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隱先生文集/卷七
序
[编辑]紫巖遺集序
[编辑]紫巖李公。以文章才略重一世。與兄敬亭公。俱有聲嶺表。穪巨擘焉。而譚者以公嘗從事姜弘立軍。尙齗齗也。不佞嘗讀廢朝時所記當日事。竊嘗疑之。以爲當時將士苟皆辭服於賊。爲虜臣李陵,衛律輩。豈聞復歸於漢耶。若公則還朝之後。歷敭中外。致位宰列。而未聞以虧節持之者。如張旅軒,任疎庵。其氣節何如也。丁卯之亂。旅軒已辟公以從事。而勤王之日。疎庵又喩公以蘓卿。使公萬一近或者說。二公必望望。羞與之面。况與之從事而有所云云耶。當時事不可知。意全軍陷敗。其所傳說。不過逃軍敗卒之口。不詳其本末而喧言於國。聽者壯其死。尤不能救。以爲生者。必皆降附於賊。隨而錄之。不暇究其實也。間者公之玄孫德龍氏以公遺卷示不佞。亟取其柵中日錄而讀之。於是益信吾疑之不妄。而又恨是錄之晩出。使世之不喜成人之美者。猶得以信其詆誣也。方我軍之出塞也。驅其累日不食之卒。倍日趣天將之期。腹飢心怨。無意戀戰。而奴且啗我以和好。主將已入其計。公麾下一書生。何能措手。旣不能措手。則惟有一死。公固自任而復爲手下所拘持。嗟乎。使奴果有如傳者之說。必欲脅降而後已。則不死誠罪也。而奴以和好爲言。直拘之而已。則姑觀其可死之日而死之非晩也。北海之拘。冷山之囚。夫豈不能辦命。而且遲留歲月。至十年十九年之久耶。余讀公朝聞錄序。奴之誘脅固不一。而同行家丁。目下見戮。雖公亦自知其命之無須臾也。同囚諸人。憂懾涕泣之不暇。而公持印牌不失。又偶得二程性理書,名臣錄,皇華集等書。抄而錄之。誦讀不輟。題之以朝聞錄而序之曰。道不可須臾離。而拘縶大窖。延頸待刃之日。尤當以道自勵。又曰。成仁取義。余聞宿矣。是書之目以朝聞者。秪取死之日近耳。謂公不能辦命。可不可也。方是時。奴盖新得順淸。欲呑遼瀋。而懼我躡其後。甚欲媾於我而公得還。不然則柴市矣。豈非天哉。不佞因此又知小人欺蔽之禍爲甚大。當出塞之日。使燁,守謙。不爲方命。運粮不絶。無飢餒我師。而連營之兵。不憚後繼。則豈使萬餘將卒。往遺之禽。而公歸之日。無爾瞻輩沮遏其間。使建州聞見錄備禦六條。得徹於上。畢用其言。銳爲陰雨之備。則丁卯之亂。必捍禦有方。而丙子再跳。奴不敢復生意矣。洪武初。汪河見拘擴廓。及歸。備陳虜中事。且上方略。太祖嘉其完節而歸。擢之高位而悉用其策。卒斃擴廓。公之忠謨志節。豈不如汪河。豈天方假奴酋。不容人力於其間與。小人欺蔽之禍至此。痛矣痛矣。公少負經濟之望。其所論著。皆時之切務。施之於世。將無往不得其宜。而百不能一二展。仁廟改玉。已知公無他。欲嚮用之。而功臣輩又忌之。其所經綸。僅見於州府之治。然上之知公則深矣。曰。當官盡職。不憚權貴。秉心公正。又曰。爲國盡瘁。不染時習。及其沒也。又祭之曰。人或有言。予實知卿。聖主之言。人不敢間也。德龍氏以其族父上舍秀泰氏之書。抵不佞曰。吾祖遺稿。散佚殆盡。存者亦多缺字。願加之訂正而且惠一言。不佞固不敢當。然亦恨公之不幸。其所論說。不免紙上之空言。而世且無主父偃者。遂不揆其愚妄。加校定而略道其所區區如此。噫。世必有讀公是集而歔欷感慨。廢卷而爲之太息者矣。
梧峯文集序
[编辑]嶺南。古稱爲人材之林藪。自羅而來。名公喆匠。鴻儒碩德。磊落相望。以及我朝明宣之際。退陶先生唱明洛建之學。一時人士。斐然趨之。莫不澡心飭行。矯揉磨礪。尙經術後文藝。飛英華騰茂實。以之賁一代之文治。收中興之偉績。大抵多先生門人也。梧峯申公先生。生于嘉靖壬戌。前先生易簀之年。甫九歲。常以不及摳衣爲大恨。及其出知宣城縣。雖當壬癸板蕩之際。軍興民隱。日不暇給。而輒月至陶山。謁先生廟。與及門諸老。講明遺訣。商確政務。潛心力賾。不得不措。故其平生。事親無遺憾。事君無隱情。居官必盡其職。而出處能明。素節偉然。爲一代全人有以也。公少負文望。蚤占巍科。與蒼石,敬亭諸文苑巨擘相刮磨。上下論當時館閣之手。何遽辟三舍哉。迺斂然遐避。不喜進取於朝。而爲親養。栖遲下縣。又不幸當六載兵戈之日。常從事戎馬。備嘗險囏。未幾而大小北人用事矣。公經綸之業。卒不得少展。於是而只使山民海獠。飽德歌謳。嗚呼。豈非天哉。公平生。不喜著述。今其存者。龜堂謾稿,檜山雜詠若干卷而已。其言溫厚和平。雖尋常吟詠之作。無不發諸性情。不假修餙。而金鏗石鏜。律呂相宣。至其愛君憂國。傷時隱俗。而不能自已。忠厚惻怛。蔚然風人之遺音矣。信所謂蘊之爲德行。發之爲文章。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公之玄孫上舍震龜氏又求得散佚若干篇。將勘正編次。入之榟。以其役屬之光庭。且責以弁卷首者。不佞何敢當。顧上舍君之爲先祖。圖所以不朽者。其誠至矣。惜其不及斯文諸老無恙之日。極意編摩。闡發休光。而迺使固陋無識。如不佞者。有所纂次而叙述之。得不爲慈孫百代之恨。而世之嵬眼大踼者。其不嗤罵不佞。爲不知分也耶。
松隱遺稿序
[编辑]士之負超卓之姿。蘊經綸之業。不得有爲於時則山林而已。山林者豈士之素志哉人。情莫不喜富貴而惡貧賤。得志于上則身安而逸樂。不得而蓬蔂則飢寒而困顇。其不以飢寒而困顇。易黼黻軒冕之榮者。誠以其心之所樂。在此而不在彼也。榮公九十。帶索而行歌。黔婁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而陶靖節取以自贊。堯夫先生布被藜羹。而胷中長有四時花。非苟有所自樂。足以安心於此而無慕乎彼者。雖强而爲之。懽欣愉快。其怨懟不平之氣。往往自露於不知不覺之頃。謂之自得焉。可乎。不佞甞讀西厓柳先生爲其外王父松隱處士金公先生墓表。言公家貧。衣食不給。而曠然不以爲意。終日欣欣。無一不適意。及其寢疾。年已九十六矣。沐浴更衣。隱几屈指而語曰足矣。非其胷中泰然有所得。不以欣戚榮辱芥滯於靈㙜者。亦不能從容於死生之際。其坦蕩如此也。然則以前數君子之樂。求其同調於吾東方。非先生而誰乎。盖聞公有適用之才。有經世之志。初非有意於卷而懷之也。不幸而當廢王縱敗之世。亦旣登名上舍。遊太學矣。見時象不善。托言占命不吉。棄擧而歸。未幾而甲子之禍作矣。自是終公之世。又有己卯乙巳二巨禍。一時羣賢。騈首就戮。士之稍有名稱者。罔或見漏。而公則鴻冥鵠擧。不知人世之風雨者。六十餘年。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先生之高處。尤在於是。而世俗未必知也。今去先生之世二百餘年。子孫猶能守公之故居。宅邊有萬年松。言公平日所嘗盤桓。取以爲號而自樂者。尙蒼翠偃蹇。與戰風雪。使人凜然。獨其平生著述。不宜沒沒。而兵燹之餘。散佚不傳。今其存者。西厓手錄四十首及子孫所蒐錄若干篇而止。斯其可恨也。然張旅軒先生嘗誦公自喜萬年松影裏四時風景屬閒人之句而曰。此老胷中灑然。無一點塵累。能如是而看。則所謂千篇不爲多。一篇不爲不足者。將於是乎徵之。又豈多乎哉。先生之後孫前騎省郞五應氏不謂不佞無識。辱示以先生遺稿。且屬之勘定而入之榟。責之以叙次顚末焉。則其亦不知者。而顧不佞以平日景仰高風之故。不敢固拒而妄有所云云則僭矣。亦可謂不自知之甚者也。
孤松集序
[编辑]人之世濟其美難矣。能濟其美者。謂之肖肖者。非徒肖其形貌。凡心性言行。出處動靜。無一不相似。雖善相者。不能別焉。斯之謂肖。自古及今。隤壞其家聲者。指不勝屈。而能濟美而肖焉者。百不一見。其難矣乎。梧峯申先生。慈詳恭儉。以爲之性。孝友忠信。以爲之行。律身甚嚴而行己潔淸。以之不容於朝而栖遲末班以終。不能盡其才也。孤松先生卽其胤。其事君親。一惟梧翁之於君親者。而行己處心。亦惟梧翁之所以行也。直言常不用於時。而莅官無不一躡其跡。其居家處鄕。發諸口而措諸事者。誰則非梧翁之典則乎。是故言行有章。出處有法。施諸身而及於人者。明白惻怛。無少疑晦。若先生。可謂能子矣。世濟其美者也。其眞肖矣乎。不佞晩生。不識公儀形肖與不何如。而其出身而仕也。朝中嘖嘖曰。眞迺翁子。遊於旅軒張先生之門。而先生稱之曰。克世其家者也。不佞之言。其非妄揣也。先生之遺文。故徵士李孤山先生旣標點其可傳者。而公曾孫上舍震龜氏又屬不佞。勘正其誤字處。並梧翁先生遺集壽榟而傳諸後。問序於不佞。不佞才不足以辨賢。文不足以傳信。而以世之鮮知德者。上舍君之請。累至而不已。愚不自量。輒纂次其遺行。旣又序梧翁集矣。其於公之遺稿。不敢更置別語。而但道公平生心與事。善繼而善述者如此。以爲之序。世之工於知言者。讀先生遺集遺事。以不佞言爲可乎。爲不可乎。
澤隱集序
[编辑]篤行之人。其心純而無僞。故其發而爲言者。亦悃愊而不華。其言之華實不同。而其心之誠僞可知。君子之觀人。亦於其言焉可也。世之以文章擅名者夥矣。讀其詩。爛然而光。誦其文。燁然而華。若可以超上乘而奪神造者。及其再讀三讀而怠氣不生焉者盖寡。不佞樸愚無識。亦頗從斯文諸長老遊。知本實之爲可尙而浮華之爲可厭。思得先行言而後從之者。以質吾見之眞妄而不可得。日鷲城辛君師百甫以其曾王父澤隱公之遺集。屬不佞有所訂正。而且責以弁卷首者。非不佞所敢任也。然取而讀之。一言一句。無不出諸心腑。發之性情。而其指意則以爲寧質不文。寧朴無華。而一種世俗葷血氣。無所著於其中。不待再讀三讀而可知爲篤行之言也。讀其狀。孝於親弟於兄。隆於師友。孶孶於心性之學。而所以應世之心則泊如也。雅不屑擧業。而丙子之後。杜門修家政焉。若公者。豈孔子所謂隱居求志而餘力學文者與。盖公家世以行義著聞。南冥曹先生嘗譬之藍田之玉。而公又郭忘憂先生之宅相。於南冥先生。且爲外玄孫。內外淸風。敻然吹世。公之志行懿德。蓋亦有所本焉。眞所謂藍田之玉也與。後之讀是集者。當以先進禮樂之意。細究其立心制行之遺則焉。則公之平生。不待他求而得之於此。斯爲可貴也已。若以世俗組繢之見。律之以近世詞章家而置雌黃焉則甚不可。世有知言者。必以不佞言爲不妄矣。公諱時望。字子重。澤隱其號云。
開巖遺稿序
[编辑]天地變化。草木蕃。五星聚奎。而吾道昌。天地之間。自有純剛至正之氣。當休明之世。則盛大而流行。以之鍾生賢傑。以賁飾世道焉。於是時。地或有偏得其聚。而家或有偏値其盛者。若宋之洛建閩蜀。可謂偏得其聚。而程朱張呂王范蘇蔡。亦可謂偏値其盛者也。我朝文明之化。至弘嘉之際而極。於斯時也。是氣也偏聚於嶺南而大賢出。接千載不傳之統而英賢接踵。爲國家休祥。若聞韶金氏鶴峯,東岡兩先生之家。父子兄弟。並名於江之左右。其亦偏値其盛者與。開巖先生以七峯爲父。東岡爲弟。而兄弟四人。俱以文學著稱。南冥曹先生嘗譬之夷玉大玉焉。則其一時聲價。蓋可想也。先生在家則以孝友聞。在朝則以忠直顯。其操心飭行。致君澤民。可見其所學者正。蓋嘗往來於退陶南冥之門。雖未及負墻摳衣以卒究大業。而其平生慕向而尊用者至矣。故其言論文章。光明俊偉。卓然爲諸賢之所推許。當是時。館閣之英。多在嶺南。如蘇齋,栢潭,嘯臯,文峯,藥圃,德溪,西厓,鶴峯及先生兄弟。次第彙征。贊襄啓沃。道行於上。猗與盛矣。嘗聞先生論聖量未弘。上怒詰其由。先生徐曰。卽此亦其一事。上爲之收威。賜醞而罷。若先生。可謂善於敷奏。而君臣此際。其可復見耶。當時諸先生俱有集。幾已刊行於世。而先生遺文。失之兵燹。今其存者若干篇。子孫收輯爲上下卷。先生五世孫上舍汝鎔氏跋其後。今上舍之子侄諸兄弟。不以不佞無似。辱示以遺稿。屬令訂正而責其弁卷首者。噫。先生之後。才學文章。可謂盛矣。又當斯文諸老無恙之日。不輕有所托。其愼重如此。若光庭者。其何敢當。抑先生之文章。其可傳而師法者。固宜充箱衍篋。而今其所編。若是寥寥。不能無後世之恨。然東岡先生之集。旣已行世。固與先生道同而文與之上下。昔伊川先生撰明道行狀而曰。求我者於此足矣。後求先生之道者。亦不待遺文之行不行。又奚以不佞三寸喙哉。
謙庵遺集序
[编辑]謙庵先生之集。未行於世。今年春。先生六世孫泳氏手遺卷。詣光庭曰。先祖棄斯世。百四十有一年。其遺文不爲少。荐以兵荒水孽。散佚幾盡。今其存者。曾王考貟外公所裒輯而編次者。若干卷耳。先祖從孫拙齋公泳從曾祖寓軒公。並加校正。未及刊而相繼不幸。爲諸祖諸父之遺恨。今不肖等深懼其寢遠寢訛。遂湮沒無傳也。將以就刊於先祖之墳庵。願吾子之有所訂正。而且惠以弁卷首者。光庭瞿然曰。余何敢當。余何敢當。先生之言行。有省克翁之狀,季先生之誌,澤堂大學士之銘。其遺卷。又經拙齋,寓軒二先生之是正。而金鶴沙先生實跋其後。可謂無餘憾矣。光庭渺然一後生。何敢畫蛇足焉。泳氏作而言曰。是固然矣。然自吾先未嘗忘斯役也。累世之所未遑者。今就於不肖等。其顚末不可無識也。又遺編雖累經讎校。傳寫之際。豈得無訛。不有以更定之。恐無以入榟而信諸後也。光庭不敢違。謹取元稿。略加校訂。凡詩三十三。書四十四。䟽一記二。雜著六祭文三。陶山葬時記事一。追遠雜儀並圖一編。附錄年譜狀誌銘挽祭文共四卷。先生之文。十不一二存也。先生與弟西厓先生。早遊陶山之門。今讀退陶集中所與先生書及詩。其所以奬許而期待者甚深。想其平日往還文字非止一二。而先生與季先生同志同業。相爲知己。金昆玉友。塤唱篪和。其出處離違之際。憂時憂道。切磋而往復者。何但千百其篇。而沒沒無一存。後死者誠不能無恨。然就其所存者。亦可以審先生立志之高。爲學之篤。行己之謙。好問之誠。孝友以施諸家。忠信以加諸人。仁民以爲心。濟時以爲急。不卑小官。職思其憂。蠲疾苦尙節義。見思於去後。而流聲稱於後世者。亦不待索之外而足。又奚多乎貴哉。其文章嫻雅簡㓗。溫厚惻怛。流出乎性情之正。而絶無文人葷血氣。隻字片言。皆可爲世訓。信乎爲有德者之言。而韓子所謂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昔黃魯直太史以光風霽月。喩周茂叔先生。至今學者以是一言者。想像濂溪胷次於千載之下。灑然如復見其人。今讀先生祭先師文。眞所謂善觀善言者。而中間數轉語。深得有道者氣像。直可與黃太史一語。同爲千古之名言。後之學者。欲尋先師於容貌辭氣之間而不可得。忽讀先生數句語。怳然醒然如親承謦欬於燕申威儀之際也。其興起學者而有功於斯文。爲如何哉。先生之學之所至。亦可以窺見其一端也。若夫先生之始終。則已具於諸先生之所論著。非光庭所敢言。亦無待於言之也。
黔澗遺集序
[编辑]夫子嘗言歲寒然後。知松栢之後彫也。夫松栢之獨也貫四時不改柯易葉。奚必待歲寒而知也哉。夫子之云。蓋歎其知德者鮮耳。至如金之在泥。玉之在璞。人之視之。異於瓦礫者幾希。及其斲之鍊之而後。知其爲希珍與國器也。然其凌霜之操。燭日之貞。百鍊之剛。不以人之知不知而有所加損也。黔澗趙先生。稟純剛之氣。負孤特之姿。才足以幹時。智足以陶俗。忠足以犯人主之怒。剛足以振旣頹之綱。而少也抹摋。晩而登第。棲皇於郡縣之間。沈屈於閑散之局。世不知先生果何器也。材果何如也。然其平生。不見知而不慍。不見是而无悶。不卑小官。隨遇盡分。迹其當官與莅職。居家與處鄕。表裏瑩然。夷險一致。亦可以測其大較也。常怪天地以純剛正直之氣。或鍾於人。或鍾於物。均之宜見賞於世。而沈晦磨滅於嵁巖塗泥之中者何限。先生之於世。雖不甚顯。亦不甚晦。當時之君子。亦有以爲棟樑之材。金玉之貞。但不使之登明堂盛黃流。辟妖魔於殿陛也。此則繫於時命。非我之所能爲。於先生何病焉。嘗讀桐翁鄭先生爲先生墓表。猶不免慨惜之至而致恨於在旁之伯樂。其意似若指愚老先生。然愚老之於先生。同居一鄕。聲氣相求。豈不知先生者。愚老之秉銓。在中興之世。盖是時。先生年已至。非翺翔臺閣之日。而時事多可虞者。亦恐先生之剛。不忍於逞時之輩。其取禍必深故耳。盖聞當時有以先生爲言。而愚老之慮。正如此云。信斯言也。桐翁之於國家。其心切。深惜其見遺。愚老之於先生。其情勝。惟恐其致危。其所以愛惜先生則一也。先生雖不見用於世。而懷珍反樸。終老天年。淸直之德。勁正之操。高視一世。皭然不滓。愚老盖以商山淸風。屬之先生。而江山之勝。林園之趣。又不减仲長氏之樂志。一時人望。正如蓍龜。而士之飢寒困苦者。亦自慕德而歸仁。餘陰之報。至于累世而未已。天之餉先生。於是不薄。而其視世之赫然震耀而霎爾磨㓕者。其得失何如也。先生少事寒岡,鶴峯兩先生。以一部朱書。爲平日正法眼藏。其所淬厲而磨礲者。盖有所由來。不但其生質之美而已也。先生之文章行治。眉叟許先生嘗欲序而狀之。未及而不幸。先生之遺文。並焫於眉翁書齋之火。先生後孫諸公。更爲奔走蒐拾。裒成若干帙。而得之爛簡者。亦多缺句訛字。不可疾讀。間者先生五世孫學經,觀經兄弟。以諸兄之書詣光庭。欲使之更加讎勘。而且責以所嘗屬許先生者。光庭何敢當。顧以平日慕向之深。敬受而卒業焉。其精深剛重。髓而不膚。色味俱絶。詩格尤高。桐翁之評盡之矣。而蒼然之光。溫然之文。鏗然之聲。猶可以想見淸勁高古之餘風。信乎其流出於性情之正而爲正人君子之言。第恨其遺佚未盡傳也。旣辭以僭猥而不得。則謹就元稿。略加訂校而書其顚末如此。非敢以是爲足以知先生也。且以寓夫高山景行之思云爾。
睡隱集序
[编辑]日韓山李君泰和聖徵命其子光靖。奉其曾王考睡隱公遺集。詣光庭。且書告之曰。吾祖平日所著述止此。婦翁密庵公欲勘定而叙之。未及而不幸。今而屬吾子。幸有以校讎而序之也。光庭亟辭以非人不得。則敬受而卒業焉。乃作而歎曰。信乎其君子之言也。自穆叔論立德立功立言爲三不朽。世之從事者。判而異之。不能相統也。蓋有有德而無功與言者。有有功而無德與言者。至於立言者。或無德與功而徒以文辭而已者。雖或並傳於世。而要非君子之所兢兢也。君子之道。積之身而見諸事。發之文辭。其積也厚。則見於事者愈光明。而其發也粹然而正。非有意於立而不朽於世。况其歧而三之乎。吾東方文學之盛。粤自麗季而牧隱爲之冠。其隻字片言。至今人寶而蓄之。所謂積見而發。愈光明而粹然者也。我朝右文。儒賢輩出。勉勉乎在己者。而於世之所奔走者。或未遑焉。若其並有而俱足者。必首屈厓老先生。然先生非有意而爲之者也。公牧隱之後。而生長厓老之家。其氣類所從。見聞所及。固有以異乎人者。光庭晩生。不及奉遺訣於當時。而聞先輩之論厓老內外孫。惟公與拙齋公津津焉。今讀公行狀誌銘。其所載者。無不可爲後世法。獨其沈屈下位。所施於人者不多。然亦可以推而知也。公平生不屑爲文辭。今此輯錄。不過詩文若干篇。而亦出於餘力酬酢之餘。非其至也。然就其所存者。其言簡而淡。其氣和而平。其辭溫而正。流出乎性情而道達其心思。叙述其知見。自與懸揣鉤致。絺其章而棘其句者。有異也。牧老之後。固多以文章顯者。求其得於己而無媿於其言者。視此果如何。而公之得於厓老者。亦不可誣也。聖徵大人公。以文學繼其家。而不幸蚤世。今其諸子。聦明俊雅。博學不怠。庶幾趾美。爲君子言者。韓山之李不朽者。將無竆已。公平日行治。已具於諸君子之所論著故不著。錄其所感慨者一二。以爲之叙。
艮齋遺集序
[编辑]夫子嘗言德不孤而有鄰。自古聖賢之生固不數。而其生也。必有聦明淑哲之才。相與鄰聚而輔相之。生則指授口講。刮摩成就。而使其學明於世。沒則讚德摹光。形容叙述。而使其道傳於後。信乎德之必有鄰也。自夫子以下。至洛建諸先生。門弟之親炙而羽翼之者。可歷指而數也。吾東方性理之學。至我退陶先生而大備焉。斥二氏似是之非。析理氣公私之原。使晦翁不傳之緖。廓然大明於世。卽無論中州與海外。嫡統之傳。有所歸矣。當是時。士之稍有志尙者。無不斐然向風。登門請業。各隨其才分之高下而成就有大小。若其終始親炙。篤信不怠者。必稱月川,艮齋二先生。其所造之淺深。非後生膚末輩所敢容議。而盖艮齋之受業。粤自童丱。至先生易簀之日。十二年之間。非有甚疾病大事故。未嘗不在先生之側。先生蓋嘗命名而期許之。歎其見得之精明。而嘗命造璣衡。以觀運行之妙。其終也以平日書籍屬之公。公之爲學。蓋切問近思。不得不措。故其於性情人道之分。理氣肯綮之際。無不精思力尋。直竆到底思而不得。則必資於問。問而有得。則必形於言。而於先生平日言行動靜之間。亦莫不審視而謹記之。其學之精篤如此。而山頹之後。所尊信而服行者。一惟先生之雅言雅行也。是以當汝立之欺盜於世。能以一言折其僞辯張大之氣。而貽書厓翁曰。此姦人也。先見之明。灼如蓍龜。學力所到。不可誣也。公不屑擧業。養性山林。晩與寒岡諸賢同被薦。亦旣登朝矣。未及顯而卒用不究於世。然龍蛇之亂。徒步覲王。忠義奮發。其上行在䟽。論禦倭方略。雖當時藎臣宿將。亦慮不及此。而受縣於板蕩之餘。拊摩字育。又無異慈母之哺飢子也。倘使假之年。得行其所學。功德之及人者。又未可量也。公沒而遺書散佚殆半。重以家難。未及榟傳於世。今其玄孫上舍長鎭,五世孫慶泰,運泰等。裒輯巾衍所藏。爲若干卷。間以示光庭。求校讎其訛字。且曰。願有以序其顚末也。光庭老洫無知識。猶眩於亥豕銀根之辨。何敢勘定而有所言乎。蓋讀公問目記善錄等篇。不翅如攝齊從容於寒棲玩樂之間。親承其提耳面命之音旨。而讀公與同門諸老所往復。知公終始以所得於先生者。講明於同志。而所守者。皆平日單傳密付之訓也。所謂生則明其學。沒則傳諸後。殆朱門黃,蔡之流也歟。公又嘗有心經釋義,周易,四子書前後集質疑,家禮註釋等書藏于家。
荷塘集序
[编辑]荷塘先生遺文。光庭所編定者十一卷。先生胤子苾,薲與族弟前騎省郞萬。要光庭重加校讎。刪繁就約爲幾卷。而使光庭序叙其首。光庭淺弊不敢當。而嘗侍先生坐。聽其緖論稔。蓋嘗以爲吾東方學術文章。不能與中州並者。受才薄而識量淺。才薄故得少而自多。量淺故不能遜志以求進。羅麗以還。雄才喆匠。指不勝屈。而能窺古人之閫域者尠矣。我朝儒賢輩出。倡明洛建之學。爲明體適用之文。若可以洗前代之陋。而氣格不建。日趨纖膩。間有才高氣銳。專意文章者。則又以吾儒家言。爲常陳無所用。喜取諸家奇偉之書。盡力求之。有得有不得。而文與道遂歧而爲二。遞相傳襲。至于近世而極矣。眉翁許文正公蓋嘗病之。非三代六藝之文。未嘗或之留意。用功久而得力深。雖素相詆訐者。不敢以爲今人之文也。先生以閎厚之才。生文獻之鄕。與斯文諸老遊。其見聞學習。不離典訓之內。而又嘗從文正公。得其䂓榘典則。涵泓渟滀。潛以歲月。以博其學。以蓄其德。以養其氣。以厚其力。積之多而發之博。寖寖隆古之軌度矣。先生方且欿而不盈。虛心絀氣。日求其學之所未至。至於老而不已。故時或出而爲詩文雜著。沈渾健雅。與近世之所馳騖者異矣。先生平居。斂容端坐。圖書滿案。典謨之灝噩。羲孔之奧微。禮樂之奫深。伊閩之純粹。無不沈思玩繹。嚼其胾而驗之身心。下至史記諸子百家之語。亦皆涉其流而得其髓。意會神融。如自己出。然天性簡淡。不喜閙熱。外物之至。無一攖其中。故其發而見諸文字者。如大羹玄酒。非知而好之者。未易得其雋永也。蓋先生人稟。絶似陶靖節。其詩亦然。而律詩往往有沈,宋遺音。叙事似司馬子長。而銘誄議論。出入韓,歐諸家。大抵非近世口氣。而其所載者。律之以程,朱之遺旨。不合者寡矣。合其歧而會之一洗其陋而歸之正韓子所謂仁義之人其言藹如者。豈不益信矣乎。然先生平日。不喜著述。今所裒稡者。多出於與人酬應。不得已而爲言者。非先生之至也。讀是集者。不可以先生之所存爲盡於是。而因是而究其實。亦可以得其大較也。光庭騃汙。不足以知先生而今老矣。文字拙訥。又不能道一二。然覽者知其非阿好之言而加尋繹焉則幸矣。謹錄編目如左。
畏齋遺卷序
[编辑]三代敎人爲學之道。見於戴記大學篇。而若小學則朱夫子採摭遺法之散出於傳記者。兼取古今嘉言善行以實之。雖曰小子之學。而大學之道。固已並包於其中。爲學而不本之此書。非孔氏之道也。我東性理之學。肇自圃老先生。而寒暄堂先生實承其緖。暄翁平日。以小學律身。晩年。猶自稱小學童子。靜庵先生從暄翁學。其得君爲治。專以是書爲敎。退陶先生亦言賴靜庵讀小學書。其遊郡庠人。問其曾讀小學書不。則先生少日言動。已是小學䂓矩。可知也。寒岡先生。卽暄翁之外孫。實傳暄翁家法。而又嘗從退陶門庭。師受孔門旨訣。其平日敎人自爲。不出是書之法度。論者以岡翁比孔門之曾氏。以其學專用心於內也。李畏齋先生與兄子復齋公。從岡翁遊曰十餘年。言未嘗不言先生之言。行未嘗不行先生之行。深思力覃。不得不措。蓋於書無不辨問。於理無不講究。而其立心行己。日慥慥焉者。又不出是書之中。故能薰陶矯揉。一變幼少芬華之習。而味淸素安淡泊。隨位而行。憂患貧厄。不能以易其守。超然自得於名利之外。而非禮者不敢近。蓋其道於君親兄弟師友閨門州閭之間。無不隨遇而各求其則。上稽古君子之行。其不合者寡矣。若先生。可謂眞讀小學者矣。世之學者。處下窺高。身不離卑近之塗。而捏取游,夏之所未聞者。巧好其言語。以自托於不朽之業。而却笑躬行之君子。以爲庸陳無足取。其亦不知也已。先生嘗以疑禮講質師門。爲書二卷。又嘗有論著。皆有益世敎者。失之回祿之災。今其存者。寒岡先生言行錄,年譜及郭禮谷行狀,朴大庵言行錄等篇。酬唱詩什,書表雜著並若干首。爲可惜也。然先生之學。得之岡翁。而禮谷,大庵之與先生。大致略同。卽其所論撰。而先生之所造可知。亦無待乎他也。復齋遺文又加少。先生之胤益庵公遺稿。所餘無多。不可分爲別稿。倘編之先生逸稿之後。使後之學者。知先生家學之盛。恐亦未失也。不佞老廢無識。先生後孫基彦等。以葛庵李先生狀。索墓道記。因請所以弁卷首者。非不佞所敢任也。顧平日願爲先生執鞭而不得者。不敢固辭。謹書平日所感慨者如此。爲畏齋先生逸稿序。
湖陽集序
[编辑]士之讀書竆理。將以致用也。然有在我者。有在人者。在我者。我當盡力焉。而在人者。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然吾之學。裕於己而不能施諸人。則不能無介然於中。雖古之賢者。亦或不免。故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又曰。遯世不見是而无悶。是聖者事也。士或勉焉而不能至。其能超然自得。甘簞食陋巷而無悔焉者。吾必曰聖人之徒也。若吾鄕先輩湖陽先生者。其殆庶幾乎。蓋先生未及摳衣於陶山之門。而私淑於門人。其悅之深信之篤。讀之終身而不厭者。惟先生之遺集是耽。其他性理之書。爲平日之裘葛者。自六經以下。至洛建諸先生之文。皆先師平日之所嘗潛心焉者也。其學之所到。固不敢論其淺深。而讀其文味其言。蓋不出彛倫日用之間。天人性命之理。其辭和而平。其旨粹而正。眞足以感發人之志意。而爲學者修省之則焉。非有得於先師之道者。不能也。然而先生政不出乎家。名聲不登於朝。布衣蔬食。以終其身。其竆亦甚矣。而未嘗有慍悶之意見於色辭者。陶然有以自樂而不知竆通之爲何事。其不亦尠乎哉。蓋想先生之時。正北人用事之日。其不見知於世固也。而今去先生之世。已百有餘年。世無有尊信而表章者。嘉言至論。薶沒於巾笥之藏。知德者鮮。豈獨夫子之世而已哉。先生玄孫相頊氏以先生遺集示光庭。要爲之一言。光庭後生末學。亦豈足以知先生者哉。蓋想近世之學者。多騖於空言。而少能加意於切問近思之工者。迺不揆僭妄。謹書其所感慨者如此。以俟知德者壽榟而傳之世。爲學者幸焉。
澗松集序
[编辑]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磅礴宇宙。賦於人。爲陽明純剛之德。以直養而無餒。則塞乎天地之間。故曰居天下之廣居。行天下之正路。得志。行乎天下。不得志。獨善其身。富貴不能滛。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祖宗明宣之際。是氣也萃于嶺南。而其在南州。則若南冥,德溪,守愚,二岡,旅,桐諸先生。殆庶乎能養者矣。故或出或處。或隱或見。或不免世禍。而其遺風餘韻。使人感發而興起焉。澗松趙先生生乎節義之門。夙聞諸先生之風。從容詩禮之庭。已知所以養之之方。而其在童子時。避地二白之間。受業於槃泉金公之門。得聞陶山之旨訣。而就正於旅軒先生。以博其學。以植其業。以益其知。以蓄其德。其所以資養者厚矣。故其立志確。其見義明。篤於君親。隆於師友。嚴於持己。審於出處。傲富貴安貧賤。樂志江湖。沒齒而無憫焉。先生非果於忘世也。蓋當北人弄權。彛倫斁閉之日。絶意擧業。杜門求志。及長陵改紀。多士彙征。則若可以出而仕矣。而先生不復進取。至南漢事去。黑漢帝中國。則窅然無當世之念矣。故三除官而三不應。使孔門而評先生。豈不在夷,連之倫哉。然其平日愛君憂國之心。終不以退處而或間。目及時事。或爲之痛哭流涕。常誦文山我爲綱常謀有身不得顧之句。則先生之志。可知也。嗟乎。觀先生追慕錄。讀風樹吟,望慕庵記等篇。有不隕涕者乎。讀先生與旅翁論出處及其引庾公斯拒鄕人之攻退翁者。雖懦夫。凜然有立志。而誦澗松之吟,翔鳳之咏。則亦可以得先生於百世之下矣。若先生。可謂眞得孟聖養氣之法而不滛不移不屈者矣。先生五世祖漁溪先生。當景奉間。隱跡沈淪。與東峯,耕隱諸公。世稱生六臣。而族兄大笑軒先生。舍命黃石山中。與唐之廵遠同其烈。而先生之風節。與之媲美而無媿。忠孝節義。萃于趙氏一家。何其盛哉。不佞少遊南州。聞先生之風。有執鞭欣慕之願。而恨未得其詳也。今年冬。先生玄孫弘燁氏奉先生遺文。北走四百餘里。抵不佞曰。先祖棄斯世八十餘年。其遺文不行於世。願吾子加勘定。而且序其所編次者。不佞老廢無識。何敢當。顧不佞忝在槃泉外裔之列。而大父晩聞公與先生有同門之義。趙君以是責不佞。則亦有所不敢終辭者。乃與前騎省郞權君萬及其從弟謩。相與校訂序次如左。而又書其平日所嘗感慨者一二。以俟後之人。其亦不自量也。雖然。後之學者。苟就本集而潛心焉。亦可以見先生忠孝之實。學問之正。志義之烈。有裨於風敎者。不淺淺也。若其文章之光輝。發見於詞章之間者。在學者自得之。不佞何敢置一喙焉。
苟全集序
[编辑]外高祖苟全先生。私淑陶山之門人。蓋嘗往來月川,嘯臯,寒岡三先生之門。一代之論先生者。謂經學精邃。傳鉢於川翁。文章奧健。承楷於臯老。而禮學純粹。則襲訓於泗水也。當時愚伏,旅軒,沙溪,石潭,踈庵,溪巖諸賢。無不推先生爲畏友。則先生之見重於一時。可知也。獨其立身最晩。當昏朝棼濁之際。平日之所出入游從者。率多趨附時議。左右怵迫。動以禍福。而終不能易先生之所守。同宗之親負時望。如仙源淸,陰諸公。要與爲一家之論。而亦不能渝先生之雅志。孤立於頹波激浪之中而毅然不自失焉。先生之在當時。庶幾其不緇不磷者。而不知者或病先生不能高蹈遠引。此則先生非不能也。蓋不得已也。當是時。親年老矣。不暇度時之不可而日望其榮養焉。不啻如歐陽生之父母也。以先生之純孝。其果拂親意乎。故先生之仕也。常不樂於在朝。而只欲覔小縣爲養而止耳。嗟乎。先生之解新安龜也。從容白大人。欲尋其遂初而不可得。顧二子曰。君親之間。不得自由。吾不欲汝曹似汝父也。其意亦可悲矣。先生抱負甚大。少有經濟之志。其寓南陽里。自稱草廬子。蓋嘗有意於躬耕之翁。及其阨於時。不得行其所學。而不能以意去就。則又以苟全名焉。先生之才之學。一無所試也。然觀先生之治新安。可知其施之無不宜。而愚伏先生常恨其經席。不得與先生同登。則其學之爲儕流所推服如此。不假淺弊小孫一二談也。先生之沒。縣人享先生于槃泉精舍。而先生之門人㗳窩南公亨會與先生孫生貟揚烈氏。裒先生遺文。爲十餘卷。而未及繕寫爲凈藁。嘗以校讎之役。託之懶隱李學士東標。功未卒而李公不幸。今光庭亦老矣。與先生玄孫進士爾銘,五代孫生貟泰運諸人。重加勘定。附以諸公道述先生者。爲文集幾卷。更蒐巾衍所藏古記及先生日錄。究其言行終始。爲行狀年譜。附諸其下。而又叙其編摩顚末如此。書之卷首。
文村世稿序
[编辑]鳳城琴君養心。以其先三世遺稿屬光庭。使之叙次爲編。而且曰。吾琴之居于文村。粤自八代祖署令府君。府君有文武全才。見知於光廟。爲當時文苑鉅公所穪許。不幸早卒。不及究大用。而諸子皆趾美篤文學。相繼取進士。有名於時。而七代祖聾叟府君。以孝友登己卯賢良薦。及衮,貞芟刈善類。則廢擧。不復以斯世爲心。與聾巖,冲齋,慕齋,愼齋諸先生爲道義交。居家。有仲長氏之樂。沈晦八十餘年而終。府君之諸子。亦皆循循有行義。從遊陶山。爲老先生所奬進。而南溪公特稱其高致。其卒。爲撰墓碣。味其詞。可知其相與之深也。一時聲價。重于南中。村之以文名。蓋以是也。至今遺風餘韻。爲後生輩所想慕。六十年前。鄕中士林。創精舍于舊居之側。以吾祖三世享焉。而又以贈參議柳公。吾門之玉潤。而亦嘗贅居吾里。其抗節死義。尤足以感動後人。故與之並腏焉。嗚呼。吾先祖世以文學取重。其遺稿不宜沒沒如此。而署令府君只有小詩三絶。聾叟府君養閒林下。以文墨自娛。而今存者亦若干詩筆。南溪公。退陶先生穪其文如飜水。而今無一二篇存者。甚可恨也。今距先祖之世。僅數百年。而其闕略如此。若更一二世。其影響。益昧昧。不可復尋也。養心爲此懼。與諸宗謀搜剔家中所藏。編輯爲一書。而附以行蹟。欲使後之覽者。猶足以知吾祖之文章行義之本末如此。庶幾其不朽於世也。吾子亦吾祖之外裔。而又嘗出入吾家。知吾先事者。宜莫若子。叙次之役。匪子是托而誰乎。光庭不敢辭。旣相與編摩如左。又作而歎曰。休矣盛際之君子。其風流篤厚。雖有德行文藝出乎人者。恥以自衒。不肯爲無實之空言以求名於人。其肯梔蠟而金玉之。以之蘄知於後耶。子之先稿之刊沒。無足恠者。而惟斯文諸先生之所揄揚者。已足以輝映於百世。顧亦何恨。嘗聞聾叟先生容儀魁梧。風髯下膝。坐則蟠于地。今子孫家。有藏其落髯一二條。亦數尺云。方冲翁北塞之行。先生與之握手痛哭。此豈爲兒女之別。誠以國事有可痛哭者爾。其忠義之發如此。惜乎。無善畫者貌之跡。以傳於世也。若南溪公。退翁之銘。眞畫出一南溪公。亦奚待後人之贅也哉。
荷華編序
[编辑]松月齋先生遺文號爲荷華編者。累百餘萬言。今纂輯爲六卷。分內外雜三篇。而益之以先生平日詩什書牘祭文若而篇。附以行狀碣銘挽祭文若而篇。以見先生之首末。嗚呼。先生生天啓乙丑。客于世九十一春秋。性嗜書。自八歲入學。逮觀化之朝。不輟誦讀。其於書。盖無不究極其趣。而尤深於易。以之竆天地之運。觀陰陽之變化。而其學以中庸爲宗。自天命之性。推以至於無聲無臭。其道極大。世之拘儒曲士。不敢窺其藩垣。而其發之爲文詞。宏深浩博。微妙不測。如長江大河匯之爲淵。激之爲湍。揚之爲瀾。而百靈秘怪。縱橫出沒。莫知其倪。雖使世之善悟解者。驟而讀之。往往讀不能句。神茹意騂。不卒篇而怠。烏能測其中之所載乎。自周道衰聖人沒。而道術裂。諸子棼興。各得其一曲而竊其機。自以爲至者百餘家。莫能裁擇而歸之正也。先生獨能淹貫洞徹。無隱不照。蓋嘗采眞斥僞。袪非趨是。而折之以先王之道。凡其奇句巵言。亦無不蒐羅藂包。取以爲吾用。故其詞肆而隱。微而著。俚而不哇。語若絶而不續。意若往而不返。而卒會于一。先生之言曰。山嶽一而萬。江海萬而一。其見於文者。或者象之然乎。先生沈冥於世。葆璞嘉遯。雖雅與先生遊者。無以知先生所存。而遊,詡之舌。望門而却步。故先生終老于豐蔀之下。而知先生者。不過數人。皆高世之士也。光庭最後生。不及執贄門下。而先生猥與之往復。槩以爲孺子之可敎者。今先生去世三十有四年。先生之孫仁求,仁實,仁山氏以先生遺卷屬光庭。纂次成書。令可傳後。而又責以弁卷首者。噫。光庭何敢焉。光庭逮先生時。執役於堂下。口呿舌擧而駭然以惑者。今旣耋艾而業不加進。知識鹵莽。得無銀其車乎。第以世愈下。知德者尠。殘編敗牘。爲巾衍之弆。而未免磨滅於塵蠧。則後死之責也。遂相與携笭。入太白山寺。商訂編次如此。繼而歎曰。先生上古人也。其學迺先王之遺。而文則諸子之文也。世之梔蠟而光耀之者。神敝末造。目眯隆古。其孰得以尙諸大羹玄酒。播之爲太古之味。而朱絃洞越。固不可於楊華之耳也。姑整頓爲凈藁。藏諸篋笥。以俟知者。先生又嘗筆削曾江史鑑。爲史選五十餘卷。未及脫藁。又有書傳參評,周易騈枝,詩傳濫涂,漆園口義等書藏于家。
道村遺集序
[编辑]孔門論行有本末之序。而文藝居後。程門言學有內外之辨。而爲己爲重。學者之所存心用功。雖不可偏廢。而亦當審先後輕重之所在也。世衰道微。聖人之敎不行。而詞章藻繢之習。名利趍競之弊。日滋以痼。而文與道。判而爲二。雖或有聦明豪傑之士。鮮不受變於俗。而其有意立言者。則徒務詭奇瓌麗之辭。而性理菽粟之言。則視之蔑如也。民習由玆日壞。斯文以之益晦。連編累牘。無補於明理救世之道。而陷人心斲本性。卒之爲無用之空言。豈不可哀也乎。古之三代之文。今不可以復見。而君子之爲文。要當先本而後末。務實而不務華。有事則書。有言則書。有所懷思則書。道達其中心而無所藻餙焉耳。古之爲文者。不過是也。若其言之有邪正。文之有工拙。各隨其人之才性而亦有乘時而上下者焉。非君子之所兢兢也。權郞中萬。以道村先生遺稿示光庭。要與訂正爲凈藁。余於先生。素高其行義而未及執贄。不自知淺陋之不足以相斯役。亟取而敬讀之。凡若干卷。緫之非平日之所嘗立言者。而皆與人酬唱往復之作。或有不屑而爲之者。非先生之至也。又不出於先生之所手錄。而不過爲門人後孫之所收輯者。故多缺句訛字。不可疾讀。爲可恨。然其言淳而正。其辭質而雅。明白簡當。流出乎性情而適當乎事宜。信乎爲有德者之言而非世俗葷血口氣也。其平日述作。宜不止此。而沒而不出。無以測其問學用功之大槩。然聞先生平生。不欲以文學自居。不肯苟有論說。雖或有妙詣獨得之見。亦不形諸文字以求知於人也。然木齋先生嘗穪傳後之文。某可爲之。又嘗手定麗史而曰。凡例已成。某亦可編。木齋主盟一時。司命文章。而其見賞如此。則先生之文。必有以當此責明矣。光庭老耄無知識。亦嘗病世之號爲文章家者。不根柢六藝而徒馳騁乎末流以相高也。校先生之集而有慨於中。編成書首。思與四方之學者共覽焉。
大笑軒逸稿序
[编辑]天地之間。有純剛至正之氣。或鍾於人。或鍾於物。其在於物。若鳳鸞之於飛鳥也。松篁之於草木也。其得是氣之正者也。夫人也得其秀而最靈於物。其獨無鳳鸞與松篁者乎。大笑軒趙先生生乎生六臣之家。與世之大人君子者。爲之師友。以究其正大之業。爲子則孝。爲臣則忠。居家而家齊。在官而官治。其日用所事爲者。無不當其則焉。信乎其得是氣之全者也。嗚呼。先生有亭亭千仞之志。有落落特立之標。而以斯世之迫而隘也。故托於酒與笑。以調戲於世而寫磊磊之胷焉。世之人方愕眙嘻笑之不暇。烏能測先生所存哉。及夫當大亂臨大節而不懾不挫。卒之舍魚取熊。含笑授命。與唐之二子者。異世而同其烈焉。於是仰先生如靑天白日。雖忮夫與懦兒。無不以先生爲宇宙間奇男子也。嗚呼。先生豈非人中之鳳鸞松篁而孟子所謂大丈夫者與。先生於書。無所不讀。學無所不究。而爲文。操筆立書。滔滔不竆。其平日出乎口而響人牙頰者。何止千百其篇。而亂離之後。散落殆盡。今其存者。不啻泰山毫芒耳。然先生六七歲所作。已了君子小人之分而無題吟。和倭使兩絶。足以想先生於千載之下矣。而何恨其沒沒。而先生不朽之傳。又不待於是也。迺者先生五代孫華世氏携先生逸稿。北走五百里。以訂正之役。屬之光庭。噫。光庭非其人也。顧嘗讀鶴老壯士之吟咏。先生廵遠之句。輒爲之慨然流涕。死者可作。雖執鞭而所不辭也。敢忘其老弊孤陋。敬爲之校次遺文。附以諸賢之所論撰及朝家褒錄之章。而又爲之改定年譜如此。極知其愚且僭矣。然先生之隻字片言。不可以不傳之世。遺事之散出於他書。凜凜烈烈。軒天地而光日月者。又不可不俱稡而備錄之。使有目者皆可覩也。編旣已。華世氏請書其顚末。付諸剞劂氏。於是而爲之叙。
平城世稿序
[编辑]平城金君弼衡克夫從余遊。一日擕先故遺藁詣溪舍。以家大人書抵光庭曰。弼衡家世遺文。散佚殆盡。今其存者若干。若不更加整頓。編爲一書。恐益敗蠧無收拾。願有以竄次而惠之以一言。藉以傳諸後不朽矣。余曰。何以哉。克夫起而曰。弼衡家世本士族。自麗迄我朝。文科聯九代。雖中遭靖國以節齋至親。枳淸選。然世以文學濟其美。今其詩藁存者。自沙月府君以下。沙月府君〈湘〉。節齋〈宗瑞〉之從祖兄子。亦不得廁跡淸班。則蚤卒。訥齋府君〈慶言〉始除騎曹郞。若將顯者而年未强仕。歿于豐木官舍。贈判决事府君〈德男〉文雅繼序而不及。遂以夭。四談軒府君兄弟六人。俱以文行名世。伯〈�〉,仲〈韺〉二公。以門蔭仕。其次月灘公〈韶〉中進士。其次吾祖〈頀〉。其次〈韹〉與吾祖聯榜生貟。其季〈𩑃〉中大小科。官至通禮。月灘,通禮二公遺稿在子孫。弼衡竊惟天畀才于府君兄弟。若可以少振家聲而卒蹇滯。藍溪府君嗣有文望而抹摋名塲。其後數世。亦不克享年。子姓且不敷。弼衡竊懼先故遺業圮絶罔階。而世之人亦無由知吾先德之懿者。是以謹收拾火爛餘藁。而旁親壯元公〈慶雲〉嗣絶。有遺稿。因欲附編于下。以見一時文雅之盛。此弼衡中心所耿耿者。幸長者哀而卒賜一言。余敬受而玩繹良久。歎曰。炳烺矣。世罕其倫。抑平城之世。以節齋而錮。亦有以節齋而著者。節齋之勳業忠節。赫然耀世。今讀其論邊數奏。文詞汗瀾。論議與趙充國屯田奏。同一天地間不易得之文字。子之先雖坐是而官不達。然沙月公以行義被己卯賢良薦。人望蔚然。而訥齋公文章學行。已爲退陶先生所賞。使其立雪陶山。講究絶學。如其志焉。豈不爲奇李鴈行邪。四談公明亡。杜門不應徵辟。安貧守義。獨保崇禎日月於數十年之間。其氣義有足尙者。而藍溪公〈萬具〉守故訓。不失爲名門佳子弟。休矣。眞藍田之玉也。其尺璧片璞。不可使薶沒。矧乎祖先之咳唾珠璣。出乎中而形諸文辭者。烏可不蒐輯寶藏。爲後孫之所觀感乎。子之兢兢於世藁者。誠仁人孝子之心也。藍溪之後數世。以志行名而早世不出。是則氣數之適然。非其德不嗣也。天道有乘除。琅玕出於久竹。子之兄弟四人。尙可以警動奮勵而思所以趾美也哉。克夫起立俯首曰。弼衡不肖。敢不敬承。於是相與校次篇什。爲數卷。每稿下。各有小識。錄其梗槩。因書其往復言語。以爲平城金氏世稿序。
冲齋先生文集重編序
[编辑]冲齋先生遺文。經士禍不出。其逸稿並附錄初本二卷中本四卷。先生六世孫騎省君萬所編次。詩文並日記。又十一卷。今更加讎校竄正。爲九卷。叙曰。孟子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爲氣至大至剛。直養無害。塞于天地之間。又曰。其爲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歷觀今古聦明豪傑之士。方年少氣盛。砥礪立名節。偉然可觀。及遇一事變。便苶爾而餒。至老而衰。往往不保其初。是何哉。無道義以養之也。先生受剛大之稟。當昌明之運。而身經三士禍。世之論者謂先生初削科於廢朝。有劉蕡之直。欲劑胹於己卯。有堯夫之知。其當難於乙巳。有賁育之勇。禍愈鉅而所樹立益卓。年彌高而其義益烈。夷考始終。如靑天白日。炳朗今古。無訾垢之者。而不知其益卓而益烈者。果何自而致之哉。退陶先生稱先生雅好讀書。雖直省在公。未嘗廢忘。近思錄自警編。不去懷袖間。今攷古冊中先生所手識。又以見平日用功之大槩也。蓋先生之學。本諸春秋。春秋明是非。决嫌疑。定猶豫者也。是非明。嫌疑决。猶豫定而後。剛大之氣。浩然而不慊。後世明春秋之學。無如孟子,董子。孟子以春秋配禹周公。董子亦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其所謂道誼。卽孟子以氣配者。苟不明正於平日。而謀利計功之心。殽然雜進。則其遇事變而不懾不挫。不隕不穫者鮮矣。其烏能燭是非之原。炳事機之先。蹈義理之所當爲。至於死而不悔哉。然則先生其眞得孟,董之學而深於春秋矣乎。許文正公穆以先生文字簡嚴。有春秋之法。嗚呼。豈獨文乎哉。先生家。有堂后日記手筆。蓋先生編史之際。采取時政之大槩。隨日以錄。間多後日論斷。以備鑑戒者。其事核。其詞嚴。實遵筆削之遺義。編先生遺文者。誠不可不先乎此。而間或以史草持之。光庭昔從荷塘,蒼雪二君子。與聞編輯之義。中本之所以鄭重而不敢者此也。光庭竊惟日記之作。與涑水日錄何異。况先輩之記本朝事。如德溪日錄及石潭經筵日記。皆史類也。俱已傳布於世。何獨於先生日記。有所諱避哉。搢紳之行過故宅。見先生手本者。其言莫不皆然。又可見人心之所同也。方與騎省君謀所以繡傳者。而不幸騎省君已去此世。光庭亦孑然朝暮。今先生之後孫上舍薲與諸宗兄弟子姪。謀咸以爲不可不及時纂正。乃就騎省君手編日錄。相對勘討。兼采士友之議。付諸剞劂氏。嗚呼。先生之遺文。其亡軼者。旣不可復得矣。逸稿之行。亦近百許年。手錄之藏弆。已二百年所。而今始編定。粗成先輩遺志。其幸矣。諸君以事之首尾不可以無識。屬光庭。書諸卷首。
敬庵遺稿序
[编辑]嘗聞柳文忠公先生主文衡掌試。得策一道曰。文章才也。貯之書堂。使之爲文章可也。坼名。迺盧敬庵先生。時妙年未有室。文忠公以其兄之子妻之而甚愛重。先生卒。使其少子修巖先生從先生學曰。吾閱人多。忠厚沈靜。未見有如此人者。文忠公鑑識高一時。一經品題。爲名人。而先生特見知奬如此。則雖未見先生書。卽知先生非第二人矣。孔門分四科。有德行者。不足於言語。有文學者。不足於政事。說者以爲各擧其長。然閔子之德行而言有中。子游之文學而絃歌武城。夫子旣皆許之。則豈眞有所不足哉。先生學於張旅軒先生。文可以充館閣。學可以備顧問。德可以儀末俗。才可以劑劇易。其爲政。亦可以反古興善。而卒抹摋于時。年纔踰知命。所蘊蓄於中者。不一二施也。然而就其文字言語政理之所先後。亦可以推見其一端。於四科。蓋無所不宜也。讀其書。見文忠公之知人。第恨天之生先生非偶。而卒阨之時與年。不卒惠斯人斯道也。然先生以敬名齋。其學蓋壹是爲主。夫旣先立乎其大者。百爲無不得其理。凡先生之事辭在卷中者。皆可師法也。先生襟懷飄灑。神韻泂澈。今想其餘徽。若可以參浴沂鳳凰之氣像。而班皇極先天之妙造者。善讀者亦可以自得之矣。光庭蒙蔽孤陋。又耄及之。不足以當校讎之役。而先生後孫濬,澺氏不以其聾瞽。辱示以先生之遺文而責令勘正。且需其弁卷首者。失之矣。光庭以執鞭欣慕之心。而不能百拜以辭。則癡之又甚矣。况可以重汙佛頭哉。二君相繼涉遠。要索之不已。謹書其所感於中者如此。
龍山世稿序
[编辑]龍山世稿者。金惟一齋先生及其子葛峯,晩翠二公遺稿也。其謂之龍山者。先生自九潭移居卧龍山北嘉野村。而先生卒。葬之龍山南麓。葛峯公廬其下。晩築墳庵于此。昏朝時。屛跡其中以終老焉。而與晩翠公俱葬先兆側。蓋龍山爲金氏家山。故取而名其稿也。先生懷眞葆璞。不與世逐逐。而俛焉孶孶。以進修爲業。從容函丈。與同門諸先生。往來講磨。學旣成而不得有施於世。則又以其業。敎授生徒數十餘年。其繼開之功。至今有聲於士友間。文章絀華宗實。出口爲言者。皆可爲世法。惜乎。兵燹回祿之餘。泯沒無傳。今其遺者。只有精舍韻三首與權草澗府伯書一通及科賦若干而已。然亦足以嘗一臠而知大鼎之味。葛峯公抹摋於時。又身歷壬癸兵禍昏朝政亂。以及丙丁之難。其傷時憂國憤世之意。發之篇章。而閒居。往來朋友。婆娑林泉。吟哦雲月。樂而忘憂者。爛焉盈箱。然亦枿去浮華。隨遇直述。皆出於情性而淸遒灑落。無一點塵垢。文亦率口衷出。不泥古陳。不煩繩削。善往復自道而亦不喜作。今只有若干篇。晩翠公天才蚤成。雋聲四馳。而天不與年。中道萎折。如鳥昂霄。飛不盡翰。所著詩文。秪若干耳。先生後孫致昌,寅鐸等。又懼其湮沒而無傳也。收輯兩世三稿。聯爲一帙。欲壽諸榟。寅鐸令其子鴻九。屬不佞以勘校之役。不佞無識老病。幾死神精。已不逮矣。鴻九累月能苦。言不能强而意益懇。迺於病暇。妄加點竄。爲若干卷。而一齋,晩翠兩稿則無所刊焉。以其略也。嗚呼。金氏自退村以來。文學繼世。而先生父子有德有言。爲先輩之所稱誦。目其文。味其所以。乃豈不得其平生哉。叔孫所稱不朽者。亶在於此。而先生之後孫。能殫思於百世之後。以圖永世之傳。其思孝之誠。足爲追遠之則。而鴻九能辛苦。篤志舊業。才質俱茂。其必有以趾美而繼起也。於是乎書。
鄕飮酒詩卷序
[编辑]上之二十七年辛未春。命坡平尹侯光紹來莅我邦。侯爲州。先以敎化。謂吾鄕素以文獻稱。其衰敝不振。殆作之無其術。爾乃首廵學宮。以朱夫子同安敎榜。爲諸生講說。諸生皆感躍思奮。迺選其尤者。經紀書糧。使之講習經書。又訪忠孝貞烈之倫。存者褒恤之。死者除治墳域。鋤其强梗而嚴上下之分。蠲其疾苦而吊其無告者。州民大小。旣靡然向風。侯又以古者道民之方。莫先於禮。鄕飮鄕射。周公所以鑄成周也。後之倣行者。有名而無其實。今猶可因名責實。迺以秋冬暇日。會章甫于宣聖廟傍。撰吉日戒賓介。先期綿蕝。翼日行禮。樽罍靜㓗。賓主介僎。各循其序。篚洗豆俎。咸遵法式。拜跪興揖。秩秩雍雍。上詩下磬。間歌叶節。環壇而觀瞻者。殆數千餘人。禮畢。行無筭爵。老少序次。樂湛情洽。鄕老有一人。爲誠字四韻詩以進。侯首和之。命左右咸次之。其不能者。亦不强焉。凡若干篇。聞其事者。又屬而和之。或以古詩歌詠。幷伊時日記。輯成大卷。藏之鄕序。以無忘盛事。功曹請叙于侯。侯笑曰。吾其可言之。言之必有其人。命索之光庭。光庭老病竆山。以未獲參盛禮爲恨。雖不敢以非人辭。神思衰落。固無以道吾侯意中事者。然竊嘗聞之。吾夫子觀於鄕。知王道之易易。夫人之情。順之則易而鄕善。逆之則拂而生㤪。政刑之道齊。不若德禮之有恥且格也。先王知其然。故因人情而爲之敎。人之所嗜。莫甚於酒。凡所以導和達幽。亦莫如酒。人道之所不可廢。而過之則生禍。故聖人爲之禮以節其飮。賓主百拜。終日而飮。不至醉。其獻酢進退。折旋拜揖。亦可以知其德焉。故興賢興能。必於是焉。尊尊而貴貴。老老而慈幼逮賤。升降跪起。以固其筋骸。歌瑟笙磬。以樂其心志。斟酌損益。納之於中和。而一飮一酬之間。參贊位育之妙存焉。所以潛消忿懥。薰陶性情。化民成俗之方。莫過於此。而叔季以還。知其義者尠矣。嘗聞鄭文穆公行之吾鄕。而寥寥百載。直待我侯而迺擧墜典。豈不休矣乎。我聖上覽吾府校藏中朝衣冠。喟然發歎。御製一絶。勖之以鄒魯。又頒降書筵三經。令一方學子。從容講習。其意甚盛。而一鄕縫掖。庋閣不觀。誠以無道率之者。今幸惠我侯。迺始宣布德意。文之以儒術。旣訖事。又帥諸生。講論經旨于校宮。如聖上旨。嗚呼。知臣莫如君。聖上之選使我侯。以尸我邦。其亦以我侯必能奉揚聖旨。陶鑄美俗。如鄒魯爾。我民受賜。容有旣乎。光庭愚陋。亦知慕古慨今。蓋嘗擧斯禮。申揭于鄕序之堂。而竊庶幾焉者。敢不樂爲之說。壬申仲春之望。鄕人平原李光庭謹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