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教義樞/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道教義樞卷之九   青溪道士孟安排集

  福田義第三十 淨土義第三十一 三世義第三十二 五濁義第三十三

  福田義第三十

  義曰:福田者,明因果之源,辯資酬之理,猶玆勝也,善芽從之以生,譬彼良田,福實因而遂長,此其致也。《靈寶經》云:道為無心宗,一切作福田。

  釋曰:福以富樂為義,謂富足,七珍樂具,亦以備足為義,謂樂具備足。田以能生為義,謂能生善福,謂福善填滿,諭如世之良田。故《本際經》云:自慶身田,治法雨也。三寶明體,即道經也。道寶者,正取太上道君應身以為田體色身,親受供養。經寶者,若淺而論之,教是色聲,非善惡性,其為田也,雖能發福,無有資生;深而論之,言教難思,皆是善用,其為田也,非直發福,亦是資生。師寶者,三寶之中,正當田體。何者?道雖尊貴,性一化主,又不恒見,無所資須,經法乃高,由人弘闡。此之二寶,田義不彰,惟在師尊,於理獨顯。何者?師寶之法,交有資須。《本際經》云;通是師寶,為良福田,此其義也。

  淨土義第三十一

  義曰:淨土者,途開汲引,事假因緣,寶淨業之有誠,妙心識之所託,此其致也。《靈寶經》云:天尊成就,五方淨土,度一切人。

  釋曰:今辯淨土之名,略為五句:一者土內純是仙人,亦名仙人土,此如太清。二者土內純是真人,亦名真人土,此如上清。三者土內純是聖人,亦名聖人土,此如玉清。四者天尊為化主,則名天尊土。五者眾生業感,亦名眾生土,此則天尊眾生,眾生天尊,因緣淨土,難可抑定,自在無方,不可思議。又淨土體義者,一往總論,即依正報為淨土。體依正報者,七寶莊嚴,八騫彌覆,白環生實,洞響靈音,金精玉池,寶臺雲觀也。明正報者,年脩命遠,玉貌金容,淳善所生,常報定命,運數限足,乃登神仙也。即直心名。《淨土經》云:三業既淨,則六根淨,六根淨已,則國土淨也。《藏天內景》又云:四方國土,同一日月運行,此即以存旦夕。《太平經》云:上天度世者,以萬歲為一日,其次千歲為一日,其次百歲為一日,其次乃至十日為一日也。

  三世義第三十二

  義曰:三世者,義有去來,名興代謝,若虛忘遣有,便超有欲之體,了知無方,即踐無為之境,此其致也。

  釋曰:一、過去者,過之言度,去之言往,謂已往已度也。二、見在者,見之言顯,在之言存,謂顯在於今也。三、未來者,未言未萌,來言將兆也。通言世者,以代謝為義,有為之法,代故以新也。亦名三有,過去曾有,見在今有,未來當有。《洞真經》云:曾有眾生,發心誓願;今有學者,皆入法門;當有應緣,生善家者。通言有者,經今滅已,謂為曾有;即時住相,謂為今有;滅復應生,故言當有。一法論三世者,法若未起為未來,此法始生為見在,此法今滅為過去。又云:初念已滅為過去,後念未起為未來,中念已生為見在。皆是有為無常,變化遷滅也。通論終是生、住、滅之三時,遷動成三世也。

  五濁義第三十三

  義曰:五濁者,時代下衰,眾生多惱,亦澆浮之事,明塵累之由,欲令出三界之樊籠,入一源之妙域,此其致也。

  釋曰:一、煩惱濁者,謂是通欲,惱累行人,故名為惱。二、見濁者,謂是別欲,分別取著,故名為見。三、命濁者,語其短促,色心連持,故名為命。四、生死濁者,謂是眾生,生處非一,故名眾生,生必滅壞。五、時運濁者,明末世澆漓,三灾所起,劫命使然,故名時運。經云:憐愍將來,劫運多惱,水火兵灾,種種疾病。又五濁體義者,惱見二濁,以心為體;命與生,色心為體;時運一濁,以假實法總為體。本周體,明時亂,體無時故也。所以離欲為二者,明欲有通別,所以為二。命與眾生,同是假名,而分假為兩者,正為凡夫欣生愛命,故為二種生,是曰成命,謂相續也。然五濁之中,有差有甚,何者?前二則甚,濁本故也,後三則差,亦通五濁。如淨土中,亦說遷變生死,亦說常命,亦說有時也。若言聖應五濁,故不論耳。又三灾義者,兵、病、水火也。《本際經》云:兵戈、水火、毒疫灾害,若陽九百六小劫之會,有此三灾。又云:以刀兵為劫,以大病為劫,以水火為劫,此則三灾所起,三小劫末也。又云:一小劫末,具此三灾。經戒云:水火之灾者,此兵病萬姓,水火蕩汰。然陽九百六,又有大小。陸先生云:四百五十六歲為陽九,而十陽九四千五百六十歲為一元,有此三灾也;三百六十歲為百六,亦有此灾,此小陽九百六也。若四萬五千六百歲為陽九元,三千六百歲為百六周,此大陽九百六也。《天地運度經》云;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萬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天戹謂之陽九,地戹謂之百六也。

  道教義樞卷之九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