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經畧 (四庫全書本)/卷5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上 江南經畧 卷五下 卷六上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五下
  明 鄭若曽 撰





















  江隂縣總論
  江隂在常州東北濱臨大江東界常熟西接丹徒延袤三百一十餘里通湖港口自界涇至桃花港凡二十有四寇若浮江而來犯毘陵犯無錫或自二邑出江江隂其必由之衝乎君山雄峙江口登其巔東北可以望靖江江靣三十里西北可以望泰興隔江一百六里船蝟泊實常州之外戸也縣故土城近改甃磚石去江不三里而近沿江包港等鎮號稱賊藪倭患作時以賊禦賊亦可以得其助江隂武衛之奮豈惟可庇常州而已哉提兵出江賊舟不得遡江而西金陵實有賴焉
  江隂縣境考
  江隂縣在府治東北九十里本古延陵境漢魏以來為毘陵縣之暨陽鄉晉太康元年始析無錫毘陵二縣地置暨陽縣梁太平二年改為江隂郡以其地濱大江南水南曰隂故曰江隂徙治君山之陽即今縣治永定二年徙治於夏浦夏浦在縣治西十八里寰宇記陳倪啓為郡徙江隂治夏浦為艦浦城作醖酒池即此開皇九年罷江隂郡為縣以利城梁豐二縣併入治仍君山之陽唐武徳三年改曰暨州析置暨陽利城二縣七年仍為江陽縣後晉天福二年改為江隂軍宋淳化元年仍改為縣建炎二年復改為軍本紀作紹興二年復置紹興二十七年又改為縣三十一年復為軍續編作三十二年元初升為江隂總管府至元二十七年改為州國初改為連洋州㝷復為江隂州洪武二年改為縣舊境東西一百三十五里南北七十二里國朝重加經畫東抵蘇州府常熟縣界顧山西抵本府武進縣界固山闕廣二百二十五里南抵本府無錫縣界馬鎮北抵本府靖江縣江岸袤七十四里
  江隂縣城池考
  江隂縣城自梁太平二年始築跨乾明演教二寺故址歴隋唐皆因其舊以其創始故曰古城後梁乾化三年改築祥符圖經載城週一十三里天祐十年築内有子城即古城舊址後晉改縣為軍曰軍城門四曰延慶欽明通津朝宗宋增城門四東曰新津南曰觀風西曰望京北曰澄江外城門五東曰春暉西曰天慶南曰朝宗西曰愛日東北曰建寅元定江南城郭盡燬至正十一年兵起始詔天下復繕城郭時州人黄傅攝州事率鄉民壘土城之國初龍鳯三年更加修築甃磚壘石增女墻闢四門名仍其舊嵗久而傾如履平地正徳元年知縣劉紘修朝宗天慶二門六年知縣王鉼裒民力畚土築之周九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門皆有樓東南北各置水闗次年流賊渡江冦城下居民賴以保障十二年推官王鈞置扉木架城上覆以瓦嘉靖十二年知縣李元陽増建城樓八座各當空闕瞭望相屬二十二年巡江御史馬公璋捐贖壘石培址甃磚為靣幾城三之一猶未能盡撤土而為磚也二十八年知縣毛鵬經始改建三十六年知縣金柱繼築迄工始為磚城比舊增高七尺而月城門樓窩舖之屬盡撤而新之又於西北城添設舖舍城之臨江者增置欄馬墻城制始備
  
  週圍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二尺基厚一丈五尺女墻高二尺五寸
  
  深七尺闊四丈二尺
  陸門
  四座曰春暉曰朝宗曰天慶曰澄江
  水闗
  三座東南北各一
  角樓
  四座曰愛日曰拱極曰棲霞曰枕江
  敵臺
  四座
  窩舖
  二十六座
  雉堞
  三千五百一十六垜
  江隂縣兵防考
  水兵
  江隂縣北枕長江通潮港口二十有四而黄田港夏港二處尤為切近縣治設有耆民兵船三十五隻在江哨守一枝百户一員統領住守黄田港一枝百户一員統領住守夏港二港水兵互為聲援仍哨至楊舍褚家沙與江隂把總兵船聲勢聨絡
  陸兵
  練兵指揮一員千户一員百户一員統領民壯勇兵家丁共七百二員名無事合營操練分畨哨至楊舍福山等處有警聽常鎮㕘將江隂把總調遣截殺
  把總兵船
  江隂把總自谷瀆港以至孟瀆河皆其信地部下兵船六十隻汛時分為三枝一枝千户一員領泊褚家沙哨至登舟沙以遏狼山之衝一枝百户一員領泊青草沙哨至登舟沙營前沙白茆港以遏福山之衝一枝本總率哨官一員領泊唐沙以控南北兩路分畨哨至狼福外洋該總往來督察與各把總兵船互相察應汛畢無警仍回江陰防守巡緝鹽盜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卷五下>
  江隂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通常熟
  其道有五由蔡興閘山塘河口青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鎮四河口髙橋歴無錫縣之北門而新塘橋華亭太平九里大成橋野菱蕩廟橋華蕩至常熟縣之南門或於大成橋収港歴楊尖後過湖從六園東行至山塘涇或由南倉歴竹塘華墅横塘蘇茅長壽至山塘涇皆東北路也由定山石橋長涇陳墅沈店大河張母橋至山塘涇或由楊舍城歴顧山市橋以抵虞山北麓者皆東路也楊舍顧山旱路也其餘皆水路也旱路與髙橋水路為正道其餘皆間道也
  西距武進
  其道有三由蔡興閘歴越城橋青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鎮四河口髙橋出官塘而西以抵於白家橋者其南路也由蔡興閘山塘河三山門堰陳瀆橋鎗頭以抵郡治之北門者其西南路也由陳墅之七里橋婁家橋富卑沙門村西洋橋北朱石幢白沙圩出横林亦可以至郡治者東南路也南路正道也西南東南二路皆間道也
  北枕大江
  出江之口有三由縣北黄田閘或由縣北申港皆可以出江者其北路也由南閘迤西外港而出者其南路也三者皆正道非間道也
  東南與無錫為界
  其道有六詳見無錫縣水陸路考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十有七其間港汊浩繁歧路錯雜不可勝紀不能一一而設備也惟當摘其中之尤要者團兵勇建寨柵以守以禦其餘則惟以遊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計邑之險要有四曰黄田港曰三沙曰楊舍曰青暘鎮詳著各圖說於後








  黄田港險要說
  江隂港口雖多然切近縣治者無如黄田港冦一登泊縣治騷動矣必設重兵於此防哨與夏港兵互為聲援仍於港口設立水寨屯劄陸兵與縣城相為掎角首尾相應豈惟江陰無慮毘陵亦無北顧之憂矣











  三沙險要說
  江隂北濵大江港口錯雜難於防禦非兵船逺哨分守上游則無港不可登泊也而所當哨守者有三曰唐沙曰青草沙曰蒲沙唐沙青草沙則南連福山蒲沙則北通狼山是乃天設之險為江陰之外䕶也今設遊兵二枝於此往來㑹哨計亦善矣然三沙土豪素稱竊盜之渠魁除之則激之使亂縱之則盜日蔓滋為今之計宜明示甄别使之改過操練鄉兵與官兵互相紏察而以一巡司領之其弗率訓典者亟𠞰絶之數年之後兵船可革盜可化為良民也






















  楊舍險要說
  楊舍在蘇常二郡之交去常熟江隂各三十五里為常鎮二郡沿江險要之最近築堡於此而以叅將領之分兵褚家沙以為首尾之勢備禦之計善矣然此地素號賊藪横行江湖窩藏富家未易猝滅誠得良吏一員委以心膂不激不隨乘我兵力恩威兼濟或緝或誘使皆化為良民此今日第一急務也
  楊舍堡城池考
  楊舍堡古暨陽縣也東連大海北枕長江界於常熟江陰無錫三縣之間最為險要嘉靖三十三年倭警巡按御史尚公維持築堡防禦損壞例請官銀修葺叅將府守禦千户所及察院兵備道署在焉
  
  週圍二里長五百零一丈
  月城
  四座
  城樓
  四座
  角樓
  四座
  陸門
  四座
  水闗
  一座
  窩舖
  二十座
  雉堞
  一千三十六垜
  楊舍堡兵防考
  楊舍與狼福二山相為犄角乃常鎮之藩屏留都之門户也常鎮叅將一員駐劄其處沿江一帶皆其信地水營兵船一百隻分為四枝内二枝百户二員領泊褚家沙更分哨至三爿沙登舟沙營前沙劉家河許浦嘴下以䇿應崇明上以回顧楊舍一枝千户一員領泊三丈浦遏福山之衝且為掎角之勢一枝中哨百户一員領泊谷瀆港口以備緩急調遣其褚家沙三丈浦谷瀆港船隻仍每半月一次輪畨更換哨守遇警與蘇松叅總兵船互相應援江隂圌山二把總兵船悉聽調度陸營原設哨官五員統領陸兵一千名無事則合營操練分畨哨至福山江隂等處有警隨賊向往截殺春秋汛時分為二枝一枝左哨百户一員右哨千户一員統領於谷瀆港口外教塲屯劄一枝前哨百户一員後哨百户一員統領於楊舍北門裏教塲屯劄以為犄角之勢每半月一次更畨在沿江一帶䕶塘巡哨如賊登谷瀆港岸則外教塲一枝為正兵裏教塲一枝為援兵賊從常熟江陰而來則裏教塲一枝為正兵外教塲一枝為援兵㑹合截殺本堡有中哨百户一員統兵二百名與范港石頭港二巡司弓兵一百七十名并在城居民協守
















  青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鎮險要說
  青暘鎮在縣治南四十里南通四河口四河口者自運河分枝東通常熟西通武進南北即運河經流直抵無錫焉江隂瀕江不三里而近防江兵戍視他邑為劇而腹内險要惟一青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何哉以其南扼髙橋為南地之屏障故也若非嚴設守備則冦賊得以南北縱横矣此鎮地饒民富易以團結惟在上者鼔舞何如耳
  江陰縣巡司弓兵數附
  利港巡司
  在縣治西一十五里夏港口宣徳二年建原在利港東天順五年利港廢塞徙今地設弓兵七十名往來巡邏
  石頭港巡司
  在縣治東三十里石頭港口成化二十三年建設弓兵七十名往來巡邏
  范港巡司
  在縣治東六十里范港口洪武三年建設弓兵一百名往來巡邏
  江隂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年丙辰
  二月賊分掠縣境
  三月賊攻縣城知縣錢錞禦戰死之
  賊至江隂錞出禦於石幢身被一矢又禦之華墅斬賊首九級賊懼乃合常熟賊一千五百餘人攻圍縣之東門屠戮甚慘填濠直逼城下錞欲出兵禦之兵備王副使持謀堅壁固守錞怒取印印衣獨率民兵出城死鬭殺賊頗衆馬入於淖賊伏起刺之中十餘鎗而死賊亦懼而遁
  七月賊圍縣治主簿曹廷慧禦却之
  倭冦至縣令避居學宫城守者多竄廷慧登城射賊眼命左左中命右右中賊驚遁去翌日賊障牛皮鑿地廷慧析薪火之賊稍退被圍四十日生員薛亶詣撫按告急偕善泅者二人晝夜潛行七日始達㑹樊㕘將帥兵千餘來援廷慧為内應聲援既接賊遂駭散
  八月賊掠縣境官兵擊敗之
  按縣令錢錞之死無備故也其志可哀矣以臨江重邑而至無備當事者各與有責矣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卷五下>
  靖江縣總論
  靖江乃長江下流雖為常郡屬邑而孤懸江心四面受敵獨膺其難海冦若遡江而來東至海口六十里此先受兵週圍港口凡五十有八如朱家港唐鐡港之類北望泰興南望江隂壤地雖小而所闗繋至大盖金陵以𤓰儀京口為東海闗隘往年賊犯𤓰儀圖絶綱運道經靖江僅能自守使有重兵於此控扼邀擊賊豈能飛渡哉近設叅將駐兵營前沙遏冦於東洋洪濤中曠野無援迂濶難恃如愚見莫若令遊兵船於營前沙不時巡哨而叅將改泊靖江軍民相倚氣勢孔増設有緩急泰興江陰二縣水兵南北策應賊氣益懾而不敢西矣
  靖江縣境考
  靖江縣在常州府東北一百一十里本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江中一洲舊名為馬䭾沙其地中分為二曰馬䭾東沙馬䭾西沙漢以前無考嘉靖三年縣令易幹得斷碣於西沙焦山港其文曰此沙乃吳大帝牧馬大沙隔江一洲為牧馬小沙俗盖呼大為䭾訛牧為馬云隋唐時屬泰州海陵吳陵縣境宋時𨽻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泰興縣者三分之二元因之國朝洪武初全𨽻江隂盖以土産類江南田賦獨重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諸縣故也成化三年巡撫都御史髙公明以江盜弗靖請於朝添設縣丞一員署其地撫治之七年巡撫都御史滕公昭奏立為靖江縣以江海多警故名𨽻常州府沙本以海潮逆江依孤山之麓渟聚成壤廣陵誌云赤烏年間有白馬負土入江遂有此洲大沙之外有十洲自東繞南至西聫絡起伏或大或小麫條沙東開沙尹家沙宫沙段頭沙南沙西小沙孫家沙新沙團沙舊尚有江相隔今沙漲起相連廣袤次於大沙民居加宻云
  東抵巫子門海洋西抵本府武進縣横擔廣九十五里南抵本府江隂縣界江岸北抵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府如臯縣石莊袤八十八里
  靖江縣城池考
  靖江舊為土城周三里外塹河旋遶乃偽吳張士誠部將徐太二所築外有池内廣五頃國朝成化十三年知縣張汝華因其址修築之併建縣治於城中正徳元年海冦竊發知縣周竒健加築土墻於城上四門易以磚甓各覆以樓東曰觀海西曰障江南曰濟川北曰廻瀾障江門之南則建水闗引水入城以通灌溉嘉靖三十二年因島冦之警江南北州縣皆修築城堡知縣汪石改甃磚石增設敵臺門樓女墻改築水闗於東門之南三十四年知縣應昻復浚塹濠加築甕城即舊城而增髙焉四十三年知縣王叔杲以城中民稠地窄欲擴城西展併西市仍改水闗從西以便水性以調去不果
  
  週圍長六百四十丈髙一丈九尺厚九尺
  
  廣四丈五尺深一丈二尺
  陸門
  四座上各有樓
  水闗
  一座
  月城
  四座
  敵臺
  十座
  水栅
  一座
  窩舖
  二十座
  雉堞
  一千三百七十四垜
  靖江縣兵防考
  水兵
  靖江縣僻處江心四面受敵週圍港口五十有八而孤山套口蟛蜞港爛港口三處尤其要害近設總練指揮一員水哨官二員統官民船三十四隻水兵民壯弓兵共八百七十二名分為三枝一枝該縣佐貳官一員督同哨官一員統領住守孤山套口一枝哨官一員統領住守蟛蜞港一枝該縣佐貳官一員統領住守爛港口仍各分畨出哨至唐沙蒲沙等處與江隂縣并該把總兵船互相䇿應
  陸兵
  陸哨官一員統民壯六百名内將二百名駕船出江巡邏其四百名分布四門與城内居民編甲防守
  靖江縣水陸路考
  靖江縣北通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南通江隂東通大海西通京口孤懸江心如一沙然且港口甚多無港不可收泊無地不可登犯非有險要可據故不作水陸路圖考










  新漲沙險要說
  靖江之去江隂也凡四十里而新漲沙在半塗焉南北六七里東西二十里乃盜賊之淵藪也賊隠遁於此而以腹心至縣瞰人貧富不時入劫江中之賊亦多出此必須申明保甲之法嚴加緝捕或特設巡司守之庶得南北通利云
  靖江兵務議附録
  靖江知縣王叔杲申呈云本縣孤懸江心四面受敵必須泰興江隂二縣各發兵船數隻㑹同靖江南港兵船主客戮力協守中流其周家橋把總兵船一支哨至石莊巡司地方江隂把總兵船一枝哨至巫子門迤西江面南北三枝兵船分設已定務期守望相助無事之時三枝分䑸旌旗相望金鼔相聞在江同習水戰如遇有警賊勢或犯中沙原屯靖江兵船分為二層迎敵周家橋江隂二把總兵船分為左右二翼來攻倘賊或犯江隂或犯泰興彼此協力救援所犯之處即以兵分二層迎敵一如前例靖江縣仍相度地理於本沙東南東北要害港汊二處再為開濬深濶屯泊兵船以避風濤而屯操民壯以一半在城防守一半在外江岸巡緝備冦登擊如此則戰守有合一之算賊寇無飛渡之理靖江之門户既固而留都之根本自安矣
  按此議不但自私其邑而因可以強友邦之兵協力不渝兵氣百倍然則兹議也又豈獨可行之靖江耶
  靖江縣巡司弓兵數附
  新港巡司
  洪武二年設原在馬䭾沙永樂四年移置新港北舊屬江隂縣成化七年建縣改屬本縣十年知縣鄭錡遷於新港之倉基額設弓兵八十名往來巡邏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卷五下>
  宜興縣總論
  毘陵屬邑惟宜興最僻故言兵務者謂賊冦所不至棄而弗講是狃目前之見而未稔江南形勝之故也何也天下有事蘇松嘉湖杭為必爭之地誰不駐兵嚴守欲自長江取京口蠶食而進難矣哉若自采石趨三壩出太湖乘捷擣虚全吳諸郡靡不騷動勢如破竹陽羡非必由之路乎練重兵扼險要諸郡之門户實在於此
  宜興縣境考
  宜興在常州府治南九十里秦漢時為陽羡縣晉懐帝永嘉四年分六縣六郡統之遂移陽羡縣於君山下而以縣治為義興郡晉地里志載恵帝以周玘創義討石氷立義興郡表玘功但玘傳謂討石氷陳敏錢璯三定江南元帝以玘頻興義兵特為置義興郡以彰其功考帝紀斬石氷事固在惠帝永興元年錢璯反乃懷帝永嘉四年在惠帝後已見志誤兼元帝雖自永嘉元年以瑯琊王鎮建業又歴愍帝朝方稱制改元立郡乃帝承制行事時事未可直書為帝附録以備叅考六朝不改隋始以郡為縣治亦仍為縣治而君山之陽羡遂廢唐志載武徳七年以義興縣置南興州并析置臨津陽羡二縣續通典謂武徳二年改義興縣為鵞州又置陽羡臨津兩縣七年改臨津為南興州未知孰是㝷省陽羡臨津二縣仍為義興縣宋開寳九年始改義興為宜興實録載是年太宗即位十月壬戌詔天下州縣名與朕名下一字同者宜改元初改縣為南興軍旋改為宜興府元貞元年改為州國朝洪武二年復為縣
  舊境東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一十四里國朝重加經畫東抵蘇州府吳縣界太湖中沂洲西抵應天府溧陽縣界葑埭廣一百六十里南抵湖州府長興縣界垂脚嶺北抵本府武進縣界黄土橋袤一百四十里
  宜興縣城池考
  宜興縣城舊在荆溪北前臨溪後阻河左右俱塹以濠自三國吳赤烏元年創建周圍一里九十步髙一丈二尺厚稱之濠濶三丈五尺隋大業初路道徳重修元定江南城郭盡毁至正十一年兵起始詔重築國初守將楊國興改建永樂十四年展拓之南距周瀆北際慶源東望李公堤西界義阡周九里有竒建東西南北四門又設小東門各建戍樓於上成化十四年重修𢎞治四年知縣陳䇿又修正徳七年知縣劉一中增修併築水闗及閘閘有護隄十四年知縣劉秉仁復加繕治嘉靖三十四年知縣董鯤以倭警增建敵臺五座四十三年知縣黄茂增建東西闗樓吳可行有記雉堞樓櫓屹然改觀
  
  週圍九里三十步髙二丈五尺
  
  濶三丈有竒深一丈五尺
  陸門
  五座上各有樓
  水闗
  二座南北各一
  敵臺
  五座
  窩舖
  二十四座
  雉堞
  二千二百三十六垜
  宜興縣兵防論
  宜興坐跨兩氿太湖在其東南與吳興接壤瀕湖之盜輕舟往來嵗以為常而吾吳之按部者權不行於越拘攝最難所宜専設官兵防守要害而崇山深莽易於伏戎又不獨湖防而已也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卷五下>








  湖汊險要說
  湖汊巡司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又東五里為香蘭山太湖交濵吉安長興之境也浙直之交山水所會盜縁為奸况太湖茫茫冦若從此登犯縣境騷動矣宋時置香蘭巡司香蘭寨以控扼之今但設一巡司而遠在内地已失險要多矣况弓兵幾何而可禦之乎故必修復香蘭舊寨團練水陸兵勇而以本司統之所謂遏賊於上游賊自不得而入境矣








  下邾險要說
  下邾巡司在縣治東北東通太湖鹽盜之所鍾也冦若自洞庭劫掠阻於蘇州之胥口無錫之獨山必自此流突縣境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帆而來瞬息可至不可不增兵戍守嚴為之備也或曰宜興自古兵燹莫及且居腹内賊必不至空費兵食何益哉曰是不然昔日之寇皆在沿海今瀕海諸州縣備禦已嚴賊至無所掠必走腹内地方攻劫如福建之建寧縣非耶兵法有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毋謂賊不知勝算也
  宜興縣巡司弓兵數附
  張渚巡司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永豐鄉設弓兵三十名往來巡邏
  湖汊巡司
  在縣治東南四十五里君山鄉設弓兵三十名往來巡邏
  下邾巡司
  在縣治東北三十五里洞山鄉設弓兵三十名往來巡邏
  鍾溪巡司
  在縣治北五十里萬金鄉設弓兵三十名往來巡邏
  常州府土賊要害
  武進縣
  聚劫
  採菱港
  在白家橋南
  連江橋
  在新閘之北犇牛之南通江故也
  戴琪橋
  在府城東南為武進宜興無錫三合界之處
  無錫縣
  出賊就於本處聚刧
  新塘橋
  在縣城東三十里水大而地曠
  堠山下
  與新塘橋相近
  石塘灣
  在縣城西北
  五牧
  在縣城西北官塘
  曹王涇
  在縣城南官塘
  三壩
  在縣城西北二十七里此處江隂常熟俱通水大而地曠
  楊湖
  在縣城西南宜興道中
  聚刧
  雙河口
  在縣城西北五里此處極空野南通太湖
  洛社
  在縣城西北三十里官塘
  百瀆口
  在縣城南
  新安
  在縣城南二十四里官塘
  五丫浜
  在縣城東北二十七里四通八逹江隂常熟交界之處
  華渡
  在縣城西南為武進宜興無錫三合界之處
  楊溪
  在縣城西南宜興道中
  鹽盜出沒
  髙陸堰
  在縣城西北二十二里江隂縣交界之處
  江陰縣
  出賊
  竹塘
  在縣城東常熟道中
  華墅
  在縣城東常熟道中
  已上二處無客商往來俱在江中野處行劫
  聚劫
  四河口
  在縣城東南四十五里無錫縣交界之處
  青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在縣城南四十里
  宜興縣
  出賊就於本處聚劫
  新瀆橋
  浪打川
  在縣城北五十里官塘
  聚劫
  季亭
  在縣城北十二里官塘
  東氿
  在縣東城外通太湖東南由黄瀆港出東北由竹山港出
  西氿
  在縣西城外通溧陽縣
  中溪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百瀆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善權近處
  在溧陽縣交界之處
  靖江縣
  出賊
  蟛蜞港
  新漲沙
  聚劫
  大江













  江南經畧卷五下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