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語典/卷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自序二 《臺灣語典》
卷一
作者:連橫
卷二
台南連橫撰


阮,我等也。

恁,爾等也。

■〈亻忍〉,彼等也。

咱,大眾也。為親愛之辭。呼如懶。按《集韻》:咱音查,自也。此系借用。

者,此也。或呼平聲。按古人言者番、者個,後人多用這番、這個。《集韻》:這音彥,迎也,音義俱失;而臺語猶存其真。又按者,古音諸;凡從者之字:如諸、渚、楮、豬、都、屠、箸、暑等,皆從者得聲)。〔例〕置者、系者、企者、帶者。

者此也。猶言若此。〔例〕者大、者小、者寒、者熱。

也彼也。或呼平聲。按也、它兩字,金文相同。秦琅邪臺石刻,始皇帝所為也;也字猶與它字似。漢人寫經始分它、也兩字。它,古文蛇;《說文》:它,蟲也。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後人借言無他。詩《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釋文》:它,古他字;此本義之轉也。段玉裁氏云: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假借之例。鄙意:許氏以它訓蟲,義甚明;以也訓女陰,則謬。而臺語以者為此、以也為彼,義猶近古。又按:也讀平聲,與它同。凡從也之字如他、她、池、杝、虵、訑,古音皆讀它。〔例〕置也、系也、企也、帶也。

也彼也。猶言若彼〔例〕也大、也小、也寒、也熱。

也為發語辭。又為亦。〔例〕也會、也著、也當、也好、我坐爾也坐、爾行我也行。

查此也。為者之轉音。〔例〕查甫、查某。

厶某也。《榖梁》桓二年注:鄧厶地。《釋文》:厶,本作某。朱駿聲氏云:凡口不能舉者稱某可也,手不能筆者書?可也。

或為不定辭。〔例〕或兮、或搭。

即就也。假借為此。〔例〕即兮、即搭。

佗何也。按佗、何二字,本義互訓。《說文》:佗,何也;何,儋也。後人借佗為他、借何為誰,二字亦可互訓。〔例〕佗去則何往、佗位則何所。

阿為發語辭。亦呼如安。〔例〕阿舅、阿姑、阿公、阿媽。

兮語助也。《詩經》常用之。亦作的。〔例〕阮兮則我的、恁兮則爾的。

兮個也。疑介字之訛。〔例〕即兮則此個或兮則彼個。

仔為語助。呼亞。〔例〕桃仔、李仔。

那為轉語。《左傳》:棄甲則那。注:那猶何也。〔例〕那是、那著、那■〈忄麥〉、那𢗘。

藉為承上辭。猶言乃也。〔例〕藉會、藉當。

安助辭也。亦作案。《荀子》尤多用之。《戰國策》:秦與韓為上交,秦禍安移於梁矣;秦與梁為上交,秦禍安攘於趙矣。《呂氏春秋》:今置質為臣,其主安主;釋璽辭官,其主安輕。蓋當時人以安語助,或方言耳。〔例〕安怎猶言如何、安仍猶言如此。

偌與若通。猶言若此。按偌音惹;般若之若,亦音惹。是六朝譯經之音相同。〔例〕偌大、偌小、偌寒,偌熱。

盍何不也。《論語》:盍亦反其本矣。〔例〕盍■〈忄麥〉、盍𢗘。

敢為疑問辭。《儀禮》:客敢拜,主人敢辭。注:敢為冒眛之辭。〔例〕敢採猶言或者。亦作檢採。敢檢一聲之轉、敢會會能也。

且為未定辭。又暫也。如所謂得過且過也。〔例〕且坐、且行、且看、且聽。

罔為未然辭。《後漢書》《馬防傳》:更共罔養,以崇虛名。注:罔養,猶依違也。〔例〕罔度謂且過也、罔做、罔飼飼食也。己曰食、他曰飼、罔育育養也,呼平聲。

未為未定辭。〔例〕食未、困未。

的為現在辭。〔例〕的食、的困。

拉為已定辭。〔例〕食拉、困拉。

不弗也。按臺語謂不為𢗘。唯下列二語,用不字。〔例〕不時、不黨。

𢗘不也。否也。〔例〕𢗘食、𢗘困、𢗘免免也。按《詩》《大雅》,文王不顯。箋:不顯,顯也。《左傳》: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注:無寧,寧也。中國古代文法,多有此例,𢗘舉猶還須也。

■〈忄麥〉要也。欲也。〔例〕■〈忄麥〉食、■〈忄麥〉困。

無呼毛。古音也。《漢書》《馮異傳》:飢者毛食,寒者毛衣。《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按錢大昕《恆言錄》,謂古無輕唇音,讀無為模,轉為毛。〔例〕無採、無頭神、無路用。

煞畢也。煞與殺同。殺之則終;引申為畢,又為罷。〔例〕食煞、講煞、作煞、搬煞、放煞、喝煞。

煞極也。羅鄴詩:江似秋嵐不煞流。謂不甚流也。〔例〕煞撲、煞?。

著猶當也。又是也。〔例〕著勤、著儉。

較比也。呼如魯人獵較之較。〔例〕較大、較小、較緊、較䟂。

多《爾雅》:多眾也按臺語謂多為濟,唯下列數語用多字。〔例〕多事、多端、多煩、多謝。

濟多也。呼下入聲。《詩》《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箋:濟濟,眾多貌。又《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濟濟。箋:濟濟,眾多貌。

夠足也。《集韻》:夠,多也。〔例〕夠額、夠站。

𠭴不足也。亦曰減,亦曰少。《方言》:𠭴,短也。

𠭴斜也。短則斜。

旺盛也。與衰反。《集韻》:旺,光美也。

細小也。與大反。《說文》:細,微也。《廣雅》:細,小也。〔例〕細漢、細姬。

勇體壯也。《說文》:勇,氣也;古文作恿。段玉裁氏云:氣,雲氣也;引申為人充體之氣之稱。力者筋也,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乃至。故古文勇從心。

𦐃,體弱也。《集韻》:乃感切。鳥羽弱也。

躼身長也。呼羅,入聲。《字書》無。

矮身短也。《說文》:矮,短人也。

啙幼也。《韻會》:啙音紫。《漢書》《地理志》:啙窳偷生而亡積聚。師古注:啙,短也。《集韻》:啙,弱也,亦短也。

胖肥也。呼如泮。《禮》《大學》:心廣體胖。注:胖,猶大也。

梗謂物堅而不可折也。呼睨,入聲。雷浚云:《說文》無硬字,當作梗。《爾雅》:梗,直也。梗直之木必堅。此引申之義也。〔例〕梗直、梗撓。

潤謂物柔而不易斷也。《禮》《聘義》:溫潤而澤。

偄弱也。《說文》:偄,弱也。俗作軟軟。

定堅實也。《儀禮》:鄉飲酒𦎟定,速賓。注:定,猶孰也。按臺灣粟定、豆定之義,則由孰引申;蓋物孰則實,不孰則不實。

冇不實也。呼如怕。《閩雜記》有此字。

貴謂物價高也。《說文》:貴,物不賤也。

俗謂物價賤也。《說文》:俗,習也。習見則賤。

夵上大而下小也。《集韻》音琰。

尖本粗而末銳也。《說文》:楔也。本作櫼。

普遍也。古作溥。《說文》:普,大也。〔例〕普度、普施。

太甚也。《廣雅》:太,大也。〔例〕太寒、太熱。

贏勝也。猶曰此愈於彼也。《廣雅》:贏,益也、過也。按賭語,勝敗曰贏輸。

系置也。《論語》: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何晏注:不如匏瓜系滯一處也。

在在也。呼下,入。

撻塞也。

鎮塞也。《楚辭》:覽民尤以自鎮。注:鎮,止也。

稽積滯也。呼下,平。《說文》:稽,留也。

開分離也。

峇周合也。呼如覓。

勼儉也。又吝也。《說文》:勼,斂聚也。〔例〕勼儉、勼凍。

凍慳也;慳,慳也。謂如凍冰之堅、也。堅、慳音同。〔例〕凍酸。

瀏逃也。忽然而去也。呼柳,平聲。《楚辭》注:瀏瀏,風疾貌。

■〈走勿〉避也。隱而不出也。呼九,平聲。《類篇》:■〈走勿〉,足不伸也。〔例〕■〈走勿〉膠、■〈走勿〉手。

偆伸也、剩也。《說文》:偆,富也。〔例〕偆錢、偆物、偆勻、偆膠。

微隱也。呼入聲。《左傳》:白公登山而縊,其徒微之。注:微,隱也。按《論語》微生高,《戰國策》作尾生。微、尾古音同。〔例〕微前、微後。

墊藏也、匿也。《說文》:墊,下也。〔例〕墊微、墊空。

辟隱也。與避通。《詩》《衛風》:宛然左辟。

閃避也。《禮運》: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注:淰之言閃也。

抵不期而遇也。呼誅,上聲。《說文》:抵,觸也。《方言》:抵,會也;梁、益之間謂之抵。按臺語,有海水雖闊,船頭相抵;則抵觸、抵會之意)。

佮相與也。《說文》:佮,合也。人相耦為佮、物相聚為敆;經傳皆以合為之。

敆合也。說見前。〔例〕敆作、敆冊。

偶同名也。呼平聲。《爾雅》:偶,合也。《韻會》:數雙曰偶、只曰奇。

八識也。能辨別也。《說文》:八,別也;像分別相背之形。按八為倉頡初文;逮今五千年,中國久已不用,而臺灣獨存其語,音義不爽。

會能也。李白詩:會向瑤臺月下逢。白居易詩:天上人間會相見。皆作能字。

昧不能也。《說文》:昧,暗也;暗,愚也。愚則不能。

約猶揣也。謂揣其大約也。

卜懷疑而為也。《左傳》:卜以決疑。此反其義。

教使令也。呼如甲。《說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護與也。以物與人曰護,以事付人亦曰護。《廣雅》:護,助也;引申為與。

分與也;以財濟人也。音如奔。《孟子》:分人以財謂之惠。

卻無意而得也。《韻會》:卻,不受也;則人棄我取之意。

討索取也。《藝文類聚》引《秦子》曰:有母病瘥,思食新麥;家無,乃盜鄰孰麥而進之。孔文舉聞之,特賞曰:『無有來討,勿復盜也』。是漢末已有此語。〔例〕討錢、討物、討債。

討求索也。又為私通。

為猶助也。呼去聲。《孟子》:為長者折枝。

創作也。《孟子》: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擁治也。《廣雅》:擁,持也。按臺語,辦理事務曰創、整理器物曰擁。

撲擊也。引申為治。〔例〕撲石、撲鐵。

打猶治也。按臺語謂打為撲。唯下列語用打字系文言。〔例〕打揲、打扎。

願欲也、思也。呼正音。《爾雅》:願,思也。《廣雅》:願,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