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31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百十九卷目錄
氈罽部彙考
書經〈禹貢〉
周禮〈天官〉
爾雅〈釋言〉
釋名〈釋床帳〉
說文〈氈〉
通俗文〈氍㲣 毾㲪〉
魏略〈氍㲣〉
廣志〈氍㲣〉
聲類〈氍㲣〉
集韻〈氈〉
桂海器志〈毯 蠻氈〉
本草綱目〈氈屜〉
氈罽部選句
氈罽部紀事
氈罽部雜錄
氈罽部外編
皮革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漢〈武帝元狩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二則 孝宗弘治二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穆宗隆慶二則〉
皇清〈總一則 順治三則 康熙五則〉
食貨典第三百十九卷
氈罽部彙考
[编辑]《書經》
[编辑]《禹貢》
[编辑]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
〈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蔡傳〉織皮者,「梁州之地,山林為多,獸之所走,熊、羆、狐、狸四獸之皮,製之可以為裘;其毳毛,織之可以為罽也。」
《周禮》
[编辑]《天官》
[编辑]《掌皮》共其毳毛為氈,以待邦事。
〈訂義〉史氏曰:「毳,毛之細縟者。緝而為氈,貴其溫也。」
《爾雅》
[编辑]《釋言》
[编辑]氂,罽也。
〈註〉《毛氂》,所以為罽。〈疏〉《毛氂》所以為罽。舍人曰:「氂,所謂毛罽也。胡人續羊毛而作衣。」然則罽者,織毛為之,若今之毛氍毹,以衣馬之帶鞅也。
《釋名》
[编辑]《釋床帳》
[编辑]氈,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
《說文》
[编辑]《氈》
[编辑]《蛩蛩》毛,可以為氈。
《通俗文》
[编辑]《氍㲣》
[编辑]織毛褥謂之《氍㲣》。
《毾㲪》
[编辑]《氍㲣》細者謂之毾㲪,名「毾㲪」,施大床之前,小榻之上, 所以登而上床也。
《魏略》
[编辑]《氍㲣》
[编辑]大秦國,以野繭絲織成氍㲣,其文有「赤、白、黑、綠、紅、絳、 金、縹、碧、黃」十種色。
《廣志》
[编辑]《氍㲣》
[编辑]氍㲣,㲲織也,近出南海。《古文》稱北漢之氍㲣,非其所 生。
《聲類》
[编辑]《氍㲣》
[编辑]《氍㲣》,毛席也。
《集韻》
[编辑]《氈》
[编辑]氈,細罽也。
《桂海器志》
[编辑]《毯》
[编辑]毯,出兩江州峒,如中國線羅,上有遍地小方勝紋。
《蠻氈》
[编辑]蠻氈,出西南諸蕃,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 貴賤,人有一蕃
《本草綱目》
[编辑]《氈屜》
[编辑]釋名
屜:〈音替〉《屧》。〈音燮〉李時珍曰:「凡履中薦襪下氈皆曰屜,可以代替也。」
主治
《孫思邈》曰:「瘰𤻤燒灰五匕,酒一升和,平旦向日服,取 吐良。」
附方
痔瘡初起,痒痛不止,用氈襪烘熱熨之,冷又易。〈集元方〉 一切心痛:氈襪後跟一對,燒灰酒服。男用女。女用男。 〈壽域方〉
斷酒不飲以酒漬氈屜一宿,平旦飲,得吐即止也。〈千金 方〉
氈罽部選句
[编辑]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夫荷氈被毳者,難與道純錦 之麗密。」
馬融《摴蒱賦》:「枰則素旃紫罽,出乎西鄰。緣以繢繡,紩 以綺文。」
魏陳琳《神武賦》:「總輯環珍,茵氈幕幄,攘瓔帶珮,不飾 雕琢。」
梁簡文帝《對燭賦》「雲母窗中合花氈,茱茰幔裡鋪錦 筵。」〈又〉《謝敕賚貂坐褥席啟》:「李頒漢被,楊降曹氈。不足 以髣髴洪慈,連類聖澤。」 宋蘇轍《銅雀硯銘》:「來為我硯,明窗細氈。」
《古樂府》:「請客上北堂,坐氈及氍毹。」
漢《江都王女細君歌》:「遠適異國烏孫王,穹廬為室氈 為鄉。」
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氈氍㲣。」 晉陸雲詩:「冬坐比肩氈。」
嵇含《伉儷詩》,「夏搖比翼扇,冬臥蛩蛩氈。」
梁簡文帝詩:「已人琉璃帳,兼雜太華氈。」
陳後主詩:「連娉烏孫伎,屬客單于氈。」
唐·岑參《首秋輪臺》詩:「雨拂氈牆濕,風搖毳幕羶。」 杜甫詩:「卜羨君平杖,偷存子敬氈。」〈又〉才名三十年,坐 客寒無氈。〈又〉豐屋珊瑚鉤,麒麟織成罽。〈又〉晨朝降白 露,遙憶舊青氈。〈又〉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 錢。
《于鵠詩》:「醉臥枕欹樹,寒坐展青氈。」
羊士諤《詠獸皮茵詩》:「青氈持與藉,重錦裁為飾。」 韓愈詩:「夜宿憶同氈。」
柳宗元詩:「鵝毛遇臘逢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 白居易詩:「兩重褐綺衾,一領花叢氈。」〈又〉妻教卸烏帽, 婢與展青氈。〈又〉碧氈帳上正飄雪,紅火爐前初炷燈。 許渾詩。「蠟屐青笻杖,籃輿白罽衫。」
《鄭谷詩》:「開口人皆信,凄涼是謝氈。」
宋蘇軾詩:「劍米有危炊,針氈無穩坐。」〈又〉羨子久不出, 讀書蝨生氈。〈又〉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氈。〈又〉漱石先 生難可意,嚼旃校尉久無朋。〈又〉相與嚼旃持《漢節》,何 妨振履出商音。〈又〉朝來處處白氈鋪,樓閣山川畫一 如。〈又〉我當憑軾與寓目,看君飛矢射蠻氈。〈又〉《至濟南 詩》:「自笑餐氈典屬國,來看換酒謫仙人。」〈又〉《黃鶴樓詩》: 「黃金乞得重莫肩,持歸包裹弊席氈。」〈又〉《贈鄭戶曹詩》: 「公業有田常乏食,廣文好客竟無氈。」〈又〉《紙帳詩》:「潔似 僧巾白疊布,煖於蠻帳紫茸氈。」
黃庭堅詩:「蕭條羈旅深窮巷,早晚聲名上細氈。」〈又〉況 聞縕素尚黃葛,可怕雪花鋪白氈。〈又〉但使樽中常有 酒,不辭座上更無氈。〈又〉徐步當車飢當肉,鉏頭為枕 草為氈。〈又〉蔥韭盈盤市門食,詩書滿枕客床氈。〈又〉《武 昌松風閣》詩:「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 范成大詩:「骨枯似枿膚如腊,髮織成氈鬢作蓬。」〈又〉《將 至敘州》詩:「山農旦燒畬,蠻賈暑荷旃。」〈又〉《嘲蚊詩》「牛革 厚逾氈,鯗介銛勝鈒。」
陸游詩:「霜郊熊撲樹,雪路馬蒙氈。」〈又〉朝爐獸炭騰紅 焰,夜榻蠻氈擁紫茸。〈又〉麤氈布被早霜天。
楊萬里《止酒》詩:「醉則臥香草,落花為繡氈。」〈又〉《野炊》詩: 「苔錦銀槍竈,蘆茸玉帳氈。」 林景熙詩:「為官轉多事,行役到寒氈。」
金李俊民詩:「漢廈非無論道氈,自慚老去鬢皤然。」 元元淮詩:「子規聲裡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 袁桷詩:「宮壺法錦紅茸氈。」〈又〉金紫家氈五百年,城南 喬木儼蒼然。〈又〉《登開平侯臺》詩:「土屋粘蜜房,文氈圍 錦窠。」
《柳貫》詩。「賦成特賜麒麟罽,宴出初擎碼碯盤。」 吳萊詩。「旅劍渾如淬,家氈在一振。」〈又〉浮屠仁祠始自 漢,文罽華蓋何翻翻。
陳旅《西山》詩:「茂柳垂密幄,曾莎布柔氈周權詩:「芳樽細酌綠琬琰,寶罽共擁紅麒麟。」《張翥詩》:「鼠劣翻書冊,貓馴伴坐氈。」
周伯琦詩:「環廬帷毳罽,侍史服貂鼨。」
《陳基詩》:「廣文方築招賢館,肯使先生老一氈。」
周霆震《軍中苦樂謠》:「疊石支床擁敗氈,抱關擊柝日 隨緣。」〈又〉半臂纏腰帽卷氈,剪裙荷葉褪齊編。
王逢詩:「寶鈿榆莢小,錦罽草花嬌。」〈又〉《錢塘春感詩》:「紫 罽軿車從六龍,盡隨仙曲度青空。」
《張雨詩》:「一榻清寒戀舊氈,無言桃李不成妍。」
明宋濂詩:「焜燿鴛鴦裘,錯落麒麟罽。」
氈罽部紀事
[编辑]《詩經大雅韓奕》篇:「王錫韓侯,鉤膺鏤鍚。」〈疏〉馬鞅鉤,以 金為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
《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訂義〉《鄭康成》曰: 「張氈案,以氈為床於幄中。」
《春官巾車》:〈注〉玉路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 《西京雜記》:「婁敬始因虞將軍請見高祖,虞脫其衣衣 之,敬曰:『敬本衣帛,則衣帛見;本衣氈,則衣氈見舍旃 褐假鮮華,是矯常也』。」
《漢書高祖紀》:「八年春,令賈人毋得衣錦繡綺縠絺紵 罽。」
《風俗通》:「漢文帝戎服,衣罽襲氈帽,騎駿馬,從侍中近 臣獵漸臺下。」
《漢書東方朔傳》:朔對上曰:「今陛下起建章,左鳳闕,右 神明,號稱千門萬戶,木土衣綺繡,狗馬被繢罽。」 《蘇建傳》:建子武使匈奴,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 與旃毛并咽之。
《拾遺記》:「漢武帝以氈綈藉地,惡轍之喧也。」
《漢書王吉傳》:「吉為昌邑中尉,而王好遊獵,吉上疏諫 曰:夫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居前,勸誦在後。上論 唐虞之際及殷周之盛,其樂豈徒銜橛之間也哉!」 《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則加綈錦其上,謂之綈 几。公侯皆以竹木為几,冬則以細罽為橐以憑之,不 得加綈錦。」
杜篤《邊論》:「匈奴請降,毾㲪罽褥,帳幔氈裘,積如丘山。」 《唐書·張柬之傳》,「柬之曰:『唐蒙開夜郎、滇笮,而哀牢不 附。東漢光武末,始請內屬,置永昌郡統之,賦其鹽布 氈罽,以利中土』。」
桓譚《新論》:「余歸沛,道病,蒙絮被絳罽襜,乘騂馬,宿下 邑東亭。亭長疑是賊發卒,余令勿鬥,乃間而去。此安 靜自存也。」
班固《與弟超書》,「竇侍中前寄人錢八十萬,市得雜罽 十餘張也。」
又《書》:「月支、毾㲪,大小相雜,但細好而已。」 《後漢書李恂傳》:「恂徵拜謁者,使持節,領西域副校尉。 西域殷富,多珍寶,諸國侍子及督使賈胡數遺恂奴 婢、宛馬、金銀、香罽之屬,一無所受。」
《方術傳注》:曹植《辯道論》曰:「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言諸 梁時,西域胡來獻香罽腰帶、割玉刀,時悔不取也。」 《三國吳志孫堅傳》:「堅移屯梁東,為董卓所攻,堅與數 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 茂著之。卓騎爭逐茂,堅從間道得免。」
魏武帝與楊彪書:「今贈足下青氈床褥三具也。」 《拾遺記》:「三國交鋒,軍用萬倍,糜竺輸其家寶物車服, 以助先主。黃金一億斤,錦繡氈罽,積如丘壟。」
《諸葛亮集》詔:「荅恢行當離別,以為惆悵。今至氍㲣,一 以達心也。」
《吳曆》「魏文帝賜吳王太子罽二張。」
《吳志諸葛瑾傳》:「瑾少子融,父兄質素,雖在軍旅,身無 采飾,而融錦罽文繡,獨為奢綺。」
《魏志曹爽傳》注:「李勝為荊州刺史,往辭太傅,曹爽因 令察之。太傅謬問勝曰:『并州有佳氈,可致之』。勝出曰: 『太傅耄,無能為也』。」
《鄧艾傳》:「艾伐蜀,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 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艾以氈自裹, 推轉而下。」
《晉書輿服志》:「玉金、象、革、木等路,皆駕四馬,繁纓赤罽。 皇太后、皇后廟見小駕,則乘紫罽軿車,雲𣝛畫輈,黃 金塗五采,駕三。」皇后先蠶,乘油畫雲母安車,駕六騩 馬。油畫兩轅安車,駕五騩馬為副。又金薄石山軿,紫 絳罽軿車,皆駕三,騩馬為副。三夫人助蠶,乘青交路 安車,駕三,皆以紫絳罽軿車。長公主赤罽軿車,駕兩 馬。公主油畫安車,駕三,青交路。以紫。絳罽軿車,駕三為副。
《四夷傳》:「東夷夫餘國,傳其出使,乃衣錦罽,以金銀飾 腰。」
《馬、韓》俗不重金銀錦罽而貴纓珠。
西夷「大秦國能刺金縷繡及織錦縷罽。」
干寶《晉記》:「孫皓遣使,詔書賜斑罽五十張,絳罽二十 張,紫青罽各二十張。」
《搜神記》:「太康中,天下以氈為陌頭及帶身褲口,於是 百姓相戲曰:『中國其必為胡所破也』!」夫氈,胡之產者 也。而今天下以為陌頭帶身褲口,胡既三制之矣。 《晉書杜預傳》:「預子錫,累遷太子舍人,屢諫愍懷太子, 太子患之,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世說》:「王子猷詣郄雍州,雍州在內未出,王見鋪毾,㲪 云:『阿乞那得此』?」令左右送向家。郄出。王曰:「向有大力 者負之去,郄無忤。」 《陶侃別傳》:「外國獻氍㲣,公舉之曰:『我還國,當與牙共 眠』。」牙名剡之,字處靜,是公庶孫,小而被知,以為後嗣。 王羲之帖得足下氈罽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 《晉書王羲之傳》:「羲之子獻之夜臥齋中,而有偷人入 其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 置之』。」群偷驚走。
《鄴中記》:「石虎御府罽有已頭文罽、鹿子罽花罽。」 俗說桓豹奴病勞冷,無氈可臥,桓車騎自撤已眠氈 與之。
《晉書慕容熙載記》:「熙僭即尊位,后苻氏死。慕容隆妻 張氏,熙之嫂也,美姿容,有巧思。熙將以為苻氏之殉, 欲以罪殺之。乃毀其襚,靴中有弊氈,遂賜死。三女叩 頭求哀,熙不許。」
崔鴻《十六國春秋·西秦錄》:「沮渠蒙遜尚書郎王杇送 戎罽千匹、銀三百斤。」
《異苑》:「沙門有法存者,生廣州,善毉術,遂富。有八尺毾 㲪,作百種形像,又有沉香八尺板床。太原王淡為刺 史,大兒邵之屢求二物,法存不與,王殺而籍焉。法存 後形見於府內,經日,王尋得疾亡,邵之又喪。」
《宋書張暢傳》:「孝武鎮彭城,魏主南征。既至,暢於城上 與魏尚書李孝伯語,魏主遣送氈及九種鹽。」
《梁書江革傳》:「革補國子生,舉高第。齊中書郎王融、吏 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宿衛還過候革。時大雪,見革 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并手 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
《南史梁宗室傳》:「長沙宣武王懿子業,業弟藻為太子 中庶子。初,鄧元起在蜀,聚斂財貨金玉珍帛為一室, 號曰『內藏』」,綺縠錦罽為一室,號曰「外府。」藻以外府賜 將帥,內藏歸王府,不私有焉。
《陳書孔奐傳》:奐為晉陵太守,清白自守,妻子並不之 官,惟以單船臨郡,所得秩俸,隨即分贍孤寡,郡中號 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綺,見奐居處儉素,乃餉衣一襲, 氈被一具。奐曰:「民有未周,不容獨享溫飽。勞卿厚意, 幸勿為煩。」
《北史藝術傳》:「劉靈助刻氈為人象,書桃木為符,作詭 道厭咒法,人多信之。」
《魏孝武帝紀》:「中興二年,高歡既敗尒朱氏,帝在田舍, 歡遣四百騎奉迎帝入氈帳,備服御,進湯沐。帝即位 於東郭之外,用代都舊制,以黑氈蒙七人,歡居其一。 帝於氈上西向拜天訖,自東陽雲龍門入。」
《文苑傳》:「樊遜少好學,其兄仲以造氈為業,亦常優饒 之。」
《陳元康傳》:「元康為大行臺都官郎,時神武伐劉蠡升, 天寒雪深,使人舉氈,元康於氈下作軍書,颯颯運筆, 筆不及凍,俄頃數紙。」
《北齊書趙彥深傳》:「彥深初為尚書令,司馬子如賤客, 靴無氈,衣帽穿弊,子如給之,用為尚書令史。」
《北史綦儁傳》:「儁佞巧能候,當塗斛斯椿、賀挾勝皆與 友善,性多詐。賀挾勝出鎮荊州,過儁別,因辭儁母。儁 故見敗,氈弊被勝,更遺之錢物。」
《裴寬傳》:「寬與東魏將彭樂樂恂戰於新城,因傷被禽, 至河陰見齊文襄。寬舉止詳雅,善於占對,文襄甚賞 異之,解鎖付館,厚加禮遇。寬乃裁所臥氈,夜縋而出, 因得遁還。」
《王思政傳》:「周文帝曾在同州與郡公宴集,出錦罽及 雜綾絹數千段,令諸將摴蒱取之。」
《隋書刑法志》:楊素經蕃客館,庭中有馬屎,又庶僕氈 上摴蒱,旋以白帝,帝大怒曰:「主客令不灑掃庭內,掌 國以私戲污敗官氈,罪狀何以加此!」皆於西市棒殺。 《唐書。裴矩傳》,矩為隋黃門侍郎。大業三年,矩遣人說 高昌伊吾等入朝。帝西巡燕支山,高昌等二十七國 謁道左,皆使佩金玉,服錦罽,奏樂歌儛,令士女盛飾 「縱觀,亙數十里,示中國強富。」
《回鶻傳》:「黠戞斯,其君曰阿熱,駐牙青山,周柵代垣,聯 氈為帳,號密的支。」
《西域傳》:康國人嗜酒,好歌舞於道,王帽氈,飾金雜寶《薛登傳》:登累遷左補闕,時四夷質子多在京師,及還, 並為邊害。登諫曰:「匈奴謂穹廬賢於城郭,氈罽美於 章紱,既安所習,是以無窺中國心。臣願充侍子,可一 切禁斷。」
《唐六典》:「凡大駕行幸,預設三部帳幕,帳皆烏氈為表, 朱綾為覆。」
《唐書文藝傳》:「鄭虔,元宗為置廣文館,以虔為博士,時 號鄭廣文。在官貧約甚,澹如也。杜甫嘗贈以詩曰:『才 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云。
《西域傳》:「師子居西南海中。天寶初,王尸羅迷迦遣使 獻大珠鈿金寶瓔、象齒白氈。」
《唐國史補》:「韋陟有疾,房太尉使子弟問之,延入臥內, 行步悉藉茵毯,房氏子弟襪而後登,侍婢皆笑。舉朝 以韋氏貴盛,房氏清儉,俱為美談。」
《摭言》:「唐李紆放舉人榜,未及填禮部貢院字,值令史 醉,以氈筆染不能加墨,迨明方覺濃淡相間,反致其 妍,遂為故事。」
《秦中記》:唐太和八年,放進士,多貧無名子。作詩有云: 「范酇依舊蓋番氈。」
《杜陽雜編》:「上崇奉釋氏,每春百品香和銀粉以塗佛 室。遇新羅國獻五彩氍毹,製度巧麗,冠絕一時。每方 寸之內,即有歌舞伎樂、列國山川之象。忽微風入室, 其上復有蜂蝶動搖,鷰雀飛舞。俯而視之,莫辨真假。」 《五代史雜傳》:「李愚敗氈弊席,四壁蕭然。明宗嗟嘆,命 以供帳物賜之。」
《遼史·禮志》柴冊儀:「擇吉日前期,置柴冊殿及壇壝之 制,厚積薪,以木為三級,壇置其上,席百尺,氈龍文方 茵。」
《宋史雷有終傳》,「賊築月城以自固,為藥矢中者立死, 有終令卒蒙氈秉燧以入。」
《樂志》。「明煙紺氈,靈風肅然。」
《食貨志》:太宗時,有司請造龍圖天章閣覆欄檻青氈 四百具。帝謂「禁中諸殿檻率故弊,不必覆也。」既而并 延福宮覆檻氈罷之。
《宣和書譜》:「石曼卿繫舟泗水龜山下佛寺,釋子以題 殿榜為請。乃為劇飲,卷氈濡墨,作方丈字,一揮而成, 人以為絕筆。」
《後山談叢》:仁宗時,詔求善大書者,有僧請為方丈字, 以沙布地為「國」字,張圖於上。束氈為筆,漬墨倚肩,循 沙而行。成脫袈裟投墨甕中,擲以為點,遂賜紫衣。 《桐陰舊話》:忠憲公與李康靖公同行應舉,有一氈同 寢臥,至別,割氈為二,分之。其後浸貴。以長女嫁康靖 公子邯鄲公,而第七解州府君娶康靖公女,子孫數 世,「婚婣不絕。」 《宋史韓世忠傳》:「世忠以敢勇應募鄉州,隸赤籍,以功 補一資,從劉延慶築天降山砦,為敵所據。世忠夜登 城,斬二級,割護城氈以獻。」
《忠義傳》:「李政授河北將官,金兵來攻城甚急,政呼曰: 『有能躍火而過者有重賞』。」於是有十數人皆以濕氈 裹身持仗,躍火而過,大呼力戰。
《攬轡錄》:「仁政殿下大花氈,可半庭中團雙鳳。」
《宋史陳塤傳》:「塤為淮東總領,似道誣以貪污,簿錄其 家,惟青氈而已。」
《元史木華黎傳》,「木華黎事太祖,太祖軍常失利。會大 雪,失牙帳所在,夜臥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朮張裘 氈立雪中,障蔽太祖,達旦竟不移足。」
《世祖紀》:「至元二十七年春,播州安撫使楊漢英進雨 氈千。駙馬鐵別赤進羅羅斯雨氈六十。」
二十九年春,金竹酋長騷驢貢馬、氈各二十有七,從 其請,減所部貢馬。
《祭祀志》:「歌工八人分列於午陛左右,東西相向坐,以 北為上。凡坐者皆藉以席,加氈。」
《願豐堂漫書》:「周文襄公忱巡撫江南日,巨璫王振當 國,慮其異己也。時振新作居第,今之京衛武學是已。 公預令人度其齋閤,使松江作剪絨毯遺之,覆地不 失尺寸。振極喜,以為有才。公在江南,凡上利便事,振 悉從中贊之。宋秦檜格天閣成,鄭仲為蜀宣撫,遺錦 地衣一鋪。檜命鋪閣上,廣袤無尺寸差。檜默然不樂」, 鄭竟得罪。二事極相類,一以見疑,一以見厚,豈其心 術之微有不同耶?
氈罽部雜錄
[编辑]《禮記》:「禮器大路,繁纓一就。」〈疏〉染絲而織之曰罽,五色 一帀曰就。 《漢書食貨志》:「氈席千貝,亦比千乘之家。」
《西域傳》:「罽賓國民巧,雕文刻鏤,治宮室,織罽,刺文繡。」 《淮南子齊俗訓》:「夫胡人見黂,不知其可以為布;越人 見毳,不知其可以為氈。故不通於物者,難與言化。」 《鹽鐵論金》:「富者黃金馬腦勒罽,繡馬淹汗。」
《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夷者,其人能作旄氈、斑罽、青頓、紕毲、羊羧之屬。」
桓譚《新論》:「采旃紕罽,充於內府。」
女《論語》:「枕蓆紗廚,鋪氈擁被。欽敬相承,溫涼得趣。」 《魏略》:「大秦國以羊毛、木皮、野絲作毾㲪之屬,有五色、 九色毾㲪,其毛鮮于海東諸國所作也。」 《晉書食貨志》:「遼西旃罽之鄉,蔥右蒱梢之駿。殖物怪 錯,於何不有。」
《桂海虞衡志》:「蠻氈出西南諸蕃,以大理者為最。蠻人 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氈。」
《廣志》:「羌女人披大華氈,以為盛服。」
《南州異物志》:「氍㲣以羊毛雜群獸之毛,織鳥獸草木 人物,雲氣作鸚鵡,遠望軒軒若飛。」
《南史夷貊傳》:「西南夷中天竺國土出犀、象、貂、鼠、玳瑁、 火齊金、銀、銅鐵,金縷織成金罽細靡白疊、好裘毾㲪。 西域渴盤陁國多牛馬駱駝羊等,出好氈。」 《顏氏家訓》:《問東宮舊事》「六色罽。」是何物?答曰:「《說文》 云:『莙,牛藻也。讀若威音』。」又寸斷五色絲,橫著線股間, 繩之以象莙草,用以飾物,即名為莙。於時當紺六色 罽,作此莙以飾緄帶,張敞因造絲旁畏耳。
《周書。異域傳》:「波斯國,大月氏之別種,其地出氍毹、毾 㲪。」 《隋書。西域傳》:「党項羌織犛牛尾及羶䍽毛以為屋,服 裘褐,披氈以為上飾。」
《唐書回鶻傳》:「黠戞斯諸下,皆帽白氈,喜佩刀礪。」 《日南傳》:「調斯國有石,青染氈、絳染氈。」
《唐六典》:「原夏等州出白氈。」〈又〉安西出緋氈。
《酉陽雜俎》:「突厥事妖神,無祠廟,刻氈為形,盛於皮袋。 鄯善之東,龍城之西南,地廣千里,皆為鹽田,行人所 經,牛馬布氈臥焉。」
《續博物志》:「麈尾能留紅,掃氈氈不蠹。」
《五代史·四夷附錄》:「党項,西羌之遺種,其國在《禹貢》析 支之地,無城邑而有室屋,以毛罽覆之。」
《宋史敘州三路蠻傳》:「石門蕃部與臨洮土羌接俗,椎 髻、披氈、佩刀,居必欄棚。」
《揮麈錄》:「小雪山嶺上有積雪,行人皆服毛罽。」
《齊東野語》:「猩猩人面能言笑,出蜀封溪山。或曰,交阯 血以赭罽色,終始不渝。」
劉基《九難》:「蜀錦戎氈,越紙齊紈。跨海踰山,轉致流通。」
氈罽部外編
[编辑]《神仙傳》:「茅君當受神靈之職,眾賓皆至,忽然自有青 縑帳於屋下數重,白氈金案玉杯,人皆醉飽。」
皮革部彙考一
[编辑]周
周制,天官掌皮,「掌斂皮革,及以式灋頒皮革于百工。」 《冬官》,「工皮之工,鮑人之事,皆掌治韋革。」
按《周禮天官》: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 人。」
〈訂義〉鄭鍔曰:「百工之制,一歲所用皮革不勝其多,如函人為甲,韗人為鼓、輪人為輪而鞔轂,輿人飾車而鞔輿,與夫鮑人、韋氏、裘氏五工之所用,無非皮也,故立掌皮之官。」
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
史氏曰:皮有三:始折謂之皮,已乾謂之革,既熟謂之韋,其實一物 。賈氏曰:「秋斂皮者,鳥獸毛毨之時,其皮善,故秋斂之;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王昭禹曰:「春則用皮之事,於是乎始,故春獻之。」
遂以式灋,頒《皮革》于百工。
賈氏曰:「既獻其良者於司裘,其餘則入百工,即《冬官》《裘氏》《韋氏》《函人》之類,用皮者。」
《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
〈訂義〉鄭司農曰:「鮑讀為鮑魚之鮑,書或為鞄,《蒼頡篇》有鞄。」韗,讀為歷運之運。 王昭禹曰:「函人為甲,鮑人之事,韗人為皋陶,韋氏、裘氏闕此。」攻皮之工五。
《鮑人之事》。
鮑,故書作「鞄 。」 鄭鍔曰:「鞄人治革。」 則字之從革為近,今從「魚」 字,恐無謂也 。陳用之曰:「《說文》:『鮑,柔革之工』」 ,然皮而去其毛為革,熟之為韋。《考工》所記既
有韋氏,而鮑人所記又皆柔革之事。蓋《韋氏》之篇亡矣,所掌不可得而考,而鮑之所掌,皆治革而柔之之事 。鄭司農曰:「《蒼頡篇》有鮑莞 。」 王昭禹曰:「鮑人治革,雖以一物之微,而作治之效為最多,或用之為鞔飾,或用之為器物,一皆取足于鮑人,所以獨言鮑人之事也,與夫畫繢之事,車人之事」 ,皆言事同意。
「望而眂之」,欲其荼白也。
鄭鍔曰:「治革者以色之白為美,故遠而視之,欲其如荼之白。荼者,先儒以為茅莠也。《詩》曰:『誰謂荼?苦菜也。葉似苣而細,斷之有白汁,非此所謂荼白也。茅之為物潔白,《易》曰『藉用白茅』,茅本自白矣。茅之始生者曰荑,則又柔而白也。欲其荼白,蓋指茅之荑為荼也 。《易氏》曰:『凡革之制,望而眂之,其色多晦。今欲如荼色之』』」 白。
《進而握之》,欲其柔而滑也。
鄭康成曰:「謂親手煩撋之 。」 《鄭鍔》曰:「鍛革至於極熟,則握之必柔而滑,進而握之以手,欲其柔滑,蓋以熟為貴。」
「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
鄭司農曰:「『『『卷讀為可卷而懷之』之卷,摶讀為縳,一如《瑱》』之縳,謂卷縳韋革也。迆讀為既建而迆之』之迆。《無迆》謂革不。」 陳用之曰:「卷而摶之,欲其無迆。」迆,邪行也。治革而厚薄不常,則卷而摶之而文理邪適矣,故欲其無迆。
「視其著」,欲其淺也;
陳用之曰:所謂「著之於物 。」 趙氏曰:「淺,薄也 。」 鄭鍔曰:「革若調善,則鋪著之處,雖厚如薄,故謂之淺。其著者淺,則調善可知。」
「察其線」,欲其藏也;
杜氏曰:「線謂縫革之縷 。」 鄭鍔曰:「革若堅縮,則受縷也,必沒而不露。其線若藏,則革之堅縮可知。」
《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則堅。
王昭禹曰:「革色白如荼莠,其質雖美,必疾澣之,不使久居水中,則堅而難壞 。」 鄭鍔曰:「疾者,革體之急疾也。苟其體之急疾,及其濯之以水,則必堅矣。蓋物體之緩散者,見水則益弱。皮以堅為體,故澣之欲其堅,非疾則不能堅也 。」 趙氏曰:「此革既欲荼白,又欲柔滑,則知不為甲明矣。又甲用生皮鮑人,乃熟皮鮑人之革」 ,諒是為裡轂、矢箙、韠舄之類,要柔耎光白,皮方可用。韋氏卻是工于穿縳皮條為韋弁等物。
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
鄭司農曰:「腛讀如『沾渥』之渥。」讀如「柔需」之「需」,謂厚脂之韋革。「柔需。」 趙氏曰:「如《詩》『既優既渥』,言漸漬之厚,需言軟也。」 鄭鍔曰:「革雖欲其握之柔而滑,然又以脂為貴。脂者,革體之潤澤也。苟其體之潤澤,及其用脂以治之,則必需矣。蓋物體之焦枯者,脂之而不相入。皮以需為用,故脂之欲其需,然非腛則不能需也。今治皮者多用脂膏以柔之,蓋古」之遺法。《歟》《需》與《需》同,謂柔弱也。 毛氏曰:「澣欲疾,脂欲厚」,蓋用脂可過,用水不可過。
「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 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 其用之也,必自其急者先裂。若苟自急者先裂,則是 以博為帴也。
毛氏曰:「『引而伸之』以下數句,當在『卷而摶之』之後,脫誤在此 。」 鄭鍔曰:「革若引而伸之,平正而無邪曲,則是始焉。取其材之端,正而不偏,若伸之而邪枉不正,則是左右二方必有緩急之偏。如左右有緩有急,則他日用之,其急處先裂,急處先裂,則是用博大之物,裁翦為小狹之物也。何則?革體既博,一方先裂,不可棄」 也。必裁去其裂者,而用其不裂者,則壞廣為狹也,故曰「以博為帴。」 帴與《小戎》「俴收」 之「俴」 同。俴俴,小之貌。
「卷而摶之而不迆」,則厚薄序也;
鄭康成曰:「序,舒也。謂其《革》均也 。」 愚案:此又覆說前之卷而摶之,宜其邪迆而突出,能不迆者,必其厚薄有序,均一無差故爾。
「視其著而淺」,則革信也。
陳用之曰:「信讀為屈信之信,謂不縮急也 。」 愚案:所附著者厚,厚不能使之薄,能淺其著者,由《革》之伸直無縮緩故爾。
「察其線而藏」,則雖敝不甐。
鄭司農曰:「甐讀為『磨而不磷』之磷,謂韋革縫縷沒藏於韋革中,則雖敝,縷不傷也。」
漢
[编辑]武帝元狩四年有司請收皮幣以足用
[编辑]按《漢書武帝本紀》:「元狩四年冬,有司言用度不足,請 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注〉《應劭》曰:「時國用不足,以白鹿皮為幣
明
[编辑]太祖洪武 年各處歲辦雜皮共二十一萬張有奇按明會典國初各處歲辦雜皮共二十一萬二千張江西二萬張浙江二萬張河南一萬五千張福建一
[编辑]萬張,山東一萬五千張,四川一萬張,廣西一萬張,廣 東一萬張,湖廣二萬張,陝西二萬張,北平二萬張,山 西二萬張,直隸二萬二千張。
洪武二十六年定、各處起解雜色皮張、及倒死頭匹 皮貨、到部交收之例
按《明會典》二十六年定:「凡各處每歲差人起解雜色 皮張,及各該軍衛屯田去處倒死頭匹皮貨到部,照 例關給長單勘合,付解人進納。若熟皮劄付丁字庫 交收。生皮劄付皮作局熟造類進設。或成造軍器等 項皮張不敷,須要預為收買。其收貯在庫之數,務要 時常整點,不致腐壞。」 又按《會典》二十六年定,凡軍 民官司解到馬騾驢牛等項皮張鬃尾、并肉臟變賣 錢鈔到部錢鈔、具手本送赴該庫交納。皮張鬃尾、咨 送工部交收、仍取實收附卷
宣宗宣德 年令各處歲辦虎豹麖鹿等皮各折造胖襖褲鞋按明會典宣德以後陸續改折胖襖惟麂皮狐狸皮
[编辑]照舊不折外。其各處歲辦虎皮豹皮每一張。麖皮鹿 皮每三張。麞皮羊皮每五張。雜皮每七張。各折造胖 襖褲鞋一副。五年一次題行
英宗正統 年定凡官司倒死馬皮收造與易鈔之例
[编辑]按:《明會典》:「正統間,令凡官司倒死馬皮,就於所在官 庫收貯,成造軍器支銷。係蟲蛀不堪者,照時估易鈔 備用。」
正統十四年、令各處解納帶毛麂皮、量分作退毛銷 熟
按:《明會典》十四年奏准各處解納帶毛銷熟麂皮,每 三分為率,一分作「退毛銷熟。」
孝宗弘治 年令南京各衙門退出倒死牛犢皮張徑送南京該庫收造軍器
[编辑]按《明會典》、「弘治初,令南京典牧所等衙門退出倒死 牛犢皮角,徑送南京該庫交收成造軍器,不必解京。 弘治 年,各處歲辦雜色皮張,數各有差」
按《明會典》:「弘治間,各處歲辦雜皮共三十四萬一千 七百六十一張。浙江三萬三千張。江西三萬三千張。 福建二萬張。湖廣三萬三千張。山東二萬五千張。山 西三萬二千張。廣東一萬五千張。廣西一萬五千張。 四川一萬五千張。河南二萬五千張。陝西三萬張。順 天府五千七百八十張。直隸真定府三千七百一十 三張。保定府三千七百五十張,河間府三千一百三 十六張,永平府一千三百九十張,順德府七百張,廣 平府二千二百一十四張,大名府三千七十八張。直 隸蘇州府四千張,鎮江府四千張,廬州府二千張,寧 國府四千張,揚州府五千張,淮安府四千張,池州府 一千張,常州府二千張,安慶府一千張。松江府二千 張。太平府四千張。徽州府三千張。和州一千張。廣德 州三千張。徐州三千張。」
麂皮,見今歲辦三萬四千八百六十九張半,浙江四 千五百三十八張,杭州府三百五十五張,嘉興府五 十一張,嚴州府二百五張,金華府十張,衢州府一千 九百七十三張,處州府四百一十五張,紹興府二十 七張,台州府二張,溫州府一千五百張,江西三千三 百一十九張,南昌府一千一百四十三張,饒州府四 「百三十張。廣信府二百四十九張。南康府二百八十 張。九江府一千三十張。吉安府十九張。建昌府三十 二張。贛州府一百三十六張。湖廣一萬七千七百一 十張半,武昌府二千六百三十八張。漢陽府一百九 十張。襄陽府三十張。鄖陽府二百二十九張。德安府 二百六十張。黃州府一千八百二十張,荊州府一千 七百六十六張,岳州府八百五十九張。長沙府一千 七百六十七張。《寶慶府》一千七張,衡州府二千二百 三十張。常德府四百四十五張,辰州府九百二十三 張,永州府一千六百三張。承天府六百六十一張半, 靖州八百十六張,郴州四百六十六張。河南五百八 十六張。河南府二十六張,汝寧府五百六十張,山東 四十二張,東昌府十七張,青州府二十五張,山西八 百九十三張,太原府二百五十九張,平陽府二百六 張,大同府二百一張,潞安府二百二十七張。直隸松 江府六百七十張。常州府四百張,鎮江府五百三十 六張,廬州府三百五十八張,淮安府三百十張,揚州 府二」百三十四張。寧國府四千張;池州府二十七張。 太平府七百八十三張。安慶府二百十三張。和州二 百五十張
狐狸皮,見今歲辦四千二百二十三張,浙江十五張, 紹興府五張,溫州府十張,江西九十二張,饒州府十 四張,廣信府一張,吉安府七十七張,福建一百五十一張,福州左衛三十六張,福州右衛三十張,福州中 衛三十張,興化衛十五張,漳州衛十五張,泉州衛二 十五張,湖廣五十九張,武昌府十六張,鄖陽府十四 張。黃州府十三張,郴州十六張。河南二百三張。彰德 府七十二張。衛輝府六張。開封府六十二張。南陽府 六十三張。山東一千九百七十九張。濟南府三百二 張。兗州府六百一十四張。東昌府一百八十四張。青 州府一百六十八張。登州府六百七十三張。萊州府 三十八張。順天府四十六張。直隸真定府二百九張, 保定府二百七十八張,河間府三百十六張,《順德府》 三十三張,廣平府四百二十七張,大名府三百九十 三張,直隸池州府五張,安慶府十七張。
羊皮四百一十八張。解本色「河南開封府三十六張。 山東萊州府十七張。山西大同府」三百六十五張。 虎豹皮十四張。解本色直隸廬州府虎皮十張。豹皮 一張。和州虎皮三張
馬皮:凡進貢馬及各衛所馬倒死皮張,俱發皮作局 收貯。
武宗正德六年奏准順天等處該解皮作局煎水膠倒死馬皮聽令賣銀解部召商收買水膠備用
[编辑]按《明會典》:「正德六年奏准,順天府、山東、河南等處,三 年一次,該解皮作局煎水膠倒死馬皮,聽令賣銀。每 馬皮一張四錢,駒皮一張三錢。該府州縣一年二次 解部,召商收買水膠備用。該局煎膠柴炭等項,俱免 派。」
世宗嘉靖四十年奏准內靈臺等官每員給狐狸皮張數
[编辑]按《明會典》、「嘉靖四十等年奏准、內靈臺官、及更鼓房 官、五年一次關翎狐帽披肩等件。每員給狐狸皮三 十五張」
嘉靖四十三年奏准、各處歲額麂皮、照例徵解本色。 每年限八月以裡差官解京
按《明會典》云云。
穆宗隆慶五年奏准各處歲額狐狸皮派徵本色折色之例
[编辑]按:《明會典》:隆慶五年奏准,各處歲額狐狸皮,照例徵 解本色,仍間歲派徵折色,每張銀五錢,以備本折兼 用。
隆慶六年,令歲辦麂皮,盡行折銀解部打造軍器。 按《明會典》:歲辦麂皮,隆慶六年題准盡行折銀,每張 銀六錢,解部打造軍器支用。
皇清
[编辑]國初,許王公採捕貂鼠。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採捕
國初,王以下、公以上,許遣壯丁于烏喇地方採捕。
東珠、貂鼠、人參等物。
順治四年
[编辑]《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折徵。順治四年題准」
上好東珠重八分者,折貂皮八十張。〈每一分折十張。〉重七分五釐者,折貂皮六十七張半。重七分者,折貂皮六十三張。〈已上每一分折九張〉重六分五釐者,折貂皮五十二張。重六分者,折貂皮四十八張。〈已上每一分折八張〉自五分五釐以至一分,每一分折貂皮五張,每五釐折二張半,照數計筭重五釐東珠折貂皮二張,珍珠一分折貂皮一張,不足半分小東珠俱作「珍珠筭。」此外,黯色有帶東珠,酌量折算。 猞《猁猻》頭號每張折貂皮六張,二號折貂皮五張,三號折貂皮四張,四號折貂皮三張。《水獺》頭號每張折貂皮三張,二號折貂皮「二張半,三號折貂皮二張,四號折貂皮一張半,五號折貂皮一張,末等每兩張折貂皮一張」 ;「《豹皮》頭號每張折貂皮五張,二號折貂皮四張,三號折貂皮三張 ;『《虎皮》頭號每張折貂皮四張,二號折貂皮三張,三號折貂皮二張,四號折貂皮一張, 狐皮每張折貂皮二張 ;《狼皮》頭號每張折貂皮三張,二號折貂皮二張,末等折貂皮一張。 貉皮每兩張,折貂皮一張。 薄毛貂皮每二張,折一張。 《豺狼》皮每張折貂皮一張。上好灰鼠皮每二十張,折貂皮一張。 薄毛灰鼠皮每二十五張,折貂皮一張』。」 《虎斑鵰翎》、芝麻鵰翎每副折貂皮二張。 鸛翎、團鵬翎每副折貂皮一張。已上皮翎損傷者,不許解送。 每年解牲壯丁,夏季遲誤一月者,每名除貂皮二張;冬季遲誤一月者,每名除貂皮三張。 又議准重八分以上至一錢上好東珠,每一分俱折貂皮十張
順治七年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採捕,順治七年停止。」宗室公、採捕東珠貂鼠等物。
順治十年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徵免舊例,烏喇捕牲。」
每壯丁歲徵貂皮十五張,順治十年議准每壯丁十名內,令五名耕種。其五名歲增貂皮五張,共徵二十張。
凡賞罰順治十年,議准:「烏喇捕牲噶喇大,按壯丁計算,額外多貂皮六十張,賞銀三錢;三十張,賞銀一錢五分;不及三十張不賞,額內欠三十張至六十張,責一鞭;不及三十張,免責。撥什庫,按壯丁計筭,額外多貂皮二十張,賞銀三錢;多十張,賞銀一錢五分;不及十張不賞,額內欠十張至二十張,責一鞭;不及十張」 ,免責,賞罰俱按數遞加計筭。
康熙元年
[编辑]《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賞罰。康熙元年,令壯。
《丁》額外多貂皮一張,賞青布一匹,額內少者,每一張責三鞭。
康熙二年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賞罰。康熙二年議准。
「《烏喇捕牲總管》,以八旗共得貂皮,按丁計筭,額外多得一百張,賞銀三錢。額內少一百張,罰俸銀三錢。」 「《噶喇大分》管四旗壯丁,如額外多得貂皮六十張,賞銀三錢。額內少六十張,罰俸銀三錢。」
康熙八年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折徵。康熙八年題准」
《虎皮》不准折算。貂皮折賞布匹。
康熙十年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徵免,康熙十年議准
每旗派壯丁十九名,於冬夏二季專捕鰉魚,免捕貂鼠。其捕牲人役在家病故者,准計日扣除貂皮。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折徵。康熙二十一年、
議准:「豹、虎、狼、狐、貉、灰、鼠等皮及鵰、鸛、鵬、翖,停其捕送;上好狼皮,另議給賞。」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