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1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四十一 經義考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百四十二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禮記
  胡氏禮記傳
  宋志十八卷
  佚
  衛湜曰禮記解義惟嚴陵方氏廬陵胡氏始末全偹
  陳氏長方禮記傳
  
  劉氏禮記集説
  
  陸元輔曰劉懋字勉之胡藉溪門人學者稱恒軒先生爚之父也
  夏氏破禮記
  宋志二十卷
  未見
  中興藝文志夏休以禮記多漢儒雜記於義有未安者乃援禮經以破之然中庸大學實孔氏遺書也衛湜曰紹興間進士夏休撰破禮記二十卷斷章析句妄加譏詆中庸大學猶且不免其不知量甚矣
  黄氏祖舜禮記説
  
  呉氏仁傑禮記解
  
  朱子曰呉斗南説禮不王不禘王如來王之王要荒之君世見中國一世王者立則彼一番來朝故王者行禘禮以接之彼本國之君一世繼立則亦一番來朝故歸國則亦行禘禮此説亦有理所謂吉禘於莊公者亦此類非五年之禘也
  蔣氏繼周禮記大義
  七卷
  佚
  括蒼彚記蔣繼周字世修青田人紹興甲戌進士歴舘職二十年仕至御史中丞禮部尚書卒贈太師謚文恭
  游氏禮記經學
  十二卷
  佚
  衛湜曰廣安游桂字元發著經學十二卷
  曹學佺曰宋廣安游桂著桂號畏齋隆興進士官四川制置大全注采入者十七條
  樊氏光逺禮記講義
  二卷
  佚
  吕氏祖謙禮記詳節
  
  王氏禮記解
  
  楊氏禮記解
  
  閩書楊炳字若晦晋江人乾道二年進士累遷中書舎人權吏部尚書以寳謨閣直學士奉祠
  莊氏禮記解
  
  陸元輔曰莊夏字子禮永春人淳熈中進士官至兵部侍郎以寳謨閣待制奉祠進煥章閣待制自號藻齋老人著禮記解
  黄氏樵仲禮記解
  
  閩書樵仲字道夫龍谿人淳熈二年進士汀州錄事叅軍
  曾氏光祖禮記精義
  十五卷
  佚
  周必大曰光祖字景山吉州安福人淳熈乙未登第奉議郎知臨江新喻縣事
  郭氏叔雲禮經疑
  
  廣東通志郭叔雲字子從潮陽人有禮經疑二十餘條見文公集中
  顔氏禮記解
  
  王圻曰棫字叔堅淳熈中以上舎釋褐官至吏部尚書
  輔氏禮記解
  未見
  衛湜曰慶源輔漢卿取注疏方氏馬氏陸氏胡氏諸説倣吕氏讀詩記編集間有己説
  劉氏禮記解
  
  許氏禮記文解
  
  趙氏汝談禮記注
  
  李氏心傳禮辨
  二十三卷
  佚
  余氏禮記類説
  
  王圻曰復寜德人光宗初䇿士大廷覽復所對曰余復直而不訐擢第一後入史舘兼實錄
  林氏禮問
  
  舒氏禮解
  
  邵氏禮解
  未見
  衛湜曰金華邵囦字萬宗解曲禮王制樂記中庸大學五篇
  應氏禮記纂義
  二十卷
  未見
  衛湜曰金華應鏞字子和有纂義二十卷
  陳澔曰近世應氏集解於雜記喪大小記等篇皆闕而不釋噫慎終追逺其關於人倫世道非細故而可略哉
  岳氏小戴記集解
  
  魏氏了翁禮記要義
  宋志三十三卷
  未見
  按聚樂堂藝文目有之
  衛氏禮記集説
  宋志一百六十卷
  存
  魏了翁序曰禮自正義旣出先儒全書冺不復見自列於科目愽士諸生亦不過習其句讀以為利祿計至金陵王氏又罷儀禮取士僅存周官戴記之科而士習於禮者滋鮮就戴記而言如檀弓喪禮諸篇既指為凶事罕所記省則其所業僅一二十篇耳苟不得義則又諉曰此漢儒之説也棄不復講所謂解説之詳僅有方馬陳陸之家然而述王氏之説者也惟關洛諸大儒上接洙泗之傳乃僅與門人弟子難疑答問而未及著為全書嗚呼學殘文闕無所因襲驅一世而㝠行焉豈不重可嘆與平江衛氏世善為禮正叔又自鄭注孔義陸釋以及百家之所嘗講者會粹成書凡一百六十卷正叔名湜自號櫟齋今為武進令
  湜自序曰禮記四十九篇自二戴分門王鄭異註歴晋迄陳雖南北殊隔家傳師授代不乏人唐貞觀中孔頴達等詳定疏義稍異鄭説罔不芟落諸家全書自是不可復見由貞觀至五代踰三百年世儒競攻專門之陋學禮者幾無傳矣本朝列聖相承崇顯經學師友淵源跨越前代故經各有解或自名家或輯衆説逮今日為尤詳禮記並列六籍乃獨闢焉諸儒間嘗講明率散見雜出而又窮性理者略度數推度數者遺性理欲其叅考並究秩然成書未之有也予晚學孤陋濫承緒業首取鄭注孔義翦除蕪蔓採摭樞要繼遂愽求諸家之説零篇碎簡収拾略徧至若説異而理俱通言詳而意有本詆排孔鄭援據明白則亦併錄以俟觀者之折衷其有㳂襲陳言牽合字説於義舛駁悉置勿取日編月削幾二十餘載而後成凡一百六十卷名曰禮記集説傳禮業者苟能因衆説之淺深探一經之㫖趣詳而度數精而性理庶能貫通而盡得之矣 又後序曰予舊習諸家訓解每病世儒勦取前人之説以為已出近得延平周諝希聖解一再繙閲始知陳氏方氏亦推衍其説者耳比嵗樞密何公澹本生繼母亡疑於持服太學生喬嚞朱九成黄會卿移書何公引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之文以為本朝方慤解此一節謂特庶人之禮耳此説見鄭康成注乃指為方慤盖後人掇拾前言而觀者㩀新忘舊莫究其始先儒之書日就湮晦此予之所慨嘆而集説所由作也他人著書惟恐不出於已予之此編惟恐不出於人因不敢謂此編能盡經㫖後有達者何嫌論著謹無襲此編所已言沒前人之善可也 又跋尾曰紹定辛卯嵗湜偹員江東漕筦大資政趙公善湘以制師攝漕事見余集説欣然捐資鋟木以廣其傳次年秋予秩滿而歸迨嘉熈己亥夏首尾閱九載矣中雖倅金陵叨綸院僅食年餘之祿餘悉里居需次因得徜徉於書林藝圃披閲舊帙搜訪新聞遇有可採隨筆添入視前所刋增十之三間亦刪去冗複朅來嚴瀬適繼郡計空竭之後廉勤自力補苴培植粗可支吾乃撙節浮費别刋此本期與學者共之
  陳振孫曰直秘閣崑山衛湜正叔集諸家説自注疏而下為一書各著其姓氏寳慶二年表上之由是寓直中秘魏鶴山為作序
  盧熊蘇州府志湜字正叔好古愽學除太府寺丞將作少監皆不赴嘗集禮記諸家傳注為一百六十卷名曰禮記集説寳慶二年上之終朝散大夫直寳謨閣知袁州學者稱為櫟齋先生
  張萱曰櫟齋禮記集説宋寳慶間武進令衛湜撰進取鄭注孔義陸釋以及百家講説粹為一書凡一百六十卷各記姓名以聽學者自擇魏了翁序之按衛氏集説援引解義凡一百四十四家不專采成書也如文集語錄雜説及羣經詳論有渉於禮記者皆裒輯焉今以經籍藝文志暨諸家書目未著於錄者疏之晋有淳于纂曹述初劉世明唐有田瓊宋則四明沈煥晦叔宣繒子平呉興沈清臣正卿錢唐于有臣君錫新定顧元常平甫邵甲仁仲嚴陵喻仲可可中不書字者柯山周處約四明李元白演山黄敏求髙要譚惟寅宣城奚士達建安潘植會稽髙文彪眉山家頤孫佖臨卭宋逺孫不書地者劉氏孟冶葉氏棣呉氏華王氏子墨孫氏景南林氏坰晏氏光湛氏循毛氏信卿蔣氏君實書地不書名者東山何氏建安劉氏新安王氏海陵查氏西蜀董氏止書姓者費氏虙氏施氏盧氏譙氏許氏俞氏王氏陳氏葉氏鄭氏二張氏姑就其目存之俟愽古君子或有攷云
  竺氏大年禮記訂義
  
  寧波府志竺大年字耕道奉化人受業於沈煥著禮記訂義揚琪銘其墓
  戴氏良齊禮辨
  
  林右曰當今經書雖皆具完而禮經獨為殘闕加以漢儒之説有不純也郡先哲戴大監嘗力為之辨草廬呉文正公師之得其説
  謝鐸曰戴良齊字彦肅號泉溪黄巗人嘉熈二年進士累官秘書少監
  黄氏以翼禮記説
  
  何喬逺曰宗台受業於陳北溪著禮説
  楊氏禮記口義
  
  宋氏聞禮禮記解
  
  范氏禮記解
  
  宋史范鍾字仲和蘭溪人嘉定二年進士嘉熈三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四年叅知政事淳祐五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封東陽郡公卒贈少師謚文肅著禮記解
  徐氏戴記心法
  二十卷
  佚
  陸元輔曰宋蘭溪徐畸南夫撰
  韓氏禮記義解
  
  張氏禮記遺説
  
  韓氏禮義解
  
  何氏禮記注
  
  黄氏讀禮記日抄
  十六卷
  存
  震自序曰呉郡衛湜集禮記解自鄭康成而下得一百四十六家惟方氏馬氏陸氏有全書其餘僅解篇章凡講義論説嘗及之者皆取之以足其數其書浩瀚惟嚴陵郡有官本岳公珂集解亦然皆未易徧觀天台賈䝉繼之始選取二十六家視衛岳為要而其采取亦互有不同其書又惟儀真郡學有錄本世罕得其傳今因并合各家所集而類抄之昔吕氏讀詩記簡要而文為姓氏所隔髙氏春秋集注文成一家而不知元注之姓氏為誰僣竊叅用其法使諸家注cq=17文為一而各出姓氏於下方間亦節錄或附己意然所謂存十一於千百不過老眼便於觀省後生志學之士自當求之各家全書云
  姚世昌曰五經朱子於春秋禮記無成書慈溪黄東發取二經為之集解其義甚精盖有志補朱子之未偹者且不欲顯故附於日抄中其後程端學有春秋本義陳澔有禮記集説皆不能過之永樂初修五經大全諸臣皆未見日抄故一無所取
  朱子禮記詳解
  十八卷
  佚
  鄭氏樸翁禮記正義
  一卷
  未見
  浙江通志鄭樸翁字宗仁温州平陽人咸淳十年以上舎釋褐為福州教授尋除國子正宋亡諸陵被發與其友林景熈謀間行拾之見景熈志中既而歸隱薌山瀑下山隂王英孫延教子弟後以病返卒於家
  繆氏主一禮記通考
  
  陳氏禮記講義
  一卷
  存
  陳氏禮記釋
  
  黄虞稷曰煥字時可豐城人宋末兩與漕薦入元不仕
  賈氏禮記輯解
  
  天台縣志賈𫎇字正叔著禮記輯解集二十六家之説視衛湜岳珂為要舊有抄本在儀眞見黄氏書錄
  張氏應辰禮記集解
  
  閩書應辰德化人
  汪氏自明禮記義林
  四十卷
  佚
  嚴州府志淳安人時稱汪六經
  王氏禮記解
  未見
  衛湜曰新安王氏解曲禮上下王制月令文王世子禮運禮器郊特牲内則玊藻明堂位大傳中庸大學投壺十五篇
  張氏禮記講義
  十卷
  未見
  衛湜曰張氏講義十卷不知作者又有傳錄訓解不著姓名















  經義考卷一百四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