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11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十三卷 |
第一百十三卷目錄
廕襲部總論
春秋四傳〈隱公三年 桓公五年 宣公十年〉
冊府元龜〈宗室部承襲 將帥部繼襲 延賞 世官〉
朱子語類〈論官〉
文獻通考〈論任子 又論任子〉
山堂考索〈古者世祿不世官 古者官人以世 選擇而後用 任子保任之法
漢奏廕 唐資廕甚濫然其選輕 宋朝資廕之濫 任子較試之法〉
荊川稗編〈林駉論世胄〉
廕襲部藝文一
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 梁任昉
請功臣襲封表 北周庾信
功臣襲封詔 隋煬帝
請罷功臣襲封表 唐長孫無忌
請千牛不簡嫡庶表 褚遂良
承襲稱枉判 闕名
前題 蔣厲躬
前題 邵卿
除喪襲爵判 白居易
用父廕判 前人
子姪承襲判 闕名
當襲偽暗判 楊伯曦
徵官為廕判 劉銘
假廕判 陶翰
前題 李康成
用廕判 邵旻
答手詔條陳十事〈節〉 宋范仲淹
請依舊考試奏廕子弟 包拯
策問一首 張載
條制資廕敕 張方平
陞廕謝恩疏 明王守仁
參劾冒襲疏 劉不息
為崇植先賢系胄以隆道化疏 顧鼎臣
為儒臣冒襲搆爭乞賜勘究以正恩典以杜僥
倖疏 李盛春
為懇乞聖斷亟正先賢廕襲以懲姦倖以明公
道疏 劉光國
為微臣世職久延謹述先朝採訪勘覆始末仰
祈聖斷以懲詐偽以杜後爭疏 曾弘毅
為姦冒聖裔紊亂典章營謀日狡欺肆愈橫懇
乞聖斷立賜剖決以懲詐偽以申國憲疏
前人
禮部題教世冑疏 闕名
選舉典第一百十三卷
廕襲部總論
[编辑]春秋四傳
[编辑]《隱公三年》
[编辑]《公羊傳》「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尹氏何?貶。曷 為貶?譏世卿。」
〈注〉世卿者,父死子繼也。貶去名者。氏者,起其世也,若曰「世世尹氏」也。
《世卿》,非禮也。
〈注〉《禮》:「公卿大夫士皆選賢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職大,不當世為。其秉政久,恩德廣大,小人居之,必奪君之威權。故尹氏世立王子朝,齊、崔氏世弒其君光。君子疾其末,則正其本。見譏於卒者,亦不可造次,無故驅逐,必因其過卒絕之。
《桓公五年》
[编辑]《春秋》,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仍穀梁作任〉
《公羊傳》:「仍叔之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仍叔之 子何?譏。何譏爾?父老,子代從政也。」
《穀梁傳》:「任叔之子,錄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著 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辭也。」
〈注〉「君闇劣於上,臣苟進於下」,蓋參譏之。
《胡傳》仍叔之子云者,譏世官非公選也。帝王不以私 愛害公選,故仕者世祿而不世官,任之不以其賢也, 使之不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故而見使,則 非公選,而政由是敗矣。上世有自耕野釣渭擢居輔 相,而人莫不以為宜;伊陟象賢,復相大戊;丁公世美, 入掌兵權,不以世故疑之也。崇伯殛死,禹作司空;蔡 叔既囚,仲為卿士,亦不以其父故廢之也,惟其公而 已矣。及周之衰,小人得政,視朝廷官爵為己私,援引 親黨,分據要途,施及童稚,賢者退處於蓽門,公道不 行矣。《春秋》書武氏「仍叔之子」云者,戒後世人主徇大 臣私意,而用其子弟之弱者居公選之地,以敗亂其 國家,欲其深省之也。
〈大全〉程氏曰:「古之授任,稱其才德,故仕無世官。周衰,官人以世,故卿大夫之子代其父任事,仍叔受命來聘,而使其子代行也
《宣公十年》
[编辑]《春秋》:「齊崔氏出奔衛。」
《公羊傳》:「崔氏者何?齊大夫也。其稱崔氏何?貶。曷為貶? 譏世卿,世卿非禮也。」
〈注〉復見譏者,嫌尹氏王者大夫職重,不當世,諸侯大夫任輕,可世也。因齊大國禍著,故就可以為法戒。明王者尊莫大於周室,彊莫大於齊國,世卿猶能危之。
冊府元龜
[编辑]《宗室部承襲》
[编辑]《傳》有「世及」之訓,《詩》著「似續」之義。自成周列爵大封,同 姓傳祚,撫封與國升降者有之矣,其事見於《春秋傳》 及《太史公世家》。銓次所屬,本乎列國。秦并天下,子弟 為匹夫。漢矯其失,廣樹藩戚。或象賢濟美,聯輝奕葉; 或推恩繼絕,纂緒傳世。魏、晉而下,何莫繇斯?蓋所以 隆親親以興仁,資繩繩而流詠。使其枝葉扶疏,以大 庇本根;「犬牙相錯,以夾輔王室」者也。
《將帥部繼襲》
[编辑]夫五材並用去兵之甚難四國於蕃謀帥之為重中 葉而下乃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代領其眾以濟厥 功者矣。若夫世篤忠烈家傳武略纘乃舊服嗣專征 之柄聿修厥德振象賢之業克嗣前烈不隕家聲者 斯可稱焉至於雖讀父書未練軍政紆恩澤之拜總 麾符之重徒藉世資非由德舉茲亦膠柱調瑟之謂 歟。
《延賞》
[编辑]虞《書》曰:「賞延於世」春秋《傳》曰:「善善及子孫斯道德之 政也。」三代而上靡得以記漢氏之後乃或錄元功之 胄褒宗臣之裔賓禮賢者獎勸能吏旌揚忠烈甄敘 舊故賞勤職之效采死政之孤繇是加其爵秩申之 錫予俾奉其嗣世而高其門閥使簪纓之不墜宗奠 之有寄焉其或因旅愷之慶乘肆眚之澤大敘前世 「之勳籍並分三公之封邑乃至漏澤流根上延於祖 考脂田析壤俯達於閨闈渥惠所覃息系咸及斯固 霈恩紀於臣下集光寵於私門所以勸有位之盡心 著為邦之令典者也。」
《世官》
[编辑]《傳》曰:「世不失職。」又曰:「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蓋古之守 官者修其方而垂裕宿其業以延嗣義訓攸篤軌跡 彌劭故能介象賢之祉成善繼之名復治先職以載 名譽至有官守無改故吏多在規度斯覿流風相接 出處更踐德聲宣聞系緒積累慶靈綿久自非恪居 之績可述惟肖之質無忝茂昭前烈以塞群望者。又 曷能免《世祿》之議哉!至有代諸父之任踵伯仲之武 皆可類舉。亦并而敘焉。
朱子語類
[编辑]《論官》
[编辑]只管說官冗,何不於任子上更減?今員外所得恩數 展至正郎,正郎恩數迤邐展上,合奏京官者且與選 人,又何害?不肯索性理會一番,只是恐人怨謗。祖宗 時亦幾次省削了,久而自定,何足恤耶!
文獻通考
[编辑]《論任子》
[编辑]按:任子法始於漢,而其法尤備於唐,《漢》《唐史》列傳中 凡以門廕入仕者皆備言之,獨魏、晉、南、《北史》不言門 廕之法,而《列傳》中亦不言以門廕入仕之人,何也?蓋 兩漢入仕之途,或從辟召,或舉孝廉,至隋、唐則專以 科目取人,所以漢、唐之以門廕入仕者,皆不由科目 與辟召者也。自魏、晉以來,始以九品中正為取人之 法,而九品所取,大概多以世家為主,所謂「上品無寒 門,下品無世族。」故自魏晉以來,仕者多世家。逮南北 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 謝,北之崔、盧,雖朝代推移,鼎遷物改,猶昂然以門地 自負,上之人亦緣其門地而用之。故當時南人有三 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黃散之孫,蔑令「長之室」之說。北 人亦有以貴襲貴,以賤襲賤之說。往往其時仕者或 從辟召,或舉孝廉,雖與兩漢無異,而所謂從辟召舉 孝廉之人,則皆貴胄也。其起自單族匹士,而顯貴者 蓋所罕見。當時既皆尊世胄而賤孤寒,故不至如後 世之誇特起而鄙門廕。而史傳中所以不言以廕敘 入官者,蓋所以見當時雖以他途登仕,版居清要者, 亦皆「世家也。」
《又論任子》
[编辑]「漢二千石任職二年,得任其子若同產,蓋有八九歲 為郎備宿衛者。朝夕左右與聞公卿議論,執戟殿陛, 中郎將以兵法部屬之,而淳厚有行者,光祿勳歲課 第之。時出意上書疏,足以裨缺失,而天子亦因以習 知其性而識其才之能否。」自郎選為縣令,自大夫選 為守相,或持節四方,天子時課其功而召之入。蓋上 之人留意其選而法制使之然也。
==山堂考索==《古者世祿不世官》
[编辑]威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胡氏云:「帝王不以私 愛害公選,故仕者世祿不世官,任之必以其賢也,使 之必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故而見使,則非 公選,而政由是敗矣。昔者有自野耕渭釣,擢居輔相, 而人莫不以為宜;伊陟象賢,復相太戊;武公世美,入 為司徒。不以世故疑之也。伯鯀既殛,禹作司空;蔡叔 已囚,仲為卿士,亦不以其父故而廢之也,惟其公而 已。及周之衰,小人得政,視朝廷官爵為己私,援引親 黨,分據要途,施及童稚,賢者退處於蓽門,老身而不 用。《春秋》書『仍叔之子云』者,示戒深矣。」林勳云:「以德詔 爵,以功詔祿,故世祿而不世官。蓋世祿則世子弟無 失所之憂,不世官則入仕之源清而」官無冗員之濫。 其意若曰:世類苟賢,則食米自足,而爵位可以自致 焉;不賢,則均食先人之田祿,不過數世,自與庶人等 矣。此先王待遇賢臣,重惜名器之善意。晦菴云:「世祿, 所謂有田以處其子孫也。先王之世,仕者之子孫則 教之教之而成材,則官之如不足用,亦使之不失其 祿。蓋其先嘗有功德」於民,報之宜如此,忠厚之至也。
《古者官人以世》
[编辑]成周之世,下及列國,皆官人以世。周之劉、單、召、甘,晉 之韓、趙、樂、范,齊之高國、陳、鮑,衛之孫、甯、孔、石,宋之華、 向、皇樂,鄭之罕、駟、國游,魯之季孟、臧展,楚之鬥、蒍、申、 屈,皆世不乏人,與國終始。
《選擇而後用》
[编辑]《盤庚》之告群臣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古我先 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觀 此,則知是雖以其祖父舊勞王家之故,猶必加之以 選,而非泛然錄用,若後世之無擇也。
《任子保任之法》
[编辑]任子之說,起於劉向以父任為輦郎,袁盎以兄任為 郎中。《釋者》曰:「言為父兄所保任,故得為郎也。」而眉山 蘇洵上書仁宗,亦云:所謂任子,猶曰「信其父兄而用 其子弟云爾。」由是言之,任者,保任之謂,保其可任,不 保其不可任者。其後易保任之名為奏薦,亦以論薦 人才之義而己矣。以趙括之與父異心,而其母上書 括不可。將如有不稱,請無隨坐。是母之親不敢保任 其子也。義縱少為群盜,有姊以醫幸於太后,太后欲 官之。姊曰:「有弟,夫行,不可。」是以姊之親不保其弟也。 夫保息者,婦人女子之常情也。以括之母,猶不敢保 其子,以縱之姊,猶不敢保其弟,於以見古人保任之 法,蓋如此其嚴也,而況夫受國家之爵位,號為人之 父兄者,曾一婦人女子之不若也。昔衛子思有言曰: 「武王之母弟八人,五叔無官,尚德故也。」公孫黑之將 死,請以其子為右師。子產曰:「印也若才,君當任之。不 才,將朝夕縱汝,又何請焉?」是古之任子者,有無為可 否之明驗也。後世失古人保任之意,惟其恩澤所及 而已,不計其賢愚也。惟其格法所得而已,不擇其可 否也。於數子之中,苟有一人雨露之未及,則為沒齒 之遺憾。視數小子之態,固不獨一張禹為然也。是以 上之人知有,隨其所已任而予之矣,異時不如所任, 不復詰也;下之人知有,挾其所得任而求之矣,才德 之堪任與否,不暇顧也。胡不觀祖宗立國之初,減齋 郎、駙馬之目,嚴廕補、考試之科,恩郊薦不數數也。太 祖在位十七年,四行大禮爾;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五 講《郊禮》爾。蓋有雖經奏薦,而便殿引對,尚有可否予 奪之權行乎其間,非可以斷斷而取必者也。遺奏之 恩,告老之澤,不汎以施之也,惟視其平昔勞能之為 輕重爾。
《漢奏廕》
[编辑]漢制,二千石、九卿得廕子弟為郎。其為虎賁諸郎者, 皆許父老子代,或歿於刺史守,而名績流著,亦蒙恩 典錄其後嗣。如汲黯、張安世皆以父任,而袁盎亦以 其兄任。其為郎一也,而等有四:議郎、中郎、侍郎、郎中 號三字郎,而悉屬於光祿勳,以給天子宿衛,獨議郎 不預便宜之數。光祿勳歲以四行,察其茂廉,才跡優 異,始蒙選舉,銓居高第,然後出補長丞,異時遷擢,上 而至於兩府,初無限格。然考之於《史》,貢禹以光祿勳 大夫,二千石秩,惟有一子,猶未得祿,故以御史大夫 卒,始以特恩任其子為郎。桑弘羊為御史大夫,自以 為有功於國,欲為子弟得官,而武帝不與。漢之奏廕, 雖有定制,而未始有常恩也。
《唐資廕甚濫然其選輕》
[编辑]昔漢世祿之法雖廢,而任子之科亦優,凡朝之公卿 子弟,苟以父任兄任,皆得為郎,亦可以為優矣。魏、晉 以中正取人,其實純以閥閱為尚,然其立法本以德 行為先,反以門第相尚,是為名實皆違,所以未為公 論。若唐之興,以儒科取士,而資廕自為一途,然而議 者多言其濫矣。高宗時,劉祥道所言雜色入流者,謂 三衛番官、親事帳內品子,雜掌兵部散官。此則皆資 廕之流,而謂之「雜色」抑不少矣。所謂「三衛」者,曰親衛勳衛、翊衛,皆大臣之子孫為之,分番宿衛而後授祿 任。所謂「親事帳內」者,文武三品以上乃給,而以品官 之子為之。所謂「品子」者,有納課品子,歲取庶臣之子 上之,兵部納課十二歲而後試,量文武授散官。有捉 錢品子,日本屬以簿附朝集使,上之考功、兵部,滿十 歲量文武授官。又有太廟、社稷齋郎,皆以武選。而崇 文、宏文及四門館生,又以文授。凡此皆唐資廕之目 也。然楊國忠以其子暄舉明經不中,授典舉者。達奚 詢聞之大驚,遂寘之高第,俄與詢同列。則當時權要 子弟,欲進身通顯,亦必托之儒科,則任子之目雖眾, 其選為輕,而唐之得人於科目為盛,故賴此耳。惟李 德裕以任子位宰相,乃言「朝廷顯官,須公卿子弟為 之」,為史臣所誚,宜哉!
《宋朝資廕之濫》
[编辑]任子之法,宋初其嚴乎?減齋郎進馬之額,立廕補考 試之科,其入仕之路至艱也。趙韓王以佐命之功,出 入將相二十餘年,而其子之為六宅使,出於天子之 特授;其弟之為河南推官,猶十年不赴調。大臣之於 子弟如此,則當時之群工百執事,又安敢有所希覬 哉?蓋自盧多遜之相,其子起家即任水部員外,則其 遷驟矣。自呂蒙正為三弟求官,雖止授其子京秩,而 其弟特注縣主簿,則其路廣矣,然猶未至於濫也。祥 符中,錄王超之子德用為忠佐,超之建旄秉鉞已二 十二年,則是祖宗朝管軍方鎮未有奏廕法也。淳化 中,從魏咸信之請,以其子為大理丞,咸信以宰臣之 孫為駙馬都尉,則是祖宗朝天子之「女未有奏廕法 也。太平興國中,以杜彥鈞補東頭供奉官,彥鈞以昭 憲之姪,從太祖幾二十年,則是祖宗朝貴戚妃后之 家奏廕之不濫也。至於後日,橫恩四出,誕節之恩,起 於至道,其後至於推恩之濫,入流增多矣。郊禋之恩, 起於祥符,其後至於一郊,所奏且數百人矣。國初無 致仕之制,官給事而」致仕者,其子同學究;知制誥而 致仕者,其子試校書、給事、知制誥,皆曰「侍從」,且特恩 也。明道初,員外郎致仕者,其子試校書;三丞致仕者, 其子為三丞郎。是今之朝奉、奉議皆得官其子矣。又 其甚也,有易簀而請者,有停服而請者,致仕之恩,何 其濫也!國初無遺表之制,韓重斌之子為作坊副使, 劉憣「之子為大理評事,亦皆一時特恩也。真宗以後, 丐請日繁,其初已官者,或止遷秩,而後則盡補白丁 矣。又其甚者,妻族外甥悉皆霑恩,門客僕隸亦蒙甄 錄。《遺表》之恩,何其濫也!未離襁褓,已結縉紳,不限賢 愚,暨居祿位,此非孫沔之言乎?承廕既多,受廕已重, 行恩在己,假奏為名」,此非裴明允之言乎?弊而至此, 亦可嘆也已。今誕節之恩,罷之久矣,而三者之弊猶 故也,盍亦少加之。察乎淳熙之志,文臣員郎、武臣副 使,終身止廕一子正郎。正使再遇大禮者,增至於三; 隔郊者,展至於再;而遺表之恩、致仕之恩,皆為一品 節。今之制猶在也。遵而行之,則在今日。
《任子較試之法》
[编辑]宋朝公卿子弟,其未仕也,則命之入學;其既學也則 嚴之較試。既試矣,又有覆試之制,有引對之制。覆試 而三事失實,坐其主司,若奚璵、王貽孫之貶是也;引 對而學業未精,俾之再學,若錢象中、陳宗紀之黜是 也。考之既精,察之既詳,可以例用矣,而猶未也。太祖 朝,參樞之子並授供奉官,太宗朝大臣之子止為六 「宅使。」夫其處之右職,艱其仕路,寧不謂膏粱之族,未 能諳究吏事耶?至其後也,有同為相臣子而或授以 郎官,或處之右列者;有武列之家授以文秩,而文班 之後命以武官者。因其所能,為之區別,噫亦嚴矣。蓋 自引對之法罷於天禧,考試之法更於熙寧,甚而有 免試之制,有陳乞之法,不惟不對於「便殿,亦且不試 於有司。皂白不分,廩賜無別,此任子所以濫也。」厥今 引對之制,不可復矣,祖宗覆試之制,亦不必復矣。惟 銓試之制嚴而行之,庶乎其可也。
荊川稗編
[编辑]《林駉論世胄》
[编辑]世胄之說尚矣。《傳》曰:「八元八凱,世濟其美。」此虞制也。 《詩》曰:「王命山甫,纘戎祖考。」此周制也。嗟夫,故國喬木, 見者興思,甘棠遺澤,愛之勿敗,況所謂世臣者,箕裘 之業不墜,《詩》《書》之澤猶存,民望之所歸屬,國勢之所 倚重,聖人其可不加任用之誠乎?然富貴者侈之階; 逸樂者驕之府。蒞而不學,動成過咎,持祿自滿,鮮克 由禮,虞、周聖人之所慮也。是故后夔教胄子,必示以 直溫剛簡之德;師氏教國子,特拳拳於「三德三行」之 訓。夫惟教於未用之初,用於既教之後,此德業有肖 於前人也。歟成周以後,未嘗不重世胄之選。華元、子 罕,宋公族也;史魚、甯武,衛卿族也;子良、子皮、子產、太 叔,鄭公族也;鬥辛、鬥禦、疆遠、賈薳,楚卿族也。晉之范、 欒、郤、趙,魯之季文、季孫,齊之晏嬰,吳之季札,分布列 國,相輝麟筆,無非用人以世者。愚獨惜夫作成善教, 浸不如古,尹氏立王子朝而階亂,崔氏出卞、衛而怙權,故《公羊》有世卿之譏,蓋譏不以賢也。然則王教不 如古,而人才亦不如古,宜矣。一變於《春秋》,再變於漢, 三變於唐,教愈壞而愈失,材愈趍而愈下,可歎也!漢 自任子之令既除,而世胄之無聞;唐自刺史世襲之 議不行,而世臣之不用,況無教養之道乎?陵之敗義, 有忝李將軍之威望;禹之驕縱,卒壞霍博陸之勳;伐 虞世南之後,而至於為匠;房、杜之後,而敗於子之不 肖。攷論漢唐之事,君子深為之於邑,既嚴以胄監之 教,又嚴以較試之法,既重以覆試之實,又重以引對 之命,此慶曆之詔,所謂「周大司樂掌學政,以六藝教 國子」,則官材蓋本於世胄者,其有意於作成胄子也 至矣,宜乎世有賢臣者。文靖相慶曆之治,申公新元 祐之風,忠憲輔景祐之政,持國正熙寧之法。一范之 謠,聞者破膽,而純仁之事業益盛;一韓之謠,聞者骨 寒,而忠彥之德望尤著焉。噫遺風餘澤,耳濡目染,豈 一朝一夕之積哉!
廕襲部藝文一
[编辑]梁任昉
臣蓁言:「昨被司徒符,仰稱詔旨,許臣兄賁所請,以臣 襲封南康郡公。臣門籍勳廕,光錫土宇。臣賁世載承 家,允膺長德,而深鑒止足,脫屐千乘,遂乃遠謬推恩, 近萃庸薄,能以國讓,弘議有歸,匹夫難奪,守以勿貳。 昔武始迫家臣之策,陵陽感鮑生之言,張以誠請,丁 為理屈。且先臣以大宗絕緒,命臣出纂旁統,稟承在」 昔,理絕終天,永惟情事,觸目崩隕。若使賁高延陵之 風,臣忘子臧之節,是廢德舉,豈曰能賢。陛下察其丹 款,特賜停絕。不然,投身草澤,苟遂愚誠。爾不任丹慊 之至,謹詣闕拜表以聞,臣誠惶誠恐。
《請功臣襲封表》北周·庾信
[编辑]臣聞「以法施民,必傳祀典;以勞定國,必有承家。孫叔 敖祭酹無聞,有傷良相;汝叔齊後嗣絕沒,實貶賢臣。」 謹案大統十六年格,「先有封爵,死於王事,絕嗣者,聽 以支子繼襲,非死王事,不許承封。」前牒五等功臣,皆 是勤勞王室,身當患難,扞禦災禍,翼贊大猷,一日遇 疾,身捐館舍。不幸無裔,享嗣便絕,於禮則不足,於義 「則有傷。」未求《上林》之獵,已削其侯;不服襜褕之衣,先 除其國。伏惟皇帝崇德旌庸,興亡繼絕,聞鼓鼙而思 將帥,畫雲臺而念舊臣。豈有功存社稷,而無後可守; 事盡忠貞,而無祠可祭?周於蕃屏為約,事在世功;漢 以山河為誓,義存長久。臣聞存人之國,大於救人之 災;立人之後,重於封人之墓。竊以殷朝繼及,無廢小 宗;周室興亡,貴存身後。紹高密者累葉,豈專鄧禹之 正裔;嗣平陽者重世,何必曹參之嫡孫。愚謂生有其 勞,死非王事,雖在支庶,並聽承襲。幸使伯有之魂,不 能為厲;若敖之鬼,庶其無餒。而幽顯對揚,人神咫尺。
《功臣襲封詔》隋·煬帝
[编辑]夫帝圖草創,王業艱難,減仗股肱,葉同心德,用能拯 厥頹運,克膺大寶。然後疇庸茂實,開國承家,誓以山 河,傳之不朽。近代喪亂,四海未一,茅土妄假,名實相 乖,歷茲永久,莫能懲革。皇運之初,百度伊始,猶循舊 貫,未暇改作。「今天下交泰,文軌攸同,宜率遵先典,永 垂大訓。自今以後,惟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 襲。」
《請罷功臣襲封表》唐·長孫無忌
[编辑]貞觀十一年,令諸功臣世襲刺史,錫之土宇,以無忌 為趙州刺史,封趙國公,都一十四人。無忌與房元齡 等上表曰:「臣聞質文迭變,皇王之跡有殊;今古相沿, 致理之方乃革。緬維三代,習俗生常,爰制五等,隨時 作教。蓋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禮樂節文,多非己出。 迨夫兩漢,用矯前違,置守頒條,蠲除曩弊,為益之大, 覃及萬方,不易之禮,有逾千載。今曲為臣等,復此奄 荒,欲其優降,錫之茅社,施於子孫,永貽長世。斯乃大 鈞播物,秋毫並施其生;小人逾分,後世必嬰其禍。」何 者?違時易務,曲樹私恩,謀及庶僕,義非僉允。方昭史 冊之誚,有紊聖道之綱。此其不可一也。又臣智效罕 施,器識庸陋。或情緣右戚,遂陟台階;「或顧想披荊,便 蒙夜拜。直當今日,忝愧非才,重裂山河,逾彰濫賞。此 其不可二也。又且孩童嗣職,義乖師儉之方;任以褰 帷,寧無製錦之弊。上干天憲,彝典既有常科;下擾生 民,必致餘殃於後,一挂刑網,自取誅夷。陛下深仁,務 延其世,翻令勦絕,誠有可哀。此其不可三也。」當今聖 睿欽明,求賢分政,古「稱良守,寄在共理,此道之行,為 日滋久,因緣臣等忽有改張,封植兒曹,失於求瘼,百 姓不辜,將焉用之?此其不可四也。在茲一舉,為損實 多,曉夕深思,憂貫心髓,所以披丹上訴,指事明心,不 敢浮詞,同於矯飾。伏願天澤,諒茲愚款,停其渙汗之 澤,賜其性命之恩
《請千牛不簡嫡庶表》褚遂良
[编辑]臣遂良言:「臣聞主祭祀之嗣,必資於嫡長;擢文武之 材,無限於正庶。故知求賢之務,有異於承家,前王制 禮,緣情斯極。永嘉以來,王塗不競,在於河北,風俗頓 乖。以嫡待庶而若奴,妻遇妾而如婢,廢情虧禮,轉相 因習,構怨於室,取笑於朝,莫能自悛,死而無悔。降及 隋代,斯流遂遠。獨孤后罕睢鳩之德,同牝雞之晨,普」 禁庶子不得入侍。自始及末,怨曠未弭。聖朝御曆,深 革前弊,人以才進,不論嫡正,自茲二紀,多士如林。今 者簡千牛舍人,方為此制,臣竊思審,於理未安。何者? 母以子貴,子不緣母也。今以母非正室,便言子無貴 仕,則趙衰孕於越婢,遙集產於胡嫗,田文、枚皋,皆妾 子也,文則播美於強齊,皋則有聲於「隆漢,未聞前載, 有所間然,此類甚多,備存史冊,不敢煩引,輕黷宸嚴。」 今反棄古,實從近事,以妒忌之政,施明揚之日,非徒 英雋交屈,固亦競端斯始。王者設教,務慎其源,源流 一開,為弊必甚。倘側室之子,負才而不用,君棄之於 上,家輕之於下,忠孝不展,友愛無施,如此等人,豈不 怨憤?雖隔千牛之選,「仍許三衛之宮,色類乃復稍殊, 捍禦至竟無別。若惟才是用,人自甘心,一彼一此,異 端斯起。至於昨來檢括麤人公孫武遠及崔仁師等 兒,多是嫡子。故知善惡由乎積習,邪正寧限嫡庶,必 然之理,不言可明。伏願更量可否,還遵昔制,不使側 室之嗣,有高才而被屈;正妻之子,雖至愚而獲用。」則 嫡庶於此分鑣,爭訟無因發矣。前選已了,不可更追, 乃今補闕,猶得詳審。臣蒙恩獎,擢廁近司,事有未安, 豈敢自默?謹以表奏,伏增惶悚。
《承襲稱狂判》闕名
[编辑]甲承襲稱「病狂」 ,所司按以為妄。
求仁得仁,孔丘歎其無怨;達節守節,延陵慕其高風。 甲代襲衣裘,家承茅土,志無苟得,爰作佯狂。且元成 讓兄,初疑人望,丁鴻避弟,終感友言。良史以為美談, 志士稱其重義。雖言詐善,尚賢為惡,與其寧失,猶曰 從寬。況觀過知仁,求之不遠,深明止足,取則非遙。而 當斷以嚴科,詳其大體,參也不敏,何足知之。
《承襲稱狂判》蔣厲躬
[编辑]賞功行封,父歿子繼,義存昭穆,理在宗祊。夏殷以前, 罕詳斯制;周漢之後,咸用此途。由忝籍勳庸,得參纓 「冕,誠宜率德改行,嗣先人之業;翼子謀孫,崇保家之 道。焉可忘析薪之荷,稱佯狂之謀,內虧孝子之心,外 𤕤忠臣之節。同衣裘而鮮食,類按輿而欲歌。必事等 元成,何替名家之譽?情符孟縶,不聞良史之嫌。即按」 所司之科,恐失惟輕之典,待盡情偽,方深斷割。
《承襲稱狂判》邵卿
[编辑]建邦設都,天秩有禮,襲裘紹冶,人教攸先。甲以榮冠 鼎宗躬忝門矛,對謝庭之蔭蔚,玉樹搖春,窺陳氏之 英靈,珠星聚夜。纂弓舊服,誠宜象賢,故違正徒,而冒 狂疾。伯夷去國,雖則有諸,酈生不狂,誰信其妄?若棲 心讓美,宜從溫睦之規;如譎行沽名,須遵復禮之義。 自然日蕃錫馬,晉彖明受寵之文;庭有懸鶉,詩人寢 《伐檀》之刺,至公之道,其在茲乎?
《除喪襲爵判》白居易
[编辑]乙請襲爵,所司以乙除喪十年而後申請,引《格》不許。乙云「有故」 ,不伏。
爵命未墜,嗣襲有期,在紀律而或愆,當職司而宜舉。 乙舊德將繼,新命未加,所宜纂乃前修,相承以一子。 何乃廢其後嗣,自棄於十年?歲月既已滋深,公侯固 難必復。然以法通議事,理貴察情,如致身於晏安,則 宜奪爵;若居家而有故,尚可策名,須待畢辭,方期析 理。
《用父廕判》前人
[编辑]乙請用父廕,所司以贈官降正官廕一等。《乙》云:「父死正事,合與正官同。」
官分正贈,廕列品階,既酬死繼之勳,則厚賞延之寵。 今追思乙父,勵乃臣節,捐軀致命,尚克底定爾功;繼 代勸能,豈忘勤恤我後椒聊既稱有實,桃李未可無 陰,忠且忘身,優宜及嗣。如或病捐館舍,贈官當合降 階。今則死衛國家,敘廕所宜同正,庶旌義烈,用葉條 章。
《子姪承襲判》闕名
[编辑]《武功申》將軍沛公王伯宜身死,無子孫,其妻陳氏遂養伯宜再從姪承襲事。
辨方經野,天子之疇庸;開國承家,諸侯之立社。盟河 誓嶽,藩屏之任攸歸;鏤鼎銘鐘,公侯之業為大。門驅 駟馬,路擁旛旗,謀孫寄於眾賢,嗣子希於必復。伯宜 太微參代,登上將之榮階;黃土白茅,踐通侯之貴族。 千二百石,與群后而俱朝;二十八星,共功臣而並列。 當陽侯之文武,空勒高碑;孟嘗君之池臺,終同下淚。 數奇興歎,殊李廣之無封;天道何言?傷鄧攸之不嗣。 陳氏鸞傷玉鏡,鶴怨瑤徽,分劍匣之沈浮,異椅梧之
生死。崩城一慟,非無杞婦之哀;染竹千行,自有湘妃之泣。對霜閨而憫默,徒念平生;撫猶子而傷心,空思繼絕。立嫡違法,自有全科;無後國除,宜從甲令。
《當襲偽暗判》楊伯曦
[编辑]甲從軍戰亡,嗣子當襲,偽暗讓人告訴病。
天子建國,酌疇庸之典;諸侯立家,重延賞之業。甲位 居戎旅,道在干城,睹三邊之羽書,獻七縱之奇計。閫 外之事,既受命於瓜時;軍中之法,幾申號於蔥嶺。雖 王師有征,而邊兵尚寇,甲第之歡未展,庚日之悲已 及。逝者何追,空怨盧龍之塞;嗣子克荷,爰受白茅之 封。眷彼鴈行,同夫鳥啄。韋賢之子,固是齊芳;劉憲之 兄,宜其等列。棣華有訓,桃李無言,不慚孤竹之風,願 守延陵之節。前史嘉其德讓,今人何乃告論?即議霜 科,寧符日用。
《徵官為廕判》劉銘
[编辑]乙請《以父徵官為廕》,所由以其父不在《用廕例》。
以功受賞,繼統承嗣,父不食於周粟,子罕取於吾餘。 乙家尚隱淪,素行貧賤,固知鶴鳴子和,配幽貞以就 閑。安得孤侵父名,苟僥倖而求庇?傳業且達於父志, 請廕寧沐於君恩?昔傲天書,不脫薜蘿之服;今從地 勢,難依桃李之陰。所由不許,誠哉此見。
《假廕判》陶翰
[编辑]甲為人後,請準廕人色所由以同假冒,《甲訴法》有差等。
有國之制,不易於常典;王者之政,未忘於繼絕,人則 不幸。同叔向之有言,天道如何?比鄧攸之無子,甲義 當為後,情切自孤,名不絕於本枝,愛未遷於他室。克 聞鳴鳩之德,寧𤕤螟蛉之義。知子之道必全,見父之 行無改。將議繼體,那慚象賢。主禮方列於宗門,入仕 曷由於庇廕?苟從法之差等,亦在禮之何傷?所由無 端,雖不憂懼,訴者有據,應異無文。
《假廕判》李康成
[编辑]不享非類,將以亢宗,無念爾祖,詎思述德。甲庇身他 族,忘情本根,頗類移天之規,方同擇陰之義。將策名 以筮仕,豈假廕而因人。約法是從,不繼難失。必若敖 有餒而之歎,庭堅有忽諸之言,以為等差,誰曰非允? 如子服其有子,寧斯焉而取斯。
《用廕判》邵旻
[编辑]《范融》曾祖在周為六部官,在隋居家不仕,「令兩應出身及為人後者,從高敘情,取徵官廕,可不?」
范融係塵甑之苗,襲良弓之裔。爰瞻乃祖,委跡前周, 道煥九徵,禮光三辟,運遷正朔,載掌丘園。翼子謀孫, 雖慶流於後嗣;論官敘廕,須屢降於前朝。必令許從 高議,廕減未盡,斷從依請,夫復何疑。
《答手詔條陳十事》〈節〉宋·范仲淹
[编辑]二曰「抑僥倖。」臣聞先王賞延於世,諸侯有世子襲國, 公卿以德而任有襲爵者,《春秋》譏之。及漢之公卿有 封爵而沒立一子為後者,未聞餘子皆有爵命。其次 寵侍大臣,賜一子官者有之,未聞每一歲有自薦其 子弟者。祖宗之朝,亦不過此。自真宗皇帝以太平之 樂,與臣下共慶,恩意漸廣大。兩省至知雜御史以上, 「『每遇南郊并聖節,各奏子充京官,少卿監奏一子充 試銜。其正郎帶職員外郎并諸路提點刑獄以上差 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齋郎。其大兩省等官,既奏 得子充京官,明異於庶僚,大示區別。復更每歲奏薦, 積成冗官。假有任學士以上官經二十年者,則一家 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陞朝,此濫進之極 也。今百姓貧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輕,政事不舉;俸祿 既廣,刻剝不暇。審官院常患充塞,無闕可補。臣請特 降詔書,今後兩府并兩省官等,遇大禮許奏一子充 京官。如奏弟姪骨肉,即與試銜外,每年聖節,更不得 陳乞。如別有勳勞,著聞中外,非時賜一子官者,繫自 聖恩。其轉運使及邊任文臣,初除授後合奏得子弟 身事者,並候到任二年無闕,方許陳乞。如二年內非 次移改者,即許通計三年陳乞。三司副使、知雜御史、 少卿監以上,並同兩省遇大禮各奏薦子孫。其正卿 帶館職員外郎并省府權判官,外任提點刑獄以上, 遇大禮合該奏薦子孫者,須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 陳乞』。已上有該說不盡者,委有司比類奏聞。如此,則 內外朝臣各務久於其職,不為苟且之政,兼抑躁動 之心,亦免子弟充塞銓曹,與孤寒爭路,輕忽郡縣,使 民生受弊。其武臣入邊上差遣,并大禮合奏薦子弟 者,乞下樞密院詳定,比類聞奏。」又國家開文館,延天 下英才,使之直祕府,覽群書,以待顧問,以「養器業,為 大用之備。今乃登進士高等者,一任纔罷,不以能否, 例得召試而補之。兩府、兩省子弟親戚,不以賢不肖, 輒自陳乞,館閣執事者亦得進補。太宗皇帝建崇文 院、祕閣,自書碑文,重天下賢才也。陛下當思祖宗之 意,不宜甚輕之。臣請特降詔書,今後進士三人內及 等者一任迴日許進教化《經術文字》十軸,下兩制看 詳,作五等,中第一等、二等者即賜召試,試又優等,即 補館閣職事。兩府、兩省子弟並不得陳乞館閣職事及讀書之類。御史臺書,一時劾彈,并諫院論奏。如館 閣闕人,即委兩地舉文有古道才堪大用之士,進名 同舉,并兩制列署表章,仍上殿稱薦,以充其職。如此, 則館閣執事,更不輕授,足以起朝廷之風采,紹祖宗 之本意,副陛下慎選矣。」
《請依舊考試奏廕子弟》包拯
[编辑]臣伏睹先降敕節文,應奏廕子弟京官,年及二十五 以上,其選人遇南郊大禮,限半年許令銓投狀,京官 每年春季國子監投狀,並差兩制官於逐處考試。內 習詞業者或論或詩賦,習經業者各專一經試墨義 等及格者與放選注官及差遣。自敕下之後,天下士 大夫之子弟,莫不靡然向風,篤於學問。詔書所謂「非 唯為國造士,是乃為臣立家,實誨人育材之本也。近 聞有臣寮上言,欲議罷去,是未之熟思爾。且國家推 恩之典,其弊尤甚,因循日久,訓擇未精。今詔命方行, 遽欲釐革,則務學者日以怠惰,一旦俾臨民政,懵然 於其間,不知治道之所出,猶未能操刀而使之割也, 所傷實多。其前項條貫,如有聞說未盡事件,欲乞只 令有司詳定,依舊頒行。」
《策問一首》張載
[编辑]問:「世祿之榮,王者所以錄有功,尊有德,愛之厚之,示 恩遇之不窮也。為人後者所宜樂職勸功,以服勤事 任,長廉遠利,以嗣述世風。而近世公卿子孫,方且下 比布衣,聲病售有司,為不得已,為貧之仕,誠何心哉?」 蓋孤秦以戰力竊攘,滅學法,壞田制,使儒者風義寖 弊不傳,而士流困窮,有至糟粰不厭。自非學至於不 動心之固,不惑之明,莫不降志辱身,起皇皇而為利 矣。求口實而朵其頤,為身謀而屈其道,習久風變,因 不知求任非義,而反羞循理為不能;不知廕襲為榮, 而反以虛名為善繼。今欲舉三王教胄之法,使英才 知勸而志行修;阜四方養士之財,使寒俊有歸而衣 食足。取充之計,講擢之方,近於古而「適於今,必有中 制。眾君子強學待問,因將裨起盛明,助朝廷政治著 於篇,觀厥謀之得失。」
《條制資廕敕》張方平
[编辑]《周禮》「大司樂掌學政,以六藝教郡國子」;《漢制》光祿勳 典任籍,以四行察三署郎。茲其官材,本於世胄,然當 辨論,必屬俊良。令廕法之所原,古典刑之是憲。惟因 循之日久,寖滋蔓而倖多。敝生作法之涼,濫起推恩 之過。且賞延於世,諒非及於疏宗,官惟其人,顧何取 乎?髫稚。既階仕進之路,復無誨育之科。室不茨墉,田 不疆畝。處不裕立身之道,出不閑從政之方,略觀貴 途,良鮮舊族。此則上因朝廷法制之不立,下自父兄 訓義之不孚,故俾宰司,詳為定令。使夫冢嗣先錄,以 篤為後之體;支子限年,以明入官之重。設考藝之格, 激之向學;立保行之條,勉令率履。《前史》不云,「爵祿者, 天下之砥石。」人君所以礪世磨鈍,茲實用焉。庶乎位 有稱職之才,朝多濟世之美。非惟為國造士,是乃為 臣立家。咨爾具僚,知朕此指。
《陞廕謝恩疏》明·王守仁
[编辑]正德十三年六月初六日,准兵部咨,為捷音事,該臣 題,該本部覆題,節該奉聖旨:「王守仁陞右副都御史, 廕子一人,做錦衣衛世襲百戶,寫敕獎勵,欽此。」備咨 欽遵。臣竊自念功微賞重,深懼冒濫之誅,已於本月 十八日具本乞恩,辭免陞廕,容照原職致仕。復蒙聖 旨:王守仁才望素著,屢次勦賊成功,陞官廕子,宜勉 「遵成命,不准休致。該部知道。欽此。」備咨欽遵。臣聞命 自天,跼身無地。竊惟因勞而進秩者,朝廷賞功之典; 量能而受祿者,人臣自守之節。故功疑惟重,雖聖帝 之寬仁,而食浮於行,尢君子所深恥。陛下之賜,行其 賞功之典也。臣之不敢當者,亦惟伸其自守之節而 已。《軍志》有之,該罰而請不罰者;有誅,該賞而請不賞 者有誅。古之人君,執其賞罰,堅如金石,信如四時,是 以令之所播如轟霆,兵之所加無堅敵,而功之所成 無愆期。今日之事,兵事也。漢臣趙充國云:「兵事當為 後法。」臣誠自知貪冒之恥,然亦安敢徇一己之小節, 以亂陛下之軍政乎?但廕子實非常典,私心終有所 未安。黽勉受命,憂慚交集。自恨疾病之已纏,深懼圖 報之無日。感激洪恩,莫知攸措。除別行「具本請罪乞 休外,為此具本稱謝。」
《參劾冒襲疏》劉不息
[编辑]為遵明旨重始爵以斥姦邪、以正大賢後裔事。臣等 竊惟治道以崇儒為重,人臣以君命為尊。始封已定, 奚啻左券弗可易也。豈意紀綱大明之時,而有此覆 盆之冤哉!臣等待罪該科,誼不容嘿,謹以耳目所聞 見者,披瀝為我皇上陳之。謹按先賢曾參,山東嘉祥 人也。其孫曾據,因漢末兵亂,攜家過江,寓江西之豫 章、吉陽郡,迄今二千餘年矣。幸荷世廟憫念斯文,崇 重祀典,以曾子與顏、孟同,而廟祀與顏、孟異。是以嘉 靖十三年間,禮部移文遍求天下,但係曾氏子孫,雖 極其疏遠,有可徵據者,亦在所求。臣等仰思世廟推恩之意,為曾氏世代綿遠,但得曾子之後,即可以奉 祀矣。比時曾質粹、曾嵩、曾袞俱在也,嵩、袞若於世代 為嫡,自當慶此遭逢之非偶,而上應君命,除墳廟矣。 何徐提學面鞫之,則曰:「生長南方,不樂北徙。」夫果曾 氏之嫡也,何為不願北耶?嵩、袞而果不欲北也,則於 君命祖塋若秦越相視,邈不關心,而倫理恩義咸泯 絕矣。獨曾質粹首承禮部訪求之檄,齎捧江西起送 之文,破家北遷,間關赴部,遂奉世廟聖旨:「既勘得曾 質粹係先儒曾子之後,准照顏孟二氏例,授翰林院 五經博士,仍與世襲。欽此。」大哉皇言!不惟表章先儒 於既往,又杜絕爭弊於將來。夫質粹五經博士,是質 粹之前未有博士也;仍與世襲,是質粹之子孫世襲 也。擬之建國封侯之例,質粹即始封之君也。苟非自 罹重罪,雖朝廷亦不得而輕廢之也,況其他乎?豈期 巨姦如曾袞者,恣錢神之賄囑,肆賣鬼之幻術,朦朧 冒襲,欺君背旨,其罪有可勝誅者哉!夫袞,嵩之弟也。 嵩尚不可襲,況袞乎?袞罷官也。夫官既不得襲,況褫 官者乎?背祖而不果北徙,非孝也;背命而爭奪職官, 非忠也。不孝不忠之人而濫列儒官,不惟「無以示風 化,即使奉承曾氏之宗廟,臣等不知守正誠確如先 儒曾參者,肯享其祀否耶?坐視於質粹未命之前,而 眇浩蕩之洪恩;攘奪於質粹既歿之後,而違已成之 明命。」若袞者,誠姦巧之尤,而欺罔之甚者矣,如天理 人心何哉?臣等以為《明旨》未下之前,則庶不可以先 嫡;明旨既下之後,則不願北徙者又安得以奪始受 君命之後乎?自《明旨》已下,而不願北徙者雖嫡不嫡; 況世代寥遠,其所謂嫡庶者,又非明有徵據乎?彼文 書《私約》,不過捏寫以欺罔天聽耳;即使果有之,亦不 過彼此私情,敢與君上之明旨抗耶?不以君旨為可 據,而以《私約》為足憑;不以不願北徙之情為實案,而 以「酬勞」為「辭。諸臣之勘、之覆,皆非也。臣等咸不敢苛 論矣。」萬曆元年八月間,科臣李盛春目睹袞等之爭 辨,深恨袞等之姦邪,具疏上瀆,荷蒙俞允。臣等此時 以查質粹之子孫應襲者為是,而獨勘曾嵩之子孫 應襲者為非。無何部議未定,舍其是,從其非,致使曾 質粹之嫡孫曾繼祖抱膝冤恨,籲天悲號,凡有「人心, 不忍聞見,豈宜湛恩汪濊之時而乃有此向隅之泣 耶?臣等以為繼袞之是非不待辨,而繼祖之子與嵩 之子,其承襲亦不待辨,惟於世廟聖旨定之矣。始官 在質粹,世襲在質粹,錫之於天子者,自當傳之於子 孫,孰得而奪之?奪之即背違成命矣。今日袞既可以 奪繼祖,焉保他日無奪袞者?出乎?爭者藉藉,論者紛 紛,是朝廷之命而視世爵為奇貨,不亦上違世廟之 殊恩,下亂先儒之廟祀乎?」近聞江西之勘,又有以曾 嵩之子樞承襲者。夫曾袞既革而以嵩子承之,是袞 之姦,不幸而不得行於身,猶幸而得行於姪,何異於 壟斷之登而揚州之鶴耶?其於世廟明旨,均為背矣。 伏乞我皇上敕下禮部,從公覆議,務遵成命,勿泥前 轍。將曾繼祖之子承襲「《五經》博士」,將曾袞革職,以治 其違命冒襲之罪。庶恩命出自朝廷,而姦偽或有所 懲矣。
《為崇植先賢系胄以隆道化疏》顧鼎臣
[编辑]竊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傳至孔子,而大明其 德與功,垂之萬世,直與天地同其高厚矣。孔子傳之 曾子,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不惟心相授受, 且筆之於書,以詔後世,洩天地之精蘊,揭宇宙之綱 維,匯六經之淵源,掃百家之蹊徑。考之《論語》《大學》《中 庸》《孟子》所載,如「一貫」之旨,正心修身之學,中和位育 之功,性善誠明之說,王霸義利之辨,微言妙道,不一 而足,真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 學,為萬世開太平者。然則曾子之功豈小補哉?暴秦 坑焚之後,道學不明。漢司馬遷號稱良史,其序孔門 弟子列傳,但曰「孔子以曾參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 《孝經》而已。」唐韓愈竊附於聖人之徒,其序道統之傳, 直以孟子上接孔子,他尚何說哉?良由《大學》《中庸》二 書混於《戴記》篇中,不與《論語》並顯,學者莫知其為學 之樞奧而討論之,是以時君世主,徒知推尊顏、孟,而 忽於曾子、子思。自唐迨宋,雖加曾子封爵,而從祀猶 列於十哲之後,子思則杳無聞焉。宋仁宗如《表章》《學》 《庸》二書,而程顥、程頤、朱熹諸儒更相發明,愬流窮源, 使天下後世曉然知道統授受之功,曾子為大,而子 思次之。咸淳三年,由是始封曾子為郕國公,子思為 沂國公,配享次於顏子,躋於孟子之上,而四配之位 始正,是萬古不易之論也。我太祖高皇帝御極之初, 首詔孔氏子孫襲封衍聖公并世襲知縣,並如前代 舊制。弘治間,因修顏子、孟子廟,特置世襲翰林院「五 經博士各一人,以主祀事,此孝宗皇帝稽古右文」之 盛舉也。夫曾子傳道之功優於顏子,而孟子私淑於 曾子、子思。今顏、孟子孫皆世襲博士,而曾子之後獨 不得沾一命之榮,豈非古今之闕典也哉?當時典禮 守土之臣,曾無一言及此者,豈以曾子子「孫散在四方,歷世久遠,譜系不明,恐有冒濫之弊?」臣嘗考《春秋》 之時,莒人滅鄫,太子巫仕魯,去邑為曾。然則曾子去 受姓之祖甚近也。後世凡曾姓者,孰非曾子之子孫 乎?又訪得正德年間,今都御史錢宏任山東按察司 僉事,巡歷至嘉祥,謁曾子祠墓。因令有司訪求附近 編氓中曾姓者,得一農夫於深山中,貌甚朴野,詢之, 果曾子之後也。不知錢宏當時,何不請於朝,而復使 之淪沒耶?必以其人鄙陋,不可廁於衣冠之列故耳。 臣愚以為先王興滅繼絕,崇德報功,其意甚廣,其道 甚遠,不當因其子孫無賢而遂已也。臣自入仕以來, 見三氏子孫來朝,輒有感於衷,耿耿不忘,幾三十年。 茲者恭遇皇上釐正孔廟祀典,一洗前代陋規,重勞 聖駕臨幸國學,躬身釋奠之禮。臣謬以章句之儒,得 預俎豆之事,欣榮鼓舞,不能自已,乃敢陳其愚見,仰 瀆宸嚴。夫亦數千載未備之典,必有待於今日。歟乞 敕內閣、禮部議擬,取自聖裁,准照弘治間顏、孟二氏 事例,訪求曾氏子孫相應者一人,授以翰林院「《五經》 博士,世世承襲,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斯文幸甚!
為儒臣冒襲搆爭乞賜勘究以正恩典以杜僥
[编辑]《倖疏 》李盛春。
「臣惟大聖大賢之後,國家特世廕其官,以祀守廟墓、 重儒先也。官必嫡襲,嫡絕而以次支及,大都必勘結 詳明,族屬平服,永無爭議,乃許襲之,防詐冒也。廕典 所關,法例具存,雖有大奸巨猾之徒,通賄營求,干權 鑽刺,誰得而紊冒其間者?乃今山東兗州府嘉祥縣 近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袞朦朧冒襲之弊,則大有」 可議者。臣待罪該科,職司糾駁,偶有睹聞,不得不為 皇上陳之。臣八月十七日進科,見有原任博士曾質 粹孫曾繼祖投揭一書,名曰《叫天錄》。至九月初一日, 袞亦投揭,次日接到繼祖一本,奏乞天恩懲冒襲,正 苗裔,以昭國法事。奉聖旨:「禮部知道。」臣參看得奏揭 情詞,竊謂曾參後裔,今是何嫡支,繼「祖應否承襲,自 有譜系可查,未敢妄擬。姑就各具揭帖,以理法質之, 則袞之襲有可議者。」五。揭稱「曾參原籍山東,至十五 世孫曾據挈家遷江西,居廬陵諸郡。嘉靖十三年,世 宗肅皇帝遍求天下質粹,始自江西保送承廕博士, 當是時,查袞業已為永豐縣學生員矣,果使係嫡,即 宜應訪告明本省衙」門起送。胡乃與伊親兄曾嵩於 提學副使考審時,俱稱生長南方,不樂北徙,具結送 質粹赴部,奏准顏、孟二氏例,世襲翰林博士。夫袞不 爭於質粹未受新廕之先,乃閱二十餘年而後搆爭 於其孫繼祖,則當時觀望憚遷之意,與近來乘機冒 襲之情,概略可見。此大可議者一也。袞揭質粹原係 支派「借襲,而繼祖則謂曾氏故無博士,自質粹始。臣 愚以為凡始受廕之人,即異日子孫世襲張本兄儒 廕美秩,誰肯安心借人使質粹以支派冒襲,就當於 其存日告爭?若今繼祖奏結事體然,何故嘿嘿至其 沒後而始爭襲之也?」又使袞果當襲,曩應貢具奏時, 該部何以參看得曾袞應貢來京,意圖爭「襲,似難馮 信」等語。夫該部之批參,想緣違例遲難而始襲,顯然 冒爭。此大可議者二也。儒廕熙朝重典,比別廕不同 而曾氏系在山東江西,必當取兩省勘結二氏合族 情詞,乃為無弊。據揭袞奏行江西不行山東,專取親 屬保結,而不同質粹一支對理則偏徇之情難憑朦 朧之弊莫掩。此大可議者「三也。廕襲之法,嫡絕次承, 兄終弟及,例也。繼祖揭袞,見有親兄曾嵩,而袞、揭不 辨,則嵩在可知,即袞支當襲,前此曾嵩應貢時,胡不 奏襲博士,而甘選永淳縣訓導。廕不先親兄而遽及 弟,弟反承宗廕,而顧違兄,兄弟之倫廢,嫡次之序淆。 此大可議者四也。廕必嫡且賢,袞之是嫡與否,未可 知也。若以」大義論之,臣讀曾子《誠意章》,以毋自欺為 訓,及論《齊家》,則曰:「一家讓,一國興,讓。」若袞非嫡冒襲, 則既欺其心,又欺其族,又欺其兄,悖祖參毋自欺之 訓矣。倡劫爭而寡恬退,悖祖參一家讓之訓矣。再考 曾參《易簀》一事,竊歎古大賢雖死猶不失其正,乃事 親貴於養志,其作法垂訓類如此。袞襲非其正,逆志 決不欲也以之祀守廟墓肯歆其祀而妥靈地下耶 此大可議者五也。袞儒先之後業儒者類多懷反烏 之情以故該部止據該省衙門勘結題覆袞幸得襲 今官臣何獨敢苛責為也但以襲廕必須正當恩典 豈容詐冒一有詐冒即再易之不為嫌要於其當使 不可爭若袞冒襲而不行參究恐將來覬覦之徒,未 必不比例奏擾之紛紛也。參照博士曾袞,系叨賢裔, 行埒市徒,安土憚遷。初已無追遠之念,乘機攘奪,繼 乃萌穿窬之心。越次以襲官,故為不弟。搆爭而冒襲, 似屬欺公;即其老猾以遍干,顯是僥倖而苟免。所當 參究,以儆許冒者也。伏乞敕下該部,即行山東、江西 撫按,復令所屬司府縣學衙門,虛心秉公,毋以近經 題袞為嫌。務查《曾氏族譜》,拘集合族對理,取具三氏 並各甘供結,實實應襲,嫡支送部另題請奪。庶世襲 永杜後爭,恩廕不致冒襲。雖所謂《愛禮法》即所以愛先賢也。
《為懇乞聖斷亟正先賢廕襲以懲姦倖以明公道疏》劉光國
[编辑]臣等近見江西巡撫御史燕如宦具呈《都察院,為儒 臣冒襲搆爭,乞賜勘究》,以正恩典、以杜僥倖事:先該 吏科給事中李盛春題前事,禮部移咨都察院,轉行 江西撫按衙門查勘。據今御史燕如宦看得,曾嵩仍 不願北徙,欲讓弟曾袞,斷以立嫡之義,要將曾嵩長 子曾樞起送襲職等因。臣等查得本年五月內,有山 東兗州府嘉祥縣已故翰林院博士曾質粹孫曾繼 祖,奏為姦謀朦越冒襲,懇乞天恩洞察,行文查勘,以 歸正廕事,奉聖旨:「禮部知道。」及繼祖亦各遞揭到臣, 大略謂伊祖曾質粹,於嘉靖五年間,自江西徙家山 東,依奉曾參祠墓,向以衣巾奉祀。至嘉靖十八年,蒙 世宗皇帝特恩,比照顏、孟二氏例,授翰林院五經博 士世襲。至嘉靖三十九年,質粹病故,繼祖承重接喪 丁憂,兼以家道窮迫,遷延未得請襲。間被今襲博士 曾袞誣奏,自稱係曾參嫡支,朦朧襲職,以是不甘,哀 鳴求辨。臣等竊惟表章先賢帝王盛節,自曾子之後 千百餘年,子孫混跡草野,無以自見。一旦求其人命 之官,以主祀事,右文「教於一時,慰賢靈於千古,聖朝 重道崇儒之意,超越百代,其典誠至重,而其恩亦至 渥矣。」乃今使敦誼首事之人,既蒙恩而中絕,夤緣姦 巧之徒,得攘竊而行私,有乖公道,亦負國恩,豈不為 《聖典》之累哉?臣謹察之輿論,檢之卷牒,其事之始終, 歷歷可指,請得而質之。伏聞嘉靖十二年間,該掌詹 事府吏部左侍郎顧鼎臣奏奉世宗皇帝聖旨,以曾 子孔門大賢,不可無後,遍求天下,以繼宗祧。當時止 以得人為幸,固無擇於所謂嫡與支也。彼時江西提 學副使徐階面審曾嵩、曾袞,俱稱生長南方,不願北 徙。載在江西布政司回咨咨呈司府查得,惟曾質粹 欣然請行,乃得結勘起送到都,以衣巾奉「祀數年,始 得蒙恩授以世官。是曾子千數百年以來,無後而有 後,自質粹始也。曾子之後千數百年以來,無官而有 官,亦自質粹始也。」承祧已定,事奚可疑?嘉靖三十九 年,質粹病故未襲,袞以應貢到京,見有可乘之機,遂 動魚稅之念,具本奏下禮部,先被參格不行。後歷教 官,陞攸縣,以贓敗官,遂挾「囊金,大肆營求,欲為子孫 立千百世之基,輒得朦朧替襲前職,此於事體人情, 其果順耶否耶?」夫當禮部訪求之時,事固未定,袞懷 觀望,不欲應其求矣。衣巾奉祀之時,袞薄之不為,羨 心亦不萌矣。質粹未死之先,時無可乘之隙,袞又不 與爭矣。及乎世官既得,質粹已死,欺繼祖之孤弱,攘 其臂而奪之,其於天理人心,又果安耶、否耶?夫以曾 子距今世代闊絕,中間統系既已不明,宗派亦恐難 據,其為嫡也、支也,蓋不可憑矣。即如譜系果明、曾袞 果嫡,則當追念遠祖先質粹而來可也。乃云「不願北 徙兄弟」一詞,是忘本始矣。況幸遇我世宗皇帝,舉千 百年之曠典,為人後者所深願而不可必得者也。尚 恐不副其望,招之猶不來,是忽君恩矣。袞之設心如 此,即使其為真嫡也,而義亦非嫡矣。前此則憚遷,今 日則爭襲。袞非欲為曾子後也,為世官也,是使曾質 粹,數十年勤勞,祇為曾袞漁人之利;聖朝千百年盛 典,祇為曾袞壟斷之謀,其薄惡之行,鑽刺之神,人人 知之,無不唾且恨者。儒臣亦榮「矣,世官亦重矣,可使 斯人竊而有耶?賢哲之後,既欲崇德,亦以象賢。袞以 行險僥倖之徒,是可以奉明德、守宗祀耶?」又查得給 事中李盛春原論袞不可襲爵五議,乞行勘究改正, 仍歸曾質粹之後。及查《禮部移都察院咨》,止云:轉行 撫按衙門查審曾嵩,如有子孫,明白開報,合與世襲。 若果嵩後無人,方許曾袞承襲。夫止言曾嵩、曾袞子 嗣之有無,而不言曾繼祖、曾袞爭襲之是非。是以御 史燕如宦止於據咨回覆,不為併勘,與原題之意迥 不相同。此固臣等之所未解也。咨文又云:「質粹以昔 年族眾推往山東追訪墳廟,襲職一代以後,仍歸嵩、 袞嫡派,子孫見有《私約》可證。」則質粹以別枝受廕,原 為酬勞,似又不通之甚者。夫質粹之始棄家而東也, 能逆知恩廕之可必得乎?假如聖朝無此特恩,質粹 終身不得,果誰為之償其勞乎?且聖朝之有是命,為 其為曾參之後,非為質粹之勞也。袞欲質粹任其勞, 己則享其逸,且以明聖褒賢之典為一己酬勞之具, 是謂有君親之念者乎?質粹親受世宗之命,云「仍與 世襲。世襲者,與質粹之子孫也。不以成命為可遵,而 以私約為可據,不責之大義而曲徇其私情,此又臣 等之所大惑也。即如私約可信,亦必兩詞具案,然後 可耳。乃止取江西結勘,而山東竟無隻字,其故何耶? 參詳始末,通屬悖謬。袞之夤緣捏侮,益可見矣。」臣等 愚昧,切以質粹未膺「爵之先,豈惟嵩、袞得與,凡為曾 氏之裔者,皆可得也。質粹既膺爵之後,受之朝廷,傳 之後裔,質粹之所有,嵩、袞惡得而奪之?此理甚明,不 待智者而後知也。」徒取諸此以與彼,抑何心哉?臣等待罪言官,職司糾察,知姦不摘,則僥倖獲免,有冤不 白,則善類將殄,非所以奉陛下法也。矧褒崇賢哲,本 欲維「世,而濫及匪人,反以容姦。其於世道民風,關係 匪細故敢不避嫌怨,披瀝上陳。伏乞敕下禮部將曾 袞奪官爵命回原籍,仍命曾質粹子孫承襲博士傳 杜爭端則公道明而人心悅先賢地下之靈亦將感 服陛下大公至正之恩於無窮矣。」
為微臣世職久延謹述先朝採訪勘覆始末仰
[编辑]《祈聖斷以懲詐偽,以杜後爭疏 》曾弘毅。
竊照臣於崇禎六年五月間,因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生員曾益冒認賢裔,希圖爭襲,臣已具疏控陳。奉聖 旨:「該部知道,欽此。」時自當靜聽公論,聖明裁斷,但恐 異日狡謀,再肆嘵嘵,臣謹述採訪始末,及註銷事件, 為我皇上陳之。先是,嘉靖十三年,禮部移文天下,遍 訪曾氏子孫。臣五十九代祖曾質粹首承禮部採訪 勘覆,并江西保舉,起送赴部,奉世廟聖旨:「既勘得曾 質粹係先儒曾子之後,准照顏孟二氏例,授翰林院 五經博士,仍與世襲,欽此。」時有巨姦曾袞,朦朧冒襲, 禮部從公參劾,將曾袞革職,仍奏請提問,以治冒襲 之罪。又萬曆元年八月間,吏科都給事中劉不息等 題同前事,乞將曾袞削奪,仍命曾質粹子孫承襲博 士,永杜爭端。奉聖旨:「是。欽此。」欽遵。臣祖孫襲職,至今 五世,豈期又有曾益朦朧冒認嫡裔。昨崇禎六年八 月內,禮科為按月奏銷事,禮科署科事給事中盧兆 龍等參看得曾益所奏象賢嫡裔宜清等事,宗聖裔 嗣久定,何以忽起爭端,於例有礙,均應立案不行。八 月十三日奉聖旨:「知道了,禮部知道。欽此。」今公論已 定,自有處分。第臣慶賀事竣,例當陛辭,誠恐曾益畫 工清客,出入多門,鬼蜮百端,妄營再擾,以希僥倖。臣 不一言點破,則彼姦原疏在部雖經參寢,尚未除根, 終留他日起爭之地。懇祈皇上聖明,敕下該部,將《益 原疏》與臣疏從公覆正,永杜後爭,庶姦謀不生,而宗 祀不致紊亂矣。臣謹此具奏,無任激切待命之至。
為姦冒聖裔紊亂典章營謀日狡欺肆愈橫懇
[编辑]「乞聖斷,立賜剖決,以懲詐偽,以申國憲」 《疏》
前人
竊照臣十五世祖據避亂江右,至五十九世祖質粹, 當世宗皇帝咨訪賫譜,應詔部科,屢覈非贗,先准衣 巾奉祀,後始定封,至詳悉也。嗣有同宗曾袞冒襲,旋 被勘劾,竟蒙旨褫奪,准臣祖廕襲。迄今爵承五世,恩 叨六朝。突有紹興曾益,偶因同姓,頓造狂謀。崇禎二 年間,假託獻賦,少為嘗試,當被科臣馮杰參益詐冒, 幸得漏網。崇禎五年間,妄奏為象賢嫡裔宜清等事, 被禮部尚書黃汝良察益姦妄,立案不行卷照。臣將 益虛誑等情,具本控陳。奉聖旨:「該部知道。」益乘黃尚 書回籍,鑽幹行浙單查崇禎六年禮科署科事給事 中盧兆龍等,為按月註銷事。參看得曾益為象賢嫡 裔宜清等事,宗聖裔嗣久定,何以忽起爭端,於例有 礙,立案不行。奉聖旨:「知道了,禮部知道,欽此。」臣因慶 賀入覲,慮益神姦,復具本為微臣世職久延等事,奉 聖旨:「該部知道,欽此。」臣謂益屢經糾參,當知自斂。部 司因浙文含糊無憑,正行覆奏間,益咆。部堂,凌侮 司官,部司遂復行山東、江西徹底清查。益揣魑魅難 逃。電照去年十月內妄奏為「聖裔覈嫡已真」等情,瀆 聒宸聰,且疏語狂肆,不經其引。《採訪》云:如宋之曾鞏、 曾肇、曾布,或為曾氏後者。此當以懸揣之詞,非的確 之見也。其說江西以曾嵩、曾袞、曾質粹應召。當徐提 學面鞫時,嵩、袞各曰「不願北徙。」是江西未始以嵩、袞 應召也。又說:越以曾南明應召,旨下客死。益前疏何? 云:「益祖南明與臣祖質粹同應召入都,臣祖質粹受 封,南明,止乞表忠節。」前後異詞,欺罔顯然,況原無咨 送緣由。又云:「益祖怘為宋忠臣,闔門死節,宜宋優恤 之,表揚之,又何待於我朝,乃自為吹噓?果係闔門死 節,何以復有遺類?」又說:「曾鞏《世系譜》散見於歐、蘇文 集,蘇止言道統,未及世系,歐且議鞏非曾子後,即歐、 蘇之文確有可憑,當時經手查勘諸臣,豈無見於《宋 史》之足徵,而必取信於臣祖之《永豐一譜》」也。其說臣 祖以偽冒逮問,既已逮問,則有干國憲,其何得受封 主祀?況無紅本卷案可證。又詆「臣祖子夭孫瞽,殘癃 接踵,聖靈弗饗。夫人之夭壽不齊,與世系之真偽奚 關?且臣祖質粹承襲數載,臣父主祀四十餘年,誥封 累承,又何得謂聖靈弗饗,益之狂妄如此?臣應候山 東、江西勘文到日,真偽自明,何必贅言?」但益姦詭愈 熾,欺罔愈甚,勢不得不為皇上陳之。乃臣所奉者朝 廷之明命,所守者家傳之譜牒,所知者臣祖質粹為 受封之始祖,臣為主祀之嫡孫,益有何可據?翻六朝 之定案,眇諸臣之參駁,即益果係曾氏後裔,何益之 祖父不言,益早年不言,獻賦時不言,直至今日言,豈 曾氏今日始有嫡耶?部案科參俱在,臣部劄譜牒暨 各省勘劄俱在。懇乞皇上敕下九卿科道會議,先朝 之封典應否變亂,久延之世爵應否姦冒?臣「世守之《譜》,與益臆造之《譜》,何真何偽?歷朝之《本章》,與益雜引 之《外傳》」,何違何從?仍治其違命冒濫?庶賢裔以清,國 典以重矣。臣曷勝惶悚戰慄待命之至!
《禮部題教世胄疏》闕名
[编辑]該兵部咨:該本部題,國子監司業業司經局校書王 同祖奏,內開:「一曰《教世胃》。」臣請自今公侯伯子弟年 十八以上者,該部具名上請,送監讀書習禮。本監仍 每名選撥友伴監生二名,與之講學,相資薰陶規勸。 每五日一赴監。候諸生立班定,友伴引至階下,恭揖 而退,侍立兩傍,以觀揖讓周旋之節。候堂儀畢,赴廂 授書講習。其有不率教,憑本監堂上官奏聞區處。三 年之後,學有成效者,本監奏聞,該部註記,候異日襲 封之後,有所委任,據以甄別賢否等因。奉聖旨:該部 知道。該本部查照節年事例,議擬覆題。勳臣之家,子 孫既以承襲爵祿,或遇蒙任使,管理軍務,責任匪輕。 《書》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立教之不可不早也。況公 侯、伯子弟出自膏粱,素養富貴,易生驕惰,苟非預養 而善教之,欲望其能不變于習而成其德也,難矣。我 國家慎重典禮,凡將官子弟年幼者送監讀書,見諸 洪武五年、成化、弘治年間,節經舉行。皇上嘉靖元年, 又因該部建白,申明前例,題請:凡公、侯、伯等爵,無分 已襲、未襲、已任未任,「年三十以上,四十以下,通行查 出,閱送本部,轉送國子監行祭酒司業,將《大學》《語》《孟》 諸書相兼點授,令其在家講讀,仍每十日赴營觀操 等因。嘉靖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題奏,聖旨已經通 行去後。今本官奏要疏名上請送監,備諸勸典,無非 修明禮教至意,相應議處,合候命下見在公侯伯等 爵,及應襲子弟,年十四以上,三十以下未任者,通行 查出,備具年甲、籍貫,徑自開送禮部,類具姓名上請, 分送兩京國子監,照依嘉靖八年題准《教法》,分撥習 禮肄業」等因,題奉聖旨,咨部送司。隨准後軍都督府 手本,開送襄城伯李應臣等前來,案呈到部。理合疏 名上請,伏候命下,將各爵具劄,送國子監「肄業,行令 本監堂上官,查照嘉靖八年題准事例教習,務俾學 有成效,庶文武兼濟,他日可備干城之用,而不墜其 先世閥閱之風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