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10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一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一百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一百七卷目錄

 荒政部紀事四

食貨典第一百七卷

荒政部紀事四

[编辑]

《元史董文炳傳》:「文炳以父任為槁城令。縣貧,重以旱 蝗,而徵斂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穀數千石與縣, 縣得以寬民。前令因軍興乏用,稱貸於人,而貸家取 息歲倍,縣以民蠶麥償之。文炳曰:『民困矣,吾為令,義 不忍視也,吾當為代償』。」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 家,復籍縣閒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於是流離漸還, 數年間民食以足。

《嚴實傳》:「實授東平路行軍萬戶,會大饑,民北徙者多 餓死。又法,藏匿逃者,保社皆坐逃亡無所託,殭尸蔽 野,實命作糜粥,盛置道傍,全活者眾。」

《李楨傳》:「楨從皇子闊出伐金,下河南諸郡。闊出遣楨 往唐鄧二州,數民實兵餘歲凶,流散十八九。楨至,賑 恤饑寒,歸者如市。」

《趙阿哥潘傳》:阿哥潘鎮臨洮,歲饑,發私廩以賑貧乏, 給民農種粟二千餘石,無菁子百石,人賴不饑。 《張文謙傳》:文謙,邢州沙河人。中統元年,世祖即位,立 中書省,首命王文統為平章政事,文謙為左丞,以安 國便民為務。文統素忌克,屢相可否,積不能平。文謙 遽求出,詔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撫司事,臨發,語文 統曰:「民困日久,況當大旱,不量減稅賦,何以慰來蘇 之望?」文統曰:「上新即位,國家經費,止仰稅賦,苟復減 損,何以供給?」文謙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於是蠲常 賦什之四,商酒稅什之一。

《山東通志》:「陳仲祥,中統間為臨胊令。歲旱饑,鄰境流 民塞道,乃使分居山岡,時加賑恤。每出,民皆遮道而 拜。」

《元史崔斌傳》:「斌出守東平,歲大侵,徵賦如常年,斌馳 奏以免,復請於朝,得楮幣十萬緡,以振民饑。」

《張弘範傳》:弘範守大名,歲大水,漂沒廬舍,租稅無從 出,弘範輒免之,朝廷罪其專擅,弘範請入見,進曰:「臣 以為朝廷儲小倉不若儲之大倉。」帝曰:「何說也?」對曰: 「今歲水潦不收,而必責民輸,倉庫雖實而民死亡殆 盡,明年租將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則歲有 恆收,非陛下大倉庫乎?」帝曰:「知體,其勿問。」

《畿輔通志》:王君玉刺遂州,秋螟作,明年遣使賑貸,使 至其境,以民無饑色不給,玉曰:「東作方興,嗷嗷待哺, 苟或不給,立見溝壑。」慷慨流涕,使者感動,以楮幣五 萬緡賑之,民感德焉。

《元史塔本傳》:「塔本孫阿台,為平灤路達魯花赤。歲饑, 發粟賑民,或持不可,阿台曰:『朝廷不允,願以家粟償 官』。」於是全活甚眾。

《畿輔通志》:溫迪罕完知趙州,至元丙子秋旱,完惻然 曰:「民不出租猶饑,況出耶?己飫民饑,何忍征之。」 李仲知臨城,至元十五年春,上司和糴,力陳去歲薄 收,民艱食。及秋科下,復陳臨城地不宜麥,皆獲免,民 賴之。

《元史史弼傳》:弼為浙西宣慰使,黃華反,建寧復霖雨, 米價湧貴,弼即發米十萬石,平價糶之,而後聞於省。 省臣欲增其價,弼曰:「吾不可失信,寧輟吾俸以足之。」 省不能奪,益出十萬石,民得不饑。

《忙兀台傳》:「忙兀台拜銀青榮祿大夫,行省左丞相,還 鎮江浙,時浙西大饑,乃弛河泊禁,發府庫官貨,低其 直貿粟以賑之。」

《不忽木傳》:不忽木為河東按察使,阿合馬貸錢於官, 約償羊馬,至則抑取部民所產以輸。事覺,遣使按治, 皆不伏。及不忽木往,始得其不法百餘事。會大同民 饑,不忽木以便宜發倉廩賑之。阿合馬所善幸臣奏 不忽木擅發軍儲,又鍛鍊阿合馬,使自誣服。帝曰:「使 行,發粟以活吾民,乃其職也,何罪之有?」命移其獄至 京師審視,阿合馬竟伏誅。

《雷膺傳》:「膺授中議大夫,江南淛西道提刑按察使。時 蘇湖多雨傷稼,百姓艱食,膺請於朝,發廩粟米二十 萬石賑之。江淮行省以發米太多,議存三之一,膺曰: 『布宣皇澤,惠養困窮,行省臣職耳,豈可效有司出納 之吝耶?行省不能奪,悉給之』。」

《陳思濟傳》:「思濟同知浙東道宣慰司事,時浙西大水, 民饑,浙東倉廩殷實,即轉輸以賑之,全活者眾。檄上 中書,奏允之。浙東復旱,禱於名山,雨大澍,民賴以甦。」 《葉李傳》:「李為尚書右丞,轉資德大夫。時淮浙饑饉,穀 價騰踴,李奏免江淮租稅之半,運湖廣、江西糧十七萬石至鎮江,以賑饑民。」

《唐仁祖傳》:「仁祖除翰林學士承旨,中奉大夫。遼陽饑, 奉旨偕近侍速哥、左丞忻都往賑。忻都欲如戶籍口 數大小給之,仁祖曰:『不可。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 偕以大口給之』。忻都曰:『若要善名,而陷我於惡邪』。仁 祖笑曰:『吾二人善惡,眾已的知,豈至是而始要名哉。 我知為國恤民而已,何恤爾言,卒以大口給之』。」 《臧夢解傳》:「夢解授海寧知州。屬江陰饑,江淛行省委 夢解賑之。夢解不為文具,皆躬至其地,而人給以米, 所活四萬五千餘人。江南行臺治書侍御史苟宗道 聞而韙之,舉其名上聞。」

《拜降傳》:拜降為慶元路治中,歲大饑,狀累上行省,不 報。拜降曰:「民饑如是而不賑之,豈為民父母意耶?」即 躬詣行省力請,得發粟四萬石,民賴全活。

《烏古孫澤傳》:「澤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副使,僉都元帥 府事。歲饑,上言蠲其田租,發象州、賀州官粟三千五 百石,以賑饑者。既發,乃上其事。時行省平章哈剌哈 孫察其心誠愛民,不以專擅罪之。」

《畿輔通志》:「『孫拱,至元中為保定路治中,歲饑,開倉賑 民。或曰宜請於朝。曰:若待請,則民餒死多矣,苟見罪, 吾自任』。遂發粟賑之。」

齊謙,至元間知趙州。歲荒,艱食者眾,請於朝,發公帑 以賑之。臨城地磽,民貧,捐業而亡者戶百有奇。所遺 差額,累見戶代輸。建言於府,民免橫征之患。

《元史許國禎傳》:「『國禎子扆,一名忽魯火孫,以中書右 丞署太常事,改陝西行中書省右丞。時關中饑,議發 倉粟賑之。同列以未得請於朝,不可。忽魯火孫曰,民 為邦本,今饑餒如此,若俟命下無及矣。擅發之罪,吾 當獨任之,不以累公等』。遂大發粟,不數日,命亦下。明 年旱,禱於終南山而雨,歲以大熟,民皆畫像祀之。」 《王約傳》:「約拜監察御史,出賑河間饑民,均覈有方,全 活甚眾。後拜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奉詔賑京畿東道 饑民,發米五十萬石,所活五十餘萬人。因條疏京東 利病十事,請發米續賑之。中書用其言,民獲以甦。」 《趙宏偉傳》:「宏偉大德五年,中丞董士恆薦,起僉浙西 道肅政廉訪司事。鎮江旱,蠲民租九萬餘」石,吏畏飛 語,復徵於民,民無所出。行臺令宏偉核實,卒蠲之。大 風海溢,潤、常、江陰等州廬舍多蕩沒,民乏食。宏偉將 發廩以賑,有司以未得報為辭。宏偉曰:「民旦暮饑,擅 發有罪,我先坐。」遂發之,全活者十餘萬。遷江南行臺 都事。十一年,江南大饑,宏偉請以贓罰錢賑之,民賴 以生。

《趙世延傳》:「世延,大德十年,除安西路總管。陝民饑,省 臺議請於朝賑之。世延曰:捄荒如捄火,願先發廩以 賑。朝廷設不允,世延當傾家財若身以償。省臺從之, 所活者眾。」

《吳鼎傳》:「鼎官至禮部尚書,宣徽副使。大德十一年,山 東諸郡饑,詔鼎往賑之。朝廷議發米四萬石鈔折米 一萬石,鼎謂同使者曰:『民得鈔將何從易米』」同使者 曰:「朝議已定,恐不可復得。」鼎曰:「人命豈不重於米耶。 言於朝,卒從所請。」

《敬儼傳》:「儼為右司郎中,旱蝗為災,民多因饑為盜,有 司捕治,論以真犯。獄既上,朝議互有從違,儼曰:『民饑 而盜,迫於不得已,非故為也。且死者不可復生,宜在 所矜貸。用是得減死者甚眾』。」

《鐵哥傳》:鐵哥拜中書平章政事,從幸晉山,饑民相望, 鐵哥輒發廩賑之,既乃陳疏自劾,帝稱善不已。 《賀勝傳》:大德九年,勝父仁傑請老,以勝代為上都留 守。至大中,歲大饑,輒發倉廩賑民,乃自劾待罪,帝報 曰:「祖宗以上都之民付卿父子,欲安之也。卿能如此, 朕復何憂。卿其視事。」民德之,為立祠上都西門外。帝 聞之,復命工寫其像以賜,俾傳示子孫。

《哈剌哈孫傳》:「哈剌哈孫罷相,出鎮北邊,至鎮,分遣使 者賑降戶,奏出鈔帛易牛羊以給之,近水者教取魚 食,會大雪,民無取得食。命諸部置傳車,相去各三百 里,凡十傳,轉米數萬石,以餉饑民,不足則益以牛羊。 又度地置內倉,積粟以待來者。浚古渠,溉田數千頃, 治稱海屯田,教部落雜耕其間,歲得米二十餘萬,北」 邊大治。

《工都中傳》:都中為荊湖北道宣慰副使,適歲侵,都中 躬履山谷以拯其饑,民賴以全活者數十萬,遷饒州 路總管。年饑,米價翔踊,都中以官倉之米定其價為 三等,言於行省,以為須糶以下等價,民乃可得食。未 報,又於下等價減十之二,使民就糴。時宰怒其專擅, 都中曰:「饒去杭幾二千里,比議定往還非半月不可。 人七日不食則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亦相與言 曰:「公為我輩減米價,公果得罪,我輩當鬻妻子以代 公償。」時宰聞之乃罷。

《儒學傳》:「胡長孺為台州路寧海縣主簿,階將仕佐郎。 大德丁未,浙東大侵,戊申復無麥,民相枕死。宣慰同 知脫歡察議行振荒之令,斂富人錢一百五十萬給之,至縣,以餘錢二十五萬屬長孺藏去,乃行旁州。長 孺察其有乾沒意,悉散於民。閱月再至,索其錢,長孺 抱成案進曰:『錢在是矣』。脫歡察怒曰:『汝膽如山耶,何 所受命,而敢無忌若此』?」長孺曰:「民一日不食,當有死 者,誠不及以聞,然官書具在,可徵也。」脫歡察雖怒,不 敢問。

陳孚,特授奉直大夫、台州路總管府治中。大德七年, 詔遣奉使宣撫循行諸道。時台州旱,民饑,道殣相望, 江浙行省檄浙東元帥脫歡察兒發粟賑濟,而脫歡 察兒怙勢立威,不卹民隱,驅脅有司,動寘重刑。孚曰: 「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脫歡察兒也。」遂詣宣撫使, 愬其不法蠹民事一十九條。宣撫使按實,坐其罪,命 有司亟發倉賑,饑民賴以全活者眾。

《元明善傳》:「明善為翰林直學士,奉旨出賑山東河南 饑。時彭城、下邳諸州,連數十驛,民餓馬斃,而官無文 書賑貸,明善以鈔萬二千錠分給之,曰:『擅命獲罪,所 不辭也』。」

《伯都傳》:「伯都為御史中丞,延祐元年,拜甘肅行省平 章政事。時米價騰踴,陸輓每石費二百緡,乃為經畫 計,所省至四百餘萬緡,自是諸倉俱充溢。甘州氣寒 地瘠少稔,歲民饑則發粟賑之,春闕種則貸之。於是 兵饟既足,民食亦給。」

《塔本傳》:「塔本曾孫迭里威失,為河間路總管,屬歲饑, 出俸金及官庫所積賑之,活數十萬人。」

《王克敬傳》:克敬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番陽大饑, 總管王都中出廩粟賑之。行省欲罪其擅發,克敬曰: 「番陽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為仁而吾屬顧為 不仁乎。」都中因得免。

《儒學傳》:「吳師道授高郵縣丞,再調寧國路錄事。會歲 大旱,饑民仰食於官者三十三萬口,師道勸大家得 粟三萬七千六百石,以賑饑民。又言於部使者,轉聞 於朝,得粟四萬石、鈔三萬八千四百錠,賑之,三十餘 萬人賴以存活。」

《許有壬傳》:有壬為中書左司員外郎,京畿饑,有壬請 振之,同列讓曰:「子言固善,其如虧國何。」有壬曰:「不然, 民本也,不虧民,顧豈虧國邪。」卒白於丞相,發糧四十 萬斛濟之,民賴以活者甚眾。

《張昇傳》:「昇除紹興路總管。初,大德、至大間,越大饑且 疫,癘民死者殆半,賦稅鹽課責里胥代納,吏並緣為 姦,害富家。昇為証於簿籍,白行省蠲之。泰定二年,遷 遼東道廉訪使。屬永平大水,民多捐瘠,昇請發海道 糧十八萬石,鈔五萬緡,以賑饑民,且蠲其歲賦。朝廷 從之,民得全活者甚眾。」

《馬札兒台傳》:「泰定四年,拜陝西行臺治書侍御史。關 陝大饑,賑貸有不及者,盡出私財以周貧民,所活甚 眾。」

《楊朵兒只傳》:「朵兒只子不花,以蔭補武備司提點,轉 僉河東廉訪司事。河東民饑,先捐己貲以賑請,未得 命,即發公廩繼之,民遂賴不死。」

《江南通志》:浦源,泰定中蕪湖尹。郡內大水,勸分米賑 饑。郡發廩米千石,減直以糶,源謂民有錢可糴則不 饑矣,盡以米濟之,語同列曰:「郡有責,吾獨償,不以累 諸君也。」

倪淵泰定間為當塗主簿。歲侵,民上狀言災傷,郡戒 縣勿受,淵爭之不得,即求解組去。郡守驚悟,即委以 檢視。淵躬履阡陌,稽實除稅,民賴以甦。

燮理溥化,泰定間任舒城縣達魯花赤。時旱甚民饑, 素封遏糴,民欲劫廩,幾至亂。化。聞於朝,勸好義之家 出《鏹糴穀》,籍民數驗口賙給,民賴以生。

《元史張思明傳》:「思明,元貞十年,除江浙行中書省左 右司郎中。十一年春,兩浙大饑,首贊發廩賑之。延祐 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嶺北戍士多貧者,歲凶,相挻為 變。思明威惠並行,邊境乃安。天曆元年,為江浙行中 書省左丞,會陝西大饑,中書撥江浙鹽運司歲課十 萬錠賑之,吏白,周歲所入已輸京師,當回咨中書。思」 明曰:「陜西饑民,猶鮒在涸轍,往復踰月,是索之枯魚 之肆也。其以下年未輸者,如數與之,有罪,吾當坐朝 廷韙之。」

《乃蠻台傳》:「天曆二年,遷陜西行省平章政事。關中大 饑,詔募民入粟予爵,四方富民應命輸粟,露積關下。 初,河南饑,告糴關中,而關中民遏其糴。至是關吏乃 河南人,修宿怨,拒粟使不得入。乃蠻台杖關吏而入 其粟。京兆民掠人而食,則命分健卒為隊,捕強食人 者,其患乃已。時入關粟雖多,而貧民乏鈔以糴。乃蠻」 台取官庫未燬昏鈔,得五百萬緡,識以省印,給民行 用。俟官給賑饑鈔,如數易之。先時,民或就食他所,多 毀牆屋以往,乃蠻台諭之曰:「明年歲稔,爾當復還,其 勿毀之。」民由是不敢毀。及明年還,皆得按堵如初。 《徹里帖木兒傳》:天曆二年,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歲 大饑,徹里帖木兒議賑之,其屬以為必自縣上之府, 府上之省,然後以聞。徹里帖木兒慨然曰:「民饑死者已眾,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復累月,民存無幾矣。此蓋 有司畏罪,將歸怨於朝廷,吾不為也。」大發倉廩賑之, 乃請專擅之罪。文宗聞而悅之,賜龍衣、上尊。

《良吏傳》:卜天璋,至元中為南京府史,時河北饑民數 萬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詔令民復業勿渡,眾洶洶不 肯還。天璋慮其生變,勸總管張國寶聽其渡,國寶從 之,遂以無事。後授饒州路總管,縣以饑告,天璋即發 廩賑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饑如是,必俟得請而 後賑,民且死矣,失申之責,吾獨任之,不以累諸君也。」 竟發藏以賑之,民賴全活。天曆二年,拜山南廉訪使。 時穀價翔踴,乃下命勿損穀價,聽民自便,於是舟車 爭集,米價頓減,復止憲司贓罰庫緡錢不輸於臺,留 用賑饑。御史至,民遮道稱頌。

《張養浩傳》:「養浩召為吏部尚書,不拜。天曆二年,關中 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臺中丞。既聞命,即散其 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 死者則葬之。道經華山,禱雨於嶽祠,泣拜不能起,天 忽陰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復禱於社壇,大雨如注,水 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時斗米直十三緡,民 持鈔出糴,稍昏即不用,詣庫換易,則豪猾黨蔽,易十 與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檢庫中未毀昏鈔文可 驗者,得一千八十五萬五千餘緡,悉以印記其背,又 刻十貫、五貫為券,給散貧乏。命米商視印記,出糶,詣 庫驗數以易之,於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 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聞民間有殺子以奉母者, 為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 公署,夜則禱於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每一 念至,即撫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關中之人 哀之如失父母。

《畿輔通志》:「康若泰授濬州判官。天曆二年,歲大饑,民 食缺,公惻然,於是召富家人,宴集募之,遂得粟二千 石,以給貧民,民賴以安。」

《丹徒縣志》:天曆己巳,大旱,郡民饑疫,知事沈德華陳 救荒之策,言:「今司縣申至,饑民四十萬三千五百口, 命懸旦暮,有甚焚溺。設官分職,本以為民。民既危亡, 而居官守者,豈可全身自保,坐視而不加意耶?擬將 松江所撥赤秈米四萬石,擇其甚貧,驗口賑濟為便。」 省府從其請,遂以八千賑濟,餘復平糶,民賴以生。 《元史納麟傳》:「納麟,天曆元年,除杭州路總管。明年,改 江西廉訪使。南昌歲饑,江西行省難於發粟,納麟曰: 『朝廷如不允我,當以家貲償之』。乃出粟以賑民,全活 甚眾。」

《江南通志》:「張蒙完得天曆間為祁門令。歲饑,道殣相 望,親詣各都,發義倉、社倉賑之,勸富民兩平發糴。旬 日,商旋,米艘踵至。」

《元史良吏傳》:諳都剌,至順元年遷襄陽路達魯花赤。 山西大饑,河南行省恐流民入境為變,檄守武關。諳 都剌驗其良民,輒聽其度。關吏曰:「『得無違上命乎』?諳 都剌曰:『吾防姦耳,非仇良民也。可不開其生路耶』?既 又煮粥以食之,所活數萬人。」

《陳思謙傳》:「思謙,至順元年,拜西行臺監察御史。先是 關陝大饑,民多鬻產流徙及來歸,皆無地可耕。思謙 言,聽民倍直贖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貧者獲已棄 之業。從之。」

《虞集傳》:「集除奎章閣侍書學士,時關中大饑,民枕藉 而死,有方數百里無孑遺者。帝問集何以捄關中,對 曰:承平日久,人情宴安,有志之士急於近效,則怨讟 興焉。不幸大菑之餘,正君子為治作新之機也。若遣 一二有仁術知民事者,稍寬其禁令,使得有所為,隨 郡縣擇可用之人,因舊民所在定城郭,修閭里,治溝 洫,限畎畝,薄征斂,招其傷殘老弱,漸以其力治之,則 遠去而來歸者漸至;春耕秋斂,皆有所助。一二歲間, 勿征勿徭,封域既正,友望相濟,四面而至者,均齊方 一,截然有法,則三代之民將見出於空虛之野矣。」帝 稱善,因進曰:「幸假臣一郡,試以此法行之,三五年間, 必有以報朝廷者。」左右有曰:「虞伯生欲以此去爾。」遂 罷其議。

《畿輔通志》:「劉繼先知行。唐至正壬午秋,邑大饑,申請 得米七百一十石,賑濟饑民,民賴以生。迨至正癸未 冬,民愈艱食,乃詣鄉村收饑民所用草木葉皮等物, 上達於府。府令上告,即告於戶曹,戶曹不從,乃上訴 政府。政府拒之,復力請曰:『職司牧民,民饑而死,豈為 民上之道哉?寧得罪不恤也』。」政府諒其誠,得中統鈔 「四萬五千貫」,以賑濟貧民。

《元史蓋苗傳》:「苗授濟寧路單州判官,歲饑,白郡府,未 有以應,會他邑亦以告,郡府遣苗至戶部以請,戶部 難之,苗伏中書堂下,出糠餅以示曰:『濟寧民率食此, 況不得此食者尤多,豈可坐視不救乎』?因泣下。時宰 大悟,凡被災者咸獲賑焉。有官粟五百石,陳腐以借 諸民,期秋熟還官。及秋,郡責償甚急,部使者將責知」 州,苗曰:「官粟實苗所貰,今民饑不能償,苗請代還。」使者乃已其責。至正四年,為山東廉訪使。民饑為盜,所 在群聚,乃上《救荒弭盜十二事》。有司援例欲徵苗所 得職田,苗曰:「年荒民困,吾無以救,尚忍征斂以肥己 耶?」輒命已之。同僚皆無敢取。

《別兒怯不花傳》,「至正四年,拜中書左丞相。明年,歲大 饑,流民載道,令有司賑之,欲還鄉者給路糧,又錄在 京貧民,日糶以糧。帝還自上都,遣中使數輩趣使迎 謁。比見帝親酌酒勞之。」

《鐵木兒塔識傳》:「至正五年,拜御史大夫。近畿饑民爭 赴京城,奏出贓罰鈔,糴米萬石,即近郊寺觀為糜食 之,所活不可勝計。居歲餘,遷平章政事,位居第一。大 駕時巡,留鎮大都。舊法,細民糴於官倉,出印券月給 之者,其直三百文謂之『紅帖。米賦籌而給之,盡三月 止者,其直五百文謂之『散籌』』。」米貪民買其籌貼以為 利。鐵木兒塔識請別發米二十萬石,遣官坐市肆,使 人持五十文即得米一升,姦弊遂絕。七年,為左丞相, 分海漕米四十萬石置沿河諸倉,以備凶荒。

《良吏傳》:「劉秉直,至正八年為衛輝路總管。秋七月,蟲 螟生,民患之。秉直禱於八蜡祠,蟲皆自死。歲大饑,人 相食,死者過半。秉直出俸米,倡富民分粟,餒者食之, 病者與藥,死者與棺以葬。」

《湖廣通志》:「劉潛任永州錄事,歲饑,鄰境遏糴,遣吏持 所受告身懇於全守石古峰,守義其請,遂通商販,民 賴以活。」

《元史良吏傳》:「盧琦登至正二年進士第。十二年,遷永 春縣尹。始至賑饑。十三年,泉郡大饑,死者相枕藉,其 能行者皆老幼扶㩦就食永春。琦命分諸浮屠及大 家使食之,所存活不可勝計。」

《余闕傳》:「闕僉浙東道廉訪司事,丁母憂。至正十三年, 行中書於淮東,改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淮西。起闕 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分兵守安慶。明年,春夏大饑,人 相食,乃捐俸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眾,民失業者數 萬,咸安集之。請於中書,得鈔三萬錠以振民。」

《完者忽都皇后傳》:「至正十八年,京城大饑,后命官為 粥食之。又出金銀粟帛,命資正院使朴不花於京都 十一門置冢,葬死者遺骼十餘萬,復命僧建水陸大 會度之。」

《忠義傳》:「丁好禮至正二十年拜中書參知政事。時京 師大饑,天壽節,廟堂欲用故事大讌會。好禮言:今民 父子有相食者,君臣當修省以弭大患,讌會宜減常 度。」不聽。

《江南通志》:「孟集至正間知崇明州。州有三沙,東沙視 兩沙為最貧。地不宜五穀,故米價常倍。集置常平倉 於州南,以時糶糴,物價用平,人無饑餒。」

《陝西通志》:「費震,洪武中以賢良任漢中知府。時歲歉 盜起,震發倉儲十餘萬賑濟,俾秋熟還倉,易陳為新, 盜乃來歸。即令占宅,自為保伍,遂得數千戶,秋大熟, 民悉還前粟。」

張得先洪武中知富平。時中原初定,眾多艱食,得先 首建「招福」、平皋、頻陽、永潤四鄉各社倉,以贍貧乏,民 咸賴焉。

《浙江通志》:「夏原吉為戶部尚書。永樂初,浙西大水,奉 命往治,發民兵數萬疏決壅滯,水患乃息。又撫綏饑 民,奏發廩三十餘萬石賑之。時有奏以水退淤肥,宜 召民佃耕以益國用者,原吉歎曰:『民疲極矣,救死不 暇,可重役乎』?即馳奏寢。」

《江西通志》:「劉辰,永樂初遷江西左參政。至官,適九江 諸郡瀕流,田畝皆澇,民饑盜起,富室多罹其害。辰檄 府縣勸令大姓出粟貸人,免征徭以當息,官為立券, 明年償其母。自是富者得安,饑者得食。」

《續文獻通考》:「周忱巡撫直隸,初至蘇、松,屬大饑穀貴。 忱廉得江、浙、湖廣大稔,令人橐金至其地,故抑其直 勿糴,且紿言吳中米價高甚,用是三省大賈販米數 百艘集吳中。忱乃下令盡發官廩貸民,半收其直。城 中米價驟減,各賈進退兩難,只得賤糶。忱復椎牛釃 酒謝之,各賈悉大歡而去。米價既平,乃復官糴以實」 廩。

《八閩通志》:「黃裳,永樂中知政和縣。嘗值歲歉,勸富民 發粟以貸貧乏。官為置籍,令其秋成每石出息二斗 償之,民以不饑。」

《江南通志》:「曹弘宣德五年,巡撫淮南、山東。時連歲凶 荒,人多餓死,弘驗其地之肥瘠豐凶,均徭役,儲粟穀, 俵牛種,簡孳牧,殺婚禮,民德其施。」

《山東通志》:「李公諒以賢良舉,為翼城知縣。時兵燹之 餘,民不聊生。公諒教民拾野菜、槐、豆五,易水煮之,以 濟饑民免流離。」

《江西通志》:「張泳,宣德間授鄱陽丞。時旱荒,饑殍滿道, 泳發預備倉以濟,復傾私橐糴米煮粥,請耆老黃振 宗主其事。時振宗年一百四歲矣。其施粥凡一月,民 得飽啜。泳遍詣鄉落,召集居民視菜色甚者,勸有力 家分養之,助以官穀不足,請發大有倉。巡撫趙新即從之,得米八千餘石,驗口賑給,賴以生活者甚眾。」 《畿輔通志》:「章珪,正統中巡按畿甸,蝗災民饑,有司請 以虧欠馬匹折追糧米為賑濟。珪曰:『賑濟正以為民, 若追折欠,民何以堪?具疏以聞,皆獲免』。」

《江南通志》:「王思旻,正統間授泰州吏目,陞州判。九載, 陞州同,署州事。歲荒,適巡按涖泰,思旻迎於灣頭,叩 泣求題,未允。思旻曰:『忍立視百姓死而獨生耶』!抱籍 躍入湍流。巡按亟呼撈救,為具題如請,益勵政事,置 預備倉廒八十間,民至今思之。」

《畿輔通志》:「耿九疇,正統間為刑部右侍郎。景泰初,中 州饑旱,流民渡淮者眾,彼此不相安,命九疇巡視安 置。九疇為聯婚姻,教樹畜,與土著相輯睦者七萬戶, 境內晏如。」

《八閩通志》:「胡晨為福安縣丞。景泰初,歲歉民饑,倉廩 匱竭。晨立券稱貸於富家,猶未足,乃議盡借濟留倉 米賑之。同官欲俟申請然後發,晨曰:『申請待報,動經 旬日,民死亡過半矣。有罪晨請獨當之,誓不以相累 也。遂開倉賑給,民得全活者甚眾』。」

《陝西通志》:「戴浩,景泰初知鞏昌。歲大祲,發儲三萬賑 之。當路援法論浩,浩上疏待罪曰:『臣願以一人之命 易千萬人』。詔原浩而令民償所貸。或檄浩趣之,浩曰: 『瘡痍未復而速征,不如無賑,請約三歲遞償之』。」 《荒政考略》:王竑於景泰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兩 淮,時,徐淮大饑,民死者相枕藉,竑至,盡所以救荒之 術。山東、河南流民猝至竑,不待奏報,大發廣運官儲 賑之。近者人日飼以粥,遠者量散以米,流徙者給米 以為道食,被鬻者贖其人以還其家,共用米一百六 十萬餘,全活數百萬人。擇醫四十人,空庾六十楹,處 流民之病者死者,給以棺,為叢塚葬之。窮晝夜,竭精 慮,委曲勸諭,出於至誠,人人為盡力。或述其行事,為 《救荒錄》。

《畿輔通志》:「李衍,景泰中歷陞戶部侍郎,巡視山海邊 關。時河北諸郡縣旱,州縣當輸邊者,類橐銀就邊糴 米,踊貴數倍,武吏催督,勢甚張皇。衍請出太倉粟餉 邊,以銀輸太倉庫,米價遂平。尋總督三邊軍儲,兼賑 濟饑民。時關陝旱久,衍引渭水為渠,以利居民,是歲 大稔。」

《江南通志》:「鄒來學,景泰間巡撫應天,時吳中水旱頻 仍,來學乞以今年輸京米二十萬石悉予貧民,來秋 償官,庶國賦不虧,小民得濟。上從其請。」

《明外史周瑄傳》:「瑄景泰元年以尚書王直薦,超拜刑 部右侍郎,賑順天、河間饑。未竣,而英宗復位,仍命瑄 遍歷所部,大舉荒政。先後賑饑民二十六萬五千,給 牛種各萬餘。後為右都御史,督理南京糧儲。鳳陽、淮、 徐饑,以瑄言發廩四十萬以賑。」

《湖廣通志》:「唐瑜,景泰辛未進士,擢湖廣左參政,分守 荊襄,置廩儲穀,遇旱發賑,撫綏均、房流民咸遂其願。 荊湖大水,挽舟載米濟之,水退築堤,民賴其利。 徐泰景泰間知羅田縣,教民務農,四郊俱創便民倉, 以為凶荒賑濟之備。又慮轉運水次多艱,買蘄水巴 河地一所,置倉厫數十間,復買附近地數十畝,以給 倉之」費,民甚便之。

《陜西通志》:「郭瑾,景泰中守蓬州,歲大饑,院司牽制舊 例,瑾泣曰:『吾所育者,天子之民也,獨不能告天子耶』? 遂聞上,得賑,蓬民賴焉。」

《山東通志》:「宋黻為御史時,浙內饑,議惠濟之策,黻獨 曰:『不如舉按奸贓,掃蕩不法,省冗費,停營造』。」悉見採 納。

《浙江通志》:「彭誼天順初知紹興府。民告饑,即發倉賑 之。或謂當上聞否,且得罪,誼曰:『待請而發,轉溝壑者 多矣。吾何愛一身而不以活萬命。明年有秋,民爭委 輸,不踰月而倉復盈。先是郡中官田稅重,耕者多流 移逋負,誼請計畝起耗,減重增輕,民便之』。」

《續文獻通考》:「夏寅,以吳中饑,投書撫臺,發廩二十萬 斛,糴十萬石,三吳賴以全。」

《明外史何喬新傳》:「喬新為河南按察使,歲大饑,故事 賑貸迄秋止。喬新曰:『止於秋,謂秋成可仰也。今秋可 但已乎?賑至明年麥熟乃止』。」後進右副都御史,歲饑, 奏免雜辦及戶口鹽鈔十之四,拜刑部右侍郎。山西 大饑,人相食,命往賑,活三十餘萬人,還流冗十四萬 戶。

《江南通志》:「邢宥,成化初知蘇州,有通變才。乙酉,郡大 饑,宥賙貸甚勤。流人之在境者,得不失所,而公帑不 空,富室無擾。論者謂荒政之最善者。」

《畿輔通志》:「陸愉知晉寧,成化五年,年饑,抗章請蠲租。 或止之,愉曰:『為人臣者豈不知為朝廷哉?但吾民疾 苦,痌瘝切身,倘更徵求,則皆委於溝壑矣。當力言之, 雖咎弗辭』。」後竟允其請,民多全活。

田濟成化間出守真定,歲荒,濟不待上報,開倉賑濟。 賑過糧米二十七萬有奇,全活者不可勝數。

《江南通志》:「劉魁,成化十七年,巡撫南畿,時淫雨為沴連郡田禾滅沒,莩死萬數,征斂如故。力陳於朝,謂財 賦資人以成。人者,財之本也。今欲取其末而先絕其 本,可乎?假令民窮為盜,或至狡竊,於時誅討,則所費 不止若逋稅之數也。會魁代去,不果行,民追思之。」 《陝西通志》:「王節,天順舉人,知盩厔縣,歲歉閉糴,節為 立『平糶法』」,粟不騰貴,民賴以安。時倉廩空乏,逾年積 粟數千石,為預備計,鑿廣濟渠二十五里,引水灌田 若干頃,農以永利。買田器,貨官牛,給貧民耕。歲大旱, 流離入境者眾,節日夜資給,皆賴全活。

《畿輔通志》:「張清,成化二十年知臨城邑,遭歲凶,民多 菜色,或至流移。邑積粟餘四萬斛,清不待請,開倉賑 濟。貧困獲生者數千家,自外附籍者八十餘戶。歲定 徭役,以貧富計輕重,教值桑棗,野無閒地。」

王欽成化中知安肅,植柳四路。值大饑,折柳易食,所 活甚眾。

章忱成化時,知臨城縣。時臨邑人饑,民多流散。忱招 徠撫綏,給以耔種,緩其征徭,民接踵來歸。久之,旁邑 流民願就編籍者數十戶。

《江南通志》:「張賓,成化中知金壇,時大水,以全災報。都 御史怒曰:『如報,賦安所出』?命他官驗實,以九分災上。 賓抗言曰:『民重溺而匿之,不仁;告不以實,不忠。民將 莩矣。尚安言賦坐誤報全荒罰穀,賓不為懾』。」

陸愈成化年知江都。會歲荒,計口給賑,貸以牛種。饑 民有鬻子女者,捐俸贖之。鑿花園港以蓄洩水利,增 築邵伯湖堤以禦水患,辦餘錢以儲賑粟。民立碑頌 之。

繆昌成化間守遼海。歲饑,撫臣欲散粟貸民,昌慮官 吏或乘此為奸,議以平時之價糶於軍,秋收糴粟補 官,民稱便。

《山東通志》:「李昂,成化間知青州府。歲大饑,發官廩數 十萬石,又勸富民出粟八萬餘石,相移賑濟,全活甚 眾。流民大至,煮粥給之,郡人比之富公。」

《山西通志》:「徐綬,成化間任崞縣。會歲大饑,餓殍盈野, 綬親詣富室,給與印券,貸粟以賑之,全活萬餘人。 樊英,成化中為御史,按湖廣襄、鄧饑,流民肆掠數萬 人,英為賑貸,乃廉其渠魁,諭以禍福,使歸井閭。事聞, 擢遼東苑馬寺少卿,後遷長蘆鹽運使。時河間、真定 饑,上命廷臣出賑,官無厚儲,英先後出運司銀七萬 餘」兩佐之。

《湖廣通志》:「呂禴成化間知隨州。值歲旱民饑,禴素衣 跣足,禱雨發倉賑貧。初夏,民納祗候錢,禴曰:『五穀未 登,錢必假貸於人者。今還主,候秋赴納』。民感其德。 魯永清,成化間,知成都府,遇旱,設糴賑之,為石四萬 餘。府故無預備,乃置倉為糴本。明年又饑,出入如數, 而泛賑者不與焉,民用不敝。」

《陝西通志》:「鄭時巡撫,陝西大饑,百方賑恤,言於上,得 內帑金四十萬以濟,分門給散,無敢漁者。」

徐鏞成化間知鎮原縣。值歲饑,請於上官,移民就食, 全活甚眾。修倉,得藏錢數十萬緡,一無所私,以賑貧 乏。蠲宿逋,流亡多復業者。

《廣東通志》:「張津,成化進士,授建陽知縣。歲歉,津出公 帑乞糴他邑。吏懼譴,津曰:『民方槁死,焉避咎』?遂遍詣 鄉聚,閱民贏虛、丁口多寡,量給之粟,又以富室出貸, 全活甚眾。」

《陝西通志》:「何信,藩司舍人,成化中,關中大饑,詔發漕 粟萬石,令南陽、汝寧二郡發卒萬人抵關中。將行,信 聞之,恚曰:『關中米石不過一金,奈何』?至是入言於藩 司吳節曰:誠權出萬金使入關,糴可得萬石。令二郡 能召出金一兩者即罷。若役二郡人知役費且十倍, 皆踴躍從之。齎金入關,得粟萬石,關中全活甚眾。」 《畿輔通志》:「徐懷以副都撫薊,在任廣儲蓄,畿內大荒, 疏請京、通薊三倉米五萬石,計部銀六萬兩,發州縣 蠲賑。又疏借內帑充糴,民賴之全活」

《江南通志》:「聶豹,正德間知華亭縣。頻年水災洊饑,豹 勞來安集,發諸奸所侵盜金萬六千,用代逋賦。濬塘 港三萬丈,復塘之廢者萬二千丈,民不苦水,復業者 三千餘戶。」

金玥正德中任端州訓導。歲饑,議發粟賑濟,有司以 未得請不決。玥爭之曰:「請而後賑,民無遺矣。且以此 獲罪,不愈立視民死乎?」監司義而從之。

《江西通志》:「姜儀,正德間擢福建布政使,自公俸外纖 毫不以入籍,閱一期所積羨餘幾萬兩。值建寧大歉, 諸郡交上言請賑。曰:『朝廷設官分理,無非為民也。何 有惜數萬金,坐視赤子饑死乎』?乃發庫藏金及所積 羨餘援之,活數萬眾。」

《江南通志》:「劉恩,嘉靖元年知寶應。適邑大饑疫,死者 相籍,恩力請當道發帑糴穀,分委義民,各村坊設糜 賑濟,一邑賴以全活。」

周奎嘉靖間知宣城縣。歲大饑,發廩出帑,推鄉士夫 之忠且信者行各里散給,民不入市,並沾實賑,全活 甚眾龍誥正德中知廬州。建惠民倉。嘉靖癸未歲大旱,開 倉賑卹,復請金若干,設粥待餔。糴穀廣賑,全活人數 萬,道死者,設義塚瘞之。

周大禮,嘉靖壬辰進士,知興化府。會大饑,米價騰踊, 所在有司平糶。大禮獨出令故,高其價,商販輻輳,價 為立減。又興「木蘭障水」之役,以備旱澇。

周思兼嘉靖丁未進士。授平度知州。歲侵旁郡,饑民 掠食,幕府將勦之。思兼曰:「此輩饑求食耳。」作小木牌 數千,散置四郊,令饑民執就撫。於是雲集城下,開城 門,召入,給銀米諭之。

《畿輔通志》:「閻光祖,嘉靖間知鉅鹿縣。歲大饑,民相食, 剽竊公行。光祖傾倉廩勸贏餘以賑之,多設粥糜以 濟饑者,嚴盜竊之禁,百姓安堵。明年瘟疫大作,死者 枕藉,光祖捐俸,多備藥餌,全活甚眾。」

《松江府志》:《顧文僖公雜記》曰:「周文襄巡撫江南日,濟 農倉米歲常二十餘萬,遇水旱輒奏請免糧,以此補 之,民不知凶荒,朝廷不知有缺乏也。又每歲正月十 五後,便有文書來放糧,曰:『此是百姓納與朝廷餘賸 數,今還與百姓食用種田,秋間又納朝廷稅也。放米 每戶率二石,雖云抵斗還官,其實多不取。先祖嘗言, 吾家一次領黃豆六石,後升合不曾追也』。」又曰:「濟農 倉積米之多,近日士大夫多不信。」予以所記二事明 之,成化戊戌歲,諸厫皆滿,餘米無可著處,以七萬石 寄積於水次西倉。先君可閒公以老人選差監守,自 戊戌至丁未,凡十年,始得放閒。蓋所積既多,挨陳放 支,次第不及故也。此事予所目見。嘉靖甲申,操江伍 松月都憲巡歷至松,感舊賦詩,有「米粟陳陳歲四億」 之句。予見而問之曰:「詩舉成數,其實三十七萬幾千 石。」蓋公常以常州推府承檄盤倉見此,聞今空乏,故 作此詩也。予所見今四十有七年,日月頗遠。伍公盤 糧在弘治壬戌,方二十三年爾。此言如質之伍公,亦 弗信也。

《江南通志》:「翁大立,嘉靖間任總河,徐州大水湮沒,大 立倣鄭俠為圖以進。時穆宗好觀燈採珠,大立疏曰: 『願陛下以觀燈之心觀臣之圖,以採珠之心採臣之 言』。疏入不報。中外為大立危,俄有旨發粟大賑,人以 為自大立一疏啟之也。」

《山西通志》:「韓邦靖,嘉靖時為山西左參議,分守大同。 歲饑,人相食,奏請發內帑賑濟,不許,為之憮然泣下, 輟食將再論之。或曰:『君之心盡矣,不從者,責有所歸 也。奈何自苦如此』?答曰:『言而不從,自謂己責已盡,而 委咎於人,此詐臣之自便而釣名者之為也』。復抗疏 論列,累千餘言,不報。」

袁士偉嘉靖間鹽運使。值歲凶,道殣相望,歎曰:「此非 朝廷赤子乎?」乃悉召貧民,給以工本,令入池撈採,課 充數年而存活亦以萬計。

《湖廣通志》:「黎泮,嘉靖間麻城知縣。值歲侵,盜賊蜂起, 白晝群奪人倉廩。泮擒為首者數人治之,立斃杖下, 仍命富戶平價開糶,卒食足而盜亦息。」

方仕嘉靖間知常德。歲大旱,誠禱,親詣德山白龍井, 以骨角擊井欄曰:「龍如有靈為霖,仕寧溺無憾。」又設 捐穀四萬八百餘石,以時給散,存活者多,貧甚者給 牛種,奏蠲租十之七。大水決堤,極力修葺。鼎築府垣, 週迴百丈,足以防捍。

《陝西通志》:「于玭,嘉靖間為靜寧州同知,歲大侵,民相 食,請賑。臺省以邊郡錢穀未許輕動,乃私發倉,按籍 賑貸,全活數萬人。大吏感其為民,不以罪也。」

《江南通志》:「李登,隆慶初,以選貢授新野令。值歲凶,多 設粥糜食饑者。復置義倉,改贖鍰,令折穀實之,存活 甚眾。邑有水患,築堤三成梁一,民免於魚。」

《畿輔通志》:「王好問,嘉靖庚戌進士。穆宗即位,歷官南 京戶部尚書。時詔賑江南,不待移文發賑。曰:『奈何稽 朝廷意以忍饑民』?有古大臣風。」

《明外史傅好禮傳》:「好禮為御史,巡按浙江。歲大侵,條 上荒政,多報可。行部湖州,用便宜發漕折銀萬兩,易 粟賑饑民。奏請服擅發罪,帝特宥焉。」

《山東通志》:「王象乾隆慶間出守保定,會旱蝗,用馬價 萬金散諸邑為糴本,且曰:輸金輸穀惟民便。次春獲 利數千金,用辦民間牛種。」

《陝西通志》:「王繼夏知寧遠縣,地磽瘠,水復陂汙,一值 荒歲,無復生計。繼夏乃櫛比其俗,差為等,捐冗費,禁 苛取,平均驛置之序,歲時行鄉落,勸農力耕,覈社倉, 教積貯,墾荒萊,招流亡,因山就澤,聽民自利不為禁, 大庾小橐,咸以充盈。」

《廣東通志》:「陳履,隆慶進士,奉命浙江監兌。歲大侵,上 疏言:『浙民嗷嗷,救死不暇。臣奉職無狀,願以後期請 罪,不忍督促填溝壑,傷陛下好生之仁』。詔寬其程。」 《江南通志》:「顧雲程,萬曆丁丑進士,令淳安。會歲凶,撫 按令禁糴,雲程曰:『遏糴,非救荒策也。但示販米者,每 十石官買其一,餘勿問』。」

《畿輔通志》:「牛惟炳,萬曆甲戌進士,選給事中。陜西荒旱,惟炳以封王入境,見餓殍枕藉,即馳疏請賑,發銀 五十萬,差官賑濟。」

《續文獻通考》:「萬曆十四年,河南彰德府饑。巡撫衷公 議發賑餘米數千石,及該府庫貯銀若干,於豐穰處 糴米,隨在委官煮粥,日一餐,人給三碗。明年復行開 封等州縣,如彰德所全活不可勝計。」

萬曆十五年,中州饑。時衷巡撫貞吉至其地,見河北 諸郡及他省流寓者甚眾。因命所司查勘,每大口給 粟二斗,小口五升,活二萬餘人。願回籍者,計程人給 粟二升。又移檄本郡邑計口賑之。有地者量給種,一 時復業者三千餘口。

韓文綰南樞,歲凶,餓莩相枕藉,公移咨戶部,預支官 軍三月俸糧。度支以未得命為辭。公曰:「救荒如救焚, 民命在旦夕,安能忍死以待耶?即罪吾獨當之。」遂發 米六千石。

《湖廣通志》:「孫善繼,萬曆間進士,知蘄州。下車即值大 荒,倡庠生楊永貫出積穀六千石,富民黎朝臣捐金 四百兩,次第設糴於湖南北間菜色,饑民遠近賴其 存活者甚眾。」

《畿輔通志》:「陳登雲,萬曆進士,授鄢陵令,績最,召拜御 史,出按河南。歲洊,饑民食雁糞,登雲取雁糞一封,具 疏以聞。上為感動,出帑金十萬賑之。」

馮盛明萬曆進士。授扶溝令,調萊蕪。時歲大熟,穀賤 傷農。盛明出令,徵輸支給悉以穀。穀稍貴,商以錢易 穀,既又以金易錢,由是額金無缺,而課乃得最。餘穀 捐俸置倉貯之以備荒。明年出儲穀煮粥,賑鄰封之 饑。

邢孔陽,萬曆進士,授行人,以清擢郎中。會陝西災,司 農欲移京粟萬石,餘由漕運達河南,更陸運以給之。 孔陽上書司農曰:「移粟之役,是以三千鍾而致一石, 有害於豫,無濟於秦。何若馳一吏糴粟關內,京粟航 至中州糶之,以其鏹補關內借支之數,是萬夫不勝 者,一吏代之足矣。」司農從其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