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誠齋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八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八十三 誠齋集 卷第八十四
宋 楊萬里 撰 景江陰繆氏藝風堂藏景宋鈔本
卷第八十五

誠齋集巻第八十四

       廬陵楊 万里  廷秀

 心學論

  六經論

   易論

論曰聖人之教不離於言而未始不離於言不離

於言者言也未始不離於言者非言者也言者道

之因也聖人且得而離於言乎非言者道之詣也

聖人且得而不離於言乎夫何故傳天下以其道

而不示天下以其因天下何從而詣其詣哉詣其

詣則不因其因矣雖然詣其詣而不因其因可也

未詣其詣而不因其因可乎是故不得離於言不

離於言者不廢其道之因也不廢則恃此之恃彼

之愚是故不得不離於言離於言者不恃其道之

因也以道之因者可忘而廢言見人之迷於塗而

莫之指者也以道之因者不可忘而恃言指人以

塗而謂之家者也莫指其塗天下自此絶指塗為

家天下自此愚堯之朱舜之均親不親而近不近

耶言可以教人而傳道也則朱均乆矣其堯舜也

然同室之朱均不堯舜也而異世之洙泗有堯舜

焉則夫子之心超然獨詣堯舜之詣也言可恃耶


言不可恃耶聖人憂焉欲廢言也而天下之人豈


人人而心孔子之心詣堯舜之詣也欲恃言也則


天下將死乎吾言之中而不生乎吾言之外非吾

言之死天下也死天下之見也天下之見所以死


乎吾言之中而不生乎吾言之外者吾言之盡而


天下亦以為聖人之言盡於此也天下以吾言為


盡故捐其思捐其思故死其見死其見故貌信乎


吾言而心無得於吾道非無得於吾道也不自得

其得也嗟乎言也者心之翳也曉天下者暗天下

者也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嗟乎聖人之憂天

下深矣乎而或者以為聖人之意聖人自不能盡

於言聖人之言聖人自不能盡於書也嗟乎聖人

天地也今曰天能生物而不能盡生地能載物而

不能盡載則天下有不笑其妄者乎聖人之言非

不能盡意也能盡意而不盡也聖人之書非不能

盡言也能盡言而不盡也曷為不盡也不敢盡也

中庸曰有餘不敢盡此易與中庸之妙也然則曷

為不敢盡也憂其言之盡而人之愚也漁者之於

魚也有小其得者有大其得者小其得者必澗溪

者也大其得者必江海者也江海之所以江海夫

豈若是澗溪然哉水石鑿然以明而蟲魚歴然以

見也淵乎其茫也黝乎其幽也是故求者加深則

得者加大也聖人之作易其初有卦而已象烏在

其後有象矣辞烏在最後有辞也如未始有辞也

杳茫深微不可得而近也非不可得而近也不可

得而近者所以致人之近也人致於易則近於易

矣人之常情近則狎逺則疑故易之逺者所以投

天下以疑而致天下之思也思則見見則悦悦則

研研則詣故聖人作易也不示天下以其道之詣

而詣天下以其道之因既曰因矣可得而盡哉天

下因吾之不盡而求吾之盡則道也者聖人得而

秘也耶夢飲酒者覺而言之於童子童子曰奚而

醒也彼以為真飲也不悟其夢也或者曰聖人不

能盡言盡意也其見與童子異不異也謹論

   禮論

論曰道無所倚有所踐有所倚則天下莫之稽無

所踐則天下莫之居莫之稽道之瀆也莫之居道

之棄也聖人以道而寄於經以悟於後乃至於瀆

與棄瀆則道不神棄則道不行道不神且不行則

經也者無乃虚其所以寄而杜其所以悟哉夫惟

經首於易而後道不瀆継易以禮而後道不棄聖


人之慮微矣蓋天人之理性命之源仁義道徳吉

凶悔吝紛然歯於卦而形於象卦之中又有卦而

象之外又有象焉此所以為無所倚也無所倚則

無所窮無所窮者聽天下之人各入其入隨至其


至也是以天下仰其神而稽焉雖然道則神矣不

瀆矣天下於焉而稽之矣然天下之人聖不数也


賢亦不數也而愚不肖則不踈也聖人之經為聖


賢而作也不為愚不肖而作也則有易已多矣否

也則以不踈之愚不肖而舉責之以不數之聖賢

是却天下之進於聖賢而堅天下之心使安於愚

不肖也是故聖人本之以不倚而進之以可踐禮

也者所以示天下之可踐也圓不以䂓方不以矩

運斤而成風惟匠石可也欲舉天下之工而皆匠

石也皆不䂓不矩也則天下之工有棄其斤斧而

去耳何則無所可踐也易者聖人成風之斤也禮

者聖人䂓矩之噐也匠石不以匠石而廢䂓矩故

無匠石而有匠石聖人不以聖人而廢禮法故無

聖人而有聖人蓋道有所可踐而後天下有所可

居易之言曰神無方也易無體也彼且無方則不

可以方求彼且無體則不可以體見不可以方求

則契其方者出乎方者也不可以體見則得其體

者遺乎體者也欲天下之人皆出乎方契其方遺

乎體得其體嗚呼難哉是故有禮焉如是而君臣

父子如是而冠昏䘮祭如是而交際辞受如是而

出處進退嚴乎洒掃之末以逹乎精義入神動容

周旋之頃而禮皆至焉其義粲然無所不可知而

其地畫然有所必可踐愚不肖者孰不可以勉而

踐踐而居哉有可踐則天下得以不置其足於道

之外有可居則天下得以置其身於道之内使天

下之人置其身於道之内而不置其足於道之外

相敬相愛相安相飬以至于今禮之教也而老子

曰失道徳仁義而後禮又曰禮者忠信之薄嗟呼

去禮以求忠信是去裘以求燠者之智也且禮亡

則道徳仁義其猶有存歟嘗觀老子之徒有問乎

聃者鴈行避影而後進而聃未輕告也已則一日

不可無師弟子之禮而天下獨可一日無君臣父

子之禮耶人有一朝三飯於家而教其鄰以辟穀

之方者此可信也哉聃是已謹論

   樂論

論曰天下有同然之機不動於靜而不得不動於

動不得不動於動者執其機以觸其機也聖人欲

天下之趨於道而不得天下同然之機而執之則

觸焉而無動也觸焉而無動則能使天下之吾從

而不能使天下之自從者天下之吾從者天不從

聖人者也使天下之自從者不從聖人者也從聖

人者非從聖人之至也不從聖人者從聖人之至

也蓋從聖人則亦勉焉以從於人爾從於人未必

得於已勉而徃亦必廢而㱕是故所從者雖聖人

也人耶我耶至於不從聖人而自從者非其心欣

然以啓也其何能决然以趨也欣然以啟而後聖

人之道有以投决然以趨而後聖人之道有以驅

故夫天下之情不病其不决然病其欣然者之不

動也欣然之心一動則聖人之道有不動而行不

挽而進不嘘而高不引而深者矣是故欣然之心

者進道之機也歟聖人者得是機而執焉復執是

機而觸焉惟其不觸天下也觸則天下之機動矣

然則天下之所以决然趨於道者聖人有以動其

道之機也其初易之道無所倚而聖人申之以禮

之可踐宜亦可以少足矣雖然禮之道可以踐之

者未必决然也豈非欣然者未動而勉焉者獨行

歟人之情安於倨而禮勞之以恭人之情速於得

而禮緩之以遜渇也而百拜乃得飲飢也而日昃

未得食夫雍容文雅之化固天下之所不能廢而

周旋委曲之節無乃天下亦有所不盡安者耶夫

使天下之情有所不盡安則聖人之道其行豈得

而遠也道行於暫而不行於遠是未得天下欣然

之機也得其欣然之機而道可以遠矣且生者天

下之至愛也死者天下之至畏也而兵家者率天

下之人以趨其所至畏而捐其所至愛也此亦有

所甚難者矣令發而士之坐者涕霑襟卧者涕交

頥此宜有所甚不樂者矣然鼓鼙之聲鏜然以鳴

則三軍之士躍然以奮悲者喜惰者激至於殺身

而不自還則有以動其欣然之機故也故夫得天

下之機而執之者可以動之而趨於死也聖人之

道非如兵家使天下趨於死之危趨於道者趨於

安也聖人者執其機而觸之則天下之趨也孰禦

今夫金石絲竹八物之善鳴此其於吾道何與焉

而聖人之經継禮以樂者何也人有幽憂而不樂

者散之以嘯歌有所欝結而不平者銷之以管絃

聲之入人心易也然則天下欣然之機不寓於八

物之質而寓於八物之聲也聖人得其機之所寓

而執之以觸天下之機是故取仁義道徳之意而

颺之於恬愉平淡之樂使聽之者心悦悦之者心

喻必有渙然而悟犂然而契者矣樂之功用至此

而天下不知也惟其不知乃其真知也歟善乎孟

子之言道也曰樂之實樂仁義是也樂則生矣生

則烏可已也烏可已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也夫聖人之樂至於使人手舞足蹈於仁義之中

而不自知此化之妙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

者不示其機者也孟子者不秘其機者也謹論

   書論

論曰易者道之聚也禮者道之檢也樂者道之安

也聖人之道聚之以易則求者足撿之以禮則肆

者約安之以樂則入者豫使天下之於吾道足而

約約而豫聖人於此畢矣乎曰未也道之聲固不

親於道之形也且夫道未始有聲也而有形也邪

道無聲也而聖人聲之以言是謂道之聲雖然可

以啟天下之聽而未有以信天下之觀啟天下之

聽者聲也信天下之觀者非聲也形也形信而後

聲信道果無形邪道猶天也天果無形耶天有是

形故有是聲形者非聲之聲也聲者非形之形也

風起於虚而颯然霆震於空而轟然此其聲非不

足以信於萬物也使無蒼蒼者以麗焉則風霆者

自託之無所而何物之信也哉今夫道者道之形

言者道之聲形信而後聲信雖然吾非不知道者

道之形也而誰其見之見秋毫於千里之外者離

婁乎抑衆人乎離婁能喻衆人以已之所見而不

能使衆人見其所見聖人者道之離婁也易禮樂

者離婁之所以喻衆人者也衆則何敢疑乎離婁

而亦豈能信乎離婁也耶何則以己之目傳之天

下之目猶非已之目也而况以已之目傳之天下

之耳哉然則聖人何以信天下之觀盖天下之無

形莫鬼神若也而聖人能使鬼神之有形况於道

乎祭之有尸所以形鬼神之無形也道獨無尸耶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者其道之尸也歟聖人之作

經是以有書焉書也者所以立道之尸以形道之

形以信夫易禮樂之聲也昔者易禮樂之作也聖

人曰此為易此為禮此為樂天下不可一日而不

知不可一日而不行也知而行則聖則賢則君子

否則愚則鄙則小人知而行則治則安則存否則

乱則危則滅天下則從聖人矣雖然知而行者誰

歟向之而成者誰歟背之而敗者又誰歟天下不

見其事則曰此聖人之私言也聖人於是作書以

信其言曰古之人有曰堯者有曰舜者有曰禹者

曰湯者曰文武者曰周公者此知易禮樂之道而

行之者也此得易禮樂之學性而身之者也其成

就何如也反是則桀也紂也四凶也而已矣則天

下之為君臣父子者前有慕後有儆慕心一生則

信道而必行儆心一生則不疑道而不行嗚呼不

知易禮樂之可行者毋觀之易禮樂而觀之書則

易禮樂豈其欺不知書之已行者毋觀之書而觀

之易禮樂則書豈其難不欺故可信不難故可至

易禮樂者聲教書者形教嗚呼經至於書備之矣

謹論

   詩論

論曰天下之善不善聖人視之甚徐而甚迫甚徐

而甚迫者導其善者以之於道矯其不善者以復

於道也宜徐而迫天下之善始惑宜迫而徐天下

之不善始逋蓋逋因於莫之矯而惑起於莫之導

善而莫之導是謂窒善不善而莫之矯是謂開不

善聖人反是徐其所不宜迫而迫其所不宜徐經

之自易而書非不備也然皆所以徐天下者也啟

其扃聽其入坦其軌縱其馳入也馳也否也聖人

油然不之責也天下皆善乎天下不能皆善則不

善亦可導乎聖人之徐於是變而為迫非樂於迫

也欲不變而不得也迫之者矯之也是故有詩焉

詩也者矯天下之具也而或者曰聖人之道禮嚴

而詩寛嗟呼孰知禮之嚴為嚴之寛詩之寛為寛

之嚴也歟蓋聖人將有以矯天下必先有以約天

下之至情得其至情而隨以矯之安得不從蓋天

下之至情矯生於媿媿生於衆媿非議則安議非

衆則私安則不媿其媿私則反議其議聖人不使

天下不媿其媿反議其議也於是舉衆以議之舉

議以媿之則天下之不善者不得不媿媿斯矯矯

斯復復斯善矣此詩之教也詩果寛乎聳乎其必

譏而断乎其必不恕也詩果不嚴乎𢙣莫𢙣於盗

而懦莫懦於童子今夫童子誑其西鄰之童而奪

之一金不怍也而東鄰之童旁觀而適見之則怍

焉見其奪也而又以告其不見者怍焉者病焉不

惟見也不惟告也見者與不見者朋譏而羣哂焉

則不惟怍也不惟病也則啼焉則㱕之金焉夫何

其不怍於奪而怍於見故曰矯生於媿夫曷不啼

於未譏未哂之先而㱕其奪於譏與哂之後故曰

媿生於議議生於衆夫奪人者汗也奪而㱕之者

潔也其汙也可擯其潔也可進奪於先而㱕於後

汗初而潔終君子將不恕其初乎將揜其終乎則

譏爲譽根哂爲徳源矣故曰媿斯矯矯斯復復斯

善矣詩人之言至發其君宮闈不修之隱慝而亦

不捨匹夫匹婦復関溱洧之過歌詠文武之遺風

餘澤而歎息東周列國之乱哀窮屈而憎貪讒深

陳而悉數作非一人詞非一口則議之者寡耶夫

人之為不善非不自知也而自赦也自赦而後自

肆自赦而天下不赦也則其肆必收聖人引天下

之衆以議天下之善不善此詩之所以作也故詩

也者收天下之肆者也今夫人之一身暄則倦凛

則力十日之暄可無一日之凛耶易禮樂與書暄

也詩凛也人之情不喜暄而悲凛者誰也不知夫

天之作其倦强其力而夀之也天下之於易禮樂

書詩喜其四媿其一孰知聖人以至媿媿之者乃

所以以至喜喜之也歟謹論

   春秋論

論曰聖人之心有所必不肯而有所不得不肯其

所必不肯者身焉則優也家焉則戾天下焉則敗

矣聖人獨得遂其所必不肯也耶聖人之心非不

欲喜怒之不作湛乎以止而粹乎以和也然嘗試

行之家子弟僕妾之善猶不善不善猶善也則其

家立而亡也而猶可行之天下乎是故喜善怒𢙣

聖人未必肯也不賞善不罰𢙣聖人得而肯哉夫

子之反自衛也其於經繋焉制焉作焉定焉刪焉

勤矣哉而志獨在於春秋蓋老而不疲不就則不

瞑何也五經者夫子之所以教也春秋者夫子之

所以政也徒教而不政堯舜不能以經一世而夫

子能以經萬世哉問夫子者曰子奚不為政而夫

子答以是亦為政彼見夫子之不政於人也而不

知其政於天也彼見夫子之不政於今也而不知

其政於後也夫子之教行故天下即其善去其不

善夫子之政行故天下畏其不善以利其善畏其

不善者夫子有罰政也利其善者夫子有賞政也

以王而不天以公而不即位夫子之罰政上亦不

恕乎君之𢙣也以臣而或字之以裔而或國之夫

子賞政下猶不捐乎小之善也或者曰春秋天子

之事也夫子匹夫也匹夫而行天子之政吾恐夫

子之不自脱於罰也而奚以賞罸人爲是不然夫

子之身則匹夫也夫子之職則非匹夫也天也文

王也周公也以天而視王則警與譴不在夫子乎

以文王而視周則訓與責不在夫子乎以周公而

相天子以令天下則賞與罰不在夫子乎非夫子

永其警與譴訓與責賞與罰之柄也天與文王周

公以是柄與夫子也然則何以知是柄之非求而

天與文王周公與之也曰吾不知也非惟吾不知

也而夫子亦或知或不知也夫子曰文不在兹又

曰吾不復夢則文王周公以是柄而與夫子夫子

知之矣至於天以是柄而與夫子則雖夫子亦不

自知也知則不可知而隠則不可隠也然則夫子

猶不自知而曷為不可隠也天以與夫子而可隠

則儀封人者孰告之孰發之耶莫之告而告莫之

發而發則封人之言者人也其所以言者天也然

則天與文王周公其與夫子者如此其急也夫子

而緩其急辞其與獨不得罪於天與文王周公也

耶故春秋者天子之事也天子無賞罰而夫子有


天子之所無者躬乎天與文王之道而塞乎周公


之職以佐天子之賞罰也然則夫子之賞罰非孔

氏之私政也天下之公政也夫子何過焉且經曷

嘗曰此丘之為哉書元書春者天之臨也書王者


天子之臨也書公者魯之臨也天不得臨周周不


得臨諸侯魯不得臨國乎得臨之斯得賞罰之矣

罪我者其惟春秋以迹不以情也夫子之思不可

謂不審矣嗚呼聖人之於天下後世教詳而政明

如此入夫子之教者出夫子之政者也出夫子之

教者入夫子之政者也入其賞政猶未逺於其教

也入其罰政猶得入其教哉入有三而學者能取

其二出有二而學者能去其一則夫子之道幾矣

謹論


   嘉定元年春三月男  長孺 編定

   端平元年夏五月門人羅 茂良 校正


誠齋集巻第八十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