周、漢、晉、唐故事,正位宸極。朕以國恤方新,誠有 未忍,是用經時。今則上奉皇太后勉進之命,下徇諸 王勸戴之勤,三月十八日於大都大明殿即皇帝位。 凡尚書省誤國之臣,先已伏誅,同惡之徒亦已放殛。 百司庶政,悉歸中書。命丞相鐵木迭兒、平章政事李 道復等從新拯治,可大赦天下,敢以赦前事相告言 者,罪以其罪。諸衙門及近侍人等,毋隔越中書奏事。 諸上書陳言者,量加旌擢。其僥倖獻地土并山場窯 冶及中寶之人,並禁止之。諸王、駙馬經過州郡,不得 非理需索。應和顧和買,隨即給價,毋困吾民。」十二月 庚寅,曲赦大都大辟囚一人并流以下罪。
仁宗皇慶元年十月辛卯赦天下
[编辑]皇慶二年七月癸巳,以作佛事,釋囚徒二十九人。
延祐元年春正月丁未詔改元延祐釋天下流以下罪囚
[编辑]延祐二年十一月辛未,以星變,赦天下。
延祐六年三月丁巳,以天壽節,釋重囚一人。秋七月 甲戌,皇姊大長公主祥哥剌吉作佛事,釋全寧府重 囚二十七人。九月癸巳,以作佛事,釋大辟囚七人,流 以下囚六人。
按:以上俱《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七年三月,英宗即位,大赦。
按《元史英宗本紀》:「延祐七年三月庚寅,帝即位,詔曰: 『洪惟太祖皇帝膺期撫運,肇開帝業。世祖皇帝神機 睿略,統一四海,以聖繼聖。迨我先皇帝至仁厚德,涵 濡群生,君臨萬國,十年於茲。以社稷之遠圖,定天下 之大本,葉謀宗親,授予冊寶。方春宮之與政,遽昭考 之賓天。諸王貴戚,元勳碩輔,咸謂朕宜體先帝付託 之重,皇太后擁護之慈,既深繫於人心,詎可虛於神 器』。」合辭勸進,誠意交孚。乃於三月十一日,即皇帝位 於大明殿。可赦天下。
英宗至治元年正月群臣請祀畢大赦不許
[编辑]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正月丙戌,饗太廟。廷臣 或言祀事畢宜赦天下,帝諭之曰:「恩可常施,赦不可 屢下,使殺人獲免,則死者何辜?」遂命中書陳便宜事 行之。
至治二年二月乙卯,西僧亦思剌蠻展普疾,詔為「釋 大辟囚一人,笞罪二十人。」秋七月戊午,曲赦金城縣 囚徒。
按:《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至治三年四月,釋大辟及杖罪。八月,泰定帝即位,大 赦。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四月「甲戌。敕都功德使 闊兒魯至京師,釋囚大辟三十一人。杖五十七以上 者六十九人,放籠禽十萬。令有司償其值」 按《泰定 帝本紀》,至治三年八月癸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泰定帝泰定元年五月甲辰赦上都囚罪笞以下者十月丁未釋笞四十七以下囚及輕罪流人十二月乙亥太白經天曲赦重囚三十八人以為三宮祈福
[编辑]泰定二年閏正月壬子朔,詔赦天下。
泰定三年十一月庚寅,赦天下。己亥,命帝師修佛事, 釋重囚三人。
泰定四年。閏九月壬申。以災變赦天下按以上俱《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致和元年二月改元釋疑獄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紀》:「致和元年二月庚申,詔天下改 元致和,疑獄繫三歲不決者,咸釋之。」
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即位大赦十二月赦天下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紀》:「致和元年九月壬申,帝即位於大 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大赦。詔曰:『洪惟我太祖皇帝, 混一海宇,爰立定制,以一統緒,宗親各受分地,勿敢 妄生覬覦,此不易乙成規,萬世所共守者也。世祖之 後,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以公天下之心以次相傳,宗 王貴戚,咸遵祖訓,至於晉邸,具有盟書,願守藩服,而 與賊臣鐵失、也先帖木兒等潛通陰謀,冒干寶位,使 英宗不幸,罹於大故。朕兄弟播越南北,備歷艱險,臨 御之事,豈獲與聞?朕以叔父之故,順承惟謹。於今六 年,災異迭見,權臣倒剌沙、烏伯都剌等專權自用,疏 遠勳舊,廢棄忠良,變亂祖宗法度,空府庫以私其黨 類,大行上賓,利於立幼,顯握國柄,用成其姦。宗王大 臣,以宗社之重,統緒之正,協謀推戴,屬於眇躬。朕以 菲德,宜俟大兄固讓再三。宗戚將相,百僚耆老,以為 神器不可以久虛,天下不可以無主。周王遼隔朔漠, 民庶遑遑,已及三月,誠懇迫切,朕故從其請。謹俟大 兄之至,以遂固讓之心。已於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 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其以致和元年為天曆元年,可 大赦天下。自九月十三日昧爽已前,除謀殺祖父母、 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人,但犯強盜印造 偽鈔不赦外,其餘罪無輕重,咸赦除之。於戲!朕豈有 意於天下哉!重念祖宗開創之艱,恐隳大業,是以勉 徇輿情。尚賴中外文武臣僚,協心相予,輯寧億兆,以 成治功。咨爾多方,體予至意』。」十二月庚子,赦天下。 天曆二年八月,大赦天下。
按《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八月庚寅,明宗崩。己亥, 帝復即位於上都大安閣,大赦天下。詔曰:『朕惟昔上 天啟我太祖皇帝肇造帝業,列聖相承。世祖皇帝既 大一統,即建儲貳,而我裕皇天不假年,成宗入繼,纔 十餘載。我皇考武宗歸膺大寶,克享天心,志存不私, 以仁廟居東宮,遂嗣宸極。甫及英皇,降割我家晉邸, 違盟搆逆,據有神器,天示譴告,竟殞厥身。於是宗戚 舊臣,協謀以舉義,正名以討罪,揆諸統緒,屬在眇躬。 朕興念大兄,播遷朔漠,以賢以長,曆數宜歸』。」力拒群 言,至於再四,乃曰:「艱難之際,天位久虛,則眾志弗固, 恐隳大業。朕雖從請,而臨御秉初,志之不移。」是以固 讓之詔始頒,奉迎之使已遣。尋命阿「剌忒納失里、燕 鐵木兒奉皇帝寶璽,遠迓於途。受寶即位之日,即遣 使授朕皇太子寶。朕幸釋重負,實獲素心」,乃率臣民 北迎大駕。而先皇帝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道里遼遠。 自春徂秋,懷艱阻於歷年,望都邑而增慨。徒御弗慎, 屢爽節宣。信使往來,相望於道路,彼此思見,交切於 衷懷。八月一日,大駕「次王忽察都。朕欣瞻對之有期, 獨兼程而先進。相見之頃,悲喜交集,何數日之間,而 宮車弗駕?國家多難,遽至於斯,念之痛心,以夜繼旦。 諸王大臣以為祖宗基業之隆,先帝付託之重,天命 所在,誠不可違,請即正位,以安九有。朕以先皇帝奄 棄方新,摧怛何忍,銜哀辭對」固請彌堅。執誼伏闕者 三日,「皆宗社大計,乃以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於上 都,可大赦天下。自天曆二年八月十五日昧爽以前, 罪無輕重,咸赦除之。」於戲!戡定之餘,莫急乎與民休 息;丕變之道,莫大乎使民知義。亦惟爾中外大小之 臣,各究乃心,以稱朕意。
至順元年十二月戊午以十月郊祀禮成帝御大明殿受文武百官朝賀大赦天下
[编辑]至順二年八月丙辰,以星變,令群臣議赦。
按:以上俱《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至順三年四月,釋囚。十月,大赦。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三年夏四月「戊午,以作佛事 祈福,釋御史臺所囚定興劉縣尹及刑部囚二十六 人」 按《寧宗本紀》,至順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十月 庚子,帝即位於大明殿,大赦天下。詔曰:『洪惟太祖皇 帝啟闢疆宇,世祖皇帝統一萬方,列聖相承,法度明 著。我曲律皇帝入纂大統,修舉庶政,動合成法,授天 寶位于普顏篤皇帝,以及格堅皇帝』。」曆數之歸,實當 在我忽都篤皇帝、扎牙篤皇帝。而各播越遼遠時,則 有若燕鐵木兒,建義效忠,戢平內難,以定邦國,協恭 推戴扎牙篤皇帝。登極之始,即以讓兄之詔明告天 下,隨奉璽綬,遠迓忽都篤皇帝。朔方言還,奄棄臣庶, 扎牙篤皇帝荐正宸極,仁義之至,視民如傷,恩澤旁 被,無間遠邇。顧育眇躬,尢篤慈愛。賓天之日,皇后傳 顧命於太師太平王右丞相答剌罕燕帖木兒、太保 浚寧王知樞密院事伯顏等,謂聖體彌留,益推固讓 之初志,以宗社之重,屬諸大兄忽都篤皇帝之世嫡。 乃遣使召諸王宗親,以十月一日來會於大都,與宗 王大臣同奉遺詔。揆諸「成憲,宜御神器,以至順三年十月初四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可大赦天下。自至 順三年十月初四日昧爽以前,除謀反大逆,謀殺祖 父母、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人,但犯強盜、 印造偽鈔、蠱毒魘魅犯上者不赦外,其除一切罪犯, 咸赦除之。大都、上都、興和三路差稅免三年,腹裡差 發並其餘諸郡不納差發去處稅糧,十分為率免二 分;江淮以南夏稅亦免二分。土木工役,除倉庫必合 修理外,毋復刱造,以紓民力。民間在前應有逋欠差 稅課程,盡行蠲免。監察御史、肅政廉訪司官并內外 三品以上正官,歲舉才堪守令者一人,申達省部,先 行錄用。如果稱職舉官,優加旌擢。一任之內或犯贓 私者,量其輕重黜罰。其不該原免重囚,淹禁三年以 上,疑不能決者,申達省部,詳讞釋放。學校農桑,孝義 貞節科舉取士,國學貢試,並依舊制。廣海雲南梗化 之民,詔書到日,限六十日內出官,與免本罪,許以自 新。」於戲!肆予沖人,託於臣民之上,任大守重,若涉淵 冰。尚賴宗王大臣,百司庶府,「交修乃職,思盡厥忠。嘉 與億兆之民共保承平之治。咨爾多方,體予至意。」
順帝元統元年六月即位大赦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至順四年六月己巳,帝即位於上 都,詔曰:『洪惟我太祖皇帝受命於天,肇造區夏。世祖 皇帝奄有四海,治功大備,列聖相傳,丕承前烈。我皇 祖武宗皇帝入纂大統,及致和之季,皇考明宗皇帝 遠居沙漠,扎牙篤皇帝戡定內難,讓以天下。我皇考 賓天扎牙篤皇帝復正宸極,治化方隆,奄棄臣庶。今』」 皇太后召大臣燕鐵木兒、伯顏等曰:「昔者闊徹、脫脫 木兒、只兒哈郎等謀逆,以明宗太子為名。又先為八 不沙,始以妬忌,妄搆誣言,疏離骨肉。逆臣等既正其 罪,太子遂遷於外。扎牙篤皇帝後知其妄,尋至大漸。 《顧命》有曰:『朕之大位,其以朕兄子繼之』。」時以朕遠征 南服,以朕弟懿璘只班登大位,以安「百姓,乃遽至大 故,皇太后體承扎牙篤皇帝遺意,以武宗皇帝之元 孫,明宗皇帝之世嫡,以賢以長,在予一人,遣使迎還, 徵集宗室諸王來會,合辭推戴。今奉皇太后勉進之 篤,宗親大臣懇請之至,以至順四年六月初八日,即 皇帝位於上都。」於戲!惟天惟祖宗,全付予有家,慄慄 危懼,若涉淵冰,罔知攸濟。尚賴宗親臣鄰,交修不逮, 以底隆平。其赦天下。
元統二年八月,大赦,十月,上皇太后尊號,大赦 按《元史順帝本紀》:元統二年八月辛未,赦天下。冬十 月己卯,奉玉冊玉寶,上皇太后尊號曰贊天開聖仁 壽徽懿昭宣皇太后。詔曰:「朕登大寶,君臨萬方,永惟 大母擁佑之勤,神器奠安,海宇寧謐,實慈訓之致然 也。爰協眾議,再舉徽稱。而皇太后以文宗皇帝未祔 於廟,至誠謙抑,弗賜俞允。今告祔禮成,亦既閱歲,始 徇所請,乃以吉日奉上尊號,思與普天,同茲大慶。其 赦天下,免今年民租之半,內外官四品以下減一資。」
至元元年七月赦天下九月赦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元年七月「戊申,詔曰:『曩者文 宗皇帝以燕鐵木兒嘗有勞伐,父子兄弟顯列朝廷, 而輒造事釁,出朕遠方。文皇尋悟其妄,有旨傳次於 予。燕鐵木兒貪利幼弱,復立朕弟懿璘質班,不幸崩 殂。今丞相伯顏追奉遺詔,迎朕於南,既至大都,燕鐵 木兒猶懷兩端。遷延數月,天殞厥躬。伯顏等同時翊 戴,乃正宸極。後撒敦答里唐其勢相襲用事,交通宗 王晃火帖木兒,圖危社稷。阿察赤亦嘗與謀,賴伯顏 等以次掩捕,明正其罪。元兇搆難,貽我太皇后震驚, 朕用兢惕。永惟皇太后後其所生之子,一以至公為 心,親挈大寶,畀予兄弟,跡其定策兩朝,功德隆盛,近 古罕比。雖嘗奉上尊號,揆之朕心,猶為未盡,已命大 臣特議加禮。伯顏為武宗,捍禦北邊,翊戴文皇,茲又 克清大憝,明飭國憲,爰賜『答剌罕』之號,至於子孫,世 世永賴,可赦天下』。」九月丙戌,赦。
至元四年春正月丙申,以「地震」赦天下。
至元六年三月丙辰,「赦漳、潮二州民為李志甫、劉虎 仔脅從之罪,褒贈軍將死事者。」
至正三年十月己未以郊事禮成詔大赦天下
[编辑]至正六年閏十月乙亥,詔「赦天下,免差稅三分,水旱 之地全免。」
至正九年七月辛巳,詔赦湖廣猺賊詿誤者。
按:以上俱《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十年四月,赦天下。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年四月丁酉,赦天下。其略 曰:「朕纂承洪業,撫臨萬邦,夙夜勵精,靡遑暇逸。比緣 倚注失當,治理乖方,是用圖任一相,俾贊萬幾。爰命 脫脫為中書右丞相,統正百官,允釐庶績,曾未期月, 百度具舉,中外協望,朕甚嘉焉。尚慮軍國之重,民物 之繁,政令有未孚,生意有未遂,可赦天下。」
至正十二年正月丙寅,以河復故道,大赦天下。二月 戊子,詔「徐州內外群聚之眾,限二十日,不分首從,並 與赦原至正十三年六月甲辰,以立皇太子,詔天下,大赦。 至正十五年十二月乙亥,以天下兵起,下詔罪己,大 赦天下。
至正十七年二月癸丑,以征河南許、亳、太康、嵩、汝大 捷,詔赦天下。
至正二十一年春正月癸丑朔,詔赦天下。
至正二十三年三月丙午,大赦天下。
至正二十五年七月丙戌,遣使函孛羅帖木兒首往 冀寧,召皇太子還京師,大赦天下。
按:以上俱《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