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朝通典 (四庫全書本)/全覽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全覽3 皇朝通典 全覽4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
  州郡
  等謹按杜佑作通典其州郡門凡十四卷以古九州為綱以唐代之州郡為目凡州縣之沿革皆自唐上推之以㑹於禹貢誠足為稽古之助第考九州之制肇自唐虞春秋以前分合可據秦置郡縣而後愈析愈繁彌難考證且九州外境代有展拓必仍杜氏體例則不得不於九州之外别為標目同此王土王臣而外之於義亦未為妥協業於五朝續通典本門中加案聲駮欽惟
  皇朝之定大業也發祥長白奄有東土
  積功累仁基緒日大至
  世祖章皇帝入闗定鼎統御六合
  重熙洊洽永固丕基其各省之地舊在九州之内及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之舊在九州外者且置勿論溯自我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創建鴻圖首取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及寧古塔諸地於是内附者則有舊藩䝉古内扎薩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繼奮天聲膚功屢奏於是内附者則有新藩𫎇古喀爾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賀蘭山厄魯特等地西藏全部地至我
  皇上御極以來平凖噶爾回部於是有天山南北路地計今地之在古九州外者且不下數萬里尤非有明以前各朝所可比論若必以古九州為主則是九州以外之地且數倍於九州之地於體例更為不合我
  國家恢張上理統揖羣元
  燾載之恩無分遐邇又奚為區以别之也今謹以省分
  卷首列
  京師順天府崇首善也次之以
  盛京重
  留都也又次之以
  興京猶之天作高山之意也自直𨽻以下凡為省十有八則由近迄逺序及焉其未𨽻省諸地特附叙大致於諸省之後至杜書各州之後附以風俗夫風俗相沿本非一成而不可易我
  
  列聖相承漸仁摩義
  文軫誕敷
  皇猷逺鬯士食舊徳農服先疇固已東越瀛壖西窮䝉汜北逾漠野南軼炎陬風無殊音俗無異徑强為分别實閡通規若夫山川之流峙振古如兹户口之登耗逾時輒變恭纂統志業已備書故於兹編概從其畧云
  京師順天府東西距四百七十六里南北距四百八十八里東至遵化州界二百四十六里西至宣化府保安州界二百三十里南至天津府青縣界三百十三里北至邊墻一百七十五里東南至天津府天津縣界二百里西南至保定府新城縣界一百七十里東北至遵化州馬蘭峪邊墻三百四十里西北至宣化府延慶州界一百三十里
  京師順天府明京師
  皇朝順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於此仍設順天府尹十六年省漷縣康熙十五年升遵化縣為州雍正九年増置寧河縣乾隆八年升遵化州為直𨽻州以玊田豐潤二縣往屬凡領京縣二州五縣十有七大興京縣 宛平京縣 通州順治十六年省漷縣入州 昌
  平州 涿州 霸州 薊州 良鄉 固安永清 東安 香河 三河 武清 寶坻順義 密雲 懷柔 房山 文安 大城保定 平谷 寧河本寶坻縣地明永樂初置梁城千戸所 本朝雍正九年置縣
  盛京東西距五千一百餘里南北距六千八百三十餘里東至海四千三百餘里西至山海闗接直𨽻永平府界八百餘里南至海七百三十餘里北至黒龍江外大興安嶺接俄羅斯界五千一百餘里東南至希喀塔山濵海界二千九百餘里西南至海八百餘里東北至費雅哈濵海界四千餘里西北至䝉古土黙特奈曼各部界六百九十餘里自 盛京至 京師一千四百七十餘里
  盛京明定遼東寧海州葢州復州金州瀋陽鐵嶺三萬遼海廣寧義州寧逺等衛及安樂自在二州地我
  朝發祥長白建
  國滿洲逮
  肇祖締造
  興京肇基王迹傳至
  興祖
  景祖
  顯祖積功累仁基緒益大至
  太祖高皇帝創建鴻圖奄有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及寧古塔諸地天命三年城界藩五年遷薩爾滸六年取瀋陽遼陽七年建
  東京於遼陽十年自
  東京遷都瀋陽
  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營建
  宫闕號為
  盛京於是全遼之地悉歸撫定
  世祖章皇帝統御六合入闗定鼎以
  盛京為留都順治元年悉裁諸衛設八旗駐防官兵統以重臣十年以遼陽為府置遼陽海城二縣十四年罷遼陽府於
  盛京置奉天府設府尹康熙三年設廣寧府領廣寧縣錦縣寧逺州四年罷廣寧府置錦州府移治錦縣又於奉大府増置承徳盖平開原鐵嶺四縣改
  遼陽縣為州雍正四年於吉林烏拉置永吉州寧古塔置泰寧縣伯都訥置長寧縣俱𨽻奉天府七年罷泰寧縣十二年於故復州衛地置復州故金州衛地置寧海縣又於錦州府増置義州乾隆元年罷長寧縣十二年罷永吉州共設府二其錦州一府仍屬奉天府尹
  奉天府順治十四年領州二縣六承徳附郭明瀋陽中衛 本朝建為盛京順治十四年設奉天府康熙四年置承徳縣為府治遼陽州明定遼左右前後四
  衛東寜衛及中左右前後等千户所 本朝天命七年築 東京城於遼陽城東五里九年遷都之十年由遼陽遷都瀋陽順治初設 東京遼陽城守尉駐此十年置遼陽府領遼陽海城二縣十四年罷府為遼陽縣屬奉天府康熙四年升縣為州復州明復州衛 本朝雍正十一年改置州海城明海州衛 本朝順治十年改置海城縣屬遼陽府十四年屬奉天府葢平明盖州衛 本朝康熙四年置縣寧海明金州衛 本朝雍正十二年改置縣開原明三萬衛後乂徙置遼海衛於此永樂中於城内置安樂自在二州後徙自在州於遼陽城内 本朝康熙四年改置縣鐵嶺明鐵嶺衛 本朝康熙四年改置縣
  錦州府康熙三年置廣寧府治廣寧縣四年罷廣寜府改置今府移治錦縣領州二縣二錦明廣寧中屯左屯右屯三衛 本朝康熙元年改置縣屬奉天府三年改屬廣寜府四年為錦州府治寧逺州明初為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宣徳三年分二衛地置寧逺衛本朝康熙三年改置州屬廣寧府四年屬錦州府義州明義州衛 本朝初以其地賜察哈
  康熙十四年察哈爾叛討平之遷其部衆於宣化大同邊外以地屬廣寧縣雍正十二年置州廣寧明廣寜衛及廣寧中左右三衛 本朝康熙三年置廣寜府並置廣寜縣為府治四年罷府以縣屬錦州府
  興京在 盛京東南二百七十里東西距二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吉林界三十五里西至奉天府承徳縣界一百九十里南至鳳凰城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奉天府開原縣界一百十里東南至吉林界十五里西南至鳳凰城界一百六十餘里東北至吉林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開原縣界一百三十里自 興京至 京師一千七百四十餘里
  興京明置建州衛後廢
  本朝
  景祖築城以居
  太祖高皇帝龍興於此升為
  興京
  世祖章皇帝入闗定鼎以
  盛京為留都設奉天府尹兼統之
  等謹按我
  朝發源長白自
  逺祖定三姓之亂居鄂多理城
  國號滿洲是為開基之始逮我
  肇祖締造
  興京用啟王迹
  太祖高皇帝天命七年
  東京於遼陽十年自
  東京遷都瀋陽
  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
  盛京
  世祖章皇帝入闗定鼎以
  盛京為留都順治元年悉裁諸衛設八旗駐防官兵以内大臣副都統領之三年改内大臣為奉天安班章京給鎮守總管官印十年於寧古塔設安班
  章京副都統鎮守之康熙元年改奉天安班章京為鎮守遼東等處將軍寧古塔安班章京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四年改鎮守遼東等處將軍為鎮守奉天等處將軍十年於吉林烏拉設副都統十五年移寧古塔將軍駐吉林烏拉留副都統鎮守寧古塔二十二年於黒龍江設將軍副都統二十九年移黒龍江將軍駐墨爾根三十年於伯都訥設副都統三十二年移黒龍江副都統亦駐墨爾根三十八年黒龍江將軍副都統皆自墨爾根城移駐齊齊哈爾四十九年於墨爾根設副都統雍正三年於阿勒楚喀設副都統五年設熊岳錦州二副都統七年於三姓設副都統乾隆二十七年於拉林設副都統其全境自遼河左右則奉天將軍統之其東則吉林將軍統之其北則黒龍江將軍統之而副都統復分鎮於將軍所轄之地其餘各城各邊門又有城守尉防守尉等員分駐焉王氣特鍾幅員萬里民物殷阜風俗淳和古所謂軒轅之國建徳之邦良不是過兹以是編非輿地専書未及徧載謹叙其大畧於此
  直𨽻省東西距一千一百八里南北距二千餘里東至 盛京錦州府寧逺州界六百七十八里西至山西大同府靈邱縣界四百三十里南至河南開封府蘭陽縣界一千四百三十里北至邊墻一百九十八里自邊外為熱河道口北道所轄地又四百餘里東南至海岸四百四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徳府安陽縣界一千一百三十里東北至喜峯口邊墻四百二十里自古北等口邊外為承徳府地至木蘭圍塲又五百餘里西北至山西大同府天鎮縣界五百三十里自獨石等口邊外為口北三㕔地又四百餘里自省治至 京師三百三十里
  直𨽻明以順天府為京師共領順天保定永平真定順徳廣平大名河間八府延慶保安二州
  皇朝順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以保定府為省治康熙三十二年改宣化鎮為宣化府雍正元年改真定府為正定府二年升正定府屬之冀趙深定晉五州并改天津衛俱為直𨽻州七年升河間府屬之滄州為直
  𨽻州九年復升天津州為府以滄州屬之十一年於熱河置直𨽻承徳州十二年升保定府屬之易州為直𨽻州以晉州還屬正定乾隆七年罷承徳州改置熱河㕔八年升順天府屬之遵化州為直𨽻州四十三年升熱河㕔為承徳府凡領府十直𨽻州六
  保定府省治領州二縣十五清苑附郭祁州 安州滿城 安肅 定興 新城 唐 博野 望都初名慶都乾隆十一年改今名 容城 完 蠡 雄 束鹿高陽 新安
  永平府領州一縣六盧龍附郭灤州 遷安 撫寧昌黎 樂亭 臨榆本古臨渝闗地亦名榆闗明洪武初改建山海闗十
  四年置山海衛 本朝乾隆二年改置縣
  河間府領州一縣十河間附郭景州 獻 阜城肅寧 任邱 交河 寧津 吴橋 故城 東光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還屬
  天津府領州一縣六天津附郭舊為天津衛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九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滄州初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升為直𨽻州九年來屬舊屬河間府順治六年以興濟縣省入雍正二年改屬天津州九年屬府静海舊屬河間府雍正二年改屬天津州九年屬府南皮舊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來屬鹽山舊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來屬慶雲舊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來屬正定府領州一縣十三正定附郭舊名真定雍正元年改今名晉州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十二年還屬獲鹿 井陘 阜平順治十六年省入曲陽行唐二縣康熙二十二年復置欒城 行唐 靈壽 平山元氏 贊皇 無極雍正二年分屬晉州十二年還屬藁城雍正
  二年分屬晉州十二年還屬新樂雍正二年分屬定州十二年還屬
  順徳府領縣九邢臺附郭沙河 南和 平鄉 廣宗 鉅鹿 唐山 内邱 任
  廣平府領州一縣九永平附郭磁州初屬河南彰徳府雍正四年來屬曲周 肥鄉 雞澤 廣平 邯鄲 成安威 清河
  大名府領州一縣六大名附郭舊尚有魏縣旋省入焉元城附郭開州 南樂 清豐 東明 長垣
  宣化府領州三縣七宣化附郭舊為宣府左右前三衛 本朝初省左右二衛入前衛為宣府鎮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並置縣為府治蔚州舊屬山西大同府雍正六年來屬乾隆三十二年省蔚縣入焉延慶州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屬府保安州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屬府赤城舊赤城堡 本朝初屬宣府鎮曰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龍門舊龍門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曰下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萬全舊萬全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懷來舊懐來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西寧舊廢順聖縣 本朝初領于蔚州衛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懷安舊懷安衛本朝初屬宣府鎮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縣屬府
  承徳府在古北口外明初置興州五衛營州五衛及大寧新城富峪㑹州四衛天順以後烏梁海居之為朶顔衛地其東境兼為泰寜衛地本朝初内屬名曰熱河康熙四十二年建 行宫於此曰 避署山莊五十二年築熱河城雍正元年置熱河同知㕔十年置八溝同知㕔十一年於熱河建直𨽻承徳州乾隆元年置四旗通判㕔五年置塔子溝通判㕔又設熱河遒駐承徳州七年罷州改置通判移治熱河西南之喀喇河屯三十九年設烏蘭哈達㕔三座塔㕔四十三年升熱河㕔為府領州一縣五灤平乾隆七年設喀喇河屯㕔四十三年置縣平泉州雍正十年置八溝㕔乾隆四十三年置州豐寧乾隆元年設四旗㕔四十三年置縣赤峯乾隆三十九年設烏蘭哈達㕔四十三年置縣建昌乾隆三年設塔子溝㕔四十三年置縣朝陽乾隆三十九年設三座塔㕔四十三年置縣
  遵化州舊為遵化縣屬順天府康熙十五年升為州乾隆八年升直𨽻州領縣二玊田初屬順天府雍正四年改屬永平府乾隆八年來屬豐潤初屬順天府雍正四年改屬永平府乾隆八年來屬
  易州初屬保定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二淶水初屬保定府雍正十二年來屬廣昌初屬山西大同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冀州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𨽻州領縣五南宫 新河 棗强 武邑 衡水五縣舊並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
  趙州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𨽻州領縣五柏鄉 隆平 高邑 臨城 寧晉五縣舊並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
  深州舊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𨽻州領縣三武强 饒陽 安平三縣舊並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
  定州舊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直𨽻州領縣二曲陽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來屬深澤初屬保定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
  州郡
  山東東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東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𨽻大名府元城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蘇徐州府沛縣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隸河間府寧津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江蘇海州界六百八十里西南至河南歸徳府商邱縣界六百八十里東北至海四百二十里西北至直隸冀州南宫縣界三百十里在 京師南八百里
  山東明領濟南兖州東昌青州登州萊州六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濟南府之泰安武定濱三州兖州府之沂曹濟寧三州為直隸州八年以濟寧還屬兖州府又升兖州府之東平州東昌府之髙唐州濮州青州府之莒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沂州為府以濱州改屬武定府以莒州改屬沂州府仍以髙唐州還屬東昌府十三年升泰安州曹州為府以東平州改屬泰安府以濮州改屬曹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升兖州府之濟寧州東昌府之臨清州並為直隸州凡領府十州二
  濟南府省㑹領州一縣十五厯城附郭徳州 章邱鄒平 淄川 長山 新城 齊河 齊東 濟陽 徳平 禹城雍正八年分屬髙唐州十二年還屬臨邑雍正八年分屬髙唐州十二年還屬平原雍正八年分屬髙唐州十二年還屬雍正八年分屬髙唐州十二年還屬長清雍正二年分屬奉安州十二年還屬
  泰安府舊為泰安州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長清新泰萊蕪肥城四縣十三年升為府領州一縣六泰安附郭元以前為奉符縣明省入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新泰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泰安州十三年屬府東平州初屬兖州府雍正八年升為直𨽻州領東阿平隂陽榖夀張四縣十三年升泰安州為府以東平州及所領東阿平隂二縣𨽻焉其原領之陽榖夀張二縣仍還屬兖州府東阿初屬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來屬平隂初屬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來屬萊蕪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泰安州十三年屬府肥城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泰安州十三年屬府
  武定府初為武定州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陽信海豐樂陵三縣十二年升為府領州一縣九惠民附郭元以前為厭次縣明初省入武定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濱州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升直隸州領利津霑化蒲臺三縣十二年以州及所屬三縣來屬陽信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武定州十二年屬府海豐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武定州十二年屬府樂陵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屬武定州十二年屬府利津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濱州十二年來屬霑化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濱州十二年來屬蒲臺初屬濟南府雍正二年分屬濱州十二年來屬青城初屬濟南府雍正十二年來屬商河初屬濟南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兖州府領縣十滋陽附郭曲阜 寧陽 鄒 泗水滕 嶧 汶上 陽榖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還屬夀張
  雍正八年分屬東平州十三年還屬
  沂州府初為沂州屬兖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郯城費二縣十二年升為府領州一縣六蘭山附郭元以前為臨沂縣明初省入沂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莒州初屬青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䝉隂沂水日照三縣十二年以州及所領三縣來屬郯城 費二縣初俱屬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屬沂州十二年屬府沂水 𫎇隂 日照三縣初俱屬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屬莒州十二年來屬
  曹州府初為曹州屬兖州府雍正二年升直𨽻州領曹定陶二縣十三年升為府領州一縣十菏澤附郭舊為濟隂縣元省入曹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濮州初屬東昌府雍正八年升為直𨽻州領范觀城朝城三縣十三年以州及所領三縣來屬曹 定陶二縣初俱屬兖州府雍正二年屬曹州十三年屬府范 觀城 朝城三縣初俱屬東昌府雍正八年分屬濮州十三年來屬鉅野 鄆城二縣初俱屬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屬濟寧州十三年來屬單 城武二縣初俱屬兖州府雍正十三年來屬
  東昌府領州一縣九聊城附郭髙唐州雍正八年升為直𨽻州以濟南府屬之平原禹城臨邑陵四縣𨽻之十二年以州還屬所領四縣仍屬濟南府堂邑博平 茌平 清平 莘 冠 館陶 恩青州府領縣十一益都附郭博山雍正十二年析益都縣及濟南府之淄川縣泰安府之萊蕪縣地置臨淄 博興 髙苑 樂安 壽光 昌樂 臨朐 安邱 諸城
  登州府領州一縣九蓬萊附郭寧海州 黄 福山棲霞 招逺 萊陽 文登 榮城本文登縣地明置成
  山衛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為榮城縣海陽本萊陽縣地明置大嵩衛本朝雍正十二年升為海陽縣
  萊州府領州二縣五掖附郭平度州 膠州 濰昌邑 髙密 即墨
  濟寧州初屬兖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嘉祥鉅野鄆城三縣七年裁直𨽻州仍屬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復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金鄉 魚臺二縣初俱屬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來屬嘉祥初屬兖州府雍正二年屬濟寧州七年改屬曹州十三年還屬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復來屬
  臨清州初屬東昌府乾隆三十九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武城 夏津邱三縣初俱屬東昌府乾隆三十九年來屬
  山西省東西距九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一千七百八十三里東至直𨽻正定府贊皇縣界四百三十里西至陜西綏徳州吴堡縣界五百五里南至河南陜州界一千二十三里北至殺虎口邊墻七百六十里東南至河南衛輝府輝縣界八百五十里西南至陜西同州府朝邑縣界一千一百五里東北至直𨽻宣化府懐安縣界六百七十三里西北至陜西榆林府府谷縣界八百八十里在京師西南一千二百里其北自得勝口邊外為豐鎮寧逺二㕔境東西距二百七十餘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餘里自殺虎口邊外為歸綏七㕔境東西距四百餘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
  山西明領太原平陽潞安大同汾州五府澤沁遼三州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太原府屬之平定忻代保徳四州平陽府屬之蒲解絳吉隰五州俱為直𨽻州三年増置朔平寧武二府六年升蒲州澤州俱為府乾隆三十五年以吉州及所領縣還屬平陽府又升平陽府之霍州為直𨽻州凡領府九直隸州十㕔七
  太原府領州一縣十陽曲附郭岢嵐州 太原 榆次 太谷 祁 徐溝乾隆二十八年省清源縣入焉交城 文水 嵐 興雍正二年屬保徳州七年還屬
  平陽府領州一縣十臨汾附郭吉州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蒲鄉寧二縣乾隆三十五年以州及鄉寧縣還屬洪洞 浮山 岳陽 曲沃 翼城 太平 襄陵雍正二年屬絳州七年還屬汾西雍正二年屬隰州七年還屬鄉寧雍正二年分屬吉州乾隆三十五年還屬
  蒲州府初為蒲州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臨晉榮河萬泉猗氏四縣七年升為府領縣六永濟附郭舊河東縣明初省入蒲州本朝雍正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臨晉 榮河 猗氏 萬泉四縣初俱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屬蒲州七年屬府虞鄉舊縣元省入臨晉本朝雍正七年復置
  潞安府領縣七長治附郭長子 屯留 襄垣 潞城 壺闗 黎城
  汾州府領州一縣七汾陽附郭永寧州 孝義 平遥 介休 石樓 臨 寧鄉
  大同府領州二縣七大同附郭渾源州 應州 懐仁 山隂 陽髙舊陽山髙山二衛 本朝順治十三年以髙山衛併入陽山衛為陽髙衛雍正三年改置縣天鎮舊天成鎮逺二衛 本朝順治十三年以鎮逺衛併入天成衛為天鎮衛雍正三年改置縣治廣靈 靈邱
  澤州府初為直𨽻州雍正七年升為府領縣五鳯臺附郭雍正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髙平 陽城 陵川 沁水
  寧武府舊為寧武闗 本朝初為寧武營雍正三年改置府領縣四寧武附郭舊寧化守禦所雍正三年改置縣為府治偏闗舊偏闗所雍正三年改置縣神池舊神池堡雍正三年改置縣五寨舊五寨堡雍正三年改置縣
  朔平府舊右玉林衛雍正三年改置府領州一縣四右玉附郭舊右玉林衛雍正三年改置縣為府治朔州初屬大同府雍正三年來屬左雲舊左雲川衛雍正三年改置縣平魯舊平魯衛雍正三年改置縣馬邑初屬大同府雍正三年來屬沁州領縣二沁源 武鄉
  遼州領縣二和順 榆社
  平定州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樂平 盂 夀陽三縣初俱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忻州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二定襄 静樂二縣初俱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代州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五臺 崞 繁畤三縣初俱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保徳州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一河曲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分屬
  霍州初屬平陽府乾隆三十五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二趙城 靈石二縣初俱屬平陽府乾隆三十五年分屬
  解州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四安邑 夏 平陸芮城四縣初俱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
  絳州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五垣曲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屬解州七年分屬聞喜初屬平陽府雍正七年分屬初屬平陽府雍正七年分屬稷山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河津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
  隰州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三大寧 永和二縣初俱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屬吉州九年屬州
  歸化城同知㕔在殺虎口外二百里雍正元年設同知治此
  綏逺城同知㕔在歸化城東北五里雍正四年設同知治此
  歸化城通判㕔以下五㕔初皆以筆帖式協理通判乾隆二十五年定設通判並𨽻歸綏道
  和林格爾通判㕔
  薩拉齊通判㕔
  清水河通判㕔
  托克托城通判㕔
  河南省東西距一千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九十里東至江蘇徐州府碭山縣界三百六十里西至陜西同州府潼闗㕔界八百六十里南至湖北黄州府黄安縣界八百五十里北至直𨽻廣平府成安縣界四百四十里東南至安徽潁州府阜陽縣界五百六十里西南至湖北襄陽府襄陽縣界八百二十里東北至山東曹州府曹縣界二百里西北至山西遼州界七百四十里在京師西南一千五百四十里
  河南明領開封歸徳彰徳衛輝懐慶河南南陽汝寧八府汝州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開封府之陳許鄭禹四州及河南府之陜州汝寧府之光州並為直𨽻州十二年升陳州許州為府仍降鄭州禹州為屬州乾隆六年改許州府為直𨽻州凡領府九直𨽻州四開封府省㑹領州二縣十四㕔一祥符附郭鄭州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滎陽滎澤河隂氾水四縣十二年以州及所領四縣還屬禹州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密新鄭二縣十二年以州及所領二縣並屬許州府乾隆六年來屬陳留 杞通許 尉氏 洧川 鄢陵 中牟 蘭陽
  滎陽雍正二年分屬鄭州十二年還屬滎澤雍正二年分屬鄭州十一年還屬乾隆二十九年省河隂縣入焉氾水雍正二年分屬鄭州十一年還屬密 新鄭二縣雍正二年分屬禹州十三年改屬許州府乾隆六年還屬儀封㕔本儀封縣乾隆四十九年改為㕔
  陳州府初為陳州屬開封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西華項城沈邱太康四縣十二年升為府領縣七淮寧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商水初屬開封府雍正十二年來屬西華 項城 沈邱 太康四縣初俱屬開封府雍正二年分屬陳州十三年屬府扶溝初屬開封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歸徳府領州一縣七商邱附郭睢州 寧陵 鹿邑夏邑 永城 虞城 柘城
  彰徳府領縣七安陽附郭湯隂 臨漳 林 内黄初屬直𨽻大名府雍正三年來屬武安 涉
  衛輝府領縣十汲附郭新鄉 獲嘉 淇 輝 延津初屬開封府雍正三年來屬五年省胙城縣入焉初屬直𨽻大名府雍正二年來屬初屬直𨽻大名府雍正二年來屬考城初屬歸徳府乾隆四十八年來屬封邱初屬開封府乾隆四十八年來屬
  懐慶府領縣八河内附郭濟源 原武初屬開封府雍正二年來屬修武 武陟 孟 温 陽武初屬開封府乾隆四十八年來屬
  河南府領縣十洛陽附郭偃師 鞏 孟津 宜陽登封 永寧 新安 澠池 嵩
  南陽府領州二縣十一南陽附郭南召附郭順治十六年省入南陽縣雍正十三年復置鄧州 裕州 鎮平 唐 泌陽桐柏 内鄉 新野 淅川 舞陽 葉
  汝寧府領州一縣八汝陽附郭信陽州 正陽舊真陽縣雍正元年改今名上蔡 新蔡 西平 遂平 確山羅山
  陜州初屬河南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靈寳 閿鄉二縣初俱屬河南府雍正十年分屬盧氏初屬河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汝州領縣四魯山 郟 寳豐 伊陽
  許州初屬開封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臨潁等四縣十二年升為府以禹州及密新鄭二縣來屬又増置石梁縣為府治乾隆六年復為直𨽻州以禹州及密新鄭二縣還屬開封府仍省石梁縣入州領縣四臨潁 襄城 郾城 長葛四縣初俱屬開封府雍正二年屬州十二年屬府乾隆六年仍屬州
  光州初屬汝寧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四光山 固始 商城 息四縣初俱屬汝寜府雍正二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二
  州郡
  江蘇省東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六十里東至太倉州崇明縣大海七百七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寧國府宣城縣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界九百十里東南至松江府金山縣海岸九百三十里西南至安徽太平府當塗縣界一百三十五里東北至山東沂州府日照縣界八百三十里西北至河南歸徳府虞城縣界九百四十里在 京師南二千四百里
  江蘇明以應天府為南京共領府十四州四其應天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淮安揚州七府徐州一州為今下江地
  本朝改應天府為江寧府罷南直隸康熙六年定為江蘇安徽兩省此為江蘇省雍正二年升蘇州府之太倉州揚州府之通州淮安府之海邳二州並為直隸州十一年升徐州為府仍改邳州為屬州凡領府八州三直隸㕔一
  江寧府省會舊應天府 本朝初年更今名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為江蘇省領縣七上元 江寧二縣附郭句容 溧水 江浦 六合高淳
  蘇州府省㑹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為江蘇省領縣九吳 長洲二縣附郭元和雍正二年析長洲縣地置與吳長洲二縣並為府治崑山 新陽雍正二年析崑山縣地置與崑山縣同城常熟 昭文雍正二年析常熟縣地置與常熟縣同城吳江 震澤雍正二年析吳江縣地置與吳江縣同城
  松江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領縣七華亭附郭順治十三年置與華亭並為府治奉賢雍正二年析華亭縣地置金山雍正二年析婁縣地置舊治今縣東南境乾隆二十六年移治朱涇鎮上海 南滙雍正二年析上海縣地置青浦雍正二年分設福泉縣乾隆八年仍省入焉
  常州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領縣八武進附郭陽湖雍正二年析武進縣地置與武進並為府治無錫 金匱雍正二年析無錫縣地置與無錫縣同城江隂 宜興 荆溪雍正二年析宜興縣地置與宜興縣同城靖江
  鎮江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領縣四丹徒附郭丹陽金壇 溧陽初屬江寧府雍正二年來屬
  淮安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領縣六山陽附郭阜寧雍正九年析山陽鹽城二縣地置鹽城 清河舊治黄河北岸乾隆二十五年移治清江浦安東 桃源
  揚州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領州二縣六江都附郭甘泉雍正九年析江都縣地置與江都縣並為府治高郵州 泰州 儀徵舊為儀真縣雍正元年改今名興化 寳應 東臺乾隆四十年徐州府舊為徐州領蕭碭山豐沛四縣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雍正十一年升為府領州一縣七銅山附郭雍正十一年置縣為府治邳州初屬淮安府舊治今州西南境康熙二十八年移今治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宿遷睢寧二縣十一年以州及二縣來屬蕭 碭山 豐 沛四縣初屬州雍正十一年屬府宿遷睢寧二縣初俱屬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屬邳州十一年還屬府
  太倉州初屬蘇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四鎮洋雍正二年析州地置崇明 嘉定二縣初俱屬蘇州府雍正二年來屬寳山雍正二年析嘉定縣地置海州初屬揚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二贛榆 沭陽二縣初俱屬淮安府雍正二年來屬
  通州初屬揚州府康熙十一年省海門縣入焉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二如臯 泰興二縣初俱屬揚州府雍正二年分屬
  海門㕔舊海門縣乾隆四十年改為㕔
  安徽省東西距七百六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八十里東至江蘇鎮江府溧陽縣界四百六十里西至湖北黄州府蘄州界三百里南至江西九江府彭澤縣界三百十里北至江蘇徐州府睢寜縣界八百七十里東南至浙江嚴州府淳安縣界七百九十五里西南至湖北黄州府黄梅縣界三百四十里東北至江蘇江寧府江浦縣界五百十里西北至河南歸徳府商邱縣界七百八十里在 京師南二千七百里
  安徽明以應天府為南京又以鳯陽府為中都共領府十四州四其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鳯陽七府滁和廣徳三州為今上江地
  本朝康熙六年定為江蘇安徽兩省此為安徽省雍正二年升鳯陽府之潁亳泗三州廬州府之六安州並為直隸州十三年升潁州為府仍改亳州為屬州凡領府八直隸州五
  安慶府省會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為安徽省領縣六懷寧附郭桐城潛山 太湖 宿松 望江
  徽州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縣六歙附郭休寧 婺源 祁門 黟 績溪
  寧國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縣六宣城附郭寧國涇 太平 旌徳 南陵
  池州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縣六貴池附郭青陽銅陵 石埭 建徳 東流
  太平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縣三當塗附郭蕪湖繁昌
  廬州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州一縣四合肥附郭無為州 廬江 舒城 巢
  鳯陽府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州二縣五鳯陽附郭乾隆十九年省臨淮縣入焉壽州 鳯臺雍正十一年析夀州地置與夀州同城宿州 懷逺 定逺 靈壁
  潁州府初為潁州屬鳯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潁上霍邱二縣十三年升為府領州一縣五阜陽附郭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亳州初屬鳳陽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太和䝉城二縣十三年以州及二縣來屬潁上 霍邱二縣初俱屬鳯陽府雍正二年屬潁州十三年屬府太和 䝉城二縣初俱屬鳳陽府雍正二年分屬亳州十三年來屬
  和州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縣一含山
  滁州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縣二全椒 來安廣徳州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分屬安徽省領縣一建平
  六安州初屬廬州府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二英山 霍山二縣初俱屬廬州府雍正二年分屬
  泗州初屬鳯陽府康熙十三年以後州治淪於洪澤湖寄治盱眙縣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三盱眙 天長 五河三縣初俱屬鳯陽府雍正二年分屬江西省東西距九百七十里南北距一千八百里東至安徽徽州府婺源縣界六百里西至湖南長沙府瀏陽縣界三百七十里南至廣東恵州府和平縣界一千二百三十里北至湖北黄州府界五百七十里東南至福建建寧府崇安縣界五百八十里西南至湖南郴州宜章縣界九百五十里東北至安徽池州府東流縣界五百六十里西北至湖北武昌府興國州界五百七十里在京師西南四千八百五十里
  江西明領南昌饒州廣信南康九江建昌撫州臨江瑞州袁州吉安南安贛州十三府
  本朝初因之乾隆二十年升贛州府屬寧都縣為直隸寧都州凡領府十三州一
  南昌府省㑹領州一縣七南昌 新建二縣附郭寧州進賢 奉新 靖安 武寧 豐城
  饒州府領縣七鄱陽附郭餘干 樂平 浮梁 徳興 安仁 萬年
  廣信府領縣七上饒附郭玉山 弋陽 貴溪 鉛山 廣豐舊永豐縣雍正九年改今名興安
  南康府領縣四星子附郭都昌 建昌 安義九江府領縣五徳化附郭徳安 瑞昌 湖口 彭澤
  建昌府領縣五南城附郭新城 南豐 廣昌 瀘溪
  撫州府領縣六臨川附郭崇仁 金谿 宜黄 樂安 東鄉
  臨江府領縣四清江附郭新淦 新喻 峽江吉安府領縣九㕔一廬陵附郭泰和 吉水 永豐安福 龍泉 萬安 永新 永寧 蓮花㕔
  瑞州府領縣三高安附郭上高 新昌
  袁州府領縣四宜春附郭分宜 萍鄉 萬載贛州府領縣八㕔一贛附郭雩都 信豐 興國㑹昌 安逺 長寧 龍南 定南㕔
  南安府領縣四大庾附郭南康 上猶 崇義寧都州舊寧都縣屬贛州府乾隆二十年升為直隸寜都州領縣二瑞金石城二縣初俱屬贛州府乾隆二十年分屬
  浙江省東西距八百八十里南北距一千八百里東至海六百里西至安徽徽州府歙縣界二百八十里南至福建建寜府浦城縣界九百六十里北至江蘇蘇州府呉江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福建福寜府霞浦縣界一千一百三十里西南至江西廣信府玉山縣界七百五十里東北至江蘇松江府青浦縣界三百七十里西北至江南廣徳州界三百二十里在 京師南三千三百里浙江明領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台州金華衢州嚴州温州處州十一府
  本朝因之凡領府十一
  杭州府省會領州一縣八錢塘 仁和二縣附郭海寧州初為縣乾隆三十八年升為州富陽 餘杭 臨安 於潛 新城 昌化
  嘉興府領縣七嘉興 秀水二縣附郭嘉善 海鹽平湖 石門初為崇徳縣康熙元年改今名桐鄉
  湖州府領縣七烏程 歸安二縣附郭長興 徳清武康 安吉初為州乾隆三十八年改為縣孝豐
  寧波府領縣六鄞附郭慈谿 奉化 鎮海初為定海縣康熙二十六年别置定海縣改此為鎮海縣定海舊為舟山衛康熙二十六年置縣象山紹興府領縣八山隂 㑹稽二縣附郭蕭山 諸暨餘姚 上虞 嵊 新昌
  台州府領縣六臨海附郭黄巖 天台 仙居 寧海 太平
  金華府領縣八金華附郭蘭谿 東陽 義烏 永康 武義 浦江 湯溪
  衢州府領縣五西安附郭龍游 江山 常山 開化
  嚴州府領縣六建徳附郭淳安 桐廬 遂安 夀昌 分水
  温州府領縣五永嘉附郭瑞安 樂清 平陽 泰順
  處州府領縣十麗水附郭青田 縉雲 松陽 遂昌 龍泉 慶元 雲和 宣平 景寧
  福建省東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九百八十里東至海一百里西至江西贛州府瑞金縣界八百五十里南至海二百八十里北至浙江處州府龍泉縣界七百里東南至海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廣東嘉應州鎮平縣界一千二百里東北至浙江温州府平陽縣界五百十五里西北至浙江衢州府江山縣界八百二十五里在 京師南六千一百三十里
  福建明領福州泉州建寧延平汀州興化邵武漳州八府福寧一州
  本朝初因之康熙二十四年置臺灣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寧州為府升泉州府之永春縣漳州府之龍巖縣為直隸州凡領府十直隸州二
  福州府省㑹領縣十閩 侯官二縣附郭古田 閩清屏南雍正十二年析古田縣地置長樂 連江 羅源 永福福清
  泉州府領縣五晉江附郭南安 恵安 安溪 同安
  建寧府領縣七建安 甌寧二縣附郭建陽 崇安浦城 政和 松溪
  延平府領縣六南平附郭将樂 沙 尤溪 順昌永安
  汀州府領縣八長汀附郭寧化 上杭 武平 清流 連城 歸化 永定
  興化府領縣二莆田附郭仙遊
  邵武府領縣四邵武附郭光澤 建寧 泰寧漳州府領縣七龍溪附郭漳浦 南靖 長泰 平和 詔安 海澄
  福寧府初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升為府領縣五霞浦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福鼎乾隆三年析霞浦縣桐山堡地置福安 寧徳二縣舊屬州雍正十二年屬府夀寧初屬建寧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臺灣府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畨明天啓初日本國人屯聚於此鄭芝龍附之後為紅毛荷蘭所據 本朝順治十七年鄭芝龍子成功㓂江南兵敗退至臺地逐荷蘭夷居之偽置承天府傳至其孫鄭克塽于康熙二十二年討平之二十四年置臺灣府領縣四臺灣附郭鳯山 諸羅三縣俱康熙二十四年彰化雍正三年析諸羅縣北境地置永春州舊為縣屬泉州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二徳化初屬泉州府雍正十二年分屬大田初屬延平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龍巖州舊為縣屬漳州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二漳平 寧洋二縣初屬漳州府雍正十二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通典>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三
  州郡
  湖北省東西距二千二百四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里東至安徽安慶府宿松縣界五百五十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縣界一千八百九十里南至湖南岳州府臨湘縣界四百里北至河南汝寧府羅山縣界二百八十里東南至江西九江府瑞昌縣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四川重慶府彭水縣界二千五百十五里東北至安徽六安州霍山縣界四百六十里西北至陜西商州山陽縣界一千四百七十里在 京師西南三千一百五十五里
  湖北明為湖廣省共領府十五州二其武昌漢陽黄州徳安承天荆州襄陽鄖陽八府為今湖北地
  本朝初改承天府為安陸府康熙六年定湖北湖南為兩省雍正六年升荆州府屬之歸州為直隸州十三年升荆州府屬之彞陵州為宜昌府又升歸州屬之恩施縣為施南府仍降歸州為屬州屬於宜昌府凡領府十
  武昌府省會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為湖北省領州一縣九江夏附郭興國州 武昌 嘉魚 蒲圻 咸寧 崇陽通城 大冶 通山
  漢陽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領州一縣四漢陽附郭沔陽州初屬安陸府乾隆二十七年來屬又析州地置文衆縣三十年仍省入州漢川孝感初屬徳安府雍正七年來屬黄陂初屬黄州府雍正七年來屬
  安陸府舊名承天府順治二年改今名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領州一縣五鍾祥附郭荆門州 京山 潛江 天門初為景陵縣雍正四年改今名當陽
  襄陽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領州一縣六襄陽附郭均州 宜城 南漳 棗陽 榖城 光化
  鄖陽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領縣六鄖附郭房 竹山竹谿 保康 鄖西順治十六年省上津縣入焉
  黄州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領州一縣七黄岡附郭蘄州 黄安 蘄水 羅田 麻城 廣濟 黄梅荆州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領縣八江陵附郭公安石首 監利 松滋 枝江 宜都 逺安宜昌府初為彛陵州屬荆州府雍正六年升荆州府屬之歸州為直隸州以州及長陽縣屬之又於施州衛土司地置恩施縣隸焉十三年升州為府仍以歸州及長陽一縣來屬領州二縣五東湖附郭雍正十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歸州初屬荆州府雍正六年升為直隸州十三年來屬鶴峯州舊為容羙土司雍正十三年改置州長陽初屬荆州府雍正六年分屬歸州十三年來屬興山 巴東二縣初俱屬荆州府雍正十三年來屬長樂舊廢五峯石寳長官司地雍正十三年改置縣
  徳安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領州一縣四安陸附郭隨州 雲夢 應城 應山
  施南府舊為施州衛土司地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北省雍正六年改置恩施縣屬歸州十三年於縣置府領縣六恩施附郭雍正六年置屬歸州十三年來屬府宣恩初為施南土司地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旼置來鳳初為散毛土司地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改置咸豐初為土巡司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改置利川初為施南土司地雍正十三年改置建始初屬四川䕫州府乾隆元年來屬
  湖南省東西距一千四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東至江西南昌府寧州界二百八十五里西至貴州銅仁府銅仁縣界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南至廣東連州界七百六十五里北至湖北荆州府監利縣界三百八十五里東南至廣東韶州府仁化縣界七百九十里西南至廣西平樂府恭城縣界九百五十五里東北至湖北武昌府通城縣界六百四十里西北至四川酉陽州界九百里在 京師西南四千五百五十里
  湖南明湖廣省共領府十五州二其長沙岳州常徳衡州永州寳慶辰州七府靖郴二州為今湖南省地
  本朝初為湖廣省康熙六年分湖南湖北為兩省雍正七年改永順土司為永順府升澧州為直隸州八年升沅州為直隸州十年升桂陽州為直隸州乾隆元年升沅州為府凡領府九直隸州四長沙府省會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為湖南省領州一縣十一長沙善化二縣附郭茶陵州 湘潭 湘隂 寧鄉 瀏
  陽 醴陵 益陽 湘鄉 攸 安化
  岳州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縣四巴陵附郭臨湘華容 平江
  寳慶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州一縣四邵陽附郭武岡州 新化 城歩 新寧
  衡州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縣七衡陽附郭清泉乾隆二十一年析衡陽縣地置與衡陽縣並為府治衡山 耒陽 常寧 安仁 酃
  常徳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縣四武陵附郭桃源龍陽 沅江
  辰州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縣四沅陵附郭瀘溪舊為盧溪縣 本朝初改今名辰溪 溆浦
  沅州府舊為沅州屬辰州府雍正八年升為直隸州領黔陽麻陽二縣乾隆元年升為府領縣三芷江附郭乾隆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黔陽 麻陽二縣初俱屬辰州府雍正八年分屬沅州乾隆元年屬府
  永州府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州一縣七零陵附郭道州 祁陽 東安 寧逺 永明 江華 新田永順府舊為永順等處宣慰司地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雍正七年以苖人向化願設流官比於内地改為永順府領縣四永順附郭舊永順宣慰司治雍正七年改置縣為府治龍山舊白崖洞長官司治雍正七年改置縣保靖舊保靖宣慰司地雍正七年改置縣桑植舊桑植安撫司地雍正七年改置縣
  靖州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縣三綏寧 㑹同 通道
  郴州初屬湖廣省康熙六年分屬湖南省領縣五永興 宜章 興寧 桂陽 桂東
  澧州初屬岳州府雍正七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五石門 慈利 安鄉三縣初屬岳州府雍正七年分屬永定舊九溪永定二衛地雍正七年改置縣安福雍正十一年析永定縣地置
  桂陽州初屬衡州府雍正十年升為直隸州領縣三臨武 藍山嘉禾三縣初俱屬衡州府雍正十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
  州郡
  陜西省東西距九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千四百二十六里東至河南陜州閿鄉縣界三百五里西至甘肅秦州清水縣界六百三十里南至四川達州太平縣界一千三十里北至榆林府邊牆一千三百九十六里東南至河南南陽府浙川縣界六百二十里西南至四川保寜府廣元縣界一千三百八十五里東北至山西保徳州河曲縣界一千八百六十里西北至甘肅慶陽府正寧縣界三百二十里在 京師西南二千六百五十里
  陜西明陜西省共領府八直𨽻州一
  本朝因之康熙二年定為陜西甘肅兩省以西安鳳翔漢中延安四府興安一州為陜西省雍正二年升西安府之耀州為直𨽻州三年升西安府之同華商乾邠五州延安府之鄜綏徳葭三州俱為直𨽻州八年改榆林衛為府十三年升直𨽻同州為府降直𨽻華州屬同州府降直𨽻耀州還屬西安府乾隆元年降直𨽻葭州屬榆林府四十八年升直𨽻興安州為興安府凡領府七直𨽻州五西安府省㑹領州一縣十五長安 咸寧二縣附郭耀州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同官白水二縣十三年還屬咸陽 興平 臨潼髙陵 鄠 藍田 涇陽 三原 盩厔 渭
  南 富平 醴泉 同官雍正二年分屬耀州十三年還屬同州府初為州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朝邑郃陽澄城韓城四縣十三年升為府領州一縣八㕔一大荔附郭雍正十三年升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華州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華隂蒲城二縣十三年以州及二縣來屬朝邑 郃陽 澄城 韓城四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屬同州十三年屬府白水初屬西安府雍正二年屬耀州十三年來屬華隂 蒲城二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屬華州十三年來屬潼闗㕔雍正二年設潼闗縣屬華州十三年屬府乾隆十二年改為㕔
  鳳翔府領州一縣七鳳翔附郭隴州 岐山 寶雞扶風 郿 麟遊 汧陽
  漢中府領州一縣八㕔一南鄭附郭寧羌州 褒城城固 洋 西鄉 鳳 沔 畧陽 留壩㕔
  乾隆十五年
  延安府領縣十膚施附郭安塞 甘泉 保安 安定 宜川 延長 定邊舊定邊營雍正八年改置縣屬榆林府乾隆元年來屬靖邊舊靖邊營雍正八年改置縣屬榆林府乾隆元年來屬
  興安府初為直𨽻州領平利洵陽白河紫陽石泉漢隂六縣乾隆四十八年升為府領縣六安康附郭舊漢隂縣地乾隆四十八年置併漢隂縣入焉平利 洵陽白河 紫陽 石泉以上縣初俱屬州乾隆四十八年屬府
  榆林府初為榆林衛雍正八年改置府領州一縣四榆林附郭雍正八年以榆林衛地置縣為府治葭州初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神木府谷二縣乾隆元年以州及二縣來屬神木 府谷二縣初俱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屬葭州乾隆元年來屬懐逺舊懐遠堡雍正八年改置縣
  商州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四鎮安 雒南 山陽 商南四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乾州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二武功 永夀二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邠州初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三水 淳化 長武三縣初俱屬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鄜州初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雒川 中部 宜君三縣初俱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綏徳州初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清澗 米脂吳堡三縣初俱屬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屬
  甘肅省東西距一千九百八十里南北距二千七百五里東至陜西邠州長武縣界八百六十里西至河州閣門接番界一千一百二十里南至四川龍安府平武縣界一千二百九十里北至邊牆一千四百十五里東南至漢中府畧陽縣界一千四百三十里西南至洮州㕔接番界一千一百三十里東北至陜西延安府保安縣界一千二百四十里西北至迪化州境外地五千餘里在京師西南四千四十里
  甘肅省明為陜西省之臨洮鞏昌平涼慶陽四府
  本朝康熙二年分為甘肅省雍正二年以舊衛所改置寧夏西寧涼州甘州四府三年升平涼府屬之涇州為直𨽻州七年升鞏昌府屬之階秦二州并改肅州衛俱為直𨽻州乾隆三年裁臨洮府改蘭州為蘭州府為省治二十五年改安西靖逆二㕔置安西府三十八年増置鎮西府改安西府為直𨽻安西州又増設直𨽻迪化州凡領府九直𨽻州六
  蘭州府省㑹舊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初為州屬臨洮府乾隆三年裁臨洮府升州為府為省治領州二縣四臯蘭附郭宋臯蘭縣金省入蘭州 本朝乾隆三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狄道州初為縣為臨洮府治乾隆三年升州改屬河州初屬臨洮府乾隆三年改屬金 渭源二縣初俱屬臨洮府乾隆三年改屬靖逺舊靖逺衛雍正八年置縣屬鞏昌府乾隆三年來屬
  平涼府初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領州二縣三平涼附郭固原州 静寧州 華亭 隆徳
  鞏昌府初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領州一縣八㕔一隴西附郭岷州初為岷州衛雍正八年改置州安定 㑹寧 通渭 漳寧逺 伏羌 西和 洮州㕔
  慶陽府初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領州一縣四安化附郭寧州 合水 環 正寧舊真寧縣雍正元年改今名
  寧夏府舊寧夏衛初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領寧夏寧朔平羅中衛新渠寳豐六縣靈州一州乾隆四年省新渠寳豐二縣領州一縣四寧夏附郭舊寧夏左屯衛雍正二年改置縣為府治寧朔附郭舊寧夏右屯衛雍正二年改置縣與寧夏縣並為府治靈州舊寧州所雍正二年改置州平羅初為平羅所雍正二年改置縣乾隆四年省新渠寶豐二縣入焉中衛舊寧夏中衛雍正二年改置縣
  西寧府舊西寧衛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領縣三西寧附郭舊西寧衛雍正二年改衛為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碾伯舊碾伯所雍正二年改置縣大通本西番地雍正二年以番衆歸附置大通衛乾隆二十六年改置縣
  涼州府舊涼州衛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領縣五武威附郭舊涼州衛雍正二年改設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鎮番舊鎮番衛雍正二年改置縣永昌舊永昌衛雍正二年改置縣古浪舊古浪所雍正二年改置縣平番舊莊浪所雍正二年改置縣
  甘州府舊甘州衛屬陜西省康熙二年分屬甘肅省雍正二年改置府領縣二張掖附郭舊為甘州中左右前後五衛地雍正二年改衛為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山丹舊山丹衛雍正二年改置縣
  鎮西府舊巴里坤地乾隆三十八年領縣二宜禾附郭竒台二縣俱乾隆三十八年
  涇州初屬平涼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崇信 靈臺 鎮原三縣初俱屬平涼府雍正三年分屬
  階州初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二文 成二縣初俱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分屬
  秦州初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五秦安 清水 禮徽 兩當五縣初俱屬鞏昌府雍正七年分屬
  肅州舊宿州衛雍正二年裁併於甘州衛七年改置直𨽻肅州領縣一髙臺舊髙臺所雍正二年置縣屬甘州府七年來屬
  安西州舊為安西靖逆二㕔地乾隆二十四年置安西府領敦煌玉門淵泉三縣三十八年改為直𨽻州領縣二敦煌漢敦煌縣地明嘉靖後入於吐魯番 本朝雍正四年置沙州衛乾隆二十四年改置縣屬安西府三十八年屬州玉門漢玉門縣地明正徳後入于吐魯番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置靖逆赤金二衛乾隆二十四年改置縣屬安西府三十八年屬州省淵泉縣入焉
  迪化州本新疆烏嚕木齊地乾隆三十八年領縣三昌吉 阜康綏來三縣俱新疆地乾隆三十八年置縣
  四川省東西距三千里南北距三千二百十里東至湖北宜昌府巴東縣界一千七百六十里西至番界一千二百四十里南至雲南武定州元謀縣界二千三十里北至陜西漢中府寧羌縣界一千一百八十里東南至貴州大定府畢節縣界一千一百五十里西南由打箭爐出口至西藏界九千六百七十五里東北至陜西興安府界一千四百十里西北至甘肅階州文縣界一千一百五十里在 京師西南五千七百十里
  四川明領成都保寧順慶重慶䕫州叙州馬湖龍安遵義八府潼川嘉定雅眉卭瀘六州東川烏䝉烏撒鎮雄四軍民府
  本朝康熙四年以烏撒府改𨽻貴州雍正四年以東川府改𨽻雲南五年以烏䝉鎮雄二府亦改𨽻雲南併馬湖府入叙州府又以建昌衛改置寧逺府又升成都府屬之茂綿二州及資縣並為直𨽻州六年升䕫州府屬之達州為直𨽻州七年以遵義府改𨽻貴州又升雅州為府八年増置直𨽻叙永㕔同知十二年升潼川嘉定二州為府又升重慶屬之忠州為直𨽻州乾隆元年改黔彭㕔置酉陽州乾隆十七年置直𨽻雜谷㕔二十五年置直𨽻松潘㕔二十七年置直𨽻石砫㕔四十一年平定兩金川置阿爾古美諾二㕔凡領府十一直𨽻州九㕔六
  成都府省㑹領州三縣十三成都附郭華陽康熙元年省入成都縣雍正九年復置與成都縣並為府治簡州 崇慶州 漢州 雙流康熙元年省入新津縣雍正六年復置温江 新繁 金堂 新都 郫 灌 彭康熙七年省入新繁縣雍正七年復置新津 崇寧康熙七年省入郫縣雍正六年復置什邡
  寧逺府舊建昌衛雍正五年置府領州一縣三㕔一西昌附郭舊建昌衛雍正五年改衛為府以衛地置縣為府治㑹理州舊㑹川衛康熙二十九年分衛地置州屬遵義府雍正五年罷衛移州治其地來屬冕寧舊寧番衛雍正五年改置縣鹽源舊鹽井衛雍正五年改置縣越巂㕔
  保寧府領州二縣七閬中附郭巴州 劒州 蒼溪南部 廣元 昭化 通江 南江
  順慶府領州二縣八南充附郭蓬州 廣安州 西充 營山 儀隴 渠 大竹 鄰水 岳池康熙七年省入廣安州六十年復置
  重慶府領州二縣十一巴附郭合州康熙元年省安居縣入焉涪州康熙八年省武隆縣入焉江津 長夀 永川 榮昌 綦江 南川 銅梁康熙元年省入合州六十年復置大足康熙元年省入榮昌縣雍正六年復置定逺康熙八年省入合州雍正六年復置璧山康熙元年省入永川縣雍正十二年復置
  叙州府雍正五年併馬湖府入焉領縣十一㕔二宜賔附郭慶符富順 南溪 長寧 髙 筠連 珙 興文
  隆昌 屏山舊屬馬湖府雍正五年罷馬湖府來屬馬邊㕔乾隆二十九年雷波㕔乾隆二十六年
  䕫州府領縣六奉節附郭巫山康熙九年省大昌縣入焉雲陽萬 開 大寧康熙六年省入奉節縣雍正九年復置
  龍安府領縣四平武附郭順治十六年省清川縣入焉江油 石泉 彰明初屬成都府順治十六年省入綿州雍正六年復置九年來屬
  潼川府初為直𨽻州雍正九年升為府領縣八三臺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射洪 鹽亭 中江 遂寧 蓬溪樂至 安岳七縣初俱屬州雍正十二年屬府
  嘉定府初為直𨽻州雍正十二年升為府領縣七樂山附郭雍正十二年升州為府以地置縣為府治洪雅 夾江 犍為 榮 峨眉五縣初俱屬州雍正十二年屬府威逺康熙六年省入榮縣雍正六年復置屬州十二年屬府雅州府初為直𨽻州雍正七年升為府領州一縣五雅安附郭雍正七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天全州舊為天全六番招討司地雍正八年改置州名山 榮經 蘆山三縣初屬州雍正七年屬府清溪初為黎州千戸所雍正七年改置縣
  眉州領縣三丹稜 彭山康熙元年省入州雍正七年復置青神康熙六年省入州雍正七年復置
  卭州領縣二大邑 蒲江
  瀘州領縣三納谿 合江 江安
  資州初為縣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四資陽 内江仁夀 井研四縣初俱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分屬
  綿州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四徳陽 安 綿竹三縣初俱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分屬梓潼初屬保寧府雍正五年來屬
  茂州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二汶川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分屬初屬成都府雍正五年省威州入縣移縣治於故威州城分屬
  酉陽州舊黔彭㕔乾隆元年改置州領縣三秀山舊酉陽宣慰司地乾隆元年置縣黔江 彭水二縣初俱屬重慶府乾隆元年來屬
  忠州初屬重慶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酆都 墊江二縣初俱屬重慶府雍正十二年分屬梁山初屬䕫州府雍正十二年來屬
  達州初屬䕫州府雍正五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三東鄉 太平二縣初俱屬䕫州府雍正五年分屬新寧康熙七年省入梁山縣雍正七年復置仍屬䕫州府十二年分屬
  叙永㕔舊永寧宣撫司地雍正七年改置同知㕔直𨽻川南道領縣一永寧明永寧衛地康熙二十六年設屬貴州威寧府雍正七年來屬
  松潘㕔舊松潘衛雍正九年移龍安府同知㕔治此仍屬龍安府乾隆二十五年直𨽻松茂道
  雜谷㕔舊雜谷安撫司地乾隆十七年置同知㕔直𨽻松茂道
  石砫㕔舊石砫宣撫司乾隆二十七年改置同知㕔直𨽻川東道
  阿爾古㕔乾隆四十一年以金川地置
  美諾㕔乾隆四十一年以小金川地置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
  州郡
  廣東省東西距二千五百里南北距一千八十里東至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界一千里西至廣西南寧府界一千五百里南至海三百里北至湖南郴州桂陽縣界七百八十里東南至海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崖州海二千四百里東北至江西贛州府長寧縣界八百里西北至廣西平樂府賀縣界七百三十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五百七十里
  廣東明領廣州韶州南雄惠州潮州肇慶髙州亷州雷州瓊州十府羅定一州
  本朝初因之雍正七年陞連州為直𨽻州十一年陞程鄉縣為直𨽻嘉應州凡領府十直𨽻州三廣州府省㑹領縣十四南海 畨禺二縣附郭順徳 東莞 從化 龍門 新寧 増城 香山 新㑹三水 清逺 新安康熈五年省入東莞縣八年復置康熈二十
  四年析南海畨禺二縣地置
  韶州府領縣六曲江附郭樂昌 仁化 乳源 翁源 英徳
  南雄府領縣二保昌附郭始興
  惠州府領州一縣九歸善附郭連平州 博羅 長寧 永安 海豐 陸豐雍正九年析海豐縣地置龍川 河源 和平
  潮州府領縣九海陽附郭豐順乾隆三年析海陽縣地置潮陽揭陽 饒平 惠來 大埔 澄海康熈五年省入海陽縣八年復置普寧
  肇慶府領州一縣十二髙要附郭徳慶州 四㑹新興 陽春 陽江 髙明 恩平 廣寧 開平順治十年鶴山雍正九年析開平縣及廣州府之新㑹縣地置封川 開建
  髙州府領州一縣五茂名附郭化州 電白 信宜呉川 石城
  亷州府領州一縣二合浦附郭欽州 靈山
  雷州府領縣三海康附郭遂溪 徐聞
  瓊州府領州三縣十瓊山附郭儋州 萬州 崖州澄邁 定安 文昌 㑹同 樂㑹 臨髙
  昌化 陵水 感恩
  羅定州領縣二東安 西寧
  連州初屬廣州府雍正七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二陽山 連山二縣初俱屬廣州府雍正七年分屬
  嘉應州初為程鄉縣屬潮州府雍正十一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四長樂興寧二縣初俱屬惠州府雍正十一年分屬平逺 鎮平二縣初俱屬潮州府雍正十一年分屬
  廣西省東西距二千八百十里南北距三千三百七十里東至廣東肇慶府廣寜縣界一千二百六十里西至雲南廣南府土富州界一千五百五十里南至廣東亷州府靈山縣界二千四百五十里北至貴州黎平府永從縣界九百二十里東南至廣東髙州府石城縣界一千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安南國界二千三百十里東北至湖南永州府東安縣界三百四十五里西北至貴州南籠府永豐州界一千三十六里在京師西南七千四百六十里
  廣西明領桂林平樂梧州潯州栁州慶逺思恩南寧太平鎮安思明十一府歸順田州泗城思陵向武都康龍州等七州
  本朝順治初降歸順田州思陵向武都康龍州為屬州十五年升泗城州為軍民土府雍正三年升鬱林州賔州為直𨽻州五年改泗城土府為正府九年降思明府為州十二年升泗城府屬之西隆州為直𨽻州降賔州為屬州乾隆七年以西隆州還屬泗城府凡領府十一直𨽻州一
  桂林府省㑹領州二縣七臨桂附郭永寧州 全州興安 靈川 陽朔 永福 義寧 灌陽栁州府領州一縣七馬平附郭象州 雒容 羅城栁城 懐逺 融 來賔雍正三年改屬賔州十二年還屬
  慶逺府領州二縣三土州二土縣一宜山附郭河池州 東蘭州舊土州雍正七年設汛官天河 思恩 南丹州土州那地州土州忻城土縣
  思恩府領州一縣三土州二武緣 賔州初屬栁州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來賔遷江上林武宣四縣十二年來屬遷江 上林二縣初俱屬栁州府雍正三年分屬賔州十二年來屬田州土州陽萬分州土州泗城府舊直𨽻泗城州順治十五年升為府尋改軍民府屬思恩府雍正五年設流官為正府領州一縣二凌雲附郭雍正五年西隆州康熈五年置屬思恩府雍正十二年升為直𨽻州領西林一縣乾隆七年以州及縣來屬西林康熈五年置屬思恩府雍正十二年屬西隆州乾隆七年來屬
  平樂府領州一縣七平樂附郭永安州 恭城 富川 賀 荔浦 修仁 昭平
  梧州府領縣五蒼梧附郭藤 容 岑溪 懐集潯州府領縣四桂平附郭平南 貴 武宣初屬栁州府雍正三年屬賔州七年來屬
  南寧府領州三縣三土州三宣化附郭新寧州 横州 上思州 隆安 永淳 歸徳州土州果化州土州忠州土州
  太平府領州四縣一土州十四土縣一崇善附郭養利州 左州 永康州康熙二十八年省陀陵縣入焉寧明州舊思明土州雍正十年改置萬承州 思陵州舊為直𨽻土州順治初來屬憑祥州舊屬思明府本朝初改屬太平州 安平州 茗盈州結安州 佶倫州 龍英州 都結州 龍州江州 思州舊思明土府 本朝雍正元年改為州上下凍州自萬
  承州以下皆土州羅陽土縣
  鎮安府舊為土府雍正七年改正府領州二縣一土州三天保附郭乾隆三年奉義州 歸順州二州舊俱為直𨽻土州 本朝初改屬思恩府雍正十年設流官來屬下雷州初屬南寜府雍正十年來屬向武州初屬思恩府雍正七年來屬都康州初屬思□府雍正七年來屬以上三州皆土州鬱林州初屬梧州府雍正三年升為直𨽻州領縣四博白 北流陸川 興業四縣初俱屬梧州府雍正三年分屬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六
  州郡
  雲南省東西距二千五百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東至廣西泗城府界七百五十里西至神䕶闗接野夷界一千七百六十里南至交阯界七百五十里北至四川寧逺府㑹理州界四百里東南至廣西鎮安府界一千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尺馬闗接緬甸界二千三百十里東北至貴州南籠府普安州界四百三十里西北至西藏界二千里在 京師西南八千二百里雲南明領雲南澂江廣西廣南鎮沅臨安大理楚雄順寧䝉化景東永寧十二府武定曲靖尋甸元江姚安永昌麗江鶴慶八軍民府北勝一州
  本朝初因之順治十六年改廣南土府為正府康熈六年置開化府八年降尋甸府為州屬曲靖府三十七年升北勝州為永北府以永寧土府屬於永北府雍正二年改威逺土州為直𨽻同知㕔四年改四川之東川軍民府來屬五年又改四川之烏蒙鎮雄二軍民府來屬六年降鎮雄為州屬烏䝉府七年置普洱府改麗江土府為正府九年改烏䝉府為昭通府乾隆三十年武定曲靖東川元江永昌等府俱罷稱軍民府三十五年省姚安府入楚雄府省鶴慶府入麗江府改廣西武定元江鎮沅四府為直𨽻州改𫎇化永北景東三府為直𨽻同知㕔凡領府十四直𨽻州四直𨽻㕔四
  雲南府省㑹領州四縣七昆明附郭嵩明州 晉寧州安寧州 昆陽州 富民 宜良 呈貢 羅
  次 禄豐 易門
  大理府領州四縣三太和附郭趙州 鄧川州 賓川州 雲龍州 雲南 浪穹
  臨安府領州三縣五建水附郭石屏州 阿迷州寧州 通海 河西 㠄峩 䝉自
  楚雄府領州三縣四楚雄附郭南安州 鎮南州姚州初為姚安府附郭屬州乾隆三十五年罷府以州來屬定逺 廣通大姚初屬姚安府乾隆三十五年罷府來屬
  澂江府領州二縣二河陽附郭新興州 路南州江川
  順寧府領州一縣一順寧附郭乾隆三十五年雲州曲靖府領州六縣二南寧附郭霑益州舊治在今宣威州境此為交水縣地順治十六年移今治陸凉州舊治在今州東北境康熈五年移今治羅平州 馬龍州 尋甸州舊為軍民府治今州東境後移今治康熈八年降為州來屬宣威州雍正五年析霑益州地置屬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來屬平彛舊平彛衛康熙三十四年改置縣
  麗江府舊為軍民土府雍正元年改設流官為正府領州二縣一麗江附郭乾隆三十五年鶴慶州舊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州來屬劍川州初屬鶴慶府乾隆三十五年來屬
  普洱府明車里宣慰司地後為那崑所據 本朝順治初編𨽻元江府雍正七年始以其地置府領縣一寧洱附郭雍正十三年
  永昌府舊為軍民府乾隆三十年改為府領州一縣二保山附郭騰越州 永平
  廣南府舊為土府順治十六年改設流官為正府領縣一寶寧附郭乾隆元年
  開化府舊教化三部王㺯部安南部長官司地康熈六年改置府領縣一文山附郭雍正七年
  東川府舊為軍民土府屬四川省康熈三十八年改設流官雍正四年自四川改𨽻乾隆三十五年稱府領縣一會澤附郭雍正五年
  昭通府舊為鳥䝉土府屬四川省雍正五年來屬六年設流官九年改為昭通府領州一縣二恩安附郭雍正六年鎮雄州舊為軍民府雍正六年降為州來屬永善雍正六年
  廣西州初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直𨽻州領縣二師宗 彌勒二縣初俱為州屬廣西府乾隆三十五年降為縣屬州
  武定州初為武定軍民府乾隆三十年稱武定府三十五年改為直𨽻州領縣二元謀 禄勸初為州屬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降為縣屬州
  元江州初為元江軍民土府順治六年設流官乾隆三十年稱元江府三十五年改為直𨽻州領縣一新平初屬臨安府雍正十年來屬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屬州鎮沅州舊為鎮沅土府雍正五年設流官稱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改為直𨽻州領縣一恩樂舊者樂甸長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縣屬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屬州䝉化㕔舊蒙化土府康熈四年稱䝉化府置流官設掌印同知管轄乾隆三十五年改為㕔景東㕔舊為景東土府康熈四年稱景東府置流官設掌印同知管轄乾隆三十五年改為㕔
  永北㕔舊為永北直𨽻州康熈三十七年升為府乾隆三十一年裁知府視䝉化景東二府之例設掌印同知管轄三十五年改為㕔
  威逺㕔舊威逺土州雍正三年改為㕔置威逺撫夷清餉同知治此
  貴州省東西距一千九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東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雲南曲靖府界五百五十里南至廣西慶逺府南丹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四川重慶府界五百五十里東南至廣西泗城府西隆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雲南曲靖府界五百三十里東北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二十里西北至雲南東川府界五百六十里在 京師西南七千六百四十里貴州明領貴陽思州石阡黎平思南銅仁鎮逺都匀安順平越十府
  本朝初因之康熈三年以平定水西改設流官以水西宣慰司之水西城置黔西府以比喇壩置平遠府以大方城置大定府又改四川之烏撒軍民府為威寧府來屬二十三年改黔西平逺二府為州屬於大定府二十六年又改大定府為州與黔西平逺二州俱屬威寧府雍正五年增置南籠府七年改四川之遵義府來屬復升大定州為府降威寧府為州以屬之乾隆三十七年升遵義府之仁懷縣為直𨽻㕔凡領府十有三㕔一
  貴陽府省㑹舊貴陽軍民府康熈二十六年稱貴陽府領州三縣四貴筑附郭康熈二十六年以貴州衛改置縣與新貴縣並為府治三十四年省新貴縣入焉開州定番州 廣順州 龍里舊龍里衛康熈十一年改置縣貴定修文舊修文等守禦所康熈二十六年改置縣
  思州府領縣二玉屏舊平溪衛𨽻湖廣都司雍正五年來屬改置縣清溪舊清浪衛𨽻湖廣都司雍正五年來屬改置縣
  思南府領縣三安化附郭婺川 印江
  鎮逺府領縣三鎮逺附郭施秉 天桂初屬湖南靖州雍正五年改屬黎平府十一年來屬
  石阡府領縣一龍泉
  銅仁府領縣一銅仁
  黎平府領縣三開泰附郭舊五開衛𨽻湖廣都司雍正三年來屬改置縣為府治錦屏舊銅鼓衛𨽻湖廣都司雍正三年來屬改置縣永從
  安順府舊安順軍民府康熈二十六年稱安順府領州二縣三普定附郭舊普定衛康熈十年改置縣為府治鎮寧州 永寧州 清鎮舊威清鎮西二衛康熈二十六年改置縣安平舊平壩衛康熈二十六年改置縣
  南籠府舊安籠所康熈五十二年改為南籠㕔雍正五年升為府領州二縣二永豐州舊溈安籠長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州普安州初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普安本馬乃夷地順治十八年平之置縣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安南舊安南衛康熈二十六年改置縣屬安順府雍正五年來屬
  都勻府領州二縣三都勻附郭舊都勻衛康熈十年改置縣為府治麻哈州 獨山州 清平康熈七年省入麻哈州十年復置荔波初屬廣西慶逺府雍正十年來屬
  平越府舊平越軍民府康熈二十六年稱平越府領州一縣四平越附郭舊平越衛康熈十年改置縣為府治黄平州舊治今州西北境康熈二十六年移於興隆衛故地為今治甕安 湄潭 餘慶
  大定府舊水西宣慰司康熈三年討平之改置大定平逺黔西三府二十三年改平逺黔西二府為州屬大定府二十六年復改大定府為州屬威寧府雍正七年復置大定府以威寧府為州屬之領州三縣一平逺州 黔西州二州舊俱水西宣慰司地康熈三年俱改置府尋俱降為州屬大定府後改屬威寧府雍正七年並來屬威寧州舊烏撒軍民府𨽻四川省康熈三年改置威寧府改𨽻貴州雍正七年降為州來屬畢節舊畢節衛康熈二十六年改置縣屬威寜府雍正七年來屬
  遵義府舊遵義軍民府𨽻四川省康熈二十六年稱遵義府雍正七年來屬領州一縣三遵義附郭正安州舊治今州東北境康熈中移今治桐梓 綏陽
  仁懷㕔舊仁懷縣乾隆三十七年升為㕔
  等謹按各䝉古藩屬翊戴
  天家世守勿替其自
  國初附屬之内扎薩克為舊藩康熈間撫順之喀爾喀雍正間底定之青海厄魯特為新藩舊藩地東至黒龍江界西至賀蘭山厄魯特界南至長城北逾絶漠延袤萬餘里凡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新藩喀爾喀地東至黒龍江界西至阿勒台山伊犁東
  北路界南至内扎薩克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八千餘里凡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地東至甘肅河州界西至西藏界南至四川界北至甘肅安西州界延袤二千餘里凡四部二十九旗又賀蘭山厄魯特等諸旗西藏全部莫不歸義受封永為藩衛允為前古所未有之盛事以此編非輿地專書未及編載謹並叙其大略於此
  等又按我
  國家統一函夏式廓丕基薄海内外罔不欵服
  皇上聖武丕昭戡定西域天山南北坐歸綏定其北路為烏嚕木齊雅爾伊犁等全部地東至喀爾喀界西至藩部哈薩克界南至天山囘部界北至俄羅斯界延袤萬餘里其南路為囘部之哈宻城闢展城吐魯番城哈喇沙爾城庫車城沙雅爾城賽哩木城拜城阿克蘇城烏什城喀什噶爾城葉爾羌城和闐六城等屬地東至甘肅省安西州界西至蔥嶺南至西藏界北至伊犁界亦萬餘里度地興屯因方築堡舉從古狉獉雎盱之地一變而為桑麻廬井之區兹以此編非輿地專書未及編載謹撮其大略於此











  皇朝通典卷九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七
  邊防
  等謹按杜佑叙列歴代以來荒外之國享王背服興廢沿革與其山川風氣習俗性尚殊方異族之蹟而統目之以邊防誠以四邊遼逺聲教莫通經緯控制之宜有不可不大為之防者其體例唯載荒外諸國朝貢征伐而不及内地沿邊控禦屯戍之政名曰邊防實即列史之四裔傳也自唐以來四裔之國分併遷徙紛紜不一已見於五朝續通典洪惟我
  聖朝應
  天開基幬覆九宇
  重熙累洽暢垓溯埏舉凡前代之所為勞師設備長駕逺馭兢兢防制之不暇者莫不備職方而凛藩服東瀛西濛環集輻凑固已無邊之可言而亦豈列代防禦之術所可比論哉故以杜典及續通典所載諸國㕘較於今日輿圖如挹婁靺鞨三韓為今黑龍江寧古塔諸處早為内地烏桓鮮卑蠕蠕庫莫奚突厥韃靼為今䝉古四十九部及喀爾喀諸部地卭都筰都冉駹為今兩金川地雞籠山為今臺灣府地南詔為今大理府地吐蕃朶甘烏斯藏為今西藏地白蘭吐谷渾党項為今青海部地赤斤蒙古罕東安定阿端哈瑪里為今安西州哈密地蓋自
  太宗文皇帝撫有𫎇古全部
  聖祖仁皇帝三涖朔漠奠定喀爾喀諸部西藏歸化世宗憲皇帝征服青海編旗分理逮我
  皇上普天徧覆西師之役拓地二萬餘里於是天山以北凖噶爾部古之所稱烏孫突厥回鶻衛喇特諸部及天山以南囘部古之所稱土魯番火州栁城車師焉耆龜兹姑墨疏勒莎車于闐諸國以至美
  諾阿爾古諸㕔莫不盡入版圖歸於疆理凡此皆漢唐以來所謂極邊之地而在今日則皆休養生息漸仁摩義之衆也既已
  特設駐劄駐防辦事諸大臣統轄而燮理之矣外此有朝獻之列國互市之羣畨革心面内之部落顒顒向化環四海而達重洋蓋可得而畧紀焉在東則為朝鮮日本琉球在南則為安南暹羅南掌港口東埔寨宋腒朥緬甸整欠景海廣南葫蘆國柔佛亞齊吕宋莽均達老文萊馬辰蘇禄噶喇巴舊港曼加薩英吉利干絲臘荷蘭法蘭西瑞國連國在西則為東西布魯特安集延塔什罕拔達克山博洛爾愛烏罕意達里亞博爾都噶爾亞在北則為俄羅斯左右哈薩克啟齊玉蘇烏爾根齊咸奉正朔勤職貢沐浴於
  皇仁燀赫於
  聖武輸誠被化萬世無極謹差次諸邊諸國之事蹟仍
  杜佑四邊之例分為四卷以著我
  聖朝一道同風之盛防禦控制之周洵有超軼萬古者焉其他國名見於前典而今無聞者蓋疆域遞并名號互易如百濟新羅濊貊之已併於朝鮮赤土之改為暹羅林邑之改為環王為占城又為廣南干陀利之改為舊港皆以今名著録餘不復述云
  邊防東序畧
  等謹按杜氏邊防典東方凡二十國五朝續通典分東及東南亦二十國今考濊貊新羅諸國既併於朝鮮其東南之雞籠山即今臺灣府地久為郡縣他如吕宋法蘭西荷蘭等國地處南洋宜入邊防南部其在東者惟朝鮮日本琉球考朝鮮於我
  朝歸命㝡先其世受我
  朝徳澤亦為最渥天聰崇徳間兩伸
  天討特沛
  鴻恩存已亡之宗社自此稱藩奉朔勤慎効職至於發海運以賑饑黎
  賚空青以療王疾
  殊恩異數有非他藩服所得濫邀者日本在前明時沿海備禦防禁非不嚴厲而控制失道㓂警不絶我
  朝聲靈震疊重亹帖然洋銅市易琛賮偕來蓋
  聖化之覃被者逺矣琉球輸誠慕化疊
  遣正副使踰海册封奕世恭順國中山形本南北向國
  王殿門特易西向以表面内之誠洵
  聖澤漸涵無逺不屆者哉至於東海中羣島環峙各有居族皆日本琉球之所附屬可弗具述又按
  盛京東北濵海之境有赫哲費雅喀庫倫鄂倫綽竒楞庫野恰喀拉諸部各沿海島居住諸部每嵗進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鄂倫春有使鹿使馬二部各設佐領驍騎校等官並設額兵供調遣皆隸寧古塔黑龍江將軍所轄地雖極邊人皆内屬故卷内不復叙列
  
  朝鮮
  朝鮮古營州外域箕子始封其地漢末改稱髙麗明洪武二十五年從其國王李成桂請復今名其全境三面距海併有髙句驪濊貊新羅百濟沃沮諸國有兩京分八道統郡四十一府三十三州三十八縣七十其建置沿革備詳前典我
  太祖髙皇帝肇興東土附近諸部落以次服屬朝鮮猶納貢於明天命四年三月征明朝鮮以兵助明我師與戰大破之降其將姜功烈是時國王李琿成桂十世孫也琿廢姪李倧代立天聰元年正月
  太宗文皇帝命大貝勒阿敏率師征朝鮮克義州定州漢山諸城次於平壤其國之西京也李倧遣使求成不許二月逼王京倧挈妻子遁江華島固請求成許之大軍振旅而還二年開市中江通貿易春秋入貢皆有定額後違約反覆屢
  賜諭書不奉命祟徳元年十二月
  太宗文皇帝親統大軍聲罪致討屢克其城至臨津江先
  是江水冰泮不可渡
  車駕未至前三日天驟寒冰堅合大軍安驅渡江衆兵莫不驚異先遣兵抵王京倧兵迎戰大破之殲其衆倧挈長子𪶁棄京城遁入南漢山城遣兵圍之屢擊敗其外道援兵
  上次王京城由城外徑渡漢江益軍圍倧二年正月倧請
  成不許降
  敕切責倧奏書稱臣復降
  敕令其出城歸命縛送敗盟三四臣正國法以儆國人倧猶豫未决倧之走南漢城也先遣其妻子及其大臣家口遁居江華島島在開州南海中意謂大軍不能飛渡
  上命睿親王多爾衮造小船八十出渡口島中出大船三十餘艘迎戰大破之遂入島城獲王妃一王子二家屬七十六人閣臣一侍郎一羣臣家口百六十六人置之别室禁䕶無侵犯仍降
  敕諭倧於是倧以孤城窮蹙妻子被俘八道離散宗社垂絶乃頓首受命率其羣臣獻上明國所給敕印出城來降築壇設黄幄於漢江東岸之三田渡受其降接以優禮與定約束
  命倧及其羣臣各與其妻子相見皆相抱慟哭感戴無極
  留其長子𪶁次子淏為質二月
  上班師以朝鮮凋疲許丁丑戊寅兩年准免貢物倡議敗盟之洪漢翼諸臣皆伏誅自是朝鮮抒誠歸化朝貢不絶十月
  上命英俄爾岱馬福岱達雲等齎
  制誥印勅往封李倧為朝鮮國王十一月倧遣陪臣表賀萬夀冬至貢方物十二月遣陪臣表賀元旦貢方物並宴
  賚遣歸嗣凡元旦冬至
  萬夀聖節皆專遣陪臣表賀嵗為常不悉書四年六月遣使往封倧繼室趙氏為朝鮮王妃並封長子𪶁為朝鮮國王世子東方庫爾喀叛入熊島恃其險逺抗不服
  上命朝鮮以兵討之倧遣將由慶興之西水羅前浦出口討平之七月執叛首來獻賜倧銀二百兩倧以破殘垂滅之國得復守宗社感
  上殊恩於三田渡樹碑稱頌
  功徳傳示萬世及是以其事聞六年六月倧遣陪臣獻新
  羅瑞金
  優㫖還之八年九月朝鮮擒獲明國天津偵探兵船一解
  至降
  敕嘉奬順治元年五月以破流賊李自成底定燕京捷音宣示朝鮮七月倧遣陪臣表賀貢方物奉
  敕減朝鮮嵗貢額内紵布四百匹蘇木二百斤茶千包棉綢千匹各色細布五千匹布四百匹麤布二千匹順刀十把刀十把其元旦冬至
  萬夀慶賀貢物以道逺俱於朝正時附進著為令二年十
  一月以朝鮮世子𪶁卒遣使齎
  敕誥往封倧次子淏為世子三年二月
  恩免朝鮮貢米六年正月以朝鮮一年一朝原定閣臣一員尚書一員書狀官一員代覲念閣臣尚書等年老不堪逺涉此後或閣臣尚書一員侍郎一員代覲書狀官仍舊六月朝鮮國王李倧薨八月遣禮部啟心郎渥赫等往
  諭祭賜諡莊穆又遣户部啟心郎布丹侍衛撒爾岱充正
  副使齎
  誥敕往封世子淏為國王妻張氏為王妃十年三月以朝
  鮮國王印篆止有清文無漢篆
  命禮部改鑄兼清漢字賜給十一年十二月封淏子棩為
  世子
  賜誥命十六年五月李淏薨九月遣工部尚書郭科等往諭祭賜謚忠宣又遣大學士蔣赫徳吏部侍郎覺羅碩博㑹充正副使往封世子棩為國王妻金氏為王妃康熙十三年王母妃張氏卒遣使
  諭祭是年李棩薨
  諭禮部李棩襲封以來克盡藩職可從優給與䘏典於常例外加祭一次賜諡莊恪遣内大臣夀西特侍衛桑厄
  恩克往
  諭祭兼封王嗣李焞為國王妻金氏為王妃二十年正月王妃金氏故遣官致祭二十一年五月遣使册封焞繼室閔氏為王妃是年
  聖祖仁皇帝恭謁
  祖陵朝鮮國王遣陪臣至
  盛京迎接進貢方物二十四年六月焞奏國内牛多疫死民失耕種請暫停互市禮部議焞託言妄奏不合應令回奏到日再議
  上諭撫馭外國之道不可太嚴亦不可太寛倘如所請後此恐生玩忽因令禮部另議議上焞應罰銀萬兩得
  㫖外藩小國姑宥一次仍令照常貿易二十五年二月朝鮮民韓得完等違禁越江採葠擅傷官役遣使㑹同國王焞審擬讞成奉
  㫖韓得完等為首六人立斬餘二十二人從寛免死減等發落焞奉表謝罪附貢方物得
  㫖朝鮮國王因謝罪進貢理宜不收但恐發還則人役勞苦且驛遞騷擾可准作年貢嗣後謝罪貢物著停止三
  十二年正月奉
  㫖朝鮮國王世篤悃忱嗣後年貢内黄金百兩及藍青紅木棉永著停止三十六年七月封焞子李昀為世子十一月焞奏請仍於中江貿易部議不准行奉
  㫖著照該國王所請於中江地方貿易三十七年正月遣侍郎陶岱運米四萬石至中江平糶又特發米萬石賑給有
  御製海運賑濟朝鮮記是年國王進謝
  恩禮物奉
  㫖為平糶貢物發回為賞給米穀貢物凖收又三十九年諭朝鮮國王因送回漂溺人民賞賜謝恩其禮物不必收嗣後此等奏謝著停其進貢四十年十二月王妃閔氏故遣使致祭四十二年二月遣使封焞繼室金氏為王妃四十五年十月
  諭大學士等曰觀朝鮮國王凡事極其敬慎其國人亦皆感戴聞其國有八道北道與瓦爾喀地方土門江接界東道接倭子國西道接我鳳凰城南接海猶有數小島
  太宗文皇帝定朝鮮之役我兵無處不到以已破之國我朝為之重加營建俾安堵如故其國人於
  太宗文皇帝駐軍之地樹立石碑備書更生之徳累世感戴以至於今且彼更有可取者明之末年彼始終未嘗叛之猶為重禮義之邦也五十一年十月
  諭禮部朝鮮國年例貢物内有白金一千兩紅豹皮一百四十二張嗣後永停貢獻朝鮮國使沿途館舍令地方官修葺完固用副朕加恵逺人至意五十六年九月焞
  以目疾來求空青遣官以空青往
  賜焞奉表謝
  恩附進方物得
  㫖所進儀物留作下次正貢嗣後凡有附貢方物者皆准作正貢五十九年十月李焞薨遣散秩大臣查克亶禮
  部右侍郎羅瞻往
  諭祭賜諡僖順兼册封世子昀為國王繼妻魚氏為王妃六十一年二月昀疏言臣萎弱無嗣請以弟李昑為世弟以續宗祧得
  㫖允行遣使往封昑為朝鮮國王世弟雍正元年諭禮部朝鮮自歸順我朝以來恪盡藩職所貢方物再議減免以紓其力尋議減布八百匹獺皮百張青䑕皮三
  百張紙二千卷從之又奉
  諭㫖朝鮮國進萬夀表文不必於九月内來京著仍照例於十二月與年貢並進二年十二月李昀薨遣散秩大
  臣覺羅舒魯翰林院學士阿克敦往
  諭祭賜諡恪恭兼封李昑為國王妻徐氏為王妃三年七月昑疏請封副室所生子李緈為世子部議與例不符得
  旨如所請行八月遣官封昑子緈為世子是年奉旨朝鮮國因賜祭諡謝恩禮物不必收納至封王所貢儀物照例收受六年二月減朝鮮嵗貢稻米三十石江米三十石每年止貢江米四十石以供祭祀著為例七年正月王世子緈卒遣官致祭十月
  諭禮部朝鮮國距京三千餘里貢使往來勞費嗣後凡謝恩章疏與三大節表同時齎奏不必特遣使臣著為令
  八年國王為嫂妃魚氏告哀遣使
  諭祭乾隆元年二月禮部奏朝鮮國恭進
  萬夀表貢乾隆元年應特遣使臣於七月來京至乾隆
  二年表貢仍照舊例與年貢同進得
  㫖朝鮮國今年所進萬夀表貢照例於十二月偕年貢同進由是仍遵舊例嵗以為常二年四月昑奏中江通市請仍舊例與内地兵丁交易從之十一月昑請封其副室所生子愃為世子時愃甫三嵗部議與例不符奉
  特旨允行三年正月遣使往封愃為世子五年三月福建巡撫王士任疏言莆田縣民陳協順商船被風漂至朝鮮國楸子島資送回籍得
  㫖著傳㫖嘉奨八年九月
  上恭謁
  盛京
  祖陵朝鮮遣使表貢從優賞賚
  御書式表東藩匾額賜之奉
  特㫖並令使臣與諸王大臣宴十一年八月
  命尚書班第察勘莽牛哨添汛事宜先是奉天將軍奏請於莽牛哨添汛巡查并於鳳凰城外展邊墾土下部議行昑奏其未便是月班第奏莽牛哨在我境内於朝鮮無涉汛宜設得
  㫖朝鮮世戴國恩甚為恭順若安設此汛彼國有違禁者致王得罪朕心不忍可如所請將莽牛哨設汛之處停止九月減中江稅額十九年九月
  上詣盛京恭謁
  祖陵昑遣陪臣表貢得
  㫖著照乾隆八年之例加恩賞賚陪臣亦照例加賞二十二年六月昑以其母金氏之喪來告王妃徐氏旋卒二十三年遣官
  諭祭四月更定通官額數初朝鮮通官定十二員遇頒詔封王等事用四員或五員不等
  赦審及交易諸事用二員為例大學士公傅恒等奏請朝鮮久為屬國往來禮節語言均已嫻熟所設通官請改設為八員從之二十五年正月遣官封昑繼室金氏為王妃二十八年七月封朝鮮故世子愃之子祘為世孫四十一年李昑薨該國王妃金氏請以世孫祘為國王妻金氏為王妃并請追賜故世子緈爵諡及世子婦趙氏
  上命散秩大臣覺羅萬福内閣學士嵩貴往封並給與誥敕各一道四十三年
  上恭詣
  盛京祗謁
  祖陵是年以不舉筵宴預敇朝鮮毋庸遣使朝賀該國王
  具咨禮部仍遣陪臣至
  盛京請
  
  御書東藩繩美額賜國王加賞以示優奨四十八年上恭謁
  盛京
  祖陵朝鮮遣使接覲所有朝貢宴賚一切典禮俱照癸亥
  甲戌兩次尤加優渥
  御製詩章頒賜國王四十九年祘疏稱世子㬀年及三
  歳請封為世子奉
  特㫖遣使往封並給與
  誥敕五十年正月舉行千叟宴盛典
  上命該國王遴選耆年派充貢使觀光預宴以昭優寵自乾隆初年以來所有朝鮮王附貢方物並充作正貢所有朝鮮民人被風漂入内地者俱給資䕶送歸國體恤藩服之忱
  仁至恩隆無不備盡朝鮮平壤城西北三里有箕子墓小山旁繞前有箕子祠設參奉二人世守其祀即箕子裔大同江岸有柴樹林可十里許幹似松葉似榆土人常藉以療饑相傳為箕子所植云日本
  日本古倭奴國唐咸亨初更號日本以近日出而名也國在東海中環波而宅有五畿七道三島一百十五州統五百八十七郡皆依水嶼小者不過中國一村落而已其國有官名闗白者猶云宰輔之職代相更替專國政兵馬國習中華文字而讀以倭音俗尊佛尚中國僧敬祖先得名花佳果非敬僧佛即上祖墓立法嚴人無争鬭犯法者事覺即自殺無售賣人口傭工期滿即歸富者履絮席貧者履薦席名曰毯踏棉男女衣服皆大領濶袂女加長衣曳地雜繪文彩飾用玳瑁氣候與江浙齊産五金磁器漆器金文紙馬出薩㟃馬者良薩㟃馬即薩摩州也其地山髙水寒刀㝡利故倭人好以為佩龍涎香及海參鰒魚之屬皆海中産所統屬國北為對馬島與朝鮮接南為薩㟃馬與琉球接對馬島與登州直薩㟃馬與温台直長﨑與普陀東西對峙水程四十更厦門至長﨑北風由五島入南風由天堂入水程七十二更海道以更計里一畫夜為十更云前明時闗白興師蹂躪朝鮮八道幾没迨朝鮮内附
  本朝而侵陵以息崇徳四年日本島主及對馬州太守平義成致書朝鮮脅取土産朝鮮國王懼以二書來告然日本究不敢興兵啟釁則震讋
  天威之所致也順治二年其國一十三人泛海遭風飄至
  内地
  詔守臣支給衣糧隨朝鮮使臣津發回國康熙三十二年九月日本國船一十二人漂至廣東守臣以聞
  命量給衣糧䕶送浙省令其歸國其與中國貿易者長﨑島為百貨所聚商旅通焉國尤饒銅我
  朝經制鼓鑄所資滇銅而外兼市洋銅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省嵗額市四百四十三萬餘斤商辦銅斤有倭照以為憑信攜帶綢緞絲斤糖藥等物往日本市銅分解各省乾隆二十四年禁止絲斤出洋又兩廣督臣請將綢緞綿絹一并禁止嗣據江蘇巡撫奏請仍許洋商酌量攜帶每船皆有定額非日本辦銅商船不得援以為例從之日本自前明時冦警不絶
  聖朝聲靈震疊海宇敉寧通商利用綏靖有經超軼前
  古之盛軌於斯可概見也
  琉球
  琉球在福建泉州府東海島中接漳泉福興四州界自福州五虎門出海水程一千七百里至其國距
  京師七千八百三十二里國分三省各𨽻間切間切譯言府也王城所治為中山為中頭省𨽻間切十有二村縣百一十有三山北為國頭省𨽻間切九村縣六十有八東西狹南北長四際皆海島嶼環列凡三十有六皆轄於琉球其西南方有北山延袤三百餘里與日本接界由琉球之薩摩境開船四日可至凡國王嗣位先遣陪臣來請
  朝命
  欽命正副使奉
  敇往封賜以鍍金銀印文曰琉球國王未封以前稱世子權國事受封乃稱王其歴代沿革已詳前典不具録國王見
  朝使冠烏紗冠雙翅側衝上向盤金朱纓垂頷下受封後詣館謝及宴皆皮弁氣候多煖少寒無冰霜雪希降草木常新所産有番薯紅菜松露蕉實野牡丹吉姑羅樫木福木呀喇菩古巴梯斯之屬禽有古哈魯麻石伊石求子烏鳳容蕋皆中土所無者鱗介異産尤多獸則牛馬山豬羊鹿犬有市集負薪運水多以婦人為之國王尚氏前明時遣使請封㑹道阻留閩未還我
  朝順治三年福建平經畧洪承疇轉送使者至京以前朝敕印未繳遣其使還六年世子尚質遣使奉表歸誠十年遣使來貢十一年三月質又遣使來貢兼繳前朝敇印請封
  賜宴錫賚有差
  命兵科副理事官張學禮行人司行人王垓充正副使齎詔印往封令二年一貢進貢人數不得過一百五十人許正副使二員從人十五名入京餘俱留閩待命尋因海氛未靖使臣還京未往康熙元年再降
  敇諭令學禮等奉往至國成禮而還三年王表謝五年七
  月遣陪臣入貢奉
  諭尚質所進瑪瑙烏木降香木香象牙錫速香丁香檀香黄熟香等十件不係土産免其入貢餘所貢方物令督撫差人解送來使不必齎送來京即給賞遣歸七年二月重建柔逺館驛於福建以待琉球使臣是年國王尚質薨八年世子尚貞遣陪臣來貢自後貢使不絶二十一年
  命翰林院檢討汪楫内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正副使齎誥敇銀印往封尚貞為琉球國中山王
  御書中山世土四字額賜之貞請令陪臣子弟四人赴京
  受學
  上許之二十五年貞遣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維新鄭秉鈞等四人入太學三十二年貞遣陪臣入貢請入監讀書官生歸國
  賜宴及文綺乗傳厚給遣歸自是二年一貢如常例四十八年尚貞薨世子尚純先卒四十九年尚純子尚益以嫡孫立五十一年卒未及請封五十二年尚益世子尚敬立比年遣使入貢稱世曽孫五十七年六月
  命翰林院檢討海寳編修徐葆光充正副使齎
  詔敕銀印往封五十九年王尚敬疏請續送官生入監讀
  書從之雍正二年敬遣陪臣奉表賀
  上登極并貢方物送官生鄭秉哲鄭繩蔡宏訓等入監御書輯瑞球陽四字額賜王交使臣齎回三年九月奉表
  
  恩并貢方物得
  㫖琉球貢物准作二年一次正貢四年貢使還附遣官生鄭秉哲等還國乾隆二年六月琉球所屬之小琉球國有粟米棉花二船遭風漂至定海象山地浙閩總督大學士嵇曽筠資給衣糧遣還事
  聞奉
  上諭嗣後似此被風飄泊之船令督撫等加意撫恤動用存公銀兩資給衣糧遣歸本國著為令三年敬遣陪臣奉表賀
  上登極并貢方物使回
  御書永祚瀛壖四字額賜王
  勅諭不必専使謝恩俟正貢之年一同奏謝五年送囘
  被風失舟之商民五十三人奉
  㫖該部行文傳諭嘉奨十六年尚敬薨世子尚穆權理國事十七年送囘十四年被風失舟之商民四船九十二人其六船因船身堅固先已撥給桅木廪餼資送囘籍事
  
  賜緞幣嘉奨二十一年世子尚穆遣使進貢兼請襲封命翰林院侍講全魁編修周煌充正副使册封頒賜並如前例全魁等囘京代奏請官生入監讀書許之二十五年遣陪臣來貢并遣官生梁文治等入監讀書二十九年遣還琉球國誠心向化恭順最著其國山形本南北向以中國在海西王殿及門皆西向以表忠順面内之意











  皇朝通典卷九十七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通典>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八
  邊防
  南序畧
  等謹按杜氏邊防典南方凡五十六國五朝續通典分南及西南凡七十七國以今輿地考之南詔已入雲南大理府吐蕃等十三部則統於西藏其地分併出入多不可詳今見於志冊者有安南以下二十七部安南為朝貢遣使
  敕封之國暹羅南掌吕宋蘇禄荷蘭
  恩賜敇諭即遣貢使齎捧回國不别遣使其港口以下諸國往來貿易嚴奉約束各安生理無復舊時巨艦大礟自相攻奪之餘習蓋
  聖朝徳化逺播重洋安恬樂利萬宇慶頼即如安南一國在前明時黎李陳莫四姓簒奪不絶自歸順
  本朝以後傳世綿逺山河晏如洵
  聖朝威靈所鬯有以錫禔福於無外也閩粤洋商互市通萬國之貨財普域外之利用而防範必極其周詳
  恩膏務從其廣大故出入以時科稅以則有禁攜軍器之例有定帶米石之條有酌定歸期之限有准配絲斤之制立法備盡撫馭兼權諸畨畏神服教久而益洽有逾五六萬里如期而至者渉履波濤如循康莊之軌遵四達之衢孰不忭舞欣躍於
  天朝膏澤之中哉考英吉利干絲臘荷蘭法蘭西諸國去廣東省自言皆六七萬里其本國地本處西北洋中故康熙二十五年荷蘭國使臣入貢自言本國與俄羅斯接壤俄羅斯為極北之國是荷蘭諸國當近西北也茲以其貿易來從粤省又諸國於南洋島嶼中各有寄居之地於西北諸國不相往來故仍列於邊防南卷
  
  安南
  安南漢交阯九真日南三郡地唐置安南都䕶府宋時始為黎氏所有旋易李氏封安南國王後仍為黎氏其國治交州距
  京師一萬一千一百六十五里與滇粤接界分十三道有府四十九州縣二百餘東西相距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凡國王嗣位遣陪臣來請
  朝命
  欽命正副使奉
  敕往封賜以鍍金銀印文曰安南國王頗崇儒教交州有國學文廟各郡縣皆建學祭祀配享俱慕效中國為之氣候多煖少寒國中農桑極盛兼饒魚鹽之利明末國王黎氏與其臣莫氏分境而治不能統一我
  朝順治初安南都統使莫敬耀向化投誠未授爵而死授其子元清為安南都統使十七年國王黎維祺卒子維禔嗣十八年奉表貢方物降
  敕嘉賚交來使帶回是年安南出兵助𠞰海冦奉㫖賜國王文綺白金等物維禔尋卒子維禧嗣康熙元年
  安南擒獻明裔奉
  㫖照前加賞二年奉表貢方物三年遣内院編修吳光禮
  部司務朱志逺
  諭祭故王維祺維禔五年五月維禧繳送前明敕印遣内國史館翰林學士程芳朝禮部郎中張易賁
  冊封維禧為安南國王六年維禧奪都統使莫元清髙平
  地元清奔雲南遣使
  敕諭令歸莫氏土地初安南定為三年一貢七年五月以
  道里悠逺得
  㫖許其六年兩貢並進十二年四月莫元清奏稱維禧所歸土地尚有保樂七原等州未還請再
  敕諭全歸不許是年維禧薨弟維䘺權理國事十三年遣陪臣進貢方物十四年維䘺卒弟維正權理國事十六年
  敕諭黎維正大兵攻討逆賊吳三桂滇黔與安南壤地相接宜遴選將士協力攻𠞰十八年維正奉表慶賀大捷疏言逆賊吳三桂屢遣人脅誘令臣服從區區忠悃不敢從賊乃有本國逆臣莫元清與三桂密相締搆圖為掩襲願仗
  天威遣兵追擒逆黨明正其罪許之二十二年四月遣翰
  林院侍讀明圖編修孫卓
  冊封維正為安南國王
  御書忠孝守邦四字賜之同時遣翰林院侍讀鄔黒禮部
  郎中周燦
  諭祭故王維禧維䘺時莫元清已故其弟敬光為黎氏所
  討率衆來奔奉
  㫖發回安南尋病故莫氏遂絶二十五年増
  賜安南國王表裏五十著為例三十六年維正奏請雲南所屬之牛羊蝴蝶普園三處故地不許仍行文申飭五十五年奉
  㫖安南路逺免其解送重物五十七年維正薨王嗣維祹請襲封五十八年二月遣内閣中書鄧廷喆翰林院編修成文往
  諭祭並
  冊封維祹為安南國王雍正二年十二月
  御書日南世祚四大字賜之三年雲南總督髙其倬奏雲南開化府馬伯汛外四十里至鉛厰山下小河於康熙間入於安南應行清查又考雲南通志鉛厰山下小河之外尚有地八十里雖失在前明但封疆所係亦應一併清查現在委勘立界奉
  㫖安南累世恭順寧與爭尺寸之地不許嗣總督鄂爾泰奏請於鉛厰山下小河離馬伯汎四十里立界維祹激切陳疏五年五月頒
  諭訓飭維祹随感悔奏謝
  上因以馬伯汛外四十里地賜維祹仍以馬伯汛為界六
  年三月遣使
  敕諭維祹曰此四十里之地在雲南為朕之内地在安南仍為朕之外藩無所區别著仍賜該國王世守之五月
  諭雲貴總督鄂爾泰朕既加恩外藩亦當俯從民便此四十里内人民若有願遷内地者可資給安插務令得所其願居外地屬安南管轄者聼十一年十一月維祹薨王嗣維祜遣陪臣請襲封貢方物十二年二月遣翰林院侍讀春山兵科給事中李學裕往
  諭祭并
  冊封維祜為安南國王十三年維祜薨弟維禕權理國事乾隆二年遣翰林院侍讀嵩夀修撰陳倓往
  諭祭并
  冊封維禕為安南國王九年九月以廣西姦民潛出安
  南滋事
  命兩廣總督廣西撫臣提臣詳議防範邊境闗隘尋奏南寧府屬遷隆土筒之板䝉等隘太平府屬思陵土州之呌荒等隘鎮安府屬下雷土州之下首等隘共三十餘口岸俱逼近安南應疊石建柵添卡設兵飭地方官每年冬月查修通報安南驅驢地方貨物聚集與由隘相近向設禁閉請開之以便商民至平而水口兩闗宜設立鐵練横江欄截逢五十日開一面以通商
  上從之二十五年閩浙總督愛必達奏言安南邊境沙匪與交目蘇由為難攔入漫卓馬鹿二寨搶掠滋事現咨安南國王擒解
  上以地方官平日巡防不嚴臨時追捕不力降
  㫖責之二十六年維禕薨王嗣維褍請襲封遣翰林院
  侍讀徳保大理寺少卿顧汝修往
  諭祭并
  冊封維褍為安南國王維褍欲以彼國五拜事天之禮
  受封徳保等執不可隨凛奉
  天朝儀節禮成顧汝修以其侈陳儀從象械并迎送儀節未周既出境遺書責安南國王廣西巡撫熊學鵬以
  聞顧汝修議革職二十七年三月
  諭禮部安南世為屬國凡遇朝使冊封至其國自應遵行三跪九叩頭禮乃該國王狃於小邦陋見與冊使商論拜跪儀注原屬無知經徳保顧汝修指示成例始知恪遵外藩不諳體制部臣應預行宣示嗣後遇有安南冊封等事即將應行典禮并前後遵行拜跪儀節告知正副使令其永逺遵循著為令以後貢使不絶照例加賞四十九年國王遣使謝
  恩表貢方物
  御書南交屏翰額賜之
  暹羅
  暹羅在廣東省西南海道四十五晝夜可達古暹國羅斛國地明洪武中始名暹羅地方千里環國皆山城分八門官制九等國分大庫司九府十四縣七十二西北土磽确為古暹國地東南土平衍為古羅斛國地地卑濕氣候不常或嵐或濕人皆樓居俗修釋教男女多為僧尼居庵寺文字皆傍行自明正德時選留貢使一二人入館肄業始稍習漢文我
  朝順治九年十二月暹羅遣使請入貢並請換給印敕勘合從之
  賜以駝紐鍍金銀印文曰暹羅國王康熙四年十一月國王森列拍臘照古龍拍臘馬嘑陸坤司由提雅普埃遣陪臣坤司吝喇耶邁低禮等齎奉金葉表文航海入貢
  上嘉之從優賞賚至是照各國例定為三年一貢十一年
  三月得
  㫖暹羅貢使所攜貨物願至京師貿易則聽其自運或願在廣東貿易督撫委官監視之十二年二月
  封森列拍臘照古龍拍臘馬嘑陸坤司由提雅普埃為暹
  羅國王
  賜誥命銀印令其使臣齎回二十四年十二月閣臣議覆
  増賞暹羅緞幣表裏五十
  上從之六十一年四月貢使至
  賜其國王及王妃紗緞
  諭令運米三十萬石於福建廣東寧波等處糶賣免其征
  稅雍正二年十月貢稻種果樹
  賞賚如例又加
  賜國王蟒緞玊磁等物其船捎目九十六人以住居暹羅
  數代雖係漢人求免回籍得
  㫖免其回籍是年暫停暹羅運米其隨帶貨物免其徴稅嗣後運米至閩浙等處俱免其稅永著為例六年二月
  運米至厦門七年六月貢使至
  賞賚如例又加
  賜國王蟒緞玊磁等物
  御書天南樂國四字匾額賜之奉
  㫖暹羅常貢土物内有速香安息香袈裟布匹等嗣後免其入貢著為例乾隆元年國王森列拍照廣拍馬嘑陸坤司由提雅普埃以嗣立故遣陪臣貢馴象及方物奉
  㫖特賞蟒緞四匹加恩賞給銅八百斤後不為例八年
  九月奉
  㫖暹羅國商人運米至閩源源而來其加恩之處自當著為常例嗣後外洋貨船帶米萬石以上者免船貨稅銀十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稅十之三十一年九月
  上以該畨航海逺來慕義可嘉其帶米不足五千石者仍加恩免船貨稅銀十之二十四年七月貢使至
  賞賚如例又加
  賜國王蟒緞玊磁等物
  御書炎服屏藩匾額賜之十八年二月貢使至照例加
  賞并從所請加
  賜人參以後職貢不絶並照例加賞
  南掌
  南掌本老撾部屬其俗佩雕刀為飾故呼為撾家古為越裳氏地明嘉靖間始稱南掌東南與安南接西南與暹羅接西北至雲南省治六百八十里皆陸行貢道由普洱府入夷性獷悍身及眉目皆刺花相傳酋長三等大曰招木弄次曰招木牛又次曰招木化居髙樓部屬入見不下樓即所至之地為等級焉
  本朝雍正七年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疏言南掌國王島孫遣使奉蒲編金字表文一道馴象二隻求入貢得
  㫖嘉奬沿途䕶送從厚支給八年二月遣使表貢并請定
  貢期得
  㫖五年一貢本年初次納貢頒賜
  敕諭一道並
  賜文綺等物令使臣齎捧回國九年六月奉表謝頒敕諭恩乾隆元年
  賜國王島孫彩緞文綺八年六月
  上以南掌僻處天末逺道致貢改為十年一次十四年正月貢牙象二十六年二月南掌國王准苐駕公滿奏言臣母喃瑪喇提拉同臣遣使奉表進馴象二隻慶賀
  皇上五旬萬夀
  皇太后七旬萬夀同時准苐駕公滿又别備表文一道象二隻遣使呈貢以表下情宴賞如例南掌土産有犀牛海貝象及木香訶子乳香之屬其貢物則以象為貴云
  港口
  港口在西南海中安南暹羅附近國也王鄭姓名天錫國中多崇山所轄地纔數百里有城以木為
  之宫室與中國無異自王居以下皆同磚瓦服物制度畧仿前代相見以合掌拱上為禮其風俗重文學好詩書國中建有孔子廟王與國人皆知敬禮有義學選國人子弟之秀者及貧而不能具脩脯者絃誦其中漢人有僦居其地而能句讀曉文義者則延以為師土産有海參魚乾蝦米牛脯等物
  本朝雍正七年以後通市不絶經七洲大洋到魯萬山由虎門入口達廣東界計程七千二百里距厦門水程一百六十更
  東埔寨尹代瑪附
  東埔寨在西南海中海岸多泥名爛泥尾北枕大山國中無城池王即山而建府架竹木為之覆以茅葉民居亦然天時煖而不寒常若春夏衣不以鈕扣披於其身下則圍以裙名曰水幔惟貴者得服綢緞國人皆布以是為等差人柔弱喜飼象教之操演禦敵飲食甘淡薄咸用手團以漁獵耕種為業帶劍入山尋犀角獻尊長以為禮土産有蘓木象牙白荳蔻螣黄麞皮㯽榔子黄蠟每冬春間浙閩粤商人往彼互市近則兼市絲斤及夏秋乃歸粤人之歸也舟必經七洲大洋到魯萬山由虎門入計程七千三百里距厦門水程一百七十更安南暹羅附屬國也其旁有尹代瑪國距厦門水程一百四十更亦屬安南暹羅風俗畧與港口東埔寨同
  宋腒朥⿰仔六崑大呢附
  宋腒朥在西南海中屬暹羅俗好事佛以手團食男事耕漁常佩刀女椎髻能紡織土産有牛鹿肉蝦米燕窩海參畨錫之屬
  本朝雍正七年以後通市不絶其國距厦門水程一百八十更旁有⿰仔六崑大呢諸國⿰仔在西南海中東北與宋腒朥接男子服短衣布幔跣足持刀女穿花色衣被絲幔足曵淺拖鞋土産燕窩畨錫象牙棉花其國距厦門水程一百八十更六崑風俗物産同⿰仔距厦門水程一百五十更大呢一名大年在西南海中東北與六崑接男女短衣跣足佩刀執鎗土産胡椒蝦米燕窩黄蠟牛鹿脯其國距厦門水程一百五十更三國自雍正七年以後亦通市不絶俱暹羅屬國
  緬甸
  緬甸古朱波國在雲南永昌府騰越州天馬虎踞諸闗外其酋居阿瓦城南至海西至猛養北至猛宻所屬有木邦等十三路地方遼濶俗尚柔詐其夷官夷民服飾與南掌相似婦人束髪穿耳短衣圍以錦幅長裙其地有名老官屯者多海鹽恒與内地貿易土産有蘇木象牙翠羽木棉之屬元及明初雖示羈縻時多反覆嘉靖後莽瑞體父子雄長諸部不通職貢我
  朝順治間故明桂王朱由榔走蠻莫思綿緬擒以獻畏威懐徳仰慕
  聖化葢匪朝夕矣乾隆十五年其王莽達喇製金銀二鈚篆刻表文並奉塗金寳塔馴象緬布等物抒誠入貢奉
  諭嘉奬其使臣筵宴賞賚俱照各國王貢使之例並頒敕諭
  御書瑞輯西琛四字匾額賜之令使臣齎捧回國嗣為木梳酋長甕藉牙所簒子惜惱懵駁相繼佔踞三十二年賊匪不靖跳梁犯邊滇省督臣因循貽悞
  上命將軍公明瑞統率諸兵討之三十三年大兵至木邦賊於三日前聞風竄逸我軍臨江造橋逕渡賊以萬衆據守蠻結將軍公明瑞及領隊諸大臣奮勇攻擊連破其十六砦賊據天生橋以拒我師我師繞道夾擊殱二千餘衆獲糧械無算尋進兵宋賽直趨猛宻深入二千餘里軍威大振時别令㕘
  贊額爾登額統兵自旱塔路接應額爾登額逗遛不進致老官屯匪孽尾隨大軍伺隙將軍公明瑞自大山移駐猛腊連勝殱賊以綠營兵疲病者多不忍棄去令將士䕶行身自殿後遇賊死之時賊酋奉蒲葉書求撤兵因⿰夷送至
  上以彼未專使誠心乞降不許三十四年
  特命大學士公傅恒往滇經畧軍務選派黑龍江索倫
  兵三千同吉林水師
  盛京新滿洲兵各一千並揀厄魯特三百餘鄂倫春三百次第赴滇進𠞰初緬匪恃有老官屯之險必得舟師夾擊攻拔其栅始可沿江順流直搗賊巢經畧大學士公傅恒始至即於銅壁闗外野牛壩地鳩工造船七月二十日由騰越啟行進兵時猛拱土司渾覺遣其頭目脱猛烏猛至騰越投誠願備舟濟師八月二十四日大兵至南底河猛拱城長來迎遣將撫定其城猛拱為緬甸門户感化服從則全勢已得九月初十日大兵至蠻暮㑹兵大江上游要地盡為我有於是分撥舟師水陸並進賊衆潛聚新街於江灘結寨一其右及西岸各結大寨一以拒我師我師進擊大破之礟碎其舟射斃紅衣賊首數人奪得賊纛一破其西岸大寨獲賊無數賊大震懾捷音至
  上以將弁奮勇老官屯計日可取惟是其地水土惡劣
  我軍多有病者傳
  諭傅恒等攻得老官屯後即速撤兵毋庸盡殺㑹賊酋懵駁畏威震懾奉有致將軍蒲葉書遣其大頭目至老官屯頻詣軍門籲請免其聲討於是經畧大學士公傅恒等移檄使受約束責其奉表納欵暫許解圍奏至奉
  諭撤兵善後事宜令傅恒熟籌妥辦猛拱土司渾覺既率屬内附應詢彼所願於邊内擇善地處之俾得樂業安居三十五年振旅還
  京師自是緬酋震我
  天威感戴
  恩徳慎保土疆南荒帖息焉
  整欠
  整欠居九龍江邊外距普洱府約千餘里所屬大猛養等十數寨統大頭目十六其一曰先邁巖第乾隆三十四年抒誠内附請修職貢
  上念其地在僻逺命六年一貢四十年十月其頭目賫
  象牙犀角來獻
  令預朝正班末宴賞如例其頭目被紅褐錦衣革鞮不冠以紅帕抹首婦女衣飾與⿰夷相似
  景海
  景海亦居九龍江邊外距整欠又數百里所統大小頭目二十餘其頭目曰先綱洪乾隆三十四年抒誠内附請修職貢四十年十月來貢與整欠同其物産服飾亦與整欠相類
  廣南
  廣南古南交地王阮姓本中國人歴代未通職貢其地東接安南西隣占城南濵海東北至緬甸西北距暹羅境有大山海包其外形如半月名曰廣南灣人善泅紅毛國人夾板船最大風㠶不利漂入廣南灣者國人即遣小舟數百雲集其處人負一竹筒納長縷沒水而釘縷於船下還棹小舟逺曵以行於是奪其貨而焚之故紅毛人以不見廣南山為幸他國商船入廣南者稅物加倍以為常康熙八年廣東都司劉世虎等遇風飄泊國境廣南國王遣其臣趙文炳送歸并帶貨物船隻來粤部議趙文炳等雖奉廣南國印文遣來實係中國之人或留或遣請
  㫖定奪其帶來之物現奉海禁不便貿易應入户部得㫖廣南國王送劉世虎等回粤殊為可嘉著給以照騐遣歸廣南船貨不必入官仍給來使嗣後凡往來商船由厦門至廣南過安南界歴七洲洋取廣南外之占
  畢羅山即入其境國無城郭周栽䓶竹以自固云葫蘆國
  葫蘆國一名卡瓦在永昌府東南徼外從古不通中國亦不屬緬甸地方二千里北接耿馬宣撫司西木邦南生卡瓦東孟定土府距永昌府十八程乾隆十一年三月其酋蚌筑願以其地茂隆山銀厰抽課報解作貢解課三千七百九兩零赴雲南省投誠且稱境内茂隆厰自中華人吳尚賢開採以來礦砂大旺厰地人民各守
  天朝法度路不拾遺等語王大臣議令雲南督臣曉諭却之仍令將吳尚賢等違例出境查明具奏報
  可六月葫蘆國夷目仍請仰懇
  天恩俯順夷情收受厰課雲督張允隨請減半收納仍以所收課銀之半給賞該酋長以慰逺人歸順之意
  上從之十六年總督碩巴等以茂隆課長吳尚賢將歴
  
  恩賞酋長課銀侵肥入已㕘奏治罪下部知之其地山多田少刀耕火種以木為城索綯為屋牲畜繁孶人多造炭為業山居穴處氅衣短袴以布纒頭婦女曳裾衣短衣以紅藤束腰分地而治者皆其族姓惟傳國次第不可考
  柔佛丁機奴單呾彭亨附
  柔佛在西南海中背山而國前臨大海歴海洋九千里達廣東界國中無城郭宫室民皆環山而居支以竹木葢以茅葉天時雖秋冬亦煖相見以合掌拱上為禮土産有降香烏木西國米氷片海參胡椒燕窩之屬康熙五十七年五月柔佛國番人利哈等五十三名遭風漂至廣東船壞官給貲糧並給内地船遣歸雍正七年弛南洋商販之禁自後通市不絶柔佛屬國有丁機奴單呾彭亨丁機奴在西南海中風俗畧同柔佛土産有胡椒沙金沙藤速香等物國人終身不出境無航海而來中國者各嵗冬春間粤東商人以茶葉磁器色紙諸物往其國互市乾隆二十九年以兩廣總督蘇昌奏准帶土絲及二蠶湖絲浙閩人亦間有往者及夏秋乃歸單呾在西南海中距厦門水程一百三十更風俗物産與柔佛同彭亨國與柔佛連山相接内地商民往柔佛者每轉附番舶至其國貿易亞齊
  亞齊在西南海中相傳即蘇門答剌國明萬厯時易今稱其王嚴防衛拓宫殿建六門雖勲貴不得帶刀上殿出乗象象駕亭而帷其外如是者百餘俾人莫測王所在云男女穿長衣頭纒白布土産有西洋布丁香肉果水安息蘇合油之屬無麥有禾一嵗二稔市道稱平内地商船每附番舶至其地貿易
  吕宋
  吕宋居南海中在臺灣鳯山沙馬﨑東南至厦門水程七十二更閩人以其地富饒多往商販或久居不返至長子孫俗淳樸無爭訟出入以刀自衛明萬厯中法蘭西襲殺其王據其國名仍吕宋我
  朝順治三年畨使至四年六月
  上錫以服物并頒
  賜敕諭遣歸本國康熙五十六年以吕宋等國口岸多聚
  漢人恐寖成冦盜奉
  諭禁止南洋貿易雍正七年復通市如故十三年正月吕宋載米及銀至厦門請易麥三千石得
  㫖許之吕宋隔海對峙有五島曰班愛曰堊黨曰速巫曰猫務曰煙島各有王其東南又有萬老髙島人物土産與吕宋相類
  莽均達老
  莽均達老在東南海中其種類曰巫來由男女服短衣絲幔跣足以手團食土産有海參黄蠟烏木
  㯽榔之屬雍正七年後通市不絶其國距厦門水程一百五十更
  文萊
  文萊在東南海中息力大山之西北古婆羅國也相傳有東西二王王係閩人眀永樂間隨鄭和往留主其地民風柔順以伐烏木採萪藤為業貿易以布代銀飲食不用匙箸土産有烏木黄蠟氷片丁香之屬雍正七年後通市不絶其國距厦門水程一百八十更
  馬辰
  馬辰在東南海中息力大山之南以木為城水多地少惟部領得陸處人民都架筏水中蓋屋以居相傳漢馬援遣兵留寓彼中號馬留人者即其苖裔俗尚佛教工織蓆土産有胡椒畨錫丁香萪藤燕窩荳蔻之屬雍正七年後通市不絶其國距厦門水程三百二十更
  蘇禄
  蘇禄在南海中距吕宋水程一百一十更貢道由福建達
  京師其國氣候常熱地瘠寡粟麥城據山險器皿皆銅為之煮海為鹽釀蔗為酒織竹為布土産有珍珠玳瑁金頭牙薩描金花布白洋幼布蘇山竹布龍頭花刀滿花畨刀夾花標鎗及燕窩藤席之屬雍正四年十月蘇禄國王母漢末毌拉律林遣使奉表貢方物得
  㫖嘉奬并奉
  㫖蘇禄國進貢沿途䕶送從厚支給五年六月貢使至賜宴賞賚頒
  敕諭一道令使臣齎捧還國定例五年一貢十一年六月
  國王奉表謝
  恩並奏伊祖東王於明永樂間入朝歸至徳州病故所有墳墓及其子孫存留賙恤之處經隔三百餘年懇請修理給復經禮部議覆蘇禄國東王巴都噶叭哈答殁諡恭定長子都馬含歸國襲封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喇留居守塋其子孫以祖名分為安温二姓今該國陳詞懇切應如所請飭查王墓所有神道享亭牌坊修理整飭於安温二姓中各遴一人奉祀給頂帶永為例疏入報
  可乾隆五年八月國王麻喊末呵禀朥寧遣畨丁䕶送遭
  風商人回内地得
  㫖嘉奬八年五月貢使馬明光等至奏請三年後復修
  朝貢得
  㫖仍遵雍正五年所頒
  敕諭酌俟五年外一修嵗獻之
  㫖行二十七年十一月國王蘇老丹麻末案柔噒遣使入貢蘇禄之西為吉里問又西過文萊為朱葛噍喇皆在息力山之北息力山廣大不可測山中人跡多不到産野獸多異狀
  噶喇巴
  噶喇巴本𤓰哇故地巫來由種也後屬荷蘭國在南海中距福建厦門水程二百八十更計一萬六千八百里明世諸畨互市未嘗至
  本朝初年始與吕宋蘇禄等通商閩海閩海商人多留居不返康熙五十六年禁南洋商人往來雍正五年開洋禁嗣後通市不絶初噶喇巴為荷蘭人所佔委夷目鎮守更代皆聽荷蘭之命漢人居者甚衆生長其地者曰土生仔司漢人貿易者曰甲必丹人有罪則徙之西隴西隴在西洋中距噶喇巴逺甚荷蘭舊國所屬也乾隆十三年福建龍溪縣民陳怡老乆居噶喇巴貿易賄通夷目謀充甲必丹於十四年五月潛回厦門為地方官訪獲以
  聞照例逺遣二十四年禁絲斤出洋二十七年開禁惟南洋噶喇巴飭禁如故二十九年仍許立限酌帶以嘉恵畨夷云
  舊港麻六甲附
  舊港即三佛齊國在西南海中舊為巫來由種類噶喇巴屬國也地方袤廣數千里國無城池隨民居之所聚為村落傍山建王府以磚瓦為之地氣多煖土産有胡椒沙藤錫棉花之屬王姓名世系不可考雍正七年粤省商船載磁器缸瓦色紙京菓諸物往彼互市乾隆二十九年准加市絲斤至廣東計程一萬一千餘里舊港西南有麻六甲人性靈巧善經商風俗亞於噶喇巴惟不燔炙土産錫萪藤胡椒雍正七年後通市不絶東北距厦門水程一百八十五更
  曼加薩池悶萬丹思吉港附
  曼加薩在東南港中舊為武訖種類近屬噶喇巴産海參海菜黃蠟之屬西北距厦門水程三百六十七更曼加薩西有國曰池悶巫來由種也風俗與曼加薩同産海參烏木胡椒黄蠟之屬相近有萬丹國思吉港國風俗土産畧同内地商民往噶喇巴者多轉附畨舶至彼貿易
  英吉利
  英吉利一名英圭黎紅毛畨種也距廣東計程五萬餘里王姓名世系逺者不可考其近者名弗氏京也治傳子昔斤京也治又傳子非立京也治康熙間英吉利始來通市後數年不復來雍正七年後互市不絶乾隆七年十一月英吉利巡船遭風飄至澳門海面廣東撫臣資給回國二十二年禁英吉利商舶不准於浙貿易自是皆收泊廣東其土産有大小絨嗶嘰羽紗紫檀火石及所製玻璃鏡時辰鐘表等物精巧絶倫二十七年夷商白蘭等求仍照前通市兩廣總督蘇昌奏請照東洋銅商絲斤搭配綢緞之例酌量配買奏
  可自是英吉利來廣互市每船如額配買嵗以為常所
  屬有亞齊國見前
  干絲臘
  干絲臘與英吉利相近風俗亦相同毎嵗駕夾板船來廣東互市處吕宋速巫等地為貿易之所干絲臘國常分遣小臣鎮守吕宋
  荷蘭
  荷蘭俗稱紅毛畨亦曰紅夷與法蘭西相接其國有大山名那蘭山山麓建城其人深目長鼻鬚眉髪皆赤其國受
  朝敕稱王名列外服俗奉天主教性強悍所恃惟巨舟大礟舟長三十餘丈廣六尺厚二尺餘樹五桅後為三層樓傍設小牕置銅礟桅下置二丈巨鐵礟發之可洞裂石城震數十里然舟大難轉遇淺沙即不能動云其所役使名烏鬼入水不沉能走海面如平地其土産有馬珊瑚哆囉絨嗶嘰緞鏡丁香檀香自鳴鐘氷片琥珀鳥鎗火石皆充貢物所製刀劔可屈伸縈繞如帶明萬厯中來侵吕宋泊香山澳入澎湖島尋據臺灣我
  朝順治十年廣東撫臣奏荷蘭願備外藩謹修職貢十三年六月國王墨投為也甲必丹物馬綏極遣使表貢奉
  㫖令八年一朝並
  賜敕諭令貢使齎捧歸國康熙三年大兵渡海攻鄭錦等
  荷蘭國率舟師助𠞰
  上嘉其功
  賜國王文綺白金等物二十五年六月國王遣使請進貢五年一次並請貢道由福建入許之是年定減荷蘭貢額
  賜敕慰諭乾隆元年
  特命減荷蘭國稅額二十七年准荷蘭夷商每船配買
  絲斤綢緞皆有定額著為例
  法蘭西
  法蘭西一名佛朗機亦紅毛畨種也東與荷蘭接其國都地名巴離士國王姓無盧蒙名雷士堅治父名雷士吉多治祖名雷士爹利治其人長身髙鼻拳髪赤鬚恃強凌轢諸國無所不往土産有象犀珠貝市易但伸指示數雖累千金不立約契我
  朝順治四年八月廣督佟養甲疏言法蘭西國人明季寓居壕境澳與粤商互市後因闌入省㑹遂飭禁止請嗣後仍准畨舶通市
  上從之自是每嵗通市不絶惟禁入省㑹耳
  瑞國
  瑞國在海洋中國中土地平衍有大山三産紅銅民為開採納於王王所居名仕的哥盧國人㑹聚之地名乙頓巴梨葢泊船總滙處也其人信奉天主自雍正十年以後通市不絶其國王曰土的亞多傳子非里地力非里地力傳子亞敦非里地力云
  連國
  連國地居海洋中凡歴六萬餘里至廣東界王所居名顛地墨王名非釐徳歴王父名奚成王祖名奚釐成其逺者莫考國人風俗同英吉利土産有黒鉛琥珀白金及大青蒲萄乾之屬雍正間有夷商來廣通市後嵗以為常粤省商人無至其國者










  皇朝通典卷九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九十九
  邊防
  西序畧
  等謹按杜氏邊防典西方凡七十五國五朝續通典分西及西北凡八十二國以今輿地考之諸國疆界半在伊犁回部之内以至青海西藏久為服屬餘則今古殊名舊蹟湮沒有不可詳考者恭惟我
  皇上聖武布昭鴻猷式廓殲巨憝而拓版疆天山南北
  盡同赤縣黄圖羣優游於
  闓澤於是附近葱嶺之東西布魯特安集延霍罕拔達克山博洛爾諸國葱嶺以外逺抵西海之塔什罕愛烏罕諸國延頸企踵瀝誠慕化貢使頻來駢生并育
  皇上廣開渥澤
  召見賜宴俾與觀燈火暨閱射賞賚優厚歡欣忭躍之誠周浹於大濛之宇凡昔漢唐以來羈縻駕馭不克招致者一旦畏威懐徳並游於
  聖化之中洵超軼前古之隆軌矣西洋意達里亞博爾都噶爾亞諸國去中土八萬餘里輸誠慕化貢獻不絶其人來處中土者天文推步之法制器尚象之能亦俾得各用所長專門不廢遴厥才良得以筮仕効職至其所崇天主之教則但使自沿其俗嚴禁流傳勿使得淆聞見蓋
  聖人仁育義正之懐收其人必盡其用安其俗不存其
  教而
  聲教翔洽逺達於重溟冰海之墟尤前古所未有也愛烏罕諸國實隣西海西方之地至此已盡而西洋諸亞則懸處巨海之外其地尤為遼夐云
  西
  東布魯特
  東布魯特回部别種也在天山北凖噶爾部西回部西北東南距阿克蘇城七百九十里東北距伊犁一千四百里其部有五曰薩雅克鄂拓克圖魯起拜主之曰薩拉巴噶什鄂拓克車里克齊主之户各一千有竒兩頭目不相統屬有瑪木克呼里兼轄之曰霍索楚鄂拓克邁他克主之曰啟台鄂拓克喀喇博託主之户俱千有竒析居搭拉斯地曰薩婁鄂拓克阿克拜主之其酋長戴氊帽衣錦衣民人冠無皮飾衣褐舊為烏孫西鄙地其國舊游牧處在特木爾圖淖爾左名後為凖噶爾所侵始西遷乾隆二十年凖噶爾部平得復故地二十三年六月將軍兆惠等追捕逆賊哈薩克沙喇至布魯特界遣侍衛烏爾金托倫泰抵其游牧珠穆翰地撫諭之薩雅克薩拉巴噶什兩鄂拓克人衆俱歸順時邁他克之子額什博洛適在其地亦願率所部來歸托倫泰與俱往行六日至其地撫定霍索楚啟台兩鄂拓克人衆並獻牛羊遣使來軍門投誠七月㕘賛大臣富徳復遣侍衛伊達木札布至薩婁鄂拓克阿克拜率其衆五千户來歸於是東布魯特全部皆内附是年車里克齊圖魯起拜等來朝
  京師
  詔扈木蘭行圍
  賜宴萬樹園觀燈火二十五年正月布魯特遣使入貢召見於勤政殿
  賜宴六月又遣使臣來貢宴賚如例二十六年部長額木爾貝以其所寳之玉匕首進獻嗣是遵奉正朔每嵗朝貢不絶
  西布魯特
  西布魯特與東布魯特相接在回部喀什噶爾城西北三百里西接哈布爾諸部落道由鄂什踰葱嶺而至其部落凡十有五最著者四曰額徳格納鄂拓克曰䝉科爾多爾鄂拓克頭目阿濟畢兼轄之户七百有竒曰齊里克鄂拓克頭目由瑪特户二百有竒曰巴斯子鄂拓克頭目噶爾住户千三百有竒逐水草事游牧風俗與東布魯特畧同舊為休循捐毒諸塞種地乾隆二十四年將軍兆恵既定山南回部追捕餘孽道經其地阿濟畢等遮道籲請内附遣二等侍衛達克塔納等往撫定之乃率諸部自哈布爾以東二十萬人衆皆來歸順遣使朝
  京師
  詔與觀大閱
  賜宴觀燈火二十五年八月遣侍衛索諾穆策凌等往賜之
  敇其頭目阿濟畢等咸懽躍踰望郊迎祗受盡禮自是
  每嵗朝貢不絶
  安集延
  安集廷東與東布魯特部接南與西布魯特部接東南至回部喀什噶爾城五百里其西北為那木干西為瑪爾噶朗又西為霍罕四部各有城俱當平陸南控蔥嶺北濵那林河南北山泉支流㑹合襟帶諸城之間人民殷庶畜牧饒富其人亦布魯特種其頭目冠髙頂皮帽衣錦衣民人戴白氊帽毛皮為邊衣黄褐古皆為大宛國地史記所稱大宛土著耕田有城郭屋室者也元魏為洛那國唐為拔汗那後更名寧逺安集延那木干瑪爾噶朗霍罕諸地皆有伯克而霍罕城伯克額爾徳尼為之長衆咸聽命乾隆二十四年將軍兆恵等追捕霍集占遣侍衛達克塔納等至其地額爾徳尼遣使迎至城内日饋羊酒果米馬匹等物備極誠敬上表請歸附於是以四城内屬遣頭目托克托瑪哈穆第等朝
  京師貢馬
  賜宴瀛臺賞賚有差二十五年正月安集延額爾徳尼伯克遣使入貢宴賚有加與觀燈火八月遣侍衛索諾穆策凌等齎
  敇往
  諭額爾徳尼率諸伯克郊迎祗受成禮自是每嵗朝貢不絶瑪爾噶朗東與安集延接相去百八十里南接蔥嶺北濵那林河西亦有河出蔥嶺北山北行入那林河霍罕東與瑪爾噶朗接相去二百里北濵那林河那木干東北與布魯特雜處東南距瑪爾噶郎城八十里南濵那林河有水出城北山南流入那林河
  塔什罕
  塔什罕在回部喀什噶爾城北一千三百里東南與那木干接東與布魯特接東北與右部哈薩克接居平原有城郭以三和卓分轄其衆曰莫勒多薩木什曰沙達曰圖爾占在漢為康居西境大宛北鄙唐九姓昭武所居地也其部舊為凖噶爾羈屬嵗効差役伊犁平後右哈薩克將脅服其國圖爾占不從逐其所置頭目與哈薩克連兵不觧乾隆二十三年㕘賛大臣富徳追擒哈薩克沙喇至其地遣使往撫次軍於莽格特城外以待之時圖爾占方與哈薩克戰於河上因宣示
  聖主威福諭令釋兵和好如初於是塔什罕得安耕牧
  遣其屬奉表歸順
  詔受之九月遣使入朝
  賜宴避暑山莊額什木札布者阿睦爾撒納之兄子亡命入回部為塔什罕所得至是附貢使以獻
  上恩宥其死而遣還之自是塔什罕朝貢不絶由塔什罕西南行七百里外踰錫爾河又踰那林河為撒瑪爾罕城又西南為哈拉科子城又西臨達里岡阿鄂謨是為西海西境盡矣
  拔達克山
  拔達克山居蔥嶺西南境西北至伊西洱庫爾東北至葉爾羌皆千餘里有城郭其汗曰蘇爾坦沙部落繁盛户十萬有竒頭目戴紅氊小帽衣錦㲲衣民人衣黄褐在漢為烏古國元史載有巴達哈商明有八答黑商皆字音之訛即其地也其國負山險扼蔥嶺之右頗擅形勢有河北流經博洛爾拔達克山西部落之間至伊西得拉克分流一流經北入土斯庫爾一流道西南又北入於伊西洱庫爾其北鄙之城曰瓦漢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回部逆酋博羅尼都霍集占為
  王師所敗奔拔達克山副將軍富徳率師追之遣諭其汗蘇爾坦沙宣示博羅尼都霍集占負
  恩狀令擒獻蘇爾坦沙因縛博羅尼都而以兵圍霍集占於阿爾渾楚哈嶺擒之囚之於柴札布柴札布者拔達克山繫囚處也乃遣人詣軍門投欵且報二賊就擒狀副將軍富徳遣使往諭責令獻俘進軍瓦漢以待之是時痕都斯坦方以兵臨拔達克山謀劫取二酋而塔爾巴斯者拔達克山讐國也賊將通之攻拔達克山所遣使被獲於是遷霍集占於宻室以二百人圍而殺之初蘇爾坦沙以二逆囚與已同為派噶木巴爾裔不忍縛獻及反覆曉以順逆利害之故遂大覺悟乃出逆屍馳獻率部落十萬户與隣近之博洛爾部三萬户俱降二十五年遣陪臣額穆爾伯克等朝
  京師貢刀斧及八駿馬二十六年正月
  上召見額穆爾伯克等
  賜宴如例並觀燈火二十七年十二月貢使至宴賚如
  
  上御大西門幄次
  閱健銳軍營俾與觀焉二十八年三月貢馬犬鳥鎗腰
  刀由是每嵗職貢不絶
  博洛爾
  博洛爾在拔達克山東有城郭户三萬有竒四面皆山西北面有河乾隆二十四年與拔達克山同内附遣其陪臣沙伯克等朝
  京師二十五年正月
  召見賜宴如例與觀大閱燈火二十八年博洛爾伯克沙瑚沙黙特貢劍斧等物二十九年貢匕首是時博洛爾與拔達克山屢行搆釁圍城劫掠沙瑚沙黙特乞援於駐劄葉爾羌都統新柱遣諭拔達克山恪遵約束還俘罷兵至是沙瑚沙黙特以其部所寳之匕首進貢謝
  恩三十四年又進玉欛雙匕首其南有部落曰痕都斯坦産金絲緞暨玉石國人工巧善於琱刻其製器之精他部莫及後為愛烏罕所并
  愛烏罕
  愛烏罕在拔達克山西為蔥嶺以西回部之極西境自拔達克山西南行三月程乃至其地有三大城曰喀奔曰堪達哈爾曰莫沙特喀奔城南北西俱臨山東面地平曠堪達哈爾城四面皆山其汗名愛哈摩特沙莫沙特城舊屬伊蘭國愛哈摩特沙征取之並兼有痕都斯坦地遂統治三城俗事耕種無游牧人兵廣稠勝兵十有五萬乾隆二十四年大兵追逐霍集占將入愛烏罕境為拔達克山擒獻愛哈摩特沙聞之因拔達克山通使投誠二十七年十二月遣使來朝進金紙表文凡重四譯乃至
  詔賜宴賚如例二十八年三月愛烏罕貢馬四匹馬皆髙七尺長八尺自後貢獻不絶愛烏罕境地遼濶由喀奔至堪達哈爾二十八日程由堪達哈爾至莫沙特二十日程其北境接布哈爾西有莫克孔志爾等數部落過此即西海
  西洋意達里亞
  西洋去中國水程八萬里其道由地中海西出大洋南行過福島東南行汛利未亞海過大浪山折而東行過西南海東北行過小西洋又東行至吕宋入廣南境其地名歐邏巴州意達里亞在歐邏巴州南境周一萬五千里三面環地中海一面臨髙山土田饒沃州郡繁多其最大者凡六城曰羅瑪曰勿搦祭亞曰彌朗曰納波里曰熱孥亞曰福楞察其俗尊奉天主自國都至閭井咸設天主堂有掌教者專主教事稱為神父其堂一切供億皆國王大臣民庶轉輸不絶每七日瞻禮一次名曰彌撒出五金以金銀銅鑄錢為幣衣服有天鵞絨織金緞毯罽之屬有利諾草可為布質細而滑敝可搗為紙極堅靭食用金銀玻璃及磁器用桌椅如中國工作製造備極精巧嘗造一渾天儀十二重層層相間七政各有本動日月五行列宿運行遲速與天無異以玻璃為之重重可以透視尚文學設學校分為四科一曰醫科主療疾病一曰治科主習政事一曰教科主守教法一曰道科主興教化别有度數之學曰瑪得瑪第加皆設學立師使其人習之其國人來者自述其風俗之概如此明萬厯間有利瑪竇者始汎海抵廣州後入京師中官馬堂以其方物進獻嗣後來者益衆皆祖述其說明末厯法疎舛禮臣請以其國新法相㕘校書成未上
  本朝建元始採取其說先後命西洋人湯若望南懷仁等為欽天監官並許自行其教餘凡直隸各省開堂設教者嚴行禁止康熙九年六月國王阿豐肅遣陪臣奉表進貢得
  㫖西洋地居極邊初次進貢具見慕義之誠可從優賞賚
  尋遣歸國十七年八月貢獅子
  上召見使臣於
  太和殿宴賚如例五十六年廣東總兵官陳昻疏稱天主一教開堂聚衆在廣州城内外者尤多乞循康熙八年例再行嚴禁從之雍正元年浙閩總督覺羅滿保疏言西洋人於内地行教聞見漸淆請除送京効力人員外俱安置澳門其天主堂改為公廨從之二年兩廣總督孔毓珣疏言西洋人先後來廣東者甚衆澳門地窄難容請令暫居廣州城天主堂内惟不許妄自行走衍倡教說其外府之天主堂悉撤為公廨内地人民入其教者嚴行禁止從之三年八月意達里亞國教化王伯納第多遣使貢方物宴賚如例
  賜敕諭令齎捧歸國乾隆二十五年廣東南海縣民林六因縁入教至於變易服飾娶妻生子經兩廣督臣奏准比照左道惑衆為從例治罪因奉
  㫖嚴禁勿使滋蔓蓋所以杜異教重邊制焉傳聞意達里亞旁有八九國西洋人艾儒為職方外紀畧言由意達里亞東行為厄勒祭亞當歐邏巴極南境地分四道凡制度文字皆為西土之宗東北有羅
  瑪尼亞生齒極衆由厄勒祭亞東北行為翁加里亞物産豐盛牛羊可供歐邏巴一州之用由翁加里亞東北行為波羅亞國分四區地甚寒冷由波羅尼亞東行為莫斯哥未亞東西經五千里南北經八千里中分十六道兵力甚強夜長晝短冬至日止二時氣候極寒右五國皆在意達里亞東境其在西北境者有四大國曰大尼亞沿海多魚及牲畜曰諾而勿惹亞人性馴厚喜接逺方賔旅曰雪際亞地分七道多五穀五金財貨曰鄂底亞在雪際亞南亦繁庶此四國與熱爾瑪尼亞相隔一海套蓋北際冰海云
  西洋博爾都噶爾亞
  博爾都噶爾亞在歐邏巴極西境周七百里西濵大洋地分五道四方商船皆聚都城通海大市凡六水泉二萬五千國有二學曰阨物辣曰哥應拔歐邏巴髙士多出此學土産果實絲綿極美多水族善釀蒲萄酒即過海至中國不壊明以前未通中國入
  本朝西洋諸部面内向化雍正五年四月其國王名若望者遣陪臣貢方物
  上嘉其誠悃優加宴賚並
  賜敇書於國王及文綺諸物令使齎捧歸國乾隆十八年
  三月遣使貢方物
  命欽天監監正劉松齡前途𨗳引至京
  召見使臣
  賜宴觀舟嬉並
  賜敕書於國王及蟒緞文綺玉磁紙墨諸物優渥有加其國東境為伊西巴泥亞又東北為佛朗察又東北為法蘭得斯又東北為熱爾瑪尼亞博厄美亞彼國中紀載稱伊西巴泥亞有二大城曰西未利亞城近地中海曰多勒多城在山巔有巧工製一水器能盤水至山城晝夜轉動不煩人力有共學
  二所古有名賢曰多斯達篤者著書最多盡屬奥理又有王名亞豐肅者好天文厯法撰厯學全書制圖象為今西法之宗初博爾都噶爾亞國君乏嗣伊西巴泥亞之君為其昆仲權署其國事後復立君長不相統云熱爾瑪尼亞在博爾都噶爾亞東北五千里其土人散處各國為兵極忠實至死不貳工作精巧能於戒指内納一自鳴鐘所屬有法蘭哥地人質直易信多葡萄善造酒博厄美亞地生金掘井恒得金塊佛朗察地周一萬一千二百里分十六道屬五十餘國其都城名巴理斯其國王能以手愈人瘡癧每歳擇一日療人疾法蘭得斯地不甚廣人居稠宻右皆彼土紀載之所稱道


  皇朝通典卷九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一百
  邊防
  北序畧
  等謹按杜氏邊防典北方四十一部五朝續通典分北及東北凡十八部蓋以北方事游牧數移徙所居不常唐以後皆屬於遼元則起自沙漠諸地皆歸統攝明代北方之地盡為元裔所據故史載北方唯韃靼一傳而已以今輿圖考之元裔諸境即今喀爾喀八十二旗及科爾沁等四十九部及察哈爾諸部地自
  本朝龍興之初漠南諸部久為臣僕
  聖祖仁皇帝平定朔漠喀爾喀受職歸化與内札薩克同皆不得以邊目之其逺處北陲者惟俄羅斯一國境地頗為遼濶順治間即遣使來貢康熙間遣使刻石定界朝貢通市累年不絶乾隆二十三年
  能遵奉行移呈獻逆賊阿睦爾撒納屍身以仰沐
  天朝之撫輯葢懐仁慕徳匪朝伊夕矣自黒龍江之格必爾齊河及喀爾喀部之西北境伊犂之塔爾巴噶台路皆與俄羅斯接壤恪守成約無相越界其子弟來學者復特設俄羅斯館以處之
  嘉惠無已洵懐柔無外之規模也左哈薩克部初懐慕
  義之忱繼有佐賊之舉迨怵我
  天威稽首歸命偕右哈薩克部竭誠効職無有二心其别部啟齊玉蘇烏爾根齊皆踵接來歸翕然從化
  帝澤之所涵濡無間於遥陬僻壤而
  敕書文綺
  賜宴錫賚備荷優渥所為八極從風尊親感戴配天而無極也左右哈薩克地非正北以其在伊犂北境與俄羅斯國壤地相鄰茲列於邊防北卷
  
  俄羅斯
  俄羅斯國東北至海南至喀爾喀及伊犁北路之塔爾巴噶台及哈薩克境西接西洋諸國東南至格必爾齊河東岸自大興安嶺之隂以東至海與黑龍江分界秦時為渾庾屈射丁靈即丁零見史記一作丁令諸國匈奴冒頓單于始北服之漢時郅支單于北降丁令并有其地北魏為烏洛侯國唐為骨利幹戛黠斯國元時為阿羅思吉利吉思昻可新地元史稱吉利吉思南去大都萬有餘里有謙河西北流注於昻可剌河北入於海即其地也相傳其國舊無汗號處西北近海計由之地其酋名依畨瓦什里魚赤者因族姓擾亂求助於西費耶斯科國假其兵力服屬諸族自立為汗部落遂大歴二十餘代三百八十餘年其酋皆稱察罕汗云其地寒多隂少晴幅𢄙廣袤二萬里分八道曰莫斯科窪斯科為其國都曰西畢爾斯科自托波兒河束至尼布楚與中國分界曰喀山斯科曰佛羅尼使斯科曰計由斯科曰司馬連斯科曰三皮提里普爾斯科曰郭羅多阿爾哈連斯科一斯科所屬城堡名柏興多者至百餘蒙古語謂民居為拜甡俄羅斯與蒙古接葢即拜甡之轉音也官制汗左右近侍官四得専政每斯科設總管官一彼中名噶噶林毎柏興設頭目俗尚天主教不知朔望毎嵗按四季大齋四次以冬季大齋完日為嵗首俗尚貿易務農者少知種而不知耘不以牛耕居河濵者善泅所産有駝馬牛熊狼堪達漢野猪鹿狍黄羊狐兎貂䑕銀鼠灰鼠鼷鼠之屬鼷鼠行地中遇陽氣即死身大有重萬斤者骨色白潤類象齒性最寒食之可除煩熱骨可成器彼中名麻門槖窪明時阻於朔漠未通中國我
  朝順治十二年其國察罕汗始遣使來貢
  上嘉其誠欵降
  敕誥及
  恩賜令來使齎捧回國十三年遣使奉表來貢以來使不諳朝儀却其貢而遣還之十四年又遣使來貢途經三載至十七年五月至表稱俄羅斯一千一百六十五年廷臣謂其不遵正朔宜逐之奉
  㫖察罕汗雖恃為酋長表文不合體制然外邦從化宜加涵容以示懐柔著該部與宴量加恩賞但不必遣使報書可即以表文矜詡不令陛見之故諭而遣之康熙十五年察罕汗又遣陪臣進貢方物奏言俄羅斯僻處逺方從古未通上國不諳中華文義及疏奏禮儀兩次抒誠致多缺失今特敬謹遣使奉貢仰祈矜宥得
  㫖准其通貢初順治間俄羅斯部落曰羅刹者竊據黒龍江築城雅克薩地侵擾索倫達虎爾等及是
  諭察罕汗嚴禁羅刹毌擾邊陲而羅刹仍復潛侵淨理溪等處遷延不返故巢二十一年八月遣副都統郎談公彭春率兵往達虎爾索倫覘視情形十二月郎談等回奏攻取羅刹甚易
  上諭兵非善事宜暫停攻取於黒龍江呼瑪爾二處建木城遣寧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以烏喇寧古塔兵千五百戍之相機集事二十二年於黑龍江建城以薩布素為將軍領之設斥堠於呼瑪爾羅刹之衆有過黒龍江者降其兵目三十餘人
  上赦不誅並安插之時羅刹屬人多來歸者令編為一佐
  領使彼此相依有資二十四年正月
  命都統公彭春都督何佑等率福建籐牌兵五百人代黒龍江兵守城種地五月都統公彭春等率師抵雅克薩城下遵
  㫖宣諭促令歸巢羅刹遷延不還乃分水陸兵為兩翼急進攻城中大驚頭目額里克舍等窮迫乞降遂遷歸雅庫彭春等收復雅克薩城並以逃人還七月釋羅刹宜番等四人歸國二十五年正月羅刹復來城雅克薩地
  上命將軍薩布素等率所部兵二千往𠞰九月察罕汗上
  疏言
  皇帝所賜之書下國無通解者及前使尼果賚歸始悉情節以下國邊民搆釁請察眀作亂之人收回正法除遣使議定邊界外謹先齎書以獻并乞撤雅克薩之圍
  上許之二十七年三月察罕汗遣費岳多羅等至上遣領侍衛内大臣索額圖都統公佟國綱尚書阿喇尼左都御史馬齊䕶軍統領馬喇等往二十八年十二月㑹議於尼布楚歸我雅克薩尼布楚諸城定議邊界以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結即阿倫穆河相近格必爾齊河為界循河上流以至於海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屬俄羅斯凡獵户人等不許越界犯則擒治行旅有往來文票者許貿易勿禁不留逃人議定乃盟立碑界上釋兵而還自後遣使通貢互市不絶三十二年俄羅斯送回逃人二名理藩院行文奬之三十九年遣使賫奏至
  聖祖諭曰俄羅斯僻處海隅甚為誠敬噶爾丹求救於彼曽拒而不答曩遣人分畫疆界即獻尼布楚地以東為界即此允當軫念也五十一年兵部職方司郎中圖理琛使土爾扈特國時土爾扈特寄居俄羅斯之西境假道俄羅斯以往該國王飭屬迎䕶供頓禮節備至圗理琛還悉其山川風俗為異域録以獻初通市諸物有噶噶林印記者准市餘則否五十六年七月俄羅斯邊城頭目以文來請於將軍托留欲私行貿易
  上命托留移文切責之雍正五年三月察罕汗遣使表貢八月遣郡王額駙䇿凌伯四格侍郎圖理琛等與俄羅斯使臣薩瓦定議邊界自額爾古納河岸至阿魯哈當蘇阿魯竒都勒齊克達竒林俱為我斥堠應以相對之楚庫河為界自此以西沿布爾古特山等處以博木沙畢鼐嶺為界立石以誌不許越境滋事及容留逃盜人等犯者互相查拿並以恰克圗口為常互市所人數不得過二百定例遣理藩院司官一員照料修京城俄羅斯館來京讀書幼童及教習等官給養贍願回者聴隨
  召見薩瓦等
  賞賚有差並優
  賜察罕汗遣薩瓦歸國是年議准俄羅斯人所居近山河者以山河為界無山河之空地設立鄂博為界自東邊之額爾古納河至阨白爾哈黨蘇喀倫外空地從中平分以齊邊界乾隆二年監督俄羅斯館御史赫慶奏言俄羅斯互市止宜在於邊境其住居京城者請禁貿易在京讀書子弟禁其擅行出入從之二十二年凖噶爾平侍衛順徳訥窮追阿睦爾撒納至額爾圖拉與俄羅斯喀比潭相見於額爾齊斯河上索阿睦爾撒納未得將軍兆恵以
  
  上命理藩院移咨令遵不納逃人之例擒獻二十三年正月俄羅斯遵奉行移不敢諱匿述阿睦爾撒納罪䦨入彼界旋以痘死且出其屍於邊界之恰克圖城乃遣親王齊巴克雅蘭品爾等騐而歸之俄羅斯西北境有數小部落曰西費耶斯科曰圖耶斯科曰博爾托噶里牙曰付蘭楚斯曰雅爾瑪尼牙曰宜大里牙曰宜斯巴尼牙曰狄音曰和爾斯提音曰布魯斯竒曰博爾斯竒曰别穆斯竒曰賽薩林木斯竒曰昻假爾斯竒曰賀蘭斯竒曰博玻林木斯竒皆俄羅斯附屬之國先是土爾扈特汗阿玊竒者本凖噶爾四衛拉特之一以與䇿妄阿拉布坦搆釁不相安率其全部徙居俄羅斯西境内其駐牧之地曰額濟勒曰馬努托海康熙間每假道於俄羅斯來貢乾隆十九年二十一年並來朝貢
  京師三十六年其汗渥巴錫與合族台吉挈全部三萬餘衆由俄羅斯境展轉萬餘里來歸順入覲於伊綿峪並於萬樹園
  賜宴觀燈火
  封爵賞賚有差其來歸之衆並給以餼廩授之牧地於伊犂東境之庫爾喀喇烏蘇北境之塔爾巴噶台諸地分境游牧各安生理其寄居舊壤仍入俄羅斯境云
  左哈薩克
  左哈薩克在準噶爾部西北西為右哈薩克北為俄羅斯東去塔爾巴噶台南去伊犂皆千里其部曰鄂爾圖玊斯駐伊什爾河旁無城郭東西千餘里南北六百里環境皆山源泉經絡其西北為伊什爾河地苦寒其西南境外二千里平時逐水草事游牧地廣人稠甲於他部其頭目戴髙頂冠用氊一幅嵌以黄皮衣錦衣寛而長民人首戴氊帽衣褐束布帶風俗物産文字與準噶爾畧同言語稍異境西北隅有獨樹五幹盤拏䕃廣可容二百騎名鄂埒引噶克义莫朶年代莫紀為西域神物哈薩克過其下者必膜拜供獻而不敢稱其名其地為漢康居國以汗族而為首領者名蘇爾統乾隆二十年二月準噶爾平
  詔遣使往諭其汗阿布賚請歸順九月遣使達伊犂適阿睦爾撒納由伊犂煽亂眀年遁走哈薩克阿布賚納之
  詔遣將軍達爾黨阿由西路哈達哈由北路先後以大軍進阿布賚遣和集博爾根以兵從阿逆走努拉自率千騎西行㑹於毫哈薩拉克山下以待我師七月將軍達爾黨阿分兵奮擊大破之斬首五百七十級我兵進攻努拉擒其大頭目楚魯克是時和集博爾根引二千騎西行我軍逼之出入鏖戰獲其纛礟斬三百餘級賊乃遁初侍衛順徳訥歸自哈薩克以阿布賚恭順狀聞
  詔遣賫
  敕書賜蟒服七月至博爾喀爾綽濶以哈薩克佐賊不得達時將軍哈達哈方擊阿布賚於毫哈薩拉克山下奪其馬匹輜重無算阿布賚遁走師從之獲大頭目昭華什由是三戰三捷師至於伊什爾伊什爾者哈薩克巢六也楚魯克昭華什既獲極陳阿布賚悔懼欲乞降順將軍等遣往宣諭令擒討逆賊於時阿逆懾我軍威已潛竊哈薩克馬逃回博羅塔拉等處二十二年將軍兆恵副將軍富徳復將兵西征阿逆倉皇北走我師急躡之適阿布賚以兵來㑹遣其弟阿布勒比斯等為前隊與我軍遇陳情謝罪願受約束於是將軍等復遣使往諭阿布賚乃遣使奉良馬四表請内附
  詔受之秋阿布賚使臣來朝
  賜宴熱河之萬樹園觀燈火及迴
  
  皇上較射於圓眀園大西門外俾與觀焉阿布賚既臣順遣兵助討賊以計擒阿睦爾撒納於阿爾察圖不獲旋奔俄羅斯伏㝠誅執其從賊阿布濟齊巴罕來獻和集博爾根初以殘兵遁及是率其屬三萬户來降左部咸服十二月定哈薩克貿易之地於烏嚕木齊二十三年五月哈薩克拜濟格特部落之拜布拉克巴圗魯等獲布庫查罕六月哈薩克哈爾津等獲厄魯特和碩齊皆獻於軍械送
  京師二十四年阿布賚偕其兄阿布勒巴木比特弟阿布勒比斯遣使來朝貢方物
  賜宴並
  賜敕書及文綺等物自是朝正入貢嵗以為常
  右哈薩克
  右哈薩克東南與準噶爾接南與安集延那木干布魯特諸部接西南踰塔什罕西六百餘里山巒稠疊長河經灌其北有大澤名騰吉斯葢小海也右部之汗曰阿比里斯其巴圖爾三曰圖里拜曰輝格爾徳曰薩薩克拜而圖里拜實専國政阿比里斯駐塔什罕城不事事受成而已其俗大扺與左部同但左部無城郭事游牧右部則列城以居為少異耳在古為康居西境漢康居五小王所治之地大宛之西北鄙也乾隆二十一年左部降其汗阿布賚請與右哈薩克部偕來㑹阿布賚復以兵佐逆不果其後㕘賛大臣富徳以兵索逆賊哈薩克沙喇至右部遣使往撫諭次軍於莽格特城外以待是時圗里拜等方與塔什罕回人圖爾占戰使至宣諭令解讐釋兵即頓首聽命圗里拜等並詣軍門納欵奉馬進表以降時左部已歸順兩哈薩克並嚮化面内二十三年圖里拜遣其子卓蘭及輝格爾徳之弟博索爾滿朝
  行在
  賜宴避暑山莊與觀大閲及燈火自是朝貢嵗以為常
  啟齊玊蘇
  啟齊玊蘇為右哈薩克之别部在伊犂之西北二千餘里其頭目名努喇麗以游牧為生業大兵平定回部後時以羊馬至伊犂貿易乾隆二十七年努喇麗遣使入貢
  賞賚如例其男子褐衣皮帽婦女花帛纒頭亦有戴小
  白帽者風俗與左哈薩克畧同
  烏爾根齊
  烏爾根齊亦右哈薩克之别部其游牧與啟齊玉蘇相近時與鄰部回人同至伊犂貿易乾隆二十七年頭目哈雅布遣使入貢
  賞賚如例其風俗服飾悉與啟齊玊蘇同


  皇朝通典卷一百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