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老峯先生文集/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老峯先生文集
卷六
作者:閔鼎重
1734年
卷七

[编辑]

同春宋先生浚吉○甲午

[编辑]

鼎重再拜言。近者得聞閭巷喧傳,北人發□差自燕城,今十六上馬,廿六到我境。問其故,乃請兵事也;問何所用,則北差但以手指北。晝夜幷馳,不日當詣京城。廟堂得此報,方索向日調兵時舊簿,略無疑慮動乎顏色,主上亦無詢謀應變之擧。一二日來,所相識朝士有相過者,輒曰:「只從其請,有何大患乎?」蓋朝野恬然,不置之慮矣。吁!亦寒心而可爲痛哭者也。

我國之阻絶中朝,已過一紀,固不知天下之勢果如何也。然自數年以來,月犯昴宿者三矣,夷虜自相戕殺者再矣,傳言天兵已復山西者三矣。虜人之疲殘凋零,歲異而月不同者,又往來使臣之所目見而口談也。仰觀天象,旣如彼;俯察形勢,又如彼。矧乎中國有必伸之理,夷狄無百年之命,則亡之運,其不在斯歟,其不在斯歟?由是觀之,今日北差之蒼黃急迫者,安知夫父老之牛酒已迎於西郊,而僞賊奪魄,復思北遁之計哉?

嗚呼!我國之屈於夷虜,旣非本心,而我國之所畏而不敢動者,只是此在耳。今此之勢已蹙,則無復可畏矣。何乃助兵犯順,要禍求害,昧義理之正,喪厥初之心哉?一朝天兵盡殲醜類,驅其餘孼,直臨我境,遣一行人,奉咫尺書,悉問前後之罪,欲責我國君臣,則未知朝廷上下其將拒天子之命乎,順天子之命乎?拒命則陷大辟,順命則無以爲吾君地。思之及此,心膽墜地。當此之時,爲臣子者,雖千百其身,亦將何補於忠孝哉?

人或以爲:「中朝形勢不可知,而朱氏中興,安可信也?」此又安忍發於口者?而事理之尤不然者也。中朝形勢,固不可知,而中形勢則已知其疲盡矣。朱氏中興,雖不可信,而天下又豈無眞人應天命者乎?我國之負罪於天下久矣。若其有眞人出而奉天行討,則伐罪弔民以謝天下,乃其第一義。豈肯赦大罪縱一敵,以爲他日虜賊之前導也哉?其不可以小智、詐辨,能解天下之憤,而得免征伐之加明矣。

爲今日計,速宜因其請兵之端,廣選精銳之卒,特遣信將,鎭乎遼東舊境,大發國內之民,守諸灣上,以張聲勢。急送一价,奉表天朝,以暴本心,以請軍期,前後挾擊,斬首擒生,則虜人之命,當在吾手中矣。

時難得而易失,事易毀而難成。失此不圖,後悔曷及。或以爲:「此雖敗於中朝,其力足以制吾國也。」一何怯歟?彼方專力於中朝,其勢必盡空巢穴,而所餘者老弱而已,乘虛直擣,乃兵家之妙策。而孫臏全勝於,暴幾危於,而古人惜之無謀也。反欲踵覆轍,坐速禍難,則尙亦何利哉?且如其擊而敗,猶足以白吾心事,苟或獲罪於天朝,何所逃哉?

或者又以爲:「北人旣不明言用兵之處,又安知蒙古雜種之自相反耶?」亦甚愚哉!其所以不明言者,乃可以明知者也。復何疑焉?設令虜中自相爲亂,自古夷虜之得志於中國也,比亡則必至轉相戕殺,自底絶滅,殆惟天意也。天下之人,何嘗一日忘此也?

顧時未至,力不及爾。乘彼有難,而如有帝室之胄、豪傑之人,鼓義氣、糾義旅,爲天下倡,天下之者,夫豈少哉?不此之思,反又委之以不可知,而姑爲目前之計。及乎事變難應,巨禍迫至,則將何以爲吾君、爲宗社萬年計哉?在朝之人,已不足以與道此言也。

竊想如吾諸文丈荷祖宗眷育之恩,受先師淵源之學,必不恝然於國家危亡之日,而負吾平日所受之學也。況又諸文丈當聖上踐阼之初,首膺召命,恩眷備至,則揆念分義,何敢自同於草野市井之人?亦何忍見吾君將及於天下之大禍而莫之救乎?

仰惟諸丈未之及聞也。如得聞之,必將竭誠奮忠,思欲效死於軒墀之下,而不欲與此賊俱生也。夫如是則何不一一爲上明言之,上以悟聖聰,下以振懦俗,大以爲天下扶義,小以爲一國圖安乎?自念鼎重苫塊餘命,苟存視息,不敢言及時事。而衷誠所激,不得自裁,敢以是聞于座下,惶恐無地。

昨日作得此書,今聞虜人請兵,專爲協攻寧古叛種云。與愚者所料相左矣。然情叵測,不可推知。而寧古乃吾關北相接處,部落最盛,識者虜之久矣。實恐國家之禍反速,而向日嶺東關北三尺赤雪尤可慮也。此書仍付呈,欲望諸丈理會及此。覽後裂去勿留。

同春庚子

[编辑]

別紙見敎謹悉。鼎重於此事,不欲深言,有意存焉。示諭及此,亦不得不盡焉。昨自山下還,始聞有此事。雖未及見抵書,其他所爲,節節駭異。鼎重嘗妄以其才學,仰對先朝筵席之問,今乃大謬,其在私義,尤不得自安。然若斷以包藏禍心而絶之太遽,或有一毫過情之冤,則在我反爲先傷久要之道,只欲徐察其所以而處之。

然凡人之情,易蔽而難悟。平日篤信,如吾兩先生所指諭者如此,則敢不思所以反省耶?第未知處此之道,如何而得中耶?蓋非敢爲渠曲䕶,只未能判斷其心之一出包藏與否。今日隔膜,惟在於是。謹當反復十思,庶不孤負先生提掖開導之慈耳。

則向年見其立說,怳惚支離。竊疑其爲難信,雖不敢倡言,亦不復踵其門。今見其疏,不以爲異,見人之攻,亦不欲論其深淺。大槩人情,凡於離合之際,自有萌漸,有非一朝一夕之故。而今於,卒然大悖於平日所料,令人茫然,不能省識其由也。

同春辛亥

[编辑]

便回,伏奉下書,伏審道體起居神相增福,不勝慰喜之至。鼎重前冬在鄕,屢承恩諭「勉以賑事」。分義不敢牢臥,率意復出,孱力、淺慮,不能救得一分,徒捐數千石米,殺盡許多生靈。

自顧罪咎無地可容,朝廷寬大,尙貸刑章。其在私義,唯有退伏松楸,追省妄動,庶補前過,援例請浴,蓋出不得不爾。而承此警誨,瞿然自失,益仰忠厚憂愛之誠,有以感人,敦薄之速如此,不免遲佪一旬,更爲貿麥救之計。而畢竟此心滔滔,難抑向東之思也。

卽今湖西餓莩、盜賊之甚於春間,耳目俱詳,束手視死,亦無奈何。道臣全不用意餘米之說,亦是虛傳。問之久台,答以無有,尤無奈何。適來賑所留饋,數百飢病,心目俱慘,無以爲懷。

尤齋宋先生時烈○庚子

[编辑]

書中誨諭誠荷眷愛之深,感幸何極。知言、知人之訓,實所自訟。平日於人推許太過,一朝所爲,大謬於所料。向所稱說,一切妄誤,則在鼎重私義,錯愕震惕,尤非他人之比也。特以本情所在,似可細究,而不欲先傷久要之道。士友之間,多以爲不嚴,而同春文丈亦以先生所敎者示之,益不勝瞿然警懼之至。敢不奉承提掖開導之慈,爲之反省而深察焉。

尤齋壬寅

[编辑]

舍弟遞致手書,恭審寒極,道體康福,且知寓居有近江之娛,稍慰馳慕之誠。前懇先世碑碣文字,獲蒙終惠,跪奉恭覽,感激難勝。吾祖心事,晻昧不白,今且百年。幸賴先生仁心矜念,愍其冤鬱,闡幽摭實,直書心跡,將以復伸於當世,傳信於來後,則其爲子孫者之幸,豈可以言語謝也?惟有涕泗而已。況鼎重等受先人遺托,常恐其卒不能遂而無以爲辭於地下。今乃成平生之至願,而得慰吾親泉壤之望,從此鼎重不憾於夕死矣。

鼎重日役於算簿之中,廟議督嚴,民情乞寬,監色看賂,豪強騖力,令人愕然,莫知所以措手於其間也。其視吾弟因罪得閑,從容於丈席之側者,奚啻千萬乎?自憐、自憐。頃忝諫職,聞民多死於冬前,論罷伯,近因士友,又聞民涕泣,如失慈母。一言之妄,乃使千里之民失所,甚可畏也。追悔莫及,直待田政畢後,便以匹馬向松楸,欲轉投門下,追陳此區區謝悃。伏祈歲暮,爲道保重。

尤齋己酉

[编辑]

敎意伏悉。自李季周闡發鄭評事文孚忠績,六鎭武士皆以金相公開邊之功久無報爲言。從其輿情,許令作祠於行營城內,則其時兵使李令汝發金相不善終,疑在國禁。鼎重答曰:「世間自有眞是非。設如令言,韓信廟,可以證此矣。」猶不釋疑,復云:「金將軍應河曾爲此營虞侯,其後樹節卓爾,宜以將軍主祠。」鼎重答曰:「金將軍忠節,似當別立一祠若如令言,有非北人追報金相開邊進之本意。」亦然之。

其後武士輩又言:「旣發金將軍廟享之議,而又經虞侯,亦我輩之所曾帥事者也。毋論忠烈,實有惠我美政,配食相公廟如何?」鼎重答以此意亦好矣。今承下敎,難免汰哉之誚,愧悚、愧悚。但念當初建祠,專以報功爲名。今若以金將軍並享,則與本意略異,此或有礙耶?坐次則當從世代先後耶?欲待更敎,卽報掌祠武士改正。謹此仰稟。

尤齋別紙庚戌

[编辑]

鼎重幼時侍先人於星州任所。一日有𩝝卒之擧,其中一卒不肯在庭食𩝝。其色憤、其言厲,出入於堂階之間,自如也,無軍卒禮。官吏有問,亦不答。

衙罷,鼎重問于先人曰:「何故設𩝝,而何卒倨甚。大駭瞻視,何不治之?」先人曰:「此義士也。朝家方調兵以應請,設𩝝資送,皆出朝命。此人義不食,其志將欲有爲也。吾故奬愛之,不以賤人視之。此兵皆自京司抄名徵發,防其厭避故也。吾旣惜其人,且聞其有老母,欲托以他事,代送他人。渠曰:『此行送死也,他人亦豈欲哉?徒生事於官長耳。吾不爲也。』眞義士也。」鼎重至今記之。欲望以其時說話中義士等語,代碑文中遜謝等字,未知如何?

尤齋別紙壬戌

[编辑]

栗谷先生墓碑刻役,中輟已久,常所慨恨。今行,張判來見謂當董成,何幸何幸。仍勸年少諸友與之同議速擧矣。第聞李生喜朝之言立碑之所,光城父子及尹君復元兄弟以墓道爲主,其他文谷朴和叔及士友諸議,多以書院爲穩,尙未歸一。斯文重事,不可使儕流之中,各持異同之論,以致傍觀之笑。今當入刻之始,雖從立墓之議,不可不通告文谷諸公,皆得聞知云,此言似好。如何如何?若以爲可,則伏望因書通于文谷如何?和叔諸人則當自此相告耳。

鄕中有孀婦無子,其族人居湖南者,許以其子爲後。不幸族人死,其子服斬而繼後,公案亦復成出。蓋死與案同在一月之內,而居遠未及相報,以至於此矣。今旣以出繼成案,則所服私親之喪,亦當降耶?若以《通典》庾蔚之所言「五服皆定於始制之日」裁之,當遂其服,而第於所後母侍奉之際,亦似有妨。未知古人已有定論耶?有來問者而不能對,謹此仰質。

武出身尹聖弼赴防於定州,遭丁卯之亂。牧使金搢就俘降聖弼曰:「城陷矣。吾何忍偸生歸鄕里?亟奔監營,更效一戰可也。」乃於正月十四日,出戰而死,失其屍體。臨戰,以其所脫衣服,附其奴,奴自賊中負而逃還。其家亦有平日翦髮作髢者,人勸令收葬。聖弼之父曰:「吾家曾於壬辰倭變,遭同氣喪,用衣服虛葬,爲盜所掘,再葬再掘今不可爲也。待他日其婦死後,同入一壙可也。」不作神主,只設虛位而終三年矣。

今者聖弼之妻以老終,無子,取從子爲後。其子欲遵其祖言,同葬其父遺衣、翦髮於母壙,而旣有翦髮,便是遺體,不可與遺衣一視之,殮之以棺而將用並葬之禮。但疑於所服,又欲依稅服之制,適其忌日在近,從其日始,此是變禮之大者。其所後子亦登武科,嘗與之一見,送人問禮,雖不能謂之必不可,亦不能明其必有據。謹以仰質,幸乞復敎。

且旣從並葬之制,則題主、虞、卒、祔,皆當追行,亦其前日所未擧云。而至於朝夕上食,則其母已於始喪設行,終三年,似不當再擧。過卒哭奉主入廟,而其子設位伸情,只當如稅服之爲耶?抑如改葬虞後卽止爲宜耶?

寧越士人輩倡議欲立嚴興道之廟於魯陵僧舍之側,仍欲以六臣並享,未知於時義如何?如不大妨,則之位次,當設於何所?

《疑禮問解》廈屋之制,房、室各異,以我國之制言之,房與室何以別之?伏望下示。《小學》有「共飯不澤手」之文,頃年北儒朱棐來言:「先生以爲手非手足之手,古人以共飯之匙謂之手。」未知出於何書,願得詳聞。

尤齋

[编辑]

病裏無所用心,時或講誦古書,而不能領會,愧懼、愧懼。承諭不覺抆血。賤臣尙不改周公之夢,豈年少猶有希望耶。眞所謂不可與俗人道也。春丈身後追典甚隆,令人感涕。然以平日契遇言之,盛於退溪時而隱卒殊不如也。

尤齋癸丑

[编辑]

陽旭漸舒,調攝氣體,快復天和。忽此歲除,瞻慕益切。鼎重今日又上辭免文字,惶悚無容,只俟嚴譴。賤疾轉劇,毒注兩眼,左全昏而右半瞖,書冊之工,又將廢矣。閉視默坐,非不有力於涵養之本。而亦不免潙山老釋之患,尤欲速進請敎於門下。而動被拘礙,先送家僮,奉書問候。且令學路,旣知路,則行或與知而俱到矣。

尤齋別紙

[编辑]

先皇御筆刻石事,不敢忽忘,已言之伯矣。方有取家屬之擧,訖,當令兒子率刻奴進稟往復,以承裁敎。

改封或遷陵之議,在野之臣自處,當如何耶?遷陵則諸臣當有受服之節,似當赴朝,仍參哭班。至於改封則儀節與遷不同,似無參班之禮,未知自處之義,又當如何耶?伏望下敎。

誌石刻役促迫,進駐近京之地,以待釋負如何。寧陵陵外,有具氏溪亭,可以寄棲。如不獲辭,則少留于此,仍參啓隧哭班,執紼而東,亦可以伸情而畢義。如何如何?

尤齋別紙

[编辑]

彼疏旣無攻斥之事,批旨又爲之慰解,則今日自處之義,宜引妄言之咎,不必更辨。而第念當時聖敎昭揭日星,可詔萬世,臨上在傍,其嚴若此。而下有所恃,敢肆游飾;上有庇護,至加掩覆。將使旣明之大義,歸於䵝昧;貽後之大訓,反爲臣隱。其事之可憂,不但一時是非之變亂而已也。

若因一言,昧者復明,隱者復揭,有補世敎,豈可量哉?然看時義,已無挽回之勢,恐取尙口之災,未知如何如何?試命之筮,得漸之九五、上九,「三歲不孕」,其象不虛,而「羽儀之吉」,有不可必也。伏羲豈欺余哉?還堪一笑。

如或不勝世道之憂,終以是上之,則書啓中已有引罪之語,似當於初頭,更以請罪結之。仍以且念等字承之,而更敍後段也。今所辨論,本因其疏,而更入西幕一款,則人必不諒我心,反謂之「添以新語,意在必攻」,未知如何?文字中多有不可煩泄者,關係國家,人誰不密而亦不能無慮,宜在斟酌。直投監營,亦殊常例。如不可已,密封呈于縣道,戒以勿泄。此外無他道理。如何如何?

尤齋乙卯

[编辑]

之從爲誰?崔生在侍耶?諸儒,亦有來迎者耶?今日事無可言,所恃者惟上天耳。因思去去年所筮漸之九五、上九必可驗,周公豈欺我哉?千里緘書,無以表此戀戀之誠,五加皮茶一壺、乾肴一器、五筆二墨、七十簡附呈。伏乞俯納。

北土風氣頓異,何以支遣耶?曾聞去歲稍熟,不比南方之凶荒,果何如?隣宰皆武人,無可與相資者,未知方伯有顧念之意而醫藥相救耶?昔年鼇城公謫北絶糧,露宿於之間,故爲之奉慮尤切耳。

尤齋

[编辑]

春序向晏,謫裏起居何如?或傳近來體中不安,比初頗甚,瞻慕馳慮,日夕懸懸。前月奴回賜復,擎讀披玩,至今不能釋也。鼎重偶因儻來之物,賭得多少詆罵,病臥空山,何與世事?而恕己量人,尙置猜嫌,還可笑也。似聞論議崢嶸,請置之書,交上迭入,過嶺、浮海,特朝暮間耳。從今可免皇甫之恥,不羨柳公之斥。而第一朝居然得當指揮諸賢之目,又將致煩後世僭猥之譏,好笑好笑。

尤齋別紙丁巳

[编辑]

家兄旣喪長子之後,爲念宗祀之重,欲取次子所生第一孫爲後。而法例所不許,故上章陳情,得蒙恩許矣。不幸去夏,所後之孫又夭死,無他可以爲後者。家兄在時,每以疾病沈綿,後事無托,爲之悼恨。不意凶禍荐臻,奄忽棄世,送終奉先,俱無主者。人事至此,尙忍言哉?

茲於成服之日,告于柩前,凡喪祭之事,姑令其次子權宜代行,出於倉卒不得已之擧,未知不悖於禮否?權代與攝行,事體不同,祭祝自稱,卒哭以前,雖循例用孤子之稱,似或無妨。而自祔以後,則旣不敢稱孝,又不可仍用孤稱,未知別用何稱,方爲穩當耶?題主時,遵用顯考之號,亦似無礙。而第於旁題奉祀,有所不安,今姑闕之爲宜耶?

至於三年喪畢,神主入廟,則當有祧遷之禮。而旣無宗子,似非權代者所敢當,亦未知將何以處之?伏望裁酌賜敎,俾得據依遵行,不至大失,千萬幸甚。

曾見家兄在憂時,葬前則家廟祭薦及墓祀,並皆停廢。卒哭後則朔望參禮,節祀薦新,皆復設行。忌祭則只用一獻,時祭則仍以停廢矣。今遭家兄之喪,葬前葬後,凡於家廟祭獻之節,只當遵用家兄已行之例。而但念鼎重等雖持重服,不比居憂,又各異宮。而遭値祖先忌日,不得略伸其喪餘之慟,有所不安。

至於墓祭則旁親之祔葬於先山者,皆受其子孫之追養。而獨於平日宗家所主正統之位,廢而不設,尤極不安。今欲略設一獻之具,使子弟中服輕者薦之,未知不至僭越否?

《疑禮問解》中,有問「鄭愚伏以爲『宗子死未葬前,則祖考忌祭,墓祭介子異居者,亦不可行』」,沙溪先生答云「說是固先正已有定論」,而情理之不安,如上所陳。且愚伏引所祭於死者無服則祭之文,高祖以下,固爲正統服。而適於鼎重先壟,五代祖墳同在一原,從其無服,只得設祭於五代祖爲宜耶?伏望裁敎。宗子之喪未葬前,則鄭愚伏以爲「祖考忌祭墓祭,皆不可行矣」。若非宗子之喪,則雖未葬之前,祖先忌祭墓祭,固當設行。而至於死者之子孫有先亡者,則忌墓二祭,亦可設耶?推之以待死如生之義,有所不安。如何如何?

尤齋別紙

[编辑]

李之淮之父名,今欲托赴之人,探問而來。殉節事跡,不可泯沒,然障簇難於廣傳。聞牧,勸令刊成一冊子,印布爲計,如何如何?得其名後當更稟。年少輩汩沒者無足言,自放者又多時風習,皆是衰世事。實恐其流之弊反甚重,見譏於後人也。然其救正之責,豈人人所敢當也?惟欲自省吾身,不染於俗,凜凜淵氷耳。

尤齋己未

[编辑]

浮沈戲慢之戒,敢不深省。最是洛下諸少,旣廢科業,又拋古書,惟以酒棋諧笑自遣,往往放言不顧云。此習極可慮也。

尤齋別紙

[编辑]

人之氣質,有剛有懦。崔愼在獄所對,甚直不少懾。其後赴國祥,李沃來言所目覩,嘖嘖不已。言猶如此,今日之不挫,從可知也。李橝刑杖之下,怯弱失措。此昔人所不免,於渠不欲深責,而可惜可惜。李丈欲上章而被諸公挽止,盡取告身,來臥兔山舊家云,如何如何?極令人愍然。

李養而之濂○辛亥

[编辑]

昨奉寄惠長牋,開誨勤至,豈勝感激?卽今民事至此,危亡之禍,迫在朝夕。苟有可救之道,人人皆得以謀之,豈有緩視徐步之理哉?但太倉之米,不滿四萬,西運之粟,只餘二萬。而一月之費,幷百官軍兵廩食,已過萬矣。今雖稍加裁損,亦不可全減以絶其命。旣不豫爲之計,實無追救之策。

至於諸道簿錄之殷,不必關西爲然,雖以畿甸亦可謂饒多。而數年來散糶未收,倉庫皆空,無異畫餠夢飽,奈何奈何?貯穀之請用力主張者,已及十年,終不見聽。入京之初,詰之諸宰曰:「今果何如?」亦皆無以應也。罷賑之後,又有無所依歸者,力請仍賑,諸公頗不快,就賑者亦多混雜。始用吾兄前書所敎覈實之擧,揀擇其面有飢色者,朝饋三合之飯,夕饋二合之粥。已蘇者還之,可賑者納之,其數亦過四百矣。賑飢之事,豈有定數立限,如編役者耶?此則告之者誤也。抑今日流民無不絶粒,初不見擇於賑所者,數日丐乞於閭巷。旣無所得,則轉死於道路者,亦必不少。而朝家旣不許廣賑,物力亦且不贍,無如之何矣。

弟實多病,一日之內,委臥之時居多,凡百接應,非強勉則不能。書疏往復,若自作則必經營數日,方成一幅。傍無子弟可以倩手者,近又疲於簿書,雖謝絶他事,專精一力,亦患不逮。蓋其孱劣如此,然未嘗自朝及昏,頃刻自暇也。如陶公偉才宏德,固不敢望。而想其氣力精神,亦必有倍於人也。蒙荷警誨,敢不自勵?摠要略細之諭,平日亦嘗聞此。而我國賑政事勢器具,與中國懸殊,若不事事親察,尤不成樣,以故不敢自逸矣。

李養而辛酉

[编辑]

長牋辱敎,良荷奬勉之盛,然皆非弟駑劣所敢當。況復朝廷之上,群賢布列,其所是非取舍,各循己見,難望其就裁于一。如尤齋盛德重望,猶不得鎭服,終至於引老而歸,於弟輩何足道哉?獨斷則乖隔而不和,循衆則悠泛而無成。重以疾病纏綿,無以陳力,殆天之所廢行。將陳情乞骸,或可以少謝朋友之責。聖朝之求士,不爲不至,而雲擧和叔子仁諸公,亦不肯動。在朝淸流出入臺省者,從俗避嫌,不欲過宰相之門,又不可人人而就謀求益。此亦末世俗習之窒礙處,亦難猝變,奈何?

黃周卿世楨○乙卯

[编辑]

兄之此行,何可無也?想兄心事,如就樂地矣。疏想兄未及見,故傳寫以送。不識兄果可安受而甘心耶?昔年弟之所告於兄者略驗矣。古語云「嶺海未必殺人」,萬望自愛。

黃周卿

[编辑]

《黃勉齋集》,金斯百取見於金奐家云,豈至遠買市耶?李元禎之子,得見於他家,瞿然而歸告其父曰:「吾輩將無以爲辭。」元禎曰:「勉齋何足言?雖有朱子之論,奈今日何?」李同揆生時,其鄕人問禮論是非。曰:「是。」「然則何攻擊若此?」曰:「上心所惡,自不得不然。然當伸於後世矣。」看渠輩所爲,不在義理是非,不畏他日公論,只爲目下富貴計。不可以常情諭之矣。

黃周卿

[编辑]

年譜家弟欲草創,使我修潤矣,憂患窘急,卒卒無暇,尙未始手。仲夏,還附諸炳,以其將有嶺海之行故也。收合希兄平日日錄,幷疏箚與可考文字,幾滿一籠子矣。來此甚閑靜。更觀時事,待冬間報諸炳,更復取來,託兄草創,弟得贊助其間,如何如何?

黃周卿

[编辑]

南令邊籌,大勢誠然,而實遠於事情,故弟於八度往來歎咨而不敢請矣。卽今關防,皆從大路傍數十里設之,官府人民,皆居於路傍不遠之內,有同兒戲。然之在白頭西北者,亦不過十餘人,各聚於遠百里近六七十里之間,可以相敵。

如或部落過百則潼關陷矣。然過百,必向中原爭利,以我國無可居之貨故也。惟忽刺陷我邊遲留,爲虜花所敗滅。我能實民如南,鷄犬相聞,而盡用南令之策,不但保疆而已。其奈理勢之必不能何?採蔘之人則運糧稍易,故望之如旱霓,然豈可聚蔘軍成邑堡耶?

若有意,則卽今咸興以北諸邑,雖皆白晝來掩,小堡數三之卒,實無偵探相報之勢,以曠莽險阻,絶無人居故耳。自居與六鎭便近,而白頭盤阻千餘里,非大擧,不可徑行寇竊,賴此無事。他日渠或退保寧古,則關北非吾有也。雖百充國,不能謀也。

黃周卿

[编辑]

《雲坡記》送還。兩丈平日,皆以此老所論不的爲歉。然看其文字,亦恐湖南百年間,難復得此人也。如何如何?

黃周卿

[编辑]

醉言醒怕,古人亦然。酒中亦不得放言,畏約何時可已?使吾兄愼密早已如此,可免向時浮薄輩無限唇舌耶。呵呵。

黃周卿

[编辑]

谿谷爲儐,欲與畸翁同行,請設棋一局。未了,呼其字而氏之曰:「未可偕我去耶?」畸翁投棋大喝云:「鄭某白首,將爲張某執事耶?」谿谷憮然徐笑曰:「前言戲之爾。」畸翁終不樂徑還。栗老爲儐,親懇黃芝川再三。終不肯拒甚,世稱兩人伉強相類云矣。

南仲輝二星○甲辰

[编辑]

尤丈之去,固已知之,而亦不料其此遽也。昨今心緖茫然如失,實不知爲國家計也。但天意似若欲有大爲,而此丈便作此行,豈上下未及相孚而然耶?疲於簿書,又無興趣,兩日留連備局,而不得進承餘論,方切鬱鬱,此奉手札,稍用披釋。

俯詢未見草本,不能爲對。而若以事勢言之,姑觀今日右相自處與朝廷擧措,而明朝投入,如何如何?文字激切,有何害也?從前堂箚密進者,亦有之矣。

南仲輝

[编辑]

卞文擧久滯可念,且於北方物情甚熟,何不速畀可言之地,一發其口以新北民耳目耶?如彼恬靜之士,每每置之人下,備數注目,恐兄輩疏於振滯也。如何如何?

南仲輝戊申

[编辑]

示及崔令事,弟實其故人,素知疾病之難於驅馳,心志之在於休閑,故力言不可。而錫台諸公主張雖舍,兄亦贊成,奈何奈何?然以自處之義言之,雖遭一家不幸之事,豈有以此自廢之理乎?恐非其王大夫人愛惜門戶之意也。至於人言,雖有云云,爲天倫服其不當服,不亦愈於不服其當服者耶?聖人復起,必以爲知仁矣。第今處置,非該曹所得爲,必大臣周旋,方可出場,終恐未易也。

南仲輝

[编辑]

泰安通漕,似非不可成之事,而用力則必巨,宜付道臣勿拘歲月遲速,勿徐、勿亟,期於必成,然後方不至於動衆傷民矣。然豈可以數行書,盡其形勢耶?想兄平日熟量審看,而弟等之見則大槩如此矣。天意已定,而大臣之意中變,請還都更議他大臣矣。

南仲輝辛亥

[编辑]

弟之偏性,適不樂於受人之物,雖朋友所遺,亦未嘗泛受矣。昔年巡北之時,會令以廉問追至,見弟無裘中寒,數日委臥,責以太固矣。去冬,聞我有行,再以書具致造裘曲折諭解之,戒以勿却。其意眷眷,有足動人者,故受之。大槩其裘甚不侈矣,之致意如此,豈有不受之理耶?到今諸議爲非,則唯當自咎,何可辨論?

但以法言之,所犯不至於贓,賤臣旣忝列卿,豈可聞人暗摭受贐之事,而奔走待命於金吾耶?其在事體,便當靜俟處分於所駐之地。雖有下理之命,從此就詣,未知其爲怠慢也。如何如何?

南仲輝癸丑

[编辑]

昨因村老之往來官府者,得聞巡旆將發,欲造酒以迎,方令帶行僮僕借瓮於隣,貸麴爲末。盛念已及於此,而先投釀需,不覺展紙一大笑也。當善釀奉做一場穩話也。峽邑蠲役,恐不可已。初雖不快,再申稍許。此亦弟之習於籌司處,向若使兄一如弟言,則事事不阻矣。呵呵。兒子做業,未知今得幾許,而昨見家兄書,云「通暢圓熟,可期摘髭」,其然否?果爾長進如此,可喜,不必問得失也。

南仲輝

[编辑]

季周所遭,終莫知何故,至被命鞫。況渠平生誦泰之包荒之義,又必欲避文字之役。今乃因文字而受黨比之禍,豈不冤甚?亟欲上章訟之,辭本尙未批下,又方持括囊之戒,故不敢也。其實如痒不能堪。結城之計固好,但老年,朋友子孫,落落散處,何以爲懷?不如收拾仰德江莊,爲之短棹往來相從。諸兒亦當專付於兄矣。如何如何?

南仲輝

[编辑]

曾於行,得先皇崇禎御筆「非禮不動」四字而來。尤丈聞而索去,敬玩不已。仍欲刻之山中崖面,使弟圖之,必得善工六七日役,可以完了。弟無力可及。此是好事,兄若有意,須擇一僧工善刻者,幷糧送之華洞如何?

南仲輝

[编辑]

割俸周給之諭,良感眷軫。寄此窮峽,百口飢餓,其乞貸隣里,自謀朝夕,苟嫌不安者,非不知獲受故人周急之義之爲安且榮也。旣無牛馬,又鮮奴僕,載負兩難。從前不得承惠者此也,奈何奈何?橫渠云「口腹自討食」,誠哉其言之也。白地生活,已及兩歲,亦不足念也。

金久之壽恒○甲辰

[编辑]

得同元禮之舟,偶成江湖之游,四十年來難再之幸也。兩日相阻,又覺悵鬱,不審起居何如?想新寓齟齬,馳念馳念。弟投止書院,若得依歸。日與子壻課讀,又有院齋二儒談詠相與,殊忘客中之苦也。

金久之

[编辑]

一日別意,破盡數日懽悰,回望雲樹,漸覺渺茫。忽承台翰,滿紙惜別之意,益令人悵戀也。弟十八夕,投宿呂希天亭舍,昨午待晴擧帆,夜泊鳳頭亭。卽朝又泝向甓寺。明明當入山中,病人必難過夏於山中,勢須更從台兄優游江湖也。預自期幸。

金久之

[编辑]

兩札一時俱至,恭審仙軺漸近,豈勝欣企?兒子爲迎台駕,姑此留止,惠詩得之,珍佩若驚。然何至爲渠輩,相酬答耶?擬於明午,飛鷹走狗於咸關之下,以迓旌旆,茲專一裨以候。兩使君已發文催之。諸妓皆願一來咸營,得觀盛儀。今聞雄城亦然。初慮其遠路往來,不得招集。今覺失其所望,可笑拙儒未諳花情如此也。

金久之

[编辑]

頃日兄所云云萬甲亭者,近因土官中故老聞之,則李公當日用術士之言,築土城於營中,作此亭於城上,其舊址卽樂民樓門之內。築此土城時,盡聚南道三手軍,令同甲者同作一隊同役,人皆樂赴云。古人役民之時,亦皆有術不尋常,可紀也。弟方經營重創營舍,因復此亭。若果克成,當更請一言於兄,幷求老先生詩什揭壁耳。

金久之乙巳

[编辑]

卽惟春暄,台體增福。弟自咸興,直入別害,周繞白頭鴨綠之濱,歷險涉深,過廿日始出城津,追思前秋之遊,何可復得也?畏途足以凋顏,而間遇佳處,亦無人共賞,奈何奈何?

量田事,先試咸興,則他邑民情,惟恐或後,不得已端川洪原高原三邑,亦許同量。德源則旣許之後,因失倅而止,定平則民情雖懇,弟之精力,似難周察,不之許。

此外六鎭,亦有聞風始事者,皆抑止之,頗鬱悶,擧此可知民情之願否矣。其中亦豈無豪右饒田,不樂逢量之人哉?量已畢於正月,畢於二月,則近始斷手。新量之數,未及再算,姑擧其槩,則剩過累百,次之,爲最少。弟意欲以元田盡充舊數,且有少增。其他土瘠更休之地與火田相等者,則別錄許屬本邑,使之隨起隨稅,以助需用。民望亦在於此。

近當具由啓稟,幸乞台監出力陳請許施如何?如或一從京畿之例,錄爲續田,盡入元案,則北民將不堪役重,必致四散之患。吾輩請量,亦將歸於厲民而止耳,不可不深慮而善處也。如何如何?

金久之

[编辑]

遠聞行幸溫泉,還馳鐵關旋承玉體快復,法駕還都,宗社之慶、臣民之歡,不可爲極。一豫爲度,諸賢載後,朝廷氣象,想必日新。遠外期望,誠不淺鮮。幸乞時賜報示,破此鬱紆也。北方憂虞,漸覺日深,遽欲整頓於積廢之餘,非威莫令,非惠莫懷。而渴儲激賞之後,所請數十同綿布,亦不見副,不能無慨然也。大槪六鎭軍兵,勁悍才藝,大勝於他邑矣。

近看季周久客生病,幸速內遷如何?評事箇滿,宜與都事一樣,而乃用虞候之例,以二十四朔爲限,亦甚不便,未可變通耶?渠守法太苦,不肯一番受由往來京家。而舊患或不無因其旅羈鬱縶而有再發之萌。惜之者,宜有以濟之也。如何如何?

金久之

[编辑]

北方農事,連歲失稔,民食極艱,可慮可慮。量田勢將停止,而其中甚不均處,則雖飢亦量,以均賦役,亦是荒政云。民情如此,不得不抄其情願數邑先量耳。春丈入朝,勸講兩筵,中外想望,何可極?季周幾不能支,又不肯受由還家,必欲守法,此際召還,公私好事可喜。

弟來此經歲,略成頭緖,民心亦不相拂。若蒙諸公許留,來冬得竣量事,可無始事中寢之歎矣。近看屢擬內職,甚非專任着實之道,不能無怪乎朝廷擧措之輕也。此非私言,台必諒之矣。弟之所往,雖遇勝地,豈有吟詠?頃於秋夕,行祭於濬源殿。聞故老言,則監司之親行,柳川東岳與弟爲三人云。而兩公皆作詩揭壁,弟獨闕焉。到此益知詩之不可不學,欲借手於台,以賁後觀,如何如何?可笑。

金久之

[编辑]

賑事方到十分地頭,焦煎難狀。若能延到五月晦間,庶可次第停畢。而日氣凄寒,早穀不成,此憂尤不細也。新代當於何間差出?弟之受任以來,非不盡心、而才疏識昧,擧措乖宜,未見寸益,良可愧也。然於革弊講武、均役等事,尤爲着力。雖未能盡得其方,若使能者見之,必有所採擇也。

如或新代無意於此,而猝然初到,眩於不樂者之言,一切廢置,杜門高枕,更尋六十年來好風流,則其於固圉之道,不可說不可說。議薦之際,千萬商量如何?

栗谷書中海西之事,所宜念也。近來北儒多蒙收拾,振滯激礪,爲如何哉?但於薦目中,以讀書求志稱者,有三四人,卽是冀群之良,在所先取者。想台監欲聞之,故偶及之。

金久之壬戌

[编辑]

投示尤丈文字,乃是斯文大議論,自惟蒙淺,何敢容喙於其間?想其裁量,必出素定,亦何敢挽止?第今時事艱虞,方有朝夕之慮。而三百年未遑之大典,紛然並擧於一時,恐乖緩急之宜,反啓爭鬧之端,是可念也。

金久之

[编辑]

示諭洪福形勢,未曾足踐。而楊州坐地之不合設邑,固已慣知。詢之術師,如以移邑爲可,則雖未及築城,姑先從民願,使之經營似便。如何如何?

金久之

[编辑]

自前漂,從漂到鎭浦搬送。而濟州之具舡直送釜山,其勢誠難。若自送于右水營,右水替送左水,次次搬致,似爲順便。如何如何?但勿許徑由沿邊各浦爲宜。至如出陸替送,則夫馬供饋之弊,當倍於舡路矣。如何如何?左水營距釜山不甚遠,可以直送統營,則從前不令倭人經由,亦忌避云矣。

金久之丁卯

[编辑]

下敎伏悉。今日陳請,似當捧入其疏,使聖上覽其疏語,洞察是非而已。至於逐條論辨,竊恐事體不當也。若其是非大槪,則語次自有論及者矣。如何如何?

金久之

[编辑]

互市給價之數,一從倭人所持物貨之多少,故每年所給,本無定數。而大約木則數百同,米則千餘石矣。買賣之際,皆令商賈折直交易,而我國商賈數少,有時倭人物貨過多,不能盡賣,還爲載去,則訴冤哀祈,無所不至,故或令縣官計給米布矣。

金元會○己亥

[编辑]

來諭云云,敢不佩服。吾儕向來以浮心駕客氣,其所放行肆言,雖快於目前,反而思之,全無干涉於自家。若此不已,奄過四五十,雖欲求爲陳同甫,亦恐不可得矣。近日愚見之拙法,秪欲責之於身心,致謹於細行末節。積累刻勉,得寸得尺,至死不已,則或不無得見快活開通之時之理耶?如不能,猶足爲謹飭自守之士。如何如何?

金元會丁未

[编辑]

丈夫此行,固非庸庸者所能,得不足相唁於知友間。但恐兄輩所犯,不能當此法也。絶域氷雪,非人所居,豈天欲苦其身而堅其志耶?想胸中已定,有以自遣,而區區愛念之情,亦自未已也。兄輩與子重相繼竄逐,而其論益伸,豈非所謂身廢而言行耶?相去千萬里,無緣問信,募得一卒,持片簡以送。所祝攝養勉學,追元城而戒澹菴,又相愛之望也。一包饌、一裹筆,用表遠情。

金元會

[编辑]

近見諸兄擯斥投荒,艱苦萬狀,而處之皆泰然,可知平日自養之有素,而足爲士友之光矣。只祝加意舊學,勉思他日報國之圖。想兄受環,亦豈在遠?回時切勿取路定州。朋友切切之言,愼勿以迂拙而忽之,千萬千萬。

金元會

[编辑]

吾輩少時所自期者如何,而到今四十之年,其所內得外施,果何如耶?兄輩今番所坐,視澹菴何如?不可以爲能辦大事而怠於自修也。更望趁此退逐,勉究大業,無愧古人,是祝是祝。

金元會

[编辑]

承審體中久未安,奉慮奉慮。但古之聖人隨所處而安,之質厚者,亦能晏然受學,而前後書辭,每有不能耐遣之意。至引蕭太傅,則殊非君子行患難之道,令人憮然失圖。事已因輝令略聞之,亦莫非造物所使,《孟子》臧氏之訓,可用於此矣。

金元會

[编辑]

示諭云云,可謂豪氣未盡除矣。然古人罪廢,亦有杜門下帷,讀書著文者,何用棄吾本分,而從彼放蕩爲也?戲言出於思,宜可警也。

金元會

[编辑]

聞兄養鷹。旣有鷹則必當獵,雖借鄕隣爲之,亦非謫裏所宜。賣作雉價,恐爲兩得。如何如何?想供一笑。

李仲羽○壬子

[编辑]

陽山之會,敢不樂赴。昔年省墓得暇時,尤丈以書招之,亦以此寺爲約,忙迫未能赴,至今遺恨。兄若於公暇,或巡歷之日,駐旆於斯,預示期限,則馳進敍阻是計。但聞尤丈爲葬其仲喪,方出懷川,來月方還云。待還作會,仍奉丈席於山水間甚好。如何如何?

弟病尙未蘇完,區區私義,本爲賑救而出,今旣罷賑,便當復退,已上兼職辭免文字。疾病又如許,思欲畢命於先人丘墓之下。而此後人事,又不知將如何也。

李仲羽乙卯

[编辑]

曾聞嶺南人頌兄爲生佛,今反以事坐謫,豈佛道非耶?抑兄非眞耶?恨不相對一笑也。

李季羽○癸丑

[编辑]

惠仲令公奄忽至此,天耶、人耶?驚怛不可言。此人死生,有關時運,似不可歸咎於酒。況如弟窮約者,雖欲澆胸,何可得也?然當奉承訓戒,不敢多。又示及狀草,義不得不爾,但似太蔓。如何如何?

李季羽

[编辑]

退翁遺集,從前受讀,猥竊以爲勤懇篤實,精審明切,求之吾東,未之前有,後學師法,庶幾門路不差。然知之非艱。五十之年,病惰自棄,尙不能服一言、行一事,其與初不知何異也。豈敢效儗於進退之間耶?

李季羽己未

[编辑]

曾知就閑以來,用工古人之學。當此流遷之際,正好得力,幸勿間斷,以求日新之效。

李錫爾慶億○甲辰

[编辑]

中凡事,不量本源,妄有更張,今屬令兄,可得收殺,必無弛敗之患,公私之幸,孰甚焉?愚意常以爲入齋諸生,唯以科業爲事,不復留意於文義,縱使口讀甚熟,何益之有?且人之爲學,宜專治而不宜務博。之各置博士,豈無意耶?茲欲擇諸生中稍解文義者五人,稱以五經助敎,而使之專治一經,與諸生朝夕講劘,滿六十朔,許出六品。此則自本館供給又擇文蔭中能通經義者五人,稱以五經敎授,亦令輪日入直,與助敎諸生一處講劘。及至諸生通讀考講之日,敎授、助敎亦許同參,與師長疑難問答,第次諸生所講能否,則比之今日見行條式,不無少益。

曾以此意議于領相,則亦不以爲不便矣。西新創齋舍,蓋爲接置此等官員,而未及建白施行。今承俯詢,僭率仰告,唯在令兄取舍如何耳。

李幼能端相○甲辰

[编辑]

便中獲承前月書,細審多少示諭,披慰欣豁,不減東郭挑燈對話時也。霖雨初收,炎氣益蒸,信後政履何如?遙想訟庭無事,琴軒晝永,仕學俱優,進修有程,茶爐詩筒,興趣亦多。況有風濤月潮柹林松嶺,可以壯心目而娛性情者耶!如弟蹇拙,不知何時得享如許淸福。健羨歆歎而已。

向日景象,何可言?吾輩用心非不勤矣,其於人不信何?末流轉激,將至於是非相易,則不得不爲大體而立防。竟以是獲罪,可謂首尾狼狽,前後相乖矣。此猶細事,何足云?靜居以來,常自慨然不平者存焉。吾輩生世已久,交游亦多,取友之際,雖不敢妄擬於義理,其所相親而相愛者,亦或庶幾於氣味之同耳。未及白首,潰裂分背,無所不有。至于今日,又不得救此一人,豈非吾輩之過也?

此友平生,不能受人攻責,誠難開口。及今追思反覆,則吾輩之只以數書略略提說而止者,亦安得無媿於古人惻怛之誠耶?舍弟最爲渠所信服,交誼不凡,一朝論劾,出於其手,渠之不耐,理亦然矣。見渠自辨,則譸張幻妄,皆非渠之平生,可惜其激成而使失其本心也。

弟蒼黃一出,仍入峽裏,過了數月,非不閑靜。而疾病連仍,專廢讀書,僅閱《退溪集》一部,可愧可愧。惟以因先生緖言,得吾家拙法,爲此身晩節之幸耳。北關之命,誠荷朝廷委曲收用之意,感激何極?顧此危蹤,畏罪思義,不敢遽當。況徐令之遞,因其辭疏,疏中說話,專爲辨明臺劾,論斥臺官,所指臺官,於弟爲何人也?今若往受其代,則眞古人所謂「蹊田奪牛」者,於義亦甚不安,必欲屢控得免,未知處分終何如也。

李幼能

[编辑]

載邇竟亦不答於兄耶?如或書來,能有悔悟之端耶?吾輩平日相從,無相責之益,故及見一友有失,諸友莫敢言。言之,亦不取信而反取辱,果何有於並倫輔仁之義耶?可媿向時拍肩閑追逐也。如弟者不敢更有云云。曾見渠頗信兄言,兄須念古義,力言極救,使渠能改,如何如何?吾輩年未四十,閱盡世變,無所不有,甚至親友潰裂,未見能保歲暮期者。每一念至,喟然長歎,無以喩懷也。

李幼能乙巳

[编辑]

春丈際遇,迥出千古,中外想望,尤不可極。兄之出處,似宜與之同也。豈可因一時嫌謗,便阻圖報之路耶?以兄平日靜默,衝口發言,自取猜怒,人皆明知其意之所在。況我曾聞本末者耶?人心不如我心,亦復奈何?

別紙所諭,令人捧腹。向者吾宗人有嗜酒者,貧不飮。爲女婚釀石酒,旣熟,日日據瓮取飮曰:「豈有石酒不足之理?」過六七日瓮傾,家人交訕,改釀他酒,則遂自避出,及期乃還。以其在家見酒,則難防其再入瓮間故也。聞者莫不絶倒,謂之「避酒」。今兄處山野,遭三月忘味之境。凡得婚需,先自喫了,則必被內訕。宜乎避肉,可謂的對,好笑好笑。數種生魚,呈去佐酒,幸與久台對酌,亦且思念故人也。

李幼能

[编辑]

向日疏,幸蒙朝廷快賜辨斥。自古小人,不售不已,未知此後做出何樣新奇也。其慮似不淺也。聞有山中新卜,想已突兀否,益令人興懷。擬待賑畢,由楓嶽直造松關叩之也。兩先生年譜,此亦得見,諸公用力,信乎有功於斯文也。

深衣廣布,必欲勸織流行。而無願買者,不能焉。自營習造,則手生不能精細,當待春和精造,奉助山居之容。先以廿筆,仰備箚錄之用,亦願頻寄相思字爾。

李幼能丙午

[编辑]

千里情翰,再及於荒漠之濱,慰喜佩幸,實不可言喩。昨於摩雲回路,又逢呂希天,得其所持一大文字而讀之,有以知靜養窮賾之餘,發諸論說筆翰者,若是其奇快富暢,而終不出於約守之嚴法,令人敬歎歆誦,無異接面而承警也。

示來疏本,再三披繹,至誠足以感動金石,豈不可令載邇泣也?之所發,本來妄實相雜,若其好處,終不可掩。只是麤暴太甚。每於人倫不敢輕易處,全不致愼。平日親朋一言切己,不合於心,便唱惡聲,亦復奈何?兄之自處,果爲得宜,弟之所告殆妄也。春丈狼狽遁去,亦是吾儒例事。謂之何哉?

李幼能

[编辑]

藥蔘更以如干呈上。今歲因令嚴稅絶,遺儲已盡,圖得之際,自至不敷。且聞北人之說,稱以應求用參多者,皆自取也。指某某名以證之,令人竦然。凡於一家之病,長老之請,皆不敢放手。昨得兄書,已知此意矣。弟方駐鶴城,幸無惱事,時時讀書自遣耳。

李幼能

[编辑]

弟了得《栗谷集》一部,以此老心胸手足,尙不能容於世,而有所作爲。況今之時勢人心,又加下者耶?令人掩卷太息,不能喩懷也。

李幼能丁未

[编辑]

南來消息果眞否?抆淚銷心,亦復奈何?但以漂人所云,稽之《明季遺聞》則少異,何耶?思欲見渠一問而不可得。胡忍爲之投北耶?

李幼能

[编辑]

鄭正丈之喪,慟怛何言?喪家無主,每見親舊相弔之書,益令人傷心。初喪凡事,賴諸公相助,僅得備禮葬事。尤齋文丈必欲擇兆近地,援義力辨於其從孫,又托持叔請師廣求,未知速就否也。

弟再入銓地,媿悶奈何?兄以中外四方之責見敎,而但聞中外四方之言,皆以一起兄臥,責之銓官。此則弟亦不敢辭,如何如何?

李幼能己酉

[编辑]

尤丈入城後初對之日,條列十餘事,略論其可行。上答以「皆可施行」,只於神德王后事,「從容講定」爲敎。其後因掘浦之議,詢于尤丈,對以「恐不如設倉爲萬全」。上曰:「吾意正如此。」其後許相力言不便,上曰:「雖有糜費,爲捄溺人之患,何暇計他哉?」左相以「是心足王」爲對而退。

其後上謂宋相曰:「卿昨於疏中,有浮費之語,歲畫亦其一也。」對曰:「豈惟此哉?供上䓀莄一種之價,至於六百石之米。先王嘗敎曰:『終歲一不下筯,而耗費此多,速議革罷。』命臣抄出諸司之可革者以啓。未及抄入,龍馭賓天,臣常痛結。」上驚曰:「先王此敎,今始聞之。予將量處,戶判一一抄來。」

翌日,先抄司圃䓀莄、山參兩種以進,則上命罷供上,只以價米折半以入。又敎曰:「他司亦皆抄來。」賤臣對以各司形勢及折價曲折,「革罷則當盡爲革罷,只抄其中可罷物種,則自外有難斟酌。勢須盡謄貢案詳註各項曲折,以備睿裁」,上兪之。

退而具單以進,未有處分,而疏入矣。蓋於其間,尤丈因朝參,更進光祿之制、牛溪之疏,必從之意云矣。尤丈決歸,未知其意之所在。而嘗言:「得不忠之斥,而安而受之,人理滅矣。」上心雖欲有爲,而大臣以下,必欲沮撓。平日名流,亦皆却立傍觀,萬無做事之望,而又先下手。此後取辱,必不止此,不如早自引去之爲愈矣。

天得丈以我請行量田,謂之喜事如王荆公,勸持叔挽止如安禮。適得其書於備坐,遍告諸宰,其言近始大行,爲叱我者一證云。可笑可笑。尤丈所陳中已行者,貞陵閣齋、訓局兵制、良人從母等四五事耳。

朴和叔世采○己未

[编辑]

示諭過勤,不勝媿赧。自念少日,亦嘗有意於古人之學,疾病內撓,仕宦外奪,未究一經,而荏苒放廢。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始覺無聞之爲恥,老大之可傷,何嗟及矣?退伏窮山,已及七八歲。呻吟之中,無所用心,尋理舊書,若隔前生。幸蒙尤丈德愛,時時寄書提警,尤思感奮,少收桑楡。而喪戚荐疊,志氣摧殘,終恐止於斯而已。

久擬一造門下,獲承緖論,亦不能自振,他何足云哉?曾荷詩篇之投,皆出感懷之作,非不欲扳和以寓區區之意,而素不解句語體樣。又以韻強,久不能就。然於他日,不敢忘宿債耳。

李季周端夏○甲辰

[编辑]

鄭評事遺事,弟實聞見孤陋,而至於東史,尤所昧昧。今承來敎,感慨難勝。發前人之潛德韜輝,立後世之懿範令則,實吾朱夫子之所嘗眷眷者,而尤致意於忠孝節義之間,豈非遭時不幸,有所感而然耶?

吾兄之言,乃及於此,亦惟吾夫子之遺意。此誠北方二十年來所未聞之說,益令人戚戚於心也。敢不樂聞而從命?然以事體言之,必須聞諸朝廷,然後方爲增重光耀,從義諸人,亦可次第追褒。兄須爲弟草作一狀,具悉顚末,使朝廷明知如何?鄭評事末年事,亦可並及也。如何如何?

謹以先相國詩語,追想其指意所向,則似是之詩書不當並祀於之勳戚,又似有有祠而無祠者,亦出於詩書勳戚之勢不同之意,得非譏諷世人之作耶?弟意則得請之後,立廟於六鎭中,立廟於禦亂里首事之地,以之褒功示後可也。亦如何如何?

李季周丙午

[编辑]

兄之進退,似不宜輕,入對出言,盡吾所懷,終無用於時然後斂身退歸,益求所未至,以爲他日報答之地,恐分義自處皆當也。如何如何?

李季周

[编辑]

卽日扈侍行宮,湯沐奏效,玉體康豫。想於經席,諷誦「日新又新」之銘,庶幾使吾君比隆於后也。臣民慶抃欣祝,爲如何哉!願兄加勉焉。弟纔投瓜狀,只俟新代之來,便歸松揪,畢此殘喘耳。

李季周

[编辑]

北路義士,皆蒙追褒,其所以鼓動忠義之心者,爲如何哉!兄之此擧,可以有辭於後世,而附驥與有榮矣。《畏齋記》,初旣不量而妄諾,其敢食諸?初秋瓜熟,當自金剛,徑向龍門,摳衣上堂,卽於座右草呈。如何如何?所恐人事喜乖難必也。崔生率來咸山,讀了《心經》、《家禮》。今始趁早夏鸎遷,果能成其志,而副此期望之誠耶?

李季周丁未

[编辑]

盛疏未及一讀,殊用鬱鬱。頃者南吏部書報老兄疏陳泰義,兼及向日激濁之太過,大被儕朋誚攻。弟復之曰:「未見全疏,不敢云云。」而此友平日愛說泰義,豈發之非時,致人齒舌耶?蓋以是戲之耳。

弟嘗期贊助泰義,豈以爲不可耶?但念近日陰陽主客,已成倒置,雖欲用泰義,當責之誰耶?以此言之,則亦似非時也。疏幸已明斥,然躑躅之勢,恐不能抑止也。如何如何?

李季周

[编辑]

遠聞靜養之暇,訓誨生徒。自治敎人,誠切如此,益令人歆歎。弟爲北方儒生,新刊四書三經與《啓蒙》、《家禮》、《喪禮備要》等書,而無紙不能廣布,可恨。

砥邑量田之弊,不勝心寒。當初李倅全不以事情相通,督令高等作錄。及弟巡看,始知錯失,改令降續來呈,爲此遲留山寺者四日矣。安知抱冤者尙多耶?民實何辜?任事之臣,宜被重罪,凜懼凜懼。然今之計,雖抵書戶判,亦難望其一齊變通,勢須待弟入朝,自請改正贖咎,如何如何?

李季周

[编辑]

試觀今日,可謂極否矣。否極當泰,人皆思泰,泰之義,其惟時乎?今日上下皆持泰義,以行泰道,則庶幾共和而同臻矣。世人不知此道,只聽說義,則宜乎笑其迂而不適於今俗也。

來凶疏,意在禍國,朝廷處置,明快深遠,折其方來,豈惟士林之幸?實是東方之福。因此警動,痛絶根株,蕩滌査穢,使人人自新,則亦一傾否之會。如或浸漬濃釀,攻擊觸發,互相賓主,終至於彼長此消,則純乎否而無奈何矣。唯在諸賢察幾而善爲之,無負世道之責耳。

畿甸量田,弟實管之,明知土地膏瘠之分,力陳續田之議。旣得施行,則又請依古法,續田則直許年年隨起隨稅。又請量後切勿更責加起,則戶判皆以爲然矣。豈知今日所行之法,一遵量前之謬耶?此則決不可不變通。幸望老兄詳陳請改,仍作事目入於踏驗式條中,如何如何?弟若他日得居可言之地,亦當力言耳。

李季周

[编辑]

似聞銓席,有以愼仲任世累發言云,然耶?若爾則有非閭巷私談之比。渠當有爲先自辨之擧,欲知之,乞示及。其先之無與於凶疏,弟實保明,而兄不釋然矣。

癸亥初,因勳臣譏察,託以多聚雜流形跡可疑竄之,昇平啓白無辜,釋之。非但渠家有其時文字,《政院日記》,當有昇平奏辭,考之何誣?多少曲折,不欲相煩。但念此友初通臺諫,卽劾許多形勢家,而便以世累塞之。無論眞否,遠外傳聞,謂銓曹爲何?尤不勝慨然也。

李季周

[编辑]

俯詢蒙陋,何以及此?禮大功葬後,許以冠子爲主人,則於賓似無異同矣。栗谷先生論大功葬後行祭,謂當不受胙。以此推之,則賓主獻酬,禮之盛者,無或不安耶?然爲主而得冠,則決無爲賓而不得祝人之礙矣。如何如何?去冬李台家行禮時,則弟以未及過葬,不敢往參矣。

李季周庚戌

[编辑]

癃癈之蹤,尤不敢自當專對之任,而循次以言,趙丈宜先,不忍讓與衰老長者,果有所云云於美台在銓之日矣。廿年仕宦,無毫分補效,險難驅馳,乃是私分少安處。想兄有以會此意矣。

李季周癸丑

[编辑]

多少誨諭,怳接面譚,感嘆發省,不可爲極。以兄篤至之志勤懇之誠,尙有衰晩之歎,如弟病廢惰慢者,又何足道哉?然於病中無所用心,朝誦《心經》數葉,晝讀經書數十遍,堇了《孝經》及《書傳》三卷。夕閱退老遺集,今已至再。而神思昏塞,掩卷輒忘少無開發之益。然亦足以忘窮僻之憂,遣呻吟之苦,是則不可謂全無所賴也。

數十年奔走職事,非不盡心力,而實無絲毫裨補。到今疾病沈痼,更無陳力之望。退老一生,常以病退爲言,大賢出處,雖不可比擬於人人,夫豈不義而退老爲之?有病難仕者,固當據以爲法。如或隨時從道,義與事別,則亦不可預講也。

李季周

[编辑]

別紙見諭,良荷開示之意。吾輩雖有向學之志,實不能着實趁日下工,過了數十年光陰,未有尺寸之得。爲今之計,恐莫如日有所事以收歲月之功,如何如何?且精力已衰,不宜泛看諸書,只合專意一經、一書,待其慣熟,更讀他書,似可得力,亦如何如何?《慕齋集》弟亦無儲,又不曾一見。頃年往省家兄於昌樂郵館,得一舊本,傳寫欲入梓云,未知其後果畢刻否也。

李季周丙辰

[编辑]

曾荷復敎,尙稽仰報者。蓋欲從事於斯,自驗於吾身,數月以來,疾病添劇,不能收攝心神,其於治己之學,久已荒矣。然念吾輩半生,奔走於世故,全無本領工夫。及今追補涵養用敬,誠爲急矣。抑其用力之方,似在覺處提撕,久久成熟,自無間斷。必欲常存戒懼,持之太過,則反至病作,益爲心害;專務涵養,忽於應事,則亦歸偏失,別生禪味。未知吾兄又以爲如何也。

今日爲學,具有聖訓,比如醫家衆方俱妙,惟是不知對病投藥,往往誤人。前書所云,蓋慮吾兄所患,常在於病久氣歉。若從鄒聖之言,加意養氣之法,致得日臻於充大之域,則病可自去而學亦已至矣。

李季周

[编辑]

復敎良荷開示,然猶有未盡釋者。兄之一生出處,皆應泰筮九二、六四,不可只以時務當之。論《易》之道,恐不宜如是大泥也。其進、其退,盡合於泰,則豈得受用於立朝之日,而無與於在家之時耶?竊意兄之所以致今日之咎者,似由於泰卦之義有所未講也。

兄之立朝,固能包荒矣。而少遜於馮河,不遐遺矣,而或歉於朋亡。以是善惡、是非之分不嚴,而愛惜、矜憐之意過厚,在家固能安貧矣,而猶未忘懷於疾病之撓;好學矣,而尙且係念於尤悔之滯。以是剛決之德不進,翩翩之隣以從,指思慮之紛起者今若據其所已至,求其所未盡,得尙于中行,則帝乙元吉,顧不在他。而一身康濟,亦不出此矣。未知高明以爲如何也。

李季周丁巳

[编辑]

弟於兄平日用心處,已非不略窺。而竊以爲兄之一生出處,旣得泰筮,則今之所遭,雖甚顚沛,惟當益用力於泰義,以俟他日。豈可因一摧沮,遽捨二十年受用之道乎?弟旣通論一卦,而知兄常患思慮紛起,故又引六四而戒之,本非欲以兄之出處當此也。至於性情之德,得聞前所未聞者,良幸良幸。然其自養之道,或過其中,則剛克之中,亦有柔失,如何如何?

李季周戊午

[编辑]

輝令喪慘,尙忍言?謫寄海曲,內外兩老相對,更無在傍親屬,其情境可想矣。弟累育不過十口,足以自遣。及輝令徒謫,在京婦孫,無依泊處,不免搬率以來。遂至卒窘,無以接濟,專恃糶米爲命。昨今兩年所受四十餘石,而所已償者,只三石矣。又未知麥後更受幾石,前頭之計,茫然無所屆也。

農者民生本業,豈不欲專力於此,以資生活?而家有三奴五婢,皆生長京中,使之芸田,不辨粟苗,盡鋤之,及秋視之,滿畝雜草翹然,唯麥豆能辨,而無田可耕。況此輩作農,雖無實功,其盡氣竭力則不異於人,故不得不一日三食,而計其所課,一畝數十步之田,非五六日不能治,回看初日所芸,草已盛矣。居鄕已久,熟閱此等情節,故不敢作農。但與僮僕,幷冬夏作饘粥以度,稍減請糶之數。人有問者,以此爲答。季初入峽,請糶米四十石,耕山田十餘日。又以所已試者戒之曰:「不可與不知耕之奴謀穡事也。」季之責我,亦如兄之所諭矣。

糶米盡入於饁農,而秋穫乃四石皮粟也。竟至於賣京第而償之。蓋備嘗艱狀如此,故有所云云,非欲因此而盡廢天下之農也。弟雖偏窒,夫豈不知天下無束手安坐自食無飢之理哉?若能親自領督,爲之倡率,則似或差勝,而不唯筋力不逮,亦將盡棄其尋行數墨之舊業而後爲可。此亦吾心之所不能安。如何如何?

李季周

[编辑]

蟄伏窮峽,窘窶漸甚,誠無以爲禮。區區之意,必欲粗用古儀,責以成人者。所懼他日子孫矇然無受,益其愚騃爾。値此嚴寒,奉勞從御,極知不安。其所懸佇於令兄者,又欲兒小之有所敬畏而感發其心也。倘或令兄終不遐棄,謹當退日以待,不識以爲如何?

李季周庚申

[编辑]

浩然行色,令人馳羨,忽承惠翰,尤用欣瀉。示諭出處之義,想應素定,固淺陋所不敢識者。而若其從容而來,倉卒而去,無或有所激於其間耶?此後難處之端,恐非一二,區區不能無慮於苦節之難貞也。昨於朝堂,領相以所得長牋見示,已悉雅志所在。茲因鄭甥回便,幷此布聞,未知兄意以爲如何也。

政府題名,見失於兵燹,許筠略以見聞,作一先生案。近者黜相許穆亦有追補者。然猶多缺未完,姑以見錄傳寫以去。兄之處閑成書,雖未可必,如有錄外加蒐者,幸望示及,欲令府史隨得隨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