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4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四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四十三卷目錄
帶佩部紀事
禮儀典第三百四十三卷
帶佩部紀事
[编辑]《穆天子傳》:「七萃之士。」〈闕〉天子曰:「後世所望,無失天常。 農工既得,男女衣食,百姓珤富,官人執事,故天有峕 民。」〈闕〉氏響。〈闕〉「何謀於樂,何意之忘?與民共利,世以為 常也。」天子嘉之,賜以《左佩華》也,乃再拜頓首。〈注〉《玉華 之佩》,佩之精也。
《禮記·檀弓》: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 後者,曰:「沐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 曰:「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 祁子兆,衛人以龜為有知也。
《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 予之。」〈注〉鞶帶而以鏡為飾也。
《墨子》:「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裳, 韋以為帶。」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 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之以禮。不然,鄭國將敗。」 昭公元年,季武子伐莒,取鄆。莒人告於會。楚告於晉 曰:「尋盟未退,而魯伐莒,瀆齊盟,請戮其使。」樂桓子相 趙文子,欲求貨於叔孫,而為之請,使請帶焉。弗與,梁 其踁,曰:「貨以藩身,子何愛焉?」叔孫曰:「諸侯之會,衛社 稷也。我以貨免,魯必受師,是禍之也。何衛之為?人之 有牆,以蔽惡也。牆之隙壞,誰之咎也?衛而惡之,吾又 甚焉。雖怨季孫,魯國何罪?叔出季處,有自來矣。吾又 誰怨?然鮒也賄。」弗與,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與之,曰: 「帶其褊矣。」趙孟聞之,曰:「臨患不忘國,忠也;思難不越 官,信也;圖國忘死,貞也。謀主三者,義也。有是四者,又 可戮乎?」乃請諸楚。
定公三年,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 裘於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 欲之,弗與。三年止之。蔡人固請,而獻佩於子常。子常 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明 日,禮不畢,將死,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沈,曰:「余所有濟 漢而南者,有若大川。」
哀公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佩玉 繠兮,余無所繫之。」
《韓子》:叔孫相魯,貴而主斷。其所愛者曰豎牛,亦擅用 叔孫之令。叔孫有子曰壬,豎牛妒而欲殺之,因與壬 遊於魯君所。魯君賜之玉環,壬拜而受之,而不敢佩, 使豎牛請之叔孫,豎牛欺之曰:「吾已為爾請之矣,使 爾佩之。」壬因佩之。豎牛因謂叔孫:「何不見壬於君乎?」 叔孫曰:「孺子何足見也?」豎牛曰:「壬固已數見於君矣, 君賜之玉環,壬已佩之矣。」叔孫召壬見之,而果佩之, 叔孫怒而殺之。
《國語》: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問 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為 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為寶。」
《說苑》:經侯往適魏,太子左帶羽玉具劍,右帶環珮,左 光照右,右光照左。坐有頃,太子不視也,又不問也。經 侯曰:「魏國亦有寶乎?」太子曰:「有。」經侯曰:「其寶何如?」太 子曰:「主信臣忠,百姓上戴,此魏之寶也。」經侯曰:「吾所 問者,非是之謂也。」乃問其器而已。太子曰:「有徒師沼 治魏而市無預賈,郄辛治陽而道不拾遺,芒卯在朝」 而四鄰賢士無不相因而見此三大夫乃魏國之大 寶,於是經侯默然不應,左解玉具,右解環珮,委之坐, 愆然而起,默然不謝,趨而出,上車驅去。魏太子使騎 操劍佩,逐與經侯,使告經侯曰:「吾無德,所寶不能為 珠玉所守。此寒不可衣,饑不可食,無為遺我賊!」於是 經侯杜門不出而死。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珮,至流水之上。大夫 莊辛見而悅之。
《戰國策》:田單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 能下也。」田單乃問仲連,仲連曰:「將軍東有夜邑之奉, 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 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狄也。」
《淮南子》:趙武靈王貝帶鵔𪇘而朝,趙國化之。 《拾遺記》:漢太上皇微時佩一刀,長三尺,上有銘,其字 難識,疑是殷高宗伐鬼方之時所作也。上皇遊酆沛 山中,寓居窮谷裡,有人歐冶鑄,上皇息其傍,問曰:「此 鑄何器?」工者笑而答曰:「為天子鑄劍,慎勿泄言。」上皇 謂為戲言而無疑色。工人曰:「今所鑄鐵,鋼礪難成,若得公腰間佩刀,雜而治之,即成神器,可以剋定天下, 星精為輔佐,以殲三猾。木衰火盛,此為異兆也。」上皇 曰:「余此物名為匕首,其利難儔。水斷蛟龍,陸斬虎兕, 魑魅魍魎,莫能逢之。斫玉鐫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 不得此匕首以和鑄,雖歐冶專精,越砥斂鍔,終為鄙 器。」上皇即解匕首,投於鑪中。俄而煙焰衝天,日為之 晝晦。及乎劍成,殺三牲以釁祭之。鑄工問上皇何時 得此匕首,上皇云:「秦昭襄王時,余行逢一野人,於陌 上授余,云是殷時靈物,世世相傳,上有古字,記其年 月。」及成劍,工人視之,其銘尚存,葉前疑也。工人即持 劍授上皇,上皇以賜高祖,高祖佩於身,以殲三猾。及 天下已定,呂后藏於寶庫中,守藏者見白氣如雲出 於戶外,狀如龍蛇。呂后改庫名曰「靈金藏。」及諸呂擅 權,白氣亦滅。及惠帝即位,以此庫貯禁兵器,名曰「靈 金內府」也。
《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見項王,至鴻門謝項王,留沛公 與飲。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 默然不應。」
《楚漢春秋》:北郭先生獻帶於淮陰侯曰:「牛為人任用 力盡猶不置其革。」
《史記匈奴列傳》:「孝文前六年,遺匈奴黃金飾具帶一, 黃金犀紕一。」
《漢書龔遂傳》:「遂為渤海太守,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 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如帶牛佩犢?」
《雋不疑傳》:「不疑為郡文學,名聞州郡。暴勝之為直指 使者,素聞不疑賢,至渤海遣吏請與相見。不疑冠進 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勝 之開閤延請。」
《洞冥記》:「帝所幸宮人名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 勝蘭,不欲衣纓拂之,恐體痕也。麗娟以琥珀為佩,置 衣裾裡,不使人知,乃言骨節自鳴,相與為神怪也。」 《西京雜記》:「宣帝被收繫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 采婉轉絲繩繫身毒國寶鏡一枚,大如八銖錢。舊傳 此鏡照見妖魅,得佩之者為天神所福,故宣帝從危 獲濟。」
《後漢書南匈奴傳》:「光武三十一年,單于比弟左賢王 莫立,帝遣使者遺冠幘、絳單衣三襲,童子佩刀、緄帶 各一。」
《拾遺記》:魏明帝即位二年,昆明國貢嗽金鳥。帝得此 鳥,畜於靈禽之園,飴以真珠,飲以龜腦。鳥常吐金屑 如粟,鑄之可以為器。此鳥畏霜雪,乃起小屋處之,曰 辟寒。宮人爭以鳥吐之金用飾釵珮,謂之辟寒金。故 宮人相嘲曰:「不用辟寒金,那得帝王心。」
《魏略》:「漢陽嘉三年,疏勒王獻海西青石金帶各一。」 《東觀漢記》:「鄭遵破匈奴,上賜金剛鮮卑緄帶一具,金 銀帶各一。」
《三國魏志武帝本紀》〈注〉《曹瞞傳》:「太祖為人佻易,無威 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 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
《三國典略》:文帝賜劉楨廓落帶,其後師死,欲借取為 殉,因與楨書曰:「夫物因人而貴,故在賤者之所,不御 至尊之側。今雖取之,勿嫌其不反也。」楨答曰:「荊山之 璞,耀元后之寶;隨侯之珠,燭眾女之妍;南垠之金,登 窈窕之首;鼲鼯之尾,綴侍臣之幘。此皆伏朽壤之下, 潛汙泥之中,而揚光千載之上,發采疇昔之外。」楨所 帶無他妙飾,若實殊異,尚可納也。
《魏略》:「文帝時,西域來獻紫珠腰帶。」
《吳時外國傳》:大秦國皆著鉤絡帶,扶南人悉著絡帶。 《晉書王祥傳》:「祥弟覽。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 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 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強之乃受。祥臨薨,以 刀授覽曰:『汝後必興,足稱此刀。覽後奕世多賢才,興 於江左矣』。」
《傅元傳》:「元天性峻急,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 簪帶,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羊祜傳》:「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出鎮南夏。在軍常輕 裘緩帶,身不被甲。」
《拾遺記》:石季倫愛婢名翔風,以文辭擅愛。崇常擇美 容姿相類者十人,裝飾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視不相 分別,常侍於側,使翔風調玉以付工人,為倒龍之珮, 縈金為鳳冠之釵,言刻玉為倒龍之勢,鑄金釵象鳳 凰之冠,結袖繞楹而舞,晝夜相接,謂之「恆舞。」欲有所 召,不呼姓名,悉聽佩聲,視釵色。玉聲輕者居前,金色 艷者居後,以為行次而進。
《晉書顏含傳》:「含少有操行,兄沒,嫂樊氏因疾失明。含 每日嘗省藥饌,察問息耗,必簪履束帶。」
《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居會稽。太守劉柳聞 其名,請與談議。道韞乃簪髻素褥,坐於帳中。柳束修 整帶,造於別榻。」
《王徽之傳》:「徽之性卓犖不羈,為大司馬桓溫參軍,蓬 首散帶,不綜府事《陶潛傳》:「潛為彭澤令,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 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 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石季龍載記》:「季龍常以女騎一千為鹵簿,皆著紫綸 巾、熟錦褲、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遊於戲馬觀。」 《鄴中記》:「石虎皇后女騎,腰中著金鐶參鏤帶。」
《南齊書張融傳》:融形貌短醜,精神清澈。王敬則見融 革帶垂寬,殆將至骼,謂之曰:「革帶太急。」融曰:「既非步 吏,急帶何為?」
《南史劉璡傳》:璡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璡,璡不答, 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瓛怪其久,璡曰:「向束帶未竟。」 其立操如此。
《徐君蒨傳》:「君蒨為梁湘東王鎮西諮議參軍,頗好聲 色,侍妾數十,皆佩金翠,曳羅綺,服玩悉以金銀。」 《梁書夏侯詳傳》:「先是,荊府城局參軍吉士瞻,役萬人, 浚仗庫防火池,得金革帶鉤,隱起雕鏤,甚精巧,篆文 曰:『錫爾金鉤,既公且侯』。士瞻,詳兄女婿也,女竊以與 詳。詳喜佩之,期歲而貴矣。」
《何點傳》:點遨遊人世,不簪不帶,時人號為「通隱。」兄求 亦隱居吳郡虎丘山。求卒,點菜食不飲酒,訖於三年, 腰帶減半。
《南史侯景傳》:「大寶元年,景召簡文幸西州。簡文至,景 等逆拜,景服紫紬褶,上加金帶。」
《陳書沈眾傳》:「眾性𠫤嗇,其自奉養甚薄。永定二年,兼 起部尚書,監起太極殿,以麻繩為帶,又㩦乾魚蔬菜 飯獨噉之,朝士共誚其所為。」
《北史侯莫陳崇傳》:崇兄順,大統四年,魏文帝東討,順 與太尉王盟、僕射周惠達等留鎮長安。時趙青雀反, 盟及惠達奉魏太子出次渭北,順於渭橋與賊戰,頻 破之。魏文帝還,執順手曰:「渭橋之戰,卿有殊力。」便解 所服金鏤玉梁帶賜之。
《周書韓果傳》:「果從襲竇泰於潼關,太祖依其規畫,軍 以勝返,賞以珠金帶一腰,帛二百匹。」
《達奚武傳》:「武性貪恡。其為大司寇也,在庫有萬釘金 帶,當時寶之,武因入庫,乃取以歸。主者白晉公護以 武勳,不彰其過,因而賜之。」時論深鄙焉。
《北史李穆傳》:大象二年,穆加太傅。及尉遲迥舉兵,穆 子士榮陰勸穆應之,穆弗聽曰:「周德既衰,愚智共悉, 天時若此,豈能違天!」乃遣使謁隋文帝,并上十三環 金帶,蓋天子之服也,以微申其意。
《隋書李德林傳》:「德林授上儀同,進爵為子。開皇元年, 敕令與太尉任國公于翼、高熲等同修律令,事訖奏 聞,別賜九環金帶一腰。」
《楊素傳》:「開皇十八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塞,以素為靈 州道行軍總管,出塞討之。素奮擊大破之,優詔褒揚, 賜縑二萬匹及萬釘寶帶。」
《何稠傳》:大業初,煬帝謂稠曰:「服章文物,闕略猶多,卿 可討閱圖籍,營造輿服羽儀。」稠參會今古,多所改創, 從省之服,初無佩綬。稠曰:「此乃晦朔小朝之服,安有 人臣謁帝而去印綬,兼無佩玉之節乎?」乃加獸頭小 綬,及佩一隻。
《唐書皇甫無逸傳》:「無逸遷右武衛將軍,帝幸江都,詔 居守洛陽。帝被弒,乃與段達、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 世充篡,棄母妻,斬關自歸。追騎及,無逸顧曰:『吾有死, 終不能同爾為逆』。解金帶投之地曰:『以與爾,無相困』。 騎爭下取,由是獲免。」
《張文瓘傳》:「文瓘字稚圭。幼孤,事母兄以孝友聞。貞觀 初,第明經,補并州參軍。時李勣為長史,嘗嘆曰:『稚圭, 今之管蕭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與屬僚二人皆餞, 勣贈二人以佩刀玉帶,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請,勣 曰:『子無為嫌,若某猶豫少決,故贈以刀,欲其果於斷。 某放誕少檢,故贈以帶,俾其守約束。若子才無施不』」 可焉用贈。
《突厥傳》:「統葉獲可汗來請昏,帝與群臣謀,乃許昏。」統 葉獲可汗喜,獻萬釘寶鈿金帶。
《杜如晦傳》:如晦薨,帝哭為慟。帝嘗賜元齡黃銀帶曰: 「如晦與公同輔,朕今獨見公。」泫然㳅淚曰:「世傳黃銀, 鬼神畏之。」更取金帶,遣元齡送其家。
《隋唐嘉話》:薛萬徹尚丹陽公主,太宗嘗謂人曰:「薛駙 馬村氣。」主羞之,不與同席。數月,帝聞而大笑,置酒召 對,握槊賭所佩刀子,佯為不勝,解刀以佩之。罷酒,主 悅甚。薛未及就馬,遽召同載而還,重之逾於舊 祕書少監崔行功。未得五品前,忽有鴝鵒銜一物入 其堂,置案上而去,乃魚袋,怏怏數日而加大夫。 裴知古自中宗、武后朝以知音直太常。嘗觀人迎婦, 聞婦佩玉聲,曰:「此婦不利姑。」是日姑有疾,竟死。其知 音皆此類。
《唐書崔元綜傳》:元綜,天授初,以鸞臺侍郎同鳳閤鸞 臺平章事,性恪慎,坐政事堂,束帶終日不休。《偃 天竺傳》:開元初,天竺丐名,詔賜懷德軍使者曰:「蕃夷 惟以袍帶為寵。」帝以錦袍、金革帶、魚袋并七事賜之《舊唐書崔神慶傳》:開元中,神慶子琳皆至大官,群從 數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家宴,組珮輝映,以一榻置 笏,重疊於其上。
《雜錄》:上以紫金帶賜岐王,蓋昔高宗破高麗所得。開 元中,高麗遣使來朝,宴內殿,因從容言於內臣曰:「本 國自亡此帶,歲荒民散,干戈屢起,幸在內帑一見足 矣。」上聞之,命封付其使。
《孔帖》:「唐元宗欲廢皇后王氏,后兄守之懼,為求厭勝。 浮屠明悟教祭北斗,取霹靂木刻天地文及帝諱佩 之。」
《唐書柳渾傳》: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玉工為帝作帶, 誤毀一銙,工不敢聞,私市它玉足之。及獻,帝識不類, 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詔京兆府論死。渾曰:「陛下 遽殺之則已,若委有司,須詳讞乃可。於法:誤傷乘輿 器服,罪當杖,請論如律。」由是工不死。
《蘇氏家語》:唐柳公綽有家法,諸子仲郢,皆束帶定省 於中門之外。公綽卒,事公權如父,每見未嘗不束帶。 為京兆尹時,遇公權必下馬端笏立,公權暮歸,必束 帶迎侍,公權屢以為言,仲郢終不以官達,少改 《樂善錄》:裴度屢黜場屋,有相者謂曰:「公形神稍異,若 不貴必餓死」公一日遊香山寺,見一婦人致緹。於 僧伽欄楯之上,祈禱良久,不取而去。公知其忘,追之 不及,待亦不至。公㩦以歸。遲明復往候之,其婦人果 來。公問其故,婦人曰:「父以罪被繫,昨告人得 玉帶 二、犀帶,以賂津要,不幸失去,不測之禍,父無所逃矣。」 公遂還其物。婦人願留半,公亦不受。後數年,相者見 之,大驚曰:「公陰德及物,前程萬里,非吾術之所能知」 也。
《唐書裴度傳》:度拜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入對延英 曰:「主憂臣辱,義在必死。賊未授首,臣無還期。」帝壯之, 為流涕。及行,御通化門臨遣,賜通天御帶。
《因話錄》:裴晉公平淮西後,憲宗賜玉帶一條,公臨薨 卻進,使門人作表,皆不如意。公令子弟執筆,口占狀 曰:「內府之珍,先朝所賜,既不敢將歸地下,又不合留 向人間,謹卻封進。」聞者歎其簡切而不亂。
《唐書楊元卿傳》:元卿慷慨有術略。吳少誠跋扈蔡州, 憲宗拜元卿岳王府司馬,與李愬議僑置蔡州,以元 卿為刺史,優納降附,壞賊黨與。蔡平,超拜左金吾衛 將軍。建言:「淮西多怪珍寶帶,往取必得。帝曰:『我討賊, 為人除害。賊平,我求得矣,焉用寶』?」止勿復言。長慶初, 鎮魏易帥,具道所以成敗事。穆宗久乃悟,賜白玉帶, 擢涇原渭節度使。
《憲宗懿安皇后傳》:穆宗嗣位,上尊號皇太后,凡朔望 三朝,帝率百官詣宮門為壽,或歲時慶問燕饗,後宮 戚里,內外命婦,車騎駢壅,環珮之聲滿宮。
《李愬傳》:愬徙昭義節度。長慶初,幽鎮亂,殺弘正。愬素 服令軍,又以玉帶寶劍遺牛元翼,曰:「鎮人逆天,公宜 用此夷之。」
《杜陽雜編》:「敬宗皇帝寶曆元年,南昌國獻夜明犀。其 狀類通天,夜則光明可照百步,覆繒千重,終不能掩 其輝煥。上命解為腰帶。每遊獵,夜則不施蠟炬,有如 晝日。」
《唐書李播傳》:「播自淮南還,獻玉帶十有三,遂得再相。」 《李靖傳》:「靖五代孫彥芳,太和中為鳳翔司錄參軍。家 故藏高祖、太宗賜靖詔書數函上之,一曰:『兵事節度 皆付公,吾不從中治也。一曰:『有晝夜視公疾,大老嫗 遣來,吾欲熟知公起居狀。皆太宗手墨,它大略如此。 文宗愛之不廢手。其舊物有佩筆,以木為管弢刻金』』」, 其上,別為環以限其間,筆尚可用也。靖破蕭銑時所 賜于闐玉帶十三胯,七方六刓,胯各附環,以金固之, 所以佩物者。又有火鑒、大觿、算囊等物,常佩於帶者, 天子悉留禁中。
《杜陽雜編》:「文宗朝,李訓講《周易》,頗協上意。時方盛夏, 遂命取水玉腰帶以賜之。」
《唐書封敖傳》:敖雅為李德裕所器,會昌初,召為翰林 學士。劉稹平,德裕以定策功進太尉。時敖草其制曰: 「謀皆予同,言不它惑。」德裕以能明,專任己以成功,謂 敖曰:「陸生恨文不迨意,如君此等語豈易得邪?」解所 賜玉帶以贈之。
《清異錄》:「武宗緣金丹示孽,中境躁亂,內侍童膺福希 旨,進脆玉絛,用錦作虛帶,以冰條裸腹繫之,心腑俱 涼,移時銷鎔,復別更替。」
《東觀奏記》:「馬植為相,與左軍中尉馬元贄有亢宗之 分。上初即位,元贄恩澤傾內臣,曾賜寶帶,內庫第一 者,元贄輒以遺植。一日便殿對,上睹植帶,認是賜元 贄者,詰之,植色變,不敢隱。翌日,罷為天平軍節度使。 行次華州,取植密吏董侔下御史獄,盡聞植交通之 狀,再貶常州刺史。」
《杜陽雜編》:「咸通十四年春,詔大德僧數百人,于鳳翔 法門寺迎佛骨。令京城及畿甸於路傍壘土為香剎, 又令小兒玉帶、金額、白腳呵唱於其間《朝野僉載》:「巧人張崇者,能作灰畫腰帶鉸具,每一胯 大如錢。灰畫燒之,見火即隱起,作龍魚鳥獸之形,莫 不悉備。」
《清異錄》:咸通後,士風尚於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 人參、木香如豆樣,時時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號 「近年佩。」
《五代史·東漢世家》:「劉旻以周廣順元年五月戊寅即 皇帝位於太原。契丹永康王兀欲聞旻自立,頗幸中 國多故,乃遣其貴臣述軋高勳以自愛黃騮、九龍、十 二稻、玉帶報聘。」
《吳越世家》:梁太祖即位,封鏐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 客有勸鏐拒梁命者,鏐笑曰:「吾豈失為孫仲謀邪!」遂 受之。太祖嘗問吳越進奏吏曰:「錢鏐平生有所好乎?」 吏曰:「好玉帶名馬。」太祖笑曰:「真英雄也。」乃以玉帶一 匣、打毬御馬十匹賜之。
《五代史?周本紀》:「乾祐元年,隱帝即位,拜郭威樞密使。 是歲三月,河中李守貞與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次 反,隱帝遣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討之,久皆無功。 乃加拜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西督諸將。威乃治 攻具,為期日,四面攻之,破其羅城,守貞與妻子自焚 死,思綰、景崇相次降。隱帝勞威以玉帶,加檢校太師」 兼侍中。威辭曰:「臣事先帝,見功臣多矣,未嘗以玉帶 賜之。」因言:「臣幸得率行伍,假漢威靈以破賊者,豈特 臣之功,皆將相之賢,有以安朝廷,撫內外,而饋餉以 時,故臣得以專事征伐。」隱帝以威為賢,於是悉召楊 邠、史弘肇、蘇逢吉、禹珪、竇貞固、王章等,皆賜以玉帶, 威乃受。
《萇從簡傳》:「從簡歷鎮忠武、武寧,許州富人有玉帶,欲 之而不可得,遣二卒夜入其家,殺而取之,卒踰垣隱 木間,見其夫婦相待如賓,二卒歎曰:『吾公欲奪其寶 而害斯人,吾必不免』。因躍出而告之,使其速以帶獻, 遂踰垣而去,不知其所之。」
《安重榮傳》:「重榮為成德軍節度使,既僭侈,以為金魚 袋不足貴,刻玉為魚佩之。」
《蘇逢吉傳》:「逢吉在中書,納貨賂,市權鬻官。鳳翔李永 吉初朝京師,逢吉以永吉故秦王從𥍓子,家世王侯, 當有奇貨,使人告永吉,許以一州,而求其先王玉帶。 永吉以無為解。逢吉乃使人市一玉帶,直數千緡貴, 永吉償之。」
《南唐近事》:「嚴續相公歌姬唐鎬給事通天犀帶,皆一 代之尢物也。唐有慕姬之色,嚴有欲帶之心。因雨夜 相第,有呼盧之會,唐適預焉。嚴命出妓解帶,較勝于 一擲,舉座屏氣,觀其得失。六骰數巡,唐彩大勝。唐乃 酌酒,命美人歌一曲,以別相君。宴罷,拉而偕去,相君 悵然遣之。」
《僧贊傳》載,江西鍾氏既滅,子匡範歸武肅,獻雲鶴通 天離水犀帶一,云「元宗御玩,遺在西門。」門客獻鍾,鍾 常寶之。武肅得帶,因登碧波亭,命與許彥方擊楫而 行,水開七尺許,至瑞石山岸,大為驚賞。
《九國志》:「海商有鬻犀帶者,直數百萬,晝夜有光,洞照 一室。楚馬希聲殺商而取之,逾月光遂滅。」
《楓窗小牘》:「藝祖受命元年秋,三佛齊來貢,時尚不知 皇宋受禪也。貢物有通天犀,中有形如龍擎一蓋,其 龍形騰上而尾少左向。」其文即宋字也。真主受命, 豈偶然哉。藝祖即以此犀為帶,每郊廟則繫之。 《談苑》錢俶進寶帶,太祖曰:「朕有三條帶,與此不同。」俶 請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條,惠民河一條,五丈河一條。」 俶大愧服。
《宋史西夏傳》:李彝興,宋初加太尉。建隆初,獻馬三百 匹。太祖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 幾何?」使言:「彝興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遂 遣使以帶賜之。
《侯陟傳》:「陟,淄州長山人,建隆二年,擢為左拾遺,四年 改淮南轉運使,賜緋衣黑銀帶。」
《王禹偁傳》:「禹偁知長洲縣,就改大理評事。同年生羅 處約時宰吳縣,日相與賦詠,人多傳誦。端拱初,太宗 聞其名,召試,擢右拾遺直史館,賜緋。故事,賜緋者給 塗銀帶,上特命以文犀帶寵之。」
《夢溪筆談》:丁晉公從車駕巡幸,禮成,有詔賜輔臣玉 帶。時輔臣八人,行在祗候庫止有七帶,尚衣有帶,謂 之「比玉」,價直數百萬。上欲以賜輔臣,以足其數,晉公 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諭有司,不 須發尚衣帶,自有小私帶,且可服之以謝,候還京別 賜可也。有司具以此聞,既各受賜,而晉公一帶僅如 指闊,上顧謂近侍曰:「丁謂帶與同列大殊,速求一帶 易之。」有司奏:「唯有尚衣御帶。」遂以賜之。其帶熙寧中 復歸內府。
《宋史李端懿傳》:「端懿七歲侍真宗東宮,尢所親愛,嘗 解方玉帶賜之。」
《錢氏世家》:惟濟拜封州刺史。真宗祀汾陰還,燕近臣
苑中,命惟濟射,一發中的。故事,「刺史射不解箭」,帝賜解之,且賜襲衣、金帶。《王旦傳》:「旦知制誥,仍兼脩撰判院事,面賜金紫。」牯 犀帶寵之,又令冠西閣。旦被服質素,家人欲以繒錦 飾氈席,不許。有貨玉帶者,弟以為佳,呈旦。旦命繫之, 曰:「還見佳否?」弟曰:「繫之安得自見?」旦曰:「自負重而使 觀者稱好,無乃勞乎?」亟還之。故所服止於賜帶。 《外戚傳》:曹佾封濟陽郡王,高麗獻玉帶,為秋蘆白鷺 紋,極精巧。後詔苑工以黃金倣其製為帶,賜佾生日 賚予如宰相親王,以示尊寵。
《王氏談錄》:公言李防給事有一金帶,唐之制,作撻尾 刻云:「龍朔某年紫宸殿宣賜鄭畋。」其制作與色澤尢 奇。防卒,其子不肖,妄以與人。臨淄公晏殊留守南都, 大會客伎,有金帶立其側者,公目之,覺異於常,引視 其刻,問所從來,曰:「李氏子所假。」公俛歎久之。
《春明退朝錄》:「趙文定罷參知政事,為兵部侍郎,真宗 賜以御仙花帶。」自後二府罷者,學士與散官通服此 帶。
《宋史寇準傳》:「準天聖元年徙衡州司馬。初,太宗嘗得 通天犀,命工為二帶,一以賜準。及是,準遣人取自洛 中。既至數日,沐浴具朝服束帶,北面再拜,呼左右趨 設臥具,就榻而卒。」
《輿服志》:仁宗天聖二年,翰林待詔、太子中舍人、同正 王文度,因勒碑賜紫章服。以舊佩銀魚,請佩金魚。仁 宗曰:「先朝不許伎術人輒佩魚,以別士類,不令混淆, 宜卻其請。」
《揮麈前錄李和文遺事》云:仁宗嘗服美玉帶,侍臣皆 注目。上還宮,謂內侍曰:「侍臣目帶不已,何耶?」對曰:「未 嘗見此奇異者。」上曰:「當以遺虜主。」左右皆曰:「此天下 至寶,賜外夷可惜。」上曰:「中國以人安為寶,此何足惜?」 臣下皆呼萬歲。
《清波雜志》:韓魏公領四路招討,駐延安,忽夜有㩦匕 首至臥內者,乃夏人所遣也。公語之:「汝取我首去。」其 人曰:「不忍得諫議金帶足矣。」明日公不治此事。俄有 守陴者以元帶來納,留之。或曰:「初不治此事為得體。」 卒受其帶,則墮姦人計中矣。公歎非所及。
《國老談苑》:劉溫叟方正守道,以名教為己任。幼孤,事 母以孝聞,其母甚賢。初為翰林學士,私庭拜母,即命 二婢箱擎公服金帶,置於階下,謂溫叟曰:「此汝父長 興中入翰林時所賜也。自先君子薨背以來,常懼家 門替墜,今汝能身致青雲,繼父之職,可服之無愧矣。」 因欷歔涕泣。溫叟伏地號慟,退就別寢,素衣蔬食,追 慕數日,然後服之,士大夫以為得禮。
《澠水燕談錄》:陳堯咨以龍圖閣待制換觀察使,自陳 臣本儒生,嘗少習俎豆,今荷聖恩易以武弁,願佩金 魚,以示優異。特詔從之。
《遯齋閑話》:佛印名了元,住金山寺。東坡入方丈,戲云: 「借和尚四大,用作禪床。」師曰:「山僧有一轉語,內翰言 下即答,當從所請,否則願留玉帶鎮山門。」東坡解帶 置几上,師云:「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內翰欲於何處坐?」 公擬議未即答,急呼侍者:「收玉帶,永鎮山門。」公笑而 與之,師取衲裙相報。
《文獻通考》:「宋神宗熙寧六年,收復熙河等州。帝御紫 宸殿,宰臣王安石率群臣稱賀,上遂解所服玉帶賜 焉。」
《聞見前錄》:王懿恪公拱辰與歐陽文忠公同年進士。 懿恪早貴,文忠自選入館職,謫夷陵,時懿恪已為知 制誥,後入翰林為學士,尋轉八座尚書。熙寧初,拜宣 徽使,歷遍藩府。元豐初,召還,赴院供職,出判北京。時 賜笏頭毬露、金帶佩魚,如兩府之所服者。懿恪以表 謝曰:「橫金三紀,未佩隨身之魚;賜帶萬釘,改觀在廷」 之目,蓋祖宗舊制,見任兩府,許笏頭毬露金帶佩魚, 前任者非得旨不許。尚書翰林學士於御仙花金帶 上佩魚者,元豐近制也,惟方團胯帶乃可佩魚。毬露 帶,方團胯也,故曰「近制也。」
《揮麈前錄》:熙寧八年四月,岐王顥、嘉王頵言:「蒙遣中 使賜臣方團、玉帶各一條,准閤門告報,著為朝儀,臣 等乞寶藏於家,不敢服用。」上命工琢玉帶以賜二王, 二王固辭,不聽,請加佩金魚以別嫌,詔并以玉魚賜 之。玉帶為朝儀始於此。
《甲申雜記》:張文定前參知政事,後為宣徽北院使。神 宗嘗俾張承旨誠一密問宋龍圖敏求,不知前兩府 有賜方團笏頭帶例否?宋公報曰:「非前宰相無賜例。」 及文定改南院使知南京,辭日始被賜,為異恩也。後 王宣徽知西京,引例以為言,遂亦被賜。王宣徽實王 相禹玉座主陰有力焉。
《宋史宗室列傳》:「吳王顥,天姿穎異,尢嗜學。神宗嘉其 志尚,嘗賜方團玉帶,俾服而朝。顥辭,乃為製玉魚以 別之。是後親王遂踵為故實。」
《石林燕語》:「王荊公性不善緣飾。曾子先持母喪過金 陵,公往弔之,登舟顧所服紅帶,適一虞候挾笏在旁, 公顧之即解,易其皁帶入弔,既出,復易之而去《宋史霍端友傳》:「端友字仁仲,常州武進人。徽宗即位, 策進士第一,授宣義郎。不閱月,擢祕書省校書郎,遷 著作佐郎、起居郎、中書舍人,服金紫。故事,唯服黑角 帶,帝」顧見之。曰:「給事舍人等爾。」而服飾相絕如是。始 命犀帶佩魚。
《吳居厚傳》:「居厚拜尚書右丞,進中書門下侍郎,以老 避位,為資政殿學士、東太乙宮使,恩許仍服方團金 毬文帶。自是前執政在京師者視此。」
《宗室列傳》:宗悌字元發,輕財好施。故相王氏子持父 所服帶求質錢,宗悌惻然曰:「宰相子亦至是乎!」歸帶 而與之錢。
《雲麓漫抄》:「靖康元年,趙子漴知寧陵縣。徽宗既遜位, 過亳州燒香,道由其邑,賜金帶。趙時服綠,許於綠袍 上繫。」
《宋史章誼傳》:「誼登崇寧四年進士第,紹興六年,守平 江,時將臨幸,供億繁夥,誼處之皆當於理。召對,賜帶 笏,帝曰:『此不足以償卿之勞,其勿謝』。」
《老學庵筆記》:「前輩置酒飲客,終席不褫帶。毛達可守 京口時尚如此,後稍廢,然猶以冠帶勸酬,後又不講。 紹興末,胡邦衡還朝,每與客飲,至勸酒,必冠帶再拜, 朝士皆笑其異眾。然邦衡名重,行之自若。」
《宋史宗室列傳》:「子潚知臨安府。孝宗嗣位,志圖恢復。 子潚練兵,習為鵝鸛魚麗陣,上觀於便殿,嘉之,賜金 帶,擢敷文閣直學士。」
《文獻通考》:「乾道三年,姜詵以曹臣賜金御仙花帶,後 權工部侍郎,詔依本品服繫。」
《貴耳集》:孝宗末年,宰相奏試館職,聖語云:「可求二人, 遠方人試。」吳獵字德夫,潭州人。項安世字平甫,荊南 人。後德夫為四川宣諭使。曦變化息,安丙新有復蜀 之功,聲勢赫赫。德平時輕財重義。適德誕日,安致餽 玉帶一條,直數千緡。與幕屬宴,有一客云:「安相公玉 帶可得觀否?」德夫發匣而示之,客撫之良久,德夫取 酒來,舉帶為客。壽安聞之,始服其量。
《齊東野語》:鄭丞相清之在太學十五年,困頓無聊,仍 赴省試。及試《青紫明主恩》詩,押「明」字,短晷逼暮,思索 良艱。漫檢韻中有赬字,用為末句云:「『他年蒙渥澤,方 玉帶團赬歸』。為同舍道之,皆笑曰:『綠衫尚未得著,乃 思量玉帶乎』?」已而中選,官至極品,此詩遂成吉讖。 桯史德壽在北內,頗屬意玩好,孝宗極先意承志之 道,時網羅人間,以供怡顏會將舉慶典,市有北賈㩦 通犀帶一,因左璫以進於內,帶十三銙,銙皆正透,有 一壽星扶杖立。上得之喜,不復問價,將以為元日壽 巵之侑。賈索十萬緡,既成,傍有璫見之,從賈求金不 得,則摘之曰:「凡壽星之扶杖者,杖過於首且曲,有奇 相。今杖直而短,僅至身之半,不祥物也。」亟宣視之。如 言遂卻之。此語既聞。遍國中。無復售者。
《文獻通考》:「寧宗淳熙元年,幸玉津園燕射。保信軍節 度使鄭藻、起居舍人王卿月等射中的,特賜襲衣、金 帶。」
《宋史趙與懽傳》:「與懽拜少傅,嘗謂士大夫有貪聲,則 雖奇才奧學,徒以蠹國害民爾。」故斂之夕,而金帶猶 質錢民家云。
《癸辛雜識》:「賈師憲景定庚申,自江上凱旋歸朝,遂拜 少師,賜玉帶。及入朝之日,馬蹶而墜,碎其帶焉。人人 皆知為不祥。」
《青箱雜記》:本朝之制誥待制,止繫皁綎犀帶,遷龍圖 閣直學士,始賜金帶。燕公為待制,十年不遷,乃作《陳 情詩》上時宰曰:「鬢邊今日白,腰下幾時黃。」於是時宰 憐其老。未幾遷直學士。燕公登科最晚,時已六十餘 矣。
《揮麈錄》:宋韓佃夫使金國,見金主所繫犀帶,明透如 圓鏡狀,光彩絢目。金主云:「此石晉少主歸獻耶律氏 者,唐世所寶日月帶也。」
《金史謝里忽傳》來:流水烏薩扎部殺完顏部人,昭祖 往烏薩扎部,以國俗治之,大有所獲,頒之於諸父昆 弟,而不及謝里忽。謝里忽曰:「前日免汝死者,吾之力; 往治烏薩扎部,吾之謀也。分不及我,何邪?」昭祖於是 早起,自齎間金列韘往餽之。時謝里忽猶未起,擁寢 衣而問曰:「爾為誰?」昭祖曰:「石魯先擇此寶,而後頒及 他人,敢私布之。」謝里忽既揚言,初不自安,至是乃大 喜。列韘者,腰佩也。
《張仲軻傳》:宋余康弼賀登寶位,且還,海陵以玉帶附 賜宋帝,使謂宋帝曰:「此帶卿父所常服,今以為賜,使 卿如見而父,當不忘朕意也。」使退,仲軻曰:「此希世之 寶,可惜輕賜。」上曰:「江南之地,他日當為我有,此置之 外府耳。」由是知海陵有南伐之意。
《世宗本紀》:大定七年十二月,東京留守徒單合喜、北 京留守完顏謀衍、肇州防禦使蒲察通朝辭,賜通金 帶,諭之曰:「卿雖有才,然用心多詐。朕左右須忠實人, 故命卿補外。賜卿金帶者,答卿服勞之久也。」
《世宗昭德皇后傳》:睿宗伐宋,得白玉帶,蓋帝王之御服也。睿宗沒後,世宗寶畜之。后謂世宗曰:「此非王邸 所宜有也,當獻之天子。」世宗以為然,獻之熙宗。於是 悼后大喜。
《元史許國禎傳》:國禎子扆,一名忽魯火孫,與丞相安 童善,國政多所贊益。桑哥忌之,數譖於上,帝不之信。 桑哥敗,繫於左掖門,帝命忽魯火孫往唾其面,辭不 可。帝稱其仁厚,賜以白玉帶,且諭之曰:「以汝明潔無 瑕,有類此玉,故以賜汝也。」
《皇明通紀》:弘治九年七月二十日,文華後殿講書畢, 上賜講官程敏政等各織金緋衣、金帶及紗帽烏靴, 皆叩頭謝訖。上顧謂曰:「先生辛苦咸」對曰:「此皆職分, 當為頓首而退。」敏政有詩記之曰:日映罘罳曉殿深, 湛恩稠疊駕親臨。褒衣紅濯天機錦,束帶黃分內帑 金。久幸清班居宦履,漸驚華髮點朝簪。經生職分尋 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窺天外乘玎璫。玉佩之製,原無紗袋,嘉靖中,世廟升 殿,尚寶司卿謝敏行捧寶玉佩飄颻,每與上佩相勾 連不解。敏行惶怖跪,世廟命中官為之解,而敏行跪 不能起,又命中官掖之,赦其罪,因詔中外官俱製佩 袋,以防勾結,縉紳便之。獨太常寺官以駿奔郊廟,取 鏗鏘聲不袋如故。今上郊天升壇時,中官例不得上, 獨寺丞董弘業佩從。弘業忽勾《鼎耳》,堅不得脫,上為 「立俟。」久之,弘業倉皇以齒嚙斷之,始得脫,上不悅。明 年考察,弘業遂以老去。
《見聞錄》:武林張蒙宰瀚與大理卿陳某謁一直指。時 陳以兩次奉例進階,妄自腰玉。直指見而驚問之曰: 「公何時賜玉?」陳踧踖不能對,張笑曰:「此是大理石耳。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