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遯峯先生文集/年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遯峯先生年譜
1809年
附錄

皇明穆宗純皇帝隆慶元年我明宗大王二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二日壬寅寅時。先生生于善山夢臺里第。在府東五十里○先生之先世。居于本府飛鳳山下。後移居于府南網障之巴吐里。曾王考軍資監正公聘夢臺里星山裵氏。因家焉。

二年我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歲

三年己巳先生三歲

四年庚午先生四歲

五年辛未先生五歲始就學。聦穎出類。能記誦。

六年壬申先生六歲每遇不時之需。不敢先父母而食。雖朝夕飮食。父母不食則亦不食。見者稱爲出天之孝。

神宗顯皇帝萬曆元年癸酉先生七歲

二年甲戌先生八歲受小學。事親敬兄。一如小學之義。

三年乙亥先生

四年丙子先生十歲四月二十三日。丁宣務郞公憂。終喪喫素。不解衰服。母夫人憫其血氣未定。而不能奪其執。七月葬宣務郞公於上林坊艮坐之原。

五年丁丑先生十一歲

六年戊寅先生十二歲六月服闋。○秋從學於從叔中樞公。中樞公諱光烈。愛才器超倫。欲使來留講學。先生以離側之難辭焉。旣而從母夫人命從學。

七年己卯先生十三歲杜谷高先生應陟來見。高先生聞先生聲名。一日來見。坐語移日。歎曰他日必爲師範於世。

八年庚辰先生十四歲秋讀書山寺。時讀大學中庸。

九年辛巳先生十五歲

十年壬午先生十六歲杜谷高先生來訪。時高先生知禮安縣。歷訪曰曩歲一見之後。惘然如失。未知其間學業進於何等地也。先生作而拜曰師無往敎而累次來臨。不勝悚惶。高先生因講論大學絜矩章。推許而去。

十一年癸未先生十七歲

十二年甲申先生十八歲嘗讀書喟然歎曰凡爲士者。但務擧業。而不知爲己之學。甚可恥也。因讀心經。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九歲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十歲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一歲

十六年戊子先生二十二歲

十七年己丑先生二十三歲

十八年庚寅先生二十四歲正月。聘夫人烏川鄭氏。麗樞密院知奏事襲明之後潔之女。往拜寒岡鄭先生于百梅園。質心經近思錄及太極圖說。仍請受業。○往拜杜谷高先生。高先生出眎四端圖。

十九年辛卯先生二十五歲往拜旅軒張先生于仁義坊。旅軒先生素聞先生行誼。欣然迎納。論大學章句。及歸謂門生曰此人謹厚沉默。異日必爲名世大儒。十二月進慰旅軒先生。時旅軒先生丁內憂。

二十年壬辰先生二十六歲四月倭奴入冦。先生與伯仲兩兄。負母夫人。避亂於義城靑松等地。時倭冦猖獗。先生負母夫人避竄山谷。竭誠奉養。有足以感動人者。至或以糧粟助之。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二十七歲遭兩兄及兩嫂喪。時癘疫幷熾。疊遭四喪。先生亦以痘症方在沉劇中。而強疾斂襲。曲盡情禮。避亂來住者。感其友篤。共助權厝於高燥處。母夫人疚懷過度。先生常隱忍拭淚。愉色怡聲。寬譬甚至。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二十八歲正月。負母夫人往道川聘家。時華山君權應銖倡義拒賊。永新二邑賴以稍安。故先生往于聘家。十一月子英佐生。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九歲春穿賊還省于善山先壠。因來見夢臺舊址。時村落盡爲邱墟。隣里諸人無復存者。先生愴然興感。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三十歲五月十日。丁母夫人憂。母夫人寢疾數月。先生衣不解帶。親執藥餌。每日嘗糞而泣。及喪哀毁踰禮。幾絶而甦。治喪旣畢。道梗不得返櫬。權卜於道川書堂洞。日夜攀號。永人感動。爭負士以窆。先生伏於階下。叫叩不起。村人又縳茅一間。使庇霜露。先生晝哭于墓。夜號于廬。終三年如一日。後人因稱其洞曰侍墓洞。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一歲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二歲七月服闋。○冬還歸于夢臺舊址。杜谷高先生聞先生之來。卽爲來訪。贈詩曰揮鞭角馬到蒙村。西望曹峯是故園。天將若知黃石畧。靑邱一片亦中原。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十三歲往拜旅軒先生于月波村。時旅軒先生移寓於月波。故往拜焉。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四歲以母夫人遺命。始留意擧業。母夫人臨終誡曰汝家以簪纓世族。今値喪亂。旣無兄弟。又無親戚。汝其留意擧業。以振家聲。豈非一道耶。先生惕然受命。強意赴擧。○時縣官度田隣洞。一人曰門外膏腴之地。盡是無主之物。未可廣占。以爲子孫計耶。先生曰地本有主而死於兵。何忍遽取之。且吾家世貧寒。今日猶前日。則子孫後日。亦如吾之今日足矣。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三十五歲往拜西厓柳先生成龍於河上。○往拜東岡金先生。宇顒

三十年壬寅先生三十六歲往拜寒岡先生于忠州。時寒岡先生知忠州。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三十七歲往拜旅軒先生于聞韶。留十餘日而還。時旅軒先生知聞韶縣。趙黔澗歷訪。時黔澗知大丘。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三十八歲春哭東岡金先生。○往拜寒岡先生于武屹精舍。質乾坤二卦。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九歲八月。哭杜谷先生。比葬又往唁而有祭文輓詩。十月陪旅軒先生。議定金烏書院移建事。書院舊在金烏山下。兵火之餘。村落絶遠。且居一隅。不便於士子來往。故移建於藍山。而旅軒先生曰䂓模庶事。非汝和之老成。莫可議。必與諮度焉。金東籬允安來訪。因講論朱書。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四十歲二月入金烏書院。令植松柳于前川邊。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一歲五月。承西厓柳先生訃。爲位哭之。○八月陪旅軒先生會話于城洞溪亭。○旅軒先生與崔訒齋,金伴月堂宗孝來訪。會話于松林。○十月鄭愚伏經世來訪。時愚伏知大丘。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四十二歲二月宣祖大王昇遐。先生擧哀成服于家後山。因山前行素。問考妣忌辰參薦之禮於旅軒先生。旅軒先生答曰自啓殯至卒哭。是初喪例也。今於卒哭前。不敢擧私祀。然用素饌獻單酌。未知如何。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四十三歲往拜旅軒先生于遠懷堂。講質心經。○五月入金烏書院。議定鄕賢配享事。○七月崔訒齋與諸公來訪。因留宿講論。○十月中鄕解○往拜寒岡先生。因質金烏書院院號改定事。先生陪寒岡先生。因稟曰金烏書院改號事。因崔正言晛所稟。已聞命矣。而或以爲金烏山人。乃冶隱自號。則院號金烏似無妨。此議尙未整頓。敢問何如。寒岡先生曰金烏書院初雖爲冶隱刱建。而旣以三賢幷祀。則獨稱冶隱之號似未安。且况移設洛濱則號以金烏亦未穩。翌日辭歸。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四歲三月。赴增廣進士初試發解。○閏三月赴省試。中三等第四人。○四月陪旅軒先生于烏院。與李敏善,朴晉慶諸公會話。○陪旅軒先生于月波亭。乘暮泛舟。順流到烏院留宿。○上寒岡先生辨誣疏。星州人朴而立。以兇恠自棄於寒岡先生。而仁弘族子鄭滃。乃其外甥姪也。受其陰嗾。誣以不道之言。以爲一網打盡之計。方伯及推官承仁弘意曲庇而立。不以實聞之。寒岡先生詣州府。席槀待罪者八十餘日。而末由伸辨。先生痛賢師之受誣。歎斯道之將喪。發文遍告于道內章甫。將𮖐足訟寃于朝。道伯聞之。先以狀申聞逆沮之。愛公者危之。多勸止之。先生憤然曰使吾師終未辨誣則吾道否矣。吾豈顧一身禍。親自製疏。决意叫閽。疏畧曰伏以逆之爲名。在國爲亂臣。在家爲賊子。常刑之所不貸。人人之所共誅。故天下之惡。無大於此。而臣子之所不忍聞者也。聞之猶且不忍。况以此名加之於身乎。是故受此名者與以此名誣人者。其罪相當。以此名誣人者。終不能使彼見誣而陷於自誣。則以刑彼者刑此。實古今討賊之通義。安有誣人以大逆之名。而獨漏其射人之影息也哉。若旣以受此誣者爲不可罪。而不以誣此人者爲可罪。則臣等恐陷人誣賢之輩。自幸其逃罪而無所畏忌。搆捏羅織之徒。將接跡於後日矣。臣等伏聞星州人朴而立詆辱前參判臣鄭逑。旣無所不至。甚至於捏之以逆名。鄭逑旣受此名則在法當罪矣。鄭逑無罪則而立當死矣。而殿下以而立爲病風令勿問。臣等固咸仰殿下好生之德。與天地同其仁。而欽恤之心。遠出於堯舜也。於戱。疑鄭逑則問而立矣。不問而立則是信鄭逑也。鄭逑先朝之老臣也。先朝之所授殿下而殿下倚以爲重。則知鄭逑者殿下也。其人之賢否。臣等不敢議也。逆名天下之大惡。而一鄕不之信。一道不之信。一國不之信。上至於殿下不之信。不惟不之信。從之以不之問。不賢而能如是乎。然則殿下之於而立。其勿問者。以爲鄭逑安有此理云。則殿下之於鄭逑。知之果深矣。信之果篤矣。待之果厚矣。殿下以鄭逑待鄭逑。而不以而立治而立。鄭逑之以見信於殿下而受恩於見誣則宜矣。而而立何所見信於殿下而逭刑於誣人乎。今若置而不刑。則今日之鄭逑雖荷殿下之聖明而無事辨釋。後日之而立亦幸殿下之好生而蹈蹈焉陷賢是事。則殿下之賢人皆將不保其令名矣。而立冐籍之由。殿下已知而猶不之罪。年爲六十一而寬之以七十。謀爲陷賢而貸之以喪心。使之益肆其㬥。日增其橫逆之氣。而兩朝儒臣終未免滅頂之歎。則在殿下待儒臣之道。亦恐其有所未盡也。

批曰此事朝廷旣以參酌處置。爾等抗此迫䝱之章。將欲必行己志。恐有後弊也。宜安分守靜。自修其身。○再疏。疏畧曰伏以以邪害正。吾道之大賊。好善罰惡。帝王之先務也。苟或有如是之壬人。而旣不能肆諸市朝。又不能明示典刑。則士子之趨向不明。國家之元氣已餒。而皇天將喪于斯文矣。其何以表四方之準而建天下之極乎。臣等竊惟天佑我朝。列聖相承。綿瓜之遠。已歷二百餘年之久。賢才繼出。金宏弼。鄭汝昌倡之於前。趙光祖,李彥迪,李滉繼之於後。明斯道起斯文。赫赫然功德至于今照人耳目。而道五賢之道。學五賢之學者。前參判臣鄭逑其人也。早廬幽貞。養性山林。泝程朱之學。尋孔顔之樂。明格致誠正之功。抱經世濟時之志。學究聖人之精微而言動必以禮。行全君子之純粹而出處亦以義。在邱園則惓惓以興起斯文爲己任。當朝廷則汲汲以引君當道爲己責。誠一世之眞儒。百代之宗師。凡有血氣者。莫不知尊敬仰慕矣。不幸兇人朴而立同世而同其地。彼而立者。鍾汚穢之氣。稟兇惡之質。襟裾衣帶。雖或如人。藏奸匿暴。實是異種。不知尊賢之義。徒肆害正之欲。平生心迹。只是忌克一念而已。常加詆辱。無所不至。終至於捏虛搆無。以逆名指之。噫陷害正類。乃至於此極耶。臣等竊有所太憾於此者。本道推覈之際。方伯入啓之辭。牽情曲庇。靡有餘力。招辭之有害於鄭逑則必錄。公論之有激於而立則不擧。上以蔽天日之聦。下以護頑愚之憝。至使吾道之大賊。得以容息於覆載之下。則在下之公論。固有所未達於上也。聖上雖有明見萬里之智。固何能洞燭其情而以加嚴誅乎。嗚呼。賢人君子之生乎世也。必有奸軌之徒。詆訿排擯之不已。伊川以王道爲心而目之以朋黨。考亭以誠正爲學而指之以僞學。以朋黨僞學而毁之。生百世之下。泝百世之事。則尙且扼腕痛心。恨不得擢髮而誅之。况此兇賊之侮辱搆陷。不止於朋黨僞學。而至以陰逆之言。鍛鍊羅織。則臣等生同一世。寧忍緘口垂首。敢與此賊同其影息於天日之下哉。嗚呼。尊賢之心。出於秉彝。嫉惡之情。有生同得。臣等生逢聖明之代。沐浴淸化之中。豈不知尊賢抑邪之爲義也。使一世知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者。賴斯道之不滅。而斯道見滅於而立乃至於此。此賊不討則斯道不明。斯道不明則幾何其不胥爲夷狄禽獸而國隨而亡矣。言念及此。不覺寒心而栗軆。

批曰爾等尊師之意。已知之矣。毋如是凟擾。一聽朝廷之處置。

疏會名錄先生爲疏首

生員鄭三戒興海,進士權應生慶州,生員金鳳儀尙州,張悌元仁同,郭慶興玄風,卞𣈫尙州,趙基遠尙州,閔希顔榮川,權寏安東,金克諴尙州,金善道醴泉,進士趙光璧尙州,閔忠國大丘,金瀁善山,李時淸寧海,柳袗安東,幼學孫處訥大丘,金震頀善山,禹成績禮安,李說醴泉,申經濟盈德,孫處約大丘,宋思誠安東,吳奫禮安,李道孜靈山,李希陽善山,張光翰仁同,蔡夢硯大丘,黃河澂善山,金義路尙州,張乃範仁同,鄭四象永川,宋以修尙州,全復禮尙州,金宇凈延日,琴英奏安東,權應擧尙州,金益精善山,盧景倫善山,洪慶承義興,成應賢開寧,南濟民比安,李謜開寧,李天英開寧,金遠聲尙州,張汝翔醴泉,郭澍玄風,崔經濟永川,趙煕道咸安,康伏龍尙州,李民淳軍威,權克剛安東,宋起南尙州,趙敏德安陰,徐尙德尙州,都聖喩大丘,愼詠安陰,李遠樹善山,全濬尙州,李敬立尙州,李得鳳永川,鄭晬然河陽,李暻尙州,尹慶璜高靈,都應喩大丘,都汝喩大丘,申澈盈德,許翀龍尙州,蔡先見河陽,尹應淓尙州,李時馠高靈,金汝燁榮川,柳友潛安東,楊許國昌寧,閔興侃榮川,南陽老安東,金遂性善山,李汝牧義興,李薰禮安,趙光瑩尙州,李宜潛慶州,申挺立寧海,柳榮門禮安,金友賢榮川,金成玉榮川,朴有文仁同,徐競禮安,孫祜禮安,宋以時尙州,金光業禮安,李炯龍宮,金景達知禮,許國弼善山,黃有文禮安,成以直永川,權汝軾龍宮,成汝松尙州,金彝性永川,權宗孝安東,朴永鎭尙州,郭涌大丘,李瑞生醴泉,吳屹慶州,金禎國開寧,崔敬止慶州,裵克尙州,朴文孝永川,朴宗敬義興,柳潪尙州,崔喆善山,李英馥善山,李立可軍威,曺宅仁咸昌,趙光瑬尙州,金光繼禮安,金瑛安東,許蘋醴泉,金基尙州,朴晉慶善山,李汝圭尙州,陳晛慶山,申佑德仁同,姜茂先咸昌,裵景麟慶山,張承福昌原,柳應亨咸昌,沈學海禮安,李大培奉化,朴𨍫義城,申檥靑松,崔任尙州,權慶蘭奉化,李存性安東,趙又新咸昌,文斐然善山,崔大防善山,宋徽東萊,成汝櫄尙州,郭昌後玄風,李大圭尙州,權尙經安東,金𢢜安東,權克昭安東,金振成尙州,曺𨋮永川,徐演慶州,李善立居昌,吳姬翰慶州,權守經義城,李宗英善山,李文龍高靈,文得呂醴泉,朴汝楫高靈,辛有後靈山,權廷俊榮川,丁文衍新寧,鄭汝藩新寧,金如玉安東,黃中美安東,柳守潛安東,李陽白榮川,李之英大丘,郭揚馨玄風,鄭顯道永川,許夔醴泉,李時白尙州,韓克中尙州,李景華淸河,宋天樞醴泉,蔡元甲禮安,尹應湯禮安,李亨立安東,徐愼大丘,李檼慶州,朴弘立比安,金遇兌榮川,李英馝善山,權文煥安東,洪得一尙州,金濟昌寧,申桂眞寶,朴宗祐大丘,琴尙絃奉化,全吉承尙州,李弘中大丘,金英達高靈,裵尙禮大丘,趙承遠尙州,都弘緖高靈,徐瓘義城,成嵂昌寧,李忠民仁同,金處仁醴泉,崔寔淸道,李惇善尙州,權存恪禮安,趙光𡹘尙州,鄭處諴靑松,朴濟義城,申起嶽義城,李光元醴泉,李時榦義興,柳永新奉化,金致中慶州,朴敏修玄風,郭柱國玄風,郭以寧玄風,黃煃尙州,李汝翼慶州,金光岳禮安,洪文海軍威,李見龍高靈,安頊豊基,郭㠎玄風,郭嶙玄風,金慶遠豊基,林擎星山陰,李弘業咸陽,李衎三嘉,卞士安固城,嚴士愷玄風,田怘男永川。

陪疏名錄

生員宋遠器星州,鄭三戒興海,進士權應生慶州,進士李時淸寧海,幼學金震頀善山,都應喩大丘,生員張悌元仁同,幼學李說醴泉,孫處約大丘,宋思誠安東,李希陽善山,李道孜靈山,蔡夢硯大丘,趙煕道咸安,郭澍玄風,生員郭慶興玄風,幼學李民淳軍威,生員金善道醴泉,幼學趙敏德安陰,李得鳳永川,郭㠎玄風,蔡先見河陽,申澈盈德,都汝喩大丘,柳友潛安東,李時馠高靈,李宜潛慶州,申挺立寧海,陳奉扈興海,楊許國昌寧,金景達知禮,宋以修尙州,徐競禮安,金成玉榮川,郭嶙玄風,朴有文仁同,許國弼善山,生員閔希顔榮川,幼學成以直永川,權汝軾龍宮,郭涌大丘,崔敬止慶州,李英馥善山,曺宅仁咸昌,李立可軍威,權寏安東,幼學崔龍虎泗川,陳晛慶山,生員金克諴尙州,幼學申佑德仁同,朴晉慶善山,申檥靑松,張承福昌原,成汝櫄尙州,郭昌後玄風,權守經義城,金𢢜安東,嚴士愷玄風,鄭顯道永川,丁文衍新寧,李之英大丘,李檼慶州,李景華淸河,徐愼大丘,朴宗祐大丘,琴尙絃奉化,申桂眞寶,崔寔淸道,徐瓘義城,李忠民仁同,李弘中大丘,成嵂昌寧,金致中慶州,李時榦義興,郭柱國玄風,朴敏修玄風,郭以寧玄風,金光岳禮安,安頊豊基,金慶遠豊基,鄭穎達晉州,金俊敏長鬐,進士金輳星州,李命龍星州,生員李天封星州,幼學李弘業咸陽,林擎星山陰,李見龍軍威。○高亦樂齋聘雲贈詩曰一封千里奏承明。字字無非瀝血誠。萬古斯文終不墜。回天應是在今行。○又有孫慕堂處訥贈詩而今逸。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四十五歲

四十年壬子先生四十大歲四月。崔訒齋,金伴月堂來訪于松林書堂。終日講論。○五月子賢佐生。○九月赴增廣別試。中乙科第一人。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四十七歲秋除承政院注書。時逆竪朴應犀係獄上變。告國舅金悌男謀推戴永昌大君。又上累慈殿。光海殺金悌男。出處大君于閭家。因置辟。又別處慈殿於異宮。先生憂憤却食曰時事如此。不如早退。作秋懷詩二首。見文集十月。與李石潭潤雨往訪崔峯前。○授承議郞。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四十八歲春除幽谷察訪。赴任數月卽辭歸。○九月授奉訓郞。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九歲八月授中直大夫。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十歲春搆遯峯齋。因命後山曰遯志峯。題四時吟。見文集○高亦樂齋寄詩二首曰。貞吉由嘉遯。多君不出蹤。門開風捲屋。徑種歲寒松。城曉深秋色。天高薄暮容。名峯知有意。分半願相從。閉門生白髮。病起訪幽蹤。知己凌霜菊。同盟傲雪松。若敎看火色。爭似對山容。回首高峯外。何多夜道從。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一歲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二歲八月。除司憲府監察不赴。○十二月與崔訒齋盧敬菴諸公。會金烏書院。議定奉安諸䂓。○授朝散大夫。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三歲正月。與李石潭訪崔訒齋。○二月入金烏書院議定院䂓。時一鄕諸公先到院。而以先生及崔訒齋未及會。留宿一夜。翌日先生與崔訒齋追會。諸會員已退去。先生與崔訒齋,盧敬菴議定院䂓。因書院錄。三月與主倅金雲川旅軒先生會烏院。奉安四賢。四賢卽冶隱吉先生再,佔畢齋金先生宗直,新堂鄭先生鵬,松堂朴先生英也。因次卽事二首。見文集李石潭來訪于遯峯齋。講論經義。○旅軒先生定烏院廟堂齋門之號。又揭白鹿洞䂓。而推先生爲洞主。○除全羅道都事不赴。○與崔訒齋諸公。會月巖書堂。議定三仁廟刱建諸䂓。三仁卽籠巖金先生澍,丹溪河先生緯地,耕隱李先生孟專也。十月與金東籬金伴月金鶴沙應祖申懶齋悅道。訪崔訒齋同宿講話。○十一月授通訓大夫。

光宗貞皇帝泰昌一年庚申先生五十四歲正月。哭寒岡先生。○四月赴寒岡先生葬。有祭文輓詩十一月哭盧敬菴。○聞神宗皇帝禮陟之報。擧哀于遯志山。先生北望擧哀曰東土人民。得有今日者。乃聖天子壬癸再造之恩。哭之盡哀。

熹宗哲皇帝天啓元年辛酉先生五十五歲正月。赴盧敬菴葬。有祭文七月與崔訒齋。往拜旅軒先生于吳山。時旅軒先生與崔訒齋書。有曰困於伏暑。來在吳山。已再經夜。是日晩如無將雨之雲。欲乘暮往洗汗毒于若木之冷井。雖往不過兩三日。當返歇于此齋是計。若無傍碍。或可往偕。數晝散遣熱鬱耶。仍欲奉告于汝和第。聞方在余次云故未果。如已還傳諭此意如何云云。崔訒齋來傳書敎。故因與往拜焉。

二年壬戌先生五十六歲

三年我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五十七歲三月。仁祖大王改玉。除成均館典籍兼春秋館記事官。○六月除任實縣監謝恩。○訪李五峯。好閔。與崔訒齋,申懶齋同往講論。日暮而歸。七月赴任。以樹風聲興學敎爲務。而蘓殘祛瘼。未浹數月。州民頌其淸白。冬三呈辭狀于監司。因棄歸。

四年甲子先生五十八歲二月。赴京陳賀。賊适擧兵叛。上討平之後。先生與金羾,金澃,朴晉慶,李尙逸同作陳賀行。除成均館司藝。○三月問旅軒先生患候。時旅軒先生以執義在京有疾。故先生親執藥餌而救之。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九歲除禮安縣監赴任。○往陶山謁退溪先生廟。一依老先生鄕約諸條。以敦孝悌興禮讓。爲化民成俗之本。日與金溪巖坽,金梅園光繼。講論經義。八月棄歸。歸後十餘日。強盜秉炬夜劫。搜見槖藏。只有貯書之一弊笥而已。羣盜絶倒笑叫曰廉㓗之行。果如所聞。羅拜庭下而去。

六年丙寅先生六十歲六月。除禮曹正郞不赴。

七年丁卯先生六十一歲正月。爲旅軒先生號召陣從事官。時胡兵猝至京城。大駕播遷江都。國事罔涯。特命旅軒先生爲號召使。旅軒先生以先生及李民寏爲從事官。將赴行在所。未幾聞朝廷許和解兵。遂停。

毅宗皇帝崇禎元年戊辰先生六十二歲

二年己巳先生六十三歲五月。往問趙黔澗病。○十一月除彥陽縣監。謝恩赴任。每月朔望。設講於鄕校。置訓長聚儒生。敎以孝悌禮讓之義。未幾邑俗煥然復新。呈辭狀于監司。不得遞。

三年庚午先生六十四歲秋。往拜旅軒先生于不知巖。○呈辭狀于監司。不得遞。

四年辛未先生六十五歲與陜川倅柳袗苞山倅金世濂。源源來往。講論道義。○秋呈辭狀于新監司。州民請留於監司。回題有爲民卧治之語。冬又呈辭狀于監司。不得遞。先生益有投紱還鄕之志。與崔訒齋書。有徒羡令公林下優遊。日飽閒適之語。

五年壬申先生六十六歲四月。赴司馬榜會于星山館。時觀察使吳公䎘設宴于星山。而縣監柳袗,典籍權克明,庶尹李崍,生員鄭維垣,生員卞𣈫,生員黃中信,縣監安廷燮,察訪李揀,進士李愼承凡十一人。先生居第五焉。談話盡歡而罷。因倩工各書姓名年位於下。以壽其傳。五月解歸。○六月仁穆王后昇遐。先生與旅軒先生。擧哀成服于烏院。十月赴哭因山。

六年癸酉先生六十七歲製月巖書院三仁廟奉安文及常享祝。因定祭儀。○六月哭鄭愚伏。有輓詩而缺

七年甲戌先生六十八歲五月。與諸公陪遊旅軒先生于烏院。旅軒先生要柳修巖袗通於商山諸賢。修巖與全慶州湜,金永川知復,趙參奉光璧,金參奉秋任,全都事克恒。由水路而下。先生與張乃範,金羾,朴㥣,朴愰,朴悏,李垣,申掌令悅道。陪旅軒先生往會。翌日旅軒先生出坐樓上。諸老侍坐。談話終日。亹亹不倦。旅軒先生曰吾欲與親知講論孝悌忠信。因爲講會稧。而若曰孝悌忠信稧則人不敢當其名。若以講論稧稱之則何人不可參。何人不可論哉。近而本鄕隣鄕。遠而一道一國。皆可參矣。苟修是稧則不亦好乎。諸老皆以爲得當。或以指目等語爲慮。遂未果焉。

八年乙亥先生六十九歲正月。哭柳修菴。○六月哭從叔中樞公。○八月葬從叔中樞公。有祭文十二月仁烈王后昇遐。先生成服于烏院

九年丙子先生七十歲二月。撰從叔中樞公墓碣銘。○四月入府。參因山哭班。○七月哭趙黔澗。有輓詩十二月淸兵猝至京城。大駕幸南漢。

十年丁丑先生七十一歲正月初三日。與一鄕士友倡義起兵。一鄕推崔訒齋爲大將。先生爲副將。李聞慶景節,金都事揚善,金參奉翧,朴參奉晉慶,士人金羾,金垶,金汝涵皆爲參謀。地主給軍七十名。鳥銃數柄以助。○子弟以先生癃疾赴難憂之。先生曰馳驅矢石。雖非老耄者所可堪。而至尊蒙塵。社㮨存亡。在於朝夕。豈不死君而報國乎。十三日整頓義旅。崔訒齋有疾。推先生爲大將。○十四日。犒師習鍊。發行至社防里宿。○十五日行軍宿梧里院。○十六日雨雪留。是夜因地主傳令。聞雙嶺戰。左右兵使敗亡之報。十七日行軍宿魯谷。○二十日到杜谷留陣。本陣甚孤。列邑方起義旅。故將留待合勢。二十六日入聞慶縣留宿。○二十八日到鳥嶺留陣。時天寒雨雪。師行不利。三十日聞講和之報。遂北望痛哭而歸。作蹈海賦。見文集三月哭崔洛南。山輝有輓詩九月哭旅軒先生。有祭文輓詩而缺

十一年戊寅先生七十二歲

十二年己卯先生七十三歲往吳山書院。參旅軒先生追享禮。仁同士林奉安旅軒先生位版於冶隱吉先生廟。故往參焉。

十三年庚辰先生七十四歲六月。哭崔訒齋。有輓詩而缺

十四年辛巳先生七十五歲

十五年壬午先生七十六歲往金烏書院。參旅軒先生追享禮。因議定影幀奉安事。先生謂士友曰仁善便是一州。且旅軒先生半世僑寓於元堂。則其在崇報之義。不可無俎豆享於杖屨之所。因奉安影幀。陞資護軍不赴。○議建洛峯鄕賢祠。鄕賢卽司藝金先生叔滋,眞樂堂金先生就成,龍巖朴先生雲。

十六年癸未先生七十七歲

十七年甲申先生七十八歲撰奉直郞司宰監僉正高劈雲墓碣銘。

我仁祖大王二十三年乙酉先生七十九歲哭呂道巖。姬弼有輓▣▣詩

二十四年丙戌先生八十歲

二十五年丁亥先生八十一歲

二十六年戊子先生八十二歲十月別給田民於長曾孫孝章。別給文有曰余今年八十有二。每歎子孫之零星矣。汝年纔六歲。能爲學文。心甚喜幸云云。

二十七年己丑先生八十三歲五月仁祖大王昇遐。先生擧哀成服于遯志山。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八十四歲正月二十一日寢疾。二十三日命侍者正席。考終于遯峯齋。○四月二日。葬于府東上林坊學義洞先塋下艮坐之原。

正宗大王十年丙午十一月四日立墓碣。李獻慶撰。姜世晃書。

十二月二十八日丁卯。鄕人立社于勝巖奉安位版。

十三年己酉三月八日。移建勝巖社于勝池洞。

二十年丙辰四月二十六日辛丑。鄕人移安位版。因陞院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