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四十六 經義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七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羣經
  孔氏克表等羣經類要
  未見
  黄虞稷曰明太祖命儒臣孔克表劉基林温等以恒言注釋羣經使人易通曉親解論語二章以為之式克表等承命釋五經四書以上賜今名
  吳氏六經師律
  一卷
  闕
  沈自序曰嗚乎兵者國之大事也聖人之所罕言而不敢輕用者也古之時文武為一塗士之陞未嘗不知兵也後世析文武為二岐而兵之學寡矣有能言者下之人不以為狂則上之人必以為諱幸四方之無虞宜無事乎此也苟或有警將求若人而用之不亦遲乎古之兵謀戰䇿多矣歴代以來散亡畧盡今之存而顯顯者七書而已七書者司馬法六韜孫子吳子尉繚子三畧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也前代嘗以之頒布武學令天下誦習之謂之武經世之談兵者尊之仰之真猶儒者之於六經也夫行師不法聖人則是為暴曽謂彼七書而可以為萬世不刋之典乎何當時之襲陋而不悟也以七書考之三畧尉繚子已有可疑漢志雜家尉繚子二十九篇兵形勢家又有三十一篇今書有二十三篇則不知果有本真否三畧三卷經籍志云下邳神人所撰其亦信然乎若太公六韜與李衛公問對則灼然依託者也其為古書而可信者司馬法及孫吳乎太史公稱司馬法閎廓深逺雖三代之法未能究其義漢時存者百五十五篇班固入之於禮今之存者僅五篇而已蓋昔者齊威王使其大夫追論古司馬兵法附以先齊大夫田穰苴之説號曰司馬穰苴兵法五篇之傳其穰苴之遺乎然亦非齊之全書矣吁先王之兵制盡在古司馬而今不可得見矣宜孫吳之巋然而獨高也班固志藝文時兵家者流緫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而孫子冠其首觀於十三篇之書備竒正用機權審彼度已先計後戰變化開闔其用不窮亦深妙矣哉雖然謂武之書為秦漢兵學之祖則可謂三代之兵學亦若此則不可聖人之兵昭文德而威不軌者也所以生人也非殺人也禦亂也非為亂也尚義也非尚詐也孫子曰兵者詭道也吾恐其非聖人意也世道日貶民論日卑論將帥則以勇壯擊刺為賢能語行陣則以竒詭設伏為巧妙若曰我將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雖三尺之童亦指以為迂濶而不切矣昔者荀卿子之非孫吳有曰彼孫吳也上勢利而尚變詐者也又曰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鋭士秦之鋭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伊吕之將子孫有國與商周並孫吳之徒皆身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説可謂當哉至揚子雲亦復不喜孫吳而曰不有司馬法乎子雲之不喜孫吳其意美矣然不知當時子雲所見司馬法乃古之書耶抑穰苴所述之遺耶聖人於師中之事雖未嘗一一悉言而其宏綱大用則豈不可得而窺哉蓋兵之始作也非聖人之私意也天地之所造設聖人觀法之而已掌之有其官定之有其制教之有其時備之有其素歌詩以勞之誓戒以齊之上順乎天下應乎人廓然大公至正之心炳然神武不殺之德豈孫吳之所可得而測識哉間嘗不自揆度以易詩書禮論孟諸經其言其義有涉於師政者輯録而類聚之定為五篇一曰兵象二曰兵用三曰兵禮四曰兵詩五曰兵訓緫而題之曰六經師律竊取子朱子儀禮集傳師田篇之意而不自知其不可也若乃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諸侯之强大僭侈兵法軍制俱非先王之舊曰侵曰伐曰圍曰入曰追曰擊曰襲曰取曰收曰滅聖人不厭其書於簡冊者誠誅其黷武之罪以示萬世之防學者當自其全經而講焉不得而盡録也至於夾谷之㑹則以吾夫子之文德武備於是可見故特取之以繫於兵用之篇嗚呼有國家者於平居暇豫之日能謹夫修齊治平之道兵無由而作矣如其萬一猶當按聖人之遺經法聖人之運量豈不足處天下之大事平天下之大艱而又奚暇於孫吳乎此是編之所以一本於經而不容附以他書之説也天下之事固有以新竒而為世所好者亦有以陳常而為世所厭者有人於此曰我善為孫吳則必肅然聴之矣如曰六經之中未嘗無兵法存焉則必譁然難之矣習俗之移人至此乎方當四方合一文治聿興之時草茅之士得以餘力及此極知牽綴聖人之經犯非所當言之戒其罪無所逃之然有備可以無患考古所以制今世之君子當有採焉趙鶴曰字濬中正傳子蘭谿人洪武中召為翰林待制陞東閣大學士
  按師律五篇今惟兵禮一篇載於金華文統
  董氏經疑問對
  十卷
  未見
  黄虞稷曰字宗文樂平人元至正間領鄉薦入明為國子監學録
  陶氏九經類要
  一冊
  未見
  右見菉竹堂目
  徐氏五經文格
  未見
  黄虞稷曰洪武初人
  范氏祖幹羣經指要
  未見
  蔣氏悌生五經蠡測
  六卷
  闕禮記闕
  悌生自序曰愚幼讀書略曉文義其或未通師友問辨既退猶有疑未釋者及壯至老其素所嘗疑尋經傳本㫖反覆參究㫄摭證據疑終未能解所恨窮居僻處孤陋寡聞不能訪求良師益友以質所疑毎欲筆而志之以俟後之同志又恐獲僭議先儒之罪握筆屢投者有日今老矣輒復編而紀之名曰蠡測蓋以愚之膚識淺學而敢輕議先儒得失亦猶以蠡測海多見其不知量之意庶幾他日見者末減僭踰之罪并以平日讀書傳義之外已意管見作為衍説類附於後或者窮經有知我者於中取其一二焉亦以見予之素心非敢妄為是言也
  黄虞稷曰字仁叔福寧州人洪武初舉明經任本州訓導
  李氏經書問難
  未見
  黄虞稷曰字孝謙郢人洪武中父仕開有罪本代父輸作以德行稱
  張氏五經標題
  未見
  熊氏五經纂要
  未見
  蕭氏經書要義
  未見
  黄虞稷曰字尚仁泰和人洪武初舉賢良至京授長史辭歸改平涼府學教授
  徐氏五經講義
  未見
  黄虞稷曰字均善蘭谿人洪武中以賢良徵為翰林院待詔
  黄氏五經精義
  未見
  江西通志黄鼎字玉鉉吉水人深究六經之㫖胡廣鄒緝皆其門人
  賀氏五經集解
  未見
  黄虞稷曰狄道人永樂壬辰進士詹事府少詹事
  張氏四經稂秕
  未見
  黄虞稷曰楷字式之慈谿人永樂甲辰進士歴官左僉都御史
  黄氏潤玉經書補注
  四卷又譜一卷
  未見
  楊守陳曰先生以四書諸經注家或遺或誤乃撰經書補注
  王圻曰黄公補注其言多有可采
  周氏洪謨經書疑辨録
  三卷
  存
  洪謨自序畧曰臣昔為祭酒時既以辨疑為職毎遇六堂㑹講之暇諸生有疑而問者必與辨焉欲其易曉初不懼其辭之俚隨其所請亦不計其言之複蓋自漢唐以來經訓不明理學俱晦惟宋朱子洞見精微究極𤣥奥理學之明如指諸掌至若羣經所載事物之變制度之設有漢唐諸儒不能發明而朱子亦未及發明者有漢唐諸儒所見舛誤而朱子亦襲其舛誤者如羲皇冠服之事堯舜厯象之政歴代正朔之建明堂之制與夫郊祀社稷宗廟之禮皆先王經世大典奈何一千年間互承譌謬莫適指歸改正之説既使先王之法上逹於天尚右之説復使先王之法下墜於地故臣與諸生答問不得不剖析到底講貫明白其後諸生互録所得以備參考乃又取而裁之名曰疑辨録既嘗具本上進以塵御覧復俾諸生各録一帙以就正於有道之士亦所謂寧為朱子忠臣毋為朱子佞臣之意云爾抑此與諸生講辨不得不爾若夫科舉之作文義者仍以大全為主而無用乎此云成化十六年
  黄虞稷曰成化十五年洪謨為禮部尚書進呈是書多辨朱子解經沿習諸儒之誤
  陸元輔曰疑辨録中諸條間有言之得當者若周正考一篇主不改時月之説而廣引經傳以證之其説似是而非不若朱子改時改月之為不可易也其書以成化十五年進呈疏言五經四書雖經朱熹注釋間亦有仍漢唐諸儒之誤者乞勅儒臣考訂帝曰五經四書漢唐諸儒之誤永樂間儒臣纂修悉取其不悖本㫖者輯録天下學者誦習已久洪謨乃以已意紛更不允
  王氏石渠意見
  二卷又拾遺一卷補闕一卷
  未見
  周氏九經圖注
  
  陸元輔曰安字孟泰莆田人家貧遇鬻書者以耕牛易之卒後遺書為外孫所焚鄰人亟拾之得九經圖注制度極精巧見周瑩藏山録
  按瑩亦莆田人正統乙丑進士
  支氏五經解
  未見
  嘉興縣志支立字中夫正統甲子舉人官翰林孔目
  楊氏守陳諸經私抄分見各經
  一百卷
  存
  何喬新志墓曰公居廬讀禮有所得作禮記周禮儀禮私抄繼而㫄讀羣經悟先儒注釋不能無失又作孝經大學中庸論孟尚書周易春秋私抄皆正其錯簡更定其章句於諸儒之傳惟是之從附以已見有不合者雖濂洛關閩大儒之説不苟狥也其挍定羣經謂書象以典刑一章乃舜命官之辭詩卷耳乃大夫行役者之作大學本末一章乃治國平天下之傳禮喪大記一篇乃儀禮經文皆超然獨見先儒論議未嘗及是也
  程敏政曰先生諸經私抄皆擴前賢所未發使及朱子之門必有起予之歎後此亦必輔朱子傳注行於世
  王兆雲曰文懿公博學多識五經四書時有獨見不泥古説録為私抄凡百餘卷
  黄宗羲曰鏡川長於經術諸經皆有私抄其於先儒之傳惟善是從附以已見有不合者雖大儒之説不苟狥也
  李鄴嗣曰楊公私抄不盡從先儒傳注
  五經考證
  未見
  守陳自序曰昔孔子能言夏商之禮以杞宋之文獻不足而不能徵其言竊嘗歎之夫聖人言禮尚欲有所取證況下此者乎六經至秦而亡漢興求之惟得易詩書春秋皆殘闕而樂盡亡矣禮僅有存者小戴氏乃掇拾其亡篇㫁簡以為禮記後人因謂易詩書春秋并禮記為五經而並傳之經既殘闕亡㫁而傳注者又専門名家人各為説故易或主理或主占詩主美刺春秋主褒貶亦有不主此者至若三代之正朔則詩與春秋兩傳各異日月五星之左右旋轉周公之東征則詩書兩傳各異又若易之履霜堅氷魏志作初六履霜書之上帝割申勸禮記作上帝周田觀詩之假樂君子顯顯令德中庸以假作嘉顯作憲凡若此者豈可獨信一經之文偏狥一家之説而已哉䝉少從先大父授讀五經未之講也今居閒處靜時取五經講之或疑有不能決或見有異先儒者皆無所取證乃考漢魏以上諸書凡言及五經者各以類抄之庶可以廣見博聞參考互訂以求至當歸一之論也惜乎世無上古之典家無四庫之藏無以足吾證耳
  李氏東陽講讀録
  四卷
  存
  程氏敏政經筵講義
  四卷又一卷
  
  羅氏五經疏義
  未見
  青宫直講
  四卷
  存
  李氏六經舉要
  未見
  黄虞稷曰字孔陽濮州人成化己丑進士為監察御史以言兵被謫𢎞治中上所著六經舉要詔起參謀大同軍事
  馬氏中錫箋經寓意
  未見
  邵氏簡端録
  十二卷
  存
  黄虞稷曰嘉靖四年四月巡撫應天都御史吳廷舉上終養南京禮部尚書邵寳所著簡端録學史二書以資啓沃詔下有司
  姚氏文灝經説
  未見
  王氏五經通㫖
  未見
  山東通志王敕字嘉諭歴城人成化甲辰進士及第歴南京國子監祭酒
  費氏經書講義
  一卷
  存
  徐善曰鉛山費文憲公成化丁未賜進士第一累官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學士贈太保講義一卷載摘稾中
  陳氏公懋經説
  
  孝宗實録𢎞治元年五月直𨽻無錫縣民陳公懋奏上所著書大要謂尚書周易大學中庸注失經迷臣有一得頗能析理言涉誇誕通政司言公懋奏内不稱軍民籍自稱庶人凡五經四書集傳皆我太宗命儒臣纂輯者公懋多穿鑿更改悖理害道乞正其罪上命焚所著書押遣還鄉
  陳氏五經發揮
  未見
  黄虞稷曰字希白錢塘人𢎞治庚戌進士大理寺卿
  陳氏鳯梧六經篆文
  四十四卷
  未見
  趙氏五經考論
  未見
  陸元輔曰鶴字叔鳴江都人𢎞治丙辰進士官至按察副史晚著此書
  王氏守仁五經臆説
  四十六卷
  未見
  守仁自序曰得魚而忘筌醪盡而糟粕棄之魚醪之未得而曰是筌與糟粕也魚與醪終不可得矣五經聖人之學具焉然自其已聞者而言之其於道也亦筌與糟粕耳竊嘗怪夫世之儒者求魚於筌而謂糟粕之為醪也夫謂糟粕之為醪猶近也糟粕之中而醪存求魚於筌則筌與魚逺矣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居南夷萬山中書卷不可攜日坐石穴默記舊所讀書而録之意有所得輒為之訓釋期有七月而五經之㫖畧遍名之曰臆説蓋不必盡合於先賢聊寫其胸臆之見而因以娛情養性焉耳則吾之為是固又忘魚而釣寄興於麯糵而非誠㫖於味者矣嗚呼觀吾之説而不得其心以為是亦筌與糟粕也從而求魚與醪焉則失之矣夫説凡四十六卷經各十而禮之説尚多闕僅六卷云
  黄虞稷曰先生居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萬山中默記舊所讀書録之意有所得輒為訓釋
  黄氏五經通畧
  二卷
  未見
  右見聚樂堂目俊武進人𢎞治己未進士
  徐氏經筵講義
  五卷
  未見
  陸元輔曰溍中𢎞治乙丑進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兼侍講學士諡文敏
  馮氏五經正議
  
  陕西通志馮珵字允莊涇陽人南工部尚書貫之子官吳江縣丞
  陳氏維之五經辨疑
  一冊
  未見
  右見菉竹堂目
  朱氏存理經子鉤𤣥
  
  戴氏經學啓𫎇
  
  黄虞稷曰長洲戴冠章甫撰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