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從信錄/卷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 皇明從信錄
卷八
卷九 
本作品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

皇明從信錄卷八

   東莞 陳 建輯    秀水沈國元訂

癸亥洪武十六年

正月宋訥爲國子監祭酒曹國公文忠領國子監事

 時太學初設學徒日衆師生相訐敎尼不行故𥳑用公又以學中多公侯子弟欲得威望重臣鎮壓之令曹國

 公領監事助糾繩訥性嚴重推恩義身言並敎鏟礖不遺餘力寢食學箱不復家宿一時士皆適用 上親御

 制詞褒之適病遣中使論卿稟天命之性發仲尼之誠施己之幽德修道敎人所以病不病而速差以其有神

 也又嘗言宋祭酒骨格必壽適有畫工至命繪其像甚肖 上喜已念其老召其子麟侍養

上曰人主不能無好尙要當愼之葢好功則貪名者進好

財則言利者進好術則游談者進好諛則巧言者進夫偏

於所好者鮮有不累其心故好功不如好德好財不如好

廉好術不如好信好諛不如好直夫好得其正未有不治

好失其正未有不亂所以不可不愼也○上觀唐太宗帝

範謂侍臣曰此雖非帝王精微之道然語意備至曲盡物

情使其子孫克守其言亦足爲訓自後女主竊柄有乖君

體骨肉少恩有乖建親謟諛並進有乖求賢中見者忌之

讒侫者悅之驕奢縱佚罔知戒懼夫且政令不行于天下

夫且小人朋比於國中卒召藩鎮之禍而唐祚遂衰有國

家者其可不守祖宗之法乎

二月吳沉等進精誠錄先是 上謂沉等曰朕閱古昔帝

--

王其𡸁訓立敎大要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親君能敬

天臣能忠君子能孝親則人道立矣然其言散在經傳未

易會其要領爾等其以三事以類編輯至是書成 上之

賜名曰精誠錄○傅友德等平蒙化府鄧川州破佛光砦

過金沙江攻北勝府擒僞平章高生復平麗江府平津等

州前後斬首一萬三千餘級蠻民降者四十萬户 上以

雲南平命耿炳文往諭傅友德班師沐英留鎮雲南麗川

之外有國曰緬車里之外有國曰八百媳婦皆請內附○

上諭刑部尙書開濟都御史詹徽等曰凡論囚須原情不

可深入人罪昨民有子犯法當死其父行賄求免御史幷

欲罪之朕以父子至親子死而父救之人之至情也故但

論其子而赦其父自今凡有論決必再三詳讞覆奏而行

毋重傷人命

三月命刑部尙書開濟議定詐僞律條○上與侍臣論歷

代創業及國祚修短侍臣皆曰前代祚運之長莫逾成周

其次莫如漢諫議大夫唐鐸進曰三代以後起布衣有天

下者咸稱漢高帝 陛下而已以臣觀之漢高除秦苛法

雜霸不純 陛下革胡元弊政一復中國先王之舊所謂

撥亂世反之正漢高不事詩書    陛下留心聖學

親洒宸翰制諭萬方卓然與典謨訓誥相表裏是故豈漢

高所能及哉 上曰此不足論周家奕世積德以有天下

然使其後君非成康臣非周召益修厥德則文武之業何

能至八百年之久乎使其後世子孫皆如成康輔弼之臣

皆如周召則可以祈天永命國祚愈昌侍臣頓首曰誠如

斯言宗社萬年之福也

四月令都司上衛所城池水陸地理圖

六月 上御謹身殿吳沉等進講周書國則罔有立政用

憸人 上曰有小人必敗君子故唐虞任禹稷必去四凶

魯用仲尼必去少正卯小人巧於悅上忍於賊下人君者

喜其順適已意任其所爲受害者必多怨將誰歸譬如犬

馬噬人人不怨畜犬馬者乎沉曰小人中懷奸邪而其言

甚似忠信不可不𧦴 上曰𧦴之亦不易小人善於逢迎

彼知人主所樂爲者不顧非義乃牽合附會曰是不可不

爲知人主不樂爲者不顧有益於天下國家亦牽合附會

曰是不必爲此誠國之賊也自古以知人爲難而知言亦

不易也

七月定武軄妻妾封贈例○定文官封贈廕叙例十一條

○遣御史錄因于諸省 上諭都御史詹徽等曰民之休

戚係守令之賢否激濁揚淸則風紀之官實司之今御史

及按察司廵歷郡縣凡官吏賢否政事得失風俗美惡軍

--

民利病悉宜究心若徇私背公矯政沽名奇察瑣細妄典

人獄遺奸不究見善不舉皆爲失職卿等其宣布朕意令

其知之

九月令征南將軍申國公鄧鎮左右副將軍臨江侯陳鏞

濟寧侯顧敬率兵訏龍泉山寇平之

十月給諸番國勘合 上以海外諸國進貢信使往來眞

僞難辨遂命禮部置勘合文簿發諸國俾往來俱有憑信

稽考以杜奸詐之弊但遇入貢咨文具於所經各布政司

比對勘合相同然後發遣于是暹羅占城琉球等五十九

國俱給勘合文冊○頒鄕飲禮圖式○高麗遣使張伯崔

淸來貢以違命却之令禮部諭王

 按朝鮮周封箕子國也秦遼東外徼漢初爲燕衛滿所據武帝取爲眞番臨屯禁退玄蒐四郡漢未爲公孫氏

 所據魏威公孫晉幷于高崧高麗本扶餘別種王高璉居平壤卽樂浪已而東後鳴綠江東南千餘里後唐時

 王建代高氏幷有新羅百濟又徙東松岳以平壤爲西京子孫遣使朝貢宋遼金曰百餘年元至元中兩京內

 孱置東寧總管府其國東西南濱海北鄰女直西北至鴨綠江東西兩詎二千里南北四千里分入道統府州

 郡縣俗柔謹知文字喜讀書崇釋尙鬼惡綬裁折風巾服大袖後男女相悅爲婚死三年始葬飲食用俎豆官

  閑威儀居皆茅茨衣多麻苧以田制俸以粳醞酒法無苛條刑不慘毒山川九都神嵩北岳海鴨綠江爲大

 產金銀銕山晶鹽細苧布白硾紙狼尾筆果下馬長尾艱貂豽海豹皮八梢魚昆布粳黍棒於人參茯苓之屬

 國朝洪武二年卽奉表稱臣朝貢不絕主是以其違約不暴故諭責之

安陸侯吳復卒于貴州追封黔國公塑像祀于功臣廟○

鞏昌侯郭興卒追封陝國公

 按興與滁陽王同名故止名興其父郭山甫識 太祖于微時命諸子謹事復以女入侍後爲皇寧妃 孝慈

 崩嘗攝六宮事山甫追封榮國公次子英亦封武定侯德成驍騎指揮

十一月命太常丞張來儀爲滁陽王廟碑子興女亦爲皇妃生蜀王及

豫王如意王○禮部奏定歷代名臣祀典從之

 秦蜀守李冰鑿山堰流以備水旱民始殷富漢文翁爲蜀守仁愛化民興學敎子第宋張詠爲蜀守民畏而愛

 之李冰已載祀典文翁與詠未及奉祀宜與李合爲一祠漢循良密令卓茂河南丞縣有廟祀黃霸鈞州祠之

 宜葺而祀之以昭隆典吳人陸遜及子抗從子凱當三國時文武兼資爲吳將相以勞定國松江舊祠址尙存

 宜令有司葺祠致祭四川隆川土神𡸁休侯李龍遷臣事于梁築城保障川蜀邦人祀之雨暘疾疫祈禱必應

 席狄仁傑諫立廬陵王復唐社稷嘗謫爲彭澤令彭澤舊有祠字理宜褒祀謝夷甫肅宗時爲京畿令孟湜押

 兵過境縱掠百姓夷甫捕而斬之李輔國譛之於朝流建州卒葬于甌寧後見夢于帝立廟賜名靈通封武英

 侯元九江路總管李黼與其姪秉昭臨難死節廟食于九江義兵萬户李宗可從余闕守安慶城陷闕死宗可

 自刎余闕旣立祠安慶宜以李宗可配享皆從之

十二月初令儒學歲貢生員○降大學士吳宗伯爲檢討

尋卒

 宗伯金谿人中開科狀元性勁直嘗指斥胡惟庸累經遷謫大節不回初業文識者賞之曰此兒玉光劒氣終

 不能掩所著有南宫使交成均玉堂諸集

甲子洪武十七年

正月魏國公徐達鎮守北平○以孔子五十七代孫訥襲

封衍聖公○旌表山陰縣民徐允讓及其妻潘氏孝節

--

 按元末兵亂讓出潘奉其父安避兵山中遇寇斫安頸流血讓抱安大呼曰寧殺我母害吾父寇捨安殺讓將

 辱潘潘紿曰夫死從汝必矣若能焚我夫則無憾也寇信之縱潘聚薪焚其夫火方熾潘卽投火中死寇驚歎

 而去安得不死至是有司以聞詔旌其門時又有張宗魯者鈞州人四歲失明二十遭亂負母路氏逃難其妻

 扶蔽以行歲飢賣卜以爲養日給不足妻採野菜以繼之天下旣定奉養還鄉習力供養母卒仍求其前母吳

 氏法氏曹氏遺骸合葬父墓禮部以聞 上日宗普以瞽子而能行孝如此命旌其門

二月更定都察院官詹徽爲左都御史○定吏員資格○

詔建三法司于太平門鍾山之陰名曰貫城勑言貫索七

星如貫珠環而成象名天牢中虛則刑平官無私邪政平

訟理獄無囚人若凡星處貫內者刑官非人若中有星而

明爲貴人無罪而獄今法天道置法司汝法司官各勵乃

心愼乃事法天道行之如貫索星之中虛然庶不負朕肇

建之意欽哉

三月大赦天下○頒行科舉成式三年一大比自是遂爲

定制○詔舉秀才人才其法令有司會同境內耆宿訪求

德行聲名著於州里之人先從鄕里保舉有司再驗言貌

書判方許進呈若不行公同精選者坐以重罪

     曹國公李文忠有疾 上與東宮臨幸其第

觀之是月丙戌卒年四十有六 上痛悼輟朝親製文遣

使致祭追封岐陽王謚武靖賜葬鍾山配享 太廟塑像

功臣廟位皆第三

 按文忠器量沉闕人莫測其際臨陣蹈厲奮發至遇勁敵膽氣益壯東征西討建立殊勳威振遐邇名播華夷

 性好學飾行釋兵家居恂恂若儒生嘗師金華胡翰講明性理之學出爲詩詞皆雄壯可觀 上嘗命兼領國

 子監事可謂文武全才矣子景隆襲封曹國公

四月 上謂諫議大夫唐鐸曰言有邪有正正言務規諫

邪言務謗諛謗言近于忠諛言近于愛惟不惑于謗言則

聽日聰而讒人自去不眩于諛言則智日明而侫人自絕

又曰朕日總萬幾所行有得失非資人言何由以知故廣

開言路以來衆言言有善者則獎而行之風聞不實亦不

加罪惟讒侫面諛者決不可容也○傅友德等凱旋至京

論功進封友德穎國公食祿三千石封郭英武定侯胡海

東川侯陳桓普定侯張翼鶴慶侯並食祿二千五百石並

賜銕劵子孫世襲其仇成張龍王弼先已有功身受封侯

今功著征南當及子孫世世承襲亦加祿二千五百石吳

復金朝興先卒亦授世襲侯爵銕劵加祿同餘陞軄賜金

帛有差○更定內侍監局司庫門宮品軄○諭遼東守臣

絕高麗

五月鄒俊爲大理卿

六月令朝覲官上土地人民圖 上覽輿地圖侍臣有言

輿地之廣古所未有者 上曰地廣則敎化難周人衆則

撫摩難徧此正當戒愼天命人心惟德是視紂以天下而

--

亡湯以七十里而興所係在德豈在地之大小○上御奉

天門諭羣臣曰治天下之道禮樂二者而已若通於禮而

不通於樂非所以淑人心而出治道達於樂而不達於禮

非所以振綱紀而立大中必禮樂並行始治化醇一若刑

政二者不過輔禮樂爲治耳苟治徒務刑政則在上者雖

有威嚴之政必無和平之美在下者雖存苟免之心終無

格非之誠大抵禮樂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藥石

卿等于政事之閒宜知此意愼毋以禮樂爲虛文也○禮

部製大成樂器頒天下儒學

七月河南大水命賑恤之○盱眙人獻天書伏誅○建朝

天宮設道錄司于內卽吳冶城晉西州故址○皮作局大

使許士哲言治道之急者十有四其目曰明賞罰以淸官

吏問疾苦以安民生均賦役以甦民力嚴銓選以擇賢才

揀精卒以杜妄費興武舉以羅英才崇節義以厚風俗明

禮樂以敎萬民立乎準以利商賈置常平以惠農民用直

臣以任彈糾開言路以通民情滅亡胡之餘燼以絕後禍

鑒前代之興亡以壽國脉 上善其言

八月吏部尙書余熂定考績法○以通經儒士陳玄爲右

僉都御史林芝爲司經局試正字

九月超擢考滿課最官員河南淮慶府通判戴莊湖廣都

司副斷事高翼陝西靖寧州判官元善俱爲右僉都御史

東昌府敎授馮獻爲左贊善○江寧處士陳遇卒

 遇初爲元溫州路敎授兵亂隱于家國初以秦元之薦上致書舊徵與語大悅俾典戎務籌畫禮待甚厚稱爲

 先生而不名 上駕屢幸其第咨以機密授以官輒辭常命爲翰林學士者再又命爲太常卿爲禮部侍郎最

 後除禮部尙書皆固亂每召見賜坐顧問賜宴賜肩輿校尉十人畀其出入前後賜賽無筭羣臣以過被譴者

 幸爲救解 上亮其誠未嘗爲忤命其子充宿衛亦辭盖恬淡静退始終 致至是卒遣中官賜祭及賻賜葬

 

十月冊李氏爲淑妃攝中宮事○景川侯曹震請開四川

峨眉至建昌古驛道從之○秀才宋矩等十七人爲監察

御史

閏十月大明清類分野書成○欽天監博士元統言今曆

雖以大統爲名而積分猶授時之數見授時之法以至元

辛巳爲曆元至洪武甲子積一百四年經云大約七十年

而差一度每歲差一分五十秒辛巳至今年遠漸差臣今

以洪武甲子歲冬至爲大統曆元推衍聞磨勘司令王道

亨有師郭伯玉者精明九數之理若得此人推大統曆法

庶幾可成一代之制盖大道無端惟數可以推其機天道

至妙因數可以明其理是理因數顯數從理出可相倚而

不可相違也 上是其言擢統爲監正欽天監監副李德

茂又言故元至元辛巳爲曆元上推往古每百年長一日

--

每百年消一日永久不可易也今監正元統改作洪武甲

子曆元不用消長之法非是今當用至元辛巳爲曆元及

消長之法方合天道䟽奏元統復爭之 上曰二統皆難

憑只騐七政交會行度無差者爲是自是欽天監造曆以

洪武甲子爲曆元仍依舊法推筭不用捷法○製觀星盤

十一月以孔子五十六世孫希文爲曲阜世職知縣○上

謂部臣曰近命遼東立學校或言邊境不必建學夫聖人

之敎猶天也天有風雨霜露無所不施聖人之敎亦無往

不行昔箕子居朝鮮施八條之約故男遵禮義女尙貞信

管寧居遼東講詩書陳俎豆飾威儀明禮讓而民化其德

曾謂邊境之民不可以敎乎況武臣子弟久居邊境鮮聞

禮敎恐漸移其性今使之誦詩書習禮儀非但可以造就

其才他日亦可資用

十一月待詔朱善請弛舅姑兩姨子女婚姻禁從之

乙丑洪武十八年

正月劉三吾爲翰林學士○朱善爲文淵閣大學士○命

江夏侯周德興等往河南招集故元將校○福建按察使

陶垕仲劾奏布政使薛大方貪暴大方誣訐垕仲至京事

自大方得罪詔垕仲還官國人邇拜語曰陶使再來天有

眼薛公不去地無皮後卒于官

 垕仲初以國子生擢御史彈擊不避權勢 上重之陞爲按察使時福建多滯獄吏夤緣爲奸垕仲至治賊吏

 數十人盡革其宿弊又興學勸士撫恤軍民性儉薄俸給有餘悉施貧者

松州衛控制西番其軍士粮餉悉令旁近州縣運給

二月初昏五星並見求直言○錄軍國重事太傅右丞相

魏國公徐達卒達自五年北征還卽命沿邊輯守歲鎮於

燕至是年始召還京師至冬疾作卒年五十四 上慟悼

罷朝親爲文祭之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賜葬鍾山之陰

上謂羣臣曰朕起自徒步大將軍爲股肱心膂戮力行陣

東征西討削平群醜克濟大勲今邊胡未殄方倚任爲萬

里長城之寄而太陰累犯上將不意遽殞其命天何奪吾

將之速朕夜來竟夕不寐欷㱆流涕思盡心國家爲社稷

之重安得復有斯人乃欲有以報之無所用其情耳但著

其勛烈宣于金石使後世知斯人爲國之元勲也遂親製

神道碑稱其平昔言𥳑慮精當提兵之時令出不二諸將

敬若神明所至攻城不屠與人不戲凡受命而出及成功

而旋每不自矜至于封姑蘇之府庫置胡宮之美人財寶

無所取婦女無所愛忠志無疵昭胡乎日月命配享 太

廟塑像祀于功臣廟位皆第一祖考三代皆封王爵子男

四人皆 上所賜名輝祖襲魏國公添福勲衛增福左都

督應緒都督僉事女四人長 仁孝文皇后次 安王妃

--

次代王妃

 傳信錄云武寧夜侍飲強之醉旣命內侍送至爲吳王時所居宿焉中夜酒罷問曰此何處內侍曰舊內也卽

 起趨丹陛下北面四拜三叩頭而出 上聞之喜自此愈信愛不疑武寧嘗南征至姑蘇聘一女子約之曰且

 不卽納當爲後期及師旋海之令其它適女父堅求送女侍巾櫛武寧固挋更遺數十金𦔳資妝以謝負約厚

 德類如此

會試天下貢士取分宜黃子澄第一新凎練子寧次之旣

而殿試以建陽丁顯爲第一子寧次之子澄又次之並授

翰林修撰○大學士宋訥上守邊策略曰今海內旣安蠻

夷奉貢惟沙漠未遵聲敎若置之弗治恐歲久滋患邊圉

卒荒若窮追遠擊恐士馬疲費餽餉艱難 陛下爲聖子

神孫萬世計莫若善備邊之策耳備邊固在乎足食足食

又在乎屯田今諸將中豈皆借才於異代哉宜選其智勇

謀略者數人每將以東西五百里爲制隨其遠近高下分

屯所領衛兵斟酌損益率五百里一將彼此相望首尾相

應耕作以時訓練有法遇敵則戰寇去則耕此長久安邊

之策也 上善其言

三月遣使諭靖寧侯葉昇等曰邇者上天𡸁象沿邊城池

宜加愼守凡外寇入境但當保障淸野静以待之俟其怠

歸急擊勿失不宜輕出境外蹈其不測也○初選進士爲

翰林院承勑監六科庶吉士 上以諸進士未更事俾觀

政諸司各照出身資格月給俸米其在翰林承勑監等近

侍衙門者取庶常吉士之義稱爲庶吉士其在六部諸司

者仍稱進士

四月五色雲再見○思州及五開山諸峒蠻夷作亂命信

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率師討之蠻寇聞王師至輒竄

匿山谷退則欲復出剽剠和等乃於諸峒分屯勦捕夷其

窟穴俘戮四萬餘人旋師是秋周德興卒

 按開國功臣皆有祭賻贈卹恩典德興無載者益獲譴也餘倣此

湯和還京師以年高思歸故鄉從容乞骸骨 上喜之賜

鈔五萬俾還鳳陽面諭和曰日本小蠻屢擾東海卿等老

強爲朕行視要地築城增戍以固守備和行築海上數十

城民四丁取一爲兵以守之○吏部尙書余熂以罪誅時

國子祭酒宋訥以嚴爲衆所嫉𦔳敎金文徵與熂同鄕謀

逐之吏部移文令訥致仕訥陛辭 上驚問故遂鞫得實

以熂專擅威柄幷文徵等誅之

五月雲南叛服不常軍儲不給沔陽指揮僉事潘進力修

屯田以足軍食甲兵精利遷爲雲南右衛指揮同知○朱

善進觀心箴 上曰人心道心有倚伏之機葢仁愛之心

生則伎害之心息正直之心存則邪詖之心消羞惡之心

形則貪鄙之心絕忠愨之心萌則巧僞之心伏故人常持

--

此心不爲情欲所蔽則至公無私而自無物我之累矣

六月定天下官員三年一朝賫其紀功圖冊赴部考覈著

爲令○丹徒知縣胡孟通縣丞郭伯高金壇縣丞李思道

以事當就逮民數十餘人詣闕䟽其撫民有方特命釋之

仍遣使往勞以酒○上閱漢書謂侍臣曰漢文恭儉玄默

則有之至于用人葢未盡道初將相大臣迎自代邸卽位

首拜宋昌爲衛將軍張武爲郎中令其諸將相公侯宗室

大臣皆在所緩非所以示至公也有一賈誼而不能用竟

死長沙竇廣國賢欲相之以后弟不可曰恐天下以吾私

廣國夫以廣國之賢爲天下用之何避私嫌乎此其於用

人之道所以有未盡也侍臣言明帝亦漢之聰明主 上

曰人主不以獨見爲明而以兼聽爲明通于人情察于是

非則聰明得其正矣若屑屑于細故則未免爲苛察上苛

察則下急迫反有累于聰明也

七月山東北平雨水愆期歲苗有虧詔今歲秋粮盡行蠲

免今後凡有水旱災傷去處有司若不來聞本處耆宿連

名赴京申訴災由以馮優恤罪有司極刑○上謂學士劉

三吾曰天下人民之衆豈能保其皆安朕爲天下主心常

在民惟恐有失所故每加詢問未嘗一日忘之三吾對曰

聖心拳拳若此恩德之及民深矣 上曰恩德亦非泛然

醫如盧扁不施藥石病不自瘳匠如公輸不施繩墨木不

自直君如堯舜無紀綱法度之施而但曰恩德所謂徒善

不足以爲政也○大學士朱善曰古者人主致治惟在任

賢 上曰然任人之道當嚴于𥳑擇𥳑擇嚴則庸鄙之人

不進當專于任使任使專則苟且之意不生

八月詔以姜嫄公劉二廟入祀典

九月 上諭户部曰人皆言農桑衣食之本然棄本逐末

鮮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無不耕之民室無不蠶之女

水旱無虞飢寒不至自什一之制湮奇巧之技作而後農

桑之業廢一農執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織而百夫待衣

欲人無貧得乎朕思足食在於禁末作足衣在於禁華靡

爾宜申明天下四民各守其業不許游食庶民之家不許

衣錦繡庶幾可以絕其弊也○大學士朱善講周易至家

人 上曰一家之閒長幼內外各盡其分事事循理則一

家治矣一家旣治達之一國以至天下亦舉而措之耳朕

觀其要只在誠實而有威嚴誠則篤親愛之恩嚴則無閨

門之失善對曰誠如聖諭未幾以疾予吿卒于家

 善豐城人字備萬隱居若述以理學爲己任洪武初爲郡學敎授薦爲翰林修撰以奏對失旨放歸尋復徵爲

 待詔陸文淵閣大學士以疾賜歸卒年七十二所著有詩經解順等集

十月命平凉侯費聚爲摠兵官率指揮丁忠等征廣南府

--

叛酋平之○命蜀王閱武于中都蜀王 上第十子也諱

椿最有賢德博通經萟旁及釋典 上所鍾愛呼爲蜀秀

才王至中都首闢西堂以讀書自娛閱武餘暇召儒臣李

叔蘇伯衡及名僧來復輩與之講道論文殆無虛日復建

寶訓堂尊奉 祖訓錄及前代帝王經典命來復記之又

命來復作正心觀道崇本敬賢四箴以自警

 按來復字見心豫章人通儒術工詩文一時名士皆與之交與高僧宗泐齊名所著有蒲菴集行世見心嘗承

 召賜食謝詩云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闕下衫雲生雉尾座中紅茀動龍光金盤蘇合來殊域玉

 盌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慙無德頌陶唐上是詩大怒曰汝詩用殊字是我爲歹朱耶又言無德

 頌陶唐是謂朕無德則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何於奸僧敢大膽如此遂誅之○宗泐台州人博通古今

 凡經書過目輒成誦善爲詞章住持京師天界寺 上一日羍寺見其動止異常命蓄髮授官固辭 上不欲

 奪其志從之賜宗泐免官說常奉詔著心經金剛楞伽三經有全室集行世國初名僧二人爲首

復福州知府朱季用原官

 持詔嚴革有司之爲民害者至京論罪並作築城役有朱季用者台州人由薦知福州府視事僅五月以例起

 入京法司一切論罪任築城役日用錢粮十緡季用又病痢被是謂其子煦曰吾貲力豈足堪此吾旦夕死矣

 汝收吾骸骨歸葬蘭煦惶懼不敢離左右復戒二弟共守不少寐季用由是不得死時嚴吿枉之令吿而謫戍

 雲南者三人被極刑者四人煦謀子父僚友同役者曰吾無緒以脫吾父訴不訴皆死萬一吾父由訴獲免雖

 戮死萬萬無憾遂陳其辭于通政司通政司以聞 上閔其蒨遂赦季用復其官詞時緣此得免復官者十有

 曰人皆拜煦父謝曰非君有孝子吾儕骨肉爲城下土吳已兩鑒感疾卒季川傷煦死病亦甚亦死時人莫不

 哀傷同郡王叔英修撰作孝子傳以傳

仔心錄成編集歷代帝王祭祀感召祥異可爲鑒戒者省躬錄成編災異之應丨臣下者

十一月築欽天監觀星臺于鷄鳴山○孟子子孫有以罪

輸作者 上命釋之倂諭工部詢問凡有聖賢後裔在輸

作者依律釋放○宜興縣主簿王復春不肯朘民之利以

徇上官之欲陞常州同知仍遣庶吉士楊靖齎勑勞之

十二月封王禑爲高麗國王賜其故王顓謚曰恭愍

丙寅洪武十九年

正月命潁國公傅友德長興侯耿炳文等勦平雲南貴州

等處蠻夷○上謂李善長曰湖廣江西直𨽾府州縣六房

有主文先生積年把持官府蠧政害民爾行文書盡行起

取赴京發雲南五開等衛充軍○雲南布政司張紞言舊

例商人納米于金齒者每一斗給鹽十引以穀准米者聽

商旅輻湊儲畜充溢其後有司不許輸糓商少軍餉弗給

請仍其舊從之○上謂侍臣曰治民猶治水治水者順其

性治民者順其情人情莫不好生惡死當省刑罰息干戈

以奠之莫不厭貧喜富當重農事薄賦歛以厚之莫不好

佚惡勞當𥳑興作節徭役以安之

二月置行入司○上與侍臣論曰不可儉者祭祀然祭不

可瀆不可儉者賞予然賞不可濫○上諭户部曰善理財

者不病民以利官必生財以阜民

--

四月議取各處工匠驗其丁力以三年爲限更番赴京輸

作名曰輸班匠免其家徭役著爲令○河南大水命贖民

鬻子

五月 上諭吏部曰國家人才非一日所能造就曩進士

魏安仁等六人嘗以過謫爲浙江按察司書吏使知自新

今已歷年恐爲小人所侮則終身喪志雖欲改過不可得

矣其召還用之○上聞嘉興崇德縣知縣畢輝縣丞齊搏

剛正能官遣行人齎勑往勞之○常州府官范好古奏言

行人王良至郡黷貨不謹命禮部遣人齎禮以勞仍令械

良至京罪之○處州麗水縣賣卜人怨望大姓陳公望等

五十七人詣闕誣吿謀逆知縣倪孟賢詢父老無是事謂

僚屬曰朝廷命孟賢令是邑惟欲撫輯斯民安于田土今

使良善者受惡逆之名豈朝廷命孟賢意也卽具䟽上聞

復令耆老四十人詣闕辨其妄 上命法司論妄吿者罪

賜諸老酒食給道里費遣還

六月 上謂禮部尙書李原名曰尙齒所以敎敬事長所

以敎順虞夏商周莫不以齒爲尙而養老之禮未嘗廢是

以人興于孝弟風俗淳厚治道隆平曩者詔天下行養老

之政尙慮有司奉行不至稱其以朕命申之

 凡耆老年八十以上鄉黨稱善貧無產業者月給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歲加賜帛二匹絮一斤若

 有田產足自贍者止給酒肉絮帛其應天鳳陽二府富民年八十以上賜爵社士咸許冠帶與縣官平禮免雜

 汎差徭正官歲一存問給賜之物本州縣委敎篤生員按月詣門禮送毋得給與陳粟著爲令

七月詔舉經明行修之士年七十以下者郡縣禮送京師

上諭禮部臣曰比來有司不體朕意士有耆年便置不問

豈知老成古人所重文王用呂尙而興穆公不聽蹇叔而

敗伏生雖老猶足傳經豈可槩以耄而棄之也若年六十

以上七十以下者當置翰林以備顧問六十以下者則於

六部及布政司按察司用之

八月 上覽宋史見太宗改封椿庫爲內藏庫顧謂侍臣

曰人君以四海爲家何有公私之別太宗宋之賢君亦復

如此它如漢靈帝之西苑唐德宗之瓊林大盈庫不必深

責也宋自乾德開寶以來有司計度支所缺者必藉其數

以貸于內藏候課賦有餘則償之凡有司用度乃國家經

費何以貸爲缺而許貸貸而復償是猶爲商賈者自與其

家較量出入及內藏旣盈乃以牙籖別其名物參驗帳籍

晚年出籖示眞宗曰善保此足矣貽謀如此何足爲訓太

宗首開私財之端及其後世困於兵革三司財帛耗竭內

藏積而不發閒有發緡錢幾十萬以佐軍資便以爲能行

其所難皆由太宗不能善始故也○六安侯王志卒追封

許國公

--

 按志臨濠人從起義洪武三年以平中原功多封祿九百石七年增千六百石子威嗣二十三年罪謫安南衛

 指揮卒子域嗣

九月沐英奏雲南土地甚廣而荒蕪居多宜置屯田令軍

士開耕以備儲蓄 上可其奏又謂邊地久荒艱于用力

詔俟數年後方徵其歲輸之粟

十月頒志戒錄書凡百有餘事皆採輯唐漢爲臣悖逆者

賜羣臣及敎官諸生講誦使知所鑒

十一月詔長興侯耿炳文率陝西都司延安等衛官軍往

北平聽征

十二月造通濟聚寶三山洪武等門○河南盧氏縣主簿

徐存義言三代漢宋之盛建邦設都率居中土葢以大梁

爲天下之都會洛陽爲中國之形勝誠帝王萬世之基也

伏望取法前聖毋安于江左益隆大業以馭四方又言州

縣之軄於民最親而郡守實民之帥師宜選廉能之士授

之若其廉能可稱則陞賞之貪汚不才則黜罰之賞罰旣

明則天下自治又言唐虞之世命蘷典樂天神格神鬼享

自周之末鄭衛淫哇之音歷代因之未能復古宜修明雅

樂以成一代之盛典倡優俗樂不可復用書奏 上嘉之

○御製大誥三編成頒示天下初 上以天下臣民染元

之汚俗往往不安軄業觸罹憲章欲倣成周大誥之制以

訓化之乃取當世事之善可爲法惡可爲戒者著爲條目

大誥天下旣而又慮誥條所載未能盡天下之情續爲一

編以申其意使民觀感知所勸懲自是民之作非者鮮從

化者多故又作三編大誥其意益切至詳盡 上親爲之

 按先是户部侍部郭桓等犯賍事覺連坐者衆因此遂作大誥頒示天下令一切官民諸邑人等户有此一本

 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減一等無者每加一等所在臣民熟觀爲戒見大誥末條後來官府斷獄遂有大誥減

 一等之文其原出此後人不知其原槩以爲凡犯罪者大誥皆減一等誤矣天下事忘源失委承訛踵謬如此

 者何可勝數

丁卯洪武二十年

正月大祀天地于南郊禮成天氣淸明 聖情豫暢侍臣

進曰此 陛下敬天之誠所致 上曰敬天不獨嚴而有

禮在有其實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爲君者欲求事天必

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實也卽如國家命任守令之事若

不能福民則是棄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人君父天母

地子民皆分所當盡祀天地非求福已實爲蒼生也○軍

校丁成言河南陝州地有上絞下絞上黃塘下黃塘者舊

產銀礦前代嘗採取今錮閉已久請復採之 上謂侍臣

曰凡此言利之臣皆𢦤民之賊朕聞元時江西豐城之民

吿官採金其初歲額猶足取辦經久地產旣竭民力消耗

--

一州之人卒受其害豈宜效之○詔修闕里孔子廟

二月 上躬耕籍田遣官享先農禮成宴群臣于壇所諭

之曰耕籍古禮也一以供粢盛一以勸農務本也朕卽位

以來恆舉行之惟欲使民盡力於田畆以遂其生養非事

虛文也今禮成與爾羣臣享胙于此非徒爲宴飲之樂正

欲羣臣知重農之意○御注尙書洪範成命賛善劉三吾

序其後 上讀洪範太息以爲天人之大統也以敘彞倫

立皇極保萬民叙四時成百穀皆本于天道而驗于人事

箕子爲武王陳之武王猶曰此五帝之道也我未有能焉

朕每爲惕然命儒臣揭之座右時覽焉遂爲訓釋○置兩

浙防倭衛所○浙江蘇州等處進魚鱗圖冊先是命户部

覈實天下田土而兩浙富民畏避差役以田產詭寄親鄰

佃僕謂之貼脚詭寄相習成風奸弊百出謂之通天詭寄

而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矣 上聞之遣國子監生武淳等

往各處隨其稅粮多寡定爲幾區區設粮長供人使集粮

長耆民躬履田畆以量度之圖其田之方圓次其事悉書

主名及田之四至編彙爲朋其法甚備謂之魚鱗圖冊至

是成上之

 安宋李朱子知漳州以版籍不正田稅不均貧者有稅井田富者有田無稅公私不勝其弊惓惓議行經界國

 祿魚鱗冊卽經界意也嗚呼自井田之法廢而民得兼幷自限田口分世業之官不行而富者田速阡陌貧者

 地無立錐君子已爲之長太息矣至是復增詭寄之弊富者坐享無稅之困貧者空納無田之稅富者無稅而

 差輕貧者稅多而役重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無惑矣歷考前代禍亂多由于貧富不均使奸雄得以爲辭我

 聖祖所以深惟厝火積薪之慮而亟加整頓也今日此弊視國初並甚矣經世君子其可忽乎

上謂侍臣曰人君一心當謹嗜好不爲物誘則如明鏡止

水可以照鑑萬物○上御華盖殿侍臣進講因論人之善

惡感召亦有不得其常者 上曰爲惡或免于禍然理無

可爲之惡爲善或未蒙福然理無不可爲之善人惟修其

在已者禍福之來則聽于天彼爲善而無福爲惡而無禍

者特時有未至耳

三月雲南左布政張紞秩滿來朝 上以紞在雲南能撫

綏夷人俾復職賜璽書勞之○勝師出松亭關城大寧

夏四月命江夏侯周德興往福建築城練兵防倭○左都

御史詹徽奏有軍人犯罪當杖其人嘗兩得罪宥免宜幷

論前罪誅之 上曰前罪旣宥今復論之則不信矣使人

何所措手足且其罪至死而縱之則爲縱惡不至死而誅

之則爲濫刑今罪未至于死而輒欲殺之在爾有故入之

罪在朕無恤刑之仁皆不可也杖而遣之

七月禮部請如故事立武學用武舉仍祀太公建武成王

廟 上曰三代之上文武兼備用無不宜卽以太公之鷹

揚而授冊書仲山甫之賦政而式古訓召虎之經營而陳

--

文德豈若後世武學專講韜畧不事經訓專習干戈不聞

俎豆拘于一藝之陋哉今又欲循舊立武學用武舉建廟

甚無謂也太公宜從祀帝王廟其武成王廟罷之○定親

王歲祿五萬石○眞臘國貢象及香

 按眞臘本扶南屬國一名占臘在東海中隋始通中國唐神龍中幷扶南而國分爲二其南近海多陂澤爲水

 眞臘北多山阜爲陸眞臘後復合爲一宋宣和初封爲眞臘國王慶元中被占城立其國人爲占城王占城遂

 爲屬國又有參半眞里登流眉蒲甘等國皆屬眞臘聚樂人衆地亦廣其俗尙侈華陳向爲上右手爲潔縣鎮

 風習大類占城王二日一視朝婚娶燃燈不息視力耕種產銅金諸香象翠羽嘉樹異魚洪武六年來貢至是

 正黎列保昆耶甘苦者遣使貢象五十九隻香六萬斤

八月封何眞爲東莞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銕劵子孫世

 眞自歸附以來歷山東江西參政山西浙江湖廣布政使致仕至是念其歸附之誠授以封爵仍賜第于京師

 官其三子

九月故元納哈出降赴京入見 上賜一品服封爲海西

侯其所部官屬悉賜衣服冠帶授以指揮千百户有差俾

各食祿不任事分𨽾雲南兩廣福建各都司處之

 殘元臣孽已盡惟納哈出尙擁衆金山數耰邊于是以正月命征虜大將軍宋國公馮勝左右副將軍穎國公

 傅友德永昌侯護玉左右參將南雄侯趙庸定遠侯王弼東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統軍三十萬往征之納哈

 出聞之棄金山巢穴營于新泰州去遼陽千八百里王師旣行臨江侯陳繡所部與大將軍異道相失陷虜死

 六月勝等率師瑜金山至女直若屯納哈出部將全國公觀童來降初納哈出分兵爲三營一曰榆林深處一

 曰養鵝莊一曰龍安一秃河輜重富盛畜牧蕃息虜主數招之不往及是大將軍逼之納哈出計窮乃刺吾因

 勸之降納哈出猶豫未決大將軍馮勝遣馬指揮往諭之納哈出乃遣使至大將軍營陽爲納欵而實覘兵勢

 勝遂遣藍玉往一秃河受其降虜使見大將軍勝還報納哈出聞之乃指天嘖嘖曰天不復與我有此衆矣遂

 率數百騎自詣玉降玉大喜出酒與之飲甚相歡納哈出因酌酒酧玉玉請先之納哈出卽飲訖復酌以授玉

 玉解衣以衣之謂曰請服此而後飲納哈出不肯服玉亦持酒不飲爭讓久之納哈出取其酒澆地顧其下咄

 咄語將脱去時鄭國公常茂在坐其麾下有趙指揮者解胡語以吿茂直前縛之納哈出大驚起欲就馬茂拔

 刀砍之傷臂不得去都督耿忠遂以衆擁之見勝納哈出所部妻子將士凡十餘萬在松花河北聞納哈出被

 傷遂驚潰餘衆欲來追勝遣前降將觀童往諭之于是其衆亦降凡四萬餘幷得其名愛馬所部二十餘萬人

 羊馬驢駝輜重亘百餘里納哈出有二姪不肯降勝復遣人諭之乃折弓矢擲于地亦來降勝以禮遇納哈出

 復加慰諭令耿忠與同寢食遣使奏捷仍奏常茂驚潰虜衆遂班師悉以納哈出來降將卒妻子及其轁重俱

 南行仍以都督濮英等將騎兵三千爲殿其驚竄之衆聞大將軍旋師以其降卒俱行甚憾之設伏邀之英等

 後至伏發英猝爲所乘衆寡不敵英復馬踣遂見執自剖腹而死英盧州人少以勇敢聞累功陞中軍都督僉

 事至是没于虜 上聞之驚悼將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追封金山侯謚忠襄大將軍馮勝捷奏至 上

 以常茂驚潰虜衆卽令械送京師 上聞大將軍馮勝等在軍事多不律遣使勑諭勝及副將軍傅友德藍玉

 王弼郭英曰古之名將爲國效忠留名千載在我朝若徐達常遇春平定華夏未嘗有一不義所以功成名遂

 近以沙漠未淸命爾等率師何期馮勝專爲己私播惡胡中古之名將豈如是耶及旋師之際部伍無法致使

 蔽英等人馬三千陷没于虜又不聽朕命擅發留守大寧軍卒遂遺殘胡後患凡若此者論以國法皆在不宥

 朕以將軍嘗有戰功姑容自新若改行易慮庶可保全以圖後功往來人言頗多舉其大槩於將軍亦報哉馮

 勝械常茂至茂勝之壻也勝每于衆軍中折之茂不堪出不遜語勝𠷢之及納哈出降而虜衆驚潰勝欲自解

 故歸咎于茂而奏之茂旣至陳所以降納哈出之故上內召勝還令藍玉行總兵官事茂以父遇春功免死

--

 安置廣西龍川

乙未天壽聖節受朝賀宴羣臣於奉天殿皇太子宴國戚

曁東宮官於文華殿○建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於大寧

十月徙建歷代忠臣漢秣陵尉蔣子文晉尙書令卞壺南

唐節度使劉仁曕宋武惠王曹彬元御史大夫福壽等廟

于鷄鳴山之陽每歲致祭著爲祀典○上與諸將論兵政

上曰國家用兵猶醫之用藥可蓄藥以治疾不可無疾而

服藥國家未寧用兵以戡定禍亂及四方承平只宜修甲

兵練士卒使常有備盖兵能弭亂亦能召亂若恃其富強

喜功生事結怨啟釁適以召亂正猶醫家妄以瞑眩之藥

強進無病之人縱不殘軀殞命亦傷元氣爾等皆有軍旅

之寄宜深體朕意○上以北方學校無明師生徒廢學命

吏部選南方學官有學行者敎之○罷馮勝歸鳳陽○永

城侯薛顯卒追封永國公○以河南府學訓導葛鈞爲翰

林侍講學士

十二月命征虜大將軍永昌侯藍玉右副將軍武定侯郭

英統大軍征北虜又命靖寧侯葉昇普定侯陳桓統兵征

東川普定等處蠻寇○上以武臣出自戎伍罔知憲典往

往罹法乃親製大誥二十二篇訓之俾知守紀律撫軍士

立勲業保爵位幷令其子孫誦習○韶州府知府王世安

請舉唐賢相張九齡宋名臣余靖祠典從之○晉府長史

桂彥良卒

 漢高不事詩書狃于馬上之習晚年得一陸賈不過縱横策畧之餘光武號稱講藝論道而一時儒彥寂寥無

 聞一子陵不屑就已唐太宗宋太祖雖皆好文之主而溺于詞賦狃于俗習帝王之道稽古之學槩未之聞焉

 我 聖祖以武功定天下而崇尙文學如飢渴之于飲食每得儒臣皆待以腹心帷幄朝夕咨訪不倦而往往

 戒諸將親近儒生至于解經析義又多天縱神啟有非老師宿儒之所能及是豈溺冠嫚罵者所能彷彿其萬

 一哉但一時將略足備戡定而文儒相業猶不甚稱聖心至使不得已而委致于庸輩是豈其所欲也故于

 陶安之卒甚加悼惜晚年亟稱桂彥良之賢而不及川惜哉

封都督張赫爲航海侯食祿二千石子孫世襲赫先以軍

功歷陞至都督洪武己未命督遼東海運至是每歲一行

折衝風濤勤勞備至軍食賴之同時有都督朱壽者亦以

督運粮餉有功封舳艫侯食祿世襲與赫同○河閒阜城

驛馬户以孳生馬來進 上曰馬户芻豆之給其費不經

故嘗命驛馬孶生聽民出賣今復來進豈朕言不信耶無

亦有司奉行不至也其還之

戊辰洪武二十一年

正月命穎國公傅友德統蕃漢大軍征勦雲南諸蠻寇○

雲南平緬蠻叛結砦于馬龍也卽甸之摩挱勒總兵沐英

遣都指揮甯正擊破之斬首千五百級○諭吏部曰爲國

以任人爲本作奸者不以小才而貸果賢者不以小疵而

--

棄奸者必懲庶不廢法宥過而用則無棄人諸城知縣陳

允恭前任以簿書之過謫戍雲南比有言其治縣時能愛

民者卽有過亦可用也召復還其官○陞浙江道御史凌

漢爲右都御史漢鞫獄平恕人有德漢者遇諸途厚報以

金漢曰子罪當爾律有定法非我私子何以金爲廉得其

事故有是擢

二月詔以歷代名臣從祀歷代帝王廟

 風后力牧皋陶夔龍伯夷伯益伊尹傳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張良蕭何曾參陳平周勃鄧禹馮

 異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李晟郭子儀曹彬潘美韓世忠岳飛張浚木華犂博爾忽博爾木赤老溫伯顏

 凡三十有七人

遣官祀歷代帝王初帝王廟爲五室祀伏羲至元世祖凡

十七帝至是去隋文帝凡十六帝○故元四大王來降

上憫而宥之且厚其賜賚命隨西平侯沐英戍守雲南○

大將軍藍玉送降胡寡婦一百六十二人至京命以文綺

帛衣四百八十餘襲鈔一千二百三十錠給賜之

三月平緬復舉衆號三十萬戰象百餘寇定遠沐英自將

精銳二萬往討之旬餘抵賊營遣都督馮誠以輕騎三百

挑之賊驅萬衆乘二十象來戰誠一戰殺賊數百人獲一

象而還英喜曰吾知賊不足破也卽令諸將曰破賊之術

多置火銃神機箭分吾將士作三行俟彼象近則前行之

銃箭齊發若象未退則第二行者繼之第三行者又繼之

銃聲不絕象以反走然後大軍乘之破之必矣明旦賊悉

衆驅百象來戰象皆披甲背負戰樓若欄楯然挾大竹筒

於兩傍置短鎗其中摽射遠近英分軍爲三命馮誠領其

前甯正領其左都指揮湯昭領其右復申令曰今日之事

有進無退進而捷者一級必重賞退而衂者一隊必盡戮

於是將士皆鼓勇而進陣旣交彼象在前我前軍火箭銃

砲連發雷擊電走山谷震動象皆反走寇之勇而力者曰

昔刺亦殊死戰我左師小却英登高望之命左右取帥之

首來左帥遥見一人拔刀飛騎而下麾衆復前英責戰益

急三軍大呼而鏖賊衆大敗斬首三萬餘級俘萬人生獲

七十四象餘象皆被矢如刺蝟以死巨帥刀斯郎斯郎理

各中百餘矢斃象背上餘黨走死山谷中生還者百無二

三自是諸蠻讋服平緬歲入貢賦不復反矣○廷試進士

賜任亨泰等及第出身有差亨泰襄陽人 上命有司建

狀元坊以旌之建坊始此○上召試官陳宗順等諭之曰

今日觀列子鄰子竊鐵之事因思人之疑信皆生于心信

心常出于忠厚疑心必起于偏私夫信其所好疑其所惡

乃人之常情是故不可不察也君之于臣好而信之讒言

雖至而不入惡而疑之毀謗不召而自來苟能以大公至

--

正之心處已待人則自無獨信偏疑之私其或反乎公道

而不得好惡之正未有不流于一徧者也因給紙筆令諸

儒撰疑信論○上覽史因論田子方貧賤驕人之說 上

曰驕㐫德也富貴而驕人則不足以得天下之士貧賤而

驕人適足以取辱于己要之君子當以恭敬爲本子方之

言抑揚太過葢有所激而云○東莞伯何眞卒 上親爲

文遣官諭祭之命其子榮襲封東莞伯

 按眞能保境安民識時達變歸命 眞主光被寵榮策勲盟府大非一時羣雄所及歸朝之後復能一心事

 上夙夜畏威惟勤一時黨禍方熾而眞獨無所染事高皇帝踰二十年未聞有微譴加焉此尤一時功臣所

 難也若眞者可以爲賢矣

四月藍玉等率師由大寧進至慶州聞虜主脫古思帖木

兒在捕魚兒海閒道兼程而進師至百眼井去海四十餘

里哨不見虜欲引兵還定遠侯王弼曰吾等提十餘萬衆

深入虜地今略無所得遽言班師勞師費財何以復命玉

深然之戒諸軍皆穴地而爨毋令虜望見烟火師遂進丙

辰黎明至捕魚兒海南飲馬偵知虜主營在海東北八十

餘里玉以弼爲前鋒直薄其營虜始謂我軍乏水草必不

能深入不設備又大風揚沙晝晦軍行虜皆不知虜主方

欲北行整軍馬皆北向忽大軍至其太尉蠻子率衆拒戰

敗之殺蠻子及其軍士數十人其衆遂降虜主脫古思帖

木兒與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揑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

騎遁去玉率精騎追之出千餘里不及而還獲其次子地

保奴等六十四人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幷公主等五十九

人其詹事院同知脫因帖木兒將逃失馬竄伏深艸閒禽

之又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理麻平章八蘭等二千九

百九十四人軍士男女七萬七千三十七口得寶璽圖書

牌面一百四十九宣勑照會三千三百九十道金印一銀

印三馬四萬七千匹駝四千八百四頭牛羊一十萬二千

四百五十二頭車三十餘輛聚虜兵甲焚之遣人入奏遂

班師

 按初元順帝遁于沙漠旣殂國人謚曰惠宗太子愛猷識理達願立十一年殂謚曰昭宗次子益王院古思帖

 木兒立九年𥳑藍玉北征益王走至也速迭兒之地爲下所弑其部屬皆奔散其後裔自是日微今所稱小王

 子卽元裔也正統之中也先近日吉囊俺答不孩之屬皆小王子之強臣也

五月乙酉五色雲見○都督張銓從征平東川蠻有功封

永寧侯

七月贈故金山侯濮英爲樂浪公尋封其子璵爲西凉侯

○宋國公馮勝往東昌等處調達軍隨雲南達兵至常德

四川等處皆叛命鳳翔侯張龍統兵追至重慶悉誅之○

藍玉遣人送虜主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等至京地保

奴及后妃獻金印金牌賜鈔二百錠命有司給第宅廪餼

--

俾就居京師旣而有言玉私元主妃事 上怒曰玉無禮

如此豈大將軍所爲哉元主妃聞之惶懼自盡地保奴由

是有怨言 上聞之曰朕初以元世祖主中國時有恩惠

及民不可無嗣嘗與儒臣議欲封地保奴以盡待亡國之

禮彼乃如此豈可以久居內地於是遣使護送居琉球仍

厚遺資遣之○海西侯納哈出卒命其子蔡罕襲爵改封

潘陽侯○遷山西澤潞二州民之無田者往彰德眞定臨

淸歸德太康開墾荒蕪免其賦役三年仍户給鈔二十錠

以備農具

八月丁卯征虜大將軍永昌侯藍玉等還朝 上謂玉曰

爾率將士北征功最大然虜主妃來降不能遇之以禮乃

縱欲汙亂又嘗恃勞遣人入朝覘伺動靜此豈人臣之道

哉今憫爾功勞屈法宥爾爾其率德改行以愼厥終玉頓

首謝于是論功行賞賜玉白金二千兩鈔一千錠文綺五

十匹左副將軍延安侯唐勝宗右副將軍武定侯郭英白

金一千兩鈔四百錠文綺一十匹餘各賜白金鈔文綺有

差○宴征北諸將於奉天殿 上賦平胡詩二章命羣臣

和之○御製諭武臣勑頒之將士一曰守邊之將撫軍以

恩二曰邊境城隍務宜高深三曰修築城池葺理以漸四

曰操練軍士習於閒暇五曰軍士頓舍勤於點視六曰體

念軍士毋以加害七曰事機之會同僚盡心八曰沿海衛

所嚴於保障凡八條頒之將士永爲遵守○安慶侯仇成

卒追封皖國公

九月傅友德等將兵討阿資道過平夷以其山勢峭險密

邇龍海宜築堡駐兵屯守以捍蠻夷遂遷其山民往居早

上村留神策衛千户劉成等領兵千人樹栅置堡其地後

以爲平夷千户所阿資等率衆寇普安燒府治大肆剽掠

因屯普安倚崖壁爲寨傅友德等以精兵蹙之蠻衆皆緣

壁攀崖墜死者不可勝數生擒一千三百餘人阿資遁還

越州沐英遣都督甯正從傅友德擊阿資於越州敗之斬

其黨大頭幷宗等五十餘人阿資勢窮蹙與其母請降初

阿資之遁也揚言曰國家有萬軍之勇而我地有萬山之

險豈能盡滅我輩英乃請置越州馬隆二衛扼其衝要又

分兵追捕至是勢窮遂降○改建歷代帝王廟于鷄鳴山

之陽

冬十月乙丑頒武士訓誡錄 上以將臣於古昔善惡成

敗之事未能通曉特命儒臣編集申明以鉏麑樊噲金日

磾張飛鍾會尉遲敬德薛仁貴王君廓僕固懷恩劉闢王

彥章等所爲善惡爲一編釋以直辭俾蒞武軄者日親講

說使知勸戒○時廣西江西指揮耿良戴宗以科歛激變

--

致亂坐罪 上曰武臣不知受命守禦之方與夫崇名爵

享富貴福及子孫之道乃爲保守勑頒之使知鑒戒○勑

五軍都督府申諭天下衛所屯種勑曰養兵而不病於農

者莫若屯田今海宇寧謐邊境無虞若但使兵坐食於農

農必受弊非長治久安之術其令天下衛所督兵屯種庶

幾兵農兼務國用以舒古之良將若趙充國輩皆以此策

樹勛當時𡸁名後世其各鎮諸將務在程督使之盡力於

耕作以足軍儲則可以繼美於古人矣○進封永昌侯藍

玉爲凉國公孫恪爲金寧侯

 按王征北還論功行賞擬封玉梁國公適有發其私元王妃者 上聞大怒事中止至是念其勞改封凉國公

 仍鐫是通于劵

信國公湯和鳳陽新第成和率妻子謝 上降手勑褒嘉

賜和黃金三百兩白銀一千兩鈔一千五百錠文綺四十

端夫人胡氏亦賜黃金三百兩白金一千兩鈔五百錠彩

段三十端○以庶吉士解縉爲監察御史未幾遣歸進學

縉吉水人天性英悟奇絕七歲能賦詩日記數千言年十

八舉江西鄕試第一連登是年進士 上親選授爲庶吉

士讀中秘書日侍左右特被寵眷一日寓大庖西室諭之

曰爾縉試舉今日施政所宜直述以聞縉退卽草封事凡

萬言以進極論悉陳無所諱忌 上嘉其識時兵部侍郎

沈溍忌縉才誣其狎侮胥𨽾 上不聽擢監察御史適都

御史袁泰怙勢恣横諸道御史欲糾之無敢執筆爲章者

縉揮筆立就歷詆其奸狀 上慮縉少涵養將爲衆所傾

召其父至諭之曰才之生甚難而大器者晚成其以而子

歸益進其學又諭縉曰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其歸

盡心于古人後十年來朝大用爾未晚也

 按解縉封事其要畧有云 陛下進人不擇于賢否投職不量于重輕建不爲君用之法所謂取之盡𨰜銖置

 朋奸罔上倚法爲奸之條所謂用之如泥沙又言 陛下誠信有閒用刑太繁每多自悔之時輒有無及之歎

 又言律以人倫爲重乃有給配夫婦之條聽之于不義恐傷節義之化又言太常非俗樂可肄官妓非人道所

 爲可以禁絕釋老之壯者宜出之使復人倫經咒之妄者悉火之以杜俗惑治曆用方向熬神天德月德之類

 最甚不經但申播種之時不用建除之謬又言 陛下天資淸高而學問不充善端閒發而心學無素興師取

 寶眞僞莫明神仙徵應誕謾莫信申明旌善之亭徒爲虛設藍田呂氏鄉約義門鄭氏家範可以頒行又言祀

 天宜復掃地之規尊祖宜備七廟之制奄寺宦官之命公卿子弟之賢者以代掃除之役敕有司課弓手敎民

 兵習射于農隙以備不虞又言監生進士多困州縣孝廉人材驟歷華要推理負販者冠裳輿馬赫奕賢者羞

 爲等列庸人習其風流以貪婪苟免爲得計以廉潔受刑爲飾辭故有無錢工役無盤𦆑之俚諺鬍膀官人没

 商量之童謠宜任用忠良弗任意喜怒生殺按解縉封事萬言皆治平良規惜不能備錄也抑縉言切直如此

 聖祖非惟能容之且愛護而玉成之恩猶父子眞一時非常之遇也哉

以卓敬爲給事中敬性剛直論事無所顧避 上器重之

時諸王在宮中服飾有擬太子者敬乘閒白於 上曰宮

中朝廷視效紀綱啟先今 陛下於諸王不早辨等威而

--

使在宮中服飾有與太子埓嫡庶相亂尊卑無序然則何

以令天下耶 上笑曰卿言是吾慮未及此耳

 卓敬浙江瑞安人是年進士建文中遷禮部左侍郎嘗密奏防宗藩之變後竟死難

徐允恭嗣封魏國公封常昇開國公

十二月安南黎季𤛆弑其主煒立叔明子日焜主國事





皇明從信錄卷八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