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遊宦紀聞/卷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遊宦紀聞
卷五
卷六 

東坡先生,嘗親筆錄其外曾祖程公逸事云:

「公諱仁霸,眉山人,以仁厚信於鄉里。蜀平,中朝士大夫憚遠宦,官缺,選士人有行義者攝。公攝錄參軍。眉山尉有得盜蘆菔根者,實竊,而所持刃,誤中主人。尉幸賞,以劫聞,獄掾受賕,掠成之。太守將慮囚,囚坐廡下涕泣,衣盡濕。公適過之,知其冤,咋謂盜曰:『汝冤,盍自言,吾為汝直之。』盜果稱冤,移獄。公既直其事,而尉、掾爭不已,復移獄,竟殺盜。公坐訹囚罷歸。不及月,尉、掾皆暴卒。
後三十餘年,公晝日見盜拜庭下曰:『尉掾未伏,待公而決。前此地府欲召公暫對,我扣頭爭之曰,不可以我故驚公,是以至今。壽盡今日,我為公荷擔而往,暫對即生人天,子孫壽祿,朱紫滿門矣。』公具以語家人,沐浴衣冠,就寢而卒。軾幼時聞此言。已而,外祖父壽九十,舅氏始貴顯,壽八十五。曾孫皆仕有聲,同時為監司者三人。玄孫宦學益盛,而尉、掾之子孫微矣。或謂盜德公之深,不忍煩公暫對,可也,而獄久不決,豈主者亦因以苦尉掾也歟?
紹聖二年三月九日,軾在忠州,讀陶潛所作外祖孟嘉傳云:『凱風寒泉之思,實鍾厥心。』意悽然悲之。乃記公之逸事,以遺程氏,亦庶幾淵明之心也。
是歲九月二十七日,惠州星華館思無邪齋書此,段玉山端殿。」

汪公應辰,刻先生手書于石,筆法遒美,極可愛。

辨博書畫古器,前輩蓋嘗著書矣。其間有論議而未詳明者,如臨、摹、硬黃、響榻是。四者各有其說。今人皆謂臨、摹為一體,殊不知臨之與摹,迥然不同。臨謂置紙在傍,觀其大小、濃淡、形勢而學之,若臨淵之臨。摹謂以薄紙覆上,隨其曲折宛轉用筆曰「摹」。硬黃謂置紙熱熨斗上,以黃蠟塗勻,儼如枕角,毫釐必見。響榻謂以紙覆其上,就明窗牖間,映光摹之。

辯古器則有所謂款識,臘茶色、朱砂斑、真青綠、井口之類,方為真古。其制作則有雲紋、雷紋、山紋、輕重雷紋、垂花雷紋、鱗紋、細紋、粟紋、蟬紋、黃目、飛廉、饕餮、蛟螭、虬龍、麟鳳、熊虎、龜蛇、鹿馬、象鸞、夔犧、蜼【余季切】鳧、雙魚、蟠虺、如意、圜絡、盤雲、百乳、鸚耳、貫耳、偃耳、直耳、附耳、挾耳、獸耳、虎耳、獸足、夔足、百獸、三螭、穟草、瑞草、篆帶【若蚪結之勢】、星帶【四旁飾以星象】、輔乳【鍾名,用以節藥者】、碎乳【鍾名,大乳三十六外,復有小乳周之】、立夔、雙夔之類。凡古器制度,一有合此,則以名之。如雲雷鍾,鹿馬洗、鸚耳壺之類是也。如有款識,則以款識名;如周叔液鼎、齊侯鍾之類是也。

古器之名,則有鍾【大曰「特」,中曰「鎛」,小曰「編」】、鼎、尊、罍、彝、舟【類洗而有耳】、卣【音酉,又音由。中尊器也。有攀、蓋、足。類壺】、瓶、爵、斗【有耳、有流、有足、流即觜也】、卮、觶【之豉反。酒觴也】、角【類彝而無柱】、杯、敦、簠【其形方】、簋【類鼎而矮,蓋有四足】、豆、甗【牛偃切。無底甑也】、錠【徒經切,又都定切】、斝、觚、鬲【形製同鼎,漢志謂空足曰「鬲」】、鍑【方宥切。玉篇云:似釜而大,其實類小甕而有環】、盉【戶戈切,又胡臥切。成五味之器也,似鼎而有蓋、有觜、有執攀】、壺【其類有四:曰「圓」,曰「扁」、曰「方」,曰「溫」】、盦【於含切。覆蓋也,似洗而腰大,有足,有提攀】、瓿【蒲後切,類壺而矮,】【類豆。鋪陳薦獻之義。】【類釜】、鑑【盛冰器。上方如斗鏤,底作風窗,下設盤以盛之】、匜【弋支切。沃盥器、】盤、洗、盆、鋗【呼玄切。類洗。玉篇云:「小盆也」】、杅、磬、錞、鐸、鉦【類鍾而矮】、鐃、戚、鐓【飾物柄者】、奩、鑑【即鏡】、節鉞、戈矛、盾、弩機、表、坐旂、鈴、刀筆、杖頭、蹲龍【宮廟乘輿之飾。或云:欄、楯間物】、鳩車【兒戲之具】、提梁、龜蛇、硯滴、車輅、杔轅之屬。此其大概,難於盡備,然知此者,亦思過半矣。

所謂款識,乃分二義,款謂陰字,是凹入者,刻畫成之。識謂陽字,是挺出者。正如臨之與摹,各自不同也。

臘茶色亦有差別。三代及秦、漢間之器,流傳士間,歲月寖久,其色微黃而潤澤。

今士大夫間論古器,以極薄為真,此蓋一偏之見也。亦有極薄者,有極厚者,但觀製作色澤,自可見也。亦有數百年前,句容所鑄,其藝亦精,今鑄不及。必竟黑而燥。須自然古色,方為其古也。

左太冲《三都賦·序》云:「相如賦上林,而引盧橘夏熟;揚雄賦甘泉,而陳玉樹青葱。」「考之果木,則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則出非其所。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且夫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又云:「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又《蜀都賦》則云:「旁挺龍目,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結朱實之離離。」讀至此,而竊有疑焉。世南游蜀道,徧歷四路數十郡,周旋凡二十餘年。風俗方物,靡不質究,所謂龍目,未嘗見之。間有自南中攜到者,蜀人皆以為奇果。此外如荔枝、橄欖、餘甘、榕木,蜀皆有之,但無龍目、榧實、楊梅三者耳。豈蜀昔有而今無耶?抑左氏考方志草木之未精耶?

辛稼軒初自北方還朝,官建康,忽得㿗疝之疾,重墜大如杯。有道人教以取葉珠【即薏苡仁也】,用東方壁土炒黃色,然後水煮爛,入砂盆內研成膏,每用無灰酒,調下二錢即消。沙隨先生,晚年亦得此疾,辛親授此方服之,亦消。然城郭人患不能得葉珠,只於生藥鋪買薏苡仁,亦佳。

按本草,薏苡仁上等上上之藥,為君主養命,多服不傷人。欲輕身養命,不老延年者,本上經。味甘,微寒無毒。主拘攣不可屈伸。除風濕痺下氣,除筋骨寒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蟲。生真定平澤及田野,八月採實,採根無時。今在在有之,真良藥也。蜀中巴蓬間甚多,士大夫以此相饋遺,雜之飲食間也。

饒之城中,有宗子善平,病腎虛腰痛。沙隨先生以其尊人所傳宋誼叔方,用杜仲,酒浸透,炙乾,擣羅為末,無灰酒調下。趙如方製之,三服而愈。

沙隨先生在泰興時,有乳嫗,因食冷肉,心脾發痛,不可堪忍。知縣錢仁老名壽之,以藥與之,一服痛止,再服即無他。其藥以陳茱萸五、六十粒,水一大盞,煎取汁,去滓,入官局平胃散三錢,再煎熱服。

錢云:「高宗嘗以賜近臣。時有歸正官校尉,添差縣尉,後歸軍中,以是愈人疾甚多。其妻弟王得中,又以其藥歸昌國,亦多愈人疾,真奇方也。」

硯品中,端石人皆貴重之。載於譜記凡數家,取予各異。或佳其有眼為端,或以無眼為貴。然石之青脈者,必有眼,嫩則多眼,堅則少眼。石嫩則細潤而發墨,所以貴有眼,不特為石之驗也。

眼之品類不一:曰「鸚哥眼」,曰「鸜鵒眼」,曰「了哥眼」【謂秦吉了也】,曰「雀眼」,曰「鷄翁眼」,曰「貓眼」,曰「菉豆眼」,各以形似名之。翠綠為上,黃赤為下。諺謂火黯為焦,然亦石之病。

乾道癸巳,高廟嘗書翰墨數說,以賜曹勛。其一云:「端璞出下巖,色紫如豬肝。密理堅緻,潑水發墨,呵之即澤。研試則如磨玉而無聲,此上品也。中下品則皆砂壤相雜。不惟肌理既粗,復燥而色赤,如後歷新坑,皆不可用。製作既俗,又滑不留墨。且石之有眼,余亦不取。大抵瑕翳,於石有嫌,況病眼、假眼,韻度尤不足觀。故所藏皆一段紫玉,略無點綴。」已上皆聖語。石之眼少而色正者,方為佳物。

三山方言,茨姑曰「蘇」,傍水多植之。雖嘗在水中,遇晚稻損,蘇亦損。

有一種柑曰「回青」,實大。淩冬不彫,滿樹垂金,至春復回青。再黃始摘,味不甚佳。花極香,與抹利相頡頑。

永嘉之柑,為天下冠。有一種名「朱欒」,花比柑橘,其香絕勝。以箋香或降真香作片,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於香。竅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貯之。畢,則徹甑去花,以液漬香,明日再蒸。凡三四易,花暴乾,置磁器中密封,其香最佳。

「朱欒」乃好柑之祖。栽接之法,始取「朱欒」核洗淨,下肥土中,一年而長,名曰「柑淡」,其根簇簇然。明年移而疎之,又一年,木始大盈握。遇春,則取柑之佳品,或橘之美者,接於木身,則盡為佳者矣。「朱欒」,乃枳也。

三山荔子,丹時最可觀。四月味成曰「火山」,實小而酸。五月味成曰「中冠」。最後曰「常熟中冠」。品佳者,不減莆中。二十年來,始能用掇樹法。取品高枝,壅以肥壤,包以黃泥,封護惟謹。久則生根,鋸截移種之,不踰年而實,自是愈繁衍矣。日乾致遠者,皆次品。

果中又有黃淡子、金斗子、菩提果、羊桃,皆他處所無。黃淡大如小橘,色褐,味微酸而甜。本草載於橘柚條,豈橘中別有名黃淡者?長樂志曰「王壇子」。舊記又云:「相傳生於王霸壇側。」

玉出藍田、崑岡。本草亦云:「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日南、盧容水中。外國于闐、疎勒,諸處皆善。」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國朝禮器,及乘輿服御,多是于闐玉。

晉天福中,平居誨從使于闐為判官,作記紀其採玉處云:「玉河在國城外,源出崑山,西流千三百里,至國界牛頭山。分為三:曰白玉河,在城東三十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里;曰烏玉河,在綠玉河西七里。源雖一,玉隨地變,故色不同。每歲五、六月,水暴漲,玉隨流至,多寡由水細大,水退乃可取。方言曰:『撈玉,國主未採,禁人至河濱。』」

大觀中,添創八寶,從于闐國求大玉。一日,忽有國使奉表至。故事,下學士院,召譯表語,而後答詔。其表云:「日出東方,赫赫大光,照見西方五百國,五百國條貫主,師子黑汗王,表上日出東方,赫赫大光,照見四天下,四天下條貫主,阿舅大官家:你前時要者玉,自家甚是用心力,只為難得似你尺寸底。自家已令人兩河尋訪,纔得似你尺寸底,便奉上也。」當時傳以為笑。後果得之,厚大踰二尺,色如截肪,昔未始有也。

大抵今世所寶,多出西北部落:西夏、五臺山、于闐國。玉分五色:白如截肪,黃如蒸栗,黑如點漆,紅如雞冠,或如臙脂。惟青碧一色,高下最多。端帶白色者,漿水又分九色:上之上、之中、之下;中之上、之中、之下;下之上、之中、之下。

宣和殿有玉等子,以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則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見。今內帑有金等子,亦此法。

三山谿中產小魚,斑紋赤黑相間。里中兒豢之,角勝負為博戲。昔有鬥禽,未見有鬥魚,亦可觀也。聞永嘉亦有之。

本朝宰相,三入者四人:趙韓王、向文簡、王冀公、文潞公。四入者,止蔡京而已,然其人不足算也。

自甲至癸為「十幹」,自子至亥為「十二枝」。後人省文,以「幹」為「干」,以「枝」為「支」,非也。

改元始於共和,記號剏於漢武,後世遵用之。我宋年號,無過九年者。惟天聖盡九年,至十年十二月改明道,熙寧亦盡十年,紹興乃三十二年,淳熙亦十六年,而後揖遜。高廟居德壽者二十六年,孝廟居重華六年,光廟居壽安宮七年,寧宗嘉定十七年。

 卷四 ↑返回頂部 卷六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