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俱舍論/卷003
目錄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
◀上一卷 | 卷3 | 下一卷▶ |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三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根品第二之一
如是因界已列諸根。即於此中根是何義。最勝自在光顯名根。由此總成根增上義。此增上義誰望於誰。頌曰。
傳說五於四 四根於二種 五八染淨中 各別為增上
論曰。眼等五根各於四事能為增上。一莊嚴身。二導養身。三生識等。四不共事。且眼耳根莊嚴身者。謂若盲聾身醜陋故。導養身者。謂因見聞避險難故。生識等者。謂發二識及相應故。不共事者。謂能見色聞聲別故。鼻舌身根莊嚴身者。如眼耳說。導養身者。謂於段食能受用故。生識等者。謂發三識及相應故。不共事者。謂嗅甞覺香味觸故。女男命意。各於二事能為增上。且女男根二增上者。一有情異。二分別異。有情異者。由此二根令諸有情女男類別。分別異者。由此二根形相言音乳房等別。有說。此於染淨增上故言於二。所以者何。本性損壞扇搋半擇及二形人無不律儀無間斷善諸雜染法。亦無律儀得果離染諸清淨法。命根二者。謂於眾同分能續及能持。意根二者。謂能續後有及自在隨行。能續後有者。如契經言。時健達縛於一心內隨一現前。謂或愛俱。或恚俱等。自在隨行者。如契經言。
心能導世間 心能遍攝受 如是心一法 皆自在隨行
樂等五受。信等八根。於染淨中如次增上。樂等五受染增上者。貪等隨眠所隨增故。信等八根淨增上者。諸清淨法隨生長故。有餘師說。樂等於淨亦為增上。如契經說。樂故心定。苦為信依。亦出離依喜及憂捨。毘婆沙師傳說如此。有餘師說。能導養身非眼等用。是識增上。識了方能避於險難。受段食故。見色等用亦非異識。故不共事於眼等根。不可立為別增上用。故非由此眼等成根。若爾云何。頌曰。
了自境增上 總立於六根 從身立二根 女男性增上 於同住雜染 清淨增上故 應知命五受 信等立為根 未當知已知 具知根亦爾 於得後後道 涅槃等增上
論曰。了自境者。謂六識身。眼等五根於能了別各別境識有增上用。第六意根於能了別一切境識有增上用。故眼等六各立為根。豈不色等於能了識亦有增上應立為根。境於識中無增上用。夫增上用謂勝自在。眼於所發了色識中最勝自在故名增上。於了眾色為通因故。識隨眼根有明昧故。色則不然。二相違故。乃至意根於法亦爾。從身復立女男根者。女男性中有增上故。女男根體不離身根。身一分中立此名故。如其次第。女男身中。此女男根有增上用。此處少異餘處身根。故從身根別立為二。女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差別。名為女性。男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不同。名為男性。二性差別由女男根故說女男根於二性增上。於眾同分住中命根有增上用。於雜染中樂等五受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契經說於樂受貪隨增。於苦受瞋隨增。於不苦不樂受無明隨增故。於清淨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勢力伏諸煩惱引聖道故。言應知者。勸許一一各能為根。三無漏根於得後後道涅槃等有增上用。言亦爾者。類顯一一各能為根。謂未知當知根於得已知根道有增上用。已知根於得具知根道有增上用。具知根於得涅槃有增上用。非心未解脫能般涅槃故。等言為顯復有異門。云何異門。謂見所斷煩惱滅中。未知當知根有增上用。於修所斷煩惱滅中。已知根有增上用。於現法樂住中。具知根有增上用。由此能領受解脫喜樂故。若增上故立為根者。無明等性應立為根。無明等因於行等果。各各別有增上用故。又語具等應立為根。語具手足大小便處。於語執行棄樂事中。如其次第有增上故。如是等事不應立根。由所許根有如是相。頌曰。
心所依此別 此住此雜染 此資糧此淨 由此量立根
論曰。心所依者。眼等六根。此內六處是有情本。此相差別由女男根。復由命根此一期住。此成雜染由五受根。此淨資糧由信等五。此成清淨由後三根。由此立根事皆究竟。是故不應許無明等及語具等亦立為根。彼無此中增上用故。復有餘師別說根相。頌曰。
或流轉所依 及生住受用 建立前十四 還滅後亦然
論曰。或言顯此是餘師意。約流轉還滅立二十二根。流轉所依謂眼等六。生由女男從彼生故。住由命根仗彼住故。受用由五受因彼領納故。約此建立前十四根。還滅位中即約此四義類別故立後八根。還滅所依謂信等五。於三無漏由初故生。由次故住。由後受用。根量由此無減無增。即由此緣經立次第。不應語具於語為根。待學差別語方成故。手足不應於執行事各立為根。無異性故。謂即手足異處異相差別生時名執行故。又離手足亦有執行。如腹行類。是故手足不可於彼建立為根。出大便處於能棄事不應立根。重物於空遍墮落故。又由風力引令出故。出小便處於生樂事不應立根。即女男根起此樂故。又諸喉齒眼瞼支節應立為根。於能吞嚼開閉屈申有力用故。或一切因於自所作有力用故皆應立根。彼雖有用非增上故不立根者。此語具等亦非增上不應立根。此中眼等乃至男根如前已說。命根體是不相應故。不相應中自當廣辯。信等體是心所法故。心所法中亦當廣辯。樂等五受三無漏根。更無辯處故今應釋。頌曰。
身不悅名苦 即此悅名樂 及三定心悅 餘處此名喜 心不悅名憂 中捨二無別 見修無學道 依九立三根
論曰。身謂身受。依身起故。即五識相應受。言不悅是損惱義。於身受內能損惱者名為苦根。所言悅者是攝益義。即身受內能攝益者名為樂根。及第三定心相應受能攝益者亦名樂根。第三定中無有身受。五識無故心悅名樂。即此心悅除第三定。於下三地名為喜根。第三靜慮心悅安靜離喜貪故唯名樂根。下三地中心悅麁動有喜貪故唯名喜根。意識相應能損惱受。是心不悅名曰憂根。中謂非悅非不悅即是不苦不樂受。此處中受名為捨根。如是捨根為是身受為是心受。應言通二。何因此二總立一根。此受在身心同無分別故。在心苦樂多分別生。在身不然。隨境力故。阿羅漢等亦如是生故。此立根身心各別。捨無分別任運而生。是故立根身心合一。又苦樂受在身在心為損為益。其相各異故別立根。捨在身心同無分別。非損非益其相無異。故總立根。意樂喜捨信等五根。如是九根在於三道。如次建立三無漏根。謂在見道依意等九立未知當知根。若在修道即依此九立已知根。在無學道亦依此九立具知根。如是三名因何而立。謂在見道有未曾知當知行轉故。說彼名未知當知。若在修道無未曾知。但為斷除餘隨眠故。即於彼境復數了知。是故說彼名為已知。在無學道知己已知故名為知。有此知者名為具知。或習此知已成性者名為具知。謂得盡智無生智故如實自知。我遍知苦不復遍知。乃至廣說。彼所有根名為未知當知根等。如是已釋根體不同。當辯諸門義類差別。此二十二根中幾有漏幾無漏。頌曰。
唯無漏後三 有色命憂苦 當知唯有漏 通二餘九根
論曰。次前所說最後三根體唯無漏。是無垢義。垢之與漏名異體同。七有色根及命憂苦一向有漏。七有色者。眼等五根及女男根。色蘊攝故。意樂喜捨信等五根。此九皆通有漏無漏。有餘師說。信等五根亦唯無漏。故世尊說。若全無此信等五根。我說彼住外異生品。此非誠證。依無漏根說此言故。云何知然。先依無漏信等五根。建立諸聖位差別已說此言故。或諸異生略有二種。一內二外。內謂不斷善根。外謂善根已斷。依外異生作如是說。若全無此信等五根。我說彼住外異生品。又契經說。有諸有情處在世間。或生或長。有上中下諸根差別。是佛猶未轉法輪時。故知信等亦通有漏。又世尊說。我若於此信等五根。未如實知是集沒味過患出離。未能超此天人世間及魔梵等。乃至未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至廣說。非無漏法可作如是品類觀察故。信等五根通有漏無漏。如是已說有漏無漏。二十二根中幾是異熟幾非異熟。頌曰。
命唯是異熟 憂及後八非 色意餘四受 一一皆通二
論曰。唯一命根定是異熟。若如是者。諸阿羅漢留多壽行此即命根。如是命根誰之異熟。如本論說。云何苾芻留多壽行。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若於僧眾若於別人以諸命緣衣鉢等物隨分布施。施已發願。即入第四邊際靜慮。從定起已心念口言。諸我能感富異熟業。願皆轉招壽異熟果。時彼能感富異熟業。則皆轉招壽異熟果。復有欲令引取宿業殘異熟果。彼說前生曾所受業有殘異熟。由今所修邊際定力引取受用。云何苾芻捨多壽行。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於僧眾等如前布施。施已發願。即入第四邊際靜慮。從定起已心念口言。諸我能感壽異熟業。願皆轉招富異熟果。時彼能感壽異熟業。則皆轉招富異熟果。尊者妙音作如是說。彼起第四邊際定力引色界大種令身中現前。而彼大種或順壽行或違壽行。由此因緣或留壽行或捨壽行。應如是說。彼阿羅漢由此自在三摩地力轉去曾得宿業所生諸根大種住時勢分。引取未曾定力所起諸根大種住時勢分。故此命根非是異熟。所餘一切皆是異熟。因論生論。彼阿羅漢有何因緣留多壽行。謂為利益安樂他故。或為聖教久住世故。觀知自身壽行將盡。觀他無此二種堪能。復何因緣捨多壽行。彼阿羅漢自觀住世於他利益安樂事少。或為病等苦逼自身。如有頌言。
梵行妙成立 聖道已善修 壽盡時歡喜 猶如捨眾病
此中應知。依何處所誰能如是留捨壽行。謂三洲人女男相續。不時解脫得邊際定諸阿羅漢。由彼身中有自在定無煩惱故。經說。世尊留多命行捨多壽行。命壽何別。有言。無別。如本論言。云何命根。謂三界壽。有餘師說。先世業果名為壽行。現在業果名為命行。有說。由此眾同分住名為壽行。由此暫住名為命行。多言為顯留捨多念命行壽行非一剎那。命行壽行有留捨故。有說。此言為遮有一命壽實體經多時住。有說。此言為顯無一實命壽體。但於多行假立如是命壽二名。若謂不然。不應言行。世尊何故捨多壽行留多命行。為顯於死得自在故捨多壽行。為顯於活得自在故留多命行。唯留三月不增減者。越此更無所化事故。減此利生不究竟故。又為成立先自稱言我善修行四神足故。欲住一劫或一劫餘。如心所期則便能住。毘婆沙師作如是說。顯今能伏蘊死二魔。世尊先於菩提樹下。已伏天魔煩惱魔故。傍論已竟。正論應辯。憂根及後信等八根皆非異熟。是有記故。餘皆通二。義准已成。謂七色意根除憂餘四受十二一一皆通二類。七有色根若所長養則非異熟。餘皆異熟。意及四受若善染污。若威儀路及工巧處。并能變化。隨其所應亦非異熟。餘皆異熟。若說憂根非異熟者。此經所說當云何通。如契經言。有三種業。順喜受業。順憂受業。順捨受業。依受相應言順無過。謂業與憂相應故名順憂受業。如觸與樂相應說名順樂受觸。若爾順喜順捨受業亦應如是。一經說故。隨汝所欲於我無違。異熟相應理皆無失。無逃難處。作此通經理實何因。憂非異熟。以憂分別差別所生。止息亦然。異熟不爾。若爾喜根應非異熟。亦由分別生及止息故。若許憂根是異熟者。造無間業已因即生憂。此業爾時應名果已熟。亦應如是徵難喜根。若許喜根是異熟者。造勝福業已因即生喜。此業爾時應名果已熟。毘婆沙師咸作是說。已離欲者無憂根故。異熟不然故非異熟。若爾應說離欲有情異熟喜根何相知有。隨彼有相此相亦然。謂善喜根此位容有。無記異熟應類非無。於此位中憂一切種無容有故定非異熟。眼等八根。若在善趣是善異熟。若在惡趣是惡異熟。意根隨在善趣惡趣。是俱異熟。喜樂捨根隨在何趣是善異熟。苦根隨在善趣惡趣是惡異熟。於善趣中有二形者唯根處所。不善業招善趣色根。善業引故。如是已說是異熟等。二十二根中幾有異熟幾無異熟。頌曰。
憂定有異熟 前八後三無 意餘受信等 一一皆通二
論曰。如前所諍憂根。當知定有異熟。依唯越義頌說定聲。謂顯憂根唯有異熟兼具二義故越次說。具二義者。憂非無記。強思起故。亦非無漏。唯散地故。由此越次先說憂根定有異熟。眼等前八及最後三定無異熟。八無記故。三無漏故。餘皆通二。義准已成。謂意根餘四受信等言等取精進等四根。此十一一皆通二類。意樂喜捨若不善善有漏有異熟。若無記無漏無異熟。苦根若善不善有異熟。若無記無異熟。信等五根若有漏有異熟。若無漏無異熟。如是已說有異熟等。二十二根中幾善幾不善幾無記。頌曰。
唯善後八根 憂通善不善 意餘受三種 前八唯無記
論曰。信等八根一向是善。數次雖居後乘前故先說。憂根唯通善不善性。意及餘受一一通三。眼等八根唯無記性。如是已說善不善等。二十二根中。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頌曰。
欲色無色界 如次除後三 兼女男憂苦 并除色喜樂
論曰。欲界除後三無漏根。由彼三根唯不繫故。准知欲界繫唯有十九根。色界如前。除三無漏兼除男女憂苦四根。准知十五根亦通色界繫。除女男者。色界已離婬欲法故。由女男根身醜陋故。若爾何故說彼為男。於何處說。契經中說。如契經言。無處無容女身為梵。有處有容男身為梵。別有男相。謂欲界中男身所有。無苦根者身淨妙故。又彼無有不善法故。無憂根者由奢摩他潤相續故。又彼定無惱害事故。無色如前。除三無漏女男憂苦。并除五色及喜樂根。准知餘八根通無色界繫。謂意命捨信等五根。如是已說欲界繫等。二十二根中。幾見所斷。幾修所斷。幾非所斷。頌曰。
意三受通三 憂見修所斷 九唯修所斷 五修非三非
論曰。意喜樂捨一一通三。皆通見修非所斷故。憂根唯通見修所斷。非無漏故。七色命苦唯修所斷。不染污故。非六生故。皆有漏故。信等五根或修所斷。或非所斷。非染污故。皆通有漏及無漏故。最後三根唯非所斷。皆無漏故。非無過法是所斷故。已說諸門義類差別。何界初得幾異熟根。頌曰。
欲胎卵濕生 初得二異熟 化生六七八 色六上唯命
論曰。欲胎卵濕生初受生位。唯得身與命二異熟根。由此三生根漸起故。彼何不得意捨二根。此續生時定染污故。化生初位得六七八。謂無形者初得六根。如劫初時。何等為六。所謂眼耳鼻舌身命。若一形者初得七根。如諸天等。若二形者初得八根。豈有二形受化生者。惡趣容有二形化生。說欲界中初得根已。今次當說色無色界。欲界欲勝故但言欲。色界色勝故但言色。契經亦言。寂靜解脫過色無色。色界初得六異熟根。如欲化生無形者說。上唯命者。謂無色界定勝生勝故說上言。無色界中最初所得異熟根者。唯命非餘。說異熟根最初得已。何界死位幾根後滅。頌曰。
正死滅諸根 無色三色八 欲頓十九八 漸四善增五
論曰。在無色界將命終時。命意捨三於最後滅。若在色界將命終時。即前三根及眼等五。如是八種於最後滅。一切化生必具諸根而生死故。若在欲界頓命終時。十九八根於最後滅。謂二形者後滅十根即女男根并前八種。若一形者後滅九根。於女男中隨除一種。若無形者後滅八根。謂無女男唯有前八。如是所說依頓命終。若漸命終後唯捨四。謂在欲界漸命終時。身命意捨於最後滅。此四必無前後滅義。如是所說。應知但依染無記心而命終者。若在三界善心死時。信等五根必皆具有。故於前說一切位中。其數皆應加信等五。謂於無色增至八根。乃至欲界漸終至九。中間多少如理應知。分別根中一切根法皆應思擇。二十二根幾能證得何沙門果。頌曰。
九得邊二果 七八九中二 十一阿羅漢 依一容有說
論曰。邊謂預流阿羅漢果。於沙門果居初後故。中謂一來及不還果。此觀初後在中間故。初預流果由九根得。謂意及捨信等五根未知當知已知為九未知根在無間道。已知根在解脫道。此二相資得最初果。如其次第。於離繫得能為引因依因性故。阿羅漢果亦九根得。謂意信等五已知具知及喜樂捨中隨一為九。已知根在無間道。具知根在解脫道。此二相資得最後果。如其次第。於離繫得能為引因依因性故。中間二果隨其所應各為七八九根所得。所以者何。且一來果次第證者。依世間道由七根得。謂意及捨信等五根。依出世道由八根得。謂即前七根已知根第八。倍離欲貪超越證者。如預流果由九根得。若不還果次第證者。依世間道由七根得。依出世道由八根得。如前次第得一來果。全離欲貪超越證者。由九根得。如前超越得一來果。總說雖然而有差別。謂此依地有差別故。樂喜捨中可隨取一。前果超越唯一捨根。又次第證不還果者。若於第九解脫道中入根本地依世間道由八根得。彼無間道捨受相應。解脫道中復有喜受。此二相資得第三果。於離繫得二因如前。依出世道由九根得。八根如前已知第九。無間解脫此俱有故。豈不根本阿毘達磨。問由幾根得阿羅漢。答十一根。云何乃言由九根得。實得第四但由九根。而本論言十一根者。依一身中容有故說。謂容有一補特伽羅從無學位數數退已。由樂喜捨隨一現前。數復證得阿羅漢果。由斯本論說十一根。然無一時三受俱起。是故今說定由九根。於不還果中何不如是說。以無樂根證不還果。而於後時得有退義。亦無退已。由樂復得非先離欲超證第三有還退義。此離欲果二道所得極堅牢故。今應思擇。成就何根。彼諸根中幾定成就。頌曰。
成就命意捨 各定成就三 若成就樂身 各定成就四 成眼等及喜 各定成五根 若成就苦根 彼定成就七 若成女男憂 信等各成八 二無漏十一 初無漏十三
論曰。命意捨中隨成就一。彼定成就如是三根。非此三中隨有所闕。可有成就所餘根者。除此三根餘皆不定。謂或成就或不成就。此中眼耳鼻舌四根。生無色界定不成就。若生欲界未得已失亦不成就。身根唯有生無色界定不成就。女男二根生上二界定不成就。若生欲界未得已失亦不成就。樂根異生生第四定及無色界定不成就。喜根異生生三四定及無色界定不成就。苦根若生色無色界定不成就。憂根一切離欲貪者定不成就。信等五根善根斷者定不成就。初無漏根一切異生及已住果定不成就。次無漏根一切異生見道無學定不成就。後無漏根一切異生及有學位定不成就。於非遮位應知如前所說諸根皆定成就。若成樂根定成就四。謂命意捨及此樂根。若成身根亦定成四。謂命意捨及此身根。若成眼根定成就五。謂命意捨身根眼根。耳鼻舌根應知亦五。前四如眼。第五自根。若成喜根亦定成五。謂命意捨樂根喜根。第二靜慮地生未得第三靜慮。捨下未得上。此成何樂根。當言成就第三靜慮染污樂根。餘未得故。若成苦根定成就七。謂身命意四受。除憂。若成女根定成就八。七如苦說。第八女根。若成男根亦定成八。七如苦說。第八男根。若成憂根亦定成八。七如苦說。第八憂根。若成信等亦各成八。謂命意捨信等五根。若成具知根定成就十一。謂命與意樂喜捨根信等五根及具知根。若成已知根亦定成十一。十根如上及已知根。若成未知根定成就十三。謂身命意苦樂喜捨信等五根及未知根。諸極少者成就幾根。頌曰。
極少八無善 成受身命意 愚生無色界 成善命意捨
論曰。已斷善根名為無善。彼若極少成就八根。謂五受根及身命意。受謂能受。能領納故。或是受性故名為受。如圓滿性立圓滿名。如斷善根極少成八。愚生無色亦成八根。愚謂異生。未見諦故。何等為八。謂信等五命意捨根。信等五根。一向善故總名為善。若爾應攝三無漏根。不爾此中依八根故。又說愚生無色界故。諸極多者成就幾根。頌曰。
極多成十九 二形除三淨 聖者未離欲 除二淨一形
論曰。諸二形者具眼等根。除三無漏成餘十九。無漏名淨。離二縛故。二形必是欲界異生。未離欲貪故有十九。唯此具十九為更有耶。聖者未離欲亦具十九。謂聖有學未離欲貪成就極多亦具十九。除二無漏及除一形。若住見道。除已知根及具知根。若住修道。除未知根及具知根。女男二根隨除一種。以諸聖者無二形故。因分別界根非根差別。乘茲廣辯二十二根竟。
說一切有部俱舍論卷第三