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6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六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錄
天地祀典部彙考十六
皇清一〈總一則 崇德一則 順治六則〉
禮儀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天地祀典部彙考十六
[编辑]皇清
[编辑]《大清會典》。
國初自崇德元年肇祀
郊壇。順治元年定、每歲冬至祀
《天》《於》
圜丘、夏至祀
《地於》。
方澤。十四年行「祈穀禮。」其後禮樂儀節漸加詳備。
崇德元年
[编辑]《大清會典》。「崇德元年四月,肇祀」
天於南郊。〈在德盛門外圓壇九層〉
順治元年
[编辑]《大清會典》:「順治元年,定每歲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在正陽門外五里其制三成〉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雲、雨、風、雷為四從壇配享。
又定:「每歲夏至大祀」 :
《地於》。
方澤。〈在安定門外北郊其制二成〉以。
五嶽
五鎮
四海
四瀆、為「四從壇」 配享
又定:「每年正月上辛日祭。」
上帝、於
大享殿、行祈穀禮。
順治四年
《大清會典》:「順治四年,定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上親詣行禮。
一前期五日、禮部奏請遣官視牲。
一前期三日、太常寺官捧齋戒牌銅人送至
端門。禮部堂官具朝服送至
太和殿、設於丹陛中間案上
一前期一日、禮部太常寺官奏請
皇上具禮服出宮。視祝版玉帛香、上香行禮。
一正祭日早、禮部堂官、太常寺堂官、先至
皇穹宇、於
上帝位前。
從位前各上香。一跪三叩頭。捧各
神牌奉安龍亭內。俱一跪三叩頭。校尉舁亭至壇前階
下禮部堂官一跪三叩頭、捧
上帝神牌,由中階上奉安第一成壇上正中,一跪三叩。
頭退太常寺堂官於
從位亭前、一跪三叩頭。捧各
神牌、由左右階上、奉安第二成壇上
大明
星辰在左
夜明
「雲雨風雷在右。」 一跪三叩頭,退。
一正祭日早先於各
神位前、陳設供物。設胙牛於壇下黃棚內。設燔牛於燎
爐上爐內安香
一正祭日早、陪祀各官先赴壇進
昭亨左右門、於櫺星門外階下兩旁排班立。《王貝》
勒等在
午門內齊集候
駕不陪祀各官俱在
天安門外橋南、兩旁排立候送。是日、鹵簿儀仗大
駕全設
上出宮、乘輦。
午門鳴鐘不作樂。王貝勒等隨後赴壇。
駕至昭亨門外降輦。贊引官對引官導
上進左門、於櫺星門外黃幄內、更衣盥洗畢。導 上進櫺星左門。王貝勒貝子、公俱隨入。
上至二成黃幄內立。王等在三成階上立。貝勒貝子
公等在三成階下立。分獻官進櫺星西門、在公後立。文武各官在櫺星門外分翼排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贊引官奏「就位。」
上詣拜位正中、北向立。典儀唱「燔柴迎。」
帝神。協律郎唱「舉迎神樂奏《始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
陞壇
「上詣第一成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於
上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舉柱香上爐內,又三上塊香,興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分獻官亦於各神位前上香。奏《跪叩》。
興。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典儀》
唱「奠玉帛。」 協律郎唱「舉奠玉帛。」 樂奏《景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第一成。
上帝位前立。奏「跪。」
上跪、奏「奠玉帛。」捧玉帛官跪進玉帛於
上右。
上受玉帛、拱舉授左旁。接玉帛官跪受奠案。上興。奏
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進俎。」贊引官導
上轉立拜位東旁。禮部官捧牲由中階進。陳設畢。協
律郎唱「舉進俎。」 樂奏《咸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第一成。
上帝位前立。贊引官奏跪。奏「進俎。」
上跪。進俎畢。興。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初獻禮。」協律郎唱「舉初獻。」
樂奏《壽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第一成。
上帝位前立。分獻官於各神位前立。奏跪。
上跪。奏「獻爵。」捧爵官跪進爵於
上右。
上受爵、拱獻授左旁。接爵官跪受供案上。興。分獻官
於各神位前跪。獻爵。贊引官奏「詣讀祝位。」
上詣讀祝位立。樂止。奏跪。
上跪。王以下各官俱跪。分獻官於各神位前跪。贊讀
祝讀祝官詣讀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版跪。讀畢。仍捧祝版奉安案上、一跪三叩頭退。樂作。贊引官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及分獻官俱隨行禮
奏復位
上復位立。分獻官各退至臺階下立。樂止。典儀唱「行」
亞獻禮。協律郎唱舉亞獻樂。奏《嘉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第一成。
上帝位前獻爵如初獻儀,不讀祝。獻畢。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協律郎唱「舉終獻。」
樂奏《雍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第一成。
上帝位前獻爵如亞獻儀。獻畢。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賜福胙。」贊引官奏「詣飲福位。」 上就位立。奏跪。
上跪。奏「飲福酒。」捧爵官跪進酒於
上右。
上受爵、恭飲、授左旁。接爵官奏「受胙。」捧胙官進胙於 上右。
上受胙。拱舉授左旁。接胙官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等各官不隨叩奏復位。
「上復位。立。奏行謝福胙禮。」奏「跪叩、興。」傳贊官贊眾官
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典儀》
唱徹饌。協律郎唱舉徹饌。樂奏《熙平之章》。樂作。禮部堂官詣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玉退。樂止。典儀唱送。
帝神。協律郎唱舉「送神樂奏《太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
跪叩、興。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樂止。
典儀唱「捧祝帛供物恭送燎爐。」 贊引官導
上轉立拜位東旁。捧祝帛香饌等官各詣位前一跪。
三叩頭。次第捧起、送至燎爐。典儀唱「望燎。」 協律郎唱「舉望燎。」 樂奏《安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詣望燎位。」
上詣望燎位立。祝帛焚半。贊引官奏禮畢。贊引官對
引官導
「上由櫺星左門出、至更衣幄次。眾官兩旁排立。候 駕出昭亨左門」、眾官各散
上陞輦回宮。設鹵簿儀仗。大駕作樂、至
天安門外橋南。不陪祀各官排班候迎王等隨
上進
午門候
上還宮。各退
一正祭日
上詣壇時。太常寺官至
太和殿、於齋戒牌銅人案前、一跪三叩頭、捧起排
御仗一對。送太常寺庫收貯
一祭畢禮部堂官詣
上帝位前、「一跪三叩頭。」捧起神牌、奉安龍亭內、「一跪三」
叩頭太常寺堂官詣
從位前、各一跪三叩頭。捧起神牌、奉安龍亭內、各
一跪三叩頭。校尉舁亭依次至。
皇穹宇各官於亭前各一跪三叩頭、捧起奉安各 神座上香、一跪三叩頭、退。
順治五年
《大清會典》:「順治五年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
上親詣行禮。
一前期五日、遣大臣一員視牲。
一前期四日、遣大臣四員祭告
《天地》、
宗廟、
社稷、
一前期三日、禮部太常寺官、進齋戒牌銅人如常儀
一「前期二日。遣禮部堂官一員省牲。」
一前期一日、內院官捧祝版、禮部太常寺官捧玉帛香、至
武英殿奏請
皇上陞殿、視祝版玉帛香、行禮如常儀。
一正祭日早、禮部太常寺堂官、詣
皇穹宇、恭請各神位至壇、奉安各神座如常儀。
一正祭日
上詣壇行禮。俱與四年同。於
上帝位前、上香如常儀。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香案前上香。其儀與
上帝位前同。次獻帛進胙。行初獻亞獻終獻禮。 上詣
上帝位前、隨詣
太祖位前行禮。俱與
上帝位前同。
順治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封
肇祖。
興祖陵山為「啟運山。」
景祖。
顯祖陵山為「積慶山。」
太祖陵山為「天柱山。」
太宗陵山為「隆業山。」附四從壇配享
順治十四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四年
《諭南郊祀》。
天禮宜嚴重。祀前五日、朕親詣視牲。祀前一日、朕親宿
齋宮。如遣官恭代、亦著詣壇齋宿視牲。永著為令
是年三月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行《奉安》。
神位禮。
一前期五日
上親詣犧牲所視牲。
一前期三日二日
上在內齋戒。前期一日。詣壇齋宿。王以下陪祀各官、
照常齋戒仍隨
駕赴壇齋宿。
一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天地》、
宗廟、
社稷如常儀。
一前期一日、禮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祿寺官、監宰牲如常儀
一正祭日早、鹵簿大駕全設
上禮服出宮、陞輦詣。恭製
神牌處降輦。至更衣幄次。更祭服。盥手畢、詣
太宗神位前、行一跪三叩頭禮、興。恭捧配享
神牌奉安龍亭內、行「一跪三叩頭禮、興、西向立。」校尉舉
亭。用黃傘一柄、御杖一對、前引。禮部堂官、兩旁導引至
圜丘壇下亭止。
上詣亭前、行一跪三叩頭禮、恭捧神牌奉安
上帝之右、「行一跪三叩頭」禮、畢。
上復詣拜位行禮。一應禮儀與冬至大祀同。
是年正月上辛日,復行祈穀禮。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
皇上親詣行禮。前期齋戒。視祝文。玉帛香、視牲省牲。
祭日行禮俱與冬至大祀同。惟不設
大明
夜明
星辰
雲雨風雷神位
三月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併
祈穀壇行《奉安》。
神位禮。
正祭日
上詣。「恭製」
神牌處行禮。奉
太宗配享
祈穀壇:
神牌捧入龍亭、至
大享門內停止。候
上行。
圜丘禮畢。隨詣
祈穀壇。自龍亭內親捧
太宗神牌奉安
上帝神牌之右。其致祭禮儀與正月上辛日同。
又十四年奉
《太祖》、
太宗配享
方澤行,《奉安》
神位禮。前期遣官祭告
《天地》、
宗廟、
社稷、正祭日、
上詣。「恭製」
神位處、行一跪三叩頭禮。奉請
《太祖》、
太宗配享
神位奉安龍亭。行「一跪三叩頭禮。」至
方澤壇下停止。
上詣
太祖神位前、行一跪三叩頭禮、恭捧
「神位奉安東配壇、行一跪三叩頭禮。」又詣
太宗神位前、行一跪三叩頭禮、恭捧
神位奉安西配壇、行一跪三叩頭禮畢。贊引官導 上復詣拜位行禮。一應禮儀、與夏至大祀同。
順治十七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七年四月,合祀。
天地、於
大享殿、
一前期二十日、遣官告祭。
大享殿、
一前期五日
上親詣犧牲所。視牲如常儀。
一前期三日、禮部太常寺官、進齋戒牌銅人如常儀
上在內致齋二日。詣壇齋宿一日。陪祀王以下各官。
照常齋戒仍隨
駕赴壇齋宿。
一前期二日、禮部太常寺具題、請遣分獻官十二員。讀祝官一員
一前期二日、遣禮部官省牲如常儀。
一祝文內閣撰發。禮部、用青紙糊版硃書。仍送內閣恭填
御名:
一前期一日、禮部太常寺官設黃案一於
太和殿正中奏請
皇上陞殿、視祝版玉帛香如常儀。
一前期一日、禮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祿寺官、俱朝服上香、監宰牲、併瘞毛血
一前期一日、遣官七員祭告
天壇:
地壇:
太廟、
朝日壇
夕月壇
太歲壇
歷代帝王廟供獻行禮無樂
一殿內安設
皇天上帝神牌正中左設,南向后土皇地祇神牌正中、右設,南向。
《太祖武皇帝》神牌、東設西向。
太宗文皇帝神牌西設,東向。
一殿外安設
大明神牌東一壇西向
夜明神牌西一壇,東向。
星辰神牌東二壇西向
雲雨風雷神牌西二壇,東向。
「五嶽啟運山神牌」 ,東三壇西向。
五鎮:天柱山、隆業山神牌西三壇,東向。
四海神牌東西壇西向
四瀆神牌西四壇、東向。
太歲神牌東五壇、西向。
《歷代帝王》神牌西五壇東向
「天下山川神牌」 東六壇西向
天下神祇神牌西六壇、東向。俱於幄次陳設
一殿內陳設供品
上帝正位前。〈與祈穀壇同〉
地祇正位前。〈與方澤壇同〉
太祖配位:
太宗配位前。〈俱與祈穀壇配位同〉
一殿外陳設供品
大明神位
夜明神位
星辰神位
雲雨風雷神位前:〈俱與圜丘從壇同。〉
五嶽啟運山神位
五鎮天柱山、隆業山神位:
四海神位
四瀆神位前。〈俱與方澤從壇同。〉
太歲神位前。〈與太歲壇同。〉
歷代帝王神位前:〈與歷代帝王廟同。〉
天下山川神位
天下神祇神位前:〈俱與「太歲壇同。」 〉
一正祭日早
上由齋宮入內壇西門、至鋪棕薦處降輿。太常寺贊
引官對引官導
上詣幄次、盥手更衣畢。
上入。
大享東旁門。鴻臚寺官引王以下、公以上、隨後入陪
祀文武各官於甎門西旁門入、排班立。贊引官導
上陞東階、入殿內拜位前立。王以下、公以上在階上
序立。各官在階下序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引進。贊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典儀唱「燔柴瘞毛血迎。」
帝神。協律郎唱舉迎
帝神。樂奏《元和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舉柱香上爐內。又三上塊香。贊引官導
上詣
皇地祇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於案右。贊引官奏
跪
上跪上香、如前儀。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上香、如前儀。贊引官導
上詣
太宗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於案右。贊引官奏「跪。」 上跪上香、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分獻官於各
神位前。上香畢。俱復位。樂止。贊引官奏「跪叩、興。」 傳
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樂作。」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陪祀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
畢。典儀唱「奠玉帛。」 協律郎唱「舉奠玉帛。」 樂奏《景和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
上帝位前立。捧玉帛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奠玉帛
上受玉帛、拱舉授捧玉帛官獻案上。贊引官導 上詣
皇地祇位前立。捧玉帛官跪於案右。贊引官奏「跪。」 上跪、奠玉帛如前儀。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位前立。捧帛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奠帛。」
上受帛。拱舉授捧帛官獻案上。贊引官導
上詣太宗位前立。捧帛官跪於案右。贊引官奏「跪。」
上跪奠帛如前儀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進俎。」贊引官導
上轉立拜位東旁。進俎官率廚役次第舉胙牛由中
路進至
上帝位前。
皇地祇位前。
太祖位前。
太宗位前陳設畢。各退
上復位立。協律郎唱舉進俎。樂奏《肅和之章》。樂作。贊
引官奏陞壇
上詣
上帝位前立。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進俎。」
上拱舉畢。贊引官導
上詣
皇地祇位前、進俎如前儀。導
上詣
太祖位前進俎。
太宗位前。進俎如前儀。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初獻禮。」協律郎唱「舉初獻。」
樂奏《壽和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
上帝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獻爵。」
上受爵。拱舉授捧爵官、供案上正中畢。贊引官導 上詣
皇地祇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右。贊引官奏跪。 上跪、獻爵如前儀。贊引官奏「詣讀祝位。」
上詣讀祝位前立。樂止。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
頭捧祝文至案左旁立。贊引官奏「跪。」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
上跪。王以下陪祀各官讀祝官俱跪。分獻官各就 神位前跪。贊引官贊讀祝、讀祝官讀畢、捧祝文至 上帝位前、跪安帛匣上三叩頭、退。贊引官奏「叩、興。」傳贊
官贊「眾官俱叩、興。樂作。」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獻爵。」
上受爵。拱舉授捧爵官、獻案上正中畢。贊引官導 上詣
太宗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右。贊引官奏跪。
上跪獻爵、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分獻官亦於各
「神位前。獻爵畢。復位立。樂止。武舞生引退。」 文舞生
引進典儀唱「行亞獻禮。」 協律郎唱「舉亞獻。」 樂奏《安和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
上帝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獻爵。」
上受爵。拱舉授捧爵官、獻案上左。贊引官導
上詣
皇地祇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右。贊引官奏跪。 上跪。獻爵於案上左、如前儀。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位前。
太宗位前獻爵俱如前儀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分獻官亦於各
神位前。獻爵畢。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 協
律郎唱「舉終獻樂奏《永和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上詣
上帝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獻爵。」
上受爵。拱舉授捧爵官、供於案上右。贊引官導 上詣
皇地祇位前立。捧爵官跪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獻爵於案上右如前儀。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位前。
太宗位前獻爵俱如前儀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分獻官亦於各
神位前。獻爵畢。復位立。樂止。〈文舞生引退。〉太常寺堂官:
唱「賜《福胙》。」 贊引官奏「詣受福胙位。」
上就受福胙位立。光祿寺官二員捧福胙向
正位前。左旁拱舉跪於
上右。接福胙官二員跪於
上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飲福酒。」
上受爵。拱舉授接爵官。奏「受胙上受胙、拱舉授接胙官。俱退。贊引官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各官俱不叩〉奏「復位。」
上復位立。贊引官奏「跪、叩、興。」〈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典
儀唱徹饌。協律郎唱舉徹饌樂。奏《協和之章》。樂作。捧玉官至。
上帝位前。
皇地祇位前、各一跪三叩頭。請玉退。樂止。典儀唱「送 帝神。」協律郎唱「舉送」
帝神。樂奏《泰和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跪叩興。〈傳贊官贊眾官俱跪
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畢、樂
止。典儀唱「捧祝帛饌香、恭詣燎瘞位。」
上轉立拜位東旁。捧祝帛官各詣位前、一跪三叩頭。
捧舉祝帛、捧饌香官跪捧饌香。〈不叩。〉次第詣燎瘞位。
上復位立。典儀唱「望燎瘞。」協律郎唱「舉望燎瘞。」樂奏。
《清和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詣望燎瘞位。導
上詣望燎瘞位立。贊引官奏「禮畢。」樂止。導
上由大享東旁門出。
陞輿鹵簿。大駕全設。作樂回宮。王以下、公以上、俱
隨後回各官俱退
一祭畢、禮部太常寺官、請各
神牌送至
皇乾殿安設。上香跪叩如常儀。
一祭日、太常寺官徹齋戒牌銅人送庫收貯如常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