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釋氏稽古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序   吳興有大比丘。曰寶洲岸公。博學通古今。嘗考釋氏事實上下數千載。年經而國緯著書一編。曰稽古手鑒。既又以為未備。復因其舊輯而廣之為稽古略。至正十四年秋九月。太原劉堯輔為之持其書。請于余為序以冠其編首。因取而閱之。蓋自有佛以來。凡名師大德之行業出處。以及塔廟之興壞。僧侶之眾寡。靡不具載。本之內典。參之諸史。旁及于傳記。而間以事之著顯者之據。將以侈歷代之際遇而寓勸戒于其間。歲月先后。考核精審無所遺闕。可謂瞻且詳矣。然猶以略名之寶洲自謙也。竊嘗怪夫佛之為教。自身毒萬里。遠至于中國。愈久益盛。根本深固而不可搖拔。其故何也。豈非扶植其教者代有其人與。若是編之所記。往往皆英偉魁杰之才。自重不屈。卓然有立。而使王公卿大夫向慕崇信奔走之不暇。則其扶植之功為何如。此師所以加之纂述表而出之之意也。傳之言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佛氏之書非余之所學。余特嘉其聞見之博用心與力之。勒道雖不同而不可以不序。嗚呼觀其書而見其教之盛。知彼之扶植為有人。則亦可以有感也夫中山李桓序。

  大明嘉靖癸丑歲姑洗月甲申日句曲天王寺后學沙門昌腹重刊

  余嘗略涉三教之書。道雖不同而理則一。松江南禪寶洲岸公。博通古今考傳記。以釋氏出處之跡。褒集成書。凡四帙。名曰稽古略。夫稽古二字始于唐虞。

  其來尚矣。予恭守是邦。得觀寶洲以古史之說而名其書。備述佛祖西來之意。浩浩瀚瀚端有源委。嗚呼自非慧性通徹深蘊佛之奧者。孰能若是哉。后之學者。茍能以寶洲之心為心。何患不到見性成佛之境耶。噫。

  至正乙未孟夏吉旦洛陽崔(思誠)謹題

  稽古略序

  先師古今和尚承祖席之遺。主海潮寺凡二十有四年。興廢舉墜。宏暢宗風。

  四方來歸依者踵趾相接。咸豐壬子。先師謝事退休。傳之于清道。顧以根業淺薄。未能仰承付□之重。復丁庚辛之難。寺毀于火。同治三年甲子。清道就舊址。結茅募緣。思為得尺得寸之計。辱海內檀越爭先布舍。遂以次規復佛宇。增建禪堂。俾云游緇素得所棲息。清道不敢自詡其功能。實先師慈芘有以默相之也。復念寺眾群集。晨夕焚修。不有經典。如滅燭夜行。曷窺宗旨。而浙中五山十剎諸道場。備蒙列圣寵頒龍藏。悉付劫灰無一存者。光緒辛巳。銳意北行上書。政府達之宸聽。得旨頒賜龍藏全部。儀衛副焉。敬謹捧歸建閣尊藏。以為山門之寶。時清道世臘已七十矣。朽鈍如昔。因退居別院。以承先師之遺意。重念先圣真言密諦。實儒者之經傳。景德傳鐙高僧圣僧列傳。佛祖通載諸書實。儒者之史鑒。名賢語錄箋疏。實儒者之子與集。禪宗漸頓即儒者之體用。四十二章經與中庸之澈上澈下同其功用。茍不潛心搜索。何以超入上乘。元至正初。覺岸禪師撰釋氏稽古略四卷。實竺典之叵編。吾人之寶筏。箸錄于四庫全書。而世少傳本。末學后世無從窺測。法徒寶藏此書。后附明僧大聞續略三卷。惜多損剝。復假錢塘丁氏八千卷樓藏本。斠勘精審。循翻雕古書之例。不更寫樣。以原書重付手民。敬列欽定提要。辨之簡端。所以廣布皇仁昭示來學。不學如清道者。藉得附名編末。實深幸焉。

  光緒十二年太歲在丙戌四月八日衲清道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