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建設/第五計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第四計劃 建國方略之二 物質建設
第五計劃
作者:孫中山
第六計劃

  前四種計劃既專論關鍵及根本工業之發達方法,今則進述工業本部之須外力扶助發達者。所謂工業本部者,乃以個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適所由得。當關鍵及根本工業既發達,其他多種工業皆自然於全國在甚短時期內同時發生,歐美工業革命之後,既已如是。關鍵及根本工業發達,人民有許多工事可為,而工資及生活程度皆增高;工資既增多,生活必要品及安適品之價格亦增加。故發達本部工業之目的,乃當中國國際發展進行之時,使多數人民既得較高工資,又得許多生活必要品、安適品而減少其生活費也。世人嘗以中國為生活最廉之國,其錯誤因為尋常見解以金錢之價值衡量百物;若以工作之價值衡量生活費用,則中國為工人生活最貴之國。中國一尋常勞工,每日須工作十四至十六小時,僅能維持其生活。商店之司書,村鄉之學究,每年所得恆在百元以下。農人既以所生產價還地租及交換少數必要品之後,所餘已無幾何。工力多而廉,惟食物及生活貨品,雖在尋常豐年亦僅足敷四萬萬人之用,若值荒年則多數將陷於窮乏死亡。中國平民所以有此悲慘境遇者,由於國內一切事業皆不發達,生產方法不良,工力失去甚多。凡此一切之根本救治,為用外國資本及專門家發達工業以圖全國民之福利。歐美二洲之工業發達早於中國百年,今欲於甚短時期內追及之,須用其資本、用其機器。若外國資本不可得,至少亦須用其專門家、發明家,以為吾國製造機器。無論如何,必須用機器以輔助中國巨大之人工,以發達中國無限之富源也。

  據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質原件共有五種,即食、衣、住、行及印刷是也。吾故定此種計劃如下:

  (一)糧食工業。

  (二)衣服工業。

  (三)居室工業。

  (四)行動工業。

  (五)印刷工業。

第一部糧食工業[编辑]

  糧食工業又分類如下:

  甲食物之生產。

  乙食物之貯藏及運輸。

  丙食物之製造及保存。

  丁食物之分配及輸出。

甲食物之生產[编辑]

  人類食物得自三種來源,即陸地、海水、空氣三者。其中最重要、最多量者為空氣食物,譬如養氣為此中有力元素,惟自然界本具此甚多,陳飛行家及潛艇乘員閒時須特備外,不須人工以為生產,故此種食物人人可自由得之,於此不須詳論。吾前此論捕魚海港之建設及捕魚船舶之構造,已涉及海水食物,故於此亦不更述。惟陸地食物生產之事須國際扶助者,此下論之。

  中國為農業國,其人數過半皆為食物生產之工作。中國農人頗長於深耕農業,能使土地生產至最多量。雖然,人口甚密之區,依諸種原因,仍有可耕之地流為荒廢,或則缺水,或則水多,或則因地主投機求得高租善價,故不肯放出也。

  中國十八省之土地,現乃無以養四萬萬人。如將廢地耕種,且將已耕之地依近世機器及科學方法改良,則此同面積之土地,可使其出產更多,故盡有發達之餘地。惟須有自由農業法以保護、獎勵農民,使其獲得己力之結果。

  就國際發展食物生產計劃言之,須為同時有利益之下列二事:

  (一)測量農地。

  (二)設立農器製造廠。

  (一)測量農地中國土地向未經科學測量製圖,土地管理、徵稅皆混亂不清,貧家之鄉人及農夫皆受其害。故無論如何,農地測量為政府應盡之第一種義務。然因公款及專門家缺乏之故,此事亦須有外力扶助。故吾以為是當以國際機關行之,由此機關募集公債以供給其費用,僱用專門家及諸種設備以實行其工事。測量費用幾何,所需時間幾何,機關之大小如何,以飛行機測量亦適用於工事否,是須專門家決定之。

  地質探驗,當與地圖測量並行,以省費用。測量工事既畢,各省荒廢未耕之地,或宜種植,或宜放牧,或宜造林,或宜開礦,由是可估得其價值,以備使用者租佃,為最合宜之生產。耕地既增加之租稅,及荒地新增之租稅,將足以償還外債之本息。除十八省外,滿洲、蒙古、新疆有農地收地極廣,西藏、青海有收地極廣,可依移民計劃如吾第一計劃所述者,以廣耕法開發之。

  (二)設立農器製造廠欲開放廢地,改良農地,以閒力歸於農事,則農器之需要必甚多。中國工價甚廉,煤鐵亦富,故須自製造一切農器,不必由外國輸入。此需資本甚多。此工場直沒於煤鐵礦所在之鄰地,即工力及物料易得之所。

乙食物之貯藏及運輸[编辑]

  此所言當貯藏及運輸之重要食物,即谷類。現在中國貯藏谷類之方法不良,若所藏之量過多,每不免為蟲類所蛀損、氣候所傷害;故其量甚少,且須非常注意,乃能於一定時期內保存之。又谷類之運輸,大半皆以人力,故費用甚巨。及谷類已達水道,則船舶往來,運輸漫無定制。若將谷類貯藏及運輸方法改良,必省費不少。吾意當由國際開發機關於全國內設谷類運轉器,且沿河設特別運船。此事所需資本幾何,且谷類運轉器當設於何處,應由專門家調查之。

丙食物之製造及保存[编辑]

  前此中國之食物製造,幾全賴手工,而以少數簡單器具助之;至於食物保存,則以食鹽或日光製造之,至機器及罐頭方法,為前此所不知。吾意揚子江及南部中國諸大城鎮以米為主食者,當設許多磨米房;揚子江以北以小麥、燕麥及米以外之他谷類為主食者,其諸大城鎮當設許多磨麥機房。此種機房,當由中央一處管理,以得最省費之結果。是所需資本幾何,當俟詳細調查。

  食物果類、肉類、魚類之保存,或用錫鐵罐,或用冰冷法。若錫鐵罐工業發達,則錫鐵片之需要必大增,故錫鐵片工場之建設為必要,且有利益。此種工場當設於鐵礦之近處。中國南部有許多地方皆發見有錫、鐵、煤三種,如欲建築工場,材料最為完備。錫鐵片工場及罐工場當合同經營,以得最良之節省結果。

丁食物之分配及輸出[编辑]

  在尋常豐年,中國向不缺乏食物,故中國有常言云:「一年耕,則足三年之食。」國內較富部分之人民,大概有三、四年食物之積儲以對付荒年。若中國既發達,有生計組織,則當預儲一年之食物以為地方人民之用,其餘運至工業中樞。食物之分配及運出,亦由中央機關管理,與其貯藏及運輸無異。每一縣余出之谷類,送至近城貯藏;每一城鎮須有一年食物之貯積。經理部當按人數依實價售主要食物於其民,更有所餘,乃以售之於外國需此宗食物且可得最高價者。以隸中央經理部之輸出部司之。於是乃不如前此禁止輸出法之下,食物多所廢壞。輸出所得巨資,以之償還外債本息,固有餘也。

  於敘論食物工業之部,不能不特論茶葉及黃豆二種工業,以畢所說。茶為文明國所既知已用之一種飲料,科學家及食物管理部今復初認黃豆為一種重要食料。就茶言之,是為最合衛生、最優美之人類飲料,中國實產出之,其種植及製造,為中國最重要工業之一。前此中國曾為以茶葉供給全世界之唯一國家,今則中國茶葉商業已為印度、日本所奪。惟中國茶葉之品質,仍非其他各國所能及。印度茶含有丹寧酸太多,日本茶無中國茶所具之香味。最良之茶,惟可自產茶之母國即中國得之。中國之所以失去茶葉商業者,因其生產費過高。生產費過高之故,在釐金及出口稅,又在種植及製造方法太舊。若除釐金及出口稅,採用新法,則中國之茶葉商業仍易復舊。在國際發展計劃中,吾意當於產茶區域,設立制茶新式工場,以機器代手工,而生產費可大減,品質亦可改良。世界對於茶葉之需要日增,美國又方禁酒,倘能以更廉、更良之茶葉供給之,是誠有利益之一種計劃也。

  以黃豆代肉類,是中國人之發明。中國人、日本人用為主要食料,既歷數千年。現今食肉諸國,大患肉類缺乏,是必須有解決方法。故吾意國際發展計劃中,當以黃豆所制之肉乳油酪輸入歐美,於諸國大城市設立黃豆製品工場,以較廉之蛋白質食料供給西方人民。又於中國設立新式工場,以代手工生產之古法,而其結果可使價值較廉,出品亦較佳矣。

第二部衣服工業[编辑]

  衣服之主要原料為絲、麻、棉、羊毛、獸皮五種,今分論如下:

  甲絲工業。

  乙麻工業。

  丙棉工業。

  丁毛工業。

  戊皮工業。

  己製衣機器工業。

甲蠶絲工業[编辑]

  蠶絲為中國所發明,西曆紀元前數千年已用為製衣原料,為中國重要工業之一,直至近日,中國為以蠶絲供給全世界之唯一國家。惟現今日本、意大利、法蘭西諸國,已起而與中國爭此商業,因此諸國已應用科學方法於養蠶制絲之事,而中國固守數千年以來之同樣舊法也。世界對於蠶絲之需要既逐日增加,則養蠶,制絲之改良,將為甚有利益之事。吾意國際發展計劃,應於每一養蠶之縣設立科學局所,指導農民,以無病蠶子供給之。此等局所,當受中央機關監督,同時司買收蠶繭之事,使農民可得善價。次乃於適宜地方設繅絲所,採用新式機器,以備國內國外之消費。最後乃設制綢工場,以應國內國外之需求。繅絲及制絲工場皆同受一國家機關之監督,借用外資,受專門家之指揮,而其結果可使該物價廉省,品物亦較良較賤矣。

乙麻工業[编辑]

  是亦為中國之古工業。惟中國所產等麻,與歐美所產之亞麻異,若以新法及機器制之,其細滑與蠶絲無異。然中國至今尚無以新法及機器制麻者,有名之中國麻布皆依舊法及手工織造。中國南部之麻原料甚富,人工亦廉,故於此區域宜設立許多新式工場也。

丙棉工業[编辑]

  棉花本外國產物,其輸入中國在數百年前,在手工紡織時代,是為中國一種甚重要之工業。然自外國棉貨輸入中國之後,此種本國手工業殆漸歸滅絕,於是以許多棉花輸出,以許多棉貨輸入。試思中國工力既多且廉,乃不能產出棉貨,豈非大可怪之事。近今乃有少數紡紗、織布廠設於通商諸埠,獲利極巨。或謂:「最近二三年內,上海紡織廠分紅百分之百至百分之二百。」皆因中國對於棉貨之需要,遠過於供給,故中國須設紡織廠甚多。吾意國際發展計劃,當於產棉區域設諸大紡織廠,而由中國立中央機關監督之,於是最良節省之結果可得,而可以較廉之棉貨供給人民也。

丁毛工業[编辑]

  中國西北部占全國面積三分之二用為牧地,而羊毛工業則從未見發達,每年由中國輸出羊毛甚多,制為毛貨,又復輸入中國。自羊毛商業輸出、輸入觀之,可知發達羊毛工業,為在中國甚有利之事。吾意當以科學方法養羊、剪毛,以改良其製品,增加其數量。於中國西北全部設立工場以製造一切羊毛貨物,原料及工價甚廉,市場復大至無限。此工業之發達,須有外國資本及專門家,是為國際發展計劃中最有報酬者,因是屬一種新工業,無其他私人競爭也。

戊皮工業[编辑]

  通商諸埠雖有多少制皮工場,是實為中國之新工業。生皮之輸出,熟皮之輸入,每年皆有增加。故設立制皮工場,及設立製造皮貨及靴、鞋類工場,甚為有利益之事。

己製衣機器工業[编辑]

  中國需要各種製衣機器甚多。或謂:「中國在歐美所定購紡織機器,須此後三年內乃能交清。」若依予計劃發展中國,則所需機器當較多於現在數倍,歐美且不足供給之。故設立製造製衣機器為必要,且有利之事。此種工場,當設於附近鋼鐵工場之處,以省粗重原料運輸之費。此事所需資本幾何,當由專門家決定之。

第三部居室工業[编辑]

  中國四萬萬人中,貧者仍居茅屋陋室,北方有居土穴者。而中國上等社會之居室,乃有類於廟宇。除通商口岸有少數居室依西式外,中國一切居室,皆可謂為廟宇式。中國人建築居室,所以為死者計過於為生者計,屋主先謀祖先神龕之所,是以安置於屋室中央,其他一切部分皆不及。於是重要居室非以圖安適,而以合於所謂紅白事者。紅事者,即家族中任何人嫁娶及其他喜慶之事;白事者,即喪葬之事。除祖先神龕之外,尚須安設許多家神之龕位。凡此一切神事,皆較人事為更重要,須先謀及之。故舊中國之居室,殆無一為人類之安適及方便計者。今於國際發展計劃中,為居室工業計劃,必須謀及全中國之居室。或謂為四萬萬人建屋,乃不可能。吾亦認此事過巨。但中國若棄其最近三千年愚蒙之古說及無用之習慣,而適用近世文明,如予國際發展計劃之所引導,則改建一切居室以合於近世安適方便之式,乃勢所必至。或因社會進化於無意識中達到,或因人工建設於有意識中達到,西方民族達到近世文明,殆全由於無意識的進步,因社會經濟科學乃最近發明也。但一切人類進步,皆多少以知識即科學計劃為基礎,依吾所定國際發展計劃,則中國一切居室將於五十年內依近世安適方便新式改造,是予所能預言者。以預定科學計劃建築中國一切居室,必較之毫無計劃更佳更廉。若同時建築居室千間,必較之建築一間者價廉十倍。建築愈多,價值愈廉,是為生計學定律。生計學唯一之危險,為生產過多,一切大規模之生產皆受此種阻礙。自歐美工業進化以來,世界之大戰爭前所有財政恐慌,皆生產過多之所致。就中國之居室工業論,僱主乃有四萬萬人,未來五十年中至少需新居室者有五千萬,每年造屋一百萬間,乃普通所需要也。

  居室為文明一因子,人類由是所得之快樂,較之衣食更多。人類之工業過半數,皆以應居室需要者。故居室工業,為國際計劃中之最大企業,且為其最有利益之一部分。吾所定發展居室計劃,乃為群眾預備廉價居室。通商諸埠所築之屋,今需萬元者,可以千元以下得之,建侵者且有利益可獲。為是之故,當謀建築材料之生產、運輸、分配,建屋既畢,尚須謀屋中之傢具裝置,是皆包括於居室工業之內。今定其分類如下:

  甲建築材料之生產及運輸。

  乙居室之建築。

  丙傢具之製造。

  丁家用物之供給。

甲建築材料之生產及運輸[编辑]

  建築材料為磚、瓦、木材、鐵架、石、塞門土、三合土等,其每一種皆須製造,或與其他原料分離。如製造磚瓦則須建窯,木材須建鋸木工場,鐵架須建制鐵工場,此外須設石工場、塞門土工場、三合土工場等。須擇適宜之地,材料與市場相近者為之。且一切須在中央機關監督之下,使材料之製出與需要成比例。材料既製成,則水路用舟,陸路用車,以運至需要之地,務設法減省一切費用。造船部、造車部於此則造特別之舟、車以應之。

乙居室之建築[编辑]

  此項建築事業,包括一切公私屋宇。公眾建築,以公款為之,以應公有,無利可圖,由政府設專部以司其事。其私人居室,為國際發展計劃所建築者,乃以低廉居室供給人民,而司建築者仍須有利可獲。此類居室之建築,須依一定模範。在城市中所建屋,分為二類:一為一家之居室,一為多家同居室。前者分為八房間、十房間、十二房間諸種;後者分為十家、百家、千家同居者諸種,每家有四房間至六房間。鄉村中之居室,依人民之營業而異,為農民所居者當附屬谷倉、乳房之類。一切居室設計,皆務使居人得其安適,故須設特別建築部以考察人民習慣、營業需要,隨處加以改良。建造工事,務須以節省人力之機器為之,於是工事可加速、費用可節省也。

丙傢具之製造[编辑]

  中國所有居室既須改造,則一切傢具亦須改用新式者,以圖國人之安適,而應其需要。食堂、書室、客廳、臥室、廚房、浴室、便所所用傢具,皆須製造。每種皆以特別工場製造之,立於國際發展機關管理之下。

丁家用物之供給[编辑]

  家用物為水、光、燃料、電話等。(一)除通商口岸之外,中國諸城市中無自來水,即通商口岸亦多不具此者。許多大城市所食水為河水,而污水皆流至河中,故中國大城市中所食水皆不合衛生。今須於一切大城市中設供給自來水之工場,以應急需。(二)於中國一切大城市供給燈光,設立製造機器發光工場。(三)設立電工場、煤氣工場、蒸氣工場,以供給暖熱。(四)廚用燃料在中國為日用者。最貧鄉村之人,每費年工十分之一以採集柴薪。城市之人,買柴薪之費佔其生活費十分之二。故柴薪問題,為國民最大耗費。今當使鄉村中以煤炭代木草,城市用煤氣或電力。然欲用煤炭、煤氣、電力等,皆須有特別設備,即由國際發展機關設製造煤氣、電力火爐諸工場。(五)無論城鄉各家,皆宜有電話。故當於中國設立製造電話器具工場,以使其價甚廉。

第四部行動工業[编辑]

  中國人為凝滯民族,自古以來,安居於家,僅煩慮近事者,多為人所贊稱。與孔子同時之老子有言曰:「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中國人民每述此為黃金時代。惟據近世文明,此種狀態已全變。人生時期內,行動最多,各人之有行動,故文明得以進步。中國欲得近時文明,必須行動。個人之行動為國民之重要部分,每人必須隨時隨地行動,甚易甚速。惟中國現在尚無法使個人行動容易,因古時大道既已廢毀,內地尚不識自動車即摩托為何物。自動車為近時所發明,乃急速行動所必要。吾儕欲行動敏捷,作工較多,必須以自動車為行具。但欲用自動車,必先建造大路。吾於國際發展計劃,提前一部已提議造大路一百萬英里。是須按每縣人口之比率,以定造路之裡數。中國本部十八省約有縣二千,若中國全國設縣制,將共有四千縣,每縣平均造路二百五十英里。惟縣內人民多少不同,若以大路一百萬英里除四萬萬人數,則四百人乃得大路一英里。以四百人造一英里之大路,決非難事。若用予計劃,以造路為允許地方自治條件,則一百萬英里之大路將於至短時期內製成矣。

  中國人民既決定建造大路,國際發展機關即可設立製造自動車之工場。最初用小規模,後乃逐漸擴張,以供給四萬萬人之需要。所造之車當合於各種用途,為農用車、工用車、商用車、旅行用車、運輸用車等。此一切車以大規模製造,實可較今更廉,欲用者皆可得之。

  除供給廉價車之外,尚須供給廉價燃料,否則人民不能用之。故於發展自動車工業之後,即須開發中國所有之煤、油礦,是當於礦工業中詳論之。

第五部印刷工業[编辑]

  此項工業為以知識供給人民,是為近世社會一種需要,人類非此無由進步。一切人類大事皆以印刷紀述之,一切人類知識以印刷蓄積之,故此為文明一大因子。世界諸民族文明之進步,每以其每年出版物之多少衡量之。中國民族雖為發明印刷術者,而印刷工業之發達,反甚遲緩。吾所定國際發展計劃,亦須兼及印刷工業。若中國依予實業計劃發達,則四萬萬人所需印刷物必甚多。須於一切大城鄉中設立大印刷所,印刷一切自報紙以至百科全書。各國所出新書,以中文翻譯,廉價售出,以應中國公眾之所需。一切書市,由一公設機關管理,結果乃廉。

  欲印刷事業低廉,尚須同時設立其他輔助工業。其最重要者為紙工業。現今中國報紙所用紙張,皆自外國輸入。中國所有制紙原料不少,如西北部之天然森林,揚子江附近之蘆葦,皆可制為最良之紙料。除紙工場之外,如墨膠工場、印模工場、印刷機工場等,皆須次第設立,歸中央管理,產出印刷工業所需諸物。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5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