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34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百四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四十一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百四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百四十一卷目錄

 銅部彙考二

  書經禹貢

  詩經魯頌泮水

  山海經南山經 西山經 北山經 中山經

  說文釋銅

  酉陽雜俎鍊銅

  本草綱目赤銅 赤銅屑 自然銅 銅礦石 銅青 銅弩牙 諸銅器 銅鈷

  鉧 銅秤錘 銅題柄

  天工開物銅 治銅

 銅部藝文

  赤銅贊          晉郭璞

  為柳世隆上銅表      梁沈約

 銅部選句

 銅部紀事

 銅部雜錄

 銅部外編

食貨典第三百四十一卷

銅部彙考二[编辑]

《書經》
[编辑]

《禹貢》
[编辑]

《揚州》,厥貢惟金三品:

三品:「金、銀、銅也。」

荊州,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

蔡傳按《職方氏》,「揚州其利金錫,荊州其利丹銀、齒革」,則荊揚所產,不無優劣矣。

《詩經》
[编辑]

《魯頌泮水》
[编辑]

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正義曰:《禹貢》揚州、荊州貢金三品。彼注云「三品者,銅三色也。」王肅以為「三品:金、銀、銅。」鄭不然者,以梁州云「厥貢鏐、鐵、銀、鏤」,《爾雅釋器》云:「黃金之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貢金、銀者,既以「鏐銀」為名,則知金三品者,其中不得有金、銀也。又檢《禹貢》之文,「厥貢鏐、鐵、錫、鈆、銀」,獨無銅,故知「金」即銅也。僖十八年《左傳》曰:「鄭伯始」朝於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鐘。」《考工記》云:「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是謂銅為金也。三色者,蓋青白赤也。

《山海經》
[编辑]

《南山經》
[编辑]

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

銅也。

《西山經》
[编辑]

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銅。

符禺之山,其陽多銅。

石:之山,其陰多銅。

《英山》,其陽多赤金。

羭次之山,其陰多赤銅。

「鈐山」,其上多銅。

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

小次之山,其下多赤銅。

盂山,其陽多銅。

《北山經》
[编辑]

《求如之山》,其上多銅。

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

縣「《雍之山》,其下多銅。」

諸餘之山,其上多銅。

鉤吾之山,其下多銅。

「咸山」,其下多銅。

《陽山》,其下多金銅。

京山,其陽有赤銅。

軒轅之山,其上多銅。

《少山》,其上有銅。

白馬之山多赤銅。

《中山經》
[编辑]

「《涹山》,其上多赤銅。」 「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銅。」

「鼓鐙之山」多赤銅。

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

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刀,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時,西戎獻之,所謂「昆吾之劍」 也。

柄山,其下多銅。

蠱尾之山多赤銅。

《玉山》,其陽多銅。

丙山多黃金銅。

滎余之山,其上多銅。

《說文》
[编辑]

《釋銅》
[编辑]

銅,赤金也

《酉陽雜俎》
[编辑]

《鍊銅》
[编辑]

鍊銅時,與一童女俱以水灌銅,銅當自分為兩段,有 凸起者,牡銅也,凹陷者牝銅也。

《本草綱目》
[编辑]

赤銅[编辑]

釋名

紅銅。 《赤金 屑》名銅落。 銅末。 銅花。 銅粉。 銅砂。

李時珍曰:「銅與金同,故字從金同」也。

集解

陶弘景曰:「銅為赤金,生熟皆赤,而本草無用。今銅青 及大錢皆入方用,並是生銅,應在下品之例也。」 李時珍曰:「銅有赤銅、白銅、青銅。赤銅出川、廣、雲、貴諸 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白銅出雲南,青銅出 南蕃。惟赤銅為用最多,且可入藥。人以爐,甘石鍊為 黃銅,其色如金;砒石鍊為白銅,雜錫鍊為響銅。《山海 經》言」: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今則不知其幾也。《寶藏 論》云:「赤金一十種:丹陽銅、武昌白幔銅、一生銅、生銀 銅,皆不由陶冶而生者,無毒,宜作鼎器。」波斯青銅可 為鏡,新羅銅可作鍾石。綠石青、白青等銅,並是藥制 成。鐵銅以苦膽水浸至生赤煤,熬鍊成而黑堅。錫坑 銅大軟,可點化。自然銅,見本條。《鶴頂新書》云:「銅與金 銀,同一根源也,得紫陽之氣而生綠,綠二百年而生 石,銅始生于中,其氣稟陽,故質剛。」《管子》云:「上有陵 石,下有赤銅。」《地鏡圖》云:「山有慈石,下有金若銅草,莖 黃秀,下有銅器。銅器之精,為馬為僮。」《抱朴子》云:「銅有 牝牡,在火中尚赤時令童男童女以水灌之,銅自分 為兩段,凸起者牡也,凹下者牝也。以牝為雌劍,牡為 雄劍,帶之入江湖,則蛟龍水神皆畏避也。」

赤銅屑[编辑]

修治

李時珍曰:「即打銅落下屑也。或以紅銅火鍛水淬,亦 自落下。以水淘淨,用好酒入沙鍋內,炒見火星,取研 末用。」

氣味

苦平微毒。

李時珍曰:「蒼朮、粉銅、巴豆、牛脂、軟銅、慈姑、乳香、啞銅, 物性然也。」

主治

《唐本》曰:「賊風反折,熬使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或 以五斤燒赤,納二斗酒中百遍,如上服之。又治腋臭, 以醋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神效。」 《大明》曰:「明目,治風眼,接骨、銲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 李時珍曰:「同五倍子,能染鬚髮。」

發明

李時珍曰:「《太清服鍊法》云:『銅秉東方乙陰之氣結成, 性利,服之傷腎』。」既云傷腎,而又能接骨,何哉?

陳藏器曰:「赤銅屑,主傷寒,能銲人骨,及六畜有損者。 細研酒服,直入骨損處。六畜死後,取骨視之,猶有銲 痕可驗。打熟銅不堪用。」

唐慎微曰:「《朝野僉載》云:『定州崔務墜馬折足,醫者取 銅末和酒服之,遂瘥。及亡後十年,改葬,視其脛骨折 處,猶有銅束之也』。」

附方

腋下狐臭:《崔氏方》:「用清水洗淨,又用清酢漿洗淨,微 揩破,取銅屑和酢熱揩之,甚驗。」外臺祕要

自然銅[编辑]

釋名

石髓鉛

《馬志》曰: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鍊,故號「自然銅。」

集解

《馬志》曰:「自然銅,生邕州山巖間。出銅處,于坑中及石 間采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

蘇頌曰:「今信州火山軍銅坑中及石間皆有之。信州 出一種,如亂銅絲狀,云在銅礦中,山氣薰蒸,自然流 出,亦若生銀、老翁鬚之類,入藥最好。火山軍出者,顆 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銗石,用之力薄,采無 時。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 或多方解,纍纍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 金。鍮石入藥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光明而赤;一 體如薑、鐵屎之類。又有如不治而成者,形大小不定, 皆出銅坑中,擊之易碎,有黃赤,有青赤,鍊之乃成銅 也。」其說分析頗精,而未嘗見似亂絲者。又云:「今市人 多以銗石為自然銅,燒之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此 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禹餘糧,擊「破其中光明如 鑑,色黃類鍮石也;一種青黃而有牆壁,成文如束針; 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 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今醫家多誤以此為自 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而自然銅用須火煆,此乃 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獨孤滔曰:「自然銅出信州鉛山縣銀場銅坑」中深處 有銅礦,多年礦氣結成,似馬氣勃也,色紫,重食之苦 濇者是真。今人以大磁石為自然銅,誤矣。

李承曰:「今辰州川澤中出一種自然銅,形圓似蛇含, 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栗,外有皮,黑色光潤,破之與銗 石無別,但比銗石不作臭氣耳。入藥用之殊驗。」 《雷斆》曰:「石髓鉛即自然銅,勿用方金牙,真相似,若誤 餌之,吐殺人。石髓鉛似乾銀泥,味微甘也。」

李時珍曰:「按《寶藏論》云:『自然銅生曾青石綠穴中,狀 如寒林草,根色紅膩,亦有牆壁。又一類似丹砂,光明 堅硬有稜,中含銅脈,尢佳。又一種似木根,不紅膩,隨 手碎為粉,至為精明。近銅之山則有之。今俗中所用 自然銅,皆非也』。」

修治

《雷斆》曰:「采得石髓,鉛搥碎,同甘草湯煮二伏時,至明 漉出,攤令乾,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 用六一泥泥瓷盒子盛二升,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 乾,用蓋蓋了,火煆兩伏時,去土,研如粉用。凡修事五 兩,以醋兩鎰為度。」

李時珍曰:「今人只以火煆醋淬七次,研細,水飛過用。」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宋開寶》曰:「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

《大明》曰:「消瘀血,排膿,續筋骨,治產後血邪,安心,止驚 悸,以酒磨服。」

發明

《寇宗奭》曰:「有人以自然銅飼折翅胡鴈,後遂飛去。今 人打撲,研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服, 仍手摩病處。」

朱震亨曰:「自然銅,世以為接骨之藥,然此等方儘多, 大抵宜補氣補血補胃。俗工惟在速效,迎合病人之 意,而銅非煆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 挾香藥熱毒,雖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禍,甚於刀劍,戒 之。」

李時珍曰:「自然銅接骨之功,與銅屑同,不可誣也。但 接骨之後,不可常服,即便理氣活血可爾。」

附方

心氣刺痛:自然銅火煆醋淬九次,研末,醋調一字服, 即止。衛生易簡方

項下氣癭,自然銅貯水甕中,逐日飲食,皆用此水,其 癭自消。或火燒煙氣,久久吸之亦可。楊仁齋直指方 暑濕癱瘓,四肢不能動:「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川烏 頭炮、五靈脂、蒼朮酒浸各二兩、當歸二錢,酒浸為末,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覺四肢麻木即止。陸氏 積德堂方

銅礦石[编辑]

釋名

李時珍曰:「礦,粗惡也。五金皆有,粗石銜之,故名。麥之 粗者曰𪍿,犬之惡者亦曰獷。」

集解

蘇恭曰:「銅礦石,狀如薑石而有銅星,鎔之取銅也,出 銅山中。」許慎《說文》云:「礦,銅鐵撲石也。」

氣味

酸,寒,有小毒。

主治

《唐本》曰:「丁腫惡瘡,為末傅之。驢馬脊瘡臭腋,磨汁塗 之。」

銅青[编辑]

釋名

銅綠。

集解

陳藏器曰:「生熟銅皆有青,即是銅之精華,大者即空 綠,以次空青也。銅青則是銅器上綠色者,淘洗用之。」 李時珍曰:「近時人以醋制銅,生綠,取收曬乾貨之。」

氣味

酸平微毒。

主治

陳藏器曰:「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去膚赤 息肉。」

李之才曰:「主風爛眼淚出。」

李時《珍》曰:「治惡瘡疳瘡,吐風痰,殺蟲。」

發明

李時珍曰:銅青乃銅之液氣所結,酸而有小毒,能入 肝膽,故吐利風痰,明目殺疳,皆肝膽之病也。《抱朴子》 云:「銅青塗臍,入水不腐。」

附方

風痰卒中碧林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語,及一身風 癱。用生綠二兩,乳細,水化去石,慢火熬乾,取辰日、辰 時辰位上,修合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和丸彈 子大,陰乾。卒中者,每丸作二服,薄荷酒研下;餘風,朱砂酒化下,吐出青碧涎,瀉下惡物,大效。 治小兒用 綠雲丹,銅綠不計多少,研粉,醋麵糊丸芡子大。」每薄 荷酒化服一丸,須臾吐涎如膠,神效。經驗方

爛弦風眼:銅青水調塗盌底,以艾熏乾,刮下塗爛處。 衛生易簡方

赤髮禿落:油磨銅錢末塗之,即生。普濟方

面黶黑痣:以草劃破,銅綠末傅之,三日勿洗,水自落。 厚者再上之。聖濟錄

走馬牙疳銅青、滑石、杏仁等分為末,擦之立愈。邵真人經 驗方

口鼻疳瘡:銅青、枯礬等分,研傅之。 又方:「人中白一 錢,銅綠三分,研傅之。」

楊梅毒瘡銅綠醋煮研末,燒酒調搽,極痛出水,次日 即乾。或加白礬等分研摻。簡便方

臁瘡頑癬:「銅綠七分研,黃蠟一兩,化熬,以厚紙拖過 表裡,別以紙隔貼之,出水妙。」亦治楊梅瘡及蟲咬。筆峰 雜興

腸風痔瘻:方見「密陀僧」下 諸蛇螫毒,銅青傅之。千金方

百蟲入耳:生油調銅綠滴入。衛生家寶方

頭上生虱,銅青明礬末摻之。摘元方

銅弩牙[编辑]

釋名

李時珍曰:「黃帝始作弩。」劉熙《釋名》云:「弩,怒也,有怒勢 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者曰牙,似人牙也。牙外 曰郭,下曰懸刀合名之曰機。」

《蘇頌》曰:「藥用銅弩牙,以其有錫也。」

氣味

平,微毒。

主治

《別錄》曰:「婦人難產血閉,月水不通,陰陽隔塞。」

發明

陶弘景曰:「銅弩牙,治諸病,燒赤納酒中飲汁,古者彌 勝。」

張元素曰:「弩牙速產,以機發而不括,因其用而為使 也。」

附方

誤吞珠錢,哽在咽者:銅弩牙燒赤,納水中,冷飲汁,立 愈。聖惠方

諸銅器[编辑]

氣味

有毒。

李時珍曰:「銅器盛飲食茶酒,經夜有毒。煎湯飲,損人 聲。」

陳藏器曰:「銅器上汗有毒,令人發惡瘡內疽。」

主治

《大明》曰:「霍亂轉筋,腎堂及臍下疰痛,並灸器隔衣熨 其臍腹腎堂。」

李時珍曰:「古銅器,畜之辟邪祟。」

發明

李時珍曰:趙希鵠《洞天錄》云:「山精水魅,多歷年代,故 能為邪祟。三代鍾鼎彝器,歷年又過之,所以能辟祟 也。」

銅鈷鉧一作鈷䥈熨斗也[编辑]

主治

李時珍曰:「折傷接骨,搗末研飛,和少酒服,不過二方 寸匕。又盛灰火熨臍腹冷痛。」

銅秤錘[编辑]

主治

《大明》曰:「產難橫生,燒赤淬酒服。」

銅匙柄[编辑]

主治

李時珍曰:「風眼赤爛,及風熱赤眼瞖膜,燒熱烙之,頻 用妙。」

《天工開物》
[编辑]

[编辑]

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 鉛參和,轉色為黃銅,以砒霜等藥制煉為白銅,礬、硝 等藥制煉為青銅。廣錫參和為響銅,倭鉛和瀉為鑄 銅,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凡銅阬所在有之。《山海經》 言「出銅之山四百三十七」,或有所攷據也。今中國供 用者,西自四川、貴州為最盛,東南間自海舶來,湖廣 武昌、江西廣信皆饒銅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曰 「蒙山銅」者,或入冶鑄混人不堪升煉,成堅質也。凡出 銅山,夾土帶石,穴鑿數丈得之,仍有礦包其外。礦狀 如薑石,而有銅星,亦名銅璞,煎煉仍有銅流出,不似 銀礦之為棄物。凡銅砂在礦內,形狀不一,或大或小, 或光或暗,或如鍮石,或如薑鐵,淘洗去土滓,然後入 爐煎煉。其熏烝傍溢者,為自然銅,亦曰「石髓鉛。」凡銅 質有數種,有全體皆銅,不夾鉛銀者。洪爐單煉而成,

有與鉛同體者。其煎煉爐法,傍通高低二孔,鉛質先
考證
化,從上孔流出,銅質後化,從下孔流出。東夷銅又有

托體銀礦內者,入爐煉時,銀結於面,銅沈於下,商舶 漂入中國,名曰「日本銅」,其形為方長板條,漳郡人得 之。有以爐再煉,取出零銀,然後瀉成薄餅,如川銅一 樣貨賣者。凡紅銅升黃色為錘鍛用者,用自風煤炭。

此煤碎如粉,泥糊作餅,不用鼓風,通紅則自晝達夜。江西則產袁郡及新喻邑。

百斤,灼於爐內,以泥瓦罐載銅十斤,繼入爐,甘石六 斤,坐於爐內,自然鎔化。後人因爐甘石煙洪飛損,改 用倭鉛。每紅銅六斤,入倭鉛四斤,先後入罐鎔化,冷 定取出,即成黃銅,唯人打造。凡用銅造響器,用出《山 廣》錫無鉛氣者入內鉦。今名鑼鐲。今名銅鼓之類,皆紅銅八 斤,入廣錫二斤,《鐃鈸》銅與錫更加精煉。凡鑄器低者 紅銅、倭鉛均平分兩,甚至鉛六銅四。高者名「三火黃 銅」、「四火熟銅」,則銅七而鉛三也。凡造低偽銀者,惟本 色紅銅可入,一受倭鉛、砒礬等氣,則永不和合。然銅 入銀內,使白質頓成紅色,洪爐再鼓,則清濁浮沈立 分至於淨盡云。

治銅[编辑]

凡紅銅升黃而後鎔化,造器用砒升者為「白銅器」,工 費倍難,侈者事之。凡黃銅原從爐甘石升者,不退火 性,受錘。從倭鉛升者,出爐,退火性,以受冷錘。凡響銅 入錫參和成樂器者,必圓成無銲,其餘方圓用器走 銲。炙火粘合,用錫末者為小銲,用響銅末者為大銲。

碎銅為末,用飯粘和,打入水洗去飯銅末具存,不然則撒散。

若銲銀器,則用紅銅末。凡錘樂器鍾鉦,俗名鑼「不事先 鑄鎔」,團即錘錘鐲。俗名銅鼓「與丁寧」,則先鑄成圓片,然後 受錘。凡錘鉦鐲皆鋪團於地面,巨者眾,共揮力,由小 闊開就身起弦聲俱從冷錘點發。其銅鼓中間突起 隆砲,而後冷錘開聲,聲分雌與雄,則在分釐起伏之 妙。重數錘者,其聲為雄。凡銅經錘之後,色成啞白,受 鎈復現黃光,經錘折耗。鐵損其十者,銅只去其一,氣 腥而色美,故錘工亦貴重鐵工一等云。

銅部藝文[编辑]

《赤銅贊》
晉·郭璞
[编辑]

昆吾之山,名銅所在。切玉如泥,火炙有彩。《尸子》所歎, 驗之彼宰。彼一作汲

《為柳世隆上銅表》
梁·沈約
[编辑]

夫「幣以周務,貨以賑民」,「阜國康治」,莫尚乎此。周氏致 平,始於《圜法》;漢世幾措,資於貫朽。名罏化金,良工盡 藝。方將盈金中藏,收功上苑,南楚陋其方府,西京鄙 其部內。

銅部選句[编辑]

漢賈誼《鵩鳥賦》:「陰陽為炭,萬物為銅。」

晉潘尼《火賦》:「鑠錯融銅。」

《古鑑銘》:「漢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

陳《江總鐘銘》:「鳧氏之匠,狃陽之銅。」

北周庾信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唐李嶠《為百寮賀雪表》:「萬寶登秋」,居然可詠;雙銅葉 唱,即事非遙。

趙良器《鼎賦》:「鏟銅於雷首之下,合冶於荊山之旁。」 元結文「化毒銅以為鐵。」

《白居易文》:「銖銅寸鐵。」

梁簡文帝詩:「戈鏤荊山玉,劍飾丹陽銅。」

《元帝詩》:「箭擁淇園竹,劍聚若耶銅。」

《沈約詩》:「凝香自朱燎,先鑄首山銅。」

北周王褒《樂府》:「酒釀瀛洲玉,劍鑄昆吾銅。」又詩書題 「《鹿盧》牓」,觀寫「《飛廉》銅。」

唐杜甫詩:「朅來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柳宗元詩:「籠銅鼓報衙。」

孟郊詩:「凡銅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李賀詩:「臨岐擊劍生銅吼。」

白居易詩:「不是揚州百鍊銅。」

陸龜蒙詩。「擊銅遙認小金鉦。」

黃滔詩:「宮女敲銅奏《子虛》。」

宋·歐陽修詩:「壯士亦何為,素絲悲青銅。」

梅堯臣詩:「楚山豈無銅。」

蘇軾詩:「但見碧海磨青銅。」「點盡人間有暈銅。」 毛麾詩出雲:「初試博山銅。」

朱佑《送安南使臣還國》詩:「已擬再將周日雉,底須復 表漢年銅

銅部紀事[编辑]

《拾遺記》:「炎帝神農氏採峻鍰之銅以為器。峻鍰,山名 也。下有金井,白氣冠其上,人升於其間,雷霆之聲在 於地下,井中之金柔弱,可以緘縢也。」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 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真誥》:「顓頊鑄羽山之銅為寶鼎。」

《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 於朝,然後聽之。」訂義鄭康成曰:「劑,今券書也。使獄者各 齎券書。」劉迎曰:「鈞金三十斤,銅也。金百鍰,三百鍰則 罰於赦刑之後。鈞金三十斤,蓋入於未聽之前,若今 先立罪賞以信其辭,使不敢輕犯,所謂禁民獄也。」鄭 鍔曰:「獄以堅為主,金之為物至堅入金,所以明其堅。 不入金,是自服其獄之不堅矣。入而不堅,又從沒入 於官以罰之,如是」可致民於無獄。

《左傳》:僖公十八年春,鄭伯始朝于楚,楚子賜之金。既 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鐘。

《史記趙世家》:「趙襄子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 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 遂興兵平代地。」

《戰國策》:智伯陰結韓魏將以伐趙。趙襄子之晉陽,至, 行城郭,案府庫,視倉廩,召張孟談曰:「吾城郭之完,府 庫足用,倉廩實矣。無矢奈何?」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 治晉陽也,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其高至丈 餘,君發而用之。」於是發而試之,其堅則箘簬之勁不 能過也。君曰:「矢足矣。吾銅少若何?」張孟談曰:「臣聞董 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室皆以鍊銅為柱質。請發而 用之,則有餘銅矣。」

《拾遺記》:「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黃帝伐蚩尢, 陳兵於此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 中多丹,鍊石為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劍 利土亦鋼而精。至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 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以之 指日,則光晝暗。金陰也,陰盛則陽滅;二名斷水,以之」 劃水,開即不合。三名轉魄,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 四名懸翦,飛鳥遊過,觸其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 之泛海,鯨鯢為之深入。六名「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 魅。七名「卻邪」,有妖魅者見之則伏。八名真剛,以切玉 斷金,如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鑄之也。

《史記。刺客傳》:「荊軻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銅柱。」 《秦始皇紀》:「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 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正義曰:《漢書五行志》 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 十二人,見於臨洮,故銷兵器,鑄而象之。」謝承《後漢書》 云:「銅人翁仲,其名也。」《三輔舊事》云:「聚天下兵器,鑄銅 人十二,各重二十四萬斤。漢世在長樂宮門。」《魏志·董 卓傳》云:「推破銅人十及銅礦,以鑄小錢。」《關中記》云:「董 卓壞銅人十二枚,徙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 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徙之鄴,苻堅又徙入長安 而銷之。《英雄記》云:「昔大人見臨洮而銅人鑄,至董卓 而銅人毀也。」

《酉陽雜俎》:「咸陽宮中有鑄銅人十二枚,坐皆三五尺, 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執,皆組綬花彩,儼若 生人。筵下有銅管,吐口高數尺,其一管空,內有繩大 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紉繩,則琴瑟竽筑皆作,與 真樂不異。」

《越絕書》:「若耶涸而出銅,歐冶因為純鉤之劍。」

《漢書律歷志》:「陰陽相生,自黃鍾始,而左旋八八為伍, 其法皆用銅,職在太樂,太常掌之。」

《史記。平準書》:「諸郡國所前鑄錢,皆廢銷之,輸其銅於 三官。」上林苑屬官有上林均輸、鐘官、辨銅,今所謂 「上林三官」也。

《漢書吳王濞傳》:「高帝立濞於沛為吳王。吳有豫章郡 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

《食貨志》:賈誼曰:「上收銅勿令布,則民不鑄錢。」

《賈誼新書》:「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 《漢書佞幸傳》:鄧通官至上大夫,文帝使善相人者相 通,曰:「『當貧餓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說貧』?」於是賜 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景帝立,有告通盜出徼外 鑄錢,盡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寄死人家。

《史記封禪書》:「今上即位,李少君以卻老方見上,上有 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 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

《漢書韓延壽傳》:「延壽為東郡太守,取官銅物,候月蝕, 鑄作刀劍鉤鐔,放效尚方事。」

《酉陽雜俎》:「漢元帝竟寧元年,長陵銅駝生毛,毛端開 花。」

《漢書王莽傳》,「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 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既成,令 司命負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鑄斗日,大寒,百官人

馬有凍死者
考證
范曄《後漢書》,「馬援善別名馬,於交阯得駱越銅鼓,乃

鑄為馬式。」

馬援征南海,鑄銅柱於《林邑國》,以極漢南界。

崔烈納錢,為司徒,久之不自安,從容問其子鈞曰:「吾 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元英稱,歷位卿守, 論者謂不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 為然也?」鈞曰:「論者嫌其銅臭。」烈怒,舉杖擊之。

《後漢書章帝紀》建初七年「冬,幸槐里岐山,得銅器,似 酒樽,獻之。」

《東都賦》李善注:昭陽舍砌,皆以銅㳫。 《風俗通》:龐儉之父先逃,儉隨母流居鄉里,鑿井得銅, 致富。買一奴見母曰:「堂上我婦也。」母曰:「我翁也。」遂為 夫婦。時人語曰:「鑿井得銅,買奴得翁。」

《漢南記》:安帝見銅人,以問侍中張陵,對曰:「昔秦始皇 有大人十二,身長五尺,履六尺,皆夷狄之服,見於臨 洮。此天將亡秦之證,而始皇誤喜以為瑞,乃鑄銅人 以為像。」上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傳載,亦其人,胸上 有銘。」

華嶠《後漢書》:「靈帝時,遂使鉤盾令宋典繕治南宮。又 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蒼龍元武門外。又鑄 四鐘,皆受二千斛,懸於堂及雲臺殿前。又鑄天祿蝦 蟆,吐水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 南道之費。」

珍珠船:長沙有銅棺山,《湘中記》云:「程普、關羽分界於 此,共鑄銅棺為誓,相侵者以銅棺貯之。」

《林邑記》:「林邑王范文,鑄銅屋行宮。」

《三國魏志明帝紀》「景初元年。」《魏略》曰:是歲,徙長安 諸鐘簴、駱駝、銅人、承露盤。盤折銅人重不可致,留於 霸城,大發銅鑄銅人二,號曰「翁仲」,列坐於司馬門外。 又鑄黃龍、鳳凰各一,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置內殿 前。起土山於芳林園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負土成 山,樹松竹雜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雜獸置其中。 漢《春秋》「帝徙盤」盤折,聲聞數十里。金狄或泣,因留 於霸城。

《抱朴子》:「吳時發銅陵大塚,中有銅,為人十數頭,皆長 五尺。」

《南中八郡志》雲:「南舊有銀窟數千,劉禪時歲常納貢。 亡破以來,時往採取,銀化為銅,不復中用。」

《商芸小說》:中朝時有人畜銅澡盤,晨夕恆鳴,如人扣。 以白張華,華曰:「此盤與洛鐘宮商相諧,宮中朝暮撞, 故聲相應。可鑢令輕,則韻乖,鳴自止也。」依言即不復 鳴。

《水經注》:穀水東過河南縣,縣城東十五里有千金堨, 是都水使者陳協所造也。《語林》曰:「陳協數進阮步兵 酒,後晉文王欲修九龍堰,阮舉協,文王用之,掘地得 古承水銅龍六枚,堰遂成。」

《世說》:「元康八年,陵雲臺上生銅。」

《晉書宗室傳》:「南陽王模,永嘉初都督秦、雍、梁、益諸軍 事。時關中饑荒,百姓相噉,加以疾癘,盜賊公行。模力 不能制,乃鑄銅人鐘鼎為釜器以易穀。議者非之。」 虞喜《志林》:「建武中,南郡男子獻銅鼓,皆有銘。及吳時 江水中鐘上有百餘字,人莫有識者。」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錄》曰:石勒徙洛陽銅馬翁仲 二於襄國,列之永鄷門。 《異苑》:「晉義熙三年,山陰徐琦每出門,見一女子,貌極 艷麗,琦便解銀鈐贈之。女曰:『感君佳貺』」,以青銅鏡與 琦,便結為伉儷。

《酉陽雜俎》:「淯水穴口傍,義興十二年,有兒群浴此水, 忽然岸側有錢出如流沙,因竟取之,手滿置地,隨復 去,乃衣襟結之,然後各有所得。流錢中有銅車,以銅 牛牽之,行甚迅速。諸童奔逐,掣得車一腳,徑可五寸 許,豬鼻轂有六幅,通體青色,轂內黃銳,狀如常運。」於 時沈敬守南陽,求得車腳錢,行時貫草,輒便停破,竟 不知所終往。

《異苑》:「廣陵郡東界有黃公塚,高墳二所,前有一井,面 廣數尺,每旱不竭。有人於其中得銅釜及鑵各一。」 《南史·劉勔傳》:「勔子悛,齊武帝即位,拜悛司州刺史。悛 步道從壽陽之鎮,得古禮器銅罍甑、豳山、銅罍樽、銅 豆鍾各二口,獻之。」

《梁王瑩傳》:瑩為開府儀同三司,須開黃閣,宅前促,欲 買南鄰朱侃半宅。侃懼見侵,貨得錢百萬,瑩乃回閣 向東。時人語曰:「欲向南,錢可貪。」遂向東,為黃銅。 《北史》後魏明帝初年,尒朱榮與從弟世隆密議廢立, 乃以銅鑄孝文及咸陽王禧等五王子像,成當奉為 主,惟莊帝獨就。

《唐書車服志》:「龜袋五品,飾以銅。」

《宗室傳》:「河間王孝恭為荊州大總管,治荊,為置屯田, 立銅冶,百姓利之。」

《朝野僉載》:「韓王元嘉有一銅鶴樽,背上注酒,則一足 倚,滿則正,不滿則傾。」

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醫者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及務亡後十餘年改葬,視其脛骨折處,有銅束之。 《唐書食貨志》:「左監門衛錄事參軍事劉袟曰,銅之為 兵不如鐵,為器不如漆,禁銅則人無所用,盜鑄者少 也。」

《韓休傳》:「休子洄,擢戶部侍郎,判度支,上言商州紅崖 冶產銅,而洛源監久廢,請鑿山取銅,即冶舊監置十 鑪鑄錢。」

《馬總傳》:「總以虔州刺史遷安南都護,建二銅柱於漢 故處,劖著唐德,以明伏波之裔。」

《嶺表錄異記》:「蠻夷之樂有銅鼓焉,形如腰鼓,而一頭 有面鼓,面員一尺許,面與身連,全用銅鑄,其身遍有 蟲魚花草之狀,通體均勻,厚二分已來。鑪鑄之妙,實 為奇巧,擊之響亮,不下鳴鼉。貞元中,驃國進樂,有玉 螺銅鼓,即知南蠻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咸通中,幽 州張直方貶龔州刺史,到任後,修葺州城,緣掘土得」 一銅鼓,載以歸京。到襄漢以為無用之物,遂捨於延 慶禪院,用代木魚。

《澠水燕談錄》:「國初,州郡自置邸吏,散在都下,外州將 吏不樂久居京師。又符移行下,率多稽遲,或漏泄機 事。太平興國初,起居郎何保樞奏置鈐轄諸道都進 奏院,以革其弊,人給銅朱印一紐。」

《宋史五行志》:「乾興元年四月甲戌,修奉山陵總管言, 皇堂隧道穿得銅鍋,有兩耳,又於寢宮三門下穿得 銅盂一。」

《孫祖德傳》:祖德遷天章閣待制,時三司判官許申因 宦官閻文應獻計,以藥化鐵成銅,可鑄錢裨國用。祖 德言:偽銅法所禁,而官自為是,教民欺也。固爭之,出 知兗徐蔡州、永興軍。

《五行志》:「熙寧元年至元豐元年,橫州共獲古銅鼓一 十七。」

元豐三年八月,岳州永慶寺獲銅鐘一、銅磬一。 六年,南溪縣穿土得銅錢五萬四千有奇。

七年三月,筠州獲古銅鐘一。十一月賓州獲古銅鼓 一。

八年,昌元縣通鹽井得銅鍋九、銅盆一、銅盤一。 崇寧五年十月,荊南獲古銅鼎。

《朝野雜記》:「宋朝銅坑冶,閩蜀、湖廣、江淮、浙路皆有之。 祖宗時,天下歲產銅七百五萬斤有奇,渡江後其數 日減。」

《宋史五行志》:「紹興二十六年,郫縣地出銅馬,高三尺, 制作精好,風雨夜嘶。」

《汪大猷傳》:大猷知泉州,三佛齊請鑄銅瓦三萬,詔泉、 廣二州守臣督造付之。大猷奏法,銅不下海,中國方 禁銷銅,奈何為其所役?卒不與。

《癸辛雜識》:「徐子方嘗得瓜哇國一銅器,類箕,徑約四 寸,從約三寸,其中有梁如斗,梁上坐國主、國后二像, 一人侍側,極其醜惡,如優人之類。其側有兩人首,殊 不知為何所用也。」

《彙苑詳注》:「門村朱家舊蓄一古銅盆,中有鴨形隱然, 初不以為異。後有農墾田獲一銅鴨,農不識賤價,售 於朱,以合盆影,不差毫釐,注水盆中,鴨輒自浮而浴 也。」

《續文獻通考》:「金世宗大定中,定襄退吏誣縣民匿銅 者十八村。節度使張大節廉得其實,抵吏罪,民斲石 頌之。」

《雲煙過眼錄》:「張受益所藏銅器中最佳者莫如監水 匜,文藻精妙,色如綠玉,第無款耳。三代之器,都無款, 歸之張與可。」

余見薛元卿,示以「銅香鼎一,兩耳有三龍,交蟠宛轉, 目各有珠能轉。及取不出。」蓋邰古物,亦世之寶也。

銅部雜錄[编辑]

《史記貨殖傳》:「龍門、碣石多銅錢。」

《漢書律曆志》:「凡律度量衡用銅者,所以同天下,齊風 俗也。銅為物至精,不為燥濕寒暑變其節,不為風雨 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似於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銅 也。」

《食貨志》:「古者金有三等,赤金為下。」丹陽銅也。 《地理志》:「吳東有海鹽、章山之銅。」

《越絕書》:「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谷,涸而出銅,歐 冶因為純鉤之劍。」

《淮南子·地形訓》:「牡土之氣,御于赤天,赤天七百歲生 赤丹,赤丹七百歲生赤澒,赤澒七百歲生赤金,赤金 千歲生赤龍,赤龍入藏生赤泉。」

《齊俗訓》:「銅不可以為弩。」

《說林》訓,《銅英青》。

《神異經》:「入金山下四丈,得丹陽銅。」

《楊子》「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

《說文》:「漏以銅為之,刻為節
考證
《抱朴子金簡記》云:「以五月丙子日中時,鑄五石,下其

銅。五石,雄黃、丹沙、雌黃、礬石、會青也。皆鑄粉之,以金 華池漆之,內太一神鼎」中,下以桂薪燒之,銅成,以銅 炭冶之,取牡銅以為雄劍,取牝銅以為雌劍,帶之以 入河,則蛟龍巨魚水神不敢進也。欲知銅之牡牝,當 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銅,以其在火中當赤時也,則 銅自分為兩段。有凸起者,則牡銅也;凹陷者,則牝銅 也。

《古今注》:「燧,銅鏡,向日則火生,以艾承之則火出。」 《拾遺記》:「昆吾山下多赤金,色如火。地中多丹石,鍊為 銅。」

《武當山記》:「山有石室,室有銅杖,長三尺。」

《元中記》:「銅之精為銅奴。」

《地鏡圖》:「草莖黃秀,下有銅器。」

《士幃》:「銅出於石,為鈴則小,鑄鐘則大。」

孔顗《均貨議》:「人之盜鑄,嚴法不能禁者,由上之鑄錢 惜銅愛工也。」

《水經注》:「若水逕會無縣,縣有駿馬河,水出縣東高山, 山有天馬徑,厥跡存焉。馬日行千里,民家馬牧之山 下,或產駿駒,言是天馬子。河中有貝子胎銅,以羊祠 之,則可取也。」

《唐書·地理志》:「宣州南陵縣置銅官冶,其地有利國山, 產銅鐵。」梓州梓潼郡銅山縣。中。南可象山,西北私 鎔山,皆有銅。貞觀二十三年,置鑄錢官。

《酉陽雜俎》:「衡陽唐安縣東有略塘,塘有銅神,往往銅 聲激水,水為變綠作銅腥,魚盡死。」

《物類相感志》:「荸薺煮銅則軟,甘草煮銅則硬。」

《老學庵筆記》:「銅色本黃,古鐘鼎彝器大抵皆黃銅耳。 今人得之地中者,歲久色變,理自應爾。今郊廟所製, 乃以藥黴染令蒼黑,是何理也?」

《山堂肆考索》:「候氣之管,以銅為之。」

《演繁露食貨志》:「賈誼言:收銅勿布,以作兵器。」「古以 銅為兵。」按此則漢猶以銅為兵也。

《儀禮經傳》:「古者胎教之道,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 太師持銅而御戶左。」

《長編》:「膽水浸鐵成銅,曰膽銅。」

軒轅述《寶藏論》:「古半兩錢即紫金,今用赤銅為之。」 《長安客話》:太醫院署有古銅人,虛中注水,關竅畢通, 古色蒼碧,瑩然射目,相傳海潮中出者。

《日知錄》乏銅之患,前代已言之。江淹謂古劍多用銅, 如昆吾、歐冶之類皆銅也。楚子賜鄭伯金盟曰:「無以 鑄兵。」故以鑄三鐘。古金三品,黑金是鐵,赤金是銅,黃 金是金。夏后之時,九牧貢金,乃鑄鼎於荊山之下。董 安于之治晉陽公宮令舍之堂,皆以鍊銅為柱質。荊 軻之擊秦王,中銅柱,而始皇收天下之兵,鑄金人十 二,即銅人也。吳門闔閭冢銅槨三重,秦始皇冢亦以 銅為槨。戰國至秦,攻爭紛亂,銅不充用,故以鐵足之。 鑄銅既難,求鐵甚易,是故銅兵轉少,鐵兵轉多,年甚 一年,歲甚一歲,漸染流遷,遂成風俗,所以鐵工比肩, 而銅工稍絕。二漢之世,愈見其微。建安二十四年,魏 太子鑄三寶刀、二匕首,天下百鍊之精利,而悉是鑄 鐵,不能復鑄銅矣。考之於史,自漢以後,銅器絕少。惟 魏明帝鑄銅人二,號曰「翁仲」,又鑄黃龍、鳳凰各一。而 武后鑄銅為九州鼎,用銅二十六萬七百一十二斤。 自此之外,寂爾無聞,止有銅馬、銅駝、銅匭之屬。昭烈 入蜀,僅鑄鐵錢,而見存於今者,如真定之佛,蒲州之 牛,滄州之獅,無非黑金者矣。

銅部外編[编辑]

范曄《後漢書》,薊子訓遁去,不知所止,後人復於長安 東霸城見之,與老翁共磨娑銅,人相謂曰:「適見鑄此 而已近五百歲矣。」

《三輔漢錄》記「張氏先為京都功曹,晨時早起,忽有鳩 從內飛下,投入張氏懷中,探之得一銅鉤,官至數郡 太守。後鉤失,官亦絕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