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日下舊聞考 (四庫全書本)/卷1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四十二 欽定日下舊聞考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三
  附編遵化州
  等謹按遵化舊為縣𨽻順天府康熙十五年
  陵寢重地升縣為州乾隆八年又升為直𨽻州以玉田
  豐潤二縣𨽻焉今謹遵
  定制别為詮次附編京畿各卷後用存其舊至恭建陵寢規制並節年
  謁陵展敬
  宸章紀述及所司職掌諸典禮備載
  大清會典
  大清一統志畿輔通志諸書茲編以順天府屬為斷例
  不複
  原遵化縣在州城東一百二十里明一統志
  等謹按明志所稱之州指薊州言
  原遵化古無終地漢屬右北平唐天寳初於此置買馬監號監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
  原後唐始置遵化縣方輿紀要
  原遼重熙中置景州清安軍以縣來屬遼史
  原宋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灤州軍事宋史原金廢州縣𨽻薊州元因之方輿紀要
  原縣舊係土城洪武十一年指揮周寳拓城西外地甃以甎萬歴九年總兵戚繼光撤而更築之内外以甓周一千三百五十一丈計六里基廣三十尺髙四尋有半堞一千三百四十一為門四東鎮海南時薫西戴京北清漠門樓四東門之北建簪纓樓遵化舊志
  原縣治在城之東北隅洪武初主簿徐成建萬歴四年知縣事宋仕拓之儒學在縣治西南金正隆三年剏立元大徳元年縣尹盧珪修同上
  原遵化衛在縣治南洪武十年建東勝右衛在遵化衛西永樂初移建于此忠義中衛在縣治東南永樂初建寛河守禦千户所在縣治南建文二年方輿紀要
  原遵化驛在戴京門外西南有館有序有門有馬神祠明崇禎二年遵化舊志
  原景州清安軍遵化縣户三千遼 原在户版史 門今移改
  原豐臺嶺在馬蘭峪西去城七十里遵化舊志
  等謹按豐臺嶺順治年間
  賜名鳯臺山康熙二年又封為
  昌瑞山
  國家億萬年鍾祥福地也
  原闗山在縣西北五十里以山近邊闗而名方輿紀要原縣西南三十里明月山髙百餘仭上有石穴南北相通穴口望之如明月然又十二里為夾山中有寺曰慈應寺山口有石曰試杵石名勝志
  原遵化縣小燕口有石如卧牛其上杵迹徧滿名曰試杵石又五里水門口有石如龜形潦水暴至勢苞陵阜而此石依然水上相傳龜沒則有兵燕山叢録
  原縣南八里有南龍山其北有北龍山兩山相望蜿蜒如龍方輿紀要
  原獨固門一名龍門在縣南十里上合下開開處髙六丈許水自懸厓傾瀉而下觸石成井奔盪之聲轟然若雷名勝志
  原縣南十七里清風山其山四時蕭颯多風遵化舊志原桃花山在縣南二十五里層峯叠嶂上多桃樹其嶺有塔山下聖水泉旁有石室同上
  原磨臺山在縣南四十里山髙聳而頂圓如唐方輿紀要原靈靈山上有靈靈寺在縣南五十里遵化舊志
  原山髙九百餘丈為縣境羣山之冠方輿紀要
  原鐵山在郭東五里小嶺也中㫁若峽山石黝黒毎朝日射峽口一縷如虹石色俱殷遵化舊志
  原景忠山在城東六十里舊名隂山總兵馬永建三忠祠于山上因更名焉同上
  補景山舊有二名南為明北為隂髙八里許其隂為鹿兒嶺東為三屯鎮城嘉靖元年總兵馬永建祠其巔以奉諸葛武侯及少保岳文兩公為三忠祠取髙山景行之義更名景忠山其下震湖湖中有宛在亭戚都䕶元敬所修也北為長夀祠元敬去鎮鎮人思之搏像於此祀焉碣石叢談
  原縣東北二十五里五峯山東曰快目南曰瑞雲西曰紅翠北曰虎巖中曰紫葢峯皆崛起名勝志
  原乳山在縣東北三十里遵化舊志
  原三臺山在縣東北九十里其山盤曲三層又東北二十里為大團亭山山北為小團亭山皆縣境之險要也方輿紀要
  原野狐山在城西北十七里下有澄潭土人遇旱禱于此遵化舊志
  原蒲池在郭門西七里廣二里遵化舊志
  原湧泉湖在縣西南湖不甚廣而泉水澄渟不渴方輿紀要原梨河在縣西南十里源出縣北山谷中舊志云出灤州界流入縣境縣西北有湯河出鮎魚口乂有清水河出道溝谷俱流合焉經玉田縣入寳坻縣界㑹于潮河建文三年遼東兵圍遵化燕兵敗之于清水寺橋橋葢在清水河上同上
  原沽水南出峽岸有二城世謂之獨固門以其藉嶮憑固易為依据兼壁昇聳踈通若門故得是名也水經注原蓮花池在磨臺山金大定間有大龜負鏡出浮池面土人異之建刹名龜鏡長安客話
  原灤河又名灤江在縣東七十里源出塞外由潘口入南經灤州入海宋名郡為灤州以此遵化舊志
  等謹按此下二條皆言灤河下流至灤河之源
  御製灤河濡水源考證釐訂綦詳已恭載熱河志卷内
  兹不複綴
  原灤河自縣北團亭砦流入内地東南入遷安縣境唐開元二年幽州帥薛訥出檀州擊契丹至灤水山峽中契丹伏兵遮其前後從山上擊之訥大敗即此地也方輿紀要
  原縣北有五里河源自片石谷口流坡谷間數里始合沽河名勝志
  原遵化縣北四十里温泉浴之愈疥守臣為鑿池受之覆以鉅屋導其流折而左入東院以待仕宦復右折入西院以待騶從復南注為兩池以待行旅使男女異處皆石甃石欄浴者甚便燕山叢録
  原湯泉在山坡下沸而四出萬歴五年戚大將軍繼光甃石為池深二丈方四尋覆以堂曰九新泉上有寺唐貞觀二年建名福泉寺俗呼湯泉寺湯泉如分寧臨川崇仁安寜寜州白厓徳勝闗浪穹宜良鄧州廬陵京山新田皆有其最著者驪山最潔者香谿最熱者遵化帝京景物畧
  原湯泉自平地湧出浴之可以愈疾上有福泉寺寺迤北即馬蘭峪長安客話
  原王衡遊湯泉記 石門兩山嶻嶪道旁祠漢將軍張純又二十里為湯泉泉在山坡下初漫羡四溢戚將軍繼光始甃石為池池正壓九新堂深二丈許廣倍之池之南穴而下水支委于牆外種荷花一渠淥淨可挹又溝其北以石承之穿堂而出中堂為簷除甓為小方塘以上受雨而下引泉客至則設版焉東則銅龍張口噴泉甚怒迤行入浴池池之隂有竇蓄寒水浴者時其温凉之𠉀而啟閉之九新堂後有池如偃月寒水所自出也 緱山集
  原灅水出右北平俊靡縣王莾之俊麻也世謂之車軬水東南流與温泉水合水出北山溪即温源也魏氏土地記曰徐無城東流温湯即此也其水南流百步便伏流入于地下水盛則通注灅水又東南逕石門峽山髙嶄絶壁立洞開俗謂之石門口漢中平四年漁陽張純反殺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楊紘中平五年中郎將孟溢率公孫瓚討純戰于石門大破之水經注
  原張純與烏桓邱力居等入冦公孫瓚追擊戰于屬國石門大敗之後漢書
  原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但云石門傳則云屬國石門明有兩石門公孫瓚戰地乃遼東屬國之石門也章懷太子注石門山在今營州栁城縣西南通典栁城有石門山非此漁陽之石門水經注誤爾北平古今記
  原石門鎮在薊州東六十里山峽嶄絶壁立于中洞開俗呼為石門口宋宣和五年遼蕭幹敗宋兵于石門鎮遂䧟薊州侵掠燕城為郭藥師所敗幹走死今為石門鎮驛宣徳三年征烏梁海自石門驛出喜峯口是也方輿紀要 按烏梁海舊作兀良哈今對音譯改
  原明昌元年十月凖布叛内族襄出屯北京㑹羣牧遼徳夀圖卜蘇等據信州叛衆號數十萬逺近震駭襄閑暇如平日人心乃安初襄之出鎮也至石門鎮密謂僚屬曰北部犯塞奚足慮苐恐姦人乘隙而動北京近地軍少當預為之備即遣官發上京等軍六千至是果得其用金史本傳 按凖布滿洲語提撕也舊作阻䪁今譯改圖卜蘓姓也舊作陁鎖從八旗姓譜改正補石門驛在山㘭壘石作小城民居二百餘家驛庭有古槐四五樹薊旋録
  原石門峽有石將軍在峽西崖髙三丈名勝志
  原儲巏石門詠石將軍詩 精爽千年䕶石門晩風黄葉亂山村時危暗灑英雄淚貌古全無斧鑿痕故壘夜嘶惟石馬老兵秋酻只匏樽望夫多少山頭婦不似將軍殿塞垣 柴墟集
  原綿梨出遵化之石門湛然居士集
  原耶律楚材和陳秀玉綿梨詩 石門九月西風髙綿梨萬樹金垂梢清谿千里攜贈我藤筐乍發香盈包縹葉紫條生拔俗夜光安可同魚目文園 以上二條原消渴正難禁齒嚼寒氷劚香玉 同上 在物産門今移改
  原平安城在縣西南五十里周圍五里相傳唐太宗征遼遘疾經此旋愈故名名勝志
  原縣西南平安城及沙河舖湧泉湖韭菜溝上素河下素河皆利于耕屯處也潞水客譚
  原鐵冶厰在縣治東南六十里城小而堅元時置冶砂坡谷正統三年移此遵化舊志
  原遵化鐵厰永樂年間在砂坡谷開設宣徳中遷松棚谷正統年遷白冶莊去縣可八十里又二十里則邊牆矣爐有神元之爐長康侯也康當爐四十日而無鐵懼罪欲自經二女勸止之因投爐而死衆見其飛騰光𦦨中若有龍隨而起者頃之鐵液成元封其父為崇寜侯二女稱金火二仙姑至今祀之其地原有龍潛于爐下故鐵不成二女投下龍驚而起焚其尾時有禿龍見焉春明夢餘錄
  原元時遵化縣民康小二為官鑄鐵不鎔費薪炭無數主者將治之康有二女恐父獲罪俱祝天投入冶中鐵應時鎔共見二女隨烟熖上升事聞勅為金火二仙姑至今鐵冶祀之燕山叢録
  原正統元年十一月復遵化縣舊鐵冶冶自永樂間開設上即位詔書停罷至是行在工部奏復之明英宗實録原正統初上諭工部軍器之鐵止取足於遵化不必江南收買後復命虞衡司官主之則國初諸官冶雖廢遵化鐵礦尚足供工部之用也春明夢 以上二條原在餘錄  物産門今移改補遵化縣工部分司在縣東六十里鐵厰中永樂間俱以各衛指揮領其事宣徳末始委虞衡司官董之明名臣經濟録
  原遵化鐵罏深一丈二尺廣前二尺五寸後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闢數丈為出鐵之所俱石砌以簡干石為門牛頭石為心黒砂為本石子為佐時時旋下用炭火置二韝扇之得鐵日可四次石子産于水門口色間紅白畧似桃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擣而碎之以投于火則化而為水石心若燥砂不能下以此救之則其砂始銷成鐵生鐵之煉凡三時而成熟鐵由生鐵五六煉而成鋼鐵由熟鐵九煉而成其罏由微而盛而衰㝡多至九十日則敗矣春明夢  此條原在物餘録   産門今移改原鹽城在縣北唐守捉城也唐志出薊州雄武軍東北行百二十里至鹽城守捉又東北渡灤河或以為即漢滑鹽縣恐誤方輿紀要
  原大悲閣在城中髙十尋榜曰䕶國仁王佛壇相傳建自六朝元至大元年遵化舊志
  原謝榛登遵化閣詩 凌虚樓閣鬱崔嵬四望青山宿霧開日上海闗邊色盡天連沙漠鴈聲來仲宣賦就千年事張載銘成一代才懷古不堪空佇立秋風吹鬢放歌回 四溟山人集
  原廣慧寺在城西南宣徳年建遵化舊志
  原五峯山有雲昌寺遼重熙中僧志紀重修更名禪林寺山半懸石曰鷄鳴石取小石扣之作羣鷄聲同上原遵化禪林寺前龍潭嘗有毒龍居之時為民害金世寺僧龍勝奴持水之潭側祝之龍遂飛去燕山叢録
  原鍾山觀在縣治東明一統志
  補遵化縣有般若寺元崇圓寺碑隂
  嘉靖元年正月遵化童子梅楨昧爽入塾道經城隍廟前忽狂風起楨以手掩面被風頃刻吹至三屯營蘆兒嶺久之乃蘇語人去家六十里矣家中驚懼有傳者至攜歸袖内詩經國風篇有神書硃字三行人不能辨楨後為貢士 碣石叢談補崇禎戊辰二月薊鎮糧運不繼臺兵丁科周得勝等倡亂各營推科為難首分五營而陳由喜峯路至白羊谷與臺兵為一營由太平路至漢兒莊與宣武營為一營由洪山口至潘家口與駐防營及臺兵為一營由羅文口合東遊營與神器營暨民壯為一營馬蘭路先立一營屯遵化城西三月六日俱至五里橋合一大營黄崖一軍最後亦來料乃主中軍十行一小帥振鐸秉枹十旌一大帥環甲拱稽為五花陣甲士數萬攻城予聞變單車詣其營呼亂兵諭之曰爾等為飢所廹至此吾不忍遽加誅當給三月糧速歸汛地軍中歡聲如雷各羅拜共設誓歸伍適京運至給諸軍然尚未抜砦十五日獲科等九名聞于朝得㫖正法 定譁兵畧
  等謹按以上各條係遵化州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三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三舉正
  啟閉原書閉訛作開今改王衡遊湯泉記條
  明昌元年十月原書十字下脫月字今據金史本傳増石門鎮條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三舉正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欽定日下舊聞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