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續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229
欽定續文獻通考 卷二百二十九 |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九
地考
〈臣〉等謹按馬端臨作輿地考因杜佑通典之舊以歴代郡國析於九州之中立法最善惟是馬叙千餘年之輿地故由秦漢以迄隋唐但分列各代之州繫以所屬之縣彼此不相聨屬至於宋而後泝流而上逓詳郡縣沿革所自作一總滙良以閲代多而積世久其勢難悉數也續考始自南宋之末迄於明時在五六百年之中世數既近則不得援馬考宋以前之例但分列郡縣名目而於因廢増省一無所及也且全唐之地宋與遼分馬氏之世遼史未出故沿革止詳宋地兹則遼史具在自當與宋分卷並列以著唐地西北諸州之歸宿豈可詳於宋而畧於遼耶又金則南承宋而北承遼實為元明一統之過脉尤宜詳注王圻續考改馬氏以九州為綱之例而舉各道為標則已不可謂之續又以明之現在郡縣為主而繫遼金元舊跡於其下則是一代之輿圖而不得謂之考不但此也既以明之郡縣為主而於直𨽻一路則冠以大都路夫序代之先後則當首遼之號曰南京道據明代之職方則當號曰順天府而大都路乃昉於元不知其義奚取也今書接馬考仍以郡縣析入九州而以冀州為始並從宋真定開章與遼遥對而全唐之舊地沿革始完至於各代序列體例悉遵馬氏之舊以代之先後為次先總論而後分條其沿革即注於各條之下以便觀覽焉
古冀州上
冀州為古帝都禹貢不言封畧則以餘州所至即其境舜以南北地大分衛水為并州燕以北為幽州其在天文昴畢尾箕為趙燕之分野兼得秦魏衛之交宋屬河北河東兩路居多内燕雲為遼所有至靖康盡入於金金發跡之所即秦漢之遼東西郡遼合燕雲建立五京金去中京増設中都咸平等路是皆在兩漢幽州部内惟元在徼外漠野萬里之地非禹跡所及而與遼接壤距唐松漠都䕶為近則亦以幽州順而摭焉明自成祖建都燕京改元中書省為京師分設山西布政使司而邊境郡縣悉改為衛古稱西北神明之隩此其徵也
宋
宋初分天下為十五路天聖析為十八元豐又析為二十三宣和又建燕山雲中兩路所領州府軍監為數具詳前考自靖康以迄嘉定國勢日蹙中原陜右盡入於金東畫長淮西割商秦之半以大散闗為界所存者兩浙兩淮江東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廣東廣西十五路而已兹仍全列諸路綜其終始以表金元逓承之所自云
河北西路 河北東路 河東路 陜西永興軍路京西北路 燕山府路 雲中府路
河北西路府四州九軍五縣六十三
真定府〈唐鎮州常山郡五代唐置真定府宋因之又為常山郡〉領縣九 真定〈漢縣〉藁城〈漢縣〉獲鹿〈唐縣〉井陘〈漢縣北齊廢隋復熈寜八年置天威軍治此〉平山〈唐縣〉靈壽〈漢縣〉元氏〈漢縣北齊廢隋復〉欒城〈後漢縣北齊廢隋復〉行唐〈後魏縣〉
〈臣〉等謹按宋各路州郡大率仍唐之舊故馬氏合序兩朝而散入五代遺蹟其中以明宋規模之大實上承唐而非復五代之比所見極當歐陽修五代史亦云五代短世其置而復廢改而復舊者皆不足書亦此意也今於各州郡提綱下各舉唐宋沿革大凡其地之顛末已載前考者不更贅述至所屬縣鎮廢置改并隨時遷變雖以馬氏之精核未能無誤今合採前考及宋遼金元明五朝正史旁及圖表志乗彚集成注諸書或有異同重複偏漏之處並詳按語
相州〈仍唐舊又為鄴郡〉領縣六 安陽〈晉縣後周改鄴縣隋復舊名〉鄴〈漢縣後周改靈芝隋復舊名熈寜五年省為鎮入臨漳〉湯隂〈隋縣〉永芝〈唐縣熈寧七年省入安陽〉臨漳〈東魏縣〉林慮〈漢縣〉
信德府〈唐邢州鉅鹿郡宣和元年更名升府〉領縣八 龍岡〈隋縣宣和二年改名邢䑓〉沙河〈隋縣〉南和〈漢縣〉任〈漢縣北齊廢唐復〉平鄉〈後魏縣〉鉅鹿〈隋縣〉堯山〈唐縣〉内邱〈隋縣〉
中山府〈唐定州博陵郡政和三年更名升府〉領縣八 安喜〈漢縣隋改鮮虞唐復舊名〉無極〈漢毋極縣唐改毋為無〉曲陽〈北齊縣隋改恒陽唐復舊名〉陘邑〈唐縣〉望都〈漢縣北齊廢唐復〉唐〈漢縣北齊廢隋復〉新樂〈隋縣〉北平〈北齊縣慶厯二年置北平軍治此〉
〈臣〉等謹按宋志無陘邑縣
懷州〈仍唐舊又為河内郡〉領縣五 河内〈隋縣〉武德〈唐縣熈寧間省為鎮入河内元祐初復〉修武〈隋縣〉武陟〈唐縣〉獲嘉〈漢縣北齊廢隋改置〉
〈臣〉等謹按宋志無武德獲嘉蓋志於武德自河内還𨽻之事未之深考也獲嘉則於天聖四年改𨽻衛州故不載馬考失注
又按馬考於各路屬縣有已經改𨽻而前後兩見者則删其一如祗於原𨽻處一見則但注明改𨽻某處而原文仍存又如既廢之縣史雖不載而馬氏有之此亦後來考證之資未便遽削故並仍其舊焉
衛州〈仍唐舊又為汲郡〉領縣四 汲〈漢縣〉新鄉〈隋縣〉衛〈隋縣熈寧間廢為鎮入黎陽元祐初復〉共城〈隋縣〉
〈臣〉等謹按宋志有獲嘉縣説已見前
又按衛縣條下注本前考原文衛州舊有黎陽縣後屬滑州又按前考兖州通利軍條下云端拱初以黎陽置通利軍以衛州衛縣𨽻焉熈寧三年廢軍仍以縣𨽻州元祐二年復為軍治黎陽及衛二縣是衛並未嘗廢為鎮也前後紀載互異當是此注偶失檢耳
磁州〈仍唐舊又為恵州〉領縣四 滏陽〈後周縣〉武安〈漢縣〉邯鄲〈漢縣〉昭德〈唐昭義縣熈寜中省為鎮入滏陽〉
洺州〈仍唐舊又為廣平郡〉領縣六 永年〈隋縣〉曲周〈漢縣北齊廢唐復〉雞澤〈唐縣〉平恩〈漢縣〉肥鄉〈魏縣後魏廢隋復〉臨洺〈隋縣熈寜六年省為鎮入永年〉
深州〈仍唐舊又為饒陽郡〉領縣五 静安〈漢下博縣雍熈四年改〉武强〈唐縣〉安平〈漢縣〉束鹿〈唐縣〉饒陽〈漢縣〉
祁州〈本定州地分置又為蒲隂郡〉領縣三 蒲隂〈唐義豐縣太平興國初改〉鼓城〈隋縣〉深澤〈唐縣〉
慶元府〈唐趙州趙郡宣和元年更名升府〉領縣七 平棘〈漢縣〉寧晉〈唐縣〉高邑〈漢縣〉柏鄉〈隋縣〉臨城〈唐縣〉賛皇〈隋縣〉隆平〈唐昭慶縣開寳五年改〉
保州〈太平興國六年本莫州保塞軍建為州政和間又名清苑郡〉領縣一 保塞〈後魏清苑縣太平興國六年改〉
安肅軍〈太平興國六年本易州梁門寨建静戎軍景徳元年改〉領縣一 安肅〈初名静戎縣景德元年改〉
廣信軍〈太平興國六年本易州遂城縣建感虜軍景德元年改〉領縣一 遂城〈隋縣〉
永寧軍〈雍熈中本定州博野縣建寧邊軍景德元年改〉領縣一 博野〈後魏縣〉順安軍〈淳化中本瀛州高陽縣地建軍至道初以高陽來屬〉領縣一 髙陽〈漢縣〉承天軍〈建隆元年本真定府娘子闗建軍〉
〈臣〉等謹按宋志有天威北平二軍無承天軍天威北平已見馬考真定府井陘縣及定州北平縣注二軍皆仍𨽻州府故宋志亦不别為標題但從附録承天軍據馬考注亦本真定府地建而史無之若以承天即天威之誤則馬氏不應兩見豈史氏有漏失耶今從馬氏
河北東路府一州四軍三縣二十
河間府〈唐瀛州河間郡大觀中用郡名升府〉領縣四 河間〈隋縣〉樂壽〈隋縣〉景城〈隋縣熈寜中省為鎮入樂壽〉束城〈隋縣〉
雄州〈五代周本唐涿州瓦橋闗置又為易陽郡宋因之〉領縣二 歸信〈唐歸義縣太平興國初改〉容城〈唐縣周廢建隆四年復置〉
霸州〈五代周本唐幽州永清縣地置宋因之〉領縣三 永清〈周縣〉文安〈漢縣〉大城〈周縣〉
〈臣〉等謹按宋志永清縣於景祐元年省入文安馬考失注
莫州〈仍唐舊又為文安郡〉領縣三 莫〈漢縣熈寧六年省入任邱〉任邱〈唐縣〉長豐〈唐縣熈寧間省為鎮〉
冀州〈仍唐舊又為信都郡〉領縣七 信都〈漢縣隋改長樂唐復舊名〉南宫〈漢縣北齊廢隋復〉蓚〈漢縣〉堂陽〈隋縣晉改蒲澤漢復舊名元豐間省為鎮〉棗强〈漢縣〉衡水〈隋縣〉武邑〈漢縣北齊廢隋復〉
乾寜軍〈太平興國七年本滄州永安縣地建軍並改縣名𨽻焉大觀三年升為清州〉領縣一 乾寧
信安軍〈太平興國六年本霸州㳺口寨建破虜軍景德二年改〉
保定軍〈太平興國六年本涿州新鎮建平戎軍景徳元年改〉
河東路府三州十一軍七縣八十二
太原府〈唐并州太原郡後改府太平興國四年廢嘉祐四年復〉領縣十 陽曲〈漢縣〉太谷〈隋縣〉榆次〈漢縣北齊改中都隋復舊名〉壽陽〈晉縣後廢隋復〉盂〈隋縣〉交城〈隋縣太平興國四年改𨽻大通監寳元二年以監及縣俱來屬〉文水〈隋縣〉祁〈漢縣北齊廢隋復〉清源〈唐縣〉平晉〈隋晉陽縣太平興國中改咸平四年於縣置永利監〉
隆德府〈唐潞州上黨郡建中靖國元年更名升府〉領縣八 上黨〈隋縣〉長子〈漢縣北齊廢隋復〉潞城〈漢縣〉屯留〈漢縣北齊廢隋復〉壺闗〈漢縣隋廢唐復〉襄垣〈漢縣〉黎城〈隋縣〉涉〈隋縣〉
平陽府〈唐晉州平陽郡政和中用郡名升府〉領縣十 臨汾〈隋縣〉洪洞〈隋縣〉襄陵〈漢縣北齊廢隋復〉神山〈唐縣〉霍邑〈隋縣〉趙城〈隋縣政和三年升為慶祚軍〉汾西〈隋縣〉冀氏〈後魏縣〉岳陽〈隋縣〉和川〈隋縣〉
代州〈仍唐舊又為雁門郡〉領縣四 雁門〈隋縣〉五䑓〈隋縣〉崞〈隋縣〉繁畤〈隋縣〉
絳州〈仍唐舊又為絳郡〉領縣七 正平〈隋縣〉曲沃〈後魏縣後廢隋復〉太平〈後魏縣〉翼城〈隋縣〉稷山〈隋縣〉絳〈後魏縣〉垣〈隋縣宋改垣曲〉
〈臣〉等謹按絳州所治疑尚有聞喜一縣説見河中府
慈州〈仍唐舊又為文成郡〉領縣三 吉鄉〈後唐縣〉文城〈隋縣熈寜五年省為鎮〉鄉寧〈後唐縣熈寜五年省入晉州襄陵縣〉
隰州〈仍唐舊又為大寧郡〉領縣六 隰川〈隋縣〉蒲〈後周縣〉温泉〈唐縣〉永和〈隋縣〉石樓〈隋縣〉大寧〈後周縣隋廢唐復〉
忻州〈仍唐舊又為定襄郡〉領縣二 秀容〈後魏縣〉定襄〈唐縣〉
汾州〈仍唐舊又為西河郡〉領縣五 西河〈唐縣〉中陽〈唐孝義縣宋改〉平遥〈後魏縣〉介休〈漢縣〉靈石〈隋縣〉
澤州〈仍唐舊又為髙平郡〉領縣六 晉城〈唐縣〉高平〈後魏縣〉陽城〈唐縣〉端氏〈漢縣〉陵川〈隋縣〉沁水〈隋縣〉
遼州〈唐置後廢置不常五代梁復置宋因之又為樂平郡〉領縣四 遼山〈隋縣〉榆社〈隋縣〉和順〈隋縣〉平城〈隋縣〉
憲州〈仍唐舊又為汾源郡〉領縣一 静樂〈漢汾陽縣隋改〉
嵐州〈仍唐舊又為樓煩郡〉領縣三 宜芳〈漢汾隂縣唐改〉合河〈唐縣〉樓煩〈唐縣〉
石州〈仍唐舊又為昌化郡〉領縣五 離石〈漢縣〉臨泉〈唐縣元符二年改𨽻晉寧軍〉平夷〈後周縣〉方山〈隋縣〉定胡〈唐縣大觀三年改𨽻晉寧軍〉
〈臣〉等謹按前考石州條云元豐五年置葭蘆呉堡二寨𨽻本州遂令州帶沿邊都巡檢銜元符二年升葭蘆寨為晉寧軍以州之臨泉縣𨽻焉大觀三年復以定胡縣𨽻焉與史志合是晉寜一軍當増但既不𨽻石州則葭蘆非冀地應入雍州故此處不載
慶祚軍〈政和三年本潞州之趙城造父始封之地建軍〉
〈臣〉等謹按此軍見馬考趙城縣注今依宋志特標以不受𨽻於州故也
威勝軍〈太平興國二年本潞州銅鞮縣界建軍並撥縣𨽻焉〉領縣四 銅鞮〈漢縣〉武鄉〈唐縣〉沁源〈後魏縣〉綿上〈隋縣〉
平定軍〈太平興國二年本真定廣陽寨建軍〉領縣二 平定〈唐廣陽縣太平興國四年改〉樂平〈晉縣 皆自并州來屬〉
寧化軍〈太平興國四年本嵐州地置寧化縣五年升軍即以縣𨽻焉〉領縣一 寜化
岢嵐軍〈太平興國五年本嵐州嵐谷縣地建軍即以縣𨽻焉〉領縣一 嵐谷〈唐縣〉火山軍〈太平興國七年本嵐州雄勇鎮建軍〉
保徳軍〈又名定𦍑〉
〈臣〉等謹按前考河東路有大通永利二監序畧云宋太平興國四年平太原以并州交城縣鐵冶建為監名大通六年以交城及廢沁州之綿上縣為屬寳元二年以監及交城𨽻太原府綿上𨽻威勝軍又徙鹽務於平晉縣咸平四年建為監名永利是大通已改屬太原永利亦即在太原屬地明矣考宋時置監祗為鑄銅鐵煎鹽而設地即在本郡邑之中故馬氏不載而獨録此二監豈以大通曽有領縣故耶然既改歸太原則固不應别列與諸州齒今改於交城平晉二縣條下附録見太原府
陜西永興軍路府一州一軍一縣八
河中府〈唐初為蒲州開元九年升為河中府宋因之〉領縣八 河東〈隋縣〉桑泉〈隋縣〉猗氏〈漢縣西魏改桑泉後周復舊名〉安邑〈漢縣〉解〈唐縣五代漢别置州以縣與安邑𨽻焉〉虞鄉〈後周縣隋廢唐復〉寶鼎〈漢汾隂縣唐改大中祥符四年置慶成軍改名滎河〉永樂〈唐縣〉
〈臣〉等謹按桑泉縣宋志作臨晉蓋在唐時已改是桑泉當為臨晉也又宋志永樂縣於熈寜六年省為鎮入河東馬考失注外有龍門萬泉二縣龍門至宣和二年改名河津與萬泉皆屬河中府馬考亦並失載
又按聞喜自漢以來屬河東郡隋分立絳郡聞喜𨽻焉唐改郡為州而聞喜之𨽻絳如故後唐以河中府之稷山來屬加本州原𨽻七縣為八前考誤以稷山足七縣之數而反遺舊𨽻之聞喜突於解州條下云五代漢以河中府解縣置州又以安邑聞喜來屬不知聞喜自何而來宋志殆仍其誤而不及詳與
解州〈見前河中府〉領縣三 解 安邑〈皆見前河中府〉聞喜〈臣〉等謹按聞喜自絳州來屬説已見前
慶成軍領縣一 滎河〈見前河中府〉
〈臣〉等謹按前考大中祥符四年於河中府寳鼎置慶成軍以府兼提舉兵馬巡檢事七年直𨽻京師是慶成軍緣直𨽻而得與諸州並列益知前天威北平晉寧三軍之均受𨽻於州府故不特書非遺之也又按宋志熈寧元年廢軍仍以滎河還𨽻河中府馬考失注
京西北路州一縣六
孟州〈古孟津地漢屬河内郡唐仍隋舊與懷州並號河内郡武德四年析懷州地置盟州尋廢三年以洛州河南府之河陽河隂濟源温汜水五縣置孟州宋因之又益以王屋一縣政和中又名濟源郡〉領縣六 河陽〈漢縣北齊廢隋復武德八年廢盟州以所治集成縣省入𨽻懷州顯慶二年𨽻洛州〉氾水〈古虎牢成臯之地武徳四年析置成臯縣貞觀元年省入𨽻鄭州顯慶二年𨽻洛州〉河隂〈開元二十二年析汜水滎澤武陟三縣地置𨽻洛州〉温〈漢縣北齊廢隋復唐初𨽻懐州顯慶二年𨽻洛州〉濟源〈隋縣唐初𨽻懐州并省懐州之軹縣入焉顯慶二年𨽻洛州 以上五縣皆會昌三年來屬〉王屋〈後周縣唐初更名召伯𨽻邵州貞觀元年州廢𨽻懷州顯慶二年復州名𨽻洛州熈寧中來屬〉
〈臣〉等謹按唐書河北道首孟州而懷州次之并志云古幽冀二州之域孟懷澶衞為娵訾分是孟州之宜入於此無疑矣而前考獨遺之若以所屬縣舊𨽻洛州應歸豫州河南府部内而豫州又復遺之且一州遺而所屬之六縣並没所謂陽樊温原之田竟安在乎查六縣中惟王屋一縣前考見豫州河南府條下並云熈寧後𨽻孟州則孟州之不可遺益明兹據宋志増入此州并合唐書核其縁始及屬縣之所自來分而注之至於氾水河隂地應屬豫而以所領者為主又以少就多不得不然是亦前考此門之通例也
又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冀州地詳列宋代五路郡縣凡為府九州二十五軍十五縣一百七十九又増孟州一州慶祚一軍又河中之龍門萬泉二縣應増安邑解二縣兩見應削合計實得州二十六軍十六府縣如前數
又按馬考此下附録營平檀薊幽涿順媯蔚朔雲易應新儒武單于大都䕶府凡十六州一府蓋以為雖非宋有而宋與唐正朔相嬗姑存唐職方之舊文耳自今觀之宋遼金三國興亡之介實繫乎此盖遼失十六州而後國不可為宋惟用童蔡之謀貪復十六州而後與金併力適以自禍金因之而并有河北河東諸路此其大較也今將叙遼與金輿地之沿革當從宋開燕山前後路發端故根據宋志别為立綱疏目詳列於後至於單于大都䕶府則於宋無與故不録
燕山府路府一州九縣二十六
燕山府〈即幽州詳見遼析津府〉領縣十二 析津 廣平 都市〈宣和五年改名廣寧〉昌平 良鄉 潞 武清 安次永清 三河 香河〈宣和五年改名清化〉漷隂〈各縣沿革俱詳遼析津府〉
涿州〈州縣沿革俱詳遼本州條下餘仿此〉領縣四 范陽 歸義 固安 新城〈宣和五年改名威城〉
檀州領縣二 密雲 行唐
易州領縣三 易水 淶水 容城
順州領縣一 懷柔
薊州領縣三 漁陽〈宣和五年改名平盧〉三河〈宣和五年改𨽻燕山府〉玉田
景州領縣一 遵化
經州〈即薊州玉田縣宣和六年建為州〉
平州
營州
〈臣〉等謹按以上一府九州所謂山前九州也宋志宣和五年金以其地來歸内除景州經州即薊州分設應歸薊州數内凡山前路復唐舊地燕涿檀易順薊六州雖不久仍入於金而來歸已及三載登入宋版尚不為失實惟營平二州並未歸宋考之五代史石晉所賂十六州曰幽薊涿檀瀛莫順新雲蔚武應朔媯儒寰而無營平易三州蓋易州陷於宋雍熈四年不在石晉所賂之數營平則唐末逆藩劉仁恭以遺契丹原非失自石晉所以宣和求地之時金亦以此為辭固不畀宋自不得以諸州曽一屬宋者為比然宋已於宣和四年預建虛號設官遥領故宋志亦附於燕山府路之後今姑存之所屬各縣則從削畧詳見遼代
雲中府路府一州八
雲中府
武州
蔚州
應州
朔州
新州
儒州
媯州
歸化州
〈臣〉等謹按以上一府八州所謂山後九州也内武蔚於宣和五年歸六年陷雲應朔於五年歸旋陷其新儒媯歸化四州大約與平營一例名為遥領并未暫歸故一切從畧詳見遼代
遼
遼之先曰契丹居遼澤中當元魏時有地數百里唐初為逹呼爾氏曰窟哥者蠶食扶餘室韋等國地方二千餘里貞觀三年置松漠都䕶府以其地建八部為州州置刺史以窟哥為使持節督諸州軍事五代約尼氏闢地東西三千里置縣四十有一縣置令太祖代約尼氏起臨潢〈遼志臨潢本漢遼東西安平之地按後漢志西安平注曰縣北有小水南流入海繹潢字義與小水正合遼河最大而此特其别出者非即遼水也〉遂建都焉東并渤海南取石晉所賂燕雲十六州之地於是坐大兄弟趙宋而朝呉越矣太宗以臨潢為上京幽州為南京遼陽為東京聖宗城大定府為中京興宗升雲州為西京五京既具幅員萬里凡京五府六軍州城百五十有六縣二百有九
上京道 東京道 中京道 南京道 西京道
上京道府一州十一縣三十城一
臨潢府〈漢遼東郡西安平地唐屬松漠都督府遼太祖建為皇都會同元年更名上京置府〉領縣十 臨潢〈天賛初以燕薊俘居此〉長泰〈以渤海長平俘居此〉定霸〈統和八年置〉保和〈統和八年置〉潞〈以潞縣俘居此〉易俗 遷遼〈二縣皆以居渤海叛户太平中置〉渤海〈以遼東叛户居此〉興仁 宣化〈以遼東神化縣俘居此〉
〈臣〉等謹按遼初置縣率以征伐所俘人户徙之皇都置縣居之命名多以意創前此未有然徙户雖昉自太祖而置縣不必即其時也其建置先後或書年或不書年或雖書年而不詳皆從史志原文下皆仿此又東京道諸州縣史多不載故地亦由國初興建紛繁職方缺畧後之史官不能確知其處無憑傳述今亦循前考之例寧闕毋舛可也
祖州〈本遼右八部世里地太宗置以髙祖以下四世居此故名〉領縣二城一 長霸〈以渤海長平縣俘居此〉咸寧〈以遼陽長寜縣俘居此〉越王城〈太祖伯父於越王舒嚕代党項吐渾俘其民放牧於此因建城〉
懷州〈唐歸誠州大同元年以太宗懐陵改置〉領縣二 扶餘〈本渤海龍泉府世宗改置〉顯理〈本渤海顯理府世宗改置〉
慶州〈本黒河地穆宗置黒河州統和中廢聖宗復置更名〉領縣三 元德〈景福中置〉孝安 富義〈以渤海義州俘居此重熈中置〉
〈臣〉等謹按唐志有黒水都督疑即駐此地
泰州〈本二十部族地初名黒嵐州後改〉領縣二 樂康 興國〈以山前之民配逓至者居此興宗置〉
長春州〈本鴨子河地重熈八年置〉領縣一 長春〈本混同江地重熈八年置〉烏州〈本烏丸地〉領縣一 愛民
永州〈乾亨三年置以潢河土河二水故名〉領縣三 長寧〈以渤海顯德府俘居此〉義豐〈本鐵利府義州重熈元年置〉慈仁
儀坤州〈本囘鶻牧地以太祖后舒嚕氏生此故名后自置〉領縣一 廣義〈統和八年兼置來逺縣十三年省入〉
龍化州〈漢北安平地以始祖竒善汗居此故名太祖置〉領縣一 龍化〈太祖置〉降聖州〈本遼澤大部落東樓地以太宗生此故名穆宗置〉領縣一 永安〈以渤海永安縣俘居此太祖置〉
饒州〈唐饒樂府太祖改置〉領縣三 長樂〈以渤海長樂縣俘居此太祖置〉臨河〈以渤海豐永縣俘居此太宗置〉安民〈以渤海諸縣俘雜居於此太宗置〉
〈臣〉等謹按遼史上京道蓋漢遼東郡西安平之地貞觀三年以其地置元州尋置松漠都督府大率多於内州僑治而又廢置不常迄於遼太祖時州縣名悉非其舊欲確指其為唐時某地如饒樂歸誠之屬蓋亦不可多得矣特其統名則在松漠之間𨽻幽營之部參觀二史之志亦可粗得其崖畧焉
徽州〈在宜州北景宗女秦晉大長公主建〉
〈臣〉等謹按遼史公主表景宗無秦晉國大長公主當是聖宗第二女地里志誤也
成州〈在宜州北聖宗女晉國長公主建〉
懿州〈在顯州東北聖宗女燕國長公主建〉
渭州〈在顯州駙馬都尉蕭昌裔建〉
壕州〈本遼東西安平縣地在顯州東北國舅宰相建〉
原州〈本遼東北安平縣地在顯州東北國舅金德建〉
福州〈本北安平縣地在原州北國舅蕭寜建〉
横州〈漢故遼陽縣地在遼州西北國舅蕭克忠建〉
鳯州〈本藁離國故地在韓州北南王府五帳分地〉
遂州〈本髙州地在檀州西南王府五帳牧放於此〉
豐州〈本遼澤大部落約尼氏僧隱牧地在上京南〉
順州〈本遼隊縣地在顯州東北横帳南王府建〉
閭州〈本羅古王牧地在遼州西近毉巫閭山〉
松山州〈本遼澤大部落横帳普古王牧地在上京南〉
豫州〈横帳陳王牧地在上京北〉
寧州〈本達呼爾氏勒克山在豫州東横帳管寜王牧地〉
〈臣〉等謹按上十有六州所謂頭下城也頭下城者諸王大臣及諸部從征所俘畧人户許各置州縣以居之惟横帳諸王國舅公主得建城郭餘則否朝廷賜州縣額其節度使命自朝刺史以下本主得以部曲充焉征税各歸頭下惟酒課納上京鹽鐵司蓋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創業之初務以人實地令本主得自建城収其賦稅則人争用命而又人自為守此雄霸之畧宜其凌厲五代抗衡趙宋而懾服呉越南唐幾有混一之勢也第既别為頭下州則與經制之州㣲異故準遼志附於十一州之後
静州〈本泰州之金山天慶六年置〉
鎮州〈本和實衮城統和中置〉領州二 維州 防州〈皆統和中置〉河董城〈本囘鶻可敦城語訛為河董在髙州界〉
静邊城〈本契丹二十部族牧地近羽厥國〉
皮被河城〈皮被河出囘紇北東南經羽厥入臚朐河沿河董城北東流合沱漉河入於海〉招州〈開泰三年置〉
達蘭主城〈在臚朐河大康九年置〉
〈臣〉等謹按上三州四城遼西北防邊城也東南至上京或千餘里或三千餘里視頭下諸城又加逺矣兹準遼志以足上京一路云
又按馬氏以九州繫郡縣間有侵溢他州者如冀州之錯出青兖亦不得不然特從其數之贏者標識之耳全遼為古幽營二州之地則錯出於青矣兹類入於冀者據晉地里志舜以冀州地大分燕以北為幽州而前後漢書遼東郡並𨽻幽州部内所謂就其贏數也
東京道府八州五十七屬州二十一屬軍一縣八十城二
遼陽府〈本朝鮮地即平壤城也漢屬遼東元菟樂浪三郡唐置安東都䕶府又名輝罕州渤海大氏僭號以為中京顯德府遼太祖改名東丹國置東平郡後升為南京天顯末太宗改為東京府曰遼陽〉領縣九 遼陽〈漢浿水縣渤海曰金徳〉仙鄉〈漢遼隊縣渤海曰永豐〉鶴野〈漢居龍縣渤海曰雞山〉析木〈漢望平縣渤海曰花山〉紫𫎇〈漢鏤芳縣渤海曰紫䝉〉興遼〈漢平郭縣渤海曰長寧亦曰興遼〉肅慎 歸仁 順化〈皆太宗置〉
〈臣〉等謹按析木縣後改𨽻銅州
開州〈本髙麗慶州渤海曰龍原府聖宗閒泰三年改置〉領縣一州三州領一縣 開逺〈本髙麗龍原縣〉
鹽州〈渤海曰龍河郡〉
穆州〈渤海曰㑹農郡〉領縣一 㑹農
賀州〈渤海曰吉里郡以上皆聖宗置〉
定州〈州縣皆髙麗故名〉領縣一 定東
保州〈州縣皆髙麗故名〉領縣一州一軍一 來逺 宣州〈開泰三年置〉懷化軍〈開泰三年置〉
辰州〈唐破髙麗葢牟城置葢州即此渤海曰辰州以辰韓為名〉領縣一 建安盧州〈渤海曰杉盧郡〉領縣一 熊岳
來逺城〈本女直地統和中置〉
鐵州〈漢安市縣唐安市州渤海曰鐵州〉領縣一 湯池
興州〈漢海宜縣渤海曰興州〉
湯州〈漢襄平縣地〉
崇州〈漢長岑縣渤海曰崇州〉領縣一 崇信
海州〈本沃沮國地髙麗沙卑城渤海曰南海府太平中改置〉領縣一州二州領一縣 臨溟
耀州〈渤海曰椒州〉領縣一 巖淵〈渤海故縣〉
嬪州〈渤海曰晴州〉
渌州〈渤海曰鴨渌府太平中改置〉領縣二州四州領一縣 宏聞
神鄉
桓州〈本髙麗中都城〉
豐州〈渤海曰盤安郡〉
正州〈渤海曰沸流郡〉領縣一 東那〈漢東耐縣地〉
慕州〈渤海曰安逺府〉
顯州〈渤海顯徳府地世宗改置〉領縣三州三州領縣二 奉先〈漢無慮縣即毉巫閭幽州鎮山世宗置〉山東〈漢望平縣穆宗置〉歸義〈世宗置〉嘉州
遼西州〈漢遼西郡地世宗置〉領縣一 長慶〈統和八年置〉
康州〈以渤海率賔府民居此世宗置〉領縣一 率賔〈世宗置〉
宗州〈在遼東石熊山聖宗置〉領縣一 熊山〈渤海故縣〉
乾州〈漢無慮縣統和三年置〉領縣四州一州領一縣 奉陵〈以奉景宗乾陵為名聖宗置〉延昌 靈山〈渤海曰靈峯〉司農〈渤海曰麓郡皆聖宗置〉
海北州〈世宗置〉領縣一 開義
貴德州〈漢襄平縣地聖宗置〉領縣二 貴德〈渤海曰崇山〉奉徳〈渤海曰縁城〉
瀋州〈渤海故州本挹窶國地〉領縣二州一州領一縣 樂郊〈太祖置〉靈源〈太宗初建漁陽縣後改名〉
巖州〈唐置白州渤海曰白巖城太宗改置〉領縣一 白巖〈渤海故縣〉
集州〈渤海故州本漢險瀆縣〉領縣一 奉集〈渤海故縣〉
廣州〈漢襄平縣地渤海曰鐵利郡開泰七年改置〉領縣一 昌義
遼州〈本拂湼國城渤海曰東平府太祖改置〉領縣二州一州領一縣遼濵 安定
祺州〈渤海曰蒙州太祖初名建檀州後改名〉領縣一 慶雲〈太祖初建密雲縣後改名〉
遂州〈渤海曰美州〉領縣一 山河〈渤海故縣〉
通州〈本扶餘國城太祖初建龍州聖宗改名〉領縣四 通逺〈以渤海扶餘布多二縣置〉安逺〈以渤海顯義鵲川二縣置〉歸仁〈以渤海强帥新安二縣置〉漁谷〈渤海故縣〉
韓州〈本藁離國渤海曰□頡府太宗改三河渝河二州聖宗并二州置〉領縣一 桞河〈渤海曰粤喜〉
䨇州〈渤海曰安定郡〉領縣一 䨇城〈渤海曰安夷〉
銀州〈渤海曰富州太祖改置〉領縣三 延津〈渤海曰富夀〉新興〈本越喜國地渤海亦曰銀州〉永平〈渤海曰優富太祖改置〉
同州〈渤海曰東平寨太祖改置〉領縣二 東平 永昌〈本髙麗永寧縣地〉咸州〈渤海曰銅山郡開泰八年改置〉領縣一 咸平〈唐設安東都䕶於此太祖初置安東軍後改縣〉
信州〈本越喜國城渤海曰懐遠府𨳩泰初改置〉領縣二 武昌〈渤海曰懐福〉定武〈本渤海豹山縣地〉
賔州〈本渤海城統和十七年置〉
黄龍府〈本渤海扶餘府太祖平渤海還有黄龍見改名後廢開泰九年復置〉領縣三州五州領一縣 黄龍〈渤海曰長平〉遷民〈渤海曰永寜〉永寜〈渤海故縣〉
〈臣〉等謹按王圻續考遷民縣後置復州改名永寧是遷民永寧本為一縣今依史原文分列而其誤自見
益州領縣一 静逺
安逺州
威州
清州
雍州
湖州〈渤海故州〉領縣一 長慶
渤州〈渤海故州〉領縣一 貢珍〈渤海故縣〉
郢州〈渤海故州〉領縣一 延慶
銅州〈渤海故州〉領縣一 析木〈自遼陽來屬〉
涑州〈渤海故州〉
率賔府〈本率賔國地〉
定理府〈本挹婁國地〉
鐵利府〈本鐵利國地〉
安定府
長嶺府
鎮海府領縣一 平南
冀州〈聖宗置〉
東州〈以渤海户置〉
尚州〈以渤海户置〉
吉州
麓州〈渤海故州〉
荆州
懿州〈太平三年越國公主以居媵户初為慶懿軍後改廣順清寜七年宣懿皇后進入改今名〉領縣二 寧昌〈本平陽縣〉順安
媵州
順化城〈開泰三年以漢户置〉
寧州〈統和二十九年以渤海户置〉領縣一 新安
衍州〈以漢户置〉領縣一 宜豐
連州〈以漢户置〉領縣一 安民
歸州〈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後廢統和二十九年復置〉領縣一 歸勝蘇州〈本髙麗地唐置南蘇州興宗復置〉領縣二 來蘇 懐化復州〈興宗置〉領縣二 永寧〈本黄龍府遷民縣改名來屬〉德勝肅州〈重熈十年置〉領縣一 清安
安州
榮州
率州
荷州
源州
渤海州
寧江州〈清寜中置〉領縣一 混同
河州
祥州〈興宗以鐵利户置〉領縣一 懷徳
〈臣〉等謹按天下郡縣昉自兩漢立名者十之七八中間千餘年或𤓰分鼎峙或南北畫疆名號紛如不可紀極至於隋唐一統而後漸就整齊故欲考郡縣之顛末必以漢唐為斷自全唐之地分為遼宋幾與南北朝等遼東京路大率本唐所有而唐末衰亂中更渤海竊據改置郡邑多非其舊中有為漢唐舊地可考者必注明漢唐某地或曰漢置唐置而出自渤海大氏所建置則凖漢書之例但云某曰某府某州某縣不以創置之名予僭號者葢以有創即有承以遼承唐與宋遥對所以明其規模之大而非一切偏安者所得而比也
中京道府二州六屬州十六縣四十二
大定府〈漢遼西郡唐置饒樂都督府統和二十五年建為中京改今名〉領縣九州十州領十二縣 大定〈本白霫故地〉長安〈漢賔從縣地〉富庶〈漢新安平地〉勸農〈漢賔從縣地〉文定 升平〈以上四縣皆開泰二年置〉歸化〈漢桞城縣地〉神水〈漢徒河縣地〉金源〈唐青山縣地以上二縣亦開泰二年置〉恩州〈漢新安平地太宗置〉領縣一 恩化〈開泰中置〉
惠州〈唐歸義州地太祖改置〉領縣一 惠和〈聖宗置〉
髙州〈唐信州地聖宗改置〉領縣一 三韓〈辰韓扶餘弁韓新羅馬韓髙麗開泰中聖宗伐髙麗俘三國遺人置〉
武安州〈唐沃州地太祖初建新州統和八年改名〉領縣一 沃野利州〈統和二十六年析中京地置〉領縣一 阜俗〈統和四年置〉榆州〈漢臨榆縣地唐置黎州太宗改置〉領縣二 和衆〈本新黎縣地〉永和〈漢昌城縣地屬北平郡統和二十二年置〉
澤州〈漢土垠縣地屬北平郡開泰中置州〉領縣二 神山 灤河〈漢徐無縣地〉
北安州〈漢女祁縣地屬上谷郡唐置虞王府聖宗改置〉領縣一 利民〈漢且居縣地〉
潭州〈漢交黎縣地開泰中置〉領縣一 龍山〈開泰二年置〉
〈臣〉等謹按唐志貞觀二年以契丹部落置昌州領龍山一縣疑即此地
松江州〈開泰中置〉領縣一 松江〈漢文成縣地開泰二年置〉
成州領縣一 同昌
興中府〈即營州隋置唐因之又為桞城郡太祖初置霸州重熈中更名升府〉領縣四州二州領一縣 興中〈漢桞城縣地太祖初名霸城重熈中改〉營邱〈析霸城地置〉象雷〈開泰二年本麥務川置〉閭山〈漢且閭縣開泰二年置〉
安德州〈統和八年以霸州安徳縣升置〉領縣一 安德〈統和八年析潭州之龍山縣地置〉
黔州〈漢遼西郡地太祖置〉領縣一 盛吉〈太祖平渤海以盛吉縣俘徙置〉
宜州〈漢絫縣地興宗置〉領縣二 宏政 聞義〈皆世宗置〉
錦州〈漢無慮縣地太祖置〉領縣二州一州領一縣 永樂 永昌〈皆太祖置〉
嚴州〈漢海陽縣地聖宗置〉領縣一 興城
川州〈唐青山州地㑹同三年建白川州後改〉領縣三 宏理 咸康宜民〈皆統和中置〉
建州〈唐昌黎縣太祖置州〉領縣二 永霸 永康〈唐昌黎縣地〉來州〈聖宗置〉領縣一州三州領三縣 來賔〈唐來逺縣地〉隰州〈本慕容皝集寜縣地聖宗置〉領縣一 海陽〈漢縣〉
遷州〈漢陽樂縣地聖宗平大延琳以歸州民徙置〉領縣一 遷民潤州〈聖宗置〉領縣一 海濵〈漢陽樂縣地〉
南京道府一州一屬州八縣三十二
析津府〈唐幽州范陽郡太宗升為南京置幽都府或為燕山開泰元年改以分野析木之津得名〉領縣十一州六州領十四縣 析津〈漢薊縣晉改薊北開泰元年改今名〉宛平〈晉幽都縣開泰元年改〉昌平〈元魏縣〉良鄉〈漢縣〉潞〈漢縣〉安次〈漢縣〉永清〈唐縣〉武清〈唐縣〉香河〈析武清地置〉玉河〈五代劉仁恭偽縣析薊縣地置遼因之〉漷隂〈太平中析武清地置〉
〈臣〉等謹按馬考燕山府有薊幽都廣平三縣宋志無薊幽都而有廣平都市三河三縣薊與幽都經遼改名已見前注三河乃宣和五年自薊州來屬本在遼失幽州之後此處自不應有惟廣平都市二縣則了無歸宿查唐志廣平注云天寳初析薊置㝷省至德後復與馬考合不知其後又廢於何年而史失之耳都市或即幽都之誤故馬氏亦無之大抵即宛平縣地也
順州〈唐置又為順義歸化二郡遼改歸化軍以州𨽻府〉領縣一 懷柔〈唐縣唐舊有賔義縣沿革未詳〉
〈臣〉等謹按遼志順州漢范陽地隋開皇中厥稽部長率八部自扶餘城西北舉落内附置順州以處之唐改燕州後仍為順州是順州即今之順義故𨽻析津府而唐志云貞觀四年平突厥置六年僑治營州南之五桞城後復僑治幽州城中縣一曰賔義或謂此别自一順州故編入羈縻州數内若即是隋之順州何煩僑治此說非也蓋隋末河北率為突厥所據而新破之後未便置吏故從僑治豈有二地哉又賔義縣與州並置於貞觀六年而無懐柔遼志則云懐柔貞觀六年置後改順義天寳初改歸化乾元初復並無賔義之名前考又云順州唐天寳初置尋改為順義歸化二郡證之唐與遼志皆不合而縣則賔義懐柔並列且謂賔義屬順義懐柔屬歸化諸說不同如此統而觀之當是初置縣時曰賔義後改懐柔順義歸化則天寳後析順州為二郡之名既析為二郡故兼置二縣以分屬之而後又併省二郡為一省賔義入懐柔其大較也唐志與前考並有缺漏遼志則誤矣但其併省未詳年代姑備録各書以資參考
檀州〈隋置唐又為密雲郡遼廢郡以州𨽻府〉領縣二 密雲〈漢白檀縣〉行唐〈太宗徙定州俘置此〉
涿州〈唐置遼改𨽻府〉領縣四 范陽〈漢涿縣唐改〉固安〈漢方城縣隋改〉新城〈漢新昌縣後唐改〉歸義〈唐縣〉
易州〈隋置唐又為上谷郡遼廢郡以州𨽻府〉領縣三 易〈漢縣〉淶水〈漢道縣後周改〉容城〈漢縣〉
薊州〈唐置又為漁陽郡遼廢郡以州𨽻府〉領縣三 漁陽〈漢縣〉三河〈漢臨朐縣地唐析置〉玉田〈漢無終縣地唐置〉
景州〈重熈中本薊州遵化縣置〉領縣一 遵化〈重熈中本唐平州地析置〉
平州〈隋置唐又為北平郡遼廢郡州仍舊〉領縣三州二州領四縣 盧龍〈隋縣〉安喜〈漢令支縣太祖以定州安喜縣俘徙置〉望都〈漢海陽縣太祖以定州望都縣俘徙置〉
灤州〈亦漢海陽縣地太祖置〉領縣三 義豐〈世祖本黄洛城置〉馬城〈唐縣〉石城〈漢縣貞觀中改臨渝縣後復舊〉
營州領縣一 廣寧
〈臣〉等謹按前興中府即營州也當是重熈中改興中府時别立營州故所屬僅一縣其十分之九悉歸興中府蓋非復唐時營州之舊矣
西京道府一州六屬州六軍一縣三十一
大同府〈即雲州唐置又為大同軍重熈十三年升為西京改置府〉領縣七州二州領三縣 大同〈重熈十七年析雲中地置〉雲中〈唐縣〉天成〈亦析雲中地置〉長青〈漢白登地遼改置〉奉義〈漢陶林縣地亦析雲中置〉懐仁〈隋大利縣遼改置〉懐安〈漢夷輿縣唐置〉
宏州〈唐安邊縣地統和中改置〉領縣二 永寧 順聖〈應歴中析永興地置〉
德州〈唐㑹昌中以西徳店置後廢𨳩泰八年復置〉領縣一 宣德〈唐縣〉
奉聖州〈即新州太宗改置〉領縣四州三州領三縣 永興〈漢涿鹿縣〉礬山〈漢軍都縣〉龍門〈唐縣〉望雲〈景宗本望雲州地置〉
歸化州〈即武州太宗改以𨽻本州〉領縣一 文德〈元魏縣〉
可汗州〈即媯州㑹同元年改〉領縣一 懐來〈唐懐戎縣太祖改〉儒州〈唐末置太宗改𨽻本州〉領縣一 縉山〈漢廣寗縣地唐改置〉
蔚州〈後周置唐又為興唐郡遼廢郡改為忠順軍〉領縣五 靈仙〈五代晉縣〉定安〈漢東安陽縣地遼改置〉飛狐〈隋縣〉靈邱〈漢縣〉廣陵〈漢延陵縣地唐為鎮州後唐改置〉
應州〈唐初置金城縣後改升州後唐以寰州𨽻焉遼因之〉領縣三 金城〈漢隂館縣地唐改置〉渾源〈唐縣〉河隂〈亦漢隂館縣地初𨽻朔州清寜中來屬〉
朔州〈元魏置唐又為馬邑郡遼廢郡州仍舊〉領縣三州一州領一縣鄯陽〈漢定襄縣地隋改置〉寧逺〈唐縣〉馬邑〈漢縣〉
武州〈唐末置後改毅州重熈九年復置〉領縣一 神武〈魏置晉改新城重熈九年復〉
〈臣〉等謹按武州有二新州之武州本漢下洛縣元魏改文德縣唐升武州僖宗改毅州後唐復武州入遼改名歸化置雄武軍刺史𨽻奉聖州朔州之武州本趙惠王武川塞魏改神武縣唐末置武州後唐改毅州入遼復武州置宣威軍刺史𨽻朔州
東勝州〈隋置勝州唐於南河地置決勝州故此加東字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軍州廢石晉割代北来獻復置〉領縣二 榆林 河濵
金肅州〈重熈十二年代西夏置〉
河清軍〈同上〉
〈臣〉等謹按遼西南兩京即石晉所賂十六州而宋宣和中所號為山前後路者是也内無瀛莫寰三州者寰於後唐明宗時早歸入應州部而瀛莫則周世宗已復取之宋河間文安郡即此二州之地世謂十六州歴漢周宋不復者亦大概之辭未暇詳為别白耳
又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冀州地合之幽營二州之域詳列遼代五道郡縣凡得府十三州八十一屬州四十九軍二城三縣二百一十五
金
金之壤地包裹全遼繞出天山之外西臨積石循山南左折而東逾臨洮至大散闗取淮之中流為界而與宋為表裏天㑹八年太祖大破遼兵基王迹天眷八年即海古之地建號上京尋取十六州於遼取河北河東於宋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是為十九路其散府九節鎮三十六防禦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軍十有六縣六百三十二後復盡升軍為州或升城堡寨鎮為縣是以金之京府州凡百七十九縣加於舊五十一城寨堡闗百二十一鎮四百八十八當全遼盛時未之或逮也
上京路 咸平路 東京路 北京路 西京路中都路 河北東路 河北西路 河東北路 河東南路
上京路府一州三路五司一縣六鎮二
㑹寧府〈本海古地金太祖興於此初為㑹寜州太宗天眷元年升為府號上京〉領縣三㑹寧〈與府同時置〉曲江〈大定七年置鎮東縣十三年改〉宜春〈大定七年置〉
肇州〈本出河店地天㑹八年太祖勝遼於此固置州以肇基王迹為名〉領縣一 始興〈與府同時置〉
隆州〈遼黄龍府天眷中改為濟州大定二十九年改今名後升為隆安府〉領縣一鎮一
利涉〈天眷三年置〉鎮〈名同縣〉
信州〈仍遼舊〉領縣一鎮一 武昌〈仍遼舊〉鎮〈名同縣〉
蒲與路
海蘭路
率賔路〈又名速頻即遼率賔府〉
哈斯罕路
呼爾哈路
烏庫哩烈〈亦一路也置招討司故不名路以上五路一司皆金初置〉
咸平路府一州一縣十
咸平府〈遼咸州天徳中更名升府〉領縣八 平郭〈遼咸平縣大定七年改〉銅山〈遼同州大定二十九年改〉新興〈遼𨽻銀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慶雲〈遼𨽻祺州廢州來屬〉清安〈遼𨽻肅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榮安 歸仁〈遼𨽻通州〉玉山〈承安三年置〉
按遼通州有安逺歸仁豈榮安即安逺所改與歸仁同時來屬耶
韓州〈仍遼舊〉領縣二 臨津 栁河〈仍遼舊〉
東京路府一州六路一縣十九鎮五
遼陽府〈仍遼舊〉領縣四鎮一 遼陽 鶴野〈皆仍遼舊〉宜豐〈遼𨽻衍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石城 長宜鎮〈鶴野〉
〈臣〉等謹按金志石城於興定三年以縣之臨巖寺為巖州置東安縣則此與灤州之石城有别葢即遼開鹽穆賀四州之地入金廢州置縣又析置巖州與東安也
澄州〈遼海州天德三年改〉領縣二鎮一 臨溟〈仍遼舊〉析木〈遼𨽻銅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新昌鎮〈臨溟〉
瀋州〈仍遼舊又以定理府省入〉領縣五 樂郊〈仍遼舊〉章義〈遼𨽻廣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遼濵〈遼𨽻遼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樓〈遼興州大定二十九年改縣來屬〉雙城〈遼𨽻雙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貴德州〈仍遼舊〉領縣二 貴德〈仍遼舊〉奉集〈遼𨽻集州廢州來屬〉蓋州〈遼辰州明昌六年改〉領縣四鎮二 湯池〈遼𨽻鐵州廢州來屬〉秀巖〈明昌四年本大寧鎮置〉熊岳〈遼𨽻盧州廢州來屬〉建安〈仍遼舊〉神鄉鎮〈湯池〉大寧鎮〈建安〉
復州〈仍遼舊〉領縣二鎮一 永康〈遼永寧縣大定七年改〉化成〈遼蘇州皇統三年改縣來屬又省歸州歸勝縣為鎮入焉貞祐四年升為金州〉歸勝鎮〈化成〉
來逺州〈遼來逺城大定間升為州〉
博索府路〈國初置〉
北京路府四州十縣四十二鎮十寨五堡五十六大定府〈仍遼舊〉領縣十一鎮二 大定〈仍遼舊〉長興〈遼長安縣〉富庶〈仍遼舊〉松山〈遼𨽻松山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神山〈遼𨽻澤州泰和四年廢州及灤河縣來屬〉惠和〈遼𨽻惠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金源〈仍遼舊〉和衆〈遼𨽻榆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武平〈遼武安州皇統三年改縣來屬〉静封〈承安二年本胡設務置〉三韓〈遼𨽻髙州泰和三年廢川來屬〉恩化鎮〈大定〉文安鎮〈富庶臣〉等謹按金志松山縣本遼松山州勝安軍屬縣查遼史松山州係頭下州不置軍無屬縣惟中京道有松江州松江縣開泰中置勝安軍則此當為松江縣所改無疑也
利州〈仍遼舊〉領縣二鎮一寨一 阜俗〈仍遼舊〉龍山〈遼𨽻潭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漆河鎮 蘭 寨〈皆龍山〉
義州〈遼宜州天徳三年改〉領縣三鎮一 宏政〈仍遼舊〉開義〈遼𨽻海北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同昌〈遼𨽻成州泰和四年廢州來屬〉饒慶鎮〈開義〉
錦州〈仍遼舊〉領縣三 永樂 安昌〈皆仍遼舊〉神水〈遼𨽻大定府大定二十九年來屬〉
瑞州〈遼來州泰和六年改〉領縣三鎮一 瑞安〈遼來賔縣泰和六年改〉海陽〈遼𨽻隰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海濵〈遼𨽻潤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遷民鎮〈海陽〉
廣寧府〈遼顯州天輔中更名升府〉領縣三鎮二寨四 廣寧〈遼山東縣大定二十九年改〉望平〈大定二十九年本梁漁務置〉閭陽〈遼奉陵縣𨽻乾州天㑹八年廢州改名來屬〉望平鎮 閭陽鎮〈二鎮俱同縣名〉閭城寨 兔兒窩寨〈廣寜〉大斧山寨 北川寨〈閭陽〉
〈臣〉等謹按金志本府領縣三而注云天㑹八年改遼奉元縣為鍾秀縣查王圻續考有鍾秀縣至元始省則此一縣當増與廣寧諸縣並列
懿州〈仍遼舊〉領縣二 順安〈仍遼舊〉靈山〈遼𨽻乾州廢州來屬〉興中府〈仍遼舊〉領縣四鎮三 興中〈仍遼舊〉永德〈遼安徳縣𨽻安徳州大定七年廢州改名來屬〉興城〈遼𨽻嚴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宜民〈遼𨽻川州泰和四年廢州來屬又省咸康縣為鎮入焉〉黔城鎮〈興中〉阜安鎮〈永徳〉咸康鎮〈宜民〉
建州〈仍遼舊〉領縣一 永霸〈仍遼舊 遼舊有永康縣省併未詳〉
全州〈承安二年置〉領縣一 安豐〈本豐州舖置〉
臨潢府〈仍遼舊〉領縣五堡三十七〈堡名史不載〉臨潢 長泰〈皆仍遼舊〉盧州〈承安二年本黑河舖置〉寜塞〈泰和元年置〉長寧〈遼𨽻永州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慶州〈仍遼舊省祖懐二縣入焉〉領縣一 朔平〈未詳置年 遼舊有元德孝安富義三縣孝安於皇統三年廢元徳富義廢改未詳〉
興州〈遼北安州承安五年改〉領縣二 興化〈皇統三年降興化軍置〉宜興〈泰和三年本興化縣白檀鎮置遼舊有利民縣太和四年廢〉
泰州〈仍遼舊後移於長春州改舊泰州為金安縣𨽻焉㝷廢〉領縣一堡十九〈堡名史不載〉長春〈遼𨽻長春州承安二年來屬〉
西京路府二州十四縣三十六鎮九
大同府〈仍遼舊〉領縣七鎮三 大同 雲中〈仍遼舊〉宣寜〈遼宣徳縣𨽻徳州大定八年改名來屬〉懷安〈仍遼舊〉天城〈即遼天成縣〉白登〈遼長青縣大定七年改〉懷仁〈仍遼舊〉奉義鎮〈大同〉窟龍城鎮〈宣寜〉安七疃鎮〈懐仁〉
〈臣〉等謹按遼德州屬一縣宣德此云宣寧即宣德改而此路别無德州大抵德州竟廢併入縣其即在大定中改縣來屬之際乎
宏州〈遼舊州𨽻府金改支郡〉領縣二鎮二 襄隂〈遼永寜縣大定七年改〉順聖〈仍遼舊〉陽門鎮 大羅鎮〈順聖〉
淨州〈大定十八年置〉領縣一 天山〈大定十八年本𣙜塲置〉
桓州〈本上谷郡地置〉領縣一 清塞〈明昌四年置〉
〈臣〉等謹按遼有桓州𨽻東京道渌州入金並廢則此桓州與淨撫二州在大同之北皆金所剏設者非即遼之故州也
撫州〈遼舊州後廢明昌三年復置〉領縣四 柔逺〈大定十年本燕子城置〉集寧〈明昌三年本春市塲置〉豐利〈明昌四年本泥灤置〉威寧〈承安二年本新城鎮置臣〉等謹按金史志云遼秦國大長公主建則亦如頭下城徽州懿州之屬公主以所賜媵户置耳但此等州皆以恩澤私置毋容詳其沿革而獨於此州追繫公主某建殊失史氏之體故酌改為遼舊州可矣且遼志諸媵州中並無撫州或實自金章宗剏置而志誤云然未可知也
德興府〈遼奉聖州大定初更名升府〉領縣六鎮一 德興〈遼永興縣大安元年改〉媯川〈遼懐來縣𨽻可汗州明昌六年廢州改名來屬〉縉山〈遼𨽻儒州皇統元年廢州來屬崇慶元年升為鎮州〉望雲 𥖎山 龍門〈皆仍遼舊〉永安鎮〈縉山〉
昌州〈初置未詳天輔中降為建昌縣明昌七年復置〉領縣一 寳山
宣德州〈遼歸化州𨽻新州大定中更名𨽻路〉領縣二 宣德〈遼文德縣大定二十九年改〉宣平〈承安二年本大新鎮置〉
朔州〈仍遼舊〉領縣二 鄯陽 馬邑〈皆仍遼舊〉
武州〈遼𨽻朔州金改以州治神武縣省入〉領縣一 寧逺〈遼𨽻朔州〉
應州〈仍遼舊〉領縣三 金城〈仍遼舊〉山隂〈遼河隂縣大定七年改〉渾源〈仍遼舊貞祐三年升為州〉
蔚州〈仍遼舊〉領縣五 靈仙〈仍遼舊〉廣靈〈遼靈為陵〉靈邱 定安 飛狐〈皆仍遼舊〉
東勝州〈仍遼舊〉領縣一鎮一 東勝 寧化鎮
中都路府一州十三縣四十九鎮七
大興府〈遼析津府貞元元年更名〉領縣十鎮一 大興〈遼析津縣貞元元年改〉宛平 安次 漷隂 永清〈皆仍遼舊〉寳坻〈大定十二年本新昌鎮置〉香河 昌平 良鄉 武清〈皆仍遼舊〉廣陽鎮〈大興〉
通州〈遼潞縣天徳中更名升州〉領縣三 潞〈遼𨽻析津府〉三河〈遼𨽻薊州天徳三年來屬〉
薊州〈遼舊州𨽻府金升〉領縣五鎮二 漁陽〈仍遼舊〉遵化〈遼𨽻景州廢州來屬〉豐潤〈泰和間本玉田縣永濟務置〉玉田〈仍遼舊〉平峪〈大定二十七年本漁陽縣大王鎮置〉石門鎮〈遵化〉韓城鎮〈玉田〉
易州〈遼舊州𨽻府金升〉領縣二 易 淶水〈皆仍遼舊〉
涿州〈遼舊州𨽻府金升〉領縣五鎮一 范陽 固安 新城〈皆仍遼舊〉定興〈大定六年本范陽縣黄村置〉奉先〈大定二十九年析良鄉宛平范陽三縣地置萬寧縣明昌二年改名〉政滿鎮〈范陽〉
順州〈遼舊州𨽻府金升〉領縣二 温陽〈遼懐柔縣明昌六年改〉密雲〈遼𨽻檀州廢州來屬〉
平州〈仍遼舊〉領縣五鎮一 盧龍〈仍遼舊〉撫寧〈大定二十九年本新安鎮置〉海山〈遼望都縣大定七年改〉遷安〈遼安喜縣大定七年改〉昌黎〈遼廣寜縣𨽻營州皇統二年廢州來屬大定二十九年改今名〉建昌鎮〈遷安〉
灤州〈遼舊州𨽻平州金升〉領縣四鎮二 義豐 石城 馬城〈皆仍遼舊〉樂亭〈大定末置〉榛子鎮〈石城〉新橋鎮〈樂亭〉
〈臣〉等謹按上一府七州除平灤二州外金嘗以其地歸宋所謂山前路等州是也然不久仍入於金是金於此數州直僑寄於宋耳故此處沿革仍承遼注而不復參之以宋云
雄州〈仍宋舊〉領縣三 歸信 容城〈皆仍宋舊〉保定〈宋保定軍降縣來屬〉
霸州〈仍宋舊〉領縣四 益津〈大定二十九年本故永清縣地置〉文安大城〈皆仍遼舊〉信安〈宋信安軍大定七年降縣來屬元光元年升鎮安府〉
保州〈仍宋舊〉領縣二 清苑〈宋保塞縣大定十六年改〉滿城〈大定二十八年本清苑縣塔順村置〉
安州〈宋順安軍天㑹七年改徙治渥城〉領縣三 渥城〈泰和四年置〉葛城〈大定二十八年升髙陽之葛城鄉為縣〉髙陽〈仍宋舊〉
遂州〈宋廣信軍天㑹七年改置〉領縣一 遂城〈仍宋舊〉
安肅州〈宋安肅軍天徳三年升為州〉領縣一 安肅〈仍宋舊〉
河北東路府一州六縣十九鎮二十三
河間府〈即瀛州仍宋舊〉領縣二鎮三 河間〈仍宋舊〉肅寜〈升河間之肅寜城為縣〉䇿城鎮 永寧鎮 北林鎮〈河間〉
蠡州〈宋永寧軍天㑹七年升為寜州天徳三年改〉領縣一鎮一 博野〈仍宋舊〉新橋鎮
莫州〈仍宋舊〉領縣一鎮一 任邱〈仍宋舊〉長豐鎮
獻州〈宋河間府樂夀縣天㑹七年升為夀州天徳三年改今名〉領縣二鎮十 樂壽〈宋𨽻河間府〉交河〈大定七年析樂夀地置〉景城南鎮 大樹鎮劉解鎮 槐家鎮 参軍鎮 貫河鎮 北望鎮夾灘鎮 䇿河鎮 沙渦鎮〈交河〉
冀州〈仍宋舊〉領縣五鎮六 信都 南宫 衡水 武邑 棗强〈皆仍宋舊〉來逺鎮〈信都〉唐陽鎮 寧化鎮 七公鎮〈南宫〉觀津鎮〈武邑〉廣川鎮〈棗强〉
深州〈仍宋舊〉領縣五鎮一 静安 束鹿 武强 饒陽 安平〈皆仍宋舊〉下博鎮〈静安〉
清州〈宋初名乾寜軍後改清州今因之〉領縣三鎮一 㑹川〈宋乾寜縣貞元元年改〉興濟〈本𨽻滄州大定七年來屬〉靖海〈明昌四年本窩子口置〉范橋鎮〈㑹川〉
河北西路府三州七縣十鎮二十九
真定府〈仍宋舊〉領縣九鎮三 真定 藁城 平山欒城 獲鹿 行唐〈皆仍宋舊〉阜平〈明昌四年本北鎮置〉靈壽元氏〈皆仍宋舊 宋舊有井陘縣改置州〉嘉祐鎮 北鎮〈行唐〉慈谷鎮〈靈夀〉
威州〈天㑹中以宋井陘縣更名升州〉領縣一 井陘〈宋𨽻真定〉
沃州〈宋趙州後升慶源府天德三年更名仍為州〉領縣七鎮一 平棘臨城 髙邑 賛皇 寧晉 柏鄉 隆平〈皆仍宋舊〉奉城鎮〈寜晉〉
邢州〈唐邢州宋升信徳府天㑹七年復舊〉領縣八鎮四 邢䑓〈仍宋舊〉唐山〈宋堯山縣大定中改〉内邱 平鄉 任 沙河 南和鉅鹿〈皆仍宋舊〉道武鎮〈平鄉〉新店鎮〈任〉綦村鎮〈沙河〉城鎮〈鉅鹿〉
洺州〈仍宋舊〉領縣九鎮四 永年〈仍宋舊〉廣平〈大定七年析魏縣地置〉宗城〈宋𨽻大名府〉新安〈未詳置年〉成安〈宋𨽻大名府〉肥鄉 雞澤 曲周〈皆仍宋舊〉洺水〈析宗城地置 宋舊有臨洺平恩二縣俱改鎮〉西臨洺鎮〈永年〉新安鎮〈肥鄉〉平恩鎮 白家灘鎮〈曲周〉
彰德府〈宋相州明昌中更名升府〉領縣五鎮五 安陽〈仍宋舊〉林慮〈貞祐三年升為林州〉湯隂 臨漳〈皆仍宋舊〉輔巖〈興定三年本水治村置 宋舊有鄴縣改鎮又有永定縣熈寜中已省入安陽〉天祐鎮 永和鎮 豐樂鎮〈安陽〉鶴壁鎮〈湯隂〉鄴鎮〈臨漳〉
磁州〈仍宋舊〉領縣三鎮八 㵚陽 武安 邯鄲〈皆仍宋舊〉䑓城鎮 觀成鎮 昭德鎮 臨水鎮〈㵚陽〉固鎮〈武安〉邯山鎮〈邯鄲〉
中山府〈宋定州後改升府金因之〉領縣七鎮二 安喜 新樂無極〈皆仍宋舊〉永平〈宋北平縣𨽻北平軍貞祐二年升軍為完州仍與縣𨽻本府〉慶都〈宋望都縣〉曲陽 唐〈皆仍宋舊〉龍泉鎮〈曲陽〉軍成鎮〈唐臣〉等謹按前考及唐志定州有陘邑縣宋志不載其省改當在五代時而五代史職方甚畧馬氏但據唐志宋金二史亦無追擊之文如此類失考者今皆闕之
祁州〈仍宋舊〉領縣三 蒲隂 鼓城 深澤〈皆仍宋舊〉衛州〈仍宋舊〉領縣五鎮二 汲 新鄉〈皆仍宋舊〉蘇門〈宋共城縣明昌三年改貞祐三年升為輝州又析置山陽縣為屬〉獲嘉〈仍宋舊〉胙城〈初𨽻滑州貞祐中來屬本古兖州地以改𨽻本州故列此〉早生鎮〈蘇門〉大寧鎮〈獲嘉〉
河東北路府一州十二縣三十九鎮四十堡一
太原府〈即并州仍宋舊〉領縣十一鎮八 陽曲 太谷 平晉 清源〈皆仍宋舊〉徐溝〈大定二十九年升清源之徐溝為縣〉榆次 祁文水 交城〈皆仍宋舊〉盂〈仍宋舊興定中升為州尋復〉壽陽〈仍宋舊興〉
〈定二年割𨽻平定州〉陽曲鎮 百井鎮 赤塘闗鎮 天門闗鎮 陵井驛鎮〈陽曲〉晉寧鎮 晉祠鎮〈平晉〉團柏鎮〈祁〉
晉州〈興定四年置〉
〈臣〉等謹按宋晉州即平陽府此别自一晉州金興定中以并州夀陽縣西張寨地所置也
忻州〈仍宋舊〉領縣二鎮四 秀容 定襄〈皆仍宋舊〉忻口鎮
雲内鎮 徒合鎮 石嶺鎮〈秀容〉
平定州〈宋平定軍大定二年升為州〉領縣二鎮三 平定 樂平〈皆仍宋舊〉承天鎮 東百井鎮〈平定〉浄陽鎮〈樂平〉
汾州〈仍宋舊〉領縣五鎮二 西河〈仍宋舊〉孝義〈唐縣宋改中陽縣金復〉介休 平遥 靈石〈皆仍宋舊〉郭柵鎮〈西河〉洪山鎮〈介休〉
石州〈仍宋舊〉領縣六鎮四 離石 方山〈仍宋舊〉孟門〈宋定胡縣𨽻晉寜軍明昌六年改名來屬〉温泉〈宋𨽻隰州貞祐四年又割𨽻汾州〉臨泉〈宋𨽻晉寜軍〉寜鄉〈宋平夷縣明昌六年改〉石窟鎮〈離石〉呉保鎮 天澤鎮〈孟門〉克明鎮〈臨泉〉
代州〈仍宋舊〉領縣五鎮十三 雁門 崞 五䑓〈皆仍宋舊貞祐四年升為䑓州〉廣武〈析崞縣地置〉繁畤〈仍宋舊貞祐三年升為堅州〉雁門鎮 西徑鎮 胡谷鎮〈雁門〉樓板鎮〈崞〉興善鎮 石觜鎮〈五䑓〉茹越鎮 大石鎮 義興鎮 麻谷鎮瓶形鎮 梅廻鎮 寳興鎮
〈臣〉等謹按金志廣武縣注貞祐三年來屬不云本𨽻何州考一統志廣武本舊縣宋時省入崞縣此當是析崞縣復置也
隩州〈宋火山軍大定末改置〉領縣一鎮一 河曲〈貞元元年置〉鄴鎮寜化州〈宋寜化軍大定二十二年升為州〉領縣一鎮一 寜化〈仍宋舊〉窟谷鎮
嵐州〈仍宋舊〉領縣三鎮四 宜芳 合河 樓煩〈皆仍宋舊〉飛鳶鎮〈宜芳〉 合河津鎮 乳浪鎮 鹽院渡鎮〈合河〉
岢嵐州〈宋岢嵐軍大定二十二年升為州〉領縣一堡一 嵐谷〈仍宋舊〉寒光堡
保徳州〈宋保徳軍大定二十二年升為州〉領縣一 保德〈大定十一年置〉管州〈宋憲州天德三年改〉領縣一 静樂〈仍宋舊〉
河東南路府二州十縣六十九鎮三十闗六
平陽府〈即晉州仍宋舊〉領縣十鎮一 臨汾 襄陵 洪洞汾西 岳陽〈皆仍宋舊〉霍邑〈貞祐三年升為霍州〉趙城〈宋慶祚軍廢為〉
〈縣後𨽻霍州〉浮山〈宋神山縣大定七年改興定四年更名忠孝〉和川 冀氏〈皆仍宋舊〉故闗鎮〈襄陵〉
隰州〈仍宋舊〉領縣六闗四 隰川〈仍宋舊〉仵城〈興定四年升隰州之午城鎮置〉蒲〈興定五年升為州以大寧𨽻焉〉大寜 永和 石樓〈皆仍宋舊〉馬門闗〈大寜〉永和闗〈永和〉永寧 上平闗〈石樓〉
吉州〈宋慈州明昌元年改〉領縣二 吉鄉 鄉寧〈皆仍宋舊〉
河中府〈仍宋舊〉領縣七鎮四 河東〈仍宋舊〉滎河〈貞祐三年升為滎州〉虞鄉 萬泉 臨晉 河津〈即龍門〉猗氏〈皆仍宋舊〉永樂鎮 合河鎮〈河東〉北郎鎮〈滎河〉胡壁鎮〈萬泉〉
絳州〈仍宋舊興定二年并晉安府〉領縣八鎮五闗一 正中 曲沃 稷山 翼城 太平 垣曲 絳〈皆仍宋舊〉平水澤掌鎮〈正平〉柴村鎮 九王鎮〈曲沃〉臯落鎮〈垣曲〉繪交
鎮〈絳〉行䑓鎮〈垣曲〉
〈臣〉等謹按馬考及唐宋志無平水縣而漢晉隋河東郡皆無此縣名查金志此縣注云興定四年徙置汾河之西則本有是縣而非特置大抵出自五代或既廢金復史皆未之詳也
解州〈仍宋舊〉領縣六鎮四 解〈仍宋舊〉平陸〈宋𨽻陜州〉芮城〈宋𨽻陜州〉夏〈宋𨽻陜州〉安邑 聞喜〈皆仍宋舊〉張店鎮〈平陸〉曹張鎮〈夏〉東鎮 劉莊鎮〈聞喜〉
澤州〈仍宋舊〉領縣六鎮二 晉城 端氏 陵川 陽城 髙平 沁水〈皆仍宋舊〉周村鎮 巴公鎮〈晉城〉
潞州〈仍宋舊〉領縣八鎮四 上黨 壺闗 屯留 長子 潞城 襄垣 黎城 涉〈皆仍宋舊〉八義鎮〈上黨〉寺底鎮〈屯留〉横水鎮〈長子〉禠亭鎮〈襄垣〉
遼州〈仍宋舊〉領縣四鎮一闗一 遼山 榆社 和順〈皆仍宋舊〉儀城〈宋平城縣〉平城鎮〈遼山〉黄闗〈遼山〉
沁州〈宋威勝軍天㑹六年改置〉領縣四鎮一 銅鞮 武鄉 沁源 綿上〈皆仍宋舊〉南𨳩鎮〈武鄉〉
懷州〈仍宋舊〉領縣四鎮六 河内 修武〈皆仍宋舊〉山陽〈興定四年析蘇州地置割𨽻輝州〉武陟〈仍宋舊〉武德鎮 柏鄉鎮 萬善鎮 清化鎮〈河内〉承恩鎮〈修武〉宋郭鎮〈武陟〉
孟州領縣四鎮二 河陽 王屋 濟源 温〈皆仍宋舊〉穀羅鎮 沇河鎮〈河陽〉
〈臣〉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冀州地合之幽營二州之域詳列金代十路郡縣凡為府十七州八十二路六司一縣三百四十六鎮一百五十五寨五堡五十七闗六内應増鍾秀一縣以州升府者二以縣升府者一以縣升州者十合計實得府二十州九十縣三百三十六鎮寨堡闗同前數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二百二十九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074年 (提及)
- 1113年 (提及)
- 1026年 (提及)
- 1070年 (提及)
- 1087年 (提及)
- 987年 (提及)
- 981年 (提及)
- 1004年 (提及)
- 960年 (提及)
- 1034年 (提及)
- 1073年 (提及)
- 982年 (提及)
- 1109年 (提及)
- 1005年 (提及)
- 979年 (提及)
- 1059年 (提及)
- 1001年 (提及)
- 1101年 (提及)
- 1099年 (提及)
- 977年 (提及)
- 980年 (提及)
- 721年 (提及)
- 1011年 (提及)
- 1068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625年 (提及)
- 657年 (提及)
- 734年 (提及)
- 843年 (提及)
- 938年 (提及)
- 990年 (提及)
- 1039年 (提及)
- 1032年 (提及)
- 1083年 (提及)
- 985年 (提及)
- 1018年 (提及)
- 1019年 (提及)
- 999年 (提及)
- 1020年 (提及)
- 1041年 (提及)
- 1007年 (提及)
- 1008年 (提及)
- 986年 (提及)
- 1044年 (提及)
- 1048年 (提及)
- 1040年 (提及)
- 1043年 (提及)
- 1138年 (提及)
- 1189年 (提及)
- 1140年 (提及)
- 1143年 (提及)
- 1198年 (提及)
- 1219年 (提及)
- 1195年 (提及)
- 1193年 (提及)
- 1216年 (提及)
- 1204年 (提及)
- 1197年 (提及)
- 1203年 (提及)
- 1206年 (提及)
- 1201年 (提及)
- 1200年 (提及)
- 1192年 (提及)
- 1141年 (提及)
- 1212年 (提及)
- 1196年 (提及)
- 1215年 (提及)
- 1187年 (提及)
- 1191年 (提及)
- 1142年 (提及)
- 1188年 (提及)
- 1214年 (提及)
- 1220年 (提及)
- 1221年 (提及)
- 1190年 (提及)
- 1218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