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續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207
欽定續文獻通考 卷二百七 |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七
封建考
元太宗八年七月詔以中原諸州民户分賜諸王貴戚憲宗二年七月詔以中州封同姓
憲宗六年春定擬諸王嵗賜錢榖
元史諸王表曰元興宗室駙馬通稱諸王嵗賜之頒分地之入所以盡夫展親之義者既優且渥然初制簡朴位號無稱惟視印章以為輕重厥後有國邑之名而賜印之等猶前日也
食貨志曰元制凡諸王及后妃公主皆有食采分地其路府州縣得薦其私人以為監秩禄受命如王官而不得以嵗月通選調其賦則五戸出絲一斤不得私徴之皆輸諸有司視所當得之數給與之其嵗賜則銀幣各有差始定於太宗之時而增於憲宗之日及世祖平江南又各益以民戸時科差未定每戸折支中統鈔五錢至成宗復加至二貫其親親之義若此可謂厚之至矣至於勲臣亦然又所以大報功也
〈臣〉等謹按元制惟視印章以為等級表中所列其封一字王者最貴如燕秦晉梁越營鄃寧齊楚豳濟魏魯定隴趙嘉荆昌衞兖吳壽周安遼冀恩岐并懐豫肅郯邠鄜慶瀋〈以上共三十九封號〉以及駙馬高麗國王〈至元時立瀋州以處高麗降民故瀋王類由髙麗國王龔封〉緬國王安南國王又有按只吉歹大王無國名皆金印獸紐其次二字封號如安西北安鎭南懐寧北寧湘寧陽翟雲陽恩平北平安遠汝寧宣德文濟保恩武寧威順威靖西安宣讓西寧柳靖西靖廣寧保寧〈共二十五國號〉又有伊遜克大王無國邑名皆金印螭紐其次如河間河平雲南濟南威武西寧鎭寧衞安威定寧肅襄寧安南武陽安定永豐〈永豐表中獨稱郡王〉安德永寧汾陽威逺武平寧海昭武順陽延安濟寧高唐高昌白蘭〈共二十七國號〉又有伊蘇布哈王玉隆哈實大王達實特穆爾王納黙古哩王鄂羅木烏遜王察必達爾王怕克巴拉大王巴克實特穆爾王〈表中所列共八人〉無國邑名皆金印駝紐其次西平鎮西武靖雲南威順宣靖綏寧靖安廣平靖㳟懿德寧海南平廣寧建昌〈共一十四封號〉又有巴爾達噶大王旺丹大王特穆大王拜特穆爾大王博囉齊大王伊嚕特穆爾〈共六人〉無國邑名皆金鍍銀印駝紐其次寧逺鎮逺靖逺定遠肅遠鎮東泰寧〈共七國號〉又有無國邑之完澤大王〈完澤後改封衞安王其初封無國邑〉皆金鍍銀印龜紐其次南平永豐寧昌宣寧懐仁保德寧濮濮陽〈南平濮陽止稱王餘皆稱某郡王共八國號〉又有布哈駙馬伯竒特穆爾王齊哩克台郡王阿古特穆爾王鄂勒哲額布根王納黙古哩大王哈必濟大王巴拜大王〈其子哈布爾特穆爾王〉和塔拉特穆爾王徹伯爾大王〈後改封威武西靖王〉昌吉駙馬〈後改封寧濮郡王〉烏呼訥王無國邑名皆銀印龜紐凡此以上皆表中所列也其中往往有彼此重列者如雲南王一見於金印駝紐則為和克齊〈表中止書和克齊人名無封年〉額森特穆爾羅丹三人所封一見於金渡銀印駝紐則亦先列和克齊〈表於此處書至元五年封〉而又列旺沁與特穆爾布哈二人威順王一見金印螭紐一見金渡銀印駝紐皆為庫春布哈寧海王一見金印駝紐則為庫庫楚伊蘇瑪勒巴圖爾阿哈四人一見金渡銀印駝紐〈所封之人闕載〉南平王一見於金渡銀印駝紐〈所封之人闕載〉一見於銀印龜紐則為秃㓨所封永豐郡王一見於金印駝紐則為丑漢駙馬初受之封一見於銀印龜紐則為博囉所封廣寧王一見於金印螭紐則為卓多徹爾特穆爾阿固察三人所封一見於金渡銀印駝紐則亦為卓多所封〈表中於金渡金印駝紐下則僅註卓多中統二年封其在金印螭紐類者則亦註中統二年封至元十三年賜印〉大約諸人封號雖同而印章有别或一人之身前後同此封號而賜印自有等差故皆為之重列而表所謂惟視印章以為輕重者於此更可見矣
同姓封建
〈臣〉等謹按遼金同姓封建皆先敘皇子次及皇族以其分益親則位益貴也然遼金二代襲封者甚少而元明二朝襲封者多且人數尤繁故仍照元史世表系以各帝之子孫悉按其支分派别為之叙列庶便觀覧明代亦准此例元史於宗室惟伯勒格台卓沁太子越王圖喇楚王伊克圖威順王庫春布哈淮王布哈特穆爾六人有傳餘概無傳其事跡之湮没者不知凡㡬邵遠平續𢎞簡録以宗室系屬合為一卷然亦止㨿紀傳中所可徴者而彚集之非能别有所增益也今本元史與卲氏書互為𠫵訂其所缺畧不可得而他求矣
寧海王巴圖爾〈表作㧞圖爾〉始祖之裔達爾札之四世孫〈封年未詳王名見延祐五年三月紀〉
〈臣〉等謹按系表始祖之裔有達爾札之孫寕海王庫庫楚〈世系表誤作寧王今從諸王表改正〉庫庫楚之孫則有寧海王伊蘇瑪勒寧海王巴圖爾寧海王阿哈三人諸王表亦列其名而封爵之年俱缺雖巴圖爾之名偶見於延祐五年之紀餘則絶無可徴故專書巴圖爾而以餘人附見焉
益王邁努達爾札之五世孫泰定帝初立封泰寧王以泰寧縣五千户為食邑三年封宣靖王鎮伊都順帝至元二年二月進封益王至正十七年毛貴䧟伊都邁努遁
〈臣〉等謹按泰定紀英宗南坡之變諸王邁努自㧞逆黨迯赴晋邸故封泰寧王至泰定元年三月泰寧王邁努卒以其子額琳沁多爾濟嗣至三年正月並書封諸王庫春布哈為威順王鎮湖廣邁努為宣靖王鎮伊都順帝紀至元二年進封宣靖王邁努為益王邵經邦𢎞簡録以表中由泰寧進封宣靖之語直斷泰定元年三月之紀為誤未為無見第史中凡改封進封之事皆本其原封之爵書之其初未有封號者則僅書諸王今泰定三年之紀並不云改封泰寧王為宣靖王而直以諸王貫之則疑封泰寧封宣靖者或是二人且凡紀中所載有封號諸王其失載於世系諸王二表中者頗為不乏或别有一邁努而表中之文反為錯誤未可定也今以世系表中又並無邁努子額琳沁多爾濟之系〈睿宗子錫里庫大王之子有額琳沁多爾濟王與此名相似然紀表中皆不見其事蹟〉而邵氏著書時或更有所考故姑㨿之而存其疑亦以見尚論之宜慎焉
太祖叔達爾札官人位嵗賜銀三十錠縀一百匹五户絲丙申年分撥寧州一萬戸延祐六年實有四千五百三十二戸計絲一千八百一十二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撥南豐州一萬一千戸計鈔四千四百錠
右系出始祖
齊王班布爾實烈祖次子柴濟薩哈勒大王之裔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齊王
齊王伊嚕音特穆爾柴濟薩哈勒之裔〈㨿表是班布爾實之姪〉延祐三年七月封保恩王賜金印進封恩王又改齊王齊王伊嚕特穆爾伊嚕音特穆爾子延祐六年
封恩王給印泰定三年七月嗣封齊王賜金印〈紀於次年七月又複書給印〉文宗天厯二年薨
〈臣〉等謹按順帝至正十二年八月有齊王實勒們獻馬事不知即以上齊王諸人之系否無可詳考
太祖弟柴濟薩哈勒大王淄川王位〈淄川王惟見於食貨志而紀表皆無考淄與齊同一地當即齊王又稱淄王柴濟薩哈勒當亦是追封淄川王〉嵗賜銀一百錠縀三百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般陽路五萬四千四百九十三戸延祐六年實有七千九百五十四户計絲三千六百五十六斤江南戸鈔至元十三年分撥信州路三萬戸計鈔一千二百錠
吳王圖烈納烈祖第三子和實衮大王之孫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濟王仁宗皇慶元年正月改封吳王吳王瑪納濟和實袞大王之曾孫初封濟陽王文宗至順元年徙封吳王
濟陽王普爾普圖烈納之子初封吳王文宗至順元年徙封濟陽王
〈臣〉等謹按文宗紀云徙封濟陽王瑪納濟為吳王吳王普爾普為濟陽王事在至順元年三月但以前天厯二年三月已有稱瑪納濟為吳王之文且其初封濟陽王之事紀又不載史中之闕訛多矣表以瑪納濟普爾普為兄弟行而天厯二年八月本紀又有徴吳王普爾普及其諸父瑪納濟赴京師之文軰行亦不盡符皆無可詳訂
濟南王星納噶爾和實袞大王之裔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十月封
〈臣〉等謹按至元二十四年紀曰俗格言諸王星納噶爾印文曰皇姪貴宗之寶寶非人臣所能用因其分地改為濟南王為宜從之則星納噶爾之初封為濟南王明矣諸王表中於濟南王位下不載星納噶爾而專書伊埒濟至元二十四年封與紀不合王圻本又載和實衮之子昂吉濟達至元二十四年封濟南王諸王表亦有濟南王昂吉濟達之名耳無封年不知何所㨿而云二十四年封也
西寧王和塔拉黙色和實衮大王之裔〈表作吳王瑪納濟之子〉文宗天歴二年封〈文宗紀天厯二年二月有西寧王和塔拉黙色之文不言封冊事今㨿表書臣〉等謹按文宗紀天歴二年十二月有給豳王呼圖克台黙色王傅印之事世系表無此人諸王表豳王位下亦無之考西寧王和塔拉黙色是年二月封與此名字相類而次年三月又封諸王斯隆瑪為西寧王以此㕘度疑和塔拉黙色由西寧進封豳〈如豳王徹伯爾由威武西寧王進封之類〉故次年又别封斯隆瑪為西寧王未可知也西寧王和塔拉黙色為烈祖第三子和實袞之四世孫斯隆瑪表作色埒黙為烈祖第四子特黙格鄂齊錦之四世孫軰行正齊但支派徴别耳附録於此未敢臆斷
太祖弟和實袞大王子濟南王位嵗賜銀一百錠綿六百二十五斤小銀色絲五千斤縀三百匹羊皮一千張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濟南路五萬五千二百戸延祐六年實有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五戸計絲九千六百四十八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建昌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臣〉等謹按嵗賜録有哈坦大王位五戸絲戊午年分撥濟南漏籍二百戸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九十三戸計絲七十七斤一條考世系表中有二哈坦一為太宗子已别著其嵗賜之數則此哈坦似當為和實袞之孫〈世系表亦作哈坦〉但史言哈坦從乃顔為叛屢入冦不當仍有嵗賜且世系表以濟南王星納噶爾為其孫嵗賜録已有和實袞子濟南王位下一條何又有此終不辨其為何系也
又按嵗賜中有鄂爾根徹爾大王位下五戸絲丁巳年分撥廣平三十戸延祐六年實有五戸計絲二斤一條鄂爾根徹爾世系表中無考不知何系類志於此
壽王奈曼台烈祖第四子特黙格鄂齊錦之曾孫武宗至大元年七月封
遼王托克托奈曼台之孫仁宗延祐三年封〈封年㨿表書紀文無考〉
㤗定帝崩後托克托附丞相都爾蘇上都破時被殺〈臣〉等謹按文宗紀天歴二年八月封雅爾鼐實哩為遼王以故遼王托克托印賜之考世系表中失載此人不知其何系續𢎞簡録亦載之疑即托克托之後
西寧王斯隆瑪特黙格鄂齊錦之裔文宗至順元年三月封
壽王托里齊特黙格鄂齊錦之子〈名號見文宗至順二年紀封年未詳〉
太祖弟旺沁諾延位嵗賜銀一百錠綿五千九十八斤縀三百匹諸物折中統鈔一百二十錠羊皮五百張金一十六錠四十五兩五戸絲丙申年分撥益都路等處六萬二千一百五十六戸延祐六年實有二萬八千三百一戸計絲一萬一千四百二十五斤江南户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建寧路七萬一千三百七十七戸計鈔二千八百五十五錠
廣寧王卓多烈祖季子伯勒格台之孫世宗中統三年封至元十三年賜駝紐金鍍銀印
〈臣〉等謹按廣寧封年紀文無考世祖紀云中統三年正月賜廣寧王卓多駝紐金鍍銀印至至元十三年三月又書賜郡王卓多銀印同為銀印前後兩賜疑有誤諸王表則書中統三年封至元十三年賜印與伯勒格台傳合得其實矣
又按伯勒格台傳曰伯勒格台太祖時以腹心遇嘗立為國相又長札爾固齊别授之印世祖至元九年二月詔札爾固〈與火通〉齊乃太祖開創之始所置位百司右賜銀印立左右司即伯勒格台之所部也此雖無國號而實元初封建之制故追録於此
廣寧王徹爾特穆爾伯勒格台之曾孫〈封年未詳〉
廣寧王阿固察徹爾特穆爾之子文宗至順元年七月封賜金印
〈臣〉等謹按順帝紀至正十三年九月廣寧王呼圗克特穆爾薨十四年正月命特穆爾布哈襲封當即阿固察之後但世系諸王二表皆無可考
定王色徹肯伯勒格台之曾孫至治三年封
〈臣〉等謹按泰定紀即位之年十二月〈時尚稱至治三年〉書授諸王色徹肯以其父故金印不言封定王事表則書至治三年封當是泰定初封也
定王徹爾台色徹肯子泰定四年封〈封年僅㨿表書紀文無考〉太祖弟巴勒噶岱大王子廣寧王位〈巴勒噶岱即别里古台〉嵗賜銀一百錠縀三百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恩州一萬一千六百三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四百二十户計絲一千三百五十九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鈆山州一萬八千戸計鈔七百二十錠
呼喇濟大王〈世系表作呼喇濟〉五戸絲丁巳年分撥廣平等處一百五十户延祐三年實有八十七戸計絲三十四斤
〈臣〉等謹按呼喇濟未見國邑之號故考中不載以其亦為伯勒格台之孫故附録於此
右系出烈祖
寧肅王托克托太祖長子卓沁太子之子武宗至大元年封〈㨿表書紀文無考〉二年十一月賜金印
〈臣〉等謹按卓沁傳曰國初以親王分封西北其地極遠去京師數萬里馹騎急行二百餘日方達京師以故其地郡邑風俗皆莫得而詳焉此亦封建之得其實者第無王號耳
肅王庫春托克托之子文宗天歴二年封
太祖長子卓沁大王位嵗賜緞三百匹常課緞一千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平陽四萬一千三百二戸戊戌年真定晉州一萬戸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永州六萬戸計鈔二千四百錠
兗王邁珠韓太祖第二子察罕台之曾孫武宗至大三年十月封
威逺王呼圖克特穆爾察罕台之曾孫英宗至治三年七月封賜金印
〈臣〉等謹按世系表書呼圖克特穆爾之父為威遠王阿濟格今以紀文無考諸王表威遠王位下亦止書呼圖克特穆爾一人故不列
越王圖喇察罕台之裔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賜金印以越州路為分地至大二年二月以罪賜死哈喇哈斯傳曰初仁宗之入也阿固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諸王圖喇實手縳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斯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親王不得加一字封秃剌疏屬豈得以一日之功廢萬世之制哉不聼
豫王喇特納實哩越王圖喇子初封西安王〈表作天歴元年封考秦定帝初崩時已有西安王之號疑封年尚在前也〉文宗天歴元年十二月進封豫王賜南康路為食邑二年正月賜黄金印十一月以其有功並以其父越王圖喇印與之出鎮雲南至順元年五月遣鎮西番賜金印
文宗至順二年四月紀曰中書省言越王圖喇在武宗朝以紹興路為食邑嵗割賜本路租賦鈔四萬錠今其子襲王爵宜嵗給其半從之
〈臣〉等謹按順帝至正十三年以喇特納實哩已為豫王其弟達爾瑪討賊有功以西安王印與之命鎮成格勒之地止言與印未言即封為西安王表於西安王位下亦無達爾瑪之名故不列
太祖次子察罕台大王位〈察罕台即察合台〉嵗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綿六百二十五斤常課金六錠六兩五戸絲丙申年分撥太原四萬七千三百三十戸戊戍年真定深州一萬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七千二百一十一戸計絲六千八百三十八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灃州路六萬七千三百三十戸計鈔二千六百九十三錠
喇特納實哩豫王天歴元年分撥江西行省南康路
靖遠王哈達〈表作格藏〉太祖之裔睿宗〈睿宗為太祖第四子〉第六子錫里庫之後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正月賜塗金銀印廣平王哈喇班第亦錫里庫之後〈諸王表於廣平王位下止載二人無此人名〉
豳王徹伯爾哈喇班第之子世祖至元二十年賜印〈時僅稱諸王〉成宗大德八年十二月封威武西寧王賜金印十一年進封豳王〈進封事紀文不載今㨿表書〉
豳王納古爾徹伯爾之子〈武宗至大元年十一月賜諸王納黙古哩金印當即納古爾先賜印也〉襲父封〈封年未詳〉
〈臣〉等謹按諸王表云延祐七年襲封續𢎞簡録亦同今考仁宗皇慶二年六月紀已有豳王納古爾之文後亦屢見則其非遲至延祐七年襲封審矣故缺之又按明史洪武十三年五月濮英進兵齊勤站獲故元豳王額琳沁此當即徹伯爾納古爾之後但世系人名皆無可考
睿宗子實喇大王位嵗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五户絲丁巳年分撥彰德路二萬五千五十六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九百二十九户計絲二千二百一斤
定王永和爾太祖之裔睿宗第七子額哷布格之孫成宗大德三年正月封定遠王賜金印九年二月徙封威定王賜金印武宗至大元年六月進封定王賜金印
〈臣〉等謹按世系表額哷布格之子威定王玉木忽爾紀文無考諸王表於威定王位下止書永和爾疑即一人也苐子與孫則互異
冀王博囉額哷布格之孫世祖至元十三年七月賜印〈時尚稱諸王〉成宗大德十年二月封鎮寧王賜金印仁宗延祐四年閏正月進封冀王〈世祖成宗仁宗紀參世系諸王表〉
鎮寧王諾海亦額哷布格之孫武宗至大三年封〈封年㨿諸王表紀文無考〉
魏王巴延〈世系表作顔諸王表作羅〉特穆爾亦額哷布格之孫〈封年紀表皆無考〉
太祖第四子睿宗子額哷布格大王位嵗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五户絲丙申年分撥真定路八萬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五千二十八戸計絲五千一十三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撫州路十一萬四千户計鈔四千一百六十錠
楚王伊克圖太祖之裔睿宗第八子博綽之孫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封鎮遠王賜塗金銀印成宗大徳十一年〈時武宗已即位〉進封楚王賜金印〈封鎮逺王事表作二十一年今從續𢎞簡録〉楚王圖烈特穆爾伊克圖之子武宗初襲封鎮遠王牙忽都薨仁宗命襲封楚王延祐中以明宗出封兵變事坐累徙西番明宗即位詔復封楚王
楚王巴圖爾圖烈特穆爾之子〈封年無考〉
〈臣〉等謹按牙忽都傳云巴圖爾薨其子雅克特穆爾嗣封楚王時年十一諸王表中不載紀亦無考附志於此
睿宗子博綽大王位嵗賜銀五十錠緞三百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真定蠡州三千三百四十七戸延祐六年實有一千四百七十二戸計絲六百一十二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耒陽州五千三百四十七戸計鈔二百一十三錠
永寧王巴延穆爾太祖之裔睿宗第九子末哥之曾孫〈封年無考〉
〈臣〉等謹按諸王表於永寧王位下書巴延特穆爾之名而缺其封年紀文中亦無可考惟英宗至治三年七月有永寧王布木特穆爾為不法事當即此一人也
睿宗子黙格大王位嵗賜銀五十錠緞三百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河南府五千五百五十二戸延祐六年實有八百九戸計絲三百三十三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茶陵州八千五十二戸計鈔三百二十四錠
荆王伊蘇伯竒太祖之裔睿宗第十子蘇都勒格之後泰定帝元年九月封荆王賜金印
荆王托克托穆爾蘇都勒格之後順帝至元元年閏十二月詔襲封荆王賜金印
〈臣〉等謹按世系表以托克托穆爾為蘇都勒格之孫伊蘇伯竒為托克托穆爾之子諸王表於荆王位下先列伊蘇伯竒次列托克托穆爾俱無封年今考一在泰定帝時封一在順帝時封年分逈分先後則必托克托穆爾為伊蘇伯竒之子世系表中誤為顛倒耳以他處無明文可㨿故統書作蘇都勒格之後又表中更列蘇和齊一人考托克托穆爾於至元元年受封而三年十一月又詔托克托穆爾襲托和齊荆王位而托和齊之封當在順帝至元之前可知矣又按順帝至正十四年五月有命荆王達爾瑪實哩鎮河西之事表中荆王位下無此人名世系表亦無之不可考其何系
睿宗子蘇都勒格大王位五戸絲壬子撥濟南等處五千戸延祐六年實有五十戸計絲二十斤
河間王烏嚕克岱太祖第六子科爾戬之後世祖至元二年二月賜印
〈臣〉等謹按諸王表云烏嚕克岱至元二年封河間王世系表則又書河間王呼察二表不符考呼察為科爾戬之子呼察之子曰呼嚕古岱當即烏嚕克岱襲其父之河間王封者也呼察封事紀文無考故以烏嚕克岱賜印之事為據
安定王托歡科爾戬之裔仁宗皇慶二年八月封賜金印
安定王多爾濟巴勒托歡之子〈爵名見泰定二年紀封年無考〉
太祖第六子科爾戬太子子河間王位嵗賜銀一 百錠緞三百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河間路四萬五千九百三十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一百四十戸計絲四千四百七十九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衡州路五萬三千九百三十戸計鈔二千一百五十七錠
右系出太祖
汾陽王拜特穆爾太宗第二子庫騰太子之孫仁宗延祐四年閏正月封〈表作七年疑誤〉
荆王伊蘇額布根汾陽王拜特穆爾之子〈封年無考〉
〈臣〉等謹按此僅據世系表書之也諸王表荆王位下列伊蘇伯竒托克托穆爾托和齊三人無伊蘓額布根之名惟泰定四年紀有岐王索諾木袞布訴荆王伊蘇額布根事稍有可徴第其時去伊蘇伯竒之封荆王不遠豈同時有二荆王耶
太宗子庫騰太子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東京路四萬七千七百四十一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七千八百二十五戸計絲三千五百二十四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常德路四萬七千七百四十戸計鈔一千九百九錠
靖遠王哈達襄寧王鄂爾和皆太宗第三子庫春太子之曾孫〈封年無考〉
襄寧王額布根庫春五世孫武宗至大二年封
續𢎞簡録曰鄂爾和乃實勒們之孫太宗嘗撫實勒們於宫中稱太孫定宗崩後皇后抱之聼政憲宗立禁錮實勒們於摩多齊之地鄂爾和封襄寧王從納顔叛大德十年來降至大二年以也不干襲封
太宗子庫春太子位嵗賜銀六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一百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睢州五千二百一十四戸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九百三十七戸計絲七百六十四斤
汝寧王徹伯爾太宗第五子哈斯大王之孫仁宗延祐二年四月〈表作元年疑誤〉封
汝寧王鄂勒哲特穆爾徹伯爾之子〈封年未詳〉
汝寧王呼喇台鄂勒哲特穆爾之子泰定元年襲封〈此據表書紀文有是年正月賜諸王呼喇台金印事〉
太宗子哈斯大王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蔡州三千八百一十六戸延祐六年實有三百八十八戸計絲一百八十四斤
隴王呼魯蘇太宗第六子哈坦大王之孫武宗至大元年十二月封賜金印
太宗子哈坦大王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鄭州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三百五十六户計絲九百三十六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常寧州二千五百戸計鈔一百錠
陽翟王圖們太宗第七子黙哷大王之曾孫武宗至大元年九月封賜金印鎮北藩圖們傳庫春庫春傳太平〈太平世系表作阿雅噶齊之子秃滿之姪𢎞簡録亦作圖們子當是表誤〉太平於泰定元年襲封〈此據表書紀於是年亦有賜金印事〉泰定崩後黨附都爾蘇以戰被誅特穆爾齊襲封陽翟王〈特穆爾齊世系表作庫春之子人名亦見至順二年紀〉陽翟王阿勒呼木特穆爾黙哷之裔於特穆爾齊後襲封〈世系表中載至特穆爾齊而止𢎞簡録云距太平 又三世也不知是特穆爾齊之子否封年亦無可考〉順帝至正二十年以叛逆伏誅
陽翟王呼圖克特穆爾阿勒呼木特穆爾之弟順帝至正二十一年襲封
太宗子黙哷大王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鈞州一千五百八十四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四百九十六戸計絲九百九十七斤
右系出太宗
大名王定宗㓜子〈見耶律希亮傳失其名餘俱無考〉
〈臣〉等謹按耶律希亮傳曰世宗中統二年希亮以避亂迯至宻里城乃定宗潛邸湯沐之邑也時以皇后之妹主后政三年定宗㓜子大名王閔其不能歸遺以幣帛鞍馬乃從大名王至呼濟爾之地大名王不知何年封號世系表定宗止有三子其第三者曰未忽大王豈即大名王歟
南平王圖嚕定宗第三子和和大王之子世祖至元九年封賜金印
右系出定宗
衞王鄂勒哲憲宗第三子玉隆哈實之子成宗元貞二年七月賜印〈時尚稱諸王〉大德九年二月封衞安王賜金印武宗至大三年五月進封衞王
〈臣〉等謹按順帝紀至元二年七月賜衞王庫春格爾衞輝路為食邑至正十一年亦有此人名而世系諸王二表皆無之不知即鄂勒哲之裔否並不可辨其為同異姓矣
郯王齊齊克圖鄂勒哲之子英宗至治二年十二月封武寧王授金印泰定元年七月命襲其父鄂勒哲所部仍給故印泰定帝崩後齊齊克圖附於明宗文宗至順二年正月以淮安路之海寧州為其食邑二月改封郯王賜以金印寧宗即位又賜以胊山贛榆沐陽三縣〈紀文於三縣上冠以海寧州名當即其屬縣也〉命出鎮遼陽順帝至元二年四月詔以太平路為其食邑五年為太師巴延搆䧟死〈臣〉等謹按齊齊克圖之名同時有相近者二人一為此齊齊克圖一為世祖子寧王庫庫楚之子寧王色辰圖紀文中隨時紀載乍閲殊難分晰續𢎞簡録不載庫庫楚之子事而於此齊齊克圖傳内則書延祐七年封寧逺王至治二年改封武寧王入朝請印帝不允泰定元年賜永福縣戸若干為食邑至順時改封郯王今細檢元史頗彰其誤考寧王庫庫楚薨於皇慶二年延祐七年四月〈時英宗已即位〉紀書封諸王齊齊克圖為寧逺王不言賜印至至治三年七月齊齊克圖入朝請印帝不允盖寧王庫庫楚有謀逆之事故於其子賜印亦甚慎重若此即為後封郯王之齊齊克圖則至治二年封武寧王時已賜金印矣何煩重請為耶泰定元年三月書賜諸王齊齊克圖永福縣戸時僅稱諸王與後至順二年書以淮安路海寧州為武寧王齊齊克圖食邑書法不符則卲氏之誤以庫庫楚之子為此齊齊克圖審矣又諸王表於寧逺王位下書齊齊克圖延祐七年封寧逺王與紀文合又云十一年進封寧王既脱去年號而延祐七年之後惟順帝至正始有十一年考是年紀亦無封寧王之文又書薛徹秃皇慶二年由寧逺王進封與延祐七年封寧逺王之文大相刺謬仁宗英宗紀文皆無可據則表之誤明甚今亦附為辯正於此
河平王錫里濟〈紀作習怯吉〉憲宗第四子世祖至元五年六月〈表作四月誤〉封賜駝紐金印同北平王諾木歡出鎮阿力麻里之地刼北平王以叛十九年為諸王色埒黙所執又為元帥李庭等襲擒被誅
并王鴻和特穆爾錫里濟子仁宗延祐五年二月〈表作四年封〉封嘉王賜印泰定帝二年六月改封并王文宗至順三年三月賜安陸府為食邑〈是年紀作鴻和爾布哈〉順帝至元元年以謀逆自殺
撫寧王徹爾特穆爾鴻和特穆爾之子順帝至正二年十二月〈𢎞簡録作至元六年與史不符〉封
〈臣〉等謹按諸王表無撫寧王國號而於嘉王位下又有和爾和之名世系表鴻和特穆爾之子〈有嘉王火兒忽等三人〉亦無徹爾特穆爾考撫寧王封事見於順帝紀而和爾和封嘉王事紀既不見諸王表亦不載受封之年故附誌於此
睿宗長子憲宗子烏蘇台大王位嵗賜銀八十二錠緞三百匹又泰定二年鴻和特穆爾大王改封王增嵗賜銀一十錠班秃大王銀八錠五戸絲癸丑年查過衞輝路三千三百四十二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二百八十戸計絲九百一十六斤
〈臣〉等謹按烏蘓台為憲宗第二子世系表内不載其有嗣班秃乃憲宗長子亦無嗣當日嵗賜之物大約付其憲宗系下族人或其妃配耳志又言泰定三年明里忽都魯皇后位下添嵗賜中統鈔一千錠緞五十匹絹五十匹此盖守巴圖營帳者
右系出憲宗
燕王真戬世祖第二子中統三年封〈餘詳帝系考〉
〈臣〉等謹按封燕王事元史於中統二年三年十二月複載續𢎞簡録則專書在三年
晉王噶瑪拉世祖之孫裕宗之長子〈燕王真戬追尊為裕宗〉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正月封梁王賜金印出鎮雲南二十九年進封晉王移鎮北邊更給晉王金印成宗大德六年正月薨〈餘詳帝系考〉
〈臣〉等謹按故事諸王皆置傳世祖以晉為太祖肇基之地視諸王有加特置内史以寵之後㤗定帝襲封晉王時尚有以晉府内史而封公者
梁王松山世祖曾孫顯宗長子〈晉王噶瑪拉追尊為顯宗〉世祖至元三十年〈時噶瑪拉已進封晉王〉詔皇曾孫出鎮雲南以皇孫梁王印賜之武宗至大二年有風疾命老的罕代鎮其地梁王王禪松山子延祐七年五月〈時英宗已即位〉封雲南王往鎮其地〈以代婁達罕故封雲南王〉泰定帝元年十月徙封梁王食邑益陽州六萬五千戸泰定崩後王禪附丞相都爾蘇上都破後賜死
雲南王特穆爾布哈旺沁子泰定元年十月〈時旺沁徙封梁王〉命襲封雲南王賜金印旺沁賜死後流於吉陽軍湘寧王德勒格爾布哈世祖曾孫顯宗第三子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北寧王至大四年四月〈時仁宗已即位〉改封湘寧王賜金印食邑湘鄉州寧鄉縣六萬五千戸湘寧王巴拉實哩德勒格爾布哈之子至治三年襲封是年十二月〈時泰定已即位〉給印〈襲封之文惟據表書紀於十二月賜印尚稱諸王襲封當在此月也〉泰定元年三月命出鎮察罕諾爾泰定崩後以兵應上都兵敗被執
裕宗長子晉王噶瑪拉位嵗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又多爾濟延祐元年為始年例支中統鈔一千錠五戸絲庫庫布哈所管益都二十九戸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南康路六萬五千戸又德勒格爾布哈湘寧王分撥湘鄉縣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魏王阿穆爾克〈二表俱作魏王紀與𢎞簡録皆作衞王〉世祖之曾孫裕宗之孫順宗之長子〈封年未詳〉仁宗皇慶元年正月賜慶元路定海縣六萬五千戸為食邑延祐五年以罪貶高麗後徙大同泰定元年詔還薨
西靖王阿魯阿穆爾克子文宗至順元年九月封魏王博囉特穆爾阿穆爾克子〈封年無考〉
順宗子阿穆魏王位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慶元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秦王莽噶拉世祖第三子至元九年十月封安西王統河西土番四川諸處賜京兆為分地十年進封秦王佩金印二至十七年薨
安西王阿南達莽噶拉子世祖至元十七年襲封成宗崩後無子皇后布爾罕將以阿南達繼統文宗入平内難執之賜死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僧格言先是皇子莽噶拉封安西王置王相府後封秦王綰二金印今嗣王阿南達仍襲安西王印弟諳達布哈别用秦王印其下復以王傳印行一藩而二王於制非宜詔以阿南達置為安西王仍置王傅而上秦王印諳達布哈所署王傅罷之至成宗元貞二年安西王傅請立王相府帝曰去嵗阿南達已嘗面陳朕諭以世祖定制今復奏請豈欲以四川京兆悉為彼有耶今姑從汝請惟許行傳事
〈臣〉等謹按元代諸王毎得開邸置傅其䝉恩深厚者則置王相府具載紀文考中不及備書採此一事其他可推矣
安西王伊嚕特穆爾阿南達之子至治三年九月〈時泰定帝已即位〉襲封文宗至治三年四月以謀逆誅
世祖次子安西王莽噶拉位嵗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吉州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北安王諾木歡〈亦作諾摩罕〉世祖第四子至元三年六月封北平王以印給之建幕庭於和林北阿里瑪圖之地十四年為叛王錫里濟所刼改封北安王二十一年三月自北邉歸朝賜螭紐金印二十三年三月以臨江路為分邑成宗大徳五年薨
〈臣〉等謹按𢎞簡録云十九年改封考二十一年三月紀尚書北平是年閏五月乃書賜北平王印恐卲氏有誤
世祖次子北平王諾摩罕位嵗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江南戸鈔至元二十二年分撥臨江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雲南王和克齊世祖第五子至元四年八月封賜駞紐金鍍銀印遣鎮大理等處八年二月大理等處宣慰都元帥寶合丁與王傅庫庫岱毒殺之
〈臣〉等謹按和克齊薨於八年而十七年十月紀又書賜雲南王和克齊印其誤顯然表云十七年額森特穆爾襲封或此時賜印而誤書和克齊名耳然二十五年紀又有賜塗金駝紐印事十七年賜印又疑未的矣
營王額森特穆爾和克齊子世祖至元十七年襲封雲南王〈此㨿表書紀文不載〉二十五年賜塗金駝紐印命帥兵鎮大理等處武宗至大元年正月進封營王〈表作大徳十一年與紀異〉仁宗皇慶元年二月賜福州路福安縣一萬三千六百有四戸食其嵗賦泰定帝四年出鎮北邉
梁王巴咱爾斡爾宻雲南王和克齊之裔封梁王〈封年無考〉鎮雲南元亡後明太祖遣王褘諭降為梁王所殺洪武十四年傅有德下普定王走普寧州自經〈明史巴咱爾斡爾宻傅〉世祖次子雲南王和克齊位嵗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福州路福安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西平王鄂囉齊世祖第七子〈封年未詳〉至元六年十月賜駞紐金鍍銀印〈時尚稱諸王則封西平當在此時〉九年正月命征建都蠻鎮西武靖王特穆爾布哈鄂囉齊子成宗大德元年三月封賜駝紐金鍍銀印
雲南王羅丹特穆爾布哈子武宗至大二年三月以梁王在雲南有疾命羅丹代鎮賜駝紐金印
鎮西武靖王綽斯本特穆爾布哈子〈王名見文宗天歴二年正月紀襲封之年無考臣〉等謹按世系表有羅丹之子豫王喇特納實哩與太祖系下越王圖喇之子名爵皆同諸王表於豫王位下止載一人乃圖喇之子此世系表中所列當有誤故不列
西平王巴特瑪德沁鄂囉齊之子〈封年無考〉
世祖次子西平王鄂囉齊位嵗賜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江南戸鈔大徳七年分撥南恩州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寧王庫庫楚世祖第八子至元二十六年十二月封寧遠王大德十一年〈時武宗已即位〉封寧王賜龜紐金鍍銀印以清州為食邑武宗至大三年二月謀不軌詔徙高麗仁宗皇慶元年賜還二年正月薨
寧王齊齊克圖庫庫楚之子延祐七年四月〈時英宗已即位〉封寧逺王至治三年七月入朝請印帝以其政績未著不允泰定帝元年賜永福縣戸一萬三千六百為食邑後進封寧王〈英宗泰定紀參世系謁王表〉
〈臣〉等謹按續𢎞簡録誤以此齊齊克圖事屬之郯王徹徹秃已詳前按内
寧王阿都齊庫庫楚之子泰定帝三年七月封綏寧王給金印後進封寧王
〈臣〉等謹按齊齊克圖與阿都齊二人之封寧王事紀文皆無可徴齊齊克圖進封之年表雖書之而多誤已附見郯王條下按内至阿都齊進封之年表亦不載今姑據世系諸王二表載之無可詳考又順帝至正十三年十二月紀書寧王蘇黙格爾還大鄂爾多賜物疑亦為庫庫楚之後二表俱無更不可考
世祖次子平逺王庫庫楚位〈平逺疑寧逺之訛〉嵗賜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江南戸鈔泰定元年分撥永福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鎮南王托歡世祖第九子至元二十一年閏五月封賜塗金銀印駐鄂州七月詔征占城後引兵還二十八年二月移鎮州大德五年薨
𢎞簡録曰托歡征占城道出安南為交兵所敗世祖怒其辱國終身不許入朝
鎮南王婁章托歡子成宗大德五年襲封〈封年見諸王表〉鎮南王圖卜布哈亦托歡之子〈表作婁章子誤〉老章薨後襲封〈封年未詳王名見至治二年十二月紀〉泰定帝二年十二月薨
淮王特穆爾布哈亦托歡子泰定三年十一月封時圖卜布哈已薨而其子博囉布哈㓜故代襲爵及博囉布哈長特穆爾布哈固請還爵文宗天歴二年十二月改封宣讓王賜金印移鎮廬州順帝至元五年巴延矯制貶之至正元年三月托克為相言其無罪給還宣讓王印二十七年進封淮王賜螭紐金印順帝北奔留命監國城破殉難
鎮南王博囉布哈圖卜布哈子文宗天歴二年四月襲封鎮揚州
威順王庫春布哈托歡之子〈表作婁章子誤〉泰定帝三年正月封鎮湖廣賜螭紐金印順帝至元五年巴延矯制貶之至正初托克托言其無罪命復還鎮後以兵敗至成州而殁
〈臣〉等謹按庫春布哈傳言其鎮湖廣時湖廣行省嵗供米三萬石鈔三萬二千錠又日給王子諸妃飲膳此大約出鎮諸王中供億繁者也
義王和尚庫春布哈子順帝時封京城將破遁走不知所之
文濟王曼濟亦托歡之子順帝元統二年四月封詔鎮大名至元二年十二月賜螭紐金印
〈臣〉等謹按順帝至正十三年八月命布哈特穆爾襲封文濟王考世系諸王表中皆無此人以襲封事論之當為蠻子之子
安德王布達實哩亦托歡之子仁宗皇慶元年二月賜福州路寧德縣戸一萬三千六百有四食其嵗賦二年十月封安德王
〈臣〉等謹按王名紀作安德世系表作宣德𢎞簡録亦作宣徳諸王表於金印螭紐内列宣德王於金印駝紐内列安德王皆云不答失里皇慶二年封當有重列之誤考後至元元年又有封太保中書平章政事鼎珠為宣德王事表失載其名故此處王名竟從紀作安德
世祖次子鎮南王托歡位嵗賜銀五十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福州路寧徳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長子多爾濟太子位腹裏江南無分撥戸世祖次子阿雅噶齊大王位嵗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卲武路光澤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次子和塔拉特穆爾太子位嵗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泉州路南安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臣〉等謹按以上三大王皆無國邑封號今附録於此
右系出世祖
順陽王烏嚕斯布哈仁宗子延祐二年封安王七年七月〈時英宗已即位表作十年誤〉降封順陽王尋被殺
右系出仁宗
晉王巴特瑪雅爾藏布泰定帝子泰定元年三月嗣封〈泰定由晉邸繼統故曰嗣封〉天歴元年薨於上都
右系出泰定帝
燕王喇特納達喇文宗子至順元年三月封〈餘見帝系考〉
右系出文宗
〈臣〉等謹按以上世系皆合紀表所書而確有可徴者也外此或紀或表偶見封爵人名竊疑其當為某帝之系而無可互証者如天歴二年豳王和塔拉黙色遼王雅爾實哩至正十三年襲封文濟王之布哈特穆爾以及諸王表中嘉王和哩呼紀中衞王庫春格爾廣寧王呼圖克特穆爾寧王蘇黙格爾諸人俱已因類附見於前其餘紀中所刻或諸王表有而世系表無者或二表俱無之者僅據史文書之其中有疑為同姓者則附於同姓之後亦有不辨其為同異姓者〈元時宗室駙馬統稱諸王不可以諸王之稱斷為同姓〉則附於異姓之後如肅逺王特穆爾布哈以下所列是也又按元時諸王專以印章為重輕故有雖無國邑而曾賜印者較之未賜印之諸王又為稍貴如世祖中統三年四月賜諸王伊蘇克金印〈烈祖子柴濟薩哈勒之子表云金印螭紐〉 至元二年七月給諸王伊蘇布哈印〈烈祖子伯勒格台之子與太宗子庫騰之孫皆有此名不知為誰表作金印駝紐〉賜諸王玉隆哈實印〈憲宗之子表作金印駝紐〉三年二月以衞輝路為其分地七年七月賜諸王巴爾達噶印〈世系無考不知同異姓表作金鍍銀印駝紐〉十三年四月賜諸王圖嚕金印〈世系無考諸王表無〉十七年五月賜諸王伯竒特穆爾銀印〈世系無考不知即仁宗時封汾陽王之拜特穆爾否表作銀印龜紐〉二十二年十一月賜皇子阿雅噶齊銀印〈世祖第六子諸王表無〉二十八年正月給諸王阿雅噶齊印〈此非世祖子考太宗子黙疇之曾孫有曰阿雅噶齊大王當即此但恐世次太逺又烈祖子特黙格鄂齊錦之孫有兩阿雅噶齊或是此二人中之一止多一哈字耳諸王表無〉成宗大德四年正月賜諸王達實特穆爾金印〈世系無考表云金印駝紐〉四年四月賜諸王額黙根鋈金印〈賜印事表不載〉五年七月額黙根薨以其子帕克巴拉嗣〈此太祖子科爾戬之曾孫也世系表以也滅干帕克巴拉列作兄弟據此可訂其誤又諸王表云帕克巴拉延祐元年賜金印駝紐紀文不載〉泰定帝元年正月賜諸王 克實特穆爾金印〈世系無考表云金印駝紐〉文宗至順元年五月賜諸王托歡金印〈世系無考托歡之名甚多不知為誰諸王表無賜印事〉順帝至正十四年十一月賜親王諾木達實金鍍銀印〈世系無考親王必為宗室疑為太祖子察罕台之曾孫阿南達實里王也諸王表無之〉以上皆紀中所列者也又諸王表所列而紀文不載者則有延祐二年鄂羅木烏遜王四年察必達爾王〈列在金印駝紐世系皆無考〉又旺丹大王〈世系無考〉特穆爾大王〈烈祖子伯勒格台之曾孫有是名不知是否〉拜特穆爾大王〈睿宗子末哥之孫〉博囉齊大王〈大宗子庫春之孫以上皆列在金鍍銀印駝紐〉又有阿古特穆爾王〈世系無考〉鄂勒哲額布根王〈定宗子呼察之子有此名不知是否〉納黙古哩大王〈世系無考〉哈必濟大王〈世系無考考世祖紀至元三年十二月有賜諸王哈必濟行軍印事恐專為行軍而設〉巴拜大王延祐四年詔以世祖所賜印賜其子哈布爾特穆爾王〈此太祖子科爾戬之四世五世孫也〉和塔拉特穆爾王〈世祖第十子以上皆列在銀印龜紐類〉以上皆表中所列而紀不書者也統為類敘於此以見當時封爵之制度等差云爾
肅逺王特穆爾布哈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二月以諸王封賜印
〈臣〉等謹按此諸王表有世系表無無可詳考太祖系察罕台之孫有特穆爾布哈王不知即此人否也
鎮東王額森特穆爾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封
〈臣〉等謹按此僅見諸王表餘無可考表中僅稱至元亦不云是世祖之至元然順帝時所封表中往往不列則此必世祖時可知也此人疑其為同姓
靖安王扣布哈泰定帝四年正月封〈諸王表有〉出鎮陜西文宗天歴初據陜西以叛尋即降服順帝至正十五年六月薨〈降服事見阿爾哈雅傳〉無後命其姪襲封十六年二月以滿滿為靖安王〈諸王表無〉賜金印
西平王巴勒瑪爾西平王衮布巴勒
〈臣〉等謹按巴勒瑪爾僅見於表而紀文無考管不八僅一見於文宗至順二年三月紀文此豈皆世祖子西平王鄂囉齊之後裔歟又順帝至元三年七月有賜衮布巴勒西平王印事諸王表並無其名更不可考
威武西寧王阿哈瑪特〈封年無考〉其子伊爾格齊順帝元統二年五月詔襲其父爵
〈臣〉等謹按世系諸王二表皆無考睿宗子錫里庫之裔豳王徹爾伯先封威武西寧王後進封豳王此豈其後裔歟
雲南王阿嚕順帝元統二年五月命鎮雲南
〈臣〉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豈世祖子鄂囉齊後雲南王婁達罕之裔歟
吳王綽斯戬〈見順帝至元二年六月紀〉吳王綽斯戬〈見至正十三年六月紀臣〉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之豈烈祖子和實袞後吳王瑪納濟諸人之苗裔歟二人名音相近或即一人未可知也
又按二人封年紀文無考綽斯戬見至正十三年六月有賜金銀鈔幣事當是時有奸臣綽斯戬者曽從托克托平徐州後於十六年拜丞相十八年加太保詔封其曾祖孛曾海為雲王祖額森布哈為瀛王父額琳沁為冀王〈追封三代王事見本傳〉而綽斯戬之本身紀傳皆無封號竊疑其三代既追封自身應亦受封或即是此吳王但紀傳皆無可據不敢臆斷𢎞簡録亦無可考且號為奸臣則或為異姓未可知也
西寧王英實順帝至正十二年二月命鎮四川
〈臣〉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順帝紀文中有時或稱寧王豈其為西寧王阿爾達勒黙色與斯隆瑪之後裔歟或為寧王庫庫楚諸人之後裔歟皆不可詳考
益王呼圖克特穆爾〈見順帝至正二十五年十月紀餘無可考〉
〈臣〉等謹按此世系表無諸王表並無益王名位不可詳考疑其為益王邁努之裔
異姓封爵
〈臣〉等謹按王圻續通考所載元代異姓封建之事追封者十居六七考元史選舉志正從一品例封贈國公二品例封贈郡公三品例封贈郡侯凡追封之勲爵官階毎與易名之制並行非可以云封建今已全為刪去止以生前錫爵者為斷但元自世宗以前開國佐治之臣垂名汗簡者指不勝計特以時方用武典禮未暇舉行故往往僅襲萬戸總管達嚕噶齊之類而無國邑封號及成宗武宗而後始追贈王分之爵今因不敘追封故凡如博爾濟耶律楚材察罕史天澤張𢎞範廉希憲劉秉忠之儔姓名皆不列於考内或有於其子孫封爵之事一為追述否則竟缺焉後之欲考有元一代之開國名臣者固自有全史在也其一門之内子孫相繼襲爵者皆從類列以便檢閲不以受封之先後為分至色辰一門雖本因有功故世為外戚之選然自阿禪之後其子孫亦未見有冠世之勲故直列之外戚云
國王穆呼哩姓札拉氏事太祖以忠勇稱十二年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大駕所建九斿大旗以出號令又賜誓劵黄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絶十八年三月卒於軍
穆呼哩卒子博囉襲博囉卒子塔斯襲塔斯卒其子蘇都爾㓜以其弟〈博囉次子〉蘇肯徹爾襲蘇肯徹爾卒子和爾齊襲蘇都爾既長别賜民三千戸為食邑得建國王旗幟以五品印七品印賜其家臣置官屬如列蘇都爾卒子呼塔噶襲呼塔噶卒子呼圖克特穆爾襲呼圖克特穆爾卒子寶格襲寶格卒子道通襲又博囉之子曰巴圖爾其子曰和通亦襲國王又穆呼哩五世孫奈曼台之父和斯和哩亦嗣國王又穆呼哩六世孫多爾濟〈多爾濟為蘇肯徹爾之孫托克托之子〉亦於文宗天歴二年襲國王先是天歴元年嗣國王多囉台〈附見多爾濟傳當是和斯和爾之子〉以附大都兵被誅故多囉台襲爵至順帝至元四年朶羅台弟奈曼台賄太師巴延奪其爵至至正九年復為國王十五年多爾濟卒子阿木喀實哩襲〈其中承襲世次毎有不能細考者奈曼台以先受郡王封封故别列於後〉又穆呼哩之弟曰岱遜者為郡王無傳不可詳考
國王奈曼台穆呼哩五世孫文宗至順元年知嶺北行樞宻院事封宣寧郡王賜金印鎮北邊順帝至元三年詔襲國王賜金印至元八年卒
〈臣〉等謹按自穆呼哩至多爾濟生前皆止稱國王其稱魯國王魯王及東平郡王魯國公者皆薨復追贈之名也續𢎞簡録於太祖十二年丁丑八月即書封穆呼哩魯國王似為小誤
又按亷希憲傳世祖至元十一年以嗣國王特訥克行省遼陽擾民不便命希憲往代之又洪竒俊傳至元六年高麗權臣林衍叛詔以其軍三千從國王特訥克討平之嗣國王之稱惟見於穆呼哩之子孫者為多而並無特訥克之名不知其為何族矣附志於此
遼王耶律瑠格契丹人當太祖癸酉年遼東未定衆推瑠格為王以其屬耶厮不為郡王乙亥年與其子色徹入覲太祖仍封為遼王自瑠格納欵後遼東反覆伊實布金山通古喊舎四人𨔛相僣號至已夘春瑠格復定之庚辰年卒
〈臣〉等謹按瑠格之為遼王本由衆人推立太祖紀言其改元元統傳不載至伊實布僣稱帝號改元天威金山又自稱國王改元天德似非元初所能臣屬然瑠格仗義納欵不從稱帝之請挈子入覲時曾賜金虎符仍命為遼王則其臣服於元可謂無貳心者故据元史列傳載之又本傳載其後太祖命其子色徹為第三千戸凡其子孫襲爵當是千戸而非其舊封明矣
濮國公耶律圖爾哈遼之故族與其兄阿哈由金歸元封圖爾哈為太傅濮國公
卲國公舒穆嚕明安桓州人由金歸元元破金中都加太傅邵國公丙子年卒
郡王孟克姓莽畏氏父鄂約逹爾太祖時以戰死太宗思其功故以北方萬户封其子為郡王丙申年授泰安州民二萬户為食邑孟克卒孫〈此當是鄂約逹爾孫非孟克之孫〉珠爾噶岱竒塔特魯斯呼圖克烏納和囉噶齊俱襲封為郡王又鄂約逹爾之五世孫尼瑪僧格亦襲郡王
德清郡王竒塔特姓鄂爾和達氏卓沁台之子自太宗及世祖歴事四朝以勞封德清郡王賜金印丙申年賜德州戸一萬為食邑世祖至元十八年增食邑二萬一千戸肇慶路連州德州洎屬邑皆𨽻焉竒塔特卒其子都沁襲爵
竒塔特二子曰都沁曰哈達哈三子曰托歡曰額琳沁巴勒曰慶通托歡二子曰達實特穆爾曰托廸達實特穆爾一子曰推勒布哈自竒塔特而下凡九人皆封郡王
〈臣〉等謹按成宗紀元貞二年六月書郡王慶通有疾以其子伊埒布哈化之不知即此九人中之慶通否伊埒布哈之名傳又不載無可詳考
蔡國公張柔易州定興人〈𢎞畧𢎞範皆其子〉自金來歸戰功最多官至順天等路萬戸世祖中統二年請致仕封安肅公至元四年進封蔡國公五年卒
濟南公張榮濟南歴城人有戰功官濟南萬戸世祖中統二年封致仕卒
鄂國公史弼一名塔爾琿蠡州博野人成宗元貞三年官至平章政事封
秦國公托克托大德十一年八月〈時武宗已即位〉官御史大夫封〈見武宗紀餘無可考〉
鄆國公特們德爾大德十一年十月〈時武宗已即位〉官御史大夫封〈見武宗紀餘無可考〉
句容郡王綽和爾其先欽察國人從武宗〈時未即位〉與海都戰勝尚雅蘇圖楚王公主察球爾武宗即位由知樞宻院事封容國公賜金印至大二年加封句容郡王改賜金印〈仁宗紀延祐三年六月重書封綽和爾為句容郡王誤〉英宗至治二年卒文宗天歴二年正月以其子達朗達賚〈傳止作達賚今從紀〉襲封句太平王雅克特穆爾綽和爾第三子泰定帝崩後定策迎明宗文宗文宗即位封太平王加達爾罕之號子孫世襲以太平路為其食邑賜黄金印卒後順帝元統元年命其子騰斯吉襲太平王旋以謀逆誅
榮王薩敦亦綽和爾子順帝元統元年十月官中書省〈臣〉等謹按綽和爾曾尚主雅克特穆爾其女為順帝后然綽和爾所尚主公主表不載當是踈屬雅克特穆爾文宗時已有大功非由后父錫爵故不列入外戚門也以下泰王巴延一門亦同此例
淇陽王伊徹察喇國初功臣博爾濟之曾孫武宗初命為和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相太師封淇陽王至大三年以清州民戸萬七千九百一十九為其食邑賜黄金印四年卒
〈臣〉等謹按仁宗紀皇慶元年正月授太師録軍國重事知樞宻院事托里濟延開府儀同三司嗣淇陽王未知即伊徹察喇子否又泰定帝即位之年九月紀文有淇陽王額森特穆爾之名亦不知是其子否又按至大元年淇陽王伊徹察喇請置王傅中書省謂異姓王無置傅例不許此可以見元時同異姓王之制
康國公阿實克布哈本康里國王族也武宗時官中書右相行平章政事至大元年三月封康國公二年卒應國公庫春西土人武宗入平内難拜平章政事加特進應國公
賔國公希沙武宗至大元年四月封〈以下皆見武宗紀餘無可考〉魏國公嘉琿武宗至大元年四月官平章政事授太子太保太尉平章軍國重事封至正二年九月為江南行省所劾奪爵
楚國公三寶努武宗至大元年四月封渤國公六月加録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改封應國公三年五月又改封楚國公以常州路為分地仁宗即位尚書省言其變亂舊章伏誅
義國公托克托武宗至大三年十一月官太師録軍國重事封仁宗即位尚書省言其變亂舊章伏誅
宣寧王特穆爾布哈至大四年四月〈時仁宗已即位〉官知樞宻院事封賜龜紐銀印
安逺王伊蘇丹至大四年六月〈時仁宗已即位〉封懐仁郡王賜銀印後進封安逺王
〈臣〉等謹按伊蘇丹進封之文紀表皆不載然仁宗紀皇慶二年七月有安逺王伊蘇丹之名其去至大四年僅二年耳名既相同年亦相近其為一人無疑
永豐郡王博囉至大四年六月〈時仁宗已即位〉官樞宻使封澤國公皇慶元年二月進封永豐郡王
〈臣〉等謹按紀中雖無進封之文然同在一時當為一人可知表於永豐郡王位下亦有博囉名但不云何時封
又按安逺王與永豐王皆曾為特色辰之裔綽哈所封爵且其封亦在皇慶元年不應同時有二安逺王是不可解伊蘇丹與博囉或亦是綽哈之族皆無可考
趙國公穆蘇至大四年十一月〈時仁宗已即位〉由司徒封〈見仁宗紀餘無可考〉
泰國公温普至大四年十二月〈時仁宗已即位〉由宣政㑹福使封〈臣〉等謹按百官志宣政院掌釋教僧徒及吐番之境其用人則軍民通攝僧俗並用至元初立總制院領以國師後更名宣政又有大禧宗禋院掌享祀典禮天歴時罷㑹福殊祥二院改置大禧院志雖不言僧俗並用而二院職守相通當亦兼用緇衣也考世祖至元三十年二月從阿喇布丹燕公楠之請以嘉木揚喇勒智子宣政使溫普為浙江行省此時所封當即其人考中於僧人封爵概不載入而此由居官得封故仍為列之且以見一時用人之制其由徽政院等官得封者恐尚有僧人不可得而詳辨矣
韓國公李孟潞州上黨人仁宗初官中書平章政事封泰國公授以印章皇慶二年奏還國公印延祐二年改封韓國公英宗初立為太師特們徳爾所搆盡收前後封拜制命降授集賢侍講至治九年卒
〈臣〉等謹按此㨿本傳載之也仁宗紀止書封秦國〈在即位之年七月〉不載改封韓國至英宗紀書奪李孟所受秦國制命亦無韓國字蓋紀視傳多踈畧矣
廣平王穆哩庫阿爾拉氏國初功臣博爾濟之曾孫仁宗皇慶元年四月知樞宻院事封文宗天歴二年十二月毁廣平王穆哩庫印命喀巴代之更鑄印以賜順帝至元三年以穆哩庫子阿嚕圖為中書右丞相襲封廣平王卒無後嗣
〈臣〉等謹按博爾濟於太祖時賜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有竒為分地故其子孫為廣平王然自博爾濟與子博囉台孫伊實特穆爾皆於薨後追封廣平王而生前止襲萬戸博爾濟傳末亦止書穆呼庫仍襲爵為萬戸則身膺廣平之封者其必始於皇慶初可知矣喀巴當亦博爾濟之裔但傳中無考諸王表於廣平王位下書穆哩庫駙馬考穆哩庫並無尚公主事而公主表趙國公主有下嫁鄃忠襄王摩和納者表以其名相似而訛作廣平王穆哩庫駙馬王圻續通考遂以外戚封事中列之且作天歴二年封無稽甚矣又英宗紀即位之年六月書收圖塔哈廣平王印考博爾濟呼喇珠之弟托琳曰托克托呼為御史大夫當即此人而亦曾襲爵故有收印之事特傳中不載耳又順帝紀至正十三年九月以集賽官廣平王約約征討慢功削其王爵當亦即其族屬也
河南王布琳濟達仁宗皇慶元年官河南行省丞相封〈臣〉等謹按仁宗紀延祐元年六月書封河南省丞相布琳濟達為河南王而王約傳曰皇慶改元約奏河南行省丞相布琳濟達勲閥舊臣不宜久外召至封河南王郝天挺傳亦載之在皇慶二年之前則紀文之誤明甚故從傳
趙國公常布哷齊仁宗皇慶元年三月由同知徽政院使封
吳國公伊克穆蘇輝和爾人世祖時屢奉使招諭海外諸國家居仁宗念其勞詔封之
秦國公阿錫葉西域茀林人成宗大德時為平章政事仁宗時封〈仁宗紀不載以也里牙封事論之疑當在前〉尋卒皇慶元年正月以其子崇福使阿里雅為秦國公
〈臣〉等謹按文宗至順元年正月以太醫院使阿里雅封秦國公人名封號皆與皇慶所封同且阿錫葉工星歴醫藥故掌二司事則太醫院是其世職史或因其兼官誤作二人而前後複載耳其封年孰是孰非不可得而訂矣𢎞簡録止書文宗所封之人曰阿爾哈雅而仁宗時所封不載
安吉乞塔特布濟克武宗至至大三年五月賜安吉州民戸五百仁宗皇慶二年正月以前尚書右丞相封延祐五年四月卒
〈臣〉等謹按封安吉王事紀書在仁宗皇慶二年然武宗紀至大三年賜民戸時已稱安吉王則當是武宗時封恐仁宗紀有誤
浚都王囊嘉特奈曼人仁宗初官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封
〈臣〉等謹按此事紀文不載傳文則云仁宗即位以其家河南特授河南江北平章政事佩金虎符終其身封索多王則疑其卒後追封也今以無追封追贈明文姑列之
威寧郡王托果齊仁宗延祐二年十月封賜金印〈以下皆仁宗紀餘無可考〉
趙國公和爾齊特穆爾布哈仁宗延祐二年十月封壽國公呼圖克岱爾仁宗延祐三年正月以前中書左丞相封
魯國公阿爾坦綽克仁宗延祐四年十二月以晉王〈即泰定帝〉内史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封
魯國公邁珠仁宗延祐五年正月以湖廣平章封桓國公實德哩仁宗延祐五年三月以晉王内史加榮禄大夫封
薊國公達實特穆爾延祐七年六月〈時英宗已即位〉以知樞宻院事封〈以下皆英宗紀餘無可考〉
〈臣〉等謹按泰定二年十二月又書封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達實特穆爾薊國公當即此人未知何年所封為是
和國公布哷齊英宗至治元年七月以大尉封
蘭國公塔齊爾英宗至治二年正月封
翊國公徹伯爾都王保賽音之家臣泰定帝元年十月保賽音言其有功授開府儀同三司封翊國公賜銀印〈以下皆泰定帝紀餘無可考〉
和國公阿里爾黙色泰定帝二年二月封
蔡國公張珪𢎞範之子官中書平章政事泰定二年封刻印以賜四年卒
昭武王和碩泰定二年七月以知樞宻院事封郡王〈止稱郡王無國號〉文宗天歴二年正月封昭武王〈時亦稱封知樞宻院事和碩為昭武王恐泰定帝紀或誤書也諸王表於昭武王位下無此人〉
梁國公圖烈納泰定三年正月封
〈臣〉等謹按泰定紀止云封國公無國邑之號考文宗天歴二年九月有元帥梁國公圖烈納之名都朶音近其為梁國無疑
惠國公諾海齊泰定四年三月皇子允丹藏布出鎮北邉命諾海齊商儀内史府事故封〈泰定帝紀餘無可考〉
〈某〉國公庫春泰定四年三月封〈泰定帝紀餘無可考〉
岐王索諾木衮布〈名號見泰定帝四年七月紀諸王表岐王位下亦有此名餘無可考〉寧國王必克楚喇實〈泰定四年八月有給以印事餘無可考〉
秦王巴延黙爾吉濟特氏文宗至順元年以迎立功尚世祖濶出太子女孫曰布延德濟二年封浚寧王賜金印以下梁路尉氏縣為食邑三年又賜陳州順帝元統元年以高郵府為食邑進封秦王賜金印至元二年四月又以集慶廬州饒州圖塔哈民戸賜之至元六年二月以罪黜尋安置南恩州陽春縣死
忠王滿濟爾噶台巴延之弟順帝至元三年議封王爵以兄弟不宜並王辭七年以其子托克托為右丞相有功封滿濟爾噶台為忠王至正七年以䜛安置甘肅卒申國公哈喇章托克托子托克托得罪時哈喇章亦安置肅州至正二十三年御史張冲等訟托克托寃乃召還封申國公
〈臣〉等謹按巴延雖有迎立翊戴之功而驕縱專恣有無君之罪賴其姪托克托明於大義滅親之㫖為順帝除之至正四年五月詔封托克托為鄭王食邑安豐賜金印俱辭不受惟加達爾罕之號後以䜛言安置其父於甘肅托克托同行及後召還以治河功賜淮安路為食邑十四年又以討張士誠老師費財削官爵安置淮安又流雲南哈麻矯詔鴆之二十三年始以御史言召封其子而托克托前後俱無封號當時國事已急故不暇追封耳
保徳郡王特穆爾文宗天歴二年五月以明宗之命錫封〈諸王表於保德王名下無此人〉
栁城郡王額琳沁人文宗天歴二年封〈諸王表有餘無可考〉興國公雅克布琳文宗天歴二年九月以知樞宻院事封〈以下皆文宗紀餘無可考〉
梁國王圖沁特穆爾文宗天歴二年十月以太禧宗禋使封
昌寧王伊蘇額布根文宗至順元年四月封桓國公順帝元統二年二月封昌寧王賜金印〈見文宗順帝紀餘無可考臣〉等謹按紀中雖無進封之文然其名全同必即一人也表中無昌寧王之位
宣寧郡王奈曼台文宗至順元年閏七月官甘肅平章政事封賜金印〈以下皆文宗紀餘無可考〉
〈臣〉等謹按表於宣寧郡王位下有二人其一書額琳特穆爾至順元年封與乃馬台之名逈異無可詳考額琳特穆爾紀傳中皆不載
武平郡王布哈特穆爾文宗至順元年以知樞宻院封
薊國公托音文 〈宗〉至順元年五月以宣政使封
靖㳟王托琳和塔拉文宗至順元年八月封給以塗金銀印
魯國公趙世延雍古族人阿勒楚爾之孫文宗時官中書平章政事至順元年封魯國公二年改凉國公順帝至元改元仍封魯國公二年卒
〈臣〉等謹按紀文止載初封魯國事餘皆缺
豐國公齊哩克文宗至順元年八月以内史封〈文宗紀餘無可考〉
豳國公齊特班文宗至順二年十一月封〈見文宗紀餘無可考〉岐陽王鄂勒哲特穆爾〈人名見順帝至元元年八月紀餘無可考〉
宜國公竒爾濟蘇順帝至元元年八月以知樞宻院事封〈見順帝紀餘無可考〉
宣德王鼎珠順帝至元元年八月以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封〈見順帝紀諸王表宣德王位下無定住名餘無可考〉
順國公實保齊寒食順帝至正元年十月封〈順帝紀餘無可考〉岐王阿爾竒〈亦稱阿爾齊〉順帝至正九年十月命鎮西畨〈順帝紀餘無可考〉
〈臣〉等謹按諸王表岐王下無此人名又明史馮勝傳勝帥兵出西塞外時元岐王多爾濟巴勒遁去此不知即岐王阿爾竒之後裔否也
邠王烏呼〈見順帝至正十二年紀與岐王阿爾齊巴同賜物餘無考〉
武國公伯嘉努順帝至正十三年五月以知樞宻院事封〈見順帝紀餘無可考〉
營國公和尼齊順帝至正十八年官江西左丞已升平章政事加封營國公夏四月陳友諒來攻江西和尼齊見城將䧟遁去〈附見道童傳〉
和寧王婁章順帝至正二十一年官少保知樞宻院事以討平叛王阿爾呼木特穆爾封和寧王嶺北行省丞相鎮北藩
薊國公和尼齊〈人名見順帝至正二十三年紀餘無可考〉
梁王鄂爾根潁州沈邱人察罕特穆爾之父也順帝時察罕特穆爾被救死〈追封忠襄王〉封其父鄂爾根為汝陽王後又進封梁王明太祖洪武元年四月圍河南鄂爾根以河東降
河南王庫庫特穆爾頴州沈邱人察罕特穆爾之甥養以為子至正二十二年山東賊刺殺察罕特穆爾詔繼領其兵二十五年封河南王總天下兵以汝州為食邑二十八年以䟦扈不臣削爵邑尋復之及明兵至太原庫庫特穆爾遁走沙漠
邠國公李思齊順帝至正二十五年正月封許國公皇太子又加封邠國公
賔國公五十八〈人名見順帝至正二十五年十月紀餘無可考〉
趙國公丁好禮真定蠡州人官中書平章政事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封明兵入京城殉難
雲國公邁珠〈人名見順帝至正二十七年二月紀餘無可考〉
永平王巴咱爾順帝至正二十七年以太師封〈以下皆順帝紀餘無可考〉
沂國公王宣順帝至正二十七年以司徒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封
許國公闗保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以平章内史封秦國公平章知院温普〈人名見至正二十八年餘無可考〉
〈臣〉等謹按以上異姓封爵皆已載入其有不能辨其為同異姓者附載於左以見存疑之意又前所列王名有僅見於各帝之紀而餘無可考者亦多不能確知其為異姓如威寧郡王托果齊保德郡王特穆爾之類是也
郡王法喇王
〈臣〉等謹按世祖至元二十一年閏五月紀云封法喇王為郡王不知其為何族人
恩平王塔斯布哈仁宗皇慶元年三月封
〈臣〉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之不可考其為同異姓
武平王圖們特穆爾仁宗延祐五年二月封賜印又泰定時有武平王特古斯布哈〈泰定紀封年無考〉
〈臣〉等謹按此諸王表有世系表無考延祐五年紀云封諸王鴻和特穆爾為嘉王圖們特穆爾為武平王並賜印或疑其為同姓然或為駙馬亦未可知特古斯布哈亦僅見於泰定三年正月之紀至以樞宻院得封之布哈特穆爾則當的是異姓故已列入前矣
保寧王汪濟文宗至順二年十一月以諸王封賜印並以其先所受印賜諸王呼圖克特穆爾之子庚兀台〈臣〉等謹按此諸王表有世系表無不能辨其為同異姓封年表作天歴二年誤
邠王布延特穆爾文宗至順二年封
〈臣〉等謹按此世系表無之不可辨其為同異姓外戚封建
河西王阿禪姓布斯格爾鴻吉哩氏托音色辰之子也為太祖國舅從征伐有功嵗丁亥賜號國舅阿禪諾延壬辰封河西王賜銀印以統其國族仍授萬戸使領之後卒
〈臣〉等謹按阿禪之子孫多封濟寧王魯王而按陳生前止封河西王其濟寧王之號則元貞元年追封故從其身膺之實書之
濟寧郡王特穆爾阿禪之孫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以征乃顔有功封
〈臣〉等謹按特穆爾傳中並不載其尚主事公主表作尚囊嘉特章公主誤也世祖紀又書二十四年十一月封駙馬特穆爾為濟寧郡王則又似曾尚主者今以傳文為斷故不書駙馬
濟寧王曼濟台亦阿禪之孫尚囊嘉特章公主繼尚裕宗女納木喀巴拉公主成宗元貞元年正月封賜金印魯王琱阿多阿克巴拉之子尚僧格喇實公主成宗大德十一年封〈時武宗已即位〉賜金印至大三年卒
魯王阿哩雅實哩多阿克巴拉子至大四年〈時仁宗已即位〉襲封尚多爾濟巴勒公主元統元年卒
〈臣〉等謹按文宗紀至順元年閏七月有魯王阿拉克實喇之名當即此人
魯王僧格巴拉多阿克巴拉之弟成宗時尚普納公主〈即鄆安大長公主〉至順間封鄆安王授金印元統二年加封魯王
懿國公德哷勒阿禪弟册之曾孫至元四年封賜銀印〈傳中止云至元四年封當時世祖之至元也但按其世次不應早封若此豈封時年尚㓜耶〉
毓德王〈傳作也德今從紀〉博囉特穆爾阿禪裔孫名托里者之孫順帝至元二年封賜金印
〈臣〉等謹按泰定帝紀二年七月有封駙馬博囉特穆爾為郡王之文當即此人先封郡王後加毓德之號但傳中不載耳
安漢王綽哈阿禪次子伯克之裔孫尚怠和塔拉公主仁宗皇慶元年封永豐郡王旋改安逺王以兵守莽來威靖王浩里烏齊爾泰定帝后之父泰定二年四月封〈臣〉等謹按此以后父得封諸王表亦稱駙馬列在金印螭紐類公主表無此人考泰定帝后鴻吉哩氏其父為阿禪孫鄂蘭徹爾特色辰傳其名與紀中所書小異然后妃傳中泰定帝止此一后則浩里烏齊爾當即鄂蘭徹爾也故從其族屬附載於此
初鴻吉剌氏族居於庫呼勒温都爾肯德哷穆爾額爾古納河之地嵗甲戍太祖在特黙格爾時有㫖分賜阿禪及其弟和和册等農土〈農土猶言經界也〉至至元七年按陳之孫襲萬戸額埒春及其妃囊嘉特章公主請於朝曰本藩所受農土在上都東北三百里塔喇海子實本藩駐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帝從之遂名其城為應昌府二十二年改為應昌路元貞元年濟寧王曼濟台亦尚囊嘉特章公主復與公主請以應昌路東七百里駐冬之地創建城邑復從之大德元年名其城為全寧路𢎞吉剌之分邑得任其陪臣為達嚕噶齊者有濟寧路三州一十六縣〈濟寧汀州永平各州縣地名全見傳中此不録〉丙申嵗所賜也汀州路六縣至元十三年所賜也永平路六縣至大元年所賜也若平江稻田一千五百頃則至大二年所賜也其應昌全寧等路則自達嚕噶齊總管以下諸官屬皆得專任其陪臣而王人不與焉此外復有王傳府自王傳六而下其郡屬官以署計者四十餘以員計者七百餘其五戸絲全鈔之數則濟寧路三萬戸汀州路四萬戸絲以斤計者嵗二千二百有竒鈔以錠計者嵗一千六百有竒此所謂嵗賜者也
昌王阿實克伊竒喇斯氏追封昌王巴圖之四世孫尚成宗女伊埒哈雅公主復尚憲宗曾孫女滿達勒公主成宗時封昌王置王府官屬〈紀作武宗至大元年六月封與傳異其賜金印傳又不載〉賜金印阿實克卒其子巴拉實哩襲封尚雅克哈雅公主泰定元年四月命往鎮阿南達昔所居地
懿德王實喇卜多爾濟巴拉實哩之子尚伊嚕公主文宗至順二年八月封賜塗金銀印後進襲昌王
〈臣〉等謹按巴圖傳生前止以功封冠懿二州〈不言何官〉殁後始進昌王其子繅勒噶孫扎古喇沁曾孫和琳皆於薨後始襲封昌王直至阿實克始身膺封爵觀置王府官屬事其以前並未開府可知故皆不列至實喇卜多爾濟之進封昌王紀文不載考文宗至順二年三月尚有昌王巴拉實哩之名則當其父在時先封懿德父殁後進襲昌王也
寧昌郡王蘇都爾格巴圖之後〈其兄為布哈布哈之父為特黙格表中有巴圖子特濟根不知即特黙格否〉尚魯爾干公主又尚羅壘公主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正月封賜龜紐銀印其子布琳濟達尚卜顔竒爾黙色公主亦封寧昌郡王〈不憐吉歹封年紀文無考專據表書〉北平王鎮國翁觀部人阿勒古斯托克塔古哩〈此追封高唐王者〉之姪太祖時封鎮國卒子尼固爾台襲尚睿宗女塔瑪噶公主
阿爾古斯托克塔古哩納欵太祖後歸鎮本部為人所殺其妻携㓜子巴約特與姪鎮國來巴約特尚㓜故先封其姪
北平王巴約特㓜從攻西域還封北平王尚阿拉克必濟公主
鄃王尼固爾岱鎮國之子尚塔瑪噶公主由北平王進封〈兩次封年紀傳皆無考〉
高唐王竒爾濟蘇巴約特次子阿爾布哈之子尚呼圖克台黙色公主繼尚阿裕實哩公主有戰功成宗即位封給金印大徳二年以乘勝深入為西北敵兵所執不屈死之
高唐王摩和納竒爾濟蘇之弟尚阿實克圖嚕公主兄殁兄之子㓜故詔令襲封〈成宗大德三年十二月紀書賜諸王烏呼訥銀印或亦即此人也〉賜銀印
〈臣〉等謹按諸王表鄃王位下載哲古訥駙馬至大二年襲封考此事紀傳皆無之哲古訥當即此木忽難鄃與高唐二號名異而實同其必先封高唐後又襲鄃王之一字王也至大二年則又當進趙王而以讓專云
趙王專竒爾濟蘇之子尚晉王女喇特納巴拉公主武宗至大二年摩和納當進封趙王即以譲專遂封趙王〈臣〉等謹按諸王表趙王位下書主忽駙馬至大元年封當即摩和納之誤
趙王阿嚕圖〈世系無考〉仁宗延祐元年三月封趙王滿濟勒噶巴約特之曾孫〈凖布哈之孫囊嘉特之子〉泰定元年封天歴元年承上都之命起兵南侵被執又有趙王博囉〈至順二年三月有趙王巴哩納食邑事餘俱無考〉
〈臣〉等謹按阿爾古斯托克塔古哩之族公主表中皆稱趙國然阿爾古斯托克塔古哩與其子巴約特皆薨後始追封高唐王巴約特則又進趙王竒爾濟蘇亦於薨後追封趙王直至專始得身膺趙王之號也又公主表中載巴約特子凖布哈阿爾布哈凖布哈之子囊嘉特又凖布哈之弟察克布哈〈傳中巴約特子無察克布哈名〉皆稱趙王考之紀傳皆不見其受封事故不列至博囉一人其名僅見於紀他無可徴然既稱趙王則必其一族故亦附書
高昌王納琳德濟巴哩珠阿爾坦德濟伊都呼之四世孫也尚太宗女孫布爾罕公主巴拜徹爾公主又尚安西王女烏拉戬公主武宗朝嗣為伊都呼賜金印仁宗始封為高昌王别以金印與之設王傳官其王印行諸内郡伊都呼印行諸輝和爾之地延祐五年卒
高昌王特穆爾布哈納琳徳濟長子也大徳中尚庫騰太子孫女多爾濟斯滿公主延祐時襲封
髙昌王沁結亦納琳德濟子文宗時〈封年未詳〉襲兄之封至順三年五月薨其弟太平奴襲
髙昌王伊嚕特穆爾〈封年未詳〉順帝至正十三年六月薨詔其子僧格襲〈見順帝紀〉又有髙昌王舒蘇徳濟其子為荆南王多喇徳濟
〈臣〉等謹按髙昌國主本號伊都呼巴哩珠阿爾坦徳濟與其子伊囉勒徳濟孫茂穆爾徳濟曾孫和爾齊哈喇徳濟〈是為納琳徳濟之父〉雖皆繼世襲爵然止循舊號未有髙昌王之名故皆不載其後襲髙昌王之事傳中敘至籛吉而止公主表亦無可考其太平奴以下五人皆專據紀文與忠義傳載入惟是傳中止言納琳徳濟有子二人而紀文又云桑莭薨後其弟襲位〈諸王表載至太平奴而止〉則當不止二人矣伊嚕特穆爾之上距太平奴行軰封年皆無可徴中間不知更有傳襲之人否忠義巴延布哈徳濟傳云是駙馬都尉中書丞相封髙昌王舒蘇徳濟之孫駙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封荆南王多喇徳濟之子舒蘇德濟之軰行封襲亦無可考又水東日記載髙昌王世勲碑云特穆爾布哈長子布達實哩嗣髙昌王此則紀傳表中皆無一載者故不以列入而存其語於此
寧濮郡王昌吉尚鄆國大長公主孟克台〈成宗紀作下嫁岐王圍卜特穆爾非昌吉也未知孰是〉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二月封
岐王圖卜特穆爾〈公主表云尚僧格巴拉公主成宗紀作尚孟克台公主不知孰是昌吉與圖卜特穆爾公主表皆列在鄆國公主位〉成宗大徳十年五月封濮陽王賜金印仁宗皇慶元年十一月進封岐王
〈臣〉等謹按濮陽王圖卜特穆爾與岐王托克托穆爾分見於成宗仁宗之紀不云進封諸王表云由濮陽進封岐王自當不誤但仁宗皇慶元年十一月書封駙馬托克托穆爾為岐王而諸王表作延祐四年進封則異矣
昭武郡王駙馬赫伯成宗大徳十年正月封〈其所尚主及氏族皆不可考〉
齊國公約蘇武宗至大三年二月以尚書左丞相駙馬都尉封仁宗即位尚書省言其變亂舊章伏誅〈見武宗仁宗紀餘無可考〉
永寧王瑪展尚鄂勒哲台公主文宗至順元年閏七月封賜金印
鄆國公駙馬錦濟勒文宗至順元年閏七月封
〈臣〉等謹按此僅見文宗紀餘無可徴其所尚主當亦是鄆國公主位但表中不載
雍王婁達實順帝時官御史大夫因監察御史劾宦官保布哈事為帝所怒以帝之母舅故封為雍王遣歸國匿於叛臣博囉特穆爾軍中同稱兵犯闕復命為中書平章尋伏誅
〈臣〉等謹按元時崇尚釋教封帝師國師而下即有王公之封如武宗至大二年十二月封西僧瑪爾布乆則為寧國王賜金印三年十月封伊琳沁策喇實為文國公賜金印英宗至治元年十二月封索諾木藏布為白蘭王賜金印〈至泰定三年四月又複書錫王爵〉文宗天歴二年十一月西夏僧總持封國公瓊布卒以其弟嘉勒燦巴勒藏布襲仍賜印章之類雖皆見於紀文然非由居官得封終不可入之列爵分土之内故皆不載
又按元代於乳保之勞加恩優渥如成宗即位之年六月封乳母夫巴延巴延為冀國公武宗即位之年五月封皇太子乳母夫楊燕家努為壽國公仁宗即位之年五月改封乳母夫楊徳榮〈即燕家努〉為雲國公虞集傳文宗時封乳母夫為營都王奸臣哈瑪爾傳其父為秃魯其母為寧宗乳母故封圖嚕冀國公之類出自私恩原非令典至若英宗至治三年二月封鷹師布哈為趙國公則更無稽矣故亦不載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七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252年 (提及)
- 1256年 (提及)
- 1261年 (提及)
- 1276年 (提及)
- 1318年 (提及)
- 1357年 (提及)
- 1326年 (提及)
- 1319年 (提及)
- 1281年 (提及)
- 1307年 (提及)
- 1316年 (提及)
- 1352年 (提及)
- 1312年 (提及)
- 1330年 (提及)
- 1287年 (提及)
- 1308年 (提及)
- 1331年 (提及)
- 1262年 (提及)
- 1272年 (提及)
- 1353年 (提及)
- 1327年 (提及)
- 1310年 (提及)
- 1309年 (提及)
- 1290年 (提及)
- 1283年 (提及)
- 1304年 (提及)
- 1320年 (提及)
- 1313年 (提及)
- 1380年 (提及)
- 1306年 (提及)
- 1317年 (提及)
- 1354年 (提及)
- 1315年 (提及)
- 1360年 (提及)
- 1361年 (提及)
- 1296年 (提及)
- 1305年 (提及)
- 1351年 (提及)
- 1332年 (提及)
- 1342年 (提及)
- 1302年 (提及)
- 1293年 (提及)
- 1311年 (提及)
- 1314年 (提及)
- 1280年 (提及)
- 1285年 (提及)
- 1381年 (提及)
- 1303年 (提及)
- 1289年 (提及)
- 1284年 (提及)
- 1341年 (提及)
- 1291年 (提及)
- 1355年 (提及)
- 1365年 (提及)
- 1349年 (提及)
- 1271年 (提及)
- 1217年 (提及)
- 1274年 (提及)
- 1297年 (提及)
- 1347年 (提及)
- 1363年 (提及)
- 1344年 (提及)
- 1358年 (提及)
- 1362年 (提及)
- 1367年 (提及)
- 1368年 (提及)
- 1295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