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集 (張澍)/用人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用人篇 《華陽國志》:建興二年,丞相亮開府,領益州牧。事無巨細,咸決於亮。亮乃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盡忠益時者,雖讐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親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究其本,循名責實,虛僞不齒。終于封域之內,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勸戒明也。辟尚書郎蔣琬及廣漢李邵、巴西馬勳爲掾,南陽宗預爲主簿,皆德舉也;秦宓爲別駕,犍爲五梁爲功曹,梓潼杜微爲主簿,皆州俊彥也。而江夏費禕、南郡董允、郭攸之始爲侍郎,贊揚日月。

《蜀志》:亮以西土初建,在得才賢,取人不限其方。董和、黃權、李嚴等,劉璋所受任也;吳懿、費觀等,爲璋婚姻;彭羕,璋所摒棄;劉巴,夙昔之所怨恨也;皆處以顯任,盡其器能。初,犍爲太守李嚴辟楊洪爲功曹。嚴未去犍爲,而洪已爲蜀郡。洪舉門下書佐何祗有才能,洪尚在蜀郡,而祗已爲廣漢太守。西土咸服,以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 《華陽國志》:亮乃約官職,修法制,築高臺於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

《華陽國志》:建興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雟。別遣馬忠伐牂牁,李恢向益州。以犍爲太守廣漢王士爲益州太守。高定元(《蜀志》無元字。)自旄牛、定笮、卑水,多爲壘守。亮欲俟定元軍衆集合,幷討之,軍卑水。定元部曲殺雍闓及士,以孟獲代闓爲主。亮既斬定元,而馬忠破牂牁,李恢敗於南中。夏五月,亮渡瀘,進征益州。生虜孟獲,置軍中,問曰:「我軍如何?」獲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戰。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夷、漢亦思反善。亮復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邊民更不爲惡矣。」秋,遂平四郡。改益州爲建寧,以李恢爲太守,加安漢將軍,領交州刺史,移治味縣。分建寧、越雟置雲南郡,以呂凱爲太守。又分建寧、牂牁置興古郡,以馬忠爲牂牁太守。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爲五部,所當無前,號爲飛軍。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爲部曲,置五部都尉,號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以夷多剛很,不賓大姓富豪,乃勸令出金帛,聘策惡夷爲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襲官。於是夷人貪貨物,以漸服屬於漢,成夷漢部曲。亮收其俊傑建寧爨習、朱提孟琰及獲爲官屬。習官至領軍,琰輔漢將軍,獲御史中丞。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

  • 《漢晉春秋》:南中平,亮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趙雲別傳》: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鄧芝曰:「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蜀志‧趙雲傳》: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成都。建興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由斜谷道,曹真遣大衆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漢晉春秋》:先主入益州,吳遣使迎孫夫人。夫人欲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太子乃得止。

《華陽國志》:杜微字國輔,涪人也,任安弟子。先主定蜀,常稱聾,闔戶不出。建興二年,丞相亮領州牧,選爲主簿,輿而致之。亮引見,與書誘勸,欲使以德輔時。微固辭疾篤。亮表拜諫議大夫,從其所志。

《蜀志‧龐統傳》:統字士元,襄陽人。先主領荊州,龐統以從事守耒陽令,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統,與善譚,大器之,以爲治中從事。攻雒城,中流矢卒。先主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爲之拜。

《蜀志‧董和傳》: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先主定蜀,徵和爲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爲交歡。

《蜀志‧許靖傳》: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爲劉璋蜀郡太守。先主進圍成都,靖欲踰城出降,先主薄之;定蜀後,益無意於靖。亮諫曰:「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動宇內。」於是稍尊之,尋拜司徒。靖年已踰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後進,清談不倦。丞相亮皆爲之拜。

《蜀志‧法正傳》:法正字孝直,扶風人。正多陰謀,善設奇制變,先主之取益州,皆其力也。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每奇正智術。章武二年,先主征吳,大軍敗績,還駐白帝。亮歎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蜀志‧蔣琬傳》: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爲廣都長,衆事不理,時又沈醉,先主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其爲政以安民爲本,不以修飾爲先,願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辟琬爲東曹掾。舉茂才,遷爲參軍。八年,代張裔爲長史。亮數外出,琬常足兵足食。亮每言:「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

《蜀志‧劉巴傳》: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劉璋欲迎先主,巴極諫,璋不聽。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亮數稱薦之,辟爲左將軍西曹掾,嘗稱之。先主稱尊號,昭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後魏尚書僕射陳羣與諸葛亮書,問巴消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蜀志‧廖立傳》: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偕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後立爲侍中。後主襲位,徙長水校尉。立本意,自謂才名宜爲亮副,而更游散,常懷怏怏。於是亮劾立,廢爲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聞亮卒,垂泣歎曰:「吾終爲左衽矣!」卒死徙所。

《荊州先德傳》:諸葛亮以費禕有俊才,宜遣使吳。孫權好嘲戲以觀人,時琅邪諸葛恪、羊衜等各知名,皆在坐,並發異端之論以難禕。禕應機輒對,舉坐稱之。

《蜀志‧費禕傳》:禕字文偉,江夏鄳人。先主立太子,禕與董允俱爲舍人,遷庶子。後主踐位,爲黃門侍郎。丞相亮南征還,羣僚於數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載,由是衆人莫不易觀。亮以初從南歸,以禕爲昭信校尉使吳。還,遷爲侍中。亮北駐漢中,請禕爲參軍。以奉使稱旨,頻煩至吳。亮卒後,代蔣琬爲尚書令,封成鄉侯。

《蜀志》:劉琰字威碩,魯國人。後主立,封都鄉侯,班位每亞李嚴,爲衞尉、中軍師、後將軍,遷車騎將軍。然不豫國政,但領兵千餘,隨丞相亮諷議而已。建興十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琰與亮牋謝,於是亮遣琰還成都,官位如故。

《蜀志‧董厥傳》:諸葛亮以董厥爲府令史,稱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徙爲主簿。後稍遷至尚書僕射,代陳祗爲尚書令。

《蜀志‧楊戲傳》:戲字文然,犍爲武陽人。丞相亮深識之。戲年二十餘,從州書佐爲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爲平當。府辟爲屬主簿。

《蜀志》:魏延字文長,義陽人。諸葛亮駐漢中,以延爲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後破郭淮,遷爲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嘗謂亮爲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蜀志》:建興六年春,亮身率衆軍攻祁山。丞相司馬魏延曰:「聞夏侯楙,少主之壻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緣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一作史)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穀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一作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爲此危計,(一作懸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西(一作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華陽國志》:魏延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惟楊儀不相假借延。孔明深惜儀之才幹,延之驍勇,常銜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爲作《甘戚論》。

《蜀志》:楊儀字威公,襄陽人。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爲參軍,署府事,將南行。五年,隨亮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穀,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亮深惜儀之才幹,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十二年,隨亮出屯谷口。亮卒於敵場,儀領軍還,後以誹謗自殺。

《華陽國志》:初,亮密表後主,以「儀性狷狹,若臣不幸,可以蔣琬代臣」。於是以琬爲尚書令,總統國事。

《蜀志》: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先主辟爲左將軍掾,後遣使吳。良謂諸葛亮曰:「今銜國命,協睦二家,幸爲良介於孫將軍。」亮曰:「君試自爲文。」先主稱尊號,以良爲侍中。先主敗績於彝陵,良遇害。

裴松之《蜀志》注:馬良蓋與孔明結爲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爲尊兄。

《蜀志‧彭羕傳》:羕字永年,廣漢人。先主領益州牧,拔彭羕爲治中從事。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遷羕爲江陽太守;後誅死。

《蜀志》:馬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緜竹、成都令,越雟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爲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後亮出軍祁山,謖違節度,大敗,下獄死。

《襄陽記》:建興三年春,亮率衆南征,馬謖送之數十里。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慮良規。」謖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所必然也。今公傾國北伐,以事彊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蜀志‧向朗傳》:朗兄子寵,先主時爲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後爲中部督,典宿衞兵。諸葛亮當北行,表與後主,云「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云云。遷中領軍。延熙三年,征漢嘉蠻夷,遇害。寵弟充,歷射聲校尉、尚書。

《蜀志‧譙周傳》:周字允南,西充國人。丞相亮領益州牧,命周爲勸學從事。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得達。

《蜀志‧伊籍傳》:籍字機伯,山陽人。初爲左將軍從事中郎,後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蜀志‧王連傳》:連字文儀,南陽人。爲劉璋梓潼令。先主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彊逼也。及成都既平,以連爲什邡令,轉在廣都,有績。遷司鹽校尉,利入甚多,又簡收良才,以爲官屬。遷屬郡太守。丞相亮南征,連諫,以爲此不毛之地,疫癘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連言輒懇至,停留久之。後拜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蜀志‧簡雍傳》:雍字憲和,涿郡人。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先主拜雍爲昭德將軍。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以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無所爲屈。

《蜀志》:李恢字德昂,建寧俞元人。先主以恢爲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刺史,住平夷縣。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巂,而恢案道向建寧。諸縣大相糾合,圍恢軍於昆明。時恢衆少敵倍,又未得亮聲息,紿南人,南人信之,圍守怠緩。恢出擊,大破之,與亮聲勢相連。南土平定,恢功居多,封漢興亭侯。

《蜀志》:丞相亮主簿胡濟,字偉度,義陽人,有忠義之效。亮發教羣下,與董和、徐庶並稱。

《蜀志‧楊戲傳》注:李邵字允南,廣漢郪人。先主定蜀,以李邵爲州書佐從事。建興元年,丞相亮辟爲西曹掾。亮南征,留邵爲治中從事。

常璩《華陽國志》:李邵兄邈,字漢南,劉璋時爲牛鞞長。先主領牧,爲從事。正旦命行酒,得進見,讓先主曰:「振威以將軍宗室肺腑,委以討賊,元功未効,先寇而滅。邈以將軍之取鄙州,甚爲不宜也。」先主曰:「知其不宜,何以不助之?」邈曰:「非不敢也,力不足耳。」有司將殺之,諸葛亮爲請,得免。久之,爲犍爲太守、丞相參軍、安漢將軍。建興六年,亮西征,馬謖在前,敗績,亮將殺之。邈諫以爲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誅子玉,二世不競;失亮意,還蜀。

《蜀志‧張裔傳》: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先主以裔爲巴郡太守,還爲司金中郎將,典作農戰之具。先是,益州殺太守正昂,乃以裔爲益州太守,爲雍闓縛送吳。諸葛亮遣鄧芝使吳,令芝言次可從權請裔。裔自至吳,流徙伏匿,權未之知也,故許芝遣裔。裔至蜀,丞相亮以爲參軍,署府事,又領益州治中從事。

《蜀志》:丞相亮駐漢中,張裔領留府長史,常稱曰:「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蜀志》:秦宓字子勅,廣漢緜竹人。建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爲別駕,尋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遣使張溫來聘,百官皆往餞焉。衆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與溫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溫大敬服。遷大司農。

《蜀志》:張翼字伯恭,犍爲武陽人。建興九年,爲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討劉胄,未破,會被徵當還。羣下咸以爲宜便馳騎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黜(一作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穀,爲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於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亮出武功,以翼爲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

《蜀志‧楊戲傳》注:姚伷字子緒,閬中人。先主定益州後,爲功曹書佐。建興元年,爲廣漢太守。丞相亮北駐漢中,辟爲掾。伷並進文武之士,亮稱之,遷爲參軍。亮卒,稍遷爲尚書僕射。

《蜀志‧呂乂傳》:乂字季陽,南陽人。遷巴西太守。丞相亮連年出軍,調發諸郡,多不相救。呂乂募兵詣亮,慰喻檢制,無逃竄者。徙爲漢中太守,兼領督農,供繼軍糧。亮卒,累遷廣漢、蜀郡太守。蜀郡戶口衆多,又亮卒後,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乂到官,爲之防禁,數年中,脫漏自出者萬餘口。後入代董允爲尚書令。

《蜀志‧楊戲傳》注:楊顒字子昭,襄陽人。爲丞相諸葛亮主簿。亮嘗自校簿書,顒直入諫云云,亮謝之。及卒,亮垂泣三日。

《蜀志‧陳震傳》:震字孝起,南陽人。建興二年,拜尚書,遷尚書令,使吳。七年,孫權稱尊號,以震爲衞尉,賀權踐阼。諸葛亮與兄瑾書稱之。

《蜀志‧王平傳》: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街亭之敗,衆盡星散,惟平所領千餘人鳴鼓自持。魏張郃疑有伏,不敢逼,故平得徐徐收合諸營,率將士而還。亮既斬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司馬懿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

《蜀志》:呂凱字季平,永昌不韋人。仕郡五官掾。時雍闓聞先主薨於永安,驕黠滋甚。都護李嚴與闓書,解喻利害,闓答書桀慢。凱與蜀郡王伉帥厲吏民,閉境拒闓。及丞相亮南征討闓,既發在道,而闓已爲高定部曲所殺。亮至南,上表以凱爲雲南太守,封陽遷亭侯。會爲叛蠻所害。

《蜀志》: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亮軍向祁山,時維與梁緒、尹賞、梁虔詣亮降。亮美維膽智,辟爲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使典軍實。後遷中監軍、征西將軍。亮卒,維還成都,爲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蜀志》:尹默字思潛,梓潼涪人。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爲勸學從事,及立太子,默爲僕射。後主踐阼,拜諫議大夫。丞相亮駐漢中,請爲軍祭酒。亮卒,還成都,拜太中大夫。

《蜀志‧張嶷傳》:嶷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人。建興五年,丞相亮北駐漢中,廣漢緜竹山賊張慕等抄盜軍資,劫略吏民,嶷以都尉將兵討之,斬慕等五十餘級,渠帥悉殄。

《蜀志》:亮以南陽郭攸之器業知名,性素和順,疏請備員。

《蜀志》:董允字休昭,掌軍中郎將和之子。亮將北征,駐漢中,慮後主富於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公亮,任以宮省之事;尋請允爲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衞親兵。

《蜀志‧劉封傳》:封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爲子。先主攻劉璋時,與諸葛亮、張飛等泝流西上。益州既定,以封爲副軍中郎將。孟達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遣封統達軍,會上庸。封與達常忿爭不和,達遂降魏。魏遣達襲封,與書招之,封不聽,破走成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服,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

《蜀志‧向朗傳》: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爲巴西太守,頃之,轉牂牁,又徙房陵。後主踐阼,爲步兵校尉,代王連領丞相長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統後事。三年,隨亮漢中。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數年,爲光祿勳。亮卒後,徙左將軍。

《蜀志‧楊戲傳》注:龔祿字德緒,巴西安漢人。先主定益州,爲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三年,爲越巂太守,隨丞相亮南征,爲蠻夷所害。

《華陽國志》:章武三年,越雟叟大帥高定元稱王恣睢,遣都督李承之殺將軍焦璜,破沒郡土。丞相亮遣越雟太守龔祿住安上縣,遙領太守。

《蜀志‧楊戲傳》注:王士字義彊,廣漢郪人。爲宕渠太守,徙在犍爲。會丞相亮南征,轉爲益州太守,將南行,爲蠻夷所害。

《蜀志》:宗預字德豔,南陽安衆人。建興初,丞相亮以爲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

《蜀志‧楊戲傳》注:賴恭子厷,爲丞相西曹令史,隨諸葛亮於漢中,早夭,亮甚惜之,與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書曰:「令史失賴厷,掾屬喪楊顒,爲朝中損益多矣!」

《蜀志‧楊戲傳》注:馬齊字承伯,巴西閬中人,爲太守張飛功曹。飛貢之先主,爲尚書郎。建興中,從事、丞相掾,遷廣漢太守。亮卒,爲尚書。

《蜀志》: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先主攻劉璋,留峻守葭萌城,斬劉璋將向存。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以爲梓潼太守。年四十,卒。先主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遂親率羣僚臨舍予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蜀志‧霍峻傳》:峻子弋,字紹先。後主立,除謁者。丞相亮北駐漢中,請爲記室,使與子喬共周旋游處。亮卒,爲黃門侍郎。

《蜀志》:關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亮深器異之。弱冠,薦爲侍中、中監軍。

《蜀志‧費詩傳》:詩字公舉,犍爲南安人。建興三年,隨丞相亮南行。歸至漢陽縣,降人李鴻來詣亮,時蔣琬與詩在坐。鴻曰:「間過孟達許,適見王沖從南來,言往者達之去就,明公切齒,欲誅達妻子,賴先主不聽耳。達曰:『諸葛亮見顧有本末,終不爾也。』盡不信沖言,委仰明公,無復已已。」亮謂琬、詩曰:「還都,當有書與子度相聞。」詩進曰:「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亮默然不答。

《蜀志‧鄧芝傳》: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先主定益州,芝爲郫邸閤督。先主出至郫,與語,大奇之,擢爲郫令,遷廣漢太守。所在清嚴有治績,入爲尚書。先主薨於永安,丞相亮深慮孫權聞先主殂隕,恐有異計,未知所出。芝見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亮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問其人爲誰?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於權。權自絕魏,與蜀連和。亮駐漢中,以芝爲中監軍、揚武將軍。

《蜀志‧李嚴傳》:嚴字正方,南陽人。初,亮以曹真欲三道向漢川,命李嚴將萬人赴漢中。表嚴子豐爲江州都督,典嚴後事。明年,亮當出軍,命嚴以中都護署府事。嚴改名爲平。九年,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表後主,說軍僞退,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後手策書疏本末,平詞窮情竭,首謝罪負。於是亮表劾平,廢平爲民,徙梓潼縣。後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澍案:《華陽國志》:亮還漢中,平懼亮以運不辦見責,欲殺督運領岑述,驚問亮何故來還。】

《華陽國志》:九年,丞相亮復出圍祁山,慮糧運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

《華陽國志》:先主初以江夏費瓘爲太守,領江州都督。後都護李嚴更城大城,周迴十六里;欲穿城後山,自汶江通水入巴江,使城爲州。求以五郡置巴州,丞相諸葛亮不許。亮將北征,召嚴漢中,故穿山不逮;然造蒼龍、白虎門,別郡縣倉皆有城。

習鑿齒《襄陽記》:董恢字休緒,襄陽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費禕使吳。孫權嘗大醉,問禕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常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爲禍亂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於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禕愕然四顧視,不能即答。恢目禕曰:「可速言儀、延之不協,起於私忿耳,而無黥、韓難御之心也。今方掃除彊賊,混一區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舍此不任,防其後患,是猶備有風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也。」權大笑樂。諸葛亮聞之,以爲知言。還,未滿三日,辟爲丞相府屬,遷巴郡太守。裴松之曰:《漢晉春秋》亦載此語,不聞董恢所教,辭亦小異。

陳壽《益部耆舊傳雜記》:何祗字君肅,少寒貧,爲人寬厚通濟,體甚壯大,又能飲食,好聲色,不持節儉,故時人少貴之者。初仕郡,後爲督軍從事。時丞相亮用法峻密,陰聞祗游戲放縱,不勤所職,當掩往錄獄,衆人咸爲祗懼。祗密聞之,夜張鐙火見囚,讀諸解狀。亮晨往,悉已諳誦,答對解釋,無所凝滯,亮甚器之,出補成都令。時郫縣令缺,復令祗兼之。二縣戶口猥多,切近都治,饒諸姦穢。每比人,常眠睡,及其覺寤,輒得姦詐,衆咸畏祗之發摘,或以爲有術,無敢欺者。使人投算,祗聽其讀而心計之,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蜀志》: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後主踐阼,爲虎賁中郎將。丞相亮駐漢中,請爲軍祭酒、輔軍將軍,坐事去職。

《蜀志》:楊洪字季休,犍爲武陽人。先主屯陽平關,張郃屯廣右,先主攻之不能克,急發書發成都兵。諸葛亮以問從事楊洪,洪曰:「漢中則成都咽喉,存亡之機,若無漢中,則無蜀矣,發兵何疑?」亮遂表洪為蜀郡太守,衆事皆辦,遂使即真。頃之,轉爲益州治中從事。先主征吳不克,還駐永安。漢嘉太守黃元素爲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懼有後患,舉郡反,燒臨邛城。時亮東行省疾,成都單虛,是以元益無所憚。洪即啓太子,遣其親兵,使將軍陳曶、鄭綽討元,生獲之。賜爵關內侯,復爲蜀郡太守、忠節將軍,後爲越騎校尉,領郡如故。

《蜀志‧周羣傳》:張裕字南和,先主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以裕諫爭漢中不驗,下獄,將誅之。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鉏。」

【澍案:《初學記》引作「芳蘭當門,不得不剪。」】

《蜀志》:黃忠字漢升,南陽人。勇毅冠三軍。寧州既定,拜爲討虜將軍。於漢中定軍山破斬夏侯淵。先主欲用忠爲後將軍,而以關羽爲前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今便令同列。張、馬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說,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

《蜀志》:馬忠字德信,巴西閬中人。少養外家,姓狐名篤,後乃復姓,改名忠。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以忠爲門下督。三年,亮入南,拜忠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叛亂之後,忠撫育卹理,甚有威惠。八年,召爲丞相參軍,副長史蔣琬署留府事。明年,亮出祁山,忠詣亮所,經營戎事。軍還,代張翼爲庲降都督。斬劉胄,平南土。加忠監軍、奮威將軍,封博陽侯。

殷基《通語》:諸葛亮見殷禮而歎曰:「不意東吳菰蘆中,乃有奇偉如此人!」

摯虞《三輔決錄》注:射援字文雄,扶風人也。少有名行,太尉皇甫嵩賢其才,以女妻之。丞相諸葛亮以援爲祭酒,遷從事中郎,卒官。

《華陽國志》:柳隱長子充,連道令。次子初,舉秀才。杜禎字文然,柳伸字雅厚,州牧諸葛亮辟爲從事。禎符節令、梁益二州都督。伸度支。禎子珍,字伯重,略陽護軍。伸漢嘉、巴東太守。

  • 《華陽國志》:伍梁字德山,南安人。儒學雅尚,州選迎牧諸葛亮,爲功曹,遷五官中郎將。
  • 《華陽國志》:梓潼文恭仲寶,亦以才幹爲牧諸葛亮治中從事、丞相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