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童蒙止觀/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童蒙止觀
◀上一卷 具緣第一 下一卷▶

夫發心起行,欲修止觀者,先要外具五緣:

第一持戒清凈。如經中說,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應持戒清凈。然有三種行人持戒不同:

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時,不造五逆,後遇良師,教受三皈五戒,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彌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從受戒來,清凈護持,無所毀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當知此人修行止觀,必證佛法,猶如凈衣,易受染色。二者,若人受得戒已,雖不犯重,於諸輕戒多所毀損。為修定故,即能如法懺悔,亦名持戒清凈,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膩,若能浣凈,亦可染著。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堅心護持,輕重諸戒,多所毀犯。依小乘教門,即無懺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門,猶可滅除。故《經》雲:“佛法有二種健人:一不作諸惡,二者做已能悔。”

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一者明信因果;

二者生重怖畏;

三者深起慚愧;

四者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明諸行法,應當如法修行;

五者發露先罪;

六者斷相續心;

七者起護法心;

八者發大誓願,度脫眾生;

九者常念十方諸佛;

十者觀罪性無生。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莊嚴道場,洗浣清凈,著潔凈衣,燒香散花於三寶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經年,專心懺悔所犯重罪,取滅方止。

雲何知重罪滅相?若行者如是至心懺悔時,自覺身心輕利,得好瑞夢;或復睹諸靈瑞異相,或覺善心開發,或自於坐中,覺身如雲如影,因是漸證得諸禪境界;或復豁然解悟心生,善識法相,隨所聞經即知義趣,因是法喜,心無憂悔;如是等種種因緣,當知即是破戒掉障道罪滅之相。從是已後,堅持禁戒,亦名屍羅清凈,可修禪定,猶如破壞垢膩之衣,若能補治浣洗清凈,猶可染著。

若人犯重盡已,恐障禪定,雖不依諸理修諸行法,但生重慚愧,於三寶前,發露先罪,斷相續心,端身常作,觀罪性空,念十方佛。若於出禪時,即須至心燒香禮拜、懺悔誦戒、及誦大乘經典,障重罪自然漸漸消滅,因此屍羅清凈,禪定開發。故《妙勝定經》雲:“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滅,若除禪定,余無能滅。”是人應當在空閑處,攝心常坐,及誦大乘經,一切重罪悉皆消滅,諸禪三昧自然現前。

第二衣食具足者。

衣法有三種:

一者如雪山大士,隨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遊人間,堪忍力成故。

二者如迦葉常受頭陀法,但蓄糞掃三衣,不蓄余長。

三者若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來亦許三衣之外,蓄百一等物,而要須說凈,知量知足。若過貪求積聚,則心亂妨道。

次食法有四種:

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絕世,草果隨時,得資身者。

二者常行頭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種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聖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維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為青目女所說。

三者阿蘭若處,檀越送食。

四者,於僧中潔凈食。有此等食緣具足,名衣食具足。何以故?無此等緣,則心不安隱,於道有妨。

第三得閑居靜處。閑者:不作眾事,名之為閑。無憒鬧故,名之為靜。有三處可修禪定:

一者深山絕人之處。

二者頭陀蘭若之處,離於聚落極近三四裏,此則放牧聲絕,無諸憒鬧。

三者遠白衣住處,清凈伽藍中,皆名閑居靜處。

第四息諸緣務。有四意:

一息治生緣務,不作有為事業。

二息人間緣務,不追尋俗人朋友親戚知識,斷絕人事往還。

三息工巧技術緣務,不作世間工匠技術醫方禁咒卜相書數算計等事。

四息學問緣務,讀誦聽學等悉皆棄舍。

此為息諸緣務。所以者何?若多緣務,則行道事廢,心亂難攝。

第五近善知識。善知識有三:

一外護善知識,經營供養,善能將護行人,不相惱亂。

二者同行善知識,共修一道,互相勸發,不相擾亂。

三者教授善知識,以內外方便禪定法門,示教利喜。

略明五種緣務竟。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