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熱河志 (四庫全書本)/卷0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十六 欽定熱河志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熱河志卷九十七
  古蹟一
  志乘紀古蹟所以網羅放失蒐輯舊聞尚矣熱河廣袤二千里城邑遷改碑碣流𫝊所在多有至於大寧城為遼京之陪京興中城為慕容之故都地靈攸萃厥跡斯彰今博考正史旁引傅記證以碑碣志古蹟二十一其有史册所載按其方位宜在境内而今無考者亦不敢畧若夫流俗相𫝊誇誕失實者無取焉
  承徳府即熱河㕔
  五指山寨 在承徳府東南四十里五指山元史史天祥傳進攻北京傍近諸寨五指山楊昭努舊作楊趙奴今改正獨固守不下蓋金末建寨於此今無存大輪禪師塔 在五指山有元至元二十四年碑沙門居實撰文稱大輪為鳩巢法師弟子至元七年以承相安圖舊作安童今改正疏請住持靈峰寺十二年八月示㣲疾而化収舍利本山祖塋塔葬之碑額曰興州宜興縣五指山大靈峰禪寺大輪禪師碑銘知其地在元為宜興縣境
  灤平縣即喀喇河屯㕔
  御製詩
  興州攬古言懐
  興州於古為遐荒長城築守防秦亡遼金元漸開版章惜哉宅中未久長縱有墨客怯塞凉掛一漏百名空償建置今亦不可詳大清一統撫萬方
  皇祖於斯闢山莊山川増色田野穰
  垂法示後深意蔵文臣扈蹕翰墨香馬遷青雲譬不妨雖然所重在覲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紹庭善繼百世昌
  興州故城 在灤平縣金承安五年置興州治興化縣屬北京路元仍為興州治興安縣中統三年改屬上都路以元時興州之西北尚有宜興州故
  俗稱為大興州明洪武三年以興州屬北平府四年改置興州左右中前後五衛永樂初移衛入内地而故城遂廢今灤平縣西南里許基址尚存謹按興州故城在今灤平縣明一統志謂在雲州堡東五百五十里方輿紀要謂在開平衛開平衛故城在今多倫諾爾㕔西北境東二百里不足據也
  宜興故城 在灤平縣西北七十五里金初為興化縣之白檀鎮泰和三年置宜興縣屬興州元初因之致和元年升為宜興州以舊有興州故俗稱此為小興州明初改置宜興守禦千戸所永樂初廢今其地有合利塔拉川俗亦稱為興州河迤南三里為小城子盖宜興故城址也
  謹按元時宜興州界西抵豐寜縣之上黄旗東抵承徳府之五指山而小城子適當其中知即為宜興故治明一統志謂在雲州堡東四百五十里方輿紀要謂在興州西曹家寨口外三十五里為青河嶺又北五十四里即小興州皆不足據
  太師太平王徳勝碑 在宜興故城北元天歴時宜興州官史所建頌太師右丞燕特穆爾舊作燕鐵木兒今改正之功碑文漫漶不詳撰入姓名
  新館 在灤平縣境内遼置王曾行程録自古北口度徳勝嶺八十里至新館今無考
  卧如來館 在灤平縣境内遼置王曾行程録自新館過雕窠嶺偏槍嶺四十里至卧如來館盖山中有卧佛像故名今無考
  豐寧縣即四旗㕔
  安州故城 在豐寧縣境内北魏皇興二年置安州與廣陽郡同治燕樂縣水經注濡水又東而南索頭水注之水逕廣陽僑郡西今安州治又南流注於濡水考今之伊遜河即索頭水土城子東一百二十里有廢城址周四里土人稱為波羅河屯亦曰黄姑屯伊遜河正經其西當即故安州城也高峯戍 在豐寧縣大閣兒西南四十里湯山水經注沽水又東南右合高峯水水出高峯戍東南城在山上考今之白河即沽水今之湯河即高峯水湯河出湯山下知湯山為魏高峯戍今無存西密雲戌 在豐寧縣大閣兒境内永經注鮑邱水出禦夷北塞中俗謂之大榆河南逕鎮東南九十里西密雲戍西又道人谿水南歴密雲戍東又孟廣硎水西南至密雲戍東西注道人谿水亂流逕密雲戍城南右會大榆河考今之潮河即大榆河發源於大閣兒之上黄旗知密雲戍當在其東北魏時置有密雲縣在邉内此言密雲戍者明與縣非一地也今無存
  神樹站 在豐寧縣境内明太宗實録永樂十九年命置邏騎營於古北口北神樹之地知與古北口南北相直英宗實録正統九年命陳懐出古北口經大小興州過神樹知在興州之北方輿紀要以為在臨潢府西南非也
  宜興分界石碣 在豐寧縣土城子西北一百三十里上黄旂至正二十六年立正面刻北開平縣界側面刻東宜興州界盖元時開平宜興分界之所
  甎塔 在豐寧縣土城子西一百里塔十級周四大二尺高五丈餘正面甎甓上鐫明崇禎年三月白馬闗造
  平泉州即八溝㕔
  御製詩
  大寧城覽古甲戍
  斷戍頺垣蔓草青秋風立馬一延停侍臣不識憑臨意只道初番過大寧
  金元遺跡感荆凡祗有羣山繞碧巉慨古心還惕殷鑒遐荒貼服在和諴
  明祖當年亦甚英逺臨絶域建三城豈知土木百年未介弟居然攝北京
  躡後燕師慮患深魏卭會飲早成擒南中燕雀真堪笑方建臯門及正心
  題大寜塔甲戌
  魯恭宮殿頽無存惟餘窣堵巍平原寂寥此日真浄業莊嚴異代徒祗園傑搆嵗久具靈異不雲常羃氤氲氣自逺早見鬱岧岧逼近欲瞻翻不易此中妙諦吾已知恰似法華開塔時因縁時節苟未至當面錯過空齎咨須臾朗徹隂翳消珠幢湧地影蕩搖八方薄伽梵齊現一路湼槃門豈遙瓴甓枝撐邈難陟摩空鸛鶴搏其翼當時挈眷盡歸南萬古標宗恒鎮北六和浮玉向曾登仰矚空懐最上層觸緒題詞詎可置遇境忘言實未能大千乾闥何春秋碧眼僧過有偈留牛羊下麋鹿逰那似慈恩杜甫愁金風筞馬遵前郵
  大寧故城 在平泉州東北一百八十里即遼之中京大定府金之北京大定府也遼史地理志聖宗嘗過七金山土河之濵南望雲氣有郛郭樓闕之狀因議建都擇良工於燕薊董役二嵗郛郭宫掖樓閣府庫市肆廊廡擬成都之制統和二十五年城之實以漢戸號曰中京府曰大定城池湫濕多鑿井泄之人以為便南有朱夏門北有陽徳門閶闔門王曾行程録云中京大定府城垣庳小方圓纔四里許門但重屋無築闍之制南門曰朱夏門内夾道步廊多坊門次至大同館其正北門曰陽徳閶闔城内西南隅岡上有寺城南有園圃宴射之所又有長樂門金史大定三年土河泛濫水入京城轉運使高徳基命開長樂門疏分使入御溝以殺其勢元改為大寧路明初設北平行都司置大寧衞封建寧藩於此自永樂元年棄大寧其地遂墟景泰四年泰寧等三衞乞居大寧廢城不許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順後遂入於三衛今其城在喀喇沁扎薩克公旂界老河之北本遼之舊址經金時改拓明初復加修築蒙古名罕蘇巴爾漢城高丈餘周二十里東西二門南北四門城中街道倉庫樓闕依稀可辨城内有浮圖二一在城東隅十三級一在舊倉旁城外西南隅有浮圖一
  遼宫殿 在故大定府城内有延慶殿永安殿遼史聖宗統和二十七年四月駐蹕中京營建宫室開泰七年十月名中京新建二殿曰延慶曰永安又有觀徳殿會安殿為奉安列祖御像之所又中京武功殿聖宗居之文化殿太后居之今並無存遼祖廟 在故大定府城内遼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皇城中有祖廟又聖宗開泰八年正月建景宗廟於中京九年十二月詔中京建太祖廟今無存
  遼國子監 在故大定府城内遼史道宗紀清寧六年六月中京置國子監子命以時祭先聖先師今無存
  遼秘書監 在故大定府城内遼史興宗紀重熙二十三年十月駐蹕中京幸新建秘書監今無存遼相府院 在故大定府城内三朝北盟會編中京相府院者契丹時宰相所居也今無存
  遼市樓 在故大定府城内王曾行程録中京大定府有市樓四曰天方大衢通闤望闕今無存大同館 在故大定府城内王曾行程録中京大定府南門内次至大同館遼史地理志作中京有大同驛以待宋使今無存
  朝天館 在故大定府城内遼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城中朝天館以待新羅使今無存
  來賓館 在故大定府城内遼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城中有來賓館待夏使今無存
  栁河館 在平泉州東南境遼置王曾行程録自過烏灤河又過墨斗嶺芹菜嶺七十里至栁河館劉敞使契丹有宿栁河詩今無考
  謹按宋時使遼所經之路史稱契丹欲誇示險逺道多回曲故其方位尤未易考曾公亮武經總要謂栁河在北安州遼之北安州為豐寧縣即四旂㕔灤平縣即喀喇河屯㕔之東境及承徳府即熱河㕔地今以宋史劉敞傳互證之史謂敞使契丹自古北口至栁河回曲殆千里敞質譯人曰自松亭松亭故闗在喜峯口北一百二十里趨栁河甚徑且易不數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敞詩中亦有稍出盧龍塞及别道入松亭之語乃知當時譯路先自古北口而北行仍遶至盧龍塞外也栁河館與松亭相近故知在今平泉州東南境
  打造部落館 在平泉州南境遼置王曾行程録自桞河館過松亭嶺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館今無考
  牛山館 在平泉州南境遼置王曾行程録自打造部落館五十里至牛山館牛山在明初亦稱牛嶺永樂元年命新昌伯唐雲帥師自小興州大興州東接牛嶺會州諸處屯種今無考
  鹿兒峽館 在平泉州南境遼置王曾行程録自牛山館八十里至鹿兒峽館劉敞有朱橋鹿兒館詩鹿兒峽亦稱鹿兒嶺明初常遇春追元兵出遵化度鹿兒嶺至會州今無考
  鐵漿館 在平泉州境内遼置王曾行程録自鹿兒峽館又過蝦蟆嶺九十里至鐵漿館劉敞有鐵漿館詩今無考
  富谷館 在平泉州境内遼置王曾行程録自鐵漿館又過石子嶺自此漸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館元一統志載大寧路古蹟曰富谷有站宋范鎮行富谷道中有詩云路迴山陡轉沙漫水平流曾肇亦有富谷山頭一騎歸之句今無考
  通天館 在平泉州北境遼置王曾行程録自當谷館八十里至通天館二十里至中京元一統志引宋綬出使録亦謂富谷館八十里至通天館距中京二十里今無考
  臨都館 在平泉州北境遼置富弼行程録自中京正北八十里至臨都館今無考
  官窰館 在平泉州北境遼置富弼行程録自臨都館四十里至官窰今無考
  謹按武經總要引此文作宫室館與契丹國志所載行程録作官窰館互異考元一統志載松山州與中州等處皆有瓷窰知遼時中京附近之地多設官窰其作宫室館者盖字形之訛耳
  神水館 在平泉州境内遼置蘇轍使契丹有神水館詩今無考
  新城 在平泉州北百里明洪武二十年命宋國公馮勝等率師出松亭闗寨大寧寛河會州富峪四城留兵居守所築之大寧城即此其曰新城者以别於遼金元故城也置新城衛永樂初廢明太祖實錄洪武二十二年會寧侯張温及北平行軍都司都指揮使周興奏修拓大寧等城并上其規制大寧城門五城周三千六十丈濠長三千一百六十丈深一丈九尺明史地理志距行都司六十里今其城在喀喇沁扎薩克公旂界周十里東西三里有奇南北二里
  謹按新城蒙古名喀喇城土人稱為黒城一統志原本以為青城引米萬春薊門考大寧至青城二日程以証之然新城在大寧故城西南僅六十里米氏盖考之未詳也至於因新城而訛為青城又因青城而訛為黑城轉輾改稱其實一地耳
  富峪故城 在平泉州北明初築富峪城置守禦千戸所後改置富峪衛永樂初廢明太祖實録富峪城門四城周九百丈濠長九百八丈二尺深一丈三尺明史地理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會州故城 在平泉州南二十里本遼澤州地元改置惠州後訛為會州明初築會州城遼澤州城尚在明會州之東北詳見建置沿革門置會州衛永樂初廢明太祖實録會州城門四城周一千一百二十八丈濠長一千一百八十九丈二尺深一丈八尺薊門考青城即新城西南至會州一百二十里會州西南至喜峯口二百里與今之方位正合方輿紀要會州城在大寧衞西南二百四十里又二百四十里即喜峯口與薊門考互異者計里有廣狭耳今故城高丈餘周三里有奇四門無樓櫓蒙古名察罕城豹河流經其東稱為察罕河屯河城中居民數百家比屋鱗次煙火相望信塞外之要衝也
  寛河故城 在平泉州南一百十里喜峰口外明初築寛河城置守禦千戸所永樂初廢明太祖實録寛河城門四城周八百十二丈濠長八百五十九丈深一丈五尺今其故城周四里四門無樓櫓土人稱為寛河城
  富庶故城 在平泉州東北遼置富庶縣屬大定府金因之元屬大寧路明初廢元一統志謂富庶縣西北至大寧路東至建州南至利州西南至和衆縣今州屬喀喇沁右翼旗東南境地名公營子有廢城址周五里正當大寧之東南與元一統志西北至大寧一百五十里之方位相合又其東接朝陽縣即三座塔㕔屬土黙特右翼旗界為建州地其南接建昌縣即塔子溝㕔屬喀喇沁左翼旗界為利州及和衆縣地當為故富庶城
  凡城 在平泉州境内方輿紀要凡城慕容氏所置城也考三國志烏丸𫝊太祖自征蹋頓袁尚與蹋頓將衆逆戰於凡城是漢時已有此名不始自慕容燕也十六國春秋石虎率衆次棘城皝遣子恪等撃之趙兵逃潰乘勝追之築戍凡城而還又虎使鎮逺將軍石成入冦凡城不克又趙撫軍將軍李農率衆三萬與征北大將軍張舉攻燕凡城又平北將軍尹農攻燕凡城不克而還又晉書地理志慕容熙以并州刺史鎮凡城水經注盧龍東越清陘至凡城二百許里當在平泉州之東南今無考
  三會城 在平泉州西南境水經注五渡水北出安樂縣丁原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本三會故城也又高石水東出安樂縣東山西流歴三會城南酈氏所載在濡水即灤河既合武列水今熱河之後將入盧龍塞今潘家口之前當在魏安州界考魏書地形志安州有安樂郡領土垠安市二縣齊廢土垠入安市周廢安市入密雲而無安樂縣然安樂郡與密雲相接自當在邉内至安州廣陽郡所領有燕樂縣或疑安樂即為燕樂縣乃安州所治為索頭水即今伊遜河所經又當在豐寧縣即四旂㕔境惟魏志於燕樂縣下注云真君九年併永樂知永樂亦北魏之縣與燕樂縣相接水經注所謂安樂縣當為永樂縣之訛酈道元時已併入燕樂故稱為故城今承徳府即熱河㕔東境之老牛河即五渡水州南之豹河即高石水三會城當在老牛河之東豹河之西今無考
  受米城 在平泉州境内唐書地理志自古盧龍北經九荆嶺受米城當在州境之南今無考囘紇城 在平泉州境内金史太宗紀都統杲克高恩回紇三城進取中京則城當與高恩二州相近盖遼時俘囘紇部人居此故以名城也今無考奚王牙帳 在平泉州東北舊唐書奚𫝊自營州西北饒樂水以至其國新唐書奚傳依土䕶真水地理志長城口北八百里有土䕶真河奚王牙帳也自盧龍北至奚王牙帳六百里今之土河即吐䕶真水在喀喇沁右翼旂之南今之英金河即饒樂水在喀喇沁右翼旂之北奚王牙帳正居其間遼史地理志五帳院進故奚王牙帳地城之號曰中京知大定府即故奚王牙帳也
  奚王避暑莊 在平泉州東北契丹國志東過小河唱呌山道北奚王避暑莊有亭臺今無考奚君宅 在平泉州東北蘇轍使契丹有奚君宅詩自注云在中京南盖遼滅奚後使居於此今無考
  花道 在平泉州東北金史布色忠義舊作僕散忠義今改正傳武雅舊作窩幹今改正䧟靈山同昌惠和等縣陣而西行忠義追之及於花道是花道在惠和之西也元史穆瑚黎舊作木華黎今改正傳平定東京進攻北京金守將伊木沁舊作銀青今改正率衆二十萬拒花道逆戰敗之是花道在北京之東也元時曽置驛於此為花道驛今無考
  冷翠軒 近平泉州東北金趙秉文有重九登會禪寺冷翠軒詩今無考
  朝爽樓 在平泉州東北元雲峯真人康泰真墓碑曰仲冬凛冽霫之朝爽樓者最為傑觀四壁曠然千山叠雪泰真裸袒而居及十旬餘樓下瞻仰者雲集今無存
  塗河千秋橋 在平泉州境内元一統志載大寧路塗河千秋橋陳元革詩云華表狻猊勢自雄闌干十二玉玲瓏勢吞曉岸横蒼獸影落寒江浸彩虹塗河即土河今州北之老河是也
  金特進興中府尹完顔暠墓 在平泉州東北元一統志完顔暠大定人金故特進興中府尹墓在大寧西三十里玉泉鄉有明昌初翰林待制黨懐英所撰碑記
  赤峰縣即烏蘭哈逹㕔
  松山館 在赤峯縣境内遼置富弼行程録自官窰七十里至松山館今無考
  崇信館 在赤峯縣境内遼置富弼行程録自松山館七十里至崇信館今無考
  廣寧館 在赤峯縣境内遼置富弼行程録自崇信館九十里至廣寧館今無考
  姚寨館 在赤峯縣境内遼置富弼行程録自廣寧館五十里至姚寨館今無考
  咸寧館 在赤峯縣境内遼置富弼行程録自姚寨館五十里至咸寧館今無考
  謹按富弼行程録所記自咸寧館又三十里度潢水石橋旁有饒州在今翁牛特北境外巴林旗界已非赤峯縣境所及故不列入
  松山故城 在赤峯縣境遼置松山遼志松江當作松山詳見建置沿革門州治松山縣屬中京金皇統三年廢州以縣屬大定府元中統時復置松州改屬上都路至元二年以松山縣省入明初廢元一統志謂松州東南至大寧路東至高州西至興州今縣境地名cq=83小烏朱穆沁有廢城址高四五尺周四里正當平泉州即八溝㕔境大寧故城之西北與元一統志東南至大寧二百二十里之方位相合當為故松山城又元一統志載遮盖山在松州東南二十里山在今翁牛特旗南境今小烏朱穆沁廢城南二十餘里即遮盖山有金皇統三年靈峯院千佛洞碑其銘云縣之東南有山孤嵐名曰遮盖雲影毿毿在金時有松山縣而無松山州所稱縣之東南者殆即指松山縣也
  烏丹城 在赤峯縣境内城基高五尺周六里存東西二門亦當為遼金時州縣之遺址城中有廢塔又有斷碑一字已殘闕惟魯國大長公主字可辨城南七里地名烏蘭坂有魯國公主媵臣準台舊作竹温台今改正墓盖此地在元時為魯藩分地也元中順大夫準台墓 在烏丹城南七里準台蒙古人為魯國大長公主媵臣冒姓翁吉喇特舊作雍吉刺今改正氏事魯王為管領隨路打捕鷹房諸色人匠等戸錢糧都總管府副達噶齊舊作達魯花赤今改正尋進中順大夫為達魯噶齊卒塟歡喜嶺之麓子色爾濟戩舊作撒而吉思鑑今改正事文宗為宫相都管府副總管入宿衞順帝尤愛之詔為其父立碑翰林待制奉議大夫兼國史院編修官掲傒斯撰文奎章閣大學士資善大夫知經筵事巙巙書丹奎章閣侍書學士中奉大夫同知經筵事尚師簡篆額至元元年立今碑文尚存
  遮盖山石佛 在赤峯縣境入遮盖山十餘里有千佛洞俗名大碾子洞洞口徑丈有八尺高丈有二尺中有石佛像一旁列阿難迦葉二像循洞入少折而西路漸窄高廣不盈丈又折而東亦如之洞内有石壁兩崖俱鑿成佛像洞外有金皇統三年靈峯院千佛洞碑其文云遼乾統三年有西山院天台法師鑿山穿石前以成殿後以環洞名曰靈峯院後遭兵火寺如懸磬至皇統辛酉嵗僧惠學等請中京資聖院僧遵說嗣興逺近居民欣然同施各發一念願心匠成千佛石像盖石洞為遼時天台法師所開洞中千佛則金皇統中僧遵說嗣成之也










  欽定熱河志卷九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欽定熱河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